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Fountain of CreativityFOCUS14 服裝設計是美的行業,但是「如果有學生因為想要穿 得漂漂亮亮的站在伸展台上,」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系 主任許鳳玉說:「我會請他三思,因為服裝系不只是這 樣。」服裝設計,從上游的織品到下游的製作,涉及大量 實作過程,「不少文科學生進來之後,發現,咦,還要做 化學實驗耶,很不習慣。」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系主任 鄭靜宜說:「唸設計,需要有『任勞任怨』的精神,因 為所有你覺得漂亮的東西,都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做出來 的」,她強調,這不只是一個坐在教室裡聽課的學系。 輔大與實踐的這兩個服裝系所可以說是台灣服裝產業 的搖籃,為業界培養了無數人才,台灣知名的服裝設計 師、品牌經營者,非常多是出自這兩個系所;學生男女比 例大約是一比十,「男生來讀這個系的話,通常特別用 功,也很有想法。」許鳳玉說,畢竟男生要來讀服裝設計 科系,一般需要花費比較大的力氣說服父母,自己的想法 如果不夠清楚和堅定,阻力比較大。 學習管道多元 不過,隨著愈來愈多傑出設計師贏得社會的關注與肯 定,加上政府鼓勵設計產業,服裝設計相關系所也「比較 熱門了。」鄭靜宜說,現在的學生無論在教學資源與社 會資源上,比起過去真是好太多了,在就學期間,學校 就不斷為學生找尋各式各樣的實習、表演以及國外學習的 機會。輔大剛剛在三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日,舉辦了IFFTI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of Fashion Technology Insti- tution,國際流行設計與科技聯盟)二○一○的年會,這 次研討會中,有六十多位不同領域的專家發表研究,多 位重量級貴賓包括:日本文化女子學院校長Dr. Satoshi Onuma(大沼聰)、英國跨國企業且在全球擁有數萬名 員工的Pentland Group的執行長Mr. Andy Rubin、全球十 大女裝製造與供應商德式馬與大愛科技董事長黃華德、擁 有東方ARMANI之稱的品牌大師TONY WEAR總經理陳福 感覺敏銳、手作一流 服裝設計教育培養設計預備軍 文◎彭蕙仙 圖◎鄧惠恩/攝影 文創專題 2010IFFTI研討會上舉辦了學生動態服裝秀表演。圖為輔大織品服裝學系服飾設計組四年級李宛璇作品:「稻可道」。輔大織品服裝學系/提供

感覺敏銳、手作一流 - Taipei IN Style · 訊;同樣畢業自輔大織品服裝學系的鄭靜宜說,這樣的學 習機會,「在我做學生的時候是很難想像的啦。」

  • Upload
    others

  • View
    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Fountain of Creativity|FOCUS|14

服裝設計是美的行業,但是「如果有學生因為想要穿

得漂漂亮亮的站在伸展台上,」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系

主任許鳳玉說:「我會請他三思,因為服裝系不只是這

樣。」服裝設計,從上游的織品到下游的製作,涉及大量

實作過程,「不少文科學生進來之後,發現,咦,還要做

化學實驗耶,很不習慣。」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系主任

鄭靜宜說:「唸設計,需要有『任勞任怨』的精神,因

為所有你覺得漂亮的東西,都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做出來

的」,她強調,這不只是一個坐在教室裡聽課的學系。

輔大與實踐的這兩個服裝系所可以說是台灣服裝產業

的搖籃,為業界培養了無數人才,台灣知名的服裝設計

師、品牌經營者,非常多是出自這兩個系所;學生男女比

例大約是一比十,「男生來讀這個系的話,通常特別用

功,也很有想法。」許鳳玉說,畢竟男生要來讀服裝設計

科系,一般需要花費比較大的力氣說服父母,自己的想法

如果不夠清楚和堅定,阻力比較大。

學習管道多元

不過,隨著愈來愈多傑出設計師贏得社會的關注與肯

定,加上政府鼓勵設計產業,服裝設計相關系所也「比較

熱門了。」鄭靜宜說,現在的學生無論在教學資源與社

會資源上,比起過去真是好太多了,在就學期間,學校

就不斷為學生找尋各式各樣的實習、表演以及國外學習的

機會。輔大剛剛在三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日,舉辦了IFFTI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of Fashion Technology Insti-

tution,國際流行設計與科技聯盟)二○一○的年會,這

次研討會中,有六十多位不同領域的專家發表研究,多

位重量級貴賓包括:日本文化女子學院校長Dr. Satoshi

Onuma(大沼聰)、英國跨國企業且在全球擁有數萬名

員工的Pentland Group的執行長Mr. Andy Rubin、全球十

大女裝製造與供應商德式馬與大愛科技董事長黃華德、擁

有東方ARMANI之稱的品牌大師TONY WEAR總經理陳福

感覺敏銳、手作一流─服裝設計教育培養設計預備軍

文◎彭蕙仙 圖◎鄧惠恩/攝影

文創專題

2010IFFTI研討會上舉辦了學生動態服裝秀表演。圖為輔大織品服裝學系服飾設計組四年級李宛璇作品:「稻可道」。輔大織品服裝學系/提供

10312P0376.001-136.indd 14 2010/4/8 6:17:26 PM

|新活水|文創專題 15

川等人;在如此盛會中,織品服裝系的應屆畢業生們展出

了動態時裝秀與作品靜態展,「對學生來說,這種提昇眼

界與格局的經驗,何等寶貴。」

北京每年兩季的中國國際時裝周已是國際時尚界的大

事,剛在三月底結束的秋冬系列發布會上,北京服裝學院

和實踐大學舉行了優秀畢業作品展演,這是海峽兩岸服裝

設計高等院校的首度連袂展出,學生們用服裝交流思想、

用設計對話潮流、用觀念碰撞時尚,被認為是這次時裝周

別具一格的新秀場。

設計系的學生們在學生時代就能夠擁有如此美妙的際

遇,參與過往只有成名設計師才有機會露臉的秀展,真的

是開放且交流頻繁的年代,給予他們的最好的歷練和禮

物;這次擔任北京展壓軸秀的設計師潘怡良畢業於輔大

織品服裝研究所,談到了現在的學生,她不勝羨慕地說:

「哇,學校老師真的為學生做很多耶,這個年紀就可以參

加國際秀展!」身為實踐服裝設計學系畢業生的「中華民

國織品服飾設計師協會」理事長潘黛麗則認為,現在的孩

子命太好,一下子就有大場面可以經歷:「我覺得,他們

需要更謙卑,設計界是有倫理的,不能開口閉口叫這些

學生『設計師』,他們離『設計師』還有一大段距離的

啦。」甚至於,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特別提醒:「台灣其

實要好好保護這些年輕人。」他所謂的「保護」,意思是

指「不要把他們捧得太高,與其一直讚美他們,不如幫助

這些得獎人的年輕學子思索並且規劃未來真的進入業界之

後,實務的養成之路。」

團隊合作力很重要

台灣的服裝產業很多都已移至大陸,學生畢業後要到

哪裡工作,也是一個讓人關心的課題,台灣有一流的服裝

設計系,學校和老師們非常努力地為學生尋找設計功力加

值的場域和機會,也透過各種人脈關係,不斷為學生創造

新的學習空間,例如實踐曾邀請日本國寶級的資深設計師

小筱弘子到校進行講座,彼此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係,講

座結束後,老師跟小筱弘子爭取讓學生到她日本的工作室

實習,因為實習成績很好,被大師留用;學生能在頂尖的

日本設計師工作室工作,「說實在的,老師心裡真的很高

興。」而這種機會,就是來 自於老師的用心和努力。

鄭靜宜也提到,因為系所和國際互動愈來愈頻繁,再

加上畢業學長姐在不同的國家開業、創業,在學校老師熱

情的穿針引線下,提供了在學學生不少海外學習和實習的

機會,「我們的學生在上海、深圳、越南、印度和多個東

南亞國家實習過,因為很多台商在那裡開設工廠,」還有

學生到歐洲做交換學生,直擊國際時尚流行之源,進行第

一手的學習;此外學校經常邀請國外一流設計學府如倫敦

時尚學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的名師來學校進

行工作坊,讓學校師生可以不斷接觸到時尚設計最新的資

國外大師親臨授課,讓學生的學習與國際接軌。圖為實踐大學邀請日本國寶級設計

師小筱弘子進行講座教學。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提供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系主任許鳳玉認為每個學生都

有動人的生命故事,這些生命歷程就是設計的核心

資產。

輔仁織品服裝學系也有科學實驗課,幫助學生了解染料及織品

特性。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系主鄭靜宜指出,學生只要願意

學,系裡面儘可能提供各式各樣的教學。

10312P0376.001-136.indd15 2010/4/71:44:26AM

Fountain of Creativity|FOCUS|16

訊;同樣畢業自輔大織品服裝學系的鄭靜宜說,這樣的學

習機會,「在我做學生的時候是很難想像的啦。」

但也正因為服裝設計與生產的環境愈來愈國際化,學

生所需要擁有的條件與能力,也更加廣闊多元。鄭靜宜

說,學生畢業後工作的地方不一定在台灣,工作的團隊不

一定講中文,因此,「語言與溝通能力很重要。」她強

調,服裝設計、生產是由團體合作完成的,不是只靠設計

師一個人,「團隊力」是成功的重要條件,更何況,唸服

裝科系的人將來也不一定是做設計師,「在整個服裝設

計、生產和銷售的流程中,都有機會。」鄭靜宜認為,肯

拚、肯努力的孩子,現在的確機會很多,怕只怕「孩子吃

不起苦,或者動機不強,對很多事情,有也好,沒有也

好,或者不能夠跟人家一起合作,這種態度對將來就業發

展比較不利。」

要能吃苦耐勞

在設計師嶄露頭角的年代,青年學子有樣學樣,或許

以為設計生涯就是如此光鮮亮麗,但事實上服裝設計科系

很多手作、實作的功課,耗神也耗體力,曾有服裝學系的

學生在部落格發表學習心得是:「怎麼整天在織布料、縫

衣服,真不耐煩,手也痛了。」許鳳玉說,還有學生因為

「怎麼樣都車不了一條直線」,非常沮喪、決定退學,她

和家長、學生懇談,鼓勵學生:「只要一直練習,就一定

會熟練,不要那麼快就放棄。」鄭靜宜也勉勵學生:「你

們現在看到檯面上的那些大牌設計師,沒有一個人不是從

手作開始,能把腦袋裡所想的東西,用自己的手做出來,

這才是設計師的功力。」進了服裝科系,至少要交出六每個實踐服裝設計的學生一入學就會有一個人形台,陪伴著4年的學習;因為太好

用,很多人畢業後會繼續帶到職場上去。

學生自己織出美麗的布,好與奮。圖為輔仁織品服裝學系學生下課後繼續練習織布。

10312P0376.001-136.indd16 2010/4/83:36:59AM

|新活水|文創專題 17

到八套成品才能畢業,又要參加各式各樣的比賽和展出,

負荷的確不輕,但通過這些實際演練,「進入業界,就算

你不是做設計師,是做行銷或者採購,都很有用,因為你

了解布料、了解製作過程,才可以做出最有效的交易決

策。」鄭靜宜強調。  

進入服裝設計系的學生,除了少部分是因為「大學考

試分數到了就來唸了」的之外,不少都是有想法的孩子,

許鳳玉強調,「設計就是說故事,而且,每一個人都有故

事。」 每個孩子有不同的背景和成長過程,也有自己本來

就擅長或者喜歡的東西,「也許是繪畫,也許是音樂,還

有學生很會彈古琴,有的人想學攝影,喜歡旅行也可以激

發為設計的動力。」總而言之,許鳳玉鼓勵學生把自己的

生命經驗透過學習來的技術,概念化、轉化後放在設計上

面,那就是無法取代的特色,因為別人不會有你的經驗。

是藝術也是科學

鄭靜宜則認為,除了專業能力,學校要培養學生「想

像的能力」,這關乎文化涵養、生命態度,當設計走到了

「創意與永續並重」的時代,鄭靜宜甚至認為設計者的

「道德感」非常重要,「因為你設計的東西不只要美、不

只要能賣錢,還要合乎保護生態和環境的要求。」而這種

意識的養成,學校的教育很重要,「對布料、材質、顏色

有正確認識是一切的起點,」因此輔大讓服裝系的大一學

生上染料與材料的實驗課──在化學量杯前,戴起大大的

安全鏡片檢查染色過程的孩子們可能會很納悶:「我是要

來做科學家還是藝術家呢?」別懷疑,「手一摸布料就有

感覺」的服裝設計師其實兩者皆是。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上課一景。

實踐服裝設計系的創意走廊由學生自行策展、布置,展現學習的成果,每個作品都會列上創作者的名字,學生在榮譽感之下,莫不全力以赴。

10312P0376.001-136.indd17 2010/4/71:44:33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