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题报道 3 圆园17 4 5 星期三 责任编辑 马宇晗 王莹莹 本报记者 马宇晗 四百年前,“醉鬼张三”张长 祯,以其武艺、侠义名噪一时,集 大成而创明末清初中国武术门派 文化的“活化石”—— “张三功 夫”。 四百年后,第四代传承人张 晓航,打破“ 穷死 也不 传外”的 规矩 ,开馆纳 徒,广传自 家 绝 学,扛起了传承和弘扬武 术文化遗产的担子。 传统武术“活化石” 下午两点,位于广 渠门外 31 号光华中心 3 层的“长祯国术馆” ,张晓航一身玄色缎 面练身材匀称挺拔人一种很强烈“外柔内刚”“举重若轻”的 观感收拳抱肘弓步穿 ,长腰变脸只见,张晓航员们做个分解动作后的学 员有板有眼地练着发现有动作 不规的,张晓航立即上前, 把姿势摆正“功夫练势象天法地顺应时, 夏练冬练藏……这是养生健体为主的中,张 晓航传是调理经络等为主养生招数并把每招每式和功用讲解给张晓航 颇受 推崇 与他精湛的武艺和德修作为 “张三功夫”第四代传承 人,张晓航自幼习武, 30 曾停歇,功术、 散手样样在行张晓航承“张三功夫”门派 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祖师爷张长 祯,人侠”, 电影《醉鬼张 中的原型,一义, 骋江湖。“张三功夫” 则系统保留 了明末清初中国代武术成熟定 时的风貌“中国明 清武术文化形态的活化石”,自成 一派,名张晓航习得武功后, 过保镖,后 又在院干10 年的武术受各条件限制,“张三 功夫”一直无 得到系统地发 扬和传承。 开馆纳徒 武术江湖,一“穷死也 (不传外人)的规矩,“张三 功夫” 如此张晓航只有女儿虽然 幼习武,也承。 张晓航远远武术 绝学已失传后,张晓航忧虑父亲张家良那句功夫了, 你就人”时时 耳畔开武馆一 张晓航的 2007 年, 持久努力“张 三”拳法被评北京首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晓航传承人,20 30 政府殊津贴得到支持后, 9 ,张晓航开了“长祯国术 馆”, 严格挑选入室弟子, 价格比 那些跆瑜伽班等便如此,张晓航不起房租而外出兼职,四处筹 苦苦支撑许久好在年,传文化起以使“长 祯国术馆” 日渐站稳脚跟,其和的“长祯国术馆” 9 家, 中国、 国、 巴西国家。 ,张晓航入室弟30 名,学最早的一国外开了 馆, 的成猎鹰突击队队长, 初的成了“学派”。 习的是武,传的是文化 12 李奕泽住奥 运村街6 起成张晓航门下 子, 总爱出挑身板结实挺拔气神国家、 门第、 疏财 扶助孤寡…… 年的学 ,“张 三功夫 ”的门 规成了 座右铭 ,而 孟博青 成了武术 原来把身体 锻炼张三 功夫,武 功绝学、 养生国学 都包 人学 欲罢。” 孟博青随演示 了一易筋动作云流水姿飒爽五十七十 的“”“连声叫知道,张 晓航严格收养 依靠,张晓航立即无条件 门下, 武, 读书; 父亲患癌犹豫地收…… 年, 瑜伽 “长祯国术馆” 只授 “ 张三功夫”,不,不 蹭热们是 传承 武术文化,不 做生 。” ,张晓航 次将 “张三 功夫” 心、 校园“张三功夫” 行系统分解3 80 的人,开课程 寿亭拳法易筋字诀武术 专著我希望将来在世界100 武馆。”张晓航,“希望年、三年、 五十 年的 共同 努力 张三功 ’能像,成靡全球健身项目中华武 术文化和扬光。” 延伸阅读 本报记者 张正晔摄 张晓航: 1974 年生,祖籍安徽淮北, 是清末民初北京著名武术家张长祯先生 (慈禧太后贴身侍卫)第四代嫡系传人,“张三功夫”第四代传人、掌门人;在传统 武术、中医养生以及国学、昆曲、古董、玉器文化方面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 “张三功夫” 价值几何? “张三功夫”创立距今 400 年,是古 老的中国武术门派,沉淀与凝结了丰富 的古代武术的历史文化信息,堪称“中 国明清武术文化形态的活化石”。 历史文化价值 它是不可多得的古代武术文化遗 产,对中国武术的技术考古、历史文化 研究和交流都具有难以估计的价值。 如,其套路“大拳”,凝结了明代六家著 名拳术精华而成。其器械“六合大枪”, 则是明代的著名枪术流派。 科技研究价值 它是内涵丰富而实际的人体科学 技术。对中医学养生学动医学训练都有很好的研究考和应用价值,是研究明清武功宝贵遗产。 实践开发价值 在现社会也多的实践开 价值。如,功用于指导身训练养生防病。技能既指导 军警训练指导发普通防身护卫术。 人物名片

责任编辑 马宇晗王莹莹 - bjchy.gov.cnvideo.bjchy.gov.cn/vodfiles/992/2015/09/23/cyb/... · 责任编辑 马宇晗王莹莹 朝 闻 道 本报记者马宇晗 四百年前,“醉鬼张三”张长

  • Upload
    others

  • View
    3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专题报道 3 圆园17年 4月 5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 马宇晗 王莹莹

朝闻道

本报记者 马宇晗

四百年前,“醉鬼张三”张长祯,以其武艺、侠义名噪一时,集大成而创明末清初中国武术门派文化的“活化石”———“张三功夫”。

四百年后,第四代传承人张晓航,打破“穷死也不传外”的规矩,开馆纳徒,广传自家绝学,扛起了传承和弘扬武术文化遗产的担子。

传统武术“活化石”

下午两点,位于广渠门外 31号光华中心3 层的“长祯国术馆”里,张晓航一身玄色缎面练功服,身材匀称而挺拔,给人一种很强烈的“外柔内刚”“举重若轻”的观感。

起势,收拳抱肘,弓步穿掌,长腰变脸。只见,张晓航为学员们做了个分解动作,身后的学员有板有眼地练着。发现有动作不规范的,张晓航立即上前,帮其把姿势摆正。“功夫练势象天法地,顺应四

时,夏练长冬练藏……”这是一个以养生健体为主的中老年班,张晓航传授的是调理经络等为主的养生招数,并把每招每式的要点和功用讲解给学员。

张晓航颇受学员推崇和敬重,这与他精湛的武艺和德修有关。作为“张三功夫”第四代传承人,张晓航自幼习武,30多年来不曾停歇,功法、拳术、散手、枪法、剑术等,样样在行。

张晓航所承“张三功夫”门派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祖师爷张长祯,人称“隐侠”,是电影《醉鬼张三》中的原型,一生行侠仗义,驰骋江湖。“张三功夫”则系统保留了明末清初中国古代武术成熟定型时的风貌和特色,堪称“中国明清武术文化形态的活化石”,自成一派,名震武林。

张晓航习得一身好武功后,曾一度做过保镖,后又在体育学院干了 10 年的武术教练。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张三功夫”一直无法得到系统地发扬和传承。

开馆纳徒

武术江湖上,一直有“穷死也

不撂地”(不传外人)的规矩,“张三功夫”亦是如此。

张晓航只有一个女儿,虽然自幼习武,也有所承。但张晓航觉得这远远不够,尤其是当得知不少武术

绝学已失传后,张晓航深为忧虑,父亲张家良那句“如果功夫在你手里断了,你就是千古罪人”时时响在耳畔。

开武馆一直是张晓航的梦想。2007年,经过持久的努力,“张三”拳法被评为北京首个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晓航是非遗传承人,享受每年 20万至 30 万的政府特殊津贴。得到支持后,当年 9月,张晓航就开了“长祯国术馆”,严格挑选入室弟子,价格比那些跆拳道班、瑜伽班等低很多。

即便如此,张晓航曾一度因交不起房租而外出兼职,四处筹钱,独自苦苦支撑了许久。

好在这几年,传统文化之风兴起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使得“长祯国术馆”日渐站稳脚跟,其和弟子开设的“长祯国术馆”已有 9家,分布在中国、美国、巴西等几个国家。

如今,张晓航已有入室弟子30余名,学员千余。他最早的一批弟子已经出师,有的去国外开了分馆,有的成为猎鹰突击队队长,有的像当初的他成了“学院派”。

习的是武,传的是文化

今年 12 岁的李奕泽家住奥运村街道,6岁起成为张晓航门下

弟子,曾经总爱感冒的他,如今不仅个子出挑,身板结实挺拔,还特别有精气神。“保卫国家、兴旺门第、仗义

疏财、扶助孤寡……”六年的学习,“张三功夫”的门规师训已然成了他的座右铭,而他的母亲孟博青也很快成了武术迷。

“原来只想把身体锻炼好,没想到‘张三功夫’非常深厚,武功绝学、养生保健、中医国学等都包含在内,让人学起来欲罢不能。”孟博青随即演示了一段“易筋经”动作,行云流水,英姿飒爽,引得身边年过五十、七十的“师妹”“师弟”们连声叫好。许多人都知道,张

晓航收徒严格,且收费。但也有不少不为人知的例外:

得知个女孩因收养她的僧人去世没了依靠,张晓航立即无条件将其收入门下,教其习武,供其读书;一个男孩父亲去世、母亲患癌,他也毫不犹豫地收其为徒……

这几年,跆拳道热、瑜伽热盛行,但“长祯国术馆”依然坚持只授“张三功夫”,不跟风,不蹭热。

“我们是传承武术文化,不是做生意。”近年来,张晓航曾多次将“张三功夫”带入芳草地教辅中心、校园等,并将“张三功夫”进行系统梳理和分解,面向 3岁到 80岁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开设不同的课程,并出版了《寿亭功拳法》、《易筋经》、《八段锦》、《六字诀》等多部武术专著。

“我希望将来在世界各地开设 100 个武馆。”张晓航信心满满,“希望经过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的共同努力,‘张三功夫’能像跆拳道等一样,成为风靡全球的健身项目,把咱中华武术文化和精神发扬光发。”

荫延伸阅读

本报记者 张正晔摄

非遗传承人张晓航

张晓航:1974年生,祖籍安徽淮北,是清末民初北京著名武术家张长祯先生(慈禧太后贴身侍卫)第四代嫡系传人,“张三功夫”第四代传人、掌门人;在传统

武术、中医养生以及国学、昆曲、古董、玉器文化方面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

习的是武

传的是文化

“张三功夫”价值几何?“张三功夫”创立距今 400年,是古

老的中国武术门派,沉淀与凝结了丰富的古代武术的历史文化信息,堪称“中国明清武术文化形态的活化石”。

荫历史文化价值它是不可多得的古代武术文化遗

产,对中国武术的技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和交流都具有难以估计的价值。如,其套路“大拳”,凝结了明代六家著名拳术精华而成。其器械“六合大枪”,则是明代的著名枪术流派。

荫科技研究价值它是内涵丰富而实际的人体科学

技术。对中医学、气功养生学、现代运动医学、竞技训练都有很好的研究参考和应用价值,是研究明清时武功训练的宝贵遗产。

荫实践开发价值它在现代社会也有很多的实践开

发价值。如,功法可用于指导人们的健身训练、养生防病。技击功能既可指导军警训练,又可指导研发普通人群的防身护卫术。

人物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