4
2011 10 2009 年,對我們歷史教學活動而言,可以說是一個交流的年度。4 月,香港 中文大學楊秀珠教授偕同袁梅芳、李淑賢、陳淑雯、區寶文、鄺文慧、朱耀光和 黃連鳳等中學歷史老師,來到台灣,在東吳大學主辦的研討會中發表文章。這些 文章,讓與會的台灣歷史老師以及關心歷史教育的朋友們,看到了香港同道在課 程設計方面的精心擘劃,不論課堂教學或史跡考察,都是多彩多姿,精彩紛呈; 而學生在老師引導下勇於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發表精闢的意見,尤其讓人印象 深刻。會後,香港老師還到建中等校觀摩了台灣老師的課堂教學實況。 6 月,張元、林慈淑兩位教授,偕同台灣的歷史老師前往香港,在中文大學 主辦的研討會上發表文章,向香港的同道介紹台灣歷史教學的面向,十位廣州的 歷史老師,隨同市教育局教研室歷史科科長何琼老師,前來參加研討會。文章刊 於本期,請參閱。我們在香港受到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處雷武鐸先生的熱情款 待,享受海鮮大餐之外,與香港的老師一起,至雷府拜訪,大家站在花園中,人 手一杯飲料,一面隨意交換教學上的經驗、意見,一面欣賞美麗的海灣風景,十 分愉快。雷先生備有課程發展處為中學歷史教學編印的教學參考資料,贈予每位 台灣老師,這些資料,豐富多樣,我們看到了香港教育局對教學實務的用心與成 果。 研討會之後,我們拜訪了兩所香港的中學,觀看了附近的史跡,我們也在楊 教授的安排下,與中文大學的研究生、心誠中學的應屆畢業生座談,我們從中學 生的談話,可以體會為什麼一定要做一個好老師的理由。接著,經由楊教授的聯 絡,我們與香港的幾位老師、雷先生,以及香港考試局的兩位先生,一起到廣州 參觀訪問。通過何琼老師的細心規劃,在執信中學有一場關於歷史教學的座談 會,一位該校的歷史老師做了專題報告。下午,我們參觀了南越王博物館,也有 一場座談,之後又參觀了頗為宏偉的陳家祠堂。 11 月,國家教育研究院主辦為期兩天的「歷史教學與評量國際工作坊」,請 到了兩位知名的歷史教育專家,他們是英國里玆大學的施密持(Denis Shemilt)授與布勞(Frances Blow)教授。為了這次難得的學習活動,主辦人蕭憶梅博士, 與宋家復先生(當時為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現為台大歷史系助理教授)一起, 帶領有興趣的朋友研讀兩位學者的代表論著,熟悉兩位專家的思路與識見,為這 次工作坊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兩位學者為專題演講撰寫的講稿,我們請 建中洪靜宜老師與蕭憶梅博士譯成中文,以饗讀者。 159 編者的話

編者的話 - nthur.lib.nthu.edu.twnthur.lib.nthu.edu.tw/bitstream/987654321/82537/1/204_JA04_2011_n21_p... · 2011 年10 月. 2009 年,對我們歷史教學活動而言,可以說是一個交流的年度。4

  • Upload
    others

  • View
    1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2011 年 10 月

    2009 年,對我們歷史教學活動而言,可以說是一個交流的年度。4 月,香港中文大學楊秀珠教授偕同袁梅芳、李淑賢、陳淑雯、區寶文、鄺文慧、朱耀光和

    黃連鳳等中學歷史老師,來到台灣,在東吳大學主辦的研討會中發表文章。這些

    文章,讓與會的台灣歷史老師以及關心歷史教育的朋友們,看到了香港同道在課

    程設計方面的精心擘劃,不論課堂教學或史跡考察,都是多彩多姿,精彩紛呈;

    而學生在老師引導下勇於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發表精闢的意見,尤其讓人印象

    深刻。會後,香港老師還到建中等校觀摩了台灣老師的課堂教學實況。

    6 月,張元、林慈淑兩位教授,偕同台灣的歷史老師前往香港,在中文大學主辦的研討會上發表文章,向香港的同道介紹台灣歷史教學的面向,十位廣州的

    歷史老師,隨同市教育局教研室歷史科科長何琼老師,前來參加研討會。文章刊

    於本期,請參閱。我們在香港受到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處雷武鐸先生的熱情款

    待,享受海鮮大餐之外,與香港的老師一起,至雷府拜訪,大家站在花園中,人

    手一杯飲料,一面隨意交換教學上的經驗、意見,一面欣賞美麗的海灣風景,十

    分愉快。雷先生備有課程發展處為中學歷史教學編印的教學參考資料,贈予每位

    台灣老師,這些資料,豐富多樣,我們看到了香港教育局對教學實務的用心與成

    果。

    研討會之後,我們拜訪了兩所香港的中學,觀看了附近的史跡,我們也在楊教授的安排下,與中文大學的研究生、心誠中學的應屆畢業生座談,我們從中學

    生的談話,可以體會為什麼一定要做一個好老師的理由。接著,經由楊教授的聯

    絡,我們與香港的幾位老師、雷先生,以及香港考試局的兩位先生,一起到廣州

    參觀訪問。通過何琼老師的細心規劃,在執信中學有一場關於歷史教學的座談

    會,一位該校的歷史老師做了專題報告。下午,我們參觀了南越王博物館,也有

    一場座談,之後又參觀了頗為宏偉的陳家祠堂。

    11 月,國家教育研究院主辦為期兩天的「歷史教學與評量國際工作坊」,請到了兩位知名的歷史教育專家,他們是英國里玆大學的施密持(Denis Shemilt)教授與布勞(Frances Blow)教授。為了這次難得的學習活動,主辦人蕭憶梅博士,與宋家復先生(當時為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現為台大歷史系助理教授)一起,

    帶領有興趣的朋友研讀兩位學者的代表論著,熟悉兩位專家的思路與識見,為這

    次工作坊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兩位學者為專題演講撰寫的講稿,我們請

    建中洪靜宜老師與蕭憶梅博士譯成中文,以饗讀者。

    159

    編者的話

  • 清華歷史教學第 21 期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何添樓B6演講廳 日期:2009年6月29日(星期一)

    歷史教育新思維:與台灣歷史教育工作者對話(上) 時間:上午9:00-12:00

    時間 主題 講題 講者/(主持)及回應

    8:45 簽 到

    9:00-9:30 專題演講

    「心中圖像與講課內容」 張元教授 清華大學歷史所榮譽教授

    9:30-9:40 回應與討論 雷武鐸先生(主持)

    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9:40-10:00 教學實踐分享

    「問題取向的歷史教學嘗試及其意義—

    以二二八事件為例」 李維哲老師、周毅怡老師

    臺灣安溪國民中學

    10:00-10:10 回應與討論 區寶文老師、鄺文慧老師(主持)

    香港真光中學 10:40-11:00 茶 點

    11:00-11:20

    教學實踐分享

    「民族融合與族群認同:中國史教學設

    計一例」 單兆榮老師

    臺灣臺北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11:20-11:40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從學生報告談

    課外閱讀的培養」 戴志清老師 臺灣建國中學

    11:40-12:00 回應與討論 朱耀光老師(主持)

    香港基督教信義會心誠中學

    歷史教育新思維:與台灣歷史教育工作者對話(下)

    時間:下午2:00-5:00 時間 主題 講題 講者/(主持)及回應

    1:45-2:00 簽 到

    2:00-2:30 專題演講

    「歷史要教什麼能力?—試析台灣、香

    港、英國的三份課綱」 林慈淑教授

    臺灣東吳大學歷史學系

    2:30-2:40 回應與討論 楊秀珠教授(主持) 香港中文大學

    2:40-3:00

    教學實踐分享

    「Intel 線上思考工具在『因果概念』教學的運用」

    黃麗蓉老師 臺灣明華國中

    3:00-3:20 「卡片教學法的嘗試與反思」 陳詩雯老師

    臺灣松山高級中學

    3:20-3:40 回應與討論 梁偉傑老師(主持) 香港鄧鏡波學校

    3:40-4:00 茶 點

    4:00-4:20

    教學實踐分享

    「學生如何看歷史?—以十四歲中學

    生為例」 王曉玲老師 臺灣頭前國中

    4:20-4:40 「八年級學生對歷史事件思維歷程探

    究——以兩段安史之亂成因論述為例」林淑儀老師 臺灣溪崑國中

    4:40-5:00 回應與討論 陳淑雯老師(主持)

    香港中華基督教會基元中學

    160

  • 2011 年 10 月

    徵 稿

    本刊為一教學性之刊物,以歷史教學問題探討及歷史教學心得經驗之交流為

    宗旨,故凡有關提昇歷史教學之專文,本刊皆竭誠歡迎,惟來稿時請配合以下事

    項:

    一、文稿請以 Word 電子檔寄送到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註明

    「投稿清華歷史教學」。

    二、字數以一萬字以內為宜。

    三、註釋及參考書目請按本刊之格式繕寫,格式如下:

    (一)一般圖書:

    作者,〈文章篇名〉,《書名》,翻譯者(或編校者)(出版社所在地:

    出版社,出版年、月),頁數。

    例 1:何炳松,〈西洋中小學的史學研究法〉,《何炳松論文集》,劉

    寅生等編校(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p.16。

    例 2:錢穆,《史學導言》(台北:中央日報,1970),p36。

    (二)期刊:

    作者,〈文章篇名〉,《期刊名》期、卷(出版年、月),頁數。

    例:李守孔,〈中華革命黨與護國軍〉,《中華學報》二卷一期(1975)。

    四、附圖請描繪清楚,並附上編號標示位置。

    五、來稿請附上真實姓名、服務學校、職稱、通訊地址及電話號碼,以便連

    繫。

    六、本刊只贈送不出售,礙於經費短絀,故目前經發表之文稿尚無法奉致稿

    費,謹贈十份您文稿之抽印本以聊表謝意。

    《清華歷史教學》編輯委員會 敬啓

    161

  • 清華歷史教學第 21 期

    162

    歡迎索書 本刊不對外發售,僅在出刊時,寄給全省各國、高中及相關大專院校

    或機構,若您個人想擁有一本,請來信並附上二十元郵票寄「300 新竹市

    光復路二段 101 號 國立清華大學 歷史研究所」收,並請在信封上註明「索

    取《清華歷史教學》」,我們當儘快依址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