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 山野 | OUTDOOR CHINA 114 On the way | 文、图/马德民 地狱马拉松 如果没有当年一个年轻人疯狂的念头,如今的极限运动爱好者 可能会少了很多乐趣。1984年,28岁的摄影师帕特里克 鲍尔 与朋友打赌,自己可以12天徒步沙漠,跑完350公里路程。说干 就干!路线选定为从阿尔及利亚的塔曼拉塞特到与尼日尔交界 处的小城因盖扎姆这一段的沙漠地带,他成功了。两年之后, 意犹未尽的鲍尔开创了沙漠马拉松赛,一项新的极限运动赛事 就这样诞生了。

Hell MDS

  • Upload
    mdm53

  • View
    213

  • Download
    1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Hell MDS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Hell MDS

| 山野 | OUTDOOR CHINA114

On the way | 地

文、图/马德民

地狱马拉松如果没有当年一个年轻人疯狂的念头,如今的极限运动爱好者

可能会少了很多乐趣。1984年,28岁的摄影师帕特里克•鲍尔

与朋友打赌,自己可以12天徒步沙漠,跑完350公里路程。说干

就干!路线选定为从阿尔及利亚的塔曼拉塞特到与尼日尔交界

处的小城因盖扎姆这一段的沙漠地带,他成功了。两年之后,

意犹未尽的鲍尔开创了沙漠马拉松赛,一项新的极限运动赛事

就这样诞生了。

Page 2: Hell MDS

| 山野 | OUTDOOR CHINA 115

探险 Exploration

Page 3: Hell MDS

4月2日 赛事检录及检查装备

撒哈拉的时光

第 2 6 届 摩 洛 哥 撒 哈 拉 沙 漠 地 狱 马 拉

松 ( S U L T A N M A R A T H O N D E S

SABLES)4月3日至9日在摩洛哥南部撒

哈拉沙漠举行。42个国家和地区的849名

选手经历了7天6个赛段共250公里赛程的

极限挑战。

1 9 8 6 年 , 第 一 届 摩 洛 哥 撒 哈 拉 沙 漠 地

狱马拉松赛举办时只有23人参加,到了

2002年的第17届,这项赛事的魅力已经

吸引了全世界的爱好者,组织者收到的报

名申请多达600份。更喜人的是,自从帕

特里克•鲍尔在摩洛哥首创沙漠极限马拉

松之后,这一历史并不算悠久的极限运动

已经在世界许多地方生根发芽。

埃及的沙漠马拉松组织者把西奈半岛选为

赛场,他们采取接力赛形式,把整个赛程

分为四段;约旦则有“沙漠杯”,比赛者

沿着当年阿拉伯的劳伦斯(第一次世界

大战期间一位在阿拉伯服役的英国军官,

曾执著地在沙漠中寻觅几千年前曾有过的

城市。他因卓著的战绩和对阿拉伯文化的

博学而闻名,人称“阿拉伯的劳伦斯”)

走过的足迹,翻山越岭跋涉168公里才能

到达终点。此外,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

亚、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中国都举办过

沙漠马拉松赛。

参加过极限沙漠马拉松的人会告诉你,这

项运动的实质并不像它的名称那样浪漫。

它的目标是战胜自己,是一种谁也不敢掉

以轻心的生存挑战。难度在于沙漠上一无

所有,一路上的补给都需要运动员自己背

着,外加急救药、遇险求救的信号枪……

他们一路上要爬过高低起伏的沙丘,忍痛

跑过布满碎石的荒漠,口干舌燥地穿越干

涸的河床,精疲力竭地翻越荒山秃岭。沙

漠是一个对生灵充满敌意的所在,每一个

参赛者都会感到,自己只是茫茫沙海中微

不足道的一粒沙尘。

2011年第26届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地狱马

拉松被分成七天六个赛段。4月2日的主题

是是检录和检查装备。从历届赛事来看,

轻装是取胜的一大法宝。不过,也有些天

不怕地不怕的“好汉”,他们一心夺取好

成绩,会极不明智地把一些维持生存和用

做急救的必备品甩出背包。为了避免这些

“好汉”在比赛中过分轻装,当然更是为

了参赛者的人身安全,赛事组织者在比赛

前一天将例行对参赛者的装备进行检查。

按照规定,每个参赛者的背包重量限制

在5-15公斤之间;所携带的食物必须保

证参赛者每天获得不少于2000大卡的热

量。此外,水泡贴、定音哨、指南针、手

电筒、备用电池、打火机、小刀,以及求

救时向直升飞机反射阳光的小镜子等装备

是规定必带的。如果有人没有按组织者的

要求把这些保命的东西装进背包,会受到

严厉的罚时处罚。由组织方为参赛者提供

的物品也都有具体规定,

如水、盐棒、帐篷和求救

信号枪等。

这些东西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必备品,参赛

者要背的东西便已十分可观,平均每人

创办于1986年的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地狱马拉松至今已举办了25届,吸引了超过11000名

选手参赛。赛事要求选手携带个人的全部食物、服装和宿营装备完成比赛。比赛路线

包括沙漠流沙区、巨大的沙丘、山丘、岩石平原、干河床等地形,选手还将经过美丽

的沙漠湖泊,撒哈拉沙漠将展现它的隐秘的一面,作为对参赛者辛勤努力的回报。

在沙漠里你永远不可能获得什么。你要做的就是咬牙挺住,坚持到底。

| 山野 | OUTDOOR CHINA116

On the way | 地

Page 4: Hell MDS

背包的重量大约在8公斤上下。不过不必担心,自有一些小窍门帮

助他们在行程中更合理地利用现有条件。比如把脱水蔬菜装进塑

料容器里可避免在高温下被烤焦;用不着带炉子,三块被烈日烤

得发烫的石头加固体汽油就能把饭做熟。背包的选择很关键,重

量最好控制在500克以内。睡袋最好别超过600克。一件能反射光

线的比赛套服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它可以把沙漠灼人的阳光反射

掉,同时保证热风不致钻进衣服里面使人脱水。

整个行程如同炼狱之旅,但自有人乐此不疲,他们说不清是什么

驱使自己一次次重上赛场。就连唯一一名每届都参赛的选手布哈

因•埃尔贾乌阿尔也是如此,他找不出恰当的语汇来形容与赛友

重逢在沙漠的那种喜悦。年近花甲的法国人让-克劳德•德纳斯

也是个铁杆沙漠马拉松爱好者,他1994年第一次参加沙漠马拉松

赛是为了庆祝自己50岁大寿,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他从此爱上

这项运动。快乐的法国面包师让-吕克•戈弗里,总是把两根面

包棍绑在背包上,作为自己的旗帜,他还把22岁的女儿带到了充

满热风和沙尘的赛场,准备把她培养成接班人。

这项赛事的创办者帕特里克•鲍尔每次在谈及比赛时,总会意味

深长地说:“沙漠极限耐力跑运动的奥秘可能就在于,在沙漠里

你永远不可能获得什么。你要做的就是咬牙挺住,坚持到底。”

| 山野 | OUTDOOR CHINA 117

探险 Exploration

Page 5: Hell MDS

4月3日第一赛段:33公里

摩洛哥炼狱之旅开始

摩洛哥最南端的塔塔省已经接近撒哈拉大

沙漠的边缘,常年温度都在40°C以上,

夏季到来时温度更是达到50°C,干旱少

雨,风沙漫天。美国电影《通天塔》中荒

凉的沙漠取景地就在塔塔省。

4 月 3 日 , 摩 洛 哥 撒 哈 拉 地 狱 马 拉 松 的 第

一个宿营点设在Dar Kaoua,距离美丽的

梅尔祖加沙丘很近,是摩洛哥最高的沙丘

群。这里早上8点的气温21.4°C,到了

中午12点,当地气温达到34.2°C,湿度

17.3%。

检查装备的程序是背包称重,食品卡路里

计算,其他必需装备检查。主办方在比赛

出发地设置了精密的电子检测设备,以防

止有参赛运动员携带卫星定位装置、手机

呼叫器和类似的导向设备,比赛时所有选

手都必须携带GPS示踪芯片。这种遥控定

位器由专门的飞机捕捉信号位置,遇到困

难时会很快被发现。

早上9点30分,849位选手开始了首个赛段

的征程。比赛路线从Dar Kaoua到Kourci

Dial Zaid,共33公里赛段,其中包括13公

里沙丘地形。

所有的选手都把第一个赛段当作热身跑,

对于他们来说,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特别是82公里超长赛段和42.2公里赛段。

这一天,中国选手陈盆滨是849位参赛者

中第33个抵达终点的。3小时50分45秒,

这是个不错的开局。

4月4日第二赛段:38公里

摩洛哥:给力的马拉松国度

“这里是真正的地狱”,法国选手Guido Di

Paola在结束了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地狱马拉

松第一赛段后感叹道。其实,她还不知道,

真正的噩梦将从第二赛段开始——很多选手

的双脚在比赛第二天开始起泡破皮,忍着脚

下剧烈疼痛继续前进真是感觉生不如死。在

比赛路线上的医疗站里,准备接受治疗的选

手排成长龙,有些选手干脆自己用纱布和胶

布自行包扎,支撑到终点。

参 加 比 赛 的 选 手 可 谓 天 南 地 北 , 目 的 各

异 。 英 国 男 子 皮 划 艇 金 牌 得 主 J a m e s

C rackne l l是两届奥运会

赛艇冠军,他和队友划艇

横跨大西洋,并拍摄了纪

录片《破浪前行》,也曾与BBC电视主持

人Ben Fogle和Ed Coats挑战以南极为目

标的800公里滑雪竞速赛。这次,他终于

实现了参加地狱马拉松的梦想。来自日本

沙漠中恶劣的自然环境只青睐勇敢者和强壮者,每个参赛者都意

识到,在这充满敌意的世界中,自己是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尘。

| 山野 | OUTDOOR CHINA118

On the way | 地

Page 6: Hell MDS

的、年纪最大的参赛者74岁女士Noriko Iida 曾于2009年和2010年连续

两年完成赛程,成为日本首名完成这项比赛的最高龄人士。她希望成为

完成这项赛事的世界最老参赛者。目前世界纪录保持者是一名75岁的法

国女选手。36岁的英国选手Iain Stevenson前来参赛是为了纪念夭折的

孩子。2007年,他年仅三岁的儿子不幸夭折,3个月前,他又有一个孩

子诞生,为此他前来参赛以示纪念。

从历届赛事的总成绩来看,前50名中罕见亚洲选手,大都被欧美非选手

包揽,摩洛哥选手长久以来统治着这项赛事。多次夺得赛事冠军的37岁

摩洛哥选手Mohamad Ahansal稳居首位,他也是吉尼斯沙漠最快穿越记

录保持者。尽管Mohamad Ahansal依然强大无敌,但是越来越多的摩洛

哥年轻选手向他发起挑战,试图争夺这一象征北非极限耐力跑的王座。

4月5日第三赛段:38公里

撒哈拉的时间之沙

2010年的迪斯尼好莱坞大片《波斯王子:时间之沙》讲述了公元六世纪

波斯王子达斯坦与异国公主塔米纳联手对抗外敌,以防止神赐礼物“时

间之沙”落入他人之手的故事。其实,这一题材早在1989年就被打造成

游戏推出,而影片的主要外景地就是摩洛哥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本

次比赛部分路线也经过影片拍摄地。

时间之沙是流传于撒哈拉沙漠地区的古老传说,掌管操控时间之沙就会

获得时间之沙的力量,引发时空颠倒的灾难。现在,每个人都希望掌握

自己的时间之沙,以获取强大的力量。

第二赛段结束后,已经有12人退赛,随着赛段的继续和每天的沙丘路

线,选手们出现问题最多的是脚部的水泡和磨损,退赛人数不断增加。

OUTDOOR CHINA 山野 119

TIPS

数说:撒哈拉地狱马拉松赛

30%多次参赛者

70%国际参赛者

30%法国参赛者

14%女性参赛者

45%退役军人参赛者

30%三人以上团队

10%参赛步行者

90%步行跑步交替者

最快者时速:14公里/小时

最者慢时速:3公里/小时

参赛年龄最小者:16岁

参赛年龄最大者:78岁

如果认为赢得世界上最艰苦的马拉松会有丰厚的奖金,

那就错了。组委会在官方说明里就明确告诉参赛选手:

忘记奖金这回事吧!这项比赛的奖金只能用“微薄“来

形容——男子冠军仅有4600欧元,女子冠军只有2800

欧元,而团队第一名的奖金为3200欧元。这些奖金与

训练、交通装备以及报名费等总开支近万欧元的投入相

比,确实可以忽略不计。

正是因为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地狱马拉松的残酷声名,才

吸引了1998年艾科挑战赛落户这里。这项当时世界最

高水准的探险越野赛要求参加团体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登

山 、 越 野 跑 、 划 艇 、 穿 越 、 山 地 车 等 各 项 团 体 户 外 比

赛,由探索频道拍摄的穿越摩洛哥电视赛事专题获得了

“运动艾美奖”等多项大奖,成为最经典的户外探险赛

节目。

“永远不要贪图安逸, 因为外面奇妙的世界正等着你去发

掘。跋涉者必须竭尽心力才能翻越孤寂的山头, 但付出代

价的人才有机会俯瞰这这一片沙漠奇景!”13 世纪某位摩

洛哥探险家在讲述时间之沙传说时这样描述探索撒哈拉

的真谛。

| 山野 | OUTDOOR CHINA 119

探险 Exploration

Page 7: Hell MDS

4月6日、7日第四赛段:82公

里,2天完成

地狱马拉松的魔鬼赛段

中国大陆首位参加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地

狱马拉松的选手陈盆滨凭借在摩洛哥撒

哈拉沙漠地狱马拉松前三个赛段的优异

表现获得了赛事组委会和媒体的高度关

注和评价这一赛事的前50名,历来被欧

洲和北非选手所垄断,陈盆滨的出现使

得他们开始好奇地打听着这个中国选手

的各种信息。

在第三个赛段里,陈盆滨的状态有所回

升,甚至在比赛过程中一度与四届赛事

冠军Mohamed Ahansal比肩奔跑,最终

以第28名冲线。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由于摩洛哥天气炎热,前两个赛段一直

没有适应,加之松软的沙地跑起来很费

力,所以表现很一般。陈盆滨在2009-

2010年参加过两次类似赛事,但是那两

次比赛的戈壁硬地比较多,沙地和沙丘

爬升对自己是全新挑战。

接下来的第四和第五赛段是所有选手最

不愿意面对的超长赛段。第四赛段是一

个标准的马拉松长度,而第五赛段则是

82公里长途跋涉。陈盆滨却对这些赛段

表示出很浓厚的兴趣,他的优势就是在

于超长赛段,天气适应和地形熟悉后会

跑得更好些。

无论如何,他都改写了摩洛哥撒哈拉沙

漠地狱马拉松的亚洲选手参赛历史。他

的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控制给赛事组委

会和媒体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第

四赛段,他的参赛情况和照片在赛事官

方网站向全世界展示,所有的人都期待

着他能在超长赛段中再次改写历史。

第四个赛段长达82公里,被称为地狱里

的魔鬼赛段。对于那些顶尖的个别选手

来说,当天即可到达终点。可是,绝大

多数选手必须在途中过夜,或是选择夜

行,以争取在夜间凉爽的天气里尽快赶

路。

最终,赛段冠军被来自摩洛哥的选手El

Morabity摘取,只用了7小时09分44秒

就完成了82公里,摩洛哥人在这项赛事

上的垄断地位不可撼动。他比前三个赛

段的冠军Ahansa快了24分钟。

去年参加过此赛事的马来西亚华裔“极

地跑者”吴少刚表示,超长距离的主要

问题是补给这个薄弱环节,其次还有地

形 、 节 奏 把 握 方 面 , 比 短 距 离 更 要 讲

究,而陈盆滨在这些的比赛经验方面还

有待积累。

目前,极限耐力跑在中国还属于非常小

众的运动,即使像陈盆滨这样的天才运

动员拥有恰到好处的身体条件,背后依

然站着一个强劲的专家“军团”——由

优 秀 的 教 练 、 营 养 师 和 运 动 科 学 家 组

成,但从长期来看这还是不够。最好的

胜利之道是拥有必胜的坚强信心。正如

官 方 网 站 在 特 色 选 手 介 绍 里 评 论 的 那

样:在中国,没有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事情会告诉我们一切。

4月8日第五赛段:42.2公里

当马拉松遇到撒哈拉

随 着 8 2 公 里 超 长 赛 段 的 结 束 , 摩 洛 哥

撒哈拉沙漠地狱马拉松也进入了收尾阶

段。前四个赛段的总成绩第一位累计用

时16小时12分31秒,平均时速达11.78

公里;而最后一位足足用了63小时。对

此,陈盆滨提出一个有趣的观点:在这

极限耐力跑圈中有一句调侃的名言:超级马拉松

就是一场吃喝比赛,加上那么一点漂亮的风景和

跑步。

| 山野 | OUTDOOR CHINA120

On the way | 地

Page 8: Hell MDS

类地狱式的竞技里,跑得快的运动员反而

不辛苦。冠军不到20小时就完成全程,而

最后一位选手需要79个小时,显然后者受

煎熬的时间是前者的4倍。

对于多数参赛者来说,参与和体验是最重

要的,如果能提高成绩,对于自己是额外

的奖励。然而,不论参赛者的水平高低,

沙漠的恶劣状况却是一视同仁。每一站参

赛者除了休息,个个都忙着清洗伤口,必

须把脚趾、脚底的水泡刺破,剪掉茧皮,

然后把脚伸在帐篷外面曝晒,第二天才能

如期上路。沙漠里酷日当空,不知不觉很

容易脱水,无形中也导致了脱盐,有时脚

抽筋了才知道要赶紧补水补盐。

浩瀚的荒漠中只有沙石陪伴,肉体的伤痛

都是次要的,真正可以相依为命的除了毅

力还是毅力。沙丘是最令人沮丧的。每当

前面的人先爬上沙丘顶时,看到他们的肢

体语言,便知道前方还有无尽的沙丘在招

手……他们经过当地的沙漠村镇,这些以

泥土建成的村镇本身就是奇观。镇上的小

孩都以欢迎英雄一般的掌声和欢呼声鼓励

选手,那种感觉让选手们觉得再怎么辛苦

都是值得的。

来自卡塔尔的中学教师赖尼尔•耶苏伦已经

是第二次参加这项世界上最艰苦的沙漠赛事

了。上次他通过参赛募集到4万美元,为中

国东乡族自治县捐建了一所小学,为250名

学生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参赛队伍里肩负

为慈善捐款和宣传任务的人比比皆是。

站在第五赛段起跑线后的选手是814人,

已有35人退赛。本届比赛退赛人数相对往

届较少,往年总有超过百名选手无法忍受

“地狱之苦”而退赛。从撒哈拉沙漠死里

逃生的最有名的选手自然是意大利现代五

项奥运冠军莫罗•普罗斯佩里。1994年,

莫 罗 不 顾 家 人 反 对 , 参 加 了 撒 哈 拉 马 拉

松。他在比赛第二天遭遇沙尘暴独自被困

沙漠中。在被困四天中只能靠喝自己的尿

液过活,同时吃蝙蝠充饥。严酷的天气和

虚弱的身体让莫罗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他在墓穴里割腕自杀,但由于体内没有水

分,血液迅速凝固起来。求死不成激发起

了莫罗的求生欲望,被困八天后他沿着一

条河床走出沙漠。获救时,莫罗已经走到

了阿尔及利亚,体重轻了15公斤,而他也

成为撒哈拉沙漠马拉松历史上最顽强、最

传奇的选手。

4月9日第六赛段:17.5公里

终点亦是起点

当 陈 盆 滨 第 3 5 个 冲 过 第 六 赛 段 的 终 点 线

时,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创造了这项世界

上最艰难的超级马拉松的赛事历史。作为

来自中国大陆的选手,他首次完成比赛,

并获得总成绩第56名。仅有17.5公里的第

六赛段,陈盆滨以1小时41分42秒完成。

这段通往小镇的硬戈壁滩体现出陈盆滨的

优势,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地狱马拉松赛在

很多方面要难过2010年陈盆滨夺得季军的

戈壁长征赛事。

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地狱马拉松比赛集中了

以 摩 洛 哥 、 约 旦 为 代 表 的 阿 拉 伯 国 家 高

手、以法国和西班牙为代表的欧洲超级马

拉松高手这两大阵营。因此,比赛的水平

和含金量极高,陈盆滨首次参赛即进入前

60名已是很好的成绩。最后男子冠亚军分

别被摩洛哥选手包揽,而女子组前三名均

是法国选手。

| 山野 | OUTDOOR CHINA 121

探险 Expl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