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文言诗文 专项突破 名句积累 1.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 录毕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 陶渊明取号 五柳先生的缘由是 而欧阳 修自号 醉翁的原因则是因为自己 ”。 4. 纷纷暮雪下辕门 5. 病树前头万木春6. 野芳发而幽香 山间 之四时也7. 月常常入诗苏轼 水调歌头中的 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想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色彩8. 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 忽如一夜春风来 巧用 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 烽火连三月 ”,运用夸 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 落红不是无情物 ”,运用 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9. 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讴歌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 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渲染了边塞的苦寒杜甫 春望中的 写出了国家衰败的景象10. 小石潭记一文中的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与朱元思书文中的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 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人教版 · 八年级语文 17

文言诗文 专项突破 - tongyi.comres.tongyi.com/resources/article/student/junior/...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Upload
    others

  • View
    4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文言诗文 专项突破 - tongyi.comres.tongyi.com/resources/article/student/junior/...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文言诗文 专项突破

一、名句积累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 ,

;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录毕,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陶渊明取号 “五柳先生”的缘由是 , ;而欧阳

修自号 “醉翁”的原因,则是因为自己 “ , ,

”。

4.纷纷暮雪下辕门, 。

5. ,病树前头万木春。

6.野芳发而幽香, , , ,山间

之四时也。

7.月常常入诗。苏轼 《水调歌头》中的 “ , ”表

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 ”想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色彩。

8.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 ”巧用

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 ”,运用夸

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 ”,运用

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9.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生”讴歌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 “

, ”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的 “ , ”渲染了边塞的苦寒;杜甫 《春望》

中的 “ , ”写出了国家衰败的景象。

10.《小石潭记》一文中的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跟 《与朱元思书》一

文中的 “ ,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

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 17

Page 2: 文言诗文 专项突破 - tongyi.comres.tongyi.com/resources/article/student/junior/...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诗词品读

11.对 《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獉獉

的一项是 (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

B.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C.“落红”即落花,诗人以 “落红”自喻,咏物抒情。

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

12.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

抒发了 之情。

(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 “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 “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

什么?

13.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写了早春时节的哪些景物?

(2)请你说说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18 庠序教辅 期末专家

Page 3: 文言诗文 专项突破 - tongyi.comres.tongyi.com/resources/article/student/junior/...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4.对下面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獉獉獉

的一项是 (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 ing韵;《别云间》是

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ɑn韵。

B.《过零丁洋》诗多用对偶句,如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和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云间》诗中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

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

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15.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和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

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阅读者的眼光和情怀。请运用下面提供

的符号作标记,在 《饮酒》诗旁写出2~3个批注。(语言要简明流畅,能让读者知

道你已经读懂了这首诗,并能欣赏它。)

○关键词语 佳妙句

饮 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6.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獉獉獉

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獉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 19

Page 4: 文言诗文 专项突破 - tongyi.comres.tongyi.com/resources/article/student/junior/...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獉獉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珍羞:精美的菜肴。羞,现在写作 “馐”。

B.直:价值,现在写作 “值”。

C.茫然: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D.今安在:今天会在哪里安宿呢?

(2)诗中 “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意思是: 。

(3)判断下面对这首诗分析的正误,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

A.诗前四句欲抑先扬,极言宴席的华美,又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

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 )

B.接着从 “茫然”引出行路难,用四个意象揭示人生遭遇的变幻莫测,生动

表现出诗人心情的变化。 ( )

C.“行路难!行路难!”这感情突发的惊叹,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惊讶与不安。

( )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盼望游遍祖国的高山大川和在现实中遭遇艰难的矛盾心

理。 ( )

三、文言文阅读

(一)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①,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

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的 《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20 庠序教辅 期末专家

Page 5: 文言诗文 专项突破 - tongyi.comres.tongyi.com/resources/article/student/junior/...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的 《与朱元思书》)

17.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獉其境过清 ( )

(2)乃记之而去獉

( )

(3)窥谷忘反獉

( )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9.【甲】文和 【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

么角度描写的?

20.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

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 21

Page 6: 文言诗文 专项突破 - tongyi.comres.tongyi.com/resources/article/student/junior/...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的 《醉翁亭记》)

2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微獉斯人 ( )

(2)佳木秀獉而繁阴 ( )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3.【甲】【乙】两段文字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共同特点,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具体分析。

24.比较 【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语句,探究两文作者对 “乐”的理解的共同之处。

(三)阅读 《马说》,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2 庠序教辅 期末专家

Page 7: 文言诗文 专项突破 - tongyi.comres.tongyi.com/resources/article/student/junior/...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千里马常有而

獉伯乐不常有

先帝创业未半而獉

{中道崩殂

B.其獉真无马邪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獉

{旧制

C.且獉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獉

{九十

D.食獉不饱,力不足

食獉

{之不能尽其材

26.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填空。

(1)文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

的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能被发现,完全可以

(用文段外成语填空),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

识别、任用人才也应 (用文段外成语填空)。

(2)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摧残人才,作者表现出强烈的

之情。

2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朗读停顿的划分是准确的。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里反问与推测语气连用,既是作者的感慨,更是

对统治者愚昧无知的无情嘲讽。

C.《马说》中的 “说”在这里表叙述,本文述说了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D.本文选自 《昌黎先生文集》,作者韩愈,宋代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 “文起八

代之衰”的美誉。

28.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策之不以其道。

(四)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獉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 23

Page 8: 文言诗文 专项突破 - tongyi.comres.tongyi.com/resources/article/student/junior/...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酒而招之獉;造獉饮辄尽,期

獉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选自陶渊明的 《五柳先生传》)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①侃之曾孙也。祖②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獉文,

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獉焉。每一醉,则

大适③融然④。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獉。性不解音,而

獉畜⑤素琴一

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注释】①大司马:官名。 ②祖:祖父。 ③适:满足。 ④融然:和悦的样子。 ⑤畜:通 “蓄”。 ⑥

徽:系琴弦的绳子。

(选自 《晋书·列传第六十四》)

2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生不知何许獉人也 (处所、地方) B.造

獉饮辄尽 (到……去)

C.潜亦无所辞獉焉 (告辞) D.亦雅咏不辍

獉(停止)

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期獉在必醉

陈太丘与友期獉(《陈太丘与友期

{》)

B.博学善属

獉文

忠之属獉也(《曹刿论战

{》)

C.或置酒而招之

獉前人之獉述备矣(《岳阳楼记

{》)

D.性不解音,而

獉畜素琴一张

骨已尽矣,而獉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

31.下列对 【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中写五柳先生姓字不详,表现了作者对门第观念的蔑视;【乙】文从人物的

姓氏、门第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征。

B.【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甲】文主要表现五柳先生的 “闲静少言,不慕

荣利”,【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 “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简笔勾勒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

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五柳先生的肯定与颂扬之意,乙文则以 “为乡邻之所贵”

道出人们对陶渊明的厌恶之情。

24 庠序教辅 期末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