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7月24日 本版编辑/安军玲 美术编辑/吕攀峰 20 刘景合/文 唱红了的歌曲《常回家看 看》里有一句“帮妈妈刷刷筷 子洗洗碗”,既然妈妈给你准 备了一桌丰盛的美餐,做子女 的吃完了,“刷刷筷子洗洗 碗”,不是应当应分的吗?我 倒觉得,听妈妈唠叨唠叨,诉 说一下生活的烦恼,帮助父母 解决点具体问题更实在。 我今年 66 岁,三四年前 开始学微信。独生女儿听说 后,马上给我换了一台智能手 机,教我如何使用微信。开始 时,她的确很有耐心。但是由 于我年龄大了,说一次记不 住,需要多次重复,再加上她 工作忙,还要对上小学的外孙 投入大量时间,女儿就有些不 耐烦了。我一赌气,索性去上 了一个短期微信培训班。一 个星期学完后,使用微信的水 平在周围的退休人群中首屈 一指,在老人群中就有了“高 手”的美誉。其实我心里明 白,自己就是“半瓶醋”。别看 半瓶晃荡醋,还被老学友们推 举为“微群群主”,经常有老学 友找我“请教”。有时,自己说 不清的时候,就搪塞道:“回家 去问自己的子女,寻求子女帮 忙。”听到此时,有相当一部分 老同志就说:“算了吧,还是别 问他们了,弄不好,还不够挨 子女数落和‘呲嗒’的呢?”看 来,学微信不情愿麻烦子女, 不愿意“找烦恼”的老人不在 少数,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 不能否认,子女们绝大多 数都是孝顺孝敬父母的。有 的子女经常给父母买吃的用 的,穿的戴的,不可谓不孝敬; “啃老族”确实也存在,但不占 很大比例。我要说的是,孝敬 父母,最主要的是了解父母当 前最需要什么,千万不要盲 目、盲从地孝敬。否则费钱费 力不讨好,老人不满意,事与 愿违。比如,我认识的一个老 同事患有糖尿病,我特意买了 几本相关书籍到他家探望,看 到他家存放的糕点水果一大 堆,我戏言:“你家里真是‘花 果山’呀!”他苦笑着答道:“这 都是子女给买的,虽然点心盒 上写着‘无糖食品’,可他们哪 里知道,没有添加蔗糖,不等 于面粉里就没有糖呀,糕点还 有高油高脂,糖尿病就怕吃这 个;水果也是这样,好端端的 各式水果着实馋人,天天在考 验着我的味蕾,如果不是自己 有定力,能‘管住嘴’,严加约 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呀!说 给孩子们多少次了,逢年过节 不要买那么多吃的,可孩子们 哪能听得进去?”他很无奈,说 子女一片孝心,又不能打击, 只能成全吧。临走,非得让我 拎上部分糕点和水果帮他“处 理处理”,免得烂了以后当垃 圾扔掉。 由此悟出一个道理,孝敬 父母真的要从实际出发,量身 定制。不要一味“买买买”。 以为花了钱就算尽了心,就是 尽了孝,可就大错特错了。 尽孝道,道多条,并非吃 穿独一条;按需求,足心愿,不 论花钱是多少。最近看到一 个段子说得非常好,很到位: “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病弱 的父母,出力为孝;孤单的父 母,相伴为孝;脾气暴躁的父 母,理解为孝;勤俭持家的父 母,勤快为孝;有主意专权的 父母,顺着为孝;唠叨的父母, 聆听为孝;患病的父母,多份 照顾为孝;父母有期待,让他 们如愿为孝。” 小文结尾,笔者再加上一 句,如果你的父母想学微信, 要教会他们,和父母建立微信 亲情连线,按住说说话,视频 聊聊天,教给他们享受一下现 代生活的乐趣,让他们与时俱 进,拽住科技生活新鲜世界的 尾巴,你的父母一定会为你的 孝顺感到自豪,甚至会流下激 动的热泪。 盛丽秀/文 人到中年,走在渐老的路上,而自己的老人 更是年迈,他们需要儿女方方面面的照料,需要 精神上的抚慰。说起照顾老人,多数人是隔三岔 五地去探望,而我是几十年和老人朝夕相处,个 中酸甜苦辣体会尤深。 公公去世得早,婆婆有三个子女,可能是性 格相契,她一直住在我家。她不辞辛苦地帮我带 孩子,我因此能专心工作,没有了后顾之忧,所以 非常感激她老人家。 但是,可能是因为隔代原因,我们在价值观 和教育子女问题上常有分歧。当我以自己的方 式教育孩子时,婆婆总是阻拦。在她眼里,宝贝 孙子训不得。孙子是奶奶的命根子,老人对后辈 的疼爱无可厚非,但凡事要有个度,玉不琢不成 器,老人对孩子的宠溺时常让我非常无奈。但 是,当着孩子的面,绝对不能和老人争执,就是不 当着孩子,我也只能一点一点地跟她沟通。而日 常生活中反复如此,就让我常常感到心累。当自 己心里苦闷时,就进行自我调整,想婆婆那样做 是出于爱孩子,只是方式方法有些不合适,不能 求全责备。这样想着想着,心里就有些释然。 刚和婆婆一起住时,在一些生活习惯上着实 不适应。比如,她爱早睡早起,年轻人晚睡晚起 她看不惯,也唠叨,有时双休日我也不能睡到自 然醒。和老人一起住就得按照她的生物钟走,否 则发生矛盾老人不快,我们也不开心。她节俭, 精打细算地过日子,这样的作风也影响了我们, 不过我和爱人还是经常买些好吃好用的给老人, 告诉老人适当节俭是好,但不能太亏待自己。 婆婆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要长期服药,也经 常住院。有一次腿风湿严重不能下床,需要人端 屎接尿,洗身喂饭,因为病痛,婆婆有时唉声叹 气。而我适逢更年期,心情也很焦躁,再加上还 要上班,整天忙得头晕转向。好在那段时间并不 太长,否则我的负面情绪又不能在老人面前表现 出来,就只能压抑着,时间长了我真不知该怎么 办。 退休以后,相对有了大把时间,除了长年照 顾婆婆,有时也接母亲到家里住上个把月。父亲 去世得早,母亲上了岁数,我们姐妹几个轮流照 顾老人。婆婆和母亲都是八旬多的老人,饮食起 居需要格外经心,一日三餐我变着花样给她们做 好吃的,帮她们洗澡,常常累得满头大汗。不过 两个老姐妹在一起也有个伴,老小孩,小小孩,她 们之间也发生过一些趣事。 婆婆心情好的时候,就整天在家唱歌,反反 复复地唱一些老歌,说是对健康有利。我看她唱 得高兴,有时间了就录下来让她听。婆婆从中找 到了乐趣,更喜欢唱歌了,看着她眉开眼笑的样 子,我们也挺开心。 看着同龄人自由自在地出去旅游并发微信 朋友圈什么的,说实在的我挺羡慕的。每当这样 的时候,我就劝自己,谁都有老的时候,今日真心 付出,以后才没有遗憾。我想,所谓“孝道”,就是 尽好做儿女的本分和义务,努力使老人开心吧。 杜福顺/文 老家村里的砖路老化, 要翻修成水泥路,替下来一 些半旧的砖,村里也没什么 用,村干部说谁要用得着自 己去挑。父亲感觉这事不 错,就想着推回点来砌一下 院子。 母亲告诉了我们,我们 没时间弄,就劝父亲不用管 了,等有时间了自己买点砖 砌一下就行了。谁知父亲听 不进去,自己推着小车就干 起来了,来来往往好几趟。 父亲体质好,干活倒是一点 不怵头。可没料到,在推到 第四车时,车子翻了,父亲摔 倒了。 这一下不要紧,造成了 右小腿骨折,送到医院去治 疗,静养了三个多月,花的费 用够买好几汽车砖,我们得 请假轮流陪护,父亲自己更 是受罪。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 父亲这样的人有不少,觉得 自己身体健康,对自己的行 动能力有过高的估计,啥活 也不在乎,忽视了有些过累 的活动可能会导致意外的发 生。 科学研究表明,有不少 的老人不能够对自己的活动 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其 实,人体的老化是人生必经 的过程,也是一种自然现 象。人到老年,精力肯定在 减退,身体也在老化,这是谁 都无法避免的,服老不是认 输的行为。切记,不要做一 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否则 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影响 晚年的生活质量。 老人 要服老 陪伴老人的 酸甜苦辣 孝敬父母要“量身定制”

老人 要服老 孝敬父母要“量身定制” 陪伴老人的yzdsb.hebnews.cn/pc/paper/att/201707/24/9f04e390... · “啃老族”确实也存在,但不占 很大比例。我要说的是,孝敬

  • Upload
    others

  • View
    1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老人 要服老 孝敬父母要“量身定制” 陪伴老人的yzdsb.hebnews.cn/pc/paper/att/201707/24/9f04e390... · “啃老族”确实也存在,但不占 很大比例。我要说的是,孝敬

2017年7月24日本版编辑/安军玲 美术编辑/吕攀峰

20

刘景合/文

唱红了的歌曲《常回家看看》里有一句“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既然妈妈给你准备了一桌丰盛的美餐,做子女的吃完了,“刷刷筷子洗洗碗”,不是应当应分的吗?我倒觉得,听妈妈唠叨唠叨,诉说一下生活的烦恼,帮助父母解决点具体问题更实在。

我今年 66 岁,三四年前开始学微信。独生女儿听说后,马上给我换了一台智能手机,教我如何使用微信。开始时,她的确很有耐心。但是由于我年龄大了,说一次记不住,需要多次重复,再加上她工作忙,还要对上小学的外孙投入大量时间,女儿就有些不耐烦了。我一赌气,索性去上了一个短期微信培训班。一个星期学完后,使用微信的水平在周围的退休人群中首屈一指,在老人群中就有了“高手”的美誉。其实我心里明白,自己就是“半瓶醋”。别看半瓶晃荡醋,还被老学友们推举为“微群群主”,经常有老学友找我“请教”。有时,自己说不清的时候,就搪塞道:“回家去问自己的子女,寻求子女帮忙。”听到此时,有相当一部分老同志就说:“算了吧,还是别问他们了,弄不好,还不够挨子女数落和‘呲嗒’的呢?”看来,学微信不情愿麻烦子女,不愿意“找烦恼”的老人不在少数,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

不能否认,子女们绝大多数都是孝顺孝敬父母的。有的子女经常给父母买吃的用的,穿的戴的,不可谓不孝敬;

“啃老族”确实也存在,但不占很大比例。我要说的是,孝敬父母,最主要的是了解父母当前最需要什么,千万不要盲目、盲从地孝敬。否则费钱费力不讨好,老人不满意,事与

愿违。比如,我认识的一个老同事患有糖尿病,我特意买了几本相关书籍到他家探望,看到他家存放的糕点水果一大堆,我戏言:“你家里真是‘花果山’呀!”他苦笑着答道:“这都是子女给买的,虽然点心盒上写着‘无糖食品’,可他们哪里知道,没有添加蔗糖,不等于面粉里就没有糖呀,糕点还有高油高脂,糖尿病就怕吃这个;水果也是这样,好端端的各式水果着实馋人,天天在考验着我的味蕾,如果不是自己有定力,能‘管住嘴’,严加约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呀!说给孩子们多少次了,逢年过节不要买那么多吃的,可孩子们哪能听得进去?”他很无奈,说子女一片孝心,又不能打击,只能成全吧。临走,非得让我拎上部分糕点和水果帮他“处理处理”,免得烂了以后当垃圾扔掉。

由此悟出一个道理,孝敬父母真的要从实际出发,量身定制。不要一味“买买买”。以为花了钱就算尽了心,就是尽了孝,可就大错特错了。

尽孝道,道多条,并非吃穿独一条;按需求,足心愿,不论花钱是多少。最近看到一个段子说得非常好,很到位:

“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病弱的父母,出力为孝;孤单的父母,相伴为孝;脾气暴躁的父母,理解为孝;勤俭持家的父母,勤快为孝;有主意专权的父母,顺着为孝;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患病的父母,多份照顾为孝;父母有期待,让他们如愿为孝。”

小文结尾,笔者再加上一句,如果你的父母想学微信,要教会他们,和父母建立微信亲情连线,按住说说话,视频聊聊天,教给他们享受一下现代生活的乐趣,让他们与时俱进,拽住科技生活新鲜世界的尾巴,你的父母一定会为你的孝顺感到自豪,甚至会流下激动的热泪。

盛丽秀/文

人到中年,走在渐老的路上,而自己的老人更是年迈,他们需要儿女方方面面的照料,需要精神上的抚慰。说起照顾老人,多数人是隔三岔五地去探望,而我是几十年和老人朝夕相处,个中酸甜苦辣体会尤深。

公公去世得早,婆婆有三个子女,可能是性格相契,她一直住在我家。她不辞辛苦地帮我带孩子,我因此能专心工作,没有了后顾之忧,所以非常感激她老人家。

但是,可能是因为隔代原因,我们在价值观和教育子女问题上常有分歧。当我以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时,婆婆总是阻拦。在她眼里,宝贝孙子训不得。孙子是奶奶的命根子,老人对后辈的疼爱无可厚非,但凡事要有个度,玉不琢不成器,老人对孩子的宠溺时常让我非常无奈。但是,当着孩子的面,绝对不能和老人争执,就是不当着孩子,我也只能一点一点地跟她沟通。而日常生活中反复如此,就让我常常感到心累。当自己心里苦闷时,就进行自我调整,想婆婆那样做是出于爱孩子,只是方式方法有些不合适,不能求全责备。这样想着想着,心里就有些释然。

刚和婆婆一起住时,在一些生活习惯上着实不适应。比如,她爱早睡早起,年轻人晚睡晚起她看不惯,也唠叨,有时双休日我也不能睡到自然醒。和老人一起住就得按照她的生物钟走,否则发生矛盾老人不快,我们也不开心。她节俭,精打细算地过日子,这样的作风也影响了我们,不过我和爱人还是经常买些好吃好用的给老人,告诉老人适当节俭是好,但不能太亏待自己。

婆婆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要长期服药,也经常住院。有一次腿风湿严重不能下床,需要人端屎接尿,洗身喂饭,因为病痛,婆婆有时唉声叹气。而我适逢更年期,心情也很焦躁,再加上还要上班,整天忙得头晕转向。好在那段时间并不太长,否则我的负面情绪又不能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就只能压抑着,时间长了我真不知该怎么办。

退休以后,相对有了大把时间,除了长年照顾婆婆,有时也接母亲到家里住上个把月。父亲去世得早,母亲上了岁数,我们姐妹几个轮流照顾老人。婆婆和母亲都是八旬多的老人,饮食起居需要格外经心,一日三餐我变着花样给她们做好吃的,帮她们洗澡,常常累得满头大汗。不过两个老姐妹在一起也有个伴,老小孩,小小孩,她们之间也发生过一些趣事。

婆婆心情好的时候,就整天在家唱歌,反反复复地唱一些老歌,说是对健康有利。我看她唱得高兴,有时间了就录下来让她听。婆婆从中找到了乐趣,更喜欢唱歌了,看着她眉开眼笑的样子,我们也挺开心。

看着同龄人自由自在地出去旅游并发微信朋友圈什么的,说实在的我挺羡慕的。每当这样的时候,我就劝自己,谁都有老的时候,今日真心付出,以后才没有遗憾。我想,所谓“孝道”,就是尽好做儿女的本分和义务,努力使老人开心吧。

杜福顺/文

老家村里的砖路老化,要翻修成水泥路,替下来一些半旧的砖,村里也没什么用,村干部说谁要用得着自己去挑。父亲感觉这事不错,就想着推回点来砌一下院子。

母亲告诉了我们,我们没时间弄,就劝父亲不用管了,等有时间了自己买点砖砌一下就行了。谁知父亲听不进去,自己推着小车就干起来了,来来往往好几趟。父亲体质好,干活倒是一点不怵头。可没料到,在推到第四车时,车子翻了,父亲摔倒了。

这一下不要紧,造成了右小腿骨折,送到医院去治疗,静养了三个多月,花的费用够买好几汽车砖,我们得请假轮流陪护,父亲自己更是受罪。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父亲这样的人有不少,觉得自己身体健康,对自己的行动能力有过高的估计,啥活也不在乎,忽视了有些过累的活动可能会导致意外的发生。

科学研究表明,有不少的老人不能够对自己的活动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其实,人体的老化是人生必经的 过 程 ,也 是 一 种 自 然 现象。人到老年,精力肯定在减退,身体也在老化,这是谁都无法避免的,服老不是认输的行为。切记,不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否则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影响晚年的生活质量。

老人要服老

陪伴老人的酸甜苦辣

孝敬父母要“量身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