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引領品牌進入更高層次 Cambridge Audio Edge A 合併式擴音機 文|阿基米德 C ambridge Audio的音響故事始於1968年,來到2018 年,意味着品牌迎接五十週年,新旗艦Edge系列成為 最佳賀禮,回望品牌根源,向創辦人之一的Gordon Edge 致敬,再展望下一個五十年。之前在不同場合聽過Edge NQ串流前級、Edge W後級推動B&W 803 D2,新旗艦的聲 音的確超越Cambridge Audio以往產品,而且幅度頗大。因 此,在試聽Edge A合併機前,還以為可以預計它有何等表 現,結果是出乎意料,被它直接打臉! 進入正題前,需要奉勸各位兩句,不要再以眼代耳; 然後,請忘記以往印象吧,Edge A不但於音質方面帶來驚 喜,個性亦明確有別於品牌舊有產品,尤其是可塑性。 挖空心思進行精品化 能夠昂首邁進五十週年的音響品牌其實不算多,能夠 有此「歲數」,確實是一位老人家,只是觀其創造力,卻 絲毫不覺遲暮。他們在Edge系列所花的心思,正好佐證品 牌創造力。 Cambridge Audio團隊花了大量心思,以求設計出三 款產品,在不難負擔的價錢之內,在各方面的超出同級對 手,尤其希望提供到有如精品一樣的體驗。因此,由內至 外都非常用心,當你打開Edge A的包裝箱開始,已經感受 得到。揭開紙箱頂蓋,映入眼簾的是一大塊黑色布質「內 袋」,再拉開拉鏈掀起「布幕」,才得以看到Edge A身,然而機頂一圈凹位,仍然放置矽膠帶作保護,廠方的 謹慎,為開箱過程添上驚喜與貴氣。 全文輯錄自香港「Hi Fi音響」 201810月號

引領品牌進入更高層次 Cambridge Audio Edge A 合併式擴音機 · 180 Hi Fi Review • 2018年10月 試音報告 引領品牌進入更高層次 Cambridge Audio Edge A 合併式擴音機

  • Upload
    others

  • View
    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引領品牌進入更高層次 Cambridge Audio Edge A 合併式擴音機 · 180 Hi Fi Review • 2018年10月 試音報告 引領品牌進入更高層次 Cambridge Audio Edge A 合併式擴音機

180 Hi Fi Review • 2018年10月

試音報告

引領品牌進入更高層次Cambridge AudioEdge A 合併式擴音機文|阿基米德

Cambridge Audio的音響故事始於1968年,來到2018年,意味着品牌迎接五十週年,新旗艦Edge系列成為

最佳賀禮,回望品牌根源,向創辦人之一的Gordon Edge致敬,再展望下一個五十年。之前在不同場合聽過Edge NQ串流前級、Edge W後級推動B&W 803 D2,新旗艦的聲音的確超越Cambridge Audio以往產品,而且幅度頗大。因此,在試聽Edge A合併機前,還以為可以預計它有何等表現,結果是出乎意料,被它直接打臉!

  進入正題前,需要奉勸各位兩句,不要再以眼代耳;

然後,請忘記以往印象吧,Edge A不但於音質方面帶來驚喜,個性亦明確有別於品牌舊有產品,尤其是可塑性。

挖空心思進行精品化  能夠昂首邁進五十週年的音響品牌其實不算多,能夠

有此「歲數」,確實是一位老人家,只是觀其創造力,卻

絲毫不覺遲暮。他們在Edge系列所花的心思,正好佐證品牌創造力。

  Cambridge Audio團隊花了大量心思,以求設計出三款產品,在不難負擔的價錢之內,在各方面的超出同級對

手,尤其希望提供到有如精品一樣的體驗。因此,由內至

外都非常用心,當你打開Edge A的包裝箱開始,已經感受得到。揭開紙箱頂蓋,映入眼簾的是一大塊黑色布質「內

袋」,再拉開拉鏈掀起「布幕」,才得以看到Edge A真身,然而機頂一圈凹位,仍然放置矽膠帶作保護,廠方的

謹慎,為開箱過程添上驚喜與貴氣。

全文輯錄自香港「Hi Fi音響」2018年10月號

Page 2: 引領品牌進入更高層次 Cambridge Audio Edge A 合併式擴音機 · 180 Hi Fi Review • 2018年10月 試音報告 引領品牌進入更高層次 Cambridge Audio Edge A 合併式擴音機

AUDIO • 2018年10月 181

高貴在於使用體驗  Edge A的機殼需要遷就沉熱器,因此沒有Edge NQ那道刻有Cambridge Audio總部經緯度的黑線,不過前、後兩片鋁板經已誠意十足,要知道如此厚身的鋁板,要屈摺

成如此形狀,就算放慢拖力速度,成功率亦不會太高,這

種既費時又耗用額外材料的做法,為的只是在Form follows function前提下盡量把外形精緻化。  令外型維持對稱又簡潔,就必需要把過多的元素藏起

來,所以Edge A的前、左、右、頂都看不見半口螺絲,需要用特別工具與方法開啟。

  同軸旋鈕是另一設計重點,他們找來一位在一級方程

式車隊效力的設計師朋友,設計出這款外型和手感同樣討

好的同軸旋鈕,以切換輸入和調整音量。曾經有發燒友看

到這個旋鈕的分解圖示,立即心生疑問,「一枚音量掣有

需要這麼誇張嗎?」要知道,在使用體驗中,令你感受到

那件事物是高貴、有品味的,通常來自各項細節,令你得

到一系列抽象的感覺,例如轉動旋鈕的手感等等。假若忽

略哪怕一項細節,又會一次過破壞先前辛苦建立的良好印

象,細節是魔鬼,正是這個原因。對於不少只以成本、斤

兩去衡量一切的人來說,也許永遠都不會理解這些抽象概

念為何物。

解碼合併機  Edge A不像Edge NQ那麼,設有演化自StreamMagic平台的網路串流功能,不過功能仍稱得上豐富,它

設有D A C,亦有非同步U S B輸入,支援最高 P C M 32bit/384kHz、DSD256。機背可裝上藍牙天線,對應aptX HD編碼,能夠播放最高PCM 24bit/48kHz。機背還有一個非常實用的HDMI介面,備有ARC功能,將原本由電視負責的聲音訊號交由Edge A去處理。

Page 3: 引領品牌進入更高層次 Cambridge Audio Edge A 合併式擴音機 · 180 Hi Fi Review • 2018年10月 試音報告 引領品牌進入更高層次 Cambridge Audio Edge A 合併式擴音機

182 Hi Fi Review • 2018年10月

  廠方強調Edge系列的訊號路徑非常之短,雖然Edge A未至於Edge W那般,在訊號路徑只有十四個元件,不過,新設計採用直流耦合替代傳統電容器,同樣達到減少傳輸失真之效。

調整偏壓以兼顧聲音與效能  E d g e A的功率放大部分工作模式稱為C l a s s X A,蛻變自Cambridge Audio的拿手好戲Class XD,以Class AB為基礎,將原本容易出現交越失真的位置,從正、負弦波銜接點,壓低至負弦波部分,以

避開人耳較敏感的位置。

  廠方指這項技術平衡了聲音表現和效率,熱量少於傳統功率放大,

但依然有一定溫度,使用時需要留意散熱空間。

  Cambridge Audio多次強調,他們是第一家將環形變壓器應用在擴音機的廠家,那是誕生於1968年的P40合併機,亦即是品牌成立後第一款產品,因此,如何運用環牛,他們應有不少獨門心得。在Edge A的供電部分,可以找到不少心思,例如它用上一對環牛,下面那隻牛

一百八十度反轉,再與上面那隻環牛堆疊起來,令它們互相抵銷對方

的磁場,同時以金屬屏蔽罩擋下那些僅餘的磁漏,以及排除外來干擾

從環牛入侵放大線路。而屏蔽罩頂部開出大量孔洞,方便散熱,亦有

其他品牌曾經表示,牛罩上方不完全密封,可以令聲音更開揚云云,

Cambridge Audio的工程師也許有同一想法?(笑)

可塑性等於可玩性  Cambridge Audio Edge A來到本刊大試音室,這裏擁有不少高質素器材與大量線材,在其他地方難以同時擁有這麼多材料可以配搭,那

就襯此機會,試出這款合併機的極限,因此集中以Accustic Arts旗艦分體式CD機作為訊源,加上B&W 802 D3揚聲器,然後不時更換線材,從中對比出Edge A的真正實力與個性。

合併式擴音機 Cam

bridge Audio Edge A

Page 4: 引領品牌進入更高層次 Cambridge Audio Edge A 合併式擴音機 · 180 Hi Fi Review • 2018年10月 試音報告 引領品牌進入更高層次 Cambridge Audio Edge A 合併式擴音機

AUDIO • 2018年10月 183

  以最初大房的基本線材配搭開聲,播放《Schubert: String Quartets Nos. 13, 14 & 15》(Artemis Quartet),兩把小提琴起奏,馬上就發現Cambridge Audio的招牌中高音,尖細、銳利、強調纖細線條、帶着銀色光華,營造出

高清感。實際上,這算是一種峰值,能夠令中高音細節變

得更清晰,例如琴弦,從而帶出一個明亮、光鮮、訊息量

豐富的感覺。

  這是Cambridge Audio的特色,亦有其好處,但假如你硬要把頻響稍為拉平,Edge A比同廠舊有型號更輕易,即是個性較為「順得人」。只要換上一對Audio Note ISIS XLR,就可以做到如此效果,連帶低音也變得更沉。Edge A音色較為清秀,用家可以利用中性的線材去保留其特色,亦可以因應預算,用上一對Audio Note訊號線,或是其他中、低音較厚暖的線材,去調整音色。TiGLON MS-DF12X XLR理應有近似效果。

有潛力才值得花時間  之前聽過Edge NQ加一對Edge W,推動B&W 803 D3,聲音帶點秀氣,低音表現恰到好處。現在換成Edge A,而空間比之前更大,揚聲器也是大一級的B&W 802 D3,還擔心力量有所欠缺,的確,單單採用中性線材的話,低音會有些微輕盈,聽鋼琴獨奏,例如Alexandre Tharaud的《Le Boeuf Sur Le Toit - Swinging Paris》,低音部分不夠沉穩,但只要在單一環節換上重心在中下盤的

線材,情況馬上有改變,低音安穩得多,量感亦回來了。

  現在,要填滿四百多呎空間都不成問題,而且聲音從

容,沒有被催逼至極限的感覺,似乎還遊刃有餘。這就是

潛力,加上個性並不固執,Edge A的可塑性其實很高,不難調出自己喜歡的音色,比以往的Cambridge Audio器材都要容易。

  Edge A可以同時展現到木製樂器的溫暖、金屬弦線的光澤,又表現到空間反射回來的堂音,沒有偏在哪一個頻

段或強調一種色彩。

  這台合併機可鬆可緊,想得到銳利線條、鋼條型音

像,或是寬鬆低音、自然擴散,都可以從線材入手,變化

之大有點出乎預期。不變的是出色的音場闊度,以及高

度。

  此外,它還有另一種雙重性格,可以強調細節、放大

弱音,方便檢視錄音中各種元素及質素;另可以調節成包

容力強、會為質素平平的錄音加強厚度和動態對比,不會

令難聽的更難聽。當然,亦有一項不變的地方,就是你仍

可直接分辨出同一段錄音不同音軌的質素及拼貼痕跡,不

會聽不出《La La Land》"Someone In The Crowd"中Emma Stone的收錄方式,有別其他歌手,只是不影響其動聽程度。

總代理:Cambridge Audio(Asia)Limited零售價:HK$3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