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安江上建电站 新安江上建电站 文化厚植江两岸 文化厚植江两岸 江浙钩沉吴越史 江浙钩沉吴越史 天下奇观钱塘潮 天下奇观钱塘潮 水运文化 4 2021 年 4 月 18 日 星期日 责编 美编 魏鋆依 新安江是钱塘江上游,其源流 从安徽屯溪进入浙江淳安后,与东 南面来水汇成新安江,然后再往东 北方向汇入钱塘江。新安江水在坡 度较大的河床上一路奔流,形成落 差明显的水流,从安徽屯溪到浙江 建德铜官峡约 200 公里之间,水流落 差达 100 多米,是建造水电站的理想 场所。 1957 4 月,新安江水电站开工 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由我国著 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自主 施工的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筑 坝最高处达 105 米,坝长 462 米,水 库周长 150 公里,最宽处 10 公里,总 库容量 220 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 85 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 18.6 亿千 瓦时。 1960 4 月水电站实现首台 机组发电, 1978 10 月全面建成投 产。截至 2019 年,新安江水电站累 计发电量达到 1000 亿千瓦时,为华 东电网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取得 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新安江水库在提供水力发电的 同 时 ,还 具 有 防 洪、灌 溉、渔 业、航 运、游览等综合功能。水电站上游 形成 110 公里的深水航道,轮船从水 电站起航可直达安徽歙县;下游河 道枯水期流量得到增加,从而改善 了通航条件,建站前只能行驶木船, 建站后航道可通航数百吨级轮船。 在汛期,水电站发挥调蓄水作用,最 大流量为 13200 立方米/ 秒,自建成 以来,共进行了 7 次调控洪峰,维护 了上下游两岸国家财产和民众生命 安全。 为了形成水电站库容,新安江 被截流后,在淳安、遂安两县共淹 没了 80 多座山,形成了 1000 余座大 小岛屿,随之出现的巨大湖泊被称 为“千岛湖”。千岛湖面积约 580 方公里,通常情况下蓄水量 178 亿 立方米,最深处 100 米,平均深度 34 米,湖中岛屿森林覆盖率 82.5% 自形成以来,在科学、严格地保护 下,千岛湖水体始终为国家 类水 质和优质饮用水,湖中鱼类资源也 很丰富,淡水鱼种类达到 80 多种, 年产量 3000 吨左右,众多岛上野生 动物种类 60 余种,鸟类也有 90 种。千岛湖风景区成为林业部命 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并于 2001 年被 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 5A 级旅 游景区。 钱塘江流域除了国内外著名的 新安江水电站外,新中国成立后, 科学开发钱塘江水能资源,先后建 成水库 42 座,总库容达 285 亿立方 米;分别建成新安江、富春江、黄坛 口、湖南镇和峡口等 5 座大中型水 电站,合计总装机容量 120 万千瓦, 年总发电量 35 亿千瓦时。 冯元祥 名胜荟萃钱塘江 江浙一带在古时候称吴越 地区,它是江南文明的溯源地 之一。钱塘江水系和太湖水系 对于以稻作为主的江南农耕文 明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基础性作 用。早在 7000 多年前的河姆渡 文化时期,吴越先人就在此建 立起母系制社会结构及农耕文 明,并在以后几千年的历史演 进中,这一地区又出现更为先 进、灿烂的良渚文化。 春秋时期的吴国、越国就 在太湖、钱塘江流域繁衍生息, 吴国建都于姑苏 (今 苏 州) ,越 国建都于会稽 (今 绍 兴) 。丰富 的水网和充沛的水源,给吴越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 利条件。当时吴国的铸剑技术 堪称一流,历史人物莫邪、干将 就是弓剑专家,屈原著的《国 殇》中有“操吴戈兮披犀甲”之 说。在汉代,钱塘江流域的城 镇开始发展,逐渐缩小与黄河 流域的经济差距。到唐代,吴 越经济发展已接近中原地区。 宋明时期,吴越地区在保持农 业发展的基础上,家庭手工业 及商业产生了萌芽;南宋定都 在临安府 (今 杭 州) ,发挥钱塘 江流域优势,使江南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加快,逐步超越了中 原地区。至清代,随着航运业 兴起,推动了南北经贸交流,以 江浙沪为代表的吴越地区经济 蓬勃发展,成为清朝财政收入 的重要来源。 顺应自然,利用江河便利 开展劳作,维持生计。早在远 古时期,吴越地区先民就会用 独木刳成木舟,再划桨行船。 据《淮南子·齐俗训》记载:“胡 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这里 “越人”即指当时钱塘江流域的 民众。常言道:“靠山吃山,靠 水吃水”。处于江河畔的民众 以木舟为生产和交通工具,或 从事渔作,弥补稻粮之不足;同 时,人们在劳动之余又相约划 船比赛,由此产生古时候水上 竞舟的运动项目。 春秋时,吴越两国交恶, 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欲攻 越,便在其尚未发兵之前出兵 伐吴,结果被早有准备的吴军 打败;越王只得向吴王称臣, 并携妻儿入吴国为人质,离开 越国那天,越国群臣百姓来到 钱塘江边送别越王,把江边的 道路也堵塞了。若干年之后, 勾践回到了越国,他在屋里放 了苦胆,用餐时必先尝其味, 晚上则睡在铺着荆棘的卧榻 上,以此告诫自己不忘屈辱经 历。 此后数十年,越王减赋安 民,发展经济,奋发图强,在钱 塘江流域兴修水利、修筑塘堤, 并且训练了成千上万的水军。 终于有一年,越王在宰相范蠡 等辅佐下,率大军水陆并进,一 举战胜了吴国。于是史上有了 “卧薪尝胆”这一成语典故。 钱塘江下游在向杭州湾行 进过程中,江面逐渐变宽,呈 “喇叭口”形状向东展开:海宁 市盐官镇河段宽度仅 3 公里, 到海盐县澉浦镇河段宽约 20 公里,至杭州湾出海口宽度达 到了 100 多公里。由于自然形 成的河口地形,以及受月球引 力的影响,因此催生了天下江 景奇观—钱塘潮。 每年农历八月中旬进入天 文大潮期,源源不断的东海潮 从宽阔的杭州湾向逐渐变窄的 钱塘江内涌来,从而形成一波 接一波的大涌潮。特别是在农 历八月十五前后,钱塘江潮进 入一年之中高峰期,万顷潮水 向杭州湾口内涌来—潮头如 山、涛声似雷、波澜壮阔,前来 观潮的人们纷至沓来、络绎不 绝,争相目睹这一年一度的壮 观景象。 在中国文学史上,曾留下 许多赞美钱塘潮的不朽诗篇: 唐 代 诗 人 刘 禹 锡《浪 淘 沙·八 月涛声吼地来》:“八月涛声吼 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 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 堆。”描绘了钱塘大潮涛声震 天、潮 头 壁 立、汹 涌 澎 湃 的 震 撼场面;宋代诗人苏轼《观浙 江涛》中有“八月十八潮,壮观 天下无”的诗句,高度概括了 这一天下奇观;明代学者王在 晋《望江台》中的“海阔天空浪 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重在 描写钱塘大潮的恢宏气势;清 代 诗 人 施 闰 章《钱 塘 观 潮》: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则 以千驹飞驰、万山奔腾比喻钱 塘潮滚滚而来的壮阔场景。 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 也有一次亲临钱塘江观潮的经 历。那是 1957 9 月,毛泽东 正在杭州视察,一天,他来到 钱塘江入海口,望着层层叠 叠、白浪滔天的大潮水,触景 生情、浮想联翩,即兴吟出《七 绝·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 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 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毛泽 东这首诗想象力丰富而奇特, 充满了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 情怀。 当天他回到住地后诗兴犹 在,又让秘书拿来笔和纸,挥 毫书写了宋代词人柳永当年在 杭 州 创 作 的《望 海 潮·东 南 形 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 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 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 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 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 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 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 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 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 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 夸。”毛泽东书写《望海潮·东 南形胜》手迹现珍藏于中央档 案馆—当代伟人豪放书法与 宋代词人婉约诗意在宣纸上珠 联璧合,同时也留下一段两位 历史人物在钱塘江畔穿越时空 的文学佳话。 钱塘江流域历史悠久、文化灿 烂,先后孕育了远古时期的良渚文 化、南宋时代的经济文化昌盛和历 史上的西湖诗韵,展现了不同历史 时期的文明形态。 20 世纪 30 年代发掘的良渚古城 遗址,是长江下游史前文明的代表 之作,印证了约 6000 年前中国新石 器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脉。 2019 7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良渚遗址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良渚文化所处的钱塘江流域是 中国远古水稻发源地之一。在良 渚时期,农耕稻作已经普及,有籼、 粳稻之分,而且使用石犁、石镰等 农具;同时家庭手工业也有一定发 展,玉石制作、制陶、木制品和竹器 编织及丝麻纺织等,都体现出较高 工艺水平;并且还在玉和陶器上刻 划符号,字形也接近夏商朝的文 字。这些迹象表明,良渚文化是中 国进入文明时代的前奏。果不其 然,良渚文化时期持续了约 1500 后,又过了约 2000 年,中国历史进 程迈入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夏朝,从此开启上下五千年的 文明史。 历史老人目送着一个又一个朝 代更替。到了公元 12 世纪,南宋王 朝从中原退至江南并定都临安府 (今 杭 州) 。在随后 150 余年里,南 宋利用钱塘江流域的地理、人文优 势,营造了一段经济文化繁荣时 期。首先,南宋推行“农商并重”政 策,重视商业和航运贸易,依托江南 先进农业和手工业及四通八达的水 陆交通,培育城镇集市,农商与海外 贸易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南宋鼎 盛时期经济总量约占当时世界经济 60% ,都城临安府人口达到 100 人。 其次,在科技上发明了“冶银吹 灰法”和“铜合金铁”冶炼法,比欧洲 约早 600 年;丝织业形成从采桑到成 丝绸的生产技术,为明清时期丝绸 业进入高峰奠定了基础;造船及航 海业也进入世界前列。最后,南宋 出现 100 多年较为宽松的社会文化 氛围,从而将宋代理学思想成就推 至高峰,对后世元明清三代均产生 了深远影响。同时,南宋民间书院 得到快速发展,话本小说显露萌芽, 绘画艺术也跃上高峰,对后世也产 生一定影响。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代 表作“富春山居图”,以钱塘江上游 富春江为背景,用水墨技法描绘了 富春江秋天景色,具有极高的艺术 价值,被列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 一。钱塘江水系滋养了社会物质生 产和精神文化的发展。 钱塘江另有“之江”别称,这是因 为钱塘江干流各河段随地名而称之: 上游分别称新安江、富春江,下游杭 州段因古有钱塘县而称钱塘江,其干 流在小砾山以下河道先朝西北方向 行进,至九溪后又往东北方向流入杭 州湾,加上西湖这一“点”,河流走势 像汉字“之”字形,因此称为“之 江”。《浙江日报》社以“之江”为名开 设专栏“之江新语”, 2003 年,习近平 总书记为“之江新语”写了 230 余篇 文章, 2007 8 月,《浙江日报》社将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汇集出版,书名 就叫《之江新语》。 西湖是历史名胜之地,素有“上 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西湖之 美,不仅在于山水美,而且还具有历 史文化美。西湖是历代文人墨客览 胜之地,从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 诗 文 。 唐 代 诗 人 白 居 易《春 题 湖 上》:“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 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 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 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 勾留是此湖。”作者通过赞美西湖春 色秀丽,表达无意离开杭州去京城 的心情。北宋诗人苏轼《饮湖上初 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 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 浓抹总相宜。”全面而又精炼地描写 了西湖美景。南宋诗人杨万里《秋 山》:“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 丹枫。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 三四峰。”此诗如画,描绘了一幅梧 叶金黄、枫叶似血的壮美秋景。清 代诗人黄任《西湖杂诗》:“珍重游人 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宋家万 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诗人 借西湖景物之美,暗喻南宋王朝丢 弃中原之悲,借景抒情,别有一番深 意。 此外,在中国历史上,西湖还与 民族英雄岳飞、于谦、张煌言、秋瑾 等连在一起,他们虽长眠于西子湖 畔,但其民族气节和不朽英名永远 留在了中国人民心中! 钱塘江风光。 夕阳余晖下的江面。 农历八月中旬观潮。 农耕劳动者。 钱塘江为浙江省最大的 钱塘江为浙江省最大的 河流 河流 其名最初在 其名最初在 山海经 山海经· · 海内东经 海内东经中有记载 中有记载 因流 因流 经古钱塘县 经古钱塘县今杭州上城 今杭州上城 而得名 而得名 钱塘江上源有 钱塘江上源有 北南两支 北南两支 北源自新安江至 北源自新安江至 杭州湾全长约 杭州湾全长约 588 588 公里 公里 源自马金溪入衢江至杭州湾 源自马金溪入衢江至杭州湾 全长约 全长约 522 522 公里 公里 钱塘江不 钱塘江不 仅具有水利 仅具有水利 航运 航运 饮用和 饮用和 游览等功能 游览等功能 而且在其流域 而且在其流域 上汇集了众多历史名胜 上汇集了众多历史名胜

名胜荟萃钱塘江epaper.zgsyb.com/page1/1/2021-04/18/04/2021041804_pdf.pdf2021/01/01  · 就是弓剑专家,屈原著的《国 殇》中有“操吴戈兮披犀甲”之 说。在汉代,钱塘江流域的城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名胜荟萃钱塘江epaper.zgsyb.com/page1/1/2021-04/18/04/2021041804_pdf.pdf2021/01/01  · 就是弓剑专家,屈原著的《国 殇》中有“操吴戈兮披犀甲”之 说。在汉代,钱塘江流域的城

新安江上建电站新安江上建电站

文化厚植江两岸文化厚植江两岸

江浙钩沉吴越史江浙钩沉吴越史

天下奇观钱塘潮天下奇观钱塘潮

水运文化4 2021年 4月 18日 星期日

责编 美编 魏鋆依

新安江是钱塘江上游,其源流从安徽屯溪进入浙江淳安后,与东南面来水汇成新安江,然后再往东北方向汇入钱塘江。新安江水在坡度较大的河床上一路奔流,形成落差明显的水流,从安徽屯溪到浙江建德铜官峡约 200公里之间,水流落差达 100多米,是建造水电站的理想场所。

1957年 4月,新安江水电站开工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自主施工的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筑坝最高处达 105 米,坝长 462 米,水库周长 150 公里,最宽处 10 公里,总库容量 220 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85 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 18.6 亿千瓦时。1960 年 4 月水电站实现首台机组发电,1978 年 10 月全面建成投产。截至 2019 年,新安江水电站累计发电量达到 1000 亿千瓦时,为华东电网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新安江水库在提供水力发电的同时,还具有防洪、灌溉、渔业、航运、游览等综合功能。水电站上游形成 110公里的深水航道,轮船从水

电站起航可直达安徽歙县;下游河道枯水期流量得到增加,从而改善了通航条件,建站前只能行驶木船,建站后航道可通航数百吨级轮船。

在汛期,水电站发挥调蓄水作用,最大流量为 13200 立方米 /秒,自建成以来,共进行了 7 次调控洪峰,维护了上下游两岸国家财产和民众生命

安全。为了形成水电站库容,新安江

被截流后,在淳安、遂安两县共淹没了 80 多座山,形成了 1000 余座大小岛屿,随之出现的巨大湖泊被称为“千岛湖”。千岛湖面积约 580 平方公里,通常情况下蓄水量 178 亿立方米,最深处 100 米,平均深度 34米,湖中岛屿森林覆盖率 82.5% 。自形成以来,在科学、严格地保护下,千岛湖水体始终为国家Ⅰ类水质和优质饮用水,湖中鱼类资源也很丰富,淡水鱼种类达到 80 多种,年产量 3000 吨左右,众多岛上野生动物种类 60 余种,鸟类也有 90 多种。千岛湖风景区成为林业部命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并于 2001 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钱塘江流域除了国内外著名的新安江水电站外,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开发钱塘江水能资源,先后建成水库 42 座,总库容达 285 亿立方米;分别建成新安江、富春江、黄坛口、湖南镇和峡口等 5 座大中型水电站,合计总装机容量 120 万千瓦,年总发电量 35 亿千瓦时。

□ 冯元祥

名胜荟萃钱塘江江浙一带在古时候称吴越

地区,它是江南文明的溯源地之一。钱塘江水系和太湖水系对于以稻作为主的江南农耕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早在 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吴越先人就在此建立起母系制社会结构及农耕文明,并在以后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这一地区又出现更为先进、灿烂的良渚文化。

春秋时期的吴国、越国就在太湖、钱塘江流域繁衍生息,吴国建都于姑苏(今苏州),越国建都于会稽(今绍兴)。丰富的水网和充沛的水源,给吴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吴国的铸剑技术堪称一流,历史人物莫邪、干将就是弓剑专家,屈原著的《国殇》中有“操吴戈兮披犀甲”之说。在汉代,钱塘江流域的城镇开始发展,逐渐缩小与黄河流域的经济差距。到唐代,吴越经济发展已接近中原地区。宋明时期,吴越地区在保持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家庭手工业及商业产生了萌芽;南宋定都在临安府(今杭州),发挥钱塘江流域优势,使江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逐步超越了中原地区。至清代,随着航运业兴起,推动了南北经贸交流,以江浙沪为代表的吴越地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清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顺应自然,利用江河便利开展劳作,维持生计。早在远古时期,吴越地区先民就会用独木刳成木舟,再划桨行船。据《淮南子·齐俗训》记载:“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这里

“越人”即指当时钱塘江流域的民众。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处于江河畔的民众以木舟为生产和交通工具,或从事渔作,弥补稻粮之不足;同时,人们在劳动之余又相约划船比赛,由此产生古时候水上竞舟的运动项目。

春秋时,吴越两国交恶,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欲攻越,便在其尚未发兵之前出兵伐吴,结果被早有准备的吴军打败;越王只得向吴王称臣,并携妻儿入吴国为人质,离开越国那天,越国群臣百姓来到钱塘江边送别越王,把江边的道路也堵塞了。若干年之后,勾践回到了越国,他在屋里放了苦胆,用餐时必先尝其味,晚上则睡在铺着荆棘的卧榻上,以此告诫自己不忘屈辱经历。

此后数十年,越王减赋安民,发展经济,奋发图强,在钱塘江流域兴修水利、修筑塘堤,并且训练了成千上万的水军。终于有一年,越王在宰相范蠡等辅佐下,率大军水陆并进,一举战胜了吴国。于是史上有了

“卧薪尝胆”这一成语典故。

钱塘江下游在向杭州湾行进过程中,江面逐渐变宽,呈

“喇叭口”形状向东展开:海宁市盐官镇河段宽度仅 3 公里,到海盐县澉浦镇河段宽约 20公里,至杭州湾出海口宽度达到了 100 多公里。由于自然形成的河口地形,以及受月球引力的影响,因此催生了天下江景奇观——钱塘潮。

每年农历八月中旬进入天文大潮期,源源不断的东海潮从宽阔的杭州湾向逐渐变窄的钱塘江内涌来,从而形成一波接一波的大涌潮。特别是在农历八月十五前后,钱塘江潮进入一年之中高峰期,万顷潮水向杭州湾口内涌来——潮头如山、涛声似雷、波澜壮阔,前来观潮的人们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争相目睹这一年一度的壮观景象。

在中国文学史上,曾留下许多赞美钱塘潮的不朽诗篇:唐代诗人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描绘了钱塘大潮涛声震天、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的震撼场面;宋代诗人苏轼《观浙江涛》中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诗句,高度概括了这一天下奇观;明代学者王在晋《望江台》中的“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重在描写钱塘大潮的恢宏气势;清代诗人施闰章《钱塘观潮》: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则以千驹飞驰、万山奔腾比喻钱塘潮滚滚而来的壮阔场景。

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也有一次亲临钱塘江观潮的经历。那是 1957 年 9 月,毛泽东正在杭州视察,一天,他来到钱塘江入海口,望着层层叠叠、白浪滔天的大潮水,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即兴吟出《七绝·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毛泽东这首诗想象力丰富而奇特,充满了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

当天他回到住地后诗兴犹在,又让秘书拿来笔和纸,挥毫书写了宋代词人柳永当年在杭州创作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 沙 ,怒 涛 卷 霜 雪 ,天 堑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毛泽东书写《望海潮·东南形胜》手迹现珍藏于中央档案馆——当代伟人豪放书法与宋代词人婉约诗意在宣纸上珠联璧合,同时也留下一段两位历史人物在钱塘江畔穿越时空的文学佳话。

钱塘江流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先后孕育了远古时期的良渚文化、南宋时代的经济文化昌盛和历史上的西湖诗韵,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形态。

20 世纪 30 年代发掘的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史前文明的代表之作,印证了约 6000 年前中国新石器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脉。2019 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良渚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良渚文化所处的钱塘江流域是中国远古水稻发源地之一。在良渚时期,农耕稻作已经普及,有籼、粳稻之分,而且使用石犁、石镰等农具;同时家庭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玉石制作、制陶、木制品和竹器编织及丝麻纺织等,都体现出较高工艺水平;并且还在玉和陶器上刻划符号,字形也接近夏商朝的文字。这些迹象表明,良渚文化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前奏。果不其然,良渚文化时期持续了约 1500 年后,又过了约 2000 年,中国历史进程迈入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夏朝,从此开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历史老人目送着一个又一个朝代更替。到了公元 12 世纪,南宋王朝从中原退至江南并定都临安府(今杭州)。在随后 150 余年里,南宋利用钱塘江流域的地理、人文优势,营造了一段经济文化繁荣时期。首先,南宋推行“农商并重”政策,重视商业和航运贸易,依托江南先进农业和手工业及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培育城镇集市,农商与海外贸易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南宋鼎盛时期经济总量约占当时世界经济

的 60%,都城临安府人口达到 100 万人。

其次,在科技上发明了“冶银吹灰法”和“铜合金铁”冶炼法,比欧洲约早 600年;丝织业形成从采桑到成丝绸的生产技术,为明清时期丝绸业进入高峰奠定了基础;造船及航海业也进入世界前列。最后,南宋出现 100 多年较为宽松的社会文化氛围,从而将宋代理学思想成就推至高峰,对后世元明清三代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南宋民间书院得到快速发展,话本小说显露萌芽,绘画艺术也跃上高峰,对后世也产

生一定影响。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以钱塘江上游富春江为背景,用水墨技法描绘了富春江秋天景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列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钱塘江水系滋养了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的发展。

钱塘江另有“之江”别称,这是因为钱塘江干流各河段随地名而称之:上游分别称新安江、富春江,下游杭州段因古有钱塘县而称钱塘江,其干流在小砾山以下河道先朝西北方向行进,至九溪后又往东北方向流入杭州湾,加上西湖这一“点”,河流走势

像 汉 字“ 之 ”字 形 ,因 此 称 为“ 之江”。《浙江日报》社以“之江”为名开设专栏“之江新语”,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为“之江新语”写了 230 余篇文章,2007 年 8 月,《浙江日报》社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汇集出版,书名就叫《之江新语》。

西湖是历史名胜之地,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西湖之美,不仅在于山水美,而且还具有历史文化美。西湖是历代文人墨客览胜之地,从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唐代诗人白居易《春题湖上》:“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作者通过赞美西湖春色秀丽,表达无意离开杭州去京城的心情。北宋诗人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全面而又精炼地描写了西湖美景。南宋诗人杨万里《秋山》:“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此诗如画,描绘了一幅梧叶金黄、枫叶似血的壮美秋景。清代诗人黄任《西湖杂诗》:“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诗人借西湖景物之美,暗喻南宋王朝丢弃中原之悲,借景抒情,别有一番深意。

此外,在中国历史上,西湖还与民族英雄岳飞、于谦、张煌言、秋瑾等连在一起,他们虽长眠于西子湖畔,但其民族气节和不朽英名永远留在了中国人民心中!

钱塘江风光。

夕阳余晖下的江面。

农历八月中旬观潮。

农耕劳动者。

钱塘江为浙江省最大的钱塘江为浙江省最大的河流河流,,其名最初在其名最初在《《山海经山海经··海 内 东 经海 内 东 经》》中 有 记 载中 有 记 载 ,,因 流因 流经 古 钱 塘 县经 古 钱 塘 县((今 杭 州 上 城今 杭 州 上 城区区))而得名而得名。。钱塘江上源有钱塘江上源有北南两支北南两支::北源自新安江至北源自新安江至杭 州 湾 全 长 约杭 州 湾 全 长 约 588588 公 里公 里 ;;南南源自马金溪入衢江至杭州湾源自马金溪入衢江至杭州湾全长约全长约 522522 公里公里。。钱塘江不钱塘江不仅 具 有 水 利仅 具 有 水 利 、、航 运航 运 、、饮 用 和饮 用 和游览等功能游览等功能,,而且在其流域而且在其流域上汇集了众多历史名胜上汇集了众多历史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