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1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60023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Trade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时:48 分:3 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际经济学中的微观部分,国际商品贸易与要素流动,是我国高 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注重介绍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与开 放条件下微观经济分析的初步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的产生原因 及其对各国生产、消费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等;不同条件下的贸易模式;国际贸易政 策与产业政策分析;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现实问题等,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开放的经 济世界并掌握开放条件下进行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microeconomic sec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commodities trade and factors movements, one of major courses tha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ust master in our senior education. with emphasis on fundamental theory and analysis tool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main topics includecaus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vements, and their effect on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social welfare of trading countries; the determinants of trade pattern; the analysis of trade and industry polici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aiming to help students to know the real economy world and grasp the basic way of microeconomics to analyze reality in the open economy conditi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 Upload
    others

  • View
    4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1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60023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Trade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际经济学中的微观部分,国际商品贸易与要素流动,是我国高

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注重介绍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与开

放条件下微观经济分析的初步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的产生原因

及其对各国生产、消费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等;不同条件下的贸易模式;国际贸易政

策与产业政策分析;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现实问题等,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开放的经

济世界并掌握开放条件下进行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microeconomic sec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commodities trade and factors movements,

one of major courses tha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ust master in our senior education. with emphasis on fundamental theory and analysis

tool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main topics include:caus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vements, and their effect on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social welfare of trading

countries; the determinants of trade pattern; the analysis of trade and industry polici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aiming to help students to know the real

economy world and grasp the basic way of microeconomics to analyze reality in the open

economy conditi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Page 2: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2

WTO 的现实,使经管类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政策尤显重要。本课程面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课程类别为经济学科基础课。

教学目的:

(1)系统学习国际贸易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政策及 GATT 和 WTO

等基础知识,掌握分析国际贸易和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能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现实问题;

(3)跟踪当前国际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变化趋势,进一步

拓展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水平。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认识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特点及其与国内贸易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框架;

3.了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过程;

4.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

1.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学的研究任务

(2)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际贸易;国内贸易;国内外贸易的对比分析。

3.问题与应用

(1)了解国际贸易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2)思考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与国际营销学的研究对象的异同。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的主要概念;

(2)国际贸易主要概念的区别。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对外贸易;服务贸易;自由贸易;保护贸易;世界贸易额;对外贸易依存度、国际

贸易地理方向;贸易条件

Page 3: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3

3.问题与应用

(1)试阐述目前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发展状况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当前中国的贸易条件现状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1.主要内容

(1)世界贸易发展进程;

(2)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3)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际贸易;殖民贸易;国内外贸易的对比分析。

3.问题与应用

(1)联系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思考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应当具备怎样的条

件?

(2)联系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背景及其历程,思考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国际贸易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1.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的研究方法;

(2)国际贸易的微观分析工具。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局部均衡分析(供求曲线);一般均衡分析(提供曲线;埃奇沃斯盒形图生产边界

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封闭均衡;开放均衡;生产均衡点;消费均衡点;贸易三角形;

社会福利的上升);机会成本;自由贸易的利益分析;贸易条件;贸易利益及分解。

3.问题与应用

(1)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说明国际贸易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2)运用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方法,阐释国际贸易收益的度量方式。

(三)思考与实践

1.某国某种产品的市场从闭关自守走向自由进口,试用局部均衡图分析其国内市

场的价格、产量、消费量、进口量以及生产者利益、消费者利益和国民利益的增量。

2.某国某种产品的市场从闭关自守走向自由出口,试用局部均衡图分析其国内市

场的价格、产量、消费量、出口量以及生产者利益、消费者利益和国民利益的增量。

3.设 2000 年中国的进出口价格指数为 100,当年中国的出口价格指数为 110,进

口价格指数为 105,当年中国的贸易条件是多少?贸易条件是改善还是恶化?为什

Page 4: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4

么?

4.贸易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分别表示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研究角度、内容和发展;

2..重点要求掌握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让学生能够根据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判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以及开放后的国际分工格局和贸易形态;

3.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古典贸易理论的优缺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能运用古典

贸易理论分析一些现实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思想

1.主要内容

(1)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学说;

(2)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3)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4)重商主义对外贸易理论简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3.问题与应用

试举例说明,重商主义的基本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在当前国际贸易过程中仍然存在

的现实。

第二节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1.主要内容

(1)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起源;研究角度;发展历程);

(2)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

(3)绝对优势理论的生产和贸易模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绝对优势;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

3.问题与应用

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是变得

更穷,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Page 5: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5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1. 主要内容

(1)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的区别(假设条件,主要内容);

(2)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3)比较优势理论模型;

(4)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比较优势、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成本、机会成本、贸易三角

3. 问题与应用

运用比较优势理论,试分析说明中国目前各产业类型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

第四节 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

1. 主要内容

(1)两种产品多个国家;

(2)两个国家多种产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相对供给;相对需求

3. 问题与应用

(1)两种产品多个国家的情况。下表给出了 4 个国家生产 1 单位大米和小麦的劳动

投入量。

美国 法国 中国 泰国

大米 2 5 9 8

小麦 0.5 2 3 6

已知国际市场均衡的大米相对价格为 2,则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各国的贸易模式

如何?当国际市场对大米需求增加导致大米的相对价格上升至 3.5,各国贸易模式

会受到影响吗?如果有,怎样变化?

(2)两个国家多种产品的情况。下表给出了两国生产四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时间。

芯片 香蕉 单放机 汽车

美国 25 5 10 50

菲律宾 100 1 20 250

Page 6: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6

如果美国工资是$10/小时,菲律宾的工资水平是$3/小时,两国发生贸易,按照比

较优势的原则,各应生产和出口什么产品?如果美国的工资上升为$11/小时,贸易

模式会受影响吗?

(三)思考与实践

1.简析古典贸易理论体系,并说明其政策主张。

2.试说明早期古典经济学派对重商主义的挑战。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 A 国有 120 名劳动力,B 国有 50 名劳动力,如果生产

棉花的话,A 国的人均产量是 2 吨,B 国也是 2 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 国的人

均产量是 10 吨,B 国则是 16 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

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4.“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

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5.在李嘉图贸易模型中,用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方法说明一国进口和出口的

福利水平变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2.重点掌握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里昂惕夫之谜及出口的贫困增长;

3.重点掌握特定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清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

同,区分长、短期内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影响的差别;

4.了解和掌握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比较利益、贸易均衡相对价格和基于不同偏好

的贸易理论;

5.重点掌握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及贸易均衡相对价格,要特

别注意模型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

1.主要内容

(1)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资源禀赋的概念、要素充裕程度的界定;要素密集

度的概念;新古典生产函数的性质;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前提);

(2)H—O 理论(两国要素禀赋差异与两国相对供给差异的关系;封闭下两国相对价

格的表现;H—O 定理;开放下的均衡生产与消费决定;贸易三角形);

Page 7: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7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 定理;国际相对价格;提供曲线;贸易条件

3.问题与应用

案例: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没有贸易发生以前,英国的

大米和钢铁的相对价格为 4,菲律宾的大米和钢铁的相对价格为 0.5。假设两国自由贸

易的结果是相对价格等于 2,请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说明贸易发生后两国福利的改变,

并标出贸易三角。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1.主要内容

(1)里昂惕夫之谜;

(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里昂惕夫悖论,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贸易壁垒

3.问题与应用

(1)试运用机会成本模型,分析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产业发展趋势。

(2)设越南(V国)和马来西亚(M国)两国大米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

PV = 1.5 – QDV, PM = 2.2 - 2QDM

供给曲线分别为:

PV = 0.1 + QSV, PM = 0.6 + 2QSM

请计算:

两国自给自足时大米市场均衡时的产量和价格。

自由贸易时国际市场大米的价格和各国的进口量或出口量。

自由贸易带来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收益或损失,以及两国的净福利收益或损失。

(三)思考与实践

1.请提供一个案例,并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2.请提供一个案例,并运用特定要素模型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3.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分析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4.请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贫困增长。

5.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一单位计算机和一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

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 600 小时,中国总劳动为 800 小

时。

Page 8: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8

商品

国 别

计算机

(生产 1 单位所用时间)

小麦

(生产 1 单位所用时间)

中 国 100 小时 4 小时

加拿大 60 小时 3 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 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 单位计算机交换22 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

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 单位计算机交换24 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

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

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

6.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 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 需要4 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

X需要2 小时,中国的福利函数为U=XY。

(1)求封闭经济中国的福利水平。

(2)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

(3)求开放的分工所得和交换所得。

7.简要说明要素禀赋模型与传统的大卫李嘉图模型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第四章 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动态条件下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的变化;

2.掌握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1.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短期、中期和长期);

(2)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3)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Page 9: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9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萝卜津斯基定理,特定要素模型

3.问题与应用

简析中国劳动力价格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1.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解说;

(2)实证研究;

(3)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经济增长;荷兰病;进口替代型增长;出口扩张型增长;福利恶化型增长

3.问题与应用

运用相关理论,阐述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逻辑过程。

第三节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1.主要内容

(1)短期中的生产要素(长短期下关于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假设;特定要素的含义);

(2)特定要素模型(特定要素模型的假设前提、与要素禀赋理论模型的区别;存在

特定要素情况下的要素最佳配置、要素价格决定);

(3)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商品价格变化对可自由流动要素与特定要素实际收入的

影响;短期内国际贸易对贸易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特定要素理论的政策含义;

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特定要素模型;特定要素收入分配

3.问题与应用

简析中国劳动力价格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思考与实践

1.阐述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作用关系。

2.简要说明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差额的影响。

3.如何理解“对外贸易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Page 10: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10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现代贸易理论的研究角度、理论基础,了解规模经济的含义及规模经济在国

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了解国际贸易理论;

2.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决定作用、内部规模经济与不

完全经济市场结构下的产业内贸易型态,以及规模经济下的贸易利益的表现;

3.重点掌握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4. 要求学生对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区别有个清楚的认识,能够根据市场

结构的特点来分析、解释国际贸易中的一些新现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1. 主要内容

(1)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产生背景

(2)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内容

林德的基本观点是:产品的出口结构、流向及贸易量的大小决定于本国的需求偏

好,而一国的需求偏好又决定于该国的平均收入水平。

(3)重叠需求理论(消费者偏好的假设;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或代表性需求);

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基础;国家间收入水平关系与国家间的贸易密切程度关系;重叠

需求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比较;重叠需求贸易理论的意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外部规模经济;学习曲线;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模型;需求重叠理论

3.问题与应用

运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国际贸易理论,试分析说明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

影响。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主要内容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生的背景

(2)技术差距论

(3)产品生命周期上各阶段上的特点——要素密集性的变化技术变化的含义;技术

差异与技术变化对国际贸易的不同作用;按技术变化的特征划分产品周期的阶段;不

同阶段决定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与比较优势的转移;不同阶段贸易方向的变化。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产品生命周期;技术差距论;要素密集型产品

3.问题与应用

Page 11: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11

试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转移行为。

运用相关贸易理论,试分析说明中国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动态变化过程。

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1.主要内容

(1)产业内贸易理论产生背景;产业内贸易定义及分类;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 ,IIT)

(2)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差异产品的含义;建立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

的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的衡量。

(3)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外部规模经济与内部规模经济的区分;

外部规模经济的产生根源;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贸易模式:开放下的一般均

衡及贸易利益;影响国际分工格局与贸易形态的一些因素);

(4)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垄断竞争市场的定义;差异产品的含义;

垄断竞争模型的短期、长期均衡条件;市场规模与差异产品的数目、产量之间的关

系;开放下的国际分工格局;产业内贸易;多样化偏好与国际贸易利益)。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外部规模经济;学习曲线;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模型;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

3.问题与应用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自由贸易一般为贸易双方国家带来净收益。当一种贸易商品由

具有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企业生产并出口,是否仍然为贸易双方都带来净收益?

第四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主要内容

(1)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内容

(2)国家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区别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生产要素

3. 问题与应用

分析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国产业及对外贸易发展的借鉴意义。

(三)思考与实践

1.简述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2.阐述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国际贸易模型。

3.技术差距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根据这两个理论,中国在

Page 12: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12

进行对外贸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国家竞争力理论对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有何借鉴意义。

5.结合国际市场特点,分析如何制订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战略。

6.简述产业内贸易理论。

7.试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制与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

(一)目的与要求

1. 重点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实质;

2. 理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帝国主义时期的侵略

性保护贸易政策;

3. 了解贸易自由化、新贸易保护主义及管理贸易的基本概念;

4. 了解贸易政策与政治因素,寻租行为与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中的博弈与协调等

当代国际贸易中的新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1.主要内容

(1)最佳关税论(出口供给弹性、进口需求弹性与关税的分担;确定最佳关税的条

件;征收关税与抽取垄断租金;关税战);

(2)幼稚产业论(幼稚产业的含义;幼稚产业的判别标准包括穆勒标准;巴斯塔布

尔标准;坎普标准)。

(3)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需求政策与贸易保护

(4)国际贸易政策的实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最佳关税论;幼稚产业论。

3.问题与应用

试分析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制定当前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第二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1.主要内容

(1)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政策;

(2)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

(3)帝国主义时期的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

Page 13: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13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自由贸易;保护贸易;侵略性保护贸易。

3.问题与应用

联系现实,简要分析美国当前所采取的国际贸易政策的性质及其理论依据。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

1.主要内容

(1)贸易自由化;

(2)新贸易保护主义与管理贸易;

(3)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政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贸易自由化;新贸易保护主义;管理贸易。

3.问题与应用

联系美国的贸易发展现实,简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1.主要内容

(1)政策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2)利益集团与院外活动;

(3)贸易政策的制定过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寻租行为;国际贸易政策中的博弈与协调;利益集团。

3.问题与应用

运用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贸易政策的当前现实。

(三)思考与实践

1.简述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2.简述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3.简述贸易自由化的概念及其主要表现。

4.简述幼稚产业论的基本内容。

5.对外贸易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6.凯恩斯主义保护贸易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7.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是什么?

8.管理贸易的理论依据及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9.简要分析管理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的现实原因。

10.试阐述说明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和途径。

Page 14: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14

11.简述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

12.简述战略贸易理论的基本论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

第七章 进口保护政策:关税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关税的概念;

2.掌握关税的主要种类;

3.掌握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关税的概述

1.主要内容

(1)关税的概念

(2)关税的发展历史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关税;进口关税

3.问题与应用

运用关税理论,简要说明世界各国关税税率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关税的主要种类

1.主要内容

(1) 关税的主要种类(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附加税;差价税;

特惠税);

(2)关税的征收方法(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选择税);

(3)海关税则及通关手续(海关税则的概念、分类及商品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滑准税;关税配额;关税效

应;关税结构

3.问题与应用

依据关税的主要分类标准,试分析一国在各具体现实情况下的关税征收标准的最优

选择。

第三节 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主要内容

(1)关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贸易效应;贸易

Page 15: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15

条件效应;税收效应;净福利效应);

(2)关税效应的总体均衡分析(关税对征税国资源配置的影响;关税对征税国社会福

利的影响。

(3)国内生产附加值与有效保护率;

(4)关税结构对有效保护率的影响;

(5)最优关税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贸易效应;有效保护率;最优关税率

3.问题与应用

联系中国贸易发展现状,试说明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思考与实践

1.有效保护率的基本计算方法是什么?

2.对进口原材料征收关税时有效保护率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

第八章 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的区别。

2.了解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的主要种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概述

1.主要内容

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概念及其演变过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非关税贸易壁垒

3.问题与应用

试说明当前各国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

第二节 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主要种类

1.主要内容

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主要种类:直接非关税壁垒(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配额制;

进口许可制;外汇管制)和间接非关税壁垒措施(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歧视性的

国内税;最低进口限价;进口押金制;专断的海关估价;贸易技术壁垒)。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Page 16: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16

直接非关税壁垒;间接非关税壁垒;配额;出口补贴;倾销;与反倾销。

3.问题与应用

联系美国当前的贸易政策,简要说明美国当前所采取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主要种

类。

第三节 非关税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主要内容

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贸易保护效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贸易保护效应。

3.问题与应用

联系美国当前的贸易政策,简要说明美国当前所采取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对中国贸

易发展产生的实质性影响。

(三)思考与实践

1.简要说明非关税壁垒的作用与特点。

2.外汇管制有几种?它如何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

3.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4.进口数量限制对进口国产生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5.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

6.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进口国对何影响?

7.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相比较而言具有怎样的独特优势?

8.非关税壁垒和关税壁垒相比有哪些特点?

9.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

第九章 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

(一)目的与要求

1.认识各国关于鼓励出口的措施;

2.重点掌握鼓励出口措施及其影响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鼓励出口措施

1.主要内容

(1)鼓励出口的经济措施(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出口补贴;商品倾销;

外汇倾销);

(2)鼓励出口的其他政策(货币贬值;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定义;经济特区的沿

Page 17: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17

革;经济特区的类型(贸易型;工贸型;科技型);鼓励出口的经济特区措施;经济

特区的发展趋势。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经济特区;货币经济特区的类型;出口信贷;担保制;出口补贴;倾销。

3.问题与应用

联系中国当前贸易状况,简述各产业鼓励出口的主要经济措施。

考察当前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现实,简要分析说明工贸型经济特区一般有哪些适用

范围和不适用的例外?

第二节 其他政策:出口限制或进口鼓励

1.主要内容

(1)价格支持

(2)出口限制(原因、措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价格支持;出口限制;

3. 问题与应用

设 A、B两国对商品 X的供求曲线相同,为:

SA=SB =150+20 P,DA=DB =200-20 P

C国不生产 X,只能从 A、B两国进口,其国内需求为:

DC = 100 - 20 P

(1)求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商品 X的国际价格及各国的贸易量;

(2)如果 A、B两国同时对 C国实行贸易制裁,不向其出口,求和自由贸易相比,各

国的福利变化情况。

(3)如果 A国单独对 C实施制裁措施,不向其出口,求 A、B、C三国的福利变化情

况,这时 A国的制裁措施是明智之举吗?为什么?

(三)思考与实践

1.简要说明出口补贴的基本定义及其基本形式?

2.什么是出口信贷?阐述两种类型的出口信贷的基本运作程序。

3.简要说明商品倾销的定义,商品倾销给出口国带来什么利益?

4.什么是外汇倾销?外汇倾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对出口起到促进

作用?

5.简要说明资本输出是如何推动出口的?

6.简要说明经济特区的定义及其基本作用。

7.什么是贸易型和工业型的经济特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Page 18: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18

8.什么是出口管制?它有哪两种形式?

9.什么是最惠国待遇原则?它一般有哪些适用范围和不适用的例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十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形式;

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兴起的原因;

3.掌握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4.了解世界主要区域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及其进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组织形式

1.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经济联盟;完全

经济一体化。

3.问题与应用

简要分析说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必经的可能发展阶段。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1.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互补。

3.问题与应用

运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分析说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发展

产生的影响。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理论

1.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经济利益;静态效应;动态效应。

Page 19: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19

3.问题与应用

联系欧盟的发展现状,试析欧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所产生的经济利益。

第四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主要内容

(1)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区域内部贸易的自由化,内部贸易迅速增长;

(2)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内部各国的国际分工更为精细,并因此影响世界范围的国际

分工的格局;

(3)区域经济一体化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地区划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区域内贸易

3.问题与应用

简要说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对中国国际贸易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五节 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介绍

1.主要内容

(1)三大经济区的出现(欧洲经济区;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本情况及其进展、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欧洲经济与货

币联盟的基本内容;

(3)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及其进展、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的经过和主要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问题与应用

试述欧盟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三大经济体的

发展现状及趋势。

(三)思考与实践

1.按照贸易壁垒撤除的程度划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其内容是什么?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3.国际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有何影响?

4.说明欧洲经济共同体一体化的进展情况。

5.欧洲经济共同体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什么?

6.影响欧洲经济共同体目标实现的障碍是什么?

7.简介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8.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9.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的经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Page 20: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20

10.说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性质及其进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

第十一章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

(一)目的与要求

1.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基本原则;

2.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主要内容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内容和原则;

(3)总协定的演变特点及其作用;

(4)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目标、特点、议题以及达成的协议和协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问题与应用

简要说明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性质。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

1.主要内容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基本原则;世界贸易组织职能及组织框架;世界贸易组织

的争端解决机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3.问题与应用

联系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基本原则,简要说明其在当前国际贸易中的具体体现。

第三节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1.主要内容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入世;世界经济;经济效应。

3.问题与应用

试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三)思考与实践

Page 21: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21

1.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立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有

何异同。

2.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是什么?

3.合法背离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义务的例外有哪些?

4.“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矛盾焦点是什么?

5.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基本原则是什么?

6.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是什么?同关贸总协定相比有了哪些进步?

7.如何理解国际纺织品贸易的回归?

8.世界贸易组织对海关估价有哪些主要规定?

9.按照《反倾销守则》的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就构成了倾销?应该如何确定正常

价值?

10.在什么情况下,进口国可以对进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

五、各教学安排学时分配

教学 教学环节

时数

课程内容

第一章 导论 4 4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6 6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6 6

第四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 4 4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4 4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 2 2

第七章 进口保护政策:关税 6 6

第八章 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 6 6

第九章 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 4 4

第十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2 2

第十一章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 4 4

合 计 48 48

Page 22: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jwc.gdufe.edu.cn/_upload/article/files/68/96/872c... ·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22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教材

(一)推荐教材

1.[美]Dominick Salvatore.国际经济学(第 10 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二)其他参考资源

1.Paul Krugman, Maurice Obstfeld,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ory and Policy (8th

Editi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2011.

2.Paul Krugman and Maurice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5th

Edition) Addison-Wesley, 2000 (the ChineseVersion, China Remin University Press,

2002.

3.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第 1 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薛荣久.国际贸易(第 6 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推荐期刊: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问题》、《世界经济》、《国际经贸探索》、《国际经济评论》、

《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论坛》。

七、其他说明

该《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主要面向经济类专业必修课要求编写,同样适用于

非经济类专业选修课学习。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学习时,该课程教学建议 32 学时,

考核方式为考查。

大纲修订人:张倩男 修订日期:2017 年 10 月

大纲审定人:张倩男 审定日期:2017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