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08.24 星期六 | 责任编辑:张辰霏 视觉编辑:孙诗佳 第6版 时报周末 · 文化 微水丝弦属于河北石家庄地方戏曲,是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唱腔优美,戏装华丽,在当地深受百姓喜 爱。近日,井陉县微水丝弦的艺人们走进当地幼儿园,向孩子们展示丝弦艺术,介绍戏曲基本知识,将民间艺术融入孩 子们的心间。 新华社记者 赵丹惠 良渚遗址考古: 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据新华社 著名指挥家、上海交 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日前在英国爱 丁堡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音 乐是文化交流的特殊形式,上海交响 乐团希望结合中西方文化,向世界传 递“中国声音”,展示一个包容、创新 的现代中国。 今年是上海交响乐团成立140 周年。多年来,上海交响乐团在演绎 西方经典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国作品 原创,并在海外演出中有意识地加入 中国作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8月19日晚,上海交响乐团首次应邀 亮相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其中,开场 中国原创作品《五行》生动描绘出中 国古代哲学观念的听觉意象,令观众 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余隆表示,《五行》讲述了“金、 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中国哲理, 而这个古老的中国哲理在当下复杂 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具有特殊意义。 “人和人之间、社会和社会之间、国家 和国家之间,只有相互理解,才能在 一个世界的平台上共荣共生。” 余隆说,上海交响乐团通过对中 国哲理的现代艺术演绎,在国际观众 中引发强烈共鸣,有助于世界了解博 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上海交响乐团 在全球巡演中,并不仅仅局限于演绎 一部中国作品,更向世界讲述中国文 化和中国故事。上海交响乐团是一 个窗口,全球的观众可以通过她了解 中国文化。” 此次上海交响乐团受邀参加爱 丁堡国际艺术节,也是中国的交响乐 团首次受邀参加这一艺术节。爱丁 堡国际艺术节成立于1947年,来自 世界各地的演出团体被认为代表全 球的最高水平。 余隆说,上海交响乐团在140年 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 来,已逐步成长为一个值得世界与业 界尊重的音乐机构,这也从一个侧面 反映出中国的发展壮大和文化繁荣。 根据已知的史料,1879 年 1 月 8 日的《字林西报》登载了一则英文广 告,其中提到了“上海公共乐队”。这 被视为上海交响乐团最初的起源。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 海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 推出“中国交响 70 年”唱片集。余隆 表示,他本人的成就和事业发展也无 不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包容开放 的创作氛围。作为音乐家,他愿意在 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音乐是文化交流特别重要的 手段。如果我们的工作有助于促进 中西文化交流,我们非常愿意为国 家服务,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余隆说。 金晶 据新华社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 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 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说起新中国的考古成就,良渚遗址 大发现是其中耀眼夺目的一颗明珠。 从杭州市中心出发,往西北方向 驱车约一小时,就可以到达位于杭州 市余杭区的良渚。“良渚”意即“美丽的 水中之洲”,在 5000 多年前,这里曾经 有一座规模巨大的城市,成就了灿烂 的文明。195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古研究所所长夏鼐,首次公开提出了 “良渚文化”的命名。 2019 年 7 月 6 日,在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43 届会议 上,中国申报的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 报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它代表 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 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 良渚遗址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 游环太湖流域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 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 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 国家。 距今 4300 年至 5300 年前的良渚 古城遗址,是它的权力与信仰中心,为 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提供了重要的 实物依据: 2007年发现的良渚古城,城分三 重,占地 630 多公顷,被誉为“中华第 一城”。 2015年发现的良渚古城外围水 利工程,是中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 程遗址。 出土的诸多精美玉器,是中国玉文 化史前高峰的遗产,见证了阶层分化。 埋藏地下、储量可观的炭化稻米, 印证了兴旺的稻作农业,和手工业遗 存共同成为社会分工复杂化的写照。 40多年前,原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长苏秉琦就判断这里是“最古老的杭 州”。20 多年前,原故宫博物院院长 张忠培就论证,良渚文化所属的社会 发展程度已经进入文明阶段。 北京大学副教授秦岭指出,良渚 代表了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下游 湿地稻作农业文明的发端,这与中原及 世界大部分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经 济模式下产生的文明有着鲜明区别。 而国际考古学泰斗、英国剑桥大 学教授科林 · 伦福儒则表示,良渚早在 5000 年前,就已是“一个组织度极高 的社会或国家形态。”“对我个人来说, 它是研究人类文明的头等重要之地。”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意味着 它所代表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在国际 上得到了广泛认可,意义重大。”国家 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说。 良渚遗址体现先人的力 量与智慧 良渚古城遗址内外分布着许多 山:莫角山、乌龟山、卞家山、狮子山、 塘山,许多其实是人工堆筑而成。 据测算,良渚古城遗址和外围水 利工程所需的土石方量共计1005万 立方米,而古埃及吉萨金字塔群所需 土石方量则为 504 万立方米。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 发现:在良渚时代早期,先民们需短时 间堆筑起 917 万立方米土石方。即便 1万人全年无休,每3人一天完成1立 方米的量,也需7.5年时间才能完成。 这需要巨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良渚古城是在一片湿地上兴建 的。当时,人们先在湿地上堆起墩台, 再在上面修建房屋和宫殿。浙江省文 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说,这一 建设思路非常合理,至今,江南水乡的 人们仍然临水而居。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可拦蓄 13平方公里的水面,总库容量约4600 万立方米,分别是杭州西湖的1.5倍和 4 倍,具有防洪、灌溉、运输等多种功 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 说,这说明当时的先民就已有了宽广 的规划视野、高超的技术水平。 玉琮、玉璧、玉钺……来自全国 17 家文博单位的 260 件(组)良渚文物 正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展出。良渚玉 器系统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殷商,乃至 《周礼》中“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的规定。中国人爱玉、佩玉之风可谓 源远流长。 良渚遗址彰显今人的求 索与敬畏 197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成立。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他们在良 渚当地 100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发现 了各类遗址270余处,7次获评年度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两度荣膺中 国考古学界的最高奖项—全国田野 考古一等奖。 目前,良渚大遗址考古形成了适 合它的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广泛使 用遥感、测绘、同位素分析、地理信息 系统等技术,其研究方向正向数字考 古、动植物考古、地质考古、环境考古、 文物保护等方向发展。 前人“筑山”,今人“移山”。刘斌 说:“良渚遗址的考古与保护,凝结了 几代考古人和文保人的汗水和心血。” 为了保护好良渚遗址,国家有关 部门和当地政府一直都在行动。1996 年,国务院批准公布良渚遗址为第四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 年 9 月,浙江省批准设立杭州市良渚遗址 管理区。2002年6月,杭州市人大制 订的《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 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施行。2013 年以来,余杭区还实行了“城市发展反 哺遗产保护机制”,将良渚遗址区外城 市开发所得的部分财政收入用于遗址 的保护等工作。 求索历史,敬畏历史,我们方能更 好前行。 丘陵起伏,水道纵横,芳草萋萋, 绿树成荫,这是一处紧邻城市而无喧 嚣的净土。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已有限 开放一月有余,在这里,人们可以遥望 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光。 冯源 据新华社 6900多万播放量、115 多万条弹幕,这是网生纪录片《人生 一串2》截至发稿前的播放数据。近 几年,曾经小众的纪录片在网络平台 上愈发进入大众视野。 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网 络爆红之后,《人生一串》《风味人 间》《风味原产地 · 潮汕》等网生纪 录片也在网络引起热议,有突破纪 录片小众圈层的趋势。作为《人生 一串》第一、二季的出品方与独家 播出平台,B站已成为国内重要纪 录片出品方之一。截至今年7月, 过去一年 B 站活跃的纪录片观众近 3500 万人。 对于纪录片从业者来说,互联 网意味着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人生一串》系列导演陈英杰表示: “无论是能够呈现的种类、时长、分 寸还是类型,都比原有的世界要宽 广得多。” “网生纪录片丰富了原有广电 体系下纪录片的类型化探索路径。”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表 示,“视频、直播网站同样也可以根 据自身特点,制作出丝毫不低于原 有广电体系水准的纪录片作品。” 此外,纪录片创作进入公众时 代后,参与创作的人群也更加社会 化,创作主体包括机构、文化公司乃 至个人。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 何苏六认为,这丰富了纪录片的影 视样态。“网生纪录片在题材选择上 对接了互联网受众,更接近年轻人 的消费习惯和审美格调。题材选 择、与观众的互动上可能性更大,更 能满足观众需求,容易引发共鸣。” 他说。 在《人生一串 2》每一集结尾时, 都会被观众发送的大量“多谢款待” 的弹幕占满屏幕,做纪录片多年的陈 英杰拿过很多奖。他表示:“那(拿 奖)是一种肯定,但都不如在片子播 出时,满屏的‘多谢款待’来得让人震 撼,让人感动。” 孙佳山表示,经过《人生一串》系 列、《风味人间》系列等的初步实践, 网生纪录片已呈现出了清晰的发展、 进化趋势,在商业模式逐渐成熟之 后,还将进一步打破圈层,探索出更 大的表意空间。 王秉阳 据新华社 30 亿字、近 6 万种图书 资源,1300 种电子书阅读,汉译名著 有了“视频导读”……商务印书馆全 媒体生产运营平台暨人文社科知识 服务平台 8 月 19 日在京发布。该平 台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读 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据介绍,该平台以在校学生、专 业学者和一般读者为服务对象,以全 媒体、立体化产品为载体,兼具融媒 体、大数据、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区 块链等功能,根据不同层面用户需求 提供多形态内容发布、知识图谱勾勒 等服务,旨在搭建融查考、咨询、学 习、出版、购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知 识服务体系。 平台将上线近 6 万种图书资源, 包括 1897 年至 1949 年间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目前存世稀少的珍贵内容资 源 2 万余种;提供 1300 种电子书阅 读,包括《名家大讲堂》《汉译世界学 术名著导读》《剑桥 · 大师访谈录》《博 物课堂》等视频产品以及《阿加莎 · 里斯蒂系列》《柯林斯名人故事集》等 原版英文系列音频;主题数字图书馆 包括《四部丛刊》《小说月报》《东方杂 志》及百种精品工具书等。其中,商 务印书馆学术出版标志产品“汉译世 界学术名著数字图书馆”,将充分利 用新技术手段,实现全文主题检索、 中外文对照阅读、社群互动等知识服 务功能。 史竞男 纪录片进入“网生” 探索更大表意空间 商务印书馆推出知识服务平台 汉译名著“可视可听” 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访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

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 yptimes.cnyptimes.cn/resfile/2019-08-24/06/06.pdf · 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光。 冯源 据新华社 6900多万播放量、115 多万条弹幕,这是网生纪录片《人生

  • Upload
    others

  • View
    1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 yptimes.cnyptimes.cn/resfile/2019-08-24/06/06.pdf · 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光。 冯源 据新华社 6900多万播放量、115 多万条弹幕,这是网生纪录片《人生

2019.08.24 星期六|责任编辑:张辰霏 视觉编辑:孙诗佳

第6版时报周末·文化

微水丝弦属于河北石家庄地方戏曲,是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唱腔优美,戏装华丽,在当地深受百姓喜爱。近日,井陉县微水丝弦的艺人们走进当地幼儿园,向孩子们展示丝弦艺术,介绍戏曲基本知识,将民间艺术融入孩子们的心间。 ■新华社记者 赵丹惠 摄

良渚遗址考古:

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据新华社 著名指挥家、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日前在英国爱丁堡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音乐是文化交流的特殊形式,上海交响乐团希望结合中西方文化,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一个包容、创新的现代中国。

今年是上海交响乐团成立 140周年。多年来,上海交响乐团在演绎西方经典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国作品原创,并在海外演出中有意识地加入中国作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8月19日晚,上海交响乐团首次应邀亮相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其中,开场中国原创作品《五行》生动描绘出中国古代哲学观念的听觉意象,令观众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余隆表示,《五行》讲述了“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中国哲理,而这个古老的中国哲理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具有特殊意义。

“人和人之间、社会和社会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只有相互理解,才能在一个世界的平台上共荣共生。”

余隆说,上海交响乐团通过对中国哲理的现代艺术演绎,在国际观众中引发强烈共鸣,有助于世界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上海交响乐团在全球巡演中,并不仅仅局限于演绎一部中国作品,更向世界讲述中国文

化和中国故事。上海交响乐团是一个窗口,全球的观众可以通过她了解中国文化。”

此次上海交响乐团受邀参加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也是中国的交响乐团首次受邀参加这一艺术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成立于 1947 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出团体被认为代表全球的最高水平。

余隆说,上海交响乐团在140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已逐步成长为一个值得世界与业界尊重的音乐机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发展壮大和文化繁荣。

根据已知的史料,1879年1月8日的《字林西报》登载了一则英文广告,其中提到了“上海公共乐队”。这被视为上海交响乐团最初的起源。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推出“中国交响70年”唱片集。余隆表示,他本人的成就和事业发展也无不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包容开放的创作氛围。作为音乐家,他愿意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音乐是文化交流特别重要的手段。如果我们的工作有助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我们非常愿意为国家服务,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余隆说。 ■金晶

据新华社“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说起新中国的考古成就,良渚遗址大发现是其中耀眼夺目的一颗明珠。

从杭州市中心出发,往西北方向驱车约一小时,就可以到达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良渚”意即“美丽的水中之洲”,在5000多年前,这里曾经有一座规模巨大的城市,成就了灿烂的文明。195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首次公开提出了

“良渚文化”的命名。2019 年 7 月 6 日,在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43 届会议上,中国申报的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它代表了中国在 5000 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

良渚遗址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

游环太湖流域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

距今 4300 年至 5300 年前的良渚古城遗址,是它的权力与信仰中心,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2007年发现的良渚古城,城分三重,占地 630 多公顷,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2015 年发现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是中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

出土的诸多精美玉器,是中国玉文化史前高峰的遗产,见证了阶层分化。

埋藏地下、储量可观的炭化稻米,印证了兴旺的稻作农业,和手工业遗存共同成为社会分工复杂化的写照。

40多年前,原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就判断这里是“最古老的杭州”。20 多年前,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就论证,良渚文化所属的社会发展程度已经进入文明阶段。

北京大学副教授秦岭指出,良渚代表了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下游湿地稻作农业文明的发端,这与中原及世界大部分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下产生的文明有着鲜明区别。

而国际考古学泰斗、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则表示,良渚早在

5000 年前,就已是“一个组织度极高的社会或国家形态。”“对我个人来说,它是研究人类文明的头等重要之地。”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意味着它所代表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意义重大。”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说。

良渚遗址体现先人的力量与智慧

良渚古城遗址内外分布着许多山:莫角山、乌龟山、卞家山、狮子山、塘山,许多其实是人工堆筑而成。

据测算,良渚古城遗址和外围水利工程所需的土石方量共计 1005 万立方米,而古埃及吉萨金字塔群所需土石方量则为504万立方米。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发现:在良渚时代早期,先民们需短时间堆筑起917万立方米土石方。即便1万人全年无休,每3人一天完成1立方米的量,也需7.5年时间才能完成。这需要巨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良渚古城是在一片湿地上兴建的。当时,人们先在湿地上堆起墩台,再在上面修建房屋和宫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说,这一

建设思路非常合理,至今,江南水乡的人们仍然临水而居。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可拦蓄13平方公里的水面,总库容量约4600万立方米,分别是杭州西湖的1.5倍和4 倍,具有防洪、灌溉、运输等多种功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说,这说明当时的先民就已有了宽广的规划视野、高超的技术水平。

玉琮、玉璧、玉钺……来自全国17家文博单位的260件(组)良渚文物正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展出。良渚玉器系统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殷商,乃至

《周礼》中“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的规定。中国人爱玉、佩玉之风可谓源远流长。

良渚遗址彰显今人的求索与敬畏

197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他们在良渚当地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发现了各类遗址 270 余处,7 次获评年度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两度荣膺中国考古学界的最高奖项——全国田野考古一等奖。

目前,良渚大遗址考古形成了适

合它的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广泛使用遥感、测绘、同位素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其研究方向正向数字考古、动植物考古、地质考古、环境考古、文物保护等方向发展。

前人“筑山”,今人“移山”。刘斌说:“良渚遗址的考古与保护,凝结了几代考古人和文保人的汗水和心血。”

为了保护好良渚遗址,国家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一直都在行动。1996年,国务院批准公布良渚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9月,浙江省批准设立杭州市良渚遗址管理区。2002年6月,杭州市人大制订的《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施行。2013年以来,余杭区还实行了“城市发展反哺遗产保护机制”,将良渚遗址区外城市开发所得的部分财政收入用于遗址的保护等工作。

求索历史,敬畏历史,我们方能更好前行。

丘陵起伏,水道纵横,芳草萋萋,绿树成荫,这是一处紧邻城市而无喧嚣的净土。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已有限开放一月有余,在这里,人们可以遥望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光。 ■冯源

据新华社 6900多万播放量、115多万条弹幕,这是网生纪录片《人生一串2》截至发稿前的播放数据。近几年,曾经小众的纪录片在网络平台上愈发进入大众视野。

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网络爆红之后,《人生一串》《风味人间》《风味原产地·潮汕》等网生纪录片也在网络引起热议,有突破纪录片小众圈层的趋势。作为《人生一串》第一、二季的出品方与独家播出平台,B 站已成为国内重要纪录片出品方之一。截至今年 7 月,过去一年 B 站活跃的纪录片观众近3500万人。

对于纪录片从业者来说,互联网意味着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人生一串》系列导演陈英杰表示:“无论是能够呈现的种类、时长、分寸还是类型,都比原有的世界要宽广得多。”

“网生纪录片丰富了原有广电体系下纪录片的类型化探索路径。”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表示,“视频、直播网站同样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制作出丝毫不低于原有广电体系水准的纪录片作品。”

此外,纪录片创作进入公众时代后,参与创作的人群也更加社会化,创作主体包括机构、文化公司乃至个人。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认为,这丰富了纪录片的影视样态。“网生纪录片在题材选择上对接了互联网受众,更接近年轻人

的消费习惯和审美格调。题材选择、与观众的互动上可能性更大,更能满足观众需求,容易引发共鸣。”他说。

在《人生一串 2》每一集结尾时,都会被观众发送的大量“多谢款待”的弹幕占满屏幕,做纪录片多年的陈英杰拿过很多奖。他表示:“那(拿奖)是一种肯定,但都不如在片子播出时,满屏的‘多谢款待’来得让人震撼,让人感动。”

孙佳山表示,经过《人生一串》系列、《风味人间》系列等的初步实践,网生纪录片已呈现出了清晰的发展、进化趋势,在商业模式逐渐成熟之后,还将进一步打破圈层,探索出更大的表意空间。 ■王秉阳

据新华社 30亿字、近6万种图书资源,1300种电子书阅读,汉译名著有了“视频导读”……商务印书馆全媒体生产运营平台暨人文社科知识服务平台8月19日在京发布。该平台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读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据介绍,该平台以在校学生、专业学者和一般读者为服务对象,以全媒体、立体化产品为载体,兼具融媒体、大数据、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功能,根据不同层面用户需求提供多形态内容发布、知识图谱勾勒等服务,旨在搭建融查考、咨询、学习、出版、购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知识服务体系。

平台将上线近6万种图书资源,包括1897年至1949年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目前存世稀少的珍贵内容资源 2 万余种;提供 1300 种电子书阅读,包括《名家大讲堂》《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导读》《剑桥·大师访谈录》《博物课堂》等视频产品以及《阿加莎·克里斯蒂系列》《柯林斯名人故事集》等原版英文系列音频;主题数字图书馆包括《四部丛刊》《小说月报》《东方杂志》及百种精品工具书等。其中,商务印书馆学术出版标志产品“汉译世界学术名著数字图书馆”,将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实现全文主题检索、中外文对照阅读、社群互动等知识服务功能。 ■史竞男

纪录片进入“网生”

探索更大表意空间 商务印书馆推出知识服务平台

汉译名著“可视可听”

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访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

“增长的极限”需要怎样的翻转

谈《翻转极限:生态文明的觉醒之路》,不得不提到半个世纪前出版的《增长的极限》,也不得不提到罗马俱乐部。1972年,罗马俱乐部第一份报告《增长的极限》面世,提醒人们警惕当时的经济发展和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增长的极限》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开启了人们对环境和

生态的关注,不仅成为提升全球可持续意识的奠基石,其思想也最终促成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出台。

过去数十年间,《增长的极限》中关于人口、教育、健康、环境、生态的预言,一一应验。近日,俱乐部推出最新报告《翻转极限》,它又会带来哪些预警?

令人“失望”的是,《翻转极限》中指出的人类困境,几乎与《增长的极限》相同:气候不稳、可耕种土地减少、物种消失……只不过情况更糟:如今全世界有近40亿人生活在不同程度的危急中——干旱、水涝、饥饿、赤贫和恐怖;2017年,有6000万难民在离家的路上,2019年会是多少?50年前的预言应验,50年后问题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更为严重,这么一想,顿感《翻转极限》的警示不仅并非重复、多余,而且更为骇人。没有改变、只有更糟,这才是《翻转极限》展现的可怕真相。

当然,希望确乎还是有的。书中指出,经过多年发展,现代社会已经累积了足够的财富、科学知识和科技能力,足以支持和落实《增长的极限》里所描绘的转变愿景,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但关键是,人类需要一次新的启蒙。罗马俱乐部两位联合主席作为撰稿人,在书中呼吁,应该从哲学根源去审视当今世界的状态,他们对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物质私欲,表示出强烈的质疑,认为人类需要转变现有习惯性的短期思维模式和行为。他们警告,“除非我们不再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否则,15年后人类将面临比今天更加恶劣的生态环境”。

当然,报告并非倡导人类回到“刀耕火种”的状态,人类主宰的世界仍然可以拥有繁荣的未来,前提是我们确保今后不再继续破坏地球。人类和大自然、短期和长期、公共和私人利益之间需要平衡,而不是对立矛盾。书中罗列了从清洁能源、可持续工作岗位,到使人类福祉与化石燃

料、基础材料、稀有金属的使用大规模脱钩的现有成功案例,其中也涉及有关财政系统的实用政策。书中还提及一些框架性的条件,使得可持续技术能真正产生收益,并鼓励投资人支持长期的方案,鼓励人们用“彻底的再设计”来推动一个“显著的结构转型”。

读这本书,很容易和今天全国上下正在倡导和实施的垃圾分类联系起来。联合国制定的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共有 17 个,其中第 12个是“负责任的消费与生产”,直接面向全球日益突出的垃圾问题,垃圾围城不仅是中国、也是全球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垃圾分类其实是垃圾全生命周期中的一个环节,而且是侠义的垃圾全生命周期。垃圾其实存在两个全生命周期,一个是狭义的废弃物的全生命周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垃圾的投放、收集、运输、中转到处置。垃圾分类就是针对垃圾处置的具体环节展开的。另一个则是广义的物质的全生命周期——物质从开采使用,原材料提取,制造成产品,消费使用,到最终作为废弃物被扔掉的过程。我们关注垃圾分类之余,也应该思考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视角减少垃圾的可能。此外,不求拥有、只需共享的观念转变,也能从源头上减量垃圾。而改变对物质(消费)的态度,正是书中所说的从哲学根源去审视世界的一个具体的例子。

而书中最醍醐灌顶的一句话莫如“等待采取适当措施的时间越长,就越难实现”,我们需以如英文书名——Come On——那般的勇气和速度来展开我们的行动,而不是等待。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蒋卓文)

《翻转极限:生态文明的觉醒之路》魏伯乐 安德斯·维杰克曼同济大学出版社

为什么新型市场的开拓者都需要先打下道德基础?财产、生命与家庭关系观念的演变是如何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而展开的?《道德与市场》是曾任美国经济社会学学会主席的社会学家维维安娜·泽利泽的首部专著,该书自 1979 年首版后,40年间长盛不衰,此次中文译本为国内首次出版。

2019.08.24 星期六|责任编辑:曹隽 视觉编辑:邱丽娜

第3版时报周末·悦读

《苏轼十讲》作者:朱刚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道德与市场》作者:维维安娜·泽利泽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苏轼十讲》以 10 个主题串联苏轼的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历史与文化的洪流中,上下观照,在作品与文献中捭阖出入,并作精妙讲解,是一部披沙拣金的“苏轼新传”。

《重新理解创业:一个创业者的途中思考》周航中信出版社

站在“终点”回望一路历程

对于每天奔波劳碌的人来说,躺在加拿大的院子里看落叶,是令人向往的一件事,但对于每天都这般在自家院子里数落叶的人来说,就有些残酷了。那些最早创业又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那些因为种种原因到异邦的人大多经历过这样的残忍。周航也是其中一个,“我盯着一片落叶,从它开始飘落到真正落地,大概是一分钟时间,我就这样一直盯着……”当恐惧战胜无聊,周航决定回国继续创业。

2010 年 5 月,他创办了一家叫“易到”的公司——这是比“优步”还

早4个月成立的网约车公司,滴滴则要在3年后才出现;而如果周航的易到活到今天,他可以骄傲地说:我们创造了一个时代;但今天的他却只是出版了一本叫《重新理解创业:一个创业者的途中思考》(以下简称《重新理解创业》)的书,在他跟这个时代之间 也 永 远 横 亘 着 一 个 词 叫“ 差点”——2015 年 10 月,乐视用 7 亿美元收购了易到 70%的股份;2017 年 4月,包括周航在内的三个联合创始人宣布辞去所有易到的职务——周航的时代落幕了。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里说:身处时代漩涡中的人往往并不自知身在何处,很多年后才会恍然大悟,原来他曾那么深地介入过历史。对于今天的周航而言,《重新理解创业》是他对易到的一次复盘,也是他的还债。

《重新理解创业》的结构与逻辑非常简单,就是站在终点回望一路历程,所以这是一本关于“坑”的书。李开复在为周航做的序言里说:“创业的高光时刻只存在于少数幸运儿的瞬间,剩下的时刻则是长久的暗淡。”而雷军则直言:“我一口答应为周航作序,是因为我觉得全社会应该更加包容创业者。”

或许正因如此,周航如今也是雷军创办的顺为资本的合伙人,就像当年马云希望卫哲带去关于“坑”的经验一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像易到这么大规模的失败,本身也是很值钱的,所以雷军依然力挺了周航。只是对于周航而言,这样的经验还是残忍了点。

不过在这本书中,周航所展现的勇敢和理性还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因为同是创业者,因为同样经历过失败,所以我对周航书中描绘的两个场景特别有感触。

一是周航最近一次出差回来,在机场等行李的时候,场地旁边有个广告牌,而正是这个位置,易到当年也投放过很多广告。周航回忆说,如果现在重新让易到做广告,他再也不会同意那些说自己有多厉害之类的方案了,而会直接说:现在叫车,5分钟到,仅需 38 元。他对这件事的反思是:这不是雅和俗的区别,而是让用户明白公司能提供的价值是什么,要么直接告知用户,要么让用户通过产品感受到——周航反思的案例在我们今天的周围依旧存在,而且比比皆是:那些号称自己销售了绕地球几圈的,那些号称全球第一的,充斥在机

场、高铁站、电梯间的广告无不都是当年易到的翻版,因此周航能真切地反思到这样的错误,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个场景是更深刻的反思,也是周航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拥有先发优势的易到在跟优步与滴滴竞争时输了?周航的回答是初速度与加速度的不同。2010 年诞生的易到拥有非常高的起点,是最早提出网约车的公司,在 2014 年 8 月,市场占有率达到90%,而滴滴成立3个月后,全面超越了易到。很明显,易到拥有更好的初速度,但决定企业生死的却是加速度。而一开始的先发优势又反过来限制了易到的心智,让易到变成了那个傲慢的先行者。当然,决定生死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战略、比如钱——周航一直后悔为什么在2014年的时候没有拿3亿美元,而只要了1亿——这些因素,恰如历史那样,“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过去了再回望,历史竟然如此清晰,只是当时迷茫了。

到今天为止,所有的创业公司大概可以分成两类,已经死的,和正在死的。周航是穿越了生死线的人,但他是“死亡”的那一批,他自己也说:创业就像跳高比赛,如果以探索和挑战为终极目标的话,那么失败是一种宿命。

而还有一个更大的课题也是所有创业者需要想清楚的:当你决定开始创业时,便注定了你是孤独。你可以有合伙人、可以有团队、可以有导师,更会有很多创业者的经验供你借鉴,但在穿越生死线的那一刻,一切都将退去,只剩下你自己孤身一人,做最后的决策,以及承担这个决策带给你的所有荣耀,或是失败的责任,这也是为何所有的创业者最终都会呈现出忙碌、焦虑、失眠、过劳的原因。死亡与孤独如果是创业的真实形态,看过周航的这本书后,你还会选择创业吗?(来源:解放日报|作者:陆斌)

一次小小的酬神聚餐,引发了朝局的轩然大波,背景是北宋中期的庆历新政。小说展示了从宫廷到市井广阔的生活面,政治、社会、军事、外交,错综复杂;变革、权争、阴谋、人祸,惊心动魄。一波三折的朝廷新政被置于日常性的生活描画之中,既有细密精微的人情洞察,又有对于天下大势纵横捭阖的宏观把握。

《庆历四年秋》作者:夏坚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