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1 公司簡介: 聯電總部設立於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為世界一流的晶圓專工公司。聯電先進 製程技術涵蓋電子工業的每一應用領域,並率先採用嶄新的製程技術及材料。聯 電是一間半導體專工公司,為台灣第一家晶圓製造公司,也是第一家上市的半導 體公司,在半導體產業界裡扮演重要的角色。 聯電首創員工分紅制度,此制度被公認為引領台灣電子產業快速發展的原 因,目前聯電員工人數有 12,000 人,在世界各地如:台灣、新加坡、歐洲、美 洲、日本都有設立行銷及客戶服務中心,以提供 24 小時的服務。未來,聯電仍 將致力於提供客戶先進的製程與最好的服務,以使聯電在今日快速變遷的產業 中,不斷建立競爭優勢。 聯電與客戶以及協力夥伴在整個供應鍊上密切合作,包括生產設備、電子自 動化工具以及 IP 廠商,以確保每一個客戶系統單晶片的生產成功。因此,他們 有更大的機會可以成功產出客戶的系統單晶片設計。 聯電全面性的晶圓專工系統單晶片解決方案從一個常見的邏輯平台開始,在 這裡設計公司可以選擇最適合他們產品的製程技術和電晶體選擇。此外,藉由合 作夥伴或是內部自行研發,他們也提供經過最佳化以符合可攜帶性和成本需求之 基本系統單晶片設計區塊以及更複雜的 IP聯電擁有尖端的製程技術,涵蓋廣泛的 IP 組合,完備的系統知識以及先進 12 吋晶圓生產技術,能在最有效的時間內提供全面的系統單晶片晶圓專工解 決方案。

公司簡介: - nfuba.nfu.edu.twnfuba.nfu.edu.tw/ezfiles/31/1031/img/468/Ba19.pdf · 公司簡介: 聯電總部設立於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為世界一流的晶圓專工公司。聯電先進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1  

    公司簡介: 

            聯電總部設立於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為世界一流的晶圓專工公司。聯電先進

    製程技術涵蓋電子工業的每一應用領域,並率先採用嶄新的製程技術及材料。聯

    電是一間半導體專工公司,為台灣第一家晶圓製造公司,也是第一家上市的半導

    體公司,在半導體產業界裡扮演重要的角色。 

     

            聯電首創員工分紅制度,此制度被公認為引領台灣電子產業快速發展的原

    因,目前聯電員工人數有 12,000 人,在世界各地如:台灣、新加坡、歐洲、美

    洲、日本都有設立行銷及客戶服務中心,以提供 24 小時的服務。未來,聯電仍

    將致力於提供客戶先進的製程與最好的服務,以使聯電在今日快速變遷的產業

    中,不斷建立競爭優勢。 

     

            聯電與客戶以及協力夥伴在整個供應鍊上密切合作,包括生產設備、電子自

    動化工具以及 IP 廠商,以確保每一個客戶系統單晶片的生產成功。因此,他們

    有更大的機會可以成功產出客戶的系統單晶片設計。 

     

            聯電全面性的晶圓專工系統單晶片解決方案從一個常見的邏輯平台開始,在

    這裡設計公司可以選擇最適合他們產品的製程技術和電晶體選擇。此外,藉由合

    作夥伴或是內部自行研發,他們也提供經過最佳化以符合可攜帶性和成本需求之

    基本系統單晶片設計區塊以及更複雜的 IP。 

     

              聯電擁有尖端的製程技術,涵蓋廣泛的 IP 組合,完備的系統知識以及先進

    的 12 吋晶圓生產技術,能在最有效的時間內提供全面的系統單晶片晶圓專工解

    決方案。 

     

     

  •  

    布局全球 

     

     

     

    企業沿革 

     

     

     

     

     

     

    參考資料:http://www.umc‐hr.com/2‐1.htm 

     

    2  

  • 重要年表: 

    1980─聯華電子成立 

    1982─生產第一個產品:電子錶 IC

    1983─獲利率高居第一,聯華電子創下佳績,生產產品為電話 IC

    1984─與美國 MOSEL 公司合作成功開發 2um16K SRAM 進入 VLS 領域

    1985─聯華電子股票上市

    1986─市場出現強敵「台積電」

    1989─聯華電子一場通過 IECQ 認證,ULSI 新廠建成

    1990─開發成功 1.0um 256K Low Power SRAM、2M/4M ROM、0.8um 1MSRAM、               

                50MHZ 486 CHIP SET  和 256K High Speed SRAM 等產品 

    1991─張忠謀請辭,曹興誠接任,而且聯電發展出全世界第一顆過 IECQ 認證的 

                IC UM6116 SRAM ⇔

    1992─與美商 MERIDIAN 合作 486 CPU,0.6um 32M ROM,1M 高速 SRAM 

    1993─營業收益首次突破百億新台幣大關

    1994─中德聯英,且破土興建八吋新廠,全公司通過 ISO9001 認證 

    1995─晶圓廠動土 

                轉型為純晶圓專工公司 

                聯電與美、加 11 加 IC 設計公司合資成立聯誠、聯瑞、聯嘉積體電路股份                            

                有限公司 

    1996─0.35 微米製程開始生產 

    1997─0.25 微米製程開始生產 

    1998─取得新日鐵半導體 

    取得合泰半導體公司晶圓廠 

    1999─0.18 微米製程開始生產 

                南科 12 吋晶圓廠正式建廠 

    3  

  • 4  

    2000─聯電集團進行跨世紀五合一(聯電/聯誠/聯瑞/聯嘉/合泰五合一)

    產出業界首批銅製程晶片

    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產出第一顆 0.13 微米製程 IC

    於新加坡籌建全球最先進之 12 吋晶圓製造公司 (UMCi)

    2003─聯電旗下新加坡 12 吋晶圓廠(UMCi)邁入量產階段

    90 奈米製程完全通過驗證並邁入量產

    聯電旗下新加坡 12 吋晶圓廠(UMCi)進行裝機

    產出第一顆 90 奈米製程 IC

    2004─併購矽統半導體公司

    正式收購旗下公司 UMCi,並改名為 Fab 12i

    2005─產出業界第一顆 65 奈米客戶晶片

    90 奈米晶圓出貨量逾 10 萬片

    2006─成為全球第一家公司所有廠區均完成

    QC-080000 IECQ HSPM 認證的半導體製造商

    產出第一顆 45 奈米製程測試 IC

    2007─擴大位於台南科學園區的生產研發地 

     

     

     

     

     

     

     

     

     

     

     

     

     

  •  

    年 度 營 業 額:

                                                                                                                單位:新台幣千元 

    年          度  營業收入額  增減資額     成長幅度 

    91  67,425,745 2,932,338 +4.55%

    92  84,862,070 17,436,325 +25.86%

    93  117,311,840 32,449,770 +38.24%

    94  90,775,439 -26,536,401 -22.62%

    95  104,098,610 13,323,171 +14.68%

    96  106,771,051 2,672,441 +2.57%

     

     5  

  •  

     

     

     

     

     

    參考來源:http://blog.pixnet.net/dawn1121/post/10973109 

     

    6  

    http://blog.pixnet.net/dawn1121/post/10973109

  • 7  

    財務資訊:

    九十六年 每月營業額

    十一月份營業收入額 單位:新台幣仟元

    月份 九十六年 九十五年 增減金額 增減%

    十一月 9,029,328 8,690,138 339,190 +3.90%

    一月至十一月(累計) 98,307,257 95,726,774 2,580,483 +2.70%

    十月份營業收入額 單位:新台幣仟元

    月份 九十六年 九十五年 增減金額 增減%

    十月 10,127,451 9,049,811 1,077,64 +11.91%

    一月至十月(累計) 89,277,929 87,036,637 2,241,292 +2.58%

    九月份營業收入額 單位:新台幣仟元

    月份 九十六年 九十五年 增減金額 增減%

    九月 10,542,277 9,233,535 1,308,742 +14.17%

    一月至九月(累計) 79,150,478 77,986,826 1,163,652 +1.49%

    八月份營業收入額 單位:新台幣仟元

    月份 九十六年 九十五年 增減金額 增減%

    八月 10,433,413 9,416,111 +1,017,302 +10.80%

    一月至八月(累計) 68,608,201 68,753,291 -145,089 -0.21%

    七月份營業收入額 單位:新台幣仟元

    月份 九十六年 九十五年 增減金額 增減%

    七月 10,052,824 9,202,214 +850,610 +9.24%

    一月至七月(累計) 58,174,789 59,337,180 -1,162,391 -1.96%

    六月份營業收入額 單位:新台幣仟元

    月份 九十六年 九十五年 增減金額 增減%

    六月 8,745,231 8,783,807 -38,576 -0.44%

    一月至六月(累計) 48,121,964 50,134,966 -2,013,002 -4.02%

    五月份營業收入額 單位:新台幣仟元

    月份 九十六年 九十五年 增減金額 增減%

  • 8  

    五月 8,220,010 8,503,690 -283,680 -3.34%

    一月至五月(累計) 39,376,734 41,351,158 -1,974,424 -4.77%

    四月份營業收入額 單位:新台幣仟元

    月份 九十六年 九十五年 增減金額 增減%

    四月 8,131,493 8,463,302 - 331,809 -3.92%

    一月至四月(累計) 31,156,724 32,847,468 - 1,690,744 -5.15%

    三月份營業收入額 單位:新台幣仟元

    月份 九十六年 九十五年 增減金額 增減%

    三月 7,549,238 8,455,705 - 906,467 -10.72%

    一月至三月(累計) 23,025,231 24,384,166 - 1,358,935 -5.57%

    二月份營業收入額 單位:新台幣仟元

    月份 九十六年 九十五年 增減金額 增減%

    二月 7,239,384 7,521,040 -281,656 -3.74%

    一月至二月(累計) 15,475,993 15,928,461 -452,468 -2.84%

    一月份營業收入額 單位:新台幣仟元

    月份 九十六年 九十五年 增減金額 增減%

    一月 8,236,608 8,407,421 -170,813 -2.03%

    一月至一月(累計) 8,236,608 8,407,421 -170,813 -2.03%

  • 表格資料: 

    公 司 資 料

    基 本 資 料 股東會及 95 年配股 90 年公司預估財務狀況

    產業類別 專業晶圓代工 現金股利 0.70 元 預估營收 635.46 億

    成立時間 69/05/22 股票股利 - 預估稅前盈

    餘 -64.03 億

    上市時間 74/07/16 盈餘配股 - 預估稅後盈

    餘 -32.08 億

    董 事 長 胡國強 公積配股 - 預估每股盈

    餘 -0.48 元

    總 經 理 胡國強、張崇德 股東會日期 96/06/11 預估每股純

    益 -0.24 元

    發 言 人 劉啟東

    資 本 額 1321.28 億

    股務代理 宏遠證 02-77198899

    公司電話 03-5782258

    營收比重 晶圓 87.32%、晶方 9.46%、其他 3.22%

    網 址 http://www.umc.com/

    工 廠 新竹、台南、新加坡

    獲 利 能 力 (96 第 3 季) 最新四季每股盈餘 最近四年每股盈餘

    營業毛利率 26.53% 96 第 3 季 0.55 元 95 年 1.81 元

    營業利益率 13.65% 96 第 2 季 0.28 元 94 年 0.38 元

    稅前淨利率 32.23% 96 第 1 季 0.08 元 93 年 1.89 元

    資產報酬率 2.62% 95 第 4 季 0.32 元 92 年 0.92 元

    股東權益報酬率 3.44% 每股淨值: 19.90 元

    除 權 資 料 除 息 資 料

    除權日期 - 除息日期 96/07/10

    最後過戶日 - 最後過戶日 96/07/11

    9  

    http://www.umc.com/

  • 融券最後回補日 - 融券最後回補日 96/07/04

    停止過戶期間 - 停止過戶期間 96/07/12-96/07/16

    停止融資期間 - 停止融資期間 96/07/05-96/07/09

    停止融券期間 - 停止融券期間 96/07/03-96/07/09

     

    來源http://tw.stock.yahoo.com/d/s/company_2303.html 

     企業概要

    營業項目 專業晶圓製造整合服務。

    設立日期 1980/5

    董事長 曹興誠

    總經理 胡國強

    營業據點 新竹、台南

    薪資概況

    薪資制度 年薪 14 個月,每年調薪 1 次。

    員工入股分

    紅 有。

    獎金 三節獎金、禮品 考勤獎金 專案獎金 年終獎金 績效獎金 其他:

    甄選方式

    面試 英文口試 智商測驗 筆試 適性測驗 其他:

    福利制度

    保險 意外險 旅行平安險 團險 業務人員交通意外險 其他:勞 /健保

    交通 交通津貼 購車優惠貸款 交通車 購車補助 其他:停車位

    膳宿 伙食津貼 提供宿舍 加班誤餐費 免費午餐 租屋補助 其他:

    休閒 國內員工旅遊 員工旅遊補助 社團活動 國外員工旅遊 定期聚餐 休閒健身設施 其他:

    其他福利 慶生會 健康檢查 急難救助金 婚喪喜慶補助 資深員工表揚 幼兒扥育 員工貸款 子女

    教育獎勵 員工購物優惠 生日禮金、禮物 其他:

    教育訓練 自我啟發訓練 職前訓練 資助進修 管理能力發展 開發語言課程 員工創業規劃 海外受

    訓 其他:

    10  

    http://tw.stock.yahoo.com/d/s/company_2303.html

  • 11  

    經營理念、使命: 

            聯電最早提出的經營理念是「安、和、樂、利」,後來又改為「力、和、安、

    樂」,提供公司的生存與競爭能力,公司的政策由追求穩定,轉為對績效的要求。 

     

            聯電也用「精、悍、迅、捷」做為他們的信條,除了擴張外,不管是殺價、

    籌資、談判、訴訟,只要談起聯電集團的作風,客戶、半導體同業,甚至外界的

    產業分析師,總有相同的結論:「和他們的信條一模一樣。」 

     

            為了要貫徹「安、和、樂、利」的經營理念,首先要了解「精、悍、迅、捷」、

    「力、和、安、樂」的經營理所代表的意義是為何: 

     

    力:指生存力以及生產力 

    和:指同情手足 

    安、樂:只是才釋所,明朗愉快 

    精:目標明確、組織分明、指令精簡 

    悍:執行貫徹、務實果斷 

    迅、捷:充分授權、當機立斷、迅速有效、不斷求新求進 

     

            聯電的經營使命提供客戶優良品質、合理價位及完善準時的服務,以增強客

    戶的競爭力。 

            下列為聯電秉持不斷精進之原則: 

    在教育訓練上,全員參與,加強品質意識。 

    在產品製造上,確實執行,貫徹品保規定。 

    在研究發展上,經益求精,提昇技術能力。 

    在業務推廣上,市場導向,滿足客戶需求。 

  • 12  

    經營特點: 

            聯電是一家世界一流的晶圓專工公司。為了能讓客戶的產品可以在競爭

    激烈的 IC 市場中脫穎而出,聯電的先進製程技術涵蓋電子工業的每一應用

    領域,並且身為半導體同業的領先者,在台灣和美國皆獲得多項的專利殊榮。 

     

    先進的製程技術 

            聯電先進的製程技術涵蓋了電子工業的每一應用領域需求,其中包括銅

    導線技術、低介電值阻絕層、嵌入式記憶體、混合訊號及射頻元件製程。聯

    電領先全球,首先導入銅製程並首用 0.13 微米製程量產;並且為第一個量

    產 12 吋晶圓的晶圓專工公司。聯電提供開放的製程設計過程,以符合最新

    IC 設計者的需求。 

     

    世界級的生產效率 

            聯電首創四班二輪的生產管理制度,機台設備 24 小時運轉,從來不會

    間斷。聯電的工程團隊持續的自我挑戰,不斷在業界樹立高效率及最短生產

    週期的典範。 

     

    頂尖的網路平台 

            聯電擁有頂尖的服務網路符合遍佈世界的客戶之需求。在西元 1998

    年,聯電為半導體業界第一個導入 myUMC 線上服務平台,提供客戶完整的

    線上供應鏈資訊。 

     

    同業領先者 

            聯電在西元 1985 年,成為台灣第一個公開上市股票的半導體公司,並

    在西元 2000 年 9 月在紐約證交所創下美國證交所(SEC)之美國存託憑證亞洲

  • 13  

    區公司首度上市前定價之空前紀錄。 

     

    積極參與業就組織 

            聯電是無晶圓廠半導體協會(FSA)創辦會員,並且參與虛擬插槽介面聯盟

    (VSI lliance)、RAPID 組織  (Reusable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velopers)及虛擬元件交易所(Virtual Component Exchange)。 

     

    良好的夥伴關係 

            聯電是無晶圓廠半導體協會(FSA)創辦會員,並且參與虛擬插槽介面聯盟

    (VSI lliance)、RAPID 組織  (Reusable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velopers)及虛擬元件交易所(Virtual Component Exchange)。 

     

    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開 

            創立公司時的資金,主要是來自官方與半官方的投資機構,以及國內一

    些知名的大企業,但是,實際經營的工作則是由一群熟悉 IC 產業的專業經

    理人負責。經營由專業經理人負責,各事業部的經理人大多都是從基層做

    起,很少有一下子就當上專業經理人,因此對公司經營理念具有高度的認同

    感。長期共事所培養的默契與專業分工,以及集體的決策模式,可能是聯電

    集團面對未來挑戰的最大利器。 

     

    利潤中心的組織型態 

            1989 年引進了「事業部組織」,將本來的六個功能部門,擴編為十七個

    部門,組織架構成為扁平式組織型態,上下間的溝變為迅速,便可以快速掌

    握正確的資訊。「利潤中心體制」之下,每一個事業部要對它自已的成本、

    利潤,甚至是長期獲利負責,同時對於新產品的開發也有主導權。此外,還

  • 14  

    有「不賺錢就不發獎金,甚至是考慮部門廢除」的制度。 

    良好的人事制度 

            聯電約每半年或每一年就舉行一次職等晉升考核,以績效表現為最主要

    的考量,為了落實考核工作的公平性和客觀性,聯電便規定「七職等以上員

    工之四等親不得晉用」,要以自己的實力去得到升級。晉級的員工工作酬勞

    為「單一制」,由公司在其固定薪水之外,另外給予「差額津貼」;在工作兩

    年後,可以選擇「單一制」或是「紅利制」,兩者差異在於「單一制」可以

    有比較高的每月薪資收入,而「紅利制」則是每年由公司盈餘中提撥百分之

    十二,提供員工分紅入股讓員工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和成就。 

     

    優秀的人力資源 

            不解雇員工的信念,認為公司的成長動力來自於員工的智慧發揮,因

    此,聯電極為重視的教育訓練工作。 

     

     

     

     

     

     

     

     

     

     

     

     

     

     

     

     

     

  • 15  

    生產特色: 

    全方位系統單晶片解決方案 

    系統架構知識 

            隨著系統單晶片技術帶來新層次的整合,設計架構較以往更趨複雜。信號完

    整性(Signal Integrity)、電源壓降(IR‐drop)、雜訊界限(Noise margin)與串音

    干擾(Cross talk),都成為重要的考慮因素,而時序收斂(Timing closure)更需

    要較長的時間。IP 準備所需投入的時間與成本,也成為無晶圓廠設計公司客戶最

    主要的考量。然而在此同時,客戶對上市時程的要求卻仍然保持不變。 

     

            因此,對於系統需求的全盤了解,對於提供系統單晶片設計解決方案來說是

    非常重要的。聯電有系統架構專業團隊,幫助我們的客戶解決任何在發展系統單

    晶片設計時遭遇到的問題。 

     

    1. 數位與類比、晶片上與晶片外的電路規劃 

    2. 硬體與軟體的權衡 

    3. 系統電源管理 

    4. 系統成本 

    5. 整體系統效能 

    6. 製程技術,IP 與封裝需求 

     

  •  

     

    設計解決方案 

            身為世界專業晶圓專工的領導者,聯電提供全面且詳細的設計資源來支援他

    們尖端的  製程技術。配合他們製程技術的矽驗證設計單元資料庫(標準單元和

    I/O)已經過最佳  化,客戶可以免費從他們幾位合作領導廠商處取得。他們同時

    也提供眾多的混合信號,類比,數位,以及其他已經過驗證的 IP 核心。此外,

    由於矽驗證對於客  戶的深次微米設計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聯電推出矽

    梭計劃(Silicon Shuttle)多  重晶片測試晶圓方案。聯電同時也提供 SRAM 記憶

    體編譯程式,以支援所有的主流製  程。 

     

    製程技術 

            不同的高科技應用產品需要不同的技術。聯電提供適切的技術與製程元件選

    擇,包括從極高速到極高密度,以符合不同應用產品的需要。 

     

    16  

  •         聯電提供的全方位邏輯與混合信號製程橫跨 90 奈米到 0.6 微米特殊製程。

    聯電的客戶可以選擇不同的製程節點,電壓選擇,以及混合信號/射頻互補金屬

    氧化半導體,以構成一個滿足他們系統單晶片設計需要的客製化平台。 

     

     

    世界級製造能力 

            聯電擁有兩座領先製程且營運中的 12 吋晶圓鑄造廠。自 2002 年迄今,聯電

    位於台南的 12 吋廠(Fab 12A)已運用業界最先進的 0.13 微米及 90 奈米製程為客

    戶產品量產。預計在 2004 年底聯電 12A 產能達 20,000 片。聯電另一個 12 吋晶

    圓廠—UMCi,則位於新加坡白沙晶片園區;這兩個 12 吋廠特色在於大量增進產

    能的先進自動化設備。UMCi  現今已進入量產,預計於 2004年底,產能將達 10,000

    片/月的水準。 

     

    精銳的產能 

            12 吋晶圓相對於 8 吋晶圓的可使用面積超過兩倍以上;每片晶圓可使用率

    較前期晶圓達到 2.5 倍。以豐富的 12 吋晶圓製造經驗,並運用尖端電腦整合製

    程科技(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相較於 8 吋晶圓,更可讓我們

    17  

  • 18  

    的客戶直接受惠更多產能及短縮客戶產品上市時程。 

    自動化整合 

            晶圓皆經由自動化 FOUP 晶圓傳送盒來傳送,每盒可容納 25 個晶圓。此外,

    批次晶圓的運送採自動化物料搬運系統中的 Interbay 運送法來進行‧將高潔淨晶

    舟置於軌搬運車(Rail Guided Vehicles, RGV)的 Intrabay 運送法來運載晶圓。相較於

    標準的 8 吋晶圓廠自動導引車(Automatic Guided Vehicle, AGV)系統,新系統可增

    加 3 至 4 倍的效率。又如位於新加坡之 UMCi,強調設備對設備間的直接運送,

    以增加作業上的效率。 

     

    後端服務 

            為了滿足我們不同各戶的需求,聯電也提供後端服務。從針測到完整的封裝

    和測試單元,  聯電針對每一個不同的客戶都有適合的解決方案。這些封裝與測

    試的服務有一部份是聯電  的內部資源所提供,另一部份則是由和聯電結盟的一

    些大量封裝測試產業領導者所提供。  透過對合作廠商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核和監

    控程序,聯電確保可以提供高品質的服務。聯電  所有的合作廠商都通過 ISO9000

    的認證,並且在每週的品質和產品檢視裡,符合聯電所設立  關於良率和生產週

    期的標準。 

     

     

    參考資料:http://www.umc.com/chinese/soc/index.asp 

     

     

     

     

     

     

     

     

  • 19  

     

     

    聯華電子─五力分析: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晶圓代工主要的成本除了晶圓外,生產設備的支出也是很可觀,聯電僅次於

    台積電,為全球第二大的晶圓代工廠,市場佔有率約 20%,由於採購的數量龐大,

    所以是有一定的議價能力。 

            供應商力量的決定因素: 

    供應商品的差異 

    轉換成本 

    替代品的存在 

    供應商供貨的比重 

    相對的成本 

    成本或差異化的影響 

    整合的影響度 

     

    客戶的議價能力: 

            聯電的主要代工客戶為智霖 Xilinx,它提供聯電的營業收入超過兩成以上,

    聯電若沒有分散客戶的代替方案,可能會造成短期間的獲利下降。因此,聯電的

    策略是以自有的轉投資公司(IC 設計公司為主),下單給聯電做晶圓代工,做為替

    代的獲利來源。 

            客戶實力的決定因素: 

    客戶的議價實力 

    集中度以及採購數量 

    轉換成本 

  • 20  

    對價格的敏感程度 

    品牌和品質 

    利潤 

     

    同業的競爭: 

            IC 設計產業的同業壓力,一直以來都非常的大,其競爭程度主要是來自於產

    品「數位化」的特性;完成第一個單位產品所需要投入的研究費用非常的高,但

    是以後每增加一單位相同產品的生產,所需要的成本就相對的比較低。 

            此外,誰是最早達到經濟規模也是很重要的,像台灣一開始投入研發比較落

    後、跟隨得比較晚,但這並不代表永遠跟隨。最重要的是品質、交期及技術先進,

    在這個行業裡不管有多少競爭者,只要新的產品能搶在競爭者前推出,而搶占市

    場先機,這樣毛利率自然就會提高。 

     

    台積電為全球最優秀的晶圓代工公司,也是許多晶圓代工廠的效法對象。 

    世界先進與台積電有策略聯盟關係 

    新加坡特許半導體為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 

     

    新進的廠商: 

            當一個產業結構中,呈現出來的獲利越高,就越會吸引潛在的競爭者加入。

    心加入的競爭者主下分為以下兩類: 

    從別的產業進入 IC 設計產業 

    IC 設計業因為業務成長壓力而相互採線 

            對於新加入者,可以提高下列門檻,使新加入者加入有困難: 

    最快達到經濟規模 

    將產品申請專利 

  • 提高品牌知名度 

    資金需求 

    成本優勢 

    支援體系 

     

    替代品: 

            替代威脅的決定因素: 

    替代品的價格 

    轉換的成本 

    客戶使用的頃向 

     

     

     

     

     

     

     

     

     

    21  

  • 22  

     

    參考資料:http://iip.nccu.edu.tw/mmot/upload/file/B34.pdf 

     

    成功原因: 

     

            聯電之所以在台灣半導體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身為台灣第一家晶

    圓製造服務公司外,同時也是台灣第一家上市的半導體公司(民國七十四年)。 

     

            聯電以獨特策略創新見長,首先創立員工分紅入股制度。現在聯電十二席董

    事中,有六席是聯電的專業經理人,然而員工持股就有將近 20%的股份,是最大

    的股東。員工擁有公司,是曹興誠一直以來不變的目標,讓員工擁有公司是兩全

    其美的方法。「我們是經過十五年,有計劃、一步步地走到現在的狀況,」利用

    國內、外優秀的人力資源,發揮人海戰術的效果,此制度已被業界公認為引領台

    灣電子產業快速成功發展的主因。 

     

            同時不斷倡議產業垂直分工、產業專精,架構均為國際首創,因此我國 IC

    工業之營運效率為世界第一,為了讓客戶的產品能在競爭激烈的 IC 市場中脫穎

    而出,對研究發展及技術生根極為堅持,也極為重視研發。聯電集團創下我國企

    業向德國、曰本等先進國家技術輸出的先例,並且以取得 15%  技術股的方式,

    與北美 11 家 IC 設計公司合資成立晶圓代工廠,實在是國人之光。 

     

            聯電先進製程技術涵蓋電子工業的每一應用領域,並率先採用嶄新的製程技

    術及材料,其中包括銅導線技術、低介電值阻絕層、嵌入式記憶體、混合訊號及

    射頻元件製程  。身為半導體業尖兵,聯電領先全球,首先導入銅製程及量產,

    發展先進製程,使 0.13 微米製程量產及 12 吋晶圓快速量產。 

     

  • 23  

            聯電同時也是首先產出 90 奈米製程晶片給客戶之晶圓專工公司。目前旗下

    有一座 6 吋晶圓廠(台灣新竹);八座 8 吋晶圓廠(七座位於台灣新竹與一座位於日

    本)  ;兩座 12 吋晶圓廠(台灣台南與新加坡各一座)。 

     

            面對產業快速的變動趨勢,企業要如何應變課題。聯電向來把產業視為一個

    「整合」,裡頭則包括技術、人才及資金等要件,相互結合後才進一步化成產品

    與服務。「整合」擁有因時、因地、因人的不同事業模型(Business Model),而事

    業模型是否成功的主因繫在於產出必須大於投資,若是這個事業模型可說是個好

    模型(Good Model),而之後才會再牽扯到內部運作效率的好壞。需求成長爆發力

    極強的大陸市場,則是未來全球半導體產業變動趨勢當中,更大型的結構性變

    化,也牽扯更多的「整合」因素變動,若企業想要抓到下一波因為大陸市場而所

    衍生的產業趨勢甜蜜點,則聯電自成立以來「掌握變化、勇於創新」的策略動作,

    將會是產業界中很好的成功典範。 

     

     

     

     

     

     

     

     

     

     

     

     

     

     

     

     

     

     

  • 24  

     

     

     

    聯電集團的 SWOT: 

    (一)  優勢:

            (1)  良好的製程能力:聯電的製程能力深受客戶的肯定,而且本身擁有完整

    設備的研發部門使其具備開發先進製程的能力,目前 0.4 微米的製程能力領先同

    業。 

            (2)  足夠的產品開發能力:聯電在過去不斷的以策略聯盟或自行研發的方式

    開發各種 IC 產品的經驗累積下,使其也有足夠的產品開發能力。 

    (3)  豐富的產業經驗:聯電是台灣起步最早的半導體公司,擁有豐富的產業

    經驗和管理資歷,對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助益。 

     

    (二)  劣勢: 

          本身雖然有廣而且深和較垂直整合的的產品線,但是完全來自於本身的需求

    無法在產業中達到生產的規模經濟,相對於國外整合元件大廠的規模顯得相對弱

    勢。 

    (三)  機會: 

            (1)  產業趨向專業分工:半導體產業科技進展太快,垂直整合的組織型態已

    漸漸趕不上市場需求的速度,因此產業開始趨向專業分工,由每家廠商專精於產

    業某一專業的形態將有可能取代垂直整合的產業結構。所以聯電可藉此機會專精

    於某些價值活動,以取得規模經濟效益。 

     

            (2)  產業分工網絡健全:垂直分工的產業型態發展雖日漸成熟,但目前只有

    台灣發展出一個夠規模、夠靈活、廣度、深度及密度都充分的垂直分工的上下游

  • 25  

    體系。台灣半導體產業在政府和企業的努力和競爭下,已架構出產業分工網絡的

    雛型,而且台灣幅員狹小,IC 產業分布非常密集,為垂直分工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聯電可藉此機會將不具規模經濟、較不專精的價值活動外包,透過產業網絡來取

    得競爭優勢。 

     

    (四)  威脅: 

            在半導體業中,資金需求日漸高昂,但技術交替速度很快,而且產品生命

    週期又很短,競爭又非常激烈,是否有足夠而且穩定的訂單來讓產能達到充分利

    用是一大問題,若當市場發生變化(例如經濟不景氣等),將會對投入大量資金擴

    充產能的公司造成很大的衝擊。 

     

     

     

     

     

     

     

     

     

     

     

     

     

     

     

     

     

     

     

     

     

     

  • 26  

     

     

     

    聯電與台積電的比較:     

     

            聯電採取的是上下游整合型的聯盟策略,並且以合資方式,形成虛擬的 IDM

    整合元件廠。而合資可使彼此之關係更緊密,產能供應的不確定也可進一步降

    低。上游包括數家的設計公司,下游也有數家的封裝、測試公司,則可以使晶圓

    廠產能利用較為穩定,在組織結構上較近似所謂的中衛體系。 

     

            聯電在經營上非常靈活的採取財務槓桿策略,藉以大幅擴充產能,快速的搶

    佔市場,在於這點聯電就比台積電來的有優勢,聯電的策略可以說是一種策略聯

    盟的 IDM,兼具專業代工與垂直整合的優點,同時又容易發揮財務上的槓桿效

    果。但若是擴充太快,內部管理未必能同步的配合,如果遇到市場緊縮與供過於

    求,可能會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 

     

            聯電是以多樣化策略投資以支援活動協助主要活動的生產模式(聯電有大量

    轉投資,分別在不同或相同領域發展,為求適應市場不同的需求而做如此策略運

    用。) 

     

            台積電採取的則是專業晶圓代工,所以必須要在專業能力與顧客服務上來創

    造競爭優勢,並且以提供整套服務的虛擬晶圓廠為經營策略,並且以專業優勢來

    保持強勁的競爭力,以降低市場對於產能需求的不確定性。台積電並沒有與上下

    游的特定對象廠商進行大規模的合資。 

     

            台積電是以技術發展的中心思想為發展主軸,所以台積電的晶圓代工良率一

  • 27  

    直是全世界最高的,也因此收益一直都很穩定(市場領導者),但是在應用的發展

    上面就稍嫌不足,這也是聯電「以鄉村包圍都市」的策略內涵,所以從軍隊作戰

    來說,台積電比較像是正規軍大槍大炮的作戰方式,而聯電則像是採取游擊戰分

    點擊破的方式進行。   

     

          目前半導體製造市場中,七成以上還是屬於 IDM的市場,而未來整合元件(IDM)

    大廠為保持產能運用的彈性與減低經營風險,勢必需要代工服務,顯示代工業者

    只要有競爭力,這個市場應該還有大的空間。但對於 IDM 市場而言,Outsourcing

    將以專業晶圓代工業者較佔優勢,因為彼此間較少有直接的利益衝突。聯電由於

    是與上游之 IC 設計廠進行策略聯盟,因此與 IDM 廠比較容易發生市場利益上的

    衝突,如此看來台積電的經營策略可能比較具有優勢。 

     

     

     

     

     

     

     

     

     

     

     

     

     

     

     

     

     

     

     

     

     

  • 28  

     

     

     

    企業社會責任: 

            面對現今全球化的經濟型態,企業為了降低投資環境變動所帶來的潛在危

    機,怎麼促進在地社群,成為了重要的課題。營收和利潤不在是跨國企業的唯

    一社交語言,取而代之的是討論企業社會責任風潮對競爭優勢與經營利潤的深

    遠影響,企業的永續經營不再只是追求更高的利益,或者是注重環保而已,而

    是還要去探討社會議題、關心社會的長遠發展。 

     

            聯電集團自成立以來已有 26 年,已發展成為跨國型的大企業,在台灣、

    日本、新加坡甚至是歐美都有聯電的營業據點,台灣不是孤島,不能置之於現

    今社會之外,有責任用合乎社會倫理的方式,去經營公司,並且對周遭的利害

    關係人負責任,包含上下游供應鏈、消費者、股東、員工、社區和周遭環境。

    他們已將「企業社會責任(CSR)」視為企業價值與經營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它是持續的、多面向的、有組織的企業活動,而不是暫時的或是錦上添花,更

    不只是捐錢了事而已。 

     

            聯電擁有完善的人才培訓以及員工教育訓練體系幫助員工成長,也有健全

    福利制度和安全衛生制度,以保障員工身心健康,有嚴謹的內部控制制度,以

    確保公司的正常運作。對外,聯電集團的公益活動透過成立「財團法人人聯華

    電子科技文教基金會」進行,以教育、文化、體育、環保等為主要目標,並結

    合了員工組成之志工團體,全心投入入會關懷。 

     

            聯電已持續五年在「企業社會責任年報」向全體股東及社會大眾揭示成

    果,他們期許未來能持續關注環境保護、社會公眾議題,已在環境、社會和企

  • 29  

    業中求得三贏的局面。他們以「企業社會責任」為中心,想讓聯電成為社會的

    典範,朝著永續經營的目標前進。 

    靈魂人物‐曹興誠: 

    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二十四日出生  山東濟寧人 

    學歷:台大電機系學士、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所副所長 

                聯華電子總經理 

                新竹科學園區同業公會理事長 

                全國工業總會智慧財產權召集人 

                聯嘉積體電路董事長 

                聯瑞積體電路董事長 

                聯誠積體電路董事長 

                聯華電子董事長 

                聯友光電董事長 

                新興電子董事長 

                合泰半導體公司董事長 

                聯日半導體公司董事長 

     

    在 1991 年張忠謀請辭,而由曹興誠接任董事長,在曹興誠的帶領下,聯華

    電子公司一直有不斷的大動作,而這一切的大動作都是為了挑戰台積電的龍頭寶

    座,台積電自 1986 成立,成立之初就成為聯華電子的強勁對手。曹興誠以「精、

    悍、迅、捷」帶領聯電集團,喜好從史書找靈感的曹興誠,強調「膽比識重要」,

    透過槓桿擴張的策略,撐起一片足以對抗台積電的聯電集團。 

     

    企業的作風往往與領導者息息相關,領導聯華電子二十幾年,曹興誠的個人

    風格早與公司融為一體,「曹興誠影響聯電集團非常深,就像張忠謀影響台積電

  • 30  

    一樣,」個性如此鮮明的曹興誠,聯電集團也在他的帶領下,從二十年前前景不

    明、從工研院電子所獨立出來的聯華公司,變成資產超過千億的科技業。 

     

    曹興誠堅持員工是公司經營主體的立場,讓員工持有公司股票,這是因為曹

    興誠認為企業是公器,但是公司股權又不能分太散,一定要有經營主體,所以讓

    員工擁有股權,是再好不過的方法。這也是聯華電子公司會成功的原因之一,因

    為曹興誠將此方法定為制度,讓員工更盡心盡力為公司工作。 

     

    宣明智與曹興誠都相信,組織小才有戰力,若是發現組織太大,影響到決策

    速度和管理難度,聯電會毅然決然地拆散組織,把不是和統一管理的部門,獨立

    為一個公司。導致於現在聯電集團下,有很多的子公司。 

     

    曹興誠的價值觀,則是績效至上、競爭力第一。只要績效好、競爭力強,就

    是世界級企業,曹興誠還說「我如果要到紐約證交所上市,早就去了,但這能證

    明什麼?競爭力才是真的,」雖然許多人都不認同他的作法,但是聯電集團的氣勢和

    地位,已然確立。 

     

            曹興誠在工研院電子所任期間,即參與推動我國「積體電路技術發展計畫」,因為

    表現優異,馬上在民國七十一年擔任我國第一家 IC 公司─聯華電子公司總經理。當時

    國內外許多人士對我國積體電路產業之發展不表樂觀,唯獨曹興誠有高深的遠見,率領

    部屬不斷開創新局,因為聯電之成功,開啟台灣 IC 工業的新世紀。目前聯華電子已發

    展成一個企業集團,旗下有 IC 設計公司七家,IC 晶圓製造公司六家,LCD 廠商一家,PC

    板生產公司一家,CMOS Sensor 廠商一家,集團資產總額超過新台幣 2100 億元,對台灣

    半導體工業及經濟發展貢獻卓著。 

     

     

  • 31  

     

     

     

    聯電集團的轉投資公司: 

    權益法投資 

     

    盛群 

    聯詠 

    聯陽 

    欣興 

    智原 

    矽統 

     

    間接投資 

     

    聯發科 

    宏齊 

    友達 

    中光電 

    普誠 

    原相 

    中磊 

    互億 

    圓創 

    大立光 

    兆豐金 

  • 32  

     

     

    聯電相關企業─聯發科: 

    關於聯發科技 

            聯發科技是全球 IC 設計領導廠商,專注在無線通訊以及數位媒體等技術領

    域上。聯發科技公司提供的晶片整合系統解決方案,包含了無線通訊、高解析度

    數位電視、光儲存、高解析度 DVD 等相關的產品,在市場上均居於領導地位。 

     

            聯發科技成立於 1997 年,已在台灣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公司總部設於台

    灣,並且在中國大陸、美國、英國、愛爾蘭、丹麥、印度、日本、韓國以及新加

    坡設有銷售及研發團隊。 

     

    願景與理念 

    使命:持續不斷的創新,提供最佳的 IC 產品及服務,滿足人類潛在的娛樂、通 

                訊及資訊需求。 

    願景:提升及豐富大眾的生活。 

    經營理念: 

    以人為本,提供挑戰及學習的環境,發揮員工的潛在能力,使公司整體能力

    不斷成長。   

    利用創新及團隊合作,提供給客戶最有競爭力的產品及服務。   

    以國際性的觀念,運籌全球資源,追求在業界的領導地位。 

     

    創新榮耀與里程碑 

     

    2006 年 獲 IC 設計產業協會(Fabless Semiconductor Association; FSA)選為 2006"最佳財務管理

  • 33  

    的 IC 設計公司"

    榮獲 2006 年度科學工業園區創新產品獎 ( Blu-ray 晶片組)

    獲美國(Forbes)雜誌列為(亞洲企業 50 強)之一

    推出 DTV 數位電視晶片, Blu-ray 晶片

    ISSCC 論文發表-- Fully Integrated CMOS SoC for 56/18/16 CD/DVD-dual/RAM

    Applications

    HDTV-reading SOC, Super-multi SOC

    榮獲 2005 年科學工業園區創新產品獎(Multimedia GSM/GPRS Mobile Phone Chipset)

    ISSCC 論文發表--

    1. Multi-Format Read/Write SoC for 7x Blu-ray/16x DVD/56xCD

    2. DLL-Based Clock Recovery In a PRML Channel

    獲美國(Forbes)雜誌列為(亞洲企業 50 強)之一

    2005

    獲(天下雜誌)評為第十屆"臺灣最佳聲望標竿企業"

    榮獲 2004 年科學工業園區創新產品獎 (DVD-Recorder Backend 單晶片)

    獲 Euromoney 04 年全球最佳治理典範企業調查,排名居臺灣地區高科技企業第三名

    ISSCC 論文發表--Combo Driver Applications

    2004

    獲(天下雜誌)評為第九屆"臺灣最佳聲望標竿企業"

    榮獲 2003 年科學工業園區創新產品獎 (8 倍速 DVD dual 複寫型光碟機晶片組)

    榮獲第 15 屆行政院國家品質獎

    推出 DVD-Dual 晶片組

    2003

    獲選"數位時代雙週刊"臺灣科技 100 強第一

    榮獲 2002 年科學工業園區創新產品獎 (高倍數 COMBI 複合型光碟機晶片組)

    推出 48XCD-RW 晶片組

    2002

    推出 COMBI 晶片組

    榮獲 2001 年度科學工業園區創新產品獎 (高整合度 DVD-Player 晶片組)

    榮獲第 9 屆經濟部產業科技發展獎之卓越成就獎

    2001

    於台灣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號 2454

    榮獲 2000 年科學工業園區創新產品獎 (12/8/40 倍數 CD-R/RW 晶片組) 2000

    年 推出 12XCD-R/RW 晶片組

    榮獲 1999 年科學工業園區創新產品獎 (12 倍速 DVD-ROM 晶片組) 1999

    年 推出 12X DVD-ROM 晶片組

    榮獲 1998 年科學工業園區創新產品獎 (CD-ROM Digital data/servo processor 產品) 1998

    年 推出全球最快速的 48X CD-ROM 晶片組

    http://www.tse.com.tw/http://mops.tse.com.tw/server-java/t51sb10?step=0

  • 34  

    1997

    年 公司成立

    參考資料:http://www.mtk.com.tw/Corporate/About_MediaTek‐ch.php 

    聯電相關企業─聯詠: 

    企業理念 

    創造價值 

            創造企業的價值,是聯詠科技全體工作同仁的共同目標與信念。追求企業的

    成長、獲利與永續發展,是聯詠科技對產業、社會及全體投資股東的應盡責任,

    在此怡信念之下,他們專注於本業,加強核心技術,提升服務,實踐他們創造企

    業價值的理念。 

     

    全心滿足客戶 

            為客戶創造價值,是他們一切行為的依據。他們提供先進的技術、符合市場

    需求的產品、密切互動與溝通、高效率的生產控管、良好的成本控制、確實的交

    期,穩定的品質、迅速的服務,來努力實現他們對客戶的承若,一切以客戶的滿

    意程度為最高準則。 

     

    品質優先 

            品質的提升與穩定,是他們長久不變的課題。他們為了品質與服務可以獲得

    客戶最大的滿意,所以藉由 ISO 9001 國際品質認證的品質管理制度,以及對於

    品質要求的經驗傳承和訓練,每一個生產、開發、銷售的環節,全程用嚴謹的標

    準不斷的驗證、檢視、偵錯、實驗。 

     

    團隊合作 

            團隊的創造力是聯詠科技向上一層樓的基礎,對於員工,給予他們訓練、教

  • 35  

    育、照顧。在健全舒適的工作環境和氣氛中,人力資源有效率地分配,建立充分

    授權的工作空間,依適才適所的原則提供各種工作挑戰與機會,配合合理的薪

    水、以及以個人的績效作為衡量的獎酬制度。 

    品質管理 

            聯詠科技於 1998 年 8 月通過勞氏  ISO9001 國際品質認證。他們的日常作業

    及運作,都遵守 ISO9001 品質管理制度的各項嚴格的管理原則及作業規範,這也

    是他們可以確保品質達到客戶滿意的具體保證。 

     

            品質一直以來都是他們所有營運活動中最受重視的課題。從產品構思創意階

    段,到產品正式量產,交付給客戶的整個過程中,從內部的設計品質管理與驗證

    制度、到外部的外包商管理評鑑、供應商品質保證制度、及全面的製程品質保證

    管理,一連串的控管制度與方法都確實執行,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為品質嚴

    格把關。 

     

    環境政策 

            環境安全衛生是每一位成員應盡的責任。他們致力於永續經營與發展,對於

    因此產生之環境影響、安全衛生風險其性質與規模需符合法令要求,並盡量減少

    對環境安全衛生產生負面影響的活動。為減低聯詠公司相關活動所帶來的環境衝

    擊,他們承諾: 

    致力預防污染、減低安全衛生風險。 

    研發環境負荷低之產品。 

    持續減少廢棄物,增加資源循環利用。 

    遵守環境安全衛生相關適用之法規與其他要求。 

    定期檢討環境安全衛生績效,確保達成目標與標的及有關之要求。 

    傳達公司所有員工,使員工認知個人的環境安全衛生責任。 

  • 36  

    可向社會大眾公開與提供給利害相關者。 

    定期審查以確認政策保持對公司的相關性及合宜性、持續改善。  

    參考資料:http://www.novatek.com.tw/index.asp 

    聯電相關企業─聯陽: 

    聯陽簡介 

            聯陽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的 Fabless IC 設計公司。聯陽總公司設

    立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主要從事 IC 設計、系統硬體以及軟體開發、整合及行

    銷。 

     

            在 PC 產品線中,聯陽是全世界輸出入晶片供應最完整並具有高度競爭力的

    公司。聯陽長期在 PC 市場經營,客戶涵蓋全球各主要 PC 製造廠商,I/O 市場 

    佔有率超過全球的 35 %。相信以聯陽長期累積的技術開發實力以及市場經營信

    譽,聯陽將持續保有 I/O 市場領先的地位。聯陽以雄厚的技術能力和支援國際一

    線大廠的經驗來服務客戶,並以實現客戶創意為理念來經營消費市場。 

     

            聯陽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以其長期投入開發各項先進 IC 智慧財產(SIP)及

    系統軟硬體的高度整合技術(Integrated Technology),同時密切與世界各領先廠商

    策略合作,以增進快速開發產品的能力(Express),期待提供高度品質的產品,與

    客戶一齊成長,努力達成雙贏局面。 

     

    品質管理 

            提供給客戶優良品質及合理價位的產品,提供完善及準時的服務,以增強客

    戶的競爭力。 

    在教育訓練上,全員參與,加強品質意識 

    在產品製造上,確實執行,貫徹品保規定 

  • 37  

    在研究發展上,精益求精,提昇技術能力 

    在業務推廣上,市場導向,滿足客戶需求 

     

    環境管理 

            基於關懷地球,保護環境,聯陽公司全體同仁有深厚體認,地球資源有限及

    永續經營發展的重要。所已承諾,以污染預防和持續改善,做為基本的理念,並

    遵循以下原則展開環境管理系統之活動。 

    符合環保法規要求,致力污染預防觀念 

    遵守環境管理系統,持續推動環境改善 

    研發綠色概念產品,減少環境生態衝擊 

    推動環保教育訓練,適切進行環境溝通 

     

     

    參考資料:http://www.ite.com.tw/index2.asp 

     

     

     

     

     

     

     

     

     

     

     

     

     

     

     

     

     

     

  • 38  

     

     

     

     

    聯電相關企業─聯傑: 

    公司概況 

            聯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 2002 年成立,致力於在國內外高品質的電子零件

    代理業務,他們期許可以成為專業的通路商。他們在市場行銷方面的專業人員,

    對於代理產品的應用與發展皆有深入的了解,能提供客戶最適用及最完善的產品

    應用方案,並且擁有資深技術工程團隊提供適時的支援服務。 

     

            聯傑以客戶的需求角度提供最專業的服務。他們用心呈現給客戶最好的產

    品,並擔任與原廠之間的最佳溝通橋樑,秉持著誠信及務實的原則,積極去了解

    全球市場的變化與展望,同時也極力創造並且提高企業的核心價值,全力的追求

    市場區隔中的領導地位。同時也在中國大陸設立辦事處,為更廣大的客戶提供更

    多的優質的專業服務以及技術上的支援,以累積多年的產業經驗配合多條專業的

    產品線,期望成為更高品質的優秀代理商。 

     

    重要里程碑 

    2002 年  1 月  成立聯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日本 SEIKO 集團之 NPC 產品

    代理權 

    2006 年  9 月  合併桓宇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虹冠電子及 QSPEED、擎力

    科技之產品代理權 

    2006 年  11 月  取得洋芋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代理權 

    2007 年  2 月  搬遷至內湖科技園 

    2007 年  5 月  增資至新台幣伍千萬元整 

  • 39  

    2007 年  6 月  SEIKO NPC 台灣事務所成立,  設立於本公司 

    2007 年  11 月  取得綠達光電及諾亞聯合之產品代理權 

    參考資料:http://www.bannerspan.com.tw/index_page.html 

    影響、啟示: 

            一個企業要在短時間內大幅的成長,是件相當不容易,也是相當奇蹟的事。

    聯電集團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變化,是因為在上任董事長曹興誠的帶領之下,他

    的果斷判決以及對環境的高敏感度,使的他可以抓住每個機會,並且利用這個機

    會向上成長。一個企業之所以可以有這樣的發展,領導者的行事風格就顯得相當

    重要。而且曹董事長非常相信他的每一位員工,並給予員工很大的權利,這對企

    業可以說是省下非常多的麻煩,也為企業確切的把握每一個商機。 

     

            然而聯電集團裡的每位員工,也都遵行公司的理念走,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員

    工分紅制度,讓員工擁有公司股權,這樣更可以讓員工盡心盡力為公司工作,因

    為公司賺錢,他們也會分到紅利,這是個雙贏的局面,這也是曹董事長非常堅持

    的一點。 

     

            在研究聯電集團時,讓我們深深覺得一個企業的領導者,真的佔有非常重要

    的意義,那種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雖然讓外界不相信這個企業會成

    功,但是,聯電集團就是做到了,了解到做事不一定要循規蹈矩、做事是不可以

    拖泥帶水。要當一位成功的領導者,必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與做法,再加上果斷的

    決策力,這樣才會為自己、為企業創造商業價值。 

     

            從企業的演進過程中了解一個企業的成功是不容易的,要經過種種的關卡並

    不是輕而易舉的,要比別人先掌握到未來趨勢走向,也要有慧眼獨到的地方,要

    比別人先得知未來趨勢就要下比別人多下功夫,不斷推陳出新不能讓資訊處於落

  • 40  

    後階段,要不斷的更新掌握時事動脈,更要推出別人還未想到的點子。唯有比其

    他人先早一步掌握趨勢,才離成功之路更近一步。 

     

            而且聯電是個科技產業,新穎的產品隨時都在推出,若是比別人晚一步,可

    能就會比別人更少創造一些商業價值,所以科技產業公司也必然是戰戰兢兢,時

    時刻刻都在發現機會、分分秒秒都想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