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發報日期:2016-12-17 http://www.arteducation.com.tw 取消訂閱 總編輯:陳瓊花 責任編輯:黃世傑 編輯:郭香妹、張超倫、邱敏芳、邱鈺鈞 游於藝:跨領域美感課程 1 李其昌 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 跨領域美感實驗課程(www.inarts.edu.tw)計畫的實施方式,係基於教育部兩 個嶄新的政策:一為 2013 8 月公布之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之第一期五年計畫 103 年至 107 年)〈臺灣‧好美:美感從幼起、美力終身學〉,提出「藝術教育是 美感教育的核心」及「美感教育有賴各學科領域的推動」(教育部, 2013 14-15)。 另一為 2014 11 月公布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以下簡稱 《總綱》),明訂「學校課程發展應重視不同領域/群科/學程/科目間的統整, 以及各教育階段間之縱向銜接」(教育部,201431);換言之,在學科中不再只 是單科的學習,科與科之間領域內的統整,領域與領域之間的跨領域統整為十二 年國教揭櫫的重點。 然而,如何跨領域呢?如何推動《總綱》理念兼執行美感教育呢? 拙文試借儒家「游於藝」三字回覆;冀能助華人教師理解並易於學校實踐, 甚而協助推廣。如前所引,藝術教育既然為美感教育的核心,可以試著在各個領 域的教學中「游於藝」,以藝術為核心,讓老師與學生、師生與學科、學生與學生、 及師生與社會間彼此「互動溝通」,落實《總綱》三項九面的磐互規劃。 游於藝: T型革新者的跨領域教與學 1 拙文引自薈美‧融藝:跨領域美感課程之理論與實務書中之篇章〈跨領域美感課程之實施方式與教學策略〉 (頁 33-62),並稍加改寫,以利推廣。此書已於 2016 11 月前寄至全臺各校圖書館,由教育部師資培育與藝 術教育司經費贊助。

游於藝:跨領域美感課程 · 是單科的學習,科與科之間領域內的統整,領域與領域之間的跨領域統整為十二 年國教揭櫫的重點。 然而,如何跨領域呢?如何推動《總綱》理念兼執行美感教育呢?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發報日期:2016-12-17 http://www.arteducation.com.tw 取消訂閱

    總編輯:陳瓊花 責任編輯:黃世傑 編輯:郭香妹、張超倫、邱敏芳、邱鈺鈞

    游於藝:跨領域美感課程 1

    李其昌 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

    跨領域美感實驗課程(www.inarts.edu.tw)計畫的實施方式,係基於教育部兩

    個嶄新的政策:一為 2013 年 8 月公布之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之第一期五年計畫

    (103 年至 107 年)〈臺灣‧好美:美感從幼起、美力終身學〉,提出「藝術教育是

    美感教育的核心」及「美感教育有賴各學科領域的推動」(教育部,2013,14-15)。

    另一為 2014 年 11 月公布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以下簡稱

    《總綱》),明訂「學校課程發展應重視不同領域/群科/學程/科目間的統整,

    以及各教育階段間之縱向銜接」(教育部,2014:31);換言之,在學科中不再只

    是單科的學習,科與科之間領域內的統整,領域與領域之間的跨領域統整為十二

    年國教揭櫫的重點。

    然而,如何跨領域呢?如何推動《總綱》理念兼執行美感教育呢?

    拙文試借儒家「游於藝」三字回覆;冀能助華人教師理解並易於學校實踐,

    甚而協助推廣。如前所引,藝術教育既然為美感教育的核心,可以試著在各個領

    域的教學中「游於藝」,以藝術為核心,讓老師與學生、師生與學科、學生與學生、

    及師生與社會間彼此「互動溝通」,落實《總綱》三項九面的磐互規劃。

    游於藝:「T」型革新者的跨領域教與學

    1 拙文引自薈美‧融藝:跨領域美感課程之理論與實務書中之篇章〈跨領域美感課程之實施方式與教學策略〉(頁 33-62),並稍加改寫,以利推廣。此書已於 2016 年 11 月前寄至全臺各校圖書館,由教育部師資培育與藝術教育司經費贊助。

    http://www.arteducation.com.tw/mailto:[email protected]?subject=%E5%8F%96%E6%B6%88%E8%A8%82%E9%96%B1%E6%95%99%E8%82%B2%E9%83%A8%E8%97%9D%E8%A1%93%E8%88%87%E4%BA%BA%E6%96%87%E5%AD%B8%E7%BF%92%E9%A0%98%E5%9F%9F%E8%BC%94%E5%B0%8E%E7%BE%A4%E9%9B%BB%E5%AD%90%E5%A0%B1mailto:[email protected]://www.inarts.edu.tw/

  • 「以藝術成為跨學科教學活動的核心」,誠如跨領域美感實驗課程計畫主持人

    趙惠玲(2016:7)所歸納的要旨;依此要旨來輔助教學內容(學科),期待能因

    美感的建構,激發學習者向內能自我精進,向外能擴展社會參與,成為一位道地

    的「終身學習者」(教育部,2014a:3)。是以,應用藝術概念與美感元素,類似論

    語〈述而篇〉(孔子,2016)「游於藝」中的「游」的概念,如前所述之「T」字形

    (見圖 1)的橫軸:

    圖 1. 「T」字形式教學策略

    學科在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裡活潑地如「魚」游走(圖 1 中兩條虛線象徵來

    回橫游),增加學生知識廣面與學習興趣之後,再往內縱下專題探究,同儕間協同

    討論跨域間的知識內容,就能幫助課程達到盡善盡美的目標。

    上述「T 型革新者」(T-shaped Innovators)(Demirkan & Spohrer,2015)的

    培育,在訊息易得與問題複雜的新世代中顯得極為重要,因為社會與企業環境愈

    來愈需要能夠跨領域歸納後匯聚焦點的工作夥伴,僅專精於學科知識已不是判斷

    人才價值的唯一標準,具有美感創造力的個體乃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吳可久、蘇于倫、曹筱玥,2013:20;喻薈融、趙惠玲、林小玉、李其昌,

    2015)。

    「游」於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Dewey 的跨領域教學建議

    如何運用教學策略在學科之中,讓學生不僅有「複」領域的學習能力,也能

    增加教師上課的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 就如同 Dewey(2013:120)所言:

    抽象的想法難以瞭解,讓孩子從沒十足肯定自己是否真的理解。允許他行動

    出(act out)那個想法來,對孩子而言,它就會變成真的;或是在結尾時,也

    會顯現出來他缺乏瞭解甚麼。動作(Action)是領悟的試驗。有另外一個簡單

    的方式來說:「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是比聽中學(learning by listening)

    來得好」,其中戲劇化的差別來自,先前已經操作性的講述,就處於孩子正在

    學習的事物。

    也就是說,老師要教學生學習甚麼功課,可以利用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的具

    象化特色把它們行動出來;誠如 Aristotle(2004)舉例圖像的重要性:如果「鼻

    塌」一詞沒有臉部中空著鼻子的圖案(image)來具象化,人們的靈魂無法理解「鼻

    塌」的意義。換言之,Dewey 讓學生行動或表演其心中的想法,可以用畫畫為例,

    畫出他們的想法予以具象化,然後再進一步利用戲劇展演的體驗特性,在扮演假

    定的操作性過程中,讓孩子能學到真經驗。Dewey 在此說明教學策略中「做」比

    「聽」還要有成效,其實早在西元前三世紀荀子(2015)的〈儒效篇〉中,就已

    闡釋的非常清楚: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

    至於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也就是說,聽比沒聽過還好,看又比聽過還好,瞭解又比看過還好;實踐又比瞭

    解更好;學習要到能親自實踐才可止步。能實踐,才能明瞭事理啊!在藝術領域

    中,視覺藝術的圖像可以協助閱讀理解,音樂的節奏可以輔助說唱記憶,表演藝

    術的展演可以鼓勵學生實踐應用,如此循序漸進的學習,則有助於學生「明瞭」

    學科的內涵。

    「游」於音樂與舞蹈:王守仁的跨領域教學策略:

    除了 Dewey 戲劇實作外,明朝王守仁(2015)《四部叢刊》本《王文成功全

    書》,也利用音樂與舞蹈來教授國文課程,他言道:

    今教童子,惟當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為專務。其栽培涵養之方,則宜誘之歌

    詩,以發其志意;導之習禮,以肅其威儀;諷之讀書,以開其知覺。今人往

    往以歌詩、習禮為不切時務,此皆末俗庸鄙之見,烏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

    哉!

    大抵童子之情,樂嬉游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

    則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趣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

    而春風,沾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

  • 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誘之歌詩者,非但發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號呼

    嘯於詠歌,宣其豳抑結滯於音節也。

    若近世之訓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讀課仿,責其檢束而不知導之以禮,求其聰明

    而不知養之以善,鞭撻繩縛,若持拘囚。彼視學舍如囹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

    寇仇而不欲見,窺避掩覆以遂其嬉遊,設詐飾詭以肆其頑鄙,偷薄庸劣,日趨

    下流。是蓋驅之於惡而求其爲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實在於此。恐時俗不察,視以爲迂,且吾亦將去,故特叮嚀

    以告。(引用字體為研究者將之粗黑強調)

    王守仁先生瞭解兒童喜歡玩樂,不喜歡拘謹,所以他將學生喜歡跳喊宣洩的

    舞動,透過音樂吟唱的方法,引導學童讀詩文表露內心的想法;反觀當時的老

    師,一昧的在語文課堂單向式教學,把學生當作囚犯一樣對待,難怪學生把老師

    當作「寇仇」,把學校當作監獄,這樣學習哪有效果?有趣的是,約莫五百年前

    王守仁的跨領域美感教學方式,還擔心課後被議論為迂腐或不切實際,所以特別

    叮嚀後輩切莫誤會,然後貫徹執行,達到知行合一。

    王守仁鼓勵教師利用歌詩的韻律,誘發學童的學習志向與精神,並且斥責那

    些看輕音樂教育的人士為「末俗庸鄙」,換言之,利用歌詩之音樂與文學的跨領

    域結合,是切合時務的創新教學方式;表演藝術裡不僅有舞蹈的動覺智能可以協

    助教學,在戲劇文本的臺詞中結合音樂的節奏感,也能夠增加學生對於課文的喜

    好。

    跨領域教學運用藝術為教學工具

    歸納上述概要引舉東、西方運用跨領域教學的案例,正切合《總綱》(教育部,

    2014a:4)強調:

    學習者應能廣泛運用各種工具,有效與他人及環境互動。這些工具包括物質

    工具和社會文化工具,前者如人造物(教具、學習工具、文具、玩具、載具

    等)、科技(含輔助科技)與資訊等,後者如語言(口語、手語)、文字及數

    學符號等。工具不是被動的媒介,而是人我與環境間正向互動的管道。此外,

    藝術也是重要的溝通工具,國民應具備藝術涵養與生活美感,並善用這些工

    具。(引用字體為研究者將之粗黑強調)

    藝術因取材至生活,當然能有效與他人及環境互動,再就美感經驗而言,朱

    光潛(1984)認為她「就是我們在欣賞自然美或藝術美時的心理活動」;例如上社

    會領域課程談到宋朝時,先游於藝地融入視覺藝術,透過鑑賞〈清明上河圖〉,不

    但能使現今學生更瞭解北宋朝(12 世紀)汴梁的地理風貌與歷史文化,若是再請

  • 學生拿樂器模仿畫作中迎親隊伍吹奏音樂的樣貌,或是跟著雜劇表演者粉墨登場

    的身段搬演,還能讓學生獲得美感經驗與理解宋朝的人文底蘊。

    類似的例子也發生在彰化縣立和群國中「『圖』謀『布』軌」

    (http://www.inarts.edu.tw/teacher_plans?area=%E4%B8%AD%E5%8D%80)的教案設

    計,正是運用視覺藝術引發學生地理課程的興趣,不僅主動尋找臺灣各地的主題

    資料,還唱起〈來去彰化〉,再製成 MTV 的表演作品。因此藝術教育,是門一箭

    雙雕的領域:不僅是必修的領域課程,也是良好的教學媒介,援助七大領域的師

    長教得更有創造力,更易讓學生明瞭學科之意涵。

    學校裡的藝術領域:視覺藝術、音樂與表演藝術,建構學校的核心素養,學

    科教師將「藝術媒介」掌握於手心,依學科所需,任教師所用於課堂(Heathcote,

    1984:83),因此,跨領域課程的教學成效為期盼學生不僅能增進其藝術概念與美

    感素養,也能提升學科的核心素養。

    結語

    跨領域美感課程(http://www.inarts.edu.tw/)的實施方式,係為了協助十二年

    國民基本教育尖端性課程理念的推廣,以及 107 學年度新課綱施行順利。由於跨

    領域與美感教育融通為一個新的名詞──跨領域美感課程,我們先遵照《總綱》三

    面九項的跨領域理念開始規劃教學策略,再運用儒家「游於藝」的左右橫游與向

    下深探的特性,教育學習者成為新世代所需求的「T 型革新者」。

    再者參照 Dewey「做中學」的視覺圖案與表演展現所學,以及王守仁的吟唱

    與舞動教學方式,闡釋原來東、西方教育家早已透過視覺藝術、音樂與表演藝術,

    進行跨領域美感教學活動。因此,藝術不僅是獨立的學習領域,也可以拓展其擅

    於「互動溝通」的屬性,變成各學科系統化的「藝術工具」,也就是在適當的使用

    時機運用藝術為教學媒介,並結合教學策略,協助教師進行有效教學,也能協助

    政府推動美感教育,建立新生活美感教育運動。

    引用文獻

    中文部分

    孔子(2016)。論語:述而篇。擷取自 http://ctext.org/analects/shu-er/zh

    王守仁(2015)。王陽明全集。擷取自 http://writesprite.com/57370

    朱光潛(1984)。文藝心理學。新北市:漢京文化。

    吳可久、蘇于倫、曹筱玥(2013)。由激發想像力思維探索設計課程教學方式。

    建築學報(83),19-35。

    荀子(2015)。荀子:儒效篇。擷取自

    http://www.inarts.edu.tw/teacher_plans?area=%E4%B8%AD%E5%8D%80http://www.inarts.edu.tw/

  • http://www.chineseclassic.com/philosopher/shingzu/ch08.htm

    教育部(2013)。臺灣‧好美:美感從幼起、美力終身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喻薈融、趙惠玲、林小玉、李其昌(2015)。美力跨界:跨領域美感教育之課程

    理論與實務初探。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2),1-11。

    趙惠玲(2016)。跨領域美感課程之理念、類型與發展策略。載於趙惠玲(主

    編)。薈美‧融藝:跨領域美感課程之理論與實務(頁 3-31)。臺北市: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

    英文部分

    Aristotle. (2004). On the soul (J. A. Smith, Trans.). Whitefish, MT: Kessinger.

    Demirkan, H., & Spohrer, J. (2015). T-Shaped innovators: Identifying the right talent to

    support service innovation.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 58(5), 12-15.

    Dewey, J. (2013). Schools of to-morrow. London, UK: Forgotten Books.

    Heathcote, D. (1984). Drama as challenge. Collected writings on education and drama.

    Evanston, IL: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北區、南區、中區分區研討會與藝美論壇

    10月 15日、11月 25日

    與 12月 16日,央團分

    別與北區、南區及中區

    夥伴們相約進行教學觀

    課、議課活動與論壇。

    邱敏芳老師、南區委員

    梁蓓禎老師及北區委員

    施芳婷老師的精彩教學

    皆贏得大家一致好評。

    分區研討會資料提供下載,有需要的夥伴請點選參閱

    http://multi-aes.com.tw/page05.php?id=3135

  • 央團諮詢教師各縣市服務

    基隆市服務

    連江縣服務

    彰化縣服務

    新北市服務

    金門縣服務

    在 12月底前,央團諮詢

    教師們努力全國走透

    透。希望能和地方輔導

    團搭起共同工作的氛

    圍,向上傳達地方團之

    需求。各地同心協力一

    同為藝術教育和教師們

    的再精進打拼。

    臺東縣服務

    新竹縣服務

    臺北市服務

    屏東縣服務 嘉義縣服務

    嘉義市服務

    恭賀!!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輔導群中央課程與教學諮詢教師邱敏芳

    老師(臺北市立實踐國民中學)及中區委員雷曉青主任(臺

    中市豐原區葫蘆墩國民小學)榮獲第三屆「教育部藝術教育

    貢獻獎」教學傑出獎!

  • 「藝術跨域 人才跨校」分享資源 央團整合創新之學習型工作坊

    工作坊主持人:央團邱鈺鈞老師

    自 104 學年度起,邱鈺鈞老師和地方輔導員夥伴們,成立了視覺暨表演藝術

    的教學工作坊,並協助在地方上發展跨校社群工作坊。邱鈺鈞老師領導之教學工

    作坊旨在探索發展跨領域的教學方式,是以因應十二年國教總綱中:「…學校得彈

    性調整或重組部定課程之領域學習節數,實施各種學習型式的跨領域統整課程。

    跨領域統整課程最多佔領域學習課程總節數五分之一,…。」的規定為出發。

    因此,工作坊以『跨領域藝術教學法』為研究核心,發展藝術領域中的跨科

    教學以及藝術與他領域的跨科教學法。進行二年以來,激發出許多當初計畫以外

    的「美麗意外」,就像遍灑種子,滿地開花的田野,創意之火燎原,為桃園新竹的

    藝術園地開啟另一種新氣象。

    人才集薈 相互激盪

    初期的每週四的聚會,讓桃園來自各個學校有藝術專長的老師薈集

    一起,雖是均為藝術專長教師,卻在教育領域中有著不同的發展,建國

    國小鄭永峻老師是資訊 3D 列印高手卻,帶領團員體驗 3D 列印科技中的

    美感;而大成國小的黃應龍主任(桃園市輔導員)則是多媒材複合應用

    的高手,分享各種多樣美勞教材教法的變化應用;而潛龍國小朱曉彥主

    任(桃園市輔導員)畢業自美國表現性治療藝術研究所,帶領成員經歷

    一場與自我心靈對話的藝術創作。另有廖健茗老師(桃園市輔導員)展

    示令人驚豔如美術社般的教室空間規劃、

    邱鈺鈞老師本人則分享的創造性舞蹈運

    用等。團員的互相分享,讓彼此更加認識

    熟悉與信任,人與人串起的網絡形同一張

    密不可分的藝術資源地圖。

    這樣的跨校社群,對於在學校為少數的藝術教師來說是個擴展新知、

    促使專業學習與對話反思的重要管道,正如 Peter Senge(1990)在著作

    《第五項修練‧The Fifth Discipline》所提出,在知識經濟的時代,

    一個機構或組織為確保永續發展,必須持續地提升其知識管理與運用的

    能力,而其關鍵在於運用五項修錬並促使機構成為學習型組織,這五項

    修練分別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團隊學習、共同願景及系統思考。

    這個跨校社群的成員來自相似的專業背景,然同中有異,各有所長,彼

    此互助合作、分享知識,是以專業發展做為核心概念的學習社群,在中

    央輔導團的支持與鈺鈞老師的經營下,有了共同的願景與目標,如同牽

    一髮而動全身的生命共同體。

  • 團員鄭永峻老師帶領資

    訊 3D列印實作

    團員黃應龍主任分享美勞

    教材教法之應用

    團員朱曉彥主任分享藝術

    治療初體驗

    交織的藝術人才脈絡網

    跨校社群的成員來自不同的學校,這也代表著每一位成員背後代表

    的就是一個學校的資源,這些資源是豐富且異質的知識庫與人才庫,當大

    家有著共同的價值、願景與承諾,關注於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跨域的學習

    成為我們的學習標的,每位成員試著引進各方的資源與人脈,給成員不同

    的學習面向與體驗,再透過對話與省思,探究運用在課堂上的可行性。因

    此,我們體驗了表演藝術中的視覺符號,嚐試書法中的美學美感,也與繪

    本創作者廖書荻有了面對面的對話與創作體驗,更自費前往再生藝術工

    坊,利用所得的回收再利用剩餘材料創意手作,這些理論與實務的課程深

    植在團員的知識中,甚至內化成素養,在後續回到學校發酵,規劃相關課

    程帶給學生體驗。

    王忠仁老師分享書法美

    學的實踐

    其昌教授分享戲劇中的

    視覺藝術

    再生藝術工坊創客創課

    實作

    種子返校 嘉惠學子

    首期,我們共同的目標是如何在藝術課堂上運用速寫本。速寫本為

    鈺鈞老師提倡使用,引自英國 2000年教改後的視覺藝術課推廣的「剪貼

    速寫本」(sketch book),期待結合成果與操作的歷程檔案評量方式,讓

    施教者在評量時便能輕易地發現學生思考的脈絡,並在學生探索時給予

    適時又適當的建議,用以取代現今台灣藝術課堂上泛濫使用的材料包,

    因此期待藉由工作坊的藝術教師伙伴們,應用活化速寫本的功能,進而

    推廣之。

  • 正因團員相似而不相同

    的專長,讓速寫本活化在音

    樂、視覺、表演甚至是跨域的

    學生學習歷程上。每位成員

    對於速寫本的應用,其想法

    信念並不相同,因此實踐在

    課堂上的也有所不同。有將

    速寫本視為「成果」的作品集

    取向;亦有將速寫本當作「歷

    程」紀錄的取向;或將速寫本結合鑑賞作為「反思」的日記型取向,更

    有複合的多種使用方式。這些不同取向的速寫本應用,每位教師成員均

    實際運用在班級學生上,並於實施一學期後,透過相互討論學生的作品

    內容,互相觀摩學習應用方式,探究學生發展的可能性,落實以學生為

    學習主體,教師作為協助及輔助學生學習的角色。大勇國小王秀娟老師

    表示:「速寫本的應用方式很多,孩子可以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自由紀錄,

    又可將創意發想的過程紀錄、心得書寫等,學生日後看了速寫本會立刻

    想起自己學過什麼,是種脈絡式的學習。」

    秀娟老師教孩子做袖珍屋的過程,最後將袖珍屋轉成平面畫在素描本上,能

    學習到透視與空間畫法,並寫製作心得。

    今年是社群工作坊的第二年,加入的新竹輔導團的伙伴們,主要目

    標在透過教師社群的增能與實作,讓工作坊參與教師熟悉『藝術跨領域

    教學』的潛力與限制,以因應十二年國教第一線的老師們可能需要因應

    之課程模式。參與教師目前正經歷一連串另人驚豔的課,清大(前竹教

    大)劉淑英副教授帶給我們音樂律動與表演藝術的課程樣貌;台南應用

    科技大學戴君安教授從視覺藝術角度切入表演藝術,在二學科中游移的

    課程感受;其昌教授則由十二年國教內涵出發,由表演藝術跨各領域學

    習的統合樣貌。諸多前瞻學者以實作方式給予學員們不同的刺激與課程

    體驗。

    教師們互相參考學生進行的速寫本

  • 劉淑英教授分解身體各部

    位的活動應用

    戴君安教授用身體去感知

    視覺符號

    李其昌教授示例以表演藝

    術為跨領域的最佳學習途

    刺激在地跨校工作坊增生

    正因央團的在地紮根,藝術領域的跨校社群給予桃竹地區不同的經

    營體驗,跨校學習型的社群工作坊對第一線的教師幫助很大,復因藝術

    教師在學校為少數教師,在共同備課上較難以有群體的共鳴,因此桃園

    追尋央團腳步,分別成立音樂、表藝、視藝跨校社群工作坊,由桃園藝

    文領域各組輔導員經營,每組人數逾 20人以上,來自各校且自願參與教

    師踴躍,出席率高,實質回饋到第一線的教師需求上。

    桃園表演組跨校社群工作坊 桃園音樂組跨校社群工作坊 桃園視覺組跨校社群工作坊

    速寫本之奇幻旅程-戲劇課程的應用

    桃園市大業國小 陳韻如

    速寫本是什麼? - 不僅僅只是紙張的堆疊

    一頁頁的白色紙張留存的空間就像一抹新的記憶,預備迎接新的紀錄,新的

    足跡。最常見的速寫本是畫家們利用他們畫筆,留下他們稍縱即逝的感動;又或

    是旅者們在旅程中記錄的各種感官體驗感受的「the moment」-一種即刻的當

    下。而作為一位教師,在教育性戲劇領域中,期待的速寫本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按我下載全文繼續瀏覽)

    教育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輔導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0610 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 129 號 1 樓 教育評鑑與研究中心

    TEL:02-7734-3682.E-mail:[email protected]

    http://multi-aes.com.tw/upload/20161215115532.pdfhttp://multi-aes.com.tw/upload/20161215115532.pdfhttp://www.arteducation.com.tw/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