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谜底揭晓 !" 《为有》、《送上人》; #" 菠 (注:“皮草”行走后, 余“氵”,落下“户”为 “沪”); $" 补白大王 (注:言,说, 故扣白;帝,扣“大王”;补, 加上); %" 《日月图》(注:分明,扣 “日月”) 染衣服 袁长燕 如果对 &' 后之后的小辈说你曾经自己染过衣服, 他们一定会认为是天方夜谭,非也。 我们 %( 后、)( 后成长的早期,物资匮乏,买啥 都要票,父母收入有限,家里兄弟姐妹又多,事事处 处都得节约。穿旧的衣服,扔掉舍不得,再穿又显寒 酸。于是,染就成了不二 之选。我还清晰地记得自 己染第一条长裤的经历。 那是一条劳动布的 长裤,褪色很厉害,有 点磨白了。我在附近的烟纸店买了一小包靛蓝的染 料,把它倒进搪瓷面盆的清水里搅均匀,然后搁到 烧旺的煤球炉上,放入洗净的长裤,用筷子快速搅 动,让裤子的每个角角落落,包括裤袋都充分 “吃”透染料,避免出现色差。染色水在不停地沸 腾,我的筷子也在持续搅动,一直到自己觉得差不 多了,就把面盆端下来置于一旁,往里边稍许洒点 盐,让裤子“固色”。染色水凉透后,我捞出裤子, 用清水漂洗干净,在晒台上晾干,它就成了一条 “新”裤子,足以乱 真。当年中学生时 染衣服产生的“自 豪感”“成就感”,至 今记忆犹新。 时光变迁,别说 敝衣弃之平常,染料 也难觅踪影,染衣的 事,无非是留给我们 这代人一丝念想罢 了。 在灯谜中,除了“会意”手法用得最多外,第二 位当数“离合”技巧了。笔者初学灯谜时,曾在民国 初年出版的有海派灯谜渊薮誉称的 《春谜大观》 上见 过几条,至今印象深刻。如一条独字谜:“峪”(打昆剧 剧目三),谜底为 《下山》《泼水》《窥浴》。此谜作如是 解:在“峪”字上,下去一个“山”(成“谷”字),再将“氵” (水)泼上,马上可见到“浴”字,故而相 扣。这条谜的三个动词“下”“泼”“窥” 别解得颇具匠心,在“离合”中起到了 拆装及表述作用。还有一条也很有趣, 谜面为“秋晓”,也打昆剧三出,谜底 为 《拆字》《改书》《烧香》,此谜离合得 更令人叫绝,原来将谜面中的二字笔画 各自拆开,再重新组合,适成“烧香”, 这里的“书”已由名词“书信”别解为 动词“书写”,使得拆拼顺理成章,全 谜扣合自然贴切。 已故苏州老谜家有条字谜,堪称 “离合体”中的经典谜作:“他去也,怎 把心儿放”打一个“作”字。面句似元 人小令语,语浅情深,其中却藏掖着提 示离合意思的要紧字“去”和“把…… 放”,谜味隽永,是条雅俗共赏的佳构。 如今,随着人们文化修养的提高,对灯谜的需求 数量的猛增和难度加深,“离合体”灯谜原先单一的 拆拼手法已很难满足猜谜者的胃口了,于是产生了一 些植入各种文化元素和多变手法的“离合体”灯谜。 有的运用古汉语知识,如文字的原形或异体,古义及 引申义等。例如扬州谜家陈楠曾有这么一条谜,谜面 为“直”,打成语一句,谜底为“同心同德”。乍一 看,令人费解,如果你知道“惪”是“德”的异体 字,那就豁然开朗了:“直”偕同“心”字 (为 “惪”)则正是与“德”相同。 有的则是使用谜面别解的障眼法进行“离合增 损”。如以“双方未曾相遇”打日式调味品“味噌”。 “双方”别解为两个方格(即两个“口” 字),再与“未、曾”二字相遇,所以谜底成 了“味噌”(一种日本酱品,又名“面豉 酱”)。再如以“刀切馒头”打匠人工具“刨 子”。南方人将包子叫作馒头,如“小笼馒 头”等,将“包子”二字中以“刂”(刀)切入,则成“刨刀”。 前不久,笔者在“猜灯赏谜”(公众号) 猜谜 ** 群里出了一条糗谜,谜面为“夹紧胳肢窝”,要求打 《唐诗三百首》 篇目一,很多猜者被我蒙住了,后来 揭晓谜底,为 《月夜》,原来将“月夜”二字夹紧, 则为“腋”字,不正是“胳肢窝”的意思吗? 最后,留几条“离合谜”让读者动动脑筋,核对 的答案在本版。谜如下:!、侑 (打 《唐诗三百首》 篇目二);#、皮草行落户上海 (打字一);$、谛(打 文坛誉称一);%、分明是画 (打京剧名一)。 新民网:www.xinmin.cn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 A29 2016年8月18日星期四责任编辑∶王瑜明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岂会 孤读 吴艳 每年暑期过半的时候,藉由上 海书展。读书的话题总是热点,爱 书如我,也来凑凑热闹。之前听到 有人说,读书是孤独的事情,因为 每本书对于每一个人的意义只体现 在个人的经验印证中。也有人说, 读书是热闹的事情,因为如今信息 传播渠道便利而纷呈,每一位阅读 者都可以自由交流阅读感受。然 而,细想之后不禁莞尔,我最享受 的读书方式竟是在这两种阅读状态 的平衡中获得一种安妥和满足。 一个对文字怀有痴好的人,很 多时候就像天真的孩子对于糖果持 有单纯的热爱那样,固执于独自而 从容地安享与书本相处的时光。这 时,唯有文字才是所有的中心,足 以让他忘记人事他念。而在对文字 的专注中安顿、享受,不仅仅可以 到达、印证某种好奇和想象,更是 为了通向新的疑问与答案。所以, 如我,阅读时,从来不讲究身处阳 台一角还是房间一隅又或是车厢一 座,不刻意纸质体还是电子书又或 者是音频版,也不必然需要音乐、 茶点、清风、暖阳,简单的阅读环 境和自由的想象才是恰好。比如, 阅读 《永远的普罗旺斯》并联想起 在中欧旅行时目睹的类似风景时, 其实人却是在本埠晚高峰的地铁 上。当阅读电子版 《繁花》时,不 自禁地用沪语轻声朗读出来,然后 只是对着一部手机会心地笑出声。 当阅读《上海老味道》时,会幸福地 回忆起已故外婆亲手做的炒麦粉, 而当时近手边的不过一杯柠檬水。 一个对文字怀有痴好的人,又 似乎无时无刻不打开着所有与阅读 这个行为有关的感官—— 看街上各 种构思奇妙的广告语,听人们交谈 报纸上的新闻,说自己经常思考的 问题。这个时候,他就像一个怀有 纯粹而美好秘密的人,急切地要寻 找一个倾听对象来分享他在文字世 界里所发现的那些欣喜或疑问。这 个分享对象与性别、 职业、地域无关,而 只与兴趣、话题和思 想有关。所以,从这 个角度来说,真正喜 欢阅读的人并不会把自己拘缚在只 有自己一个人的阅读领地里,诚 然,形式上他也许独自阅读,但本 质上他并非“孤读”,他会接受各种 融入爱书人圈子的方式,比如微信 朋友圈。如我,仔细梳理,迄今加 入了四五个以阅读为主题的朋友 圈:有的“圈子”是由一群拉美文 学拥趸者组成,有的热衷于寻找各 地特色小书店,有的“圈子”每天 早晨六点必会打卡签到互相督促伙 伴儿晨读,有的“圈子”又喜欢分 享朗诵某位文学大师的作品。 写了那么多,还是绕不开那最 根本的问题—— 为何阅读?于我, 是读到美好而有质感的文字、接触 有益而丰富的思想,发现最大可能 的自己,而只与书本面对面却又并 不孤“读”的阅读生活,无疑是实 现这一目的的一种好方式。 旅游 三山岛上骑车游 凡生 前几天去三山岛避暑,体验 了一回在小岛上骑自行车观景。 那天下午路上很顺利,一个 小时多点的路程,到了摆渡口, 又经过 #( 分钟的摆渡,便到了 目的地。不料岛上的宁静,出乎 我的意料。这不仅因为朋友多次 提起三山岛是度假好去处,而在 去之前,我还特地看过相关 介绍, 《吴县志》云:昔(春 秋时)有吴妃姐妹三人,各 居一峰,殊有灵异。山人立 祠祀之。又谓:太湖三山, 其湖光山色,动静并存,壮悠兼 备,是饱览吴中山水、太湖景色 的仙境,是太湖中的一颗璀璨的 明珠,它是苏杭天堂丽境中唯一 的群岛风光游览区。 这个只有 #+, 平方公里大小 的小岛,景色迷人,仿佛镶嵌在 太湖中的小盆景,被人们誉为太 湖“小蓬 莱”。 这样 的小岛,假如游人如织,不足为 奇。想不到上得岛上,鲜见游人踪 迹,到了住处,两栋五层楼的农家 乐,只有我们一行。朋友说,这是 环岛游最好的时候,先去租辆车来 个环岛游。朋友是三山岛的常客, 听他的不会错。 岛上自行车多,花样也不少, 有两人并肩骑的,有四人骑的,还 有前后两人和三人骑的。我们租了 辆两人并肩的,开始了环岛游。 小岛很安静,我们骑着车沿着 环岛公路悠然骑行,一路几乎无 人,但满目皆青绿:随处可见的枇 杷树、杨梅树、桃子树、李子树、 石榴树、枣子树令整个岛屿氤氲着 果实的芬芳…… 忽然一阵“嘎嘎”声响起,抬 眼望去,大片的荷花中,十数只鸭 子在追逐 嬉戏。那 一只只鸭 子好肥好壮,我不由下得车来,举 起相机拍了一张又一张…… 岛上骑车,感受独特。 没有车辆,没有喧嚣,风轻轻 柔柔的,阳光温柔地陪伴着你,尽 情观赏着岛上的风景:眼前风 光无限,孔雀石、狮身人面 石、板壁峰……移步即景。一 个个别具特色的农家小院,使 我不禁一次次停下自行车,拿 起相机…… 骑车,看景,随心所欲,自由 自在。小岛虽小,桥不少,一座座 石桥,都有着一个个故事:小姑 桥、姑嫂桥……那长长的栈桥,显 然是今人所为,两旁是大片大片的 荷花,同样吸引我们流连忘返…… 一晃走马观花在岛上转了个 圈,时间差不多一小时,竟感觉不 到累…… 三山岛上骑车游,感觉真好。 七夕会 双层车 王蕾 乐乐说,-!! 路双层 车停运了。好突然,突然 到连末班车都来不及赶, 只能默默在脑海里闪回帧 帧画面。 一身红装,两层车 厢。最爱爬上二层,吹着 风看看西洋景。《花儿与 少年》 里面,凯丽在意大 利街头的双层巴士上引吭 高歌,大概也是因为爱上 二层的景,而突生情怀。 岁月,真赞! 小时候,有个住在家 不远处的男生,书念得极 好且不太费力的那种,用 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学霸, 个子小小,脸圆圆。毕业 了很多年后,在淮海路上 遇到,依然个子小小,脸 却方了,满是“我是社会 精英”的骄傲气质。-!! 路的双层车进站,我高兴 地向前,回头,精英说: “阿拉姆妈讲的,两层头 的不安全,不好乘的。” 哈!心底泛滥出各种鄙 视,差点笑出声,忍住, 挥别。按着自己的习惯, 蹦跳着爬上二层,坐到了 头排,那天天气特别好, 仿佛一伸手就能摘下一朵 云彩。岁月,真美! 后来,遇到一个心仪 的男子,是那种温润如 玉,思虑周全的高大男 子。走路走在你外侧,坐 车留靠窗位置给你,打车 帮忙开车门,酥皮蛤蜊汤 上桌会帮你把酥皮先翻回 汤里,独独坐双层巴士 时,知道我爱看风景让我 靠边,但会紧紧拉着我, 纵容我放气球去空中,全 然不顾最终会飘向哪里。 后来,为什么分开了,是 距离、时间,还是别的什 么?只记得,后来自己坐 双层巴士时,下意识会紧 紧拉住把手,自己一个人 的路要自己走好。那年, 皇城根儿下遇见,依然挺 拔和稳健,岁月,真好。 听过一个故事,-!! 除了双层车还有普通车, 很多年前,两辆 -!! 公交 车在淮海路路段迎面相 撞,大部分受伤乘客都送 去华山医院急诊救治。过 了不久有一队人员到达急 诊间问询伤员情况,自报 家门是某物业公司的工作 人员。因为他们楼盘门口 就是 -!! 路车站,所以担 心受伤人员中有他们小区 的业主,公司指示他们立 即去到医院提供帮助。 讲故事的朋友不懂商 场的风起云涌,但从此相 信那家物业是靠谱的。 那天,乐乐发微信 说,-!! 路的双层车取消 了,朋友圈里一大堆的留 言,无不大呼可惜,是 啊,作为社会的微小个 体,本位的我们都太在乎 自己的感受,我们的小情 怀又去哪里释放呢?当 然,经济大潮下社会极速 向前的脚步,不会因为情 怀而踟蹰不前。有没有平 衡点,是个考验。岁月, 真狠! 磨剪子嘞戗菜刀 刘爱玲 门前来了一个磨刀戗 剪子的,他宽厚的嗓门在 巷子里回荡:磨剪子 嘞—— 戗菜刀!口音是河 南的,去看时,必是个头 发花白或雪白的老头。一 袭深蓝的衣裤,肩膀上是 一条斑斑驳驳的长条木凳 子,上面钉了块方木,固 定着一块砂石。凳子头上 还有只洋铁皮壶,高个细 长的那种,壶嘴尖而又 长,以防止里面的水洒出 来。最想不通的是还有根 两三寸宽的橡胶皮带缠绕 其上。 母亲拿出一把老早就 喊着木绞不动了的剪刀, 王麻子牌的,那老人就此 放下木凳子,在我家门前 安营扎寨。他接过母亲手 里的剪刀,用右手的拇指 试了下:真该磨了。他说 着把剪刀开成一个八字, 用洋铁皮壶给砂石上淋上 水,“沙沙”地磨起来。 “磨剪子嘞—— 戗菜 刀!”有谁家调皮的小子 喊,声音是模仿着他的, 极力老成,却掩不住尖细 嗓子里溜出的那些稚 嫩—— 到底是只有五六、 七八岁的小毛孩子呢! 他并不恼人学他,专 心地做他的工作。他的周 围围了一圈拖着鼻涕光着 脚丫的小孩子,仿佛 看 一场大戏,看他那双粗糙 得树皮一样的手把一把钝 了的剪刀或菜刀磨出熠熠 神采。然后,他把木凳子 立起来,仅用两只后腿着 地,我以为他具有点石成 金的力量,可以使这条斑 驳长凳立地成马,他要骑 着它飞了。却见他扯直了 那条我不可思议的黑色皮 带,把磨好的剪刀在上面 来回的戗。戗了十几下之 后,又放平凳子,在砂石 上磨几下,用清水冲了上 面的污渍,一把神采飞扬 的锃亮如新的剪刀就在他 手里躺着了。他再次用拇 指去试,用指甲去刮,有 “铮铮”的响声在我们的 耳畔回荡。也许是女孩子 的缘故,每次那声音都听 得我心惊胆战,怕他的手 忽然绽出鲜艳的花朵来。 好了,他说。剪刀回到了 母亲手上,前后不过十来 分钟光景。眼前这个树皮 一样的老人有着神奇的力 量,为那剪刀注入了新的 活力,使它看起来精气十 足,躺在母亲手里有一种 跃跃欲试的感觉。 “找个啥试试。”母 亲话音刚落,我就把手里 的一块破布递给她,那把 吃足了精气的剪刀刚一沾 上,破布应声断为两截, 让我想起刚听到的一个 词:削铁如泥。这个词我 不太懂,坚硬的能硌痛我 手指的铁怎么会是什么? 但一看到那断了的破布, 我心里就似懂非懂了。 我听到周围人发出的 一阵惊叹,然后和母亲骄 傲地回家。身后老人开始 收拾他的东西,他正把那 条长凳子放上肩头,随之 一声吆喝脱口而出:“磨剪 子嘞—— 戗菜刀!”他的 身后跟了一群小孩子,等 他的身影走出小巷不见, 我们开始疯喊:“磨剪子 嘞—— 戗菜刀!”但是没 有一家大人肯上当拿出自 家的刀具来,反倒招来一 声吼:嚎什么嚎,吵死 了!这帮小屁孩儿! 老人来的日子,是我 们失色童年的节日。 几十年的时光过去 了,“磨剪子嘞戗菜刀” 的声音什么时候淡出了我 们的生活?反正是再也不 曾听到了。

A29xmwb.xinmin.cn/resfile/2016-08-18/A29/A29.pdf · 过几条,至今印象深刻。如一条独字谜:“峪”(打昆剧 剧目三),谜底为《下山》《泼水》《窥浴》。此谜作如是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A29xmwb.xinmin.cn/resfile/2016-08-18/A29/A29.pdf · 过几条,至今印象深刻。如一条独字谜:“峪”(打昆剧 剧目三),谜底为《下山》《泼水》《窥浴》。此谜作如是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谜底揭晓!

!"《为有》、《送上人》;#" 菠 (注:“皮草”行走后,余 “ 氵 ”,落 下 “ 户 ” 为“沪”);$" 补白大王 (注:言,说,故扣白;帝,扣“大王”;补,加上);%" 《日月图》(注:分明,扣“日月”)

染衣服袁长燕

! ! ! !如果对 &'后之后的小辈说你曾经自己染过衣服,他们一定会认为是天方夜谭,非也。

我们 %(后、)(后成长的早期,物资匮乏,买啥都要票,父母收入有限,家里兄弟姐妹又多,事事处处都得节约。穿旧的衣服,扔掉舍不得,再穿又显寒

酸。于是,染就成了不二之选。我还清晰地记得自己染第一条长裤的经历。

那是一条劳动布的长裤,褪色很厉害,有

点磨白了。我在附近的烟纸店买了一小包靛蓝的染料,把它倒进搪瓷面盆的清水里搅均匀,然后搁到烧旺的煤球炉上,放入洗净的长裤,用筷子快速搅动,让裤子的每个角角落落,包括裤袋都充分“吃”透染料,避免出现色差。染色水在不停地沸腾,我的筷子也在持续搅动,一直到自己觉得差不多了,就把面盆端下来置于一旁,往里边稍许洒点盐,让裤子“固色”。染色水凉透后,我捞出裤子,用清水漂洗干净,在晒台上晾干,它就成了一条“新”裤子,足以乱真。当年中学生时染衣服产生的“自豪感”“成就感”,至今记忆犹新。时光变迁,别说

敝衣弃之平常,染料也难觅踪影,染衣的事,无非是留给我们这代人一丝念想罢了。

另辟蹊径的离合谜

江更生

! ! ! !在灯谜中,除了“会意”手法用得最多外,第二位当数“离合”技巧了。笔者初学灯谜时,曾在民国初年出版的有海派灯谜渊薮誉称的《春谜大观》上见过几条,至今印象深刻。如一条独字谜:“峪”(打昆剧剧目三),谜底为《下山》《泼水》《窥浴》。此谜作如是解:在“峪”字上,下去一个“山”(成“谷”字),再将“氵”(水)泼上,马上可见到“浴”字,故而相扣。这条谜的三个动词“下”“泼”“窥”别解得颇具匠心,在“离合”中起到了拆装及表述作用。还有一条也很有趣,谜面为“秋晓”,也打昆剧三出,谜底为《拆字》《改书》《烧香》,此谜离合得更令人叫绝,原来将谜面中的二字笔画各自拆开,再重新组合,适成“烧香”,这里的“书”已由名词“书信”别解为动词“书写”,使得拆拼顺理成章,全谜扣合自然贴切。

已故苏州老谜家有条字谜,堪称“离合体”中的经典谜作:“他去也,怎把心儿放”打一个“作”字。面句似元人小令语,语浅情深,其中却藏掖着提示离合意思的要紧字“去”和“把……放”,谜味隽永,是条雅俗共赏的佳构。如今,随着人们文化修养的提高,对灯谜的需求

数量的猛增和难度加深,“离合体”灯谜原先单一的拆拼手法已很难满足猜谜者的胃口了,于是产生了一些植入各种文化元素和多变手法的“离合体”灯谜。有的运用古汉语知识,如文字的原形或异体,古义及引申义等。例如扬州谜家陈楠曾有这么一条谜,谜面为“直”,打成语一句,谜底为“同心同德”。乍一看,令人费解,如果你知道“惪”是“德”的异体字,那就豁然开朗了:“直”偕同“心”字 (为“惪”)则正是与“德”相同。

有的则是使用谜面别解的障眼法进行“离合增损”。如以“双方未曾相遇”打日式调味品“味噌”。“双方”别解为两个方格(即两个“口”字),再与“未、曾”二字相遇,所以谜底成了“味噌”(一种日本酱品,又名“面豉酱”)。再如以“刀切馒头”打匠人工具“刨子”。南方人将包子叫作馒头,如“小笼馒头”等,将“包子”二字中以“刂”(刀)切入,则成“刨刀”。前不久,笔者在“猜灯赏谜”(公众号)猜谜 **

群里出了一条糗谜,谜面为“夹紧胳肢窝”,要求打《唐诗三百首》篇目一,很多猜者被我蒙住了,后来揭晓谜底,为 《月夜》,原来将“月夜”二字夹紧,则为“腋”字,不正是“胳肢窝”的意思吗?最后,留几条“离合谜”让读者动动脑筋,核对

的答案在本版。谜如下:!、侑 (打 《唐诗三百首》篇目二);#、皮草行落户上海(打字一);$、谛(打文坛誉称一);%、分明是画(打京剧名一)。

新民网:www.xinmin.cn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

A292016年8月18日星期四 责任编辑∶王瑜明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岂会 !孤读"

吴 艳

! ! ! !每年暑期过半的时候,藉由上海书展。读书的话题总是热点,爱书如我,也来凑凑热闹。之前听到有人说,读书是孤独的事情,因为每本书对于每一个人的意义只体现在个人的经验印证中。也有人说,读书是热闹的事情,因为如今信息传播渠道便利而纷呈,每一位阅读者都可以自由交流阅读感受。然而,细想之后不禁莞尔,我最享受的读书方式竟是在这两种阅读状态的平衡中获得一种安妥和满足。一个对文字怀有痴好的人,很

多时候就像天真的孩子对于糖果持有单纯的热爱那样,固执于独自而从容地安享与书本相处的时光。这时,唯有文字才是所有的中心,足以让他忘记人事他念。而在对文字的专注中安顿、享受,不仅仅可以到达、印证某种好奇和想象,更是为了通向新的疑问与答案。所以,如我,阅读时,从来不讲究身处阳台一角还是房间一隅又或是车厢一座,不刻意纸质体还是电子书又或者是音频版,也不必然需要音乐、

茶点、清风、暖阳,简单的阅读环境和自由的想象才是恰好。比如,阅读《永远的普罗旺斯》并联想起在中欧旅行时目睹的类似风景时,其实人却是在本埠晚高峰的地铁上。当阅读电子版《繁花》时,不自禁地用沪语轻声朗读出来,然后只是对着一部手机会心地笑出声。

当阅读《上海老味道》时,会幸福地回忆起已故外婆亲手做的炒麦粉,而当时近手边的不过一杯柠檬水。一个对文字怀有痴好的人,又

似乎无时无刻不打开着所有与阅读这个行为有关的感官———看街上各种构思奇妙的广告语,听人们交谈报纸上的新闻,说自己经常思考的问题。这个时候,他就像一个怀有纯粹而美好秘密的人,急切地要寻找一个倾听对象来分享他在文字世界里所发现的那些欣喜或疑问。这

个分享对象与性别、职业、地域无关,而只与兴趣、话题和思想有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真正喜欢阅读的人并不会把自己拘缚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阅读领地里,诚然,形式上他也许独自阅读,但本质上他并非“孤读”,他会接受各种融入爱书人圈子的方式,比如微信朋友圈。如我,仔细梳理,迄今加入了四五个以阅读为主题的朋友圈:有的“圈子”是由一群拉美文学拥趸者组成,有的热衷于寻找各地特色小书店,有的“圈子”每天早晨六点必会打卡签到互相督促伙伴儿晨读,有的“圈子”又喜欢分享朗诵某位文学大师的作品。写了那么多,还是绕不开那最

根本的问题———为何阅读?于我,是读到美好而有质感的文字、接触有益而丰富的思想,发现最大可能的自己,而只与书本面对面却又并不孤“读”的阅读生活,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一种好方式。

旅 游

三山岛上骑车游凡 生

! ! ! !前几天去三山岛避暑,体验了一回在小岛上骑自行车观景。那天下午路上很顺利,一个

小时多点的路程,到了摆渡口,又经过 #(分钟的摆渡,便到了目的地。不料岛上的宁静,出乎我的意料。这不仅因为朋友多次提起三山岛是度假好去处,而在去之前,我还特地看过相关介绍,《吴县志》云:昔(春秋时)有吴妃姐妹三人,各居一峰,殊有灵异。山人立祠祀之。又谓:太湖三山,其湖光山色,动静并存,壮悠兼备,是饱览吴中山水、太湖景色的仙境,是太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苏杭天堂丽境中唯一的群岛风光游览区。

这个只有 #+,平方公里大小的小岛,景色迷人,仿佛镶嵌在太湖中的小盆景,被人们誉为太

湖“小蓬莱”。这样

的小岛,假如游人如织,不足为奇。想不到上得岛上,鲜见游人踪迹,到了住处,两栋五层楼的农家乐,只有我们一行。朋友说,这是环岛游最好的时候,先去租辆车来个环岛游。朋友是三山岛的常客,听他的不会错。

岛上自行车多,花样也不少,

有两人并肩骑的,有四人骑的,还有前后两人和三人骑的。我们租了辆两人并肩的,开始了环岛游。小岛很安静,我们骑着车沿着

环岛公路悠然骑行,一路几乎无人,但满目皆青绿:随处可见的枇杷树、杨梅树、桃子树、李子树、石榴树、枣子树令整个岛屿氤氲着果实的芬芳……忽然一阵“嘎嘎”声响起,抬

眼望去,大片的荷花中,十数只鸭

子在追逐嬉戏。那一只只鸭子好肥好壮,我不由下得车来,举起相机拍了一张又一张……岛上骑车,感受独特。没有车辆,没有喧嚣,风轻轻

柔柔的,阳光温柔地陪伴着你,尽情观赏着岛上的风景:眼前风光无限,孔雀石、狮身人面石、板壁峰……移步即景。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农家小院,使我不禁一次次停下自行车,拿

起相机……骑车,看景,随心所欲,自由

自在。小岛虽小,桥不少,一座座石桥,都有着一个个故事:小姑桥、姑嫂桥……那长长的栈桥,显然是今人所为,两旁是大片大片的荷花,同样吸引我们流连忘返……

一晃走马观花在岛上转了个圈,时间差不多一小时,竟感觉不到累……三山岛上骑车游,感觉真好。

七夕会

双层车王 蕾

! ! ! !乐乐说,-!!路双层车停运了。好突然,突然到连末班车都来不及赶,只能默默在脑海里闪回帧帧画面。

一身红装,两层车厢。最爱爬上二层,吹着风看看西洋景。《花儿与少年》里面,凯丽在意大利街头的双层巴士上引吭高歌,大概也是因为爱上二层的景,而突生情怀。岁月,真赞!小时候,有个住在家

不远处的男生,书念得极好且不太费力的那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学霸,个子小小,脸圆圆。毕业了很多年后,在淮海路上遇到,依然个子小小,脸却方了,满是“我是社会精英”的骄傲气质。-!!

路的双层车进站,我高兴地向前,回头,精英说:“阿拉姆妈讲的,两层头的不安全,不好乘的。”哈!心底泛滥出各种鄙视,差点笑出声,忍住,

挥别。按着自己的习惯,蹦跳着爬上二层,坐到了头排,那天天气特别好,仿佛一伸手就能摘下一朵云彩。岁月,真美!后来,遇到一个心仪

的男子,是那种温润如玉,思虑周全的高大男子。走路走在你外侧,坐车留靠窗位置给你,打车帮忙开车门,酥皮蛤蜊汤上桌会帮你把酥皮先翻回汤里,独独坐双层巴士时,知道我爱看风景让我靠边,但会紧紧拉着我,纵容我放气球去空中,全然不顾最终会飘向哪里。后来,为什么分开了,是距离、时间,还是别的什么?只记得,后来自己坐双层巴士时,下意识会紧紧拉住把手,自己一个人的路要自己走好。那年,皇城根儿下遇见,依然挺拔和稳健,岁月,真好。

听过一个故事,-!!

除了双层车还有普通车,很多年前,两辆 -!!公交车在淮海路路段迎面相撞,大部分受伤乘客都送

去华山医院急诊救治。过了不久有一队人员到达急诊间问询伤员情况,自报家门是某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楼盘门口就是 -!!路车站,所以担心受伤人员中有他们小区的业主,公司指示他们立即去到医院提供帮助。讲故事的朋友不懂商

场的风起云涌,但从此相信那家物业是靠谱的。

那天,乐乐发微信说,-!!路的双层车取消了,朋友圈里一大堆的留言,无不大呼可惜,是啊,作为社会的微小个体,本位的我们都太在乎自己的感受,我们的小情怀又去哪里释放呢?当然,经济大潮下社会极速向前的脚步,不会因为情怀而踟蹰不前。有没有平衡点,是个考验。岁月,真狠!

港湾的下午

︵摄影︶

林卫平

磨剪子嘞戗菜刀刘爱玲

! ! ! !门前来了一个磨刀戗剪子的,他宽厚的嗓门在巷子里回荡:磨剪子嘞———戗菜刀!口音是河南的,去看时,必是个头发花白或雪白的老头。一袭深蓝的衣裤,肩膀上是一条斑斑驳驳的长条木凳子,上面钉了块方木,固定着一块砂石。凳子头上还有只洋铁皮壶,高个细长的那种,壶嘴尖而又长,以防止里面的水洒出来。最想不通的是还有根两三寸宽的橡胶皮带缠绕其上。

母亲拿出一把老早就喊着木绞不动了的剪刀,王麻子牌的,那老人就此放下木凳子,在我家门前安营扎寨。他接过母亲手里的剪刀,用右手的拇指试了下:真该磨了。他说着把剪刀开成一个八字,用洋铁皮壶给砂石上淋上水,“沙沙”地磨起来。“磨剪子嘞———戗菜

刀!”有谁家调皮的小子喊,声音是模仿着他的,极力老成,却掩不住尖细嗓子里溜出的那些稚嫩———到底是只有五六、

七八岁的小毛孩子呢!他并不恼人学他,专

心地做他的工作。他的周围围了一圈拖着鼻涕光着脚丫的小孩子,仿佛 看一场大戏,看他那双粗糙得树皮一样的手把一把钝了的剪刀或菜刀磨出熠熠神采。然后,他把木凳子立起来,仅用两只后腿着地,我以为他具有点石成金的力量,可以使这条斑驳长凳立地成马,他要骑着它飞了。却见他扯直了那条我不可思议的黑色皮带,把磨好的剪刀在上面来回的戗。戗了十几下之后,又放平凳子,在砂石上磨几下,用清水冲了上面的污渍,一把神采飞扬的锃亮如新的剪刀就在他手里躺着了。他再次用拇指去试,用指甲去刮,有“铮铮”的响声在我们的耳畔回荡。也许是女孩子的缘故,每次那声音都听得我心惊胆战,怕他的手忽然绽出鲜艳的花朵来。好了,他说。剪刀回到了母亲手上,前后不过十来分钟光景。眼前这个树皮一样的老人有着神奇的力量,为那剪刀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它看起来精气十足,躺在母亲手里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找个啥试试。”母亲话音刚落,我就把手里的一块破布递给她,那把

吃足了精气的剪刀刚一沾上,破布应声断为两截,让我想起刚听到的一个词:削铁如泥。这个词我不太懂,坚硬的能硌痛我手指的铁怎么会是什么?但一看到那断了的破布,我心里就似懂非懂了。我听到周围人发出的

一阵惊叹,然后和母亲骄傲地回家。身后老人开始收拾他的东西,他正把那条长凳子放上肩头,随之一声吆喝脱口而出:“磨剪子嘞———戗菜刀!”他的

身后跟了一群小孩子,等他的身影走出小巷不见,我们开始疯喊:“磨剪子嘞———戗菜刀!”但是没有一家大人肯上当拿出自家的刀具来,反倒招来一声吼:嚎什么嚎,吵死了!这帮小屁孩儿!老人来的日子,是我

们失色童年的节日。几十年的时光过去

了,“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声音什么时候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反正是再也不曾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