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email protected]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Page 2: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

1 刊物性质

《国际病毒学杂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

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联合主办,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以全国各级医院、

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液中心、抗

病毒药物和疫苗研究机构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

员及在校师生为主要读者,结合我国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实

践和研究现状,及时报道国内外本学科研究的新进展、新

方法和新技术,指导我国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

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

2 征稿范围本刊为专业刊载病毒学基础、临床、药物、疫苗、防

控等的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公开发行。

3 对来稿的要求3.1 文稿应具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

3.2 论著类稿件一般不超过 5 000 字,并附 400 字左右的中、

英文摘要;综述字数可视情况而定。

3.3 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具体要求可参照《中华医学会

系列杂志编排规范》。

3.3.1 医学名词 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

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

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

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

3.3.2 统计学符号 按 GB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

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

3.3.3 计量单位 执行 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

位制及其应用 /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 所有部分 )

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

3.3.4 文字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

字法(2000-10-31)》和新闻出版总署 2010 年 12 月 24 日

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以及

1992 年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出

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 1986 年 10 月国家语言文字

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和 1988 年 3 月国家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

字表》为准。

3.3.5 数字用法 执行 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

用法》。

3.3.6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执行 GB/T 7714—2005《文后参

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考文献示例如下:

[1] 陈登原 . 国史旧闻 [M]. 北京 : 中华书局 , 2009: 29.

[2] 郭磊 , 宁若彤 , 王晶晶 , 等 . 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 H5N9

重组流感病毒株 [J]. 国际病毒学杂志 , 2017, 24(3): 145-150.

DOI: 10.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7. 03. 001.

3.4 临床试验注册号 临床试验注册号应是从 WHO 认证

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的注册号。

3.5 统计学方法 尽可能详细描述,建议补充有关统计研

究设计、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统计

结果的解释和表达等要求。

3.6 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 须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

3.7 投稿方式 本刊不接收纸质来稿,稿件请经中华医

学 会 远 程 稿 件 处 理 系 统(http://www.cma.org.cn/ywzx/index.

html)投送。来稿需经作者单位主管学术机构审核,并附单

位推荐信。

4 审稿本刊实行以同行审稿为基础的三审制(编辑初审、专

家外审、编委会终审)。

5 稿件处理时限凡接到本刊收稿回执后 3 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

者,则稿件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应务必事先与

编辑部联系,否则将视为一稿多投,作退稿处理。

6 “快速通道”发表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以最快时间发表。

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 4 个月内出版。

7 有关著作权事项7.1 作者对来稿的真实性及科学性负责。依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

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

7.2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中华医学会系

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

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

方式出版刊登该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

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7.3 确认稿件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稿件刊登后,

赠送当期杂志 1 册。

8 稿件相关信息投送地址《国际病毒学杂志》编辑部收,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和平里中街 16 号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院传地所,邮

政编码:100013,电话:010-64407285;Email:gjbdxzz @ 126.

com。请勿寄给个人。并请注明作者或联系人的详细通信地

址、联系电话及 Email。

《国际病毒学杂志》编辑部  

2017 年8月 1 日修订   

Page 3: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双月刊 1994 年创刊 第 24 卷 第4期 2017 年8月 25 日出版

主 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 办中华医学会100710, 北京市东四西大街 42 号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中街 16 号

编 辑国际病毒学杂志编辑委员会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中街 16 号

电话 ( 传真 ) : (010) 64407285

Email: [email protected]

总编辑贺 雄

编辑部主任黎新宇

出 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100710, 北京市东四西大街 42 号电话 ( 传真 ) : (010) 85158180

Email: [email protected]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字第 8003 号

印 刷北京印刷二厂

发 行廊坊市邮政局

订 购全国各地邮政局邮发代号 : 18-223

邮 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市场营销部100010, 北京东四邮局 100010-58 信箱电话 : (010) 85158299, 85158339

Email: [email protected]

定 价每期 10.0 元 , 全年 60.0 元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3-4092CN 11-5394/R

2017 年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

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

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

的观点

本刊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向中华

医学会杂志社市场营销部调换

目  次

论  著

小太阳鹦鹉禽多瘤病毒感染病例分析……………………………………217

李芳韬 孙洪磊

半巢式 PCR 法在鉴定风疹病毒标本基因型中的应用……………………222

杜慧 王伟 郭玉 刘岩 张振国

肠道病毒 EV71 及 CA16 在不同细胞系中细胞病变作用的研究…………227

宋风霞 赵林清 朱汝南 邓洁 宋秦伟 王芳 孙宇 钱渊

不同血清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唾液中

 HBV-DNA 含量相关性研究………………………………………………235

孟令国 冉张申 赵大鹏 李和楼 李湘奇

乙型肝炎异常血清学诊断模式与 HBV-DNA 载量的相关性研究…………239

邹红霞 王金环 崔海玲 郝军 冷雪娇 周秀英

北京市西城区带状疱疹就诊患者直接经济负担研究……………………242

王红增 吴明

淄博市 2013—2015 年手足口病空间自相关分析………………………247

王涛 张艳 杨淑霞 王玲 张馨心 丁淑军 王显军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涎腺肿瘤相关性的系统评价…………………………251

佘杨杨 杨靖 张敏 农晓琳

2011—2017 年河北省甲型 H1N1 流感流行特征分析……………………256

李岩 韩光跃 刘艳芳 刘兰芬 姜彩肖 齐顺祥

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 2012—2016 年 AIDS/HIV

 感染者情况分析…………………………………………………………260

高建明 郑旭 夏春花 金晶 黄静

深圳市首例本地登革热 3型病例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264

阳帆 王敬忠 黄亚兰 吴春利 黄达娜 李玥 唐屹君 张仁利

济南市 2016 年报告本地和外地麻疹病例特征分析……………………270

林少倩 刘晓雪 高尚 宋凯军 张先慧 张济

2008—2015 年北京市丰台区 3岁以下儿童病毒性

 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274

信振江 刘晓君 谢俊卿 王琳 白俊梅 王梅 李洁

Page 4: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综  述

HPV 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280

宋歌 刘静 吴焱

引起呼吸道感染的肠道病毒研究进展……………………………………………………………………………284

沈玲羽 张铁刚 黄芳

稿  约………………………………………………………………………………………………………………封二

《国际病毒学杂志》编委会名单

总 编 辑 贺 雄 ( 北京 )副总编辑 王全意 ( 常务、北京)  舒跃龙(广东)     黄爱龙(重庆)     牛俊奇(吉林)编辑委员 (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豫林(重庆)  王世文(北京)  王志玉(山东)     王显军(山东)  卢亦愚(浙江)  尹华发(安徽)     田桢干(上海)  刘地发(江苏)  刘清泉(北京)     刘水平(湖南)  刘晓青(江西)  祁 贤(江苏)     次仁顿珠(西藏) 齐湘杰(山东)  齐顺祥(河北)     闫永平(陕西)  陈恩富(浙江)  陈丽娟(北京)     陈 晓(新疆)  陈晓蓉(上海)  陈志海(北京)     李太生(北京)  李 琦(河北)  张海林(云南)     张 济(山东)  张严峻(浙江)  张 军(福建)     何雅青(广东)  邱源旺(江苏)  吴少慧(辽宁)     汪照国(山东)  宋宏彬(北京)  杨雪松(北京)     余鹏博(陕西)  范 骏(浙江)  金玉怀(河北)     陆家海(广东)  柯昌文(广东)  胡志红(湖北)     赵国强(河南)  钟照华(黑龙江) 高 福(北京)     栾荣生(四川)  钱 渊(北京)  曹广文(上海)     崔仑标(江苏)  康殿民(山东)  程书权(广西)     曾大军(北京)  黎新宇(北京)   

外籍编委

     Raina MacIntyre(澳大利亚) Yan Li(加拿大)     James P.Tam(新加坡)    Peng Tian(美国)

责任编辑 黎新宇  英文编辑 林长缨

Page 5: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Bimonthly Established in 1994 Volume 24, Number 4 August 25, 2017

Table of ContentsResponsible Institution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ponsor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42 Dongsi Xidajie Beijing 100710, ChinaBeijing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and ControlNo. 16 Hepingli Middle St, Dongcheng District,Beijing 100013

EditingEditorial Committee of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16 Hepingli Zhongjie, Dongcheng District,Beijing 100013, ChinaTel (Fax) : 0086-10-64407285Email: [email protected]

Editor in ChiefHE Xiong (贺 雄)

Managing DirectorLi Xinyu (黎新宇)

PublishingChinese Medical JournalsPublishing House Co., Ltd.42 Dongsi Xidajie, Beijing 100710, ChinaTel (Fax): 0086-10-85158180Email: [email protected]

PrintingBeijing Printing Second Factory

DistributorLangfang Post Office

Mail OrderingLocal Post OfficesPost distribution: 18-223

Mail-OrderMarketing Department, Publishing House,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Mail-box No. 100010-58, DongsiPost Office, Beijing 100010, ChinaTel: 0086-1085158299, 85158339Email: [email protected]

CSSNISSN 1673-4092CN 11-5394/R

Copyright ©2017 by the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No content published by the journals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albridged without authorization, Please do not use or copy the layout and design of the journals without permission.

All aricles published represent the opinions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reflect the official policy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or the Editorial Board, unless this is clearly specified.

Original Articles

Case analysis of avian polyomavirus infection in pyrrhura molinae………………217

Li Fangtao, Sun Honglei

Application of semi-nested PCR for the genotype

analysis of rubella virus…………………………………………………………222

Du Hui, Wang Wei, Guo Yu, Liu Yan, Zhang Zhengu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oviruses 71 and coxsackievirus A16

infections in different cell lines…………………………………………………227

Song Fengxia, Zhao Linqing, Zhu Runan, Deng Jie, Song Qinwei,

Wang Fang, Sun Yu, Qian Yuan

HBV-DNA contents in serum and saliva of hepatitis patient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HBV serotypes…………………………………………235

Meng Lingguo, Ran Zhangshen, Zhao Dapeng, Li Helou, Li Xiangqi

The relativity study between abnormal serum markers of

hepatitis B and HBV-DNA………………………………………………………239

Zou Hongxia, Wang Jinhuan, Cui Hailing, Hao Jun,

Leng Xuejiao, Zhou Xiuying

A study on direct economic burden of herpes zoster patients in

Xi Cheng District of Beijing……………………………………………………242

Wang Hongzeng, Wu Ming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Zibo, 2013-2015………………………………………………………247

Wang Tao, Zhang Yan, Yang Shuxia, Wang Ling, Zhang Xinxin,

Ding Shujun, Wang Xianju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PV infection and

salivary gland tumors……………………………………………………………251

She Yangyang, Yang Jing, Zhang Min, Nong Xiaolin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influenza A (H1N1) pdm09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17……………………………………………256

Li Yan, Han Guangyue, Liu Yanfang, Liu Lanfen, Jiang Caixiao, Qi Shunxiang

Analysis of HIV/AIDS surveillance data from a general hospital

in Beijing, 2012—2016……………………………………………………………260

Gao Jianming, Zheng Xu, Xia Chunhua, Jin Jing, Huang Jing

Page 6: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The etiology detection and analysis for the first local case of

dengue virus type 3 infection in Shenzhen……………………………………………………………………………………264

Yang Fan, Wang Jingzhong, Huang Yalan, Wu Chunli, Huang Dana, Li Yue, Tang Yijun, Zhang Renli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ported local and imported measles cases in Jinan, 2016………………………………………………270

Lin Shaoqian, Liu Xiaoxue, Gao Shang, Song Kaijun, Zhang Xianhui, Zhang Ji

Analysis on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iral infectious diseases among children under 3 years old in

Fengtai district of Beijing from 2008 to 2015…………………………………………………………………………………274

Xin Zhenjiang, Liu Xiaojun, Xie Junqing, Wang Lin, Bai Junmei, Wang Mei, Li Jie

Review Articles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HPV………………………………………………………………………………280

Song Ge, Liu Jing, Wu yan

Research progress on enteroviruses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tractinfections…………………………………………………284

Shen Lingyu, Zhang Tiegang, Huang Fan

Page 7: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17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7. 04. 001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D12B01)

作者单位:100089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通信作者:孙洪磊,Email:[email protected]

·论著·

小太阳鹦鹉禽多瘤病毒感染病例分析

李芳韬 孙洪磊

【摘要】 目的 确诊某宠物鹦鹉饲养场的小太阳鹦鹉幼雏发生大规模发病死亡疫情的病原。

方法 对送检的发病幼雏进行临床剖检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取其肝脏组织提取 DNA 进行禽多瘤病

毒、喙羽病病毒、腺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发病鹦鹉均以肝坏死、肠道出血等消化系统病变为主,

胸腺、法氏囊等免疫器官也有一定程度病理损伤。病原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发病鹦鹉均为禽多瘤病毒

阳性,喙羽病病毒、腺病毒阴性;对 PCR 扩增产物测序后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台湾流行的鹦鹉

禽多瘤病毒同源性最高。结论 该病例的发现提示我国应加大对宠物鹦鹉禽多瘤病毒的检测力度,

防止输入性感染,鹦鹉饲养场应进行禽多瘤病毒净化,并采取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止带毒鹦鹉的

引进。

【关键词】 小太阳鹦鹉;鹦鹉幼雏病;禽多瘤病毒

Case analysis of avian polyomavirus infection in pyrrhura molinae

Li Fangtao, Sun Honglei.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Sun Honglei,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firm pathogens responsible for the mass death of pyrrhura molinae

fledglings in a pet parrot farm. Methods The dead fledglings were analyze by clinical anatomy and hist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The liver tissue was used to extract DNA for the tests of avian polyomavirus (APV), psittacine beak and feather disease, and adenovirus. Results The parrots appeared to have mainly liver necrosis, intestine bleeding and other digestive diseases with certain damage of immune organs like thymus and bursa. The etiolog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pyrrhura molinae were APV-positive while psittacine beak and feather disease virus and adenovirus remained negative. The sequencing analysis of the PCR products showed that the isolates had the highest homology with the APV predominant in Taiwan. Conclusions The discovery of the case indicated that China should enforce APV detection in pet parrots to prevent the import of infection. The parrot farms should perform disinfection against APV and take effective biosecurity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fected parrots.

【Key words】 Pyrrhura molinae hypoxanthas; Budgerigar fledgling disease; Avian polyomavirus

鹦鹉以其美丽的羽毛,善学人语的特点作为宠

物饲养,在世界各国均有人工养殖,是一种非常

重要的经济动物。相比于规模化饲养的家禽,宠

物鸟类疾病的研究很少,对于鹦鹉疾病的研究更

加稀缺。事实上,笼养观赏鸟类很容易受到各类

疾病,特别是病毒性传染病感染,一旦染病往往

致死率较高,且没有成熟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鹦 鹉 常 见 的 病 毒 性 传 染 病 包 括 鹦 鹉 喙 羽 病

(psittacine beak and feather disease,PBFD)、

禽多瘤病毒(avian polyomavirus,APV)感染、

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等。PBFD 病原

为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的圆环病毒,病毒大小

14~20.7 nm,为单股环状负链 DNA 病毒。该病

最早于上世纪 70 年代在澳大利亚的多种凤头鹦

Page 8: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18 ·

鹉中发现 [1]。鹦鹉发病特征主要为羽毛脱落以及

喙部变形,在法氏囊、胸腺、脾脏、肠道、骨髓

等不同组织的巨噬细胞中形成胞浆内包涵体,引

起机体的免疫抑制,是危害鹦鹉健康最重要的疾

病。AdV 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病毒粒子

直径为 70~90 nm,为线形双链 DNA 病毒。鹦鹉

感染 AdV 后主要症状有精神沉郁、厌食,腹泻,

泄殖腔出血;病理剖解可见肝肿大,脾肿大,

十二指肠和腺胃扩张,肾脏水肿、充血,肺部出

血 [2]。鹦鹉 APV 感染又称鹦鹉幼雏病 [3],该病

是由乳多空病毒科多瘤病毒引起,病毒粒子为无

囊膜,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 45~50 nm 的双链

DNA 病毒。1981 年首次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澳洲

长尾小鹦鹉(虎皮鹦鹉)的雏鸟中发现 APV[4],

患病鹦鹉多以幼雏或青年期为主,发病鹦鹉多出

现消瘦脱毛、皮下出血、肝脏肿大以及消化系统

症状。

鉴于鹦鹉常发的几种病毒性疾病表现的临床症

状十分类似,因此仅通过表观症状及大体剖检难

以将做出准确诊断,必须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辅

以病理组织学观察和病原检测以确诊。2016 年 12

月,某鹦鹉养殖场饲养的小太阳鹦鹉出现大批幼

雏急性发病死亡,发病鹦鹉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

腹胀、持续性腹泻、羽毛发育异常等症状。经大

体病变观察、病理组织学观察以及病原核酸检测,

最终确诊为 APV 感染。

1 方法

1.1 临床诊断

某鹦鹉养殖场共饲养小太阳鹦鹉种鸟 200 只,

幼雏约 150 只,幼雏发病率 40%,死亡率达 80%

以上。发病鹦鹉主要为 10~30 日龄幼雏,表现食

欲不振,腹部膨胀,持续腹泻,羽毛发育异常等

症状,一般出现腹泻症状后 5 d 内死亡,成年鹦鹉

无症状。发病后投喂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

治疗效果不佳。收集具有明显发病特征的鹦鹉幼

雏 5 只,进行临床诊断及病理剖解,并取脏器组

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及病原核酸检测。

1.2 病理组织学检测

取肝脏、胰腺、肠道、气管、肺脏、肾脏、法

氏囊、胸腺、脾脏等组织,4% 多聚甲醛溶液固定

24 h,常规方法制作病理切片、H.E. 染色镜检。

1.3 病原检测1.3.1 核酸提取及 PCR 扩增  无菌采集鹦鹉肝

脏组织,按 1:4 比例加入 PBS 研磨,6 000 r/min

离心 10 min 取上清,按照组织细胞基因 DNA 提

取试剂盒(购自艾德莱生物有限公司)步骤提取

DNA。分别以 PBFDV、APV、AdV 特异性检测引

物进行 PCR 扩增(详见表 1)。

表 1 PBFDV、APV 和 PD 基因组测序引物序列

引物名称 核苷酸序列(5’→ 3’) 片段大小 /bp

PBFDV 上游:AACCCTACAGACGGCGAG 717

下游:GTCACAGTCCTCCTTGTACC

APV 上游:CTTATGTGGGAGGCTGCAGTGTT 550

下游:TACTGAAATAGCGTGGTAGGCCTC

PD 上游:TTTGTCCCACACTTCGTC 281

下游:ACTACTTTCGCTTTGGCG

PCR 反 应 体 系 为 25 μL:2×Taq Master Mix

12.5 μL, 模 板 DNA 2 μL,dNTP 2 μL, 上、 下 游

引物各 0.5 μL,ddH2O 9.5 μL。PCR 反应条件为:

94℃预变性 5 min;94℃变性 30 s,55℃退火 30 s,

72℃延伸 1 min,33 个循环;72℃延伸 10 min,4℃

保存。

1.3.2 鉴定与测序  PCR 产物经 1.0%琼脂糖

凝胶电泳鉴定后送北京擎科新业生物技术有限公

司测序。使用 MEGA 6.0 软件对扩增序列与 NCBI

数据库下载的参考序列进行基因进化分析,采用

Neighbor-Joining 法绘制基因进化树。

2 结果

2.1 剖检病变

发病鹦鹉剖检病变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肝

脏肿大颜色发黄、边缘钝圆、变性质脆,有黄白

色坏死灶(详见图 1A、B);腺胃、肌胃松弛无

力;肠道浆膜面毛细血管充血,肠黏膜脱落。肺

脏淤血水肿;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详见图

1C);心肌松软,颜色变淡(详见图 1C);胸腺、

法氏囊萎缩、出血(详见图 1D)。剖检结果表明

发病鹦鹉主要以消化系统病变为主,此外泌尿系

统、免疫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病变,

呈全身多系统病变特点。

Page 9: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19 ·

图 1 剖检结果

2.2 病理组织学观察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肝脏有大面积坏死

灶,肝细胞坏死崩解,坏死区有大量崩解的细胞

核碎片,坏死灶周围伴有出血(详见图 2A);汇

管区周围大量异嗜性粒细胞浸润(详见图 2B);

胰腺腺泡细胞局灶性坏死崩解(详见图 2C);肠

道黏膜下层淋巴小结肿胀,出血(详见图 2D);

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脱落,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

(详见图 2E);肺脏淤血(详见图 2F);法氏囊

淋巴小结生发中心细胞缺失,结缔组织增生(详

见图 2G);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泡变性(详见图

2H)。该结果表明:发病鹦鹉出现全身多系统坏

死性病变,尤其以消化系统坏死、出血病变症状

最为严重;免疫系统淋巴细胞缺失严重,说明该

病例存在严重的免疫抑制。

图 2 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

2.3 病原检测根 据 临 床 诊 断 结 果 初 步 判 定 疑 似 PBFDV、

APV、AdV 感 染, 提 取 组 织 DNA, 设 计 引 物,

PCR 检测三种病原。结果显示:5 份样品均为 APV

阳性,PBFDV、AdV 均为阴性(详见图 3)。

为进一步分析检测到的 APV 基因进化关系,

对 PCR 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从 NCBI 数据库

下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宿主的 APV 基因

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构建进化树。BLAST

结果表明,本次研究所分离到的毒株与 NCBI 下

载的 APV 序列具有高度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范围

从 99.0%到 100%,表明该鹦鹉养殖场检测到的

APV 为当前世界上流行的优势基因型病毒。进化

树结果显示 APV 形成两个分支,本次检测到的 5

株病毒与台湾、波兰、东京、美国分离到的毒株

同源关系较近,形成单独分支,命名为 clade Ⅱ,图 3 PCR 检测结果

Page 10: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20 ·

bootstrap 值为 57;该 clade 病毒感染的宿主包括

折衷鹦鹉、红领绿鹦鹉、白腹凯克鹦鹉及绿簇舌

巨嘴鸟,其中,本研究分离株与台湾地区检测

到 的 折 衷 鹦 鹉 APV Eclectus parrot/Taiwan/TW04-

09/2006 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

100%。其余 14 株 APV 与分离毒株同源关系较远,

构成一独立分支,命名为 clade Ⅰ,bootstrap 值为

60,宿主范围主要为折衷鹦鹉、虎皮鹦鹉、黑头

凯克鹦鹉、凤头鹦鹉等,地域分布较广,包括中国、

日本、德国、波兰(详见图 4)。基因进化分析

结果表明 APV 没有明显的宿主特异性及地理分布

差异。

图 4 APV 基因进化树

3 讨论

多瘤病毒和乳头状瘤病毒合称乳多空病毒科,

多瘤病毒属为其中的一个病毒属,其基因组为基

因组环状双链 DNA,约 5 kb。大多数多瘤病毒能

终身感染哺乳动物,对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无致

病性,但对免疫功能抑制的宿主则会引起严重的

急性损伤,具有很强的致瘤性。不同的是 APV 对

禽无致瘤作用,在机体内多种器官复制引起急性

感染,主要以炎症反应为主。自 1981 年首次在鹦

鹉中分离到 APV,该病毒伴随鹦鹉跨国交易迅速

传播世界各国,感染鹦鹉及其它禽类,对全球鹦

鹉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1994 年,我国首次在湖

北患病鸟群中发现 APV 感染 [5]。2008 年之后国内

多家宠物鹦鹉养殖场连续爆发由 APV 引起的鹦鹉

幼雏病,对于国内鹦鹉养殖产业造成极大冲击。

APV 感染鹦鹉无品种差异,不同种类鹦鹉甚至其

他种类禽类皆可感染,所以防范此疾病发生较为

困难。

此次发生疫情的鹦鹉主要以幼雏期为主,病变

主要以肝脏坏死、肠道出血等消化系统病变为主;

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全身多系统急性、坏死性病

变。此前未有报道 APV 能引发禽类免疫器官损伤,

但本次剖检的 5 只雏鸟的胸腺、法氏囊等免疫器

官出血、萎缩,淋巴细胞大量减少,间质结缔组

织增生,表明 APV 感染能引起鹦鹉免疫器官损伤,

致使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病原。

哺乳动物多瘤病毒基因型多样,且不断有新型

哺乳动物多瘤病毒被发现报道 [6]。与哺乳动物多瘤

病毒不同的是 APV 仅有一种基因型,但具有更广

泛的宿主范围 [3, 7]。虽然从 1981 年发现 APV 后,

其宿主范围不断扩大,但 APV 基因组仅显示出较

小的遗传变异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所分离到的

APV 序列皆显示出非常高的相似度,为同一种基

因型 [8]。基因进化分析结果可看出,本次分离到的

Page 11: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21 ·

APV 基因组 VP1 片段与 NCBI 下载的上世纪九十

年代及本世纪初报道的 APV 序列具有高度的核苷

酸序列同源性 [9-10],范围从 99.0%到 100%,与之

前报道的相同 [11]。所有序列主要分为Ⅰ、Ⅱ两个

clade,两个 clade 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地理范

围包括美洲、欧洲和亚洲多个国家,APV 毒株分

布与地域没有明显关联,并不构成区域隔离。两

clade 间也没有宿主差异,各品种鹦鹉均易感,且

APV 宿主分布不仅局限在鹦鹉,还有其他鸟类 [8],

与本次分离株同处于 clade Ⅱ的 APV/Pteroglossus

viridis/America/NG/1999/complete genome 宿 主 为

绿簇舌巨嘴鸟,与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达大于

99%。分离株与 APV /Eclectus parrot/Taiwan/TW04-

09/2006/VP1 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

100%,表明为同一毒株。可能为该养殖场在引进

外来鹦鹉时未做好病原检测,导致其他地区毒株

传播至本地养殖场。

由于目前 APV 流行株仅有一个基因型,所以

能够利用 PCR 方法灵敏、快速的检测出样品是否

有 APV 感染。基因进化分析可得,此次分离到的

APV 可能来自中国台湾地区,通过贸易输入性传

播进入大陆。所以应加大外地引进品种的病原检

测力度,防止其它地区 APV 入侵本土鹦鹉养殖业。

由于目前国内并没有针对此种鹦鹉病毒性疾病较

为有效的疫苗及特异性药物,所以加强饲养场多

瘤病毒病的净化和进行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对

于防治该疾病有重大意义。针对国内某些饲养场

已存在的 APV 污染,建议饲养场对场中环境彻底

消毒,减少饲养密度,防止幼雏之间交叉感染。

对于饲养场中刚引进的鹦鹉应进行病原检测,防

止将病原引进饲养场,结果为阴性后才能合群饲

养。发病之后幸存的鹦鹉可能呈潜伏感染或亚临

床排毒的 APV 携带者,易感染其他健康鹦鹉发病,

因此应注意发病之后对全群的病原检测。

APV 随着不同地区之间的鸟类贸易往来传播进

入我国境内,由于对于鹦鹉感染 APV 的关注较少,

国内尚没有有效防治鹦鹉 APV 感染的方法。目前

国外已有针对鹦鹉的 APV 灭活疫苗产品 [12];近期

APV 核酸疫苗、重组疫苗等多种新型疫苗已在国

外用于预防多个品种鹦鹉的 APV 感染。今后国内

鹦鹉养殖场可应用疫苗免疫控制 APV 的输入性感

染。

参 考 文 献

[1] Pass DA, Perry RA. The pathology of psittacine beak and feather

disease[J]. Aust Vet J, 1984,61(3): 69-74. DOI: 10.1111/j.1751-

0813.1984.tb15520.x.

[2] Lowenstine LJ, Fry DM. Adenovirus-like p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intranuclear inclusion bodies in the kidney of a common murre[J].

Avian Dis, 1985, 29(1): 208-213. DOI: 10.2307/1590709.

[3] Zhuang Q, Chen J, Mushtaq MH, et al. Prevalence and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vian polyomavirus and psittacine beak and

feather disease virus isolated from budgerigars in Mainland

China[J]. Arch Virol , 2012, 157(1): 53-61. DOI: 10.1007/s00705-

011-1138-1.

[4] Davis RB, Bozeman LH, Gaudry D, et al. A viral disease of

fledgling budgerigars[J]. Avian Dis, 1981, 25(1): 179-183. DOI:

10.2307/1589839.

[5] 夏苇 , 冯锋 , 李天宪,等 . 我国一株鹦鹉病毒的鉴定及其生

化特性 [J]. 中国病毒学 , 1999, 14(3): 265-272.

[6] Van Ghelue M, Khan MT, Ehlers B, et al. Genome analysis of the

new human polyomaviruses[J]. Rev Med Virol, 2012, 22(6): 354-

377. DOI: 10.1002/rmv.1711.

[7] 扈荣良 . 现代动物病毒学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14.

12: 693-694.

[8] Katoh H, Ohya K, Une Y, et al.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vian

polyomavirus isolated from psittacine birds based on the whole

genome sequence analysis[J]. Vet Microbiol, 2009, 138(1-2): 69-

77. DOI: 10.1016/j.vetmic. 2009.03.007.

[9] Rott O, Kröger M, Müller H, et al. The genome of budgerigar

fledgling disease virus, an avian polyomavirus[J]. Virology, 1988,

165(1): 74-86. DOI: 10.1016/0042-6822(88)90660-5.

[10] Johne R, Müller H. Avian polymavirus in wild birds: genome

analysis of isolates from Falconiformes and Psittaciformes[J]. Arch

Virol, 1998, 143(8): 1501-1512. DOI: 10.1007/s007050050393.

[11] Kou Z, Zhang Z, Chen S, et al.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s of

Avian Polyomavirus Isolated from Budgerigar in China[J]. Avian

Dis, 2008, 52(3): 451-454. DOI: 10.1637/8223-012408-Reg.1.

[12] Ritchie BW, Latimer KS, Leonard J, et al. Safety, immunogenicity,

and efficacy of an inactivated avian polyomavirus vaccine[J]. Am J

Vet Res, 1998, 59(2): 143-148.

(收稿日期:2017-04-18)

(本文编辑:崔淑娟)

Page 12: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22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7. 04. 002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2276104D-32)

作者单位:050021 石家庄,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

通信作者:郭玉,Email:[email protected]

半巢式 PCR 法在鉴定风疹病毒标本基因型中的应用

杜慧 王伟 郭玉 刘岩 张振国

【摘要】 目的 在无法成功分离风疹病毒的前提下鉴定风疹病毒阳性标本的基因型,从而全

面完整地了解河北省风疹病毒基因型的特征。 方法 采用半巢式 PCR 法,将盲传三代风疹病毒核

酸检测为阴性而咽拭子标本风疹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的风疹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扩增、

序列测定和分析。 结果 检测的 11 份风疹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中有 6 份为 2B 基因型风疹病毒,5

份为 1E 基因型风疹病毒,11 份标本与相应的各基因型参考株同源性高,重要抗原位点未发生变异。

结论 使用半巢式 PCR 法能够成功地鉴定出盲传为阴性的风疹病毒基因型,丰富了风疹病毒基因库,

并为更全面地了解河北省风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提供依据。

【关键词】 风疹病毒;基因型;半巢式 PCR;分子流行病学

Application of semi-nested PCR for the genotype analysis of rubella virus

Du Hui, Wang Wei, Guo Yu, Liu Yan, Zhang Zhenguo. Hebei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hijiazhuang 05002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Guo Yu,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genotypes of rubella virus (RV) that had not been

isolaed by cell culture, and to understand comprehensively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RV in Hebei province. Methods Throat swab samples which were positive by 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were cultured with three times of passaging and were tested for nucleic acid of RV.

The samples with negative results after culture were selected for amplification by the semi-nested PCR

and the target fragments were sequenced. Results Among the selected eleven RV throat swab samples,

six were genotype 2B and five were genotype 1E. All these genotypes were highly homologous to their

correspondent reference strains. No mutations were found in important sites, for example glycosylation

sites, epitopes, 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and neutralization sites. Conclusions Throat swab samples

can be genotyped by semi-nested PCR. This will enrich the gene sequence bank of RV and provide basis

for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RV in Hebei province.

【Key word】 Rubella virus; Genotype; Semi-nested PCR; Molecular epidemiology.

风疹病毒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

其感染最严重的问题是能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

性感染,引起胎儿死亡或出生后表现为先天性心

脏病、先天性耳聋、白内障等畸形以及其他先

天 性 风 疹 综 合 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

CRS)[1]。风疹病毒的特点是可以在多种细胞内复

制,但许多细胞系被风疹病毒感染后并不出现细

胞病变(cvytopathic effect,CPE)[2]。国内通常使

用 非 洲 绿 猴 肾 细 胞(African green monkey kidncy

cell,Vero 细胞)或 Vero/ 淋巴信号激活因子(signaling

lymphocyte activation molecule,SLAM)转染的非洲

绿猴肾细胞(Vero/SLAM 细胞)对风疹病毒进行培

Page 13: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23 ·

养 [3-5],因该细胞被风疹病毒感染后无 CPE,一般

需要进行荧光定量 PCR 鉴定,鉴定为阳性后通过

细胞盲传扩增病毒量,再通过 PCR 方法获得 E1 基

因核酸序列并 WHO 参考株基因序列比对,进行基

因定型 [6]。但对于盲传为阴性的病毒标本,盲传并

不能使其得到扩增,且由于所采集的咽拭子标本

病毒含量低,常规方法难以鉴定其基因型,对全

面准确地了解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趋势带来障碍。

为解决此不利影响,本实验室采用半巢式 PCR 方

法,对荧光定量 PCR 鉴定为阳性而盲传后荧光定

量 PCR 鉴定为阴性的咽拭子标本进行了检测、鉴

定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及运送

河北省基层医疗单位负责对就诊的监测病例采

集病原学标本,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取样后送达市级 CDC 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核酸检

测阳性的病原学标本再送达省级麻疹风疹网络实

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参照《全国麻疹监测》

方案 [7],合格病原学标本采集的基本要求:出疹后

5 d 内采集,冷藏运送,-70℃以下保存。

1.2 病毒分离

咽拭子标本融化后取 0.2 mL 原液接种到长成单

层的 Vero/SLAM 细胞(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

家麻疹实验室提供),吸附 1.5 h 后加入 1 mL 维持液,

于 37℃静置培养,同时做好阴性细胞对照,每天

观察培养液的 pH 值及细胞状态,7 d 后将细胞培

养管依次置于 -70℃和室温之间反复冻融三次,然

后依上述方法盲传三代再进行荧光定量PCR鉴定。

1.3 风疹病毒 RNA 的提取及荧光定量 PCR 鉴定

使用 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 试剂盒(Qiagen

公司,货号:52904)提取咽拭子标本和病毒培养

物标本悬液中的病毒核酸;使用江苏硕世公司的

麻疹风疹荧光定量 PCR 试剂盒(货号:JC40301)

对提取的病毒核酸进行荧光定量 PCR 鉴定并对结

果进行判定 [8]。荧光定量 PCR 风疹病毒核酸阳性

的标本进行序列测定。

1.4 序列扩增及测定

使用一步法 PCR 扩增试剂盒(Qiagen 公司,

货号:210212),采用半巢式 PCR 扩增方法对荧

光定量 PCR 阳性的标本核酸进行扩增,即:第一

轮扩增咽拭子标本进行 E1 基因的 945 个核苷酸

(8633-9577 nt)片段,扩增参数:逆转录 50℃

30 min,95℃ 15 min,PCR 循环:94℃ 30 s,60℃

30 s,72℃ 70 s,35 次循环,72℃ 10 min,第二轮

以第一轮的扩增产物为模板,分别扩增 E1 基因的

480 个核苷酸片段(8633-9112 nt)和 633 个核苷

酸片段(8945-9577 nt),扩增参数:95℃ 5 min,

94 ℃ 30 s,60 ℃(480 nt)/55 ℃(633 nt)30s,

72℃ 70 s,35 次循环,72℃ 10 min:将第二轮扩

增产物经 1.5 %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有特异性核

苷酸片段的扩增产物送往北京博迈德基因技术有

限公司进行序列测定,鉴定其基因型别。该风疹

病毒基因分型引物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引物序列参见表 1。反应体系等条件参考文献 [9]。

表 1 半巢式 PCR 法扩增风疹病毒基因所用引物序列

引物名称 引物序列

第一轮扩增反应引物 8633F:5′ AGCGACGCGGCCTGCTGGGG 3′

(扩增片段 945 bp) 9577R:5′ CGCCCAGGTCTGCCGGGTCTC 3′

第二轮扩增反应引物 8633F:5′ AGCGACGCGGCCTGCTGGGG 3′

(扩增片段 480 bp) 9112R:5′ GCGCGCCTGAGAGCCTATGAC 3′

第二轮扩增反应引物 8945F:5′ TGGGCCTCCCCGGTTTG 3′

(扩增片段 633 bp) 9577R:5′ CGCCCAGGTCTGCCGGGTCTC 3′

1.5 生物信息学分析序 列 拼 接 分 析 软 件 为 Sequencher 4.0.5 软 件

(GeneCode,Ann Arbor,Michigan,USA), 两

轮扩增产物的序列经拼接和剪接后,获得世界卫

生 组 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规 定

的基因型划分和常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 739 个

核苷酸片段(8731 nt~9469 nt)[6];多序列比对、

氨基酸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使用 BioEdit Sequence

Alignment Editor software(North Carolina St.

University,USA),Version 7.0.5.1; 基 因 亲 缘 性

关系树使用 Mega 5.0 软件(Sudhir Kumar,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Arizona,USA)中的邻接法构建 [10],

建树的可靠性通过 1000bootstrap 来评估。WHO 推

荐风疹病毒各基因亚型参考株和代表株核苷酸序

列均来源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的基因

数据库。

Page 14: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24 ·

2 结果

2.1 标本的基本情况选取了河北省 2015 年送检的风疹疑似病例咽

拭子标本 6 份,分布在廊坊、承德和唐山三个市,

2016 年邢台暴发疫情采集的风疹疑似病例咽拭子

标本 5 份。以上送检的标本接收时均为融化状态。

详见表 2。

2.2 风疹病毒的荧光定量 PCR 鉴定、分离培养及培养后的鉴定

用荧光定量 PCR 方法对上述 11 份咽拭子标

本进行鉴定,均为风疹病毒核酸阳性。将该 11 份

咽拭子标本接种在 Vero/SLAM 细胞上盲传三代,

均无肉眼可见的病变。病毒培养物再经荧光定量

PCR 鉴定,结果均为阴性。详见表 2。

表 2 标本的基本情况及风疹病毒鉴定结果

标本编号 地区分布 出疹日期 标本采集日期 标本送检日期咽拭子标本荧光定量

PCR 鉴定

培养物荧光定量

PCR 鉴定

2015-348 廊坊 2015.05.11 2015.05.13 2015.06.11 阳性 阴性

2015-405 承德 2015.05.26 2015.05.28 2015.06.24 阳性 阴性

2015-406 承德 2015.05.27 2015.05.28 2015.06.24 阳性 阴性

2015-407 承德 2015.05.28 2015.05.28 2015.06.24 阳性 阴性

2015-464 唐山 2015.05.17 2015.05.19 2015.07.16 阳性 阴性

2015-477 唐山 2015.05.25 2015.05.26 2015.07.16 阳性 阴性

2016-161 邢台 2015.05.14 2015.05.16 2015.05.24 阳性 阴性

2015-162 邢台 2015.05.14 2015.05.16 2015.05.24 阳性 阴性

2015-163 邢台 2015.05.16 2015.05.16 2015.05.24 阳性 阴性

2015-164 邢台 2015.05.12 2015.05.16 2015.05.24 阳性 阴性

2015-165 邢台 2015.05.14 2015.05.16 2015.05.24 阳性 阴性

2.3 咽拭子标本靶核苷酸序列的扩增和鉴定 风疹病毒核酸阳性的咽拭子标本经半巢式 PCR

方法扩增两轮并经电泳鉴定后,分别在 480 bp

(8633F-9112R) 和 633bp(8945F-9577R) 处 出

现明显条带,表明扩增成功。代表性电泳结果详

见图 1。所用 Marker 为 DL 2000(TaKaRa 公司,

货号:3427A),条带大小分别为:100 bp、250

bp、500 bp、750 bp、1000 bp、2000 bp。

2.4 风疹病毒基因型的确定 经过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后,将两组引物

对的扩增产物拼接,并与 WHO 风疹病毒 13 个基

因型的 32 株参考株相对应的 E1 基因的核苷酸片

段共同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详见图 2。结果显示,

2015 年鉴定的 6 份标本的基因型与基因型 2B 参

考株(RVi-Washington.USA-16.00-2B)同属一簇,

此 6 份标本的基因型属于风疹病毒 2B 基因型;

2016 年鉴定的 5 份标本的基因型与基因型 1E 参

考株(RVi-Shandong.CHN-0.02-1E)同属一簇,

因此可以确定,此 5 份标本的基因型属于 1E 基

因型。

2.5 风疹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鉴定为 2B 基因型的 6 株风疹病毒株之间的

核苷酸同源性为 99.5%~100%,氨基酸同源性为

1 2 3 M 4 5 6

500

100

250

750 1000

2000

bp

M: DNA marker;1~3: 使用 8633F-9112R 引物的扩增片段;4~6: 使

用 8945F-9577R 引物的扩增片段。

图 1 风疹病毒代表株电泳结果

Page 15: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25 ·

● 2015 年鉴定的风疹病毒;▲ 2016 年鉴定的风疹病毒

图 2 河北省风疹病毒阳性标本与 WHO 基因参考株基于

E1 基因 739 个核苷酸构建的基因亲缘性关系树

99.5%~100%。鉴定为 1E 基因型的 5 株风疹病毒

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100%,氨基酸同源性

为 100%。6 株 2B 基因型风疹病毒与 WHO 2B 基

因 型 参 考 株(RVi-Washington.USA-16.00-2B 和

RVi-Anhui.CHN-0.00-2-2B)之间核苷酸同源性

分别为 98.1%~100% 和 96.4%~100%,氨基酸的

同 源 性 分 别 为 99.5%~100% 和 99.1%~100%。5

株 1E 基因型风疹病毒与 WHO 1E 基因型参考株

(RVi-Shandong.CHN-0.02-1E 株 和 RVi-Kuala

Lumpur.MYS-0.01-1E 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分

别 100% 和 96.4%~100%,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

为 100% 和 99.5 %~100 %。

2.6 风疹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分析将 2015 年的 6 份标本的基因序列与 2B 基因型

参考株的 E1 基因的 739 个核苷酸比对发现,共有

7 个核苷酸发生了变异;将 2016 年的 5 份标本的

基因序列与 1E 基因型参考株的 E1 基因的 739 个

核苷酸比对发现,共有 12 个核苷酸发生了变异。

将 11 份标本与相应基因型参考株的 E1 蛋白第

159~404 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核苷酸变异为无意

突变,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N- 型糖基化位点、

血凝抑制位点和中和位点未发生改变。

3 讨论

巢式 PCR 是一种变异的聚合酶链反应,通过

两轮 PCR 反应,使用两套引物扩增特异性的 DNA

片断,第二对引物的功能是特异性的扩增位于首

轮 PCR 产物内的一段 DNA 片断 [11-12]。而半巢式

PCR 是巢式 PCR 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完成普通

PCR 前提下,只换其中的一个引物,扩增比普通

PCR 小的片断,使检测结果能够更加准确、敏感 [13]。

在本实验中使用半巢式 PCR 方法的原因在于咽拭

子标本成分复杂,未经过培养扩增的病毒悬液风

疹病毒含量低,因此,直接使用咽拭子标本扩增,

不但增加了非特异性反应的发生,且极易产生错

配,影响病毒基因型别的判定,使用半巢式 PCR

方法,不但降低了非特异性反应及错配的发生,

通过两轮扩增,特异性地积累了目的片段的数目,

更易于检测。

风疹病毒相对不稳定,在 37℃持续 24 h 滴度

下降,至 48 h 灭活。因此,采样、保存、运输、

检测等环节的不规范,容易导致病毒在细胞上分

离培养时不能得到扩增,难以鉴定基因型。河北

省 2011 年在 Vero/Slam 细胞上成功分离出风疹病

毒并进行了基因型别鉴定,自 2012 年至 2014 年

均无风疹标本的采集送检,而 2015 年至今送检的

11 份风疹病毒标本均未分离培养成功。调查发现,

2015 年送检的 6 份标本,送检远远超出了规定的

时限,盲传阴性的结果与保存不当有关;2016 年

送检的 5 份风疹暴发疫情标本,采集、送检均符

合要求,但在标本运输过程中未使用冰排,标本

常温放置时间过久,导致病毒无法得到扩增。为

弥补不足,防止漏检,本实验室尝试将含有病毒

核酸的咽拭子标本通过半巢式 PCR 的方法进行检

测,成功的鉴定出风疹病毒的基因型别。

此次分离鉴定的风疹病毒中,6 份散发的病例

鉴定为 2B 基因型,暴发疫情采集的 5 份病例为

1E 基因型,说明我省目前存在两个基因型的传播

Page 16: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26 ·

和流行,这与我省在 2011 年分离的风疹病毒基因

型别一致 [14]。与全国风疹的流行趋势一致 [9]。未

发现新的基因型。6 份散发的 2B 基因型病例分布

在廊坊、承德、唐山三个地市,各市的病例在基

因亲缘性关系树的 2B 基因型中自成一簇,通过基

因亲缘性关系树能够清晰的体现病例的三地分布

特点。5 份暴发疫情的 1E 基因型病例,其核苷酸

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100%,证明采集的 5 份标

本来自同一疫情,且来自于同一传染源。

风疹病毒 E1 基因的 739 个核苷酸序列编码的

氨基酸具有多个重要的位点,其中 N 型糖基化位

点为 Asn76、Asn177 和 Asn209,中和抗原决定簇

和血凝抑制位点为第 208~239 氨基酸,抗原表位

为第 245~284 氨基酸 [15]。本研究所检测的风疹病

毒 2B 基因型有 7 个核苷酸发生了变异,1E 基因

型有 12 个核苷酸发生了变异,经分析得知,上述

核苷酸的变异均未导致位点发生突变。河北省分

离到的 1E 基因型风疹病毒中,E1 蛋白的第 338

位氨基酸为 Phe338,符合我国 1E 基因型的流行特

征,检测结果又进一步验证了朱贞等人的研究结

论 [5]。

综上所述,使用半巢式 PCR 方法,能够准确

鉴定出盲传阴性风疹病毒的基因型别,避免了风

疹病例的漏诊和漏检,为及时发现和治疗风疹提

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针对部分地市对风

疹病毒采集保存不规范的问题,我省需要加强培

训的力度,以此引起基层的工作人员的重视。

参 考 文 献

[1] Yazigi A, De Pecoulas AE, Vauloup-Fellous C, et al. Fetal and

neonatal abnormalities due to 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 a

review of literature[J].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 2017, 30(3):

274-278. DOI: 10.3109/14767058.2016.1169526.

[2] Feng Y, Santibanez S, Appleton H, et al. Application of new assays

for rapid confirmation and genotyping of isolates of rubella virus[J].

J Med Virol, 2011, 83(1): 170-177. DOI: 10.1002/jmv.21941.

[3] 王艳 , 马艳 , 徐晓婷 , 等 . 辽宁省 2007 ~ 2012 年流行风疹

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J]. 病毒学报 , 2013, 29(6): 589-595. DOI:

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2423.

[4] 王常银 , 朱贞 , 徐爱强 , 等 . 2000 年 -2007 年山东省风疹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J]. 病毒学报 , 2010, 26(6): 471-476. DOI:

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2122.

[5] 朱贞 , 许文波 , 毛乃颍 , 等 . 2003 ~ 2007 年中国风疹病毒基

因特征分析 [J]. 病毒学报 , 2008, 24(1): 7-16. DOI: 10.13242/

j.cnki.bingduxuebao.001886.

[6] WHO. Rubella virus nomenclature update: 2013. http://www.who.

int/wer/2013/en/

[7] 卫生部办公厅 .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S]. 卫办疾控发 (2014),

2014-02-21.

[8] 刘英霞 , 李姗姗 , 刘耀 , 等 . 北京市东城区 2014 年度流感

样 病 例 病 原 学 检 测 结 果 分 析 [J]. 国 际 病 毒 学 杂 志 , 2016,

23(5): 321-322, 33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092.

2016.05.010.

[9] Zhu Z,Rivailler P,Abernathy E,et al.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Rubella Viruses in Mainland China during 2010-2012 Endemic

Circulation of Genotype 1E and Introductions of Genotype 2B[J].

Sci Rep, 2015, 5: 7999. DOI: 10.1038/srep07999.

[10] Tamura K,Peterson D,Peterson N,et al.MEGA5: 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using Maximum Likelihood,

Evolutionary Distance,and Maximum Parsimony Methods[J].

Mol Biol Evol, 2011, 28(10): 2731-2739. DOI: 10.1093/molbev/

msr121.

[11] Cooray S, Warrener L, Jin L. Improved PCR for diagnosis and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of rubella[J]. J Clin Virol, 2006, 35(1):

73-80. DOI: 10.1016/j.jcv.2004.12.020.

[12] Bankamp B, Byrd-Leotis LA, Lopareva EN, et al. Improving

molecular tools for global surveillance of measles virus[J]. J Clin

Virol, 2013, 58(1): 176-182. DOI: 10.1016/j.jcv.2013.05.018.

[13] Chiang PS, Huang ML, Luo ST, et al. Comparing molecular

methods for early detection and serotyping of enteroviruses in

throat swabs of pediatric patients[J]. PLoS One, 2012, 7(10):

e48269. DOI: 10.1371/journal.pone.0048269.

[14] 杜慧 , 郭玉 , 赵娜 , 等 . 河北省风疹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基因

型分析 [J]. 河北医药,2012, 11(34): 3315-3316. DOI: 10.3969/

j.issn.1002-7386.2012.21.066.

[15] Mitchell LA, Zhang T, Ho M,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rubella

virus-specific antibody responses by using a new synthetic

peptide-base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J]. J Clin

Microbiol, 1992, 30(7): 1841-1847.

(收稿日期:2016-12-19)

(本文编辑:崔淑娟)

Page 17: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27 ·

肠道病毒 EV71 及 CA16 在不同细胞系中细胞病变作用的研究

宋风霞 赵林清 朱汝南 邓洁 宋秦伟 王芳 孙宇 钱渊

【摘要】目的 研究 CA16 和 EV71 在 4 种细胞系中细胞病变作用的差异。 方法 随机选择滴

度相似的 EV71 轻症、EV71 重症和 CA16 轻症毒株各 1 株,分别感染 RD、Vero、U251 和 SY5Y 细

胞,比较 3 株病毒在细胞病变的形态及程度、感染后的细胞存活率、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水平和病

毒所致凋亡蛋白相关 mRNA 的表达水平等方面的差别。 结果 3 株病毒的感染在同一细胞系中表现

相似。镜下从形态学上无法对三株病毒加以区别;感染后病毒载量均表现为从高到低依次为 Vero、

RD、SY5Y 细胞到 U251 细胞的顺序;病毒感染后细胞存活率的顺序与细胞内复制水平与相反,两

者之间存在类似负相关的趋势。3 株病毒的感染在 3 种细胞系中均有凋亡蛋白 caspase-8、9 和 3 相

关 mRNA 的表达,提示可能 3 种细胞系中凋亡启动的途径相同。 结论 细胞水平的感染,提示这

两种病毒感染所致临床表现的差异性并非单独由病毒所决定。

【关键词】 EV71;CA16;细胞系;细胞病变效应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oviruses 71 and coxsackievirus A16 infections in different cell lines

Song Fengxia, Zhao Linqing, Zhu Runan, Deng Jie, Song Qinwei, Wang Fang, Sun Yu, Qian Yuan.

Graduate schoo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730, China. Laboratory of Virology, Beijing

Municipal Laboratory of Infection and Immunity, 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Beijing 10002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Qian Yuan,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of enterovirus 71 (EV71) and coxsackievirus

A16 (CA16) infections in different cell lines. Methods Three virus strains with similar titers were

used. Vero, RD, U251 and SY5Y cells were infected with these three selected virus strains, respectively.

The pathogenicities of EV71 and CA16 strains in the four types of cells were compared according to

characterizes of infected cells in aspects of cell viability, cytopathic effect (CPE), virus loading and mRNA

expression of apoptins. Results Pathogenicities of the three strains within same cell line were similar. The

three virus strains cannot be distinguished by their CPEs under microscopy. All of viral loads induced by

the three viral infections in Vero cell were the highest one in the four cell lines, followed by RD, SY5Y and

U251 cell.The cell viability rates had a trend of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virus load, therefore, the order

of cell viabilities after viral infections was in contrast to the viral loads. Infections by all of the three virus

strains had caused mRNA expression of caspase-8, 9 and 3 in the three host cells. The apoptotic pathways

in three host cells caused by the three strains had no difference. Conclusions Comparison of infections

induced by EV71 and CA16 in vitro suggested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two viral

infections are not determined solely by the virus.

【Key words】 EV71; CA16; Cell line; CPE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7. 04. 003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项目(Z111107056811041)

作者单位:100730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宋风霞);首都儿科研究所病毒研究室,儿童病毒病病原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宋风霞、

赵林清、朱汝南、邓洁、宋秦伟、王芳、孙宇、钱渊)

通信作者:钱渊,Email:[email protected]

Page 18: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28 ·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

是一种常见于 5 岁以下儿童、由多种人肠道病毒

引起的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 20 余

种,主要包括肠道病毒 71 型(EV71)、柯萨奇

病 毒 A 组(CA) 的 2、4、5、6、8、9、10、16

型,柯萨奇病毒 B 组的 3、5 型及部分埃可病毒如

ECHO19 和 ECHO13。自 1957 年首次报道以来,

手足口病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有流行,

并有十多次大规模暴发流行,导致了数十万名儿

童感染及数千人死亡 [1]。我国传染病信息管理系

统统计数据显示自 2008 年以来,手足口发病率始

终居于传染病的首位,死亡人数也连年居丙类传

染病之首 [2]。

过去十余年在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及 2008 年

后的中国大陆(除 2013 及 2015 年外)的流行,

EV71 与 CA16 感染交替或同时出现成为手足口病

的两个主要的病原体 [3]。大量临床数据显示 EV71

感染较 CA16 感染而言更容易引起重症,病死率也

明显增高 [4]。流行病学数据显示 EV71 感染较手足

口病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发生重症及死亡的风险明

显增加 [5]。近年来的研究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蛋白质组学等多角度对 EV71 感染进行了分析,试

图发现重症区别于轻症手足口病感染的本质特征,

来解释致死性发病的机制,然而目前尚未有突破

性进展。感染是病毒与宿主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病毒感染人体组织器官所产生的临床症状,有诸

多机体免疫、内分泌等全身反应因素的参与,机

制非常复杂。细胞水平的病毒感染,无机体免疫

及内分泌等全身因素的影响,我们试图通过比较

导致手足口病轻症病毒(分别在 EV71 与 CA16 轻

症感染患儿中分离到的毒株)与重症病毒(EV71

重症感染患儿中分离到的毒株)在不同细胞系中,

尤其是神经元细胞中的病变作用,分析是否存在

有意义的差别,以便为进一步分析差异性临床结

局提供细胞学的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和细胞

病毒毒株来自我院历年门诊采集的手足口病患

儿标本中分离培养的毒株。从临床表现符合重症

感染患者(有神经系统受累)的标本中分离到的

毒株为重症毒株如 EV71 重症毒株,从临床表现较

轻的患者中分离到的毒株为轻症毒株如 EV71 轻症

毒株和 CA16 轻症毒株。病毒经 Vero 细胞分离培

养,由 RT-PCR 鉴定型别及 TCID50 滴定毒力后 [6],

在各种毒株中选细胞中滴定为毒力相近的 CA16 轻

症(S2997)、EV71 轻症(S2950)和重症(S762)

毒株各 1 株。

Vero 细胞(传代非洲绿猴肾细胞)、RD 细胞(传

代人横纹肌瘤细胞)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惠

赠,并由本实验室保存。U251 细胞 ( 人神经胶质

瘤细胞 ) 和 SY5Y 细胞(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

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资源中

心。

1.2 细胞培养及病毒接种

Vero 细 胞、RD 细 胞、U251 细 胞 及 SY5Y

细 胞 分 别 使 用 MEM、DMEM、DMEM/F12 及

neurbasal-A 培养基培养。各培养基中均加 1% 的

双抗、2% 维持液或 10%~15% 的牛血清培养液。

4 种培养基、细胞培养用双抗及胎牛血清均为美国

Gibco 产品。培养 3~4 d 待细胞生长成致密单层后,

用 0.25% 胰蛋白酶消化,根据细胞生长速度按比

例进行细胞传代后,置于 37℃、5% CO2 培养箱内

培养,4 种细胞的培养方法相同。

细胞传代后的 24~48 h,当细胞生长至 80%

~90%单层状态时,病毒株以维持液稀释后接种于

细胞内,吸附 1 h 后弃液,再用 PBS 清洗,之后

更换为维持液培养 72 h。滴定后于 -80℃冰箱保

存。分离后的病毒由 Vero 细胞培养,培养致第 3

代的病毒进行病毒毒力滴定。Vero 细胞传代并接

种于 96 孔板中,细胞生长成致密单层后接种病毒,

病毒稀释度自 10-2 致 10-11,每个各病毒稀释度

各 6 个重复孔。从接种后 24 h 起开始观测 CPE,

记录产生 CPE 的孔数,在观察终点(病毒接种后

72 h)分别统计各稀释度病毒所致的 CPE 孔数,

按 Reed-Muench 两氏法计算毒株的 50%组织细胞

感染量(TCID50)。取病毒毒力分别为 10-7.05/0.1

mL,10-7.07/0.1 mL,10-7.10/0.1 mL 的病毒 S762(EV71

重症)、S2950(EV71 轻症)及 S2997(CA16 轻症)

三株为本实验用毒株。

1.3 病毒致细胞病变的作用

Page 19: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29 ·

铺 2 个 六 孔 板, 接 种 4 种 细 胞 系(105 cells/

mL)的各 3 孔,当细胞生长至 90%左右单层状态

时,将 3 株病毒株以各自 100 TCID50 分别接种于 4

种细胞中,吸附 1 h 后,PBS 清洗,更换为维持液

培养,置于 37℃、5% CO2 培养箱中培养,24 h 后

镜下观察细胞病变并拍照。

1.4 CCK-8 法测细胞存活率

铺 96 孔板,当细胞生长至 80%左右单层状态

时,以 100 TCID50 按标准步骤接种病毒 100 μL/ 孔,

同时设制无细胞的空白对照孔,及有细胞无病毒

感染的阴性对照孔。检测在感染病毒后 6 h、24 h、

48 h、72 h 不同细胞系中的细胞存活情况。细胞存

活率用 CCK-8 试剂盒(中国安徽碧云天)检测。

1.5 病毒在不同细胞的复制检测

在接种病毒后的 6 h、24 h、48 h、72 h 分别收

集细胞感染后上清液提取病毒 RNA,按照 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Qiagen) 中 使 用 说 明 手 工 提

取病毒 RNA,然后使用中山大学达安基因 EV71

及 CAl6 检测试剂盒,一步法进行病毒核酸的定

量检测。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使用实

时荧光 PCR 仪器为 7500 real-time RT-PCR systme

(Thermo Fisher)。读取 CT 值,以检测病毒在细

胞中的复制。

1.6 凋亡相关 mRNA 检测

凋 亡 相 关 蛋 白(Caspase 3、8、9、BAX) 的

mRNA 引物根据 GenBank 中查阅的基因序列,运

用 primer 5.0 软件设计,引物均由生工(上海)有

限公司合成。因 Vero 细胞为猴肾细胞,与其它 3

种细胞物种来源不同,故仅做 RD、U251 及 SY5Y

细胞 3 种细胞病毒感染后凋亡相关 mRNA 的检测。

表 1 引物名称及序列

引物名称 上游引物(5’-3’) 下游引物(5’-3’)

GAPDH GGAGCGAGATCCCTCCAAAA GGTGCTAAGCAGTTGGTGGT

Caspase3 GTGGAGGCCGACTTCTTGTA TGTCGGCATACTGTTTCAGC

Caspase8 GGATGAGGCTGACTTTCTGC GAGGACATCGCTCTCTCAGG

Caspase9 CTAGTTTGCCCACACCCAGT TCGACAACTTTGCTGCTTGC

Bax AGCGACTGATGTCCCTGTCT TGCTCAAAGATGTCGTCCAG

铺 12 孔板,取 S762、S2997 及 S2950 三株病

毒分别以各自 100 TCID50 浓度感染 12 孔板中 3 种

不同细胞(RD、SY5Y 及 U251 细胞),在感染 72

h 后去上清液收集被感染细胞,在细胞中加入裂

解液,充分混合后室温裂解细胞。用 Trizol 法提

取感染后细胞中总 RNA,反转录获取 3 种细胞的

cDNA。操作过程严格参照操作规范进行。

RT-PCR 及琼脂糖凝胶电泳以甘油醛 -3 一磷

酸脱氢(GAPDH)为内参,反应体系共 25 μL,其

中模板 cDNA 1μL,相关凋亡蛋白 10 mM 上下游引

物各 1 μL,RNAsefree-H2O 10 μL,2 X SYBR Green

Master Mix 12 μL。反应条件:94℃预变性 2 min,

94℃变性 30 s,60.0℃退火 30 s,72℃延伸 30 s,

40 个循环后,最后 72℃延伸 5 min。取目的基因

与内参的扩增产物各 5 μL,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并拍照。

1.7 统计学分析在 GraphPad Prism 5.0(GraphPad 软 件) 进 行

mean±SD 的计算及统计学分析。在进行组间比对

时,用 ANOVA 方法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V71 及 CA16 感染所致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的比较

为了解 EV71 及 CA16 感染对不同细胞产生的

细胞病变作用,4 种不同的细胞分别被 100 TCID50

的 3 株病毒感染后进行对比观察。4 种细胞在接

种 EV71 病毒(轻症或重症)24 h 后,除 U251 细

胞外,其它 3 种细胞系在显微镜下均出现明确的

改变,其中 Vero 细胞的 CPE 为明显的“蚂蚁堆”

(成堆出现的变圆细胞)现象;SY5Y 细胞的 CPE

则表现为细胞间隙明显增加及细胞脱落;RD 的

CPE 介于 Vero 细胞及 SY5Y 细胞之间,既有少许

不典型的“蚂蚁堆”现象(不如 Vero 细胞明显)

又伴有细胞间隙增大及细胞脱落(较 SY5Y 细胞

不明显)。病毒感染后 72 h 时,除 U251 细胞外,

Page 20: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30 ·

其它 3 种细胞系均出现死亡脱落细胞,病变程度

由强到弱依次为 Vero 细胞、RD 细胞及 SY5Y 细胞,

与病毒感染后 24 h 及 48 h 的病变程度次序相同。

但 U251 细胞系在明显增加病毒滴度的情况下,可

出现细胞间隙明显增加及细胞死亡脱落的镜下变

化。CA16 病毒在此 4 种细胞系中的感染与 EV71

感染基本相同。显微镜下对 CPE 的观察,同种细

胞系内,未发现手足口轻症病毒与重症病毒毒株

之间、EV71 病毒与 CA16 病毒毒株之间致 CPE 的

镜下可见的差异;与非神经细胞的 CPE 相比,手

足口病轻症与重症病毒所致神经细胞的 CPE 相对

不明显。

注: 取 S762、S2997 及 S2950 三 株 病 毒 分 别 以 各 自 100 TCID50 浓 度 感 染 4 种 不 同 细 胞(RD、

SY5Y、U251 及 Vero 细胞),每天观察细胞病变,72 h 为观察终点,并在 24 h 时在 10 倍目镜 ×5

倍物镜下进行拍照

图 1 CA16 和 EV71 在不同细胞系中的所致 CPE 形态的比较

RD细胞 SY5Y细胞 U251细胞 Vero细胞 正

CA 16轻

EV 71轻

EV 71重

2.2 EV71 及 CA16 复制水平的比较在荧光定量 PCR 中,CT 值可通过反映 DNA

从基量扩增到阈值所需要的循环次数来间接反映

病毒载量,且每个 CT 值的差异与病毒载量变化

呈相关的函性关系,故本研究用 CT 值来表示病

毒复制水平。3 种病毒各自 100TCID50 的分别感

染 4 种不同的细胞时,6 h 时 3 种病毒感染 Vero

细胞 后 上 清 的 CT 值分别为 33.9014(S2950)、

34.0359(S762)、34.4329(S2997), 平 均 值 为

34.12±0.31。3 种病毒感染 Vero 细胞后上清的 CT

值无显著差异性(P>0.05),且感染后上清的 CT

值在 RD、SY5Y 及 U251 细胞中也无显著差异性

(P>0.05)。但各细胞系之间感染后上清的 CT 值

差 异 明 显,RD 细 胞 上 清 的 CT 值 在 34.5 左 右,

SY5Y 细胞上清的 CT 值在 37.5 左右,U251 细胞上

清的 CT 值均大于 38,提示尚无明显的病毒复制。

6 h 时病毒复制水平由强到弱依次为 Vero 细胞、

RD 细胞及 SY5Y 细胞。

24 h 时病毒的复制水平在各细胞系中出现明显

的分化,3 种病毒感染后 Vero 细胞及 RD 细胞上

Page 21: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31 ·

清的 CT 值下降明显,在 30 左右,而 SY5Y 细胞

上清的 CT 在 35 左右,U251 细胞上清的 CT 在 37

左右。48h 时病毒复制水平在各细胞系中的区别进

一步增大,病毒感染后 Vero 细胞及 RD 细胞上清

的 CT 值也有了区别,RD 细胞上清的 CT 值在 27.5

左右,而 Vero 细胞上清的 CT 值在 26 左右,SY5Y

细胞上清的 CT 在 32 左右,U251 细胞上清的 CT

在 36 左右。病毒接种后 72 h 时细胞上清 CT 值得

区别更为明显,Vero 细胞上清的 CT 值为 24.5 左右;

RD 细胞上清的 CT 值为 26 左右,SY5Y 细胞上清

的 CT 值为 29.5 左右,U251 细胞上清的 CT 值为

35 左右,病毒复制水平较差的 U251 细胞上清较复

制水平高的 Vero 细胞上清相差 10 个 CT 值。

病毒检测试剂盒一步法对病毒感染后病毒复制

水平的比较发现,病毒接种后 4 个时段 3 种病毒

在同种细胞上清的 CT 值相若,手足口轻症病毒与

重症病毒毒株之间及 EV71 病毒与 CA16 病毒毒株

之间未发现显著性的差异(P>0.05),但 S2950,

S762,S2997 三株病毒感染后,各细胞系之间上清

的 CT 值差异明显(3 株病毒的各自的 F 值分别为

F=33.62、28.31、29.17,P 均小于 0.05),各细胞

系病毒复制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 Vero 细胞、RD

细胞、SY5Y 细胞、U251 细胞,相较其它 2 种细胞,

神经细胞内的复制水平明显低下。未发现 EV71 轻

症病毒毒株与 EV71 重症病毒毒株之间、EV71 轻

症病毒毒株与 CA16 轻症病毒毒株之间及 EV71 重

症病毒毒株与 CA16 轻症病毒毒株之间感染病毒复

制的显著差异(见图 2)。

注:取 S2950、S762 及 S2997 三株病毒分别以各自 100TCID50 浓度感染 4 种不同细胞(RD、SY5Y、U251 及 Vero 细胞),分别在 6 h、24 h、

48 h 及 72 h 时取细胞上清液,Trizol 提取 RNA 后,用 CA16 及 EV71 检测试剂盒(广州达安公司)检测病毒载量,对病毒复制水平进行比较。

每个组别设置 6 个重复孔,进行 3 次重复试验。A:S2950 病毒;B:S762 病毒;C:S2997 病毒。

图 2 3 株病毒在不同细胞中各时段病毒复制水平的比较

2.3 EV71 及 CA16 感染后细胞存活率的比较4 种细胞在接种病毒后 72 h 过程中,6 h 时

3 株病毒感染后的 4 种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差异性

均在 100% 附近。24 h 时细胞存活率开始出现区

别,3 株病毒感染后 Vero 细胞的平均存活率分别

为 90.14%(S2950)、92.09%(S762)及 91.02%

(S2997);3 株病毒感染后 SY5Y 细胞的存活率

均在 91% 左右,与 Vero 相似;而 3 株病毒感染

后 RD 细胞的存活率此时均在 95% 以上;3 株病

毒感染后 U251 细胞的存活率仍在 100%。48 h 时

细胞存活率在各细胞系中除 U251 细胞外,区别仍

不明显,此时 3 株病毒感染后 Vero 细胞的存活率

均接近 80%,3 株病毒感染后 RD 细胞、SY5Y 细

胞的存活率在 80%~85% 之间;但 3 株病毒感染后

U251 细胞的存活率仍大于 100%,存活率较 6 h 及

24 h 时有上升,但无显著差异性。病毒接种后 72

h 时区别明显增加,此时 3 株病毒感染后 U251 细

胞的存活率仍大于 100%,但 Vero 细胞的细胞存

活 率 下 降 45.09%(S2950)、45.62%(S762) 及

47.34%(S2997), 为 约 为 U251 细 胞 的 1/3;RD

细胞的细胞存活率也出现大幅下降,3 株病毒感染

后 RD 细胞的存活率此时均在 52% 左右,而 SY5Y

细胞的存活率均在 65% 以上。

3 株病毒感染后在同种细胞系所致的细胞存

活 率 相 似, 无 显 著 性 差 异(P>0.05), 但 各 细

胞系之间细胞(除 U251 细胞外)存活率差异明

显,尤其在 48 h 及 72 h 时差异明显(3 株病毒

的 各 自 的 F 值 分 别 为 F=35.31、24.97、24.79,

P 均小于 0.05),细胞存活率由低到高为 Vero

细胞、SY5Y 细胞、RD 细胞、U251 细胞,相较

感染时间 感染时间感染时间

CT

CT

CT

Vero 细胞RD 细胞U251 细胞SY5Y 细胞

Vero 细胞RD 细胞U251 细胞SY5Y 细胞

Vero 细胞RD 细胞U251 细胞SY5Y 细胞

C S2997BA S2950 S762

45

40

35

30

25

20

45

40

35

30

25

20

45

40

35

30

25

206h 24h 48h 72h

6h 24h 48h 72h 6h 24h 48h 72h

Page 22: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32 ·

其 它 3 种 细 胞, 病 毒 并 未 影 响 U251 细 胞 的 增

殖。Vero 细胞对病毒感染最敏感,其次是 RD 细

胞,随后是 SY5Y 细胞,U251 为非易感细胞。

CCK-8 法对病毒感染后细胞存活率的比较未发

现 EV71 轻症病毒毒株与 EV71 重症病毒毒株之

间、EV71 轻症病毒毒株与 CA16 轻症病毒毒株

之间及 EV71 重症病毒毒株与 CA16 轻症病毒毒

株之间感染特点的显著差异,详见图 3。病毒在

细胞内复制水平与细胞存活率之间存在类似负相

关的趋势。

注:取 S762、S2997 及 S2950 三株病毒分别以各自 100TCID50 浓度感染 4 种不同细胞(RD、SY5Y、U251 及 Vero 细胞),分别在 6 h、24 h、

48 h 及 72h 时用 CCK-8 法测 570nm 时各孔的 OD 值进行细胞存活率的比较。每个组别设置 6 个重复孔,进行 3 次重复试验。A:S2950 病毒;

B:S762 病毒;C:S2997 病毒。

图 3 CA16 及 EV71 在不同细胞系中的所致细胞存活率的比较

2.4 CA16 和 EV71 在不同细胞中的所致凋亡相关蛋白 mRNA 表达的比较

本实验通过对经典凋亡途径中凋亡相关蛋白

mRNA 表达水平,了解病毒感染细胞后所致的细胞

凋亡途径。3 株病毒分别感染 3 种不同细胞的 72 h

后,与无病毒感染的阴性对照相比,病毒感染在

3 种细胞中均伴有细胞凋亡蛋白 caspase8、caspase

9 和 caspase 3 的 mRNA 表达条带的增强,提示这

三种凋亡蛋白的 mRNA 表达增加。同时发现凋亡

途径上游凋亡蛋白 Bax 的 mRNA 也有表达增加。

我们认为病毒在 3 种细胞中的感染可能伴有凋亡

途径关键蛋白 caspase 8、caspase 9 和 caspase 3 和

Bax 的表达增加,及相关凋亡途径的启动。

注:取 S762、S2997 及 S2950 三株病毒分别以各自 100TCID50 浓度

感染 12 孔板中 3 种不同细胞(RD、SY5Y、U251 细胞),在感染

72 h 后收集被感染细胞,裂解后提取细胞 RNA,行 RT-PCR 并拍照,

内参为 GAPDH。

图 4 CA16 及 EV71 在不同细胞系中的所致感染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mRNA 表达

3 讨论

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是参与组

织亲嗜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6]。本研究中,手足

口病轻症和重症毒株在 4 种细胞系中均可造成感

染,EV71 能 感 染 多 种 细 胞 考 虑 与 EV71 受 体 如

SCARB2、PSGL-1、Anx2 等 [7-9] 在体内的广泛表达

所致的泛细胞嗜性有关。而病毒感染后的各细胞

系之间细胞病变程度的差异性考虑与宿主细胞受

体的表达水平相关 [7]。EV71 被认为是继脊髓灰质

炎病毒后又一嗜神经病毒,本试验中未发现 EV71

轻症与重症毒株对两种神经细胞(SY5Y 细胞和

U251 细胞),尤其是神经元细胞(SY5Y 细胞)

的特殊亲嗜性,而且病毒对神经胶质细胞(U251

细胞)也不易感染。比对 CA16 病毒与 EV71 病毒

所致的 CPE,本试验未发现 CA16 感染在 4 种细胞

系的细胞病变与 EV71 轻症及重症病毒的感染有镜

下可见的明显区别,考虑与 EV71 感染密切相关的

受体 SCARB2 及 PSGL-1 也同样是 CA16 病毒的细

胞受体有关 [10-11]。因 PSGL-1 和 SCARB2 的表达都

不仅仅定位于脑组织,尤其是 SCARB2 几乎无所

不在 [12],且分子病毒学未发现病毒 SNP 的差异性

是神经毒力的决定性影响因素 [13-14],故我们认为

EV71 感染引起的临床重症,即 EV71 重症的嗜神

经性可能更多的取决于与受体作用以外的诸多别

的因素,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感染时间 感染时间感染时间

Vero 细胞RD 细胞U251 细胞SY5Y 细胞

Vero 细胞RD 细胞U251 细胞SY5Y 细胞

Vero 细胞RD 细胞U251 细胞SY5Y 细胞

%细

胞存

活率

%细

胞存

活率

%细

胞存

活率

C S2997BA S2950 S762120

100

80

60

40

20

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20

100

80

60

40

20

06h 24h 48h 72h 6h 24h 48h 72h 6h 24h 48h 72h

Page 23: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33 ·

病毒在细胞内能成功进行病毒复制,才能真

正实现病毒的感染。本研究中,发现手足口病病

毒病原在不同细胞系之间的复制水平有较大的差

异性,接种 3 株病毒后的 U251 细胞,细胞上清

的病毒载量低,感染后细胞的存活率高,说明无

病毒的有效复制,细胞不易感染;神经元细胞

(SY5Y 细胞)内的复制水平也低于 Vero 和 RD

细胞系,并未发现 3 株病毒在神经细胞内(U251

和 SY5Y 细胞)异常增殖的现象,与他人的发现

相同 [15]。既往的研究未被证实与促进 EV71 病毒

复制相关的病毒免疫逃逸机制 [16-18] 及宿主蛋白

利用机制 [19-21] 是神经细胞特异性的,结合 EV71

和 CA16 病 毒 均 为 小 RNA 病 毒, 病 毒 结 构 及 复

制策略相似 [22-23],我们认为病毒复制水平在细胞

间水平的差异性可能与各细胞系受体表达的数目

更密切相关。在对同种细胞的比较中,我们发现

3 株病毒的细胞复制水平无明显差异性,尤其未

观察到 CA16 与 EV71 病毒感染神经元细胞后病

毒载量及与之相关的细胞存活率的明显不同,与

Yogarajah 等 [24] 人的研究发现不同。虽然有研究证

实 EV71 病毒蛋白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到病毒的复制

水平 [25-27],但尚未发现对神经嗜性有决定性作用

的病毒蛋白结构。

病毒感染后所致的细胞凋亡具有时间效应性,

病毒感染晚期,以病毒的大量增殖诱导的细胞凋

亡为主 [28]。本研究中 mRNA 表达水平为病毒感

染 72 h 后的水平,与病毒大量复制后所致细胞凋

亡有关。我们发现,手足口病轻症与重症病毒的

感染在 3 种细胞系的感染均可导致 Caspase-9、

Caspase-8 及 Caspase-3 相关蛋白 mRNA 的表达。

因凋亡途经的执行者不仅仅只有 Caspase-3[29-30],

且细胞凋亡途经还可通过非 Caspases 依赖的途经

进行 [31],故我们认为死亡受体途径及线粒体凋亡

途径的细胞凋亡均被启动,但细胞凋亡是否还其

他途径执行尚未可知,且神经细胞和非神经细胞

引起的凋亡机制无明显区别。既往的研究也证实

EV71 感染所致的细胞凋亡可有多种途径 [32-34]。病

毒大量复制后积极诱导细胞凋亡以便于病毒的释

放及播散,但病毒感染并非是细胞凋亡的唯一原

因,研究发现病毒感染时炎症反应所致的缺氧也

可以诱发凋亡 [35]。结合神经元细胞为非再生细胞,

是否神经元细胞所处的无菌环境有使神经细胞的

对炎症的耐受性变低的可能。

参 考 文 献

[1] Zhuang ZC, Kou ZQ, Bai YJ, et al.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on

Hand, Foot, and MouthDisease in Mainland China [J]. Viruses,

2015, 7(12):6400-6411. DOI: 10.3390/v7122947.

[2] Luo KW, Gao LD, Hu SX, et al.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Hunan Province, China, 2009-2014: Epidemiology and Death Risk

Factors [J]. PLoS One, 2016, 11(11): e0167269. DOI: 10.1371/

journal. pone.0167269.

[3] 郑亚明 , 杨娟 , 廖巧红 , 等 . 中国 6 月龄至 5 岁以下手足口病

重症病例直接医疗费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J]. 中华预防医学

杂志 , 2017, 51(1): 87-92. DOI: 10.3760/cma.j.issn. 0253-9624.

2017.01.017.

[4] Tan EL, Chow VT, Quak SH, et al. Development of multiplex real-

time hybridization prob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specific dete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Enterovirus

71 and Coxsackievirus A16[J].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8,

61(3): 294-301. DOI: 10.1016/j. diagmicrobio. 2008.02.009.

[5] Yip CC, Lau SK, Woo PC, et al.Humanenterovirus71epidemics:

what'snext?[J]Emerg Health Threats J, 2013, 6:19780. DOI: 10.

3402/ehtj. v6i0.19780.

[6] Lin JY, Shih SR. Cell and tissue tropism of enterovirus 71 and

other enteroviruses infections [J]. J Biomed Sci, 2014, 21: 18. DOI:

10.1186/1423-0127-21-18.

[7] Yamayoshi S, Yamashita Y, Li J, et al. Scavenger receptor B2 is a

cellular receptor for enterovirus 71[J]. Nat Med, 2009, 15(7): 798-

801. DOI: 10.1038/nm.1992.

[8] Nishimura Y, Shimojima M, Tano Y, et al. Human 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 is a functional receptor for enterovirus 71[J].

Nat Med, 2009, 15(7): 794-797. DOI: 10.1038/nm.1961.

[9] Yang SL, Chou YT, Wu CN, et al. Annexin Ⅱ binds to capsid

protein VP1 of enterovirus 71 and enhances viral infectivity [J]. J

Virol, 2011, 85(22): 11809-11820. DOI: 10.1128/JVI.00297-11.

[10] Yamayoshi S, Lizuka S, Yamashita T, et al. Human SCARB2-

dependentinfection by coxsackievirus A7, A14, and A16 and

enterovirus 71[J]. J Virol, 2012, 86(10): 5686-5696.DOI: 10.1128/

JVI.00020-12.

[11] Nishimura Y, Wakita T, Shimizu H. Tyrosine sulfation of the amino

terminus of PSGL-1 is critical for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J].

PLoS Pathog, 2010, 6(11): e1001174. DOI: 10.1371/journal.

ppat.1001174.

[12] Jiao XY, Guo L, Huang DY, et al. Distribution of EV71 receptors

SCARB2 and PSGL-1 in humantissues[J]. Virus Res, 2014, 190:

40-52. DOI: 10.1016/j.virusres.2014.05.007.

Page 24: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34 ·

[13] McMinn P, Stxatov I, Nagarajan L, et al.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in children during an

outbreak of hand, foot, and mouthdisease in WesternAustralia [J].

Clin Infect Dis, 2001, 32(2): 236-242. DOI: 10.1086/318454.

[14] 茌静 , 何雅青 , 余光清 . Toll 样受体 7 在肠道病毒 71 型感染

人 Jurkat T 细胞诱导炎症因子中的作用 [J]. 中华预防医学杂

志 , 2016, 50(3): 266-269. DOI: 10.3760/cma.j.issn. 0253-9624.

2016.03.015.

[15] Yap MS, Tang YQ, Yeo Y, et al. Pluripotent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derived neural lineages for in vitro modelling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and therapy[J]. Virol J, 2016, 13:5. DOI: 10.1186/s

12985-015-0454-6.

[16] Shih SR, Chiang CY, Chen TC, et a1. Mutations at KFRDI and

VGK domains of enterovirus 71 3C protease affect its RNA binding

and proteolytic activities [J]. J Biomed Sci, 2004, 11(2): 239-248.

DOI: 10.1007/BF02256567.

[17] Sim AC, Luhur A, Tan TM, et al. RNA interference against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J]. Virology,2005, 341(1): 72-79. DOI:

10.1016/j.virol.2005.06.047.

[18] Lee YP, Wang YF, Wang JR, et al. Enterovirus 71 blocks

selectively type I interferon production through the 3C viral protein

in mice [J]. J Med Virol, 2012, 84(11): 1779-1789. DOI: 10.1002/

jmv.23377.

[19] Luo Z, Dong X, Li Y, et a1.PolyC-binding protein 1 interacts

with 5'-untranslated region of enterovirus 71 RNA in membrane-

associated complex to facilitate viral replication [J]. PLoS One,

2014, 9(1): e87491. DOI: 10.1371/journal.pone.0087491.

[20] Song Y, Cheng X, Yang x, et a1.Early growth response-1

facilitates enterovirus 71 replication by direct binding to the viral

genome RNA [J]. Int J Biochem Cell Biol, 2015, 62: 36- 46. DOI:

10.1016/j.biocel.2015.02.012.

[21] Lin JY, Brewer G, Li ML.HuR and Ago2 bind the 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 of enterovirus 71 and promote virus translation

and replication [J]. PLos One, 2015, 10(10): e0140291. DOI: 10.

1371/journal. pone.0140291.

[22] Lee JJ, Seah JB, Chow VT, et al. Comparative proteome analyses

of host protein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enterovirus 71 and

coxsackievirus A16 infections[J]. J Proteomics, 2011, 74(10):

2018-2024. DOI: 10.1016/j.jprot.2011.05.022.

[23] Li Y, Zhu R, Qian Y, et al. ComparingEnterovirus71 with

CoxsackievirusA16 by analyzingnucleotidesequences and

antigenicity of recombinantproteins of VP1s and VP4s[J]. BMC

Microbiol, 2011, 11:246. DOI: 10.1186/1471-2180-11-246.

[24] Yogarajah T, Ong KC, Perera D, et al. Enterovirus A71 and

coxsackievirusA16 show different replication kinetics in human

neuronal and non-neuronal cell lines[J]. Arch Virol, 2017,

162(3):727-737. DOI: 10.1007/s00705-016-3157-4.

[25] Huang HI, Chang YY, Lin JY, et al. Interactome analysis of

the EV71 5' untranslated region in differentiated neuronal

cells SH-SY5Y and regulatory role of FBP3 in viral replication

[J] . Proteomics,2016, 16(17): 2351-62. DOI: 10.1002/

pmic.201600098.

[26] Li R, Zou Q, Chen L, et al. Molecular analysis of virulent

determinants of enterovirus 71 [J]. PLoS One, 2011, 6(10): e26237.

DOI: 10.1371/journal.pone.0026237.

[27] Kung YH, Huang SW, Kuo PH, et al. Introduction of a strong

temperature-sensitive phenotype into enterovirus 71 by altering an

amino acid of virus 3D polymerase [J]. Virology, 2010, 396(1): 1-9.

DOI: 10.1016/j.virol.2009.10.017.

[28] Shi W, Li X, Hou X, et al. Differential apoptosis gene expressions

of rhabdomyosarcoma cells in response to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J]. BMC Infect Dis, 2012, 12: 327. DOI: 10.1186/1471-

2334-12-327.

[29] Wang XJ, Cao Q, Zhang Y, et al. Activation and regulation of

caspase-6 and its role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J]. Annu Rev

Pharmacol Toxicol, 2015, 55: 553-572. DOI: 10.1146/annurev-

pharmtox-010814-124414.

[30] Lamkanfi M, Kanneganti TD. Caspase-7: a protease involved in

apoptosis and inflammation [J]. Int J Biochem Cell Biol,2010,

42(1): 21-24. DOI: 10.1146/annurev-pharmtox-010814-124414.

[31] Yu SW, Andrabi SA, Wang H, et al.Apoptosis-inducing factor

mediates poly (ADP-ribose) (PAR) polymer-induced cell death[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6, 103(48): 18314-18319. DOI:

10.1073/pnas.0606528103.

[32] Cong H,Du N, Yang Y, et al. Enterovirus 71 2B Induces Cell

Apoptosis by Directly Inducing the Conformational Activation of

the Proapoptotic Protein Bax [J]. J Virol, 2016, 90(21): 9862-9877.

DOI: 10.1128/JVI.01499-16.

[33] Chen TC, Lai YK, Yu CK, et al. Enterovirus 71 triggering of

neuronal apoptosis through activation of Abl-Cdk5 signaling

[J]. Cell Microbiol, 2007, 9: 2676-2688. DOI: 10.1111/j.1462-

5822.2007.00988.x.

[34] Chen LC, Shyu HW, Chen SH, et al. Enterovirus71infection

induces Fasligandexpression and apoptosis of Jurkat cells[J]. J Med

Virol, 2006, 78(6): 780-786. DOI: 10.1002/jmv.20623.

[35] Fiers W, Beyaert R, Declercq W, et al. More than oneway to die:

apoptosis, necrosis and reactiveoxygendamage[J]. Oncogene,1999,

18(54): 7719-7730. DOI: 10.1038/sj.onc.1203249.

(收稿日期:2017-03-20)

(本文编辑:张惺惺)

Page 25: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35 ·

不同血清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唾液中HBV-DNA 含量相关性研究

孟令国 冉张申 赵大鹏 李和楼 李湘奇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唾液中 HBV-DNA 的差异以及相关性。

方法 选取 60 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同时检测血清与唾液 HBV-DNA,

用 ELISA 检测血清 HBV 标志物,动力学方法检测血清 ALT 值,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60 例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与唾液 HBV-DNA 阳性率分别为 93.3% 和 63.3%(x2=15.91,P<0.01);HBeAg

阳性患者 33 例,HBeAg 阴性患者 26 例,其血清 HBV-DNA 阳性率分别为 97.15% 和 88.5% (x2=0.64,

P>0.05);ALT 值 的 四 分 位 间 距 分 别 为 69.0(45.0~220.5) 和 38.5(24.0~103.5)(t=1.36,

P=0.180);血清 HBV-DNA 对数值的四分位间距分别为 7.14(6.01~7.62)和 5.09(2.30~6.83)

(t=3.70,P<0.05);唾液 HBV-DNA 对数值的四分位间距分别为 4.63(1.19~5.29)和 0.00(0.00~4.6)

(t=3.25,P<0.05)。对 60 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与唾液 HBV-DNA 病毒含量的对数值进行分析,

发现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r=0.83,P<0.05),回归方程为 y=0.88x+2.82。结论 HBeAg 阳性的

患者与 HBeAg 阴性患者相比较,虽然血清中病毒阳性率以及 ALT 值无差异,但病毒含量有差异。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与唾液中的病毒含量呈正相关,血清中病毒含量高于唾液,提示血清的传染性

比唾液强。

【关键词】 乙型肝炎;唾液;HBV-DNA;ALT;血清型

HBV-DNA contents in serum and saliva of hepatitis patient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HBV

serotypes

Meng Lingguo, Ran Zhangshen, Zhao Dapeng, Li Helou, Li Xiangqi.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Shandong Taian 271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 Xiangqi,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HBV-DNA contents in serum and saliva from hepatitis patients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HBV serotypes. Methods Sixty hepatitis B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HBV-DNA in saliva and serum was tested by the real-time PCR method. HBV serotypes were identified by ELISA, and serum ALT was measured by the kinetic metho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four values was also analyz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HBV-DNA in serum and saliva were 93.3% and 63.3% (x2=15.91, P<0.01) among the 60 patients,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33 HbeAg-positive patients and 26 HbeAg-negative patients in our studies and their serum HBV positive rates was 97.15% and 88.5% (x2=0.64, P>0.05), respectively. The inter-quartile range of ALT value in serum was 69.0 (45.0~220.5), 38.5 (24.0~103.5) (t=1.36, P=0.180), respectively. The log value of HBV-DNA in serum was 7.14 (6.01~7.62), 5.09 (2.30~6.83) (t=3.70, P<0.05), respectively. The log value of HBV-DNA in saliva was 4.63 (1.19~5.29), 0.00 (0.00~4.60) (t=3.25, P<0.05). The log values of HBV-DNA in saliva and serum among 60 patients showed a positive relations (r=0.83, P<0.05).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y=0.88x+2.82. Conclusion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positive rates and ALT in serums from HbeAg-positive patients and HbeAg-negtive patients, but the value of HBV-DNA was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7. 04. 004

基金项目:山东省保健科技协会科学技术课题(2016BJ0015)

作者单位:271000 山东 泰安,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通信作者:李湘奇,Email:[email protected]

Page 26: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36 ·

different. The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in serum and in salive was found. The viral loads was higher in serum than in saliva in HBV patients, and the infectivity of serum was higher saliva.

【Key words】 Hepatitis; saliva; HBV-DNA; ALT; Serotypes

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当

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病毒感染,53% 的肝癌与

HBV 感染有关,在中低收入国家所占的比例会更

高 [1],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

垂直传播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2]。HBV 通过血液、

性接触及母婴垂直传播致病已经十分明确,但日

常生活接触传播概念却较为模糊,唾液作为人们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和最容易接触到的体液逐渐被

人们重视,近年来有多位国内外研究人员在乙型

肝炎患者唾液中发现 HBV-DNA[3-8]。为了探讨不

同血清型乙型肝炎患者(HBeAg 阴性 / 阳性)体

液(血清与唾液)中病毒含量与肝损伤(ALT 值)

的关系,我们对 60 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唾

液 HBV-DNA 含量及 ALT 值进行检测,分析血清

HBV-DNA 唾液中 HBV-DNA 病毒含量相关性,为

乙型肝炎的传染性和传播途径提供新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60 例 标 本 均 来 自 2013 年 12 月 至 2014 年 12

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

乙型肝炎患者,标本留取前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治

疗。其中男性 39 例,女性 21 例,年龄 19~77 岁,

中位年龄 35 岁。病例诊断均符合 2000 年中华医

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

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且不伴随其他疾病。标本采集报请泰山医学院附

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检测方法1.2.1 试剂、仪器  HBV 血清标志物检测,试

剂购自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酶联免

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验仪器为芬兰 MK-Ⅱ全自动酶免仪,HBV-DNA 定量采用实时荧光定

量 PCR 法检测,试剂购于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

有限公司(试剂批号为 2014011),仪器采用美国

ABI 7500 核酸扩增定量检测仪,检测结果以> 30

IU/mL 为阳性,质控物由山东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血清 ALT 采用日立 7600 全自动生化分析及其专用

原装进口试剂进行检测,质控品为罗氏质控血清

(ALT > 50 U/L 为异常)。

1.2.2 检测方法  血清和唾液标本在同一天留

取,血清取自患者清晨空腹 3~4 mL 全血,离心

取上清 400 μL 于 1.5 mL 灭菌离心管中,-20℃保

存,以备检测血清 HBV-DNA, 其余血清做 ALT 及

HBeAg 检测;唾液 HBV-DNA 定量检测 , 取患者

漱口后自然流出的唾液 2 mL,于无菌痰盒中 -20℃

保存。检测时取出当天的血清和唾液,室温融解,

各取 200 μL 加 450 μL DNA 提取液,用振荡器剧

烈震荡混匀 15 s,瞬时离心数秒,100℃恒温处理

(10±1)min,12 000 r/min 离心 5 min 备用;取

PCR 反应管,分别加入处理后的样品(血清和唾

液)及阴、阳性质控品 20 μL,盖紧管盖,8 000

rpm 离心数秒,将反应管(连同空白对照)置于

ABI 7500 实时荧光定量 PCR 仪样本槽中,严格按

照说明书设定反应条件,运行仪器。血清和唾液

标本 HBV-DNA 含量均取对数值。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19.0 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病毒含量取对数值,计数资料结果以四分

位数间距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 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V-DNA 与唾液 HBV-DNA 的比较

60 例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 HBV-DNA 阳性

者 56 例,阳性率 93.3% ;唾液中 HBV-DNA 阳性

者为 38 例,阳性率 63.3%,血清与唾液的阳性率

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1,P<0.01)。在

60 例乙型肝炎患者中, HBeAg 阳性血清型 34 例,

HBeAg 阴 性 血 清 型 26 例。HBeAg 阳 性 患 者 中,

血清 HBV-DNA 阳性 33 例,阳性率 97.1%。唾液

HBV-DNA 阳性者 27 例,阳性率 79.4%。血清与

唾液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4,

P>0.05)。HBeAg 阴 性 患 者 中, 血 清 HBV-DNA

阳性 23 例,阳性率 88.5% ,唾液 HBV-DNA 阳性

Page 27: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37 ·

11 例,阳性率 42.3%,血清与唾液的阳性率之间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4,P<0.01)。HBeAg

阴性与阳性患者之间血清 HBV-DNA 阳性率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x2=0.64,P>0.05),但唾液之间

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3,P<0.01),

详见表 1、表 2。

表 2 不同血清型乙型肝炎患者清和唾液 HBV-DNA 的比较

血清型 例数 血清 HBV-DNA 唾液 HBV-DNA

阳 性 阴 性 阳 性 阴 性

HBeAg+ 34 33(97.1%) 1 (2.9%) 27(79.4%) 7(20.6%)

HBeAg- 26 23(88.5%)△ 3 (1.5%) 11(42.3%)▲ 15(57.7%)

合计 60 56(93.3%) 4 (6.7%) 38(63.3%) 22(36.7%)

注:△ HBeAg 阴性患者中血清与唾液 HBV-DNA 比较:x2=12.24,P<0.01;▲ HBeAg 阴性与阳性患者之间唾液 HBV-DNA 比较:x2=8.73,P<0.01

表 1 60 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唾液HBV-DNA 的阳性率比较

标本类型 例数 HBV-DNA 阳性 HBV-DNA 阴性

血清 60 56(93.3%)** 4(6.7%)

唾液 60 38(63.3%) 22(36.7%)

注:** 血清与唾液的阳性率比较:x2=15.91,P<0.01

2.2 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血清型 ALT 值和病毒含量对数值的比较

HBeAg 阳 性 患 者 与 HBeAg 阴 性 患 者 ALT

值 的 四 分 位 数 间 距 分 别 为 69.0(45.0~220.5)

和 38.5(24.0~103.5),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t=1.36,P=0.180); 血 清 HBV-DNA 对 数

值 的 四 分 位 数 间 距 分 别 为 7.14(6.01~7.62)

和 5.09(2.30~6.83),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t=3.70,P<0.05); 唾 液 HBV-DNA 对 数 值

的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 4.63(1.19~5.29)和 0.00

(0.00~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

P<0.05),详见表 3。

2.3 血清 HBV-DNA 与唾液 HBV-DNA 含量之间关系

60 例患者唾液与血清中 HBV-DNA 病毒含量

的对数值之间呈正相关(r=0.83,P<0.05),回归

方程为:y=0.88x+2.82,两者含量之间倍数的均值

为:2.60±0.43。

表 3 不同血清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唾液 HBV-DNA、ALT 的比较

血清型 n 血清 HBV-DNA 含量 唾液 HBV-DNA 含量 血清 ALT (U/L)

HBeAg+ 34 7.14(6.01 ~ 7.62)● 4.63(1.19 ~ 5.29) ※ 69.0(45.0 ~ 220.5)

HBeAg- 26 5.09(2.30 ~ 6.83) 0.00(0.00 ~ 4.60) 38.5(24.0 ~ 103.5)

注: HBeAg 阳性与 HBeAg 阴性患者,●血清 HBV-DNA 之间对数值比较:t=3.70,P<0.05;※ 唾液 HBV-DNA 之间对数值比较:t=3.25,

P<0.05

3 讨论

乙型肝炎又称为血清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

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通过

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当乙型肝

炎病毒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进入肝脏并在肝细胞

内进行增殖然后释放入血液,并通过血液循环将

病毒运送至身体其他器官和组织(如唾液腺、乳

腺、肾脏、心脏、脾、肾上腺、外周血单核细胞

等),有学者认为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泛嗜性病

毒,可以感染某些组织和细胞,或是通过某种方

式(如渗出或漏出)进入这些组织和细胞 [9],郭钢

等 [10] 证明了在乙型肝炎感染者的腮腺组织中存在

HBV,并认为唾液中 HBV 可能来源于受感染的唾

液组织,虽然没有证据证明乙型肝炎病毒会在这

些组织中繁殖,但有可能成为肝外病毒的储存池,

并与血液中 HBV 病毒含量成一定的比例关系,所

以检测病人各种体液的病毒及标志物,具有一定

的临床意义。

本次试验的体液主要为血液和唾液,研究发

现 HBeAg 阴 性 和 阳 性 患 者 血 清 中 HBV-DNA 的

Page 28: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38 ·

阳性率以及 ALT 值之间无差异(HBeAg 阴性患者

HBV-DNA 阳性率偏高可能与所选取标本有关),

说明 ALT 虽对肝细胞损害缺乏特异性,但两者之

间病毒含量有差异,唾液之间病毒阳性率也有差

异;26 例 HBeAg 阴性患者中仍有 23 例血清和 11

例唾液病毒检测为阳性且血清 HBV-DNA 阳性率

与 HBeAg 阳性患者无差异,说明 HBeAg 阴性并不

能表明 HBV 复制的完全终止或病毒血症的消失,

因此以 HBeAg 判断 HBV 的复制情况并不全面 [11],

即 HBeAg 阴性患者的血液与唾液仍然具有传染性。

60 例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 HBV-DNA 阳性率显

著高于唾液,并且唾液中 HBV 的含量与血清中的

病毒含量呈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两者含量之间

倍数的均值为 2.60±0.43,即血清中的病毒含量比

唾液中高 2~3 个数量级,这与其他几位学者所得

出的唾液与血清 HBV-DNA 含量差一个数量级的

结论 [4] 有所不同,提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病毒

含量高于唾液,血清的传染性比唾液强。本次试

验血清含量小于 1.05×105 U/mL 的患者唾液中未

检测到病毒颗粒,与国内多位学者所得出的数据

相符 [5-8],这可能与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有关,具体

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HBV 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完整的 HBV 颗

粒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等外界因素有较强

的抵抗力,HBV 在 30℃以下 6 个月仍可保持其传

染性,在 -15℃以下可保存 15 年,含有 HBV 的血

液在干燥一周后仍有传染性 [12],乙肝患者的唾液

中也可能含有 HBV 病毒,因此使得人们接触到乙

型肝炎病毒的几率增加。另外,口腔临床工作中,

HBV 感染已成为口腔工作人员感染率最高的疾病

之一 [13],因为大多数患者患有牙龈炎、牙周病或

黏膜溃疡等疾病,这类患者的龈沟液分泌增多,

或存在组织出血的可能,因此人们在亲密接触时

加大了感染乙型肝炎的风险。在国内,HBV 的感

染具有典型的家族聚集性,也有研究表明乙型肝

炎在配偶之间的传播不仅仅限于性传播,长期的

共同生活与密切接触也加大了互相感染的风险 [14],

家庭成员中有乙型肝炎患者则其他成员患乙型肝

炎的危险因子较正常人群高 [15],其感染过程可能

是含有高浓度乙型肝炎病毒的唾液接触到人们破

损的皮肤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并

在肝细胞内复制从而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导致

肝损伤形成肝炎,因此高病毒含量的乙型肝炎患

者的唾液也具有潜在的传染风险,应该引起人们

的重视,日常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 考 文 献

[1] 王国庆 . 乙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J].继续医学教育 , 2016,

30(9): 136-138. DOI: 10.3969/j.issn.1004-6763.2016.09.077.

[2] 吴凤萍 , 党双锁 . 慢性 HBV 感染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J]. 临床

肝胆病杂志 , 2017, 33(5): 949-953. DOI: 10.3936.j.issn. 1001-

5256.2017.005.03.

[3] 揭羽青 , 戴朱敏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唾液 HBV-DNA

含量的临床研究 [J]. 宜春学院学报 , 2009, 31(2): 66-67.

[4] 张健 , 窦翠云 , 李晓哲 , 等 . 乙型肝炎患者唾液中 HBV-M

与 HBV-DNA 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国误诊学杂志 , 2007, 7(2):

209-211.

[5] 张永乐 , 潘红英 , 谌翠客 , 等 . 唾液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在预防

乙型肝炎传播中的意义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2008, 42(8):

596-598.

[6] 刘纯成 , 李桂珍 , 徐云芳 , 等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唾液中

HBV-DNA 的水平 [J]. 职业与健康 , 2012, 28(3): 319-323.

[7] 张业霞 . 乙肝病毒感染产妇乳汁及唾液 HBV-DNA 检测分析

[J]. 中国热带医学 , 2014, 14(7): 849-851.

[8] 王 慰,戎 君,员美娜,等 . HBsAg 定量在 HBV 感染自然史

中的变化及意义 [J].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17, 33(6): 1088-1091.

DOI: 10.3936.j.issn.1001-5256.2017.06.014.

[9] 刘义庆 , 栾芳 , 赵跃然 , 等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外细胞及

自身免疫病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医药 , 2013, 8(10): 1515-151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777.2013.10.073.

[10] 郭钢 . 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与腮腺组织 HBsAg、HBcAg、和

HBV DNA 的相关性研究 [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25(1): 87-88.

[11] 马燕,陈艳,安林静 , 等 . HBeAg 阴性 HBV 相关肝细胞癌

的临床特点 [J].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17, 33(4): 674-67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04.015.

[12] 崔春霞 , 解希帝 , 郑瑞芬 . 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J]. 疾病

监测与控制杂志 , 2013, 7(4): 228-231.

[13] 李昕怡 , 梅朝蓉 , 邝玉 . 中国口腔医学各专业实习生对乙型

肝炎病毒感染知、信、行情况调查 [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

2017, 44(2): 135-140. DOI: 10.7518/gikq.2017.02.003.

[14] 宋春霞 . 72 例 HBV 感染者配偶感染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

析 [J]. 当代护士:专刊版(下旬刊), 2013, 1: 40-41.

[15] 唐刚 . 乙型肝炎患者家庭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J].

中外医疗 , 2010, 29(16): 39.

(收稿日期:2017-01-19)

(本文编辑:杜丹)

Page 29: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39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7. 04. 005

作者单位:264400 山东省威海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通信作者:邹红霞,Email:[email protected]

乙型肝炎异常血清学诊断模式与HBV-DNA 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邹红霞 王金环 崔海玲 郝军 冷雪娇 周秀英

【摘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异常血清学诊断模式与 HBV-DNA 的关系。 方法 对 94 例慢

性 HBV 携带患者,根据血清学结果,把病例分 A、B、C、D 四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

定量检测 HBV 标志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 HBV-DNA 载

量。 结果 A 组患者 HBsAg 和 HBsAb 同时阳性,HBV-DNA 阳性率为 96.9%(31/32);B 组患者

HBeAg 和 HBeAb 同时阳性,HBV-DNA 阳性率为 90.0%(18/2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2.95,P>0.05)。C 组患者 HBsAg 阴性而 HBeAg 阳性,HBV-DNA 阳性率为 64.3%(9/14),

C 组与 A、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56 和 23.41,P<0.05)。 结论 在受检患者各种异常

模式中,均存在 HBV-DNA 不同程度的复制。HBeAg 阳性和 HBV-DNA 检测结果呈正相关。

【关键词】 乙肝血清标志物;HBV-DNA 载量;荧光定量 PCR

The relativity study between abnormal serum markers of hepatitis B and HBV-DNA

Zou Hongxia, Wang Jinhuan, Cui Hailing, Hao Jun, Leng Xuejiao, Zhou Xiuying. Weihai Central Hospital, Shandong Weihai 2644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ou Hongxia,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BV abnormal serum markers and HBV-DNA levels. Methods The 94 cases of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 4 group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erological tests. The serum markers and HBV-DNA of the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CLIA and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respectively. Results In group A, with the coexistence of HBsAg and HBsAb, the positive rate of HBV-DNA was 96.9% (31/32). In group B, with the coexistence of HBeAg and HBeAb, the positive rate of HBV-DNA was 90.0% (18/20).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HBV-DNA positive rate between group A and B (x2=2.95, P>0.05). In group C, with HBsAg negative and HBeAg positive, the positive rate of HBV-DNA was 64.3% (9/14).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BV-DNA positive rates between group C and A, B (x2=32.56 and 23.41, P<0.05). Conclusions There were different levels HBV-DNA in different groups.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BeAg and HBV-DNA existed.

【Key words 】 Hepatitis B serum markers; HBV-DNA load;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性健康问

题,全世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多达 3.6

亿,中国约占 1.2 亿 [1]。HBV 感染的诊断是通过

检测 HBV 血清学标志物而获得,包括乙肝表面

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

肝 e 抗 原(HBeAg)、 乙 肝 e 抗 体(HBeAb) 和

乙肝核心抗体(HBcAb)。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

不仅会遇到乙肝五项常见模式,比如“大三阳”

(HBsAg、HBeAg 和 HBcAb 同时阳性)和“小三阳”

(HBsAg、HBeAb 和 HBcAb 同 时 阳 性), 还 经

常遇到一些异常模式,包括 HBsAg 和 HBsAb 同

时 阳 性,HBeAg 和 HBeAb 同 时 阳 性,HBsAg 阴

性但 HBeAg 阳性等等。这些异常模式给乙型肝炎

的实验室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带来许多问

Page 30: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40 ·

题。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乙型肝炎异常血清学

诊断模式与 HBV-DNA 载量的关系。现将结果报

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94 例慢性 HBV 携带者均来自 2013—2015 年

山东省威海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和门诊。

诊断标准参照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学术会议

(北京)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其

中男性 69 例,女性 25 例,年龄 18~65 岁,平均

年龄 40±17 岁。所有患者均采集静脉血,血清经

分离后检验。根据血清学结果,把病例分 A、B、C、

D 四组。A 组:HBsAg 和 HBsAb 同时阳性,共 32

例。B 组:HBeAg 和 HBeAb 同时阳性,共 20 例。

C 组:HBsAg 阴性但 HBeAg 阳性,共 14 例。D 组

(对照组):HBsAg 阳性、HBeAg 或 HBeAb 阳性、

HBcAb 阳性,共 28 例。

1.2 HBV 血清标志物(HBV-M)定量检测HBV 血 清 标 志 物 测 定 采 用 化 学 发 光 法

(CLIA), 试 剂 由 北 京 科 美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提

供, 仪 器 为 北 京 科 美 CHEMLIN600 全 自 动 化

学发光仪。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每

项实验均采用低、高值两种定值血清随标本做

室 内 质 控。 阳 性 判 断 标 准 为:HBsAg>0.5 ng/

mL、HBsAb>10mIU/mL、HBeAg>0.4NCU/mL、

HBeAb>5NCU/mL 和 HBcAb>1.5NCU/mL。为表述

方便,以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 HBsAg、HBsAb、

HBeAg、HBeAb 和 HBcAb, 如 某 份 标 本 的 检 测

结 果 HBsAg(+)HBsAb(+)、HBeAg(+)、

HBeAb(-) 和 HBcAb(+), 该 模 式 代 码 为

①②③⑤。

1.3 HBV-DNA 定量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

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操作,仪器为瑞士罗氏公

司的 Light Cycler 全自动分析仪,试剂由广州中山

大学达安基因公司提供,每批 PCR 试验均有阴性

对照、临界阳性对照和阳性对照,试剂的最低检

测限为 5.0×10^2 copies/mL。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采用 SPSS16.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

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 x2 检验,计量资

料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中异常血清学模式及 HBV-DNA 检出率A 组 32 例 患 者 包 括 三 种 异 常 模 式: 第 一 种

①②③⑤阳性,18 例;第二种①②④⑤阳性,8 例;

第三种①②⑤阳性,6 例。它们的 HBV-DNA 阳性

率分别为 100%、100% 和 83.3%,前两种模式阳性

率与第三种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2

和 14.94,P<0.05)。A 组 三 种 异 常 模 式 HBV-

DNA 平均载量,第一种模式与后两种模式比较有

明显差异(t=2.31 和 2.53,P<0.05)。B 组只有一

种模式①③④⑤阳性(详见表 1)。 C 组 14 例患

者中有两种异常模式:第一种是②③⑤阳性,8 例;

第二种是③⑤阳性,6 例。HBV-DNA 阳性率分别

为 62.5%(5/8)和 66.7%(4/6), 两种模式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3,P>0.05)。C 组两种模

式 HBV-DNA 平均载量比较,无明显差异(t=0.85,

P>0.05)。D 组(对照组)有两种模式:第一种

①③⑤阳性,即大三阳,16 例;第二种①④⑤阳性,

即小三阳,12 例,详见表 1。

表 1  94 例乙肝患者异常血清学模式及 HBV-DNA 检出率

组别 模式 例数HBV-DNA 阳性

例数(检出率 %)

HBV-DNA 平均

载量(copies/mL)

A 组 ①②③⑤ 18 18(100%) 1.98×10^7

①②④⑤ 8 8(100%) 8.92×10^5

①②⑤ 6 5(83.3%) 1.62×10^5

B 组 ①③④⑤ 20 18(90.0%) 1.54×10^7

C 组 ②③⑤ 8 5(62.5%) 3.49×10^4

③⑤ 6 4(66.7%) 8.94×10^3

D 组 ①③⑤ 16 16(100%) 4.05×10^7

①④⑤ 12 5(41.7%) 1.24×10^4

2.2 各组 HBV-M 和 HBV-DNA 感染情况A 组 包 括 三 种 异 常 模 式, 特 点 是 HBsAg 和

HBsAb 同 时 阳 性,HBV-DNA 阳 性 率 为 96.9%

(31/32);B 组特点是 HBeAg 和 HBeAb 同时阳

性,HBV-DNA 阳 性 率 为 90.0%(18/20), 两 组

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5,P>0.05)。C

组特点是 HBsAg 阴性而 HBeAg 阳性,HBV-DNA

阳性率为 64.3%(9/14),C 组与 A、B 组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56 和 23.41,P<0.05),

详见表 2。

Page 31: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41 ·

表 2 各组 HBV-DNA 阳性率和 HBV-DNA 平均载量

组别 例数 HBV-DNA 阳性率HBV-DNA 平均载量

(copies/mL)

A 组 32 96.9%(31/32) 1.13×10^7

B 组 20 90.0%(18/20) 1.54×10^7

C 组 14 64.3%(9/14) 2.37×10^4

D 组 28 75.0%(21/28) 2.31×10^7

3 讨论

HBV-M检测是目前诊断乙肝常用的检测方法。

通常人体感染 HBV 后血清中抗原抗体的变化有一

定的规律性,如我们通常所见的“大三阳”、“小

三阳”等,但是由于乙肝病毒基因变异、HBsAg

低水平携带、疾病的窗口期以及试剂灵敏度等原

因,使我们在临床实验室会遇到许多 HBV-M 异常

模式。HBV-DNA 是 HBV 存在的最直接的证据,

也是 HBV 复制和具有传染性的标志。两种方法的

联合应用对乙肝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

床意义。

本研究中 A 组病例的特点是 HBsAg 和 HBsAb

同时阳性。有关研究显示在 HBsAg 和 HBsAb 共存

的患者中,存在 pre-S1 大片段缺失突变株与全长

野生型的混合感染,这一现象正说明了在 HBV 长

期的感染中作为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一种策略。

血清学检测到的 HBsAg 是野生型和突变株的混合

物,而检测到的 HBsAb 很可能仅仅针对野生型病

毒 [2]。因此,A 组患者 HBV-DNA 复制仍很活跃,

阳性率为 96.9%(31/32)。在 A 组①②③⑤模式中,

HBV-DNA 平均载量明显高于①②④⑤和①②⑤两

种模式,说明 HBeAg 阳性和 HBV-DNA 检测结果

呈正相关。

本次研究显示,B 组患者 HBeAg 和 HBeAb 同

时阳性。有关报道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病

毒前 C 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变异引起

HBeAg 分泌合成减少,可以发生 HBeAg 血清学转

换,但并不代表病毒复制处于低水平 [3-4],这与本

次实验中 HBV-DNA 平均载量为 1.54×10^7 copies/

mL 相吻合。

通常 HBsAg 阳性是 HBV 感染的重要依据,

HBsAg 阴性是 HBV 清除的标志。本研究显示 C

组 患 者 HBsAg 阴 性, 但 HBV-DNA 阳 性 率 仍 达

64.3%,14 例患者中有 9 例,体内病毒仍呈低水

平复制,有关专家把 HBsAg 阴性而病毒 DNA 阳

性,定义为 HBV 隐匿性感染 [5]。Candodtti D 等 [6]

在最近的研究中表明 pre-S/S1 突变与隐匿性感染

具有相关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压力是形成隐匿性

感染的主要原因。这些突变影响了抗原的合成、

分泌和表达,因此造成 HBsAg 漏检。另一个漏检

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循环中 HBsAg 水平低,低于检

测下限包括窗口期或慢性非活动性的携带状态 [7]。

隐匿性 HBV 感染被认为是肝细胞癌进展的危险

因素 [8-9]。因此,这些具有异常血清学检测模式的

HBV 感染患者,可能比血清学检测结果为常见模

式的患者有更高的风险。

综上所述,在 HBV 感染的人群中,有相当

比例的患者其血清出现异常模式,尤其是随着检

测方法的日益完善和灵敏度提高,HBV 感染血

清学异常诊断模式比例呈逐年升高态势,而各种

异常模式对 HBV 感染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各不

相同,进一步探讨其规律,以便更好指导临床正

确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EL-Serag HB. Epidemiology of viral hepatit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Gastroenterology, 2012, 142(6): 1264-1273. DOI:

10.1053/j.gastro.2011.12.061.

[2] Zhang JM, Xu Y, Wang XY, et al. Coexistence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and heterologous subtype-specific

antibodies to HBsAg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 Clin Infect Dis, 2007, 44(9): 1161-1169. DOI:

10.1086/513200.

[3] Misawa N, Matsumoto A, Tanaka E, et al.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loss of hepatitis B virus DNA after hepatitis B e antigen

seroconversion have different vi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J]. J Med

Virol, 2006, 78(1): 68-73. DOI: 10.1002/jmv.20505.

[4] Cho EY, Choi CS, Cho JH,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hepatitis

B virus X gene mutations and clinical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J]. Gut Liver, 2011, 5(1): 70-76. DOI:

10.5009/gnl.2011.5.1.70.

[5] 季芳 , 潘婷 , 颜学兵 . 《2017 年世界卫生组织乙型和丙型肝

炎检测指南》编译 [J].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17, 33(6): 1040-

1045. DOI:10.3969/j.issn.1001-5256.2017.06.00.

[6] Ocana S, Casas ML, Buhigas I, et al. Diagnostic strategy for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1, 17(12):

Page 32: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42 ·

北京市西城区带状疱疹就诊患者直接经济负担研究

王红增 吴明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门诊就诊病例的直接经济负

担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辖区带状疱疹就诊量最大的 2 所三级医院和 2 所二级医院,调查门诊

患者的患病费用,了解带状疱疹门诊病例的直接经济负担,采用 t 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

初步探索直接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带状疱疹直接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带状疱疹 218 例,人均直接经济负担为 1 614.47 元(中位数为 700 元),其中医疗费

用 1 270.44 元(中位数 558 元),非就医费用 344.03 元(中位数 20 元)。随着年龄增加,带状疱

疹人均直接经济负担随之增加(P<0.05),其中 65 ~岁以上年龄组最高(2 930.99 元)。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人均直接经济负担较高(4 142.04 元)。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医院级别、就诊次数、神经痛持续时间是直接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 结论 带状疱疹直接经济负

担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就诊医院级别、就诊次数、是否住院治疗、神经痛时间,这些影响因素可作

为未来降低带状疱疹直接经济负担的参考。

【关键词】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疾病经济负担;直接经济负担

A study on direct economic burden of herpes zoster patients in Xi Cheng District of Beijing

Wang Hongzeng, Wu Ming. Department of 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Wu Mi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direct economic burden and its

relev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erpes zoster cases in outpatients. Methods Four hospitals, including 2

tertiary hospitals and 2 second-class hospitals in the district were selected. 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related to direct economic costs. One-way analysis (t test or one-way ANOVA) an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explore potential influencing factors. Results There were

218 cases enrolled in this survey, the average of direct economic cost was ¥1 614.47 (median ¥700),

including the medical cost of ¥1 270.44 and indirect medical cost was ¥344.03. The direct economic cost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7. 04. 006

作者单位:100191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

通信作者:吴明,Email:[email protected]

1553-1557. DOI: 10.3748/wjg.v17.i12.1553.

[7] 周航宇 , 陈晨 , 李鑫娜 , 等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诊断乙型肝

炎病毒感染的 Meta 分析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7,51(6):

3-7. DOI: 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7.06.020.

[8] Wong DK, Huang FY, Lai CL, et al. 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

and HBV replicativ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ryptogenic caus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Hepatology, 2011, 54(3): 829-836.

DOI: 10.1002/hep.24551.

[9] 李天阳 , 涂正坤 , 苏立山 . 等 . 自然杀伤细胞对肝星状细胞

的调控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J].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17,

33(3): 558-56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03.01.

(收稿日期:2019-02-15)

(本文编辑:崔淑娟)

Page 33: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43 ·

increased with the aging (P<0.05) and the highest cost ( ¥2 930.99) was in age group of 65-years. The

direct economic burden of PHN was higher ( ¥4 142.04). The result of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ge, hospital level, frequency of hospital visiting and the duration of PHN were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Conclusions Age, hospital level, frequency of hospital visiting and the duration of

PHN were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an be taken as references to reduce the economic burde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Herpes zoster, HZ;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Economic burden; Direct

economic burden

带状疱疹(HZ)是由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水

痘 - 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激活引起的皮肤感

染,典型特征是沿感觉神经出现疱疹,常伴有严

重神经痛,且存在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特别是

后遗神经痛(PHN)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 [1]。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带状疱疹个人

直接经济负担每年平均超过 1 000 美元,免疫功

能低下患者的经济负担是普通带状疱疹患者的 2

倍,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经济负担是普通患者的 4

倍 [2]。德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带状疱疹个人直接经

济负担是 210 欧元,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增加至

1 123 欧元 [3]。国内研究多围绕临床治疗,较少开

展带状疱疹经济负担的研究。因此,本文利用北

京市西城区 4 所医疗机构门诊病例调查资料,研

究门诊带状疱疹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和主要影响

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 年 10 月 至 2017 年 1 月 北 京 市 西 城 区 4

所医疗机构的部分带状疱疹门诊就诊病例。

1.2 样本量计算

采 用 N=DE×Z21-α/2×S2/d2 计 算 样 本 量, 其

中,DE 为设计效应,S 为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

d 为 误 差 水 平。 根 据 国 外 文 献 [4], 带 状 疱 疹 门

诊 病 例 的 经 济 负 担 为 221.66±102.78 欧 元, 按

2011 年中国银行 8.162 5 汇率换算成人民币为 1

809.3±838.94 元。根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 年在西城区开展的“北京市疫苗时代带状疱

疹发病率横断面调查”数据,带状疱疹的经济负

担为 712±356.4 元。综合国外和北京市的研究数

据,S 分 别 取 838.94 元 和 356.4 元,d 取 均 值 的

10%(分别为 180.93 元和 71.2 元),Z1-α/2 为 1.96,

DE 为 2,得样本量分别为 166 和 193,取最大值

193。考虑到多元回归模型中自变量个数为 13 个,

功效(Power)设为 0.9,α 为 0.05,计算样本量

为 202。

1.3 资料收集方法

根据 2014 年西城区医疗机构带状疱疹监测结

果,在二级及以上医院就诊的病例数占就诊总量

的 96.6%。为便于获取调查对象,选择辖区带状疱

疹就诊量最大的 2 所三级医院和 2 所二级医院,

在医院内皮科、中医科开展调查。由医院疾控科

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员,接受统一培训。

凡在调查当日经调查科室医生诊断的带状疱

疹病例均纳入调查,经患者同意后,采用询问调

查方法填写调查问卷。因患者症状、时间等原因

不能开展现场调查,可以采用事后电话调查方法,

但要求不超过调查对象的 10%。调查内容包括患

者基本情况、门诊和住院费用、交通费、保健品

费。在现场调查 1 个月后的第 1 周,采用电话随

访形式,对患者因反复就诊发生的后续费用进行

调查。

1.4 数据整理及分析

采 用 Epidate 3.0 软 件 录 入 数 据, 使 用 SPSS

17.0 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及标准差、率或构

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直接经济负担为门诊费用、

住院费用、住宿费、交通费、营养品、保健品费

等各项费用的总和,因呈正偏态分布,取自然对

数作为因变量。采用 t 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

分析。选择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并

考虑他人研究结果,选择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

模型。自变量赋值详见表 1。

Page 34: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44 ·

表 1 多元回归模型自变量赋值表

变量 变量赋值 变量 变量赋值

性别 男性 =0(对照);女性 =1 家庭人均月收入(元) 对照组 =<4 000

年龄(岁) 对照组 =<35 4 000-=1  其余 =0

35-=1  其余 =0 5 000-=1  其余 =0

45-=1  其余 =0 6 000-=1  其余 =0

55-=1  其余 =0 有无合并症 无 =0(对照);有 =1

65-=1  其余 =0 有无后遗神经痛 无 =0(对照);有 =1

文化程度 对照组 = 没上过学 疱疹持续时间 ( 天) 对照组 =<15

小学 / 初中 =1  其余 =0 15-=1  其余 =0

高中 =1    其余 =0 30-=1  其余 =0

大专及以上 =1 其余 =0 45-=1  其余 =0

职业状况 对照组 = 离退休 60-=1  其余 =0

待业 =1 其余 =0 神经痛持续时间(天) 对照组 =<15

在业 =1 其余 =0 15-=1   其余 =0

医疗保险 自费 =0(对照); 医疗保险 =1 30-=1   其余 =0

就诊医院级别 二级医院 =0(对照); 三级医院 =1 是否住院治疗 否 =0(对照);是 =1

门诊就诊次数 1 次 =0(对照);1 次以上 =1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共调查带状疱疹门诊病例 218 例,

其中男性占 45%;平均年龄(53.22±14.58)岁,

55 岁~和 65 岁~两个年龄组占较大比重,分别为

25.69% 和 23.39%; 小 学 / 初 中 学 历 占 51.83%,

高中占 22.02%,大专及以上占 16.51%;在职人员

占 51.38%,离退休占 42.20%,待业占 4.59%,学

生占 1.83%;有医疗保险患者占 83.94%,没有任

何医疗保险者占 16.06%;家庭人均月收入为(5

511.93±1 832.31)元,4 000 元组和 5 000 元组占

较大比重,分别为 44.04% 和 22.94%,详见表 2。

表 2 218 例被调查对象直接经济负担

直接经济负担(元) 人数 人均费用(元)

医疗费用 门诊费用 218 1 091.54

住院费用 218 178.90

小计 218 1 270.44

间接费用 交通费 218 105.08

营养品等其它 218 238.95

小计 218 344.03

合计     1 614.47

2.2 直接经济负担及构成全部调查对象均有门诊就诊史,其中 19.27%

的患者门诊就诊次数大于 1 次。人均门诊费用

为 1 091.54 元, 中 位 数 为 558 元(P25=300,

P75=1 000),46.3% 的患者门诊费用低于 500 元,

31.2% 的患者门诊费用在 500-999 元。次均门诊

费 用 为 849.35 元, 中 位 数 为 500 元(P25=244,

P75=1 000),50.3% 的患者每次门诊费用低于 500

元,30% 的患者每次门诊费用在 500-999 元。5

例患者利用了住院服务,人均住院费用为 178.90

元。人均交通费为 105.08 元,77.06% 的患者交

通费低于 100 元;用于营养品等其他花销 238.95

元,84.40% 的患者此项费用低于 100 元。调查对

象人均疾病直接经济负担为 1 614.47 元,中位数

为 700 元(P25=363,P75=1 620),63.30% 的患者

的直接经济负担低于 1 000 元。

2.3 直接经济负担影响因素分析2.3.1 单因素分析  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直

接经济负担呈偏态分布,取自然对数后呈正态分

布。t 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业状况、

后遗神经痛时间、就诊医院级别、就诊次数、住

院治疗、疱疹持续时间对直接经济负担的影响有

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3。

2.3.2 多因素分析  数据显示,年龄与职业状

况之间有相关性(r=0.541,P<0.05), 按年龄进行

分层分析,职业状况对疾病直接经济负担的影响

Page 35: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45 ·

表 3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带状疱疹直接经济负担

项目 分类 人数 构成比(%)直接经济负担(元)

P 值 均数   中位数

性别 男 98 44.95 1 851.54 778.50 0.653

女 120 55.05 1 420.86 630.50

年龄(岁) <35 30 13.76 916.28 555.00 0.040

35- 33 15.14 847.55 653.00

45- 48 22.02 1 397.67 558.00

55- 56 25.69 1 427.28 759.25

65- 51 23.39 2 930.99 1 100.00

文化程度 文盲 21 9.63 1 186.93 850.00 0.894

小学 / 初中 113 51.83 1 849.00 700.00

高中 48 22.02 1 332.19 661.50

大专及以上 36 16.51 1 504.05 908.00

职业状况 在职 112 51.38 913.85 553.00 0.005

离退休 92 42.20 2 598.69 1 000.00

待业 10 4.59 776.55 566.75

学生 4 1.83 689.25 600.50

家庭人均月收入(元) <4 000 22 10.09 868.93 676.50 0.524

4 000- 96 44.04 1 528.96 571.50

5 000- 50 22.94 2 500.95 950.00

6 000- 50 22.94 1220.19 885.00

医疗保险 自费 35 16.06 1 525.34 600.00 0.406

医保 183 83.94 1 631.51 761.50

发病情况 首发 194 88.99 1 690.92 715.00 0.168

复发 24 11.01 996.44 545.00

合并症 有 107 49.08 1 931.54 820.00 0.177

无 111 50.92 1 308.82 600.00

后遗神经痛 无 134 61.47 1 388.99 626.50 0.322

有 84 38.53 1 974.15 830.00

后遗神经痛时间(天) 0- 172 78.90 1 209.19 553.00 <0.001

15- 19 8.72 1 691.44 1 100.00

30- 27 12.39 4 142.04 1 852.00

就诊医院级别 三级医院 150 68.81 1 874.89 1 000.00 <0.001

二级医院 68 31.19 1 040.00 501.25

就诊次数 1 次 176 80.73 1 359.54 600.00 <0.001

2 次及以上 42 19.27 2 682.73 1 480.00

住院治疗 是 5 2.29 15 281.00 11 450.00 <0.001

否 213 97.71 1 293.66 678.50

疱疹持续时间 ( 天) 0- 53 24.31 1 055.79 460.00 <0.001

15- 52 23.85 1 418.17 650.00

30- 37 16.97 1 785.53 560.00

45- 21 9.63 1 194.09 900.00

60- 55 25.23 2 383.85 1 050.00  

  合计 218 100.00 1 614.47 700.00  

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考虑到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参考疾病危险因素研究结果,多元回归模型中选

择年龄,不纳入职业状况。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就诊医院级别、

就诊次数、住院治疗、疱疹持续时间和后遗神

经 痛 时 间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详 见 表 4。 模 型 的

R2=0.426,方差检验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8.741,

P<0.001)。

Page 36: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46 ·

表 4 带状疱疹直接经济负担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参数 分类 回归系数 标准误 标准化回归系数 t P 值

常数   3.027 0.601   5.032 0.000

就诊次数 0.785 0.178 0.249 4.419 0.000

医院级别(对照 = 二级医院) 0.755 0.159 0.282 4.748 0.000

住院治疗(对照 = 否) 2.574 0.459 0.310 5.609 0.000

性别  (对照 = 男) -0.011 0.139 -0.004 -0.081 0.936

年龄(岁) 35- 0.047 0.253 0.014 0.187 0.852

(对照 =<35) 45- 0.239 0.245 0.080 0.979 0.329

55- 0.330 0.248 0.116 1.327 0.186

65- 0.606 0.268 0.207 2.264 0.025

家庭人均月收入 ( 元) 4000- -0.437 0.252 -0.175 -1.738 0.084

(对照 =<4000) 5000- -0.377 0.270 -0.128 -1.397 0.164

6000- 0.135 0.267 0.046 0.505 0.614

后遗神经痛时间(天) 15- 0.367 0.257 0.083 1.427 0.155

(对照 =<15) 30- 0.887 0.222 0.235 4.000 0.000

疱疹持续时间(天) 15- 0.557 0.200 0.191 2.788 0.006

(对照 =<15) 30- 0.108 0.224 0.033 0.484 0.629

45- 0.550 0.260 0.131 2.112 0.036

  60- 0.677 0.209 0.237 3.232 0.001

3 讨论

根据 2015 年西城区带状疱疹门诊就诊病例特

点,带状疱疹病例就诊无时间聚集性,多选择皮

科、中医科、疼痛门诊就诊,主要就诊于二级及

以上医院。因此,本研究选择就诊量最大的医院,

调查门诊量较大的科室,选择在调查期间内的全

部就诊病例,研究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代

表就诊病例的基本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带状疱疹疾病的人均直接经

济负担 1 614.47 元,多数患者直接经济负担低于

1 000 元,同国内一些疾病相比,低于乙肝 [5]、结

核 [6] 等慢性传染病的直接经济负担。多元回归分

析结果显示年龄、后遗神经痛持续时间、疱疹持

续时间、就诊次数、住院治疗是直接经济负担的

影响因素。

年龄为本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疱

疹持续时间及后遗神经痛持续时间增加(P<0.05),

持续不愈的疱疹、长时间的后遗神经痛导致患者

多次就诊(P<0.05),甚至是需要住院治疗,近

而增加医疗费用,最终导致直接经济负担的增加。

因此,年龄作为本病的危险因素、直接经济负担

的影响因素,为降低疾病直接经济负担,国外的

经验是建议老年人群接种疫苗,鉴于我国当前无

带状疱疹疫苗的现状,建议可以对老年人群进行

健康教育,对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治疗以控制病

程的延长、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发现多数患者选择三级医院治疗,就诊

于三级医院的患者直接经济负担明显高于二级医

院。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2016

年 1—8 月全国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病人费用情况”

报告中,三级医院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均高于二

级医院,因此,为控制由于就诊医院选择导致的

医疗费用成本增加,为实现国家分级诊疗的目标,

减轻三级医院的就诊压力,降低疾病经济负担,

考虑可以在医疗资源配置维度上加大投入,结合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本病特点,政府可以加

大二级及以下医院、社区医院临床资源的投入及

配置,需要考虑如皮科、神经内科、疼痛门诊等

相应专科科室设置,政策引导患者到基层医院就

诊、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直接经济负担

的影响因素。PHN 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好发于中老年人,因持续时间长,疼痛剧烈,HZ

在急性期的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

Page 37: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47 ·

这种影响在程度上接近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抑

郁症、急性心肌梗死和无法控制的糖尿病等 [7]。研

究结果显示,随着后遗神经痛持续时间的延长,

直接经济负担随之增加,其中持续超过 30 d 的

PHN 直接经济负担高达 4 142.04 元。国内 PHN 影

响因素的研究结果 [8-9],PHN 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和

早期抗病毒治疗,年龄是 PHN 的危险因素,年龄

的增加导致 PHN 的发病风险提高及持续时间延长,

早期抗病毒治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两个因素

均可以作为未来降低疾病经济负担的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李娟 , 索罗丹 , 赵丹 , 等 . 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现代预防医学 , 2014, 41(5): 781-784. DOI: 10.3760/cma.j.issn.

0254-5101.2016.12.012

[2] White RR, Lenhart G, Singhal PK, et al. Incremental 1-year

medical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costs for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from a set of US health plans[J]. PharmacoEconomics, 2009,

27(9): 781. DOI: 10.2165/11317560-000000000-00000.

[3] Ultsch B, Köster I, Reinhold T, et al. Epidemiology and cost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Germany[J].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2013, 14(6): 1015-1026.

DOI: 10.1186/1472-6963-13-359.

[4] Cebrián-Cuenca AM, Díez-Domingo J, San-Martín-Rodríguez

M, et al. Epidemiology and cost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mong patients treated in primary care centres in the

Valencian community of Spain[J].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

11(1): 1-12. DOI: 10.1186/1471-2334-11-302.

[5] 乔富宇 , 吴明 . 北京市西城区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直接经

济负担研究 [J]. 首都公共卫生 , 2011, 5(6): 247-251. DOI: 10.

16760/j.cnki.sdggws.2011.06.007.

[6] 郑志刚 , 唐振柱 , 陆庆林 , 等 . 结核分枝杆菌和 HIV 双重感

染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2015,

49(10): 907-913. DOI: 10.3760/cma.j.issn. 0253-9624. 2015.10.014.

[7] Drolet M, Brisson M, Levin MJ,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herpes zoster severity of illness.[J].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 2010,

26(8): 656-666. DOI: 10.1097/AJP.0b013e3181eef686.

[8] 吴秋华 , 王爽 , 丛宪玲 , 等 . 2014 年吉林省水痘 - 带状疱疹病

毒基因特征分析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2016, 50(8): 738-742.

DOI: 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6.08.013.

[9] 孔宇虹 , 李元文 , 杨碧莲 , 等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相关

因素流行病学分析 [J]. 环球中医药 , 2014(12): 909-914. DOI:

10.3969 /j.issn.1674-1749.2014.12.003.

(收稿日期:2017-04-09)

(本文编辑:张惺惺)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7. 04. 007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3HM052);山东省科技发展项目(2009GG10002055);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2013WS0157)

作者单位:255026 淄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王涛、张艳、杨淑霞、王玲);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病原感染与免疫

研究室(张馨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传染病防制所(丁淑军、王显军)

通信作者:王显军,Email:[email protected]

淄博市 2013—2015 年手足口病空间自相关分析

王涛 张艳 杨淑霞 王玲 张馨心 丁淑军 王显军

【摘要】 目的 分析淄博市 2013—2015 年手足口病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聚集性。方法 运

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以乡镇为空间单位对淄博市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

2015 年,全局 Moran’s I 系数分别为 0.15(P<0.001)、0.08(P=0.070)和 0.30(P<0.001)。局域

G 统计量显示,2013 年和 2014 年淄博市手足口病发病热点主要位于高青县,2015 年发病热点主要

位于周村区及其邻近乡镇。结论 淄博市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发病热点的探测有

助于淄博市手足口病区域化防控策略的制定。

【关键词】 手足口病;空间自相关;热点区域

Page 38: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48 ·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Zibo, 2013-2015

Wang Tao, Zhang Yan, Yang Shuxia, Wang Ling, Zhang Xinxin, Ding Shujun, Wang Xianjun. Institute for

Infectious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Zibo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dong Zibo 255026, China; Laboratory of Pathogenic Infection and Immunity, Wuxi Medical School, Jiangnan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Vir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d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Xianjun,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clustering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in Zibo, 2013-2015. Methods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urveillance data of HFMD at town level. Results The global Moran’s I indexes of HFMD were 0.15 (P<0.001), 0.08 (P=0.070) and 0.30 (P<0.001) in 2013-2015,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local G statistic, the hotspots were Gaoqing county in both 2013 and 2014, and were Zhoucun district and the neighboring towns in 2015. Conclusions Our study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FMD was clustered in Zibo. The detection of hotspots could provide guidance for formulating region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Key words】 Hand-foot-mouth diseas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Hotspots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最常见的病原体

包 括 Enterovirus A71(EV-A71) 和 Coxsackievirus

A16(CV-A16)[1]。该病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

发病开始常出现类似感冒症状,伴有手、足和口

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少数重症患者出现神经系统

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

婴幼儿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1]。已有研究表明,手

足口病的发病具有空间聚集性,但山东省以区县

为单位对手足口病发病热点区域的探测不能发现

更为细微的聚集区 [2]。因此,本研究以乡镇为空间

分析单元,分析淄博市手足口病的空间分布特征,

探测发病热点区域,为区域化防控策略的提出提

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3—2015 年手足口病病例信息来源于中国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剔除地址不详的病例。

1.2 分析方法 空间自相关是基于空间位置属性来分析相邻区

域间某现象(如发病)是否存在空间关联,即是

否存在疾病的空间聚集性甚至暴发现象 [3]。计算空

间自相关的方法通常分为全局型和局域型两种类

型,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主要用于探究整个研究

区域的空间分布模式,局域型空间自相关反映聚

集区域的聚集类型状态及确切位置。本文运用全

局 Moran’s I 系数和局域型 G 统计量进行空间自相

关分析。全局 Moran’s I 系数的取值范围在 -1 到 1

之间 [4],I 小于 0 且有统计学意义代表有空间负相

关关系,I =0 表示无空间相关关系,I 大于 0 且有

统计学意义则表示有空间正相关关系。G 值大于

1.96 的乡镇为有统计学意义的高发病率聚集区,

即发病热点区域。采用 ArcGIS 9.3 进行专题地图

制作和空间自相关分析。

2 结果

淄 博 市 2013—2015 年 累 计 报 告 手 足 口 病 15

516 例,年均发病率 112.51/10 万。其中,2013 年

报告 3 903 例,发病率 85.34/10 万;2014 年报告

7 545 例,发病率 164.17/10 万;2015 年报告 4 068

例,发病率 88.02/10 万。各乡镇发病率分布图见

图 1 Ⓐ。

2.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以乡镇为空间单位进行全局 Moran’s I 分析,

2013 年、2015 年的空间自相关系数均大于 0,且

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这两年的手足口病具有

全局空间正相关关系。2014 年淄博市手足口病发

病不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性(P=0.070)。

表 1 2013—2015 年淄博市手足口病全局Moran’s I 自相关系数

年份 Moran’s I Z 值 P 值

2013 0.15 3.60 <0.001

2014 0.08 1.81 0.070

2015 0.30 6.08 <0.001

Page 39: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49 ·

2.2 局域空间自相关结果 G 值 >1.96 的红色区域为有统计学意义的高

发病率聚集区,G 值 <-1.96 的蓝色区域为有统计

学意义的低发病率聚集区(图 1 Ⓑ)。2013 年、

2014 年淄博市的发病热点区域主要位于北部高青

县,2015 年高青县的部分乡镇仍是发病热点区域,

周村区及与其临近的张店、淄川区的部分乡镇也

成为发病热点。2013 年淄博市手足口病的发病热

点区域包含 8 个乡镇、2014 年 8 个乡镇、2015 年

17 个乡镇。高青县常家镇、花沟镇,在 2013 年、

2014 年、2015 年均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发病热点区

域;高青县芦湖街道、田镇街道、木李镇、青城镇、

唐坊镇,在 2013 年、2014 年是发病热点区域;张

店区傅家镇在 2014 年、2015 年是发病热点区域。

图 1  Ⓐ 2013—2015 年淄博市手足口病发病率空间分布图 ; Ⓑ 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图

年份 区县 乡镇 G 值 P 值

2013 高青县 常家镇 5.40 <0.001

高青县 芦湖街道 4.96 <0.001

高青县 田镇街道 4.82 <0.001

高青县 唐坊镇 4.44 <0.001

高青县 木李镇 4.26 <0.001

高青县 青城镇 4.12 <0.001

高青县 花沟镇 3.97 <0.001

高青县 高城镇 2.83 0.004

2014 高青县 木李镇 4.19 <0.001

高青县 青城镇 4.10 <0.001

高青县 花沟镇 3.57 <0.001

高青县 常家镇 3.16 0.002

高青县 田镇街道 3.10 0.002

高青县 芦湖街道 2.84 0.005

高青县 唐坊镇 2.34 0.019

张店区 傅家镇 2.12 0.034

年份 区县 乡镇 G 值 P 值

2015 高青县 花沟镇 2.30 0.021

高青县 常家镇 2.17 0.03

张店区 马尚镇 3.98 <0.001

张店区 傅家镇 3.53 <0.001

张店区 房镇 3.31 0.001

周村区 青年路街道 3.92 <0.001

周村区 南郊镇 3.85 <0.001

周村区 萌水镇 3.74 <0.001

周村区 丝绸路街道 3.72 <0.001

周村区 北郊镇 3.52 <0.001

周村区 城北街道 3.51 <0.001

周村区 永安街道 3.19 0.001

周村区 大街街道 2.99 0.003

周村区 王村镇 2.09 0.036

周村区 商家镇 2.01 0.044

淄川区 双杨镇 3.11 0.002

淄川区 钟楼街道 2.34 0.019

表 2 淄博市手足口病发病热点的 G 值和 P 值

Page 40: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50 ·

3 讨论

淄博南北狭长,南北最大纵距 151 公里,东西

最大横距 87 公里。淄博市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及

东西两翼山峦起伏,中部低陷向北倾伏,南北高

差千余米。南部为山区、丘陵,北部为山前冲积

平原和黄泛平原。淄博市南北区域不同的地形地

貌及气候因素造成了南北部手足口病发病强度的

不同,北部发病率高,南部发病率低。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空间数据常用的统计分析方

法。目前,空间自相关分析已经广泛应用在传染

病空间聚集性分析 [2-5]。在流行病学中,大部分疾

病的分布都不是随机的,有一定聚集性。疾病发

病率的热点区域表示在此区域范围内具有聚集性,

且是发病率高的地区聚集。发病率和空间自相关

性既存在内在联系 , 也有一定差别。发病率只反应

发病的强度,而空间自相关性可反映传染病的空

间聚集性及其聚集程度,是在发病率的基础上综

合了特定空间单元的地理、环境等因素而获得,

还可以反映某空间单元对周围空间单元发病的关

联情况 [5]。

本 文 对 2013—2015 年 淄 博 市 手 足 口 病 发 病

情况分别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

Moran’s I 分析 2013 年、2015 年的 P 值均小于检验

水准 α=0.05,说明淄博市手足口病的分布不符合

随机分布模式,提示这两年手足口病在全局存在

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即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性,

2014 年不存在全局型的空间自相关。

全局 Moran’s I 系数从总体上反映了整个研究

区域有无聚集性,但不能反映聚集区域的确切位

置及聚集类型状态。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高

青县的常家镇、花沟镇连续三年都是发病热点区

域,高青县的木李镇、青城镇、唐坊镇、田镇街

道和芦湖街道在 2013 年和 2014 年为发病热点区

域,张店区的傅家镇在 2014 年和 2015 年为发病

热点区域,还有许多乡镇仅在其中一年为发病热

点区域。高青县发病强度高,而且在该区域附近

产生了聚集,即所谓的“热点区域”,应作为重

点防控区域。2015 年与 2014 年相比,发病聚集区

域由傅家镇 1 个乡镇扩展至其周围的 15 个乡镇,

进一步提示手足口病的“扩散效应”[6],说明热点

区域及其周围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手足口

病防控重点区域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其发病率的大

小,还要考虑其空间分布模式的变化,发病热点

区域应受到重点关注,对其加大防控力度及宣传,

进而降低高值地区的发病水平,保护低值地区不

受扩散。

参 考 文 献

[1] Van Boeckel TP, Takahashi S, Liao Q, et al.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na: critical community size and spatial vaccination

strategies[J]. Sci Rep, 2016, 6: 25248. DOI: 10.1038/srep25248.

[2] Liu Y, Wang X, Liu Y, et al. Detecting spatial-temporal clusters of

HFMD from 2007 to 2011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J]. PLoS

One, 2013, 8(5): e63447. DOI: 10.1371/journal.pone.0063447.

[3] Gui J, Liu Z, Zhang T,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temporal cluster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2008-2012[J]. PLoS One, 2015, 10(9):

e0139109. DOI: 10.1371/journal.pone.0139109.

[4] 任晓卫 , 白亚娜 , 刘新凤 , 等 . 甘肃省 2012 年手足口病空

间聚集性研究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15, 36(6): 620-623.

DOI: 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5.06.018.

[5] 裴小琴 , 冯子健 , 李晓松 , 等 . 2004-2005 年内蒙古自治区

布鲁氏菌病发病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2009, 13(6): 654-658.

[6] 孙大鹏 , 姜宝法 , 丁淑军 , 等 . 山东临沂市手足口病传播时空

特征分析 [J]. 中国公共卫生 , 2012, 28(1): 121-122.

(收稿日期:2017-04-11)  

(本文编辑:田丽丽)  

Page 41: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51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7. 04. 0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1360404);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GXNSFAA019231);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201010598RY10)

作者单位:530021 南宁,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佘杨杨、杨靖、农晓琳);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张敏)

通信作者:农晓琳,Email:[email protected]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涎腺肿瘤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佘杨杨 杨靖 张敏 农晓琳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与涎腺肿瘤(salivary

gland tumors, SG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 、Cochrane Library、EMbase、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重庆维普网等数据

库,纳入符合条件的相关研究。HPV 感染与 SGT 的关系采用合并比值比(odds ratios, ORs)和相应

的 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s)进行评价。使用 Stata 11.0 进行数据分析。根据研究间

的异质性,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计算。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 8 个

符合条件的研究,包含 142 例恶性肿瘤患者、220 例良性肿瘤患者和 37 例正常对照,分析结果显

示:恶性 SGT 与良性 SGT 患者相比有更高 HPV 感染率(OR=2.46,95%CI 1.40~4.33,P<0.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GT 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HPV 感染率更高(OR=19.24,95%CI 4.08~90.79,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现有数据分析,感染 HPV 是 SGT 的危险因素,并且可

能增加恶性 SGT 的患病风险。未来有待纳入更多高质量的文献,以对 HPV 与 SGT 的关系开展进一

步的研究。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涎腺肿瘤;系统评价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PV infection and salivary gland tumors

She Yangyang, Yang Jing, Zhang Min, Nong Xiaolin.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College of Stomatology,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1, China; Department of

Prosthodontics, College of Stomatology, Peking Univers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Nong Xiaolin,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nfection and salivary gland tumors (SGT). Methods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search for relevant studies was performed using PubMed, Web of Science, Cochrane Library, EMbase,

CNKI, CBM, Wanfang and Chongqing VIP Databas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PV infection and SGT

was estimated by the pooled odds ratios (OR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95% CIs).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Stata 11.0 software. Fixed or random effects model were used to calculate ORs and

95% CIs according to heterogeneity. In addition, publication bias was assessed through funnel plot analysis.

Results Eight eligible studies that met the criteria were included in meta-analysis with 142 malignant SGT

patients, 220 benign SGT patients and 37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In this meta-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HPV in malignant SGT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nign SGT patients

(OR=2.92, 95% CI 1.57-5.40, P<0.001). The prevalence of HPV in SGT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OR=19.24, 95% CI 4.08-90.79, P<0.001). Conclusions This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HPV infec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SGT attack and might increase the risk of malignant SGT.

Page 42: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52 ·

However, additional high quality of studies with larger sample sizes are needed to do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PV and SGT.

【Key words】 Human papillomavirus; Salivary gland tumors; Systematic review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是无包膜的小型双链环状 DNA 病毒,属于空病毒

科多瘤病毒亚科,能感染人体不同部位的上皮组

织 [1]。目前 HPV 通过基因测序已发现 150 余种基

因型 [2]。其中高危型 HPV16/18 感染与宫颈癌、头

颈部鳞癌关系密切 [3-5]。涎腺肿瘤(salivary gland

tumors, SGT) 多 为 腺 上 皮 肿 瘤, 大 多 出 现 在 腮

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发病率约占头颈部肿瘤的

3%~10%[6]。SGT 大部分为良性肿瘤,良性肿瘤最

常见的为多形性腺瘤;恶性 SGT 中最常见的组织

学类型为粘液表皮样癌、多 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和

腺样囊性癌。近年来,有研究在 SGT 组织中检测

到 HPV DNA 的表达,但是 HPV 检出率差异较大,

HPV 感染与 SGT 之间的关系尚存在争议 [7-17],因

此有必要进行全面的荟萃分析。本研究旨在通过

系统评价全面了解 HPV 感染与患 SGT 之间的相关

性,为 SGT 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

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重庆维普等

数据库,文献发表时间为建库至 2017 年 3 月,

限 定 语 种 为 英 文 或 中 文。 英 文 检 索 词 为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salivary gland tumors, salivary

gland neoplasms, salivary gland cancer, salivary gland

diseases。中文检索词为人乳头状瘤病毒、涎腺肿瘤、

涎腺癌症、涎腺疾病。

1.2 资料选择1.2.1 纳入标准  (1)研究对象:临床及病理

确诊为 SGT 的患者;(2)研究类型为病例对照

研究,可为恶性涎腺肿瘤与良性涎腺肿瘤对照或

涎腺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对照;(3)HPV 检测方

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实 时 定 量 聚 合 酶 链 式 反 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 原 位 杂 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芯片技术等方法;(4)

对于重复发表或病例资料雷同的研究只保留其中

质量最好或最新发表的研究。

1.2.2 排除标准  (1)与主题无关的文献;(2)

文献类型为病例报告、横断面研究、综述、评论

及会议摘要等;(3)动物实验或体外研究;(4)

实验组及对照组阳性病例数均为 0 的研究;(5)

病例资料重复的研究;(6)无法获取全文的研究。

1.3 文献收集和数据提取 由两位研究者(佘杨杨、杨靖)独立使用标准

化方法从符合条件的研究中提取相关数据。所需

资料为一般资料(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国家等),

检测方法及 HPV 阳性例数等。如果产生分歧则进

行讨论达成共识或由第三位研究者(张敏)协助

解决。

1.4 质量评价入选研究均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 Cochrane

协作网推荐的 the New castle-Ottawa Scale(NOS)

量表进行质量评分。满分为 9 分,总评分≥5分

的文献可纳入本研究。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tata 11.0 软件对资料进行 Meta 分析。资

料为计数资料。首先对资料进行异质性检验,若

异质性检验 P > 0.1 或 I 2 ≤ 50%,可以认为各个

研究间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

效应值;反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I 2 值越大,则

异质性越大。Meta 分析结果以森林图呈现。采用

漏斗图、Begg 和 Egger 检验分析是否存在发表偏倚,

若漏斗图基本对称,或 Begg、Egger 检验结果 P >

0.05 说明不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通过转

换效应模型,以及依次排除其中一个研究计算合

并 OR 值及 95%CI,分析结果的稳定性。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通过各数据库初步检索得到 151 篇文献,经过

筛选最终纳入 8 篇病例对照研究,包括 142 例恶

性 SGT 患者、220 例良性 SGT 患者和 37 例正常对

照。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详见图 1。

Page 43: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53 ·

图 1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涎腺肿瘤相关性研究文献筛选流程图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分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涎腺肿瘤相关性研究中,纳

入本研究的文献基本特征及质量评分见表1。

2.3 Meta 分析结果2.3.1 HPV 感染与 SGT 良恶性相关性的 Meta 分析

  共有 8 篇文献 [10-17] 纳入研究,其中 2 篇文献

分析了 HPV16 的感染率 [15-16],1 篇研究了 HPV18

的感染率 [15],3 篇文献报道了 HPV16/18 的总感染

率 [13-14, 17],1 篇文献报道了 HPV16/18 的重叠感染

率 [12],2 篇未分型 [10-11]。首先对纳入研究进行异

质性分析(I 2=4.2% < 50%,P=0.398),表明各

研究间异质性较小,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以良性 SGT 为对照组,以恶性 SGT 为病例组,

HPV 感染为可疑暴露,合并的 OR 为 2.46(95%

表 1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涎腺肿瘤相关性研究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作者 发表年份 国家涎腺恶性肿瘤 涎腺良性肿瘤 正常对照组

检测方法质量

评分HPV(+) 总例数 HPV(+) 总例数 HPV(+) 总例数

梁志刚,等 [10] 1999 中国 17 22 14 22 1 10 PCR 5

刘红,等 [11] 2002 中国 2 15 6 35 PCR 5

Vageli, et al [12] 2007 希腊 3 4 4 5 原位 PCR, QPCR 7

宋冀晖,等 [13] 2009 中国 10 37 3 31 0 20 PCR 5

Hafed, et al [14] 2012 埃及 18 19 7 15 0 7 ISH 6

Lin, et al [15] 2014 中国台湾 1 3 18 50 PCR 5

Hühns, et al [16] 2015 德国 12 25 7 25 芯片技术 5

Miah, et al [17] 2015 英国 1 17 0 38 ISH 6

CI 1.40~4.33)结果表明 HPV 感染与 SGT 良恶性

程度相关,故尚可认为 HPV 感染与 SGT 良恶性程

度有相关性,结果详见图 2。

图 2 HPV 感染与 SGT 良恶性相关性的 Meta 分析森林图

2.3.2 HPV感染与 SGT相关性的Meta分析  纳入

的文献有 3 篇 [10-12] 进行了 SGT 与正常对照的比较,

首先对此进行异质性分析(I 2= 0%,P=0.798),

表明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小,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分析。合并 OR 值为 19.24(95% CI 4.08~90.79)。

结果表明,HPV 感染与 SGT 的发生有相关性,结

果详见图 3。

图 3 HPV 感染与 SGT 相关性的 Meta 分析森林

n=10

n=8

n=90n=70

病例资料重复 (n=2)

Page 44: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54 ·

//

//

2.4 发表偏倚分析从图 4 可以看出漏斗图基本对称,且 Begg 检

验(z=0.25,P=0.805) 与 Eegger 检 验(t=0.13,

P =0.902)结果均显示没有发表偏倚。

图 4 HPV 感染与 SGT 良恶性相关性的漏斗分析

2.5 敏感性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敏感性分

析,结果显示 OR 合并为 2.31,其 95% CI 合并为

1.23~4.34,P=0.009, 与 原 分 析 结 果(OR=2.46,

95%CI 1.40~4.33,P=0.002)接近。另外,依次排

除其中一个研究后对其余研究进行合并,发现研

究结果与原结果接近,详见图 5。因此,本次的研

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图 5 HPV 感染与 SGT 良恶性相关性的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本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恶 性 SGT 患 者 的 HPV 感

染 率(45.1%) 是 良 性 SGT 组 的 HPV 感 染 率

(26.8%)的 2.46 倍,表明 HPV 感染可能会增加

恶性 SGT 发生的风险;SGT 患者的 HPV 感染率

(47.3%,69/14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HPV 感染

率(2.7%,1/37)(OR=19.24,95%CI 4.08~90.79,

P<0.001),表明 HPV 感染可能会增加 SGT 发生的

风险,特别是恶性 SGT。Lin 等 [15] 研究发现良性

SGT 中 HPV 16/18 阳性表达率高低依次为多形性腺

瘤、Warthin 瘤、基底细胞腺瘤、肌上皮瘤。另外,

当 SGT 样本和其他涎腺疾病比较时,SGT 的 HPV

16/18 阳性比例较高 [15],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在

一定程度上提示 HPV16/18 参与肿瘤的发生。发表

偏倚分析显示本研究结果没有发表偏倚。采用互

换效应模型以及依次排除其中一个研究计算合并

OR 值及 95%CI 的方法对资料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发现本研究结果是比较稳定和可靠的。

HPV 基 因 组 分 为 3 个 功 能 区: 早 期 区( 含

E1、E2、E4~E7 6 个亚区)、晚期区(L 区)和长

调控区(LCR)。E5 在 HPV 致癌早期发挥作用;

E6 和 E7 编码 HPV 的癌蛋白,与细胞转化及 HPV

致癌性有关。皮肤、粘膜上皮为主要易感部位。

HPV 基因组整合到宿主体内,干扰机体对高度致

癌病毒癌基因的控制。E6 蛋白能分解抑癌基因

p53 的产物,从而抑制 p53 依赖性细胞周期阻滞

和诱导细胞凋亡;E7 蛋白能结合 Rb 蛋白 [18]。p53

和 Rb 功能丧失则有致癌风险。Shin 等 [19] 也发现

HPV 感染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和涎腺肿瘤患者后

引起 p53 基因失活。因此,最适合的检测头颈部

肿瘤 HPV 感染的生物学方法是测定 HPV E6/E7 的

表达 [20]。纳入研究中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

不同方法的检测检出率不同。大多采用 PCR 方法

检测,因其敏感性较高,原位 PCR 可检测肿瘤中

HPV DNA 的存在,QPCR 则可以定量检测。

目前 HPV 阳性的 SGT 患者感染途径尚不清楚。

但从鳞状细胞癌的研究推断,性传播可能是一个

途径。在 HPV 进入非唾液腺的解剖部位后产生病

毒血症。当免疫抑制,特别是与 HIV 病毒共感染,

可能会增加 HPV 感染非鳞状细胞的可能性 [21]。

本研究首次对 HPV 与 SGT 的相关性进行系统

评价 , 但还存在以下不足:(1)本次分析纳入研

究语种为中文或英语,可能遗漏其他语言的相关

Page 45: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55 ·

研究。(2)仅涉及 HPV 单因素的研究,未考虑

与其他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大部分纳入文献没

有考虑潜在的干扰因素,如性别、年龄、社会经

济条件和生活方式等。(3)纳入的研究包含了不

同的检测方法及不同的地区分布,但由于文献量

太少,未能进行亚组分析。(4)纳入的部分文献

质量不高。上述诸多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

次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及可信度。

综上所述,HPV 可能是 SGT 的危险因素,但

是需要在认识肿瘤的发病原因和机制的基础上,

开展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才能更全面的了解

HPV 感染与 SGT 的关系,为 SGT 的防治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Schiller JT, Day PM, Kines RC.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HPV infection [J]. Gynecol Oncol, 2010, 118(1

Suppl): S12-S17. DOI: 10.1016/j.ygyno.2010.04.004.

[2] Christensen ND. HPV disease transmission protection and

control [J]. Microb Cell, 2016, 3(9): 476-490. DOI: 10.15698/mic

2016.09.530.

[3] Thorland EC, Myers SL, Gostout BS, et al. Common fragile

sites are preferential targets for HPV16 integrations in cervical

tumors[J]. Oncogene, 2003, 22(8): 1225-1237. DOI: 10.1038/

sj.onc.1206170.

[4] Berman TA, Schiller JT.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cervical cancer

and oropharyngeal cancer: One cause, two diseases[J]. Cancer,

2017, [Epub ahead of print]. DOI: 10.1002/cncr.30588.

[5] Termine N, Panzarella V, Falaschini S, et al. HPV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vs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iopsies: a meta-analysis (1988-2007) [J]. Ann Oncol,

2008, 19(10): 1681-1690. DOI: 10.1093/annonc/mdn372.

[6] Ellis GL, Auclair PL. Atlas of tumor pathology: tumors of the

salivary glands[J]. Histopathology, 1999, 35(5): 473-474.

DOI:10.1046/j.1365-2559.1999.o753b.x.

[7] Brunner M, Koperek O, Wrba F, et al. HPV infection and p16

expression in carcinomas of the minor salivary glands [J].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12, 269(10): 2265-2269. DOI: 10.1007/

s00405-011-1894-2.

[8] Skálová A, Kašpírková J, Andrle P,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es

are not involved in the etiopathogenesis of salivary gland tumors [J].

Cesk Patol, 2013, 49(2): 72-75.

[9] Isayeva T, Saidalnaief N, Ren Z, et al. Saliv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demonstration of transcriptionally active human

papillomavirus 16/18 [J]. Head Neck Pathol, 2013, 7(2):135-148.

DOI: 10.1007/s12105-012-0411-2.

[10] 梁志刚 , 付伟 , 楚雍烈 , 等 . 涎腺肿瘤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

DNA 的检测 [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1999, 20(3):

389-391. DOI: 10.3969/j.issn.1671-8259.1999.03.029.

[11] 刘红 , 周伟 . 粘膜型人乳头瘤病毒 DNA 在舌癌及口腔非鳞状

上皮细胞性肿瘤中的检测 [J]. 北京口腔医学 , 2002, 10(2):61-

63. DOI: 10.3969/j.issn.1006-673X.2002.02.003.

[12] Vageli D, Sourvinos G, Ioannou M, et al.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n parotid lesions [J]. Int J Biol Markers,

2007, 22(4): 239-244. DOI: 10.5301/JBM.2008.2974

[13] 宋冀晖 , 王晶 , 郅克谦 , 等 . C-erbB-2、PCNA 表达及 HPV

感染与涎腺肿瘤关系的研究 [J]. 陕西医学杂志 , 2009, 38(6):

702-705. DOI: 10.3969/j.issn.1000-7377.2009.06.025.

[14] Hafed L, Farag H, Shaker O, et al. Is human papilloma virus

associated with salivary gland neoplasms? An in situ-hybridization

study [J]. Arch Oral Biol, 2012, 57(9): 1194-1199. DOI: 10.1016/

j.archoralbio.2012.03.009.

[15] Lin FC, Chen PL, Tsao TY, et al. 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Epstein-Barr virus in salivary gland diseases

[J]. J Int Med Res, 2014, 42(5):1093-1101. DOI: 10.1177/

0300060514543041.

[16] Hühns M, Simm G, Erbersdobler A, et al. HPV infection, but

not EBV or HHV-8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salivary gland

tumours [J]. Biomed Res Int, 2015, 2015(10): 829349. DOI:

10.1155/2015/829349.

[17] Miah MS, Majumdar S, White S,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salivary gland neoplasia: a p16INK4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in

situ hybridisation study [J]. J Laryngol Otol, 2015, 129(10): 1000-

1003. DOI: 10.1017/S0022215115001851.

[18] Werness BA, Levine AJ, Howley PM. Associ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16 and 18 E6 proteins with p53 [J]. Science,

1990, 248(4951): 76-79. DOI: 10.1126/science.2157286.

[19] Shin KH, Park KH, Hong HJ, et al. Prevalence of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inactivation of mismatch repair genes, p53 mutation,

and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Korean oral cancer

patients [J]. Int J Oncol, 2002, 21(2): 297-302. DOI: 10.3892/

ijo.21.2.29.

[20] Smeets SJ, Hesselink AT, Speel EJ, et al. A novel algorithm for

reliable detec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paraffin embedded

head and neck cancer specimen[J]. Int J Cancer 2007, 121(11):

2465-2472. DOI: 10.1002/ijc.22980.

[21] Senft E, Lemound J, Stucki-Koch A, et al. Expression of 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A 16, tumour protein 53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 salivary gland carcinomas is

not associated with oncogenic virus infection[J]. Int J Oral Sci,

2015, 7(1): 18-22. DOI: 10.1038/ijos.2014.28.

(收稿日期:2017-04-26)

(本文编辑:田丽丽)

Page 46: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56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7. 04. 009

作者单位:050021 石家庄,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防治所

通信作者:齐顺祥,Email:[email protected]

2011—2017 年河北省甲型 H1N1 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李岩 韩光跃 刘艳芳 刘兰芬 姜彩肖 齐顺祥

【摘要】 目的 掌握河北省甲型 H1N1 流感的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

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河北省 2011 年 4 月至 2017 年 3 月流感及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 ILI 标本 77 008 份,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核酸

阳性 2 699 份,阳性率 3.50%。对 2 699 例甲型 H1N1 流感病例进一步分析显示:全省 11 个地市均

有该病例检出,男女比例为 1.09 :1,各年龄组均可发病,检出率最高的是 25~59 岁组,最低 0~4

岁组。2011 年 11 月至 2017 年 3 月共出现 4 次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呈单峰性。各年度均

有甲型 H1N1 流感病例检出,甲型 H1N1 流感分别是 2012—2013、2013—2014 和 2016—2017 年

度的优势病原。结论 河北省甲型 N1N1 流感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流行,近年来感染

以 5~14 岁年龄组为主。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流行特征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influenza A (H1N1) pdm09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17

Li Yan, Han Guangyue, Liu Yanfang, Liu Lanfen, Jiang Caixiao, Qi Shunxiang. Institute for Vir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ebe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ijiazhuang 05002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Qi Shunxiang , Email: hbcdc999@ 126.com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luenza A (H1N1) pdm09 in Hebei province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Th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data of cases of influenza and 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 in

Hebei province from April 2011 to March 2017,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Chinese National Influenza

Surveillance Network. Results A total of 77 008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and 2 699 (positive rate of

3.50%) were positive for influenza A (H1N1) pdm09. Further analysis to the 2 699 cases of A (H1N1)

pdm09 showed that cases could be detected in all 11 regions. The male to female ratio was 1.09:1. The

highest detection rate was in the 25 ~ 59 years old group, and the lowest was in the 0 ~ 4 years old group.

From April 2011 to March 2017, there were four epidemics of influenza A (H1N1) pdm09 with obvious

seasonality and one single peak in each epidemic. It was showed that the influenza A (H1N1) pdm09 cases

could be detected each year, and it was the dominant pathogen of influenza virus in these surveillance years

( 2012-2013, 2013-2014, 2016-2017) . Conclusions The prevalence of influenza A (H1N1) pdm09 in

Hebei province had an obvious seasonality (in winter and spring), and the infections were intensive in the

age group of 5 ~ 14 years old in the past few years.

【Key words】 Influenza-like illness; Influenza A(H1N1)pdm09;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2009 年 3 月甲型 H1N1 流感首现于墨西哥等

北美国家,短短几个月迅速席卷全世界。2010 年

8 月 10 日,WHO 宣布流感大流行疫情结束,甲

型 H1N1 流感病毒成为季节性流感病毒的一种,

我国及时将其由乙类调整为丙类按季节性流感进

行管理。流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监测的呼吸道传

Page 47: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57 ·

染病,目前河北省已形成覆盖全省的流感监测网

络,该网络的监测对象为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即发热(体温≥ 38℃),伴咳

嗽或咽痛之一者,为探讨河北省甲型 H1N1 流感的

流行特征,对 2011—2017 年度的甲型 H1N1 流感

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ILI 监测

收集 2011 年 4 月—2017 年 3 月中国流感监

测信息系统中 ILI 监测数据。按照 ILI 定义,由

全省 28 所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医务人员每

日收集汇总内科、儿科和急诊科门诊登记的各年

龄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诊急诊病例就诊总数,计

算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于每周一将

本院各监测诊室数据录入到“中国流感监测信息

系统”。

1.2 标本来源

28 所哨点医院根据《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

年版)》要求,于 2011 年 4 月—2017 年 3 月间

采集监测诊室具有流感样症状,发热 3 d 内的 ILI

咽拭子标本,放入含 4 mL 采样液的采样管中,

4℃保存,48 h 内运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共采

集 ILI 标本 77 008 份,其中男性 41 508 份,女性

35 500 份,0 ~ 4 岁 23 300 份,5 ~ 14 岁 13 198

份,15 ~ 24 岁 9 192 份,25 ~ 59 岁 23 510 份,

≥ 60 岁 7 808 份。

1.3 病原学检测

网 络 实 验 室 收 到 标 本 后, 对 标 本 进 行 甲 型

H1N1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具体操作参照试剂盒说

明书。

1.4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21.0 和 Excel 2013 进行统计学处理,

率的差别比较用 x2 检验,以 P < 0.05 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LI 监测结果分析

2011 年 4 月 至 2017 年 3 月,28 所 哨 点 医 院

共 监 测 门( 急) 诊 病 例 总 数 为 19 491 790 例,

ILI 共 318 262 例,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为

1.63%。2013—2014 年度 ILI% 均值最高,为 1.82%,

图 1 2011—2017 年河北省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的时间分布

2.2 病原学检测结果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2011 年 4 月至 2017 年 3 月,全省共检测 ILI

标本 77 008 份,甲型 H1N1 流感病毒阳性 2 699 份,

其阳性率为 3.50%。

2.2.1 甲型H1N1流感的人群分布  男、女阳性率分

别为 3.36%(1 394/41 508)、3.68%(1 305/ 35 500),

男 女 间 阳 性 率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x2=5.709,

P=0.017)。 各 年 龄 组 均 有 甲 型 H1N1 流 感 检

出,且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57.948,P<0.001),其中 25 ~ 59 岁组检出

率最高,为 4.12%,0 ~ 4 组最低,为 2.97%。进

一 步 分 年 度 分 析 显 示,2011—2012、2014—2015

年 度 检 出 阳 性 较 少, 仅 分 别 检 出 2 例 和 9 例;

2012—2013 年 度 阳 性 率 在 25 ~ 59 岁(9.33%)

和 5 ~ 14 岁(9.31%)年龄组最高;2013—2014、

2015—2016 年度为 25 岁以上年龄组(25~59 岁组、

≥ 60 岁组)(9.46%、9.29%,1.88%、1.99%);

2016—2017 年度为 5~14 年龄组(7.31%),详见

表 1。

2016—2017 年度最低,仅为 1.48%,其它几个年

度 ILI% 值相差不大,在 1.60% 左右。ILI% 总体

呈冬春季单峰分布,2013—2014 年度夏季有小波

动。除 2015—2016 年度峰值较高外(3.18%),

其他年度 ILI% 峰值波动不大。ILI% 峰值出现时间

除 2015—2016 年度相对较晚(第 6 周)、2014—

2015 年度相对较早(第 52 周)外,其余年度高峰

均出现在每年的第 3 周左右,详见图 1。

Page 48: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58 ·

表 1 2011—2017 年度甲型 H1N1 流感病例的年龄分布

年龄组

(岁)

2011—2012 年度 2012—2013 年度 2013—2014 年度 2014—2015 年度 2015—2016 年度 2016—2017 年度

检测数 阳性数阳性率

(%)检测数 阳性数

阳性率

(%)检测数 阳性数

阳性率

(%)检测数 阳性数

阳性率

(%)检测数 阳性数

阳性率

(%)检测数 阳性数

阳性率

(%)

0 ~ 4 2 222 0 0 2 401 131 5.46 3 612 204 5.65 4 152 4 0.10 5 195 62 1.19 5 718 292 5.11

5 ~ 14 1 518 0 0 1 385 129 9.31 2 096 127 6.06 2 317 1 0.04 2 912 33 1.13 2 970 217 7.31

15 ~ 24 912 1 0.11 1 137 80 7.04 2 108 127 6.02 1 597 0 0 1 831 24 1.31 1 607 50 3.11

25 ~ 59 1 826 1 0.05 2 455 229 9.33 4 809 455 9.46 4 296 3 0.07 5 173 97 1.88 4 951 184 3.72

≥ 60 507 0 0 471 19 4.03 1 346 125 9.29 1 275 1 0.08 2 061 41 1.99 2 148 62 2.89

2.2.2 甲型 H1N1 流感的时间分布  在 2011—

2017 年度 6 个流行季中,甲型 H1N1 流感出现 4

次流行。前两次的流行高峰在冬季(1 月),后 2

次的高峰较前 2 次推后(2 月和 3 月)。第 1 次流

行是 2012 年 12 月至 2013 年 3 月,2013 年 1 月份

(冬季)检出率达高峰,后逐渐下降,持续 4 个

月;第 2 次是 2013 年 12 月至 2014 年 2 月,2013

年 12 月检出率开始急剧上升,至次年 1 月(冬季)

检出率达到高峰;第 3 次是 2016 年 1 月至 3 月,

2 月份(春季)达到峰值,本次流行峰值较低,检

出率仅为 6.02%;第 4 次是 2017 年 1 月至 3 月,3

月份(春季)检出率最高,详见图 2。

图 2 2011—2017 年河北省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检出情况的时间分布

2.2.3 甲型 H1N1 流感的地区分布  2011—2017

年度,全省 11 个地市均有甲型 H1N1 流感病例检

出,各地市检出率范围为 1.42% ~ 4.90%,其中沧

州市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衡水市(4.18%)和唐山

市(4.16%),秦皇岛市检出率最低。

3 讨论

流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世界性大流行,不同的流

感病毒可以通过重配方式产生新病毒,一定情况

下可导致流感大流行,其中 2009 年甲型 H1N1 流

感大流行就导致了数百万人感染,数十万 ILI 超额

就诊 [1-2]。常规监测对了解流感活动水平、病毒变

异、预测流行形势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是国内

较早开展流感监测的省份,2009 年监测网络进一

步扩大至全省,形成覆盖全省的流感监测网络。

2011—2017 年 度 流 感 监 测 资 料 显 示, 期 间 甲 型

H1N1 流感出现 4 次流行,前两次的流行高峰在冬

季(1 月),后 2 次的高峰较前 2 次推后(2 月和

3 月)。自 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后,其

流行趋势已趋于季节性,冬春季流行,即每年的

10 月份至次年的 3 月份,呈单峰分布特征,这与

国内外 [3-10] 的流行趋势基本一致。

全省 11 个地市均有甲型 H1N1 流感病例出

现,无明显的地区分布。年龄分布中 25 ~ 59 岁

年龄组阳性检出率最高,提示 25 ~ 59 岁年龄组

是甲型 H1N1 流感病毒侵袭的主要人群。分年

度进一步分析显示,2012—2013 年度检出率高

峰的分布在 25 ~ 59 和 5 ~ 14 岁年龄组,2013—

2014、2015—2016 年 度 为 25 岁 以 上 年 龄 组,

2016—2017 年度为 5 ~ 14 年龄组,这与本地区

2009—2010 年 度 甲 型 H1N1 流 感 大 流 行 时 5 ~

24 岁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结果不同 [11],提示检出

率高峰在人群中随时间在不断变化。甲型 H1N1

流感的流行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人群的免疫状

态是其中之一 [12-14],而病毒频繁的抗原性变异

是不断引起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15]。方斌等 [16]

对湖北省大流行期和流行后期甲型 H1N1 流感病

毒在基因进化、抗原表位和耐药位点等方面的差

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流行后期的甲型 H1N1 流

阳性

数(

例)

阳性

率(

%)

报告日期(年 - 月)

Page 49: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59 ·

感病毒进化速率不断提高,抗原表位和神经氨酸

酶抑制剂耐药位点不断积累,提示甲型 H1N1 流

感在不断变异,应加强基因进化、抗原表位和耐

药位点的监测。

综 上 所 述,2011—2017 年 河 北 省 甲 型 H1N1

流感的流行特征为冬春季流行,呈单峰分布,无

明显的地域性,近年来检出率高峰由冬季高峰转

为春季高峰,感染以 5 ~ 14 岁年龄组为主。今后

应继续加强监测,为流感的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

持。

参 考 文 献

[1] 王小莉 , 杨鹏 , 窦相峰 , 等 . 北京市 2009 年甲型 H1N1 流

感实际感染人数的估算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10, 31(5):

497-499. DOI: 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0.05.005.

[2] 吴双胜 , 杨鹏 , 王小莉 , 等 . 应用 Serfling 回归模型估计北

京市流行性感冒相关超额流感样病例数 [J]. 国际病毒学杂

志 , 2011, 18(6): 179-18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092.

2011.06.005.

[3] 邓立权 , 栾博 , 赵庆龙 , 等 .2011—2015 年吉林省流行性感冒

监测分析 [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2016, 30(1): 50-52.

DOI: 10.3760/cma.j.issn.1003-9279.2016.01.013.

[4] 李 保 娣 , 李 红 , 张 慧 , 等 . 2013—2015 年 度 甘 肃 省 流 感

病 毒 病 原 学 特 征 分 析 [J]. 中 华 实 验 和 临 床 病 毒 学 杂 志 ,

2016, 30(5): 448-451. DOI: 10.3760/cma.j.issn.1003-9279.

2016.05.008.

[5] Gurav YK, Chadha MS, Tandale BV, et al. Influenza A(H1N1)

pdm09 outbreak detected in inter-seasonal months during the

surveillance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in Pune, India, 2012-2015[J].

Epidemiol Infect, 2017, 145(9): 1898-1909. DOI: 10.1017/

S0950268817000553.

[6] Pariani E, Amendola A, Ranghiero A. Surveillance of influenza

viruses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2010-2012) in Northern Italy[J].

Hum Vaccin Immunother, 2013, 9(3): 657-666. DOI: 10.4161/

hv.23262.

[7] Panayiotou C, Richter J, Bashiardes S, et 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influenza A virus infection in Cyprus in four

consecutive seasons (2009 pandemic-2013) [J]. Epidemiol Infect,

2014, 142(5): 975-983. DOI: 10.1017/S0950268813002689.

[8] Russo ML, Pontoriero AV, Benedetti E, et al. Antigenic and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influenza A and B viruses

circulating in Argentina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influenza A(H1N1)

pdm09[J]. J Med Microbiol, 2014, 63 (Pt12): 1626-2637. DOI: 10.

1099/jmm.0.076208-0.

[9] Fang Q, Gao Y, Chen M, et 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evolution of influenza A and B viruses during winter 2013-2014

in Beijing, China[J]. Arch Virol, 2015, 160(4): 1083-1095. DOI:

10.1007/S00705-015-2362-X.

[10] Chiarella FC, Daoud Z, Fuentes-Ferrer ME,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Circulation of Seasonal Influenza viruses in Madrid, 2010-

2016[J]. J Med Virol, 2017. DOI: 10.1002/jmv.24857.

[11] 李岩 , 韩光跃 , 刘艳芳 , 等 . 河北省 2009—2014 年甲型 H1N1

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J]. 国际病毒学杂志 , 2015, 22(2): 73-7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092.2015.02.001.

[12] Liu T, Li Z, Song S, et al. Post-pandemic seroprevalence of

2009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virus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J]. Jpn J Infect Dis, 2012, 65(5): 410-414.

[13] 常彩云 , 耿兴义 , 于秋燕 , 等 . 2010 年济南市城区健康人群甲

型 H1N1 流感血清抗体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预防医学论

坛 , 2012, 18(7): 489-490.

[14] 僧明华 , 蒋红丽 , 封秀红 , 等 . 河南省 18 岁以下人群甲型

H1N1 流感抗体水平调查分析 [J]. 山东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2011, 49(6):155.

[15] 颜文娟 , 郭艳 , 李小杉 , 等 . 2009—2015 年中国甲型 H1N1 流

感病毒血凝素基因进化分析 [J]. 微生物学通报 , 2017, 44(2):

420-42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60319.

[16] 方斌 , 刘琳琳 , 李翔 , 等 . 湖北省大流行期和流行后期新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基因特性分析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2017,

21(1): 13-1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17.01.003.

 

(收稿日期:2017-04-28)

(本文编辑:杜丹)

Page 50: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60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7. 04. 010

作者单位:100080 北京市海淀医院皮肤科(高建明、郑旭、黄静),疾病控制科(夏春花),检验科(金晶)

通信作者:高建明,Email:[email protected]

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 2012—2016 年AIDS/HIV 感染者情况分析

高建明 郑旭 夏春花 金晶 黄静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艾滋病检测和疫情特征,探讨医疗机构在艾滋病

监测中的作用。 方法 2012—2016 年,对到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接受咨询检测、术前检查、有

创诊疗、住院治疗患者进行艾滋病检测。针对 HIV-1 抗体阳性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结果 2012—2016 年,累计进行 152 019 人次 HIV 筛查,检出确诊 HIV 阳性感染者 237 例(0.16%),

HIV 新发现感染者 161 例(0.11%),报告阳性病例以男性为主(94.51%),<40 岁年龄段为最主

要受累群体(88.61%)。绝大多数病例经性传播(97.5%),MSM 传播占比 66.2%,174 例来自于

皮肤科(73.4%)。 结论 该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艾滋病检出率与北京地区平均水平相符,病例构

成和人群分布与北京地区流行特征相近。应加强医疗机构 HIV 检测以发现更多的感染者。

【关键词】 艾滋病;HIV 感染;疫情监测

Analysis of HIV/AIDS surveillance data from a general hospital in Beijing, 2012—2016

Gao Jianming, Zheng Xu, Xia Chunhua, Jin Jing, Huang Jing. Beijing Haidian Hospital, Beijing 10008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Gao Jianmi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V/AIDS cases reported by a general hospitals in Beijing, and to explore the roles of hospitals in HIV/AIDS surveillance. Methods From 2012 to 2016, HIV testing were applied to patients receiving consulting and testing, pre-surgery preparation, invasive diagnosis and therapy as weill as hopitalized patients. The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HIV-1 antibody positive patients. Results A total of 152 019 HIV-screening tests were performed. 237 cases (0.16%) were confirmed to be HIV-1 antibody positive, including 161 newly reported cases (0.11%). Among the positive cases, males accounted for 94.51% and 88.61% of reported cases were less than forty years old. Most cases (97.5%) were sexually transmitted and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 took up 66.2%. The cases were mainly reported from dermatology department (73.4%). Conclusions Positive rate of HIV/AIDS screening, constitution an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reported cases from a general hospital in Beijing showed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to the data in Beijing city. HIV screening should be reinforced in hospitals to unveil more possible HIV infections.

【Key words】 AIDS; HIV infections; Epidemic surveillance

艾 滋 病 是 由 人 类 免 疫 缺 陷 病 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导致的传染病。

截至 2016 年 10 月 31 日,北京市累计报告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及病人 21 886 例,全市疫情整体处于

低流行水平,外省流动人群所占比例居高不下,

占 74.2%,经性传播占 90.1%,是我市艾滋病传播

的首要途径,其中同性传播占 66.03%,男男同性

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感

染率超过 5%,呈现明显上升态势,15-24 岁青年

感染者和病人数增幅超过了整体疫情增幅 [1-2]。

为了解北京市综合医院就诊患者中 HIV 的感

染和分布情况,为综合性医院制定预防措施提供

Page 51: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61 ·

科学依据,对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 2012—2016

年就诊进行血清抗 HIV 抗体检测的门诊、住院患

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 年 1 月 1 日—2016 年 12 月 31 日对北京

某三级综合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有创诊疗、门

诊术前检查、所有住院病例,在遵循知情同意或

知情不拒绝原则,采集静脉血样 5 mL,经实验室

5 000 r/min 离心后获得血清,进行艾滋病实验室

检测。

1.2 艾滋病实验室检测 艾滋病实验室检测策略和流程按照《全国艾滋

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 年修订版)》操作,包括

艾滋病筛查试验(初筛和复检)和确证试验。

1.2.1 HIV 抗体筛查  采用雅培公司人类免疫缺

陷病毒抗原抗体诊断试剂盒(化学发光法)进行

HIV 抗原抗体初筛试验,阳性反应样本用原先初

筛试剂和北京万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人类免疫缺

陷病毒抗原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进行

复检试验。

1.2.2 HIV 抗体确证试验  将复检两种检验方法

均有反应或至少一个有反应的样本对应的患者基

本信息和检测结果填写到 HIV 抗体复检化验单,

重新抽血一起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进行蛋白印迹

法确证试验(2016 年 3 月之前送北京市艾滋病确

证中心实验室,之后送北京市海淀区疾控中心艾

滋病确证实验室)。

1.2.3 当蛋白印迹法确证结果带型符合确证试剂

盒阳性判断标准时,出具 HIV-1 抗体阳性(+)正

式报告,正式化验单送回送检医院。

1.3 HIV-1 阳性病例的流行病学随访调查首诊医师接到检验报告单后,对 HIV-1 阳性

病例进行流行病学随访调查,填写《艾滋病个案

流行病学调查表》,由疾病控制科上报至中国疾

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审核,并联系患者进行首次

CD4 + T 细胞计数检测,如联系不到本人或查无此

人或已经在北京或外地 CDC 确诊者则不计入新发

现 HIV 感染病例,不再进行 CD4 + T 细胞计数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用 SPSS 19.5 软件分析包对 HIV 感染者人口统

计学指标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分析,计数资

料的比较采用 x 2 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 t 检

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V 感染率

与新发现感染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进行 Cochran-

Mantel-Haenszel(CMH)检验,并将性别与年龄、

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程阶段等分层资料两两

进行卡方检验关联性分析,期望频数小于 5 时采

用 Fisher 精确概率法。

2 结果

2.1 艾滋病检测阳性率2012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该三级医院共

筛 查 152—019 人 次, 确 诊 HIV 感 染 者 237 例,

阳性率为 0.16%,HIV 新发现感染者 161 例,新

发现感染率为 0.11%。HIV 阳性率随时间变化有

逐年上升趋势(x 2=9.6199,P=0.05),但新发现

感染率随时间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皮肤科共筛查

11890 人次,确诊 HIV 感染者 174 例,阳性率为

1.46%,其余各科合计 140 129 人次,确诊 HIV 感

染者 63 例,阳性率为 0.045%,经 CMH 检验发现,

皮肤科筛查阳性率远高于其他各科平均检出阳性

率(x 2=1 382.773 6,P<0.0001),详见表 1。

表 1 237 例 HIV 感染者 / 艾滋病患者检出率 [ n (%) ]

全院检测量确认 HIV 阳性数

(%)*

HIV 新发现感染数

(%)**

皮肤科

检测量

确认 HIV 阳性数

(%)

其他各科

检测量

确认 HIV 阳性数

(%)

2012 年 24 357 37(0.15%) 22(0.09%) 1 181 22(1.86%) 23 176 15(0.065%)

2013 年 27 386 37(0.14%) 20(0.07%) 2 086 25(1.20%) 25 300 12(0.047%)

2014 年 28 870 62(0.21%) 38(0.13%) 2 768 48(1.73%) 26 102 14(0.054%)

2015 年 31 597 51(0.16%) 39(0.12%) 3 032 43(1.42%) 28 565 8(0.028%)

2016 年 39 809 50(0.13%) 42(0.11%) 2 823 36(1.28%) 36 986 14(0.038%)

合计 152 019 237(0.16%) 161(0.11%) 11 890 174(1.46%) 140 129 63(0.045%)

注:*P=0.0473,**P=0.1933

Page 52: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62 ·

2.2 HIV 感染者人群分布表 2 至 表 5 为 HIV 感 染 者 人 群 分 布 数 据。

在 HIV 感染者中,男性与女性患者性别构成比为

17.2 : 1,男性(占 94.51%)显著多于女性;以青

壮年为主,<40 岁感染者共 210 人 , 占比 88.61%,

<20 岁 感 染 者 共 18 人, 均 为 男 性。>60 岁 感 染

者有 7 人,年龄最大感染者 70 岁汉族 228 人,

占绝大多数;户籍地以外省市居多,164 人,占

69.20%,北京市 71 人,占 29.96%,另有外国国

籍 2 人;未婚者居多,共 192 人,占比 81.01%;

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居多,其次为高中或中专学历;

绝大多数来自于同性和异性传播,共计 231 人,

占 97.5%,其中 MSM 传播 157 例,占比 66.2%,

其他经采血或输血、毒品感染者 6 人;174 人来自

皮肤科,占全部门诊(包括发热门诊和急诊)感

染者 87.4%,占全院感染者 73.4%。外科门诊共检

出 8 人,主要来自普通外科(6 人);内科门诊共

检出 8 人,主要来自消化科(6 人);住院患者中

11 人来自呼吸科,其他内科病房 14 人和外科病房

13 人散布于老年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普通

外科等。

表 2 237 例 HIV 感染者 / 艾滋病患者年龄 [ n (%) ]

年龄

男 女 合计

例数构成比

(%)例数

构成比

(%)例数

构成比

(%)

<20 18 7.59 0 0 18 7.59

20 ~ 30 139 58.65 7 2.95 146 61.60

30 ~ 40 43 18.14 3 1.27 46 19.41

40 ~ 50 12 5.06 1 0.42 13 5.49

50 ~ 60 6 2.53 1 0.42 7 2.95

60 ~ 70 5 2.11 1 0.42 6 2.53

70 ~ 80 1 0.42 0 0 1 0.42

合计 224 94.51 13 5.49 237 100

表 3 237 例 HIV 感染者 / 艾滋病患者人口学资料与性别构成比 [ n (%) ]

男 女 合计

例数构成比

(%)例数

构成比

(%)例数

构成比

(%)

户籍地

北京市 68 28.70 3 1.27 71 29.96

其他省市 154 64.98 10 4.22 164 69.20

外籍 2 0.84 0 0 2 0.84

民族

哈萨克族 0 0 1 0.42 1 0.42

回族 1 0.42 0 0 1 0.42

黎族 1 0.42 0 0 1 0.42

满族 1 0.42 0 0 1 0.42

蒙古族 1 0.42 0 0 1 0.42

土家族 1 0.42 0 0 1 0.42

维吾尔族 2 0.84 0 0 2 0.84

藏族 1 0.42 0 0 1 0.42

汉族 216 91.14 12 5.06 228 96.20

婚姻状况

已婚 32 13.50 5 2.11 37 15.61

未婚 185 78.06 7 2.95 192 81.01

离异或丧偶 7 2.95 1 0.42 8 3.38

文化程度

小学 3 1.27 0 0 3 1.27

初中 14 5.91 5 2.11 19 8.02

高中或中专 43 18.14 5 2.11 48 20.25

大专及以上 164 69.20 3 1.27 167 70.46

表 4 HIV 感染者 / 艾滋病患者的感染途径 [ n(%)]

同性传播 异性传播 血液制品 采血  性接触 + 毒品 合计 

2012 年 22(59.5%) 11(29.7%) 1(2.7%) 3(8.1%) 0(0) 37(100%)

2013 年 22(59.5%) 14(37.8%) 0(0) 1(2.7%) 0(0) 37(100%)

2014 年 47(75.8%) 14(22.6%) 0(0) 0(0) 1(1.6%) 62(100%)

2015 年 35(68.6%) 16(31.4%) 0(0) 0(0) 0(0) 51(100%)

2016 年 31(62.0%) 19(38.0%) 0(0) 0(0) 0(0) 50(100%)

合计 157(66.2%) 74(31.2%) 1(0.4%) 4(1.7%) 1(0.4%) 237(100%)

2.3 CD4+T 细胞计数与病程阶段149 例新发现 HIV 感染者、20 例已确诊 HIV

感染者抽血检测 CD4 + T 细胞计数,两组 CD4 + T 细

胞 计 数 分 别 为:426.9±212.27,376.4±232.21,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1.93,P=0.3244)。根据

CD4 + T 细胞计数结果,36 人诊断艾滋病,其余诊

断 HIV 感染。4 名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 人死于艾

滋病相关隐球菌病,卡波西肉瘤,1 人死于艾滋病

无关恶性肿瘤,1 人死于自杀。

Page 53: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63 ·

表 5 HIV 感染者 / 艾滋病患者科室来源分布

皮肤科 外科门诊 内科门诊 发热门诊 / 急诊 外科病区内科病区

合计呼吸内科 其他内科

2012 年 22 2 0 3 1 5 4 37

2013 年 25 2 0 1 5 1 3 37

2014 年 48 3 3 4 3 0 1 62

2015 年 43 0 2 1 1 3 1 51

2016 年 36 1 3 0 3 2 5 50

合计 174 8 8 9 13 11 14 237

注:内科病区包括各内科专科及中医科,外科病区包括各外科专科、重症监护室、眼科、耳鼻喉科。

2.4 相关性分析本研究对 HIV 新发现感染者与已确诊患者两组

间人口学因素、传播途径等进行卡方检验,两组

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全部 237 例感染

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传播途径

等因素两两进行关联性分析,因女性 HIV 感染者

频数期望值小于 5,采用 Fisher 精确检验,发现男

性 HIV 感染者未婚者更多(P=0.0251)、学历更

高(P=0.0003),与男性 HIV 感染者不同,所有

女性 HIV 感染者均经异性性传播感染(P<0.0001)。

3 讨论

本研究选取的三级综合医院地处海淀区核心区

域,周边高等学府、科研院所众多,是海淀区最

大的区域医疗中心,与北京市诸多大型三甲医院

病源相当多来自北京市全境和外地专程来京就医

患者不同,就诊患者以附近居民、大专院校学生

和周边流动人口及家属居多,因此可以很好地反

映北京市局部区域的 HIV 感染流行情况,具有相

当的代表性。该研究结果提示在感染率和新发现

感染率、HIV 阳性患者以男性、未婚、大专以上学历、

同性性行为等为主要危险因素等方面都与北京市

整体 HIV 感染流行情况高度契合 [3]。

本研究近 5 年新确诊 HIV 感染者 161 人,占

北 京 市 31 年 累 计 报 告 例 数 的 0.74%(161 / 218

86),这个比例相对较高。2013 年全国医疗机构

HIV 检测量为 7660 万人次(占当年 HIV 总检测

量 68.9%),新发现 HIV/AIDS 病例达 6 / 万,本

研究中该三级综合医院 2013 年、2016 年及 5 年累

计新发现 HIV 感染率分别为万分之 7.3、10.55、

10.5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随着扩大检

测措施的实施,发现了更多 HIV 病毒携带者,并

不意味着流行形势严峻 [1, 4-5]。

值得注意的是,71 例 HIV 阳性者(29.96%)

已经在北京市或外省市 CDC 确诊。由于 HIV 感

染后无症状潜伏期长,加之抗 HIV 病毒药物治疗

疗效的提高,无症状 HIV 携带者和带病长期生存

的 AIDS 患者会越来越多,在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

中将可能存在更多 HIV 感染者;由于我国社会对

HIV 感染者仍存在一定程度歧视,相当多患者担

心或存在就医困难,因此到医疗机构就诊时不主

动告知接诊医师,这既给医师诊治造成不必要的

困难和干扰,贻误病情,也增加医务工作者职业

暴露和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性。因此医务人

员必须树立良好的防护意识、医院建立有效的防

护措施,也要宣传《艾滋病防治条例》,让 HIV

感染者既了解并勇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履

行条例里规定的义务,在就医过程中将感染或者

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 [6-7]。

本研究中 97.5% 感染者经性传播,MSM 传播

占比 66.2%,与北京市流行趋势相符,提示应重视

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减少人群内感染。本研究

HIV 感染者中在校学生 17 人;年龄 >50 岁的感染

者 15 例(6.33%);均与全国流行趋势相符,提

示警惕青年学生和老年 HIV 感染者增多的现象。

大学生的性观念、性行为越来越开放,与之相对

应的是性传播疾病的知识和安全性行为的意识却

相对匮乏,造成青年学生中通过男男同性性行为

传播的病例近年来逐年升高。性行为是老年男性

感染 HIV 的主要原因,应正视老年人的性需求,

加强 AIDS 健康知识普及力度 [8]。

本 研 究 中 皮 肤 科 检 测 出 HIV 感 染 者 占 全 院

73.4%,筛查阳性率 1.46%,远高于全院平均检

出阳性率。皮肤科主要负责性传播疾病患者的诊

治,在诊治过程中对就诊者开展医务人员主动

提 供 HIV 检 测(provider-initi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ling,PITC), 同时有过高危性行为者主

Page 54: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64 ·

动 到 医 院 皮 肤 科 进 行 HIV 自 愿 咨 询 检 测(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 testing,VCT),皮肤科筛查

阳性率和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因此有必要

进一步扩大 PITC 和 VCT 检测点和检测范围,两者

结合可以更多更早地发现 HIV 感染者,早期诊断

可以尽早为感染者提供预防知识减少传染他人的

机会,减缓 HIV 感染相关疾病的进程。

本研究门诊患者主要来源于有创检查、术前检

查和皮肤性病科,不能完全反映出全体就医者的

感染水平,存在一定不足之处。

参 考 文 献

[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中 央 人 民 政 府 新 华 社 . 北 京 新 报 告 艾

滋 病 感 染 者 及 病 人 数 量 下 降 [EB/OL]. http://www.gov.cn/

xinwen/2016-12/01/content_5141502.htm.

[2] Zhang L, Chow EP, Jing J, et al. HIV prevalence in China: integration

of surveillance data and a systematic review[J]. Lancet Infecti Dis,

2013, 13(11): 955. DOI: 10.1016/S1473-3099(13) 70245-7.

[3] 杜晓英 , 李佳 , 孙伟东 , 等 . 2005-2015 年北京同仁医院艾滋

病监测检测分析 [J]. 国际病毒学杂志 , 2016, 23(6): 405-408.

DOI: 10.3760/cma. j.issn.1673-4092.2016.06.011.

[4] 单多 , 段松 , 高洁 , 等 . 我国某艾滋病高流行地区主动提供艾

滋病检测咨询早期发现感染者状况分析 [J]. 中华疾病控制杂

志 , 2015, 49(11): 962-966. DOI: 10.3760/cma.j.issn. 0253-9624.

2015.11.007.

[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

心 . 2015 年 1 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 [J].

中国艾滋病性病 , 2016(4): 549-549.

[6] 潘蓉 , 张晶 , 陈坤 , 等 . 上海市虹口区 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

患者对社区随访管理满意状况及影响因素 [J]. 中华疾病控

制 杂 志 , 2017, 51(5): 438-443. DOI: 10.3760/cma.j.issn. 0253-

9624.2017.05.013.

[7] 李琳虹 , 宋晓亭 . 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就医

权 的 限 制 [J]. 医 学 与 法 学 , 2015(5): 32-34. DOI: 10.3969/

j.issn.1674-7526.2015.05.009.

[8] 韩宁 , 赵红心 . 老年 HIV 感染者 /AIDS 病人临床特征的研究 [J].

中国艾滋病性病 , 2009, 15(2):121-123. DOI: 10.13419/j.cnki.

aids. 2009.02.012.

(收稿日期:2017-03-31)

(本文编辑:张惺惺)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7. 04. 011

基金项目:深圳市科创委科技研发资金基础研究项目(JCYJ20150402102135500)

作者单位:518055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

通信作者:阳帆,Email:[email protected]

深圳市首例本地登革热 3 型病例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阳帆 王敬忠 黄亚兰 吴春利 黄达娜 李玥 唐屹君 张仁利

【摘要】 目的 对 2016 年深圳市报告的首例本地疑似登革热病例查明病因。分离鉴定病原体,

从分子水平分析分离株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疑似患者血清标本采用 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

法和荧光 RT-PCR 方法分别检测登革病毒抗体、NS1 抗原和病毒核酸,并用 C6/36 细胞分离登革

病毒。采用 RT-PCR 方法扩增病毒 PrM/M-E 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并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登革毒

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从患者血清标本中检测到登革病毒 IgM 抗体、NS1 抗原

和登革 3 型病毒核酸,并成功分离到登革 3 型病毒,将其命名为 DENV3-SZ1648。深圳市登革 3

型病毒分离株 SZ1648 与登革 3 型国际标准株 H87 株、国内外流行株 80-2、GWL-25 株在 PrM/M-E

基因上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92.0%、91.8% 和 90.3%,而与登革 1、2、4 型国际标准株 HAWAII、

NGC、H241 同源性分别为 68.7%、64.2% 和 63.2%。进化树显示 SZ1648 株与 2007 年印度尼西亚

分离株 MKS-0098 亲缘关系最近,在进化树的同一分支上,和 85-159 株(Indonedia 1985)、2167

株(Tahiti 1989)、29472 株(Fiji 1992)等同属基因Ⅰ亚型。患者发病前 1 个月在深圳居住,无

Page 55: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65 ·

输血史、无外出史。 结论 从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上均证实该本地病例是由登革 3

型病毒引起,这也是深圳市首次报道存在本地登革 3 型病毒的疫情,该毒株最有可能来源于印度

尼西亚。

【关键词】本地病例;登革 3 型病毒;PrM/M-E 基因;序列分析

The etiology detection and analysis for the first local case of dengue virus type 3 infection in Shenzhen

Yang Fan, Wang Jingzhong, Huang Yalan, Wu Chunli, Huang Dana, Li Yue, Tang Yijun, Zhang Renli.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Shenzhen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uangdong Shenzhen 518055,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 Fan, Email:[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tiology of the first local dengue fever case reported in Shenzhen city in 2016, and to isolate, to identify as well as to study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solated dengue virus strain. Methods The serum sample collected from the suspect dengue fever case was detected for IgM, IgG by ELISA, and NS1 antigen by immunochromatography and dengue virus nucleic acid by real-time RT-PCR. The samples were further inoculated in C6/36 cells for virus isolation. PrM/M-E gene of isolated virus strain was amplified by RT-PCR and sequenced to construct homology comparison and phylogenetic tree of PrM/M-E gene of Shenzhen dengue virus with the strains isolated from other areas. Results IgM, NS1 antigen and RNA of dengue virus type 3 were detected in the serum sample. Type 3 dengue virus named DENV3-SZ1648 was successfully isolated from the serum sample. The homology of nucleotide sequence of PrM/M-E gene of SZ1648 with standard type 3 dengue virus H87 strain, 80-2 strain, GWL-25 strain were 92.0%, 91.8% and 90.3%, respectively. The homology with standard dengue virus 1, 2, 4 in the same fragment were 68.7%, 64.2% and 63.2%, respectively. The phylogenetic tree indicated that SZ1648 had the greatest similarity with the MKS-0098 strain (Indonedia 2007) and they lied in the same branch. The isolated dengue virus type 3 belonged to genotype I as the 85-159 strain (Indonedia 1985), 2167 strain (Tahiti 1989) and 29472 strain (Fiji 1992). The patient lived in Shenzhen and had no history of travelling outside the area in one month before infection. Conclusions The virological, serological and molecular features showed that the local case of dengue fever was caused by dengue virus type 3 and was most likely imported from Indonesia. This is also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local dengue virus type 3 infection case in Shenzhen.

【Key words】 Local case; Dengue virus type 3; PrM/M-E gene; Sequence analysis

登革热(dengue fever, DF)是一种由登革病毒

(dengue virus, DENV)感染引起的、通过伊蚊传播

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

地区。在我国,登革热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

福建等几个南方及东南沿海省区。近年来 , 随着全

球气温变暖和商旅活动的频繁,登革热发病率大幅

度增长,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1]。根据 E

蛋白的抗原性不同,DENV 分为 DENV-1、DENV-

2、DENV-3 和 DENV-4 型 4 个血清型,这 4 个血

清型因地理聚集现象又各自分为若干基因型别。

深圳市位于我国南方,地处亚热带,气候条件

适宜登革热的传播流行,而且作为窗口城市及经

济贸易中心与外界交往频繁,人口密度及流动性

大,是登革热疫情潜在流行区。自 2001 年首次报

道登革热病例以来,深圳市每年均有病例报告,

疫情一直比较平稳,以散发的输入性病例为主。

在 2010 年报告了首次登革热本地疫情 [2]。2014 年

受全球及广东省登革热疫情的影响,深圳市也出

现大规模本地疫情 [3]。2016 年 8 月深圳市又报告

了 1 例本地疑似登革热病例。为了对该病例及时

做出实验室确诊,分析毒株的基因变异和种系进

化特征,从分子水平追踪传染源,本研究采集了

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了登革热血清学、病原学和

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患者及标本来源 李某某,2016 年 8 月 8 日出现发热(最高体

温 40.2℃),伴头痛、畏寒、肌肉酸软无力,有

恶心并呕吐胃内容物 1 次等临床症状,无皮疹,

自行服药后体温降至正常,后又发热。8 月 9 日患

者前往康佳医院就诊,接受对症治疗后烧退,后

又反复发热。8 月 11 日患者前往香港大学深圳医

Page 56: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66 ·

院就诊接受药物对症治疗后仍持续发热,体温波

动于 39~40℃。8 月 14 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急诊

科就诊后收入院治疗。15 日患者血常规检查:PLT

17×109/L,尿常规:隐血 2+、尿蛋白 3+,16 日

出现皮疹,腋下等部位出血点,病情加重转入 ICU

治疗,怀疑为登革热。患者自述发病前 15 d 未离

开深圳,未到过其他地方病或传染病流行地区。

近期无明确“登革热”患者接触史,工作地点蚊

虫较多,患者有叮咬史。16 日采集患者血液标本

低温条件下送至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

检验科进行检测。

1.2 细胞株及病毒标准株 白纹伊蚊传代细胞(C6/36 细胞)由本实验室

液氮保存,复苏后用含 10%胎牛血清的 50% MEM

+ 50% RPMI-1640 培养液(购自 Gibco 公司)(含

100 U/mL 青霉素、链霉素),于 28℃、5% CO2

条件下常规传代培养。登革病毒 DENV 1-4 型标

准株(1 型 Hawaii 株、2 型 New Guinea C 株、3 型

H87 株和 4 型 H241 株)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微生物检验所惠赠,按常规感染 C6/36 细胞,待

75%细胞出现病变时收获感染细胞和培养液。

1.3 抗体和 NS1 抗原检测 登革热 IgM 和 IgG 抗体测定采用酶链免疫吸

附试验(ELISA),NS1 抗原测定采用胶体金免

疫层析法,分别按 Panbio 公司 DENGUE IgM/IgG

CAPTURE ELISA 和北京健乃喜公司 Trustline 登革

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要求进行。

1.4 登革病毒分离采用 C6/36 细胞微量法分离患者早期血清样本

中的登革病毒,病毒分离按常规方法进行。

1.5 病毒 RNA 提取 采 用 Roche 公 司 的 High Pure Viral RNA Kit,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取血清标本或病毒分离

阳性物 200 µL 提取病毒 RNA,最终收集 RNA 提

取液 50 µL。

1.6 病毒核酸检测和型别鉴定 采用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登革病毒

(1-4 型)核酸荧光 RT-PCR 检测试剂盒进行核

酸检测和型别鉴定,具体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

操作。同时按照文献 [4] 方法进行逆转录 - 半套式

PCR 分型鉴定。

1.7 登革病毒 PrM/M-E 基因片段扩增经鉴定为登革 3 型病毒后,利用 Primer 5 软件,

参照 DENV-3 型国际标准株 H87 株设计引物分段

扩增 PrM/M-E(437-2413nt)基因片段,具体序列

见表 1,均由 Takara 公司合成。

表 1 登革病毒 PrM/M-E 基因引物序列

引物名称 序列(5´ → 3´) 产物(bp)

P278 ACAGCAGGAGTCTTGGCTAGATGGGG 795

CP1072 CTGAAGCTCTATGTCCAGCGTGGG

P992 TGGGTTGACGTGGTGCTTGAGCACGG 828

CP1819 CATCCCCTTGAGTTCCAATTTGTCCAT

P1685 CTTGGATCGCAAGAGGGAGCAATGCA 866

CP2550 ATGGCTGTTGCCAATCTTTTTGGGGA

先用 M-MLV 酶(购自 Takara 公司,D2640A)

进行逆转录。即取 RNA,加入反向引物,70℃作

用 10 min 后,立即插入冰浴中保持 2 min 以上,

依 次 加 入 RNase Inhibitor,5× 缓 冲 液,dNTP 及

M-MLV 反转录酶,加水至总体积 20 µL,42℃保

温 60 min 进行反转录。反应完毕,70℃ 15 min 灭

活 cDNA 作 为 PCR 模 板。 取 cDNA,5×PCR 缓

冲液,dNTP,正向引物,反向引物,PrimeSTAR

高保真 Taq 酶(购自 Takara 公司,DR010A),

补 水 至 总 体 积 50 µL 进 行 PCR。 反 应 参 数 为:

98℃ 2 min,98℃ 10 s、56℃ 15 s、72℃ 60 s,

30 个循环,72℃再延伸 7 min。用 1.0% 的琼脂

糖凝胶电泳检测 PCR 产物,凝胶成像系统观察分

析并记录结果。

1.8 DNA 序列测定和分析获得的 PrM/M-E 基因片段 PCR 产物由 Takara

公司纯化后使用 ABI 373 DNA 序列自动测序仪进

行正、反方向测序,互补配对验证。利用 NCBI

BLAST 对 GenBank 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序列

拼接和相似性比较用 DNAstar 6.1.3 进行;序列比

对用 Clustalx 8.0 进行;prM/M-E 片段的核苷酸序

列的系统发生树构建用 MEGA 3.1 进行。采用基于

Kimura 双参数校正模型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NJ)方法,用 Bootstraping 法对系统发生树进行评估,

Bootstrap 次数设置为 1000。其他已知参考序列片

段来源于 NCBI 的 GenBank。

2 结果

2.1 登革病毒抗体、NS1 抗原和核酸检测 应用 ELISA 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分别检测

疑似登革热患者血液标本中的登革病毒 IgM、IgG

Page 57: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67 ·

抗体和 NS1 抗原,结果 IgM 阳性、IgG 抗体阴性、

NS1 抗原阳性。同时,用登革病毒型特异性荧光

RT-PCR 方法检测到登革 3 型病毒核酸。

2.2 登革病毒分离 用 C6/36 细胞对疑似患者血清标本进行登革病

毒分离,将标本接种到细胞单层上,于不同时间

观察细胞病变(CPE)情况。在接种后的第 4 d,

标本出现登革病毒典型的细胞病变。第 5 d,CPE

更为明显,与正常细胞相比表现为细胞肿胀、聚集,

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为了进一步观察产生

细胞病变的稳定性,将第 7 d 收获感染细胞培养液

继续进行传代。再连续传 2 代,传代的病毒均能

在第 3 d 出现典型 CPE。表明我们所分离到的病毒

株能稳定传代。

2.3 登革病毒鉴定 分别对登革病毒 1~4 型标准株以及 C6/36 细胞

阳性分离物提取病毒 RNA,进行荧光 RT-PCR,

结果登革 3 型出现明显的“S”型曲线峰图,登革 1、

2、4 型、正常细胞对照和阴性对照均没有出峰(荧

光 PCR 图略)。同时采用逆转录 - 半套式 PCR 进

行型别鉴定,用通用引物和型特异性引物扩增后,

分别获得 511bp 的目的带和 290bp 的 DEN-3 型特

异性带(详见图 1、图 2),与预期的分子量相符,

阴性对照未见任何条带。未扩增出其他型别的特

异带,证实分离到的毒株为登革 3 型病毒,将其

命名为 DENV3-SZ1648。

2.4 PrM/M-E 基因序列测定结果将 DENV3-SZ1648 株经上述 PrM/M-E 基因测

序引物扩增出相应的目的条带,测序后选取 PrM/

M-E(437-2413nt)基因序列(1977bp)进行分

析,未发现有碱基的缺失和插入。输入 GenBank

1 为 SZ1648,2 为阴性对照,3 为 DENV-1,4 为 DENV-2,

5 为 DENV-3,6 为 DENV-4, M 为 100bp DNA ladder

1 2 3 4 5 6 M

图 1 RT-PCR 扩增登革病毒的电泳结果

1 2 3 4 5 6 7 M

1 为阳性对照, 2 与 3 为阴性对照,4 ~ 7 为分别用 1、2、3、4

型特异性引物扩增 SZ1648,M 为 100bp DNA ladder

图 2 半套式 PCR 扩增登革病毒分型结果

数据库进行 Blastn 检索,结果发现序列相似度最

高的均为 DENV-3 型病毒,进一步证实了该毒

株 为 DENV-3 型。 与 GenBank 上 登 录 的 国 内 外

不同时期流行毒株作同源性比较,SZ1648 与登

革 3 型国际标准株 H87 株、2003 年印度 GWL-25

株 [5]、中国 80-2 株 [6]、中国 07CHLS001 株 [7]、中

国 GZ/10476/2012 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92.0%、

90.3%、91.8%、89.7% 和 89.6%,氨基酸同源性分

别为 91.7%、91.7%、91.5%、91.4% 和 91.1%。与

2007 年印度尼西亚分离株 MKS-0098 核苷酸同源

性最高 [8],达 95.7%,氨基酸同源性为 93.9%,详

见表 2。SZ1648 株 PrM/M 基因(437-934nt)推导

编码 166 个氨基酸,包含 1 个糖基化位点,位于

PrM/M 区的第 69-72。E 基因(935-2413nt)推导

编码 493 个氨基酸,包含 3 个糖基化位点,分别

位于 E 区的第 67~70 位、153~156 位和 470~473 位,

与所比较的登革 3 型毒株糖基化位点相同。

表 2 分离株 SZ1648 与国内外部分毒株 PrM/M-E 基因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比较

  病毒株核苷酸

(%)

氨基酸

(%)

H87(Philippines 1956) 92.0 91.7

GWL-25(India 2003) 90.3 91.7

80-2(China-Guangxi 1980) 91.8 91.5

07CHLS001(China-Zhejiang 2007) 89.7 91.4

GZ/10476/2012(China-Guangzhou 2012) 89.6 91.1

MKS-0098(Indonesia 2007) 95.7 93.9

85-159(Indonesia 1985) 94.4 93.0

1280(Indonesia 1978) 93.5 93.2

228761(Indonesia 1973) 93.8 93.2

2167(Tahiti 1989) 93.0 92.7

29472(Fiji 1992) 93.1 92.7

Page 58: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68 ·

MKS-0098(Indonesia 2007)

SZ1648

98901403 DSS DV-3(Indonesia 1998)

den3 98(Indonesia 1998)

D14014(China 2014)

85-159(Indonesia 1985)

1280(Indonesia 1978)

29586(Malaysia 1981)

228761(Indonesia 1973)

2167(Tahiti 1989)

29472(Fiji 1992)

80-2(China-Guangxi 1980)

H87(Philippines 1956)

5987(Thailand 1962)

CH53489D73-1(Thailand 1973)

GD-D13146(China-Foshan 2013)

JH919/11/2013(China-Xishuangbanna 2013)

D86-007(Thailand 1986)

MK-315(Thailand 1987)

GZ/10476/2012(China-Guangzhou 2012)

07CHLS001(China-Zhejiang 2007)

GD1999(China-Guangdong 2010)

1696(Samoa 1986)

2783(Sri Lanka 1991)

GWL-25(India 2003)

GD-D13054(China-Zhongshan 2013)

GD-D13053(China-zhongshan 2013)

GD-D13056(China-zhongshan 2013)

1340(Puerto Rico 1977)

1327(Tahiti 1965)

PR6(Puerto Rico 1963)

100

100

99

95

100

100

90100

9490

53

64

76

100

74

84

73

10083

67

77

100

95

100

84

7098

0.01

图 3 深圳登革 3 型分离株 SZ1648 PrM/M-E 基因的系统进化树

3 讨论

登革热是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虫媒病毒病,自

1978 年广东佛山暴发登革热以来,我国出现了几

次大的登革热的流行,4 个血清型 DENV 都曾有过

流行,临床表现多样性,病情轻重不一,其主要

特点为发热、全身酸痛、疲乏、面部潮红、皮疹、

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本病具有传播快、发

病率高、有明显的季节高峰等特点。2016 年 8 月 ,

深圳市南山区报告类似上述临床症状的病人,应

用 ELISA 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荧光 RT-PCR

法对患者血清进行了抗体、抗原和核酸检测,确

认为登革热病例。我们还应用细胞分离法从病人

血清中分离出登革 3 型病毒 , 从病原学上得到了进

一步证实。另外,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患者

发病前 2 周有蚊虫叮咬史,无外出旅游史。因此,

结合实验室结果、临床特征、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该起疫情确为本地登革热疫情。这也是深圳首次

报道存在本地登革 3 型病毒的流行。既往我们的

监测结果仅发现本地登革 1 型和 2 型病毒在深圳

的流行 [3],一直认为登革 3 型病例来自输入性病例,

是否为本地登革 3 型病毒既往已存在尚值得讨论。

本研究首先用逆转录 - 半套式 PCR 和荧光 RT-

PCR 方法对深圳市分离株 SZ 1628 进行了型别确定,

对其 PrM/M-E 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从分子水平

上进一步证实确为登革 3 型病毒,并建立系统发生

树,以了解这一毒株的流行来源和生物学特性。

结果显示深圳市登革 3 型分离株 PrM/M-E 基因与

登革 1、2、4 型国际标准株 HAWAII、NGC、H241

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 68.7%、64.2%、63.2%,氨基

酸同源性分别为 73.6%、65.6%、60.6%。与登革

3 型国际标准株 H87 株核苷酸同源性为 92.0%,氨

基酸同源性为 91.7%。将 SZ1648 PrM/M-E 基因核

苷酸序列输入 GenBank 数据库进行 Blastn 检索发现

与 2007 年印度尼西亚分离株 MKS-0098 核苷酸同

源性最高,达 95.7%,氨基酸同源性为 93.9%。登

革 3 型病毒首先于 1956 年在菲律宾分离得到,根

据病毒 PrM/M-E 基因区可将其分为 4 个亚型 [9]。目

前,登革 3 型病毒已扩散到包括亚洲、非洲、拉丁

美洲等多个地区 [10-12]。从 PrM/M-E 基因进化树显示,

SZ1648 株与中国浙江 07CHLS001 株、2013 年云南

西双版纳暴发疫情流行株 JH919/11/2013[13]、2013

年广东中山暴发疫情流行株不同,前两者均属于Ⅱ

亚型,后者属于Ⅲ亚型,与文献报道一致。SZ1648

株和中国广西 80-2 株同属于登革 3 型病毒基因Ⅰ

亚型,与 2007 年印度尼西亚分离株 MKS-0098 亲

缘关系最近,在进化树的同一分支上。因此推测此

次流行的 DENV-3 可能的起源也在印度尼西亚一

带,可能是病毒从东南亚国家输入后造成了本地感

2.5 系统发生树分析为了明确深圳市 SZ 1648 毒株与世界其他流

行区分离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探讨流行来源,我

们对其进行了进化分析。Lanciotti 等 [9] 测定了 23

株 DENV-3 PrM/M-E 蛋白基因序列,以 6.5%离散

率为界分为四个基因型: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

亚、菲律宾、南太平洋岛屿株;Ⅱ泰国株;Ⅲ斯

里兰卡、印度、非洲、萨摩亚群岛株;Ⅳ波多黎

各、塔希提岛 1965 株。从系统发生树(图 3)中

可见,SZ1648 与 2007 年印度尼西亚分离株 MKS-

0098 系统进化关系最近。且与 85-159 株(Indonedia

1985)、2167 株(Tahiti 1989)、29472 株(Fiji

1992) 等位于相近的分支,按照 Lanciotti 对 DEN-3

基因亚型的划分,85-159 株(Indonedia 1985)、

2167 株(Tahiti 1989)、29472 株(Fiji 1992)属于

Ⅰ亚型,因此我们将 DEN3-SZ1648 划分为Ⅰ亚型。

Page 59: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69 ·

染,但这种推测需要更多证据予以证实。

目前所发现的登革病毒的毒力基因大多在 E

区,有关登革 1、2、4 型病毒相关毒力位点的报道

很多 [14-15],但关于 DENV-3 毒株 E 蛋白相关毒力

位点有报道的仅为 E126(K)[16-17],我们发现深圳

市的 SZ1648 株此位点为 E126(E),与文献报道

的有毒株不一致,其生物学意义还有待进一步阐

明。E155 作为 E 蛋白的糖基化位点,被破坏后影

响病毒毒力,已在 DENV-1[18]、DENV-4[19] 得到证

实,但 Chen[16] 认为 E155 不是 DENV-3 毒力相关

位点。SZ1648 毒株 PrM/M-E 蛋白含有 4 个糖基化

位点,其中 E155 与所比较的登革 3 型病毒糖基化

位点一致。对于此次分离到的深圳登革 3 型病毒株

SZ1648的毒力基因位点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近年来,国内、国际登革热疫情的流行,不同

血清型、不同型别登革病毒同年流行及新的亚型

的出现,使得登革热疫情的形式很严峻。同时,

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和人们贸易往来的加快,深

圳市登革热继续面临境外输入和本地暴发扩散的

双重压力,存在局部暴发的可能。此次登革热疫

情在各部门开展疫情调查处置工作后得到有效控

制,未发生二代病例。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此次

首次发现本地登革 3 型病例,以后发现多种基因

亚型型别的传播也有可能,出现 DHF/DSS 的风险

增大,为临床早期发现重症登革热病例提供了预

警,这对登革热的防控也提出更严峻的挑战。对

此应加强人群和媒介监测,尽早发现病人,及时

隔离治疗并切实抓好以灭蚊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治

措施,防止疫情的出现和蔓延。

参 考  文  献

[1] Guzman MG, Halstead SB, Artsob H, et al. Dengue: a continuing

global threat [J]. Nat Rev Microbiol, 2010, 8(12 Suppl): S7-S16.

DOI: 10.1038/nrmicro2460.

[2] Yang F, Guo GZ, Chen JQ, et al.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the first local dengue fever outbreak in Shenzhen city, China: a

potential imported vertical transmission from Southeast Asia ?

[J]. Epidemiol Infect, 2014, 142(2): 225-233. DOI: 10.1017/

S0950268813000897.

[3] 阳帆 , 王敬忠 , 吴春利 , 等 . 深圳市 2014 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和

病原学特征研究 [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2016, 36(5):

367-373. DOI: 10.3760/cma.j.issn.0254-5101.2016.05.009.

[4] 周丽 , 阳帆 , 刘建军 , 等 . 首次从深圳市登革热患者血清中分

离到一株登革 4 型病毒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 2008, 18(6):

1010-1012.

[5] Dash PK, Parida MM, Saxena P, et al. Reemergence of dengue

virus type-3(subtype- Ⅲ )in India: implications for increased

incidence of DHF & DSS[J]. Virol J, 2006, 3: 55. DOI: 10.

1186/1743-422X-3-55.

[6] 苑锡同 , 耿丽卿 , 于曼 , 等 . 我国登革 3 型病毒广西 80-2 株

基因组全序列分析 [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 2001,

17(5): 621-625. DOI: 10.13865 /j.cnki.cjbmb.2001.05.017.

[7] 雷永良 , 陈燕飞 , 叶碧峰 , 等 . 登革 3 型病毒 07CHLS001 株

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 [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 2008, 9(11):

967-971.

[8] Sasmono RT, Wahid I, Trimarsanto H, et al. Genomic analysis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 of dengue viruses from Makassar,

Indonesia[J]. Infect Genet Evol, 2015, 32: 165-177. DOI: 10.1016/

j.meegid.2015.03.006.

[9] Lanciotti RS, Lewis JG, Gubler DJ, et al. Molecular evolu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dengue-3 viruses[J]. J Gen Virol, 1994, 75(pt 1):

65-75. DOI: 10.1099/0022-1317-75-1-65.

[10] Aquino VH, Amarilla AA, Alfonso HL, et al. New genotype of

dengue type 3 virus circulating in Brazil and Colombia showed a

close relationship to old Asian viruses[J].PLoS One, 2009, 4(10):

e7299. DOI: 10.1371/journal.pone.0007299.

[11] Araújo JM, Bello G, Schatzmayr HG, et al. Dengue virus type 3

in Brazil:a phylogenetic perspective[J]. Mem Inst Oswaldo Cruz,

2009, 104(3): 526-529.

[12] Ninove L, Parola P, Baronti C, et al.Dengue virus type 3 infection

in traveler returning from west Africa[J]. Emerg Infect Dis, 2009,

15(11): 1871-1872. DOI: 10.3201/eid1511.081736.

[13] Guo X, Yang H, Wu C, et al.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viral

origin of the first dengue outbreak in Xishuangbanna, Yunnan

Province, China, 2013[J]. Am J Trop Med Hyg, 2015, 93(2): 390-

393. DOI: 10.4269/ajtmh.14-0044.

[14] Duarte dos Santos CN, Frenkiel MP, Courageot MP, et al.

Determinants in the envelope E protein and viral RNA helicase

NS3 that influence the 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response to

infection with dengue type 1 virus[J]. Virology, 2000, 274(2): 292-

308. DOI: 10.1006/viro.2000.0457.

[15] Bray M, Men R, Tokimatsu I, et al. Genetic determinants

responsible for acquisition of dengue type 2 virus mouse

neurovirulence[J]. J Virol, 1998, 72(2): 1647-1651.

[16] Chen W, Kawano H, Men R, et al.Construction of intertypic

chimeric dengue viruses exhibiting type 3 antigenicity and

neurovirulence for mice[J]. J Virol, 1995, 69(8): 5186-5190.

[17] 赵卫 , 杨佩英 . 登革病毒毒力研究进展 [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

毒学杂志 , 2001, 15(2): 197-199.

[18] Puri B, Nelson WM, Henchal EA, et al.Molecular analysis of

dengue virus attenuation after serial passage in primary dog

kidney cells[J]. J Gen Virol, 1997, 78(pt9): 2287-2291. DOI: 10.

1099/0022-1317-78-9-2287.

[19] Kawano H, Rostapshov V, Rosen L, et al. Genetic determinants

of dengue type 4 virus neurovirulence for mice[J]. J Virol, 1993,

67(11): 6567-6575.

(收稿日期:2017-04-20)

(本文编辑:田丽丽)

Page 60: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70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7. 04. 012

作者单位:250021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

通信作者:张济,Email:[email protected]

济南市 2016 年报告本地和外地麻疹病例特征分析

林少倩 刘晓雪 高尚 宋凯军 张先慧 张济

【摘要】 目的 分析济南市报告本地和外地麻疹病例分布和就诊特征,为本市麻疹防控提供

相应措施和建议。方法 数据来源于“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6 年 1 月 1 日—2016 年 12

月 31 日济南市医疗机构报告的所有麻疹病例,对本地和外地麻疹病例特征进行描述和比较分析。

结果 2016 年济南市报告本地麻疹病例 960 例,占 64.78%;外地麻疹病例 522 例,占 35.22%。

报告外地病例主要来自齐河县、高唐县和夏津县。报告外地病例出现高峰的时间早于本地病例。

外地病例中 0~6 岁儿童占 74.14%,本地病例以≥ 15 岁成人为主,占 52.40%。本地和外地病例发

病前 7~21 d 有医院就诊史的比例分别为 52.60% 和 52.11%,其中有市儿童医院就诊史的比例分别

为 38.02% 和 23.16%。病例报告医院主要是市传染病医院和市儿童医院。34.14% 的病例发病后去

过 2 家或多家医院就诊。本地和外地病例发病报告时间间隔均为 5 d,报告外地病例出疹后 1 d、2 d、

3 d 内来我市就诊的比例分别为 70.73%、86.64% 和 92.34%,均高于本地病例(57.95%、76.63%

和 88.68%)。结论 大量外地麻疹病例来济南市就诊、部分病例多次就诊、本地病例就诊不及时

等增加了本市麻疹疫情扩散的风险,医院内感染是麻疹传播的重要因素,应加强传染源管理,强

化重点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工作。

【关键词】 麻疹;医院感染;监测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ported local and imported measles cases in Jinan, 2016

Lin Shaoqian, Liu Xiaoxue, Gao Shang, Song Kaijun, Zhang Xianhui, Zhang Ji. Department of Immunization, Jinan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5002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Ji, Email :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s and consulting features of local and imported measles cases, so as to provid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measl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All measles cases reported by the hospitals in Jinan from January 1st to December 31st, 2016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easles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system. Descriptive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local and imported measles cases. Results A total of 960 local measles cases and 522 measles cases coming from other cities were reported by the hospitals in Jinan, and the local cases and imported cases accounted for 64.78% and 35.22% of all reported cases, respectively. The imported cases mainly came from Qihe county, Gaotang county and Xiajin county. Peak of imported cases appeared to be earlier than those local cases. Children of 0 to 6 years old accounted 74.14% of imported measles cases , while the local cases were mainly adults over 15 years old which accounted for 52.04%. For the exposure in hosptials, 52.60% of local measles cases and 52.11% of imported cases had hospital visits 7-21 days prior to the onset of the disease. Among the cases with hospital exposure, 38.02% of the local cases and 23.16% of the imported cases visited Jinan Municipal Children’s Hospital. The measles cases were mainly reported by Jinan Infectious Diseases Hospital and Jinan Municipal Children’s Hospital. 34.14% of measles cases had been to two or more hospitals after they got sick. The time interval from onset to report was 5 days for both local cases and imported cases. The proportions of imported measles cases that came

Page 61: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71 ·

to Jinan for better medical services within 1 day, 2 days and 3 day after rash were 70.73%, 86.64% and 92.34%, respectively, all of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local cases (57.95%, 76.63%, 88.68%). Conclusions A great deal of infectious measles cases entering Jinan for better medical services, multiple visiting by some measles cases and delayed visiting of local cases increased the risk of measles spreading in Jinan,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infection sources as well a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inside hospitals.

【Key words】 Measles;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2016 年初济南市麻疹疫情较往年显著升高,济南市是省会城市,医疗资源丰富,接诊了大量外地来济南就诊的麻疹病例,本市报告外地就诊病例约占报告总病例数的三分之一,为本市麻疹防控带来了压力,本文对 2016 年济南市报告本地和外地麻疹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为本市麻疹防控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截取自全国“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6年 1 月 1 日—2016 年 12 月 31 日济南市医疗机构报告的所有麻疹病例。

1.2 诊断标准及定义按照《山东省麻疹监测方案(2014 年版)》

进行病例分类。本地病例定义为发病时在济南市居住的病例,外地病例定义为:发病时不在济南市居住,发病后到济南市就诊,由济南市医疗机构报告的病例。

1.3 统计学分析用 Excel 2007 和 SPSS 16.0 进行数据整理和分

析。第 25 百分位数和第 75 百分位数分别用 P25 和P75 表示。

2  结果2.1 疫情概况

2011—2015 年济南市麻疹年发病数分别是 104例、3 例、306 例、245 例和 269 例,发病率在 0.044/10万 ~ 4.41/10 万之间,自 2016 年 1 月份济南市麻疹疫情显著上升,远高于本市近五年同期麻疹发病水平。2016 年济南市共报告麻疹病例 1 482 例,其中本地病例 960 例,占总病例数的 64.78%,发病率为 13.57/10 万;报告外地病例 522 例,占总病例数的 35.22%。

2.2 流行特征2.2.1 地区分布  报告本地病例主要分布在历城区、槐荫区、市中区和历下区,占本地病例总数的 54.79%。报告外地病例来自山东省 12 个地市(512 例)、安徽省(1 例)、甘肃省(1 例)、河北省(6 例)、河南省(1 例)和四川省(1 例)。报告外地病例主要来自德州市,占外地病例总数的 49.43%,其次来自聊城市和菏泽市,分别占外地病例总数的 14.94% 和 10.73%。报告外地病例最多的县是德州市齐河县(103 例),其次为聊城市高唐县(46 例),再次为德州市夏津县(45 例),详见图 1。

图 1 2016 年济南市报告本地麻疹病例和山东省境内外地麻疹病例分布图

Ⓐ济南市本地麻疹病例;Ⓑ山东省境内外地麻疹病例

Ⓐ Ⓑ

Page 62: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72 ·

0

20

40

60

80

100

120

45周

47周

49周

51周

1周

3周

5周

7周

9周

11周

13周

15周

17周

19周

21周

23周

25周

27周

29周

31周

33周

35周

37周

39周

41周

43周

45周

47周

49周

51周

53周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病例

数(

例)

本地病例

外地病例

2015 年 2016 年

2.2.2 时间分布  报告外地病例自 2015 年末开

始升高,2016 年第 4 周达到一个高峰,后略有下

降,第 9 周又形成一个高峰,后逐渐下降。报告

本地病例自 1 月份开始迅速上升,直到第 10 周达

到高峰(单周报告病例 106 例),随后逐渐下降。

2015 年 11 月、12 月和 2016 年 1 月分别报告外地

病例 12 例、39 例和 123 例,均高于报告本地病例

数(5 例、16 例和 118 例),详见图 2。

图 2 济南市报告本地和外地麻疹病例时间分布图

2.2.3 年龄分布  报告外地病例主要是 0~6 岁儿

童,占 74.14%。报告本地病例主要为≥ 15 岁成人,

占 52.40%,其次为 0~7 月龄儿童,占 20.83%。经

统计学检验,报告本地和外地病例年龄构成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x2=132.88,P < 0.001)。共报告< 15

岁麻疹病例 860 例,其中本地病例 457 例(53.14%),

外地病例 403 例(46.86%),详见表 1。

2.3 发病前 7—21 d 医院就诊史分析报告本地病例中 505 例(52.60%)发病前

7—21 d 有 医 院 就 诊 史, 其 中 192 例(38.02%)

有市儿童医院就诊史;< 1 岁本地麻疹病例 329

例,237 例(72.04%) 发 病 前 7—21 d 有 医 院 就

诊史,其中 147 例(62.03%)有市儿童医院就诊

史。1、2 月份的本地病例发病前有医院就诊史

的 比 例 分 别 为 79.66% 和 66.04%, 高 于 3—5 月

(35.98%~46.93%)。 报 告 外 地 病 例 中 272 例

(52.11%)发病前 7—21 d 有医院就诊史,其中

63 例(23.16%)有我市儿童医院就诊史。

报告时间(年 - 月 - 日)

2.4 报告医院分布2016 年 济 南 市 共 报 告 麻 疹 病 例 2 017 人 次

(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每报告 1 次记为 1 人

次),共有 32 家医疗机构报告,市传染病医院报

表 2 2016 年济南市各医疗机构报告麻疹病例情况

报告单位 市传染病医院 市儿童医院 省级医疗机构 区县级医疗机构 其他市级医疗机构 * 部队和企业医院 合计

本地(%) 754(58.31) 192(14.85) 147(11.37) 141(10.90) 50(3.87) 11(0.85) 129(100.00)

外地(%) 478(66.20) 168(23.27) 65(9.00) 2(0.28) 7(0.97) 2(0.28) 722(100.00)

* 注:其他市级医疗机构指除市传染病医院和市儿童医院以外的市级医疗机构

告人次最多,共 1 232 人次,其中本地病例 754 人

次(61.20%), 外 地 病 例 478 人 次(38.80%)。

市 儿 童 医 院 报 告 360 人 次, 其 中 本 地 192 人 次

(53.33%),外地 168 人次(46.67%),详见表 2。

表 1 2016 年济南市报告本地和外地麻疹病例分年龄组分布

年龄组 0~7 月龄 8~11 月龄 1~6 岁 7~14 岁 ≥ 15 岁 合计

本地(%) 200(20.83) 129(13.44) 114(11.88) 14(1.46) 503(52.40) 960(100.00)

外地(%) 138(26.44) 116(22.22) 133(25.48) 16(3.07) 119(22.80) 522(100.00)

全市报告麻疹病例中,有 506 例(34.14%)发

病后去过 2 家或多家医院就诊,首次就诊医院为

市儿童医院的比例为 56.32%。最后就诊医院为市

传染病医院的比例为 86.42%。本地病例中由 2 家

或以上医院报告的比例为 33.02%,外地病例中由

2 家及以上医院报告的比例为 36.21%,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x2=1.53,P=0.217)。

2.5 发病报告时间间隔本地病例发病报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5 d(P25=4,

P75=6),外地病例发病报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 5 d

(P25=4,P75=6),本地病例和外地病例的报告时间

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49E5,P=0.885)。

有出疹的报告病例 1 446 例(本地 937 例,外

地 509 例)中,本地病例出疹后 4 d 内到医疗机构

就诊的占 94.24%,外地病例出疹后 4 d 内来我市就

诊的占 96.27%。本地病例出疹后 1 d 内、2 d 内、3

d 内就诊的比例分别为 57.95%、76.63%、88.68%,

外地病例中出疹后 1 d 内、2 d 内、3 d 内来本市就

Page 63: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73 ·

诊的的比例分别为 70.73%、86.64% 和 92.34%,经

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96,P < 0.001;

x2=20.79,P < 0.001;x2=4.87,P=0.027)。

3 讨论

2016 年济南市报告外地麻疹病例 522 例,占

全部报告病例的 35.22%,主要来自位于济南市西

部的德州市和聊城市,从时间分布上看报告外地

病例出现高峰的时间早于本地病例,且 96.27% 的

报告外地病例在出疹后 4 d 内来本市就诊,此时正

值麻疹传染性强的时期,这部分外地就诊病例作

为传染源可能对本市麻疹疫情造成一定影响。其

他地区相关报道也论证了外来就诊麻疹病例的增

多是本地麻疹疫情高发的原因之一 [1-2]。报告麻疹

病例中 34.14% 的病例发病后去去过 2 家或多家医

院就诊,由于本市麻疹病例多被转诊至市传染病

医院进一步治疗,这些多次就诊病例增加了麻疹

疫情扩散的风险。与外地病例相比,本地病例出

疹后 1 d 内、2 d 内、3 d 内就诊的比例均低于外地

就诊病例,发病报告时间间隔也不比外地病例提

前,提示本地病例及时就诊意识不强,出疹前后 5

天是麻疹的传染期,越早就诊越能及时得到隔离

治疗,减少传播的风险,相反若不及时就诊也增

加了疫情扩散的风险,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教

育工作,提高群众对麻疹相关疾病的认知。

本地和外地病例中分别有 52.06% 和 52.11%

的比例发病前 7~21 d 有医院就诊史,而 1、2 月

份的本地病例中有医院就诊史的比例高达 79.66%

和 66.04%,提示医院感染可能是麻疹高发的一个

重要原因。有研究报道,医院内传播是引起麻疹

高发的重要原因 [3-5],医院候诊室和输液室人群

聚集性强,而麻疹病毒可以以气溶胶形式在空气

中漂浮 2 h[6],增加了感染麻疹病毒的风险。从报

告医院来看,我市报告麻疹病例的医疗机构主要

是市传染病医院和市儿童医院,报告外地病例中

74.14% 为 0~6 岁儿童,并且报告外地病例主要来

自西部齐河县、高唐县和夏津县,更便于去位于

我市西部的市儿童医院就诊,发病后去过多家医

院就诊的病例中 56.32% 的病例首次就诊医院为市

儿童医院。而发病前 7~21 d 有医院就诊史的本地

和外地病例中分别有 38.02% 和 23.16% 的比例有

我市儿童医院就诊史,< 1 岁本地麻疹病例中有

高达 72.04% 的比例发病前 7~21 d 有医院就诊史,

其中有市儿童医院就诊史的病例占所有有就诊史

病例的 62.03%。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医院暴露是

婴儿感染麻疹的重要危险因素 [7-10]。韩轲研究表明,

医疗机构就诊史是儿童感染麻疹病毒的危险因素,

深入分析发现在输液室输液是感染的高风险环节,

输液时间越长,发病风险越高 [6]。< 1 岁患儿由于

未到免疫月龄或到了免疫月龄未能及时接种疫苗,

使其易感性增加,加之该年龄段儿童易生病去医

院就诊而增加医院感染的几率。因此对于 8 月龄

以下婴儿,防止医院感染是其主要的保护措施。

针对市儿童医院接诊儿童麻疹病例较多的现象,

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预检分诊,落实首诊负

责制,对疑似病例就地隔离治疗,确需转诊治疗

的由专车转诊,规范输液室管理,加强对病例追

踪管理等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曲江文 , 高志刚 , 丁亚兴 , 等 . 天津市 2010 年麻疹发病特点

及高发原因分析 [J]. 中国疫苗和免疫 , 2013, 19 (1): 35-38, 78.

[2] 张朱佳子 , 卢莉 , 马蕊 , 等 . 北京市 2014 年外来就诊麻疹

病例特征分析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15, 36(6): 617-619.

DOI: 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5.06.017.

[3] 傅利军 , 郭天英 , 吴建宏 , 等 . 医院就诊情况与麻疹高发关联

的病例对照研究 [J]. 疾病监测 , 2014, 29(5): 383-386. DOI: 10.

3784/j.issn.1003-9961.2014.05.012.

[4] 陈邦华 , 官旭华 , 詹发先 , 等 . 湖北省部分地区 2011-2012 年

度麻疹流行期间高发原因调查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13,

34(7): 714-716. DOI: 10.3760/cma.j.issn. 0254-6450. 2013.07.012.

[5] Low C, Thoon KC, Lin R, et al. Possible nosocomial transmission of

measles in unvaccinated children in a Singapore public hospital [J].

Western Pac Surveill Response J, 2012, 3(4): 7-11. DOI: 10.5365/

WPSAR.2012.3.4.008. Print 2012 Oct.

[6] 韩轲 . 疫苗时代广东省麻疹流行特征及消除策略研究 [D]. 南

方医科大学 , 2016: 26-27.

[7] 曲江文 , 高志刚 , 万丽霞 , 等 . 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

控制策略 [J]. 中国疫苗和免疫 , 2011, 17(2): 152-154,181.

[8] 朱鑫 , 谢清梅 , 任蕴慧 , 等 . 一起医院内暴露导致的麻疹爆发

疫情分析 [J]. 中国疫苗和免疫 , 2008, 14(5): 398-402.

[9] Chen SY, Anderson S, Kutty PK, et al. Health care-associated

measles outbreak in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an importation:

challenges and economic impact[J]. J Infect Dis, 2011, 203(11):

1517-1525. DOI: 10.1093/infdis/jir115. Epub 2011 Apr 28.

[10] 卞琛 , 凌良健 , 徐文国 , 等 . 常州市低于 8 月龄婴儿麻疹传播

影响因素分析 [J]. 现代预防医学 , 2014, 41(23): 4278-4281.

(收稿日期:2017-04-23)

(本文编辑:杜丹)

Page 64: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74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7. 04. 013

作者单位: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通信作者:李洁,Email:[email protected]

2008—2015 年北京市丰台区 3 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信振江 刘晓君 谢俊卿 王琳 白俊梅 王梅 李洁

【摘要】 目的 分析 2008—2015 年丰台区 3 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传染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资料。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 x2 检验。结果 2008—2015 年丰

台区 3 岁以下儿童共报告由病毒性引起的传染病 10 种 20 400 例,累计报告 4 例死亡病例,年度报

告发病率为 5 247.20/10 万。总体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河东地区高于河西地区。手足口病和水痘

是发病率最高的两种疾病。 结论 手足口病和水痘是丰台区 3 岁以下儿童需重点防控的病毒性传

染病,需结合流行特征开展综合防控工作。

【关键词】 病毒性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手足口病;水痘

Analysis on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iral infectious diseases among children under 3 years

old in Fengtai district of Beijing from 2008 to 2015

Xin Zhenjiang, Liu Xiaojun, Xie Junqing, Wang Lin, Bai Junmei, Wang Mei, Li Jie. Fengtai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eijing 10007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 Jie,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iral infectious diseases

among children under 3 years old in Fengtai district from 2008 to 2015. Methods The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There were 20 400 cases

of 10 reportable diseases and 4 death cases reported in Fengtai district from 2008 to 2015. The average

incidence rate of viral infectious diseases was 5 247.20 per 100 000. Males were more likely to suffer from

viral infectious diseases than females. East region of the Yongding river had more disease than the west.

The top two incidences were HFMD and varicella. Conclusions We should focu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FMD and varicella and combining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Key words】 Viral infectious diseases;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FMD; Varicella

当前传染病依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之一 [1],新发传染病多由病毒引起 [2],如重症急

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禽流感、中东呼吸

综合征(MERS)等,同时病毒也是引起常见传

染病的重要病原体,如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

病、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等。儿童是

传染病的易感人群,2015 年北京市丰台区传染病

发病数据显示 3 岁以下儿童传染病发病数构成比

达到 18.93%。为了解近年来丰台区 3 岁以下儿童

病毒性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现对

2008—2015 年丰台区 3 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传染病

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期为制定有效且精准的传

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08—2015 年丰台区 3 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传

染病发病数据个案资料及人口资料分别来自“中

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传染病报

Page 65: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75 ·

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基本信息系统”。

本研究纳入分析的病毒性传染病是指在“传染

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所有明确由病毒引起的

传染病。因无法逐例区分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病

原体,故未纳入分析。本文中的数据统计规则如下:

按照“发病日期”和“现住址”统计,诊断分类

包括“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不包括

港澳台和外籍病例。

1.2 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数据

分别采用 Excel 2010 和 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库

整理和数据分析,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 x2 检验。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疫情总体情况2.1.1 概况  2008—2015 年,丰台区累计报告 3

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传染病 10 种 20 400 例,死亡 4

例,年均报告发病率 5 247.20/10 万,年均病死率

0.20‰。报告乙类病毒性传染病 3 种 594 例,其中

发病首位为麻疹,共报告 584 例,占病例总数的

98.32%。报告丙类病毒性传染病 5 种 18 013 例,

其中居发病首位的为手足口病,共报告 17 429 例,

占病例总数的 96.76%。报告其他病毒性传染病 2

种 1 793 例,其中以水痘为主,共报告 1 789 例,

占病例总数的 99.78%。手足口病、水痘、麻疹、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每年均有发病。

病毒性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尖锐湿疣、艾

滋病呈散发状态。各类、各病种报告发病率详见

表 1。

2.1.2 发病顺位  2008—2015 年,在丰台区 3

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传染病发病顺位中,发病居前

五位的有 6 种传染病,其中居前两位的始终是手

足口病和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的报告发病一直比

较稳定,风疹在 2010 年后报告发病数下降明显,

麻疹和流行性感冒病例数波动较大,详见表 2。

2.1.3  年 份 趋 势  2008—2015 年,2010 年 报

告 发 病 数 和 发 病 率 最 高, 分 别 为 4 030 例 和 7

651.56/10 万,2015 年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最低,

分别为 1 604 例和 3 033.91/10 万。每年均有报告

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

腮腺炎和风疹)虽然在个别年份高发,但整体发

图 1 2008—2015 年丰台区 3 岁以下儿童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率年度分布情况

2.2 地区分布2008—2015 年,报告发病数河东、河西比为

1.00 :0.11,河东年均报告发病率为 5 278.64/10 万,

河 西 年 均 报 告 发 病 率 为 4 970.09/10 万。2008—

2015 年河东报告发病率高于河西,2008—2015 年

河西报告发病率高于河东。河东与河西报告发病

的病毒性传染病分类构成均是丙类最多,其次是

其他传染病,乙类最少。另外,仅有河东报告了

艾滋病和尖锐湿疣病例,详见表 3 和表 4。

2.3 季节分布2008—2015 年,丰台区 6 种 3 岁以下儿童常

见病毒性传染病存在 3 种季节分布形式。流行性

感冒是冬季高发传染病,发病高峰位于 12 月至次

年 1 月;手足口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是春夏季高发传染病发病高峰位于 4 月至 8 月;

水痘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位于春夏季的 4 月—

6 月和冬季的 11 月—次年 1 月,且春夏季高峰报

告发病多于冬季高峰,详见图 2。

图 2 2008—2015 年丰台区 3 岁以下儿童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季节分布情况

病稳定,呈现下降趋势,而麻疹和流行性感冒发

病不稳定,存在发病的突然上升和下降,各年份

发病率差异较大,详见图 1。

Page 66: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76 ·

表 1 2008—2015 年丰台区 3 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情况(/10 万)

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名称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总计

乙 类 艾滋病 0.00 0.00 0.00 0.00 2.02 0.00 0.00 0.00 0.26

病毒性肝炎 6.11 1.95 0.00 3.26 0.00 0.00 1.92 5.67 2.31

麻疹 228.16 130.96 417.70 16.31 2.02 51.15 190.45 102.14 150.21

合计 234.27 132.91 417.70 19.57 4.04 51.15 192.37 107.81 152.79

丙 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6.11 9.77 1.90 0.00 0.00 0.00 0.00 0.00 2.31

风疹 59.08 33.23 37.97 16.31 10.10 13.77 13.47 9.46 24.44

流行性腮腺炎 59.08 60.59 55.06 140.24 42.41 68.86 55.79 37.83 60.96

流行性感冒 10.19 158.32 15.19 13.05 14.14 49.19 140.43 75.66 62.50

手足口病 3 442.73 4 991.99 6 702.23 6 287.91 4 669.01 3 742.03 4 284.18 2 432.43 4 483.01

合计 3 577.18 5 253.90 6 812.36 6 457.50 4 735.65 3 873.85 4 493.86 2 555.37 4 633.22

其 他 尖锐湿疣 2.04 0.00 0.00 3.26 4.04 0.00 0.00 0.00 1.03

水痘 562.24 496.46 421.50 799.03 391.78 395.45 386.67 370.73 460.16

合计 564.28 496.46 421.50 802.30 395.82 395.45 386.67 370.73 461.19

总 计 4 375.73 5 883.27 7 651.56 7 279.37 5 135.51 4 320.45 5 072.91 3 033.91 5 247.20

表 2 2008—2015 年丰台区 3 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传染病报告发病顺位(构成比 , %)

年 份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第一位 病种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例数 1 690 2 554 3 530 1 928 2 312 1 902 2 227 1 286

构成比 78.68 84.85 87.59 86.38 90.92 86.61 84.45 80.17

第二位 病种 水痘 水痘 水痘 水痘 水痘 水痘 水痘 水痘病例数 276 254 222 245 194 201 201 196

构成比 12.85 8.44 5.51 10.98 7.63 9.15 7.62 12.22

第三位 病种 麻疹 流行性感冒

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 麻疹

病例数 112 81 200 43 21 35 99 54

构成比 5.21 2.69 5.46 1.93 0.83 1.59 3.75 3.37

第四位 病种 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 流行性感冒

麻疹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病例数 29 67 29 5 7 26 73 40

构成比 1.35 2.23 0.72 0.22 0.28 1.18 2.77 2.49

第五位 病种 风疹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风疹 风疹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病例数 29 31 20 5 5 25 29 20

构成比 1.35 1.03 0.50 0.22 0.20 1.14 1.10 1.25

2.4 人群分布2.4.1 性别分布  2008—2015 年,男、女性别

比为 1.00 :0.66,男、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 6

054.08/10 万和 4 363.08/10 万,两性报告发病率存

在显著差异(x2=577.828,P<0.001),8 年间始终

是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报告发病率;男性与

女性报告发病的病毒性传染病分类构成均是丙类

最多,其次是其他传染病,乙类最少。另外,仅

有女童报告了艾滋病和尖锐湿疣病例,详见表 3

和表 4。

2.4.2 年龄分布  2008—2015 年,0 岁组发病

率明显低于 1 岁组和 2 岁组。发病最多的三种传

染病中,水痘和麻疹呈现随年龄递减的趋势,而

手足口病呈现随年龄递增的趋势,详见表 5 和表 6。

2.5 死亡病例分析2008—2015 年,共报告 4 例死亡病例,包括 3

例手足口病和 1 例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死亡病

例出现在手足口正式纳入丙类传染病的前三年高

发时期,2008—2010 年每年报告死亡 1 例,2 例

为男性,1 例为女性。流行性感冒死亡病例出现在

2009 年,死者为女性,检测结果为甲型 H1N1 流感。

所有死亡病例均居住在河东。

Page 67: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77 ·

表 3 2008—2015 年丰台区 3 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传染病报告年度性别、地域分布情况

年份(年)发病率(/10 万) 发病数(例)

男 女 总计 河东 河西 总计

2008 5 251.71 3 445.09 4 375.73 2 028 120 2 148

2009 6 898.91 4 804.51 5 883.27 2 752 258 3 010

2010 8 984.66 6 236.05 7 651.56 3 685 345 4 030

2011 8 501.92 5 925.21 7 279.37 2 008 224 2 232

2012 5 825.50 4 355.12 5 135.51 2 275 268 2 543

2013 4 755.20 3 827.75 4 320.45 1 944 252 2 196

2014 5 715.22 4 346.22 5 072.91 2 312 325 2 637

2015 3 492.64 2 536.09 3 033.91 1 427 177 1 604

总计 6 054.08 4 363.08 5247.20 18 431 1 969 20 400

表 4 2008—2015 年丰台区 3 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传染病报告病种性别、地域分布情况

传染病

分类传染病名称

男 女 河东 河西 总计

发病数(例)

构成比(%)

发病数(例)

构成比(%)

发病数(例)

构成比(%)

发病数(例)

构成比(%)

发病数(例)

构成比(%)

乙类

艾滋病 0 0 1 0.01 1 0.01 0 0 1 0

病毒性肝炎 5 0.04 4 0.05 8 0.04 1 0.05 9 0.04

麻疹 381 3.10 203 2.51 548 2.97 36 1.83 584 2.86

合计 386 3.14 208 2.57 557 3.02 37 1.88 594 2.91

丙类

风疹 50 0.41 45 0.56 91 0.49 4 0.20 95 0.47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6 0.05 3 0.04 8 0.04 1 0.05 9 0.04

流行性感冒 150 1.22 93 1.15 234 1.27 9 0.46 243 1.19

流行性腮腺炎 149 1.21 88 1.09 223 1.21 14 0.71 237 1.16

手足口病 10 593 86.08 6 836 84.46 15 668 85.01 1 761 89.44 17 429 85.44

合计 10 948 88.96 7 065 87.29 16 224 88.03 1 789 90.86 18 013 88.30

其他

尖锐湿疣 0 0 4 0.05 4 0.02 0 0 4 0.02

水痘 972 7.90 817 10.09 1 646 8.93 143 7.26 1 789 8.77

合计 972 7.90 821 10.14 1 650 8.95 143 7.26 1 793 8.79

总计 12 306 100.00 8 094 100.00 18 431 100.00 1 969 100.00 20 400 100.00

表 5 2008—2015 年丰台区 3 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传染病报告年度年龄分布情况

年份(年)0 岁 1 岁 2 岁

发病数(例) 发病率(/10 万) 发病数(例) 发病率(/10 万) 发病数(例) 发病率(/10 万)

2008 464 6 029.11 824 10 052.46 860 10 873.69

2009 528 6 659.94 1 192 13 961.12 1 290 15 460.21

2010 718 8 866.39 1 636 18 643.87 1 676 19 326.57

2011 330 7 155.25 904 18 090.85 998 20 206.52

2012 364 6 003.63 1 097 12 776.61 1 082 12 598.98

2013 418 6 797.85 1 061 12 078.78 717 8 062.52

2014 354 3 936.83 1 175 18 668.57 1 108 1 2171.81

2015 304 3 252.03 758 11 584.90 542 5 727.57

总计 3 480 5 909.72 8 647 14 242.18 8 273 12 551.77

Page 68: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78 ·

3 讨论

3 岁以下儿童是丰台区散居儿童的重要组成部

分,这个阶段的孩子,其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

全,容易罹患病毒性传染病 [3-4],同时由于孩子的

表达能力欠缺,也是出现危重病例的重点人群 [5]。

此外,在丰台区一半以上的 3 岁以下儿童为非户籍

儿童,这部分儿童不符合北京“一老一小”大病医

疗保险的参保条件,一旦孩子发生手足口病重症或

死亡,将面临自付万元的经济负担 [6]。2008—2015

年,丰台区报告的传染病有一半为病毒性传染病,

而报告的 3 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传染病病例占全部病

毒性传染病病例的四分之一,且这一发病比例一直

比较稳定。这说明今后一段时间内,病毒将依然是

丰台区传染病的重要致病病原体,同时 3 岁以下儿

童也依然是病毒性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因此,

丰台区 3 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是传染病

防控工作重点,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008—2015 年,丰台区 3 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传

染病报告发病前三位的分别是手足口病、水痘和麻

疹。其中,手足口病占病毒性传染病报告病例数的

85.44%,直接影响到该人群的病毒性传染病发病趋

势,自 2008 年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后,报告病例

逐年增加,于 2010—2011 年达到高峰,2012—2013

年连续下降两年后,2014 年再次上升,这与相关报

道的全人群手足口病周期性流行趋势一致 [7],同时

3 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在全人群手足口病

报告病例中构成比为 43.72%。8 年间,3 岁以下儿

童报告水痘发病比较平稳,占所有同人群病毒性传

染病报告病例的 8.77%,同时占全人群水痘报告发

病的 11.43%。在累计发病顺位上麻疹排在 3 岁以下

儿童的第三位,2011 年北京市启动消除麻疹工作后,

丰台区麻疹报告发病顺位曾于 2011 年、2013 年降

至第四位,2012 年甚至跌出前五,但在 2014 年后

再次回升至发病顺位第三位,占全人群麻疹报告发

病的 28.17%,是 3 ~ 5 岁托幼儿童发病的 20 倍。

此外,2009 年由于甲型 H1N1 流感的流行,流行性

感冒曾一度上升到第三顺位。以上情况提示我们,

手足口病和麻疹是 3 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传染病防控

的重点,同时要关注流感的危害 [8]。

丰台区是北京市的城市功能拓展区,截至 2015

年底常住人口为 232.4 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占

一半,同时还有数十万流动人口。2008—2015 年,

丰台区河东、河西总体报告发病率相近,但河东

地区实际报告发病数远高于河西地区,河东地区

的报告病种也多于河西地区,艾滋病和尖锐湿疣

病例仅报告于河东,这一现状与河东地区人口密

度、外来人口多于河西地区相符,同时也与国内

有关流动人口易患传染病的报道一致 [9-10]。这提示

我们需要将病毒性传染病防控工作向河东地区适

当倾斜。另外,十三五期间丰台区计划将常住人

口规模控制在 195.5 万人以内,较 2015 年要减少

36.9 万人,预计河东地区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的防

控压力将得到缓解。本次分析还显示,3 岁以下儿

童病毒性传染病各个病种具有不同的时间和季节

特点,提示我们要根据时空特征做好传染病监测、

预警、干预、评估以及应急工作。

病毒性传染病在各年龄组发病存在差异。3 岁

以前是人体发育的一个特殊时期,1 岁以前孩子

与外界接触较少,主要通过母乳获得被动免疫保

护 [11-12],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增加与外界的接

表 6 2008—2015 年丰台区 3 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传染病报告病种年龄分布情况

疾病名称0 岁 1 岁 2 岁

发病数(例) 发病率(/10 万) 发病数(例) 发病率(/10 万) 发病数(例) 发病率(/10 万)

艾滋病 1 1.70 0 0.00 0 0.00

尖锐湿疣 0 0.00 3 4.94 1 1.52

病毒性肝炎 4 6.79 3 4.94 2 3.03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2 3.40 1 1.65 6 9.10

风疹 43 73.02 31 51.06 21 31.86

流行性腮腺炎 14 23.77 69 113.65 154 233.65

流行性感冒 49 83.21 78 128.47 116 175.99

麻疹 469 796.45 78 128.47 37 56.14

水痘 754 1 280.44 624 1 027.77 411 623.57

手足口病 2 144 3 640.93 7 760 12 781.24 7 525 11 416.91

总计 3 480 5 909.72 8 647 14 242.18 8 273 12 551.77

Page 69: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79 ·

触,逐步通过自然感染和免疫接种获得自身的主

动免疫保护。丰台区 0 岁组报告发病低于 1 岁组

和 2 岁组发病,主要是受到手足口病在 3 岁以下

儿童中发病随年龄递增的影响,同时麻疹的 0 岁

组发病高于 1 岁组和 2 岁组,这与当前婴儿母体

麻疹抗体水平低有关 [13]。提示我们要把握好传染

病防控的关键年龄,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性工作。

此外,丰台区 3 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病为首,男

性较女性报告发病率高的现象与李锡太、钱海坤、

王琦等 [14-15] 报道一致,这提示在防控工作应给予

男童更多的关注。

2008—2015 年报告的 4 例死亡病例,分别是

手足口病和甲型 H1N1 流感病例,且分别出现在这

两种疾病刚刚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初期。这提

示我们在出现新发传染病时要对婴幼儿防控给予

充分的重视,尽可能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出现。

同时所有死亡比例均出现在河东也再一次表明,

河东的防控压力高于河西。

此外,本次分析未统计在内的其他感染性腹

泻病,在 2008—2015 年共报告 3 岁以下儿童病例

13 002 例,其报告总量排在报告病种的第二位仅

次于手足口病,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

秋冬季腹泻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但由于目前

我国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尚未

提供标注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病原信息的功能,因

此我们无法将病毒性腹泻病例从其他感染性腹泻

病整体病例中准确的提取出来进行分析,希望传

染病报告系统在今后能够得到进一步功能完善,

同时我们也将就病毒性腹泻开展专项监测,以评

估病毒性腹泻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监测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发现了一

些 3 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和流行

规律。考虑到该人群本身的疫情现况以及当前我

国儿童用药的局限性 [16-17],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

要继续认真执行北京市现行的免疫规划程序,有

倾向性的对儿童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做好新

发或变异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应急救治准备,

加强本地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资源投入,有效控

制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病与死亡。

参 考 文 献

[1] 王永怡 , 张玲霞 , 王姝 . 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 [J]. 中国病

毒 病 学 杂 志 , 2011, 1(1): 28-31. DOI: 10.16505/j.2095.0136.

2011.01.007.

[2] 梁国栋 . 病毒与病毒性传染病 [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2007, 18(3): 110-112.

[3] 钱海坤 , 田祎 , 李锡太 , 等 . 2007-2012 年北京市手足口病

流行学研究 [J]. 国际病毒学杂志 , 2013, 20(1): 6-10. DOI: 10.

3706/cma.j.issn.1673-4092.2013.01.002.

[4] 华文浩 , 万钢 , 盛琳君 , 等 . 北京地坛医院 2008~2015 年水

痘流行趋势分析 [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2016, 37(12): 1619-

1620. DOI: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2.010.

[5] 贾蕾 , 李洁 , 李锡太 , 等 . 2009 年北京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

行病学分析 [J]. 疾病监测 , 2010, 25(9): 687-690. DOI: 10.3784/

j.issn.1003-9961.2010.09.005.

[6] 王小莉 , 霍达 , 贾蕾 , 等 . 北京市 2011-2015 年手足口病经济

负担的探索性研究 [J]. 国际病毒学杂志 , 2017, 24(2): 99-103.

DOI: 10.3706/cma.j.issn.1673-4092.2017.02.007.

[7] 孙军玲 , 张静 .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中华流行病学

杂志 , 2009, 30(9): 973-976. DOI: 10.3760/cma.j.issn.0254-6450.

2009.09.027.

[8] 曾光 . 流感大流行与应对策略分析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6, 27(2): 93-95.

[9] 张琪 , 邹前健 . 赣州市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发病影响因

素研究 [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 2014, 31(4): 269-271. DOI: 10.

3969/j.issn.1673-5625.2014.04.017.

[10] 高建华 , 唐姬 , 黄若刚 . 北京市 2004-2012 年梅毒和淋病流

行特征分析 [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 2013, 14(7): 530-533.

DOI: 10. 16506/J.1009-6639.2013.07.021.

[11] 孙建华 , 谢恩萍 . 母乳喂养与新生儿免疫 [J]. 临床儿科杂志 ,

2012, 30(3): 204-207. DOI: 10.3969/j.issn.1000-3606. 2012.03.002.

[12] 张俊红 . 母乳与免疫 [J]. 新生儿科杂志 , 2002, 17(1): 39-41.

[13] 姜晓飞 , 王中战 , 唐田 , 等 . 2005—2014 年北京市丰台区麻

疹流行病学分析与监测系统运转评价 [J]. 职业与健康 , 2016,

1(32): 251-258. DOI: 10.13329/j.cnki.zyyjk.2016.0035.

[14] 李锡太 , 王全意 , 黄芳 , 等 . 北京市 2007-2010 年手足口病流

行特征分析 [J]. 国际病毒学杂志 , 2011, 18(1): 5-10. DOI: 10.

3706/cma.j.issn.1673-4092.2011.01.002.

[15] 王琦 , 王子军 . 2008 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J]. 疾病

监测 , 2010, 25(3): 181-184. DOI: 10.3784/j.issn.1003-9961. 2010.

03.006.

[16] 郭文姣 , 欧阳昭连 , 王艳斌 , 等 . 我国儿童用药安全问题分析

及政策建议 [J]. 中国药房 , 2013, 24(21): 1926-1929. DOI: 10.

6039/j.issn.1001-0408.2013.21.3.

[17] 高禄化 , 聂青和 . HCV 母婴传播的分子机制及危险因素 [J].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17, 33(6): 1082-1087. DOI: 10.3969/j.issn.

1001-5256.2017.06.01.

(收稿日期:2017-06-07)  

(本文编辑:田丽丽)  

Page 70: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80 ·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7. 04. 014

基金项目: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2014-3-094);重大传染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子课题(2015-CMU-DT)

作者单位: 100015 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感染病诊治研究中心(宋歌、吴焱);10001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皮肤性病科(宋

歌、刘静、吴焱)

通信作者:吴焱,Email:[email protected]

HPV 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宋歌 刘静 吴焱

【关键词】 HPV;检测方法;宫颈癌;筛查

·综述·

研究证实,持续高危 HPV 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原

因,其中 HPV16 和 HPV18 亚型与 70% 的宫颈癌相关。随

着对 HPV 研究的不断深入,商品化的 HPV 检测方法不断

涌现,目前可用于 HPV 检测的商用试剂达 100 多种。快速、

有效的 HPV 检测对疾病诊断和预防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

HPV 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1 HPV 的结构功能

HPV 病毒属乳多空病毒科,是一类特异感染人类皮肤

和黏膜的小型无包膜双链环状 DNA 病毒。共有三个基因

功能区,早期区(E 区),包含 E1、E2、E4、E5、E6 和

E7,编码早期蛋白,控制病毒的转录、复制和转化;晚期

区(L 区),包含 L1 和 L2,编码晚期蛋白,分别为主要

和次要衣壳蛋白;长控区(LCR)为非编码区,控制早期

区和晚期区的转录与病毒颗粒的合成。HPV 存在高度的

种属特异性,感染宿主后会与宿主细胞基因组发生整合,

造成部分片段的缺失,如 L1 区。E6、E7 编码的蛋白产物

可以与抑癌基因 P53 和 PRb 结合并促使其降解,引起宿

主细胞无限增殖和转化,导致癌症的发生。然而并非所有

的 HPV 感染都可以导致癌症,大多为“一过性”感染,约

90% 的 HPV 感染在两年内会被机体清除,只有长期持续性

高危 HPV 感染会引发癌变 [1]。

2 HPV 的检测方法

目前 HPV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 HPV-DNA 检

测和以 HPV E6/E7 mRNA 为靶分子的 HPV-RNA 检测。大

量筛查研究证实 HC2 和 GP5+/6+ PCR 以其较高的灵敏性和

特异性广泛用于宫颈癌筛查,并可作为检验新的 HPV 检测

技术的金标准。2009 年 Meijer 等 [2] 指出新的 HPV 检测技

术若要用于宫颈癌筛查,需要与前两者任一相比有≥ 90%

的灵敏性和≥ 98% 的特异性,并且有高度的实验室内和

实验室间的一致性(95% 可信区间低值 >87%,kappa 值

>0.5)。

2.1 杂交捕获技术

2.1.1 第二代杂交捕获(HC2)  1999 年 HC2 获批,也

是最早获得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 HPV

检测的技术,该技术利用基因杂交、化学发光和信号放大

的原理,将 RNA 探针与对应基因进行杂交,形成 RNA-

DNA 复合物,被标记有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微孔板捕获,

将偶联有碱性磷酸酶的二抗与捕获后的复合物结合,通过

加入底物进行化学发光比色确定待测 HPV DNA 的含量。

采用 96 孔平板法,可检测 13 种高危型 HPV(具体型别见

表 1,下同)。该方法为半定量检测,结果客观性强、重

复性好,有效的补偿了细胞学的假阴性结果,避免了一定

程度的漏诊。缺点是不能对 HPV 进行分型和全定量检测,

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Arbyn 等 [3] 的一项 meta 分析

表明,HC2 对于细胞学诊断为未明确意义非典型鳞状上皮

细胞(ASCUS)的患者检出 CIN2+ 的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

分别为 92.5% 和 62.5%,与重复的细胞学检查相比,检出

CIN2+ 的灵敏性高出 14%,特异性大致相同。Gillio-Tos 等 [4]

研究发现,以 GP5+/GP6+ PCR 检测为标准,HC2 检测的相

对交叉反应率为 13.6%,主要是与低危型 HPV53、66、70

的交叉反应。

2.1.2 careHPV 检测  该检测方法是由 Qiagen(凯杰)

公司和 PATH(美国适宜卫生科技组织)针对低收入国

家和地区共同设计开发的新型 HPV-DNA 测试。它基于

HC2 和磁珠捕获原理,检测包括 HC2 在内的 13 种高危亚

型及 HPV66 亚型。该方法可靠、简单、易于操作,对实

验室及实验人员要求低,2.5 h 即可检出结果,价格低廉,

缺点是不对 HPV 进行分型和全定量检测。Qiao 等 [5] 在中

Page 71: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81 ·

国山西农村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当把 careHPV 的临界

值设为 0.5 个相对光单位时,通过宫颈标本检出 CIN2+ 的

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0% 和 84.2%,HC2 分别为

97.1% 和 85.6%。鉴于 careHPV 比 HC2 在检测方面的简

便易行性,使其有望成为低收入地区首选的宫颈癌筛查方

法。

2.2 DNA 酶切放大技术

2009 年获得美国 FDA 批准,该方法基于 DNA 酶切放

大技术(即 Invader 技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核苷酸序

列的信号放大技术定性检测 14 种高危 HPV 亚型,Cervista

HPV16/18 可对 HPV16 和 18 进行分型检测。检测试剂含 3

组寡核苷酸混合物,根据基因亲缘关系远近分类,即 A5/

A6 组、A7 组和 A9 组(详见表 1),并以人 2 型组蛋白

基因(H2be)作为内部质控。该方法检测 HPV 的 L1 和

E6/E7 区,避免仅检测 L1 区造成的假阴性;拥有内部质

控技术可避免因样本量不足引起的假阴性;与大多低危

HPV 不发生交叉反应,减少假阳性结果。缺点是该检测

分组不分型,不定量,分型试剂只检测 HPV16 和 18 亚

型,不能区别其他亚型感染。Zhao 等 [6] 在中国深圳地区

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 Cervista 检测 HPV 为阳性结果

中,A5/A6、A7 和 A9 组检出 HPV 的比例分别为 26.5%、

22.9%和 67.8%,这三组与 CIN2 + 的相关度分别为 2.84、

8.17 和 103.62,与 CIN 3+ 的相关度分别为 3.212、7.30 和

128.059。证明与 A5/A6、A7 组相比,感染 A9 组 HPV 的

中国女性患宫颈病变(CIN 2 + 或 CIN 3+)的风险更高,

中国女性若 A9 检测出阳性,应做进一步的检查。Boers 等[7] 研究表明,Cervista 检出 CIN2+ 的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

分别为 89% 和 91%,HC2 分别为 94% 和 89%,此外实验

室内和不同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 kappa 值分别为 0.83 和

0.80,满足 Meijer 指南要求,可用于 30 岁以上妇女的临

床筛查。

2.3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Real-Time PCR)

传统 PCR 技术是通过对待检标本中特定的核苷酸片段

进行指数级扩增,然后通过凝胶电泳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

定性分析,型特异性引物进行 PCR 扩增只能检测一种基因

型,通用引物则可检测多种 HPV 基因型。目前常用的通

用型引物是针对 HPV 基因组中保守区 L1 区所设计的,如

PGMY09/11、GP5+/6+ 和 SPF10。PCR 技 术 简 单、 快 速、

灵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缺点是对 HPV 检测的类型有限,

PCR 产物易污染而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不能定量。近年

来发展起来的实时荧光定量 PCR 是在 PCR 反应体系中加

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的累积进行实时监测,最后通

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该技术解决了传统

PCR 的问题,能够在单一闭管体系中对待检标本的靶核酸

进行扩增、检测和定量,不仅实现了自动化,而且极大的

减少了交叉污染的机率。

2.3.1 Cobas 4800 HPV 检测  该方法 2011 年获得美国

FDA 批准用于 HPV 的检测,并于 2014 年获批用于 25 岁以

上女性原发性宫颈癌的一线初筛。该检测基于 Real-Time

PCR 原理,可同时提取、纯化和制备 HPV 和 β- 球蛋白的

DNA 用于 PCR 扩增和检测,β- 球蛋白 DNA 的处理作为对

照,以区分 HPV 阴性标本和由于样本量不足或是存在 PCR

抑制剂而显示阴性的标本,减少假阴性率。四种不同的荧

光染料标记的探针可分别检测 HPV16、HPV18、其他 12

种高危 HPV 和 β- 球蛋白。该方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强,

可以对风险最高的 16 和 18 亚型进行分型检测,全自动化,

无需人工干预。Lloveras 等 [8] 研究表明,Cobas 4800 对于发

现 CIN2 +的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8.3%和 86.2%,

而 HC2 分别为 98.3%和 85.3%,两者之间总的一致性为

94.2%,Cobas 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一致性的 kappa 值分别

为 0.957 和 0.971,满足 Meijer 指南要求,证实 Cobas 4800

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方法。

2.3.2 Abbott Real-Time HR HPV 检测  该方法与 Cobas

相 同, 利 用 GP5+/6+ 引 物 对 HPV L1 区 进 行 PCR 扩 增,

同时与特异性探针进行杂交反应,通过荧光信号分别检

测 HPV16、HPV18 和 其 他 12 种 高 危 HPV 亚 型, 同 时

以 β- 球 蛋 白 作 为 内 对 照。Hesselink 等 [9] 的 一 项 研 究 表

明,Abbott 检测的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5.6% 和

92.0%,GP5+/6+ PCR 分别为 98.5% 和 91.8%,此外 Abbott

检测方法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一致性的 kappa 值分别为 0.96

和 0.99,未发现与低危 HPV 交叉反应的情况。该结果符合

Meijer 指南标准,可作为临床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

2.3.3 BD Onclarity HPV 检测  BD Onclarity HPV 检测

2014 年获得欧盟 CE/IVD 认证,该检测利用 Real-Time PCR

原理,对特异性的 HPV E6/E7 区的目标基因进行扩增,可

同时检测 14 种高危 HPV 亚型,其中对 HPV16、18、31、

45、51 和 52 六种亚型进行分型检测,其余 8 种高危型分

三 类 报 告:(33、58)、(35、39、68) 和(56、59、

66),β- 球蛋白 DNA 的处理作为内对照。该检测方法可

获得 16 和 18 型以外更多高危 HPV 亚型的信息,以 E6/E7

区为目标基因进行扩增,可避免因病毒整合后 L1 区缺失造

成的假阴性结果。Ejegod 等 [10] 的研究表明,BD Onclarity

HPV 检测发现 30 岁以上妇女中 CIN2+ 的临床敏感性和特

异性分别为 93% 和 87.7%,HC2 分别为 94.2% 和 88.8%,

此外实验室内和不同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 kappa 值分别

为 0.967 和 0.962,满足 Meijer 指南要求,可用于临床筛查。

Page 72: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82 ·

2.3.4 HPV-Risk检测  该检测利用 Real-Time PCR 原理,

对 HPV E7 区的目标基因进行扩增,可同时检测 15 种高

危 HPV 亚型,包括 HC2 的 13 种和 66、67 亚型,其中对

HPV16 和 18 亚型提供分型检测信息,并以 β- 球蛋白为

内部参照,同时可进行自我取样筛查。Hesselink 等 [11] 研

究表明,HPV-Risk 检测发现 CIN2+ 的临床敏感性和特异

性分别为 97.1% 和 94.3%,GP5+/6+ PCR 分别为 97.1% 和

94.1%,此外实验室内和不同实验室间结果一致性的 kappa

值分别为 0.99 和 0.98,满足 Meijer 指南要求,可用于宫颈

癌的临床筛查。研究还发现,自我收集样本和医生取样进

行 HPV-Risk 检测结果高度一致,进行自我取样的阴道灌

洗标本和阴道刷标本与临床医生收集的颈部刮片样本获取

的一致性分别为 95.9% 和 91.6%。

目前国产 HPV 检测试剂中,之江公司的 HPV 试剂也

是基于 Real-Time PCR 原理,对 13 种高危 HPV(16、18、

31、33、35、39、45、51、52、56、58、59 和 68)进行分

型和定量检测。

2.4 基因芯片技术

2.4.1 PapilloCheck HPV 检测  该检测方法基于 PCR

技术和 DNA 芯片技术,使用针对 HPV DNA E1 区的通用型

引物进行目标基因的扩增,将 PCR 产物与固定在 DNA 芯

片上的 HPV 型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通过 Cy5-

dUTP 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与标签序列的结合对样本中的

HPV 进行分型检测,可同时检测 24 种不同的 HPV 亚型,

包括 18 种高危型和 6 种低危型,并以人类 ADAT1 基因作

为内部参照评价样品 DNA 的质量。该方法能同时检测高危

型和低危型,并且能够鉴定多重感染,但检测费用也相对

较 高。Hesselink 等 [12] 研 究 发 现, 当 PapilloCheck 检 测 17

种高危 HPV 时,发现 CIN2+ 的临床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

为 96.4% 和 96.3%,与 GP5+/6+ PCR 的 96.4% 和 97.7% 相比,

敏感性相似,特异性稍差,而当 PapilloCheck 的检测限制

在与 GP5+/6+ PCR 相同的 14 种高危型时,敏感性和特异

性分别为 95.8% 和 96.7%,与 GP5+/6+ PCR 相比,为非劣

性检测。由此说明,增加 HPV 检测型别并不能显著增加灵

敏性,反而会降低特异性。

2.4.2 Luminex xMAP  该检测方法是在 PCR 基础上的液

相微球基因芯片技术,其原理是将多种寡核苷酸探针以共

价交联方式固定于含有不同荧光的微球上,微球探针与靶

DNA 扩增产物在液相环境中杂交,运用流式细胞技术和激

光分析技术进行分型检测。可同时对 18 种高危 HPV 进行

分型检测。同时以人类 14 号染色体上的 DNA 片段作为内

部对照用于评估 DNA 的质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液相

杂交检测速度快、高通量(仅需微量标本,1 次检测可检

测 18 种高危 HPV)、重复性好、省时省力(无需洗涤、

操作简便)等优点。Geraets 等 [13] 研究表明,当 Luminex

与 GP5+/6+ PCR 均检测 14 种高危 HPV 亚型时,两者发现

CIN2+ 的临床敏感性分别为 96.1% 和 94.1%,30 岁以上女

性 CIN2+ 的临床特异性分别为 92.6% 和 92.4%,两者之间

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 值达 0.969。

目前国产 HPV 检测试剂中,亚能公司的 HPV 试剂采

用 PCR 体外扩增和 DNA 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 DNA 芯片技

术,对 23 种 HPV 亚型进行分型检测,包括 18 种高危型

(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

58、59、66、68、73、83 和 MM4)和 5 种低危型(HPV6、

11、42、43 和 44)。凯普公司的 HPV 试剂则是在 PCR 基

础上通过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 21 种 HPV 进行分型

检测,包括 15 种高危型(比亚能少 73、83 和 MM4)和 6

种低危型(比亚能多 CP8304)。

2.5 HPV-mRNA 检测技术

2.5.1 Aptima HPV(AHPV)检测和 Aptima HPV16/18/45

(AHPV-GT)检测  AHPV 和 AHPV-GT 分别于 2011 年

和 2012 年获得美国 FDA 批准使用,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

一一个经 FDA 认证的用于检测 HPV-mRNA 的技术。该

方法利用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TMA)检测 HPV E6/E7

mRNA,可以检测同 Cobas 相同的 14 种高危 HPV 亚型,

AHPV-GT 则 是 针 对 三 种 高 危 亚 型 HPV16、18 和 45 的

分型检测试剂。相比 HPV-DNA,E6/E7 mRNA 的检测与

CIN2+ 和宫颈癌的临床相关性更为密切,可以减少对一过

性 HPV 感染的检出,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阴道镜转诊,特

异性高,灵敏性强,但检测费用也更昂贵。Heideman 等 [14]

研究表明,AHPV 检测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4.2%

和 94.5%,GP5+/6+ PCR 分别为 97.1% 和 93.6%,此外实

验室内和不同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 kappa 值分别为 0.89

和 0.91,满足 Meijer 指南要求,可作为临床检测用于宫颈

癌筛查。

2.5.2 Pretect HPV-Proofer  该方法是基于核酸序列的

扩增(NASBA)技术,利用分子信标探针进行实时检测,

用 于 鉴 定 5 种 高 危 HPV 亚 型(HPV16、18、31、33 和

45)的 E6/E7 mRNA,并以人 U1 小核糖核蛋白(snRNP)

特异性蛋白 A(U1A)的 mRNA 作为内参监测样品 mRNA

的完整性,该方法同 Aptima 的优点相同,并能提供更多亚

型信息。Westre 等 [15] 对 ASCUS/LSIL 人群进行筛查时发现,

Pretect HPV-Proofer 发现 CIN2+ 的临床特异性和阳性预测

值分别为 91% 和 39%,高于 Cobas 的 84% 和 34%,而临

床敏感性为 79%,低于 Cobas 的 100%。各种检测方法的比

较详见表 1。

Page 73: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83 ·

表 1 HPV 检测方法比较

方法分类 检测方法 生产商 批准时间 检测核酸 目标基因 灵敏性 特异性 基因分型 放大目标 内部控制

杂交捕获 HC2 Digene FDA 1999 DNA 整个病毒基因

92.5% 62.5%(meta数据)

13 种高危 HPV(16,18,31,33,35,39,45,51, 52,56,58,59,68),不分型

信号 无

careHPV Qiagen DNA 整个病毒基因

90.0% 84.2% 14 种高危 HPV(16,18,31,33,35,39,45,51, 52,56,58,59,66,68),不分型

信号 无

DNA 酶切放大

Cervista HPV HR

Hologic FDA 2009 DNA L1/E6/E7 89.0% 91.0% 14 种高危 HPV,分 A5/A6(51,56,66),A7(18,39,45,59,68)和 A9(16,31,33,35, 52, 58)三组,组内不分型

信号 H2be

Cervista HPV16/18

2 种高危 HPV(16,18),分型

实时荧光定量 PCR

Cobas 4800 Roche FDA 2011 DNA L1 98.3% 86.2% 14 种高危 HPV(16,18,31,33,35,39,45,51, 52, 56,58,59,66,68),其中 16 和 18 分型,另外 12 种不分型

目标基因 β-globin

Abbott Real-Time HR HPV

Abbott DNA L1 95.6% 92.0% 14 种高危 HPV(16,18,31,33,35,39,45, 51, 52,56,58,59,66,68),其中 16 和 18 分型,另外 12 种不分型

目标基因 β-globin

BD Onclarity HPV

BD DNA E6/E7 93.0% 87.7% 14 种高危 HPV,其中 16,18,31,45,51,52分型,另分三组(33/58; 56/59/66; 35/39/68),组内不分型

目标基因 β-globin

HPV-Risk Self-Screen BV

DNA E7 97.1% 94.3% 15 种高危 HPV(16,18,31,33,35,39,45, 51, 52,56,58,59,66,67,68),其中 16 和 18 分型,另外 13 种不分型

目标基因 β-globin

基因芯片 PapilloCheck Greiner Bio-One

DNA E1 96.4% 96.3% 24 种 HPV,包括 18 种高危(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0,73,82)和 6 种低危(6,11, 40,42,43,44),分型

目标基因 ADAT1

Luminex xMAP Luminex DNA L1 96.1% 92.6% 18 种高危 HPV(16,18,26,31,33,35,39,45, 51,52,53,56,58,59,66,68,73,82),分型

目标基因 人 14 号染色体上的DNA 片段

HPV-mRNA 检测

Aptima HPV Hologic FDA 2011 mRNA E6/E7 94.2% 94.5% 14 种高危 HPV(16,18,31,33,35,39,45, 51,52,56,58,59,66,68),不分型

目标基因 无

Aptima HPV16/18/45

FDA 2012 3 种高危 HPV(16,18,45),分型

Pretect HPV-Proofer

NorChip AS

  mRNA E6/E7 79.0% 91.0% 5 种高危 HPV(16,18,31,33,45),分型 目标基因 人 U1A mRNA

3 总结

随着 HPV 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使得

各种各样的检测技术不断涌现,面对如此众多的检测方法,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筛查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测出高危 HPV,

只有对于高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 和 CIN3+)或

者癌症人群中检测出高危 HPV 才有意义。此外,HPV 检

测技术若要应用于宫颈癌筛查,需要在临床敏感性和特异

性之间达到最佳平衡,不仅要确保检测的高敏感性,及时

发现 CIN2+ 和宫颈癌的高危人群,较少漏诊率,同时还要

具有高特异性,减少对无宫颈病变的高危 HPV 阳性妇女的

过度随访和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Schiffman M, Castle PE, Jeronimo J,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cervical cancer[J]. Lancet, 2007, 370(9590): 890-907. DOI:

10.1016/S0140-6736(07)61416-0.

[2] Meijer CJ, Berkhof J, Castle PE, et al. Guidelines for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test requirements for primary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in women 30 years and older[J]. Int J Cancer, 2009,

124(3): 516-520. DOI: 10.1002/ijc.24010.

[3] Arbyn M, Sasieni P, Meijer CJ, et al. Chapter 9: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HPV testing: a summary of meta-analyses[J].

Vaccine, 2006, 24 Suppl 3: S3-S78. DOI: 10.1016/j.vaccine.

2006.05.117.

[4] Gillio-Tos A, De Marco L, Carozzi FM, et al. Clinical impact of

the analytical specificity of the hybrid capture 2 test: data from

the New Technologies for Cervical Cancer (NTCC) study[J]. J Clin

Microbiol, 2013, 51(9): 2901-2907. DOI: 10.1128/JCM.01047-13.

[5] Qiao YL, Sellors JW, Eder PS, et al. A new HPV-DNA test for

cervical-cancer screening in developing region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clinical accuracy in rural China[J]. Lancet Oncol, 2008,

9(10): 929-936. DOI: 10.1016/S1470-2045(08)70210-9.

[6] Zhao J, Du H, Belinson JL,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Cervista HPV

A9 group In Screening Patients for Cervical Cancer[J]. J Med

Screen, 2016, 23(1): 38-43. DOI: 10.1177/0969141315604863.

Page 74: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84 ·

[7] Boers A, Wang R, Slagter-Menkema L, et al. Clinical validation of

the Cervista HPV HR test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 requirements for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J]. J Clin Microbiol, 2014, 52(12): 4391-4393. DOI:

10.1128/JCM.02716-14.

[8] Lloveras B, Gomez S, Alameda F, et al. HPV testing by cobas

HPV test in a population from Catalonia[J]. PLoS One, 2013, 8(3):

e58153. DOI: 10.1371/journal.pone.0058153.

[9] Hesselink AT, Meijer CJ, Poljak M, et al. Clinical validation of the

Abbott RealTime High Risk HPV assay according to the guidelines

for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test requirements for cervical

screening[J]. J Clin Microbiol, 2013, 51(7): 2409-2410. DOI: 10.

1128/JCM.00633-13.

[10] Ejegod D, Bottari F, Pedersen H, et al. The BD Onclarity

HPV Assay on Samples Collected in SurePath Medium Meets

the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

Requirements for Cervical Screening[J]. J Clin Microbiol, 2016,

54(9): 2267-2272. DOI: 10.1128/JCM.00508-16.

[11] Hesselink AT, Berkhof J, van der Salm ML, et al. Clinical

validation of the HPV-risk assay, a novel real-time PCR assay for

detection of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by targeting

the E7 region[J]. J Clin Microbiol, 2014, 52(3): 890-896. DOI: 10.

1128/JCM.03195-13.

[12] Hesselink AT, Heideman DA, Berkhof J,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performance of PapilloCheck human papillomavirus

detection with that of the GP5+/6+-PCR-enzyme immunoassay

in population-based cervical screening[J]. J Clin Microbiol, 2010,

48(3): 797-801. DOI: 10.1128/JCM.01743-09.

[13] Geraets DT, Cuschieri K, de Koning MN, 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GP5+/6+-based luminex assay having full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ing capability and an internal control[J].

J Clin Microbiol, 2014, 52(11): 3996-4002. DOI: 10.1128/

JCM.00753-16.

[14] Heideman DA, Hesselink AT, van Kemenade FJ, et al. The Aptima

HPV assay fulfills the cross-sectional clinical and reproducibility

criteria of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

requirements for cervical screening[J]. J Clin Microbiol, 2013,

51(11): 3653-3657. DOI: 10.1128/JCM.01517-13.

[15] Westre B, Giske A, Guttormsen H, et al. 5-type HPV mRNA

versus 14-type HPV DNA test: test performance, over-diagnosis

and overtreatment in triage of women with minor cervical lesions[J].

BMC Clin Pathol, 2016, 16:9. DOI: 10.1186/s12907-016-0032-x.

(收稿日期:2017-05-10)

(本文编辑:张惺惺)

DOI:10. 3760/cma. j. issn. 1673-4092. 2017. 04. 015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Z151100003915140)

作者单位:100013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沈玲羽、黄芳);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免疫预防所(张

铁刚、黄芳)

通信作者:黄芳,Email:[email protected]

引起呼吸道感染的肠道病毒研究进展

沈玲羽 张铁刚 黄芳

【关键词】 肠道病毒;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检测

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上 / 下呼吸系统感染、急

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性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病毒性

心肌炎、新生儿脓毒样疾病等多种疾病 [1]。其中新型肠道

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导致全球范围的暴发流行,近年

来引起广泛关注,如 2014 年肠道病毒 D68 在美国暴发流行,

导致 1 153 人感染,13 人死亡,多数表现为重症肺炎,被

评为美国当年度十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2]。为更好地开展

肠道病毒的研究,本文对引起呼吸道感染的肠道病毒研究

进展进行综述。

1 肠道病毒的病原学

1.1 概述

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为小 RNA 病毒科肠道

病毒属,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PV)、柯萨奇

病毒(coxsackievirus,CVA、CVB)、埃可病毒(echovirus,

E)和新型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新型肠道病毒

是指 1976 年后所发现的肠道病毒,不再进行脊髓灰质炎

病毒、埃可病毒或柯萨奇病毒的划分,统一按照发现序

号命名,因之前所发现的肠道病毒有 67 个血清型,则新

Page 75: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85 ·

的命名从 68 开始 [3],目前世界公认的肠道病毒有 70 多

个血清型 [4-5]。基于 VP1 基因序列,将肠道病毒分为 4 组:

EV-A、EV-B、EV-C 和 EV-D[6],目前可分为 100 多个基

因型 [7]。肠道病毒常见的传播途径为粪 - 口和(或)呼吸

道传播。肠道病毒可耐乙醚和其他脂溶剂,耐酸,不耐热,

pH 在 3 ~ 9 范围内稳定,灭活温度为 50℃。常用消毒剂,

如 75% 乙醇、5% 皂酚等均不能使病毒灭活,但 0.3% 甲醛、

0.1mol/L 盐酸或 0.3-0.5pmol/L 的游离氯等可迅速灭活病

毒。

1.2 分子性状

肠道病毒为单股正链小 RNA 病毒,基因组长度大约为

7.2~8.5 kb,包括两端的 5’URT、3’URT 和多聚腺苷尾

(polyA)以及中间的 P1、P2 和 P3 编码区,见图 1[8]。P1

区域编码 4 种组成核衣壳的结构蛋白 VP1、VP2、VP3 和

VP4。VP1 与 VP4 为高度保守区域,VP1 序列比 VP4 在肠

道病毒分组方面更敏感,通过 VP4 区域设计引物扩增可扩

增几乎所有的 EV 原型株(prototype strain)[8]。P3 区域可

作为研究基因重组及独立进化的重要区域。病毒鉴别区域

与病毒独立进化有关,独立进化区域的多样性意味着基因

鉴别区域的差异 [9-10]。

图 1 肠道病毒分子结构图

2 肠道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

肠道病毒引起机体呼吸系统疾病的表现,包括流感

样症状、上下呼吸道感染、肺炎,严重者可导致机体死亡。

不同血清型肠道病毒引起机体呼吸系统症状表现出明显

临床症状差异,详见表 1。同种血清型肠道病毒引起机

体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性与机体免疫力有关 [11-15]。曾有报

道 CVA7 和 EV-D68 引起致死性肺炎,并从 CVA7 死者

肺中分离出病毒 [2-3]。2011 年研究者报道 CVA9 在台湾

广泛流行,原本引起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这次引

起婴幼儿患者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发热及上呼吸道感

染症状,按症状出现频率排列为咳嗽、流鼻涕、喉咙痛、

呕吐、腹泻、结膜炎、渗出性扁桃体炎,部分患者表现

为支气管炎 [16]。

研究表明肠道病毒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有明显季节性、

年龄差异、疾病谱差异。在北京地区,为夏季高发,八月

份达峰值;肠道病毒在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率明显高于成人,

且以 A 组肠道病毒为主,占 80%,成人中则以 EV-C 组中

的 CVA21 和 D 组中的 EV68 为主要病原 [17-18]。

表 1 不同血清型肠道病毒感染呼吸系统的临床症状 [3, 9, 11-15, 19]

亚群 侵袭呼吸系统血清型 血清型临床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肺炎 流感样症状

ACVA2、5~8、10、12、16、21、

24

CVA9、16 √ √ √

CVA4、5、10 √ √

CVA2、6、12、8、16 √

CVA7 √ √

CVA21、24 √

BCVB1~6、CVA9,E4、9、11、

20、25、 1~3、6~8、16、19、22

CVB2、CVA9、CVB1、5,E6、

19、25、4√

CVB6 √

CVB 4、5 √ √

C C104、117、105、C109

C104 √

C109 √ √ √

C117 √ √

D D68 D68     √ √

Page 76: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86 ·

3 新型肠道病毒研究

新型肠道病毒自 1976 年发现至今已发现多种新型病

毒,尤其是 1999 年 Oberste 建立 VP1 区核酸序列分析鉴

别 EV 快 速 筛 检 方 法 [20],2000 年 至 今 已 发 现 51 种 新 型

肠 道 病 毒, 最 新 发 现 的 基 因 型 为 EV-123。(http://www.

picornastudygroup.com/types/enterovirus/ev_types.htm)。以下

列举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新型肠道病毒,包括 EV-C104、

109、117、EV-D68。

3.1 EV-C104

EV-C104 为瑞典研究者 Caroline Tapparel 于 2007 年在

8 名肺炎合并急性中耳炎的患者中发现 [11]。随后,意大利

某医院 2008—2009 年在 1 500 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发

现 5 例 EV-C104 感染者 [12],五名感染者在同一区域相同

的时间段被发现,但患者之间无接触传播,均有急性起病。

两名感染者与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合并感

染,但 EV-C104 与 HRV 病毒载量不同。四个月临床随访

观察发现,HRV 在四个月内消失,但 EV-C104 持续感染,

且无临床症状。北京儿童医院 2007—2012 年期间 3 108 例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和北京协和医院 2006—2012 年期间 9

232 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中筛查出 5 例 EV-C104 感

染病例,4 例 2~11 月龄患儿和 1 例 30 岁成年男性病例 [14]。

感染者均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无接触传播。4 例患儿均合

并其它病毒感染,其中 3 例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腺病毒,

1 例合并副流感病毒 1 型、腺病毒、博卡病毒,入院前发

热和咳嗽 >10 天。因此 EV-C104 可引起各年龄段人群呼吸

系统散发病例,可表现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无接触传播,

易合并其它病毒感染。

3.2 EV-C109

EV-C109 为 加 利 福 尼 亚 大 学 研 究 者 在 2007 年 6

月~ 2008 年 6 月期间在 5 例具流感样症状 2~12 岁儿童咽

拭子样本中首次发现。研究显示 EV-C109 主要感染儿童及

成人免疫力低下者,常合并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

染,出现支气管炎、急性呼吸系统症状和(或)流感样症状,

并可通过接触传播,但被传染者症状较轻,如咽痛症状 [15]。

相关报告 EV-C109 引起儿童急性呼吸系统感染,上下呼吸

道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 1.1% 和 1.6%[22]。

3.3 EV-C117

EV-C117 为 Cristina 等研究者在 2012 年立陶宛社区

获得性肺炎患者中首次发现。2014 年中国学者相子春报道

中国和蒙古分别检测出 EV-C117 患者 2 例,通过 Vero、

HeLa 细胞均分离到 EV-C117 毒株 [23]。由北京儿童医院

2007~2013 年间的 3108 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及 2516

例蒙古儿童流感样病例检出,这 4 例患儿有 3 例住院治疗,

1 例仅有咽痛症状,无其他症状。

3.4 EV-D68

EV-C117 为美国研究者 Fermon 在 1962 年期间 5 名肺

炎患者中检测得到 [20]。2014 年肠道病毒 EV-D68 在美国多

地引起婴幼儿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爆发,表现为哮喘为主

的严重呼吸困难症状。2014 年至今,从全球的流行趋势来

看,EV-D68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婴儿、

儿童和青少年呼吸道系统急性感染病例,包括美国、菲律

宾、日本、荷兰、泰国、中国等 [24-27]。其中 2011~2015 年

间北京地区 945 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检出 12 例肺炎病例

EV-D68 阳性,阳性率为 0.02%。VP1 序列分析,EV-D68

分为 1、2、3 三组,美国在 2014、2016 年流行为 1 组,中

国在 2014 ~ 2015 年流行为 1 组,2011~2013 年间的流行 1

和 3 两组 [28-30]。

4 肠道病毒研究技术

4.1 病毒分离鉴定

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等呼吸道标本可用于肠道

病毒分离。相较于其它病)毒,肠道病毒更难培养,病毒

分离除需原代或传代猴肾细胞外,至少还需要一株人源细

胞,某些不能在细胞生长的病毒,如柯萨奇 A 组病毒,可

通过接种新生小鼠进行病毒分离 , 但一些新型肠道病毒尚

不能体外培养,如 HEV-C104[31-33]。常用的细胞系包括人

横纹肌肉瘤细胞(RD)、人直肠腺癌细胞(Caco-2)、人

肺癌细胞(A549)、人喉癌细胞(Hep-2C)、人宫颈癌细

胞(HeLa)、人胎成纤维细胞(HFF)、绿猴肾细胞系(GMK、

Vero、LLC)、小鼠转人脊髓灰质炎细胞受体细胞(L20B)、

人鼠转 CVB 受体细胞(L-hCAR)等 [34]。

大多数肠道病毒特异性鉴定主要依靠血清中和试验。

HI 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和其它抗原 - 抗体

反应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运用。

血清中和试验常用 LBM 组合血清鉴定,优点 是省

时省钱,缺点是灵敏度不高,对某些株不会产生中和试

验。LBM 组合血清(A~H)可以鉴定 42 种不同血清型的

HEV,包括 CV22、23。如果未鉴定成功,可再用含 19 个

型的 CVA 抗体组合(J-P)进行鉴定。另一种组合血清是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推荐应用

的组合血清 RIVM,在 LBM 基础上,加入 EV68-71 型鉴定。

国内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配制的 KBM 组合血

清,能鉴定 CVA9、CVB、ECV 等 28 个血清型 [34]。

4.2 RT-PCR 技术

与传统的血清中和试验比较,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

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简便、快捷。因此 RT-PCR 联合二代测序技

术是目前对 EV 分型的常用技术。目前肠道病毒诊断和

鉴定的金标准为 VPl 区分子生物学定型方法。病例在血

清型鉴定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 75%(氨基酸同源性

≥ 85%)可认为是同一种血清型 [35,36]。半套式 PCR 可对

64 种原血清型和 22 种新型肠道病毒进行分型。通过对 5’

端非编码区的肠道病毒保守区进行 RT-PCR 检测,可实

Page 77: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87 ·

现对 EV A~D 组的快速筛检。对 PCR 产物进行测序,可

实现对标本的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的分型,更适用于临

床诊断。

4.3 测序技术

一代测序技术为 Sanger 双脱氧核苷酸终止法,因费用

高、时间限制等,已经被二代测序技术取代。二代测序技术,

可以同时对多个标本进行全长测序,引发了高通量数据分

析热潮。RT-PCR 与二代测序技术结合,运用 VP1 或运用

VP1 与 VP3 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35],扩增肠道病毒 VP1 序列,

测序结果登录 NCBI 进行 blast 分析,鉴定肠道病毒类型。

分组后根据 VP4 区域设计引物,可扩增肠道病毒全长。测

序结果进行 blast 及 merge 分析,获得进化树及同源性序列,

可精确获得肠道病毒基因型。

5 展望

人感染的肠道病毒目前已发现有 70 多个血清型,能引

起多种疾病,且肠道病毒感染多为亚临床表现,不易被发

现及病原学诊断。肠道病毒通过粪口和(或)呼吸道传播,

散播范围广,且除脊灰外无疫苗预防。随着新型肠道病毒

不断被发现,其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也越来越被充分认识,

尤其是近年来所发现的多种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的新型肠

道病毒,引起广泛关注。美国 CDC 于 1991 年就建立了国

家肠道病毒监测系统(NESS),以在全国范围内主动监测

肠道病毒的流行情况。2014 年 8 月开始的 EV-D68 型肠道

病毒的暴发,美国 CDC 正是通过该监测系统及早发现并采

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而我国尚未建立专门的肠道病毒监测

系统,相应的高效、灵敏的检测技术储备不足。因此,今

后需要加强肠道病毒监测,掌握我国肠道病毒流行变异规

律,为肠道病毒感染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孙毅 , 靳艳 , 黄卫东 . 肠道病毒脑炎 39 例病原学及影响其

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2006, 13(2): p.

154-15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912.2006.02.027.

[2] http://www.cdc.gov/non-polio-enterovirus/outbreaks/EV-D68-

outbreaks.html. 2014.

[3] 闻玉梅 , 现代医学微生物学 [M]. 1999: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4] 茌静 , 何雅青 , 余光清 . Toll 样受体 7 在肠道病毒 71 型感染

人 Jurkat T 细胞诱导炎症因子中的作用 [J]. 中华预防医学杂

志 , 2016, 50(3): 266-269.DOI: 10.3760/cma.j.issn.0253-9624.

2016.03.015.

[5] Muir P, Kammerer U, Korn K. Molecular typing of enteroviruse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requirements. The European Union

Concerted Action on Virus Meningitis and Encephalitis[J]. Clin

Microbiol Rev, 1998, 11(1): 202-227.

[6] Poyry T, Kinnunen L, Hyypia T. Genetic and phylogenetic

clustering of enteroviruses[J]. J Gen Virol, 1996. 77 ( Pt 8): 1699-

1717 DOI: 10.1099/0022-1317-77-8-1699.

[7] Yamashita T, Ito M, Tsuzuki H.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enteroviruses including two new types (EV-98 and EV-107)

isolated from Japanese travellers from Asian countries[J]. J

Gen Virol, 2010. 91(Pt 4): 1063-1066. DOI: 10.1099/vir.

0.016014-0.

[8] 沈琮 , 孟红 . 肠道病毒种系发生研究的新进展 [J]. 国际病毒

学杂志 , 2009. 16(1): 19-23 DOI: 10.3760/cam.j.issn1673-4092.

2009.01.005.

[9] Daleno C, Piralla A, Scala A.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a

novel human enterovirus C (HEV-C117) identified in a child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 J Virol, 2012. 86(19): 10888-

10889 DOI: 10.1128/JVI.01721-12.

[10] Zhang TG, Li HQ, Li AH. The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Enterovirus D68 from 2011 to 2015 in Beijing, China[J]. Biomed

Environ Sci, 2016, 29(9): 675-677. DOI: 10.3967/bes2016.089.

[11] Tapparel C, Junier T, Gerlach D. New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s

of human rhinoviruses shed light on their phylogeny and genomic

features[J]. BMC Genomics, 2007, 8: 224. DOI: 10.1186/1471-

2164-8-224.

[12] Piralla A, Rovida F, Baldanti F. Enterovirus genotype EV-104

in humans, Italy, 2008-2009[J]. Emerg Infect Dis, 2010, 16(6):

1018-1021. DOI: 10.3201/eid1606.091533.

[13] Jacques J, Moret H, Minette D. Epidemiological, molecular,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enterovirus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French

children between 1999 and 2005[J]. J Clin Microbiol, 2008, 46(1):

206-213. DOI: 10.1128/JCM.01414-07.

[14] Xiang Z, Xie Z, Wang Z. Human enterovirus genotype C104,

China[J]. Emerg Infect Dis, 2013. 19(4): 689-691. DOI: 10.3201/

eid1904.121435.

[15] Yozwiak NL, Skewes-Cox P, Gordon A, et al. Human enterovirus

109: a novel interspecies recombinant enterovirus isolated from a

case of acute pediatric respiratory illness in Nicaragua[J]. J Virol,

2010, 84(18): 9047-9058. DOI: 10.1128/JVI.00698-10.

[16] Huang YC, Chu YH, Yen TY. Clinical features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Coxsackievirus A9 in Northern Taiwan in 2011[J]. BMC

Infect Dis, 2013, 13: 33. DOI: 10.1186/1471-2334-13-33.

[17] 伏瑾 , 袁艺 , 孙丽萍 , 等 . 北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

与 肠 道 病 毒 关 系 探 讨 [J]. 中 华 实 验 和 临 床 病 毒 学 杂 志 ,

2007, 21(4): 316-318. DOI: 10.3760/cma.j.issn. 1003-9279.

2007.04.006.

[18] 李霖琳 , 谢正德 , 刘春艳 . 北京地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肠道病毒感染谱的分析 [J]. 基础医学与临床 , 2014, 34(4):

485-489. DOI: 10010-6325 (2014) 04-0485-05.

[19] Midgley CM, Jackson MA, Selvarangan R. Severe respiratory

illness associated with enterovirus D68 - Missouri and

Illinois, 2014[J].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4,

63(36): 798-799.

Page 78: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August 2017, Vol. 24, No. 4 · 288 ·

[20] 罗莉 , 邢薇佳 , 廖巧红 , 等 . 儿童肠道病毒 71 型和柯萨奇病

毒 A16 型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中华预防医学杂

志 , 2015, 49(2): 184-188. DOI: 10.3760/cma.j.issn.0253-9624.

2015.02.018.

[21] Kaida A, Kubo H, Sekiguchi J, et al. Enterovirus 104 infection in

adult, Japan, 2011[J]. Emerg Infect Dis, 2012, 18(5): 882-883.

DOI: 10.3201/eid1805.111890.

[22] Debiaggi M, Ceresola ER, Sampaolo M. Epidemiological, molecular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enterovirus 109 infection in children and in

adult stem cell transplant recipients[J]. Virol J, 2012, 9: 183. DOI:

10.1186/1743-422X-9-183.

[23] Xiang Z, Tsatsral S, Liu C, et al. Respiratory infection with

enterovirus genotype C117, China and Mongolia[J]. Emerg Infect

Dis, 2014, 20(6): 1075-1077. DOI: 10.3201/eid.2006.131596.

[24] Imamura T, Fuji N, Suzuki A, et al. Enterovirus 68 among

children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the Philippines[J].

Emerg Infect Dis, 2011, 17(8): 1430-1435. DOI: 10.3201/

eid1708.101328.

[25] Meijer A, Van d SS, Snijders BE, et al. Emergence and epidemic

occurrence of enterovirus 68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The

Netherlands in 2010[J]. Virology, 2011, 423(1): 49-57. DOI: 10.

1016/j.virol.2011.11.021.

[26] Linsuwanon P, Puenpa J, Suwannakarn K, et 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evolution of human enterovirus serotype 68 in

Thailand, 2006-2011[J]. PLoS One, 2012, 7(5): e35190. DOI: 10.

1371/journal.pone.0035190.

[27] Ikeda T, Mizuta K, Abiko C, et al.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due

to enterovirus 68 in Yamagata, Japan between 2005 and 2010[J].

Microbiol Immunol, 2012, 56(2): 139-143. DOI: 10.1111/j.1348-

0421.2012.00411.x.

[28] 张铁钢 , 罗明 , 李爱华 , 等 . 北京市一例重症肺炎儿童的呼

吸道中检出肠道病毒 D68[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2015, 49(3):

282-283. DOI: 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5.03.019.

[29] Zhang T, Ren L, Luo M, et al. Enterovirus D68-associated severe

pneumonia, China, 2014[J]. Emerg Infect Dis, 2015, 21(5): 916-

918. DOI: 10.3201/eid2105.150036.

[30] Ng TF, Montmayeur A, Castro C, et al. Detection and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Enterovirus D68 in Respiratory Samples

Isol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6[J]. Genome Announc, 2016,

4(6): e01350. DOI: 10.1128/genomeA.01350-16.

[31] Blomqvist S, Paananen A, Savolainen-Kopra C, et al. Eight

years of experience with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enteroviruses[J]. J Clin Microbiol, 2008, 46(7): 2410-2413. DOI:

10. 1128/JCM.00313-08.

[32] 田炳均 , 徐闻 , 吴燕 , 等 . 用 L-hCAR 细胞选择性地分离柯

萨奇 B 组病毒 [J]. 中国疫苗和免疫 , 2000, 6(5): 260-262. DOI:

10. 3969/j.issn.1006-916X.2000.05.002.

[33] 滕峥 , 张曦 . 对人肠道病毒及其感染的再认识 [J]. 微生物与感

染 , 2013, 8(1): 9-15.

[34] 张晓玲 , 胡芸文 , 周志统 . 人肠道病毒分型方法和鉴定技术的

研究进展 [J]. 微生物与感染 , 2013, 8(1): 38-42.

[35] Nix WA, Oberste MS, Pallansch MA. Sensitive, seminested

PCR amplification of VP1 sequences for direct identification

of all enterovirus serotypes from original clinical specimens[J].

J Clin Microbiol, 2006, 44(8): 2698-2704. DOI: 10.1128/

JCM.00542-06.

[36] Bingjun T, Yoshida H, Yan W, et al. Molecular typing and

epidemiology of non-polio enteroviruses isolated from

Yunnan Provinc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2008, 80(4): 670-679. DOI: 10.1002/

jmv.21122.

[37] Smee D F, Evans W J, Nicolaou K C, et al. Susceptibilities of

enterovirus D68, enterovirus 71, and rhinovirus 87 strains to

various antiviral compounds[J]. Antiviral Research, 2016, 131: 61-

65. DOI: 10.1016/j.antiviral.2016.04.003.

(收稿日期:2017-05-15)

(本文编辑:张惺惺)

本刊关于开通审稿绿色通道的通知

为了尽快反映我国病毒学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成果、新发病毒性病原体的鉴定技术及科学思路,

本刊开通了审稿“绿色通道”,简化了论文的审

稿程序,缩短了发表周期。凡符合以下规定的文

章,在投稿时请予以注明,本刊将快速审理您的

稿件。

凡符合本刊办刊宗旨的国家及省部级基金资助

项目论文、经证实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的前

瞻性或创新性论文、院士及专家项目课题论文、

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论文、专利技术论文、

其他对疾病防控具有实际指导及交流意义的论文,

均可纳入本刊审稿绿色通道。

Page 79: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武汉

大学

中国

科学

评价

研究

中心

 监

Page 80: 《国际病毒学杂志》稿约Email: gjbdxzz@126.com 总编辑 贺 雄 编辑部主任 黎新宇 出 版 《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