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 10 9 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 王小微 Email:jlrbdbf@ 163.com 热线电话:(0431)88600575 东北风 东北风 角色访谈 角色访谈 14 每每和人谈起经 典阅读,十之八九都会 联想到皇皇巨著、艰深 晦涩这几个字,因此大 家难免就会产生一些畏惧心理。 而今,微阅读时代又来临了,手机一点,便 捷、舒适、直观,它不光有文字,还有图画、音 频、视频等各种多媒体技术,跟认认真真、正襟 危坐捧一本经典厚书来比,趣味性是大大增强 了,因此,阅读经典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在微阅读风行的时代,我们还需不需要阅 读经典?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今天,我们之所以强调要静下心来阅读 经典,并不是为了写文章或作报告之时吊吊 书袋背两句名言警句,装装门面,唬唬别人, 而是因为微阅读缺乏深度,导致了人的精神 平庸化,甚至是低级化,我们国民的文化修养 亟需提高。 如果总结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当今社会 具有这么几个特征:节奏快、人心浮、轻文化、 世风差,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个社会疏远了 经典,人们阅读的能够让心灵沉静下来的书籍 太少太少。 曾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演绎了 早上四五点钟就去新华书店排队买书的风景, 而现在,我们演绎了什么呢?累死在网吧的少 年,一部一部错字病句连篇的网络小说点击率 超万上亿,歌星跳楼、名人出轨、吃泥鳅治病养 生的书稳坐排行榜。现代人的阅读,已经从精 神的云端回到市井社会,消解崇高,远离理想, 追求声色的快感,放置经典名著的书架已经成 了博古架。 多么浅薄的阅读时代啊! 穿插谈一下英国吧,在英国,到 处是古建筑,很少见奇形怪状的高 楼大厦,我们看到的英国人,也大都 是优雅的、稳重的、绅士的,这与读 书有关吗?有关。他们的这种文 明,就是一部经典古书,不能沉静下来的人是 无法阅读这样一本书的,不能沉静下来的人, 更是无法写出这样的大部头的。 越是浮躁的时代越需要心灵的沉静,靠什 么来沉静?只能靠经典,靠微阅读是不行的。 我们不能说网上的疯传之作没有文化,但那些 轻微的文化是无法让我们安定沉静的,相反, 这些东西却让一些人更加躁动不安、丧心迷 志。经典则不一样,它教人领悟的是以德润 身、以智化身、以神塑身,以大我行事处世。 近年来一直在倡导全民阅读的教育家朱 永新先生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 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崛起历程就是他们的全 民阅读动员历程”。 当经典被束之高阁的时候,人们的思想也 就荒芜了,这个社会也就浮躁了。 微阅读时代,我们更需要阅读经典。 微阅读时代 更需读经典 □杨福成 援藏以来的第二个中秋 节。和援友们吃过晚饭,天已傍 晚,开始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们。 因为时差关系,这时的东北,天早已完全黑了下来,那 大大的玉盘该跳出山脊,挂上树梢,把清光挥洒在家乡 的大地上了。家人该也吃过晚饭,围坐在一起,共赏明 月了吧?我在万里之外的西藏工作,这万家欢聚的节 日,那份孤独不由袭上心头,心情立即沉重起来。于 是,带上这份对故乡的思念,从“吉林省援藏干部之家” 出来,踱步走上街头,想赏一轮十五圆月,感受西藏特 有的秋凉,排解心中思乡的苦闷。 都说西藏的天气比较神奇,难道“老天爷”也知晓 我的心绪吗?白天本是响晴的,怎么这会儿竟聚起了 云,忽的阴暗起来,那云,把天压得很低,好像要和我 亲近似的。中秋的西藏,杨树叶子已变黄飘落,现出 秋的凄凉,加上这阴沉的天,让我无法与家人“千里共 婵娟”。心,一下子冰凉到极点。可能是心理因素的 干扰吧,抬头望一眼天空,缺氧的感觉立刻明显起来, 双腿像灌了铅一样的沉,步履明显放缓许多。本寄望 于漫步街头,仰望明月,享受一份好的心情。怎奈云 层越积越厚,见不到傍晚的红霞余晖,灰色的云彩泛 着幽蓝,使人暗生一丝恐惧。西藏高原的天空总是变 幻莫测,忽而炙热,让你有被烧灼融化的恐惧;忽而湛 蓝,让你有被荡涤净化的恐惧;而这样的阴沉,又让你 有被压抑逃遁的恐惧。乌云压顶,让人憋闷,挤掉了 一切美好的心情,更平添许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 佳节倍思亲”的伤感。缺氧所致体能的下降,再加上 中秋思乡的情,让我本可以一刻钟走完的路程,差不 多半个小时才到达地委大院的家里。天越来越暗起 来,像个胆小怕事的孩子, 不声不息地悄然来伴我乡 愁,演绎一出“八月十五云 遮月”的剧目。 刚进到家里不久,好像 还没歇到让呼吸均匀,便感 到有雨点拍打窗子,很响的 声音。我竖耳细听,真的是 雨,先是淅淅沥沥,不大工 夫,竟大了起来,还伴有几 声响雷,狠狠地从天上倾倒 下来,显现出独有的怒威。 西藏的九月,雨季早已结 束,连续多日的骄阳,让这 急雨,顿时往燥热的空气里 注入了重重的凉。窗外已 是漆黑,我看不到雨丝。中 秋的夜里见不到明月,本已 是很失望,又赶上一场送寒 的秋雨,更让人增添了烦恼 与愁绪。 不知怎的,忽然想起高 尔基《海燕》里的那句经典: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 吧!”我大悦起来。回想援 藏以来,我笑迎挑战,一次 次行走于高天厚土的云端; 历经风雨,一次次爆发出援 藏男儿的豪迈。这不就是 深埋在心中四十多年的英雄 情怀吗!珠峰、雅江、湿地、 深沟……西藏的一切已牢牢 刻入我的骨髓,成为一生挥 之不去的精神寄托。那可亲 可爱的藏胞,多少次让我心 灵纯净,多少次让我落泪感 动。我感受这世界有那么多 淳朴,那么多大爱,那么多奉 献,那么多执著……西藏 啊!你给我的太多太多,而 我能为你做的实在太少太 少! “三年援藏行,一生西 藏情”。我在这里工作、生 活不过只有一千多个日夜, 而血液里融入的是对西藏 永远无法抛却的情感。这 情感,是责任,更是热爱。 我爱这里的山,爱这里的 河,爱这里的风情,爱这里 生活的人。中秋的月啊!你告诉那万里之外的老母 吧,“人间没有远方,到处都是故乡”。儿已把这里看 得和家里一样,这里的人也早把儿当成了亲人。我 会把全部的力量贡献在这里,让西藏的成就因为援 藏而更具光彩。中秋的月啊!我们共同祈祷吧,愿 西藏民族更团结,经济更繁荣,社会更和谐,风景更 壮美。那样,我的藏族乡亲啊,会生活更安康,更幸 福,更快乐,更美好。 夜深了,雨停了。窗外安宁得一点声音都没 有…… 能不能静一静 我们真的需要静一静,共同创造一个 安静有序的环境。我住在省城比较繁华 的路段,一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建筑的 老楼房里,房子虽老,但是经过简单装修, 也算过得去。可是,我住这里两年,心情 是越来越烦躁。跟朋友说起,朋友说,那 里是繁华地段,人多,所以吵 闹。但我觉得,繁华和喧闹 或者吵闹,之间有必然的联 系么? 我的楼下是一个十字路 口,车流很大,连后半夜也是 汽车喇叭尖叫不断。我经常 在凌晨三四点钟,被那些飙 车的巨大的马达声惊醒。时 间久了,后半夜夜深人静的 时候,突然的高分贝马达声 和汽车喇叭的持续尖叫声, 时常会让我们在酣睡中坐起 来,误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 灾难。 还有楼下的那些通宵营 业的餐馆,夏夜里,老板为了 招揽生意,把餐桌摆在了餐 馆门外的马路边上,吃客们 不仅大吃,还豪饮。这些也 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年轻 的吃客们,会突然发出尖叫,分贝不小于 汽车的尖叫。他们喝多了,还会打架,叫 骂,嚎哭,或者发出各种各样的大声怪 笑。我常常会被他们的声音惊醒。楼下 还有一家餐馆,可能因为生意不好,在他 们的餐馆门口的马路边上,支上了一个大 屏幕,放着影片,吸引顾客。每天晚上十 一点前,他们所放的电影的声音,都是震 耳欲聋。 我住在自己家里,但是,我却无法得 到一个安宁的能够属于自己的空间。炎 热的大夏天,我晚上睡觉时却要挡上薄棉 被一样的窗帘,因为对面饭店墙外的电子 大屏幕那强烈的霓虹灯光,刺激得我的眼 睛无法睁开,强烈的光线,让我无法呼吸, 也无法睡眠。 这处繁华的路段,居民不是我一个。 我不知道其他居民在夜里是怎么过的,但 我相信,他们的处境不会比我好到哪里。 我只想对那些夜行的人们说,能不能静一 静?因为地球不是 你们自己的,因为这 个城市也不是你们 自己的,这条马路更不是你们自己的。 能不能想一想 我每天下班回家,除了要拐弯抹角穿 插在人群和车空外,还要特别注意我家楼 下的路口。因为我必经的回 家路口,常常会被那几家烧 烤摊争抢着挤满,无法走过 去。有时我很痛恨自己,为 什么没有生出一双翅膀。 最折磨人的是,去年春 天开始,楼下原来一处锅炉 房被一个据说很有来头的人 物买去,于是他们开始大造 工程。在原来的破旧房子 上,往高处接,往外面扩张。 连地下也深挖十几米,修建 他们的宫殿。这一年,我几 欲崩溃。 他们为了遮挡什么,会 在路口并排停几台车,回家 有时必须绕路走,因为他们 堵在路口的豪华车辆让你无 法通过。他们的工程开始, 我们进出家门的路上就没干 净过,泥水横流,有时堆放的 建筑垃圾会让你无法走路。他们从地下 挖出的泥土,堵死了我们的路口,白天挖 完了,他们的大型铲车和自动装卸车,会 在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开始往外拉。那 巨大的轰鸣,震得我们的那幢老式楼房都 在颤动。有一次,他们那个挖掘机用力过 猛,我们整幢楼的居民都以为发生了地 震。一年多的折腾,自来水被挖断多次, 有时停水有时停电,让居民们很恼火,很 愤慨。开始也有居民找,结果都给吓回来 了。大家都在忍,也只能忍。 这个有来头的人,工程干了一年多, 开始扩建装修好了,后来又扒了,反复扒 建了两三次。之所以不大的工程折腾一 年多,跟建了拆,拆了再建有关系。大家 都觉得这个人,钱太多,简直是在玩烧钱 游戏。 无论贫穷富贵,高低贵贱,都要在世 间做人做事儿。你再有钱,再有特权,失 去了人心,又能做什么呢?想一想吧。 我喜欢喝粥。 那年高考结束 的盛暑,是我 18 岁 生日。父亲说,你尽管邀请一拨同学前来 贺生,我负责给你操办一桌生日宴!那 日,父亲熬了一大锅黑米粥,买了我最爱 吃的耀华餐厅西点三绝:果酱酥、蝴蝶酥、 奶油包。我们五六个同学围着桌子海吃 一番,谈天说地,兴高采烈,竟忘了邀请家 人一同分享。吃完后,我们还到锦江大桥 合影留念。每当看到这张照片,就会回忆 起父亲为我们熬制的黑米粥,以及家人都 舍不得吃的西点。 在家里,到了夏天大豆上市时节,母 亲常做豆浆粥,到了秋天花生上市季节, 母亲会做花生粥。因为大豆和花生的醇 厚,所熬制的粥自然也甘美香浓。单说母 亲煮的白米粥也分外诱人。盛夏的晚餐, 喝粥最解暑。母亲常用本地产的黑砂陶 熬一锅白米粥,油炸一盘花生米,撒点毛 盐和花椒面,再炒个烂肉泡豇豆、凉拌大 头菜丝,就是我们最爱的夏季晚餐。因为 用黑砂陶熬制,所以白米粥有一股浓浓的 炭火香。佐粥的佳肴不胜枚举,简单、实 惠,荤素皆宜。除去我最爱的豆腐乳外, 卤猪耳、卤猪肚、卤猪尾在我看来就是荤 菜绝配,淡淡的米味更能衬托出老卤的甘 美芳香。 人们常说粥很养人。当我发烧感冒生 病,不能食油腻,母亲就会为我熬一锅白米 粥,用碗盛好,倒一勺酱油搅匀,亲自端到 我面前。几大口吞下去,美味又营养,两三 天后病去如抽丝,很快康复。如今,自小吃 着母亲做饭长大的侄女远赴美洲留学,独 自在外,免不了伤风感冒。回家谈及留学 生活:一次发烧感冒几日,自己熬了一锅白 粥,喝了即睡,睡醒了即喝,这样养了一周, 病自然就好了。想象着这样的情景,既心 疼又感念,白米粥果真养人啊! 广东人最爱喝粥。前几年成都流行 喝广式粥,大大小小的粥铺遍布大街小 巷,其中最受成都人喜爱的是皮蛋瘦肉 粥。大概因为制作简易,技术难度低,易 于操作,这些粥铺纷纷倒闭,粥仅作为一 种菜品保留在一些小饭馆里。如,位于新 华公园后门的“烟袋巷八宝粥”。因为离 单位近,物美价廉,我常常前去品尝。那 里的八宝粥用的是糯米,极稠极浓,另加 有花生、百合、枸杞、莲子,营养丰富。小 店仅靠这一品种就支撑经营二十余年。 我喝过最高档的粥当数海鲜粥。三年 前过三八节,单位部门召集女员工到某海鲜 酒楼一聚。吃了虾、蟹、鲍鱼、蛤蜊等海鲜林 林总总,最让大家拍手称快的是最后上桌的 海鲜粥。那粥极软极鲜极美,大米完全融化 在汤里,没有一点骨力。大家在撑腹之时又 叫了一大盆,然后消灭殆尽。这是一次极爽 的喝粥体验,那粥熬到了极致。 在成都,喝粥的日子都是些美好的记 忆。 在成都喝粥 在成都喝粥 苑丛梅 苑丛梅 在了解我的人中,说我啥也 不是,怕是只有妻子。 妻子过去说这话,我不仅没 在意,而且觉得可笑。职务比你高,工资比你多,贡献比 你大,多年不变的户主。我啥也不是?简直开国际玩 笑!现在听着却有些刺耳,怅然若失的感觉,有时也犯 核计: “啥也不是”啥意思? “啥也不是!啥事儿整不明白。”妻子无所顾忌地嚷 开了,跟训斥小猫小狗似的。农村朋友送来猪肉,妻子 让我把肉割成小块,存放冰柜里,吃着方便。那只猪肘 子把我害苦了,任凭斧剁刀劈,撕拉扯拽,大汗淋漓,就是 卸不下来。什么朋友啊,真能添乱,扔掉算了!我没好气 地乱劈一通,破罐子破摔了。“你在那剁饺馅呢?”妻子盯 着血淋淋的案板,不无挖苦地 说,脸上早已浮出阴云,接着一 手拽住肘子,一手掐住骨逢,一 刀卸下来,“这有啥难的?你这 人啊,可愁死我啦。”她确实比 我强,啥时学会屠宰?不过,嘴 上积点儿德就好了。 冬天快到了。客厅和厨 房的风窗关不严实,已经带病 上岗两个冬季了。不能得过且过,应该抓紧修理,妻子 时不时就磨叽,一次次打乱我的创作思路。烦心透 了!我琢磨一准挨不过去,就试着拆掉窗扇,反复比 量,还是关不严实。妻子走过来,端详一会儿,使螺丝 刀挑起压条,脸色接着暗下来:“你鼓捣啥呢?这不是 压条乏了吗?换一根就是了。”可压条上哪儿找?我摊 开两只手,决定请专业修理工。“请修理工得花钱,那叫 过日子吗?几块钱一米,满大街都是。啥也不是!”唉, 真别扭! 妻子是个直性子,平时话语不碎,总是直来直去,不 太在意对方感受,跟和颜悦色、慢声细语、娓娓动听一点 不沾边儿。去年夏天,我住进吉大一院,等待穿刺活检, 身体许是出了问题。我不愿惊动任何人,不想给亲人增 添压力,是福是祸自己扛。妻子发现后很生气,说这不 是小事,家人不能不到场,感情上说不过去,外人瞅着也 会笑话,于是把女儿女婿唤来。活检很顺利,结果无大 恙,妻子长舒一口气,泪水立刻涌出来,又是一通没深没 浅的数落。说我这人瞅着挺明白,做事很糊涂。说危难 时不能没有亲情,关键时儿女应该尽责,不要给孩子惯 毛病。当然,末了还是一句“啥也不是。” 我们有时也争争讲讲,你一言,我一语,面红耳赤, 互不相让。妻子即便理屈词穷,也很难改变初衷。用她 的话说:“没办法,一辈子就这样了。”有时也跟妻子商 量,咱们都受过高等教育,能否讲点语言艺术,考虑一下 对方的感受。“你说咋考虑?”妻子愣愣地瞧着我,似乎找 不到理由。“比如说‘这样做会更好一些’,以正面鼓励为 主,让人听着受用。”我循循善诱。“你是小孩子啊?虚头 巴脑!”她拒绝采纳。“除了生活常识外,我的优点不算少 啊。”我仍在寻觅自我肯定的理由。妻子噗嗤一声笑了, 说咱们这把年纪,除了生活还是生活,就得琢磨怎么生 活,不会生活怎么生存?我有时也问自己,我到底怎么 了?一个农民出身的人,弄个小菜园,居然不会栽种! 什么蔬菜不能重茬,什么庄稼不可迎茬,什么品种施啥 肥料,什么季节怎样管理,一知半解,是似而非,懵懵懂 懂。至于煮饭烧菜、寻医问药等一些生活常识,真是羞 于言说。我真的啥也不是? 农村朋友火上浇油,前不久又送来两只活公鸡, 说自己宰杀吃着新鲜。我不敢杀鸡,只配打下手, 妻子知道的。我想起一次杀鸡,妻子主刀,我当帮 手。眼见那鸡血流如注,以为必死无疑,撒手扔在地 上。那家伙一落地便站起来,摇晃着迈开脚步,突然 跳跃翻飞,冲出小院,穿过街头,扑向河边。我狂追 不舍,妻子也紧随其后,嘴里埋怨着。一堆乱石挡住 鸡的去路,才结束了追捕。那以后,杀鸡事件成了妻 子嘲笑我的话柄,不知说了多少遍,不知讲给多少人 听,绘声绘色的样子,那个开心劲儿啊!这次,我吸 取了教训,一手摁住鸡腿,一手抓住翅膀,我让你插 翅难飞!“你到底行不行啊?”妻子举刀前冷冷地问。 “没问题,动手吧。”我自信满满,绝不撒手,还等着表 扬呢。那鸡拼命挣扎,力量之大超出想象。我使出 全身力气,依然险象环生。公鸡一命呜呼,妻子坏 坏地笑,高声调侃道:“ 鸡啊,鸡—你可看准了,谁 才是幕后凶手?”我想,只要不说“啥也不是”,怎么 着都无所谓。 一天晚上,妻子发了善心,道出了心里话。说我从 来不关心家务,平时做得又少,做起来也不用心,做过就 忘脑后了。说她这样对待我,目的是让我长记性,让我 热爱生活,让我学会生存本领,避免日后犯难。说夫妻 百年终有尽头,无非谁先谁后,神仙都抗拒不了。说她 若先走了,谁能整天伺候我,活着就得学会生存。说我 若不懂这个理儿,真就啥也不是了。 “啥也不是!”话不中听,心思蛮重。这人! 啥也不是 □臧连顺 女儿24岁了,在一所民办高校任职, 整天忙忙碌碌,早早地走,晚晚地回。一 到周末就自由了。首先是大睡特睡,不睡 到中午不醒,醒来之后要么懒在凌乱的床 上玩手机,要么就着急忙慌地收拾东西和 提前约好的同学、朋友去逛街,天不黑不 回家。 每天如此,按部就班,无大喜大悲,一 切自自然然,看不出她有什么上进的表 现,更看不出她有某一方面的追求。 我就反省,人要有自己的理想,那么女儿的理想是 什么呢?是不是作为父亲,我没有引导好培养好呢? 想到这里,我惶惑而愧疚。 回想女儿小时候,你若是问她有无理想,她会肯定 地回答,并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答案。 从医院回家,她会说,我要当护士,给人打屁针;看 到班里某同学画画得奖,她会说,我要当画家。后来稍 大,她立志当法官,说要像爸爸一样。也曾立志当天文 学家,去研究外星人;也曾要成为女侠,专门收拾校外那 帮混子;看到妈妈做生意越来越大,就发誓说,要当个成 功的企业家。 可她妈妈却想让她成为一名有才艺的人,她6岁 时,我们节衣缩食给她买了一台钢琴,聘了一名家庭教 师,她开始出于好玩,十分喜欢,几个月之后就厌了,常 常在我们的责骂下流着眼泪弹琴。考入东北师大音乐 学院直到毕业,也没有成为一名像样的钢琴师。 我那时曾有意引导女儿读书,从小就给女儿讲故 事,给她买图书,经常带她去书店。我很注重女儿的语 文学习,希望她像我一样喜欢文学。然而不长时间,女 儿转而喜欢玩娃娃了。就是那种穿着衣服的塑料娃 娃。在她的要求下,妈妈给她买了很多,她常常自己一 个人坐在家里玩,一玩就是一天。给娃娃梳头,设计各 式各样的发型;给娃娃裁制服装,找来奶奶废弃不用的 布料,精心构思,裁出的衣服又合体又新潮。这时候她 就说,爸爸,我长大了要当服装设计师。我说好,你长大 了就考服装设计之类的大学吧。 不管是什么,总之有理想就好。 可是我还是在内心执著地想让女儿承袭我的爱好。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一个《小学生阅读报》的编 辑。在我的督促下,女儿就把自己玩娃娃的事写成了作 文,经过编辑修改,发在了 2003 年《小学生阅读报》上。 可是女儿并没有我想 象那般兴奋,轻轻地 “哦”了一声之后,仍 旧是低头玩她的娃 娃。此后,她越来越 不喜欢看书,带图片的也是浏览而已,更 不愿意写东西。照理,能够发表自己的文 章,这是好多人的梦想和骄傲,但女儿早 就忘记了这档子事儿,至今她不知道我还 为她保存着那份字迹褪色的样刊。 女儿对娃娃的迷恋一直到了上大学。她的娃娃装 在了大大小小四五个纸盒子里,满满的。大学假期,她 也时常掏出盒子,掸掉灰尘,把那些娃娃重新拿出来,一 一排列,各个装扮,换换衣服、鞋子、帽子、头型。如今那 些盒子都保存在仓房里,她不许扔掉。说,以后还玩呢。 说是说,女儿毕竟大了,有了大人的那些事情。但 在我看来,她不思进取,毫无斗志,平平庸庸地混日子。 大学毕业,她说不想考研究生,理由是没啥可以研究的; 又说不想考公务员,说公务员难考不说,她不想当什么 大官儿,当官操心。这让我很失望,也很焦急,没有理想 可以,没有工作怎么能行?好不容易被聘到某高校,可 她并不感觉有什么可贵的,好在她继承了我的某些基 因,在平淡无求中显露了能力,成为学校中的先进人 物。成了先进人物,就要更加努力,可是女儿还是老样 子,我还是看不到她多么雄心勃勃或是热衷于读书学 习。 如果一定要找出她的爱好,那就是网上淘宝了,几 乎每周都有那么一两次,门铃一响,我们就知道必是快 递公司的人。女儿还喜欢逛商店,看电影,养宠物。她 永远一副不急不躁的样子,让我很心急。 一朋友的孩子与女儿同龄,从小就树立了远大抱 负,这些年孜孜以求,如今已是北京某大机关的一名骨 干,朋友自豪地说,孩子马上就提拔了。我不由得叹息, 女儿这么大了,没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一无所成,应该是 我的责任。可是又听说那孩子戴了近千度眼镜,健康状 况屡屡不佳,我又想,漂亮的女儿没有刻意给自己设定 什么宏伟志向,也就没有相应的重压,生活得很自在、 随性,这不是很好么?人有理想是对的,有宏图大志更 是值得称赞,应该提倡,但是没有理想,一生淡泊名利, 随遇而安,这难到就不是人生么? 想法似乎消极,但我终于释然。 女儿的理想 □赵 欣 李连珠 李连珠

微阅读时代 更需读经典 - cnjiwang.comjlrbszb.cnjiwang.com/images/2014-10/09/14/d2dbfa09c_h.pdf · 14 Email:jlrbdbf@163.com热线电话:(0431)88600575 ★东北风★ 角色访谈

  • Upload
    others

  • View
    1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微阅读时代 更需读经典 - cnjiwang.comjlrbszb.cnjiwang.com/images/2014-10/09/14/d2dbfa09c_h.pdf · 14 Email:jlrbdbf@163.com热线电话:(0431)88600575 ★东北风★ 角色访谈

2014年10月9日星期四责任编辑 王小微Email:jlrbdbf@ 163.com热线电话:(0431)88600575 东北风东北风★ 角色访谈角色访谈★14

风风味味小小品品

掌掌掌掌灯灯灯灯时时时时分分分分每每和人谈起经

典阅读,十之八九都会联想到皇皇巨著、艰深晦涩这几个字,因此大

家难免就会产生一些畏惧心理。而今,微阅读时代又来临了,手机一点,便

捷、舒适、直观,它不光有文字,还有图画、音频、视频等各种多媒体技术,跟认认真真、正襟危坐捧一本经典厚书来比,趣味性是大大增强了,因此,阅读经典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在微阅读风行的时代,我们还需不需要阅读经典?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今天,我们之所以强调要静下心来阅读经典,并不是为了写文章或作报告之时吊吊书袋背两句名言警句,装装门面,唬唬别人,而是因为微阅读缺乏深度,导致了人的精神

平庸化,甚至是低级化,我们国民的文化修养亟需提高。

如果总结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当今社会具有这么几个特征:节奏快、人心浮、轻文化、世风差,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个社会疏远了经典,人们阅读的能够让心灵沉静下来的书籍太少太少。

曾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演绎了早上四五点钟就去新华书店排队买书的风景,而现在,我们演绎了什么呢?累死在网吧的少年,一部一部错字病句连篇的网络小说点击率超万上亿,歌星跳楼、名人出轨、吃泥鳅治病养生的书稳坐排行榜。现代人的阅读,已经从精神的云端回到市井社会,消解崇高,远离理想,追求声色的快感,放置经典名著的书架已经成了博古架。

多么浅薄的阅读时代啊!穿插谈一下英国吧,在英国,到

处是古建筑,很少见奇形怪状的高楼大厦,我们看到的英国人,也大都是优雅的、稳重的、绅士的,这与读书有关吗?有关。他们的这种文

明,就是一部经典古书,不能沉静下来的人是无法阅读这样一本书的,不能沉静下来的人,更是无法写出这样的大部头的。

越是浮躁的时代越需要心灵的沉静,靠什么来沉静?只能靠经典,靠微阅读是不行的。我们不能说网上的疯传之作没有文化,但那些轻微的文化是无法让我们安定沉静的,相反,

这些东西却让一些人更加躁动不安、丧心迷志。经典则不一样,它教人领悟的是以德润身、以智化身、以神塑身,以大我行事处世。

近年来一直在倡导全民阅读的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崛起历程就是他们的全民阅读动员历程”。

当经典被束之高阁的时候,人们的思想也就荒芜了,这个社会也就浮躁了。

微阅读时代,我们更需要阅读经典。

微阅读时代更需读经典

□□杨福成

援藏以来的第二个中秋节。和援友们吃过晚饭,天已傍晚,开始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们。

因为时差关系,这时的东北,天早已完全黑了下来,那大大的玉盘该跳出山脊,挂上树梢,把清光挥洒在家乡的大地上了。家人该也吃过晚饭,围坐在一起,共赏明月了吧?我在万里之外的西藏工作,这万家欢聚的节日,那份孤独不由袭上心头,心情立即沉重起来。于是,带上这份对故乡的思念,从“吉林省援藏干部之家”出来,踱步走上街头,想赏一轮十五圆月,感受西藏特有的秋凉,排解心中思乡的苦闷。

都说西藏的天气比较神奇,难道“老天爷”也知晓我的心绪吗?白天本是响晴的,怎么这会儿竟聚起了云,忽的阴暗起来,那云,把天压得很低,好像要和我亲近似的。中秋的西藏,杨树叶子已变黄飘落,现出秋的凄凉,加上这阴沉的天,让我无法与家人“千里共婵娟”。心,一下子冰凉到极点。可能是心理因素的干扰吧,抬头望一眼天空,缺氧的感觉立刻明显起来,双腿像灌了铅一样的沉,步履明显放缓许多。本寄望于漫步街头,仰望明月,享受一份好的心情。怎奈云层越积越厚,见不到傍晚的红霞余晖,灰色的云彩泛着幽蓝,使人暗生一丝恐惧。西藏高原的天空总是变幻莫测,忽而炙热,让你有被烧灼融化的恐惧;忽而湛蓝,让你有被荡涤净化的恐惧;而这样的阴沉,又让你有被压抑逃遁的恐惧。乌云压顶,让人憋闷,挤掉了一切美好的心情,更平添许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伤感。缺氧所致体能的下降,再加上中秋思乡的情,让我本可以一刻钟走完的路程,差不多半个小时才到达地委大院的家里。天越来越暗起

来,像个胆小怕事的孩子,不声不息地悄然来伴我乡愁,演绎一出“八月十五云遮月”的剧目。

刚进到家里不久,好像还没歇到让呼吸均匀,便感到有雨点拍打窗子,很响的声音。我竖耳细听,真的是雨,先是淅淅沥沥,不大工夫,竟大了起来,还伴有几声响雷,狠狠地从天上倾倒下来,显现出独有的怒威。西藏的九月,雨季早已结束,连续多日的骄阳,让这急雨,顿时往燥热的空气里注入了重重的凉。窗外已是漆黑,我看不到雨丝。中秋的夜里见不到明月,本已是很失望,又赶上一场送寒的秋雨,更让人增添了烦恼与愁绪。

不知怎的,忽然想起高尔基《海燕》里的那句经典: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大悦起来。回想援藏以来,我笑迎挑战,一次次行走于高天厚土的云端;历经风雨,一次次爆发出援藏男儿的豪迈。这不就是

深埋在心中四十多年的英雄情怀吗!珠峰、雅江、湿地、深沟……西藏的一切已牢牢刻入我的骨髓,成为一生挥之不去的精神寄托。那可亲可爱的藏胞,多少次让我心灵纯净,多少次让我落泪感动。我感受这世界有那么多淳朴,那么多大爱,那么多奉献,那么多执著……西藏啊!你给我的太多太多,而我能为你做的实在太少太少!

“三年援藏行,一生西藏情”。我在这里工作、生活不过只有一千多个日夜,而血液里融入的是对西藏永远无法抛却的情感。这情感,是责任,更是热爱。我爱这里的山,爱这里的河,爱这里的风情,爱这里生活的人。中秋的月啊!你告诉那万里之外的老母吧,“人间没有远方,到处都是故乡”。儿已把这里看得和家里一样,这里的人也早把儿当成了亲人。我会把全部的力量贡献在这里,让西藏的成就因为援藏而更具光彩。中秋的月啊!我们共同祈祷吧,愿西藏民族更团结,经济更繁荣,社会更和谐,风景更壮美。那样,我的藏族乡亲啊,会生活更安康,更幸福,更快乐,更美好。

夜深了,雨停了。窗外安宁得一点声音都没有……

能不能静一静我们真的需要静一静,共同创造一个

安静有序的环境。我住在省城比较繁华的路段,一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建筑的老楼房里,房子虽老,但是经过简单装修,也算过得去。可是,我住这里两年,心情是越来越烦躁。跟朋友说起,朋友说,那里是繁华地段,人多,所以吵闹。但我觉得,繁华和喧闹或者吵闹,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么?

我的楼下是一个十字路口,车流很大,连后半夜也是汽车喇叭尖叫不断。我经常在凌晨三四点钟,被那些飙车的巨大的马达声惊醒。时间久了,后半夜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的高分贝马达声和汽车喇叭的持续尖叫声,时常会让我们在酣睡中坐起来,误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灾难。

还有楼下的那些通宵营业的餐馆,夏夜里,老板为了招揽生意,把餐桌摆在了餐馆门外的马路边上,吃客们不仅大吃,还豪饮。这些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年轻的吃客们,会突然发出尖叫,分贝不小于汽车的尖叫。他们喝多了,还会打架,叫骂,嚎哭,或者发出各种各样的大声怪笑。我常常会被他们的声音惊醒。楼下还有一家餐馆,可能因为生意不好,在他们的餐馆门口的马路边上,支上了一个大屏幕,放着影片,吸引顾客。每天晚上十一点前,他们所放的电影的声音,都是震耳欲聋。

我住在自己家里,但是,我却无法得到一个安宁的能够属于自己的空间。炎热的大夏天,我晚上睡觉时却要挡上薄棉被一样的窗帘,因为对面饭店墙外的电子大屏幕那强烈的霓虹灯光,刺激得我的眼睛无法睁开,强烈的光线,让我无法呼吸,也无法睡眠。

这处繁华的路段,居民不是我一个。我不知道其他居民在夜里是怎么过的,但我相信,他们的处境不会比我好到哪里。我只想对那些夜行的人们说,能不能静一

静?因为地球不是你们自己的,因为这个城市也不是你们自己的,这条马路更不是你们自己的。

能不能想一想我每天下班回家,除了要拐弯抹角穿

插在人群和车空外,还要特别注意我家楼下的路口。因为我必经的回家路口,常常会被那几家烧烤摊争抢着挤满,无法走过去。有时我很痛恨自己,为什么没有生出一双翅膀。

最折磨人的是,去年春天开始,楼下原来一处锅炉房被一个据说很有来头的人物买去,于是他们开始大造工程。在原来的破旧房子上,往高处接,往外面扩张。连地下也深挖十几米,修建他们的宫殿。这一年,我几欲崩溃。

他们为了遮挡什么,会在路口并排停几台车,回家有时必须绕路走,因为他们堵在路口的豪华车辆让你无法通过。他们的工程开始,我们进出家门的路上就没干净过,泥水横流,有时堆放的

建筑垃圾会让你无法走路。他们从地下挖出的泥土,堵死了我们的路口,白天挖完了,他们的大型铲车和自动装卸车,会在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开始往外拉。那巨大的轰鸣,震得我们的那幢老式楼房都在颤动。有一次,他们那个挖掘机用力过猛,我们整幢楼的居民都以为发生了地震。一年多的折腾,自来水被挖断多次,有时停水有时停电,让居民们很恼火,很愤慨。开始也有居民找,结果都给吓回来了。大家都在忍,也只能忍。

这个有来头的人,工程干了一年多,开始扩建装修好了,后来又扒了,反复扒建了两三次。之所以不大的工程折腾一年多,跟建了拆,拆了再建有关系。大家都觉得这个人,钱太多,简直是在玩烧钱游戏。

无论贫穷富贵,高低贵贱,都要在世间做人做事儿。你再有钱,再有特权,失去了人心,又能做什么呢?想一想吧。

能不能

桌桌桌桌边边边边清清清清谈谈谈谈

私私私私人人人人聊聊聊聊天天天天

我喜欢喝粥。那年高考结束

的盛暑,是我18岁生日。父亲说,你尽管邀请一拨同学前来贺生,我负责给你操办一桌生日宴!那日,父亲熬了一大锅黑米粥,买了我最爱吃的耀华餐厅西点三绝:果酱酥、蝴蝶酥、奶油包。我们五六个同学围着桌子海吃一番,谈天说地,兴高采烈,竟忘了邀请家人一同分享。吃完后,我们还到锦江大桥合影留念。每当看到这张照片,就会回忆起父亲为我们熬制的黑米粥,以及家人都舍不得吃的西点。

在家里,到了夏天大豆上市时节,母亲常做豆浆粥,到了秋天花生上市季节,母亲会做花生粥。因为大豆和花生的醇厚,所熬制的粥自然也甘美香浓。单说母亲煮的白米粥也分外诱人。盛夏的晚餐,喝粥最解暑。母亲常用本地产的黑砂陶熬一锅白米粥,油炸一盘花生米,撒点毛盐和花椒面,再炒个烂肉泡豇豆、凉拌大头菜丝,就是我们最爱的夏季晚餐。因为用黑砂陶熬制,所以白米粥有一股浓浓的炭火香。佐粥的佳肴不胜枚举,简单、实惠,荤素皆宜。除去我最爱的豆腐乳外,卤猪耳、卤猪肚、卤猪尾在我看来就是荤菜绝配,淡淡的米味更能衬托出老卤的甘美芳香。

人们常说粥很养人。当我发烧感冒生病,不能食油腻,母亲就会为我熬一锅白米

粥,用碗盛好,倒一勺酱油搅匀,亲自端到我面前。几大口吞下去,美味又营养,两三天后病去如抽丝,很快康复。如今,自小吃着母亲做饭长大的侄女远赴美洲留学,独自在外,免不了伤风感冒。回家谈及留学生活:一次发烧感冒几日,自己熬了一锅白粥,喝了即睡,睡醒了即喝,这样养了一周,病自然就好了。想象着这样的情景,既心疼又感念,白米粥果真养人啊!

广东人最爱喝粥。前几年成都流行喝广式粥,大大小小的粥铺遍布大街小巷,其中最受成都人喜爱的是皮蛋瘦肉粥。大概因为制作简易,技术难度低,易于操作,这些粥铺纷纷倒闭,粥仅作为一种菜品保留在一些小饭馆里。如,位于新华公园后门的“烟袋巷八宝粥”。因为离单位近,物美价廉,我常常前去品尝。那里的八宝粥用的是糯米,极稠极浓,另加有花生、百合、枸杞、莲子,营养丰富。小店仅靠这一品种就支撑经营二十余年。

我喝过最高档的粥当数海鲜粥。三年前过三八节,单位部门召集女员工到某海鲜酒楼一聚。吃了虾、蟹、鲍鱼、蛤蜊等海鲜林林总总,最让大家拍手称快的是最后上桌的海鲜粥。那粥极软极鲜极美,大米完全融化在汤里,没有一点骨力。大家在撑腹之时又叫了一大盆,然后消灭殆尽。这是一次极爽的喝粥体验,那粥熬到了极致。

在成都,喝粥的日子都是些美好的记忆。

在成都喝粥在成都喝粥□□苑丛梅苑丛梅

在了解我的人中,说我啥也不是,怕是只有妻子。

妻子过去说这话,我不仅没在意,而且觉得可笑。职务比你高,工资比你多,贡献比你大,多年不变的户主。我啥也不是?简直开国际玩笑!现在听着却有些刺耳,怅然若失的感觉,有时也犯核计:“啥也不是”啥意思?

“啥也不是!啥事儿整不明白。”妻子无所顾忌地嚷开了,跟训斥小猫小狗似的。农村朋友送来猪肉,妻子让我把肉割成小块,存放冰柜里,吃着方便。那只猪肘子把我害苦了,任凭斧剁刀劈,撕拉扯拽,大汗淋漓,就是卸不下来。什么朋友啊,真能添乱,扔掉算了!我没好气地乱劈一通,破罐子破摔了。“你在那剁饺馅呢?”妻子盯着血淋淋的案板,不无挖苦地说,脸上早已浮出阴云,接着一手拽住肘子,一手掐住骨逢,一刀卸下来,“这有啥难的?你这人啊,可愁死我啦。”她确实比我强,啥时学会屠宰?不过,嘴上积点儿德就好了。

冬天快到了。客厅和厨房的风窗关不严实,已经带病上岗两个冬季了。不能得过且过,应该抓紧修理,妻子时不时就磨叽,一次次打乱我的创作思路。烦心透了!我琢磨一准挨不过去,就试着拆掉窗扇,反复比量,还是关不严实。妻子走过来,端详一会儿,使螺丝刀挑起压条,脸色接着暗下来:“你鼓捣啥呢?这不是压条乏了吗?换一根就是了。”可压条上哪儿找?我摊开两只手,决定请专业修理工。“请修理工得花钱,那叫过日子吗?几块钱一米,满大街都是。啥也不是!”唉,真别扭!

妻子是个直性子,平时话语不碎,总是直来直去,不太在意对方感受,跟和颜悦色、慢声细语、娓娓动听一点不沾边儿。去年夏天,我住进吉大一院,等待穿刺活检,身体许是出了问题。我不愿惊动任何人,不想给亲人增添压力,是福是祸自己扛。妻子发现后很生气,说这不是小事,家人不能不到场,感情上说不过去,外人瞅着也会笑话,于是把女儿女婿唤来。活检很顺利,结果无大恙,妻子长舒一口气,泪水立刻涌出来,又是一通没深没浅的数落。说我这人瞅着挺明白,做事很糊涂。说危难时不能没有亲情,关键时儿女应该尽责,不要给孩子惯毛病。当然,末了还是一句“啥也不是。”

我们有时也争争讲讲,你一言,我一语,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妻子即便理屈词穷,也很难改变初衷。用她

的话说:“没办法,一辈子就这样了。”有时也跟妻子商量,咱们都受过高等教育,能否讲点语言艺术,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你说咋考虑?”妻子愣愣地瞧着我,似乎找不到理由。“比如说‘这样做会更好一些’,以正面鼓励为主,让人听着受用。”我循循善诱。“你是小孩子啊?虚头巴脑!”她拒绝采纳。“除了生活常识外,我的优点不算少啊。”我仍在寻觅自我肯定的理由。妻子噗嗤一声笑了,说咱们这把年纪,除了生活还是生活,就得琢磨怎么生活,不会生活怎么生存?我有时也问自己,我到底怎么

了?一个农民出身的人,弄个小菜园,居然不会栽种!什么蔬菜不能重茬,什么庄稼不可迎茬,什么品种施啥肥料,什么季节怎样管理,一知半解,是似而非,懵懵懂懂。至于煮饭烧菜、寻医问药等一些生活常识,真是羞于言说。我真的啥也不是?

农村朋友火上浇油,前不久又送来两只活公鸡,说自己宰杀吃着新鲜。我不敢杀鸡,只配打下手,妻子知道的。我想起一次杀鸡,妻子主刀,我当帮手。眼见那鸡血流如注,以为必死无疑,撒手扔在地上。那家伙一落地便站起来,摇晃着迈开脚步,突然跳跃翻飞,冲出小院,穿过街头,扑向河边。我狂追不舍,妻子也紧随其后,嘴里埋怨着。一堆乱石挡住鸡的去路,才结束了追捕。那以后,杀鸡事件成了妻子嘲笑我的话柄,不知说了多少遍,不知讲给多少人听,绘声绘色的样子,那个开心劲儿啊!这次,我吸取了教训,一手摁住鸡腿,一手抓住翅膀,我让你插翅难飞!“你到底行不行啊?”妻子举刀前冷冷地问。

“没问题,动手吧。”我自信满满,绝不撒手,还等着表扬呢。那鸡拼命挣扎,力量之大超出想象。我使出全身力气,依然险象环生。公鸡一命呜呼,妻子坏坏地笑,高声调侃道:“鸡啊,鸡——你可看准了,谁才是幕后凶手?”我想,只要不说“啥也不是”,怎么着都无所谓。

一天晚上,妻子发了善心,道出了心里话。说我从来不关心家务,平时做得又少,做起来也不用心,做过就忘脑后了。说她这样对待我,目的是让我长记性,让我热爱生活,让我学会生存本领,避免日后犯难。说夫妻百年终有尽头,无非谁先谁后,神仙都抗拒不了。说她若先走了,谁能整天伺候我,活着就得学会生存。说我若不懂这个理儿,真就啥也不是了。

“啥也不是!”话不中听,心思蛮重。这人!

啥也不是□□臧连顺

人人人人生生生生故故故故事事事事

女儿24岁了,在一所民办高校任职,整天忙忙碌碌,早早地走,晚晚地回。一到周末就自由了。首先是大睡特睡,不睡到中午不醒,醒来之后要么懒在凌乱的床上玩手机,要么就着急忙慌地收拾东西和提前约好的同学、朋友去逛街,天不黑不回家。

每天如此,按部就班,无大喜大悲,一切自自然然,看不出她有什么上进的表现,更看不出她有某一方面的追求。

我就反省,人要有自己的理想,那么女儿的理想是什么呢?是不是作为父亲,我没有引导好培养好呢?

想到这里,我惶惑而愧疚。回想女儿小时候,你若是问她有无理想,她会肯定

地回答,并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答案。从医院回家,她会说,我要当护士,给人打屁针;看

到班里某同学画画得奖,她会说,我要当画家。后来稍大,她立志当法官,说要像爸爸一样。也曾立志当天文学家,去研究外星人;也曾要成为女侠,专门收拾校外那帮混子;看到妈妈做生意越来越大,就发誓说,要当个成功的企业家。

可她妈妈却想让她成为一名有才艺的人,她6岁时,我们节衣缩食给她买了一台钢琴,聘了一名家庭教师,她开始出于好玩,十分喜欢,几个月之后就厌了,常常在我们的责骂下流着眼泪弹琴。考入东北师大音乐学院直到毕业,也没有成为一名像样的钢琴师。

我那时曾有意引导女儿读书,从小就给女儿讲故事,给她买图书,经常带她去书店。我很注重女儿的语文学习,希望她像我一样喜欢文学。然而不长时间,女儿转而喜欢玩娃娃了。就是那种穿着衣服的塑料娃娃。在她的要求下,妈妈给她买了很多,她常常自己一个人坐在家里玩,一玩就是一天。给娃娃梳头,设计各式各样的发型;给娃娃裁制服装,找来奶奶废弃不用的布料,精心构思,裁出的衣服又合体又新潮。这时候她就说,爸爸,我长大了要当服装设计师。我说好,你长大了就考服装设计之类的大学吧。

不管是什么,总之有理想就好。可是我还是在内心执著地想让女儿承袭我的爱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一个《小学生阅读报》的编

辑。在我的督促下,女儿就把自己玩娃娃的事写成了作文,经过编辑修改,发在了2003年《小学生阅读报》上。

可是女儿并没有我想象那般兴奋,轻轻地

“哦”了一声之后,仍旧是低头玩她的娃娃。此后,她越来越不喜欢看书,带图片的也是浏览而已,更不愿意写东西。照理,能够发表自己的文章,这是好多人的梦想和骄傲,但女儿早就忘记了这档子事儿,至今她不知道我还为她保存着那份字迹褪色的样刊。

女儿对娃娃的迷恋一直到了上大学。她的娃娃装在了大大小小四五个纸盒子里,满满的。大学假期,她也时常掏出盒子,掸掉灰尘,把那些娃娃重新拿出来,一一排列,各个装扮,换换衣服、鞋子、帽子、头型。如今那些盒子都保存在仓房里,她不许扔掉。说,以后还玩呢。

说是说,女儿毕竟大了,有了大人的那些事情。 但在我看来,她不思进取,毫无斗志,平平庸庸地混日子。大学毕业,她说不想考研究生,理由是没啥可以研究的;又说不想考公务员,说公务员难考不说,她不想当什么大官儿,当官操心。这让我很失望,也很焦急,没有理想可以,没有工作怎么能行?好不容易被聘到某高校,可她并不感觉有什么可贵的,好在她继承了我的某些基因,在平淡无求中显露了能力,成为学校中的先进人物。成了先进人物,就要更加努力,可是女儿还是老样子,我还是看不到她多么雄心勃勃或是热衷于读书学习。

如果一定要找出她的爱好,那就是网上淘宝了,几乎每周都有那么一两次,门铃一响,我们就知道必是快递公司的人。女儿还喜欢逛商店,看电影,养宠物。她永远一副不急不躁的样子,让我很心急。

一朋友的孩子与女儿同龄,从小就树立了远大抱负,这些年孜孜以求,如今已是北京某大机关的一名骨干,朋友自豪地说,孩子马上就提拔了。我不由得叹息,女儿这么大了,没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一无所成,应该是我的责任。可是又听说那孩子戴了近千度眼镜,健康状况屡屡不佳,我又想,漂亮的女儿没有刻意给自己设定什么宏伟志向 ,也就没有相应的重压,生活得很自在、随性,这不是很好么?人有理想是对的,有宏图大志更是值得称赞,应该提倡,但是没有理想,一生淡泊名利,随遇而安,这难到就不是人生么?

想法似乎消极,但我终于释然。

女儿的理想□□赵 欣

小小小小小小小小角角角角色色色色

老老 壶壶 作作李连珠李连珠 题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