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1 教學活動設計參考範例-網路資源的應用 壹、課程說明 主題名稱 網路資源的應用 單元名稱 1.網路的基本概念 2.有效運用網路資源 3.網路工具的進階應用 4.資訊安全 教學時間 6 節課(300 分鐘) 設計者 林光耀 老師(國立鳳新高級中學) 教學目標 1.能夠說明網路的涵義及各種架構的異同。 2.能夠區別並正確使用各種網路設備。 3.能夠運用網路資源來蒐集、分析、整理、歸納資料。 4.能夠使用網路視訊技術,共同分享、討論。 5.能夠了解資訊安全的重要性,並且適當的防範工作。 6.能夠了解資訊備份的重要性,並且適當的備份工作。 設計理念 1.網路基礎概念 2.網路的運作原理 3.網路在生活上的應用與實務 4.網路安全及管理 項目說明 本單元介紹網路的基本概念: 1.介紹有線與無線網路的基本原理、設定與使用、常見名詞等。 2.深入介紹網路資源的進階使用,如國內外常用的搜尋引擎與知識庫、學校圖 書館的網路資源。 3.運用邏輯運算提昇網路搜尋結果的精確度。 4.依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需要,學習運用網路工具的進階功能,如網頁設計軟 體、檔案傳輸(FTP File Transfer Protocal)、電子布告欄(BBS Bulletin Board System)、網路電話等。 5.認識資訊安全的重要性與議題,如防毒、防止駭客入侵、資料備份與安全等。 先備知識 1.具有操作作業系統的基本能力。 2.具有操作上網的基本能力。 評量方式 1.口頭問答及課堂觀察 2.紙筆測驗及上機測驗 3.專題報告 4.歷程檔案(單元作業) 教材及 參考資源 1.相關書籍 (1) 網路概論 區域網路與高速區域網路原理與應用(1997)。張本杰著。松崗圖書。

教學活動設計參考範例-網路資源的應用icerc.tnssh.tn.edu.tw/download/tm/a03_1.pdf · 4.網路安全及管理 項目說明 本單元介紹網路的基本概念: 1.介紹有線與無線網路的基本原理、設定與使用、常見名詞等。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1

    教學活動設計參考範例-網路資源的應用

    壹、課程說明

    主題名稱 網路資源的應用

    單元名稱

    1.網路的基本概念 2.有效運用網路資源 3.網路工具的進階應用 4.資訊安全

    教學時間 6節課(300分鐘)

    設計者 林光耀 老師(國立鳳新高級中學)

    教學目標

    1.能夠說明網路的涵義及各種架構的異同。 2.能夠區別並正確使用各種網路設備。 3.能夠運用網路資源來蒐集、分析、整理、歸納資料。 4.能夠使用網路視訊技術,共同分享、討論。 5.能夠了解資訊安全的重要性,並且適當的防範工作。 6.能夠了解資訊備份的重要性,並且適當的備份工作。

    設計理念

    1.網路基礎概念 2.網路的運作原理 3.網路在生活上的應用與實務 4.網路安全及管理

    項目說明

    本單元介紹網路的基本概念: 1.介紹有線與無線網路的基本原理、設定與使用、常見名詞等。 2.深入介紹網路資源的進階使用,如國內外常用的搜尋引擎與知識庫、學校圖書館的網路資源。

    3.運用邏輯運算提昇網路搜尋結果的精確度。 4.依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需要,學習運用網路工具的進階功能,如網頁設計軟體、檔案傳輸(FTP:File Transfer Protocal)、電子布告欄(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網路電話等。

    5.認識資訊安全的重要性與議題,如防毒、防止駭客入侵、資料備份與安全等。

    先備知識 1.具有操作作業系統的基本能力。 2.具有操作上網的基本能力。

    評量方式

    1.口頭問答及課堂觀察 2.紙筆測驗及上機測驗 3.專題報告 4.歷程檔案(單元作業)

    教材及 參考資源

    1.相關書籍 (1) 網路概論 區域網路與高速區域網路原理與應用(1997)。張本杰著。松崗圖書。

  • 2

    PC得意通—Internet網際網路(1999)。漢思製作小組著。天漢資訊。 最新網路原理與應用(2003)。陳冠銘著。金禾資訊。 電腦網路原理(2005)。李正源/陳昇/黃正孜/盧雅玲著。碁峰資訊。

    (2) 網路應用 電腦概論—Internet篇(1997)。施威銘研究室著。旗立資訊。 電腦網路概論與實務(2005)。蕭文龍/林松儒著。碁峰資訊。 最新Internet入門與應用(2006)。陳德來著。金禾資訊。 (3)資訊安全 系統與資料備份祕笈(2004)。吳逸賢,簡淑芳著。網奕資訊。 無線區域網路安全威脅與防護(2005)。謝文川/趙士元/黃立璁。碁峰資訊。 Power User--向病毒及垃圾信說不(2005)。楓中齊著。文魁資訊。 資訊安全技術與應用(2006)。張真誠,林祝興著。全華科技。

    2.教學相關網站 (1)網路概論 網路概論:http://www.pcnet.idv.tw/pcnet/network/network_basic.htm (2)網路搜尋 Google:http://www.google.com GAIS網路資源搜尋:http://gais.cs.ccu.edu.tw/aboutGAIS.php 搜尋論壇:http://www.bamboo.hc.edu.tw/~shally/basic/news/newset.htm (3)資訊安全 微軟資訊安全首頁:http://www.microsoft.com/taiwan/security/default.mspx 國家資通安全會報技術服務中心:http://www.icst.org.tw/ 中華民國資訊安全學會:http://www.ccisa.org.tw/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http://www.tipo.gov.tw/ 電腦病毒百科全書:http://www.symantec.com/avcenter/vinfodb.html 電腦病毒與電腦侵入行為之規範: http://www.ascc.sinica.edu.tw/netsrv/hpchou/virus/8607168.htm (4)其他網站 教育部學習加油站:http://content1.edu.tw/query/queryhform.do

    貳、課程規劃

    課程內容 能力指標 一、網路概論(50分鐘)

    1.認識電腦網路 2.網路的分類 3.電腦網路的組成與架構

    A-1-3 能適當且正確的使用科技專用名詞進行溝通。 A-2-2 能知道日常生活中一般科技使用方法及其優缺點。 A-4-1 在科技系統、資源和服務中,做出有根據的決定。 B-1-1 在課業上使用科技時,能和同儕、家人或他人共同合作、研究。B-1-2 使用科技時,能表現正面且合乎道德的行為。 B-1-3 能認識使用科技系統和軟體資源的責任。

  • 3

    二、網路的運作

    原 理 (50 分鐘)

    1.通訊協定介紹 2.網際網路、無線網路通訊協定

    3.乙太網路的運作方式

    三、網路資源的

    應用 (100分鐘)

    1.搜尋引擎與知識庫的使用

    2.圖書館檢索系統的使用

    3.網頁設計與部落格介紹與應

    用 4.電子郵件與網路電話介紹與

    應用 四、資訊安全與

    管理 (100分鐘)

    1.資訊安全之介紹

    2.電腦病毒防患 3.資料安全之保護措施

    B-2-1 能討論科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相關議題。 B-2-2 能認識科技不當使用之後果。 B-3-2 使用資訊科技時,能表現出合法及合乎道德的行為,並討論誤用

    的後果。 B-4-1 能辨認現代科技資源的功能與限制,並評估其在個人、終身學習

    與職場需要的發展性。 B-4-4 在同儕、家人和社群中,表現並提倡合法且有道德的科技資訊使

    用行為。 D-2-1 能使用資訊科技工具(如多媒體輔助教學、發表、網路工具、數

    位相機、掃瞄器等),以個人或合作方式溝通課堂內外的作品。 D-2-2 能有效使用通訊科技以取得遠端資訊,並和他人交流,以協助自

    我學習。 D-2-3 能使用通訊科技和線上資源(如電子郵件、線上討論、網路環境

    等)參與合作式的問題討論與發表。 D-3-1 能利用資訊科技資源,設計、發展和展示作品(如網頁、簡報等),

    以協助課程概念的分享。 D-4-1 能使用資訊科技工具和資源以溝通個人或專業資訊(如財務報

    表、計畫表、通訊錄、購物項目等)。 D-4-2 能經常善用線上資源以滿足溝通與發表上的需求。 D-4-3 能正確選擇並運用資訊科技工具,以進行有效溝通或分享學習內

    容。 D-4-4 能使用資訊科技和同儕、專家或他人進行知識溝通與分享,以編

    輯、綜合、製作和傳播資訊、作品模型與其他創作。 E-3-4 能針對不同的研究主題,選擇與應用適當資訊工具和資源。 E-4-1 能評估與選擇適當的線上學習模式以滿足終身學習的需求。 E-4-2 能經常善用線上資源以滿足個人或團體研究需求。 E-4-3 能正確選擇並運用資訊科技工具,以進行研究、分析資訊、解決

    問題和判斷決策。 F-4-1 能經常善用線上資源以滿足個人或團體問題解決的需求。 F-4-3 能使用資訊科技和同儕、專家或他人共同解決問題,以編輯、綜

    合、製作和傳播資訊、作品模型與其他創作。

    參、教學計畫

    一、網路概論(50分鐘) 教學活動 時間 說 明

    1.引起動機

    5分 1.說明每天生活離不開的網際網路是如何而來的。 (1)詢問同學每天上網時間、在網路常從事何種活動。

  • 4

    (2)比較單機與網路的差別。 2.介紹電腦網路的起源及發展史。

    2.認識電腦網路

    10分 1.電腦網路定義:「利用傳輸介質將不同的電腦系統及周邊連接起來,配以適當的軟體和硬體,建立電腦與電腦間的聯繫管道。」

    2.網路流程:電腦→網路裝置→網路環境→網路裝置→電腦。 (1)兩部電腦間的互相溝通。 (2)多部電腦間的互相溝通。

    3.說明網路能做些什麼? (1)檔案管理:共享檔案、傳輸檔案等。 (2)共享應用程式:應用程式、數據庫、遊戲等。

    (3)共享週邊設備:印表機、光碟機、掃描器、傳真/數據機等。 (4)和其他網路使用者交流:群組工作排程、電子郵件、電子會議等。

    4.Internet vs Intranet vs Extranet。 5.介紹台灣的網際網路/學術網路:

    (1)臺灣學術網路(TANet)。 (2)資策會種子網路(SEEDNet)。 (3)網際資訊網路(HiNet)。

    3.網路的分類

    15分 1.依通訊媒介區分:有線網路和無線網路。 (1)有線媒介: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 (2)無線媒介:紅外線、微波、衛星通訊

    2.依擔任角色區分:主從式網路和對等式網路。 (1)主從式(Client-Server):如個人電腦vs雅虎奇摩 (2)對等式(Peer-to-Peer):如同一辦公室個人電腦連接

    3.依規模區分:區域網路、都會網路、廣域網路。 (1)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LAN):

    利用簡單的網路連接技術,將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獨立功能的多

    部電腦連接起來。典型的例子如辦公室網路、社區網路、校園網

    路。 (2)都會網路(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指較大型的計算機網路(介於LAN和WAN之間,能傳輸語音與資料的公用網路),範圍大約是2~10公里,通常涵蓋一個大學校園或一座城市。

    (3)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WAN): 指一個很大地理範圍的、由許多區域網組成的網路,比如,一家

    大型公司在各地的分公司的內部網路互相連結組成一個網路。網

    際網路就是一個大型的廣域網。

  • 5

    比較表 區域網路LAN 廣域網路WAN 傳送介質 網路線 公眾網路 傳送速度 快(10/100/1000Mps) 較慢(9.6k~100Mps)

    連接成本 低 高

    傳送距離 數公里內 不受限制 使用對象 同一單位 不同單位 傳遞工具 集線器(HUB) 路由器(Router)或數據機

    4.電腦網路的組成與架

    15分 1.電腦網路相關的組成要件: (1)電腦設備:伺服器及工作站。 (2)聯結裝置:通訊線材、數據機、網路卡、集線器、交換式集線

    器、中繼器、橋接器、路由器、閘道器等。 2.常見的網路架構(基本架構示意圖如下):

    (1)匯流排(Bus):以一條纜線連接所有電腦設備,纜線頭尾加裝終端子。

    (2)星狀(Star):以一集中的設備如Hub為中心連接到電腦。 (3)環狀(Ring):以一條纜線將電腦設備連成一個迴路。 (4)網狀(Mesh):兩個節點之間存在不只一條通路,安全性最高。匯流排狀(Bus) 星狀(Star) 環狀(Ring) 網狀(Meshed)

    5.回家作業 5分 1.引導學生對本次課程內容提出相關問題或討論相關內容。

    2.學生蒐集整理網路相關新聞或報導、簡述心得,下次上課時繳交。

    二、網路的運作原理(50分鐘)

    1.引起動機

    5分 1.討論相關蒐集的資料:開放自由提問或隨機抽問學生就網路上搜尋相關主題資料的心得及遇到的困難加以討論。

    2.若學生沒有蒐集到相關的資料,教師可以結合時事加以討論。例如:(1)有線網路及無線網路的優缺點。 (2)校內或校外目前可以無線上網的地點。 (3)3G手機、PDA無線上網的方式及優缺點的分析。

    2.通訊協定介紹

    10分 1.說明通訊協定的意義與目的:「規範傳遞的方式與通訊標準或法則。」

    2.介紹ISO之OSI七層架構: (1)第七層—應用層(Application) (2)第六層—表達層(Presentation)

  • 6

    (3)第五層—會議層(Session) (4)第四層—傳輸層(Transport) (5)第三層—網路層(Network) (6)第二層—資料鏈結層(Data Link) (7)第一層—實體層(Physical)

    3.舉例說明使用WWW上網是屬於OSI七層架構之應用層(第七層);集線器是屬於實體層(第一層)。

    4.網路上運用到的通訊協定:NetBEUI、TCP/IP、DLC、IPX/SPX等。3. 網 際 網路、無線網

    路通訊協

    15分 1.說明網際網路的通訊協定TCP/IP (1)TCP:負責將資料正確地送到接收端。 (2)IP:負責設定資料封包的 IP位址及選擇最佳傳輸路徑。 (3)TCP/IP之相關協定:HTTP、FTP、Telnet、DHCP、SMTP/POP3等。 2.介紹 IP網路設定 (1)解釋 IP的意義。 (2)介紹 IPv4及 IPv6的協定。 (3)說明 IP的設定方式,包含 IP、子網路遮罩(Subnet Mask)、閘道器(Gateway)、網址 IP轉換服務(DNS)。

    3.講述網址內容 (1)說明網址的格式及意義。例如:台灣大學 http://www.ntu.edu.tw。(2)說明網址與 IP的關係。

    4.無線網路通訊協定: (1)IEEE802.11X(802.11a,b,g):電腦、PDA。 (2)藍芽(Bluetooth):電腦、行動電話、PDA。 (3)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行動電話。

    5.無線網路的架設與設定(基本架構示意圖如下): (1)星狀:透過無線基地台上網。 (2)網狀:電腦之間彼此溝通,無需透過中央基地台。 (3)無線網路之設定:Notebook及 AP之設定。

    4.乙太網路的運作方

    15分 1.乙太網路是一種區域網路協定。可使用四種不同的傳輸導線來進行傳輸,包括細同軸電纜、標準同軸電纜、雙絞線與光纖等。這種通

  • 7

    訊協定可以利用每秒10Mb的基本頻寬速度來進行傳輸,並且具有碰撞偵測的技能。

    2.乙太網路(Ethernet)的標準規格:1980年代初期由Digital、Intel和Xerox三家廠商首次提出,也稱為DIX標準,分別是三家公司名稱的字首所組成。其標準傳輸速度為10Mbps,適用於「匯流排」及「星狀」架構。

    3.乙太網路的類型:

    4.高速乙太網路(Fast Ethernet):最高頻寬可達100M bit/s,與光纖分佈式資料介面(FDDI)有同樣的頻寬,但價格上卻遠低於FDDI;關鍵在於高速乙太網路使用雙絞線或同軸電纜,降低佈線成本。另

    有頻寬可達1000M bit/s 的超高速乙太網路(GigaBit Ethernet)。

    5.乙太網路的優缺點比較。 5.練習與應用

    5分 1.請學生說明網路的設定並實際設定PC的IP。 2.將學生分四至六組,各給一台無法上網的電腦,請學生運用本次課程內容的技巧與知識,找出問題並加以討論。完成後並測試網路

    連線。

    三、網路資源的應用(100分鐘)

    1.引起動機

    5分 1.詢問學生利用網路都會到哪些網站蒐集資料。 2.舉例簡介紹搜尋網站如 Yahoo或 Google的搜尋原理。 3.請學生上網利用 Yahoo 或 Google,在搜尋列中輸入自己的姓名,看看有何發現。

    2.搜尋引擎與知識庫

    的使用

    20分 1.解釋搜尋引擎的工作原理。 (1)搜集資訊:搜尋引擎利用稱為網路蜘蛛(spider)的自動搜尋機器人程式來連上每一個網頁上的超連結。

  • 8

    (2)整理資訊:搜尋引擎整理資訊的過程稱為「建立索引」。搜尋引擎不僅要保存搜集起來的資訊,還要將它們按照一定的規則進

    行編排。如此可迅速找到所要的資料。 (3)接受查詢:按照每個用戶的要求檢查自己的索引,在極短時間內找到用戶需要的資料,並返回給用戶。目前,搜尋引擎返回主

    要是以網頁連結的形式提供的。 2.簡介搜尋引擎的運作方式,主要分為三種: (1)全文搜尋(Full Text Search)。 (2)目錄搜尋(Search Index / Directory)。 (3)Meta搜尋(Meta Search Engine)。

    3.說明搜尋技巧。 (1)如何對問題或所要找尋的資料做出定義。 (2)說明關鍵字的使用方法。

    4.說明何謂知識庫: (1)知識庫的內容是經過篩選過濾,然後匯集而成的。知識庫不限定任何領域,也就是說任何領域都能擁有其專有的知識庫,小至

    一般的 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經常被提問的問題),大至整個電子圖書的館藏。

    (2)主要功能就是幫我們解決問題,讓以往的經驗能夠傳承,單單知識庫還未盡完善,還得搭配當今正紅的 KM(Knowledge Management,知識管理),才能發揮知識庫的效能。

    (3)KM:知識管理,企業內部運用資訊技術,透過一定的組織程序,將企業內所有內隱及外顯之知識加以搜集分析,以達到累積資

    源、快速取得、企業分享的目的。 5.知識庫的種類:大部份的知識庫皆綜合以下四大類的功能,差異性只在其偏重的功能方向。

    (1)以條列式為主;(2)以分類型態為主; (3)以搜尋為基礎;(4)以問答(Q&A)為基礎。

    6.舉例介紹常用的知識庫: (1)維基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wiki/ (2)中華百科全書:http://living.pccu.edu.tw/ chinese/index.asp (3)中國文物大典(簡體中文): http://wenwu-book.db66.com/ (4)Yahoo!奇摩知識+:http://tw.knowledge.yahoo.com/

    3.圖書館檢索系統的

    使用

    25分 1.檢索系統是用來幫助人們可以快速找到想要找的書籍,也可以藉著檢索系統得知書籍的分類。

    2.通常檢索系統的查詢方式: (1)圖書檢索點資料,可選擇題名、作者、出版者、摘要、分類號、登錄號、ISBN、文件編號、登錄日期、統一編號(GPN)、資料別為檢索點進行查詢。

    (2)輸入查詢條件後,便可查詢。通常採布林邏輯的查詢方式(AND /OR /NOT),並可選擇查詢結果排序方式。

    3.以鳳新高中(www.fcsh.edu.edu.tw)圖書資訊系統(http://lib.fcsh.khc. edu. tw/Webpac/search/search3_0.aspx?CheckWebpac=true)為例說明

  • 9

    圖書館之資源如何應用。

    4.以高雄縣公共圖書館圖書資訊系統(http://163.29.243.6/webpac2/

    webpac22.asp)為例說明縣市圖書館之資源如何應用。

    4.網頁設計與部落格

    介紹與應

    20分 1.網頁設計的要點: (1)主題鮮明 (2)內容與形式、風格統一 (3)兼顧下載速度與美觀 (4)導航清晰、欄目設置合理 (5)良好的相容性 (6)經常更新

  • 10

    2.介紹網頁設計工具 (1)Word,簡單易入門。 (2)FrontPage,較初級的網頁編輯軟體,容易學。 (3)Dreamweaver,較專業的網頁編輯軟體,功能強。 (4)Namo,適初學者使用。 (5)Notepad,好用。

    3.以FrontPage為例介紹如何製作個人網頁

    4.部落格簡介: (1)Blog,也有人說是WebLog,網路日誌,台灣譯為部落格。 (2)一種管理網站內容的軟體介面,讓使用者隨時隨地可以上網更新文章的日記型態網頁。

    (3)按照時間順序以文章的形式在網路上定期發表內容的一種方式,屬於網路共享空間的一種。

    (4)是一種全新的網上表達方式,可用來做個人出版及代替個人網站。

    5.討論部落格的優缺點: (1)優點:製作簡單,可充分分享。 (2)缺點:內容貧乏,風格較相似。 6.列舉常見的部落格網站,擇一二為例簡介部落格的使用: (1)無名小站 (2)天空部落 (3)Yahoo部落格 (4)PChome部落格 (5)MSN Spaces

  • 11

    5.電子郵件與網路電

    話介紹與

    應用

    20分 1.真實世界郵政信箱與網路電子信箱比較表: 真實世界 E-Mail 對應關係 郵局 郵件伺服器(Mail Server)

    向郵局申請一個郵政信箱

    (含信箱號碼和鑰匙)

    向ISP申請一個電子信箱E-Mail帳號(含使用者名稱和密碼)

    信箱地址(第xx號郵政信箱)

    E-Mail地址 (username@mail_server)

    2.E-Mail的基本架構示意圖:

    3.以網頁電子郵件與Outlook Experss分別介紹兩種郵件的傳送與接收,並比較兩者的差異。

    4.電子郵件通訊協定:電子郵件必須透過通訊協定,才能在網路上進行傳輸,常見通訊協定整理如下表。

    用途 通訊協定 說明

    POP3 一般電子郵件多採用此通訊協定,收信時會將伺服

    器上的郵件下載至使用者電腦,一般pop3和各電子郵件後的DNS位址相同。

    HTTP Wed Mail即採用可通訊協定,收信時只下載寄件人和標題,等使用者打開信箱才傳送完整信件內容。

    IMAP 類似HTTP,但不需透過網站伺服器,處理郵件較快,可直接在郵件伺服上編輯郵件或收取協定。

    收信

    MAPI 微軟制定的郵件通訊協定,必須和Outlook搭配使用

    送信 SMTP 寄送郵件統一採用此通訊協定,通常取決於您的網

    路ISP所提供的郵件伺服位址。 5.網路電話的發展現狀: (1)網路電話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ortocol),是將語音訊號壓縮成

    數據資料封包後,在IP網路基礎上傳送的語音服務。 (2)VoIP技術自1995年開始萌芽,目前在技術上已趨成熟,在加上全球寬頻網際網路的普及化,網路電話更加蓬勃發展。

    6.網路電話與傳統電話的區別: (1)傳統電話是經由『公眾電話網路(PSTN)』的電路交換網路來

  • 12

    四、資訊安全與管理(100分鐘)

    1.引起動機

    15分 1.請同學們就上節課的回家作業加以討論及分享實際的經驗及心得。2.將學生分四至六組,請學生自行構思設計網路資料保密及傳輸方式。

    2.資訊安全之介紹

    20分 1.說明資訊安全的定義。 (1)狹義:維護電腦系統,使其能夠正常運作。 (2)廣義:泛指所有與維護電腦系統正常運作相關的事項。

    2.介紹資訊安全的特性: (1)機密性─資料未經授權,不得被個人、實體或程序所取得或揭露。(2)完整性─對資產之精確與完整安全保證。 (3)可歸責性─確保實體之行為可唯一追溯到該實體。 (4)鑑別性─確保一主體或資源之識別就是其所聲明者。 (5)不可否認性─對一已發生之行動或事件的證明,使該行動或事件往後不能被否認。

    (6)可用性─已授權實體在需要時可存取與使用。 (7)可靠性─始終如一預期之行為與結果。

    3.說明資訊安全的重要性:資訊的價值。 (1)直接可衡量。

    提供聲音傳輸。 (2)網路電話則是將語音訊號壓縮成數據資料封包,經由『網際網路』

    來傳輸。

    7.網路電話如何使用,以SKYPE為例示範網路電話的使用。 8.影響網路電話品質之可能因素: (1)網際網路提供商 ISP之頻寬問題。 (2)電腦效能。 (3)電腦音效裝置效能。 (4)網路電話硬體效能。 (5)網路電話服務提供商之「網路電話平台技術能力」。

    6.回家作業

    10分 1.給予一個(或多個)本次課程主題請學生到網路上搜尋相關的資料,整理成600~1000字的心得報告。下次上課時繳交。

    2.請學生搜尋關於電腦病毒的網路相關資源。下次上課時分享。

  • 13

    (2)間接可衡量。 4.介紹影響資訊安全的因素:

    (1)天然災害:地震、火災、水災、雷擊等。 (2)人為疏失:操作人員的疏失,如以容易被猜中的數字為密碼。 (3)人為破壞:「駭客入侵」或中毒。 (4)環境因素:灰塵、潮溼、高溫等。

    5.說明資訊安全的種類。 (1)硬體安全:包含硬體環境控制及人為管理控制等。 (2)軟體安全:包含資料安全、程式安全及通訊安全等。 (3)個人安全防護:包含人身安全、個人隱私權安全、通訊(網路)安全等。

    6.資訊安全相關工作又可概分為: (1)資料安全。 (2)電腦系統安全。 (3)網路安全。 (4)電腦病毒防治......等應用層面。

    3.問題討論

    15分 1.各組交叉討論,評估優點及缺失。 2.各組互相回饋,提供改進建議。

    4.電腦病毒防患

    25分 1.以電腦中病毒為例,說明中毒後如何處理及如何預防中毒。 2.電腦病毒的定義。 3.電腦病毒的類型: (1)開機型病毒:感染磁碟的啟動磁區或分割表(猴子(MONKEY)病毒)。

    (2)檔案型病毒:感染可執行檔(耶路撒冷(Jerusalem)系列病毒) (3)複合型病毒:開機型與檔案型病毒的特性(NATAS病毒和龍舌蘭病毒)。

    (4)巨集病毒:針對等定應用軟體如Word感染(台灣 No.1) (5)視窗型病毒:在Windows的環境才能啟動執行(WinTiny及

    WINVIR病毒)。 (6)特洛伊木馬病毒:隱藏在免費遊戲或工具軟體中,伺機破壞(Back

    Orifice)。 (7)蠕蟲:是一種程式,可將程式碼複製到其它電腦(Code Red紅色警戒) 4.電腦病毒的生命週期:創造期;孕育期;潛伏期;發病期;根除期。5.電腦病毒入侵電腦系統的途徑: (1)電子郵件附件檔。 (2)WWW網站。 (3)來自網際網路的 FTP 資料傳輸(檔案下載)。 (4)共享的網路檔案與一般網路資料傳輸盜版軟體。

  • 14

    (5)電腦教室電子佈告欄(BBS)。 (6)磁片交換(使用他人的磁片來存放資料與程式)。

    6.電腦病毒的防患 (1)安裝防毒軟體(諾頓防毒大師Symantec Norton Anti-virus,趨勢科技Pc-cillin,卡巴斯基Kaspersky AntiVirus等)。

    (2)維持及更新防護工具如最新病毒碼。 (3)定期掃瞄電腦病毒。 (4)不使用來路不明的軟體。 (5)重要資料,必須備份。

    7.中電腦病毒防治方法:(六字口訣) (1)關(Step 1;關閉電源)。 (2)開(Step 2;以乾淨磁片開機)。 (3)掃(Step 3;用防毒軟體掃瞄病毒)。 (4)除(Step 4;若偵測到病毒,則刪除之)。 (5)救(Step 5;用硬碟緊急救援磁片救回資料,或用乾淨DOS磁片中的FDISK指令,執行FDISK/MBR以救回硬碟分割區資料)。

    (6)好(Step 6;好了!電腦安全了。)。 5.資料安全之保護措施

    20分 1.資料安全的項目包括: (1)實體安全:硬體設備之安全。 (2)資料安全:各種資料檔案之安全。 (3)程式安全:程式的穩定性及安全。 (4)系統安全:整體作業系統之安全。

    2.資料安全的保護措施包括: (1)訂定資訊安全法規、加強資訊安全教育。 (2)建立完善資訊安全管理制度、可行的應變計劃。 (3)使用者權限管理、定期人員考核。 (4)使用有版權之軟體、界定檔案權限。 (5)資料傳輸加密、設置防火牆。 (6)重要資料加密與備份。

    3.防止駭客入侵: (1)防火牆(Firewall)的建置:硬體防火牆或軟體防火牆。 (2)系統漏洞的補強:到微軟網站下載更新程式。 (3)時常檢查日誌檔(Log Files),觀察是否有不尋常之登錄或存取記

    錄。 4.個人正確使用習慣培養與防護措施: (1)使用合法版權之軟體、安裝病毒掃瞄及偵測軟體。 (2)定期備份重要資料並更新作業系統之漏洞與弱點。 (3)安全的網路瀏覽和下載行為、小心處理電子郵件附加檔案。

  • 15

    (4)線上交易需在安全的平台進行,以確保證個人隱私權。 (5)使用UPS不斷電系統。

    6.回家作業

    5分 1.引導學生對本次課程內容提出相關問題或討論相關內容。 2.下次上課時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