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年 4 月 11 日 星期四 5 责任编辑 / 王宇润 版式 / 张妙婷 韩伟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 /(010)83025781 春暖花开,大部分人都心情舒畅,但是有些人却好像高兴不起来。这是为什么?他们是怎么 了?实际上,这怪不得他们,因为他们有可能是被抑郁症找上了。春天如此美好的时光,却是抑郁 症的高发季节,我们该如何识别、如何应对、如何助己助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 健康到你 科普专家送健康 》一书,汇聚了相关领域专家的观点,能带读者一探抑郁症究竟。 春天来了,你的心情还好吗? 北京回龙观医院 杨甫德 在公众眼中,抑郁症是“心灵感冒”,是丘吉尔 口中的“黑狗”;在心理医生看来,抑郁症是一种精 神疾病,不是软弱的表现,更不是“小心眼儿”。面 对抑郁症患者,医生要做的就是感受着患者的感 受,跟着他一起痛苦,同时帮他在黑暗中找寻希望。 抑郁症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美国一 名罹患抑郁症的摄影师拍摄了一系列表现内 心真实感受的照片。在这些黑白照片里,他的 脸永远都看不清,我们能体会到深深的无助感 和压抑感,甚至有自伤、自杀的趋向。 核心症状是“三低”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3.5亿患者,遍布各年 龄组,女性居多。WHO强调,应特别关注3类 受到严重影响的群体:青少年和年轻人、育龄妇 (尤其是在产后) 以及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 其中,老年人自杀风险高,往往被忽视。 贫穷、失业、亲人去世或关系破裂等负性 生活事件,身体疾病,以及酗酒和吸毒引起的 问题等,都会增加罹患抑郁症的风险。老年人 抑郁症往往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长期疼 痛以及丧偶等事件相关。同时,抑郁症可导致 更大的压力和功能障碍。 抑郁症与通常的情绪波动不同。患者有 典型“三低”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降低、 精力下降。此外,通常还有以下症状:食欲改 变,睡眠更多或更少,注意力下降,犹豫不决, 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内疚或绝望,并有自残或 自杀的念头。WHO 总结了抑郁症患者最常 有的想法:疼痛太剧烈,难以忍受;绝望,生活 毫无意义;被消极和令人不安的想法吞噬;除 了自杀想不出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死亡是一 种解脱;自己一无是处;非常孤独,即使有朋友 和家人也是如此;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有这种 感觉或想法。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希望患者务 必记住:①你不是唯一有这些感觉的人,许多 人都经历过这种情况且至今仍然好好活着。 ②你不必自责,任何人都可能有这种情况。 ③有人能够帮助你,你会好起来。 根据症状的多少和严重程度,抑郁症发作 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抑郁患者尚有 一定的活动能力,但继续从事日常工作和社会 活动有难度。而重度抑郁症发作时,患者就很 难再进行上述活动了,甚至连家务都做不了。 抑郁症可以治疗 与信赖的人交谈是从抑郁症中走出的第 一步,多数人在与关心他们的人交谈后都会感 觉好一些。 更重要的是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抑郁 症的治疗办法包括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治 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心理疗 法等,能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回归社会。抗抑 郁药从开始服用到体现明显疗效大约需要两 周,很多患者难以坚持下来。WHO 数据显示, 全球只有不足一半的患者接受有效治疗,甚至 在许多国家中不到 10%。 生活康复同样重要。建议继续从事健康时 喜欢的活动;常与家人和朋友联系;经常运动,哪 怕只是短距离散步;坚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习 惯;接受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的事实并调整自己 的期望,不强求自己完成与往常一样多的事情; 避免或限制酒精摄入和滥用安眠药等药物。 伸手援助多鼓励 正确认识抑郁症,破除抑郁症的污名化, 最终能使更多的患者去寻求帮助。 如果身边有人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和 快感缺失等表现,持续两周以上,严重影响工 作、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通过调节心情、改 变生活方式等不能解决问题,就说明对方可能 患了抑郁症。WHO 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鼓励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主动 陪他就诊。如果确诊,帮助患者按处方服药, 务必保持耐心,一般需要几个星期才会有所好 转。第二,要知道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 一种性格弱点。如果对方表现虚弱,不要责怪 他“这么没出息”或劝他“想开一点”,而要说 “把你内心的感受告诉我”。第三,朋友和家人 的支持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请向患者清楚表 明你想帮助他,只倾听不判断,并主动提供支 持。可以说“跟我说说你的情况”,不要说“你 有什么好抑郁的”。恢复需要时间,必须有耐 心和毅力。第四,帮助患者过好日常生活,采 取规律的饮食和睡眠模式。鼓励患者经常运 动并参与社会活动。第五,压力可能使抑郁症 恶化。鼓励患者关注积极的方面,而不是消极 的方面。如果对方有消极的言行,不要质问“你 为什么这么脆弱”,而是要让对方“跟我说说你 的经历和苦衷”。如果患者有自残念头,或已 经故意伤害了自己,不要将他们单独留下,及 时向专业人员寻求进一步帮助。同时, 拿走药物、尖锐器具等。第六,叮嘱 患者好好照顾自己。尽量设法放 松并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抑郁症离我们 并不远 北京回龙观医院 邸晓兰 一个8岁的女孩,老是哭,哭完又表现得 很烦躁。问她怎么了,她说: “我老想掐住一 点。”还说,“掐不住就烦。”但又问不出要掐 住什么,为什么要掐。 另一个以往学习、品行很好的女孩,突然 行为改变,冲动、逃学、说谎、偷窃。她偷了同 学的钱、洗发水、饭票、小手绢。问她为什么 偷,她说: “上次出去买冰棍,同学没带钱,我 借她了,说好还,她不还我。所以我就偷她两 毛钱,就偷那根冰棍钱!”这孩子怎么这样较 真?一深究,她说: “心里不愉快,烦。” 两个孩子都被确诊为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症状不典型 上面两个孩子的症状实际上是抑郁情 绪的“变态”表达,而这样的孩子容易被误 诊为品行障碍。 和成年人抑郁症不同,孩子越小,其 症状越不典型。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部 分表达出内心的痛苦,也会出现自责、 自罪感,而年龄小的孩子,他们说不出 抑郁的心理体验,只表现出无缘无故的 烦躁不安,他们可能哭泣、不听话、多动、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品行方面出 现问题,甚至自伤、自残。 儿童期虽然不是抑郁症 的高发期,但也并不少见。孩 子得抑郁症相对成人来讲,与 环境和心理等关系相对较小, 主要受生物学因素的影响。研 究发现,多种神经递质的代谢 障碍、神经内分泌失调、基因 变异、脑结构先天发育异常等 问题都可能是儿童抑郁症的 病因。 患抑郁症的孩子常常伴 有一些躯体和自主神经系统 的症状:较小的孩子本来都不尿床了,可一段 时间后又遗尿、遗粪;有的小孩老说肚子疼、 脑袋疼或是喘不过气来等,家长带着孩子 去医院检查,结果什么身体疾病都没有;另 外,睡眠障碍、心悸、憋闷、厌食或贪食也很 多见。 儿童抑郁症还常伴有强迫症状。比如, 反复洗手,反复检查,写一个字要查半天,怕 写错了;强迫性仪式化的动作,早晨起床磨磨 蹭蹭,总也穿不上衣服,走两步退两步,怕踩着 东西;强迫性不停地询问、数东西等。躯体症 状的出现可能与丘脑功能障碍相关,而强迫症 状与抑郁症状常有共同的病因。 这样的孩子不容易被家长识别出患了精 神方面的疾病,总以为孩子不听话,是逆反心 理、坏毛病,像前面讲到的第二个孩子更被认 为是有品行障碍。事实上,品行障碍必须是一 种持久的、反复存在的问题,不会是突然或短 时出现,其程度要达到相当严重的反社会性、 攻击性、对立性。 儿童抑郁症应及早治疗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突然古怪,出 现以上症状,再排除孩子自述的其他躯体疾 病,就应该想到是不是孩子的精神方面出了 问题,一定要带孩子去看精神科医生。儿童 抑郁症只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完全可以 缓解和治愈的。 虽然抑郁症是有一定自限性的疾病,不加 干预也可能痊愈,但自然病程长,可达数月甚 至 1 年以上,会明显降低孩子和家人的生活 质量,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发育,给孩 子的心灵留下创伤。且抑郁症复发率相当高, 自杀则是最严重的、也是难以防范的结局。 统计发现,抑郁症患者 50%~70% 都有自杀 企图,15% 最终会自杀身亡。因此,一定要 及早就医,正规治疗。目前,治疗抑郁症的方 法很多,疗效也很好,家长担心的药物不良反 应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小孩子 也会得抑郁症 北京小汤山医院 徐虹 有些人会有这些情况:宅在家里,晚上睡 不着,白天很少活动,疲乏无力,宁肯睡在垃圾 上,也不愿意起身打扫房间;整天闷闷不乐,兴 趣索然,常常保持沉默,很少和朋友联络;没有 食欲或饮食不规律;抱怨脑子不好使,习惯把 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对生活看不到意义,也看 不清未来,觉得 “只有一条绝路可走”。他们不 堪重负,对这种状态,真的无能为力。觉得自 己好像被卡住了,无法拿出足够的力量做任何 事。就像遇到神话里的捆仙索,一旦被缚住, 手脚俱在,意识清醒,但却不能动弹,也无法挣 脱。也许只有某种强大的外力才能指引他逃 离困境。 这是因为,他们抑郁了。抑郁症就是精神 感冒,可能找上任何人。 抑郁症近在咫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显著而 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从情绪的轻 度不佳到严重的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 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 饮食和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 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其终身患病率为 6.1%~9.5%。女性的患病率通常是男性的两倍。 据 WHO 预测:21 世纪抑郁症将与艾滋 病、癌症并列为“三大杀手”。美国权威部门调 查结果显示,自杀者中有三分之二都是抑郁症 患者。 为什么和怎么办 抑郁症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般包括以下因素。 1. 生理因素。生物化学异常,如大脑中 5-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功能和代谢异常的 人就容易患上抑郁症。 2.遗传因素。抑郁症往往有遗传倾向。 若父母一方患有抑郁症,孩子患该病的机会将 增加 10%~13%,但这种倾向不是造成抑郁症 发病的唯一原因。 3.社会与心理因素。长期存在,一直未能 解决的不良生活事件、过分的日常压力都可以 促成抑郁症的发生。对于抑郁症的易患人群, 如果持续处于暴力、忽视、虐待或贫穷之中,更 可加速患上这种病。 4. 继发于各种躯体疾病。 抑郁症的基本症状如下。①“三低”:情 绪低落、兴趣降低、精力下降。②“三无”:无 (过去失败) 、无助 (现在无能) 、无望 (将来无 望) 。③“三自”:自责、自罪、自杀。抑郁症还 有许多的伴发症状,如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性 功能障碍、体重减轻、难以名状或是无法解释 的各种慢性疼痛 (特别是头痛、腹痛、骨盆疼 痛) 、胃肠道功能障碍等。 典型抑郁症患者具有“懒、呆、变、忧、 虑”的“五 D 征”,加上顽固性失眠和躯体 不 适;还 可 以 用 自 评 抑 郁 量 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自我评定。但 最终一定要及时找专科医生进行确诊和治疗。 得了 抑 郁 症,需 要 进 行 综 合治疗:药物治疗、适 度运动、饮食调节和心 理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 常见、反复发作、高 自杀率、高疾病负 担的疾病。但抑郁 症又是一种精神感 冒,是可治的。早 期识别加上 有效药物 治 疗、适 度 运 动、 饮食的调 节和心理 治疗是可 以摆脱抑 郁 症 的。 要重视自 杀问题。 聊聊 抑郁症 北京回龙观医院 牛雅娟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 WHO 统计显示,每 4 个人当中至少有 1 个 人在一生当中出现过抑郁,100个人里有4~8 个人会得抑郁症。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为心境低落、思维迟 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还伴有睡 眠障碍等躯体症状,严重者会有自杀企图或 行为。但也有部分抑郁症患者因为症状并不 “典型”,往往被忽视或者误诊,例如“隐匿性 抑郁症”患者。 张女士今年 57 岁,自打退休,她便成了 医院的“常客”。这两年,她总感到头晕、头痛、 疲乏无力,而胃胀、胃痛更让她吃不下东西,人 也消瘦了很多。她担心自己得了重病,反复到 医院检查,胃镜做了 4 次,胃药也吃了很多, 就是没有解决问题。最后,她在医生的建议下 来到精神科。 医生发现,张女士除了躯体不适外,还有 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表现。经过详细评估,她 被诊断为抑郁症。经过抗抑郁治疗后,不仅躯体 症状改善了,心情也豁然开朗。张女士说,万万 没想到,自己的胃病居然是在精神科治好的。 张女士所患的是隐匿性抑郁症,在综 合医院很常见。隐匿性抑郁症占抑郁症的 10%~30%,症状多种多样,导致误诊率高达 70% 以上。患者多数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往 往因此忽略了情绪问题。躯体症状一般有如 下表现: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 胀、腹痛、腹泻等;心血管系统症状表现为心 慌、胸闷等;各种不明原因的疼痛也是很常见 的,如肩痛、背痛、肌肉酸痛等。他们往往辗 转就诊于消化科、心血管科、神经内科、中医 科等,医生也常常查不到原因,最后才被转到 精神科或心理科。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患者在关注自身躯 体症状的同时,也应关注心情变化。如果发 现自己存在情绪低落等表现,要及时就诊于 精神科或心理科。因为隐匿性抑郁症的抑郁 表现往往不典型,躯体症状也查不出器质性 病变,所以容易被亲人或朋友误解,甚至被认 为无病呻吟、没病装病。希望周围人能给予 他们更多关爱和理解。就像普通抑郁症一样, 隐匿性抑郁症经过系统治疗,可以取得很好 的效果,不必过于紧张。 隐匿性 抑郁症

春天来了,你的心情还好吗? - epaper.cnpharm.comepaper.cnpharm.com/zgyyb/images/2019-04/11/05/zgyyb201904110… · 了?实际上,这怪不得他们,因为他们有可能是被抑郁症找上了。春天如此美好的时光,却是抑郁

  • Upload
    others

  • View
    1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2019 年 4 月 11 日星期四

5责任编辑 / 王宇润  版式 / 张妙婷  韩伟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 /(010)83025781

春暖花开,大部分人都心情舒畅,但是有些人却好像高兴不起来。这是为什么?他们是怎么

了?实际上,这怪不得他们,因为他们有可能是被抑郁症找上了。春天如此美好的时光,却是抑郁

症的高发季节,我们该如何识别、如何应对、如何助己助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健康到你

家 科普专家送健康》一书,汇聚了相关领域专家的观点,能带读者一探抑郁症究竟。

春天来了,你的心情还好吗?

□ 北京回龙观医院 杨甫德

在公众眼中,抑郁症是“心灵感冒”,是丘吉尔

口中的“黑狗”;在心理医生看来,抑郁症是一种精

神疾病,不是软弱的表现,更不是“小心眼儿”。面

对抑郁症患者,医生要做的就是感受着患者的感

受,跟着他一起痛苦,同时帮他在黑暗中找寻希望。

抑郁症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美国一

名罹患抑郁症的摄影师拍摄了一系列表现内

心真实感受的照片。在这些黑白照片里,他的

脸永远都看不清,我们能体会到深深的无助感

和压抑感,甚至有自伤、自杀的趋向。

核心症状是“三低”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 3.5 亿患者,遍布各年

龄组,女性居多。WHO 强调,应特别关注 3 类

受到严重影响的群体:青少年和年轻人、育龄妇

女(尤其是在产后)以及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

其中,老年人自杀风险高,往往被忽视。

贫穷、失业、亲人去世或关系破裂等负性

生活事件,身体疾病,以及酗酒和吸毒引起的

问题等,都会增加罹患抑郁症的风险。老年人

抑郁症往往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长期疼

痛以及丧偶等事件相关。同时,抑郁症可导致

更大的压力和功能障碍。

抑郁症与通常的情绪波动不同。患者有

典型“三低”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降低、

精力下降。此外,通常还有以下症状:食欲改

变,睡眠更多或更少,注意力下降,犹豫不决,

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内疚或绝望,并有自残或

自杀的念头。WHO 总结了抑郁症患者最常

有的想法:疼痛太剧烈,难以忍受;绝望,生活

毫无意义;被消极和令人不安的想法吞噬;除

了自杀想不出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死亡是一

种解脱;自己一无是处;非常孤独,即使有朋友

和家人也是如此;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有这种

感觉或想法。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希望患者务

必记住:①你不是唯一有这些感觉的人,许多

人都经历过这种情况且至今仍然好好活着。

②你不必自责,任何人都可能有这种情况。

③有人能够帮助你,你会好起来。

根据症状的多少和严重程度,抑郁症发作

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抑郁患者尚有

一定的活动能力,但继续从事日常工作和社会

活动有难度。而重度抑郁症发作时,患者就很

难再进行上述活动了,甚至连家务都做不了。

抑郁症可以治疗

与信赖的人交谈是从抑郁症中走出的第

一步,多数人在与关心他们的人交谈后都会感

觉好一些。

更重要的是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抑郁

症的治疗办法包括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治

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心理疗

法等,能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回归社会。抗抑

郁药从开始服用到体现明显疗效大约需要两

周,很多患者难以坚持下来。WHO 数据显示,

全球只有不足一半的患者接受有效治疗,甚至

在许多国家中不到 10%。

生活康复同样重要。建议继续从事健康时

喜欢的活动;常与家人和朋友联系;经常运动,哪

怕只是短距离散步;坚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习

惯;接受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的事实并调整自己

的期望,不强求自己完成与往常一样多的事情;

避免或限制酒精摄入和滥用安眠药等药物。

伸手援助多鼓励

正确认识抑郁症,破除抑郁症的污名化,

最终能使更多的患者去寻求帮助。

如果身边有人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和

快感缺失等表现,持续两周以上,严重影响工

作、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通过调节心情、改

变生活方式等不能解决问题,就说明对方可能

患了抑郁症。WHO 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鼓励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主动

陪他就诊。如果确诊,帮助患者按处方服药,

务必保持耐心,一般需要几个星期才会有所好

转。第二,要知道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

一种性格弱点。如果对方表现虚弱,不要责怪

他“这么没出息”或劝他“想开一点”,而要说

“把你内心的感受告诉我”。第三,朋友和家人

的支持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请向患者清楚表

明你想帮助他,只倾听不判断,并主动提供支

持。可以说“跟我说说你的情况”,不要说“你

有什么好抑郁的”。恢复需要时间,必须有耐

心和毅力。第四,帮助患者过好日常生活,采

取规律的饮食和睡眠模式。鼓励患者经常运

动并参与社会活动。第五,压力可能使抑郁症

恶化。鼓励患者关注积极的方面,而不是消极

的方面。如果对方有消极的言行,不要质问“你

为什么这么脆弱”,而是要让对方“跟我说说你

的经历和苦衷”。如果患者有自残念头,或已

经故意伤害了自己,不要将他们单独留下,及

时向专业人员寻求进一步帮助。同时,

拿走药物、尖锐器具等。第六,叮嘱

患者好好照顾自己。尽量设法放

松并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抑郁症离我们并不远

□ 北京回龙观医院 邸晓兰

一个 8 岁的女孩,老是哭,哭完又表现得

很烦躁。问她怎么了,她说:“我老想掐住一

点。”还说,“掐不住就烦。”但又问不出要掐

住什么,为什么要掐。

另一个以往学习、品行很好的女孩,突然

行为改变,冲动、逃学、说谎、偷窃。她偷了同

学的钱、洗发水、饭票、小手绢。问她为什么

偷,她说:“上次出去买冰棍,同学没带钱,我

借她了,说好还,她不还我。所以我就偷她两

毛钱,就偷那根冰棍钱!”这孩子怎么这样较

真?一深究,她说:“心里不愉快,烦。”

两个孩子都被确诊为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症状不典型

上面两个孩子的症状实际上是抑郁情

绪的“变态”表达,而这样的孩子容易被误

诊为品行障碍。

和成年人抑郁症不同,孩子越小,其

症状越不典型。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部

分表达出内心的痛苦,也会出现自责、

自罪感,而年龄小的孩子,他们说不出

抑郁的心理体验,只表现出无缘无故的

烦躁不安,他们可能哭泣、不听话、多动、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品行方面出

现问题,甚至自伤、自残。

儿童期虽然不是抑郁症

的高发期,但也并不少见。孩

子得抑郁症相对成人来讲,与

环境和心理等关系相对较小,

主要受生物学因素的影响。研

究发现,多种神经递质的代谢

障碍、神经内分泌失调、基因

变异、脑结构先天发育异常等

问题都可能是儿童抑郁症的

病因。

患抑郁症的孩子常常伴

有一些躯体和自主神经系统

的症状:较小的孩子本来都不尿床了,可一段

时间后又遗尿、遗粪;有的小孩老说肚子疼、

脑袋疼或是喘不过气来等,家长带着孩子

去医院检查,结果什么身体疾病都没有;另

外,睡眠障碍、心悸、憋闷、厌食或贪食也很

多见。

儿童抑郁症还常伴有强迫症状。比如,

反复洗手,反复检查,写一个字要查半天,怕

写错了;强迫性仪式化的动作,早晨起床磨磨

蹭蹭,总也穿不上衣服,走两步退两步,怕踩着

东西;强迫性不停地询问、数东西等。躯体症

状的出现可能与丘脑功能障碍相关,而强迫症

状与抑郁症状常有共同的病因。

这样的孩子不容易被家长识别出患了精

神方面的疾病,总以为孩子不听话,是逆反心

理、坏毛病,像前面讲到的第二个孩子更被认

为是有品行障碍。事实上,品行障碍必须是一

种持久的、反复存在的问题,不会是突然或短

时出现,其程度要达到相当严重的反社会性、

攻击性、对立性。

儿童抑郁症应及早治疗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突然古怪,出

现以上症状,再排除孩子自述的其他躯体疾

病,就应该想到是不是孩子的精神方面出了

问题,一定要带孩子去看精神科医生。儿童

抑郁症只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完全可以

缓解和治愈的。

虽然抑郁症是有一定自限性的疾病,不加

干预也可能痊愈,但自然病程长,可达数月甚

至 1 年以上,会明显降低孩子和家人的生活

质量,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发育,给孩

子的心灵留下创伤。且抑郁症复发率相当高,

自杀则是最严重的、也是难以防范的结局。

统计发现,抑郁症患者 50%~70% 都有自杀

企图,15% 最终会自杀身亡。因此,一定要

及早就医,正规治疗。目前,治疗抑郁症的方

法很多,疗效也很好,家长担心的药物不良反

应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小孩子也会得抑郁症

□ 北京小汤山医院 徐虹

有些人会有这些情况:宅在家里,晚上睡

不着,白天很少活动,疲乏无力,宁肯睡在垃圾

上,也不愿意起身打扫房间;整天闷闷不乐,兴

趣索然,常常保持沉默,很少和朋友联络;没有

食欲或饮食不规律;抱怨脑子不好使,习惯把

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对生活看不到意义,也看

不清未来,觉得 “只有一条绝路可走”。他们不

堪重负,对这种状态,真的无能为力。觉得自

己好像被卡住了,无法拿出足够的力量做任何

事。就像遇到神话里的捆仙索,一旦被缚住,

手脚俱在,意识清醒,但却不能动弹,也无法挣

脱。也许只有某种强大的外力才能指引他逃

离困境。

这是因为,他们抑郁了。抑郁症就是精神

感冒,可能找上任何人。

抑郁症近在咫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显著而

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从情绪的轻

度不佳到严重的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

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

饮食和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

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其终身患病率为

6.1%~9.5%。女性的患病率通常是男性的两倍。

据 WHO 预测:21 世纪抑郁症将与艾滋

病、癌症并列为“三大杀手”。美国权威部门调

查结果显示,自杀者中有三分之二都是抑郁症

患者。

为什么和怎么办

抑郁症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般包括以下因素。

1. 生理因素。生物化学异常,如大脑中 5-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功能和代谢异常的

人就容易患上抑郁症。

2. 遗传因素。抑郁症往往有遗传倾向。

若父母一方患有抑郁症,孩子患该病的机会将

增加 10%~13%,但这种倾向不是造成抑郁症

发病的唯一原因。

3. 社会与心理因素。长期存在,一直未能

解决的不良生活事件、过分的日常压力都可以

促成抑郁症的发生。对于抑郁症的易患人群,

如果持续处于暴力、忽视、虐待或贫穷之中,更

可加速患上这种病。

4. 继发于各种躯体疾病。

抑郁症的基本症状如下。①“三低”:情

绪低落、兴趣降低、精力下降。②“三无”:无

用(过去失败)、无助(现在无能)、无望(将来无

望)。③“三自”:自责、自罪、自杀。抑郁症还

有许多的伴发症状,如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性

功能障碍、体重减轻、难以名状或是无法解释

的各种慢性疼痛(特别是头痛、腹痛、骨盆疼

痛)、胃肠道功能障碍等。

典 型 抑 郁 症 患 者 具 有“懒、呆、变、忧、

虑”的“五 D 征”,加 上 顽 固 性 失 眠 和 躯 体

不适;还可以用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自我评定。但

最终一定要及时找专科医生进行确诊和治疗。

得了抑郁症,需要进行

综合治疗:药物治疗、适

度运动、饮食调节和心

理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

常见、反复发作、高

自杀率、高疾病负

担的疾病。但抑郁

症又是一种精神感

冒,是可治的。早

期 识 别 加 上

有效药物

治 疗、适

度 运 动、

饮食的调

节和心理

治疗是可

以摆脱抑

郁 症 的。

要重视自

杀问题。

聊聊抑郁症

□ 北京回龙观医院 牛雅娟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

WHO 统计显示,每 4 个人当中至少有 1 个

人在一生当中出现过抑郁,100 个人里有 4~8

个人会得抑郁症。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为心境低落、思维迟

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还伴有睡

眠障碍等躯体症状,严重者会有自杀企图或

行为。但也有部分抑郁症患者因为症状并不

“典型”,往往被忽视或者误诊,例如“隐匿性

抑郁症”患者。

张女士今年 57 岁,自打退休,她便成了

医院的“常客”。这两年,她总感到头晕、头痛、

疲乏无力,而胃胀、胃痛更让她吃不下东西,人

也消瘦了很多。她担心自己得了重病,反复到

医院检查,胃镜做了 4 次,胃药也吃了很多,

就是没有解决问题。最后,她在医生的建议下

来到精神科。

医生发现,张女士除了躯体不适外,还有

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表现。经过详细评估,她

被诊断为抑郁症。经过抗抑郁治疗后,不仅躯体

症状改善了,心情也豁然开朗。张女士说,万万

没想到,自己的胃病居然是在精神科治好的。

张 女 士 所 患 的 是 隐 匿 性 抑 郁 症,在 综

合医院很常见。隐匿性抑郁症占抑郁症的

10%~30%,症状多种多样,导致误诊率高达

70% 以上。患者多数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往

往因此忽略了情绪问题。躯体症状一般有如

下表现: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

胀、腹痛、腹泻等;心血管系统症状表现为心

慌、胸闷等;各种不明原因的疼痛也是很常见

的,如肩痛、背痛、肌肉酸痛等。他们往往辗

转就诊于消化科、心血管科、神经内科、中医

科等,医生也常常查不到原因,最后才被转到

精神科或心理科。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患者在关注自身躯

体症状的同时,也应关注心情变化。如果发

现自己存在情绪低落等表现,要及时就诊于

精神科或心理科。因为隐匿性抑郁症的抑郁

表现往往不典型,躯体症状也查不出器质性

病变,所以容易被亲人或朋友误解,甚至被认

为无病呻吟、没病装病。希望周围人能给予

他们更多关爱和理解。就像普通抑郁症一样,

隐匿性抑郁症经过系统治疗,可以取得很好

的效果,不必过于紧张。

隐匿性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