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61 · ·论著· 云南省 2 例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 李多 康显虎 赵晓楠 赵翔 【摘要】 目的 分析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特征,为将来的H5N6流感病毒 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云南省2例肺炎患者的咽拭子以及居住地禽类相关外环境 标本,进行禽流感病毒H5N6的基因检测,并将阳性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以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利 用MEGA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H5N6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功能性位点变异情况,并构建HA基因 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 结果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病毒的8个基 因片段序列同源性为98.5%~100.0%之间,与四川省、广东省的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基因比对分 析发现,除NP基因外,其他7个片段均有功能性位点的差异,导致其受体特异性改变、病毒毒力增 强及耐药性改变。HA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云南株、四川株及广州株同属于H5亚型2.3.4分支中的 2.3.4.4亚支,云南省内外环境分离的6株禽类H5N6病毒与云南省2例人H5N6病毒及广州株有一定的 亲缘关系,归于同一大簇。四川株与云南株及广州株有一定的遗传距离。 结论 云南省H5N6禽流 感病毒在遗传中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病毒基因功能性位点的变异可以是引起禽流感病毒跨种传 播的机制之一。因此,应动态监测活禽市场中的禽流感病毒的分布情况及基因变异特征,为研究禽 流感病毒跨种传播提供研究资料,同时为云南省禽流感病毒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H5N6;禽流感病毒;功能性位点;进化树分析 基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017FD178)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vian influenza A(H5N6) virus from two patients in Yunnan province Li Duo, Kang Xianhu, Zhao Xiaonan, Zhao Xiang. Yunn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stitute of Acute Ir Diseases, Kunming 650022, China; Tengch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fice of Yunnan Provic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Vir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China CDC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o Xia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genetic features for two human avian influenza A(H5N6) virus strains from patients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 and control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 A(H5N6) in the future. Methods Throat swab samples from two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and samples from livestock near the patients’ houses in Yunnan province were collected to detect avian influenza A(H5N6) virus. Whole genome sequences of the strain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positive samples with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Sequence alignment with MEGA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mutations in functional loci, and the phylogenetic tree of hemaglutinin (HA) gene was constructed. Results Whole genom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imilarities of the 8 RNA fragments in the two virus stains from Yunnan province were 98.5%-100.0%. Comparing to the strains from Sichuan and Guangzhou, differences in functional loci were found in all seven fragments of Yunnan strains except for NP fragment. The changes led to changes in receptor specificity, enhanced viral power and changes in resistance to amantadine ammonia. 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of HA genes showed that the strains from Yunnan, Sichuan and Guangzhou belonged to sub-branch 2.3.4.4 of H5 clade 2.3.4. Six strains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 A(H5N6) iso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samples and the two strains from patients in Yunnan province related to the strains from Guangzhou. All strains belonged to the same clade. The two strains from Yunnan showed a certain genetic distance from Sichuan and Guangzhou strains. Conclusions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avian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01 作者单位:650022 昆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李多、赵晓楠);云南省腾冲市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办公室(康显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赵翔) 通信作者:赵翔,Email:[email protected]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61 ·

·论著·云南省 2 例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特征研究

李多 康显虎 赵晓楠 赵翔

【摘要】 目的 分析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特征,为将来的H5N6流感病毒

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云南省2例肺炎患者的咽拭子以及居住地禽类相关外环境

标本,进行禽流感病毒H5N6的基因检测,并将阳性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以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利

用MEGA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H5N6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功能性位点变异情况,并构建HA基因

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 结果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病毒的8个基

因片段序列同源性为98.5%~100.0%之间,与四川省、广东省的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基因比对分

析发现,除NP基因外,其他7个片段均有功能性位点的差异,导致其受体特异性改变、病毒毒力增

强及耐药性改变。HA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云南株、四川株及广州株同属于H5亚型2.3.4分支中的

2.3.4.4亚支,云南省内外环境分离的6株禽类H5N6病毒与云南省2例人H5N6病毒及广州株有一定的

亲缘关系,归于同一大簇。四川株与云南株及广州株有一定的遗传距离。 结论 云南省H5N6禽流

感病毒在遗传中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病毒基因功能性位点的变异可以是引起禽流感病毒跨种传

播的机制之一。因此,应动态监测活禽市场中的禽流感病毒的分布情况及基因变异特征,为研究禽

流感病毒跨种传播提供研究资料,同时为云南省禽流感病毒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H5N6;禽流感病毒;功能性位点;进化树分析

基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017FD178)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vian influenza A(H5N6) virus from two patients in Yunnan provinceLi Duo, Kang Xianhu, Zhao Xiaonan, Zhao Xiang. Yunn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stitute of Acute Ir Diseases, Kunming 650022, China; Tengch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fice of Yunnan Provic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Vir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China CDCCorresponding author: Zhao Xia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genetic features for two human avian influenza A(H5N6) virus strains from patients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 and control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 A(H5N6) in the future. Methods Throat swab samples from two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and samples from livestock near the patients’ houses in Yunnan province were collected to detect avian influenza A(H5N6) virus. Whole genome sequences of the strain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positive samples with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Sequence alignment with MEGA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mutations in functional loci, and the phylogenetic tree of hemaglutinin (HA) gene was constructed. Results Whole genom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imilarities of the 8 RNA fragments in the two virus stains from Yunnan province were 98.5%-100.0%. Comparing to the strains from Sichuan and Guangzhou, differences in functional loci were found in all seven fragments of Yunnan strains except for NP fragment. The changes led to changes in receptor specificity, enhanced viral power and changes in resistance to amantadine ammonia. 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of HA genes showed that the strains from Yunnan, Sichuan and Guangzhou belonged to sub-branch 2.3.4.4 of H5 clade 2.3.4. Six strains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 A(H5N6) iso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samples and the two strains from patients in Yunnan province related to the strains from Guangzhou. All strains belonged to the same clade. The two strains from Yunnan showed a certain genetic distance from Sichuan and Guangzhou strains. Conclusions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avian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01

作者单位:650022 昆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李多、赵晓楠);云南省腾冲市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办公室(康显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赵翔)

通信作者:赵翔,Email:[email protected]

Page 2: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62 ·

influenza A(H5N6) virus in Yunnan province are observed. The variation in functional loci of the virus may be one of the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of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 Dynamically monitor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genetic variations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in live poultry markets should be used to provide research data for the study of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in Yunnan province.

【Key words】 H5N6; Avian influenza virus; Functional loci; Phylogenetic analysisFund program: Project Funded by Yunnan Applied Basic Research Youth Fund (2017FD178)

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分为高致病性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在禽间流行传播 [1]。从全球建立了流感监测网络以来,陆续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病毒事件,如 1997 年在中国香港发现的人感染 H5N1 禽流感病例 [2],2013 年在中国、老挝和越南发现的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例 [3]。2014 年 5 月,在我国四川省确诊了全球第 1 例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例 [4]。同年 12 月,广东省检出全球第 2 例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例 [5]。2015年 2 月 8 日,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一名重症肺炎病例的咽拭子中检出了 H5N6 禽流感病毒基因,经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其为云南省首例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例,也是全球第 3 例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例 [6]。同年 7 月,云南省又确诊了第 2 例肺炎患者感染了 H5N6 禽流感病毒。现对云南省 2 例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例的病毒基因以及患者所在地区的禽类外环境 H5N6 阳性标本中的病毒基因进行分析,以期为 H5N6 禽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采集

患者标本:2 例患者均因肺炎症状到医院就诊,医护人员采集了患者上呼吸道咽拭子标本,低温冷藏,送至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

禽类外环境标本:2015 年 2 月至 7 月连续采集 2 例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毒患者居住地(云南省迪庆州)禽类相关外环境标本 120 份。具体标本信息如下:①标本采集点:城乡活禽市场 30 份、活禽批发市场 30 份、家禽规模养殖户 20 份、家禽散养户 20 份、野生禽鸟栖息地 20 份;②标本类型:养禽笼具表面擦拭标本、宰杀或摆放禽肉案板表面的擦拭标本、粪便标本、清洗禽类的污水、禽饮水以及其他(如禽类羽毛、死禽内外表面擦拭标本等)。1.2 核酸检测

标 本 采 集 后 保 存 于 4~8 ℃, 于 48 h 内 送 至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流感网络实验室,进行流感病毒核酸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 检 测。 首 先, 采 用 RNeasy

mini Kit(货号:74104,德国 Qiagen 公司)提取样本中的核酸,再利用 Agpath ID™One step RT-PCR Kit(货号:AM1005,美国 Thermo 公司)配制一步法 real-time RT-PCR 反应体系,上样荧光定量PCR 仪(型号:Bio-rad CFX96,美国 Bio-rad 公司)进行扩增。主要标测的靶标包括甲通、H5、H7、H9、N1、N6、N9,引物及探针由中国疾控中心国家流感中心下发。1.3 全基因组测序

将 H5N6 禽 流 感 病 毒 核 酸 阳 性 的 标 本 进 行illumian Miseq 高 通 量 测 序。 首 先, 利 用 QIAamp RNA Mini Kit 提取病毒 RNA,再利用流感病毒通用测序引物(参考 2017 年版全国流感监测指南)进行反转录及扩增。扩增产物经 Qubit 3.0 定量后,通过 illumina Nextera 试剂盒(货号:FC-131-1096,美国 illumina 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 illumina Miseq 第二代测序仪后进行高通量测序,全部操作步骤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及 illumina Miseq 高通量测序要求进行操作。1.4 序列分析

使 用 CLC workbench(Version 9.5.2) 生 物 信息学软件进行测序基因序列分析。先选择合适的H5N6 禽流感病毒的 8 个基因片段完整序列作为参考序列,用于拼接本研究中 H5N6 禽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将基因序列提交至中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数据库。另外,利用 MEGA 7.0 软件分析云南省 2 例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毒 PB2、PB1、PA、HA、NP、NA、M、NS 的 8 个基因片段序列与四川株 A/Sichuang/26221/2014(H5N6)及广州株 A/Guangzhou/39715/2014(H5N6) 禽 流 感 病 毒的基因组进行氨基酸功能性位点比对。1.5 HA 系统发育树构建

从中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数据库、GISAID 数据库及 NCBI GenBank 数据库下载代表 H5 各流行分支的流感病毒 HA 基因序列,并与云南省 2 例人感染 H5N6 病毒以及四川省、广东省的 H5N6病毒 HA 基因片段通过 MEGA 7.0 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使用 Neighbor Joining 方法,Bootsrtap 设置为 1 000,其他参数设置为默认值。

Page 3: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63 ·

2 结果2.1 标本核酸检测结果

云南省 2 例肺炎患者咽拭子的 real-time RT-PCR 检测结果表明,H5 基因和 N6 基因为阳性。120 份禽类外环境标本检测结果为:H5N6 阳性标本 6 份,阳性率为 5.0%,阳性标本均采自于城乡活禽市场。2.2 序列分析情况

2 例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毒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及禽类外环境检出的 H5N6 阳性的 6 份标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将获得的全基因组序例提交

NCBI GenBank。云 南 省 2 例 人 感 染 H 5 N 6 禽 流 感 病 毒 8 个 基

因 片 段 序 列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其 同 源 性 范 围 在98.5%~100.0%之间。与四川株、广州株的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从GISAID数据库及NCBI GenBank中下载)8个基因片段比对分析发现,除NP基因外,其他7个片段均有功能性位点的差异,具体功能性位点比对见表1。另外,在这4株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氨基酸序列中均发现了HA蛋白上的高致病性碱性氨基酸剪切位点RERRRKR↓G,表明均属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表 1  4 株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毒氨基酸功能性位点分析结果

毒株名称

病毒蛋白氨基酸变异位点

PB2 PB1 PA HA NA MP NS

E627K D701N I1368V V100A K356R S409N S123P E126Del I151T T156A R152K T139A D92E L103F I106M

A/Sichuang/26221/2014 E N I V K S T  E I A R T E F M

A/Guangzhou/39715/2014 K D I V K S P  E T T R T E F M

A/Yunnan/DQ001/2015 K D V A R N P Del T A K A D L I

A/Yunnan/DQ002/2015 K D V A R N P Del T A K A D L I

2.3 进化树分析 采用 MEGA 7.0 软件中邻接法绘制遗传进化树,

以 A/goose/Guangdong/1/1996 的 HA 序 列 为 根, 进行 HA 基因系统发育树进化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云南株、四川株及广州株同属于 H5 亚型 2.3.4 分支中的 2.3.4.4 亚支,是 2014 年以来在禽间流行的常见 H5 分支。云南省 2 株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毒的 HA 基因进化距离较近,患者生活地区的禽类

“●”云南省人感染 H5N6 禽流感毒株 “▲”云南省禽类外环境 H5N6 禽流感病毒株 “■” 广东省与四川省 H5N6 禽流感毒株

图 1 云南省 H5N6 禽流感病毒 HA 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树

外环境中检出 6 株 H5N6 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其序列与云南省 2 例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毒及广州株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归于同一大簇。另外,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毒的四川株、云南株及广州株虽然同属 2.3.4.4 分支,但明显属于两个不同的亚支,与云南株及广州株有一定的遗传距离,推断病毒来源可能不同。

Page 4: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64 ·

3 讨论禽流感病毒一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在禽

间持续传播流行,一般不感染人。但从 2013 年开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中国、老挝和越南等国家陆续发现 [7-9]。2014 年,中国报告了全球首例人感染 H5N6 高致性禽流感病毒的病例 [10]。近年来,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以 H5 及 H7 亚型为主,H5 主要以 2.3.4、2.3.2 亚型为优势株,且每一个亚型中的禽流感病毒氨基酸均有一定的变异发生 [11-12]。WHO 对 2014 以来发生的 H5N6、H5N1、H5N8、H5N2 等病毒的 HA 基因进行分析,确定一个新的病毒分支,将其命名为 2.3.4.4 分支 [13]。本研究对云南省仅有的 2 例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毒在分子水平上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将 2 例人感染 H5N6禽流感病例所在地区采集的禽类外环境标本也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在研究中发现,云南省禽类外环境分离的 6 株 H5N6 禽流感病毒与云南省 2例人感染 H5N6 禽流感病毒及广州株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归于同一大簇,与四川株均属于 2014 年以来流行的 H5 亚型 2.3.4.4 分支。同时,H5 亚型的 HA 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云南省 2 株人感染H5N6 禽流感病毒的 HA 基因有较近的遗传距离,并且与广州株也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与四川株遗传距离较远,推断四川株与云南株、广东株来源可能不同,分析 H5N6 禽流感病毒可能在不同地域之间发生了一定的进化变异。

在H5N6禽流感病毒氨基酸变异位点的研究中发现,云南株的HA蛋白出现S123P、I151T等改变,这与HA受体特异性改变有关。PB2蛋白发生E627K突变,这与哺乳动物的适应性和毒力增加有关。与以前的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相比,这4株H5N6病毒均在HA1和HA2之间发出有多个碱性氨基酸切割位点(RERRRKR↓G),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典型特征[14-16]。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报道了HA突变的双突变病毒残基129(缺失)和I151T,可以增强病毒与人类受体结合能力,提示云南H5N6病毒株在基因序列上的变异与禽流感病毒跨种传播有一定的关系。

H5N6 禽流感病毒在遗传中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的研究表明,H5N6 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禽类与禽类、禽类与哺乳动物间的传播能力非常有限,病毒基因的重配使其能够快速改变遗传结构,从而增加了其感染人以及禽类的能力。因此,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控制 H5N6 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应该定期对活禽市场进行监测和消毒,动态监测活禽市场中的禽流感病毒的分布情况及基因变异特征,为研究禽流感病毒跨种传播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同时为云南省禽流感病毒的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Sutton TC. The Pandemic Threat of emerging H5 and H7 Avian

influenza viruses[J]. Viruses, 2018, 10(9). pii: E461. DOI: 10.3390/v10090461.

[2] Lai S, Qin Y, Gao GF, et al. Global epidemiology of avian influenza A H5N1 virus infection in humans,1997-2015: 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dividual case data[J]. Lancet Infect Dis, 2016, 16(7): e108-e118. DOI: 10.1016/S1473-3099(16)00153-5.

[3] Tanner WD, Toth DJ, Gundlapalli AV. The pandemic potential of avian influenza A(H7N9) virus: a review[J]. Epidemiol Infect, 2015, 143(16): 3359-3374. DOI: 10.1017/S0950268815001570.

[4] Su S, Bi Y, Wong G, et al. Epidemiology, evolution, and recent outbreaks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 in China[J]. J Virol, 2015, 89(17): 8671-8676. DOI: 10.1128/JVI.01034-15.

[5] Shen YY, Ke CW, Li Q, et al. Novel Reassortant avian influenza A (H5N6) viruses in humans, Guangdong, China, 2015[J]. Emerg Infect Dis, 2016, 22(8):1507-1509. DOI: 10.3201/eid2208.160146.

[6] Xu W, Li X, Bai T, et al. A fatal case of infection with a further reassortant,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 H5N6 virus in Yunnan, China[J]. Infect Genet Evol, 2016, 40: 63-66. DOI: 10.1016/j.meegid.2016.02.020.

[7] Wong FY, Phommachanh P, Kalpravidh W, et al. Reassortant highly pathogenic influenza A(H5N6) virus in Laos[J]. Emerg Infect Dis, 2015, 21(3): 511-516. DOI: 10.3201/eid2103.141488.

[8] Liu S, Sha J, Yu Z, et al. Avian influenza virus in pregnancy[J]. Rev Med Virol, 2016, 26(4): 268-284. DOI: 10.1002/rmv.1884.

[9] Thanh HD, Tran VT, Nguyen DT, et al. Novel reassortant H5N6 highly pathogenic influenza A viruses in Vietnamese quail outbreaks[J]. Comp Immunol Microbiol Infect Dis, 2018, 56: 45-57. DOI: 10.1016/j.cimid.2018.01.001.

[10] Bi Y, Liu H, Xiong C, et al. Novel avian influenza A(H5N6) viruses isolated in migratory waterfowl before the first human case reported in China, 2014[J]. Sci Rep, 2016, 6: 29888. DOI: 10.1038/srep29888.

[11] Yuan R, Wang Z, Kang Y, et al. Continuing reassortant of H5N6 subtype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 in Guangdong[J]. Front Microbiol, 2016, 7: 520. DOI: 10.3389/fmicb.2016.00520.

[12] Du Y, Chen M, Yang J, et al. Molecular Evolution and emergence of H5N6 avian influenza virus in central China[J]. J Virol, 2017, 91(12). pii: e00143-17. DOI: 10.1128/JVI.00143-17.

[13] Qin T, Zhu J, Ma R, et al. Compatibility betweenhaemagglutinin and neuraminidase drives the recent emergence of novel clade 2.3.4.4 H5Nx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in China[J]. Transbound Emerg Dis, 2018. DOI: 10.1111/tbed.12949.

[14] Shittu I, Meseko CA, Gado DA, et al.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5N1) in Nigeria in 2015: evidence of widespread circulation of WA2 clade 2.3.2.1c[J]. Arch Virol, 2017, 162(3): 841-847. DOI: 10.1007/s00705-016-3149-4.

[15] Lee DH, Kwon JH, Park JK,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low-pathogenicity H5 and H7 Korean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in chickens[J]. Poult Sci, 2012, 91(12): 303086-303090. DOI: 10.3382/ps.2012-02543.

[16] Watanabe Y, Ibrahim MS, Ellakany HF, et al. Acquisition of human-type receptor binding specificity by new H5N1 influenza virus sublineages during their emergence in birds in Egypt[J]. PLoS Pathog, 2011, 7(5): e1002068. DOI: 10.1371/journal.ppat.1002068.

(收稿日期:2018010-10)

(本文编辑:崔淑娟)

Page 5: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65 ·

·论著·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02

作者单位:650118 昆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通信作者:施海晶,Email:[email protected]

2013—2017 年国内报道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毒死亡病例风险因素的 Meta 分析

杨梦莉 杨程云 朱凡丽 陈咏 刘龙丁 施海晶

【摘要】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中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者死亡的相关风险因素。方

法 通过“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

“维普资讯网”进行检索,收集2013—2017年公开发表的关于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对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符

合标准的文献20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女性相比,男性感染H7N9死亡的可能性更高,OR(95%CI)=1.57(1.09~26.00);与其他年份相比,2015年人感染H7N9死亡的可能性更高,

OR(95%CI)=2.02(1.23~3.31);与≥60岁组相比,0~14岁和15~59岁组死亡的可能性更低,OR(95%CI)值分别为0.14(0.04~0.52)和0.50(0.29~0.84);与无明确禽类接触史者相比,有接触

史者死亡的可能性更高,OR(95%CI)=1.88(1.02~3.45);与无慢性病史者相比,有慢性病史者

死亡的可能性更高,OR(95%CI)=8.63(1.44~51.7)。结论 年龄、活禽市场暴露、有慢性基础

疾病史是H7N9感染死亡的相关风险因素。

【关键词】 禽流感;Meta分析;流行病学因素;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风险因素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2016HC009)

A Meta-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the death cases of human infection with avian influenza A(H7N9) virus from 2013 to 2017 in China Yang Mengli, Yang Chengyun, Zhu Fanli, Chen Yong, Liu Longding, Shi Haijing. Institute of Medical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Kunming 650118,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Shi Haiji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death cases of human infected with avian influenza A (H7N9) virus (H7N9 cases) during 2013 to 2017 in China. Methods Articles with topics on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H7N9 cases published during 2013 to 2017 were screened out from databases, including CNKI, Wanfang Data, VIP database and PubMed. The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death cases were investigatedby Review Manager 5.0 software. Results Twenty articles were enrolled in analysis according to inclusion criteria. Meta-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d higher probability of death among male H7N9 cases than females with the OR (95%CI) as 1.57(1.09-26.00). The probability of death among H7N9 case in 2015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years with the OR (95%CI) as 2.02 (1.23-3.31). Comparing to cases in ≥60 years old group, probability of death among cases in 15-59 years old group and 0-14 years old group were lower with the OR (95%CI) as 0.14 (0.04-0.52) and 0.50 (0.29-0.84), respectively. The probability of death among cases with poultry exposure was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contact history with the OR (95%CI) as 1.88 (1.02-3.45). For cases with chronic illnesses, probability of death was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chronic diseases with the OR (95%CI) as 8.63 (1.23-3.31). Conclusions Age, exposure in live poultry market and chronic illnesses were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death cases of avian influenza A(H7N9) virus in human.

【Key words】 Influenza in birds; Meta-analysis; Epidemiologic factors; Human H7N9 avian influenza (H7N9); Risk factors for death

Fund program: Yunnan provinci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 program (2016HC009)

Page 6: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66 ·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s)

H7N9最早发现于亚洲,一般情况下仅感染鸟类和

家禽。自2013年3月中国首次报道人感染H7N9病

例以来,H7N9疫情出现“波浪”型年度流行的态

势,至2017年中国已发生五次人感染 H7N9 禽流感

疫情[1]。虽然还没有明显证据证明H7N9具备人-人

传播的潜力,但从过去几年里该病毒呈现出的变

异快和传播迅速的特点,以及感染能力增强的趋

势,提示H7N9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威

胁,通过对该病毒在人群中感染流行特征和致重

症及死亡的危险性分析,可以为进一步评估H7N9

感染风险和疾病防控提供流行病学的资料。本文

对2013—2017年中国报道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

行病学特征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期更好

地描述该疾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进展及与

死亡结局相关的风险因素。

1 材料和方法1.1 文献来源

通 过“ 万 方 数 据 库”、“ 中 国 知 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 CNKI)”、“ 维 普

资讯网”进行检索,收集于 2013—2017 年公开发表

的关于 H7N9 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的文献,其

中检索关键词为“H7N9”和“Meta 分析”,文献检

索方法为精确主题词检索,同时辅以文献追溯法。

1.2 纳入和排除文献标准1.2.1 纳入标准   文献发表时间为 2013—2017

年,并且文献中对 H7N9 临床病例有明确的研究开

展时间。各研究方法相似,均采用标准反转录聚

合酶链反应(RT-PCR)特异性扩增病原体,利用

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确诊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流

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和材料信息详细,

均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病例进行处理。文献间可比

性较好。1.2.2 排除标准  重 复 发 表 文 献。 无 法 获 取

Meta 分析所需信息或信息不全文献。综述类文献。

感染病例、死亡病例信息不全的文献。

1.3 数据提取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相关文献,主要

收集信息包括:第一作者、研究时间、发生地区、

研究对象、病例数、死亡数、诊断方法等。

1.4 统计学分析研 究 内 容 包 括 不 同 性 别、 不 同 年 龄 段 之 间

(0~14 岁组与 15~59 岁组、15~59 岁组与≥ 60 岁

组、0~14 岁组与≥ 60 岁组)、有无禽类接触暴露

史、有无慢性病史及不同年份人感染禽流感死亡

风险因素。通过对以上组别进行 Meta 分析,利

用 Review Manager 5.0 分析软件,首先对纳入文

献进行 Mantel-Haensze 法二分类变量异质性检

验,若 P > 0. 05 且 I2< 50%,选取固定效应模

型;如 P ≤ 0. 05 或 I2 ≥ 50%,选取随机效应模

型,并对文献中的 H7N9 感染所致死亡率的优势

比(odds ratio,OR)进行合并,计算其效应合并

值及 9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2 结果2.1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检索初筛文献 138 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排

除重复发表、调查对象不是 H7N9 禽流感病例特征

分析的文献 65 篇,排除感染病例、死亡病例信息

不全的文献 40 篇,排除未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

据分析的文献 6 篇,排除可比性差的文献 7 篇,

共收集到文献 20 篇。研究时间总体跨度为 2013—

2017 年,地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研

究对象为 H7N9 临床病例,均采用 RT-PCR 特异

性扩增病原体,并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死

亡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见

表 1。

2.2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份人感染禽流感 H7N9死亡率的 Meta 分析

(1)不同性别死亡率的 Meta 分析:异质性

检验结果显示,I2=0%,P=0.890,故采用固定效

应模型计算合并 OR(95%CI)值,结果显示,与

女性相比,男性感染 H7N9 死亡的可能性更高,OR(95%CI)=1.57(1.09~26)( 图 1A)。(2)

不同年份死亡率的 Meta 分析:经异质性检验,I2=0%,P=0.460,也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OR(95%CI)值,与其他年份相比,2015 年人感染

H7N9 死 亡 的 可 能 性 更 高,OR 值(95%CI)=2.02

(1.23~3.31)(图 1B)。

2.3 不同年龄段人感染禽流感 H7N9 病毒死亡率 Meta 分析

将研究对象分为免疫系统功能尚不完善的

0~14 岁儿童组、免疫力低下易被病毒入侵的 60 岁

以上老年人组和免疫功能完善的 15~59 岁成人组,

对 3 组人群的死亡率进行两两比较,计算合并 OR(95%CI) 值。 结 果 显 示, 与 ≥ 60 岁 组 相 比,

0~14 岁组和 15~59 岁组死亡的可能性更低,OR(95%CI)值分别为 0.14(0.04~0.52)(图 2A)和 0.50

(0.29~0.84)( 图 2C); 而 0~14 岁 与 15~59 岁

组相比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0.20(0.04~1.09)。

Page 7: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67 ·

表 1  纳入 Meta 分析 20 篇文献的基本情况

编号 第一作者 研究时间 地区 感染人数(例) 死亡人数 (例) 诊断方法

1 张敏 [2] 2013—2015 年 广东省 179 49 描述性流行病学

2 吴生根 [3] 2013—2014 年 福建省 22 6 描述性流行病学

3 王富良 [4] 2013—2016 年 浙江省萧山区 22 12 描述性流行病学

4 闫铁成 [5] 2013 年 全国 * 130 36 描述性流行病学

5 秦彦珉 [6] 2013—2014 年 深圳市 25 2 RT-PCR

6 何林 [7] 2013—2015 年 深圳市龙华新区 5 1 RT-PCR

7 李伟强 [8] 2014—2015 年 广州市番禺区 6 4 RT-PCR

8 朱海城 [9] 2014—2015 年 山东省河源市 6 2 RT-PCR

9 许可 [10] 2013—2016 年 江苏省 104 48 描述性流行病学

10 谭翰清 [11] 2014—2016 年 广州省肇庆市 17 5 RT-PCR

11 胡锦峰 [12] 2013 年 杭州市上城区 8 1 RT-PCR

12 丘文清 [13] 2013—2014 年 广东省惠州市 5 2 描述性流行病学

13 肖琦 [14] 2014—2015 年 苏州市 26 13 描述性流行病学

14 Haocheng Wu [15] 2013—2017 年 浙江省 298 112 RT-PCR

15 Xiang Huo [16] 2013—2017 年 江苏省 213 5 RT-PCR

16 YangpengFei [17] 2013 年 江苏省淮安县 6 2 RT-PCR

17 Hui Wang [18] 2014 年 广东省广州市 25 14 RT-PCR

18 Shelan Liu [19] 2013 年 浙江省 30 10 RT-PCR

19 Zhenyu Gong [20] 2013 年 浙江省 46 11 RT-PCR

20 Yuwei Yang [21] 2013—2017 年 广东省广州市 256 100 RT-PCR

注:* 除外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

图 1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份人感染 H7N9 死亡因素森林图

B

A

A :不同性别组; B :不同年份组

Page 8: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68 ·

2.4 禽类暴露和慢性病史人感染 H7N9 死亡率Meta 分析

(1)不同禽类暴露史病例死亡率的 Meta 分析:经异质性检验,I2=19%,P=0.30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 OR(95%CI)值,结果显示,

与无明确禽类接触史者相比,有直接接触禽类暴露 史 者 死 亡 的 可 能 性 更 高,OR(95%CI)=1.88(1.02~3.45)(图 3A)。(2)不同慢性病史病例死亡率的 Meta 分析:与无慢性病史者相比,有慢阻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肺炎等慢性

C

B

A

A :0~14 岁组与≥ 60 岁组;B :0~14 岁组与 15~59 岁组;C :15~59 岁组与≥ 60 岁组

图 2 不同年龄组人群感染 H7N9 死亡率的森林图

B

A

A :禽类暴露史和非禽类暴露史组;B :有慢性病史与无慢性病史组

图 3 禽类暴露和慢性病史人感染 H7N9 死亡率森林图

Page 9: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69 ·

染H7N9禽流感发病及监测情况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7, 24(6): 728-730. DOI: 10.3969/j.issn.1006-3110.2017.06.026.

[8] 李伟强, 李功理, 冯嘉韵. 广州市番禺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和外环境监测[J]. 热带医学杂志, 2016, 16(12): 1571-1573.

[9] 朱海城, 古素芬, 温海珍, 等. 2014-2015年河源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6, 27(10): 771-773. DOI: 10.13515/j.cnki.hnjpm.1006-8414.2016.10.017.

[10] 许可, 霍翔, 黄昊頔, 等. 2013—2016年江苏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 2017, 28(3): 241-244. DOI: 10.13668/j.issn.1006-9070.2017.03.01.

[11] 谭翰清, 程洁萍, 谭海芳, 等. 2014-2016年广东省肇庆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7, 33(3): 202-207, 240. DOI: 10.3969/j.issn.1002-2694. 2017.03.003.

[12] 胡锦峰, 王双英, 金涛, 等. 杭州市上城区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 疾病监测, 2013, 28(9): 717-719. DOI: 10. 3784 / j.issn.1003 -9961. 2013. 9. 006.

[13] 丘文清, 琚雄飞, 刘雪梅, 等. 惠州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 2015, 41(4): 353-355. DOI: 10.13217 /j.scjpm.2015.0353.

[14] 肖琦, 张钧, 陈立凌, 等. 苏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及外环境监测结果[J]. 职业与健康, 2017, 33(14): 1942-1944.

[15] Wu H, Wang X, Xue M, et al.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pidemiology of human infections with avian influenza A(H7N9) virus in five waves from 2013 to 2017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J]. PLoS One, 2017, 12(7): e0180763. DOI: 10.1371/journal.pone.0180763. eCollection 2017.

[16] Huo X, Chen L, Qi X, et al. Significantly elevated number of human infections with H7N9 virus in Jiangsu in eastern China, October 2016 to January 2017[J]. Euro Surveill, 2017, 22(13): pii: 30496. DOI: 10.2807/1560-7917.ES.2017.22.13.30496.

[17] Yang PF, Yang QL, Liu CC,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vian influenza A(H7N9) virus prevalence in humans and poultry in Huaian, China: molecular epidemiology, phylogenetic,and dynamics analyses[J].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6, 29(10): 742-753. DOI:10.3967/bes2016.099.

[18] Wang H, Xiao X, Lu J,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outcome in 25 patients with avian influenza A (H7N9) infection in Guangzhou, China[J]. BMC Infect Dis, 2016, 16(1): 534. DOI: 10.1186/s12879-016-1840-4.

[19] Liu S, Sun J, Cai J, et al. Epidemiological, clinical and viral characteristics of fatal cases of human avian influenza A (H7N9) virus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J]. J Infect 2013, 67(6): 595-605. DOI .org/10.1016/j.jinf.2013.08.007.

[20] Gong Z, Lv H, Ding H, et al. Epidemiology of the avian influenza A (H7N9) outbreak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J]. BMC Infect Dis, 2014, 14: 244. DOI: 10.1186/1471-2334-14-244.

[21] Yang Y, Zhong H, Song T,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s with avian influenza A (H7N9) infection in Guangdong, China, 2013-2017[J]. Int J Infect Dis, 2017, 65: 148-155. DOI: 10.1016/j.ijid.2017.07.021.

[22] Nicoll A, Ciancio B, Tsolova S, et al.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offering seasonal influenza immunisation to risk groups in Europe[J]. Euro Surveill, 2008, 13(43): pii: 19018.

[23] Shi J, Deng G, Kong H, et al. H7N9 virulent mutants detected in chickens in China pose an increased threat to humans[J]. Cell Res, 2017, 27(12): 1409-1421. DOI: 10.1038/cr.2017.129.

[24] 王琦梅 , 刘社兰 , 陈恩富 , 等 .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2017, 51(2): 183-187. DOI: 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7.02.017.

(收稿日期:2018-05-10)

(本文编辑:杜丹)

病 史 者 死 亡 的 可 能 性 更 高,OR(95%CI)=8.63(1.44~51.7)(图 3B)。3 讨论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受到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普遍关注 [1-2]。本研究结果显示,H7N9 感染病例中,60 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率较高,与王富良等 [4] 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退,T 细胞多样性减少,导致对流感的免疫力下降有关。另一方面,与年龄相关的高血压和慢性呼吸道疾病,一直被认为是流感感染导致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22],患有慢性病史,例如慢阻肺、高血压、心脏病、肺炎等基础疾病的 H7N9 感染病例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慢性病史病例。

本文2013—2017年禽流感流行趋势结果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死亡人数逐年增加,至 2015年达到较高死亡率,可能原因是禽流感病毒发生了重配或突变,特别是病毒主要抗原血凝素的不断进化而导致毒力增强 [23]。同时,近年来在我国长江和珠江三角洲流域的家禽饲养场、活禽市场及周围环境中的 H7N9 病毒检出阳性率和比例持续增高,也提示该病毒在禽类中的流行趋势日益严峻 [24],本研究在对家禽接触史感染人群的分析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活禽接触或活禽市场暴露增加人感染 H7N9 禽流感感染机率和死亡率。

本研究在不同性别感染 H7N9 死亡率方面的结果显示,男性高于女性,与 She lan Liu 等 [19] 研究的结果不一致,可能原因是本文选取病例数较少,缺乏代表性,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多注重临床病例的收集,便于更加全面客观的进行深入分析。

参 考 文 献

[1] Kile JC, Ren R, Liu L, et al. Update: Increase in Human Infections

with Novel Asian Lineage Avian Influenza A(H7N9) Viruses During the Fifth Epidemic-China, October 1, 2016-August,2017.MMWR, 2017, 66(35): 928-932. DOI: http://dx.doi.org/10.15585/mmwr.mm6635a2.

[2] 张敏, 李伟权. 广东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特征与防控对策[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5, 26(6): 5-9.

[3] 吴生根, 欧剑鸣, 王灵岚, 等. 2013-2014年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15, 21(5): 342-345, 353. DOI: 10.16406/j.pmt.issn.1672-9153.2015.05.008.

[4] 王富良, 孙向珏, 蔡维未, 等. 2013-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7, 33(3): 208-211. DOI: 10.3969/J.ISSN. 1002-2694.2017.03.004.

[5] 闫铁成, 肖丹, 王波, 等. 中国大陆130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3, 17(8): 651-654.

[6] 秦彦珉, 梅树江, 谢旭, 等. 深圳市2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5, 22(8): 952-955. DOI: 10.3969/j.issn.1006-3110.2015.08.018.

[7] 何林, 周小锋, 许少坚, 等. 深圳市龙华新区2013-2015年人感

Page 10: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70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03

作者单位:650022 昆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

通信作者:乔恩发,Email:[email protected]

中国西南地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原学研究

曹亿会 伏晓庆 徐闻 乔恩发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西南地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原谱的构成及流行特征。方法 通过

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原谱监测平台,收集 2012 年 1 月 12 日至 2015 年 3

月 14 日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和西藏自治区上报的具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的 10 384 例监

测病例的呼吸道标本,收集其基本信息。对标本中的流感病毒(Flu)、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人副流感病毒(HPIV)、人腺病毒(ADV)、人冠状病毒(HCoV)、人偏肺病毒(HMPV)、人

博卡病毒(HBoV)和鼻病毒(HRV)进行检测,并对不同特征病例的不同病毒阳性率进行描述。

结果 10 384 例监测病例中,共检测 8 013 份样本。病毒阳性率为 33.31%(2 669 例),其中 HRV

的阳性率最高(10.23%,820),HMPV 最低(1.05%,84)。RSV、HRV、HPIV 和 HBoV 阳性率

在 0~5 岁组最高,分别为 14.74%、14.64%、9.71% 和 7.16%。另外,HCoV 在鼻咽拭子样本中的阳

性率最高(2.47%)。RSV 和 HRV 在鼻咽抽吸物样本中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 20.28% 和 21.74%。

贵州省 HRV 和 Flu 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 13.66% 和 11.95%。重庆市 RSV 的阳性率居于首位,为

16.95%,四川省则以 HRV 和 HPIV 为主,阳性率分别为 13.55% 和 9.81%。监测病例中,656 例病

例样本同时检出两种及以上病毒,两种病毒感染占多重感染总数的 83.54%。结论 各省病原体种

类不同,流行程度各异,鼻咽抽吸物病毒检出率最高。加强和完善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原监测平台,

尽早确定病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发热;人群监测;病毒;发热呼吸道症候群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金(2012zx10004212)

Etiological analysis of febrile respiratory syndrome in southwest region of China Cao Yihui, Fu Xiaoqing, Xu Wen, Qiao Enfa. Division of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Yunn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Kunming 650022,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Qiao Enfa,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gens for febrile respiratory syndrome in southwest region of China. Methods From Jan 12, 2012 to March 14, 2015, samples and information of 10 384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five provinces in southwest region of China, including Yunnan, Sichuan, Chongqing, Tibet and Guizhou, through Pathogens Surveillance Platform for Febrile Respiratory Syndrome of National "12th Five Year" Major Project. Influenza virus (Flu),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es (RSV), 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es (HPIV), human adenovirus (ADV), human coronavirus (HCoV), 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 human boca virus (HBoV) and human rhinovirus (HRV) were tested, and the positive rates of different viruses were characterized. Results From 10 384 surveillance cases, 8 013 samples were tested,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all viruses was 33.31% (2 669 cases). The positive rate of HRV was the highest (10.23%, 820 cases) and HMPV was the lowest (1.05%, 84). The positive rates of RSV, HRV, HPIV and HBoV in 0-5 years old group were the highest (14.74%, 14.64%, 9.71% and 7.16%,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positive rate of HCoV in naopharyngeal swabs was the highest among all samples, accounting for 2.47%. Both positive rates of RSV and HRV were the highest in nasopharyngeal aspirate samples, accounting for 20.28% and 21.74%, respectively. The detection rates of HRV and Flu in Guizhou were rather high, reaching 13.66% and 11.95%, respectively. In Chongqing, positive rate of RSV was the highest, accounting for 16.95%. In Sichuan, the detection rates of HRV and HPIV were the highest, accounting for 13.55% and 9.81%, respectively. More than one virus were detected from 656 samples among all surveillance cases. Infections

·论著·

Page 11: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71 ·

with two viruses accounted for 83.54% (548 cases) of the multiple infections. Conclusions The pathogens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areas. Detection rate of virus in nasopharyngeal aspirate samples was the highest.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and to improve surveillance platform,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diseases treatment.

【Key words】 Fever; Population surveillance; Viruses; Febrile respiratory syndromeFund program: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of China (2012zx10004212)

病毒是引起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主要病原体,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成人患者呼吸道病毒检出阳性率约为 61.8%,儿童患者为 6.6%~66.9%[1]。发热呼吸道病毒感染也是引起全球范围内人类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毒性发热呼吸道感染由于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不易控制等特点给人体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 [2],也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了解发热呼吸道症候致病病原体对疾病诊治和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析了中国西南片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患者所感染呼吸道病毒的分布特征和流行趋势,以便对我国西南片区发热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采集

通过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原谱监测平台,在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和西藏自治区设置的监测实验室和哨点医院,收集 2012—2015 年具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的10 384 例监测病例的呼吸道标本(包括鼻咽拭子、痰液和鼻咽抽吸物),其中在取得病例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尽量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腔穿刺液,同时收集病例的基本信息。标本采集后置于4~8 ℃暂存,如 24 h 内无法检测的标本置于 -70 ℃或以下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其中具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的监测病例(包括流感样病例),即发热(腋下体温≥ 38 ℃)并伴有咳嗽、咳痰或咽痛等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以及具有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并伴有呼吸音异常,X 胸片提示有肺部炎性改变等症状的肺炎病例。

1.2 实验室检测(1)核酸提取:采用总 RNA 小量提取试剂盒

RNeasy Mini Kit(德国 Qiagen 公司,货号:74104)和 QIAcube 全自动化核酸提取仪(凯杰公司)进行核酸提取。(2)病毒检测:按照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要求,使用 7500 PCR 实时荧光检测仪(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和 StepOnePlusTM 实时 PCR 扩增仪(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分别对引起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病原进行检测,其中包括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Flu)、呼吸道合胞

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 HRSV)、人 副 流 感 病 毒(human parainfluenza, HPIV)、人 腺 病 毒(adenovirus, ADV)、 人 冠 状 病 毒(human coronavirus, HCoV)、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 人 博 卡 病 毒(human baca virus, HBoV)和鼻病毒(rhinovirus, HRV)的检测,实验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 Excel 2007 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不同特征病例的不同病毒阳性检出率进行描述。

2 结果2.1 发热呼吸道患者各种病原体检测情况

本项目于 2012 年 1 月 12 日至 2015 年 3 月 14日共监测 10 384 例病例,共检测样本 8 013 份,其中阳性样本 2 669 份,病毒阳性率为 33.31%。其中HRV、RSV、HPIV、Flu、ADV、HCoV、HBov 和HMPV 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 10.23%(820 例)、8.49%(680 例)、6.88%(551 例)、5.75%(461 例)、4.47%(358 例)、1.86%(149 例)、4.23%(339 例)和 1.05%(84 例)。

2.2 发热呼吸道患者年龄分布不同种类病毒在不同年龄组中的阳性率不

同, 其 中 RSV、HRV、HPIV 和 HBoV 在 0~5 岁组 阳 性 率 最 高, 分 别 为 14.74%(636/4 316)、14.64%(632/4 316)、9.71%(419/4 316)和 7.16%(309/4 316)。Flu 和 ADV 能感染各年龄组居民,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不大。见表 1。

2.3 不同呼吸道样本的病原体检出情况本研究采集了不同的呼吸道样本,包括鼻咽拭

子、鼻咽抽吸物、痰液、胸腔穿刺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用于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结果发现不同的样本检出率不同,其中 HCoV 在鼻咽拭子样本中的阳性率最高,为 2.47%(120/4 859);而其他种类病毒在鼻咽抽吸物样本中的检出率相对较高,Flu、RSV、HPIV、ADV、HMPV、HBoV 和 HRV 分别 为 8.70%(232/2 668)、20.28%(541/2 668)、15.22%(406/2 668)、5.17%(138/2 668)、1.42%(38/2 667)、11.66%(311/2 668) 和 21.74%(579/2 663)。见表 2。

Page 12: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72 ·

表 1  发热呼吸道症候群患者年龄分布及病原检出率

病原

种类

0~5 岁(4 316 例)

6~15 岁(813 例)

16~25 岁(372 例)

26~35 岁(382 例)

36~50 岁(515 例)

51~60 岁(352 例)

> 60 岁(1 263 例)

阳性数(例)

阳性率(%)

阳性数(例)

阳性率(%)

阳性数(例)

阳性率(%)

阳性数(例)

阳性率(%)

阳性数(例)

阳性率(%)

阳性数(例)

阳性率(%)

阳性数(例)

阳性率(%)

Flu 312 7. 23 50 6.15 16 - 13 - 12 2.33 9 - 49 3.88

RSV 636 14.74 25 3.08 2 - 1 - 5 - 3 - 8 -

HPIV 419 9.71 23 2.83 3 - 6 - 27 5.24 21 5.97 52 4.12

ADV 232 5.38 59 7.26 4 - 6 - 23 4.47 9 - 25 1.98

HCoV 99 2.29 16 1.97 4 - 4 - 5 - 3 - 18 -

HMPV 64 1.48 11 - 0 - 2 - 1 - 3 - 3 -

HBoV 309 7.16 19 - 1 - 0 - 2 - 0 - 8 -

HRV 632 14.64 64 7.87 11 - 8 - 35 6.80 12 - 58 4.59

合计 2 703 62.62 267 32.84 41 11.02 40 10.47 110 21.36 60 17.05 221 17.50

注:Flu:流感病毒;RSV:呼吸道合胞病毒;HPIV:副流感病毒;ADV:腺病毒;HMPV:人偏肺病毒;HCoV:人冠状病毒;HBoV:人

博卡病毒;HRV:人鼻病毒

表 2 西南片区发热呼吸道病原样本类型检出率

病毒

种类

鼻咽拭子 鼻咽抽吸物 痰液 胸腔穿刺液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检测数(份)

阳性数(例)

阳性率(%)

检测数(份)

阳性数(例)

阳性率(%)

检测数(份)

阳性数(例)

阳性率(%)

检测数(份)

阳性数(例)

阳性率(%)

检测数(份)

阳性数(例)

阳性率(%)

Flu 4 863 200 4.11 2 668 232 8.70 884 29 3.28 6 0 - 4 0 -

RSV 4 859 129 2.65 2 668 541 20.28 884 10 1.13 6 0 - 4 0 -

HPIV 4 857 123 2.53 2 668 406 15.22 884 22 2.49 6 0 - 4 0 -

ADV 4 859 205 4.22 2 668 138 5.17 884 15 1.70 6 0 - 4 0 -

HCoV 4 859 120 2.47 2 667 26 0.97 884 3 0.34 6 0 - 4 0 -

HMPV 4 859 43 0.88 2 667 38 1.42 884 3 0.34 6 0 - 4 0 -

HBoV 4 859 22 0.45 2 668 311 11.66 884 6 0.68 6 0 - 4 0 -

HRV 4 859 218 4.49 2 663 579 21.74 884 22 2.49 6 1 - 4 0 -

注:Flu:流感病毒;RSV:呼吸道合胞病毒;HPIV:副流感病毒;ADV:腺病毒;HMPV:人偏肺病毒;HCoV:人冠状病毒;HBoV:人

博卡病毒;HRV:人鼻病毒

2.4 西南片区不同省份或城市各种病原体的检出情况

贵 州 省 HRV 和 Flu 的 阳 性 率 较 高, 分 别 为13.66%(56/410)和 11.95%(49/410);重庆市 RSV的检出率居于首位,为 16.95%(401 /2 366),其次分别为 HRV(14.92%,353/2 365)、HPIV(11.58%,

274/2 366)、Flu(9.68%,229/2 366) 和 HBoV(8.50%,201/2 366);四川省则以 HRV 和 HPIV为主,阳性率分别为 13.55%(277/2 045)和 9.81%(201/2 048);西藏自治区 Flu 和 HRV 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 9.68%(15/155)、5.8%(9/155)。云南省各种病毒均有散发病例报告。见表 3。

表 3 西南片区各省份发热呼吸道病原检出情况

病原

种类

贵州 四川 西藏 云南 重庆

检测数(份)

阳性数(例)

阳性率(%)

检测数(份)

阳性数(例)

阳性率(%)

检测数(份)

阳性数(例)

阳性率(%)

检测数(份)

阳性数(例)

阳性率(%)

检测数(份)

阳性数(例)

检出率(%)

Flu 410 49 11.95 2 049 83 4.05 155 15 9.68 3 445 85 2.47 2 366 229 9.68

RSV 410 0 0 2 049 168 8.20 155 9 5.80 3 441 102 2.96 2 366 401 16.95

HPIV 409 2 0.49 2 048 201 9.81 155 0 0 3 441 74 3.03 2 366 274 11.58

ADV 410 5 1.22 2 049 155 7.56 155 2 1.29 3 441 114 3.31 2 366 82 3.47

HCoV 410 7 1.71 2 048 91 4.44 155 0 0 3 441 34 0.99 2 366 17 0.72

HMPV 410 12 2.93 2 048 25 1.21 155 0 0 3 441 25 0.73 2 366 22 0.93

HBoV 410 4 0.98 2 049 126 6.15 155 0 0 3 441 8 0.03 2 366 201 8.50

HRV 410 56 13.66 2 045 277 13.55 155 3 1.94 3 441 131 3.81 2 365 353 14.92

注:Flu:流感病毒;RSV:呼吸道合胞病毒;HPIV:副流感病毒;ADV:腺病毒;HMPV:人偏肺病毒;HCoV:人冠状病毒;HBoV:人

博卡病毒;HRV:人鼻病毒

Page 13: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73 ·

2.5 发热呼吸道混合感染情况分析所有检测样本中共有 656 例病例样本同时检出

两种及以上病毒,两种病毒混合感染占 83.54%。

97 例是三重感染,占混合感染的 14.79%。9 例感

染 4 种病毒,还有 2 例是检出了 5 种病毒的混合

感染。

3 讨论

按照监测方案,本次采集标本数和实际检测数

有差异。由于各个地区患者分布不均,有些哨点

医院所采集的样本质量不合格、样品泼洒或送检

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实际检测样本 8 013 份。

据文献报道,能引起发热呼吸道病毒性感冒

的病毒(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

虽然多具有一定感染自限性,但仍是引起人类患

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与社区获得性肺炎及

儿童呼吸道重症感染均密切相关 [3-4]。本次监测发

现,这些病毒也是我国西南片区发热呼吸道病毒

性感染主要成员,除此以外还有合胞病毒。5 岁及

以下患者病毒检出率 62.63%,居于首位。幼儿由

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较低,容易遭

受病毒的侵袭,应加强对婴幼儿的健康呵护,尽

量避免接触传染源。而 60 岁以上老人病毒检出率

17.50%,60 岁以上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

存在多种基础疾病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对老年患

者的危害更大,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死亡 [5]。由于有

些老年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表现为高热、疲

乏和意识不清而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6],不能得

到及时的对症支持治疗,延误治疗造成病情恶化,

因此发热呼吸道病毒对老年人造成的危害远大于

其他人群。

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气

候、环境和人群等综合因素有关。经济水平和人

们对健康关注度有关。环境、气候因素可影响病

毒的滋生与传播 [7]。人群因素是指人群免疫力差

异,一般年龄越小呼吸道病毒的感染率越高 [8-9]。

本次监测发现,鼻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及博卡病毒是引起我国西南

片区发热呼吸感染的几种主要病原体。杨丽华等 [10]

研究发现,病毒的双重和三重感染比较常见,免

疫力较低人群,是双重和多重感染的高危人群。

本研究发现,病毒双重和三重感染占多重感染的

98.33%,四种以上病毒感染不多见。各个地区病

毒流行特征不同,贵州省和西藏自治区以流感病

毒和鼻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四川省以鼻病毒、副

流感病毒和合胞病毒为主。云南省各种病毒均有

散发病例报告。病毒种类因研究地区不同而存在

差异,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某个时期内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及态势,对临床

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有条件的

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发热呼吸道病原检测平

台,将会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有利的参考依

据。

参 考 文 献

[1] Fabbiani M, Terrosi C, Martorelli B,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study of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

from Italy [J]. J Med Virol, 2009, 81(4): 750-756. DOI: 10.1002/

jmv.21457.

[2] 赵清 , 孙滨 , 张秀瑜 , 等 . 成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毒病原

学调查分析 [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2012, 33(16): 1968-1969.

DOI: 10.3969/ .issn.1673-4130.2012.16.023.

[3] Lieberman D, Shimoni A, Shemer-Avni Y, et al. Respiratory

viruses in adul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 Chest,

2010, 138(4): 811-816. DOI: 10.1378/chest.09-2717.

[4] Pavia AT. Viral infections of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old viruse,

new viruses, and the role of diagnosis[J]. Clin Infect Dis, 2011, 52

(Suppl 4): 284-289. DOI: 10.1093/cid/cir043.

[5] Jennings LC, Anderson TP, Beynon KA. Incid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iral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adults[J].

Thorax, 2008, 63(1): 42-48. DOI: 10.1136/thx.2006.075077.

[6] 杨 子 峰 , 占 扬 清 , 王 玉 涛 , 等 . 广 州 市 成 人 流 感 样 疾 病

882 例病原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2010, 33(10): 742-745. DOI: 10.3760/cme.j.issrL 1001 4)939.

2010.10.008.

[7] 周丹 , 王宇清 . 2013-2015 年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鼻病毒感

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J]. 儿科药学

杂 志 , 2018, 24(8): 8-11. DOI: 10. 13407/j.cnki.jpp.1672-108X.

2018.08.003.

[8] 许军 , 王开利 , 舒畅 , 等 . 2010 年哈尔滨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

的病原学研究 [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 2011, 27(4): 420-422.

[9] 邓斐 , 资海荣 , 余慧燕 , 等 . 江苏省 2010-2014 年流感流行

特征分析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2016, 20(9): 901-90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16.09.010.

[10] 杨丽华 , 张清慧 , 吴毅凌 , 等 . 上海市松江地区急性上呼

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研究 [J]. 国际病毒学杂志 ,

2017, 24(6): 388-39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092.

2017.06.007.

(收稿日期:2017-12-13)

(本文编辑:田丽丽)

Page 14: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74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04

作者单位:511430 广州,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曾汉日、郑焕英、刘冷、李彩霞、方苓、

吴诗微、李晖、柯昌文);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检验科(陈晓丽)

通信作者:李晖,Email:[email protected]

2010—2016 年广东省手足口病非 EV71非 CVA16 肠道病毒病原谱分析

曾汉日 郑焕英 刘冷 陈晓丽 李彩霞 方苓 吴诗微 李晖 柯昌文

【摘要】 目的 了解广东省手足口病非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非柯萨奇病毒

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其他肠道病毒(以下简称其他EV)的病原谱构成。方法 通过

广东省手足口病实验室监测网络,收集2010—2016年核酸检测结果为其他EV阳性的手足口病病例标

本,共3 701份,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VA6、CVA10,二者均为阴性的标本则通过巢式PCR扩

增肠道病毒部分VP1序列,通过对测序获得的部分VP1序列进行比对,完成肠道病毒型别的鉴定。

结果 3 701例其他EV阳性病例中,肠道病毒A、B、C和D组均有检出,主要为A组,占92.68%。另

外,CVA6的构成比最高,为74.71%,其次为CVA10,占11.27%。2010—2016年每年比例最高的其

他EV均为CVA6,构成比依次为44.02%、71.09%、71.27%、76.63%、59.00%、87.01%和63.17%。

196例其他EV阳性重症病例中,CVA6占59.18%,CVA10占14.29%。另还检出19种包括其他CVA、

CVB、埃可病毒和PV等肠道病毒。5例其他EV阳性死亡病例中,检出了CVA2、CVA4、CVA8、

CVA14和E3各1例。结论 2010—2016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其他EV病原谱较广,但每年的优势血清型

均为CVA6,其次为CVA10。

【关键词】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属;病原;病原谱

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A2018206)

Analysis of non-EV71, non-CVA16 enterovirus among HFMD cas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0-2016Zeng Hanri, Zheng Huanying, Liu Leng, Chen Xiaoli, Li Caixia, Fang Ling, Wu Shiwei, Li Hui, Ke Changwen. Institute of Pathogenic Microbiology, Guangdo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uangzhou 511430, China; Laboratory Department,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 Guang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Corresponding author: Li Hui,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erotypes of non-enterovirus 71 and non-coxsackievirus A16 enteroviruses (other EV) among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cas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16. Methods Through the lab-based HFMD surveillance system, 3 701 samples that were positive for other EV were collected from HFMD cases during 2010-2016 in Guangdong. CVA6 and CVA10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The negative samples of both viruses were used to amplify partial sequences of VP1 gene. The amplicons were then adopted for sequencing and genetic analysis. Results Group A, B, C and D enteroviruses were detected among 3 701 samples, and group A was predominant, accounting for 92.68%. In addition, CVA6 was the main pathogen, accounting for 74.71%, followed by CVA10 (11.27%). From 2010 to 2016, CVA6 was the predominant type of other EV in each year, accounting for 44.02%, 71.09%, 71.27%, 76.63%, 59.00%, 87.01% and 63.17%, respectively. For 196 severe cases with other EV positive, CVA6 accounted for 59.18%, CVA10 accounted for 14.29%. Nineteen types of enterovirus, other than the two viruses, from CVA, CVB, echovirus (E) and poliovirus were detected. CVA2, CVA4, CVA8, CVA14 and E3 were detected in 5 death cases with other EV positive,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From 2010 to 2016, the etiological spectrum of HFMD caused by other EV in Guangdong province was diverse, and the annual dominant serotype was CVA6 followed by CVA10.

·论著·

Page 15: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75 ·

人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可分为 A、B、C 和 D 等 4 个病毒组,共包括了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柯萨奇 A 型病毒(coxsackievirus A,CVA)、柯萨奇 B 型病毒(coxsackievirus B,CVB)、埃可病毒(echovirus,E)及新型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 等 116 种 血 清 型 [1]。 手 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常见病原体主要为 EV71 和 CVA16,其中EV71 是引起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致病原。近年来,非 EV71 非 CVA16 肠道病毒(以下简称为其他 EV)在多个国家引起了手足口病疫情,也导致了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2-4]。病原监测数据显示:除 EV71 和 CVA16 外,其他 EV 也是引起广东省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在 2013 年和 2015 年甚至取代了 EV71 和 CVA16,成为了优势病原 [5-6]。因此,为了解手足口病其他 EV 的病原谱构成,本研究收集 2010—2016 年广东省手足口病病例其他EV 阳性标本进行分型鉴定,对每年手足口病的其他 EV 病原构成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收集

通过广东省手足口病实验室监测网络,收集2010—2016 年广东省 21 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酸检测为其他 EV 阳性的手足口病病例标本 3 701份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粪便、肛拭子和咽拭子等病原学标本。手足口病病例诊断:依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年版)》[7],再结合病例的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定。

1.2 标本处理 按照《手足口病实验室手册(2010 年第 4 版)》[8]

中的实验室检测标准操作规程对原始标本进行前处理,再采用购自德国 Qiagen 公司的病毒核酸提取试剂(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对已处理的标本进行核酸提取,提取过程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1.3 核酸检测 采用购自江苏硕世科技有限公司的荧光定量

PCR 试剂进行 CVA6 和 CVA10 两种肠道病毒检测,二者均为阴性的标本则采用巢式 PCR 方法对肠道病毒部分 VP1 序列进行扩增,通过对获得的序列进行比对,完成肠道病毒型别的鉴定。巢式 PCR扩增方法参照文献 [9] 进行操作,PCR 产物采用 1.5%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分析。

1.4 序列测定及分析

采用美国 ABI 公司的 ABI 3100 全自动遗传分析仪进行测序产物分析,测序结果运用 DNASTAR 6.0软件进行整理拼接,并通过 NCBI 网站(http://www.ncbi.nlm.nih.gov/)中的 Blast 对获取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从而完成肠道病毒型别鉴定。

2 结果2.1 其他 EV 鉴定结果

本研究对 2010—2016 年 3 701 例手足口病病例的其他 EV 阳性标本进行鉴定,共检出包括肠道病毒 A、B、C 和 D 组的 37 个血清型,大多数属于 A 组,占 92.68%(3 430/3 701);其次为 B 组,占 4.94%(183/3 701),C 组占 0.78%(29/3 701),仅有 1例属于 D 组,占 0.03%(1/3 701),另有 3 例为 A和 B 组肠道病毒合并感染,61 例病例未能成功分型鉴定。2.1.1 血清型分布情况  按血清型统计显示,2010—2016 年 其 他 EV 构 成 比 最 高 为 CVA6, 占74.71%(2 765/3 701),其次为 CVA10,占 11.27%(417/3 701),第三位为 CVA4,占 3.05%(113/3 701),其他 CVA 肠道病毒占 3.67%(136/3 701);CVB 肠道病毒占 1.03%(38/3 701),包括 CVB1~5 型;埃可病毒占 3.51%(130/3 701),包括 E1、E3、E5~7、E9、E11~16、E18、E25 和 E30 型等 14 种;PV 病毒占 0.49%(18/3 701),包括了 PV1~3 型。另 3 例病例检出了肠道病毒 C96 型(Enterovirus C96,EVC96) 或 肠 道 病 毒 D68 型(Enterovirus D68,EVD68)等新型肠道病毒,20 例检出为两种肠道病毒合并感染。见表 1。2.1.2 时间分布情况  按年份统计显示,2010—2016 年每年比例最高的其他 EV 均为 CVA6,构成比依次为 44.02%(81/184)、71.09%(182/256)、71.27%(325/456)、76.63%(423/552)、59.0%(200/339)、87.01%(1 259/1 447) 和 63.17%(295/467);CVA10 均排在第 2 位,每年的构成比依次为 25.0%(46/184)、16.41%(42/256)、7.02%

(32/456)、12.68%(70/552)、17.11%(58/339)、6.63%(96/1 447)和 15.63%(73/467);CVA4 在2010、2012、2014 和 2016 年均排在第 3 位,构成比 依 次 为 8.70%(16/184)、5.48%(25/456)、10.62%(36/339)和 7.49%(35/467),而 2011、2013 和 2015 年 排 在 第 3 位 的 分 别 为 CVA12、CVA2 和 E18,构成比依次为 2.73%(7/256)、2.36%(13/552)和 1.59%(23/1 447)。见表 1。

【Key words】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Enterovirus; Noxae; Etiological spectrumFund program: Guangdong Medical Research Foundation (A2018206)

Page 16: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76 ·

表 1 2010—2016 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其他肠道病毒鉴定结果

分组总例数(例)

构成比(%)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例数(例)

构成比(%)

例数(例)

构成比(%)

例数(例)

构成比(%)

例数(例)

构成比(%)

例数(例)

构成比(%)

例数(例)

构成比(%)

例数(例)

构成比(%)

A 组

CVA2 46 1.24 2 1.09 1 0.39 5 1.10 13 2.36 1 0.29 20 1.38 4 0.86

CVA4 113 3.05 16 8.70 0 0 25 5.48 0 0 36 10.62 1 0.07 35 7.49

CVA5 23 0.62 4 2.17 3 1.17 2 0.44 1 0.18 1 0.29 7 0.48 5 1.07

CVA6 2 765 74.71 81 44.02 182 71.09 325 71.27 423 76.63 200 59.00 1 259 87.01 295 63.17

CVA8 26 0.70 1 0.54 1 0.39 5 1.10 1 0.18 7 2.06 10 0.69 1 0.21

CVA10 417 11.27 46 25.00 42 16.41 32 7.02 70 12.68 58 17.11 96 6.63 73 15.63

CVA12 12 0.32 0 0.00 7 2.73 0 0 3 0.54 0 0 1 0.07 1 0.21

CVA14 8 0.22 2 1.09 1 0.39 0 0 3 0.54 2 0.59 0 0 0 0

CVA4/CVA6 1 0.0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21

CVA4/CVA10 1 0.0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21

CVA6/CVA10 15 0.41 0 0 0 0 0 0 0 0 3 0.88 11 0.76 1 0.21

B 组

CVA9 12 0.32 0 0 1 0.39 0 0 1 0.18 3 0.88 4 0.28 3 0.64

CVB1 4 0.11 0 0 1 0.39 0 0 1 0.18 0 0.00 0 0 2 0.43

CVB2 6 0.16 2 1.09 0 0 0 0 0 0 1 0.29 0 0 3 0.64

CVB3 5 0.14 0 0 0 0 2 0.44 0 0 0 0 0 0 3 0.64

CVB4 12 0.32 2 1.09 0 0 3 0.66 4 0.72 3 0.88 0 0 0 0

CVB5 11 0.30 2 1.09 0 0 2 0.44 1 0.18 6 1.77 0 0 0 0

E1 4 0.11 1 0.54 1 0.39 2 0.44 0 0 0 0 0 0 0 0

E3 10 0.27 0 0 2 0.78 3 0.66 1 0.18 0 0 0 0 4 0.86

E5 1 0.03 0 0 0 0 1 0.22 0 0 0 0 0 0 0 0

E6 7 0.19 1 0.54 0 0 0 0 3 0.54 2 0.59 0 0 1 0.21

E7 6 0.16 1 0.54 0 0 2 0.44 3 0.54 0 0 0 0 0 0.00

E9 29 0.78 6 3.26 0 0 6 1.32 3 0.54 0 0 8 0.55 6 1.28

E11 4 0.11 1 0.54 0 0 1 0.22 0 0 1 0.29 0 0.00 1 0.21

E12 3 0.08 0 0 1 0.39 0 0 2 0.36 0 0 0 0 0 0

E13 9 0.24 0 0 2 0.78 1 0.22 6 1.09 0 0 0 0 0 0

E14 8 0.22 1 0.54 1 0.39 3 0.66 0 0 3 0.88 0 0 0 0

E16 3 0.08 3 1.6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E18 25 0.68 0 0 0 0 1 0.22 0 0 1 0.29 23 1.59 0 0

E25 8 0.22 2 1.09 2 0.78 1 0.22 2 0.36 1 0.29 0 0.00 0 0

E30 13 0.35 0 0 2 0.78 4 0.88 0 0 2 0.59 4 0.28 1 0.21

C 组

CVA1 2 0.05 0 0 2 0.78 0 0.00 0 0 0 0 0 0 0 0

CVA13 1 0.03 0 0 0 0 1 0.22 0 0 0 0 0 0 0 0

CVA20 1 0.03 0 0 0 0 0 0 1 0.18 0 0 0 0 0 0

CVA24 5 0.14 3 1.63 1 0.39 1 0.22 0 0 0 0 0 0 0 0

PV1 4 0.11 0 0 1 0.39 1 0.22 1 0.18 0 0 0 0 1 0.21

PV2 9 0.24 1 0.54 2 0.78 3 0.66 1 0.18 1 0.29 1 0.07 0 0

PV3 5 0.14 1 0.54 0 0 2 0.44 0 0 0 0 0 0 2 0.43

EVC96 2 0.05 0 0 0 0 1 0.22 0 0 0 0 1 0.07 0 0

D 组

EVD68 1 0.03 0 0 0 0 0 0 0 0 1 0.29 0 0 0 0

A+B 组

CVA2/E7 1 0.03 0 0 0 0 0 0 1 0.18 0 0 0 0 0 0.00

CVA4/CVB2 1 0.0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21

CVA10/CVB3 1 0.0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21

未分型肠道病毒 61 1.65 5 2.72 0 0 21 4.61 7 1.27 6 1.77 1 0.07 21 4.50

合计 3 701 100.00 184 100.00 256 100.00 456 100.00 552 100.00 339 100.00 1 447 100.00 467 100.00

注:CVA:柯萨奇 A 型病毒;CVB:柯萨奇 B 型病毒;E:埃可病毒;PV:脊髓灰质炎病毒;EVC: 肠道病毒 C 组;EVD:肠道病毒 D 组

2.2 感染其他 EV 的重症和死亡病例病原构成2010—2016 年 196 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其

他 EV 分型结果统计显示,116 例为 CVA6 阳性,

占 59.18%,28 例为 CVA10 阳性,占 14.29%;另外还检出 6 种其他 CVA 肠道病毒(CVA2、CVA4、CVA5、CVA8、CVA9 和 CVA12)、3 种 CVB 肠道

Page 17: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77 ·

病毒(CVB1、CVB2 和 CVB5)、9 种埃可病毒(E1、E3、E6、E9、E11、E14、E16、E25 和 E30)和 PV3,有 5 例未能成功分型。另外,共对 5 例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其他 EV 进行分型鉴定,结果为 2010 年的 1 例病例为 CVA14 阳性,2015 年的 2 例分别为CVA2 和 CVA8 阳性,2016 年的 2 例分别为 CVA4和 E3 阳性。

3 讨论目前,手足口病已成为了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

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在亚太地区更是持续流行 [2-6],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非 EV71 非 CVA16 等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疫情在部分国家及国内省份持续报道:如 2010年法国报道了 CVA6 和 CVA10 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暴发疫情 [2];泰国报道 CVA6 为该国2012 年手足口病主要致病原 [3]。国内的福建、河南、江苏、上海和深圳等多个省市也存在着其他肠道病毒的暴发流行 [10-13],如福建省报道在 2012年 9 月至 2013 年 12 月,2014 和 2015 年的下半年其他肠道病毒成为该省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并检出了 22 种其他肠道病毒,以 CVA6(57.8%)、CVA10(21.0%)为主。自 2008 年我国把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以来,广东省在全省持续开展手足口病病原监测。监测数据表明,广东省存在着其他 EV 与 EV71 和 CVA16 三者交替循环流行的现象 [5],其他 EV 已成为近年来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因此,阐明广东省手足口病其他 EV的病原谱构成,可进一步分析广东省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其他 EV 分型鉴定研究显示,2010—2016 年广东省引起手足口病的其他 EV 存在 A、B、C 和D 等 4 组肠道病毒,以 A 组为主,其次为 B 组,C组比例较低,1 例病例为肠道病毒 D 组的 EVD68感染,此外部分病例存在着两种肠道病毒合并感染。按血清型统计表明,肠道病毒 A 组的 CVA6为 2010—2016 年广东省其他 EV 阳性手足口病病例的优势血清型,接着依次为 CVA10、CVA4 和CVA2,还检出了包括其他 CVA、CVB、埃可病毒、PV 和新型肠道病毒等一共 37 种肠道病毒血清型。

按年份统计显示,2010—2016 年广东省每年引起手足口病的其他 EV 均以 CVA6 为主,其次为CVA10。值得注意的是,在 2010、2012、2014 和2016 年等年份排在第三位的其他 EV 均为 CVA4,而在 2011、2013 和 2015 年等年份排在第 3 位的则依次为 CVA12、CVA2 和 E18。CVA4 是否有隔年流行的现象,有待进一步观察。以上数据表明,

2010—2016 年期间,广东省每年引起手足口病的其他 EV 主要为 CVA6,其次为 CVA10,同时不同年份仍存在着其他 EV 的交替循环流行。同时,结合监测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确认 [5-6],CVA6 是引起 2013 和 2015 年广东省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体。

广东省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主要病原体为 EV71[5],然而,部分重症和死亡病例也可由其他 EV 引起,其中在 2013 年和 2015 年其他EV 与 EV71 各约占重症病例的 50%,成为导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 [5]。因此,应对其他EV 导致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引起重视。本研究对 196 例重症病例其他 EV 标本分型鉴定的结果提示,CVA6 和 CVA10 是引起广东省其他 EV 重症手足口病的优势肠道病毒,与福建省2011—2015 年对重症病例其他 EV 的研究结果相同 [11]。另外,部分 CVA、CVB、埃可病毒和 PV 等肠道病毒也可能是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致病原。5例其他 EV 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中,检出了 CVA2、CVA4、CVA8、CVA14 和 E3 等肠道病毒,表明在其他 EV 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中暂未发现优势肠道病毒血清型。另外,这几株从死亡病例检出的其他EV 毒株是否出现了毒力增强及基因重组现象,有待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 2010—2016 年手足口病其他 EV 的分型鉴定,完善了广东省手足口病病原谱,表明广东省手足口病存在 EV71、CVA16 和CVA6 三种优势病原共同或交替流行,同时兼并多种其他 EV 流行的现象,提示应加强 CVA6 和CVA10 等其他 EV 手足口病病原的监测。

参 考 文 献

[1] Piralla A, Daleno C, Scala A, et al. Genome characterisation of

enteroviruses 117 and 118: a new group within human enterovirus species C[J]. PLoS one, 2013, 8(4): e60641. DOI: 10.1371/journal.pone.0060641.

[2] Mirand A, Henquell C, Archimbaud C, et al. Outbreak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erpangina associated with coxsackievirus A6 and A10 infections in 2010, France: a large citywide,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 Clin Microbiol and Infect, 2012, 18(5): E110-E118. DOI: 10.1111/j.1469-0691.2012.03789.x.

[3] Puenpa J, Chieochansin T, Linsuwanon P, et al.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caused by coxsackievirus A6, Thailand, 2012[J]. Emerg Infect Dis, 2013, 19 (4): 641-643. DOI: 10.3201/eid1904.121666.

[4] Tian H, Zhang Y, Sun Q, et al. Prevalence of multiple enteroviruses associated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China: outbreaks of coxsackieviruses a10 and b3[J]. PLoS One, 2014, 9(1): e84233. DOI: 10.1371/journal.pone.0084233.

[5] 冀天娇 , 谭小华 , 刘冷 , 等 . 广东省 2008—2015 年手足口病

Page 18: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78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05

作者单位:246003 安徽省安庆市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

通信作者:查君敬,Email:wind1112 @126.com

安徽省安庆市某三甲医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流行病学特征及医疗费用研究

黄利娟 查君敬

【摘要】 目的 分析2014—2017年安徽省安庆市某三甲医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特

征及住院医疗费用。方法 通过安庆市某三甲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收集2014—2017年该院年龄在18

周岁以下的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一般人口学信息、临床特征、治疗费用等进行分析。采用x2趋势检

验比较不同年份重病手足口病患儿发生构成比的差异,采用两样本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不同

病情的手足口病患儿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的差异。结果 2014—2017年某医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4

151例,其中重症手足口病233例,死亡3例,各年重症比例呈下降趋势(P<0.01)。手足口病发病

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 4月至7月及9月至11月;年龄以5岁以下为主,主要为散居儿童。手足口病住

院患儿产生的医疗费用较高,中位住院费用为1 604.2元/人。重症患儿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高

于非重症患儿(P值均小于0.01)。结论 安庆市4月至7月及9月至11月为手足口病高发月份,人口

密集区流行强度大,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发病主要人群,且手足口病患儿产生的医疗费用较高。

【关键词】 手足口病;儿童;住院;流行病学;医疗费用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medical expense of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a tertiary hospital of Anqing city, Anhui ProvenceHuang Lijuan, Zha Junjing. Anqing Municipal Hospital,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Anqing 246003,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a Junjing, Email: wind1112 @126.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dical expenses of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in a tertiary hospital of Anqing city, AnHui Provence, from 2014 to 2017. Methods The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clinical features and medical expenses of HFMD patients aged under 18 years old from 2014 to 2017 were collected through the medical record management system in a tertiary hospital in Anqing. Trend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论著·

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 [J]. 病毒学报 , 2016, 32(6): 713-720. DOI: 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3067.

[6] 曾汉日 , 陆靖 , 李晖 , 等 . 广东省 2008—2013 年柯萨奇 A6型肠道病毒的流行及其基因特征分析 [J]. 中华微生物学和 免 疫 学 杂 志 , 2014, 34(10): 742-746. DOI: 10.3760/cma.j.issn.0254-5101.2014.10.003.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年版)[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 2012, 19 (19): 9-11. DOI: 10.3969/j.issn.1672-7185.2012.19.004.

[8] 国家脊髓灰质炎和国家麻疹实验室 . 手足口病实验室手册[EB/OL]. [2018-16-12].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 0501/103596770.shtm.

[9] Nix WA, Oberste MS, Pallanch MA. Sensitive, seminested PCR amplification of VP1 sequences for direct identification of all enterovirus serotypes from original specimens[J]. J Clin Microbiol, 2006, 44(8): 2698-2704. DOI: 10.1128/JCM.00542-06.

[10] Weng Y, Chen W, He W, et al . Serotyping and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associated enteroviruses of No-EV71 and Non-CVA16 circulating in Fujian, China, 2011-2015[J]. Med Sci Monit, 2017, (23): 2508-2518. DOI: 10.12659/MSM.901364.

[11] Li Y, Bao H, Zhang X,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genetic analysis concerning the non-enterovirus 71 and non-coxsackievirus A16 causative agents related to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China, from 2011 to 2015[J]. J Med Virol, 2017, 89(10): 1749-1758. DOI: 10.1002/jmv.24847.

[12] 查杰 , 封琦 , 马智龙 . 2010—2013 年江苏省泰州市非 EV71和非 CoxA16 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病原谱及 CoxA6 VP1 基因特征分析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 35(10):1181-1182. DOI: 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4.10.024.

[13] 张晓玲 , 俞慧菊 , 宋志刚 , 等 . 上海地区 2011—2014 年手足口病的病原谱变化及流行规律分析 [J]. 上海预防医学 , 2018, 30(5): 380-385. DOI: 10.19428/j.cnki.sjpm.2018.18477.

(收稿日期:2018-08-10)

(本文编辑:田祎)

Page 19: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79 ·

to compare 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severe HFMD children among different years. Mann-whitney U 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hospitalization days and medical expense of HFMD children with various conditions. Results A total of 4 151 cases of children with HFMD were reported in the tertiary hospital from 2014 to 2017, including 233 severe cases and 3 fatal cases. The annual ratios of the severe cases were decreasing (P<0.01). The peak periods of HFMD were from April to July and September to November. The HFMD patients were mainly scattered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The medical expense of HFMD was high, with a median value of 1 604.2 RMB per person. Both hospitalization days and medical expenses among severe cases were higher than that among mild cases (P<0.01). Conclusions The epidemic periods of HFMD in Anqing city were from April to July and from September to November, with high prevalence intensity in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Scatter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were mainly affected. In addition, the medical expenses incurred by HFMD cases were high.

【Key words】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Child; Hospitalization; Epidemiology; Medical expense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学龄前儿童常见多发的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流行强度大的特点 [1]。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手、足和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症状较轻,少数患儿可出现脑膜炎、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2]。手足口病可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但中国的发病数和死亡数位列全球首位 [3]。自2008 年 5 月被纳入我国法定传染病管理后,其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已连续多年位居我国丙类传染病首位 [4]。手足口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较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对手足口病的防治尤其重要。某院为安徽省西南地区一所综合医疗医院,同时为安庆市手足口病定点诊治医院,收治患儿较多,本研究分析了该院 2014—2017 年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从而了解该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特征及其医疗费用。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通过安庆市某三甲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收集2014—2017 年该院年龄在 18 周岁以下的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病例首页信息(包括患儿的一般人口学信息、临床特征、治疗费用)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符合 2010 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5]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1.2 统计学分析 应用 Excel 2007 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相对数采用比

例表示;采用 x2 趋势检验比较不同年份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发生构成比的差异,两样本 Mann-whitney 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病情的手足口病患儿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的差异,以 P < 0.05 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14—2017 年某医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4 151 例,占全院 18 岁及以下住院患儿的 8.0%(4 151/51 669); 年 报 告 例 数 分 别 为 1 274、961、862 和 1 054 例,分别占全院≤ 18 岁住院患儿的 9.9%(1 274/12 918)、7.4%(961/12 945)、6.8%(862/12 734)和 8.1%(1 054/13 072)。4 年共有重症手足口病 233 例,占病例总数的 5.6%,各年比例分别为 10.9%(139/1 274)、5.8%(56/961)、3.0%(26/862)和 1.1%(12/1 054),呈下降趋势

(x2趋 势 =113.14,P < 0.01)。2014—2017 年 住 院

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病例共 3 例,都发生于 2014 年,病死率为 0.1%。

2.2 流行病学特征2.2.1 时间分布  如图 1 所示,全年均有手足口病确诊患者,发病总体趋势呈现双峰分布,即每年 3 月份开始人数剧增,最高峰出现在 4 月至 7月,在此期间发病例数共 2 130 例,占病例总数的51.3%;之后呈下降趋势,到 9 月至 11 月再次出现小高峰,在此期间发病例数共 1 142 例,占病例总数的 27.5%;随后 12 月骤降,低水平直至次年的 2 月。4 年发病人数略有差别,2014 年住院患儿数最多的月份为 5 月(14.8%,189/1 274),其次 为 6 月(12.7%,162/1 274)、11 月(12.7%,162/1 274), 最 少 是 2 月(0.3%,4/1 274);2015 年最多的月份为 6 月(17.1%,164/961),其次为 7 月(15.4%,148/961),最少的为 2 月(1.9%,18/961);2016 年 最 多 的 月 份 为 6 月(17.3%,149/862), 其 次 为 4 月(16.6%,143/862), 最少为 2 月(1.4%,12/862);2017 年最多的月份为 7 月(15.7%,165/1 054),其次为 9 月份(15.2%,160/1 054),最少为 2 月(1.2%,13/1 054)。

Page 20: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80 ·报

告例

数(

例)

月份(月)

图 1 2014—2017 年某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入院时间分布图

2.2.2 人群分布  4 151 例手足口病患儿中,最小 2 个月,最大 18 岁,以 5 岁以下为主,占 94.9%(3 941 例);男性 2 659 例,女性 1 492 例。此外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职业也有所不同,发病人群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 85.4%(3 545 例);其次是幼托儿童、学生,分别占 10.1%(419 例)、4.5%(187 例)。2.2.3 地区分布  2014—2017 年,全市各区、县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其中住院患儿多集中在本市,共 3 399 例,铜陵市枞阳县及池州市等周边市也均有报告,分别为 138 例(3.3%)和 614例(14.8%)。其中本市市区 1 789 例(52.6%),市辖县 1 610 例(47.4%),而市区中以宜秀区患儿数最多,为 725 例(40.5%),之后依次为迎江区 535 例(29.9%)、 大 观 区 345 例(19.3%) 及经济开发区 184 例(10.3%)。市辖县中手足口病患儿现住址从多到少依次为怀宁县 754 例(46.8%),望江县 382 例(23.7%)、太湖县 237 例(14.7%)、潜山县 136 例(8.4%)、桐城市 51 例(3.2%)、宿松县 25 例(1.6%)、岳西县 25 例(1.6%)。见图 2。

地区

分布

住院患儿数(例)

图 2 2014—2017 年某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地区分布情况

2.3 患儿住院医疗费用情况2014—2017 年,某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中,

治愈好转者 4 142 例,占 99.8%;总住院天数为18 184.0 d,住院天数的中位数(P25,P75)为 4.0(4.0,5.0)d,住院总费用为 7 350 187.5 元,住院费用的中位数(P25,P75)为 1 604.2(1 293.1,1 992.7)元 / 人。其中,233 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总住院天数为 1 252.0 d,住院天数的中位数(P25,P75)为 5.0(4.0,6.0)d,总费用为 731 134.4 元,中位住院费用的中位数(P25,P75)为 2 515.0(1 831.1,3 641.6)元 / 人。3 918 例非重症患儿的总住院天数为 16 932.0 d,住院天数的中位数(P25,P75)为 4.0(4.0,5.0)d,总费用为 6 619 053.1 元,中位住院费用的中位数(P25,P75)为 1 576.8(1 281.9,1 945.5)元 / 人。重症患儿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高于非重症患儿(Z 值分别为 10.13,15.39,P值均小于 0.01)。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

一,其发病人群多以 5 岁以下儿童为主,具有传染性强,疫情分布广且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1],因此引起了家庭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本研究中某院每年收治本地区及周边市县手足口病患儿较多,整体发病趋势与该省发病趋势一致 [6],因此对该院2014—2017 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可客观反映该地区研究期间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

本研究中手足口病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双峰分布,这与安庆市及全国部分城市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季节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6-7]。分布高峰的出现,可能与气象因素及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的生存环境和传播的特点有关 [8]。安庆市处于江淮流域之间,每到 5 月至 6 月会进入梅雨季节,气候潮湿温暖,适合肠道病毒的生存和传播;而次高峰的出现则与儿童 9 月份开学后易感人群出现聚集,从而导致手足口病发病明显上升有关。手足口病的季节分布提示相关部门不仅要在 4 月至 7 月的高峰期重点防控,还需要在下半年开学时做好手足口病次高峰的防控工作。

本次研究中手足口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上差异明显,发病人群多集中在 5 岁以下儿童,各年龄段男童的发病数均高于女童,且以散居儿童为主,这与我国手足口病人群分布基本一致 [6, 8]。1 岁和 2岁组患儿发病率最高,但 0~1 及> 3 岁儿童的发病率均有所降低,分析原因可能为 0~1 岁组新生儿体内母传抗体水平较高,随后抗体在出生后 1 年

Page 21: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81 ·

之内迅速下降,同时 1~2 岁间幼儿免疫系统不完善,易感染疾病,而随着免疫系统的完善,发病水平在 3 岁以后逐渐降低 [9];此外,卫生意识及习惯较差,户外活动增多或饮用不洁食物等也可能是男童及散居儿童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儿童手足口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力度,不仅通过健康宣教增强散居儿童监护人和幼托机构老师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还需密切关注男童在高峰期的身体状况,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及早控制。

有学者指出,手足口病不仅与气象因素、卫生条件有关,人口密度也是影响手足口病传播的主要因素 [10] 之一,本研究中手足口病的报告病例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其中人口密度较大的主城区(宜秀区、迎江区、大观区)和县城(怀宁县、望江县)报告例数多,而人口密度小且处于山区的岳西县报告例数最低,提示了手足口病在空间上的集中趋势。而某院作为皖西南地区规模较大的区域医疗中心,除本地区外,周边城市也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以池州市较多。因此提示我们一方面可加强人口密度较大地区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要注意手足口病在空间上的扩散方向 [11]。

2017 年安庆市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8 765 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1 814 元。本研究中手足口病中位住院费用为1 604.2 元 / 人,占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占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13.6%;重症手足口病中位费用为 2 515.0 元 / 人,占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8.7%,占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1.3%。可见手足口病医疗费用较高,尤其是重症病例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较重的经济负担 [12],其中农村居民承受的经济负担压力更大。本研究中的医疗费用,仅为患儿在我院住院期间的医疗花费,而病例的实际花费还可能包括在其他医疗机构花费及非医疗费用(如家长误工费、交通费、营养费等)。

综上所述,根据本地的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提示在今后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应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重点做好 5 岁以下儿童的防控工作:①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居民及幼托机构的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②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预警工作以尽早发现手足口病疫情,及时落实病例的隔离;③提高医务人员诊治能力,

尽早识别手足口病重症指征;④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宣传、减免疫苗费用 [13] 等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疫苗接种的正确认识以及预防接种率。只有切实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及控制工作,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才能有效减轻疾病对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参 考 文 献

[1] Zhuang ZC, Kou ZQ, Bai YJ, et al.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on

hand, foot,and mouth disease in mainland China[J]. Viruses, 2015,

7(12): 6400. DOI: 10.3390/v7122947.

[2] 常树丽 , 张矗 , 杨寅秋 . 深圳市 450 例手足口病患儿患病

后排毒情况及排毒时间生存分析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2014, 48(12): 1110-1111. DOI: 10.3760/cma.j.issn.0253-9624.

2014.12.019.

[3] Wu JT, Jit M, Zheng Y, et al. Routine pediatric Enterovirus 71

vaccination in China: a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J]. PLoS Med,

2016, 13(3): e1001975.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1975.

[4] 王小莉,霍达,贾蕾,等 . 北京市 2011-2015 年手足口病经

济负担的探索性研究 [J]. 国际病毒学杂志,2017, 24(2): 99-

10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092.2017.02.00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 年版

[EB/OL]. [2018-06-20]. https://wenku.baidu.com/view/cf02e9ac64

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7.html.

[6] 陈国平 , 史永林 , 张进,等 . 2008-2014 年安徽省手足口病流

行特征分析 [J]. 现代预防医学 , 2016, 43(4): 588-590, 630.

[7] 范兰芳 , 吴照春 , 高伟林 . 安庆市 2015 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

分析 [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 2018, 24(1): 25-29.

[8] 石平, 钱燕华, 朱晶颖, 等. 2009—2014 年无锡市手足口病

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

杂志, 2016, 20(10): 1014-1017. DOI: 10.16462 /j.cnki.zhjbkz.

2016.10.012.

[9] 崔利强 , 张彦岭 . 2016 年洛阳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

学特征分析 [J]. 国际病毒学杂志 , 2018, 25(2): 118-12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092.2018.02.011.

[10] Montgomery RR, Murray KO. Risk factors for West Nile

virus infection and disease in populations and individuals[J].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15, 13(3): 317- 325. DOI:

10.1586/14787210.2015.1007043.

[11] 沈嬿 , 周瑞 , 林清华 , 等 . 2010-2016 年安徽省某三甲医院手

足口病监测分析 [J]. 中华全科医学 , 2018, 16(8): 1250-125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343.

[12] 贾静 , 孙大鹏 , 王显军 , 等 . 2014 年山东省青岛市 201 例手足

口病重症病例经济负担调查 [J]. 疾病监测 , 2016, 31(8): 703-

706.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6.08.019.

[13] 王斐 , 安洲 . 芜湖市 2012-2016 年幼托儿童法定传染病流行

特征分析 [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 2018, 24(1): 21-24.

(收稿日期:2018-08-30)

(本文编辑:田祎)

Page 22: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82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06

作者单位:510440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部(陈宗遒,陆剑云,李铁钢,陈纯,李美霞);

消毒杀虫部(李晓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主任(杨智聪)

通信作者:陆剑云,Email:[email protected]

应用 ARIMAX 模型评价洗手干预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

陈宗遒 陆剑云 李铁钢 李晓宁 陈纯 李美霞 杨智聪

【摘要】 目的 利用多元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 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X)模型评估洗手干预对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

发病的干预效果。方法 收集2008—2016年广州市5岁及以下HFMD病例信息447 976例,以及

同期每周气温、累积降雨量、气压、风速和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结合洗手干预因素,建立

ARIMAX模型,以评价干预因素对HFMD发病的影响。结果 2008—2015年每周HFMD发病数的

中位数(四分位数)为559(150~1 386)例,周均气压为(1 009.10±6.57)hPa,周均相对湿

度为(75.03±8.33)%。ARIMAX模型结果显示气压(β=-2.44,t=-3.19,P=0.001)、相对湿度

(β=2.49,t=2.12,P=0.017)和洗手干预(β=-180.18,t=-2.87,P=0.002)对1周后的HFMD发病

有影响,AIC和RMSE分别为4 102.34和198.65。利用该模型对2016年HFMD发病预测值与实际值周

变化趋势大致相同,RMSE为549.80。结论 控制相对湿度和气压的情况下,ARIMAX模型能较好

评估洗手干预对HFMD发病的影响,模型表明洗手干预能有效降低1周后HFMD发病数,建议在5月

开展洗手干预活动。

【关键词】手足口病;洗手;线性模型;回归分析;健康促进

基金项目:广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科技项目(20181A011051)

Evaluation of hand-wash intervention on the incidence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Guangzhou city using ARIMAX modelChen Zongqiu, Lu Jianyun, Li Tiegang, Li Xiaoning, Chen Chun, Li Meixia, Yang Zhicong. Department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Department of Disinfection and Vector Control, Guangzho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uangzhou 51044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u Jianyun,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and-wash intervention on the incidence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in the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in Guangzhou by ARIMAX model. Methods The data of 447 976 HFMD cases and weekly meteorological data, including temperature, accumulated rainfall, relative humidity, and air pressure in Guangzhou city from 2008 to 2016 were collected. The ARIMAX model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hand-wash intervention factor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and-wash intervention on the incidence of HFMD. Results From 2008 to 2015, the median (quartiles) of HFMD cases per week was 559 (150~1 386). The weekly average air pressure was (1 009.10±6.57) hPa and weekly average value of relative humidity was (75.03±8.33) %. The ARIMAX model showed that incidence of HFMD one week afterward was statistically associated with air pressure (β=-2.44, t=-3.19, P=0.001), relative humidity (β=2.49, t=2.12, P=0.017) and hand-wash intervention (β=-180.18, t=-2.87, P=0.002) while AIC and RMSE were 4 102.34 and 198.65, respectively. In general, the predictive values by the model matched the actual values in 2016 with RMSE of 549.80. Conclusions The ARIMAX model predicted eff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HFMD with controlled air press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Hand-wash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case numbers of HFMD in one week

·论著·

Page 23: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83 ·

later. Campaign of hand-wash intervention in May is recommended.【Key words】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and-wash; Linear models; Regression analysis;

Health promotionFund program: The Medical Health Technology Project for Guangzhou (20181A011051)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具有自限性,但重症患儿可发生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1-2]。我国自 2008 年将 HFMD 纳入国家法定传染病以来,其发病呈逐年升高的趋势,2013—2015 年,我国共报告 HFMD 病例 660 万例,5 岁以下儿童发病较多 [3]。既往研究显示,饭前便后洗手是 HFMD 的保护因素 [4]。广州市向托幼机构儿童开展以“洗手干预”为主题的健康宣传教育。本文利用针对多变量的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 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X)模型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在控制气象因素下,探讨洗手干预对 5 岁以下儿童 HFMD 发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数据来源

收集 2008—2016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系统中符合 HFMD 病例定义 [5] 的广州市 5 岁以下病例信息(共计 447 976 例)。同期气象数据来源于广州市气象局,收集每日气温、累积降雨量、气压、风速和相对湿度等变量信息,并整理成以周为时间尺度的数据。

1.2 洗手干预活动2015 年 5 月(第 19~22 周),广州市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联合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市共 724 家托幼机构开展洗手干预,内容包括:手卫生知识讲座、托幼机构洗手课程教育、网络答题比赛等。该健康宣教活动以强化洗手为主,获得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学委员会审核通过。

1.3 时间序列分析建模1.3.1 建模过程  汇总 2008 年至 2016 年 10 月广州市 5 岁及以下儿童 HFMD 发病数据、洗手干预数据(干预周 =1,非干预周 =0)和气象数据,共469周数据,将数据分为2016年前及2016年两部分,分别有 424 周和 45 周,其中 2016 年前数据用于模型拟合,2016 年数据用于验证模型的精准度。

本研究采用 ARIMAX 模型(p, d, q)(P, D, Q)s

模型拟合 5 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状况。其中,p 为ARIMAX 模型的自回归(ar)项,q 为移动平均(ma)

项,d 为时间序列差分项,P 为季节性自回归(sar)项,Q 为季节性移动平均(sma)项,D 为季节性差分项。预测模型定义为:

其中,θ (B) 为移动回归项(MA),Ε (Bs) 为季节性移动回归项,φ (B) 为自回归项,ΦBs 为季节性自回归项,(1 - B)d 和(1 - BS)D 分别代表差分项和季节性差分项, at 和 Y t 分别代表白噪声和独立变量。p 和 q 的值可以通过自相关曲线和偏相关曲线确定。Ljung-Box 法用于检验残差是否随机。1.3.2 交叉相关分析  由于气象因素之间存在强自相关,本研究在建模前首先进行了交叉相关分析,以探索回归项之间的相关关系,选择与发病序列强相关的变量。1.3.3 多变量 ARIMAX 分析  将交叉自相关分析验证的共线性较低且与发病序列具有强相关的变量纳入 ARIMAX 时间序列分析中。本研究中,首先通过自相关和偏相关曲线判断 ARIMAX 模型的(p,d,q)(P,D,Q) 参 数。 然 后 分 别 选 用纳入不同气象因素和干预因素的 ARIMAX 模型,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参数估计后,对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白噪声检验,用以判断 ARIMAX 模型的适合性。根据 AIC 信息准则判定模型的拟合优度。将模型拟合值与实际值进行对比,计算 RMSE,对比模型拟合情况;对 2016年发病情况进行预测,计算 RMSE,评估模型预测精度,通过残差自相关分析残差是否随机。本研究中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 R 3.2.2 软件的 TSA 和forecast 包完成。

2 结果2.1 2008—2015 年广州市 HFMD 发病时间分布特征

2008—2015 年 广 州 市 共 报 告 5 岁 及 以 下 儿 童HFMD病例396 589例,占广州市总病例数的95.16%(396 589/416 744),男女比为 1.62:1(245 219/ 151 370)。2008 年病例数最少,为 6 290 例,随后逐年上升,2014 年达峰值(84 223 例),2015 年下降至 70 950 例。

Page 24: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84 ·

HFMD 发病呈明显季节性,第 17~31 周病例数达到 260 127 例(65.59%)。2008—2015 年 广 州 市气象因子与 5 岁以下儿童 HFMD 发病状况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 1。

表 1 2008—2015 年广州市 5 岁以下手足口病发病及气象因素描述性分析(按周统计)

变量 范围 数值 a

平均气温(℃) 6.36~31.00 22.13±6.06

最高气温(℃) 19.70~37.00 27.58±6.12

最低气温(℃) 0.97~27.46 17.55±6.40

降雨量(mm) 0.00~696.25 20.00(35.34~191.29)

风速 (m/s) 1.11~3.96 1.95±0.46

气压 (hPa) 993~1024 1009.10±6.57

湿度(%) 43.35~92.32 75.03±8.33

病例数(例) 0~5 901 559(150~1 386)

注:a: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偏态分布数据以“中

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

2.2 2008—2015 年气象因子与 HFMD 病例交叉自相关分析

最低气温、降雨和湿度与 5 岁及以下 HFMD当周发病数相关性最强,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 r 值分别是 0.53、0.39 和 0.40,P 值分别 是 0.001,0.003,0.001)。 气 压 与 HFMD 当 周发病数的相关系数 r 值为 -0.55,P 值为 0.001,呈负相关关系。风速与病例的各阶滞后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最大相关系数滞后为第 3 周的 0.08, P=0.172)。降雨与滞后 2 周的病例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 r 值为 0.40,P=0.007),湿度与滞后4 周的病例数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 r 值为 0.40,P=0.004)

2.3 时间序列 ARIMAX 模型分析2.3.1 自相关和偏相关系数  由于 2008—2015年 HFMD 发病呈持续上升趋势和季节性变化,故使用 1 阶差分和 1 阶季节性差分后的自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自相关图和偏自相关图 52 阶以内显示,自相关系数拖尾,偏自相关系数 3 阶处截尾;

而自相关图显示延迟 52 阶和延迟 104 阶的自相关系数显著非 0,判断为拖尾。而偏自相关图显示延迟 52 阶偏相关系数显著非 0,但是延迟 104 阶自相关系数落入 2 倍标准差范围。最终 ARIMAX 模型适宜采用(3, 1, 0)(1, 1, 0)52 的模型结构。2.3.2 HFMD时间序列ARIMAX模型拟合结果  从气象因素变化到影响 HFMD 病毒的活跃变化到感染患儿后经过潜伏期从而发病存在一个滞后性。结合病例与气象因素交叉自相关分析结果,纳入模型时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气压的滞后设定为0,降雨滞后设定为 2,湿度滞后设定为 4。而基于 HFMD 的潜伏期为 3~7 d,洗手干预对其发病的影响选择 1 周滞后作用。

基 于(3, 1, 0)(1, 1, 0)52 模 型 结 构, 当 同时纳入相对湿度、气压和洗手干预因素时(模型 6),AIC 和 RMSE 最 小, 分 别 为 4 102.34 和198.65。对模型残差进行自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其自相关系数均小于 0.05,残差呈随机性。2008—2015 年 HFMD 的 ARIMAX 模型拟合情况见表 2。2.3.3 对 2016 年前 45 周 HFMD 发病预测结果及与

实际的对比  利用 2016 年第 1~45 周气象因素对 2016 年 5 岁及以下儿童 HFMD 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预测 RMSE 为 549.80,预测值与实际值周变化趋势大致相同,预测结果良好,ARIMAX模型预测 2016 年 10 月之前病例数与实际值对比情况见图 1。

表 2 2008—2015 年广州市 5 岁及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病例 ARIMAX 预测模型

模型 赤池信息量准则值(AIC) 均方根误(RMSE) 变量 回归系数 标准误 t 值 P 值

ARIMAX(3,1,0) (1,1,0)52+lag4(rh)

+pressure+x(lag1)4 102.34 198.65

ar1 0.49 0.04 11.76 < 0.01

sar1 0.15 0.07 2.89 0.002

sar2 0.13 0.06 2.40 0.017

sar3 0.14 0.06 2.58 0.010

rh 2.49 1.21 2.12 0.017

pressure -2.44 0.79 -3.19 0.001

x(lag1) -180.18 62.71 -2.87 0.002

注:ar:自相关系数;sar:季节性自相关系数;rh:相对湿度;pressure:气压;x:干预因素;lag:滞后周数

图 1 ARIMAX 模型预测 2016 年 1~45 周病例数与实际值对比情况

病例

数(

例)

周次(周)

Page 25: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85 ·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市 HFMD 发病集中在 5 岁及以下儿童,原因可能是低龄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和免疫功能低下。HFMD 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第 17~31 周病例数最多,与其他多地报告结果一致 [1, 6-8]。广州市 HFMD 春夏季高发,原因可能是儿童在春夏季穿的衣服较少,彼此玩耍时,接触患者水泡及被污染的玩具,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而 8 月份病例数的短暂下降可能与托幼机构放假,人群聚集性降低有关。

ARIMA 模型主要用于单变量研究,已广泛运用于结核、流感、麻疹等多种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中 [9-11]。近年来,多元变量的 ARIMAX 模型除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外已开始应用于传染病领域,如余靓等 [12] 通过 ARIMAX 模型提出 4 个月前的平均相对湿度和 3 个月前的日照时长是影响广州出血热发病的主要因素。目前,利用 ARIMAX 模型评估洗手干预对 HFMD 发病的影响的研究仍少有报道。本次研究显示,在控制相对湿度和气压的情况下,洗手干预对 1 周后的发病有影响,其系数为 -180.18。

气 象 因 素 是 影 响 HFMD 发 病 的 重 要 因 素 之一,不仅影响人体的免疫力,而且对病原体的繁殖及传播也有很大影响。陈澜祯等 [13] 分析发现,HFMD 发病与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平均水汽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平均气压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本次研究显示,HFMD 发病与周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周平均气压呈负相关,相对湿度较高时皮肤散热途径受阻,汗液在皮肤表面积聚,不利于体表降温,为病毒滋生提供了条件,同时气压下降抑制了污染物的扩散。

规范儿童洗手行为可有效降低 HFMD 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 [4, 14-15],本次研究显示,洗手干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可以明显降低儿童 HFMD 的病例数,尤其是在干预 1 周后。干预后 1 周发病才明显下降可能与疾病潜伏期、病例发病就诊间隔及行为干预落实有关。广州市 5 月儿童 HFMD 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建议分别进行洗手干预活动,进一步提高干预效果。

本次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HFMD 的发病受自身流行规律、社会经济水平、自然环境及人群易感性等多方面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人群发病的生态学研究,尚未对社会经济水平、个体因素等混杂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亦未单独针对极端天气开展研究,导致建模后影响因素表达作用不

足以解释全部 HFMD 病例的变化特征。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对宏观因素进行控制,以精确评估洗手干预的效果,为健康宣教和干预的实施提供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谢华萍 , 耿进妹 , 陈纯 , 等 . 2011 年广州地区手足口病病原体

特征分析 [J]. 江苏预防医学 , 2013, 24(1): 17-18. DOI: 10.3969/

j.issn.1006-9070.2013.01.006.

[2] 杨芳 , 于石成 , 张菊英 , 等 . 2008—2011 年我国大陆地区重症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J]. 疾病监测 , 2013, 28(11): 888-893.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3.11.006.

[3] 刘向东 , 顾新蕊 , 戴天娇 , 等 . 2013—2015 年中国重症手足

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构成 [J]. 病毒学报 , 2018, 34(4):

477-482. DOI: 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3392.

[4] 陈纯 , 肖新才 , 丁鹏 , 等 . 广州市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感染

影响因素调查 [J]. 中国病毒病杂志 , 2013, 3(2): 102-105. DOI:

10.16505/j.2095-0136.2013.02.016.

[5] 靳妍 .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诊疗状况评估 [D]. 北京 : 中国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 , 2012.

[6] 戴天骄 , 谭小华 , 刘冷 , 等 . 广东省 2008—2015 年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 [J]. 病毒学报 , 2016, 32(6):

713-720. DOI: 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3067.

[7] 陈潇潇 , 林海江 , 常玥 . 2009—2011 年浙江省台州市手足口

病重症病例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J]. 疾病监测 , 2012,

27(7): 545-547, 561.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2.7.013.

[8] 梁会营 , 康燕 , 李美霞 , 等 . 2009—2010 年广州市手足口病流

行特征分析 [J]. 中国热带医学 , 2011, 11(10): 1213-1214. DOI:

10.13604/j.cnki.46-1064/r.2011.10.013.

[9] 黄春萍 , 邓晶 , 张磊 , 等 . ARIMA 模型在麻疹预警中的应用 [J].

疾病监测 , 2008, 23(1): 53-55. DOI: 10.3784/j.issn.1003-9961.

2008.01.019.

[10] 李广智 , 刘峰 , 王维华 , 等 . 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在流

感发病预测中的应用 [J]. 中国热带医学 , 2016, 16(12): 1190-

1193. DOI: 10.13604/j.cnki.46-1064/r.2016.12.11.

[11] 崔哲哲 , 林定文 , 林玫 . 广西学生肺结核发病趋势分析及预

警 系 统 建 立 [J]. 中 国 学 校 卫 生 , 2017, 38(1): 144-147.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7.01.046.

[12] 余靓 , 梁丽君 , 黄平 , 等 . 广东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

与气象因素的 ARIMA 模型分析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2016,

20(8): 851-85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16.08.024.

[13] 陈澜祯 , 王玲 , 吴中发 , 等 . 手足口病流行的预警方法探

讨 [J]. 赣 南 医 学 院 学 报 , 2010, 30(3): 419-420. DOI:10.3969/

j.issn.1001-5779.2010.03-040.

[14] 朱连开 , 陈纯 , 陈宗遒 , 等 . 广州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流行危

险因素分析 [J]. 中国学校卫生 , 2012, 33(10): 1214-1216. DO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2.10.023.

[15] 马晓梅 , 隋美丽 , 段广才 , 等 . 手足口病重症化危险因素 BP

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分析 [J]. 中国公共卫生 , 2014, 30(6): 758-

761. DOI: 10.11847/zgggws2014-30-06-20.

(收稿日期:2018-09-25)

(本文编辑:田祎)

Page 26: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86 ·

北京市市售牡蛎诺如病毒污染状况调查

严寒秋 高志勇 刘白薇 霍达 李伟红 贾蕾 王全意

【摘要】 目的 调查北京市市售牡蛎诺如病毒污染状况,并研究其分子特征。方法 2014 年

2 月至 2015 年 3 月在北京市某水产市场摊位采集市售牡蛎样品 56 件,每件 5 只,共 280 只。取

牡蛎的消化腺组织进行病毒富集,应用 real-time RT-PCR 方法检测样品的诺如病毒核酸。对阳性

标本采用半巢式 RT-PCR 方法扩增诺如病毒衣壳蛋白区基因,PCR 产物测序后采用 BioEdit 7.0.9.0

软件进行序列比对。采用 MEGA 6.06 软件构建进化树。 结果 56 件样品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

37.50%(21/56),其中 GⅡ 组 20 件,GI 和 GⅡ 组混合 1 件。冬季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75.00%,

15/20),其次为秋季(3/12)和春季(3/16),夏季未检出。6 件 GⅡ 组诺如病毒阳性样本测序成功,

其中 4 件为 GⅡ.17 型、1 件为 GⅡ.3 型、1 件 GⅡ.18 和 GⅡ.4 Sydney 2012 型混合。 结论 北京市市

售牡蛎部分有诺如病毒污染,存在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关键词】 牡蛎;诺如病毒;半巢式 RT-PCR;基因型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2045)

Investigation of norovirus contamination in commercial oysters in BeijingYan Hanqiu, Gao Zhiyong, Liu Baiwei, Huo Da, Li Weihong, Jia Lei, Wang Quanyi. Institute for Infectious Disease and Endemic Disease Control,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Diagnostic and Traceability Technologies for Food Poisoning, Beijing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for Preventive Medicine, Beijing 100013,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Gao Zhiyo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ntamination of norovirus in oysters sold in Beijing and to analyze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4 to March, 2015, 56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 seafood market in Beijing. Each sample was consisted of 5 oysters, totally 280 oysters. Norovirus nucleic acid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RT-PCR. Norovirus capsid protein region was amplified by semi-nested RT-PCR from positive specimens. PCR products were sequenced directly. BioEdit 7.0.9.0 software was used for sequence alignment, and MEGA 6.06 software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phylogenetic tree.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norovirus was 37.50% (21/56), including twenty strains of genogroup GII and one mixture strain of genogroups GI and GII. The detection rate of norovirus was the highest in winter (75.00%, 15/20), followed by autumn (3/12) and spring (3/16), and no detection in summer. Six norovirus-positive samples were successfully sequenced. Four GII.17 strains, one GII.3 strains, and one mixture strain of GII.18 and GII.4 Sydney 2012 strain were identified. Conclusions Norovirus contamination existed in some oysters sold in Beijing, indicating a risk of foodborne illness.

【Key words】 Oyster; Norovirus; Semi-nested RT-PCR; Genotype Fund program: Beiji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7132045)

·论著·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07

作者单位:100013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食物中毒诊断溯

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通信作者:高志勇,Email:[email protected]

诺如病毒(norovirus,NV)属于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是无包膜单股正链 RNA 病毒。目前,NV 可 分 为 GI-GⅦ 7 个 基 因 组,GI、GII 和 GIV组可感染人,每一基因组又可再分为不同的基因型,至今共报告 39 个基因型 [1]。牡蛎主要在近海

养殖,为滤食性生物,可富集海水中的诺如病毒,其肠腔上皮可结合诺如病毒 [2]。为保持鲜美的味道,人们常生食或半生食牡蛎,因而存在食品安全风险。本研究对 2014 年 2 月至 2015 年 3 月北京市某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市售鲜活带壳牡蛎的诺如

Page 27: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87 ·

病毒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研究其分子特征,为北京市市售牡蛎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

2014 年 2 月至 2015 年 3 月,每月不定期在北京市某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的 4 个摊位采集样品,每个摊位采 5 只鲜活牡蛎(为一组样品),共 280只,56 组。采样后立即送检。

1.2 样品前处理取牡蛎的消化腺组织并剪碎,按参考文献 [3] 用

3 种方法进行前处理:直接处理法,PEG(polyethylene glycol,聚乙二醇)8 000 沉淀法,蛋白酶 K 消化 -PEG 8 000 沉淀法。

1.3 病毒核酸提取和检测将 前 处 理 后 的 样 品 用 德 国 QIAGEN 公 司

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 进行病毒 RNA 的提取,操作按说明书进行。采用硕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诺如病毒 GI/GⅡ 组检测试剂盒(real-time RT-PCR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操作按说明书进行。每件样品的任一种前处理产物核酸检测阳性即判定样品是否被诺如病毒污染。

1.4 半巢式 RT-PCR采 用 半 巢 式 RT-PCR 方 法 扩 增 GI 和 GⅡ 组

诺如病毒衣壳蛋白区基因,第一轮引物分别为COG1F/G1SKR 和 COG2F/G2SKR, 第 二 轮 引 物 分别为 G1SKF/G1SKR 和 G2SKF/G2SKR,目的片段分别为 330 bp 和 344 bp[4-5]。第一轮扩增采用德国 QIAGEN公司 OneStep RT-PCR Kit,反应条件:50 ℃ 30 min;95 ℃ 15min;94 ℃ 30 s,42 ℃ 30 s,72 ℃ 1 min,30 个循环;72 ℃ 7 min,4 ℃保存。第二轮扩增采用美国 Life 公司 AmpliTaq Gold® 360 Master Mix,反应条件:95 ℃ 10 min;95 ℃ 30 s,42 ℃ 30 s,72 ℃ 1 min,35 个循环;72 ℃ 7 min,4 ℃保存。用德国 QIAGEN 公司 QIAxcel 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电泳。

1.5 基因序列分析将 PCR 扩增产物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

份有限公司测序。采用 BioEdit 7.0.9.0 软件进行序列比对,MEGA 6.06 软件构建进化树(neighbor-joining 法),bootstrap 检验设置 1 000 次。参考株基因序列均来源于 GenBank。

2 结果2.1 牡蛎中诺如病毒检测结果

56 件样品中,经方法 1 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 5 件,均为 GⅡ 组;经方法 2 检测,阳性 14 件,

其中 1 件为 GI/GⅡ 组混合污染,13 件为 GⅡ 组;经方法 3 检测,阳性 15 件,均为 GⅡ 组。合并三种检测结果,样品中诺如病毒总检出率为 37.50%(21/56),20 件为 GⅡ 组诺如病毒,1 件为 GI 和GⅡ 组混合,阳性标本 Ct 值结果在 25.39~38.00 之间。

2.2 牡蛎中诺如病毒检出的时间分布本研究中,春季包括3~5月,夏季包括6~8

月,秋季包括9~11月,冬季为12月~次年2月。春季采样16件,诺如病毒检测阳性3件;夏季采样8件,未检出诺如病毒;秋季采样12件,诺如病毒检测阳性3件;冬季采样20件,诺如病毒检测阳性15件。

2.3 牡蛎中诺如病毒基因分型扩增阳性样本中诺如病毒 VP1 区基因,6 件

样品获得测序成功,获得 7 条序列,将序列在GenBank 上进行 BLAST 比对,并构建进化树进行基因型鉴定(见图 1)。结果表明,4 件为 GⅡ.17 型,1 件 为 GⅡ.3 型,1 件 GⅡ.18 和 GⅡ.4 Sydney 2012型混合。GⅡ.17 型毒株与我国和日本 2014—2015年人间流行的同型毒株最为相似(99.2%~100.0%),其中 2015 年日本也在牡蛎中检出了该型毒株,相似性为 99.2%~99.6%。GⅡ.3 型毒株与 GenBank 中北京市 2015 年人源毒株(KU529196)、山东省2013 年污水中毒株(KR107681)相似性最高,分别为 96.7% 和 95.7%。GⅡ.4 Sydney 2012 型与世界各地的相似性为 100.0%。GⅡ.18 型毒株较少报告,与参考株的相似性仅为 80.0%,GenBank 中未找到相似性较高的毒株序列。

KX764861/Human/2015/KR 20150211-F3-3

LC349987/Human/2015/JP 20150126-F2-3 20150126-F3-2

KT970370/Human/2014/Guangdong/CHN 20150112-F3-3

MH191296/Human/2015/Shandong/CHN KU720504/Human/2015/Jiangsu/CHN KU720491/Human/2014/Jiangsu/CHN KT970369/Human/2014/Guangdong/CHN KR270444/Human/2015/Jiangsu/CHN LC101784/Oyster/2015/JP

KT970374/Human/2015/Guangdong/CHN

GII.17

20150126-F2-1 AY823304/swine/2003/US AY823305/swine/2003/US

GII.18

KU529196/Human/2015/Beijing/CHN 20140429-F2-4

KR107681/sewage/2013/Shandong/CHNGII.3

20150126-F3-1 MH393654/Human/2012/BRA MH218638/Human/2015/UK MG892909/Human/2016/RUS LC133341/Human/2014/JP LC147293/Sewage/2013/JP

GII.4 Sydney 2012

99

99

7999

93

99

0.05

▲代表本研究毒株

图 1 北京市市售牡蛎中诺如病毒衣壳蛋白区部分基因(281 bp)进化分析

Page 28: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88 ·

3 讨论

牡蛎相关的诺如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沿海的

国家和地区,日本较为常见 [6]。我国沿海地区海

鲜市场市售牡蛎已证实存在诺如病毒污染 [7],但

内陆城市这类报道较少。本研究中市售牡蛎诺如

病毒检出率为 37.50%(21/56),这表明北京市

市售牡蛎受诺如病毒污染较为严重。北京市检出

率高于广东省(14.9%,41/275)[8] 和广西北海市

(12.5%,15/120) [9],这可能和样本前处理有关。

这两个调查仅用一种方法,分别使用 PEG 6 000

和 PEG 8 000 沉淀法,而本研究样本中病毒富集

同时采用了 3 种前处理方法,提高了诺如病毒检

出率。

诺如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北半球冬季高

发 [10]。本研究中,北京市市售牡蛎诺如病毒检出

率同样为冬季最高,与北京市人间诺如病毒感染时

间分布特征一致 [11]。本研究中诺如病毒阳性的 21

件样品中,20 件为 GⅡ 组,1 件为 GI/GⅡ 组混合。

广东省也是 GⅡ 组检出最多(41.5%,17/41),广

西则全部为 GⅡ 组,与本研究结果类似。全球范围

内人类主要感染 GⅡ 组诺如病毒 [1],而且本研究期

间,新的 GⅡ.17 变异株成为我国优势流行株 [12],

本研究在同时期的市售牡蛎也同样检出该型别,与

人感染的 GⅡ.17 毒株相似性高达 99.2%~100.0%。

以上结果提示,牡蛎中检出的诺如病毒与人感染

诺如病毒有共同来源。王安娜等 [13] 的研究认为沿

海地区可能存在以下的循环:人群中诺如病毒感

染者的排泄物未经处理进入养殖水中,牡蛎富集

诺如病毒,人群又因接触受污染的水体或者食用

污染的牡蛎而感染诺如病毒。本研究结果提示,

沿海地区养殖的牡蛎运送到内陆城市售卖,当地

群众食用污染的牡蛎可感染诺如病毒,这是诺如

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需予以关注。

参 考 文 献

[1] Vinjé J, Doern GV. Advances in laboratory methods for detection

and typing of norovirus[J]. J Clinl Microbiol, 2015, 53(2): 373-381.

DOI: 10.1128/JCM.01535-14.

[2] 周德庆 , 苏来金 , 赵峰 , 等 . 诺如病毒在贝类中的富集特性

与 机 制 研 究 进 展 [J]. 病 毒 学 报 , 2015, 31(3): 313-317. DOI:

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2702.

[3] 严寒秋 , 霍达 , 刘白薇 , 等 . 牡蛎中诺如病毒检测的前处理

方法比较及应用 [J]. 国际病毒学杂志 , 2015, 22(3): 153-15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092.2015.03.003.

[4] Kojima S, Kageyama T, Fukushi S, et al. Genogroup-specific PCR

primers for detection of Norwalk-like viruses[J]. J Virol Methods,

2002, 100(1-2): 107-114.

[5] Kageyama T, Kojima S, Shinohara M, et al. Broadly reactive and

highly sensitive assay for Norwalk-like viruses based on 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J]. J Clin Microbiol, 2003,

41(4): 1548-1557.

[6] Yu Y, Cai H, Hu L, et 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oyster-related

human noroviruses and their global genetic diversity and temporal-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from 1983 to 2014[J].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15, 81(21): 7615-7624.

[7] Ma LP, Zhao F, Yao L, et al. The presence of genogroup II

norovirus in retail shellfish from seven coastal cities in China[J].

Food Environ Virol, 2013, 5(2): 81-86. DOI: 10.1007/s12560-

013-9102-8.

[8] 梁辉 , 蒋琦 , 戴光伟 , 等 . 2011—2012 年广东省市售牡蛎中诺

如病毒污染调查分析 [J]. 中国食品卫生 , 2013, 25(4): 359-362.

DOI: 10.13590/j.cjfh.2013.04.026.

[9] 吕素玲 , 谭冬梅 , 曾献莹 , 等 . 2014 年广西牡蛎诺如病毒污

染状况调查 [J]. 实用预防医学 , 2017, 24 (3): 284-286. DOI:

10.3969/j.issn.1006-3110.2017.03.008

[10] Ahmed SM, Lopman BA, Levy 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of the global seasonality of norovirus[J]. PLoS One, 2013,

8(10): e75922. DOI: 10.1371/journal.pone.0075922.

[11] Gao Z, Li X, Yan H, et al. Human calicivirus occurrence among

outpatients with diarrhea in Beijing, China, between April 2011

and March 2013[J]. J Med Virol, 2015, 87(12): 2040-2047. DOI:

10.1002/jmv.24265.

[12] Gao Z, Liu B, Huo D, et al. Increased norovirus activity was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norovirus GII.17 variant in Beijing, China

during winter 2014-2015[J]. BMC Infect Dis, 2015, 15: 574. DOI:

10.1186/s12879-015-1315-z.

[13] 王安娜 , 钟贤武 , 覃霖 , 等 . 诺如病毒在沿海地区人群和环境

中的循环传播路径研究 [J]. 华南预防医学 , 2016, 42(2): 101-

107. DOI: 10.13217/j.scjpm.2016.0101.

(收稿日期:2018-11-01)

(本文编辑:田丽丽)

Page 29: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89 ·

2016—2017 年福建省腹泻儿童新型诺如病毒检测情况

吴冰珊 黄枝妙 林卫东 张云琳 翁育伟

【摘要】 目的 鉴定福建省 2016—2017 年导致儿童腹泻的新型诺如病毒,并分析其分子特

征。方法 收集 2016—2017 年福建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 5 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粪便标本,共

计 892 份。应用 RT-PCR 方法检测诺如病毒,对诺如病毒 RNA 聚合酶、衣壳蛋白片段进行序列测定

和分子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892 份标本检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 141 份,其中 GⅠ 型 6 份,GII 型 125

份,GⅠ 和 GII 混合型 10 份。107 份 GII 型诺如病毒标本成功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型别为

GII. 4 型和 GII. 3 型,且检出多种新型诺如病毒,包括 GII. P17/GII. 17、GII. P16/GII. 2 和 GII. P16/GII. 4,

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分别与 2014 年日本的 Kawasaki323 株、2016 年日本的 Kawasaki151 毒株和 2016

年英国的 NOR2565 株高度同源。结论 福建省腹泻儿童检出多种新型诺如病毒,需密切关注其流

行趋势。

【关键词】 儿童;腹泻;诺如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7ZX10104001)

Detectiong of novel norovirus in children with diarrhea in Fujian provinceWu Bingshan, Huang Zhimiao, Lin Weidong, Zhang Yunlin, Weng Yuwei. 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Zoonosis Reaserc, Fuji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Fuzhou, 350001, China;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Fuzhou Children's Hospital; Laboratory Department, Pingt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orresponding author: Weng Yuwei,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and to analyze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 of novel norovirus in children with diarrhea in Fujian province in 2016-2017. Methods A total of 892 sto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hospitalized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with diarrhea in 2016-2017. Norovirus was detected using th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 The 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dRp) gene and capsid gene were partially sequenced, then their molecular 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Results From 892 samples, nucleic acid of norovirus was positive in 141 samples, including 6 sampels with genogroup I (GI), 125 samples with genogroup II (GII) and 10 samples with mixed infections of GI and GII. GII norovirus in 107 samples were successfully sequenced. 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GII. 4 and GII. 3 were the major genotypes. Various novel genotypes of norovirus were also identified, including GII. P17/GII. 17, GII. P16/GII. 2 and GII. P16/GII. 4. The strains had highly nucleotide identities with Kawasaki323 strain in Japan in 2014, Kawasaki151 strain in Japan in 2016 and NOR2565 strain in England in 201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Novel genotypes of norovirus were detected among children with diarrhea in Fujian province. The epidemic trends of the viruses should be paid close attention.

【Key words】 Children; Diarrhea; Norovirus; Genotype; Molecular epidemiologyFund program: Key project of Infectious Disease Control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nistry

of China (2017ZX10104001)

·论著·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08

作者单位:350001 福州,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省人兽共患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吴冰珊、黄枝妙、

翁育伟);福建省福州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林卫东);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检验科(张云琳)

通信作者:翁育伟,Email:[email protected]

Page 30: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90 ·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和环境直

接或间接接触造成人传人感染,现已成为引起人

群急性非细菌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

来,福建省各地陆续发生主要由新型诺如病毒引

起的胃肠炎暴发事件 [1-2]。本文对 2016—2017 年

福建省散发流行的腹泻儿童粪便标本进行分析,

掌握诺如病毒的型别构成情况,探讨新型诺如病

毒在福建省的动态流行规律和分子特征。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收集 2016—2017 年福建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

点医院 5 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粪便标本,共计 892

份。送检标本以生理盐水处理成 10% 悬液,高速

离心后取上清液检测或 -80 ℃长期冻存。

1.2 主要试剂 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购自苏州天隆公司(货

号:ZTLJB-Y64),一步法 RT-PCR 试剂盒(批号:

210212)和胶回收纯化试剂盒(批号:28706)购

自德国 Qiagen 公司,逆转录酶购自美国 Invitrogen

公 司( 货 号:180180),DNA 聚 合 酶 购 自 大 连

Takara 公司(货号:R004)。引物合成和序列测

定由上海铂尚公司完成。

1.3 实验室检测1.3.1 病毒 RNA 提取  按照病毒核酸提取试剂

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吸取离心后的粪便悬液上清

200 μL,加入到预混的 16 孔板,全自动病毒核酸

提取仪 NP968-S 自动提取病毒核酸。吸取核酸置

于 1.5 mL 的离心管,-20 ℃保存备用。1.3.2 诺如病毒检测  采用随机引物逆转录病

毒 RNA 为 cDNA,多重 PCR 扩增杯状病毒衣壳蛋

白基因片段,体积分数为 1.5%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鉴定扩增产物,GⅠ 组诺如病毒、GII 组诺如病毒和

札如病毒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分别为 330 bp、380 bp

和 434 bp[3]。1.3.3 基因序列测定  采 用 JV12[4] /G2SKR 或

MON431[5] /G2SKR 引物组合扩增诺如病毒多聚酶

(RNA-dependent-RNA polymerase,RdRp)/ 衣壳

蛋白 VP1 基因片段,对 GII 组诺如病毒进行双基

因亚型鉴定,产物片段分别为 1 110 bp 和 557 bp。

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阳性产物胶回收纯

化后送测序。1.3.4 序列进化分析  对扩增产物核苷酸测序

结果采用 DNAStar 软件进行加工编辑,比较序列

同源性,推导相应的氨基酸序列,采用在线分型

软件(http://www.rivm.nl/mpf/norovirus/typingtool)

确定诺如病毒型别。选择 GenBank 中收录的参考

毒株及福建省既往暴发流行株与本研究毒株序列

进行分析,分别针对诺如病毒 RdRp 3' 端 285 bp

和 VP1 5' 端 252 bp 核苷酸序列,采用 Mega 6 软

件构建进化树,选择邻位相连法,bootstrap 值设置

为 1 000 次,核酸替代模型 Kimura 2-parameter+G,

分析毒株系统进化特点。

2 结果2.1 诺如病毒检测及流行概况

892 份样本检测结果显示,148 份(16.59%)

为杯状病毒核酸阳性,包括诺如病毒 141 份和扎

如病毒 7 份;诺如病毒阳性标本中 GⅠ 组诺如病毒

6 份、GII 组 125 份、GⅠ 和 GII 组混合感染 10 份。

2016 年和 2017 年诺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 19.18%

(89/464)和 12.15%(52/428)。诺如病毒全年流行,

秋冬季高发,2016 年 2 月、8 月、9 月和 2017 年

10 月、11 月检出率较高,分别为 32.00%(8/25)、

31.58%(24/76)、31.59%(19/54)、32.65%(16/49)

和 43.33%(13/30), 波 动 于 31.58%~43.33% 之

间。诺如病毒腹泻患儿主要集中在 3 岁以下婴幼

儿, 占 93.62%(132/141); 以 7~18 月 龄 居 多,

占 61.70%(87/141)。

2.2 诺如病毒亚型分析 135 份 GII 组诺如病毒阳性标本中,107 份成

功测序,包括 72 条 RdRp 区序列,107 条 VP1 区

序列。72 份 RdRp 区序列中,63 份为 GII. Pe 亚型,

4 份为 GII. P12,4 份为 GII. P16,1 份为 GII. P17。

107 份 VP1 序列中,81 份为 GII. 4 Syndeny_2012 变

异株,15 份为 GII. 3 亚型,3 份为 GII. 17,3 份为

GII. 2,1 份为 GII. 6,4 份为 GII. 4 未分型。

2.3 新型诺如病毒 RdRp 区和 VP1 区进化树构建 共检出7株新型诺如病毒株,分别针对RdRp和

VP1区部分核苷酸序列构建进化树(图1、图2)。分

析进化树结果显示,毒株16351062、16353107、

17353024和2014年日本Kawasaki323株高度同

源,同属GII. 17C新分枝,和省内2014/2015暴发

株在同一分枝上(1412354007、1502350009、

1501353004)。毒株17351058、17351168、

17351217和2016年日本的Kawasaki151株高度同

源,均为GII. P16/GII. 2重组株,同样和2016/2017

省内多地暴发株在同一分枝上(1612351011、

1 6 1 2 3 5 2 0 2 2 、 1 6 1 2 3 5 6 0 0 8 、 1 7 0 2 3 5 6 0 1 9 、

1711353067)。毒株17351305和2016年英国的

NOR 2565株序列相似度高,同为GII. P16/GII. 4

Sydney_2012新重组株。

Page 31: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91 ·

16353107

16351062

17353024

1412354007

1502350009

1504353004

13-BH-1 KJ156329

Kibera209 KF916585

Kawasaki323 AB983218

GII.17C

INCMNSZ-01 JF970609

Katrina-17 DQ438972

P7d1 GQ266696

GII.17B

CS-E1 AY502009

SaitamaT87 KJ196286GII.17A

Miyagi1 LC145787

IPH2161-08VG06 JF697283

1702356019

17351168

1711353067

17351217

A44-BU KP185223

1612356008

1612352022

17351058

1612351011

Kawasaki151 LC215414

GII.2

Hunter 532D DQ078801

17351305

NSW0514 JX459908

Seoul0257 HM635135

NOR-2565 KY887601

GII.4

63

65

46

100

81

100

99

15

9

14

77

59

36

84

100

62

97

100

75

53

58

54

89

32

42

59

0.05

▲为 2016—2017 年检测到的新型毒株

图 1 2016—2017 年福建省腹泻患儿分离新型诺如病毒VP1 区进化树(252 bp)

16353107 Kawasaki308 LC037415

13-BH-1 KJ156329 Kawasaki323 AB983218

17353024

GII.P17

Neustrelitz260 AY772730 SaitamaT87 KJ196286

CS-E1 AY502009 Ehime101069 AB682733

Miyagi1 LC145787 GZ28491 MG746302

1711353067 17351217

17351305 17351168

NOR-2565 KY887601 17351058

Kawasaki151 LC215414 1702356019 CQ006 MG746007

1612352022 1612351011 1612356008

GII.P16

IPH2161-08VG06 JF697283 CA3477 KX907727

Seoul0257 HM635135 C142 KC597139

OC07138 AB434770 17351380 NSW0514 JX459908 16353098

GII.Pe

100

78

86

59

93

78

52

56

100

98

97

41

30

99

64

7592

97

67

69

78

37

58

60

66

0.02

▲为 2016—2017 年检测到的新型毒株

图 2 2016—2017 年福建省腹泻患儿分离新型诺如病毒RdRp 区进化树(285 bp)

3 讨论由于 RNA 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核酸复制时

易出错,点突变效率高,因此诺如病毒变异率极高,经常每隔 2~3 年出现新的变异株 [6]。由于人群普遍缺少对病毒新变异株的免疫力,新变异株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暴发并在人群中持续流行。2014—2015 年东亚地区出现由新型诺如病毒 GII. 17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突然增多的现象,我国湖南和广东等多个省份也有报道 [7-8],同期在福建省也监测到该新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 [1]。研究显示,直至 2015 年福建省散发腹泻病例尚未检测到诺如病毒 GII. 17[9]。本文从 2016—2017 年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到诺如病毒 GII. 17,毒株序列和 2014—2015 年暴发毒株高度同源,表明福建省诺如病毒 GII. 17 可能先以暴发的形式感染局部人群,而后逐渐获得人群的适应性,扩散感染散居儿童。目前检出数量较少,通过长期持续的监测才能判定诺如病毒 GII. 17 在病毒性胃肠炎病原谱中的地位。

不同基因型诺如病毒可同时感染同一宿主,同时病毒复制过程中存在亚基因组的产生,因此,不同型别的毒株容易在 ORF1/ORF2 区发生重组。产生重组株是诺如病毒进化的另一个主要机制。重组株不仅丰富了病毒抗原和遗传多样性,而且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暴发并持续在人群中流行。本次研究显示,直至 2016 年暴发流行初期,福建省散发腹泻儿童尚未能检出诺如病毒 GII. P16/GII. 2,但在2017 年陆续检出,这 3 份毒株核苷酸序列和此前省内暴发株同源性高,有共同的进化来源。诺如病毒 GII. 17 和 GII. P16/GII. 2 先后引起 2014—2015 年和 2016—2017 年连续两个流行季的胃肠炎暴发,不仅改变既往主要由 GII. 4_Sydney2012 变异株引起全球暴发的流行局面,而且新重组毒株获得人群的适应能力,持续引起散发及暴发。

2015 年美国发现新重组株 GII. P16/GII. 4_Sydney 2012,引起美国本土 2015—2016 年 208 起暴发疫情 [10],该重组株和随后日本检出的暴发株同源性高度接 近 [11]。GII. P16/GII. 4_Sydney2012 与 GII. P16/ GII. 2 这两个重组株的 RNA 聚合酶核苷酸序列基本一致,均出现多处氨基酸非同义替换,表现为加强 GII. P16病毒的传播能力 [12]。1995 年以来,引起世界大流行的主要是 GII. 4 型,特别是 GII. 4_Sydney2012 变异株的 P2 亚区抗原位点出现 4 个氨基酸变异,而 393位点的变异更利于和受体 HBGA 结合,由此推断GII. 4_Sydney2012 型的衣壳蛋白易感性远高于 GII. 2[13]。综合以上两点,推测 GII. P16/GII. 4_Sydney2012 相较

Page 32: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92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09

作者单位:210004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通信作者:陈亚军,Email: [email protected]

南京市门诊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的感染状况分析

蒋翠莲 许烨 刘云 陈亚军

【摘要】 目的 了解南京市门诊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收集2017

年4月至2018年3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5岁以下疑似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300份,

进行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的检测,阳性标本通过普通RT-PCR扩增目的片段,测序得出进一步的型

别信息。结果 在收集的300份标本中,共检出轮状病毒阳性标本66份,阳性率为22.0%。轮状病毒

感染的高峰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之间。轮状病毒分型结果显示,共检出4种型别的G/P组

合,分别为:G1P[8]、G2P[4]、G3P[8]和G9P[8]。VP7和VP4基因测序比对后发现,G1与G2毒株分

别属于G1-Ⅰ亚型及G2-Ⅱ亚型,G3毒株大部分属于G3-Ⅰa亚型,另有2株属于G3-Ⅰb亚型,而G9

毒株均属于G9-Ⅳ亚型;P[8]型毒株主要为P[8]-Ⅱb亚型,另有8株为P[8]-Ⅱa亚型及1株为P[8]-Ⅳ亚

型,2株P[4]毒株属于P[4]-Ⅴb型。诺如病毒阳性标本31例,阳性率为10.3%,在2017年9月至12月

·论著·

于 GII. P16/GII. 2 重组株,取代 GII. Pe/GII. 4_Sydney2012成为全球流行株的几率较高。尽管目前福建省GII. P16/GII. 4_Sydney2012 新 重 组 株 检 出 数 量 较少,仍需考虑其成为本省流行的优势株甚至引起下一波大流行的可能性,加强对这些新型毒株的监测,警惕大规模的暴发疫情。

参 考 文 献

[1] 吴冰珊 , 翁育伟 , 黄枝妙 , 等 . 诺如病毒 GII. 17 新变异株引致

福建省 2014—2015 年病毒性胃肠炎暴发 [J]. 病毒学报 , 2017, 33(3): 320-324. DOI: 10.13242/j.cnki.bingduxuebao. 003142.

[2] 吴冰珊 , 黄枝妙 , 欧剑鸣 , 等 . 诺如病毒新重组株 GII. P16/GII. 2 引起福建省 2016 年冬季病毒性胃肠炎暴发 [J]. 中国人 兽 共 患 病 学 报 , 2017, 33(9): 805-808. DOI: 10.3969/j.issn. 1002-2694.2017.09.010.

[3] Honma S, Nakata S, Kinoshita-Numata K, et al. Evaluation of nine sets of PCR primers in the 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egion for dete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members of the family Caliciviridae, Norwalk virus and Sapporo virus[J]. Microbiol Immunol, 2000, 44(5): 411-419. DOI: 10.1111/j.1348-0421.2000.tb02515.x.

[4] Vinjé J, Vennema H, Maunula L, et al.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study to compar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CR assays for detection and genotyping of noroviruses[J]. J Clin Microbiol, 2003, 41(4): 1423-1433. DOI: 10.1128/JCM.41.4.1423-1433.2003.

[5] Kojima S, Kageyama T, Fukushi S, et al. Genogroup-specific PCR primers for detection of Norwalk-like viruses[J]. J Virol Methods, 2002, 100(1/2): 107-114. DOI: 10.1016/S0166-0934(01)00404-9.

[6] Lindesmith LC, Donaldson EF, Lobue AD, et al. Mechanisms of GII. 4 norovirus persistence in human populations[J]. PLoS Med,

2008, 5(2): e31. DOI: 10.1371/journal.pmed.0050031.[7] 姚栋 , 陈静芳 , 叶文 , 等 . 一起诺如病毒 GII. 17 型引起的急性

胃肠炎病原学诊断及基因特征分析 [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16, 32(7): 641-643. DOI: 10.3969/j.issn.1002-2694. 2016.07.010.

[8] Lu J, Sun L, Fang L, et al. Gastroenteritis outbreaks caused by norovirus GII. 17,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2014-2015[J]. Emerg Infect Dis, 2015, 21(7): 1240-1242. DOI: 10.3201/eid2107.150226.

[9] 黄业伟 , 吴冰珊 , 陈凤钦 , 等 . 2009—2015 年福建省福州市急性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基因多样性及动态变化研究 [J]. 疾病 监 测 , 2017, 32(3): 216-221. DOI: 10.3784/j.issn.1003-9961. 2017.03.012.

[10] Cannon JL, Barclay L, Collins NR, et al. Genetic and epidemiologic trends of norovirus outbreaks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2013 to 2016 demonstrated emergence of novel GII. 4 recombinant viruses[J]. J Clin Microbiol, 2017, 55(7): 2208-2221. DOI: 10.1128/JCM.00455-17.

[11] Matsushima Y, Shimizu T, Ishikawa M, et al.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a recombinant GII. P16-GII. 4 norovirus detected in Kawasaki City, Japan, in 2016[J]. Genome Announc, 2016, 4(5).pii: e01099-16. DOI: 10.1128/genomeA.01099-16.

[12] Ruis C, Roy S, Brown JR, et al. The emerging GII. P16-GII. 4 Sydney 2012 norovirus lineage is circulating worldwide, arose by late-2014 and contains polymerase changes that may increase virus transmission[J]. PLoS One, 2017, 12(6): e0179572. DOI: 10.1371/journal.pone.0179572.

[13] Thongprachum A, Chan-it W, Khamrin P, et 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norovirus associated with gastroenteritis and emergence of norovirus GII. 4 variant 2012 in Japanese pediatric patients[J]. Infect Genet Evol, 2014, 23: 65-73. DOI: 10.1016/j.meegid.2014.01.030.

(收稿日期:2018-06-11)

(本文编辑:杜丹)

Page 33: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93 ·

间有一个小的高峰。进一步测序结果显示,共检出4种型别的诺如病毒,均为重组毒株,分别为:

GⅡ.P16/GⅡ.2、GⅡ.P7/GⅡ.6、GⅡ.P12/GⅡ.3和GⅡ.Pe/GⅡ.4-Sydney2012。 结论 南京地区门诊

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是重要的病原体,其中轮状病毒以G9P[8]为主,诺如病毒以GⅡ.Pe/

GⅡ.4-Sydney2012为主。

【关键词】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基因型;重组

基金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YKK17183)

Analysis of rotavirus and norovirus infections among infants with diarrhea in an outpatient in NanjingJiang Cuilian, Xu Ye, Liu Yun, Chen Yaju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Yajun,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nfection status of rotavirus and norovirus among infants with diarrhea in an outpatient in Nanjing city. Methods From April, 2017 to March, 2018, 300 stool specimens of infants with acute diarrhe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outpatient for the detection of rotavirus and norovirus. Target segments were amplied from positive specimens by RT-PCR and were sequenced for genotype information. Results From the 300 samples collected, rotavirus was detected in 66 specimens with a positive rate of 22.0%. The peak season of rotavirus infection was from October, 2017 to February, 2018. Four G/P genotype combinations were found, including G1P[8], G2P[4], G3P[8] and G9P[8]. Comparison of the VP7 and VP4 gene sequences showed that G1 and G2 strains had the highest sequence similarity to the G1-I and G2-II subtype, respectively. Most of G3 strains belonged to G3-Ia subtype, and only two belonged to G3-Ib subtype. All G9 strains belonged to G9-IV subtype. P[8] strains were mainly classified in cluster P[8]-IIb subtype, and 8 strains belonged to P[8]- IIa. Two P[4] strains belonged to P[4]-Vb type. Norovirus was detected in 31 specimens with a positive rate of 10.3%. A small peak of norovirus infection was observed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 2017. Sequencing results showed that four types of norovirus were detected, all of which were recombinant strains: GII.P16/GII.2, GII.P7/GII.6, GII.P12/GII.3 and GII.Pe/GII.4-Sydney2012. Conclusions Rotavirus and norovirus were important pathogens among infants with diarrhea in the outpatient in Nanjing. Rotavirus G9P[8] and norovirus GII.Pe/GII.4-Sydney2012 were the predominant types.

【Key words】 Rotavirus; Norovirus; Genotype; RecombinantFund program: Key Project Supported by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undation, Nanjing Department of Health (YKK17183)

腹泻是造成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病因,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其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两种最常见引起儿童腹泻的病原体 [1]。轮状病毒的A、B、C 及 H 组可感染人类,其中 90% 的感染都是由 A 组轮状病毒引起的。根据病毒结构蛋白VP7 和 VP4 片段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可将轮状病毒分为不同的 G/P 基因型。目前形成的 G/P 组合有 80 多种,但是最常见的组合仅有六种(G1P[8]、G2P[4]、G3P[8]、G4P[8]、G9P[8] 及 G12P[8])[2]。诺如病毒感染人类的主要是 GI 和 GII 组。根据病毒聚合酶区和衣壳蛋白区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可以将 GⅡ 组诺如病毒分为 27 个聚合酶基因型和 30个蛋白区基因型,最常见感染人类的是 GⅡ.4 型及GⅡ.3 型 [3]。本研究对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3 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门诊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感染状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收集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3 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 5 岁以下的疑似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 300 份,所有标本置于 -70 ℃冰冻保存。病例纳入标准:患者每日排便 3 次及以上,且呈稀水样或蛋花样便等,无脓液,粪常规白细胞计数< 5 个 / 高倍视野,无红细胞。1.2 标本处理

制备便悬液,在 1.5 mL EP 管中加入 1 mL 生理盐水及 0.1 g 固体或 0.1 mL 液体粪便标本,置于漩涡震荡器混匀,室温下≥ 5 000 r/min 离心 1 min(离心半径为 5.5 cm),吸取上清液,置于 -20 ℃冰箱保存。1.3 核酸提取

采 用 ABI 自 动 核 酸 提 取 仪( 美 国 ABI 公司) 和 病 毒 分 离 试 剂 盒 5X MagMAXTM-96 Viral Isolation Kit(美国 ABI 公司)提取核酸,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1.4 病毒检测

Page 34: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94 ·

采用一步法荧光探针 RT-PCR 试剂盒 One Step Probe RT-PCR Kit(德国 Qiagen 公司),对粪便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扩增,引物探针及反应条件参照文献 [4-5],扩增曲线平滑呈 S 型且 Ct值< 33 则判定为阳性。1.5 阳性标本扩增

采用巢式 RT-PCR 扩增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第一、二轮反应所用试剂盒分别为一步法 RT-PCR 试剂盒 One Step RT-PCR Kit(德国 Qiagen 公司)和 PCR 预混液 2×Taq PCR Star Mix(中国 GenStar公司);采用普通 RT-PCR 扩增诺如病毒阳性标本,反应采用一步法 RT-PCR 试剂盒 One Step RT-PCR Kit(德国 Qiagen 公司),引物及反应条件均参照文献 [6] 中方法进行。PCR 产物置于 -20 ℃保存。1.6 序列测定和分析

将 PCR 阳性产物(轮状病毒为第一轮扩增产物)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纯化 和 测 序。 从 GenBank 的 核 酸 序 列 数 据 库 中 下载病毒核酸序列片段,将下载序列同标本序列用DNAStar 公司的 MegA 7 软件,采用 CLUSTALW 方法进行比对,利用 Neighbor-joining 法构建进化树。2 结果2.1 流行病学特征

300 份标本中共检出轮状病毒阳性 66 例,阳性率为 22.0%,诺如病毒阳性 31 例,阳性率为10.3%。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峰时间为 2017 年 10 月至 2018 年 2 月之间(55 例,83.3%),而诺如病

毒在 2017 年 9 月至 12 月间有一个小的高峰(17 例,54.8%)。66 例轮状病毒标本的 G/P 分型结果显示,共检出 4 种型别组合,分别为 G9P[8](81.8%,54/66)、G3P[8](13.6%,9/66)、G2P[4](3.0%,2/66) 和 G1P[8](1.5%,1/66), 其 中 G9P[8] 为优势流行毒株。31 例诺如病毒的分型结果显示,共 检 出 4 种 型 别, 分 别 为 GⅡ.P16/GⅡ.2(3.2%,1/31)、GⅡ.P7/GⅡ.6(3.2%,1/31)、GⅡ.P12/GⅡ.3

(22.6%,7/31)和 GⅡ.Pe/GⅡ.4-Sydney2012(70.9%,22/31), 其 中 GⅡ.Pe/GⅡ.4-Sydney2012 为 优 势 流行株。2.2 轮状病毒基因分型

将 VP7 和 VP4 第 一 轮 扩 增 产 物 进 行 测 序 比对,编号相同者为同一标本,标本以黑色实心菱形标记,并对同一型别数量过多者进行了压缩。结 果 发 现, 如 图 1A 所 示, 在 G 分 型 中,G1 株与 G1-Ⅰ 亚 型 相 近, 同 源 性 为 99.0%;2 株 G2 毒株同源性很高(同源性为 99.7%),均属于 G2-Ⅱ亚型;G3 毒株间的同源性为 98.2%~100.0%,可分 为 2 种 亚 型, 其 中 大 部 分 属 于 G3-Ⅰa 亚 型,另 有 2 株 属 于 G3-Ⅰ b 亚 型; 而 G9 毒 株 间 的 同源 性 为 99.6%~100.0%, 均 属 于 G9- Ⅳ 亚 型; 如图 1B 所 示,P 分 型 中,P[8] 毒 株 间 的 同 源 性 为98.4%~100.0%, 主 要 为 P[8]-Ⅱb 亚 型, 另 有 8 株为 P[8]-Ⅱa 亚型及 1 株为 P[8]- Ⅳ亚型,P[4] 亚型毒株间的同源性为 99.8%,与 P[4]-Ⅴb 亚型参考株的同源性最高(同源性为 99.6%)。

图 1 2017—2018 年南京市 5 岁以下腹泻患儿分离轮状病毒 G 分型和 P 分型核苷酸序列进化分析

A B

A :G 分型核苷酸序列进化分析;B :P 分型核苷酸序列进化分析

Page 35: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95 ·

2.3 诺如病毒基因分型 诺如病毒扩增产物同时包含了部分的聚合酶

区序列及部分衣壳蛋白区序列,编号相同者为同一标本,标本以黑色实心菱形标记,并将同一型别数量过多者进行了压缩。测序结果显示,同一毒株在不同区域的基因型别不同,如图 2A 聚合酶区分型中,GⅡ.P16 型毒株与 2000 年德国株(AY772730)同源性相近(同源性为 98.4%);GⅡ.P7 型 毒 株 与 2013 年南 非 株 (KJ710248)同 源 性 相 近( 同 源 性 为 99%);7 株 GⅡ.P12 毒

株间的同源性为 99.0%~100.0%,与 2009 年的上海 株(GU991355) 位 于 同 一 分 支;22 株 GⅡ.Pe毒株间的同源性为 99.0%~100.0%,与 2012 年的悉尼株(JX459908)位于同一分支;如图 2B 所示,衣壳蛋白区分型中,包括 1 株 GⅡ.6 型、1 株GⅡ.2 型、7 株 GⅡ.3 型 及 22 株 GⅡ.4-Sydney2012型。编号相同为同一毒株,因此综合两区结果,GⅡ.P16/GⅡ.2 毒 株 1 株,GⅡ.P7/GⅡ.6 毒 株 1 株,GⅡ.P12/GⅡ.3 毒 株 7 株,GⅡ.Pe/GⅡ.4-Sydney2012毒株 22 株。

图 2 2017—2018 年南京市 5 岁以下腹泻患儿分离诺如病毒聚合酶区及蛋白区核苷酸序列进化分析

3 讨论南京市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3 月间 300 例腹

泻患儿的标本的轮状病毒阳性率为 22%,略低于王鹏等 [7] 报道的南京市的阳性率。轮状病毒全年均可检出,高峰时间为 10 月到次年 2 月之间,与文献 [7]报道的10月到次年1月基本一致。G/P分型结果显示,本地区毒株以 G9P[8] 为主,比例高于 2011—2012 年本实验室检出的 G9P[8] 比例(35.2%)[8],赵嘉咏等 [9] 报道的河南省 2012—2015 年 G9P[8] 的比例为65.6%,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G9P[8] 的比例逐步提高,最终成为该地区的优势流行株。从 2011年至今,G9P[8] 已经流行了 8 年,其中 G9 可进一步分为 6 个亚型(G9-Ⅰ~Ⅵ),P[8] 可分为 4 个亚型(P[8]- Ⅰ~Ⅵ)[10],为了解其是否存在型内变异情况,本研究进行了测序分析。发现 G9 毒株间的同源性为 99.6%~100.0%,均属于 G9- Ⅳ亚型。章

青等 [11] 研究发现,2004 年以前我国检出的 G9 均属于 G9- Ⅲ亚型,且当时检出率较低。本研究作者的前期研究显示,在 2011 年其成为流行株时,型别已变为 G9- Ⅳ亚型。P[8] 毒株间的同源性为98.4%~100.0%,G9P[8] 对应的主要为 P[8]-Ⅱb 亚型,G3P[8] 对应的是 P[8]- Ⅱa 亚型。而前期的研究显示,大部分的 G9P[8] 及 G3P[8] 对应的主要为 P[8]- Ⅱa亚型,另有部分 P[8]- Ⅳ亚型。推测 G9P[8] 在开始成为优势流行株时 G9 亚型的变异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在后期 P[8] 亚型的变异可能更为重要,变异导致了病毒抗原性的改变,使其逃避了人群的固有免疫,从而保证了其流行强度。

诺如病毒分型的依据是聚合酶区及衣壳蛋白区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当诺如病毒株的聚合酶区型别和衣壳蛋白区型别不一致的时候,则表明其可能为重组变异株,重组的热点区域在开放读码框

A B

A :聚合酶区核苷酸序列进化分析;B :蛋白区核苷酸序列进化分析

Page 36: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96 ·

架 1 和 2 的交叠区。重组是病毒进化的重要驱动力,可改变病毒的活性、免疫原性及人群易感性,但同时亦对病毒的准确分型及疫苗研制产生极大的干扰。近些年的流行毒株多为重组株,包括 2012 年的 GⅡ.Pe 与 GⅡ.4-Sydney2012 重组株;2014 年底出现的 GⅡ.17 变异株,其聚合酶区有较大变异;2016年底出现的 GⅡ.P16 与 GⅡ.2 的重组毒株 [12-13]。本研究中,在南京地区共检出 4 种型别毒株,均为重组毒 株, 包 括 GⅡ.P7/GⅡ.6、GⅡ.P16/GⅡ.2、GⅡ.P12/GⅡ.3 及 GⅡ.Pe/GⅡ.4-Sydney2012。 其 中 以 GⅡ.Pe/GⅡ.4-Sydney2012 毒株所占比例最高(70.9%),是本地区的优势流行株,与国内其他地区研究相符 [14- 15]。GⅡ.P12/GⅡ.3 在亚洲地区的散发感染中一直占有较高比例,在我国其检出率仅次于 GⅡ.4 毒株 [16]。GⅡ.P16/GⅡ.2 毒株在近期的暴发中比例很高,但散发中较少见。此外还检出了以往较少见的GⅡ.P7/GⅡ.6 型毒株。

本研究显示,轮状病毒与诺如病毒感染是引起南京市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因。轮状病毒 G9P[8] 为绝对优势毒株,亚型比对结果显示,G9 亚型已由最初的 G9-Ⅲ 亚型转为 G9- Ⅳ亚型,P[8] 亚型也开始从 P[8]- Ⅱa 亚型转变为 P[8]- Ⅱb 亚型为主,这些转变对流行强度的影响仍需深入研究。诺如病毒均为重组毒株,优势毒株是 GⅡ.Pe/GⅡ.4-Sydney2012毒株,而引起大规模暴发的 GⅡ.P16/GⅡ.2 毒株检出率较低,有待进一步关注。

参 考 文 献

[1] Sai L, Sun J, Shao L, et al.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rotavirus and norovirus infection among children in Ji'nan,

China[J]. Virol J, 2013, 10: 302. DOI: 10.1186/1743-422X-10-

302.

[2] Dóró R, László B, Martella V, et al. Review of global rotavirus

strain prevalence data from six years post vaccine licensure

surveillance: is there evidence of strain selection from vaccine

pressure?[J]. Infect Genet Evol, 2014, 28: 446-461. DOI: 10.1016/

j.meegid.2014.08.017.

[3] Vinjé J. Advances in laboratory methods for detection and typing

of norovirus[J]. J Clin Microbiol, 2015, 53(2): 373-381. DOI:

10.1128/JCM.01535-14.

[4] Gutiérrez-Aguirre I, Steyer A, Boben J. et al. Sensitive detection

of multiple rotavirus genotypes with a single 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ssay[J]. J Clin Microbiol, 2008, 46(8):

2547-2554. DOI: 10.1128/JCM.02428-07.

[5] Trujillo AA, McCaustland KA, Zheng DP, et al. Use of TaqMan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for rapid detection,

quantification, and typing of norovirus[J]. J Clin Microbiol, 2006,

44(4): 1405-1412. DOI: 10.1128/JCM.44.4.1405-1412.2006.

[6] 廖巧红 , 冉陆 , 靳淼 , 等 .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

技术指南 (2015 版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2016, 50(1): 7-16.

DOI: 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6.01.003.

[7] 王 鹏 , 原 新 慧 , 林 谦 , 等 . 南 京 2011-2013 年 婴 幼 儿 腹 泻

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

志 , 2015, 29(3): 207-209. DOI: 10.3760/cma.j.issn.1003-9279.

2015.03.005.

[8] 蒋翠莲 , 顾平清 , 叶莉莉 , 等 . 南京地区 2011-2012 年度门

诊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J]. 中国人兽共

患病学报 , 2014, 30(3): 332-336. DOI: 10.3969/cjz.j.issn. 1002-

2694.2014.03.024.

[9] 赵嘉咏 , 申晓靖 , 张白帆 , 等 . 河南省 2012-2015 年儿童 A 组

轮状病毒病原学监测及基因型别分析 [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

学杂志 , 2016, 30(5):430-433. DOI: 10.3760/cma.j.issn.1003-9279.

2016.05.004.

[10] Pietsch C, Schuster V, Liebert UG. A hospital based study on

inter- and intragenotypic diversity of human rotavirus a VP4 and

VP7 gene segments, Germany[J]. J Clin Virol, 2011, 50(2): 136-

141. DOI: 10.1016/j.jcv.2010.10.013.

[11] 章青 , 王端可 , 叶新华 , 等 . 中国 1998—2004 年 G9 型轮状病

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J]. 中国计划免疫 , 2006, 12(6): 476-479.

DOI: 10.3969/j.issn.1006-916X.2006.06.011.

[12] van Beek J, de Graaf M, Al-Hello H, et al. Molecular surveillance

of norovirus, 2005-16: an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NoroNetnetwork[J]. Lancet Infect Dis, 2018,

18(5): 545-553. DOI: 10.1016/S1473-3099(18)30059-8.

[13] Ao Y, Wang J, Ling H, et al. Norovirus GII.P16/GII.2-associated

gastroenteritis, China, 2016[J]. Emerg Infect Dis, 2017, 23(7):

1172-1175. DOI: 10.3201/eid2307.170034.

[14] Qin SW, Chan TC, Cai J, et al. Genotypic and epidemiological

trends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 associated with noroviruses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16[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7,

14(11): E1341. DOI: 10.3390/ijerph14111341.

[15] 孙立梅 , 李晖 , 谭小华 , 等 . 2012—2014 年广东省哨点医院诺

如病毒 GII.4 Sydney 变异株流行状况及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2015, 49(7): 615-620. DOI: 10.3760/cma.

j.issn.0253-9624.2015.07.008.

[16] Jin M, Xie HP, Duan ZJ, et al. Emergence of the GⅡ4/2006b

variant and recombinant noroviruses in China[J]. J Med Virol,

2008, 80(11): 1997-2004. DOI: 10.1002/jmv.21308.

(收稿日期:2018-07-28)

(本文编辑:田祎)

Page 37: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97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10

作者单位: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与地方病预防控制科

通信作者:黄艳红,Email:[email protected]

北京市西城区 2017 年急性胃肠炎疫情流行特征与病原学分析

黄艳红 刘潇潇 初艳慧 孔庆征 陈瑜 崔海洋 靳博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市西城区2017年急性胃肠炎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 方法 采

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每一起急性胃肠炎疫情进行调查,采集病例及相关人员便标本进行急性胃肠

炎病毒检测。 结果 2017年西城区共调查处置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7起、聚集性疫情66起,累计病

例788例,总罹患率为12.39%。疫情发生时间集中在春夏季的3月至6月,多发生在小学(68.49%)

和幼儿园(28.77%)。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93.27%)和腹泻(30.46%)。病例便标本急性

胃肠炎病毒检出率为71.90%,以诺如病毒GII型为主(90.76%)。8起疫情密切接触者中有隐性感染

者,6起疫情中食堂工作人员中有隐性感染者。 结论 诺如病毒GII型是引起北京市西城区急性胃肠

炎聚集和暴发的主要病原体,疫情春夏季高发,小学为重点场所。加强食堂工作人员及隐性感染者

的监测与管理对于疫情的防控非常必要。

【关键词】 诺如病毒;胃肠炎;流行病学特征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s and etiological analysis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 epidemics in Xicheng

district of Beijing, 2017

Huang Yanhong, Liu Xiaoxiao, Chu Yanhui, Kong Qingzheng, Chen Yu, Cui Haiyang, Jin Bo. Department for Infectious Disease and Endemic Disease Control, Xiche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12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Huang Yanho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pathogens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Xicheng District in 2017. Methods Every acute gastroenteritis epidemic was investigated, and stool samples of the patients and related personnels were collected to test viral agents for acute gastroenteritis. Results In 2017, 7 outbreaks and 66 clustered epidemics with a cumulative case number of 788 were investigated. The overall attack rate was 12.39%. The peak period of the epidemics was in spring and summer months from March to June. Elementary schools (68.49%) and kindergartens (28.77%) were mainly affected. The main clinical symptoms were vomiting (93.27%) and diarrhea (30.46%). The detection rate of diarrheal viruses was 71.90%, among which GII norovirus was the major pathogen (90.76%). Stealth infections were found among close contacts in 8 outbreaks, and among canteen staffs in 6 outbreaks. Conclusions GII Norovirus was the main pathogen causing acute gastroenteritis clusters and outbreaks in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The incidence of epidemics was high in spring and summer months, and primary school was the key place. The health monitoring of the canteen staff and follow-up of close contracts for stealth infections were critical in controlling epidemics.

【Key words】 Norovirus; Gastroenteritis;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论著·

近年来,我国因诺如病毒(norovirus,NV)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逐年递增 [1]。NV 具有高致病力和快速传播的能力,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口密集、环境封闭的场所中引起暴发 [2]。

2017 年,北京市西城区报告急性胃肠炎疫情 73 起,较往年增加明显,其中 73.97% 为 NV 引起。本研究对这 73 起急性胃肠炎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制定更有效的疫情预警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

Page 38: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98 ·

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收集 2017 年北京市西城区发生并报告的急性胃肠炎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资料。病例定义参照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改良版定义 [3]:在聚集或暴发疫情中,24 h 内腹泻 3 次及以上或发生呕吐者。疫情流行时间是指首发病例发病至最后一例病例发病的时间间隔。1.2 标本采集、运送及实验室检测

疫情发生后,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下发便盒并指导便标本采集,标本采集后送学校或托幼机构所在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 ℃保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 24 h 内用装有冰排的送样箱集中将标本送至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方法进行 NV、轮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可确定为病原学阳性,阴性者加做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核酸检测。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WPS 10.8软件录入调查数据并整理,用SPSS 17.1软件进行分析。偏态分布资料以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Q1~Q3)表示,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趋势性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疫情概况

2017 年北京市西城区累计发生急性胃肠炎暴发 疫 情 7 起、 聚 集 性 疫 情 66 起, 涉 及 病 例 788例,其中幼儿和学生病例 771 例、教职工病例 17例,聚集性疫情报告病例数 7(4,9)例,暴发疫情报告病例数 27(23,84)例,罹患率为 12.5%(8.63%~20.00%)。疫情均呈现出明显的班级聚集性,平均流行时间为 2(2,5)d。2.2 时间分布

疫情主要发生在春夏季,其中 3 月份发生 22 起,4 月份发生 8 起,5 月份发生 13 起,6 月份发生 17 起,其他月份疫情数均在 5 起以下。疫情报告多在首发病例发病后 1~2 d,疫情达到峰值时间为 1(1,4) d。2.3 地区及场所分布

73 起疫情分布在西城区 15 个街道中的 14 个街道,其中 21 起发生在托幼机构,50 起发生在小学,2 起发生在职高,共涉及 36 所小学、13 家托幼机构和 1 所职高。2.4 人群分布

托幼儿童175例,占22.21%;小学生578例,占73.35%;中学生(职高)18例,其余17例为成年人(教师16例,保安1例)。病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47岁,3~11岁占93.27%(735/788)。男性443例,女性345例,性别比为1.28∶1。2.5 病例临床特征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部分伴有发热,其中呕吐发生率最高,为93.27%(735/788),其次为恶心(33.25%,262/788)、腹泻(30.46%,240/788)、腹痛 ( 2 8 . 9 3 % , 2 2 8 / 7 8 8 ) 、 发 热 ( 2 6 . 7 8 % ,211/788)。对呕吐症状和腹泻症状按人群分组(托幼儿童、小学生、中学生、成年人)进行趋势性卡方检验,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群的呕吐症状发生率逐渐降低(x2 =32.66,P<0.01),而腹泻症状的发生率逐渐升高(x2 =38.55,P<0.01)。2.6 实验室检验

全年疫情共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食堂工作人员及保洁员粪便标本643件,287件检出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44.63%。病例阳性率最高(71.90%,238/331),密切接触者次之(30.95%,39/126),食堂工作人员较低(5.75%,10/174),保洁员无阳性标本检出。对可能影响病例阳性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不同采样时间(x2=21.32,P<0.01)和不同症状(x2 =17.03,P<0.01)的病例便检阳性率明显不同,采用卡方分割检验进行两两比较,α矫正=0.05/3。结果显示,发病24 h内采集的便样阳性率明显低于24 h后,有呕吐症状的病例便检阳性率高于只有腹泻症状的病例。2.7 疫情定性

根据病例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疫情进行定性,同一起疫情至少检出 2 例急性胃肠炎病毒阳性方可定性,如只检出 1例阳性则为未定性。有部分疫情对无症状的密切接触者和食堂工作人员也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其中存在隐性感染的情况。见表 1。

表 1 2017 年北京市西城区急性胃肠炎疫情定性及相关人员检测情况

发生场所 疫情起数疫情定性起数 密切接触者 食堂工作人员

未采样 阴性 未定性 G Ⅱ 型 NV 感染 其他 检测起数 阳性起数 检测起数 阳性起数

幼儿园 21 2 1 0 14 4 6 4 6 2

小学 50 3 6 4 32 5 13 3 9 4

职高 2 0 0 1 1 0 1 1 0 0

合计 73 5 7 5 47 9 20 8 15 6

注: 疫情定性起数中的“其他”包括幼儿园札如病毒感染 1 起和混合感染 3 起,小学 G Ⅰ 型 NV 感染 1 起和混合感染 4 起

Page 39: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399 ·

3 讨论轮状病毒、NV、札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和人

星状病毒是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其中 NV 因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样,极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场所造成流行 [4-6]。2017 年西城区报告的急性胃肠炎聚集和暴发疫情中,大部分与 G Ⅱ型 NV 感染有关。疫情的流行特征与国内其他城市情况基本一致 [7-9]。

既 往 有 研 究 认 为, 肛 拭 子 的 病 毒 检 出 率 低于粪便标本 [10],所以本研究采集的全部为粪便标本。结果显示,5 种急性胃肠炎病毒检出率为44.63%,其中病例检出率为 71.90%。分析还发现,送检时间和病例临床症状可能影响检出率,提示此类疫情采样对象优先选择有呕吐症状者,采样时间以发病 1 d 后为佳。

本研究采集的 126 件密切接触者便标本中,37件(包括教师 6 件)检出 NV,2 件检出札如病毒,阳性率为 30.95%。与 Haessler 等 [11] 的研究结果相同。研究还发现,部分疫情场所的厨师呈 NV 隐性感染状态,虽然在时间上很难判断出与疫情的因果关系,但这些隐性感染者可以通过加工食品、分餐等环节将病毒传播给学生,既往有食堂从业人员感染 NV,往往会导致较大规模疫情发生 [12],因此,应加强学校和幼儿园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发现有急性胃肠症状和隐性感染的人员应调离岗位并隔离,直至连续两次便检阴性。

NV 胃肠炎疫情通常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托幼机构和小学为好发场所,应引起重视。NV 胃肠炎疫情除了做好病例管理和消毒工作,还应重视隐性感染者在疫情传播链中的作用,特别是食品从业人员、保育员及教师的作用。在日常管理中加强重点人员的健康监测,有胃肠症状者暂离工作岗位。疫情持续期间,建议医疗机构对所有重点

人员采便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隐性感染者。

参 考 文 献

[1] 刘波 , 刘红旗 . 人诺如病毒最新研究进展 [J]. 中国医药导报 ,

2017, 14(12): 61-64. [2] 张静,常昭瑞,孙军玲,等 . 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

行现状及防制措施建议 [J]. 疾病监测 , 2014, 29(7): 516-521.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4.07.004.

[3] 高志勇,刘白薇,侯力予,等 . 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疫情中患者的感染特征分析 [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7,31(1): 38-41. DOI: 10.3760/cma.j.issn.1003-9279. 2017.01.008.

[4] Bull RA, Eden J, Rawlinson WD, et al. Correction:rapid evolution of pandemic noroviruses of the GⅡ.4 lineage [J]. PLoS Pathog, 2010, 6(3): e1000831. DOI: 10.1371/journal.ppat.1000831.

[5] 汪金生,孙琴,曹孟婵,等 . 一起水源性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疫情的调查分析 [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6,22(2): 87-90.

[6] 肖达勇,凌华,赵春芳,等 . 2016 年重庆市诺如病毒感染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J]. 现代预防医学,2017,44(18): 3278-3280.

[7] 蔡伟,应华清,邢彦,等 . 2016 年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J]. 疾病监测,2017,32(8): 656-659.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7.08.011.

[8] 农皓,刘海燕,裴建新,等 . 2015 年 -2016 年南宁市诺如病毒疫情调查报告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11): 1624-1626.

[9] 鲁琴宝,林君芬,李傅冬,等 . 浙江省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J].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 (10): 1537-1539.

[10] 张海艳,徐文彩,郭建欣,等 . 一起集体单位诺如病毒 GⅡ型腹泻暴发疫情调查 [J]. 首都公共卫生,2016,10(2): 89-92. DOI: 10.16760/j.cnki.sdggws.2016.02.013.

[11] Haessler S, Granowitz EV. Norovirus gastroenterit is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J]. N Engl J Med, 2013, 368(10): 971. DOI: 10.1056/NEJMc1301022.

[12] 赵科伕,张磊 . 2015 年合肥市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J]. 职业与健康 , 2017, 33(12): 1654-1656. DOI: 10.13329/j.cnki.zyyjk.2017.0509.

(收稿日期:2018-06-05)

(本文编辑:田丽丽)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11

作者单位: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学系

通信作者:刘兴楼,Email:[email protected]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 THP-1 源性巨噬细胞自噬的影响

马迪 方峰 刘玲玲 黄媛 舒赛男 刘兴楼

【摘要】 目的 了解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THP-1源性巨噬

细胞后对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构建HCMV感染THP-1源性巨噬细胞模型,分别设HCMV感染

组(HCMV组)、热灭活HCMV感染组(Heat-HCMV组)、模拟感染对照组(M组)和雷帕霉素

·论著·

Page 40: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00 ·

(rapamycin,400 nmol)自噬阳性对照组(RAPA组),病毒感染复数=1。采用western blot检验测量

各组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量和LC3转化量(LC3-II/LC3-I)在感染后1 h、3 h、6 h、12 h、24 h

和48 h的动态变化,并用透射电镜观察感染后6 h、12 h和24 h各组细胞胞质中自噬泡形成的数量。

结果 在HCMV感染组,HCMV感染THP-1源性巨噬细胞后1 h,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量明显

增高,高于模拟感染组。LC3转化量在感染后6 h明显增高,高于模拟感染组。感染后24 h和48 h,

Beclin1表达量和LC3转化量都降低,且均低于RAPA阳性对照组。用热灭活HCMV处理THP-1源性巨

噬细胞,Beclin1在1 h就开始明显高表达,高于模拟感染组。LC3转化量在6 h开始明显增高,高于模

拟感染组。用透射电镜观察到在HCMV感染THP-1源性巨噬细胞后6 h,自噬泡数目明显增加,但感

染后24 h明显降低。热灭活HCMV处理THP-1源性巨噬细胞后6 h,自噬泡明显增加,并持续到48 h。

结论 HCMV感染THP-1源性巨噬细胞早期可激活细胞自噬,其激活方式可能并不依赖于HCMV复

制,而感染后期细胞自噬受到抑制,这可能与HCMV复制等因素有关,但需进一步实验证实。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巨噬细胞;自噬;THP-1 源性巨噬细胞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807,81301425)

Influence of HCMV infection on autophagy in THP-1 derived macrophageMa Di, Fang Feng, Liu Lingling, Huang Yuan, Shu Sainan, Liu Xinglou.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Xinglou,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utophagy in THP-1 derived macrophage after HCMV infection. Methods The cell model of HCMV-infected THP-1 derived macrophage was established. The experiment groups were HCMV infection group (HCMV group), heat inactivated HCMV infection group (Heat-HCMV group), mock control group (M group) and positive control group (autophagy induced by 400 nmol rapamycin, RAPA group). The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was 1. Western blo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beclin1) and LC3 transformation (LC3-II/LC3-I) at 1 h, 3 h, 6 h, 12 h, 24 h and 48 h after HCMV infection. The numbers of autophagic vacuoles formed in cytoplasm were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t 6 h, 12 h and 24 h after infection. Results For HCMV group, beclin1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1 h after infection an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M group. LC3 transformation increased dramatically at 6 h after infection an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M group. 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beclin1 and LC3 transformation decreased obviously compared to the RAPA group at 24 h and 48 h after infection. For Heat-HCMV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beclin1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1 h after infection an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ock control group. LC3 transformation increased dramatically at 6 h after infection an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M group. The number of autophagic vacuoles increased at 6 h after infection; however, i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24 h after infection. For Heat-HCMV group, the numbers of autophagic vacuoles continued to increase at 48 h after infection. Conclusions At early stage of infection, HCMV can stimulate autophagy in THP-1 derived macrophages, which may not depend on the replication of HCMV. At the late phase of infection, the inhibition of autophagy in THP-1 derived macrophages may be related to the factors such as viral replication, but further experiments are needed to confirm it.

【Key words】 Cytomegalovirus; Macrophages; Autophagy; THP-1 derived macrophageFund progra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1271807, 81301425)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一种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机会致病病毒,在很多免疫功能不全或缺陷的患者中可导致临床疾病 [1-2]。HCMV 的致病性与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相关。THP-1 源性巨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由 THP-1细 胞 分 化 而 来,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巨 噬 细 胞 [3], 被HCMV 感染后,可以启动固有免疫反应和激发特异性免疫应答而发挥抗病毒效应。细胞自噬是一种高度动态的溶酶体降解途径,属于固有免疫系

统范畴,能够启动免疫应答反应等来抵抗病毒感染 [4]。Beclin1 是哺乳动物中的自噬相关蛋白,是自噬体形成的关键物质,它和其他自噬相关蛋白募集形成的 Atg5-Atg12-Atg16L 寡聚体复合物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 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的脂质物共同参与自噬体的形成 [5-6],因此评估自噬水平时,常用 Beclin1 的表达量及 LC3 的转化量(LC3-II/LC3-I)作为自噬活性标志。本研究探讨 HCMV 感染 THP-1 源性巨噬

Page 41: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01 ·

细胞后,自噬相关蛋白 Beclin1 和 LC3 蛋白的表达及自噬泡形成数量的变化,从而初步阐明 HCMV感染对 THP-1 源性巨噬细胞自噬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 THP-1 源性巨噬细胞自噬与 HCMV 感染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细胞与病毒

人 胚 肺 成 纤 维 细 胞(human embryonic lung fibroblast,HELF)由本实验室培养和冻存;THP-1源性巨噬细胞购自美国 ATCC 公司;HCMV AD169 标准毒株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提供,由本实验室扩增和保存。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主要试剂:胎牛血清购自澳洲 ScienCell公司;小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链霉素和青霉素购自华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DMEM 购自美国 Gibco 公司;1640 细胞培养 液 购 于 美 国 Hyclon 公 司;DMSO 及 PMA 购 于美 国 Sigma-Aldrich 公 司; 兔 抗 人 LC3 抗 体( 型号:12741)购自美国 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公司;兔抗人 Beclin1 抗体(型号:ab51031)购自英国 Abcam 公司,兔抗鼠 GAPDH 抗体(型号:GB11002)购自湖北百奥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雷 帕 霉 素 购 自 美 国 Gene Operation 公 司;SDS-PAGE 凝 胶 制 备 试 剂 盒 购 自 武 汉 博 士 德 公 司;ECL 发光液及 RIPA 细胞裂解液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2)主要仪器:超级净化工作台购自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CO2 细胞培养箱(Heal Force HF90/240 型)购自力康生物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单道微量可调加样器购自德国Epperdorf 公司;电泳仪器及配购自上海京工实业有限公司。1.3 细胞培养

将 THP-1 细胞加入含 10%FBS 的 1640 培养液中,将 HEL 细胞加入含有 10% 小牛血清的 DMEM完全培养基中,置于 CO2 恒温培养箱培养。分别取生长良好、处于对数期的细胞用于后续实验。1.4 HCMV AD169 病毒株的扩增和与滴度测定

将 HCMV AD169 病毒 1 mL 上清液种植于生长状况良好的 HEL 细胞中,置于 CO2 恒温培养箱培养,待 90% 的成纤维细胞病变成球形时,用玻璃滴管将瓶底的病变细胞吹打下来,三冻三融后,离心取病毒上清液,用标准蚀斑法测活性病毒滴度。本实验中将 HCMV 感染性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选取为 1。1.5 制备热灭活病毒

取上述测完病毒滴度的同一批 HCMV AD169标准病毒,放入 56 ℃的水浴箱中热灭活 30 min,用快速小瓶培养法检测热灭活病毒是否完全灭活,

置于 -20 ℃低温冰箱中储存。1.6 建立 HCMV 标准毒株感染的 THP-1 源性巨噬细胞模型

佛波酯避光刺激分化 THP-1 细胞 24 h 后,将其加入含 10% FBS 的 1640 完全培养液中,继续放入细胞培养箱内培养 48 h 后,将其分成 4 个实验组:HCMV 感染组(HCMV 组)、热灭活 HCMV 感染组(Heat-HCMV 组)、模拟感染对照组(M 组)、雷帕霉素自噬阳性对照组(RAPA 组),并分别接种 HCMV 病毒(MOI=1)、同等量培养基、热灭活 HCMV 病毒和雷帕霉素(400 nmol)。1.7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自噬标记蛋白 LC3转化量(LC3II/I)和 beclin1 表达量的动态变化

在 1 h、3 h、6 h、12 h、24 h 和 48 h 提取 HCMV 组、M 组 和 Heat-HCMV 组 的 细 胞 蛋 白, 在 24 h 提取 RAPA 组细胞蛋白;各组样品均取 50 µg 进行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湿转法将蛋白电转至 PVDF 膜上,使用 5% 的脱脂奶粉封闭 2 h,根据各个条带的抗体不同,分别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孵一抗,摇床上 4 ℃孵育过夜;采用 1×TBST洗涤条带 3 次,每次 10 min;根据一抗的性质,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孵育二抗,孵育 2 h;再采用1×TBST 洗涤条带 3 次,每次 10 min,采用 TBS漂洗条带 5 min;用 ECL 发光仪显影,最后采用Gel-Pro analyzer 凝胶定量分析软件对得到的条带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目的蛋白与内参 GAPDH 蛋白的灰度值之比,即为目的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实验重复 3 次。1.8 用透射电镜动态观察自噬泡形成

在 6 h、12 h 和 24 h 收 取 HCMV 组、M 组、Heat-HCMV 组的细胞,在 24 h 收取 RAPA 组细胞。按照电镜标本的制作过程取材、标本固定、PBS 漂洗、系列丙酮脱水、渗透包埋与聚合、切片、电子染色等,然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和拍照 [7]。1.9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自噬相关蛋白 LC3 转化量和 Beclin1 表达量均采

用“ sx ± ”的形式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分别比较

不同时间点 4 组间各指标的总体差异,采用 LSD-t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HCMV 感染 THP-1 源性巨噬细胞后自噬相关蛋白 Beclin1 表达量和 LC3 转化量的动态变化

(1)蛋白Beclin1转化量的动态变化:如图1和图2所示,4组间Beclin1的表达量分别在1 h、3 h、6 h、12 h、24 h和48 h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4.15、75.14、9.98、462.37、

Page 42: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02 ·

38.77、59.07,P值均<0.01);HCMV感染THP-1源性巨噬细胞后1 h、3 h、6 h和12 h,Beclin1表达量分别为1.26±0.12、1.33±0.18、1.43±0.40和1.39±0.01,均高于模拟感染组(0.40±0.07、0.19±0.04、0.53±0.09和0.25±0.05)(t值分别为11.37、12.79、5.21和33.03,P值均<0.01);而在感染后24 h和48 h分别为0.74±0.09和0.83±0.18,低于RAPA阳性对照组(1.35±0.06和1.35±0.06)(t值分别为-2.93和-3.08,P值均<0.05)。热灭活的HCMV感染THP-1源性巨噬细胞后1 h至48 h,Beclin1转化量分别为1.02±0.09、1.03±0.08、1.03±0.07、0.92±0.03、2.63±0.49和2.65±0.36,均高于模拟感染组(0.40±0.07、0.19±0.04、0.53±0.09、0.26±0.05、0.61±0.10和0.57±0.07)(t值分别为8.22、9.40、2.92、19.32、9.62和12.23,P值均<0.01),甚至在24 h和48 h也均高于RAPA阳性对照组。(2)蛋白LC3转化量的动态变化:如图1和图3所示,4组间LC3转化量分别在1 h、3 h、6 h、12 h、24 h和48 h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207.55、40.05、24.96、76.85、33.21、83.14,P值均<0.01);HCMV感染THP-1源性巨噬细胞后1 h和3 h,LC3转化量分别为4.43±0.03和7.85±0.44,低于RAPA阳性对照组(13.8±0.17和16.22±2.53)(t值分别为-115.54和-7.93,P值均<0.01);而在感染后6 h和12 h分别为12.44±1.03和16.70±0.46,高于模拟感染组(5.75±0.07和3.81±0.06)(t值分别为5.47和13.02,P值均<0.01);到感染后24 h和48 h分别降至13.14±1.02和10.99±1.68,低于RAPA阳性对照组(23.72±1.77和23.91±2.04)(t值分别为-6.21和-10.67,P值均<0.01)。热灭活的HCMV感染THP-1源性巨噬细胞后1 h和3 h,自噬相关蛋白LC3转化量分别为4.27±0.07和6.78±0.23,低于RAPA阳性对照组(13.80±0.17和16.22±2.53)(t值分别为-117.53和-8.95,P值均<0.01);但感染后6 h至48 h分别为11.27±0.42、13.24±2.21、21.84±3.27和21.98±0.85,呈逐渐上升趋势,而且均高于模拟感染组(5.75±0.07、3.81±0.06、9.18±1.61和8.28±1.03)(t值分别为4.51、9.53、7.43和11.32,P值均<0.01)。2.2 HCMV 感染 THP-1 源性巨噬细胞后自噬泡数量的动态变化

如图4和图5所示,从透射电镜下可以观察到,HCMV感染后6 h和12 h,THP-1源性巨噬细胞胞浆内自噬泡数量明显增多,明显多于模拟感染组,表现为胞浆内游离的双层膜结构或单层膜结构包裹的胞质内容物;如图6所示,HCMV感染THP-1源性巨噬细胞后24 h,细胞胞浆内自噬泡数量明显减少,明显少于自噬阳性对照组。从透射电镜下

可以观察到,Heat-HCMV处理后6 h、12 h和24 h,THP-1源性巨噬细胞的胞浆内自噬泡数量明显增多,明显多于模拟感染对照组。

M:模拟感染组;Heat-HCMV:热灭活病毒组;HCMV:HCMV 感染组;

RAPA:雷帕霉素阳性对照组

图 1 HCMV 感染后 1 h、3 h、6 h、12 h、24 h 和 48 h 自噬标志蛋白 Beclin1 的表达量和 LC3 转化量变化

bec

lin1

pro

tein

K.v

alue

1 h 3 h 6 h1 2 h

2 4 h4 8 h

0

1

2

3

4M

H e a t-H C M V

H C M V

R A P A

# #

#

#

#

#

* * **

*

*

# #

* *

M:模拟感染组;Heat-HCMV:热灭活病毒组;HCMV:HCMV

感染组;RAPA:雷帕霉素阳性对照组;* HCMV组与其他组比

较,P<0.05;#Heat-HCMV组与其他组比较,P<0.05

图 2 HCMV 感染对细胞自噬标记蛋白 Beclin1 表达的影响

LC

3II/

LC

3I

1 h 3 h 6 h1 2 h

2 4 h4 8 h

0

1 0

2 0

3 0M

H e a t-H C M V

H C M V

R A P A

*

*

*

*

*

*

#

#

#

#

#

*#

*

M:模拟感染组;Heat-HCMV:热灭活病毒组;HCMV:HCMV

感染组;RAPA:雷帕霉素阳性对照组;* HCMV组与其他组比

较,P<0.01;# Heat-HCMV组与其他组比较,P<0.01

图 3 HCMV 感染对细胞自噬标记蛋白 LC3 转化量的影响

Page 43: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03 ·

图 5 感染后 12 h 细胞内自噬泡变化(透射电镜 ×1 700)

图 6 感染后 24 h 细胞内自噬泡变化(透射电镜 ×1 700)

3 讨论HCMV 是一种机会致病病毒,其是否致病与

人体的免疫状态关系密切。巨噬细胞不仅参与宿主防御反应的第一道防线,而且还可做为抗原呈递细胞与 T 细胞相互作用而参与调节适应性免疫反应,激活的巨噬细胞可以直接杀伤病原微生物,并通过分泌 IL-1、IL-6 等免疫活性分子在免疫应答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8]。Beclin1 对自噬体的形成非常重要,常作为自噬标志物来检测自噬途径 [6]。LC3 对自噬体形成过程、特定自噬内容物的吞噬、自噬体膜的发展和闭合都至关重要 [9]。在低自噬水平阶段,LC3 以 LC3-I 的形式散在分布于细胞质中;当上调自噬水平时,LC3-I 与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共轭而形成 LC3-PE,即 LC3-II。完成自噬过程后,LC3-II 则被重新分解成 LC3-I 而分布于细胞质中供细胞重新利用 [10-11]。因此评估自噬水平时,常常用 LC3 转化量(LC3-II/LC3-I)作为自噬活性的指标。目前认为电镜是定性和定量研究各种自噬泡的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12]。因此,本研究不仅用自噬相关蛋白 Beclin1 表达量和 LC3 转换量来评估自噬活性,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数量发生的变化。雷帕霉素是刺激细胞自噬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其能够抑制 mTOR 的活性,通过阻止 mTOR 磷酸化而激活细胞自噬 [13]。

在体内,HCMV 可以侵袭很多类型的细胞,比如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神经细胞等 [14]。近年来,HCMV 感染对成纤维细胞(HEF/MRC-5)自噬的影响研究较多,而 HCMV 感染对THP-I 源性巨噬细胞自噬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表明,HCMV 感染组 THP-1 源性巨噬细胞感染后 1 h,自噬相关蛋白 Beclin1 表达量明显增高;LC3 转化量和自噬泡数目在感染后 6 h 明显增加;而到感染后 24 h 和 48 h,无论是 Beclin1 表达量和 LC3 转化量还是自噬泡数量都明显下降,这表明 HCMV 在感染早期可诱导细胞自噬,但在 24 h后细胞自噬受到抑制。这一结果与 HCMV 感染成纤维细胞自噬的变化一致。本实验用 Heat-HCMV处理 THP-1 源性巨噬细胞后,也见到 beclin1 表达量、LC3 转化量和自噬泡数目在感染 6 h 后持续明显增高,这表明灭活病毒可持续活化细胞自噬。这一结果与 Mcfarlane 等 [5] 研究的结果一致,并因此推测 HCMV 激活细胞自噬可能并不依赖于病毒的复制。本实验用 Heat-HCMV 处理 THP-1 源性巨噬细胞后,Beclin1 表达量、LC3 转化量和自噬泡数目在感染 24 h 后仍然持续明显增高,并没有

A :模拟感染组;B :Heat-HCMV 组;C :HCMV 感染组;D :雷

帕霉素阳性对照组。图中箭头所指是自噬泡

A :模拟感染组;B :Heat-HCMV 组;C :HCMV 感染组;D :雷

帕霉素阳性对照组。图中箭头所指是自噬泡

A :模拟感染组;B :Heat-HCMV 组;C :HCMV 感染组;D :雷

帕霉素阳性对照组。图中箭头所指是自噬泡

图 4 感染后 6 h 细胞内自噬泡变化(透射电镜 ×1 700)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Page 44: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04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12

作者单位:436000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儿科

通信作者:邵荣昌,Email:[email protected]

不同因素下婴儿麻疹抗体水平检测及研究

王琼 邹翠容 王林中 苏红 王莉 程丰 邵荣昌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因素下婴儿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麻疹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湖北省鄂州市出生且小于8月龄的婴儿作为调查对象,共216例。收集调

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信息、出生信息及其母亲的年龄等,并采集其0、3、5和7月龄血清,采用酶

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的几何平均浓度;采用x2或x2趋势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婴儿间血

清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及中高抗体比例的差异。结果 婴儿胎龄的中位数(P25,P75)为39(38,

40)周,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74.1%。其中,母亲年龄为19~36岁和37~45岁婴儿的阳性率分别为

71.9%和95.0%(P=0.025)。自然分娩婴儿的阳性率为83.8%,高于剖宫产(52.9%,P<0.01),

中高抗体比例为33.8%,也高于剖宫产新生儿(14.7%,P=0.004);胎龄为32~36周和37~41周婴儿

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6%和78.7%(P=0.001);出生体重为1.9~2.9和3~4.5 kg婴儿的阳性率分

别为59.3%和79.6%(P=0.002)。出生时婴儿血清麻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为662.0 mIU/mL,而当

·论著·

像 HCMV 感染 THP-1 源性巨噬细胞那样出现明显下降,这提示具有感染性的病毒可抑制细胞自噬,而灭活的病毒并不能抑制细胞自噬。HCMV 与灭活的 HCMV 影响 THP-1 源性巨噬细胞自噬的不同变化规律,提示 HCMV 可能通过抑制 THP-1 源性巨噬自噬来逃逸宿主的清除。

综上所述,HCMV 在感染早期可以诱导 THP-I源性巨噬细胞自噬,这可能是机体启动固有免疫或适应性免疫反应而抵抗病毒感染的途径之一。而在感染后期可以抑制细胞自噬,这可能是HCMV 作为一种机会致病病毒,逃避宿主的免疫清除,可以在人体内长期潜伏的又一重要原因。

参 考 文 献

[1] 刘晓林 , 王同展 , 王海岩 , 等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害及其

疫苗研发进展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2013, 47(10): 973-976. DOI: 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3.10.034.

[2] Dupont L, Reeves MB. Cytomegalovirus latency and reactivation: recent insights into an age old problem[J]. Rev Med Virol, 2016, 26(2): 75-89. DOI: 10.1002/rmv.1862.

[3] Park EK, Jung HS, Yang HI, etal. Optimized THP-1 differentiation is required for the detection of responses to weak stimuli[J]. Inflamm Res, 2007, 56(1): 45-50. DOI: 10.1007/s00011-007-6115-5.

[4] Lussignol M, Esclatine A. Herpesvirus and autophagy: "All right, everybody be cool, this is a robbery!"[J].Viruses, 2017, 9(12): E372. DOI: 10.3390/v9120372.

[5] McFarlane S, Aitken J, Sutherland JS, etal. Early induction of autophagy inhuman fibroblasts after Infection with human

cytomegalovirus or herpes simplex virus 1[J].J Virol, 2011, 85(9): 4212-4221. DOI: 10.1128/JVI.02435-10.

[6] Mouna L, Hernandez E, Bonte D, etal.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autophagy inhibition by two complementary human cytomegalovirus BECN1/Beclin 1-binding proteins[J]. Autophagy, 2016, 12: 327-342. DOI: 10.1080/15548627.2015.1125071.

[7] Mielanczyk L, Matysiak N, Michalski M, etal. Closer to the native state. Critical evaluation of cryo-techniques for Transmisson Electron Microscopy: preparation of biological samples[J]. Folia Histochem Cytobiol, 2014, 52(1): 1-17. DOI: 10.5603/FHC.2014.0001.

[8] Kumar V.Targeting macrophage immunometabolism: Dawn in the darkness of sepsis[J]. Int Immunopharmacol, 2018, 58: 173-185. DOI: 10.1016/j.intimp.2018.03.005.

[9] Slobodkin MR, Elazar Z. The Atg8 family: multifunctional ubiquitin-like key regulators of autophagy[J]. Essays Biochem, 2013, 55(1): 51-64. DOI: 10.1042/bse0550051.

[10] Klionsky DJ, Abdalla FC, Abeliovich H, etal. Guidelines for the use and interpretation of assays for monitoring autophagy[J]. Autophagy, 2012, 8(4): 445-544. DOI:10.4161/auto.19496.

[11] Mizushima N, Yoshimori T, Levine B. Methods in mammalian autophagy research[J]. Cell, 2010, 140(3): 313-326. DOI: 10.1016/j.cell.2010.01.028.

[12] Eskelinen EL, Reggiori F, Baba M, etal. Seeing is believing: the impact of electron microscopy on autophagy research[J]. Autophagy, 2011, 7(9): 935-956. DOI: 10.1016/j.cell.2010.01.028.

[13] Maiese K. mTOR: Driving apoptosis and autophagy for neurocardia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J]. World J Diabetes, 2015, 6(2): 217-224. DOI: 10.4239/wjd.v6.i2.217.

[14] Lepiller Q, Tripathy MK, Di Martino V,etal. Increased HCMV seroprevalence in patient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Virol J, 2011, 8: 485. DOI: 10.1186/1743-422X-8-485.

(收稿日期:2018-06-11)

(本文编辑:杜丹)

Page 45: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05 ·

3、5和7月龄时分别降至189.5、97.0、和53.1 mIU/mL。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随月龄增加呈下降趋势

(P<0.01),其中0月龄婴儿最高,为74.1%,7月龄最低,为5.1%。结论 母亲更高年龄、自然分

娩、足月、高出生体重、更低月龄因素下,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相对较高。

【关键词】 麻疹;抗体;婴儿;因素

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计生指导性项目(WJ2015Z100)

Study on measles antibody levels of infant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sWang Qiong, Zou Cuirong, Wang Linzhong, Su Hong, Wang Li, Cheng Feng, Shao Rongcha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Ezhou Central Hospital, Hubei Province, Ezhou 436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Shao Rongcha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tibody level of measles among infants of various characters, 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scientific prevention of measle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8, a total of 216 infants younger than 8 months of age in E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Unified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general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birth information, maternal age, and blood samples of infants at different time (0, 3, 5 and 7 month of age) were collected. All serum samples were test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measles IgG antibod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ositive rates as well as percentages of medium-and-high antibody titer of infant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by Chi-square and trend Chi-square tests. Results The median gestational age (P25, P75) was 39 (38-40) weeks. The positive rate of measles antibody was 74.1%. For the infants whose mothers were 19-36 years old and 37-45 years old, the positive rates of measles antibody were 71.9% and 95.0%, respectively (P=0.025). The positive rate of measles antibody among newborns delivered by natural childbirth (83.8%)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ewborns by cesarean section (52.9%, P<0.01). The percentage of median-and-high antibody titer of newborns by natural delivery was 33.8%,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ewborns by cesarean section (14.7%, P=0.004). The positive rates of measles antibody among newborns with gestational age of 32-36 weeks and 37-41 weeks were 52.6% and 78.7%, respectively (P=0.001). The positive rates of measles antibody among newborns with birth weight of 1.9-2.9 kg and 3.0-4.5 kg were 59.3% and 79.6%, respectively (P=0.002). The geometric value of measles antibody level at birth was 662.0 mIU/mL, and dropped to 20.3 mIU/mL, 97.0 mIU/mL and 53.1 mIU/mL at the age of 3, 5 and 7 months, respectively. The level of measles antibody decreased along with age (P<0.01). The positive rate decreased from the highest level of 74.1% at 0 month of age to the lowest of 5.1% at 7 month. Conclusions Older maternal age, natural childbirth, heavier birth weight, younger month age related to higher levels of measles antibody in infants.

【Key words】 Measles; Antibody; Infant; CharactersFund program: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Guiding Project of Hubei (WJ2015Z100)

麻疹是一种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传染性极强,儿童易感。2005 年, WHO 提出了“2012年消除麻疹”的倡议 [1],我国于 2006 年制定了《2006—2012 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2],消除麻疹行动正式启动。随着我国麻疹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MV)接种率和及时率的提高,以及强化免疫的实施,麻疹发病率已大幅下降,但仍出现散发病例,尤其小于 8 月龄婴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3],成为消除麻疹工作中的障碍。为了解 8 月龄前婴儿麻疹抗体水平、探寻低月龄婴儿麻疹高发的相关因素,本课题组于 2015 年 1 月至2018 年 1 月在湖北省鄂州市开展了小于 8 月龄婴儿血清麻疹 IgG 抗体水平检测,并分析比较了不

同因素下婴儿麻疹抗体水平,以期为制定麻疹的防御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 2015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在鄂州市出生的小于 8 月龄婴儿作为调查对象。排除患基础疾病、接受对免疫系统有影响的治疗、患麻疹及接种过 MV 者后,共纳入 216 名。该研究经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4WJ2015Z100),所有入选婴儿母亲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收集调查对象的

Page 46: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06 ·

一般人口学信息、居住地区、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重、产次、母亲的年龄等。采集分娩时新生儿近端脐静脉血及其 3、5、7 月龄时静脉血各 3 mL,分离出血清,储存于 -20℃冰箱待检。

1.3 检测方法 采 用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试 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使 用 麻 疹 病 毒IgG 免疫诊断试剂盒(德国维润赛润公司)检测血清麻疹 IgG 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判断标准:麻疹 IgG 抗体GMC < 200 mIU/mL 时,判定为抗体阴性(易感);≥ 200 mIU/mL 时, 为 阳 性; ≥ 800 mIU/mL 时,为中抗体水平;≥ 3 200 mIU/mL 为高抗体水平 [4]。

1.4 统计分析采用 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经检验,

婴儿 IgG 抗体 GMC 呈非正态分布,故采用中位数(P25,P75)表示;相对数以率或构成比的形式表

示,采用 x2 或 x2趋势检验比较不同特征新生儿间血

清麻疹 IgG 抗体阳性率及中高抗体比例的差异,

以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基本信息

216 名婴儿的男女性别比为 1.2∶1;胎龄的中位数(P25,P75)为 39(38,40)周;体重的中位数(P25,P75)为 3.0(2.9,3.5)kg;城区 101 例,农村 115 例;母亲年龄的中位数(P25,P75)为 27

(21,32)岁;自然分娩者 148 例,剖宫产者 68 例;初产 184 例,非初产 32 例;后期由于人口流动、家属拒绝婴儿采血等因素导致部分婴儿失访,共采集到 3 月龄血标本 134 例、5 月龄 95 例、7 月龄 78 例。

2.2 不同因素下婴儿血清麻疹 IgG 抗体水平及比较

婴儿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74.1%(160/216),其中,母亲年龄为19~36岁和37~45岁婴儿的阳性率分别为71.9%(141/196)和95.0%(19/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3,P=0.025);自然分娩婴儿的阳性率为83.8%(124/148),高于剖

表 1 不同因素下婴儿血清麻疹 IgG 抗体阳性率和中高抗体比例情况

因素 人数(例)抗体阳性

x2 值 P 值中高抗体

x2 值 P 值例数(例) 构成比(%) 例数(例) 构成比(%)

性别 0.97 0.326 0.10 0.747

 男 119 85 71.4 32 26.9

 女 97 75 77.3 28 28.9

地区 0.77 0.381 0.10 0.748

 城区 101 72 71.3 27 26.7

 农村 115 88 76.5 33 28.7

母亲年龄(岁) 5.03 0.025 1.64 0.200

 19~ 196 141 71.9 52 26.5

 37~45 20 19 95.0 8 40.0

分娩方式 23.08 <0.01 8.45 0.004

 自然分娩 148 124 83.8 50 33.8

 剖宫产 68 36 52.9 10 14.7

胎龄(周) 11.04 0.01 2.01 0.156

 32~ 38 20 52.6 7 18.4

 37~41 178 140 78.7 53 29.7

出生体重(kg) 9.20 0.002 3.38 0.066

 1.9~ 59 35 59.3 11 18.6

 3.0~4.5 157 125 79.6 49 31.2

产次 1.01 0.316 0.82 0.367

 1 184 134 72.8 49 26.6

 ≥ 2 32 26 81.2 11 34.4

月龄(月)a 168.11 <0.01 53.65 <0.01

 0 216 160 74.1 60 27.8

 3 134 53 39.6 14 10.4

 5 95 7 7.4 1 1.1

 7 78 4 5.1 0 0

注:不同月龄婴儿间抗体阳性率和中高抗体比例比较的统计量为趋势 x2 值

Page 47: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07 ·

宫产[52.9%(36/68)](x2=23.08,P<0.01),中

高抗体比例为33.8%(50/148),也高于剖宫产

新生儿[14.7%(10/68)](x2=8.45,P=0.004);

胎龄为32~36周和37~41周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分

别为52.6%(20/38)和78.7%(140/178),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x2=11.04,P=0.001);出生体重

为1.9~2.9 kg和3~4.5 kg婴儿的阳性率分别为59.3%

(35/59)和79.6%(125/157),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x2=9.20,P=0.002)。见表1。

2.3 不同月龄婴儿血清麻疹 IgG 抗体水平变化趋势

出生时婴儿血清麻疹IgG抗体GMC值为662.0

(199.8,800.8) mIU/mL,而当3、5和7月龄时降

至阳性水平以下,分别为189.5(169.8,201.0)、

97.0(76.1,103.2)和53.1(45.8,58.0)mIU/mL。

如表1所示,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随月龄增加呈

下降趋势(x2趋势=168.11,P<0.01),其中0月龄

婴儿最高,为74.1%(160/216),7月龄最低,

为5.1%(4/78);中高抗体比例也呈下降趋势

(x2趋势=53.65,P<0.01),0月龄最高,为27.8%

(60/216),7月龄最低,为0。

3 讨论

麻疹具有高度传染性,控制该疾病需要高水

平的人群免疫。据此,WHO提出要消除麻疹,必

须使人群中95%以上的人具有免疫力[1]。本次检

测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低于WHO规定的标准,

GMC逐月衰减,3、5和7月龄时迅速降至低于阳性

判断标准,直接导致低月龄婴儿麻疹高发。相关

研究表明,8月龄前MV接种存在体液免疫应答缺

陷,易致免疫失败[5]。因此,提高母传抗体是增加

8个月前婴儿麻疹抵抗力的唯一途径。

在本研究中,年龄较大母亲的新生儿的麻疹抗

体水平较高。可能原因为高龄母亲为计划免疫之

前出生,自然感染麻疹机率高,低龄母亲则处于

计划免疫时代,对麻疹的免疫力多来自 MV 诱导。

因此,有必要对疫苗时代的育龄女性进行婚前 MV

接种,该措施将有助降低婴儿对麻疹的易感性。

进一步分析发现,早产儿麻疹抗体水平相对足月

儿低。研究证实,母亲 IgG 在孕期经受体介导穿

过胎盘,其转运的程度与妊娠时间有关。妊娠三

月内仅有少量 IgG 运送至胎儿 [6-7]。妊娠 17~22 周

时,胎儿 IgG 约为母体的 10%;妊娠 28~32 周时

增加至 50%[8-9]。孕 29~41 周较 17~28 周时可增加

一倍 [7]。因此,足月儿将比早产儿接受更多的母传

IgG 抗体来抵御麻疹。高出生体重儿麻疹抗体水平

相对高,这可能与其多为足月儿有关。因此,育

龄女性的孕期营养保健对降低婴儿麻疹发病率亦

为重要。农村与城区婴儿的麻疹抗体水平不具有

差异性,可能与农村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

日渐完善,MV 的覆盖率增高有关。自然分娩儿较

剖宫产儿抗体水平高,推测目前较高的剖宫产率

可能是导致婴儿对麻疹免疫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为减少低月龄婴儿麻疹发病,建

议对育龄女性婚前复种MV;加强孕妇的保健营养

工作,尽量避免早产、低出生体重、剖宫产等可

能降低婴儿麻疹防御能力的因素。

参 考 文 献

[1] WHO. Regional Committe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 Resolution

WPR/RC56. R8: measles elimination, hepatitis B control, and

poliomyelitis eradication [EB/OL]. [2018-08-12]. http://www2.

wpro.who.int/rcm/en/archives/rc56/rc_resolutions/wpr_rc56_

r08.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

计划[EB/OL]. [2018-08-23]. http: //www.moh.gov.cn/mohbgt/

pw10611/200804/18264.shtml.

[3] 史文凤 , 孟毅 , 陈萌 , 等 . 北京市房山区 2006-2012 年麻疹发

病情况分析 [J]. 国际病毒学杂志 , 2014, 21(5): 215-218. DOI:

10.3706/cma.j.issn.1673-4092.2014.05.006.

[4] 严有望 , 肖勇 , 胡勇 , 等 . 麻疹 ELISA IgG 抗体保护滴度的评

价 [J]. 中国公共卫生 , 1990, 6(2): 49-50.

[5] 黄铭华 , 王海清 , 李放军 , 等 . 麻疹减毒活疫苗初次免疫月龄

对免疫效果影响的 Meta 分析 [J]. 中国计划免疫 , 2007, 13(5):

417-421. DOI: 10.3969/j.issn.1006-916X.2007.05.003.

[6] Jauniaux E, Jurkovic D, Gulbis B, et al. Materno-fetal immunoglobulin

transfer and passive immunity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of human

pregnancy[J]. Hum reprod, 1995, 10(12): 3297~3300.

[7] Simister NE. Placental transport of immunoglobulin G[J]. Vaccine,

2003, 21(24): 3365~3369.

[8] Malek A, Sager R, Kuhn P, et al. Evolution of maternofetal

transport of immunoglobulins during human pregnancy[J]. Am J

Reprod Immunol, 1996, 36(5): 248-255.

[9] Malek A. Ex vivo human placenta models: transport of immunoglobulin

G and its subclasses[J]. Vaccine, 2003, 21(24): 3362-3364.

(收稿日期:2018-06-21)

(本文编辑:杜丹)

Page 48: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08 ·

上海市黄浦区 2013—2016 年麻疹病毒分离株核蛋白基因特征分析

宋黎黎 王静 褚维 王宇 陈军 李崇山

【摘要】 目的 分析上海市黄浦区2013—2016年麻疹病毒分离株核蛋白基因特征。 方

法 2013—2016年上海市黄浦区麻疹实验室共采集72例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用Vero/hSLAM

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经real-time RT-PCR方法鉴定为阳性的麻疹病毒分离株,采用RT-PCR

方法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核苷酸片段(450 bp),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特征分析。

结果 72例疑似麻疹病例中分离到40株麻疹病毒。40例阳性病例中,男性23例(57.5%),女性

17例(42.5%),年龄为(19.07±16.52)岁。40株麻疹病毒的基因亲缘关系显示,39株为H1基因

型中的H1a基因亚型,并且有2个明显分支,另外1株为B3基因型。39株H1a基因型麻疹病毒株与

同型参考株MVi/Hunan.CHN/0.93/7(AF04521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8%~100.0%

和96.6%~100.0%。 结论 H1a基因亚型是上海市黄浦区2013—2016年本地麻疹流行的优势基因亚

型,同一年份存在着不同的传播链。分离的病毒株在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水平上高度保守,关键功

能位点未发生变异。

【关键词】 麻疹病毒;核蛋白类;基因型;序列分析

基金项目:上海市黄浦区科技项目(HKW201322)

Analysis for nucleoprotein gene of measles virus strains isolated in Huangpu district of Shanghai,

2013-2016

Song Lili, Wang Jing, Chu Wei, Wang Yu, Chen Jun, Li Chongshan.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Shanghai Huangpu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0023, China; Microbiology Branch, Shanghai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orresponding author: Li Chongshan,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nucleoprotein genes of measles virus strains isolated from 2013 to 2016 in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Methods A total of 72 suspected measles cases were collected by Huangpu district measles network laboratory from 2013 to 2016. Measles virus isol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Vero/hSLAM cells. The positive isolations of measles virus strains were confirmed by real-time RT-PCR and was amplified by RT-PCR for a 450 bp-segment in N gene. The PCR products were sequenced for gene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Of the 72 suspected measles cases, 40 viral strains were isolated. Among the 40 confirmed measles cases, 23 were males (57.5%) and 17 were females (42.5%). Th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age were 19.07±16.52 years old.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39 strains belonged to H1a sub-genotype and formed obviously two branches. The other one strain belonged to genotype B3. The nucleotide and amino acid divergences between 39 strains of H1a measles virus and reference strain of H1 genotype, MVi/Hunan CHN/0.93/7 (AF045212), were 0.0%-2.2% and 0.0%-3.4%, respectively. The nucleotide and amino acid similarity among 39 strains H1a genotype were 97.8%-100.0% and 96.6%-100.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H1a sub-genotype was predominant in Shanghai in 2013-2016. There existed different chains of transmission in one year.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13

作者单位:200023 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测科(宋黎黎、褚维、王宇、陈军);上海市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病原生物检定所(王静、李崇山)

通信作者:李崇山,Email:[email protected]

·论著·

Page 49: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09 ·

Measles strains were highly conserved in nucleic acid and amino acid sequences. No variation of important functional sites was observed.

【Key words】 Measles virus; Nucleoproteins; Genotype; Sequence analysisFund program: Shanghai Huangpu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HKW20132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eV)引起

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随着麻疹疫苗

的推广使用,麻疹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较好的控

制。但是,全球每年仍有麻疹病例约 1 000 万例 [1],

其中死亡病例 89 780 例 [2]。在疫苗可预防的病毒

性疾病中,麻疹仍是死亡例数最多的疾病 [3]。世

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

麻疹列为下一个要消除的传染病。2005 年 9 月,

西太平洋区(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被分成 6 个区

域,我国位于西太平洋区)的所有国家承诺在

2012 年消除麻疹。但是该目标经历了两次推迟,

从 2012 年推迟到 2015 年再推迟到 2020 年 [4]。病

毒基因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特定的国家和地区

所发生的变化可作为阻断麻疹地方性传播的证据,

也可以作为评价麻疹控制和消灭规划有效性的重

要工具 [5]。

MeV 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MeV 只

有一个血清型,但有多个基因型。MeV 结构基因

中的血凝素基因和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

因变异程度最大,特别是 N 基因 3’端的 450 个核

苷酸区域属于高变区,在不同麻疹野毒株之间变异

程度可达 12.0%,是 MeV 基因分型的主要标志。

截至目前,已发现有 8 个基因组共 24 个基因型正

在或曾在世界各地的人群中流行:A、B(1~3)、

C(1、2)、D(1~11)、E、F、G(1~3)、H(1、

2)[6]。本研究对上海市黄浦区 2013—2016 年流行

的麻疹野毒株进行基因分型,从分子水平层面阐

述病毒的进化特点,揭示病毒的流行特征和规律,

判断病毒的起源地和传播链,为制定和改进本区

麻疹免疫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采集和处理2013—2016 年上海市黄浦区麻疹监测系统,

参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共采集 72 例疑似麻

疹病例咽拭子标本。病例标本由就诊医院专业技术

人员负责采集,然后将标本(咽拭子)置于 2 mL

标本运输液中(含 Hank's 基础液、牛血清白蛋白、

青霉素 100 U/mL、链霉素 100 μg/mL 等),2~8 ℃

冷藏送检至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

进行病毒分离培养。

1.2 病毒分离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

(Vero/hSLAM 细胞)经传代培养(Vero/hSLAM 细

胞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麻疹 / 风疹实验室

提供),长成合适的 75.0% 单层细胞后弃生长液,

每管接种 0.2 mL 标本液,置于 37 ℃恒温培养箱吸

附 1 h 后弃标本液,换维持液,置于 35 ℃,5.0%

的 CO2 培养箱分离培养,每代培养 6 d,倒置显微

镜每日观察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和

培养液 pH 值变化,同时设细胞培养阴性对照(只

加细胞维持液)。50.0%~75.0% 细胞出现 CPE 时

收冻,每代病毒分离物置于 -70 ℃冻存备用;阴

性标本继续盲传 2 代仍为阴性则判定为阴性。

1.3 病毒 RNA 的提取和鉴定取上述收获的细胞培养液标本 200 μL,使用核

酸自动提取仪 QIAcube® HT(QIAGEN,Germany)

进行核酸抽提,每 200 μL 标本设置洗脱体积为

100 μL,具体操作参照仪器说明书进行。使用江苏

硕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麻疹 / 风疹双通道荧

光检测试剂检测麻疹病毒核酸,按照试剂盒说明

书操作。

1.4 N 蛋白序列的扩增和测定使用 SuperScript® III OneStep RT-PCR System with

Platinum®Taq( 美 国 Invitrogen 公 司) 扩 增 病 毒 N

蛋白高变区,扩增引物参见文献 [7],反应体系为

50 μL。反应参数:50 ℃反转录 15 min,94 ℃预变

性 2 min;94 ℃变性 15 s,60 ℃复性 30 s,68 ℃

延伸 1 min,40 个循环;68 ℃后延伸 10 min。扩

增产物使用 2.0% 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将阳性

PCR产物送上海伯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序,

测序结果使用 Chromas 软件进行原始图谱核对,

使用 Sequencher 5.4.6 软件(Gene Codes Corporation

Ann Arbor,MI)对序列进行拼接。

1.5 序列分析参考文献从 GenBank 下载 24 个基因型代表株

的 N 蛋白基因序列 [5]。同时下载疫苗 Shanghai191

Page 50: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10 ·

(GeneBank No. EU435017)N 蛋 白 序 列。 使 用

MEGA 5.10 软件进行序列比对,比对后的结果使

用 Neighbor-Joining 方法构建 N 蛋白基因序列的

系统进化数(Bootstrap 数值设置为 1 000)。同

时使用 MEGA 软件计算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

源性。

2 结果

2.1 病毒分离和鉴定72 例麻疹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接种到 Vero/

hSLAM 细 胞, 有 40 份 标 本 出 现 明 显 CPE, 经

real-time RT-PCR 鉴定,从 72 例病例标本中共分

离到 40 株麻疹病毒,根据 WHO 标准命名方法对

40 株麻疹病毒分离株进行命名,并将分离到病毒

的病例定义为确诊病例。

2.2 确诊病例基本情况在 40 例麻疹确诊病例中,12 例采集自 2013

年、10 例采集自 2014 年、13 例采集自 2015 年、

5 例采集自 2016 年。其中男性 23 例,占 57.5%,

女性 17 例,占 42.5%,平均年龄(19.07±16.52)

岁。其中阳性病例年龄段集中在小于 8 月龄儿童

(22.5%,9/40) 和 大 于 20 岁 年 龄 段(57.5%,

23/40)。

2.3 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定型靶核苷酸序列扩增40 株麻疹病毒分离株扩增 N 基因 450 个核苷

酸片段(引物分别位于 H1 基因型参考毒株 MVi/

Hunan.CHN/0.93/7(AF045212)N 基因起始编码

1 001~1 024 和 1 427~1 456 处), 将 RT-PCR 扩

增产物经 1.5%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约 30 min,溴化

乙锭染色后可见大于 450 bp 处有一条明显的阳性

条带。

2.4 麻疹病毒基因定型与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将分离到的 40 株麻疹病毒与 WHO 确定的 24

个基因型的 36 个参考株基于 N 基因 450 个核苷

酸序列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结果发现,除 1

株(SH13791) 与 B3 基 因 型 参 考 株 MVi/Ibadan.

NIE/97/1(AJ232203)位于同一分支,鉴定为 B3

基因型分离株外,其余 39 株均与 H1 基因型参考

株(GeneBank No:AF045212)位于同一分支,且

均为 H1a 基因亚型(图 1)。同一分支中有不同年

份和地区麻疹病毒在传播和流行,呈多个传播链。

39 株麻疹病毒分离株与 H1 基因型参考株之间核苷

酸和氨基酸差异分别为 0.0%~2.2% 和 0.0%~3.4%。

39 株 H1a 基因亚型分离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

性分别为 97.8%~100.0% 和 96.6%~100.0%。

●代表 2013 年上海分离株;▲代表 2014 年上海分离株;■代表

2015 年上海分离株;◆代表 2016 年上海分离株,白色三角△代表

WHO 推荐疫苗株,○代表 WHO 推荐 H1 参考株和国内 H1a、H1b、

H1c 代表株。未标注者为 WHO 推荐其他各基因型 MeV 参考株

图 1 2013—2016 年上海市黄浦区 40 株麻疹病毒分离株与 WHO 各基因型参考株亲缘性关系树

Page 51: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11 ·

3 讨论

上海市黄浦区从 2003 年加入到国家麻疹网络

实验室以来,按照相关工作方案对疑似麻疹病例

进行实验室诊断,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了重要

的技术依据。由于部分麻疹病例早期会出现血清

IgM 抗体检测阴性,易造成漏检,故核酸检测在麻

疹实验室监测系统中十分重要 [8]。研究麻疹病毒的

分子特征对明确病毒来源、传播途径及其变异趋

势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能明确不同国家和地区病

毒基因型的分布特点及本地优势流行株基因和遗

传变异特征,有助于科学地证实不同病例及暴发

病例之间的联系,阻断其传播流行。

本研究基于核蛋白基因羧基末端编码的 450 个

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构建的基因亲缘关系树显示,

39 株麻疹病毒与 H1 基因亚型参考株 MVi/Hunan.

CHN/0.93/7(AF045212)同聚一簇,核苷酸遗传距

离差异为 0.0%~2.2%(0~10 个核苷酸差异),氨

基酸遗传距离差异为 0.0%~3.4%;39 株 H1a 基因

亚型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97.8%~100.0%

(0~10 个核苷酸差异)和 96.6%~100.0%;与中国

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型一致,表明 H1a 基因亚型

为上海市本土优势流行基因亚型 [9]。同时,基因

亲缘关系树结果显示,麻疹病毒 H1a 基因亚型有

2 个明显的分支,表明存在多个不同的传播链,引

起麻疹病毒的循环。39 株麻疹病毒基因遗传距离

与 H1a 基因亚型参考株 China 93-2 相比较,核苷

酸和氨基酸遗传距离差异不大,基因相对稳定。本

研究在 2013 年发现 1 株 B3 基因型 MeV,其感染

者为一名 54 岁的男性,从非洲务工返回国内 [5],

而 B3 基因型流行的区域正是以非洲部分地区为主。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都市,人员交流和往来频繁,

需加强对输入性基因型 MeV 的监测。研究期间未

发现 A 基因型疫苗相关株。

另外,2013—2016 年间上海市黄浦区麻疹发

病年龄分布两极化位移明显,麻疹病例主要集中

在小于 8 月龄儿童和≥ 20 岁成年人,与全国其他

省市和上海市其他区县文献报道一致 [10-11],这可

能主要与麻疹疫苗抗体的衰减和未到接种年龄有

关。上海市麻疹监测数据显示,2012 年以后麻疹

发病率在较低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数据未公开),

对育龄妇女孕前接种麻疹疫苗,可以有效控制< 8

月龄儿童和部分成年人发病;对重点地区流动人

口进行麻疹疫苗补充免疫,也可以减少免疫空白

人群积累造成的麻疹局部暴发。

参 考 文 献

[1] Teleb N, Mohsni E. Progress towards measles elimination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Region: successes and challenges[J]. East

Mediterr Health J, 2015, 21(4): 237-238.

[2] Dabbagh A, Patel MK, Dumolard L, et al. Progress toward regional

measles elimination - worldwide, 2000-2016[J].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7, 66(42): 1148-1153. DOI: 10.15585/

mmwr.mm6642a6.

[3] Update of the nomenclature for describing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wild-type measles viruses: new genotypes

and reference strains[J]. Wkly Epidemiol Rec, 2003, 78(27):

229-232.

[4] Orenstein WA, Cairns L, Hinman A, et al. Measles and Rubella

Global Strategic Plan 2012-2020 midterm review report: Background

and summary[J]. Vaccine, 2018, 36(Suppl 1): A35-A42. DOI:

10.1016/j.vaccine.2017.10.065.

[5] Measles virus nomenclature update: 2012[J]. Wkly Epidemiol Rec,

2012, 87(9): 73-81.

[6] 张燕,姬奕昕,朱贞,等 . 中国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型和亚

型趋势分析 [J]. 中国疫苗和免疫 , 2009, 15(2): 97-103.

[7] 许文波,朱贞,张珍英,等 . 麻疹野病毒 H1 基因型在中国

流行的分析 [J]. 中国计划免疫 , 2003, 9(1): 1-8. DOI: 10.3969/

j.issn.1006-916X.2003.01.001.

[8] 张秀山,吴义城,钱全,等 . 2005—2013 年我国麻疹流行

病 学 分 析 [J]. 军 事 医 学 , 2015, 39(5): 360-363. DOI:10.7644/

j.issn.1674-9960.2015.05.010.

[9] 王建国,唐伟,李崇山,等 . 2004—2006 年上海市麻疹病毒

基因特征分析 [J].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 2008, 31(4): 148-15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8.04.002.

[10] 姚红岑 , 赵家俊,任佳,等 . 上海市金山区健康人群麻疹抗

体水平检测分析 [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2017, 37(12):

910-914. DOI: 10.3760/cma.j.issn.0254-5101.2017.12.005.

[11] 丁晓艳,陆培善,还锡平,等 . 江苏省 2007 年麻疹野毒

株基因特征分析 [J]. 中国疫苗和免疫 , 2008, 14(6): 507-511.

DOI: 10.3969/j.issn.1006-916X.2008.06.008.

(收稿日期 2018-07-02)

(本文编辑:崔淑娟)

Page 52: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12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14

作者单位:100191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达廷、刘晓云);北京市大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与地方

病预防控制科(唐金凤、吴波峰、崔虹艳、王晗、李秋玲、韩江涛、甘亚弟)

通信作者:刘晓云,Email:[email protected]

2014—2017 年度北京市大兴区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陈达廷 刘晓云 唐金凤 吴波峰 崔虹艳 王晗 李秋玲 韩江涛 甘亚弟

【摘要】 目的 分析2014—2017年度北京市大兴区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 通过《北

京市医院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4—2017年度流感流行季大兴区流感样病例周数据,统计

辖区日常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的周数据。对监测数据时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5、

2015—2016和2016—2017年流感流行季,监测的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分别为0.62%、0.54%和0.58%。

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3 125份,阳性264份,其中甲型H3N2亚型149份、甲型H1N1流感50

份、B/Victoria系48份、B/Yamagata系17份。各流行季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38%、5.48%和

14.45%。流感样病例数和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分别与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进行相关性分析,Pearson

相关系数分别为0.56(P<0.01)和0.57(P<0.01)。 结论 2014—2017年度,大兴区流感优势毒株

均为普通季节性流感病毒,流感样病例监测和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时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均能够

反映大兴区流感流行趋势。

【关键词】 流感;疾病流行;流行病学;流感样病例;监测

Analysis on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luenza in Daxing district of Beijing, 2014-2017

Chen Dating, Liu Xiaoyun, Tang Jinfeng, Wu Bofeng, Cui Hongyan, Wang Han, Li Qiuling, Han Jiangtao, Gan Yadi.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Department for Infectious Disease and Endemic Disease Control, Daxing Center for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Xiaoyun,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luenza in Daxing district from 2014 to 2017. Methods Data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cases in Daxing district each week from 2014 to 2017 were collected from Beijing Surveillance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Infectious Disease. Positive results of influenza virus surveillance within the district were collected weekly. The time distribution curve was plotted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rveillance data. Results During the period of 2014-2015, 2015-2016 and 2016-2017, the percentages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cases in Daxing district were 0.62%, 0.54% and 0.58%,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3 125 samples from influenza-like illness cases were tested. Two hundred and sixty-four samples were positive for influenza virus, including 149 influenza A(H3N2), 50 influenza A(H1N1), 48 influenza B/Victoria and 17 influenza B/Yamagata. The positive rates of influenza virus in the three seasons were 5.38%, 5.48% and 14.45%, respectively. Correlation analyses were applied to the number of or the percentage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case with the positive rate of influenza virus.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ratios were 0.56 (P<0.01) and 0.57 (P<0.0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dominant influenza viruse strains in Daxing district from 2014 to 2017 were all seasonal influenza viruses. Surveillance data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cases had basically the same trend as that of etiological results. Both data could reflect the prevalence of influenza in Daxing district.

【Key words】 Influenza; Epidemics; Epidemiology; Influenza-like illness case; Surveillance

·论著·

Page 53: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13 ·

季节性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在世界各地均可传播 [1]。由于流感病毒抗原容易发生变异,而较易引起流感的局部暴发,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从而会造成重大疾病负担 [2]。因此,加强流感监测,及时了解流感病毒活动情况 , 可以为区域流感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3-4],同时为预警季节性流感和流感大流行,明确流感流行株并及早发现变异株提供依据 [5]。为此,本研究对 2014—2017 年北京市大兴区各流行季流感样病例监测和流感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大兴区近年来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通过《北京市医院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4—2017 年流感流行季(每年 10 月至次年 9 月为一个流感流行季)北京市大兴区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和流感样病例百分比的周数据,通过对日常流感病原学检测情况进行统计,收集流感病毒阳性检出情况的周数据。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7 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7〕296 号)[6],流感样病例的定义为:发热(腋下体温≥ 38.0 ℃),伴咳嗽或咽痛症状之一者。

1.2 实验室检测采集发病时间为 3 d 内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

本,置于 -25 ℃暂存,冷藏条件下送北京市大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参照国家《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WS 285-2008 附录 D[7],采用 RT-PCR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使用江苏硕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流感病毒荧光定量 PCR 试剂盒进行流感病毒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绘制时间分布图对2014—2015、2015—2016和2016—2017年流感流行季的流感样病例数、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及流感病原学检测阳性率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流感样病例数和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与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流感样病例监测情况

2014—2017 年,北京市大兴区 3 个流感流行季监测到的流感样病例数分别为 16 335、15 514和 17 021 例,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分别为 0.62%

(16 335/2 629 774)、0.54%(15 514/2 849 187)和 0.58%(17 021/2 924 520)。 其 中 2014—2015年流行季,周流感样病例数在 2014 年第 49 周达到峰值,为 987 例;流感样病例数百分比在 2014年第 50 周达到峰值,为 1.38%(967/70 247)。随后流感样病例数呈快速下降趋势,但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在 2015 年 2 月出现第 2 次小高峰(0.93%,247/26 668)。2015—2016 年 周 流 感 样 病 例 数 在2016 年第 4 周达到峰值,为 786 例,流感样病例数 百 分 比 在 2016 年 第 6 周 达 到 峰 值, 为 1.57%(596/38 076),随后均呈快速下降趋势。2016—2017 年周流感样病例数和百分比在 2016 年 12 月底开始明显上升,分别在 2017 年的第 1 周(542 例)和第 4 周(1.18%,478/40 598)达到峰值,之后均呈缓慢下降趋势,且出现第 2 次小高峰。见图 1。

图 1 2014—2017 年北京市大兴区流感样病例数及流感样病例百分比的时间分布

2.2 流感病原学监测3个流感流行季,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3 125

份,共检出甲型H3N2亚型149份(56.44%)、甲型H1N1流感50份(18.94%)、B/Victoria48份(18.18%)、B/Yamagata系17份(6.44%)。各流行季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38%(56/1 040)、5.48%(57/1 040)和14.45%(151/1 045)。各流行季流行的流感优势毒株均为季节性流感病毒。2014—2015年流行季,主要为甲型H3N2亚型,占总检出数的71.43%(40/56),流行高峰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2015—2016年流行季,主要为B/Victoria系流感病毒,占总检出数的82.46%(47/57),流行高峰为2016年1至2月;2016—2017流行季,主要为甲型H3N2亚型和甲型H1N1流感,分别占总检出数的70.20%(106/151)和28.48%(43/151),流行高峰为2017年1至2月。

2.3 相关性分析 将 2014—2017 年度 3 个流行季的流感样病例

Page 54: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14 ·

图 2 2014—2017 大兴区流感样病例数与流感病毒阳性率时间分布

图 3 2014—2017 大兴区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与流感病毒阳性率时间分布

3 讨论

北京市大兴区自 2007 年开始,由 7 家医疗机

构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工作,截至 2017 年扩大至

22 家。流感样病例监测通过对发热、咽痛等特定

症候群进行非特异性监测 , 观察分析监测数据的

异常波动 , 能够先于传统的以医生确诊、实验室

诊断等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 有效地早期识别流感

暴发的迹象 , 为进一步的病原学诊断和防控提供

科学依据 [8]。

2014—2017 年 3 个流行季中,大兴区流感样

病例监测数据显示,各流行季间流感样病例数和

流感样病例百分比的季节性流行特征比较相似,

但流感高峰期间峰值有较大变化。大兴区各年度

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均小于 1%,而北京市总体数据

显示,北京市监测到的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在 2% 上

下波动,认为大兴区监测到的流感样病例水平与

北京市总体监测水平相比仍有不足。

2014—2017 年大兴区流感均呈季节性流行的

特征,总体呈现冬春季高发的特点,各流行季流

感流行优势毒株均有变化,2014—2015 流行季为

甲型 H3N2 亚型流感病毒,2015—2016 年流行季

为 B/Victoria 系流感病毒,2016—2017 年流行季为

甲型 H3N2 亚型和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共同流行。

综上所述,近年来大兴区流感均为季节性流

行,甲型 H1N1 流感、甲型 H3N2 亚型、B/Victoria

系和 B/Yamagata 系流感病毒均有出现。

参 考 文 献

[1] WHO. Influenza (Seasonal) [EB/OL]. [2017-12-15]. http://www.

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211/en/.

[2] 段玮, 孙瑛, 杨鹏, 等. 2012-2015年北京市流感监测分析[J].

首都公共卫生, 2016, 10(2): 54-57.

[3] 张文增, 陈东妮, 史继新, 等. 北京市顺义区2010-2015年流行

性感冒相关超额流感样病例数估计[J]. 中国卫生统计, 2017,

34(1): 65-68.

[4] 戴启刚, 许可, 黄昊頔, 等. 2010-2015年江苏省流感流行特征

分析和预警阈值确定的探讨[J]. 现代预防医学, 2017, 44(10):

1739-1744.

[5] 曾祥兴, 李康生. 流感百年: 20世纪流感大流行的回顾与启

示[J]. 医学与社会, 2010, 230(11): 4-6. DOI: 10.3870/YXYSH.

2010.11.00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办

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7版)的通知》(国卫

办疾控函〔2017〕296号)[EB/OL]. [2018-02-03]. http://www.

nhfpc.gov.cn/jkj/s3577/201704/ed1498d9e64144738cc7f8db6

1a39506.shtml.

[7]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健 康 委 员 会 . 流 行 性 感 冒 诊 断 标

准[EB/OL].[2008-02-28]. http://www.nhfpc.gov.cn/zhuz/

s9491/200802/38820.shtml.

[8] 石磊, 黄少平, 刘静, 等. 2015 年4月-2016年4月北京市房山

区流感相关住院病例的临床与病原学特征分析[J]. 实用预防

医学, 2017, 24(9): 1051-1054. DOI: 10.3969/j.issn.1006-3110.

2017.09.007.

(收稿日期:2018-08-15)

(本文编辑:田丽丽)

数和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周数据分别与流感病毒阳性

检出率周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间的 Pearson

相关系数分别为 0.56(P<0.01)和 0.57(P<0.01),

均存在相关性。图 2 和 3 也显示,流感样病例数

和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与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变化

趋势基本一致。

//

//

Page 55: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15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15

作者单位:434000 湖北省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刘天、姚梦雷、黄继贵、刘予希);湖北省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吴杨、刘红慧、刘漫、刘力)

通信作者:姚梦雷,Email:[email protected]

移动流行区间法在流感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及其参数设置

刘天 姚梦雷 黄继贵 吴杨 刘红慧 刘漫 刘力 刘予希

【摘要】 目的 探讨移动流行区间法(moving epidemic method,MEM)在流感监测预警中的可

行性及其参数设置。 方法 利用荆州市 2010—2017 年第 20~40 周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percent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和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positive rate,PR)数据分别建立 MEM 模型,

筛选参数 δ 的最优值并比较两种模型拟合效果。筛选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

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马修相关系数和约登指数。 结果 基于 ILI% 数据建立的最

优 MEM 模型,参数 δ 为 3.0,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

马修相关系数和约登指数依次为 10.76%、100.00%、100.00%、0.44、无、0.89、0.02、10.76%。基于

PR 数据建立的最优 MEM 模型,参数 δ 为 2.8,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

然比、阴性似然比、马修相关系数和约登指数依次为79.62%、95.90%、93.33%、86.73%、19.44、0.21、0.78、

75.53%。 结论 PR 数据较 ILI% 数据更适用于荆州市 MEM 流感预警模型的建立,最优参数为 2.8。

【关键词】 移动流行区间法; 流感; 监测; 预警

基金项目:湖北省荆州市2017年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7130)

Application and parameter optimization of the moving epidemic method for influenza surveillance

and early warningLiu Tian, Yao Menglei, Huang Jigui, Wu Yang, Liu Honghui, Liu Man, Liu Li, Liu Yuxi. Divi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Jingzhou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ngzhou 434000, China; Division of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ube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Yao Menglei,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parameter setting of moving epidemic method (MEM) in the surveillance and early warning of influenza. Methods The MEM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percentages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 and positive rates of influenza virus (PR) between the 20th and 40th weeks of each year in Jingzhou City from 2010 to 2017. The optimal values of parameter δ were screened and the results of data fitting by both MEM models were compared. The evaluated indicators included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 Matthew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Youden index. Results For the optimal MEM model based on the ILI% data, the parameter δ was 3.0, an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 Matthew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Youden index were 10.76%, 100.00%, 100.00%, 0.44, n/a, 0.89, 0.02, 10.76%, respectively. For the optimal MEM model based on the PR data, the parameter δ was 2.8, an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 Matthew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Youden index were 79.62%, 95.90%, 93.33%, 86.73%, 19.44, 0.21, 0.78 and 75.5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PR data was more suitable than the ILI% data for the influenza surveillance model by MEM in Jingzhou city. The optimal parameter δ was 2.8.

【Key words】 Moving epidemic method; Influenza; Surveillance; Early warningFund program: Health and Technology Plan Project in Jing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2017(2017130)

·论著·

Page 56: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16 ·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咳嗽等症状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大约 10%~20%的人感染流感病毒,给全球卫生系统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负担 [1]。流感病毒是 RNA 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性,常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1]。我国是流感的高发地区之一 [2],加强流感监测预警,早期识别流感暴发和流行对流感防控显得尤为重要。移动流行区间法(moving epidemic method,MEM)是 Vega 等学者 2008 年提出的一种新的识别流感流行的方法,目前被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于欧洲各国流感的监测预警 [3-4]。目前,国内鲜有移动流行区间法在流感监测中的应用,未见对该方法参数设置的探讨。本研究以荆州市 2010—2018 年流感监测数据为例,探讨移动流行区间法在流感监测预警中的最优参数设置,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荆州市 2010—2018 年流感监测数据来源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监测指标包括流感检出阳性率(positive rate,PR)、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percent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既往研究 [5] 结果显示,PR 和 ILI% 是反映流感活动强度的常用指标,本研究采用 PR、ILI% 周数据分别建立预警模型。MEM 模型要求一个流行季节内流行高峰不能超过 1 个。荆州市 2010—2018 年流感呈双峰型,为了便于分析,本研究选择每年第20~40 周数据进行分析。1.2 方法1.2.1 MEM 模型原理及建模过程  MEM 建模过程一般分为三步:首先结合疾病流行规律从专业角度出发,确定流行季节的起止及长度。通过计算将流行季节划分为流行前期、流行期和流行后期。其次,利用历史资料的流行前期、流行后期数据分别计算出流行前基线、流行前阈值、流行后基线、流行后阈值。最后,再利用历史资料

的流行期数据计算出流行期不同强度阈值,以便监测预警(图 1)。

MEM 模型的关键在于第一步中流行前期、流行期和流行后期的划分。划分原理参考文献 [3, 6],其 中 临 界 值 的 确 定 十 分 关 键, 其 值 一 般 介 于2.5%~3%[7]。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凑试法,综合选择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较大的值;当所有指标相同时,选取值较小者,以提高预警系统敏感性。

在第二步中,根据第一步划分的流行前期和流行后期,流行前期(流行后期)基线即为流行前期(流行后期)所有监测指标的算数平均值。对于一个流行季节阈值的计算,Vega 等 [6] 定义为该流行季节流行前期(流行后期)的 n 个最大监测指标算数平均数的单侧 95% 置信区间,其中 n=30/N,N 为流行季节数。对当前流行季节阈值的计算,则取每个历史流行季节的 n 个最大监测指标,共 n×N=30 个值,计算其单侧 95%置信区间。

第三步与第二步类似,分别选取流行期内 n个监测指标最大值,计算不同流行强度阈值。定义流行期的 n 个最大监测指标几何平均数的单侧50% 置信区间为中强度阈值;单侧 90% 置信区间为高强度阈值;单侧 95% 置信区间为极高强度阈值。1.2.2 模型评价指标  MEM 建模过程中,先后划分出每个流行季节的流行前期、流行期和流行后期并计算出流行前阈值和流行后阈值。对于任意一周的监测指标,与流行前阈值(流行后阈值)比较,判断其所在流行时间范围是否正确。可能存在以下 4 种情形:(1)真阳性:流行期高于阈值的值;(2)真阴性:非流行期低于阈值的值;(3)假阳性:非流行期高于阈值的值;(4)假阴性:流行期低于阈值的值。再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马修相关系数和约登指数等指标,评价模型优劣。1.3 模型建立及统计分析

利用 R 3.5.1 软件建立 MEM 模型。本研究分别利用 2010—2017 年 PR、ILI% 周数据建立预警模型,并以 2018 年实际值探讨预警效果。建模过程包括最优参数值的设置、历史数据拟合效果、两种数据拟合效果比较、最优预警模型的建立。2 结果2.1 一般情况

2010—2017 年 第 20~40 周 荆 州 市 ILI% 为0.70%~4.03%; 平 均 最 大 值 为 2.32%, 出 现 在 第30 周。PR 介 于 0~72.06% 之 间, 平 均 最 大 值 为33.23%,出现在第 33 周。PR 和 ILI% 时间分布均呈单峰。见图 2。图 1 移动流行区间法流行季节划分示意图

Page 57: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17 ·

PR:流感检出阳性率;ILI%: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

图 2 2010—2017 年荆州市第 20~40 周流感平均 PR 和 ILI% 平均值

2.2 基于两种数据的参数 值筛选 分 别 利 用 ILI% 和 PR 数 据 拟 合 MEM 模 型

(表 1)。基于 ILI% 数据拟合的模型参数 δ 值设为 3.0 时,灵敏度为 10.76%,特异度为 100.00%; 值 设 为 2.5~2.9 时, 灵 敏 度 均 为 0。 基 于 PR 数据拟合模型在不同参数 δ 值设置下,灵敏度介于79.62%~81.04%,特异度介于 93.86%~95.90%。基于 PR 数据拟合 MEM 模型效果优于基于 ILI% 数据拟合 MEM 模型。基于 PR 数据建立模型,将值设为 2.8、2.9、3.0,灵敏度等评价指标均相同。

为提高监测敏感性,本研究认为 δ=0.28 为荆州市2010—2017 年流感 MEM 模型最优参数设置,对应灵敏度为 79.62%,特异度为 95.90%,马修相关系数为 0.78,约登指数为 75.53%。

2.3 历史数据拟合效果评价 对基于 PR 数据建立 MEM 模型的历史数据拟合

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各年份拟合效果。调整前拟合结果(表 2)提示,2013 年数据拟合效果较差,灵敏度为 0;其余各年份拟合效果均较好,灵敏度介于 60.00%~98.36%,特异度介于 71.43%~100.00%。将 2013 年数据剔除,采用调整后的数据进行拟合(表 2),各年份调整后数据较调整前拟合效果差,最终仍以包含 2013 年数据的历史数据建模。

2.4 预警模型建立 以 2010—2017 年 第 20~40 周 荆 州 市 流 感 PR

监测数据建立 2018 年预警模型。结果显示,流行前阈值为 7.16,流行后阈值为 11.49,中等流行强度阈值为 18.48,高流行强度阈值为 102.22,极高流行强度阈值为 214.72,预计流行开始时间为第29 周,持续时间为 9.5 周。2018 年第 20~31 周均处于流行前期,未超过流行前阈值。

表 1 不同参数 设置下基于 ILI% 和 PR 建模的模型拟合效果比较

δ 值

灵敏度(%)

特异度(%)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阳性似然比 阴性似然比 马修相关系数约登指数

(%)

ILI% PR ILI% PR ILI% PR ILI% PR ILI% PR ILI% PR ILI% PR ILI% PR

2.5 0 81.04 100.00 93.86 - 90.48 0.40 87.30 - 13.19 1.00 0.20 - 0.76 0 74.90

2.6 0 79.62 100.00 93.86 - 90.32 0.40 86.48 - 12.96 1.00 0.22 - 0.75 0 73.48

2.7 0 79.62 100.00 93.86 - 90.32 0.40 86.48 - 12.96 1.00 0.22 - 0.75 0 73.48

2.8 0 79.62 100.00 95.90 - 93.33 0.40 86.73 - 19.44 1.00 0.21 - 0.78 0 75.53

2.9 0 79.62 100.00 95.90 - 93.33 0.40 86.73 - 19.44 1.00 0.21 - 0.78 0 75.53

3.0 10.76 79.62 100.00 95.90 100.00 93.33 0.44 86.73 - 19.44 0.89 0.21 0.02 0.78 10.76 75.53

注:“-”表示无法计算数值

表 2 历史数据调整前后各年份拟合效果

灵敏度(%)

特异度(%)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阳性似然比 阴性似然比 马修相关系数约登指数

(%)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前 调整后

2010 98.36 58.82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8.48 92.55 - - 0.02 0.41 0.98 0.74 98.36 58.82

2011 60.00 53.66 100.00 85.98 100.00 36.67 88.89 92.46 - 3.83 0.40 0.54 0.73 0.34 60.00 39.64

2012 97.96 30.00 92.21 97.79 88.89 66.67 98.61 90.48 12.57 13.60 0.02 0.72 0.89 0.40 90.17 27.79

2013 0 - 100.00 - - - 76.19 - - - 1.00 - - - 0 -

2014 90.00 0 100.00 100.00 100.00 - 91.67 81.73 - - 0.10 1.00 0.91 - 90.00 0

2015 78.95 41.38 100.00 95.85 100.00 50.00 75.76 94.22 - 9.97 0.21 0.61 0.77 0.41 78.95 37.23

2016 79.25 15.79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86.90 89.54 - - 0.21 0.84 0.83 0.38 79.25 15.79

2017 85.71 78.95 71.43 95.62 75.00 71.43 83.33 97.04 3.00 18.03 0.20 0.22 0.58 0.71 57.14 74.57

注:调整后指将 2013 年数据剔除,利用 2010—2012 年和 2014—2017 年数据进行建模;“-”表示该年份数据剔除或无法计算数值

Page 58: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18 ·

3 讨论流感具有传播速度快,疾病负担严重,常引起

暴发流行的特点。积极开展流感监测和预警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卫生工作,也是 WHO 全球公共卫生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查阅文献 [8-9],目前流感监测预警方法种类繁多,常用方法包括固定阈值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影响因素预测模型等。但由于流行标准的缺乏,导致建立模型预警效果无法评价是上述方法广泛存在的不足。MEM 模型作为一种新的监测预警方法,具有原理简单,操作性强,易于评价模型预警效果的特点,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流感监测预警,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荆州市 2010—2017 年第 20~40周 ILI%、PR 监测数据拟合 MEM 模型,结果显示,基于 PR 数据建立的 MEM 模型灵敏度为 79.62%,特异度为 95.90%,拟合效果优于 Vega 等 [6] 在欧洲地区建立的流感预警模型。

MEM 模型的主要目的是根据简单可靠的历史监测数据计算流行阈值,监测数据真实、准确是预警模型建立的前提。Vega 等 [6] 采用 ILI% 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就诊百分比建立预警模型,效果较好。本研究采用 ILI% 建立 MEM 模型,灵敏度和特异度低,预警效果较差,这可能与荆州市乃至湖北省流感样病例监测质量不高有关 [10];而病原学监测指标 PR 建立模型效果较好,提示荆州市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较为稳定,更能反映荆州市流感流行强度。另外,历史数据的选择也对模型影响较大。本研究采用 2010—2017 年第 20~40 周PR 数据建模后,探讨各年份拟合效果,发现 2013年监测数据拟合效果较差;删除 2013 年数据后重新建模,拟合效果较删除前差,最终以 2010—2017年监测数据建模。监测数据质量除受流感病毒活跃程度影响外,也与媒体关注度、国家政策法规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在实际建模过程中需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排除异常值,以获得真实的历史基线水平。MEM 模型中,参数的确定至关重要。R 软件中的默认值为 2.8,是 Lozano 等 [7] 在欧洲地区流感预警中筛选出的最优值,与本研究分析结果一致。我国与欧洲地区监测系统敏感性、流感流行特征等均存在差异性,参数默认值的适用性值得进一步探讨。建议在 MEM 应用中首先进行参数 的筛选,以提高模型预警准确性。

综上所述,利用荆州市 2010—2017 年第 20~40周流感 PR 监测数据建立 MEM 模型效果较好,最优参数为 2.8。截至 2018 年第 31 周,荆州市流感

疫情整体平稳,尚未进入流行期。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病原学监测数据量较少,数据波动较大,今后将考虑纳入更大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其次,MEM 模型流行前(后)阈值、流行强度阈值的确定均以流行前(后)期、流行期的部分极大值进行计算,结果受极大值影响较大;最后,MEM 模型仅能分析单个流行高峰的流行,连续流行高峰只能采用拆分后分别分析的办法,较为不便。今后应加大样本量,并考虑对该方法进行改进或重新提出计算流感阈值的方法以弥补其不足。

参 考 文 献

[1] Peasah SK, Azziz-Baumgartner E, Breese J, et al. Influenza cost

and cost-effectiveness studies globally--a review[J]. Vaccine,

2013, 31(46): 5339-5348. DOI: 10.1016/j.vaccine.2013.09.013.

[2] Yu X, Wang C, Chen T, et al. Excess pneumonia and influenza

mortality attributable to seasonal influenza in subtropical Shanghai,

China[J]. BMC Infect Dis, 2017, 17(1): 756. DOI: 10.1186/s12879-

017-2863-1.

[3] Vega T, Lozano JE, Meerhoff T, et al. Influenza surveillance in

Europe: comparing intensity levels calculated using the moving

epidemic method[J]. Influenza Other Respir Viruses, 2015, 9(5):

234-246. DOI: 10.1111/irv.12330.

[4] Alonso TV, Alonso JEL, Lejarazu ROD, et al. Modelling influenza

epidemic—can we detect the beginning and predict the intensity

and duration?[J]. International Congress, 2004, 1263: 281-283.

DOI: 10.1016/j.ics.2004.02.121.

[5] 温雯 , 马建新 , 黄立勇 , 等 . 2015—2016 年北京市朝阳区流

感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2017, 21(1):

8-1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17.01.002.

[6] Vega T, Lozano JE, Meerhoff T, et al. Influenza surveillance in

Europe: establishing epidemic thresholds by the moving epidemic

method[J]. Influenza Other Respir Viruses, 2013, 7(4): 546-558.

DOI: 10.1111/j.1750-2659.2012.00422.x.

[7] Lozano JE. lozalojo/mem: Second release of the MEM R library

[EB/OL]. (2018-06-10)[2018-06-01]. https://zenodo.org/

record/165983.

[8] Ly S, Arashiro T, Ieng V, et al. Establishing seasonal and alert

influenza thresholds in Cambodia using the WHO method:

implications for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influenza surveillance in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J]. Western Pac Surveill Response J, 2017,

8(1): 22-32. DOI: 10.5365/WPSAR.2017.8.1.002.

[9] Mahamat A, Dussart P, Bouix A, et al. Climatic drivers of seasonal

influenza epidemics in French Guiana, 2006-2010[J]. J Infect,

2013, 67(2): 141-147. DOI: 10.1016/j.jinf.2013.03.018.

[10] 刘琳琳 , 方斌 , 李翔 , 等 . 湖北省 2010—2014 年度流行性

感冒流行态势分析 [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5(2): 220-223.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16.02.022.

(收稿日期:2018-08-22 )

(本文编辑:田祎)

Page 59: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19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16

作者单位:200051 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测科(徐阳、郭家胤、张岭、林征、黄峥);上海

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保健部(卜方)

     徐阳、卜方对本文有同等贡献,均为第一作者

通信作者:黄峥,Email:[email protected]

上海市长宁区 2015—2016 年冬春季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徐阳 卜方 郭家胤 张岭 林征 黄峥

【摘要】 目的 对2015—2016年冬春季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

上海市长宁区流感网络实验室于2015—2016年流感冬春季流行高峰期分离的甲型H1N1毒株35株,

采用RT-PCR扩增其血凝素基因(hemagglutinin,HA)及神经氨酸酶基因(neuraminidase,NA)全

长,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使用MEGA软件计算基因同源性,使用MegAlign软件分析相关抗

原和耐药位点,使用NetNGlyc 1.0软件在线预测糖基化位点。结果 35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

因分布在Clade 6B.1、6B.2和6C分支上,以Clade 6B.1为主。与2015—2016、2016—2017年北半球

推荐的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7%~99.0%和96.7%~98.2%。

与2017—2018年疫苗株A/Michigan/45/2015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2%~99.3%和

97.5%~99.5%;与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相比,35 株分离株的HA都发生了抗原位点Sb区S185T

位点和Cb区S203T位点突变,33株发生了Sa区K163Q位点突变,7株发生了Cb区Q223R位点突变。受

体结合位点和糖基化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均未发生变异。对35株病毒NA基因上9个与耐药有关的基因

位点进行分析,1株发生了H274Y位点的改变。 结论 2015—2016年冬春季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的

HA和NA基因序列改变可能是造成流行高峰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流感病毒 A 型;H1N1 亚型;血凝素类;神经氨酸酶;基因特征分析

基金项目:上海市长宁区卫生计生系统医学特色专科(20163004)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influenza A (H1N1) virus isolated from Changning district of Shanghai in

winter and spring of 2015 and 2016Xu Yang, Bu Fang, Guo Jiayin, Zhang Ling, Lin Zheng, Huang Zheng.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Shanghai Changn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0051, China; Health Care Department, Changning Maternity and Infant Health Hospital, ShanghaiCorresponding author: Huang Zhe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influenza A (H1N1) in winter and spring in 2015 and 2016. Methods A total of 35 strains of influenza A (H1N1) isolated from Changning district influenza network laboratory from December,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 Full length hemagglutinin (HA) and neuraminidase (NA) genes were amplified by RT-PCR and were sequenced. MEGA software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gene similarity. MegAlign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related antigens and resistance sites. NetNGlyc 1.0 was used for online prediction of glycosylation sites. Results The results of phylogenetic analysis for HA gene showed that the 35 strains belonged to clade 6B.1, 6B.2 and 6C with clade 6B.1 as the main branch. Comparing to A/California/07/2009, the recommended vaccine strain for northern hemisphere in 2015-2016 and 2016-2017, the strains showed 96.7%-99.0% and 96.7%-98.2% similarity in nucleotide sequence and amino acid sequences, respectively. The similarity of nucleiotide and amino acid sequences between strains and the vaccine strain of 2017-2018, A/Michigan/45/2015, were 97.2%-99.3% and 97.5%-99.5%,

·论著·

Page 60: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20 ·

respectively. Comparing to vaccine strain A/California/07/2009, all 35 strains had S185T (Sb antigenic site) and S203T (Cb antigenic site) mutations, while 33 strains had K163Q mutation and 7 strains had Q223R mutation. No mutation occurred in the receptor binding sites and glycosylation sites. Analysis of 9 sites related to resistance on NA genes of the 35 strains showed 1 strain had the H274Y mutation. Conclusions Mutations on HA and NA genes of influenza A (H1N1) predominant in Shanghai during 2015-2016 winter season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 epidemic peak.

【Key words】 Influenza A virus; H1N1 subtype; Hemagglutinins; Neuraminidase; Gen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Fund program: Shanghai Changning Specialty Medicine of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20163004)

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包膜上含有两个重要的蛋白: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HA 是 流 感 病 毒 主 要抗原决定簇,其基因序列容易发生变异,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主要研究热点之一。NA 是分布于流感病毒被膜上的一种糖蛋白,与流感病毒的耐药性密切相关 [1]。监测数据显示,2015—2016 年上海市流感季(冬、春季)流行的优势株从乙型 Yamagata谱系突然转变为甲型 H1N1,且该转变早于周边省市,并引起了一个流行高峰 [2-3]。2017 年 2 月由WHO 推荐的北半球甲型 H1N1 疫苗株组份从 A/California/07/2009 更 改 为 A/Michigan/45/2015, 表明 2016 年流行的甲型 H1N1 流感病毒与前期相比,发生了一定的基因漂移 [4-5]。为了解 2016 年初甲型 H1N1 流行高峰产生原因,本研究对 2015 年 12月至 2016 年 4 月期间分离得到的甲型 H1N1 病毒株的 HA 和 NA 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和基因特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甲型 H1N1 流感毒株由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 2015 年 12 月至 2016 年 4 月分离鉴定, 共 35 株。 从 GenBank 网 站(http://www.ncbi.nlm.nih.gov)检索获得 2009—2017 年国内外 36 株甲型 H1N1 流感毒株的 HA 基因序列,其中包括2015—2016 年 和 2016—2017 年 北 半 球 推 荐 疫 苗株 A/California/07/2009、2017—2018 年北半球推荐疫苗株 A/Michigan/45/2015、系统进化树分支 6B、6B.1、6B.2 和 6C 的代表株。分离鉴定的所有毒株均经国家流感中心和上海市流感参比实验室复核,结果一致。

1.2 病毒分离按照《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 年版)》[6],

对收集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逆转录聚 合 酶 链 式 反 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 time RT-PCR)方法进行病原学快速检测,核酸阳性标本接种到狗肾

传代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MDCK)(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出现细胞病变后,利用国家流感中心提供的标准血清进行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选择血凝滴度≥ 8 的毒株做进一步的基因扩增和测序。

1.3 HA 和 NA 基因的扩增和测序取细胞培养液 200 μL,使用罗氏核酸自动提取

仪 MagNA Pure LC 2.0(德国,罗氏公司)进行核酸抽提,每 200 μL 标本设置洗脱体积为 100 uL,具体操作参照仪器说明书进行。使用 real-time RT-PCR 检测甲型 H1N1 病毒核酸,操作体系和循环参数参照《全国流感监测技术指南》[6]。阳性核酸标本送上海伯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 HA 和 NA基因全基因扩增和测序。

1.4 序列分析使 用 MEGA 7.10 软 件 进 行 序 列 比 对, 采 用

Neighbor-Joining 方法构建 HA 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Bootstrap 数值设置为 1 000)。计算本研究测定的甲型 H1N1 流感病毒 HA 与疫苗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参考相应文献,确定HA 蛋白上与抗原相关的变异位点以及 NA 蛋白上与耐药相关的变异位点 [7-9]。使用 Lasergene V7.0软件包中的 MegAlign 软件对上述位点进行分析。利用 NetNGlyc 1.0(http://www.cbs.dtu.dk/services/NetNGlyc/)在线预测糖基化位点。

2 结果2.1 同源性分析

35 株 甲 型 H1N1 流 感 病 毒 HA 基 因 的 核苷 酸 同 源 性 为 96.7%~99.9%, 氨 基 酸 同 源 性为 96.8%~100%。35 株 甲 型 H1N1 分 离 株 与2015—2016 年、2016—2017 年北半球推荐疫苗株 A/California/07/2009 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 为 96.7%~99.0% 和 96.7%~98.2%。 与 2017—2018年北半球推荐疫苗株 A/Michigan/45/2015 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97.2%~99.3% 和 97.5%~99.5%。

2.2 HA 系统进化分析如 图 1 所 示,35 株 甲 型 H1N1 病 毒 在 进 化

Page 61: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21 ·

关 系 中 分 为 3 个 进 化 分 支, 其 中 CN201501037、CN20160088、CN20160113、CN20160249、CN20160251 和 CN20160306 与 Clade6B.2 的 代 表 株A/lowa/53/2015 聚集在一起,在进化关系上和上海株 A/Shanghai-Jiading/SWL1970/2015 最 近; 分 离 株CN20160047、CN20160055、CN20160252 与 Clade 6C的 代 表 株 A/Shanghai-Xuhui/SWL1246/2017-6C 聚集 在 一 起; 分 离 株 CN20151030 与 WHO 推 荐 的2015—2016 年、2016—2017 年 北 半 球 推 荐 疫 苗株 A/California/07/2009 的进化关系比较近,属于Clade 6B 大分支;22 株分离株都与 WHO 推荐的

2017—2018 年疫苗株 A/Michigan/45/2015 聚集在一个分支上,属于 Clade 6B.1(62.9%,22/35)。

2.3 HA 蛋白抗原决定簇和受体位点变异分析与疫苗株 A/California/07/2009 相比,本研究分

离的 35 株 HA 氨基酸序列都发生了抗原位点 Sb 区S185T 位 点 和 Cb 区 S203T 位 点 的 突 变,33 株 发生了 Sa 区 K163Q 位点的突变,7 株发生了 Cb 区Q223R 位点的突变。K163Q(Sa 区)、S185T(Sb区)、S203T 和 Q223R(Cb 区)位点的改变都在疫苗株 A/Michigan/45/2015 的氨基酸序列上出现。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位点,主要由 190 螺 旋(190~198)、130 环(135~138) 和 220 环(221~228)这 3 个结构域构成。经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与疫苗株 A/California/07/2009 相比,6株分离株在 190 位发生了 V190I 位点的改变,其余结合位点未发现有氨基酸变异。

2.4 糖基化位点分析分离的35株甲型H1N1毒株的潜在糖基化位点

共有6个,其中3个为N-X-S型:27位的N-N-S、304位的N-T-S和557位的N-G-S;3个为N-X-T型:40位的N-V-T、104位的N-G-T和498位的N-G-T,与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的潜在糖基化位点一致。见图2。

● 为疫苗株 ; ▲ 为 2015—2016 年上海市长宁区分离株

图 1 2015—2016 年上海市长宁区甲型 H1N1 流感病毒HA 基因进化树

超过基线的部分被认为是有效的糖基化位点

图 2 2015—2016 年上海市长宁区 35 株甲型 H1N1 病毒株HA 蛋白糖基化位点预测

2.5 耐药位点分析在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 NA 基因上一共分布

着 9 个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相关的耐药位点变异,分 别 为 E119G、E119V、D198G、I222K、I222R、I222V、S246N、H274Y 和 N294S 位点。对本研究分离的 35 株甲型 H1N1 流感毒株 NA 基因变异位点的分析发现 CN_20160218 携带有 H274Y 位点的变异。

3 讨论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是一种由猪流感、禽流感

和人流感三种宿主来源病毒的基因重配产生的新的流感病毒亚型 [10],在 2009 年大流行之后,甲型

N末

端位

点糖

基化

潜力

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氨基酸位置

Page 62: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22 ·

H1N1 流感取代原来流行的季节性 H1N1 成为在人

群中流行的主要亚型 [11]。2015 年底到 2016 年初,

上海市流行的主要流感型别由乙型 Yamagata 谱系

突然转变为甲型 H1N1 亚型,并在人群中造成了一

次流行高峰 [12]。文献表明,上海市出现这次流行

优势株的转变比周边省份要早出现至少一个月 [2-3]。

本研究系统进化树提示,2015 年底到 2016 年初上

海地区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存在不同的基因型,

基因多态性增加,35 株分离株 HA 基因主要分为

3 大分支,提示该时间段上海市长宁区有多个甲型

H1N1 基因形态混合流行,处于差异性的演化变异

状态,但是 Clade6B.1 已经呈现出一定优势。

与疫苗株 A/Califonia/07/2009 相比,本研究中

35 株分离株都发生了抗原位点 Sb 区 S185T 位点和

Cb 区 S203T 位点突变,33 株发生了 Sa 区 K163Q

位点突变,7 株发生了 Cb 区 Q223R 位点突变。由

于抗原决定区域对中和抗体的产生非常重要,因

此流感病毒氨基酸抗原位点突变,有可能会使人

群对其免疫保护降低 [13-14]。这可能是流感流行峰

较高、感染人数较多的原因之一。

流感病毒感染的第一步是流感病毒受体结合

位点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其中基本的糖基

化位点是保障 HA 蛋白正常折叠所必须的 [15]。本

研究中 35 株分离株,发现有 1 个受体结合位点的

改变,但是糖基化位点没有变异,提示 WHO 推荐

的疫苗株虽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但是有待

进一步更新。

参 考 文 献

[1] 杜宁, 王大燕, 舒跃龙. 2009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原学概

述[J]. 病毒学报,2009,25( 6) : 479-484. DOI: 10.3321/j.issn.

1000-8721.2009.06.013.

[2] 钱程, 陈聪, 祖荣强, 等. 常州市2010-2016年流感监测的流行

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7, 21(11): 1123-1127.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17.11.011. DOI: 10.16462/j.cnki.

zhjbkz.2017.11.011.

[3] 杨静, 吴霄, 徐虹, 等. 2014-2016年镇江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

毒分子进化特征研究[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8, 22(1): 46-

5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18.01.011.

[4] 邹力. 2015-2016年北半球流感流行季节使用流感疫苗成分

的建议[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5, 38(3): 144-14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5.03.010.

[5] 邹力. 2017-2018年北半球流感流行季节使用流感疫苗成分

的建议[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7, 40(3): 154-15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11.2017.03.01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O年版)[J].

国际呼吸杂志, 2011, 31(2): 85-88. DOI: 10.3760/cma.j.issn.

1673-436X.2011.002.002.

[7] AE Moussi, MABH Kacem, F Pozo,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of

HA1 domain of heammaglutinin gene of influenza A( H1N1)

pdm09 in Tunisia[J]. Virol J, 2013, 10(1): 150. DOI: http://dx.doi.

org/10.1186/1743-422X-10-150.

[8] Igarashi M, Ito K, Yoshida R, et al. Predicting the antigenic

structure of the pandemic ( H1N1) 2009 influenza virus

heammaglutinin[J]. PLoS One, 2010, 5(1) : e8553. DOI: 10.1371/

journal.pone. 0008553.

[9] Ferraris O, Lina B. Mutations of neuraminidase implicated in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 resistance[J]. J Clin Virol, 2008, 41(1):

13-19. DOI: 10.1016/j.jcv.2007.10.020.

[10] 祁贤, 汤奋扬, 李亮, 等. 新甲型H1N1(2009)流感病毒的早期

分子特征[J]. 微生物学报, 2010, 50(1): 81-90. DOI: 10.13343/

j.cnki.wsxb.2010.01.010.

[11] 谢平.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及其防控策略[J]. 应用预

防医学, 2010, (s1): 27-31. DOI: 10.3969/j.issn.1673-758X.2010.

z1.009.

[12] 李翠珍, 骆玲飞, 闫红静, 等. 2013—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流感

监测结果分析[J].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7, 44(5): 685-689,

692. DOI: 10.3969/j.issn.1672-8467.2017.05.024.

[13] 赵丹, 苏志磊, 于萍, 等. 青岛地区2012-2014年甲型H1N1流感

病毒基因特征[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8): 1096-1100. DOI:

10.11847/zgggws2016-32-08-23.

[14] 石伟先, 崔淑娟, 卢桂兰, 等. 2009年北京市甲型H1N1流行性

感冒轻重症患者病毒全基因组特性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

志, 2013, 47(5): 420-426. DOI: 10.3760/cma.j.issn.0253-9624.

2013.05.009.

[15] 徐翠玲, 向妮娟, 张烨, 等. 2004-2005年中国A(H1N1)亚型

流感病毒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J]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

毒学杂志, 2006, (2): 27-29. DOI: 10.3760/cma.j.issn. 1003-

9279.2006.02.009.

(收稿日期:2018-06-06)

(本文编辑:杜丹)

Page 63: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23 ·

·论著·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17

作者单位:610041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刘宣辰、栾荣生);四川省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

务与科研科(刘宣辰)

通信作者:栾荣生,Email:[email protected]

近年来,随着扩大免疫规划的全面推行和深入发展,疫苗使用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通过疫苗接种,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

降,但同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大,且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1]。为切实掌握四川省内江

2015—2017 年四川省内江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刘宣辰 栾荣生

【摘要】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四川省内江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 方法 收集2015—2017年四川省内江市5个县区通过

全国AEFI监测系统报告的AEFI个案资料,共1 357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报告情况、

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发病时间间隔分布、分类分布、临床症状分布、临床诊断分布、接种疫苗

分布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2015—2017年,内江市共报告AEFI病例1 357例,其中6至8月报告病

例数较多(38.39%,521/1 357),<1岁组婴幼儿较多(32.20%,532/1 357)。接种疫苗后0~1 d

发病的病例最多(89.39%,1 213/1 357),一般反应较多(88.95%,1 207/1 357),临床症状以发

热(52.76%,716/1 357)、局部红肿(46.43%,630/1 357)、局部硬结(30.07%,408/1 357)为

主。 结论 内江市AEFI报告病例数以6至8月居多,常发生在小年龄儿童和接种早期,发生分类以

一般反应为主,症状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

【关键词】 疫苗;接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人群监测

Analysis on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in Neijiang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2015-2017Liu Xuanchen, Luan Rongsheng. Huaxi Public Health,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Department of Operation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Neiji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ichuan ProvinceCorrespondence author:Luan Rongshe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 in Neijiang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during 2015-2017. Methods A total of 1 357 cases of AEFI reported by the national AEFI surveillance system in 5 counties and districts of Neijiang city from 2015 to 2017 were collected.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AEFI reports, distributions of time, age and time interval, classification, clinical symptoms, clinical diagnosis and vaccine. Results From 2015 to 2017, a total of 1 357 cases of AEFI were reported in Neijiang city. The number of cases reported from June to August was more (38.39%, 521/1 357). The number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in the <1-year-old group was more (32.20%, 532/1 357). Within 0-1 day after inoculation, more cases (89.39%, 1 213/1 357) and more general reactions (88.95%, 1 207/1 357) occurred. The clinical symptoms were manifested as follows: fever (52.76%, 716/1 357), swelling (46.43%, 630/1 357) and sclerosis (30.07%, 408/1 357). Conclusions The number of AEFI cases reported in Neijiang city was mainly from June to August. AEFI commonly occured in young children and in early stage of vaccination. The main type of AEFI was general reaction. The main symptoms were fever, swelling and sclerosis.

【Key words】 Vaccines; Vaccination;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Population surveillance

Page 64: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24 ·

市 AEFI 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评价疫苗安全性

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更好地促进预防接种工作

的有效实施,本文对四川省内江市 2015—2017 年

AEFI 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收集 2015—2017 年四川省内江市 5 个县区通

过全国 AEFI 监测系统报告的 AEFI 个案资料,共

1 357 例。监测覆盖接种国家免疫规划(NIP)疫

苗和非 NIP 疫苗的所有人群。

1.2 AEFI 定义及报告方式根据《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

AEFI 定义为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

关的反应或事件。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属

于报告范围的 AEFI 病例后及时向受种所在地的县

(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区)级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经核实后,将 AEFI 个案报告和个

案调查情况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

网络直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网络直报

系统对 AEFI 个案信息进行管理 [2]。

1.3 AEFI 分类 根据《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

的诊断标准,AEFI 经过调查、诊断、分析,按发

生原因分为 5 种类型:(1)不良反应;(2)疫

苗质量事故;(3)接种事故;(4)偶合症;(5)

心因性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使 用 Excel 2007 软 件 对 数 据 进 行 整 理, 采

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流

行病学方法对 AEFI 监测指标及时间分布、年龄

分布、发病时间间隔分布、分类分布、临床症

状分布、临床诊断分布、接种疫苗分布等进行

分析。

2 结果

2.1 AEFI 报告情况 2015—2017 年,内江市共报告 AEFI 个案 1 357

例,全市 5 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全市 121 个

乡(镇)中,2015 年有 118 个乡(镇)有报告,

覆盖率 97.52%;2016 年有 117 个乡(镇)有报告,

覆盖率 96.69%;2017 年有 118 个乡(镇)有报告,

覆盖率 97.52%。

2.2 AEFI 监测指标完成情况 2015—2017 年, 内 江 市 AEFI 监 测 指 标 中,

2015 年 7 d 内完成初步调查报告率未能达到监测指

标的要求(7 d 内完成初步调查报告率≥ 90%),

其余指标均符合目标要求。见表 1。

表 1  2015—2017 年四川省内江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指标完成情况

年份 48 h 内报告率(%) 48 h 内调查率(%)7 d 内完成初步

调查报告率

3 d 内个案调查表

报告率(%)

个案调查表关键项目

填写完整率(%)分类率(%)

2015 100.00(440/440) 100.00(36/36) 6/7 100.00(440/440) 100.00(440/440) 99.77(439/440)

2016 100.00(411/411) 100.00(37/37) 4/4 100.00(411/411) 100.00(411/411) 100.00(411/411)

2017 100.00(506/506) 100.00(78/78) 12/12 100.00(506/506) 100.00(506/506) 100.00(506/506)

注:表中括号内数值分子为完成调查例数,分母为调查总例数

2.3 AEFI 发生时间分布 2015—2017 年,内江市每月均有 AEFI 个案报

告,其中报告病例数居前 3 位的月份依次是 6 月

(196 例,14.44%)、8 月(164 例,12.09%)、7 月

(161 例,11.86%),合计占 38.39%(521/1 357);

报告病例数最少的月份是 2 月(52 例,3.83%)。

报告病例数以第 3 季度(460 例,33.90%)和第 2

季度(456 例,33.60%)居多。

2.4 AEFI 病例年龄分布 2015—2017年,内江市报告的1 357例AEFI

病例中,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年龄依次是<1岁

(532例,32.20%)、1岁(406例,29.92%)、2岁

(148例,10.91%)。

2.5 AEFI 发病时间间隔分布 1 357 例 AEFI 病例中,接种疫苗后 0~1 d 发

病的病例最多(1 213 例,89.39%),其次是接种

2~3 d 发病的病例(115 例,8.47%),居第 3 位的

是接种 4~7 d 发病的病例(11 例,0.81%)。

2.6 AEFI 分类 1 357 例 AEFI 病例分为 4 类,其中一般反应

1 207 例(88.95%)、异常反应 103 例(7.59%)、

偶 合 症 46 例(3.39%)、 待 定 1 例(0.07%)。

Page 65: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25 ·

2015—2017 年期间无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

心因性反应报告。

2.7 AEFI 病例临床症状1 357 例 AEFI 病例中,发生率居前 3 位的临

床症状依次是发热(52.76%,716/1 357)、局部

红肿(46.43%,630/1 357)、局部硬结(30.07%,

408/1 357)。

2.8 AEFI 病例临床诊断 1 357 例 AEFI 病例中,临床诊断为发热或红

肿或硬结者 1 207 例(88.95%),诊断为过敏性皮

疹者 69 例(5.08%),诊断为其他者 47 例(3.46%),

诊断为荨麻疹者 16 例(1.18%)。其余临床诊断

率均< 1%。

2.9 AEFI 病例接种疫苗情况 1 357 例 AEFI 病例中,报告发生率居前 3 位

的疫苗依次是百白破疫苗(无细胞)(446 例,

32.87%)、麻风疫苗(103 例,7.59%)、A 群流

脑疫苗(99 例,7.30%)。报告 AEFI 发生率最低

的疫苗是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发生率为

0.22%(3 例)。

3 讨论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

最经济和有效的干预手段,但是任何一种疫苗都

不是绝对安全的。虽然疫苗接种后发生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的几率很低,但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

给受种者带来痛苦和不幸,甚至会造成不良的社

会影响,继而阻碍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 [3]。开展

AEFI 监测对于评价疫苗安全性,改善预防接种服

务质量,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具有重要

的意义 [4]。

本次调查显示,2015—2017 年四川省内江市

报告的 AEFI 病例集中发生在 6 至 8 月份,与全

国 AEFI 监测数据时间分布一致 [2, 5];2 月份报告

病例数最少,考虑与春节前后接种量下降有关。

报告的 AEFI 病例以 2 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这与

该年龄段婴幼儿所需接种的疫苗剂次相对较多有

关。AEFI 发生多集中在接种疫苗后 0~1 d,与全

国和四川省情况一致 [2, 5-6],提示为减少 AEFI 的

发生,应加强对该时间段的监测力度,掌握好疫

苗接种的禁忌。报告的 AEFI 病例中,一般反应

占 88.95%,与全国水平一致 [2, 5]。临床诊断以发

热、红肿、硬结为主,异常反应中最常见的是过

敏性皮疹。3 年间,内江市未报告疫苗质量事故、

接种事故及心因性反应,说明内江市预防接种服

务质量总体较好。2015—2017 年内江市报告发生

AEFI 病例接种的疫苗主要为一类疫苗,二类疫苗

报告数量占比较小,这可能与二类疫苗费用较高,

接种剂次相对较少有关。

综上所述,内江市 AEFI 监测工作取得了较

大的进展,系统正常有效运行,监测系统的完整

性、敏感性、及时性不断提高。作为免疫规划工

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进一步提高内江市 AEFI

监测质量,今后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强

化责任报告意识,杜绝瞒报、漏报、迟报和误报

现象。(2)强化培训督查力度,提高监测敏感

性和监测质量。(3)强化门诊规范管理,提高

预防接种服务质量。(4)强化 AEFI 处置水平,

规范开展补偿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王明衡 , 李克柠 , 邝继琰 . 海口市 2011 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

反应监测情况分析 [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 2013, 14(3): 201-

202. DOI: 10.16506/j.1009-6639.2013.03.009.

[2] 武文娣 , 刘大卫 , 李克莉 , 等 . 中国 2012 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

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J]. 中国疫苗和免疫 , 2014, 20(1): 1-12, 66.

[3] 常利民 , 刘大卫 , 王华庆 . 国内外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报告和诊断标准的研究现状 [J]. 中国疫苗和免疫 , 2012, 18(5):

465-468.

[4] 刘大卫 . 如何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 [J]. 中国计

划免疫 , 2006, 12(4): 322-327. DOI: 10.3969/j.issn.1006-916X.

2006.04.026.

[5] 武文娣 , 刘大卫 , 李克莉 , 等 . 中国 2010 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

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J]. 中国疫苗和免疫 , 2012, 18(5): 385-397.

[6] 马煦 , 王进 , 马千里 , 等 . 2009—2011 年四川省疑似预防接种异

常反应监测评价 [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 2013, 29(5): 367-370.

(收稿日期:2018-09-13)

(本文编辑:杜丹)

Page 66: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26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18

作者单位:10001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

通信作者:李兴旺,Email:[email protected]

α 干扰素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杨依兰 李兴旺

【关键词】 病毒;呼吸系统;干扰素 α;雾化吸入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D151100002115002);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重点医学专业发

展计划(ZYLX201602)

·综述·

干扰素(interferon,IFN)作为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

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

乙型肝炎及慢性丙型肝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及呼

吸道疾病等 [1-2]。全球每年约有 2 亿人发生病毒性肺炎,其

中成年人和儿童各占约 1 亿。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治疗药

物中,除了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被证实对流行性感冒病毒(简

称“流感病毒”)确切有效外,针对其他病毒感染均无特

异有效的药物。IFN-α 属于Ⅰ型干扰素,在我国批准上市

的有 IFN-α1b、IFN-α2b 和 IFN-α2a 等 3 种亚型。有学

者正在研究 IFN-α 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并对其

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了系统评价。本文对 IFN-α 治疗呼

吸道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及现状进行了综述。

1 呼吸道病毒感染及治疗现状

1.1 呼吸道病毒感染特点及危害病毒性肺炎的流行存在季节性、地域性和年龄差异,

全球不同地区的统计数据结果不尽相同。2016 年发表的 1

篇荟萃分析统计了 2000—2015 年国内外共 15 篇成年人社

区 获 得 性 肺 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 病

原学研究资料,在全球范围内被监测的 10 691 例患者中,

病原体的检出率为 47%,病毒居首位,检出率为 23.30%,

所有病毒中占比最高的为流感病毒,检出率为 8.70%[3]。流

感绝大多数为自限性,但仍有部分患者可发展为重症流感

肺炎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最终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多

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重症流感常见于老年人、婴幼儿、

孕产妇或并发慢性基础疾病等高危人群中。国内一项成年

人 CAP 多中心调查共统计 2010 年 11 月至 2012 年 4 月北

京 12 家综合医院的患者资料,结果显示,呼吸道病毒检出

率为 27.5%,其中各种病毒的检出率依次为:甲型流感病

毒(9.9%,其中 H1N1 占 6.7%,季节性 H3N2 占 3.5%)、

副流感病毒(4.4%)、人鼻病毒(4.3%)、腺病毒(4.2%)、

人 偏 肺 病 毒(1.8%); 乙 型 流 感 病 毒、 呼 吸 道 合 胞 病

毒、 冠 状 病 毒 等 检 出 率 小 于 1.0%[4]。 另 外,2014—2015

年国内一项单中心儿童 CAP 研究中,病毒性肺炎检出率

为 41.84%, 呼 吸 道 合 胞 病 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占首位,阳性率为 25.98%[5]。婴幼儿时期 RSV 引起

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会干扰免疫平衡,促使远期喘息发作。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逐渐出现一些引起呼吸道感染的

新型高致病性病毒,病死率普遍较高,如 2003 年引起世

界大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2012 年中东呼吸综合征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对全球公共卫生

构成了巨大威胁。截至 2017 年 7 月 28 日,WHO 报道共有

27 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 2 040 例确诊病例,死亡 712 例,

病死率 34.9%[6]。2013 年我国东部暴发 H7N9 疫情,实验室

确诊病例 1 557 例,死亡 605 例,病死率高达 38.9%[7]。此

外还间断有人感染新型流感病毒 H5N6、H5N1、H10N8 等

的报道,病死率都极高。

1.2 治疗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流感的防治已成为公共卫生和人类健康的重要课

题。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nueraminidase inhibitor,NAI),代表药物有奥司他韦、

扎那米韦、帕拉米韦。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分

为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

炎,通常在流感起病后 2~4 d 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流感

恢复期后病情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咳嗽、咳脓痰、呼吸

困难等症状。NAI 推荐的最佳使用时间为发病 48 h 内,但

有研究表明从发病到影像学确诊肺炎的中位时间为 4 d,

83.4% 的成年人和 86.0% 的儿童开始抗病毒治疗大于 48 h。

因此,流感流行季节对无病原学结果的疑似病例即使超过

发病 48 h 也可使用 [8]。Louie 等 [9] 研究显示,与未治疗组相比,

发病≤ 5 d 使用抗病毒药物都对生存率有益。但对于症状

出现大于 5 d、重症患者和有流感并发症风险的患者,NAI

的使用还缺乏相应的指导意见。同时,NAI 的广泛应用加

速了耐药株的出现,其中 N1 亚型多见,人季节性 H1N1、

A(H1N1)pdm09、H5N1 中均已检测出 NAI 耐药毒株,以

奥司他韦耐药最为常见 [10]。国外已有报道发现 1 株对奥司

他韦及扎那米韦均耐药的具有 NAR371K 突变的乙型流感

毒株 [11]。近年来,一些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发取得了

巨大的进展。法匹拉韦是一种新型 RNA 聚合酶抑制剂,具

Page 67: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27 ·

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法匹拉韦与奥司他韦疗效相当,该药已于 2014 年 3 月在日

本上市,被批准用于新发或复发流感的治疗 [12]。血凝素抑

制剂中,噻唑类广谱抗病毒药硝唑尼特也被证实对甲、乙

型流感有效,正在美国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13]。

目前,对于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均无明确的特效

药物。成年人 CAP 诊疗指南中推荐腺病毒肺炎首选西多福

韦治疗,RSV 感染使用静脉利巴韦林治疗,但证据级别均

为 ⅡB[14]。西多福韦有潜在肾毒性,利巴韦林有易引起骨髓

抑制和溶血性贫血等药物不良反应的缺点。

中草药的抗病毒作用逐渐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

目前文献报道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单味中药主要有金银花、

黄芩、板蓝根等;复方中药主要有炎琥宁、痰热清等。中

草药类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尚不确定,相关药物的安全

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已有文献报道了 IFN-α 治疗儿童病毒性感染疾病的

有效性,IFN-α1b 注射液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已达成专家共

识 [15]。

2 IFN 的抗病毒机制及免疫调节作用

IFN 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启动酪氨酸激酶 - 信号转导

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诱导以干扰素刺激基

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为主的一系列影响 IFN

调控基因的表达,生成多种直接作用于病毒的蛋白质和酶,

从而达到使机体免受病毒感染的目的 [16]。ISG 在病毒生命周

期的每个阶段均可以发挥抗病毒作用。抗黏液病毒 1 蛋白

(myxovirus resistance 1,Mx1)是最早发现的抑制病毒入胞

的效应分子。Ⅰ型 IFN 与 IFN 受体结合,激活 JAK-STAT 通

路诱导生成 IFN 刺激基因因子 3(interferon-stimulated factor

3,ISGF3)三联复合体,ISGF3 进入细胞核内与 IFN 刺激反

应元件(interferon-stimulated response elements,ISRE)结合,

从而启动 Mx 基因转录,合成抗病毒蛋白 Mx,Mx1 可以抑

制流感病毒的转录和翻译。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interferon

inducible transmembrane proteins,IFITM)分为 3 类 5 种亚

型,第 1 类 IFITM 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包括 3 种亚型:

IFITM1、IFITM2、IFITM3,不同亚型对同一种病毒的抑制

作用不同,其中 IFITM3 能更有效地拮抗流感病毒。甲型流

感病毒属于包膜病毒,包膜表明的糖蛋白血凝素与宿主细

胞表面的 α-2, 6- 唾液酸聚糖蛋白结合,启动胞吞过程 [17]。

IFITM 能够作用于胞内体途径,减少网格蛋白的产生,抑

制液泡 ATP 酶(vacuolar ATPase,v-ATPase)活性,改变

胞内体酸性环境,破坏胆固醇平衡,影响病毒包膜与胞内

体膜的融合,从而抑制病毒 RNA 释放到被感染细胞胞质内。

另外,在非胞内途径,IFITM 能够影响感染细胞与正常细

胞的半融合,达到抑制病毒扩散的目的。Viperin 是一种能

被 IFN 诱导的抗病毒蛋白,对多种 DNA 和 RNA 病毒有抑

制作用,如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Viperin 蛋白可通过扰乱细胞膜上的脂筏来抑制流感病毒的

释放 [18]。

IFN 在调控固有免疫反应和激活适应性免疫反应中也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刘瑞清等 [19] 通过小鼠动物实验证明,

IFN-α1b 雾化吸入不仅有效调节 RSV 感染小鼠的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减轻炎症反应,还对血清 IFN-γ、

白细胞介素(IL)-4 和 IL-17 水平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且存在一定的剂量 - 效应关系。

3 IFN 雾化吸入

目前,IFN-α 的给药途径有多种方式,包括皮下和肌

肉注射,以及雾化吸入等。注射 IFN-α 可能会引起一过

性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精神异常等不良反应。雾化吸

入可以有效避免上述不良反应,提高耐受性。

3.1 IFN 雾化吸入的药代动力学-体内分布雾化吸入是呼吸道疾病局部治疗的方式之一,不仅可

以提高肺部药物浓度,还可以避免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

已有研究证实,IFN 能在肺内分布并吸收起效。Giosuè 等 [20]

研究发现,雾化吸入 IFN(每天每次 300 万 IU)后,受试

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的 2'-5'寡腺苷酸合成酶水

平均较用药前明显增多,证明 IFN 可以与呼吸道黏膜细胞

和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发挥抗病毒作用。刘栾峰等 [21]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研究雾化吸

入及肌肉注射 IFN 后其在兔肺组织中药物分布情况和主要

代谢脏器中的药物含量,得出结论:(1)与肌肉注射相比,

雾化吸入 2 h 后肺组织中就有 IFN 分布,12 h 时 IFN 在肺

内分布普遍高于肌肉注射组 4 倍以上。(2)IFN 经肝肾双

通道代谢,肾代谢占 80%。雾化给药 12 h 之内肾内药物浓

度稳定,肌肉注射组 4 h 高于雾化组 5 倍,12 h 仅为雾化

组的 1/12。(3)IFN 血药浓度 8 h 达到峰值,体内循环时

间可长达 12 h。实验证明,与肌肉注射相比,雾化吸入途

径具有提高肺组织浓度,延迟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延长药

物代谢时间的优势。

3.2 IFN 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基础研究动物实验证明,雾化吸入 IFN 的疗效优于其他抗病毒

药物。黄可飞等 [22] 在通过小鼠实验对比 IFN-α1b 腹腔注

射、IFN-α1b 雾化吸入(12.5 μg 与 25.0 μg)、利巴韦林

腹腔注射、喜炎平腹腔注射、炎琥宁腹腔注射 5 组的疗效

中发现,雾化吸入组可有效减轻小鼠肺组织病理学炎症损

伤程度和降低 RSV 病毒载量,其中 25.0 μg 亚组疗效好于

其他组,证实雾化吸入 IFN-α1b 具有更显著的抗病毒作用。

刘瑞清等 [19] 采用随机对照方式使用不同剂量 IFN-α1b 注

射液(3.125、12.5、25、50 μg)对 RSV 小鼠进行干预,结

果发现随着吸入剂量的增加,小鼠肺组织的 RSV 病毒载量

呈下降趋势,提示雾化吸入 IFN-α1b 不仅可以直接降低

肺部 RSV 载量,两者还存在剂量 - 效应关系。

3.3 IFN 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应用3.3.1 流感病毒肺炎  IFN 抗流感病毒的有效性在基

础实验中已经被证实。20 世纪 90 年代,李玉琴等 [23] 在

IFN-α 雾化吸入治疗甲型流感的研究中发现 CD3、CD4、

CD8 及 CD4/CD8 升高明显,CD8 及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明

显,推测 IFN-α 雾化吸入可改善甲型流感患者的免疫功

能。孙玲玲等 [24] 研究 IFN 协同奥司他韦治疗甲型流感的疗

Page 68: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28 ·

效中发现,相较与单用奥司他韦,研究组(奥司他韦联合

IFN)的咳嗽、发热、咽喉肿痛、冷汗等症状缓解时间缩短;

且研究组在病程第 3、4 天甲流病毒抗原转阴率明显高于对

照组。表明奥司他韦与 IFN 具有协同作用,两种药物联合

使用可促进改善症状、提高疗效及增加抗原转阴率。

3.3.2 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  RSV 是 RNA 病毒,属

副黏液病毒科。RSV 多感染 2 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毛细

支气管炎、肺炎,重症可导致死亡,也是诱发儿童哮喘的

重要危险因素。尚云晓等 [25] 通过国内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

试验,将 11 家医院共 330 例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

组(常规治疗)、低剂量组(常规治疗 +IFN-α1b 注射液

2 μg/kg 雾化吸入)、高剂量组(常规治疗 +IFN-α1b 注射

液 4 μg/kg 雾化吸入)。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比,低剂

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总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中

喘息、喘鸣音及三凹征这三项主要疗效指标改善率优于低

剂量组,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其中三凹征消失

时间缩短最明显。同一研究还观察到,在治疗第 3~4 天时,

观察组疗效指标改善最明显,且在治疗结束时仍高于对照

组。此外,以发病到就诊治疗 72 h 为界,对总体改善率进

行分层分析发现,早期治疗(发病 72 h 内)的观察组改善

率更好。RSV 阳性患儿的总改善率优于 RSV 阴性者。该临

床试验中的 330 例患儿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另有研究发现,

IFN 可改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远期喘息发作及呼吸道感

染发病情况,并且降低因呼吸道感染的住院率。

3.3.3 MERS  MERS 是 由 中 东 呼 吸 综 合 征 冠 状 病 毒

(MERS-CoV)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上尚无有

效的治疗方法,除了对症支持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还需要

辅助机械通气或 ECMO 支持。动物实验发现,IFN-α2b 与

利巴韦林联合可抑制 MERS-CoV 复制,明显减轻肺部损害。

近期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联合疗法可能仅对早期诊断的

患者有效,而对伴有并发症的重症患者无明显疗效 [26-27]。

另有研究显示,利巴韦林和 INF-α2a 的联合治疗可明显提

高 MERS-CoV 重症患者的早中期生存率,但对后期生存率

没有明显提高作用 [28]。但上述研究样本量较小,其药物有

效性仍缺乏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

3.3.4 病毒性肺炎相关喘息  病毒性肺炎可引起毛细支

气管炎,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雾化吸入 IFN 可有效改善

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小。Meta 分析结果显示,雾化吸入

IFN 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能

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喘憋、肺部湿啰音、咳嗽持续时

间 [29]。孙薇等 [30] 对 IFN 雾化吸入治疗病毒性肺炎进行了

Ⅰ期临床试验,同时也是国内首次对病毒性肺炎恢复期患

儿雾化吸入重组人 IFN-α1b 进行耐受性测试,结果表明:

病毒性肺炎恢复期患儿雾化吸入重组人 IFN-α1b 注射液

在 0.3~2.0 μg/kg 范围内是安全的,且耐受性良好,无明显

不良反应。

4 总结

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证实,IFN-α 作为一种广谱的抗病

毒药物,可用于儿童及成年人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的治疗。

雾化吸入的给药方式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肺部降低病毒载

量,不仅提高肺内浓度、延长药物代谢时间,还可以快速的

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且药物剂量与疗效在一定范围内

存在剂量 - 效应关系。由于雾化吸入能避免全身用药可能带

来的一系列全身不良反应,因此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及依从

性。IFN 雾化吸入临床应用的前景可观,可成为 IFN-α 注

射液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更为便捷有效的给药途径。

参 考 文 献

[1] 万谟彬. 再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在慢性乙型肝炎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 34(5): 930-93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05.004.

[2] 王琴,罗碧芬, 魏来. 慢性丙型肝炎清除病毒后疾病进展风险评估[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 34(2): 227-22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02.001.

[3] 邓紫薇, 仇成凤, 李茂作, 等.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病原体分布的 Meta分析[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6, 41(12): 950-955.DOI: 10.3969/j.issn.1001-8689.2016.12.013.

[4] Qu JX, Gu L, Pu ZH, et al. Viral etiology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mong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mild or moderate severity and its relation to age and severity[J]. BMC Infect Dis, 2015, 15: 89. DOI: 10.1186/s12879-015-0808-0.

[5] 李权恒, 高文杰, 李金英, 等. 515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6, 18(1): 51-54.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016.01.011.

[6] de Wit E, van Doremalen N, Falzarano D, et al. SARS and MERS: recent insights into emerging coronaviruses[J]. Nat Rev Microbiol, 2016, 14(8): 523-534. DOI: 10.1038/nrmicro.2016.81.

[7] Kile JC, Ren R, Liu L, et al. Update: increase in human infections with novel Asian lineage avian inluenze A(H7N9) viruses during the fifth epidemic-China, October 1, 2016-August 7, 2017[J].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7, 66(35): 928-932. DOI: 10.15585/mmwr.mm6635a2.

[8] Yang SG, Cao B, Liang LR, et al. Antiviral therapy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caused by influenza A pandemic (H1N1) virus[J]. PLoS One, 2012, 7(1): e29652. DOI: 10.1371/journal.pone.0029652.

[9] Louie JK, Yang S, Acosta M, et al. Treatment with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influenza A(H1N1)pdm09[J]. Clin Infect Dis, 2012, 55(9): 1198-1204. DOI: 10.1093/cid/cis636.

[10] 黄兰, 周剑芳, 韦红, 等.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药物耐药现状及机制研究进展[J]. 病毒学报, 2012, 28(5): 572-576. DOI: 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2324.

[11] Sheu TG, Deyde VM, Okomo-Adhiambo M, et al. Surveillance for neuraminidase inhibitor resistance among human influenza A and B viruses circulating worldwide from 2004 to 2008[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8, 52(9): 3284-3292. DOI: 10.1128/AAC.00555-08.

[12] 魏娜, 王彩霞, 刘喜宝, 等. 抗病毒新药法匹拉韦研究进展[J]. 医药导报,2016, 35(2): 168-170. DOI: 10.3870/j.issn. 1004-0781.2016.02.016.

[13] Haffizulla J, Hartman A, Hoppers M, et al. Effect of nitazoxanide in adults and adolescents with acute uncomplicated influenza: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2b/3 trial[J]. Lancet Infect Dis, 2014, 14(7): 609-618. DOI: 10.1016/S1473-3099(14)70717-0.

[1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 39(4):

Page 69: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29 ·

241-242.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6.04.005.[15] 申昆玲, 张国成, 尚云晓, 等. 重组人干扰素-α1b 在儿科的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5, 30(16): 1214-1219.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5.16.006.

[16] Diebold SS , Montoya M , Unger H , et al. Viral infection switches non-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into high interferon producers[J]. Nature, 2003, 424(6946): 324-328. DOI: 10.1038/nature01783.

[17] 陈敏, 李怡芳, 何蓉蓉, 等.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抗甲型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3, 40(6): 757-764. DOI: 10.13220/j.cnki.jipr.2013.06.030.

[18] 白思宇, 杨倩, 仇华吉. 干扰素刺激基因的抗病毒机制[J]. 微生物学报, 2018, 58(3): 361-371. DOI: 10.13343/j.cnki.wsxb.20170189.

[19] 刘瑞清, 张国成, 黄可飞, 等. 重组人干扰素α1b 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9): 1639-1644. DOI: 10.13241/j.cnki.pmb.2013.09.051.

[20] Giosuè S, Casarini M, Ameglio F, et al. Minimal dose of aerosolized interferon-alpha in human subjects: biological consequences and side-effects[J]. Eur Respir J, 1996, 9(1): 42-46. DOI: 10. 1183/09031936.96.09010042.

[21] 刘鉴峰, 刘金剑, 褚丽萍, 等. 雾化吸入干扰素α1b 在兔体内的分布及代谢途径[J]. 医药导报, 2013, 32(1): 1-5. DOI: 10.3870/yydb.2013.01.001.

[22] 黄可飞, 张国成, 刘瑞清, 等. 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炎琥宁和喜炎平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对照研究[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3, 7(6):810-815.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58.2013.06.004.

[23] 李玉琴, 彭韶, 李泳, 等. IFN-α雾化吸入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995, 10(2): 87-89.

[24] 孙玲玲, 陈运生, 杨方华. 干扰素协同奥司他韦治疗甲型流感的疗效观察[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8, 39(1): 65-66. DOI: 10.3969/j.issn.1004-7115.2018.01.022.

[25] 尚云晓, 黄英, 刘恩梅, 等.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多中心研究[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4, 29(11): 840-844. DOI: 10.7504/ek2014110611.

[26] Falzarano D, de Wit E, Rasmussen AL, et al. Treatment with interferon-α2b and ribavirin improves outcome in MERS-CoV-infected rhesus macaques[J]. Nat Med, 2013, 19(10): 1313-1317. DOI: 10.1038/nm.3362.

[27] Al-Tawfiq JA, Momattin H, Dib J, et al. Ribavirin and interferon therapy i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the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an observational study[J]. Int J Infect Dis, 2014, 20: 42-46. DOI: 10.1016/j.ijid.2013.12.003.

[28] Omrani AS, Saad MM, Baig K, et al. Ribavirin and interferon alfa-2a for severe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infectio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Lancet Infect Dis, 2014, 14(11): 1090-1095. DOI: 10.1016/S1473-3099(14)70920-X.

[29] 邓远杰, 王亚亭, 李长春.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及安全性 Meta 分析[J]. 安徽医药, 2016, 20(6): 1165-1169. DOI: 10.3969/j.issn.1009-6469.2016.06.043.

[30] 孙薇, 乔逸, 郭丽, 等. 小儿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1b 治疗病毒性肺炎的耐受性及安全性[J]. 中国新药杂志, 2011, 20(23): 2340-2344.

(收稿日期:2018-08-13)

(本文编辑:田祎)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8. 06. 019

作者单位:650118 昆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通信作者:李卫东,Email:[email protected]

基于 microRNA 的抗病毒研究进展

非成瑞 李卫东

【关键词】 微小 RNA;病毒;宿主细胞

基金项目:云南省创新团队(2015HC027);云南省科技计划(2017IB008)

·综述·

微小 RNA(microRNA,miRNA)是广泛存在于动植

物和病毒中的大小为 20~22 nt 的 RNA 分子,最早被确认

的 miRNA 是 1993 年在线虫中发现的 Lin-4,该基因不编

码蛋白质,它对某些特定的基因表达能够产生抑制作用 [1]。

截至 2018 年 4 月,在 miRBase 数据库第 21 版中收录了 28

645 个具有发夹结构的前体 miRNA,在 223 个不同物种表

达 35 828 个成熟 miRNA 产物。miRNA 在病毒和宿主细胞

中的关系错综复杂,病毒 miRNA 可以在病毒感染宿主细

胞后对宿主发挥基因调控作用,为病毒生存创造条件;同

时,宿主中的 miRNA 也会因为病毒的入侵发生变化,对病

毒基因进行调控。研究发现,miRNA 在抗病毒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包括很多基于 miRNA 的抗病毒靶点。干扰素是

对抗病毒的有效细胞因子,O'Connell 等 [2] 于 2007 年发现

miRNA-155 在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期间被诱导表达,证明了

miRNA 和干扰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抗病毒的作用。此外,

利用 miRNA 减毒作用研究减毒活疫苗也是一种抗病毒策

略。因此,本文对基于 miRNA 的抗病毒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miRNA 的主要作用机制

miRNA 通过与 mRNA 和基因组中的 miRNA 靶位点结

合来发挥功能。miRNA 5’端的 7-8 核苷酸“种子序列”

与靶序列的完全核苷酸互补可导致 mRNA 切割,而具有部

分或不完全互补性的 miRNA 分子会引起 mRNA 的翻译抑

制 [3]。在病毒基因组中的 miRNA 结合位点通常位于 5’和 3’

端的非编码区域 [4],但最近在病毒的蛋白编码区发现也有

Page 70: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30 ·

miRNA 的结合位点 [5]。因此,miRNA 不仅影响 mRNA 的稳

定表达,还可以直接影响靶基因的转录调控。在病毒 3’NTR

中增加与 miRNA 的完全互补 miRNA 靶位点数量可增加对

病毒的抑制作用 [6]。当结合位点被 13~35 个核苷酸分离时,

2 个或更多的 miRNA 结合位点之间的协同作用可加强对

mRNA 翻译的抑制。因此,miRNA 的调控作用受到 miRNA

种子序列的前后基因、位置、靶序列之间的距离,以及“种

子序列”和 miRNA 靶序列之间互补程度的高度影响 [7]。

2 宿主细胞 miRNA 调控病毒基因

大多数抗病毒疗法的目标都是保守的病毒蛋白,但这

种方法会给病毒施加选择性压力,增加病毒的耐药性。而

另一种治疗策略是针对病毒感染所相关的宿主编码因子,

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病毒感染。miRNA 就是其对抗病毒的

措施之一,包括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直接调控是 miRNA

直接与病毒基因组靶序列结合来抑制病毒复制和翻译等过

程,间接调控则是作用于一些信号通路和病毒复制相关蛋

白来发挥抑制作用。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作为节段化的

RNA 病毒并不能编码 miRNA,但是感染宿主细胞后,会受

宿主细胞内 miRNA 的调控。Ma 等 [8] 发现 miRNA-Let-7c 能

够抑制 H1N1 病毒 M1 蛋白的表达。miR-23a 能够识别并降

解病毒的聚合酶基因 PA、PB1 及 PB2,提高内源性 miR-

23a 的表达水平,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复制并降低病毒的

致死率 [9]。Peng 等 [10] 从来自人类和小鼠上皮细胞的 297 种

miRNA 中筛选出 5 种 miRNA 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

其 中,hsa-mir-127-3p、hsa-mir-486-5p、hsa-mir-593-5p

和 mmu-mir-487b-5p 至 少 对 H3N2 和 减 毒 PR8(H1N1)

病毒的一个基因片段产生抑制作用。而 hsa-miR-1-3p 通

过靶向 ATP6V1A 抑制病毒复制。还有在很多哺乳动物和

禽类组织的细胞中高表达的 miR-21 能够靶向流感病毒 NP

蛋白的 miRNA,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 [11]。这些数据表

明,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中高度表达的 miRNA 能够诱导有效

的抗病毒反应,有助于设计基于 miRNA 的抗流感病毒方法。

宿主 miRNA 通过不同作用的方式间接调控病毒感染,

包括一些信号通路和相关蛋白分子。有研究筛选发现,宿

主细胞的 miR-24 对流感病毒具有> 75% 的抑制作用,

而 miR-124a、miR-542-5p 和 miR-744 对流感病毒和呼吸

道合胞病毒都能引起> 75% 的抑制作用。利用逆相蛋白

阵列分析筛选信号通路标志物表达水平后,确定了这 4 种

miRNA 都是通过 p38 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发挥

抗病毒作用。同时,研究证实了活化蛋白激酶 2 可作为流

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需的广谱抗病毒靶点 [12]。

此外,人 miR-155 在日本脑炎病毒感染后会上调,并抑制

Scr 同源 2 含肌醇磷酸酶 1 蛋白的产生,进而激活 TANK 结

合激酶 1,最终上调 β 干扰素,产生促炎症细胞活素 [13]。

多种 miRNA 协同作用可以增强其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Teterina 等 [14] 同时用多个 miRNA 来靶向神经营养黄病毒基

因组的开放阅读框和用于大脑表达 miRNA 的 30 个非编码

区域,与单个 miRNA 靶向相比,具有叠加效应,并产生了

更强的减毒作用。这两个远距离靶标的多个 miRNA 共定位

完全消除了病毒的神经向性。同时,miRNA 对病毒的作用

与其结合位点的数量呈正比。多种 miRNA 共同靶向病毒基

因组的许多不同功能的重要区域,可以防止病毒从 miRNA

介导的基因沉默中逃逸。

3 病毒 miRNA 调控宿主基因

一些病毒(尤其是 RNA 病毒)可利用 miRNA 对宿主

细胞进行基因调控后逃避免疫监视。因此,研究病毒借助

miRNA 的免疫逃逸方法,也是寻找抗病毒方法的一个突破

口。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可以控制感

染细胞中的 miRNA 调控网络,为病毒复制、细胞损伤、疾

病发作和进展创造一个许可的环境。Singh 等 [15] 分析 HBV

感染患者肝脏中的 miRNA 网络及其靶基因后共发现 17

个 miRNA 与 18 个目标基因相互作用,他们分别代表了在

疾病进展中特定阶段的基因调控。其中,miR-199a-5p、

miR-221-3p 和 let-7a-3p 表达水平升高,可以靶向参与先

天免疫反应和病毒复制相关基因来抑制天然免疫应答。在

急性病毒性肝炎阶段,miR-125b-5p 和 miR-3613-3p 升高,

miR-940 下降,可能通过抑制 STAT3 通路影响细胞增殖。

其中,miR-125b-5p 过表达会增加 HBV 复制但不影响 HBV

转录,同时抑制癌细胞中 G1/S 期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的

磷酸化,在 G1 阶段阻止细胞周期。另有研究显示,miR-

125b-5p 靶向 LIN28B/let-7,在转录后刺激 HBV 复制 [16]。

随着肝纤维化发展,血清 miR-33a、miR-185、miR-222 等

表达量升高,而 miR-122、miR-29, miR-27b 等表达量下降。

其中 miR-185、miR-122 等单独或联合其他指标在诊断肝

纤维化中已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17]。Chen 等 [18] 研究

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通过激活并

上调 miRNA-21 来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系统,其靶向参与

HCV 诱导的Ⅰ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生产的 Toll 样受

体信号通路中的骨髓分化因子 88 和白细胞介素 -1 受体相

关激酶 1 两个重要因素,从而抑制 HCV 引发的 IFN 的产生,

促进 HCV 的复制。此外,研究 [19] 发现 miR-122 参与调控

HBV 和 HCV 复制,血清 miR-122 可能为慢性乙型和丙型

肝炎疾病进展及疗效的评价指标 , 并有研究者 [20] 检测经肝

活组织检查的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血清,miR-122 和

紫藤多花凝集素阳性 Mac-2 结合蛋白水平发现,可利用二

者联合预测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1) 病 毒 中 调 节 病 毒 翻 译 的 反 式 激 活 RNA 编 码 的

TAR-miR-5p 和 TAR-miR-3p 可以下调宿主基因 ERCC1 和

IER3,通过阻止宿主细胞凋亡给予 HIV-1 感染的细胞明显

优势 [21]。HIV-1 编码的 miR-H3 位于编码逆转录酶的区域

中,其过表达可以增加病毒的复制,并且 miR-H3 序列内

的突变通过靶向 HIV-150-LTR(TATA 盒)显著影响野生

型 HIV-1 病毒复制 [22]。

人巨细胞病毒中 vmiRNA 编码的 MICB 是自然杀伤细

胞激活受体 NKG20 的应激诱导配体,对 NK 细胞杀灭病毒

Page 71: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31 ·

感染和肿瘤细胞至关重要。vmiR-UL112 与 MICB-3'末端结

构域(3'-UTR)结合,在病毒感染过程中下调 MICB 表达,

导致 NKG2D 的结合减少,NK 细胞的杀伤作用减少。EB 病

毒和 HHV-8 编码的 miR-BART2-5p 和 miR-k12-7,也通过

靶向 MICB 以避免 NK 细胞识别 [21]。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后

期,vmiR-US5-1 和 vmiR-UL112-3p 参与调节 NF-κB 信号,

主要通过下调 IKKα、IKKβ 表达和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来

限制招募免疫细胞而杀死受感染的细胞 [23]。

4 miRNA 与 IFNIFN 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基因靶向研究区分了 IFN

介导的抗病毒反应包括 4 个主要效应途径:Mx GTP 酶途径,

2'-5'- 寡腺苷酸合成酶指导的核糖核酸酶 L 通路,蛋白激

酶 R 通路和 ISG15 泛素样通路。这些效应途径单独阻断病

毒转录,降解病毒 RNA,抑制翻译和修饰蛋白质功能以控

制病毒复制。而有研究表明,miRNA 既可以作为 IFN 刺激

产生的抗病毒分子,又可以作为 IFN 和 IFN 诱导基因的关

键调节剂。

IFN 可以下调某些 miRNA 的表达。例如,IFN-β 下

调 miR-122 的表达,并且 miR-122 在聚乙二醇化 IFN 治

疗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含量较高,这突出显示特异性

miRNA 在调节 IFN 表达水平中的作用。因此,miRNA 可以

作为 IFN 表达的诱导剂或阻遏物,以及 IFN 诱导的病毒复

制调节物 [24]。此外,Ⅰ型 IFN 本身也直接调节 miRNA 的

生物合成过程,其在转录后抑制 Dicer 蛋白产生,相反地,

IFN-γ 则诱导 Dicer 表达 [25]。同时,miRNA 也可以促进或

抑制 IFN 的产生,miRNA 通过靶向信号通路上游接头分子、

免疫激活基因等启动或关闭信号通路,影响下游 IFN 的产

生,进而影响病毒的复制。有研究者证实,猪繁殖与呼吸

综合征病毒感染宿主后,miR-30c 的表达上调,其主要通

过作用于 JAK/STAT 通路来抑制Ⅰ型 IFN 的产生 [26]。

Ⅰ型 IFN 可以直接诱导 miRNA 的表达。O’Connell

等 [2] 发现 poly Ⅰ:C(dsRNA 模拟物)和 IFN-β 都可以

诱导 miR-155 在鼠巨噬细胞中表达。有研究已经显示,

几种 IFN 诱导的 miRNA 本身具有直接的抗病毒活性。目

前发现,至少 8 个 miRNA 是响应于 IFN-β 表达的,与人

HCV 基因组具有 RNA 序列特异性,其中 miR-351、miR-

431 和 miR-488 可以在功能上抑制 HCV 复制 [27]。研究发

现,miR-29a 与 HIV 基因组 3’-UTR 具有同源性,也属

于 IFN-α/β 诱 导 型,miR-29a 的 表 达 可 以 抑 制 HIV 复

制。Ⅱ型 IFN(IFN-β)直接调节人类细胞中超过 100 种

miRNA[28],虽然 IFN-β 刺激的 miRNA 的许多细胞靶标还

未知或尚未证实,但是已经证实 IFN-β 可通过 STAT-1 信

号上调 miR-29 的表达 [29]。

Ⅲ型 IFN 基因 IFN-λ(1、2、3)也受 miRNA 调控。

在 IFN-λ1 基因序列中,3’-UTR 处的 miRNA 结合位点

和 miR-548 结合,可下调 IFN-λ1 的表达 [30]。有研究者同

时用 IFN-λ 和 IFN-α 处理小鼠 16 周后,其体内 miR-15a

上调 [31]。目前尚不清楚这种 miRNA 是通过 IFN 的转录激

活直接调控,还是通过 IFN-λ 相关的诱导分子调控。

5 miRNA 在减毒活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除了寻找抗病毒靶点外,还可利用 miRNA 对病毒的

减毒作用来获得减毒活疫苗。利用其组织特异性和沉默复

合体降解 mRNA,阻遏 mRNA 翻译及在转录后水平调节细

胞的功能等作用 [10],可以将 miRNA 的结合靶位装载进病

毒核酸序列中,通过内源性 miRNA 的生物学作用,选择性

的削减病毒蛋白在特定组织内的转录和翻译,抑制病毒复

制,降低病毒的局部毒力。

Lee 等 [32] 在登革热病毒基因组 3'非编码区插入 miR-

122 的靶序列,在肝脏特异性表达的 miR-122 可以与病毒

结合,从而抑制登革热病毒在肝脏的复制及毒性。Feng 等[33] 将 miR-let-7b 靶序列插入流感病毒(H1N1/A /Nanjing/

NJU-108/2009)病毒基因组得到重组病毒 MIRT-H1N1,并

证明其不能感染高表达 miRNA-let-7b 的人支气管上皮细

胞,且当 miRNA-let-7b 作用后时,H1N1 病毒复制受到限

制且毒力减弱。Perez 等 [34] 将流感病毒 NP 片段 CDS 经碱

基突变得到含 miR-93 结合靶位的 NP 片段,随后利用反向

遗传学方法得到突变重组病毒,动物实验确认其毒力明显

减弱。Waring 等 [11] 用多种 miRNA 作用于流感病毒后,用

CRISPR/CAS9 将 MDCK 细胞中的 miR-21 敲除,获得了大

量的减毒活疫苗,且在人、鼠、犬和禽类都能诱导较好的

免疫保护效果。这些研究表明,可以合理利用 miRNA 来开

发减毒活疫苗。

6 结语

病毒和宿主之间作用错综复杂,但常常是有利于病毒

感染的,病毒 miRNA 通过作用于宿主蛋白质和免疫系统来

促进病毒感染。深入了解 miRNA 介导的病毒免疫逃逸机制,

找到抗病毒靶点,可以为新的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方法提

供基础。同时,找到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的宿主 miRNA

也是一种抗病毒方法,利用一些宿主 miRNA 对病毒的抑制

作用,可以研究和制备相应的减毒活疫苗和抗病毒药物。

此外,利用 IFN 和 miRNA 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增强宿

主的抗病毒作用。因此,研究 miRNA 在病毒和宿主之间

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控制病毒性疾病的一种突破方法。基于

miRNA 的抗病毒作用,未来还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以找

到更有效、更安全的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措施。

 参 考 文 献

[1] Lee RC, Feinbaum RL, Ambros V. The C. elegans heterochronic

gene lin-4 encodes small RNAs with antisense complementarity to

lin-14[J]. Cell, 1993, 75(5): 843-854.

[2] O'Connell RM, Taganov KD, Boldin MP, et al. MicroRNA-155 is

induced during the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response[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7, 104(5): 1604-1609. DOI: 10.1073/

pans.0610731104.

[3] Beilharz TH, Humphreys DT, Clancy JL, et al. microRNA-

mediated messenger RNA deadenylation contributes to

translational repression in mammalian cells[J]. PLoS One, 2009,

4(8): e6783. DOI: 10.1371/journal.pone.0006783.

[4] Trobaugh DW, Gardner CL, Sun C, et al. RNA viruses can hijack

Page 72: 云南省2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 基因特征研究1096,美国illumina公司)构建测序文库,文库 经扩增、纯化后再进行等量混合,加样至illumina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年 12 月第 25 卷第 6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December 2018, Vol. 25, No. 6 · 432 ·

vertebrate microRNAs to suppress innate immunity[J]. Nature,

2014, 506(7487): 245-248. DOI: 10.1038/nature12869.

[5] Zheng Z, Ke X, Wang M, et al. Human microRNA hsa-miR-

296-5p suppresses enterovirus 71 replication by targeting the

viral genome[J]. J Virol, 2013, 87(10): 5645-5656. DOI: 10.1128/

JVI.02655-12.

[6] Heiss BL, Maximova OA, Thach DC, et al. MicroRNA targeting

of neurotropic flavivirus: effective control of virus escape and

reversion to neurovirulent phenotype[J]. J Virol, 2012, 86(10):

5647-5659. DOI: 10.1128/JVI.07125-11.

[7] Trobaugh DW, Klimstra WB. MicroRNA regulation of RNA virus

replication and pathogenesis[J]. Trends Mol Med, 2017, 23(1): 80-

93. DOI: 10.1016/j.molmed.2016.11.003.

[8] Ma YJ, Yang J, Fan XL, et al. Cellular microRNA let-7c inhibits

M1 protein expression of the H1N1 influenza A virus in infected

human lung epithelial cells[J]. J Cell Mol Med, 2012, 16(10):

2539-2546. DOI: 10.1111/j.1582-4934.2012.01572.x.

[9] 刘原伍 . 埃博拉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在 microRNA 水平上与

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 [D]. 北京 : 中国农业大学 , 2016.

[10] Peng S, Wang J, Wei S, et al. Endogenous cellular microRNAs

mediate antiviral defense against influenza A virus[J]. Mol

Ther Nucleic Acids, 2018, 10: 361-375. DOI: 10.1016/j.omtn.

2017.12.016.

[11] Waring BM, Sjaastad LE, Fiege JK, et al. MicroRNA-based

attenuation of influenza virus across susceptible hosts[J]. J Virol,

2017, 92(2): e01741-17. DOI: 10.1128/JVI.01741-17.

[12] McCaskill JL, Ressel S, Alber A, et al. Broad-spectrum inhibition

of respiratory virus infection by microRNA mimics targeting p38

MAPK signaling[J]. Mol Ther Nucleic Acids, 2017, 7: 256-266.

DOI: 10.1016/j.omtn.2017.03.008.

[13] Thounaojam MC, Kundu K, Kaushik DK, et al. MicroRNA 155

regulates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induc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by targeting Src homology 2-containing inositol

phosphatase 1[J]. J Virol, 2014, 88(9): 4798-4810. DOI: 10.1128/

JVI.02979-13.

[14] Teterina NL, Liu G, Maximova OA, et al. Silencing of neurotropic

flavivirus replication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y combining

multiple microRNA target insertions in two distinct viral genome

regions[J]. Virology, 2014, 456-457: 247-258. DOI: 10.1016/

j.virol.2014.04.001.

[15] Singh AK, Rooge SB, Varshney A, et al. Global microRNA

expression profiling in the liver biopsies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ed patients suggests specific microRNA signatures for viral

persistence and hepatocellular injury[J]. Hepatology, 2018, 67(5):

1695-1709. DOI: 10.1002/hep.29690.

[16] Deng W, Zhang X, Ma Z, et al. MicroRNA-125b-5p mediates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replication via

the LIN28B/let-7 axis[J]. RNA Biol, 2017, 14(10): 1389-1398.

DOI: 10.1080/15476286.2017.1293770.

[17] 李萍英 , 杨永耿,陆伦根 , 等 . MicroRNA 在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 [J].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17, 33(12):

2412-2415.

[18] Chen Y, Chen J, Wang H, et al. HCV-Induced miR-21 contributes

to evasion of host immune system by targeting MyD88 and

IRAK1[J]. PLoS Pathog, 2013, 9(4): e1003248. DOI: 10.1371/

journal.ppat.1003248.

[19] 杜静华 , 南月敏 . 肝纤维化新型分子诊断标志物 [J]. 临床肝胆

病杂志,2017, 33(3): 445-450.

[20] 高敏 , 刘蓉 , 张庆 . 血清 miRNA-122 和紫藤多花凝集素阳性

Mac-2 结合蛋白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

价值 [J].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18, 34(4): 764-769.

[21] Fruci D, Rota R, Gallo A. The role of HCMV and HIV-

1 microRNAs: processing,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during

viral infection[J]. Front Microbiol, 2017, 8: 689. DOI: 10.3389/

fmicb.2017.00689.

[22] Zhang Y, Fan M, Geng G, et al. A novel HIV-1-encoded microRNA

enhances its viral replication by targeting the TATA box region[J].

Retrovirology, 2014, 11: 23. DOI: 10.1186/1742-4690-11-23.

[23] Hancock MH, Hook LM, Mitchell J, et al. Human cytomegalovirus

microRNAs miR-US5-1 and miR-UL112-3p block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in response to NF-κB-activating factors through

direct downregulation of IKKα and IKKβ[J]. MBio, 2017, 8(2):

e00109-17. DOI: 10.1128/mBio.00109-17.

[24] Pedersen IM, Cheng G, Wieland S, et al. Interferon modulation of

cellular microRNAs as an antiviral mechanism[J]. Nature, 2007,

449(7164): 919-922. DOI: 10.1038/nature06205.

[25] Wiesen JL, Tomasi TB. Dicer is regulated by cellular stresses

and interferons[J]. Mol Immunol, 2009, 46(6): 1222-1228. DOI:

10.1016/j.molimm.2008.11.012.

[26] Zhang Q, Huang C, Yang Q, et al. MicroRNA-30c modulates type

Ⅰ IFN responses to facilitate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 by targeting JAK1[J]. J Immunol, 2016,

196(5): 2272-2282. DOI: 10.4049/jimmunol.1502006.

[27] Sedger LM. microRNA control of interferons and interferon

induced anti-viral activity[J]. Mol Immunol, 2013, 56(4): 781-793.

DOI: 10.1016/j.molimm.2013.07.009.

[28] Reinsbach S, Nazarov PV, Philippidou D, et al. Dynamic regulation

of microRNA expression following interferon-γ-induced gene

transcription[J]. RNA Biol, 2012, 9(7): 978-989. DOI: 10.4161/

rna.20494.

[29] Schmitt MJ, Philippidou D, Reinsbach SE, et al. Interferon-

γ-induced activation of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 (STAT1) up-regulates the tumor suppressing

microRNA-29 family in melanoma cells[J]. Cell Commun Signal,

2012, 10(1): 41. DOI: 10.1186/1478-811X-10-41.

[30] Li Y, Xie J, Xu X, et al. MicroRNA-548 down-regulates host

antiviral response via direct targeting of IFN-λ1[J]. Protein Cell,

2013, 4(2): 130-141. DOI: 10.1007/s13238-012-2081-y.

[31] Yuan Y, Kasar S, Underbayev C, et al. Role of microRNA-15a in

autoantibody production in interferon-augmented murine model

of lupus[J]. Mol Immunol, 2012, 52(2): 61-70. DOI: 10.1016/

j.molimm.2012.04.007.

[32] Lee TC, Lin YL, Liao JT, et al. Utilizing liver-specific

microRNA-122 to modulate replication of dengue virus replicon[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0, 396(3): 596-601. DOI:

10.1016/j.bbrc.2010.04.080.

[33] Feng C, Tan M, Sun W, et al. Attenuation of the influenza virus by

microRNA response element in vivo and protective efficacy against

2009 pandemic H1N1 virus in mice[J]. Int J Infect Dis, 2015, 38:

146-152. DOI: 10.1016/j.ijid.2015.07.002.

[34] Perez JT, Pham AM, Lorini MH, et al. MicroRNA-mediated

species-specific attenuation of influenza A virus[J]. Nat Biotechnol,

2009, 27(6): 572-576. DOI: 10.1038/nbt.1542.

(收稿日期:2018-06-15)

(本文编辑:田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