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 JYDB 人物 2017 年 5 月 18 日 星期四 编辑 郭路路 美编 鹿岩 邮箱 [email protected] 热线(028)86110109 本报全国发行 邮政编码: 610041 报址:成都市锦江区上南大街49 号 邮发代号: 61-30 电话: 86112868 (办公室、传真)、 86140497 (广告部) 定价 1.30 本报法律顾问:万刚律师电话: 13908091146 广告经营许可证:川蓉工商字067 印刷:成都博瑞印务 “因为爱情,我才当了老师。” “课上得再行云流水、再完美都是在证明自己,没想过孩子们真的需要什么。” “和生活脱离的课程只是‘过家家’,其实,多跨一步就能和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孩子们在真实的世界中学习、成长。” “一个普通老师,能够热爱生活,又有责任感,就会活得很好,学生也会很好。” “蜗牛” 漫步围墙内外 本报记者 陈志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因为在“问对教育”的经历, 她看到了校外教育资源的力量, 这股力量可以让教室变得很“辽 阔”。 白雪教语文,特别看重阅读 的价值,认为“被故事喂大的孩 子很幸福”。“蜗牛班”刚进入一 年级时,学校的阅读时间有限, 家长们也忙,怎么保证孩子们每 天都有故事听?她把这个难题抛 到家长群里,有一位妈妈提议: 就由家长当主播,做一个自己班 级的电台。 升入二年级的第一天,“蜗 牛电台”正式开播,每晚用一个 故事跟孩子们道晚安。如今,电 台已有 5 档节目,录播了 200 期,订阅人数达 4000 人,点播次 数近 50 万次。电台还走出了“蜗 牛班”,让其他学校的学生受益。 除了“蜗牛电台”,班里一直 坚持做“蜗牛书友会”活动。为了 让孩子们阅读到更多更好的图 书,白雪和家长们联系了一个支 持阅读推广的公益组织—微笑 书库。微笑书库有海量图书,提供 免费借阅,还有专门的团队根据 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帮忙挑书。 通过微笑书库,每个学生每 周可以借阅两本书,一周交换一 次。大家互相推荐书目,交流阅 读心得,平均下来,每个学生每 学期可以阅读 80 本书。 丰富的阅读量让“蜗牛班” 的孩子呈现出与众不同,他们都 爱写诗,随时随地都有诗情迸 发,写好了还会塞在老师的抽屉 里。最近,班上学生何思辰创作 的散文诗《城市里的春天》由学 校推荐,参加了成都市青羊区中 小学艺术展演朗诵比赛,深深打 动了现场观众。 无论是自然课程、“小岛课 程”,还是推广班级阅读,白雪不 断尝试着将校外资源为我所用, 拓宽着教与学的宽度。“在白雪 眼中,一切都是教育的资源。”夏 英说,白雪的尝试,让教育变得 更加丰富,带给学校很多惊喜。 家长闵晓娣说,孩子遇到白 雪老师是一种幸运,“她敢于畅 想,勇于实践,保护着孩子的天 真,相信他们的天分,给了他们 丰盛的爱。” 白雪认为,自己只是那个想 给学校教育“开扇窗”的人,“一 个人的能量并不大。我有了尝 试,大家觉得好,就会主动思考、 参与进来,教育本应是一件社 会、学校、家庭都参与的事。” 如今,一些原本只在“蜗牛 班”开设的课程,成为年级课程, 甚至延展到全校各个年级。比 如,从“蜗牛班”开始的“读成记” 课程,通过川菜、景点等,让孩子 们深入了解所在的成都,如今已 是三年级的年级课程。学校还在 有限的校园里开辟了一块农场, 让更多学生体验自然种植。 与此同时,白雪被“委以重 任”,担任了学校课程开发中心 的负责人。实小校长李蓓在近期 的对外讲学和讲座中,一直拿白 雪和“小岛课程”为例,说明基于 真实场景的跨学科教学对于学 生和教师的双重价值,她希望白 雪能够“裹挟”更多的老师,为全 校孩子设计更丰富的课程,让学 校教育愈加多彩。 说到将来,白雪没有给自己 “设限”,不确定教师生涯有多 长,只能珍惜眼下的教学时光, 陪伴“蜗牛”们漫步在广阔的天 地里。 “我是因为爱情,才当了老 师。” 白雪毕业于重庆的一所大 学,在校期间,她是一个不折不 扣的优等生,学生会主席,成绩 排名年级第一。临近毕业,保送 研究生和许多条件优越的工作 都摆在面前,她一个也没选。“爱 情至上”的她来到了男友工作的 成都。 恰逢成都市实验小学来学 校招聘教师。等白雪赶到招聘会 时,第一轮面试已经结束了。看 了白雪的简历,时任校长陆枋破 格让她进入了第二轮面试。 “你愿不愿意到小学教书?” 面对询问,白雪并没有一口答 应。大学 4 年,她憧憬的一直是更 富创意性的企业工作。 “到我们学校来看一看吧。” 陆枋发出了邀请,尚未找到合适 工作的白雪决定试一试。 “去了之后,陆校长把我‘扔’ 到了一个很‘奇葩’的年级。那个 年级里的老师个个都有想法,校 长很放任他们。他们经常跑到校 外搞教研,非常自由。我没想到, 小学原来是这样的。”白雪扳着指 头数, “李勇、金波、向尧、周学静, 他们后来都成了一校之长。” 白雪被这种工作氛围吸引 了。跟着这些“大咖”们过了一年 的自由时光,她留了下来,开始 带第一届学生。 等站上讲台,她才发现,这 个职业并没有那么自由。头 3 年, 因为跟孩子们太亲近,同时自身 对规则有本能的抗拒,白雪一直 管不好班级纪律,要不断地处理 各种问题。 2013 年,白雪带的第一届学 生升入五年级,“好不容易进入 一种轻松的状态,结果,立马又 陷入职业倦怠了。”白雪有点自 嘲地笑着说。 那个时期的白雪被动、消 极,找不到当老师的成就感。“按 部就班地工作,没意思,感觉不 开心,被压抑着。”回想起来,她 更多在反思自己:“压抑并非来 自学校,而是自己不主动,从没 跟校长沟通过,也没有尝试改变 的勇气。” 就在此时,转变因一次特殊 的经历开始了。为帮朋友的忙, 白雪应邀在进行课程研发和策 划的校外机构“问对教育”担任 周末兼职教师。 “被逼迫着读大量的书,还 要备课、写教案、研讨课程。工作 日在学校上课,周末在‘问对’上 课。”像是一根突然被绷紧的绳, 白雪的工作强度和压力骤然增 大, “感觉要被逼死了。” 但她坚持了一年半,这段坚 持没有被辜负。白雪接触到许多 新的课程概念,她把这些新东西 带进学校的课堂做“实验”,“那 段时间,即使常常要上公开课也 不怕,因为总有新想法可以加进 课堂里。” 眼界和学习欲望都被打开 之后,白雪开始反思:“很长一段 时间,上课是为了证明自己。课 上得行云流水,每个孩子都在预 设里,但没想过,孩子真的需要 什么。”她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 职业:“不去证明自己有多了不 起,而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成 为他们的学习同伴,一起进步。” 接下来,白雪开始带第二届 学生。新的班级被她称作“蜗牛 班”,意为哪怕像蜗牛一样慢,每 天进步一点就开心。 春天,是撒欢的季节。 这个春天,白雪领着“蜗牛 班”三年级 4 班的孩子们前往校 外的“蜗牛农场”,享受“春的大 地课堂”。在农场里寻找清明 草,摘嫩芽,和着面粉揉出“清明 粑粑”;在农人指导下,挖小坑, 撒下豆子,完成清明“点豆” 的任务;故事会也搬到了田野 中,听着“999 只青蛙”的系列 故事,在小河里找蝌蚪,在草 丛里遇见癞蛤蟆。……白雪的 镜头里,孩子们满手泥巴,笑 得格外开心。 这是“蜗牛班”的自然课程, 今年,这门课以二十四节气为主 线,循四时之变,以诗歌、绘画、 劳作各种形式,带领学生们寻找 传统文化之美。 因为这些有趣的课程和活 动,“蜗牛班”的孩子总是被人羡 慕。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夏英都 说:“每当看到白雪在朋友圈分 享班级活动,都好想去参加。” 爱“折腾”的白雪设计这些 创意课程的初衷是让孩子们走 出校园,到广阔的大自然和真实 的社会生活中去学习。 去年 11 月,在与校外教育机 构的合作下,这群孩子跟着老师 们“走”得更彻底,在位于成都南 郊的“麓客岛”上开展“小岛课 程”,尝试了一次三天两夜的校 外学习体验。 十余名来自校内外,具有语 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全科 “阵容”的老师,经过长时间的课 程研讨、设计,带着 50 多个孩子, 一起住帐篷或有落地玻璃窗的 房子里学习。清早起来,孩子们 在晨雾中读书,在草地上翻滚, 用树枝、稻草和蛋挞壳为小鸟筑 巢,观察岛上的动物居民,搬动 粗重的木材搭建巨大的“鸟巢”。 空间的改变,让学习与具体 环境、与参与者发生实实在在的 联系。“小岛课程”以“人与自然” 为主题,白雪提醒孩子们,这 个小岛是一个人工建造的地 方,启发大家思考人类和自然 的关系。 “与在校内学习相比,来到 小岛后,孩子们什么都愿意尝 试。每项课程,老师没有预设的 目标,孩子们自己设计过程,亲 身体验。”白雪说,看到学生这样 自如地学习,是做这件事最大的 意义。参与的老师们说,“又找 到了当老师的感觉。” 在白雪看来,和生活脱离的 课程只是“过家家”,多跨一步就 能和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孩子们 在真实的世界中学习、成长,学 会生活。她在不停地尝试跨出 这一步。除了自然课程、“小岛 课程”这样的创意课程,“蜗牛 班”还有很多社团,涉及设计、戏 剧方方面面,班级还接手了学校 的“微店微公益”项目,把同学们 的绘画作品做成杯子、抱枕、书 签等实物产品,在微店上售卖筹 钱,做一些公益活动。 谈到“蜗牛班”,白雪的话就 像拧开的水龙头一样流泻,表情 丰富、专注,令人感觉她对这份 工作全情投入,十分热爱。 实际上,白雪的教师生涯并 不是因为喜爱而开始,她也曾一 度找不到当老师的感觉,困在对 现状不满却又无力改变的状态 里,像许多年轻教师会经历的那 样。白雪是怎么走出来的?这 要从她如何成为一名小学教师 说起尽情“撒欢”的课程 因为爱情到从学生出发 让教室变得“辽阔” 1 3 2 台湾作家张文亮的诗《牵一 只蜗牛去散步》,放在教育的背景 里,会令我们联想到老师和学生 的关系:学生如同一只笨拙的小 蜗牛,在成长路上慢慢向前挪动, 老师难免有心急浮躁的时候,希 望学生快快成长,表现优秀,而忽 略了教育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 在“蜗牛班”,白雪陪伴着一 群“小蜗牛”,耐心地跟在他们的 后面,沿着他们想走的轨迹,与他 们一同学习、成长,共享生活的美 好,令人艳羡。 经历了初为人师的迷茫、进 入“舒适区”后的职业倦怠和跳出 困境的重新出发,白雪已经爱上 了这份工作,也更加喜欢爱学习 的自己。有了一双儿女的她说: “当了妈妈之后,有了感同身受的 心,觉得对待每个生命都要有责 任感,尽全力。” 她的转变带有外部因素的偶 然性,更具有主观改变自我的必 然性。实际上,白雪经历的职业 困境也反映在众多教师身上。夏 英说,老师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 “立己立人,达己达人”,只有老师 的生活状态良好,才能影响学生 朝好的方向发展。成都市实验小 2004 年成立了教师发展学校, 为教师营造一个相对自由和包容 的环境,鼓励他们在工作上探索 创新,并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既关注教师发展的“上限”,也关 心教师工作之外的生活,力求让 教师们过得自在、从容一些。 有人评价说:白雪是一个理 想的教师—对她而言,工作不 是生活的全部,忙碌于“蜗牛班” 和学校事务的同时,她也给自己、 家人留了空间。对此,白雪的回 应是:“一个普通老师,能够热爱 生活,又有责任感,就会活得很 好,学生也会很好。” 未来学校、未来课堂是什么样 的?100 所学校就有 100 种设想。 以孩子的成长需求为目标,连接校 内外广泛的教育资源,这样的尝试 有了未来教师的影子。白雪便是 这些影子中鲜明的一个。 记者手记 与成都市实验小学教师白雪的几 次对话里,她的率真和坦诚显露无遗。 这位“不安分”的小学老师,总想着 把学生“带”出学校,不把教与学限制在 学校围墙之内,以天地为课堂,以世界 为教室,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成长。 她带的“蜗牛班”总有层出不穷的有趣 课程和活动,让人好奇又羡慕。一年级 起,孩子们每晚都有电台故事伴着入 睡;三年级时,师生几十个人在一所小 岛上度过两三天惬意的学习时光…… 然而,这个创意满满、花大量时间 和精力陪伴学生的人,最初并不想当一 名教师。经历了几年的迷茫、挣扎,她 才找到这份工作的快乐。这段不到 10 年的教师生涯,是很多年轻教师必经的 历程,白雪以自己的方式走出了不同。 未来教师可能的样子 小岛课程 小岛课程白雪引领学生思考 白雪引领学生思考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 ”。

陪“蜗牛”漫步围墙内外 - jydb.scedumedia.comjydb.scedumedia.com/upload/201705/b/17518105618781.pdf年级时,学校的阅读时间有限, 家长们也忙,怎么保证孩子们每

  • Upload
    others

  • View
    1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4

JYDB 人物 2017 年 5 月 18 日 星期四 编辑 郭路路 美编 鹿岩 邮箱[email protected] 热线(028)86110109

本报全国发行 邮政编码:610041 报址:成都市锦江区上南大街49号 邮发代号:61-30 电话:86112868(办公室、传真)、86140497(广告部) 定价 1.30元 本报法律顾问:万刚律师 电话:13908091146 广告经营许可证:川蓉工商字067号 印刷:成都博瑞印务

“因为爱情,我才当了老师。”

“课上得再行云流水、再完美都是在证明自己,没想过孩子们真的需要什么。”

“和生活脱离的课程只是‘过家家’,其实,多跨一步就能和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孩子们在真实的世界中学习、成长。”

“一个普通老师,能够热爱生活,又有责任感,就会活得很好,学生也会很好。”

陪“蜗牛”漫步围墙内外

■ 本报记者 陈志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因为在“问对教育”的经历,

她看到了校外教育资源的力量,

这股力量可以让教室变得很“辽

阔”。

白雪教语文,特别看重阅读

的价值,认为“被故事喂大的孩

子很幸福”。“蜗牛班”刚进入一

年级时,学校的阅读时间有限,

家长们也忙,怎么保证孩子们每

天都有故事听?她把这个难题抛

到家长群里,有一位妈妈提议:

就由家长当主播,做一个自己班

级的电台。

升入二年级的第一天,“蜗

牛电台”正式开播,每晚用一个

故事跟孩子们道晚安。如今,电

台已有 5 档节目,录播了 200 多

期,订阅人数达 4000 人,点播次

数近 50 万次。电台还走出了“蜗

牛班”,让其他学校的学生受益。

除了“蜗牛电台”,班里一直

坚持做“蜗牛书友会”活动。为了

让孩子们阅读到更多更好的图

书,白雪和家长们联系了一个支

持阅读推广的公益组织——微笑

书库。微笑书库有海量图书,提供

免费借阅,还有专门的团队根据

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帮忙挑书。

通过微笑书库,每个学生每

周可以借阅两本书,一周交换一

次。大家互相推荐书目,交流阅

读心得,平均下来,每个学生每

学期可以阅读80本书。

丰富的阅读量让“蜗牛班”

的孩子呈现出与众不同,他们都

爱写诗,随时随地都有诗情迸

发,写好了还会塞在老师的抽屉

里。最近,班上学生何思辰创作

的散文诗《城市里的春天》由学

校推荐,参加了成都市青羊区中

小学艺术展演朗诵比赛,深深打

动了现场观众。

无论是自然课程、“小岛课

程”,还是推广班级阅读,白雪不

断尝试着将校外资源为我所用,

拓宽着教与学的宽度。“在白雪

眼中,一切都是教育的资源。”夏

英说,白雪的尝试,让教育变得

更加丰富,带给学校很多惊喜。

家长闵晓娣说,孩子遇到白

雪老师是一种幸运,“她敢于畅

想,勇于实践,保护着孩子的天

真,相信他们的天分,给了他们

丰盛的爱。”

白雪认为,自己只是那个想

给学校教育“开扇窗”的人,“一

个人的能量并不大。我有了尝

试,大家觉得好,就会主动思考、

参与进来,教育本应是一件社

会、学校、家庭都参与的事。”

如今,一些原本只在“蜗牛

班”开设的课程,成为年级课程,

甚至延展到全校各个年级。比

如,从“蜗牛班”开始的“读成记”

课程,通过川菜、景点等,让孩子

们深入了解所在的成都,如今已

是三年级的年级课程。学校还在

有限的校园里开辟了一块农场,

让更多学生体验自然种植。

与此同时,白雪被“委以重

任”,担任了学校课程开发中心

的负责人。实小校长李蓓在近期

的对外讲学和讲座中,一直拿白

雪和“小岛课程”为例,说明基于

真实场景的跨学科教学对于学

生和教师的双重价值,她希望白

雪能够“裹挟”更多的老师,为全

校孩子设计更丰富的课程,让学

校教育愈加多彩。

说到将来,白雪没有给自己

“设限”,不确定教师生涯有多

长,只能珍惜眼下的教学时光,

陪伴“蜗牛”们漫步在广阔的天

地里。

“我是因为爱情,才当了老

师。”

白雪毕业于重庆的一所大

学,在校期间,她是一个不折不

扣的优等生,学生会主席,成绩

排名年级第一。临近毕业,保送

研究生和许多条件优越的工作

都摆在面前,她一个也没选。“爱

情至上”的她来到了男友工作的

成都。

恰逢成都市实验小学来学

校招聘教师。等白雪赶到招聘会

时,第一轮面试已经结束了。看

了白雪的简历,时任校长陆枋破

格让她进入了第二轮面试。

“你愿不愿意到小学教书?”

面对询问,白雪并没有一口答

应。大学4年,她憧憬的一直是更

富创意性的企业工作。

“到我们学校来看一看吧。”

陆枋发出了邀请,尚未找到合适

工作的白雪决定试一试。

“去了之后,陆校长把我‘扔’

到了一个很‘奇葩’的年级。那个

年级里的老师个个都有想法,校

长很放任他们。他们经常跑到校

外搞教研,非常自由。我没想到,

小学原来是这样的。”白雪扳着指

头数,“李勇、金波、向尧、周学静,

他们后来都成了一校之长。”

白雪被这种工作氛围吸引

了。跟着这些“大咖”们过了一年

的自由时光,她留了下来,开始

带第一届学生。

等站上讲台,她才发现,这

个职业并没有那么自由。头3年,

因为跟孩子们太亲近,同时自身

对规则有本能的抗拒,白雪一直

管不好班级纪律,要不断地处理

各种问题。

2013年,白雪带的第一届学

生升入五年级,“好不容易进入

一种轻松的状态,结果,立马又

陷入职业倦怠了。”白雪有点自

嘲地笑着说。

那个时期的白雪被动、消

极,找不到当老师的成就感。“按

部就班地工作,没意思,感觉不

开心,被压抑着。”回想起来,她

更多在反思自己:“压抑并非来

自学校,而是自己不主动,从没

跟校长沟通过,也没有尝试改变

的勇气。”

就在此时,转变因一次特殊

的经历开始了。为帮朋友的忙,

白雪应邀在进行课程研发和策

划的校外机构“问对教育”担任

周末兼职教师。

“被逼迫着读大量的书,还

要备课、写教案、研讨课程。工作

日在学校上课,周末在‘问对’上

课。”像是一根突然被绷紧的绳,

白雪的工作强度和压力骤然增

大,“感觉要被逼死了。”

但她坚持了一年半,这段坚

持没有被辜负。白雪接触到许多

新的课程概念,她把这些新东西

带进学校的课堂做“实验”,“那

段时间,即使常常要上公开课也

不怕,因为总有新想法可以加进

课堂里。”

眼界和学习欲望都被打开

之后,白雪开始反思:“很长一段

时间,上课是为了证明自己。课

上得行云流水,每个孩子都在预

设里,但没想过,孩子真的需要

什么。”她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

职业:“不去证明自己有多了不

起,而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成

为他们的学习同伴,一起进步。”

接下来,白雪开始带第二届

学生。新的班级被她称作“蜗牛

班”,意为哪怕像蜗牛一样慢,每

天进步一点就开心。

春天,是撒欢的季节。

这个春天,白雪领着“蜗牛

班”三年级 4 班的孩子们前往校

外的“蜗牛农场”,享受“春的大

地课堂”。在农场里寻找清明

草,摘嫩芽,和着面粉揉出“清明

粑粑”;在农人指导下,挖小坑,

撒下豆子,完成清明“点豆”

的任务;故事会也搬到了田野

中,听着“999只青蛙”的系列

故事,在小河里找蝌蚪,在草

丛里遇见癞蛤蟆。……白雪的

镜头里,孩子们满手泥巴,笑

得格外开心。

这是“蜗牛班”的自然课程,

今年,这门课以二十四节气为主

线,循四时之变,以诗歌、绘画、

劳作各种形式,带领学生们寻找

传统文化之美。

因为这些有趣的课程和活

动,“蜗牛班”的孩子总是被人羡

慕。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夏英都

说:“每当看到白雪在朋友圈分

享班级活动,都好想去参加。”

爱“折腾”的白雪设计这些

创意课程的初衷是让孩子们走

出校园,到广阔的大自然和真实

的社会生活中去学习。

去年11月,在与校外教育机

构的合作下,这群孩子跟着老师

们“走”得更彻底,在位于成都南

郊的“麓客岛”上开展“小岛课

程”,尝试了一次三天两夜的校

外学习体验。

十余名来自校内外,具有语

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全科

“阵容”的老师,经过长时间的课

程研讨、设计,带着50多个孩子,

一起住帐篷或有落地玻璃窗的

房子里学习。清早起来,孩子们

在晨雾中读书,在草地上翻滚,

用树枝、稻草和蛋挞壳为小鸟筑

巢,观察岛上的动物居民,搬动

粗重的木材搭建巨大的“鸟巢”。

空间的改变,让学习与具体

环境、与参与者发生实实在在的

联系。“小岛课程”以“人与自然”

为主题,白雪提醒孩子们,这

个小岛是一个人工建造的地

方,启发大家思考人类和自然

的关系。

“与在校内学习相比,来到

小岛后,孩子们什么都愿意尝

试。每项课程,老师没有预设的

目标,孩子们自己设计过程,亲

身体验。”白雪说,看到学生这样

自如地学习,是做这件事最大的

意义。参与的老师们说,“又找

到了当老师的感觉。”

在白雪看来,和生活脱离的

课程只是“过家家”,多跨一步就

能和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孩子们

在真实的世界中学习、成长,学

会生活。她在不停地尝试跨出

这一步。除了自然课程、“小岛

课程”这样的创意课程,“蜗牛

班”还有很多社团,涉及设计、戏

剧方方面面,班级还接手了学校

的“微店微公益”项目,把同学们

的绘画作品做成杯子、抱枕、书

签等实物产品,在微店上售卖筹

钱,做一些公益活动。

谈到“蜗牛班”,白雪的话就

像拧开的水龙头一样流泻,表情

丰富、专注,令人感觉她对这份

工作全情投入,十分热爱。

实际上,白雪的教师生涯并

不是因为喜爱而开始,她也曾一

度找不到当老师的感觉,困在对

现状不满却又无力改变的状态

里,像许多年轻教师会经历的那

样。白雪是怎么走出来的?这

要从她如何成为一名小学教师

说起——

尽情“撒欢”的课程 因为爱情到从学生出发 让教室变得“辽阔”1 32

台湾作家张文亮的诗《牵一

只蜗牛去散步》,放在教育的背景

里,会令我们联想到老师和学生

的关系:学生如同一只笨拙的小

蜗牛,在成长路上慢慢向前挪动,

老师难免有心急浮躁的时候,希

望学生快快成长,表现优秀,而忽

略了教育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

在“蜗牛班”,白雪陪伴着一

群“小蜗牛”,耐心地跟在他们的

后面,沿着他们想走的轨迹,与他

们一同学习、成长,共享生活的美

好,令人艳羡。

经历了初为人师的迷茫、进

入“舒适区”后的职业倦怠和跳出

困境的重新出发,白雪已经爱上

了这份工作,也更加喜欢爱学习

的自己。有了一双儿女的她说:

“当了妈妈之后,有了感同身受的

心,觉得对待每个生命都要有责

任感,尽全力。”

她的转变带有外部因素的偶

然性,更具有主观改变自我的必

然性。实际上,白雪经历的职业

困境也反映在众多教师身上。夏

英说,老师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

“立己立人,达己达人”,只有老师

的生活状态良好,才能影响学生

朝好的方向发展。成都市实验小

学 2004 年成立了教师发展学校,

为教师营造一个相对自由和包容

的环境,鼓励他们在工作上探索

创新,并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既关注教师发展的“上限”,也关

心教师工作之外的生活,力求让

教师们过得自在、从容一些。

有人评价说:白雪是一个理

想的教师——对她而言,工作不

是生活的全部,忙碌于“蜗牛班”

和学校事务的同时,她也给自己、

家人留了空间。对此,白雪的回

应是:“一个普通老师,能够热爱

生活,又有责任感,就会活得很

好,学生也会很好。”

未来学校、未来课堂是什么样

的?100 所学校就有 100 种设想。

以孩子的成长需求为目标,连接校

内外广泛的教育资源,这样的尝试

有了未来教师的影子。白雪便是

这些影子中鲜明的一个。

记者手记

与成都市实验小学教师白雪的几

次对话里,她的率真和坦诚显露无遗。

这位“不安分”的小学老师,总想着

把学生“带”出学校,不把教与学限制在

学校围墙之内,以天地为课堂,以世界

为教室,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成长。

她带的“蜗牛班”总有层出不穷的有趣

课程和活动,让人好奇又羡慕。一年级

起,孩子们每晚都有电台故事伴着入

睡;三年级时,师生几十个人在一所小

岛上度过两三天惬意的学习时光……

然而,这个创意满满、花大量时间

和精力陪伴学生的人,最初并不想当一

名教师。经历了几年的迷茫、挣扎,她

才找到这份工作的快乐。这段不到 10年的教师生涯,是很多年轻教师必经的

历程,白雪以自己的方式走出了不同。

未来教师可能的样子

““小岛课程小岛课程””中中,,白雪引领学生思考白雪引领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