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伉俪情 晚晴/养心 07 编辑:王金霞组版:葛飞云校对:李蔚 2020年6月21日 星期日 父女情 最美夕阳红 钱冬冬 父子情 父亲的目光 任欣 老伴的鼾声 魏治祥 老伴的睡眠,向来是令我羡慕的。 常常笑她沾不得枕头,一沾就会呼起 来。这个玩笑并不夸张,她年轻时根 本用不着枕头,在沙发上、汽车上,只 要想睡,随便沾着什么,立即就“着” 了。听她跟姐妹们聊睡眠,有人说月 子里睡眠最不好,一会儿要喂奶、一会 儿要换尿布,夜里要醒无数次。老伴想 了想说: “不会吧,我那会儿喂完奶,马 上就又睡着了呀!”她就这么好睡。 有人说睡眠好的人通常心胸开 阔、性格随和、容易满足。这番话好像 有一定道理。老伴15岁参加工作,先 后三次调动,我听得最多的评价就是 性格好、人实在、话不多、肯帮忙,而且 从不与人计较什么。有回跟 30 年前 的同事裴姐重逢,裴姐说她当年生下 女儿后,正发愁抱着孩子太累,老伴就 送去了婴儿车。老伴的表情却是一脸 困惑,显然忘记了。后来我发现,帮了 别人忙的事,她多半记不住,别人帮了 她,一定“耿耿于怀”,事隔多年还在过 意不去。至于容易满足,前面还得加 个“太”字。结婚 40 年,就没有见她跟 谁攀比过,总是觉得家里的日子“相当 可以了”。 说来也怪,她难得睡眠不好时,往 往是在毫无道理地操心。比如星期天 家里要来客,吃顿饭而已,星期四她就 不行了,睡不着,一上床就要想采购的 事。奇怪的是客人走后,她晚上还是 睡不踏实,一上床就要回忆对客人是 否有不周到的地方。更离谱的是,客 人走后下雨了,她又怪自己没给客人 拿伞。 “你看,人家好容易来一趟,还要 淋雨。”好像那雨是她下的。 记不清从哪年起,老伴打鼾了。头 几年发出的声音颇似她的性格,细细的、 柔柔的,有一种香甜的味道,说明她睡得 很深沉;到后来鼾声日渐浑厚、宏大。那 时我入睡快,但爱醒,是经常被她“轰” 醒。便开玩笑,说她不像老婆,倒越来越 像老公了。玩笑归玩笑,赶紧上网查,原 来打鼾是因为小舌肌力降低、下坠,阻塞 了上呼吸道,是病,得治。老伴付之一 笑。后来又听说,女性上了年纪,打鼾者 不在少数,方释然。 老伴睡不好觉,是她当外婆之后。 外孙女三岁之前,一直跟外婆睡。外婆 刚有点迷糊,宝宝哭了,要吃奶,赶紧抱 给她妈;喂奶后抱回去接着睡,刚刚睡 着,宝宝又醒了,不明不白大哭。小家伙 是真的睡眠不好,老伴自然跟着睡不好, 加之人老后觉少,久而久之,睡眠真的成 问题了。晚上睡不好,白天还闲不住,放 下拖把拿抹布,洗完孩子洗衣物。孩子 大了,不再跟外婆睡了,但外婆的睡眠却 一直都不“可以”了。 我开始操心老伴的睡眠,总要等她 睡着了才能安然入眠。安然的依据是鼾 声。半天没有动静便会问:“没睡着?” “嗯”。嗯完接着睡。还没动静,不问了, 怕惊走她的睡意。她自觉睡眠好时,第 二天会一脸愧疚地对我说: “昨晚肯定又 把你吵醒了。” 岳父岳母均已九旬高龄,常常住院, 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老伴自然常常陪 护,剩我一个人在家。夜里,万籁俱寂, 偏偏无法入睡,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 想,她也是 65 岁的人了,医院没有床,靠 着椅子,睡得着吗? 少了老伴的鼾声,我也睡不着。 父亲节到了,自然想到我的父亲, 虽然平日很少用文字的方式去表达对 父亲的内心情怀,但随着与父亲一起 照顾生病的母亲,生活积淀不断加深, 更进一步感悟道“老来伴夕阳红”的真 谛与价值。这份真情不正是父母经历 了60年的人生岁月,才有了如今的夕 阳温馨情画吗? 母亲因为十余年的糖尿病、癌症 等疾病的折磨,基本处于半失能的状 态,父亲近些年来一直陪伴在母亲身 边,从生活细微料理到心理层面陪护, 始终不厌其烦、不知疲倦地尽责尽心关 爱着我的母亲,特别是当父亲每次搀扶 着母亲一步步走向夕阳西下的背影时, 那些曾经的平凡感动、那些昨日的一丝 温暖、那些如绵的片片柔情,仿若幻灯 掠过,清晰而又遥远、细微而又精致。 我告诉父母,夕阳下的沪通大桥 7月1日就要正式通车了,那天一定要 让二老坐在我家的阳台上欣赏属于心 中大桥下的夕阳红,相信这一道晚晴 风景肯定甚是难忘。父亲高兴地说: “我与你妈相敬相爱相守相依半个多 世纪,尝尽人间酸甜苦辣,一路走来不 容易,特别是她患病后我一直把她当作 老小孩,百般守护着,让她与疾病抗争的 同时体会到家人的温暖与鼓励,世界上 最好的良药是情感的滋润!”看着母亲日 渐佝偻的身躯,脸上洋溢着的是充满愿 景的笑意,一对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在 渐落的夕阳中,定格成一道久远的风景。 与父母晚晴的共融,让我对夕阳剪 影增添了几多畅怀与随想,耳际也会想 起佟铁鑫演唱的那首浑厚悠远的歌曲: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未 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夕阳,虽然不如清晨的太阳能营造 朝气蓬勃的气场,但它却拥有丰厚沉稳 的独特光芒;夕阳,虽然不如当午的烈日 般激情洋溢,但它却拥有含蓄深沉的独 特魅力。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拟:夕阳 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化妆师。天边那一抹 彩云在夕阳的精心装扮下,悠悠地绚烂 成美丽的晚霞,夹进了长空湛蓝色的诗 页里,化为永恒的记忆。特别是在雄伟 壮观的沪通大桥映衬下更显绚烂多姿、 摄人心魄!夕阳与大桥、父母与晚晴,演 绎了我心中人与自然、物与情境最美妙 的协奏曲。 34年没见面的老同学回来了,酒 逢知己千杯少,不知喝了多少,也不知 最后怎么散的。 “怎么喝这么多?年龄也不小了, 不要命了?”晚上9点醒来,听到83 岁 的老母亲在数落我。咦,怎么躺在了 父亲的床上、身上还盖着被子?喝酒 喝到脑子断片。我想起来回自己家, 但感觉天旋地转,只好又躺下。撑到 10 点,起来后坚持自己走回家,母亲 非让我吃点东西,父亲不放心要送我, 我摇手拒绝了,顺手喝了母亲递过来 的一碗蜂蜜水,踉踉跄跄地往家走。 快到小区门口,不知怎的,我总感 觉有双目光在注视着我。猛一回头,突 然看到父亲紧跟在我身后,他没意识到 我会回头,依然大步朝前走着,等明白 过来立即就停住了。我大吃一惊,清醒 了不少。我说:“你怎么来了?回去 吧。”父亲说: “行吗?” “行,你放心吧。” 我赶紧直起身子往前走。临近小区,我 用余光依然看到父亲站在寒风中孤单 的身影。想来,父亲是想看见我进了大 门再往回走。父亲的目光让我感觉到 了温暖,眼泪却无声地流了下来。 不对呀,临出老家巷口我还专门 回头看了一眼,唯恐父亲出来送我。 一路踉跄身体往回转时也有意无意看 过几眼,没有发现父亲在后面啊。父 亲能跟到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来,还要 时刻提防被我发现,一定不时躲避着 我。老家到我住的小区有6里多路,一 路上我都是走走停停、哼哼唧唧,狼狈 不堪。不是蹲下吐两口,就是东倒西歪、 踉踉跄跄地前行。父亲跟在我的后面, 目睹了整个过程。看到我的痛苦样,不 知道多少次伸出手想扶我一把,可又怕 我知道了撵他走。虽然父亲只是默默地 跟在我后面,但他一定既难过又心疼,让 他受到了折磨和煎熬。如果,我知道父 亲在后面默默地陪着我走,我一定会快 点走,好好地走。最起码让他看着放心。 回到家,我上了床,咧着大嘴,哭出 声来,任凭眼泪流淌。脑子却飞快地旋 转起来。 我的老父亲,今年 80 多岁了,一生 坎坷。他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童年是在 他的外婆家度过的,吃了不少苦。高中 毕业考入省艺术学院,因为没有钱上而 辍学。后来当了民办教师,挣钱拉扯我 们兄妹5个。尽管生活艰难,但父亲很 乐观,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也写得一手好 字,四邻八乡的人们红白喜事都找他帮 忙。父亲边教学边自学,参加自学考试 拿到文凭转成正式教师,好日子终于来 临。从父亲身上让我知道了坚强。我不 愿学习,懒散贪玩,父亲投来严厉的目光, 要我改掉缺点,迎头赶上。我高考失利, 父亲投来鼓励的目光,要我咬牙坚持,胜 利在望。我工作有了困惑,遭遇挫折,父 亲投来安慰的目光,要我坚定方向,决不 迷茫。我工作有了成绩,父亲投来慈祥 的目光,要我不骄不躁,再创辉煌…… 我的老父亲,我最亲爱的人,想起您 的目光,就给了我精神和力量。您没有 刻意就活成了我的偶像。

父子情 父亲的目光 - zgnt.net€¦ · 更进一步感悟道“老来伴夕阳红”的真 谛与价值。这份真情不正是父母经历 了60年的人生岁月,才有了如今的夕

  • Upload
    others

  • View
    1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父子情 父亲的目光 - zgnt.net€¦ · 更进一步感悟道“老来伴夕阳红”的真 谛与价值。这份真情不正是父母经历 了60年的人生岁月,才有了如今的夕

伉俪情

晚晴/养心07 编辑:王金霞 组版:葛飞云 校对:李蔚2020年6月21日 星期日

父女情

吹萨克斯的老人

李斌

最美夕阳红□钱冬冬

父子情

父亲的目光□任欣

老伴的鼾声□魏治祥

老伴的睡眠,向来是令我羡慕的。常常笑她沾不得枕头,一沾就会呼起来。这个玩笑并不夸张,她年轻时根本用不着枕头,在沙发上、汽车上,只要想睡,随便沾着什么,立即就“着”了。听她跟姐妹们聊睡眠,有人说月子里睡眠最不好,一会儿要喂奶、一会儿要换尿布,夜里要醒无数次。老伴想了想说:“不会吧,我那会儿喂完奶,马上就又睡着了呀!”她就这么好睡。

有人说睡眠好的人通常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容易满足。这番话好像有一定道理。老伴15岁参加工作,先后三次调动,我听得最多的评价就是性格好、人实在、话不多、肯帮忙,而且从不与人计较什么。有回跟30年前的同事裴姐重逢,裴姐说她当年生下女儿后,正发愁抱着孩子太累,老伴就送去了婴儿车。老伴的表情却是一脸困惑,显然忘记了。后来我发现,帮了别人忙的事,她多半记不住,别人帮了她,一定“耿耿于怀”,事隔多年还在过意不去。至于容易满足,前面还得加个“太”字。结婚40年,就没有见她跟谁攀比过,总是觉得家里的日子“相当可以了”。

说来也怪,她难得睡眠不好时,往往是在毫无道理地操心。比如星期天家里要来客,吃顿饭而已,星期四她就不行了,睡不着,一上床就要想采购的事。奇怪的是客人走后,她晚上还是睡不踏实,一上床就要回忆对客人是否有不周到的地方。更离谱的是,客人走后下雨了,她又怪自己没给客人拿伞。“你看,人家好容易来一趟,还要淋雨。”好像那雨是她下的。

记不清从哪年起,老伴打鼾了。头几年发出的声音颇似她的性格,细细的、柔柔的,有一种香甜的味道,说明她睡得很深沉;到后来鼾声日渐浑厚、宏大。那时我入睡快,但爱醒,是经常被她“轰”醒。便开玩笑,说她不像老婆,倒越来越像老公了。玩笑归玩笑,赶紧上网查,原来打鼾是因为小舌肌力降低、下坠,阻塞了上呼吸道,是病,得治。老伴付之一笑。后来又听说,女性上了年纪,打鼾者不在少数,方释然。

老伴睡不好觉,是她当外婆之后。外孙女三岁之前,一直跟外婆睡。外婆刚有点迷糊,宝宝哭了,要吃奶,赶紧抱给她妈;喂奶后抱回去接着睡,刚刚睡着,宝宝又醒了,不明不白大哭。小家伙是真的睡眠不好,老伴自然跟着睡不好,加之人老后觉少,久而久之,睡眠真的成问题了。晚上睡不好,白天还闲不住,放下拖把拿抹布,洗完孩子洗衣物。孩子大了,不再跟外婆睡了,但外婆的睡眠却一直都不“可以”了。

我开始操心老伴的睡眠,总要等她睡着了才能安然入眠。安然的依据是鼾声。半天没有动静便会问:“没睡着?”

“嗯”。嗯完接着睡。还没动静,不问了,怕惊走她的睡意。她自觉睡眠好时,第二天会一脸愧疚地对我说:“昨晚肯定又把你吵醒了。”

岳父岳母均已九旬高龄,常常住院,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老伴自然常常陪护,剩我一个人在家。夜里,万籁俱寂,偏偏无法入睡,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想,她也是65岁的人了,医院没有床,靠着椅子,睡得着吗?

少了老伴的鼾声,我也睡不着。

父亲节到了,自然想到我的父亲,虽然平日很少用文字的方式去表达对父亲的内心情怀,但随着与父亲一起照顾生病的母亲,生活积淀不断加深,更进一步感悟道“老来伴夕阳红”的真谛与价值。这份真情不正是父母经历了60年的人生岁月,才有了如今的夕阳温馨情画吗?

母亲因为十余年的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折磨 ,基本处于半失能的状态,父亲近些年来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从生活细微料理到心理层面陪护,始终不厌其烦、不知疲倦地尽责尽心关爱着我的母亲,特别是当父亲每次搀扶着母亲一步步走向夕阳西下的背影时,那些曾经的平凡感动、那些昨日的一丝温暖、那些如绵的片片柔情,仿若幻灯掠过,清晰而又遥远、细微而又精致。

我告诉父母,夕阳下的沪通大桥7月1日就要正式通车了,那天一定要让二老坐在我家的阳台上欣赏属于心中大桥下的夕阳红,相信这一道晚晴风景肯定甚是难忘。父亲高兴地说:

“我与你妈相敬相爱相守相依半个多世纪,尝尽人间酸甜苦辣,一路走来不

容易,特别是她患病后我一直把她当作老小孩,百般守护着,让她与疾病抗争的同时体会到家人的温暖与鼓励,世界上最好的良药是情感的滋润!”看着母亲日渐佝偻的身躯,脸上洋溢着的是充满愿景的笑意,一对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在渐落的夕阳中,定格成一道久远的风景。

与父母晚晴的共融,让我对夕阳剪影增添了几多畅怀与随想,耳际也会想起佟铁鑫演唱的那首浑厚悠远的歌曲: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夕阳,虽然不如清晨的太阳能营造朝气蓬勃的气场,但它却拥有丰厚沉稳的独特光芒;夕阳,虽然不如当午的烈日般激情洋溢,但它却拥有含蓄深沉的独特魅力。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拟:夕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化妆师。天边那一抹彩云在夕阳的精心装扮下,悠悠地绚烂成美丽的晚霞,夹进了长空湛蓝色的诗页里,化为永恒的记忆。特别是在雄伟壮观的沪通大桥映衬下更显绚烂多姿、摄人心魄!夕阳与大桥、父母与晚晴,演绎了我心中人与自然、物与情境最美妙的协奏曲。

34年没见面的老同学回来了,酒逢知己千杯少,不知喝了多少,也不知最后怎么散的。

“怎么喝这么多?年龄也不小了,不要命了?”晚上9点醒来,听到83岁的老母亲在数落我。咦,怎么躺在了父亲的床上、身上还盖着被子?喝酒喝到脑子断片。我想起来回自己家,但感觉天旋地转,只好又躺下。撑到10点,起来后坚持自己走回家,母亲非让我吃点东西,父亲不放心要送我,我摇手拒绝了,顺手喝了母亲递过来的一碗蜂蜜水,踉踉跄跄地往家走。

快到小区门口,不知怎的,我总感觉有双目光在注视着我。猛一回头,突然看到父亲紧跟在我身后,他没意识到我会回头,依然大步朝前走着,等明白过来立即就停住了。我大吃一惊,清醒了不少。我说:“你怎么来了?回去吧。”父亲说:“行吗?”“行,你放心吧。”我赶紧直起身子往前走。临近小区,我用余光依然看到父亲站在寒风中孤单的身影。想来,父亲是想看见我进了大门再往回走。父亲的目光让我感觉到了温暖,眼泪却无声地流了下来。

不对呀,临出老家巷口我还专门回头看了一眼,唯恐父亲出来送我。一路踉跄身体往回转时也有意无意看过几眼,没有发现父亲在后面啊。父亲能跟到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来,还要时刻提防被我发现,一定不时躲避着我。老家到我住的小区有6里多路,一路上我都是走走停停、哼哼唧唧,狼狈

不堪。不是蹲下吐两口,就是东倒西歪、踉踉跄跄地前行。父亲跟在我的后面,目睹了整个过程。看到我的痛苦样,不知道多少次伸出手想扶我一把,可又怕我知道了撵他走。虽然父亲只是默默地跟在我后面,但他一定既难过又心疼,让他受到了折磨和煎熬。如果,我知道父亲在后面默默地陪着我走,我一定会快点走,好好地走。最起码让他看着放心。

回到家,我上了床,咧着大嘴,哭出声来,任凭眼泪流淌。脑子却飞快地旋转起来。

我的老父亲,今年80多岁了,一生坎坷。他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童年是在他的外婆家度过的,吃了不少苦。高中毕业考入省艺术学院,因为没有钱上而辍学。后来当了民办教师,挣钱拉扯我们兄妹5个。尽管生活艰难,但父亲很乐观,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也写得一手好字,四邻八乡的人们红白喜事都找他帮忙。父亲边教学边自学,参加自学考试拿到文凭转成正式教师,好日子终于来临。从父亲身上让我知道了坚强。我不愿学习,懒散贪玩,父亲投来严厉的目光,要我改掉缺点,迎头赶上。我高考失利,父亲投来鼓励的目光,要我咬牙坚持,胜利在望。我工作有了困惑,遭遇挫折,父亲投来安慰的目光,要我坚定方向,决不迷茫。我工作有了成绩,父亲投来慈祥的目光,要我不骄不躁,再创辉煌……

我的老父亲,我最亲爱的人,想起您的目光,就给了我精神和力量。您没有刻意就活成了我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