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ming 通識中心 吳仁明

Global warming - pub.tust.edu.twpub.tust.edu.tw/prevent/web98_1/Document/pro_11.pdf · 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是目前國際間之共同話 題,而且攸關人類與其他物種之生死存亡,因

  • Upload
    others

  • View
    1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全球暖化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Global warming

通識中心吳仁明

大 綱何謂溫室效應何謂溫室的氣體及其種類有哪些溫室氣體的來源及特性溫室效應增強後對大自然的影響溫室效應增強後對人類的影響台灣的因應對策結論

太陽輻射大氣層中的氣體,如水汽及二氧化碳,幾乎不吸收可見光波段的太陽輻射(或稱短波輻射) ,但是卻很有效率地吸收紅外線波段的太陽輻射(或稱長波輻射) 。

穿透大氣層的太陽輻射(大部分為短波輻射,少部分為長波輻射),約有47%為地表吸收,23%為海洋吸收及微量儲存在植物內以便進行光合作用,此外仍有約30%為地表反射。

3

溫室效應

在反射回大氣中之長波輻射約有75%無法穿透大

氣層而為大地吸收,使得地表溫度提高,稱為溫室

效應(greenhouse effect)

(O’callaghan,1993)。

4

溫室效應

溫室氣體

溫室氣體佔大氣層不足1%。其總濃度需視乎各‘源’和‘匯’的平衡結果。‘源’是指某些化學或物理過程使到溫室氣體濃度增加,相反‘匯’是令其減少。人類的活動可直接影響各種溫室氣體的‘源’和‘匯’而因此改變了其濃度。

燃煤煉油

汽機車廢氣 動物的排泄物

森林的砍伐

溫室氣體的來源

溫室的氣體的種類

二氧化碳(CO2) :55%氯氟碳化合物(CFCs) : 24%甲烷(CH4) : 15%一氧化二氮(N2O) : 6%少量的氣體:臭氧(O3)、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硫(SO2)、水氣(H2O)。

溫室氣體的性質比較

9

溫室氣體 GWP 排放來源

CO2(二氧化碳)

1 化石燃料燃燒、砍伐(燃燒)森林

CH4(甲烷)

21 垃圾場、農業、天然氣、石油及煤礦、家畜排泄物管理

N2O(二氧化氮)

310 氮化物肥料使用

HFC-23(三氟甲烷)

11,700 滅火器、半導體、噴霧劑

SF6(六氟化硫)

23,900 電力設施、半導體、鎂製品

PFCs(全氟碳化物)

6500~9200 鋁製品、半導體、滅火器

註:GWP: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可反應吸收大氣層輻射熱的能力

溫室氣體排放趨勢過去150年(1850-2000)土地使用改變導致約有1,550億tC(約佔25%)排放至大氣

10

工廠排放的黑煙足以遮天蔽日

人類大量使用石化燃料

車輛排放二氧化碳

溫室的氣體所占的比例

二氧化碳(CO2)55%

氯氟碳化合物

(CFCs)24%

甲烷(CH 4)15%

一氧化二氮(N 2O)

6%

我國1990年二氧化碳氣體排放量

工業動力36%

發電34%

交通運輸14%

商業10%

住宅2%

其它2%

農林漁牧2%

溫室氣體(CO2)的特性

溫室氣體 源(增加) 匯(減少) 對氣候的影響

二氧化碳(CO2)

1.燃料2.改變土地的使用(砍伐森林)

1.被海洋吸收2.植物的光合作用

吸收紅外線輻射,影響大氣平流層中O3的濃度

溫室氣體 源(增加) 匯(減少) 對氣候的影響

二氧化硫(SO2)1.火山活動2.煤及生物體的燃燒

1.乾和濕沉降2.與OH產生化學作用

形成懸浮粒子而散射太陽輻射

溫室氣體(CFCs)的特性

溫室氣體 源(增加) 匯(減少) 對氣候的影響

甲烷(CH4)

1.生物體的燃燒2.腸道發酵作用3.水稻

1.和OH起化學作用2.被土壤內的微生物吸取

吸收紅外線輻射,影響對流層中

O3及OH的濃度,

影響平流層中O3

和H2O的濃度,

產生CO2

溫室氣體(CH4)的特性

溫室氣體 源(增加) 匯(減少) 對氣候的影響

一氧化二氮(N2O)

1.生物體的燃燒2.燃料3.化肥

1.被土壤吸取2.在大氣平流層中被光線分解與及和O起化學作用

吸收紅外線輻射,影響大氣

平流層中O3的

濃度

溫室氣體(N2O)的特性

溫室氣體造成氣溫上升

由圖可以看出過去40年來,各種溫室效應氣體造成氣溫上升的趨勢。

氣候轉變”全球變暖”

海平面上升

大氣變化:臭氧層破洞

傷害人體抗病能力

動物大遷移

受高濃度臭氧影響地區擴大

溫室效應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氣候轉變”全球氣溫的變化”過去140年的全球平均溫度的變化。紅色直方圖代表年平均溫度,黑色垂直線代表95﹪可信賴區間。黑色平滑曲線代表長期的變化趨勢,週期短於十年的變化已經去除。

過去100年全球溫度變化趨勢 過去百年來台灣經歷了全島性的暖化現象,與全球暖

化趨勢一致,但氣溫上升速率(1.0-1.4oC/百年),卻遠大於全球平均值(0.6oC/百年)。

22

一百年來,地表溫度持續上升

23

全球溫度變化預測

24

2070-2100年平均溫度1995-2004年平均溫度

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經濟的影響

◎農業及水循環的影響

◎海洋生態的影響

溫室效應對人類的影響

不願面對的未來

美國前副總統,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Al Gore之2006年紀錄片:「不願面對的未來

(An Inconvenient Truth)」全球暖化所導致氣候變遷的嚴重後果

26

冰山溶解

冰山撞斷了智利的聖拉法艾冰河。全球性的冰體崩解有可能使海平面上升好幾公尺。 格陵蘭冰原上的融雪如

瀑布般衝進冰河壺穴。

氣候變化大

颶風,颱風增多颶風,颱風增多 龍捲風暴龍捲風暴

降下冰雹降下冰雹 雨量遽增雨量遽增

海平面的顯著上升,對居住在沿岸低窪地區及海島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害。

經濟的影響

農業的影響全球變暖會影響大氣的環流,繼而改變全球的雨量分布及陸地表面土壤的含水量。

乾旱 水災

海洋生態的影響

由於科學家所稱全球暖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還有50%的珊瑚礁即將或終將面臨毀滅命運。(路透/大堡礁國家公園提供)

海平面上升原因:1.海水受熱膨脹,令水平面上升。2.冰川和格陵蘭及南極洲冰塊溶解使海水水分增加。

影響:陸地面積縮小,危及人類生存空間與生態平衡,海濱動植物的棲息地亦受損害。

0公尺 2007年

10公尺 2027年

14公尺 2032年

這一年,您幾歲?這一年,您的小孩幾歲?這一年,您現在的居住地還在嗎?

35公尺 2037年

37

淹水6公尺 淹水15公尺 淹水25公尺

這是全球暖化帶動海水上升後,台灣本島逐漸「泡」在水裡的模擬空照圖。本世紀末,整個台南市將徹底淹沒,高雄市僅剩下「壽山島」,全台灣將近六百萬人淪為「水上難民」。台灣淹水模擬

全球暖化對生態的衝擊氣候時序大亂

農作物生長時序錯亂、花季提早到來、冬眠動物提早甦醒。

氣候驟變颶風、颱風與暴風雪之破壞力越來越猛烈夏天愈熱(乾旱、沙漠化),冬天愈冷,導致能源快速耗竭

萬年冰山、冰川、冰河逐步溶解北極熊生存面臨重大威脅永凍層暴露,對極地生物造成生存危機

38

39

冰山溶解,冰層變薄,對北極熊之生存造成極大威脅:過去五年,北極熊群數減少了四分之一

世界保護野生動物基金會 (WWF)表示:北極區的暖化程度是其它地方的兩倍,北極熊生存面對了嚴重困難,特別是它們須依賴冰塊生存、獵食及繁殖。

逐漸消失的冰山,將讓北極熊游到筋疲力盡還是找不到可以上岸之棲身之處。

半年前牛羊已大量死去,現在連最堅韌耐旱的駱駝也死了超過二萬頭

雨林大約每6秒鐘消失1個足球場,每天則消失8.6萬公頃

台灣的因應對策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浪費,及節約能源。

◎調整產業結構。因應”氣候變化公約”。

◎使用再生能源,或低碳或無碳取代高碳能源。火力發電、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

◎加強全民環保教育。

台灣的減排表現(1/2)每人CO2排放量仍持續上升

平均每人排放量約為12~13公噸。

政府仍需進一步努力「溫室氣體減量法」、「再生能源法」卻還在立法院審議。

大量排放CO2的新煉鋼廠和石化園區計畫近期核准設立。

44

台灣的減排表現(2/2)持續續推廣再生能源

陸續架設風力發電 補貼太陽能與太陽光電

逐步降低對石油(高碳能源)的依賴 發展生質柴油與燃料乙醇(酒精汽油)

提醒民眾節能台電的電費通知單及收據上:「每耗用10度電排放CO2約6.2公斤」中油統一發票上:「使用汽油每公升排放CO2約2.24公斤,柴油約2.7公斤」台水公司的水費單據:「每使用10度自來水CO2排放當量1.94公斤」。

45

太陽能發電太陽能發電

風力發電風力發電

水力發電水力發電

再生能源發電

碳足跡

「碳足跡」是量化個人或團體所排放溫室氣體的測量標準,在國外行之多年

碳足跡標示著一個人或者團體的“碳耗用量”。

結論(一)

“溫室效應”改變了生態環境,而大自然反撲的力量遠遠的超過人類的想像與預測,於是這些忽略環保的行為,除了凸顯人類的自私與短視之外,終究叫人類自食惡果。

除了相關的國際組織訂定法規約束之外、政府也應加強宣導,增加再生能源的開發與使用。個人也應節約能源,以維護我們僅有的生存環境“地球”。

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是目前國際間之共同話題,而且攸關人類與其他物種之生死存亡,因此世人必需共同面對。

在全球化的經濟思維下,若生產的產品沒有配合國際間相關的減排措施,則面臨貿易制裁之可能性將大幅提高。

國際間已將溫室氣體視為商品,透過市場價格機制的運作,將對減排有所貢獻。

49

結論(二)

參考文獻http://gaia.org.tw/air/care/index.htmhttp://gaia.org.tw/air/care/air2-6.htmhttp://www.hko.gov.hk/wxinfo/climat/greenhs/c_grnhse.htmhttp://wcc.as.ntu.edu.twhttp://www.budaedu.org.tw/lep/lovewolrd.php3http://www2.hkedcity.net/sch_files/a/pa/pa-swk/public_html/souitnew/air%20pollution.htmhttp://www.fed.cuhk.edu.hk/young_lit/lmc/air/smellbad.htmhttp://www.c-science.com/txt/tc/te/ep/000520teep.htm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其他相關網站

報告完畢,謝謝聆聽!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