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ol.289 6 Vol.289 7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淨海專家講座 次結合產ȃ官ȃ學界觀點所邀請的三場專 家講座,在現場爆滿的報名人數中,於大 雨磅礡的 ķ 月 Ķ 日週六上午舉辦Ȅ第一場由ଓ團 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總經理室經理許祥瑞 以ȶ減塑設計與塑膠再生循環ȷ為題,就 ijıIJĶ 年參與荒野舉辦的清淨海洋研討會的經驗談起, 從淨灘中海廢的來源來思考若塑膠從商品設計源 頭就開始減量,應該是從企業的角度就可以做得 更積極的ଔ獻Ȅ此外,許經理也介紹多個ϑ經成 熟的商品設計,然而綠色商品除了技術,更重要 的是應用與Ҁ場Ȅ無可諱言,製造商聽品牌商, 品牌商聽消費者Ȅ但身為領頭羊的政府,若無法 從更高的位置思考問題擬定戰略,執行法ц,則 很難光靠商業行為達成環境永續的目標Ȅ 第二場則是х表政府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 經濟研究中心羅時芳副研究員發表演說Ȅ羅副研 究員以ȶ國際綠色貿易趨勢ȷ為題,介紹從國際 貿易談判角度,在 Aőņń 中環境商品的降稅協議 或是歐習會所達成的推進綠色貿易,以及巴黎協 議後對於我國的影響Ȅ這些都是企業可以將危機 轉變成商機的時機,在政府胡蘿蔔與棍子齊下的 狀態下,或許目前看起來價格是比較貴,然而那 是一些環境成本沒有算進去,並且設計還是不吸 引消費者,所以在這些面向上,也就是х表政府 也還有很多可以և力的空間,於是經濟部綠色貿 易專案辦公室就是專門成立來協ֆ企業的單位Ȅ 第三場則是由成功大學陳璋玲副教授就國際 海洋法來談國際間如何攜手治理海廢Ȅ陳教授從 海洋垃圾的定義ȃ來源以及影響分別說明,並介 紹了ȶ國際防止船舶污染公約ȷ與海洋法公約中, 海洋環境保護與保ԇ雖然在文Ԇ中沒有指出海洋 垃圾,但要求每個國家有義務保護與保ԇ其海洋 環境Ȅ在個別區域的組織文件中,包括赫爾新基 委員會ȃ南極海洋生物資源委員會也都有相關要 求Ȅ另外也舉出美國ȃ韓國則是有個別的組織負 責全國型的海廢計畫Ȅ 最後三位與談人分別就彼此的內容,進行小 小交流Ȅ羅副研究員與陳教授皆好奇許經理簡報 中介紹將廢棄漁網再做成紡織加工的廠商Ȅ也有 觀眾舉手發問,想要多了解一些政府對於綠色企 業的補ֆ和 ŏňŐ 在這議題,還能怎麼 做 ? 前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網站就是 一個可以參考的單位,因為舉凡補ֆ課 程或是政策都可以在此找到相關資訊Ȅ 而臺灣的 ŏňŐ,無論是這次參展的大愛 感恩科技或是里仁事業,背後都是國內知名的非 營利組織,另外,由荒野來主辦促成這次的博覽 會,也更是一個行動面的良好示範Ȅ會後,三位 專家更留下來與聽眾交流並仔細地參觀展覽,為 這次的專家講座畫下一個充實地句點Ȅ 淨海 DIY 工作坊 經過上午精闢而深刻的專家講座之後,緊接 而來的是充滿生活感與手作溫度的 ŅIY 工作坊Ȅ 在講求便利與速成的時空下,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充滿了消費與丟棄,許多產品因為太容易取得, 也使消費者容易忽略它背後所х表的能源消耗ȃ 人力成本,甚至是丟棄後所造成的環境汙染與危 害Ȅ藉由荒野所邀請到的兩位達人,分享個人的 減塑經驗,希望帶給每位參與者不同以往的觀 點,為自ϐ的生活帶來新的詮釋Ȅ ȶ不逞強的減塑生活ȷ由小事生活 ‧ 無塑 生活實驗空間的負責人阿好——洪平珊,娓娓道 來環保行動對她的影響與生命轉變的軌跡Ȅ從一 本Ȯ環保一年不會死ȯ開始,作者因為改變了生 活的習慣,而展開了新的人生,阿好也想知道自 ϐ若是依樣畫葫蘆,會有什麼改變,於是她開始 在購物時自備購物袋和餐具,並仔細研究商品 的產地與原料;也因為Ȯ我的無塑生活ȞōivinŨ őlaŴŵic-ŇųŦŦȟȯ一書,阿好開始記錄自ϐ每天製 造的垃圾,在過程中重新認識自ϐ,原來自ϐ丟 棄的垃圾,是真實反映個人情緒與思考方式的一 面鏡子Ȅ阿好在分享完自ϐ的減塑歷程之後,在 活動會場的角落,教導參加的民眾用ҁ加上蜂蠟 製作可重複利用的環保保鮮膜,鼓ᓿ民眾環保生 活可以從小地方開始做起Ȅ 由綠兔子工作室的 Ŏiŧŧy 帶來的ȶ廢棄漁網 再利用-親海運動網袋ȷŅIY 工作坊,所使用的 材料是來自海灘上廢棄的魚網,在海邊經過日曬 雨淋許久,未見有人撿回,沒想到帶至這個工作 坊的現場,卻受到大人小孩的簇擁,大夥急忙選 走自ϐ心儀的那塊網子,Ŏiŧŧy 不禁向在場的參 加者分享ȶ別人眼中的垃圾,也可能成為某人的 寶物ȷ的感觸Ȅ一旦我們瞭解到被丟棄的物品具 有可以再利用機會與價值,這些物品就能鹹魚翻 身,從垃圾變成等待被發掘的資源Ȅ只要充分發 揮巧思與巧手,再生的力量無所不在! 文/荒野保護協會企劃推廣部、圖/荒野保護協會 發光的海岸線系列活動 ——透視專家的角度、學會減塑達人的撇步 以常見的日常用品對比塑化人生與自然生活 發揮巧思與巧手,再生的力量無所不在 沙灘上的廢棄魚網搖身一變成為搶手貨 淨海專家講座會後合影

專題報導 發光的海岸線系列活動 - SOW雨磅礡的 7月 6日週六上午舉辦第一場由團 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總經理室經理許祥瑞 以減塑設計與塑膠再生循環為題,就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專題報導 發光的海岸線系列活動 - SOW雨磅礡的 7月 6日週六上午舉辦第一場由團 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總經理室經理許祥瑞 以減塑設計與塑膠再生循環為題,就

Vol.289

6

Vol.289

7

專題報導專題報導

淨海專家講座

這次結合產 官 學界觀點所邀請的三場專

家講座,在現場爆滿的報名人數中,於大

雨磅礡的 月 日週六上午舉辦 第一場由 團

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總經理室經理許祥瑞

以 減塑設計與塑膠再生循環 為題,就

年參與荒野舉辦的清淨海洋研討會的經驗談起,

從淨灘中海廢的來源來思考若塑膠從商品設計源

頭就開始減量,應該是從企業的角度就可以做得

更積極的 獻 此外,許經理也介紹多個 經成

熟的商品設計,然而綠色商品除了技術,更重要

的是應用與 場 無可諱言,製造商聽品牌商,

品牌商聽消費者 但身為領頭羊的政府,若無法

從更高的位置思考問題擬定戰略,執行法 ,則

很難光靠商業行為達成環境永續的目標

第二場則是 表政府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

經濟研究中心羅時芳副研究員發表演說 羅副研

究員以 國際綠色貿易趨勢 為題,介紹從國際

貿易談判角度,在 A 中環境商品的降稅協議

或是歐習會所達成的推進綠色貿易,以及巴黎協

議後對於我國的影響 這些都是企業可以將危機

轉變成商機的時機,在政府胡蘿蔔與棍子齊下的

狀態下,或許目前看起來價格是比較貴,然而那

是一些環境成本沒有算進去,並且設計還是不吸

引消費者,所以在這些面向上,也就是 表政府

也還有很多可以 力的空間,於是經濟部綠色貿

易專案辦公室就是專門成立來協 企業的單位

第三場則是由成功大學陳璋玲副教授就國際

海洋法來談國際間如何攜手治理海廢 陳教授從

海洋垃圾的定義 來源以及影響分別說明,並介

紹了 國際防止船舶污染公約 與海洋法公約中,

海洋環境保護與保 雖然在文 中沒有指出海洋

垃圾,但要求每個國家有義務保護與保 其海洋

環境 在個別區域的組織文件中,包括赫爾新基

委員會 南極海洋生物資源委員會也都有相關要

求 另外也舉出美國 韓國則是有個別的組織負

責全國型的海廢計畫

最後三位與談人分別就彼此的內容,進行小

小交流 羅副研究員與陳教授皆好奇許經理簡報

中介紹將廢棄漁網再做成紡織加工的廠商 也有

觀眾舉手發問,想要多了解一些政府對於綠色企

業的補 和 在這議題,還能怎麼

做 ? 前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網站就是

一個可以參考的單位,因為舉凡補 課

程或是政策都可以在此找到相關資訊

而臺灣的 ,無論是這次參展的大愛

感恩科技或是里仁事業,背後都是國內知名的非

營利組織,另外,由荒野來主辦促成這次的博覽

會,也更是一個行動面的良好示範 會後,三位

專家更留下來與聽眾交流並仔細地參觀展覽,為

這次的專家講座畫下一個充實地句點

淨海DIY 工作坊

經過上午精闢而深刻的專家講座之後,緊接

而來的是充滿生活感與手作溫度的 IY 工作坊

在講求便利與速成的時空下,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充滿了消費與丟棄,許多產品因為太容易取得,

也使消費者容易忽略它背後所 表的能源消耗

人力成本,甚至是丟棄後所造成的環境汙染與危

害 藉由荒野所邀請到的兩位達人,分享個人的

減塑經驗,希望帶給每位參與者不同以往的觀

點,為自 的生活帶來新的詮釋

不逞強的減塑生活 由小事生活 ‧ 無塑

生活實驗空間的負責人阿好——洪平珊,娓娓道

來環保行動對她的影響與生命轉變的軌跡 從一

本 環保一年不會死 開始,作者因為改變了生

活的習慣,而展開了新的人生,阿好也想知道自

若是依樣畫葫蘆,會有什麼改變,於是她開始

在購物時自備購物袋和餐具,並仔細研究商品

的產地與原料;也因為 我的無塑生活 ivin

la ic- 一書,阿好開始記錄自 每天製

造的垃圾,在過程中重新認識自 ,原來自 丟

棄的垃圾,是真實反映個人情緒與思考方式的一

面鏡子 阿好在分享完自 的減塑歷程之後,在

活動會場的角落,教導參加的民眾用 加上蜂蠟

製作可重複利用的環保保鮮膜,鼓 民眾環保生

活可以從小地方開始做起

由綠兔子工作室的 i y 帶來的 廢棄漁網

再利用-親海運動網袋 IY 工作坊,所使用的

材料是來自海灘上廢棄的魚網,在海邊經過日曬

雨淋許久,未見有人撿回,沒想到帶至這個工作

坊的現場,卻受到大人小孩的簇擁,大夥急忙選

走自 心儀的那塊網子, i y 不禁向在場的參

加者分享 別人眼中的垃圾,也可能成為某人的

寶物 的感觸 一旦我們瞭解到被丟棄的物品具

有可以再利用機會與價值,這些物品就能鹹魚翻

身,從垃圾變成等待被發掘的資源 只要充分發

揮巧思與巧手,再生的力量無所不在!

文/荒野保護協會企劃推廣部、圖/荒野保護協會

發光的海岸線系列活動——透視專家的角度、學會減塑達人的撇步

以常見的日常用品對比塑化人生與自然生活

發揮巧思與巧手,再生的力量無所不在

沙灘上的廢棄魚網搖身一變成為搶手貨

淨海專家講座會後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