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风筝彩绘 DIY 手工课走进鼓楼小学 浪漫三月,阳光明媚,春暖花开, 蔚蓝的天空也需要些五彩斑斓的点 缀,风筝则是这春天里不可或缺的色 彩。 4 20 日, 徐报小记者团来到 鼓楼小学举办“风筝 DIY,画出一个 春天”彩绘风筝的活动。 活动一开始, 徐报小记者团的索老师就问了一个 “高难度”的问题:风筝起源于什么时 候? 在场的小朋友纷纷纷纷举手发 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索老师介绍, 追溯风筝的由来, 风筝的发明者制作风筝最初并不是 为了让人们来玩的,而是为了军事目 的,当时的“风筝”叫做“木鸢”,是用 簿木片制成的,是春秋时期鲁国著名 的工匠公输般(又称鲁班)发明的,据 有关史籍记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被侯 景围困于台城,就是通过木鸢把求援 信送出城外的;宋朝时,为了突然对 敌人发动袭击,在木鸢上装上火药在 敌上空燃烧爆炸……这种例子不胜 枚举。 大约在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 为娱乐的玩具。 但那时玩风筝算是一 件比较“奢侈”的事,只限于一些皇贵族和的子比较 创意,在风筝上一个竹哨,当风 上天,风一发出像古声音,十分动以人们 从此形象地为“风筝”,这便“风筝”名的由来啦! 风筝直至北宋以后才渐渐,这时的造纸业比较发了,那时 的宋徽宗十分喜欢放风筝,发现放筝老少皆宜倡导百姓一起筝, 从此它人玩的玩具,成一种大众化、 普遍流行的玩具。 也有百姓时,风筝的高 ,然后将线割断给已故传达思念之情,也可以让风筝带走年所积之霉气; 风筝不仅得寻常百姓喜爱一些家、文学作者它喜爱,有俗话说:风筝,唐代入诗,宋初已入画,已入戏,明代时代已入古往今来,不多少风筝画风筝、咏风筝、放飞 筝。 风筝成为墨客笔下广泛。 人们风筝以深刻寓意,用 风筝来绘人悲欢离合,以风筝 自己内心情感责任编辑 祁淑彬 校对 杨庆宇 2018 4 24 日 星期二 成长周刊·活动 03 巧手绘风筝 快乐迎春天 初步风筝的史以及各国风筝的后,接下来的环节就是 DIY 手绘风筝了。 在白雪主和头爸爸头儿轮廓的风筝 后, 小记者们开始发挥创意完成风筝画的绘 制。 着近乎的风筝,到底该如何下手,又 用什么色彩好呢? 这可能会让大人们都感费脑筋,但对于明的小记者们来,一幅美丽显现们的脑中了。 有的凭着想象力直接涂鸦,有的着草稿急着有的小记者极快,只 过了一美丽蝴蝶风筝便初见五彩斓的了。 小记者孙琳心独运颜料盒上用蓝色出了自己喜欢色,旁边的小记者 她调出的色后也效仿起来;小记者郭新宇 和王晓雨摒弃一的色,而是尝试着在风筝 出了渐色,非常好看;于震和刘方旭则在 蝴蝶翅自己设计了一个,用来点缀…… 一个小时后,一个个色彩色的 风筝就在一双双灵巧的小手诞生了。 的色彩,春天的生机和喜达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的彩绘风筝 DIY 整场,当一一出在风筝上, 互相欣赏笑语,不的色彩,勾勒出不 ,不,让年少“这是一个风筝,带着弟弟广。” 时以 很简,不就是,可是画起来却没那么 容易”“ 来不管干什么事情都亲自尝试后才 能下结论几位小记者讨论手绘心得。一 动的小记者则拿着自己画的风筝在场跑 跑去试着放飞外国老师表示,小记者团的活动既加强了师之间、情感,又让子们到了国的文化锻炼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 / 记者 平珊珊 图 / 记者 吕品 创意手绘,拥抱属于孩子自己的春天 天气渐暖,春然。 风筝的人 渐渐起来了, 人们喜欢用这种春天,放飞快乐。 4 20 , 徐报小记者团来到徐外国 老师学DIY 色彩 斓的风筝。 风筝,小记者们都非常兴奋,但是当 老师问起风筝是发明的,大小记者们就有 着头脑了。 “风筝是国人发明的, 传墨用木 制成,是人的风筝起源。 后来鲁班 改进了风筝如今的风 筝。 ”活动开始后,徐报小记者团的索老师就记者们介绍起风筝的史。 风筝在文化中着特寓意放飞的风筝如飞在天空人们对由的渴望,对的追逐, 来的憧憬介绍风筝的史,老师又小记者们国风筝的老师告诉小记者们,然对于风筝的起源有 ,但是大为风筝起源在 国,大约在 8 世纪世界国。 由于气候习惯差异,而各样、 色的风筝。 来风筝是国人发明的!和的国的风筝比,我还国的风筝最漂亮”一小记者地说环节后,索老师为个小朋友 准备了一有关于风筝的稚嫩声音字、都抒子们对春天的渴望开始画风筝了,小朋友们嫌桌 小, 施展不开“ 拳脚”,纷纷转移到了上。 们的画姿,有的,也有就势趴的,反正 舒服怎么来。 活动每位小朋友 认真的画分发挥自己想象 , 用画在风筝上画出自己DIY 风筝,宝贝们在老师的帮助的画着、涂着,绘制的风筝各样、斓,宝贝辛勤绘制,的风筝在大眼前晴朗的天空下描绘出一个不一春天。 小记者张泽田选择了一风筝,“ 我想世界想自由发各样独创外, 有的学在风筝上画了金鱼猪佩奇头儿、白雪色的。 一个小时后原本 的风筝变得五彩斓起来。 “老师,了,片” 小记者翁铭轩举起手中完成的风筝绘 画高地说。不小记者们 的风筝绘画作品陆续,高伙伴展示自己的作鼓楼小学的 老师 表示 :“风 筝 DIY 活动子的 创造力,让子们在戏中挥各自想象力们的动手能力。” 记者 平珊珊 / 记者 吕品 / 风筝彩绘 DIY 手工课走进中山外国语学校 小记者们了解风筝起源 创意 DIY 手绘风筝

成长周刊·活动 年 月 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 祁淑彬 校对 杨庆宇 巧手 …epaper.cnxz.com.cn/pcwb/page/219/2018-04/24/B03/20180424B03_… · 放风筝的人 渐渐多起来了,

  • Upload
    others

  • View
    1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风筝彩绘 DIY手工课走进鼓楼小学

    浪漫三月,阳光明媚,春暖花开,蔚蓝的天空也需要些五彩斑斓的点缀,风筝则是这春天里不可或缺的色彩。

    4 月 20 日, 徐报小记者团来到鼓楼小学举办“风筝 DIY,画出一个春天”彩绘风筝的活动。活动一开始,徐报小记者团的索老师就问了一个

    “高难度”的问题:风筝起源于什么时候? 在场的小朋友纷纷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索老师介绍, 追溯风筝的由来,风筝的发明者制作风筝最初并不是

    为了让人们来玩的,而是为了军事目的,当时的“风筝”叫做“木鸢”,是用簿木片制成的,是春秋时期鲁国著名的工匠公输般(又称鲁班)发明的,据有关史籍记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被侯景围困于台城,就是通过木鸢把求援信送出城外的;宋朝时,为了突然对敌人发动袭击,在木鸢上装上火药在敌上空燃烧爆炸……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大约在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娱乐的玩具。但那时玩风筝算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只限于一些皇宫

    贵族和有钱人家的子弟,他们还比较有创意,在风筝上系一个竹哨,当风筝飞上天,风一吹就会发出像古筝鸣响那样的声音,十分动听,所以人们从此形象地称之为“风筝”, 这便是

    “风筝”名字的由来啦!纸风筝直至北宋以后才渐渐增

    多,这时的造纸业比较发达了,那时的宋徽宗十分喜欢放风筝,发现放风筝老少皆宜,所以倡导百姓一起放风筝, 从此它才从有钱人玩的玩具,变成一种大众化的、 普遍流行的玩具。也有百姓在清明节时,将风筝放的高

    而远,然后将线割断,给已故的亲友传达思念之情,也可以让风筝带走一年所积之霉气;

    风筝不仅得到寻常百姓的喜爱,就连一些诗人、画家、文学作者都对它喜爱不已,有俗话说:风筝,唐代已入诗,宋初已入画,元代已入戏,明清代时代已入小说。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写风筝、画风筝、咏风筝、放飞筝。风筝已成为文人墨客笔下广泛的题材。 人们给风筝以深刻的寓意,用风筝来描绘人间的悲欢离合,以风筝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责任编辑 祁淑彬 校对 杨庆宇

    2018年 4月 24日 星期二成长周刊·活动 03

    巧手绘风筝 快乐迎春天

    初步了解风筝的历史以及各国风筝的特点后,接下来的环节就是 DIY手绘风筝了。 在拿到印有白雪公主和小头爸爸大头儿子轮廓的风筝后, 小记者们开始发挥创意完成风筝画面的绘制。面对着近乎空白的风筝,到底该如何下手,又该用什么色彩好呢?这可能会让大人们都感到颇费脑筋,但对于我们聪明的小记者们来说,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早就显现在他们的脑中了。

    有的凭着想象力直接涂鸦,有的先在心里打着草稿不急着动笔, 还有的小记者速度极快,只过了一会,美丽的蝴蝶风筝便初见五彩斑斓的形象了。 小记者孙琳匠心独运,先在颜料盒上用红

    色和蓝色调出了自己喜欢的紫色,旁边的小记者看到她调出的紫色后也效仿起来;小记者郭新宇和王晓雨摒弃了单一的色调,而是尝试着在风筝上涂出了渐变色,非常好看;于震和刘方旭则在蝴蝶翅膀上自己设计了一个图案,用来点缀……

    一个小时后,一个个色彩斑斓且各具特色的风筝就在一双双灵巧的小手中诞生了。精美的图案,艳丽的色彩,将春天的盎然生机和喜悦情致表达得淋漓尽致。 妙趣横生的彩绘风筝 DIY 让快乐弥漫整场, 当各色图案一一出现在风筝上,大家互相欣赏,笑语不断,不同的色彩,勾勒出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梦想,让年少的梦自由绽放。

    “这是我的第一个风筝,很有意义,回家后我一定要带着弟弟去广场放一放。 ”“还没动笔时以为很简单,不就是涂色嘛,可是画起来却没那么容易”“原来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尝试后才能下结论”几位小记者讨论着手绘中的心得。 一些好动的小记者则拿着自己画的风筝在现场跑来跑去,试着放飞。

    中山外国语学校的张老师表示,小记者团组织这样的活动很好,既加强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又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 还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文/记者 平珊珊 图 /记者 吕品

    创意手绘,拥抱属于孩子自己的春天天气渐暖,春意盎然。放风筝的人

    渐渐多起来了, 人们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迎接春天,放飞快乐。 4 月 20 日下午, 徐报小记者团来到徐州中山外国语学校,跟着老师学习亲手 DIY 色彩斑斓的风筝。

    说起放风筝,小记者们都非常兴奋,但是当老师问起风筝是谁发明的,大多数小记者们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风筝是咱们中国人发明的, 相传墨翟用木头制成飞鸟,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了风筝材质, 进而演变成如今的风筝。”活动开始后,徐报小记者团的索老师就向小

    记者们介绍起风筝的历史。风筝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寓意, 放飞的风筝犹如飞鸟在天空翱翔,它承载着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对梦想的追逐,对未来的憧憬。

    介绍完风筝的历史,老师又向小记者们讲解起各国风筝的特点和风俗。

    老师告诉小记者们,虽然对于风筝的起源有

    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风筝起源在中国,大约在 8世纪时传播到世界各国。 由于材质、气候和民俗习惯的差异,而演化成各式各样、别具特色的风筝。

    “原来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啊, 真是太自豪了! 和别的国家的风筝相比,我还是觉得咱们中国的风筝最漂亮! ”一位小记者自豪地说。

    提问环节后,索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首有关于风筝的诗歌。 稚嫩的声音,清脆有力。 每一字、每一词都抒发着孩子们对春天的渴望。

    开始画风筝了,小朋友们怕是嫌桌子太小,施展不开“拳脚”,纷纷将“战地”转移到了地板上。 他们的画姿形态各异,有蹲着的,也有就势趴着的,反正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活动中每位小朋友都认真的画着,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用画笔在风筝上画出属于自己的DIY 风筝,宝贝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耐心的画着、涂着,绘制的风筝各色各样、色彩斑斓,经过宝贝的辛勤绘制,形态各异、 活灵活现的风筝呈现在大家眼前,在晴朗的天空下描绘出一个不一样的春天。

    小记者张泽田选择了一幅空白的风筝,“我想画海底世界, 想自由发挥,画各式各样的鱼。 现场,除了独创作品之外, 还有的同学在风筝上画了猫头鹰、金鱼、小猪佩奇、大头儿子、白雪公主等五颜六色的图案。 一个小时后原本洁白的风筝变得五彩斑斓起来。

    “老师,我画完了,帮我拍个照片”小记者翁铭轩举起手中完成的风筝绘画高兴地说道。 不多久,其他小记者们的风筝绘画作品陆续出炉,高兴地向小伙伴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鼓楼小学的王老师表示 :“风筝DIY 活动很有意义,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

    记者 平珊珊 /文记者 吕品 /摄

    风筝彩绘 DIY手工课走进中山外国语学校

    小记者们了解风筝起源

    创意 DIY手绘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