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编辑/ 储舒婷 wwwhb.cn 2018 1 9 星期二 4 要闻 广告 · 我们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 的伟大斗争 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朝着我 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 1 5 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 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再次 告诫全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必须准备付出 更为艰巨 更为艰苦的努力 号召全党以时不 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铿锵的话语 殷切的嘱托 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 自觉和使命自觉 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力 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是有力的思想动员和精神鼓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绝不是轻轻松松 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极不平 凡的历程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不是轻轻松松 敲锣打鼓就能进入的 在复 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深刻变化的国内形势下 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成就 所发生的变革 有些是前所未有的 有些是振聋发聩的 有些 是荡气回肠的 有些是惊心动魄的 哪一项要 实现都不容易 都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 胆魄 也都需要精心谋划和顽强毅力 前进的 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唯有做好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努力的充分准备 保持永不懈怠的精 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我们才能不断 跨越 雪山 ”、 征服 腊子口 ”, 走好新时代的 长征路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和日益复杂的斗争 我们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 宗明义强调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党的十八大 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讲这个道理 目的就是 提醒全党不要忘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 要干什 么这个根本问题 不要在艰巨任务面前畏首畏 缩手缩脚 不要在斗争中迷失自我 迷失 方向 清醒而执着地咬定目标奋勇前进 我国 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当我国成为世 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 义道路成功建成的现代化强国时 我们党领导 人民在中国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展 示出其历史意义全党同志务必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奋力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 奋进者 搏击者 而不会等待犹豫者 懈怠者 畏难者 从现在 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 3 年时间 到本 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只有 30 多年时间 要实现党的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 时间紧 任务重 风险挑战多 唯有拿出 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舍我 其谁的责任感 不驰于空想 不骛于虚声 踏实实 稳扎稳打 才能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 前进 只有走在时间前面 才能成为时代的弄 潮儿迎来东方的第一缕晨曦今天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线已 经明确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破浪前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1 · 5重要讲 话精神 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周围 以一以贯之开拓进取的姿态激发新 作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肩负新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1 9 日人民日报 新华社北京 1 8 日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 西安交通大学传承与发展西迁精神综述 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61 年前胸怀爱国之志的一群人坚决响应党和 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自此扎根黄土 开启了一个建设西部科技高地和一 流大学的风云甲子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 迁精神 为西部发展 国家建设奉献智 慧和力量。”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 交通大学史维祥等 15 位老教授的来信 作出重要指示2018 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为西安交大西迁的 老教授点赞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在 西安交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回首激 昂着爱国深情与奋斗热血的历史画卷大家表示要牢记并传承胸怀大局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 继续为新时代作出新贡献一路向西 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就 背上行囊去哪里 新年伊始西安交大西迁纪念馆一张半个多世纪前的影印乘车证吸引 了多位参观者的目光。“向科学进军设大西北!” 证件上的字迹依然清晰1956 正值青春年华的胡奈赛正是 手持这样一张乘车证登上了从上海开 往大西北的列车当时 党中央 国务院从国内外形 势和新中国高等教育工业建设布局等 方面考虑作出了交通大学迁往西安的 决定从繁华的沿海都市前往落后的西 北内陆 充分了解西迁的意义后 交大 师生义无反顾背起行囊一路向西上世纪 50 年代的西安发展水平 与繁华的上海判若云泥学校处在田野 之中 马路不平 电灯不亮 晴天扬灰 雨天水和泥夏无大树遮阳冬无暖 气御寒由于车身蒙尘太厚第一次到 西安的学生走出火车站甚至认不出近 在咫尺的公交车1957 年从浙江绍兴 考入西安交大的陶文铨院士说由于当 时多数师生是南方人对北方的饮食气候等很不适应但数以千计的交大人没有退缩1956 9 包括 815 名教职工3900 余名学生在内的 6000 多名交大人汇聚 古都西安经紧锣密鼓建设而成的新校 园也从一片麦田中拔地而起党让我们去哪里 我们就背上行 囊去哪里!”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 15 位老教授之一如今 84 岁高龄的西安 交大材料学院退休教师胡奈赛忆起当 仍是激情满怀薪火相传 让爱国奉献的西迁精神 历久弥新 61 年斗转星移始终秉承爱党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到祖国最需要的 地方建功立业是一代代交大人不变的 底色西迁精神在薪火相传中历久弥新管晓宏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 工程学院院长 2017 年新当选的中国 科学院院士1995 公派留学归国的 他面对母校清华大学及多所东部高校 伸出的橄榄枝毅然选择回到当时生活 和科研条件仍较为落后的原单位西安 交大从事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管晓宏说西迁精神首要是胸怀大局自己选择回来也是受老先生们的感染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陶文铨院士 在西安扎根 60 余载桃李满天下令他 深感骄傲的是自己培养的 100 多名硕 博士生如今大多数在国内工作国家建设建功立业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党 委书记何茂刚说上世纪 90 年代初下海潮和出国潮的冲击下学院一度只 剩下十余名教师陶文铨先生践行西迁 精神带领大家一步一个脚印走出谷底如今学院 41 名教师中有 3 名院士,“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实力居全国 前列。“这两年学院先后有十余名教师 和博士生赴云南施甸陕西平利等地挂 职扶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永远是 学者责无旁贷的使命。”何茂刚说不忘初心 用西迁精神照亮新时代 前行之路 西迁 61 年来西安交大累计为国 育才 25 万多人培养出的 33 名院士中 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2017 9 西 安交大入选国家一流大学 A 类建设名 8 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安交大深 度融入国家建设发展2015 年面向海 内外高校发起成立新丝绸之路大学联 ”,拓展科教人文交流的朋友圈”。在建设中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在未来打造全新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和社会服务体系如今的西安交大仅是重要的人才库 智力库 更是西部 地区位居前列的科教高地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的十九大召开让西安交大的师生们倍 感振奋史维祥等 15 位交大西迁老教 授难掩激动决心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一 封信汇报他们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 体会和学校西迁以来的发展成绩表达 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传承好西迁精神 不忘初心 牢记 使命 为新时代作出新的贡献 是西安 交大人共同的决心。“总书记的重要指 示不仅是对交大西迁精神的肯定也体 现出对全国知识分子的关心关怀总书 记惦记着为党和国家作出过贡献的 。”陶文铨说作为知识分子应当牢 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 胸怀大局 以爱 奋斗为使命为祖国奉献一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学校未来 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西安交大校长王树 国说西安交大将永远把党和国家的发 展作为奋斗指南在每一个重要历史时 期作出交大特有的贡献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说学校 将弘扬光荣传统秉持民族复兴担当紧跟时代步伐 当好新传人 明确办学 定位实践新要求加快建设双一流”、 实现新目标全力推进改革发展事业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期望新华社记者 许祖华 陈晨 胡浩 姚友明 据新华社西安 1 8 日电自从 1956 年交通大学主体部分西迁以来一代代西安交大人怀揣着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 迁精神扎根黄土地建设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学图为经历 20 世纪 50 年代交大西迁的部分师生行走在西安交大校园 2015 11 19 日摄)。 新华社发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dzb.whb.cn/images/2018-01/09/4/40109.pdf · “我们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 的伟大斗争, 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编辑/储舒婷www.whb.cn

2018 年 1 月 9 日 星期二4 要闻 广告

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

五”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评论员

“我们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

的伟大斗争, 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朝着我

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 1 月 5 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

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再次

告诫全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必须准备付出

更为艰巨、 更为艰苦的努力, 号召全党以时不

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 工 作 。 铿 锵 的 话 语 ,殷切的嘱托, 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

自觉和使命自觉, 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力

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是有力的思想动员和精神鼓舞。“中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 绝 不 是 轻 轻 松 松 、

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极不平

凡的历程表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不是轻轻松松、 敲锣打鼓就能进入的。 在复

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深刻 变 化 的 国 内 形 势 下 ,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成 就 、 所 发 生 的 变 革 ,有些是前所未有的, 有些是振聋发聩的, 有些

是荡气回肠的, 有些是惊心动魄的, 哪一项要

实现都不容易, 都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

胆魄, 也都需要精心谋划和顽强毅力。 前进的

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 唯有做好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努力的充分准备, 保持永不懈怠的精

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我们才能不断

跨越 “雪山”、 征服 “腊子口”, 走好新时代的

长征路。面对艰 巨 繁 重 的 任 务 和 日 益 复 杂 的 斗 争 ,

我们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

宗明义强调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党的十八大

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讲这个道理, 目的就是

提醒全党不要忘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 要干什

么这个根本问题, 不要在艰巨任务面前畏首畏

尾、 缩手缩脚, 不要在斗争中迷失自我、 迷失

方向, 清醒而执着地咬定目标奋勇前进。 我国

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当我国成为世

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

义道路成功建成的现代化强国时, 我们党领导

人民在中国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展

示出其历史意义。 全党同志务必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 奋力进行伟大斗争、 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实现伟大梦想。

历史只 会 眷 顾 坚 定 者 、 奋 进 者 、 搏 击 者 ,而不会等待犹豫者、 懈怠者、 畏难者。 从现在

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 3 年时间, 到本

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只有

30 多年时间。 要实现党的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

图, 时间紧、 任务重、 风险挑战多。 唯有拿出

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舍我

其谁的责任感, 不驰于空想、 不骛于虚声, 踏

踏实实, 稳扎稳打, 才能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

前进。 只有走在时间前面, 才能成为时代的弄

潮儿, 迎来东方的第一缕晨曦。今天,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线已

经明确,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破浪前

行。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1·5” 重要讲

话精神, 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周围, 以一以贯之开拓进取的姿态激发新

作为,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肩负新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载 1 月 9 日人民日报 新华社北京 1 月 8 日电)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西安交通大学传承与发展西迁精神综述

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61 年前,胸怀爱国之志的一群人,坚决响应党和

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自此扎根黄土

地,开启了一个建设西部科技高地和一

流大学的风云甲子。“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

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

慧和力量。”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

交通大学史维祥等 15 位老教授的来信

作出重要指示。在 2018 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为西安交大西迁的

老教授点赞。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在

西安交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回首激

昂着爱国深情与奋斗热血的历史画卷,大家表示,要牢记并传承“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

神,继续为新时代作出新贡献。

一路向西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就

背上行囊去哪里新年伊始, 西安交大西迁纪念馆。

一张半个多世纪前的影印乘车证,吸引

了多位参观者的目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 ” 证件上的字迹依然清晰。1956 年, 正值青春年华的胡奈赛正是

手持这样一张乘车证,登上了从上海开

往大西北的列车。当时,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内外形

势和新中国高等教育、工业建设布局等

方面考虑,作出了交通大学迁往西安的

决定。从繁华的沿海都市前往落后的西

北内陆,充分了解西迁的意义后,交大

师生义无反顾背起行囊,一路向西。上世纪 50 年代的西安, 发展水平

与繁华的上海判若云泥:学校处在田野

之中 ,马路不平 、电灯不亮 ,晴天扬灰

路,雨天水和泥,夏无大树遮阳,冬无暖

气御寒。 由于车身蒙尘太厚,第一次到

西安的学生走出火车站,甚至认不出近

在咫尺的公交车。 1957 年从浙江绍兴

考入西安交大的陶文铨院士说,由于当

时多数师生是南方人, 对北方的饮食、气候等很不适应。

但数以千计的交大人没有退缩。至

1956 年 9 月,包括 815 名教职工、3900余名学生在内的 6000 多名交大人汇聚

古都西安,经紧锣密鼓建设而成的新校

园也从一片麦田中拔地而起。“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上行

囊去哪里! ”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 15位老教授之一、 如今 84 岁高龄的西安

交大材料学院退休教师胡奈赛忆起当

年,仍是激情满怀。

薪火相传让爱国奉献的西迁精神

历久弥新61 年斗转星移。 始终秉承爱党、爱

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到祖国最需要的

地方建功立业, 是一代代交大人不变的

底色。西迁精神在薪火相传中历久弥新。管晓宏,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

工程学院院长 ,2017 年新当选的中国

科学院院士。 1995 年,公派留学归国的

他面对母校清华大学及多所东部高校

伸出的橄榄枝,毅然选择回到当时生活

和科研条件仍较为落后的原单位西安

交大, 从事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管晓宏说, 西迁精神首要是胸怀大局,自己选择回来也是受老先生们的感染。

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陶文铨院士

在西安扎根 60 余载,桃李满天下。令他

深感骄傲的是,自己培养的 100 多名硕

士、 博士生如今大多数在国内工作,为国家建设建功立业。

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党

委书记何茂刚说, 上世纪 90 年代初,在下海潮和出国潮的冲击下, 学院一度只

剩下十余名教师。 陶文铨先生践行西迁

精神,带领大家一步一个脚印走出谷底。如今,学院 41 名教师中有 3 名院士,“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学科实力居全国

前列。 “这两年,学院先后有十余名教师

和博士生赴云南施甸、 陕西平利等地挂

职扶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永远是

学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何茂刚说。

不忘初心用西迁精神照亮新时代

前行之路西迁 61 年来, 西安交大累计为国

育才 25 万多人,培养出的 33 名院士中

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 2017 年 9 月,西安交大入选国家一流大学 A 类建设名

单,8 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安交大深

度融入国家建设发展。 2015 年面向海

内外高校发起成立“新丝绸之路大学联

盟”,拓展科教人文交流的“朋友圈”。正在建设中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将在未来打造全新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和社会服务体系。 如今的西安交大,不仅是重要的人才库、智力库,更是西部

地区位居前列的科教高地。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党

的十九大召开,让西安交大的师生们倍

感振奋。 史维祥等 15 位交大西迁老教

授难掩激动,决心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一

封信,汇报他们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

体会和学校西迁以来的发展成绩,表达

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传承好西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

使命,为新时代作出新的贡献,是西安

交大人共同的决心。 “总书记的重要指

示不仅是对交大西迁精神的肯定,也体

现出对全国知识分子的关心关怀,总书

记 惦 记 着 为 党 和 国 家 作 出 过 贡 献 的

人。 ”陶文铨说,作为知识分子,应当牢

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胸怀大局,以爱

国、奋斗为使命,为祖国奉献一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学校未来

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西安交大校长王树

国说,西安交大将永远把党和国家的发

展作为奋斗指南,在每一个重要历史时

期作出交大特有的贡献。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说,学校

将弘扬光荣传统、 秉持民族复兴担当,紧跟时代步伐、当好新传人,明确办学

定位、实践新要求,加快建设“双一流”、实现新目标, 全力推进改革发展事业,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期望。新华社记者 许祖华 陈晨 胡浩 姚友明

(据新华社西安 1 月 8 日电)

自从 1956 年交通大学主体部分西迁以来,一代代西安交大人怀揣着“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

迁精神,扎根黄土地,建设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学。图为经历 20 世纪 50 年代交大西迁的部分师生行走在西安交大校园

内(2015 年 11 月 19 日摄)。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