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中華文化專題探討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 山水田園詩文化專題 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 雷國威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中華文化專題探討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 山水田園詩文化專題

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

雷國威

Page 2: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中華文化學習目標:

• 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語文能力

• 對中華文化進行反思,並了解其對世界的意義

• 認同優秀的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 在生活中體現優秀的中華文化

《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07

Page 3: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文學學習目標:

• 感受文學閱讀的愉快經驗,欣賞文學之美

• 培養審美的情趣、態度和能力

• 透過閱讀文學作品的愉悅感受,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語文能力

• 分享作品中獨特而共通的思想和感情,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同感和同情,引起對生活和生命的體悟

《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07

Page 4: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本校特色單元 文學單元

中一

經典古文 新詩單元一

中二

山水之美 新詩單元二

中三

文學創作

中四

現當代女作家散文選 新詩單元三

中五

作者專題探討—西西 新詩單元四

中六

史記專題 論孟選讀 山水田園詩 文化專題探討

Page 5: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單元目標

• 運用意象分析、文本細讀方法賞析作品

• 理解、感受作品的情感、美感

• 理解、評論詩歌的文化內涵

• 評價文化精神在現今的價值

Page 6: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為何以山水田園詩做學習材料? • 詩教傳統(不學詩無以立)— 詩能體現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的精神層次)

• 學習詩的文學之美(意象、音韻之美:文化中的精神層次)

• 透過詩歌專題,了解歷史背景(文化中制度層次)

• 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文化中的器物層次)

• 擅寫山水田園詩的詩人眾多,讓學生多讀不同詩人作品

• 選詩可以橫跨不同時代,讓學生學習不同朝代的詩歌風格

• 田園與山水是中國文學作品常見主題(其他如邊塞、閨怨、敘事、懷古、詠物、送別等),山水、田園描寫在詩中非常普遍,讀通山水和田園主題,精讀其描寫部分,對理解中國詩歌助益甚大

Page 7: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山水田園詩文化專題的特色

特色 效果

主題集中、深入研究 給學生專題探討的機會,舉一反三,能拓展至其他深度閱讀

橫跨多個朝代 讓學生初步學習文體流變

山水田園詩是古典詩代表 深入理解中國古典詩

山水田園詩往往反映道家、儒家精神

加深理解中國文化,探討傳統文化在現代的價值

山水田園詩能連繫其他中國藝術範疇

培養中國藝術的修養

Page 8: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景物描寫在各級的鋪墊 中一 中二 中二 中三 中四

單元

景物描寫 景物描寫 文學單元:

山水之美

借景抒情 景物描寫

學習重點

1.培養觀察自然現象、 景色、動物、植物的能力

2.感受生活景物之美

1.學習景物描寫手法---感官描寫

2.學習景物描寫手法---抓住特徵描寫

3. 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

4. 白描法和細描法

1.了解文中所描寫的自然景觀,感受自然美。

2. 體會古人寫景語言的精妙。

3. 理解寓情於景。

4. 感受作品的山水意象

1.描寫景物空間的排列次序;

2. 渲染氣氛、一張一弛;

借景抒情手法;

3. 對比寫景以抒情的手法;

4. 景物變化

5. 學習通感修辭手法

1.分析多感官描寫的作用 2.分析融情入景的組織策略(意象) 3.分析修辭格:通感、襯托 4.分析佈局:卒章顯志/文末寄意

Page 9: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例子:中二文學單元—山水之美 目 錄

學習目標、學習重點、目錄

文言基礎一 閱讀策略

文言基礎二 文言字詞特色 (一) 詞類活用 (二) 古今詞義的異同

精讀

1. 《三峽》酈道元 2. 《桃花源記》陶淵明 3. 《湖心亭看雪》張岱

略讀 4.《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5. 《右溪記》元結 6.《觀潮》周密

自讀 7.《遊白水書付過》蘇軾 8.《大別山》袁宏道 9.《西湖雜記》之二 袁宏道

文言基礎三 古今異義增潤練習

文言基礎四 詞類活用增潤練習

Page 10: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例子:中二文學單元—山水之美(續)

由讀到寫 一、兩種事物不同特徵互相配合,常常給人不一樣的感覺,如文中一句: (在月光照耀下的)庭下如積水空明 參考上表,找出具備相關意象※的事物,填寫下表 ※解說 文中「積水空明」即一泓清澈的水池,可謂文學當中的「意象」。所謂「意象」,即是用文字寫出可見、可感的事物,這個事物在讀者心中產生鮮明的印象,這個印象往往寄託著一些作者想表達的意念。比如文中「一泓清澈的水池,當中有藻荇浮動」這個意象,給人優美澄澈,如夢似幻,寄託了作者視人生起跌如夢幻泡影的意思。「意象」,簡而言之,即「意念的具體圖象」。

Page 11: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例子:中二文學單元—山水之美(續) 意象分析的學習鋪墊:中二

事物一: 事物二: 兩樣事物加

起來:

給人的印象:

月光是一片銀色的光,

為景色灑上一片銀光

承天寺的中庭,一個

素淨、寬敞的空間

好像一泓水

空靈、澄明

1)事物一: 2)事物二: 3)兩樣事物加起來: 4)給人的印象:

課室外傳來隱

隱約約玻璃風

鈴的聲音

安靜的課室,

大家都在構思

作文

好像

Page 12: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中六 山水田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節

課題 建議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材料(略)

評估

1 山水田園詩簡介 1 初步認識山水田園詩

2.1 1. 泰山秋水——向上與超越

2. 江村田舍——寧靜致遠

10 山水田園詩中的儒、道情懷

2.2 學生匯報 4 運用已學的鑑賞方法和文化知識分析詩歌

進展評估

3.1 3. 啼鳥聽雨——生命的悲哀與復甦

4. 人淡如菊——澹泊明志

10 山水田園詩中的儒、道家情懷

3.2 學生匯報 4 運用已學的鑑賞方法和文化知識分析詩歌

進展評估

4.1 5. 魚躍淵飛——飄逸之境

6. 扁舟一棹——山水田園詩與藝術

10 山水田園詩的藝術特點

4.2 學生匯報 4 運用已學的鑑賞方法和文化知識分析詩歌

進展評估

5 總結 2 總結文學、文化所學

總結賞析方法

需繳交總結評估

Page 13: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單元內的教學步驟 啼鳥聽雨——生命的悲哀與復甦

2.1 精讀課文

水口行舟二首 朱熹

登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登池上樓 謝靈運

略讀課文

雨夜聽雨戲作 陸游

雨村 韓偓

雨 陳與義

• 運用意象分析、文本細讀方法研讀山水田園詩

• 分析文中文化意涵,並評論詩中的文化意涵對現代人的啟發及價值

2.2 學生匯報 (兩組)

• 《古代山水田園詩一百首》內選三首匯報

• 台上設六條題目討論

• 台下回答、討論

• 台下設題、討論

• 需運用精讀課文所學意象分析、文本細讀方法解讀山水田園詩

• 分析文中文化意涵,並評論詩中的文化意涵對現代人的啟發及價值

Page 14: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賞析詩歌

•了解文化意涵

老師講解

•分析意象技巧

•文本細讀技巧

•以工具書作輔助

歸納賞析方法 •賞析詩歌

•了解文化意涵

學生講解

Page 15: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精讀課文處理 山水田園詩教材編寫、提問、講授

適宜在教材提供的資料

•詩歌文本

•作者簡介

•艱深、生僻字詞

•用典

適宜提問的

•能調動學生經驗的

•考核學生已有知識

•學生應能推敲之處

•每首詩起碼有一處引導學生推敲、理解

適宜講授的

•學生難有經驗印證的

•詩中非重點部分/太冗贅

Page 16: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山水田園詩賞析步驟

基礎理解

•了解字詞基

本含義

•基本分清記

遊、寫景、抒

情、悟理等

分析意象

•角度

•色彩

•繁/簡

•主/客

•動/靜

•大/小

文本細讀

•多義

•反諷/對立

•矛盾/反常合道

Page 17: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詩歌賞析法一:意象分析

意象

• 意象是作者的意識與外界的物象相交會,經過觀察、審思與美的釀造,成為有意境的景象。然後透過文字,利用視覺意象或其他感官意象的傳達,將意境與物象呈現出來。

Page 18: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多義」 (ambiguity)

• 指模棱兩可、含混多義的意思。詩語的曖昧會在詩歌裡經常出現,它往往包含幾重意蘊,讀者可根據語境作出幾種不同而又合理的解釋。

• 例子:李白「玉階怨」中的「玲瓏望秋月」 , 「玲瓏」既可指女子的面孔,又可具象高掛在夜空的一輪秋月;劉禹錫〈竹枝詞〉裡的「道是無晴卻有晴」用諧音雙關「晴」 「情」相通以表情達意。

「反諷」 (irony) /對立

• 字面意思和實際所指不吻合或脫節,也就是表面陳述、描繪的事實與所感認知的意義正好相反。

• 例子:韋莊〈菩薩蠻〉「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用對酒佯笑,反而突顯平日苦多; 「人生得意須盡歡」,正好反映得意之可貴,可見人生失意居多,樂中含悲。

「矛盾」 (paradox)/反常合道 • 即看似矛盾而又合理正確的說法。 • 例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天若有情天亦老;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詩歌賞析法二:文本細讀

Page 19: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示例一:輞川閒居贈裴迪秀才 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Page 20: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基本理解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隨著天色向晚,山色也變得更加蒼翠。山間溪水卻日複一日地潺潺作響。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拄杖立於柴門之外,側耳聆聽著暮蟬鳴叫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渡頭上,夕陽正要落入水中;村莊里,一股炊煙徐徐升起。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詩人正欣賞著田園風光,醉酒的友人裴迪像接輿那樣,狂歌著來到他面前。

Page 21: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基本理解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寫景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記事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寫景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記事

Page 22: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意象分析

寒山轉蒼翠, 秋水日潺湲。

角度:寬廣 色彩:墨綠色 繁簡:簡單中含變化,是愈來愈綠,空間包含時間主客:加入了詩人觀察的視角,反映了詩人的敏銳的觀察 動靜:靜中含動,動中見靜 大小:大,是由小累積的(之所以能轉,是葉的生長轉趨 繁茂)

倚杖柴門外, 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 墟里上孤煙。

角度:寬廣 色彩:溫暖色、橙紅;淡、白 繁簡:極簡 主客:客觀白描(隱含萬物本是如此,超越自我主觀) 動靜:緩慢的動 大小:廣闊景中聚焦一點

復值接輿醉, 狂歌五柳前。

Page 23: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文本細讀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 山為靜態,著一「轉」字,使之賦予共時性的動態美;水為動態,用一「日」字,則使之給人以歷時性的守恆感(反常合道)

• 看似恒常之物,實富變化;動而思常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 柴門之外,倚杖臨風,聽晚樹鳴蟬、寒山泉水,看渡頭落日、墟里孤煙,那安逸的神態,瀟灑的閒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相似(《歸去來辭》)

• 聽暮蟬:專注於諦聽尋常蟬鳴,尋常之事物皆值得欣賞,表現出心無塵慮的散淡,無悲無喜,是超脫高蹈的眼光。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 剪取落日行將與水面相切的一瞬間,廣闊景中聚焦一點,具有餘裕的氣度和寬容,顯示了落日的動態和趨向,在時間和空間上都為讀者留下想像的餘地。

• 餘:將盡未盡,天晚未晚(多義) • 「上」字,不僅寫出炊煙悠然上升的動態,而且顯示已經升到

相當的高度。 • 一下一上,形成對比 • 悠然面對變化,寬容大氣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 詩人以陶潛自比,以接輿比裴迪,都是隱逸代表,以示相知 • 用接輿典故「今之从政者殆而」,表示不會有從政的抱負

Page 24: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由分析詩歌到文化探討

Page 25: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討論問題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憲問第十四》)

• 孔子這句話和此詩首聯有何相似之處?

• 以上對於自然,或萬事萬物的觀察,對人生會有甚麼啟迪?

Page 26: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討論問題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老子》) • 老子這句話和文中哪一句相似?有何相似之處?

• 老子和王維的智慧可以對現代人有甚麼啟發?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 這句話和此詩詩意有何相似和不同? • 你認為此句和王維的詩,哪句對現代人更有啟發,為甚麼?

Page 27: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評估

• 進展評估:《古代山水田園詩一百首》內選一首,以意象分析、文本細讀的方法評賞,找出其文化內涵,和對現代人的啟發。

• 總結評估:向你一位同學/朋友/親人/社會人士推薦,一首山水或田園詩,勸勉他活出更積極的人生。

Page 28: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學生匯報步驟

• 負責組別精讀詩歌

• 設五條題目問台下同學,讓他們理解、感受

• 需運用意象分析、文本細讀技巧

• 找出詩歌反映的文化內涵

• 探討文化內涵對現代人的啟發、探討它的價值

• 台下小組設問題(每人一條,教師收集篩選,按題目水準給分數)

• 台上回應問題,並與全班討論

Page 29: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示例二:〈登池上樓〉 謝靈運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及窮海,臥痾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

Page 30: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詩句 基礎理解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表達仕與隱的矛盾,點出貫穿全詩的主題

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 無論仕或隱,都不能貫徹做到,顯得慚愧、悲哀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道出或仕或隱皆不成功的原因

徇祿及窮海,臥痾對空林。 仕隱皆不得意的結局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 因為悲哀,所以欲藉觀賞山水排遣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 敘寫遊覽之事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點出山水景色特色——革、改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呈現山水感人之處——生機勃發,得到開悟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悲生悟中——離別、逝去的必然(預示春不長久)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得出人生寂寥悵惘這結論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 肯定自己必能隱居而無悶

Page 31: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詩句 基礎理解——結構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述懷 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及窮海,臥痾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 記遊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寫景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興情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 悟理

Page 32: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詩句 分析意象

初景革緒風,

新陽改故陰。

• 概括地寫,突顯關鍵詞:革、改,表達作者受到的震

• 初、新表達景物能吸引作者好奇、探索,帶出下聯對

大自然的新觀察

池塘生春草,

園柳變鳴禽。

• 角 度:採取直視、一覽無遺的視角 • 活潑、充滿生機

• 精神煥發,充滿朝氣‘

• 自由,有繼續演變的可能

• 色 彩:應以綠色為主

• 繁/簡:構圖簡單,強調春草萌發的生機

• 主/客:前句客觀;後句變強調鳴禽突來眼底

• 動/靜:前句生機源源而生;後句迅速轉變是快的動

• 大/小:景物都是眼前觀察,親切可觸

Page 33: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文本細讀:反常合道

詩句 文本細讀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作者認為隱有隱的好;仕有仕的好。兩者皆嚮往,而

兩者不能同時成立,合起來看,其實暗示作者內心的

矛盾:我該走哪一條路(反常合道)

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

• 做不到高飛和沉潛而慚愧:

潛虯 因不能 淵沉 於 棲川 而 怍

飛鴻 因不能 雲浮 於 薄霄 而 愧

• 由物到人,物有感情(反常合道),預示物和人可

以共感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此聯為上聯發感慨的原因:內心渴望,而力有不逮→

詩人一早知自己力有不逮,不就無論如何都不能排解

悲哀嗎?

(將與末聯矛盾,如何反常合道容後解釋)

徇祿及窮海,臥痾對空林。 道出現況之苦:徇祿:自嘲身不由已,在荒涼之地做

官;臥痾,為疾病所苦,在周圍都是寂寞的空林

Page 34: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詩句 文本細讀

衾枕昧節候,

褰開暫窺臨。

昧:不明、暗

1 不知道季節氣候變化

2 與下句明朗作對比,昧即暗;對山水欲以排

解鬱悶,昧、暗,亦即可解作內心暗淡鬱悶之感

(多義)

傾耳聆波瀾,

舉目眺嶇嶔。

• 波瀾:水的起伏變化;嶇嶔:山的起伏變化

• 與前句遲滯鬱悶形成對比,即內心欲擺脫遲滯

鬱悶,渴望迎來變化,一新面貌

(多義)

文本細讀:多義

Page 35: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鍾嶸《詩品》引《謝氏家錄》 :「康樂每對惠連,輒得佳語。後在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 就,寤寐間忽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嘗云:『此語有神助,非我語也。』」

詩句 文本細讀

初景革緒風,

新陽改故陰。

景:緒風:冬天餘緒;故陰:以前的陰冷

情:因不得已的束縛感到愁苦慘淡(多義)

池塘生春草,

園柳變鳴禽。

平凡的景色觸動了他,反映詩人久病初起的喜悅和生生不息的觸動

(對立)

變:1 鳴禽更替變易,強調雀鳥活潑、有生機

2 轉變,煥然一新。改變是令人精神煥發的,可見不變、沉滯

是作者所不樂見的,作者欲擺脫「徇祿」的狀態。(對立)

3 變是一下子轉變,鳥兒在眼前更替鳴囀,像一下子把束縛都

拋開了,詩人期待變化靈活的自由,可是無論仕或隱,都需要堅持、

毅力(「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要恪守本分,可是從謝靈

運生平來看,他的確是不甘本分的人,或許「變」字一方面道出他

的盼望和人生的矛盾,也能解釋他人生悲劇的原因。(對立、反諷)

Page 36: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詩句

祁祁傷豳歌,

萋萋感楚吟。

《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

子同歸。」

《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由春想到離別,不歸,身分、內心都無安頓之所(多義)

索居易永久,

離群難處心。

索居日子漫長,總是過不完,有生氣的變只是短暫,詩人又回復到持

久鬱悶的嗟嘆;達離人群,總是感到內心的感情無處安排,無個著落,

內心總是有一種找不到歸屬的感覺(呼應上聯「不歸」的典故內涵)

此句理性浮現,本應已是結論

持操豈獨古,

無悶征在今。

《易經乾卦文言》:「龍德而隱者,不易乎世,不成乎名,循世無悶」

詩人認為他可以堅持操守

主觀意志浮現,而往往不能做到。第三聯已反映他做不到的原因,整

篇都是欲擺脫鬱悶(不能仕不能隱而徇祿),但終究不得,此句更顯

其深坎矛盾之中。(反諷)

文本細讀:反諷

Page 37: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 葉迦瑩《葉迦瑩說初盛唐詩》:「謝靈運寫山水沒有生命,名理也沒有生命,可是就在山水與名理都沒有生命的矛盾中,那種矛盾就是他的生命。」

• 「這兩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完全是直接的感發」

Page 38: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發現問題

• 分析詩人的心境,在文化層面追尋答案

仕隱皆不得、皆不如意,與其說是拙、

力不任,不如說是只求追新求變,不

能真正在澹淡中活出真我

Page 39: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討論問題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第十四》)

• 如果孔子親自去開解詩人,會如何開解呢?

Page 40: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討論問題

孔子說: 「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周易․乾․九三爻․文言》)

• 進德除了智之外,還需要甚麼?為甚麼?

Page 41: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討論問題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老子》)

• 既然作者退耕力不任,如果老子親自去指導一下詩人歸隱之道,會如何指導他呢?

Page 42: 情往江山,興來筆底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 · 中六 山水園詩文化專題探討課程設計 章 節 課題 建議 教節 學習重點 學習 料(略) 評估 1 山水園詩簡介

討論問題

• 詩人被仕隱的矛盾所困擾,並為自己「徇祿」的現狀悲愁不已,現代人有沒有相關的困擾?情況普遍嗎?

• 你有甚麼方法解決?試找出儒家或道家經典一則引文,安慰一位有類似煩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