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DOI: 10.6639/JCCIR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9 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DOI 106639JCCIRISSN 2221-6170 (Print)ISSN 2308-5193 (Online)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 Vol 8 No 3 September 2018 發 行 PUBLISHED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發行人 PUBLISHER 張守進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SJ Chang PhD Dep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l Cheng Kung University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Tel +886-6-2757575 Fax +886-6-2757575 e-mail changsjmailnckuedutw

榮譽總編輯 HONORARY EDITOR-IN-CHIEF 何明泉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暨研究所台灣 640 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三段 123 號 MC Ho PhD Dept of Industrial Design Nat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 amp Tech No 123 Sec 3 University Rd Douliou Yunlin 640 Taiwan Tel +886-5-5342601 ext 6103 e-mail homcyuntechedutw

總編輯 EDITOR-IN-CHIEF 林建德崑山科技大學工學院兼任教授台灣 710 台南市永康區崑大路 195 號 Artde DKT Lam PhD School of Engineering Kun Shan University No195 Kunda Rd Yongkang Dist Tainan City 710 Taiwan Tel +886-919197702 e-mail artdelamqqcom 沈思岑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台灣 632 雲林縣虎尾鎮文化路 64 號 ST Shen PhD Dept of Multimedia Design Natl Formosa University of Sci amp Tech No 64 Wunhua Rd Huwei Yunlin 632 Taiwan Tel +886-5-6315878 Fax +886-5-6315875 e-mail stshennfuedutw

副總編輯 DEPUTY EDITOR-IN-CHIEF 林松義遠東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台灣 744 台南市新市區中華路 49 號 SY Lin PhD Far East University No49 Zhonghua Rd Xinshi Dist Tainan City 744 Taiwan Tel +886-6-5979566 e-mail songyihccfeuedutw linsongyihgmailcom

執行編輯 EXECUTIVE EDITOR 溫國勳澳門科技大學中國澳門 KH Wen PhD Mac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o PR China Tel +86-15059179115 e-mail khwentwcatgmailcom

編輯委員 BOARD OF EDITORS (第 8 卷) 朱嘉樺 中原大學 吳昌祚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李穎杰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周煥銘 崑山科技大學 林童照 高苑科技大學 范振能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張靜怡 國立臺東專科學校 莊岳峰 崑山科技大學 陳龍泉 崑山科技大學 黃雅玲 崑山科技大學

發行價格 SUBSCRIPTION PRICE 每年(四期)新台幣 NT$ 4000 (本地) or 美金 US$ 160 (海外)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發行資訊 CONTACT INFORMATION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Print) ISSN 2308-5193(Online) 地址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Address Dep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l Cheng Kung University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Tel +886-6-2757575 Fax +886-6-2757575 電子郵件 e-mail jcciredgmailcom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 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目錄 CONTENTS

1-10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謝修璟 Hsiu Ching Laura Hsieh 11-18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王淑慧

Shu-Huei Wang 19-30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洪胤芷張岑瑤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 31-36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唐淑珍

Shu-Zhen Tang 37-39 學報約稿啟事投稿資料表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Form for Submission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謝修璟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系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1209再審日20190214接受日20190218)

  本研究試圖讓學生藉由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之創新應用以達成設計創新教育之具體實

踐研究目的是要探討 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並探討應用 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於設計課程的學生的學習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爾後據課程實施後的結果提出教

學反思本研究方法透過課程設計與實施以詩為視覺設計課程之主題將課程分為兩大階段進行依序

是傳統分組教學方式網路合作學習進一步地在課程實施中與實施後蒐集資料據所蒐集之資料分析

結果結果顯示應用 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合作學習能提昇學生的創造力專業技能之技術性

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學習創造力

林松義 博士

謝修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系所 副教授

謝修璟副教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系所laurarungmailcom

一緒論

  創造力是人類思維的原動力也是設計理想之終極

追求設計與創造力的生成發展及應用有極密切的關

係創意思考能力一直是設計教育之軸心議題就世界各

先進國家的教育改革言創造問題解決等能力已是各

國發展教育之軸心目標為因應全球知識經濟的來臨我

國教育部(2003)亦頒佈《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目的

是為推動創造力與創新教育[13]而近年來社群網路服

務(SNS)如FacebookTwitterLine等帶來人們在資

訊互動交流上的巨大影響人們樂於透過SNS 分享

生活照片資訊等Facebook 是擁有最多用戶的社群

網站之一據上述之社群網路之普及化世界各國及台灣

之教育之軸心目標身為設計教育者開始省思如何透過

Facebook 社群網路的合作學習引發設計系學生在學習

過程討論互動透過交流互動過程以產生創意思考的能

力因此本研究試圖讓學生藉由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

於設計學習之創新應用以達成設計教育之具體實踐

  本研究之目的是

  (1)探討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程中的學習者經驗及其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3)據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後的結果提出教學

反思及具體建議作為未來設計創新教育參考

  本研究研究範圍因設計教育之專業類別甚多且

廣在研究之時間人力經費許可下且為求研究之

精準與完整性本研究以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為範疇並以

「詩」為主題

二文獻探討

  21 關於「詩」的表現設計手法與符號學

  國語辭典定義「詩意」是足以讓人吟詠的情味

2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牛津字典定義「詩意」如詩歌般或暗示詩歌表現出

一種想像力和深厚的感情可見詩意觀點大致雷同

皆以美感或情感的視野探討去表現詩般感受詩意是

人類不分文化的共通體認據楊一慈(2009)的研究顯示

[15]詩歌的意象符號是詩人在夢想與實際之間所創造

出來的透過與意象符號的連結來表達人類情感身

為設計者必須深刻體悟如何精確地操作及運用符號來傳

遞所要傳達之訊息讓觀眾能有效釋義語言學專家

Saussure(1959)提出符號學的分析方法[10]把一個符號

視為具兩個面向的實體符號是由「符號具」與「符號

義」所組成「符號具」是符號外在的物理形式也就

是看得到的影像可觸的物體等實質形式人們必需透

過感官去感受它「符號義」是觀賞者對於符號指涉對

象的一種想像稱為所表示的概念符號不僅具有外顯

於表層的意義還有隱含於深層的意義徐嘉莉(2006)認為設計師在表現作品的詩意概念時一方面必須從「

人類共通的詩意本質」去挑選適當的設計符碼使設計

者的設計模式在經由作品傳遞訊息時能與使用者的思

維吻合避免只是將表面的圖像或景象轉移而忽略情

感與反思層次的傳達[18]而在視覺設計領域表達情感

鍾毓珊(2006)也提出一個作品傳遞情感的手法共有以下

6點人性化生活體驗回饋性設計愉悅感功能簡

約不複雜合宜的色彩及材質運用[22]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的研究闡釋詩詞設計

發想轉換至設計實踐之歷程[14]此轉換歷程是提供設

計者在設計過程中運用詩詞內涵於設計實踐之過程分

析分別提出以形寫形以形寫神得神傳形寄神出

神四類具體形式此四類形式所強調的呈現方式不同

在這過程是經設計者將視覺的知覺活動與想像力結合

深入分析對象的內部本質且加以融合即「詩詞意涵結

構之分析」部份接著再運用設計轉換之具體手法藉

由「詩詞外在形式及內在意涵之轉換」具體落實為設

計造形材質功能情感等相關要素之過程完成設

計實踐可見透過詩意應用於設計是有提昇想像力創

造力之很大的可能性

  22 視覺傳達設計

  Levi和Lentz(1982)定義了視覺圖像具備以下四個功

能[7]視覺圖像語言比文字能夠更吸引觀者的目光觀

察感受發現與對圖像語言的記憶程度也高於文字

視覺圖像能夠影響管者的情緒與態度觀者的視覺經驗

之累積能夠助於理解圖像以達成訊息的傳遞記憶與

保留人類對視覺圖像畫面具有想像聯想推理判

斷認知等知覺能力陳曉儒(2005)提出六項圖示設計

的準則傳達性傳達能力訊息明確易讀的能力注

目性指記憶具有的顯著性符碼性圖像符號的象

徵聯想與情境表現文化性符合現代文化潮流的適切

性一致性整體表現的一致性風格性設計形式的

表現美感色彩的呈現[20]

  23 網路合作學習理論與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學習

  學者孫春在與林珊如 (2007)將網路合作學習的特

色歸納成四大類刑簡稱ASIA原則 [12]如下 (1)主動學習 (2)模擬學習 (3)互動與互創學習 (4)累積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最相關的理論是建構學習理

論Glaser(1990)表示建構學習理論與合作學習有許多

共通之處[4]以學習者為中心而非教學者網路社群

運用團體學習就為網路學習社群教學者透過網路與

多媒體工具經由特定主題之設計讓教學者與設計學

習者可以透過討論互動找尋問題解決方法(高偉恩 2015) [19]Jonassen Peck amp Wilson(1999)指出網路學

習社群是透過成員相互支援分享價值與經驗彼此信

任共同目標接納多元想法而建立因此學習社群應

強調設計學習者相互的社會與認知貢獻彼此合作與互

相支援以達成共同目標[5]綜合上述文獻可知網路學

習社群應有共同的學習模式與目標而設計學習者也必

須要互相給予支援與回饋分享自身學習心得以及接

納多元想法[451219]本研究以網路合作學習為主軸

選用Facebook社團功能建構網路學習社群說明如下1社團隱私設定2封面相片為社團上方可放置相片的區

域可用來營造此社之形象3討論區社團成員可以在

此討論區平台上撰寫貼文新增相片或影片提問題

新增檔案並可以做回覆評論按讚等4成員顯示

該社團的成員有搜尋成員及加入成員之功能5檔案

可編輯文件與上傳檔案6 相片可新增相簿放置相片

或直接上傳相片影片亦能標籤他人7活動指可以

在該社團舉辦活動之功能

  據張雅婷(2013)指出Facebook 社團能提供多項學習

功能以建置視覺藝術學習社群課程設計與帶領策略是經

營Facebook 視覺藝術學習社群重要的關鍵Facebook 視覺

藝術學習社群融入教學能有良好的學習反應[16]Kabilan Ahmad amp Abidin(2010)的研究亦顯示學生相信臉書可以

是線上學習環境來促進英文學習但教學者必須整合臉書

成一教學計劃並事先擬定學習目標和學習經驗的預期成

效[6]Miloševic Zivkovic Arsic及Manasijevi(2015)指出

大學教育人員用自己的整體經驗協助學生使用Facebook 為

虛擬教室將對學生個人發展與學習路徑參與產生效益

[9]而蘇筱喻(2013)之研究發現運用Facebook社群平臺

合作學習之學習成效優於個別學習之學習成效學生普

遍認為Facebook適用於輔助合作學習[24]區國良蕭顯

勝曾郁庭陳仁澤 (2017) 之研究結果顯示透過情境認

知的方式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有助於提

升學習者的學習動機[25]由上述文獻可知Facebook社群

有增進學習之效益因此本研究試圖將其應用於學習設

計之領域

3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24 Amabile 創造力成分與Amabile共識評量法

  江杰翰(2011)之研究應用Amabile之創造力理論於其研究探討數位遊戲對玩家概念構圖及設計創造力之影

響[23]Stefanic及Randles(2014)也採用了Amabile之理論及共識評量法去評量音樂藝術對創造力之影響Amabile之理論於過去有許多研究採共識評量法來評定學習者

的藝術創造力(Amabile 1983Amabile Weinstock and Archambault 1998Stefanic and Randles2014)這些研究結果得到的創造力之評定都有具體的信度[1211]由上述相關研究得知Amabile共識評量法有具體信度因此本研究應用Amabile共識評量法來評量設計課程學習後之創造力差異Amabile(1983)提出創造力產品的產出需要依賴三種基本成分(1)專業「專業」意指某特定領域中所具備的相關專門技術與知識以及在該領域所

展現的特別才能(2)創意思考技能「創意思考技能」指個體如何解決問題與找出解決方法也是個體能將固

有觀念產生新連結的能力也是個體在執行任務的情境

中為了解決問題超越本身經驗而產生的創新觀點與創

新技巧之能力(3)工作動機Amabile等人 [1] 認為個體在執行該任務時若是出自於本身意願個體將認為此

任務是有趣具挑戰性能獲成就感或任務本身以外

的價值驅使人們願意完成其任務過程Amabile 根據創造力4P 中的產品作為核心根據發展出共識評量法(CAT)本研究中的「產品」為設計學習者以「詩意」為主題的

設計創作共識評量方法為Amabile 對於創造力的共識定義是一種在多樣主觀性評量中的開放性定義此法需

特定領域之專家使用自己相信的標準來評定創造力專

家們必須獨立地對這些作品做出創造力判別此法除了

是測量產品之創造力的評量方法也具廣泛的變通性

可靠的主觀性判斷

  25 文獻小結

  經由上述眾多相關文獻及理論探討在此做一脈絡

之整理創造力是世界各先進國家及台灣設計教育之軸

心議題而詩意之運用於視覺設計有助於表達感受及激

發創意思考且當下盛行之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藉由頻繁的互動互創過程中有激發出創新思維的可能

身為設計研究者及教育者應思考如何善用詩意與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具激發出更多的創造力可能性而創

造力增進與否需要透過專業評估來深度理解本研究應

用Amabile共識評量法來評量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於設計課程學習後之創造力差異

三研究方法步驟與研究工具設計

  31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第一步驟確立研究問題與目的

  第二步驟課程設計與實施此課程以詩詞視覺化

設計為課程設計主題將課程分為兩大階段進行第一

階段為傳統式教學第二階段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

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每一階段為期六週設計學習者皆

能體驗到不同教學模式進行相同的設計主題以比較

在不同教學模式下表現的創造力之差異性

  第三步驟評量工具編製與問卷設計並應用於課程

實施中施測以蒐集資料

  第四步驟據上述四種資料之蒐集進行分析據不

同教學模式下之課程實施後應用SPSS 統計軟體進行分析所收集之資料以比較在傳統分組教學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不同學習模式之差異

性以及調查設計學習者在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的滿意程度根據創造思考歷程開放性問

卷結果及半結構訪問法結果分析在傳統分組教學與應

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不同學習模式中對設計學習者於設計實務時的創造性思考歷程之

影響學習經驗遇到的困難

  32 研究工具設計編製

  本研究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及實施後為搜集資料

所編製設計的評量工具如下所示設計創造力評定量

表創造思考歷程問卷設計及半結構訪問設計學習滿

意度量表

  321 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之設計

  本研究彙整之創造力共識評量表-「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乃整合Amabile(1983)的藝術領域創造力之量表[1]與Bessemer 及 Treffinger(1981)創造力產品分析矩陣的檢核效標[3]及2014年Stefanic and Randles之研究中評定學習者的藝術創造力之檢核效標[11]從上述文獻探討中得知這些研究者之評量方法具效度且適於測出設計創造

力本研究整合出四大構面其中21項檢核效標為(1)創造力構面創造力創新想法努力顯著性形狀變

化性細節複雜性啟發性轉換性(2)技術性優點構面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表象主

義勻稱性表達性(3)美感吸引力構面喜好美感吸引力展示價值性(4)問題解決構面適切性邏輯性作品價值性本研究邀請3位專家(兩位大學設計系教授及一位高職廣設科教師)這三位專家具視覺設計專業已逾15年不僅本身有業界視覺設計五年工作經驗從事設計教育已逾十年其所指導之學生獲得多次紅點設

計及iF設計大獎這些專家具豐厚之專業能力去判斷創造力視覺技術性美感問題解決專業表現等做共

識評量效標判定調查以上21項檢核效標是否有其適切性以及對於其效標釋義是否有所共識以李克特五點

4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四課程設計與實施

  此課程以詩詞視覺化設計為課程設計主題將課程

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傳統式分組教學每4人一組由設計學習者自行找組員第二階段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延續第一階段之分組小

組需進行討論分享回饋等任務並完成概念發想與

設計呈現第一階段是使用傳統分組教學方式雖進行

分組但不在Facebook 建構學習社群進行任何互動第二階段則使用網路合作學習進行分組並在Facebook 建構學習社群以進行交流分享討論等活動每一階段為

期六週分為兩個階段先後進行設計學習者皆能體驗

到不同教學模式進行同樣的設計主題以此比較在不

同教學模式下所呈現的創造力之差異

  4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實施研究對象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

設計系的大學部二年級共有40名設計學習者分類編號為S01~S40皆修習「視覺設計溝通與傳達」課程設計學習者皆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已具備基礎設計之能

力並有電腦繪圖之基本能力年齡範圍為19歲~20歲最終有效作品樣本為80件其中傳統教學環境之作品樣本為40件網路合作學習之作品樣本為40件

  42 訂定教學目標

  (1)具有將語句或詩詞以視覺化表現的能力(2)能理解視覺化的概念(3)能體驗「傳統式教學」與「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以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之差異並激發創造力思考(4)能運用Facebook社群網站與同學互助合作展現設計創造力

  43 教學方法

  本研究實施課程為十二週分為兩個教學階段實

施第一週先採用講述教學法由教學者導引傳授知

識介紹設計主題第一階段採用傳統式分組教學模

式第二階段則採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以進行網路合

作學習模式

  44 實施教學評量

  透過文獻回顧分析出設計之評量效標並應用

Amabile的共識評量理論以開放式問卷詢問專家之評量效標建構「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

  441 設計主題與規範說明

  本研究選定唐代王維的五言絕句作為視覺化設計的

量表為計分法選出平均分數≧1的10個檢核效標以作為最終設計創造力評量之評判項目彙整成表1本研究採「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以探討設計學習者在

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的設計創造力之差異性設計創造

力評定量表分為專家共識評量之問卷採李克特五點量

表為計分方式

  322 創造思考歷程問卷設計及半結構訪問之問題設計

  以開放性問卷設計方式以了解傳統分組教學與應

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的創造思考歷程以比較不同學習模式中創造思考歷程的異

同並採用半結構訪問法以了解學生之創意思考過程及

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323 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之學習滿意度量表設計

  本研究擬定學習滿意度量表改編自章佩玉(2012)的學習滿意度問卷[21]共得出正式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之學習滿意度問卷14題計分方式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由「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即為「1」到「5」進行給分且每題皆為正向題

表1 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

創造力構面 檢核效標 定義說明

創造力

創造力使用自我主觀去定義創造力評斷作品具有創造程度

創新想法 作品本身顯現的新奇想法之程度

啟發性 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

轉換性 予以轉化與變化之程度

技術性優點 表達性作品中個人想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

美感吸引力

喜好對作品的自我主觀反應個人喜歡作品的程度

美感吸引力 作品整體的美感吸引力程度

展示價值性如果有可能個人會將作品展示於家中辦公室之興趣

問題解決

適切性 作品能符合問題情境與應用(題意)

作品價值性作品可滿足使用者生理心理社會或經濟上的需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主題選擇王維詩為主題之原因是被人尊稱為「詩

佛」的王維宋朝文學家蘇軾提到「味摩詰之詩詩

中有畫觀摩詰畫畫中有詩」可以看出王維的詩詞

作品讓觀者能易於聯想畫面本研究指定王維的四首五

言絕句《竹里館》《相思》《送別》《雜詩》

學生從四首中擇一分別以四個句子做視覺化設計

每一個句子為一個畫面總共有四個畫面草圖標準可

以為鉛筆稿(線條明確以A4呈現)精稿可採用手繪電繪剪貼等這四首五言絕句列於下

  (1)《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2)《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3)《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4)《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442 課程實施流程與進度表

  本研究將實施課程的流程說明如圖1

  第一階段為使用傳統分組教學方式雖進行分組

但不在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進行任何互動由教師導

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論繪出

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然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

問卷第二階段為使用網路合作學習進行分組並在

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以進行交流分享討論等活動

由教師導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

論繪出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同儕互評然

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問卷當兩個階段實踐完成後則

實施專家共識評量學習滿意度問卷調查本研究課程

實施進度請參閱表2

五研究結果與討論

  51 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之結果

  根據實驗收集之資料使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以比較在兩個不同學習模式下之創造力差異性專家共

識評量結果及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請參閱表3)

  據表3所顯示可以發現在兩個階段的學習模式中專家共識評量之第二階段中四個構面的平均分數都優於

第一階段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

(plt005)在美感吸引力及問題解決構面未有顯著性差異

  52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之滿

意度結果

  本階段在實施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階段後請40位設計學習者填寫此學習模式之學習滿意度以調查設計學習者是否對於這樣的學習模式感

到滿意每一題皆為正向題且計分法採李克特五點量

表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其中以「我覺得在Facebook上看到同學對個人作品的評論較能讓我理解作品的缺點

及如何改進」此題為最高分395顯示設計學習者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學習社群較能透過他人的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的缺點第二高分則為「對於Facebook作為學習

圖1 實施課程的流程

表2 本研究課程實施進度表

週 教學活動 教學方式

第1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符號學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

傳統教學

第2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視覺設計理論草圖設計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3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的構成元素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 傳統教學

第4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運用於設計之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 傳統教學

第5週 設計完稿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6週 第一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

第7週 上週檢討本週設計主題 網路合作學習

第8週 草圖設計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9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0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1週 完稿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彙整回饋紀錄

第12週 第二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設計學習者半結構訪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社群平台時平台所提供協助感到滿意度平均分數38顯示設計學習者對於在Facebook學習社群的使用上所提供之協助感到滿意也就是學習輔導之構面據上述結

果發現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認為較能透過同儕給予的建議來發現自身作

品的缺點並改進且比起傳統式分組教學能更易於與

同學做討論與回饋

  53 創造歷程之視覺呈現設計手法差異及所遇的困

難與問題分析

  531 視覺呈現設計手法歷程

  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設計手法歷程比較

表得知在選擇設計主題的方面四首詩被選的次數都

相差不遠(竹里館24次送別15次雜詩19次相思22次)且皆為設計學習者們耳熟能詳的王維的五言絕句其難易十分接近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呈

現設計手法歷程比較表本研究將學習者在這兩個階段

所使用的手法大致分為以下10種類型說明如下1現代生活2遵循古詩3自我經驗或想法4 故事5諧音6技法7插畫8對比9色彩10簡化

  研究者發現在第二階段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單純只使用「遵循古意」手法的設計

學習者明顯減少而是漸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

「自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手法說明

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且較能夠加入自身的想法

與經驗也能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

詞文意加以轉換呈現也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完

全按照古人的思維去設計作品且運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可

以增添原本古詩的趣味除容易吸引觀者的目光外也能

讓觀者較易於瞭解畫面的涵義而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

應用「對比」「色彩」手法的設計學習者明顯比第二階

段多而「對比」「色彩」往往是設計手法中最基礎也

最常見的手法說明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設計學習者較

傾向於使用基礎且常見的設計手法但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設計學習者則減少使用基礎

的設計手法而加入了較多元且新穎的想法專家共識評

量兩個階段學習的40個樣本中兩個階段分數差異最大且第二階段表現優於第一階段的作品案例呈現

  532 創造思考在兩學習階段中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本研究彙整40位設計學習者在兩個不同學習階段中執行設計時所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首先將設計學

習者「遇到的問題」分類為7個類型並與本研究先前所整合的構面做對應為表4

  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構圖發想與

呈現手法」在兩個階段中皆有部分學習者反應此問題

顯示部分學習者在構圖發想或呈現手法上是有困難的

設計教學者應針對此方面加強對學習者的實務訓練以

及介紹相關範例與方法「創新與個人特色」在第一階

段出現有少數學習者反應此問題但在第二階段則無任

何學習者表示遇到此問題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學習者較能夠發揮自己想法且加入創新元素或

點子「符碼轉換與應用」方面在第二階段的學習中

有較多學習者遇到問題說明部分學習者對符碼轉換與

其應用感到困難據本研究觀察是因為大多數設計學

習者在第二階段較傾向於加入自我想法與創新元素而

不直接運用原本古詩舊有元素進行設計因此在「符碼

表3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t 自由度顯著性(雙尾)

平均數 標準差

第一階段_創造力第二階段_創造力

-222 470 -2987 39 005

第一階段_技術性優點第二階段_技術性優點

-181 494 -2323 39 025

第一階段_美感吸引力第二階段_美感吸引力

-029 511 -361 39 720

第一階段_問題解決第二階段_問題解決

025 408 387 39 70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4 本研究之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中「遇到的問題」

創造力構面 問題類型

創造力

構圖發想與呈現手法

創新與個人特色

符碼轉換與應用

技術性優點amp美感吸引力

表現技法與技巧

表達能力不足

顏色配置

問題解決 理解題目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轉換與應用」上會增加其困難度在專業技能層面「

表現技法與技巧」在第二階段遇到此問題的學習者明顯

低於第一階段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表現技法與技巧」的問題可以得到改善且大多數設計學習

者可以克服此問題「表達性不足」為能否傳達詩詞文

意或將設計想法完整傳達的程度而此問題在兩個階段

所出現次數鮮少在問題解決層面「理解題目」在兩

個階段所出現次數鮮少

六結論與建議

  本段落就上述資料以回應本研究之目的說明並分

析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

異說明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並提出教

學反思及建議以供設計教育的相關參考

  61 就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

影響差異言

  從創意思考技能構面發現了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

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從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

果認為學生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學習的結果與傳統式分組教學相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

著性差異(plt005)可見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設計合作學習能提昇學生的創造力及專業技能之技術性這

意味著設計學習者之創造程度創作品顯現的新奇想法

之程度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予以轉化之程

度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有所提昇

  從專業技能構面探討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學習

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據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果技

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plt005)這意味著學習者之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勻稱性表

達性有所提昇而據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設計呈

現手法歷程比較顯示在第二階段應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自

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的手法說明在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較能夠加入自身經驗也能夠

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詞文意加以

轉換呈現研究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系學生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因循古

人思維去設計作品且能運用自身生活經驗為手法以翻轉

原本古詩義涵能讓當下生活的觀眾產生共鳴且學習者

減少使用基礎的設計手法而加入多元新穎的創意

  62 就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言

  就半結構訪問學習者經驗及其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解決之過程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比

起傳統式分組教學學習者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較能發揮自我想法並加入創新元素較能激發學習者的創

意思考技能而據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也顯示學習者

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合作學習較能透過他人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缺點學習者也較傾向於願以新方式去做設

計希望能與他人競爭比較也樂於嘗試去做超越他人

的創新視覺設計

  63 教學建議

  整體言應用Facebook於設計課程對提昇創造力是正面的提昇及助益身為設計教學者可藉此思考該如

何善用社群網路為工具不但能輔助設計教學者本身的

教學活動也能增進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但在應用社

群網路合作學習時有些事項仍需要思考及改善的因

此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a)關於創造力設計教學者應善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在教學活動中持續地拋出不同的討論議題

使學習者們互相做討論並不斷地激發想法透過屢次議

題討論訓練能增強學習者的創造力思考技能也能在平

台上分享相關創意設計案例

  (b)關於專業技術性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專業技能的資訊如色彩搭配

表現技法的影音教學示範將自身的技法示範或創作過

程分享至學習社群平台供給設計學習者觀看以協助學

習者

  (c)關於美感吸引力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相關資訊例如將美的形式原理

或其他相關基礎理論及案例解析上傳至社群平台供給

學習者參考設計教學者也可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透

過屢次實務訓練增強學習者的美感表現

  (d)關於問題解決設計學習者在Facebook學習社群平台上的互相評論中設計教學者也可持續且即時地加

入討論與回饋讓學習者有專業性的參考依據更能針

對問題本質作完善的解決

參考文獻

[1] TM Amabile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Y Springer-Verlag

[2] TM Amabile J Weinstock and S Archambault (19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environment and creativ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San Diego

[3] SP Bessemer and D J Treffinger (1981) The Assessment of Creative Products Review and Synthesis Journal of

8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Creative Behavior 15(3) 158-178[4] R Glaser (1990)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5] DH Jonassen KL Peck and BG Wilson (1999)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6] MK Kabilan N Ahmad and MJZ Abidin (2010) Facebook An Online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of English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3(4) 179-817

[7] WH Levi and R Lentz (1982) Effects of text illustrations a review of researc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and Technology Journal 30(4) 195-232

[8] PC Lin HT Hou SM Wang and KE Chang (2013) Analyzing knowledge dimensions and cognitive process of a project-based online discussion instructional activity using Facebook in an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course Computers amp Education 60(1) 110-121

[9] I Miloševic D Zivkovic S Arsic and D Manasijevic (2015) Facebook as virtual classroom - Socialnetworking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among Serbian students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32(4) 576-585

[10] F Saussure (1959)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NY McGraw-Hill

[11] N Stefanic and C Randles (2014) Examining the reliability of scores from the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in the measurement of individual and small group creativity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17(3) 278-295

[12] 孫春在林珊如(2007)網路合作學習數位時代的

互動學習環境教學與評量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13]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14]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詩詞形神轉化的文化創意設計應用設計學報16(4)91-105

[15] 楊一慈(2009)詩歌意象構成於產品設計之轉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張雅婷(2013)Facebook學習社群融入視覺藝術

教學之研究以臺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美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張基成童宜慧(2001)網路化學習檔案之設計方

法與建構模式httpwwwgcsceorggccce2001big5pepersmpahtm

[18] 徐嘉莉(2006)故宮文化創意商品之符號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高偉恩(2015)網路視覺藝術創造思考多媒體教材

之設計本位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20] 陳曉儒(2005)從語意轉換觀點談圖像符號設計之

研究-以觀光資源項目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

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

[21] 章佩玉(2012)運用社會學習理論於Facebook學

習社群進行知識分享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

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鍾毓珊(2006)傳達情感的設計手法運用於產品設

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江杰翰(2011)數位遊戲中鷹架輔助對玩家概念構圖

及設計創造力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

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24] 蘇筱喻(2013)運用社群網站輔助合作學習之學習

成效評估以理財線上課程為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

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5] 區國良蕭顯勝曾郁庭陳仁澤(2017)情境感知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9(1)33-69

9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Hsiu Ching Laura Hsieh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1209 Revised 20190214 Accepted 20190218)

Abstract - This study intend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poetic subject integrated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the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The core objectives contain 1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between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general learning 2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pplying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3to propose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and provid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The research processe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Step 1 confirmation of research problems and purposes Step 2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Poetry visual design is covered in the design subject and the curriculum is preceded Step 3 data collection Step 4 data analyses Step 5 analyses of research result 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s It would offer specific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creativity for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as well as important design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designers and researchers

Keywords Facebook Social network Cooperative Learning Creativ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Hsiu Ching Laura Hsieh laurarungmailcom

10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王淑慧1

1明道大學數位設計系彰化523台灣

(收稿日20190220再審日20190301接受日20190303)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組以台灣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和明道大學四所

學校共同組成「智慧農業文創」教學課程模組將不同領域的課程及學生共同達成計畫的課程目標課程

創新整合場域實習創業育成並且培養學生具有多元化的跨領域能力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以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進修部三年級學生為對象訓練學生具有文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

開拓學生學習的視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

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

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

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

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方法論數位農村互動電子書設計

林松義 博士

王淑慧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王淑慧博士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angelawang36gmailcom

一緒論

  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驗場域培

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與創新思維

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生具有在地

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用科技改善場域

工作的新生代其中課程模組操作以參考英國設計協會

(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

(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

並藉由本課程結合場域和ICT科技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

信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

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建構在

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數位化技

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運用課程訓練學

生以真實的素材展開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

製作等成果的產出並能回饋在地社區

二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程序以一學期的課程18週分成四個階段希望透過創新設計程序導引出學生能夠有多元學習同時以真實的場域為對

象除了了解真實世界的問題能夠提出設計的解決方

法在課程最後也能夠呈現作品並且分享在地居民

  2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

查場域研究程序以英國設計協會(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

(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進行教學創新翻

轉和研究資料收集分析[1]

12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重新規劃發展空有地

提升產業競爭提高青年人口回流就業要怎麼做

如何保留那些年輕人口

如何完整性保護好古蹟

如何將產業發展更廣

無障礙設施不方便

沒有清楚的指示牌

沒有明顯的形象牆

社區在網路上的資料太少

社區的特色結合一些創意並加強宣傳

  英國設計委員會在2005年提出4Ds雙鑽石設計流程

(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雙重發散收斂的格局

並把它稱為雙菱形的設計過程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

論第一個菱形 定義問題的階段製作原型主要是為了

了解問題找出正確的問題 (痛點)第二個菱形 一旦進

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在製作代表解決方案的原型找出

正確的答案 (解答)(見圖1)

  2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221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發現在地問

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饋在地社

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合在地居

民的需求和認同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架構研究調查場域以台灣彰化縣田尾鄉的北鎮社區為範

圍以18週的課程每4週為一單元4Ds雙鑽石設計流程VS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執行步驟第一步驟為「文化理解與發現」請學生事前搜索相關文化資料查探農村社

區資料缺乏的面向並親自至場域發現問題第二步驟

為「文化體驗與定義」學生親自體驗觀察過社區回

課程中討論社區問題並定義問題第三步驟為「共構與

共創」運用便利貼讓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解

決問題中分項建構社區的文化內容同時加以創新

科技的整合媒體第四步驟為「數位創意製作」分組

創意製作相關主題最後呈現出北鎮社區CIS電子書三山國王電子書和公仔南北鎮社區介紹電子書一起來

北鎮社區電子書最後成果展出(見圖2)

  研究架構以「發現問題」VS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發現」主要在發現場域問題「文獻探討」VS 「定

義」在定義問題前也要蒐集相關資料了解背景才能下

定義透過跨領域工作坊個案研究和創新設計流程的

運作也是能「發展」創意思考多元的學習成果「傳

遞」創作成果及以問卷調查驗證相關作品及回饋最後

結論回饋整個學習成果(見圖3)

  222 場域問題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

發現在地問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

饋在地社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

合在地居民的需求和認同學生透過親身觀察體驗訪

談和調查表歸納出社區的十個問題學生分成四組依

照以上問題選擇解決的方式和作品問題如下

圖1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資料來源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

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圖2 跨領域教學執行步驟

圖3 研究架構與步驟

13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三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

  Donald Norman [3]在情感設計一書中提出人與物的情感交流為目的的創作行為課程中強調文化的感受

喚起兒時記憶讓情感透過文化體驗科技創新共構amp共創的設計實踐能呈現出人與物件互動的創作課程

主要融合四個面向的理論和技術的跨領域教學整合四

個面向為「文化」「科技」「創新」和「設計」為教

學的行動力搜集理解文化相關資料以文化為主的設計

元素現場調查與訪談的親自體驗並應用科技ICT結合互動電子書最後成果能放到網路平台上和實體應用

  31 跨領域創新教學

  2002年來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創新教學以「開放式課程網頁」[4]讓全世界自由分享知識及IDEO在史丹福大學創立了D-School[5]都是以創新概念開啟創新教學的方式近年來教育部推動創新教學大專院校也首當

其衝需要有創新教學以因應世界潮流教學要創新首

先老師們就需要先在思考上具備有創意或創造力的精神

[67]林天祐2000年也提出教育是激發創意的主要力量換言之老師的教學設計如何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發

揮創意的空間就是很重要的關鍵曾志朗(2001)於《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教師

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一文中明確指出教育改革我

們強調的不僅僅是教育課程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

學上的創新還有觀念上的突破[8]另一位學者游家政(2003)認為「創新教學」或「教學創新」就字義而言指的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

方法或策略[9]創新教學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促進有效之教與學

  史丹福大學的D-School將創新透過設計程序並且由

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激盪出火花那麼如何將創新的概念

融入在教學方法目標和成果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方

式的教學得到多元化學習

  32 創新設計程序

  1999年美國夜線「深掘」(Deep Dive)專題報導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流程要求IDEO重新設計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東西並在五天內設計出來因此IDEO執行創新設計程序重新設計一台超市手推車在五天

內運用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程序IDEO的創新概分為四個主要步驟1) 觀察2) 腦力激盪3) 雛型設計4)實作但是實際執行中應包含 1)洞見從他人的生活學習2)觀察看人們不做的聽人們不說的3)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4)腦力激盪是讓不同領域從自己的專業上提供想法發掘各種可能性5) 雛型設計原型製作並到超市得到經理和消費者的回饋6)實作修改至

圖4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實際場域可用的產品David Kelly近年也在史丹佛大學設立dschool推動創新設計的學程將這種創新設計思考的實務方法向學界推廣設計程序的建立則是透過統

整後的方法為分析事件的依據有利於減少設計人員對

於自身所想知事物感到質疑[10]透過創新設計程序的運作可以讓更多人參與並得到意想不到的創新概念的新

事物因此透過創新設計流程在跨領域的創新教學

可以產生更多創新的火花

  33 文化與體驗學習

  論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

歷程認為體驗學習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

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11]另外杜威( John Dewey)的「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 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社會心理學家黎溫( 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等等換言之文化透過直接的體驗和學習能給學

習者更深層的認知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irected experience)學習的過程是從具體的活動出發活動應提供學習者對某些事物的直接學習經驗也就是杜威所

強調的「做中學」[12]

  34 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

  本研究整合「智慧農第二期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

培育計畫mdash整合創新教學聯盟推動計畫」以資通訊科技(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出成果及應用於產域「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在

此概念下以「數位農村」與課程成果「互動電子書」結

  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訓練學生具有文

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開拓學生學習的視

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學期中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習

14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場域培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

與創新思維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

生具有在地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

用科技改善場域工作的新生代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信

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

組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

建構在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

數位化技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展開

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製作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在地居民對學生作品的測試與驗證

  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期末作品為測試以北鎮社區居

民40人為受測對象先讓受測者看完作品1電子書後再請受測者填寫問卷調查表以此類推調查表計有40份有效問卷37份無效問卷3份女性30位占79男性7位占2137位受測者中41-50歲4位 51-60歲18位61歲以上14位其他1位

  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題目1請問你喜歡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3人無意見有3人2你認為北鎮社區的鎮安宮三山國王故事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9人無意見有2人3如果有提供手機結合QRcode互動式求籤和解籤方式可以解決鎮安宮有籤詩卻無解籤員的問題

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7人無意見有4人不同意有1人4 是否符合鎮安宮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6人

  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的題目5 請問你喜歡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嗎非常同意有18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2人6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1人同意有22人無意見有4人7互動電子書內有花稻的圖案穿插你認為這樣的互動設計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20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2人8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2人無意見有9人

  作品三「北鎮社區CIS」的題目9請問你喜歡作品三「北鎮社區CIS」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1人10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北鎮社區CIS」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4人11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更能展現

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6人12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3

圖5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圖6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1)

圖7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2)

圖8 作品1的分析圖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2: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 Vol 8 No 3 September 2018 發 行 PUBLISHED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發行人 PUBLISHER 張守進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SJ Chang PhD Dep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l Cheng Kung University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Tel +886-6-2757575 Fax +886-6-2757575 e-mail changsjmailnckuedutw

榮譽總編輯 HONORARY EDITOR-IN-CHIEF 何明泉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暨研究所台灣 640 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三段 123 號 MC Ho PhD Dept of Industrial Design Nat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 amp Tech No 123 Sec 3 University Rd Douliou Yunlin 640 Taiwan Tel +886-5-5342601 ext 6103 e-mail homcyuntechedutw

總編輯 EDITOR-IN-CHIEF 林建德崑山科技大學工學院兼任教授台灣 710 台南市永康區崑大路 195 號 Artde DKT Lam PhD School of Engineering Kun Shan University No195 Kunda Rd Yongkang Dist Tainan City 710 Taiwan Tel +886-919197702 e-mail artdelamqqcom 沈思岑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台灣 632 雲林縣虎尾鎮文化路 64 號 ST Shen PhD Dept of Multimedia Design Natl Formosa University of Sci amp Tech No 64 Wunhua Rd Huwei Yunlin 632 Taiwan Tel +886-5-6315878 Fax +886-5-6315875 e-mail stshennfuedutw

副總編輯 DEPUTY EDITOR-IN-CHIEF 林松義遠東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台灣 744 台南市新市區中華路 49 號 SY Lin PhD Far East University No49 Zhonghua Rd Xinshi Dist Tainan City 744 Taiwan Tel +886-6-5979566 e-mail songyihccfeuedutw linsongyihgmailcom

執行編輯 EXECUTIVE EDITOR 溫國勳澳門科技大學中國澳門 KH Wen PhD Mac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o PR China Tel +86-15059179115 e-mail khwentwcatgmailcom

編輯委員 BOARD OF EDITORS (第 8 卷) 朱嘉樺 中原大學 吳昌祚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李穎杰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周煥銘 崑山科技大學 林童照 高苑科技大學 范振能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張靜怡 國立臺東專科學校 莊岳峰 崑山科技大學 陳龍泉 崑山科技大學 黃雅玲 崑山科技大學

發行價格 SUBSCRIPTION PRICE 每年(四期)新台幣 NT$ 4000 (本地) or 美金 US$ 160 (海外)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發行資訊 CONTACT INFORMATION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Print) ISSN 2308-5193(Online) 地址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Address Dep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l Cheng Kung University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Tel +886-6-2757575 Fax +886-6-2757575 電子郵件 e-mail jcciredgmailcom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 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目錄 CONTENTS

1-10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謝修璟 Hsiu Ching Laura Hsieh 11-18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王淑慧

Shu-Huei Wang 19-30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洪胤芷張岑瑤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 31-36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唐淑珍

Shu-Zhen Tang 37-39 學報約稿啟事投稿資料表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Form for Submission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謝修璟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系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1209再審日20190214接受日20190218)

  本研究試圖讓學生藉由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之創新應用以達成設計創新教育之具體實

踐研究目的是要探討 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並探討應用 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於設計課程的學生的學習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爾後據課程實施後的結果提出教

學反思本研究方法透過課程設計與實施以詩為視覺設計課程之主題將課程分為兩大階段進行依序

是傳統分組教學方式網路合作學習進一步地在課程實施中與實施後蒐集資料據所蒐集之資料分析

結果結果顯示應用 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合作學習能提昇學生的創造力專業技能之技術性

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學習創造力

林松義 博士

謝修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系所 副教授

謝修璟副教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系所laurarungmailcom

一緒論

  創造力是人類思維的原動力也是設計理想之終極

追求設計與創造力的生成發展及應用有極密切的關

係創意思考能力一直是設計教育之軸心議題就世界各

先進國家的教育改革言創造問題解決等能力已是各

國發展教育之軸心目標為因應全球知識經濟的來臨我

國教育部(2003)亦頒佈《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目的

是為推動創造力與創新教育[13]而近年來社群網路服

務(SNS)如FacebookTwitterLine等帶來人們在資

訊互動交流上的巨大影響人們樂於透過SNS 分享

生活照片資訊等Facebook 是擁有最多用戶的社群

網站之一據上述之社群網路之普及化世界各國及台灣

之教育之軸心目標身為設計教育者開始省思如何透過

Facebook 社群網路的合作學習引發設計系學生在學習

過程討論互動透過交流互動過程以產生創意思考的能

力因此本研究試圖讓學生藉由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

於設計學習之創新應用以達成設計教育之具體實踐

  本研究之目的是

  (1)探討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程中的學習者經驗及其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3)據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後的結果提出教學

反思及具體建議作為未來設計創新教育參考

  本研究研究範圍因設計教育之專業類別甚多且

廣在研究之時間人力經費許可下且為求研究之

精準與完整性本研究以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為範疇並以

「詩」為主題

二文獻探討

  21 關於「詩」的表現設計手法與符號學

  國語辭典定義「詩意」是足以讓人吟詠的情味

2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牛津字典定義「詩意」如詩歌般或暗示詩歌表現出

一種想像力和深厚的感情可見詩意觀點大致雷同

皆以美感或情感的視野探討去表現詩般感受詩意是

人類不分文化的共通體認據楊一慈(2009)的研究顯示

[15]詩歌的意象符號是詩人在夢想與實際之間所創造

出來的透過與意象符號的連結來表達人類情感身

為設計者必須深刻體悟如何精確地操作及運用符號來傳

遞所要傳達之訊息讓觀眾能有效釋義語言學專家

Saussure(1959)提出符號學的分析方法[10]把一個符號

視為具兩個面向的實體符號是由「符號具」與「符號

義」所組成「符號具」是符號外在的物理形式也就

是看得到的影像可觸的物體等實質形式人們必需透

過感官去感受它「符號義」是觀賞者對於符號指涉對

象的一種想像稱為所表示的概念符號不僅具有外顯

於表層的意義還有隱含於深層的意義徐嘉莉(2006)認為設計師在表現作品的詩意概念時一方面必須從「

人類共通的詩意本質」去挑選適當的設計符碼使設計

者的設計模式在經由作品傳遞訊息時能與使用者的思

維吻合避免只是將表面的圖像或景象轉移而忽略情

感與反思層次的傳達[18]而在視覺設計領域表達情感

鍾毓珊(2006)也提出一個作品傳遞情感的手法共有以下

6點人性化生活體驗回饋性設計愉悅感功能簡

約不複雜合宜的色彩及材質運用[22]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的研究闡釋詩詞設計

發想轉換至設計實踐之歷程[14]此轉換歷程是提供設

計者在設計過程中運用詩詞內涵於設計實踐之過程分

析分別提出以形寫形以形寫神得神傳形寄神出

神四類具體形式此四類形式所強調的呈現方式不同

在這過程是經設計者將視覺的知覺活動與想像力結合

深入分析對象的內部本質且加以融合即「詩詞意涵結

構之分析」部份接著再運用設計轉換之具體手法藉

由「詩詞外在形式及內在意涵之轉換」具體落實為設

計造形材質功能情感等相關要素之過程完成設

計實踐可見透過詩意應用於設計是有提昇想像力創

造力之很大的可能性

  22 視覺傳達設計

  Levi和Lentz(1982)定義了視覺圖像具備以下四個功

能[7]視覺圖像語言比文字能夠更吸引觀者的目光觀

察感受發現與對圖像語言的記憶程度也高於文字

視覺圖像能夠影響管者的情緒與態度觀者的視覺經驗

之累積能夠助於理解圖像以達成訊息的傳遞記憶與

保留人類對視覺圖像畫面具有想像聯想推理判

斷認知等知覺能力陳曉儒(2005)提出六項圖示設計

的準則傳達性傳達能力訊息明確易讀的能力注

目性指記憶具有的顯著性符碼性圖像符號的象

徵聯想與情境表現文化性符合現代文化潮流的適切

性一致性整體表現的一致性風格性設計形式的

表現美感色彩的呈現[20]

  23 網路合作學習理論與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學習

  學者孫春在與林珊如 (2007)將網路合作學習的特

色歸納成四大類刑簡稱ASIA原則 [12]如下 (1)主動學習 (2)模擬學習 (3)互動與互創學習 (4)累積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最相關的理論是建構學習理

論Glaser(1990)表示建構學習理論與合作學習有許多

共通之處[4]以學習者為中心而非教學者網路社群

運用團體學習就為網路學習社群教學者透過網路與

多媒體工具經由特定主題之設計讓教學者與設計學

習者可以透過討論互動找尋問題解決方法(高偉恩 2015) [19]Jonassen Peck amp Wilson(1999)指出網路學

習社群是透過成員相互支援分享價值與經驗彼此信

任共同目標接納多元想法而建立因此學習社群應

強調設計學習者相互的社會與認知貢獻彼此合作與互

相支援以達成共同目標[5]綜合上述文獻可知網路學

習社群應有共同的學習模式與目標而設計學習者也必

須要互相給予支援與回饋分享自身學習心得以及接

納多元想法[451219]本研究以網路合作學習為主軸

選用Facebook社團功能建構網路學習社群說明如下1社團隱私設定2封面相片為社團上方可放置相片的區

域可用來營造此社之形象3討論區社團成員可以在

此討論區平台上撰寫貼文新增相片或影片提問題

新增檔案並可以做回覆評論按讚等4成員顯示

該社團的成員有搜尋成員及加入成員之功能5檔案

可編輯文件與上傳檔案6 相片可新增相簿放置相片

或直接上傳相片影片亦能標籤他人7活動指可以

在該社團舉辦活動之功能

  據張雅婷(2013)指出Facebook 社團能提供多項學習

功能以建置視覺藝術學習社群課程設計與帶領策略是經

營Facebook 視覺藝術學習社群重要的關鍵Facebook 視覺

藝術學習社群融入教學能有良好的學習反應[16]Kabilan Ahmad amp Abidin(2010)的研究亦顯示學生相信臉書可以

是線上學習環境來促進英文學習但教學者必須整合臉書

成一教學計劃並事先擬定學習目標和學習經驗的預期成

效[6]Miloševic Zivkovic Arsic及Manasijevi(2015)指出

大學教育人員用自己的整體經驗協助學生使用Facebook 為

虛擬教室將對學生個人發展與學習路徑參與產生效益

[9]而蘇筱喻(2013)之研究發現運用Facebook社群平臺

合作學習之學習成效優於個別學習之學習成效學生普

遍認為Facebook適用於輔助合作學習[24]區國良蕭顯

勝曾郁庭陳仁澤 (2017) 之研究結果顯示透過情境認

知的方式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有助於提

升學習者的學習動機[25]由上述文獻可知Facebook社群

有增進學習之效益因此本研究試圖將其應用於學習設

計之領域

3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24 Amabile 創造力成分與Amabile共識評量法

  江杰翰(2011)之研究應用Amabile之創造力理論於其研究探討數位遊戲對玩家概念構圖及設計創造力之影

響[23]Stefanic及Randles(2014)也採用了Amabile之理論及共識評量法去評量音樂藝術對創造力之影響Amabile之理論於過去有許多研究採共識評量法來評定學習者

的藝術創造力(Amabile 1983Amabile Weinstock and Archambault 1998Stefanic and Randles2014)這些研究結果得到的創造力之評定都有具體的信度[1211]由上述相關研究得知Amabile共識評量法有具體信度因此本研究應用Amabile共識評量法來評量設計課程學習後之創造力差異Amabile(1983)提出創造力產品的產出需要依賴三種基本成分(1)專業「專業」意指某特定領域中所具備的相關專門技術與知識以及在該領域所

展現的特別才能(2)創意思考技能「創意思考技能」指個體如何解決問題與找出解決方法也是個體能將固

有觀念產生新連結的能力也是個體在執行任務的情境

中為了解決問題超越本身經驗而產生的創新觀點與創

新技巧之能力(3)工作動機Amabile等人 [1] 認為個體在執行該任務時若是出自於本身意願個體將認為此

任務是有趣具挑戰性能獲成就感或任務本身以外

的價值驅使人們願意完成其任務過程Amabile 根據創造力4P 中的產品作為核心根據發展出共識評量法(CAT)本研究中的「產品」為設計學習者以「詩意」為主題的

設計創作共識評量方法為Amabile 對於創造力的共識定義是一種在多樣主觀性評量中的開放性定義此法需

特定領域之專家使用自己相信的標準來評定創造力專

家們必須獨立地對這些作品做出創造力判別此法除了

是測量產品之創造力的評量方法也具廣泛的變通性

可靠的主觀性判斷

  25 文獻小結

  經由上述眾多相關文獻及理論探討在此做一脈絡

之整理創造力是世界各先進國家及台灣設計教育之軸

心議題而詩意之運用於視覺設計有助於表達感受及激

發創意思考且當下盛行之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藉由頻繁的互動互創過程中有激發出創新思維的可能

身為設計研究者及教育者應思考如何善用詩意與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具激發出更多的創造力可能性而創

造力增進與否需要透過專業評估來深度理解本研究應

用Amabile共識評量法來評量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於設計課程學習後之創造力差異

三研究方法步驟與研究工具設計

  31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第一步驟確立研究問題與目的

  第二步驟課程設計與實施此課程以詩詞視覺化

設計為課程設計主題將課程分為兩大階段進行第一

階段為傳統式教學第二階段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

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每一階段為期六週設計學習者皆

能體驗到不同教學模式進行相同的設計主題以比較

在不同教學模式下表現的創造力之差異性

  第三步驟評量工具編製與問卷設計並應用於課程

實施中施測以蒐集資料

  第四步驟據上述四種資料之蒐集進行分析據不

同教學模式下之課程實施後應用SPSS 統計軟體進行分析所收集之資料以比較在傳統分組教學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不同學習模式之差異

性以及調查設計學習者在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的滿意程度根據創造思考歷程開放性問

卷結果及半結構訪問法結果分析在傳統分組教學與應

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不同學習模式中對設計學習者於設計實務時的創造性思考歷程之

影響學習經驗遇到的困難

  32 研究工具設計編製

  本研究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及實施後為搜集資料

所編製設計的評量工具如下所示設計創造力評定量

表創造思考歷程問卷設計及半結構訪問設計學習滿

意度量表

  321 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之設計

  本研究彙整之創造力共識評量表-「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乃整合Amabile(1983)的藝術領域創造力之量表[1]與Bessemer 及 Treffinger(1981)創造力產品分析矩陣的檢核效標[3]及2014年Stefanic and Randles之研究中評定學習者的藝術創造力之檢核效標[11]從上述文獻探討中得知這些研究者之評量方法具效度且適於測出設計創造

力本研究整合出四大構面其中21項檢核效標為(1)創造力構面創造力創新想法努力顯著性形狀變

化性細節複雜性啟發性轉換性(2)技術性優點構面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表象主

義勻稱性表達性(3)美感吸引力構面喜好美感吸引力展示價值性(4)問題解決構面適切性邏輯性作品價值性本研究邀請3位專家(兩位大學設計系教授及一位高職廣設科教師)這三位專家具視覺設計專業已逾15年不僅本身有業界視覺設計五年工作經驗從事設計教育已逾十年其所指導之學生獲得多次紅點設

計及iF設計大獎這些專家具豐厚之專業能力去判斷創造力視覺技術性美感問題解決專業表現等做共

識評量效標判定調查以上21項檢核效標是否有其適切性以及對於其效標釋義是否有所共識以李克特五點

4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四課程設計與實施

  此課程以詩詞視覺化設計為課程設計主題將課程

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傳統式分組教學每4人一組由設計學習者自行找組員第二階段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延續第一階段之分組小

組需進行討論分享回饋等任務並完成概念發想與

設計呈現第一階段是使用傳統分組教學方式雖進行

分組但不在Facebook 建構學習社群進行任何互動第二階段則使用網路合作學習進行分組並在Facebook 建構學習社群以進行交流分享討論等活動每一階段為

期六週分為兩個階段先後進行設計學習者皆能體驗

到不同教學模式進行同樣的設計主題以此比較在不

同教學模式下所呈現的創造力之差異

  4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實施研究對象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

設計系的大學部二年級共有40名設計學習者分類編號為S01~S40皆修習「視覺設計溝通與傳達」課程設計學習者皆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已具備基礎設計之能

力並有電腦繪圖之基本能力年齡範圍為19歲~20歲最終有效作品樣本為80件其中傳統教學環境之作品樣本為40件網路合作學習之作品樣本為40件

  42 訂定教學目標

  (1)具有將語句或詩詞以視覺化表現的能力(2)能理解視覺化的概念(3)能體驗「傳統式教學」與「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以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之差異並激發創造力思考(4)能運用Facebook社群網站與同學互助合作展現設計創造力

  43 教學方法

  本研究實施課程為十二週分為兩個教學階段實

施第一週先採用講述教學法由教學者導引傳授知

識介紹設計主題第一階段採用傳統式分組教學模

式第二階段則採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以進行網路合

作學習模式

  44 實施教學評量

  透過文獻回顧分析出設計之評量效標並應用

Amabile的共識評量理論以開放式問卷詢問專家之評量效標建構「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

  441 設計主題與規範說明

  本研究選定唐代王維的五言絕句作為視覺化設計的

量表為計分法選出平均分數≧1的10個檢核效標以作為最終設計創造力評量之評判項目彙整成表1本研究採「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以探討設計學習者在

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的設計創造力之差異性設計創造

力評定量表分為專家共識評量之問卷採李克特五點量

表為計分方式

  322 創造思考歷程問卷設計及半結構訪問之問題設計

  以開放性問卷設計方式以了解傳統分組教學與應

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的創造思考歷程以比較不同學習模式中創造思考歷程的異

同並採用半結構訪問法以了解學生之創意思考過程及

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323 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之學習滿意度量表設計

  本研究擬定學習滿意度量表改編自章佩玉(2012)的學習滿意度問卷[21]共得出正式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之學習滿意度問卷14題計分方式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由「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即為「1」到「5」進行給分且每題皆為正向題

表1 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

創造力構面 檢核效標 定義說明

創造力

創造力使用自我主觀去定義創造力評斷作品具有創造程度

創新想法 作品本身顯現的新奇想法之程度

啟發性 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

轉換性 予以轉化與變化之程度

技術性優點 表達性作品中個人想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

美感吸引力

喜好對作品的自我主觀反應個人喜歡作品的程度

美感吸引力 作品整體的美感吸引力程度

展示價值性如果有可能個人會將作品展示於家中辦公室之興趣

問題解決

適切性 作品能符合問題情境與應用(題意)

作品價值性作品可滿足使用者生理心理社會或經濟上的需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主題選擇王維詩為主題之原因是被人尊稱為「詩

佛」的王維宋朝文學家蘇軾提到「味摩詰之詩詩

中有畫觀摩詰畫畫中有詩」可以看出王維的詩詞

作品讓觀者能易於聯想畫面本研究指定王維的四首五

言絕句《竹里館》《相思》《送別》《雜詩》

學生從四首中擇一分別以四個句子做視覺化設計

每一個句子為一個畫面總共有四個畫面草圖標準可

以為鉛筆稿(線條明確以A4呈現)精稿可採用手繪電繪剪貼等這四首五言絕句列於下

  (1)《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2)《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3)《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4)《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442 課程實施流程與進度表

  本研究將實施課程的流程說明如圖1

  第一階段為使用傳統分組教學方式雖進行分組

但不在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進行任何互動由教師導

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論繪出

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然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

問卷第二階段為使用網路合作學習進行分組並在

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以進行交流分享討論等活動

由教師導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

論繪出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同儕互評然

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問卷當兩個階段實踐完成後則

實施專家共識評量學習滿意度問卷調查本研究課程

實施進度請參閱表2

五研究結果與討論

  51 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之結果

  根據實驗收集之資料使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以比較在兩個不同學習模式下之創造力差異性專家共

識評量結果及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請參閱表3)

  據表3所顯示可以發現在兩個階段的學習模式中專家共識評量之第二階段中四個構面的平均分數都優於

第一階段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

(plt005)在美感吸引力及問題解決構面未有顯著性差異

  52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之滿

意度結果

  本階段在實施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階段後請40位設計學習者填寫此學習模式之學習滿意度以調查設計學習者是否對於這樣的學習模式感

到滿意每一題皆為正向題且計分法採李克特五點量

表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其中以「我覺得在Facebook上看到同學對個人作品的評論較能讓我理解作品的缺點

及如何改進」此題為最高分395顯示設計學習者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學習社群較能透過他人的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的缺點第二高分則為「對於Facebook作為學習

圖1 實施課程的流程

表2 本研究課程實施進度表

週 教學活動 教學方式

第1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符號學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

傳統教學

第2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視覺設計理論草圖設計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3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的構成元素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 傳統教學

第4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運用於設計之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 傳統教學

第5週 設計完稿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6週 第一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

第7週 上週檢討本週設計主題 網路合作學習

第8週 草圖設計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9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0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1週 完稿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彙整回饋紀錄

第12週 第二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設計學習者半結構訪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社群平台時平台所提供協助感到滿意度平均分數38顯示設計學習者對於在Facebook學習社群的使用上所提供之協助感到滿意也就是學習輔導之構面據上述結

果發現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認為較能透過同儕給予的建議來發現自身作

品的缺點並改進且比起傳統式分組教學能更易於與

同學做討論與回饋

  53 創造歷程之視覺呈現設計手法差異及所遇的困

難與問題分析

  531 視覺呈現設計手法歷程

  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設計手法歷程比較

表得知在選擇設計主題的方面四首詩被選的次數都

相差不遠(竹里館24次送別15次雜詩19次相思22次)且皆為設計學習者們耳熟能詳的王維的五言絕句其難易十分接近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呈

現設計手法歷程比較表本研究將學習者在這兩個階段

所使用的手法大致分為以下10種類型說明如下1現代生活2遵循古詩3自我經驗或想法4 故事5諧音6技法7插畫8對比9色彩10簡化

  研究者發現在第二階段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單純只使用「遵循古意」手法的設計

學習者明顯減少而是漸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

「自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手法說明

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且較能夠加入自身的想法

與經驗也能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

詞文意加以轉換呈現也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完

全按照古人的思維去設計作品且運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可

以增添原本古詩的趣味除容易吸引觀者的目光外也能

讓觀者較易於瞭解畫面的涵義而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

應用「對比」「色彩」手法的設計學習者明顯比第二階

段多而「對比」「色彩」往往是設計手法中最基礎也

最常見的手法說明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設計學習者較

傾向於使用基礎且常見的設計手法但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設計學習者則減少使用基礎

的設計手法而加入了較多元且新穎的想法專家共識評

量兩個階段學習的40個樣本中兩個階段分數差異最大且第二階段表現優於第一階段的作品案例呈現

  532 創造思考在兩學習階段中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本研究彙整40位設計學習者在兩個不同學習階段中執行設計時所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首先將設計學

習者「遇到的問題」分類為7個類型並與本研究先前所整合的構面做對應為表4

  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構圖發想與

呈現手法」在兩個階段中皆有部分學習者反應此問題

顯示部分學習者在構圖發想或呈現手法上是有困難的

設計教學者應針對此方面加強對學習者的實務訓練以

及介紹相關範例與方法「創新與個人特色」在第一階

段出現有少數學習者反應此問題但在第二階段則無任

何學習者表示遇到此問題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學習者較能夠發揮自己想法且加入創新元素或

點子「符碼轉換與應用」方面在第二階段的學習中

有較多學習者遇到問題說明部分學習者對符碼轉換與

其應用感到困難據本研究觀察是因為大多數設計學

習者在第二階段較傾向於加入自我想法與創新元素而

不直接運用原本古詩舊有元素進行設計因此在「符碼

表3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t 自由度顯著性(雙尾)

平均數 標準差

第一階段_創造力第二階段_創造力

-222 470 -2987 39 005

第一階段_技術性優點第二階段_技術性優點

-181 494 -2323 39 025

第一階段_美感吸引力第二階段_美感吸引力

-029 511 -361 39 720

第一階段_問題解決第二階段_問題解決

025 408 387 39 70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4 本研究之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中「遇到的問題」

創造力構面 問題類型

創造力

構圖發想與呈現手法

創新與個人特色

符碼轉換與應用

技術性優點amp美感吸引力

表現技法與技巧

表達能力不足

顏色配置

問題解決 理解題目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轉換與應用」上會增加其困難度在專業技能層面「

表現技法與技巧」在第二階段遇到此問題的學習者明顯

低於第一階段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表現技法與技巧」的問題可以得到改善且大多數設計學習

者可以克服此問題「表達性不足」為能否傳達詩詞文

意或將設計想法完整傳達的程度而此問題在兩個階段

所出現次數鮮少在問題解決層面「理解題目」在兩

個階段所出現次數鮮少

六結論與建議

  本段落就上述資料以回應本研究之目的說明並分

析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

異說明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並提出教

學反思及建議以供設計教育的相關參考

  61 就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

影響差異言

  從創意思考技能構面發現了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

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從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

果認為學生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學習的結果與傳統式分組教學相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

著性差異(plt005)可見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設計合作學習能提昇學生的創造力及專業技能之技術性這

意味著設計學習者之創造程度創作品顯現的新奇想法

之程度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予以轉化之程

度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有所提昇

  從專業技能構面探討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學習

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據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果技

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plt005)這意味著學習者之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勻稱性表

達性有所提昇而據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設計呈

現手法歷程比較顯示在第二階段應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自

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的手法說明在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較能夠加入自身經驗也能夠

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詞文意加以

轉換呈現研究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系學生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因循古

人思維去設計作品且能運用自身生活經驗為手法以翻轉

原本古詩義涵能讓當下生活的觀眾產生共鳴且學習者

減少使用基礎的設計手法而加入多元新穎的創意

  62 就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言

  就半結構訪問學習者經驗及其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解決之過程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比

起傳統式分組教學學習者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較能發揮自我想法並加入創新元素較能激發學習者的創

意思考技能而據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也顯示學習者

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合作學習較能透過他人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缺點學習者也較傾向於願以新方式去做設

計希望能與他人競爭比較也樂於嘗試去做超越他人

的創新視覺設計

  63 教學建議

  整體言應用Facebook於設計課程對提昇創造力是正面的提昇及助益身為設計教學者可藉此思考該如

何善用社群網路為工具不但能輔助設計教學者本身的

教學活動也能增進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但在應用社

群網路合作學習時有些事項仍需要思考及改善的因

此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a)關於創造力設計教學者應善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在教學活動中持續地拋出不同的討論議題

使學習者們互相做討論並不斷地激發想法透過屢次議

題討論訓練能增強學習者的創造力思考技能也能在平

台上分享相關創意設計案例

  (b)關於專業技術性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專業技能的資訊如色彩搭配

表現技法的影音教學示範將自身的技法示範或創作過

程分享至學習社群平台供給設計學習者觀看以協助學

習者

  (c)關於美感吸引力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相關資訊例如將美的形式原理

或其他相關基礎理論及案例解析上傳至社群平台供給

學習者參考設計教學者也可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透

過屢次實務訓練增強學習者的美感表現

  (d)關於問題解決設計學習者在Facebook學習社群平台上的互相評論中設計教學者也可持續且即時地加

入討論與回饋讓學習者有專業性的參考依據更能針

對問題本質作完善的解決

參考文獻

[1] TM Amabile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Y Springer-Verlag

[2] TM Amabile J Weinstock and S Archambault (19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environment and creativ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San Diego

[3] SP Bessemer and D J Treffinger (1981) The Assessment of Creative Products Review and Synthesis Journal of

8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Creative Behavior 15(3) 158-178[4] R Glaser (1990)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5] DH Jonassen KL Peck and BG Wilson (1999)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6] MK Kabilan N Ahmad and MJZ Abidin (2010) Facebook An Online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of English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3(4) 179-817

[7] WH Levi and R Lentz (1982) Effects of text illustrations a review of researc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and Technology Journal 30(4) 195-232

[8] PC Lin HT Hou SM Wang and KE Chang (2013) Analyzing knowledge dimensions and cognitive process of a project-based online discussion instructional activity using Facebook in an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course Computers amp Education 60(1) 110-121

[9] I Miloševic D Zivkovic S Arsic and D Manasijevic (2015) Facebook as virtual classroom - Socialnetworking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among Serbian students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32(4) 576-585

[10] F Saussure (1959)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NY McGraw-Hill

[11] N Stefanic and C Randles (2014) Examining the reliability of scores from the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in the measurement of individual and small group creativity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17(3) 278-295

[12] 孫春在林珊如(2007)網路合作學習數位時代的

互動學習環境教學與評量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13]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14]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詩詞形神轉化的文化創意設計應用設計學報16(4)91-105

[15] 楊一慈(2009)詩歌意象構成於產品設計之轉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張雅婷(2013)Facebook學習社群融入視覺藝術

教學之研究以臺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美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張基成童宜慧(2001)網路化學習檔案之設計方

法與建構模式httpwwwgcsceorggccce2001big5pepersmpahtm

[18] 徐嘉莉(2006)故宮文化創意商品之符號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高偉恩(2015)網路視覺藝術創造思考多媒體教材

之設計本位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20] 陳曉儒(2005)從語意轉換觀點談圖像符號設計之

研究-以觀光資源項目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

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

[21] 章佩玉(2012)運用社會學習理論於Facebook學

習社群進行知識分享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

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鍾毓珊(2006)傳達情感的設計手法運用於產品設

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江杰翰(2011)數位遊戲中鷹架輔助對玩家概念構圖

及設計創造力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

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24] 蘇筱喻(2013)運用社群網站輔助合作學習之學習

成效評估以理財線上課程為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

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5] 區國良蕭顯勝曾郁庭陳仁澤(2017)情境感知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9(1)33-69

9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Hsiu Ching Laura Hsieh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1209 Revised 20190214 Accepted 20190218)

Abstract - This study intend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poetic subject integrated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the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The core objectives contain 1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between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general learning 2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pplying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3to propose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and provid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The research processe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Step 1 confirmation of research problems and purposes Step 2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Poetry visual design is covered in the design subject and the curriculum is preceded Step 3 data collection Step 4 data analyses Step 5 analyses of research result 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s It would offer specific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creativity for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as well as important design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designers and researchers

Keywords Facebook Social network Cooperative Learning Creativ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Hsiu Ching Laura Hsieh laurarungmailcom

10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王淑慧1

1明道大學數位設計系彰化523台灣

(收稿日20190220再審日20190301接受日20190303)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組以台灣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和明道大學四所

學校共同組成「智慧農業文創」教學課程模組將不同領域的課程及學生共同達成計畫的課程目標課程

創新整合場域實習創業育成並且培養學生具有多元化的跨領域能力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以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進修部三年級學生為對象訓練學生具有文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

開拓學生學習的視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

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

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

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

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方法論數位農村互動電子書設計

林松義 博士

王淑慧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王淑慧博士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angelawang36gmailcom

一緒論

  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驗場域培

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與創新思維

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生具有在地

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用科技改善場域

工作的新生代其中課程模組操作以參考英國設計協會

(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

(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

並藉由本課程結合場域和ICT科技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

信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

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建構在

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數位化技

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運用課程訓練學

生以真實的素材展開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

製作等成果的產出並能回饋在地社區

二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程序以一學期的課程18週分成四個階段希望透過創新設計程序導引出學生能夠有多元學習同時以真實的場域為對

象除了了解真實世界的問題能夠提出設計的解決方

法在課程最後也能夠呈現作品並且分享在地居民

  2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

查場域研究程序以英國設計協會(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

(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進行教學創新翻

轉和研究資料收集分析[1]

12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重新規劃發展空有地

提升產業競爭提高青年人口回流就業要怎麼做

如何保留那些年輕人口

如何完整性保護好古蹟

如何將產業發展更廣

無障礙設施不方便

沒有清楚的指示牌

沒有明顯的形象牆

社區在網路上的資料太少

社區的特色結合一些創意並加強宣傳

  英國設計委員會在2005年提出4Ds雙鑽石設計流程

(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雙重發散收斂的格局

並把它稱為雙菱形的設計過程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

論第一個菱形 定義問題的階段製作原型主要是為了

了解問題找出正確的問題 (痛點)第二個菱形 一旦進

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在製作代表解決方案的原型找出

正確的答案 (解答)(見圖1)

  2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221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發現在地問

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饋在地社

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合在地居

民的需求和認同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架構研究調查場域以台灣彰化縣田尾鄉的北鎮社區為範

圍以18週的課程每4週為一單元4Ds雙鑽石設計流程VS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執行步驟第一步驟為「文化理解與發現」請學生事前搜索相關文化資料查探農村社

區資料缺乏的面向並親自至場域發現問題第二步驟

為「文化體驗與定義」學生親自體驗觀察過社區回

課程中討論社區問題並定義問題第三步驟為「共構與

共創」運用便利貼讓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解

決問題中分項建構社區的文化內容同時加以創新

科技的整合媒體第四步驟為「數位創意製作」分組

創意製作相關主題最後呈現出北鎮社區CIS電子書三山國王電子書和公仔南北鎮社區介紹電子書一起來

北鎮社區電子書最後成果展出(見圖2)

  研究架構以「發現問題」VS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發現」主要在發現場域問題「文獻探討」VS 「定

義」在定義問題前也要蒐集相關資料了解背景才能下

定義透過跨領域工作坊個案研究和創新設計流程的

運作也是能「發展」創意思考多元的學習成果「傳

遞」創作成果及以問卷調查驗證相關作品及回饋最後

結論回饋整個學習成果(見圖3)

  222 場域問題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

發現在地問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

饋在地社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

合在地居民的需求和認同學生透過親身觀察體驗訪

談和調查表歸納出社區的十個問題學生分成四組依

照以上問題選擇解決的方式和作品問題如下

圖1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資料來源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

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圖2 跨領域教學執行步驟

圖3 研究架構與步驟

13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三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

  Donald Norman [3]在情感設計一書中提出人與物的情感交流為目的的創作行為課程中強調文化的感受

喚起兒時記憶讓情感透過文化體驗科技創新共構amp共創的設計實踐能呈現出人與物件互動的創作課程

主要融合四個面向的理論和技術的跨領域教學整合四

個面向為「文化」「科技」「創新」和「設計」為教

學的行動力搜集理解文化相關資料以文化為主的設計

元素現場調查與訪談的親自體驗並應用科技ICT結合互動電子書最後成果能放到網路平台上和實體應用

  31 跨領域創新教學

  2002年來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創新教學以「開放式課程網頁」[4]讓全世界自由分享知識及IDEO在史丹福大學創立了D-School[5]都是以創新概念開啟創新教學的方式近年來教育部推動創新教學大專院校也首當

其衝需要有創新教學以因應世界潮流教學要創新首

先老師們就需要先在思考上具備有創意或創造力的精神

[67]林天祐2000年也提出教育是激發創意的主要力量換言之老師的教學設計如何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發

揮創意的空間就是很重要的關鍵曾志朗(2001)於《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教師

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一文中明確指出教育改革我

們強調的不僅僅是教育課程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

學上的創新還有觀念上的突破[8]另一位學者游家政(2003)認為「創新教學」或「教學創新」就字義而言指的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

方法或策略[9]創新教學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促進有效之教與學

  史丹福大學的D-School將創新透過設計程序並且由

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激盪出火花那麼如何將創新的概念

融入在教學方法目標和成果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方

式的教學得到多元化學習

  32 創新設計程序

  1999年美國夜線「深掘」(Deep Dive)專題報導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流程要求IDEO重新設計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東西並在五天內設計出來因此IDEO執行創新設計程序重新設計一台超市手推車在五天

內運用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程序IDEO的創新概分為四個主要步驟1) 觀察2) 腦力激盪3) 雛型設計4)實作但是實際執行中應包含 1)洞見從他人的生活學習2)觀察看人們不做的聽人們不說的3)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4)腦力激盪是讓不同領域從自己的專業上提供想法發掘各種可能性5) 雛型設計原型製作並到超市得到經理和消費者的回饋6)實作修改至

圖4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實際場域可用的產品David Kelly近年也在史丹佛大學設立dschool推動創新設計的學程將這種創新設計思考的實務方法向學界推廣設計程序的建立則是透過統

整後的方法為分析事件的依據有利於減少設計人員對

於自身所想知事物感到質疑[10]透過創新設計程序的運作可以讓更多人參與並得到意想不到的創新概念的新

事物因此透過創新設計流程在跨領域的創新教學

可以產生更多創新的火花

  33 文化與體驗學習

  論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

歷程認為體驗學習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

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11]另外杜威( John Dewey)的「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 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社會心理學家黎溫( 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等等換言之文化透過直接的體驗和學習能給學

習者更深層的認知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irected experience)學習的過程是從具體的活動出發活動應提供學習者對某些事物的直接學習經驗也就是杜威所

強調的「做中學」[12]

  34 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

  本研究整合「智慧農第二期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

培育計畫mdash整合創新教學聯盟推動計畫」以資通訊科技(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出成果及應用於產域「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在

此概念下以「數位農村」與課程成果「互動電子書」結

  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訓練學生具有文

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開拓學生學習的視

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學期中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習

14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場域培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

與創新思維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

生具有在地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

用科技改善場域工作的新生代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信

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

組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

建構在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

數位化技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展開

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製作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在地居民對學生作品的測試與驗證

  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期末作品為測試以北鎮社區居

民40人為受測對象先讓受測者看完作品1電子書後再請受測者填寫問卷調查表以此類推調查表計有40份有效問卷37份無效問卷3份女性30位占79男性7位占2137位受測者中41-50歲4位 51-60歲18位61歲以上14位其他1位

  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題目1請問你喜歡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3人無意見有3人2你認為北鎮社區的鎮安宮三山國王故事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9人無意見有2人3如果有提供手機結合QRcode互動式求籤和解籤方式可以解決鎮安宮有籤詩卻無解籤員的問題

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7人無意見有4人不同意有1人4 是否符合鎮安宮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6人

  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的題目5 請問你喜歡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嗎非常同意有18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2人6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1人同意有22人無意見有4人7互動電子書內有花稻的圖案穿插你認為這樣的互動設計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20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2人8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2人無意見有9人

  作品三「北鎮社區CIS」的題目9請問你喜歡作品三「北鎮社區CIS」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1人10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北鎮社區CIS」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4人11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更能展現

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6人12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3

圖5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圖6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1)

圖7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2)

圖8 作品1的分析圖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3: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發行資訊 CONTACT INFORMATION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Print) ISSN 2308-5193(Online) 地址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Address Dep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l Cheng Kung University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Tel +886-6-2757575 Fax +886-6-2757575 電子郵件 e-mail jcciredgmailcom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 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目錄 CONTENTS

1-10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謝修璟 Hsiu Ching Laura Hsieh 11-18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王淑慧

Shu-Huei Wang 19-30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洪胤芷張岑瑤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 31-36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唐淑珍

Shu-Zhen Tang 37-39 學報約稿啟事投稿資料表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Form for Submission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謝修璟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系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1209再審日20190214接受日20190218)

  本研究試圖讓學生藉由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之創新應用以達成設計創新教育之具體實

踐研究目的是要探討 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並探討應用 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於設計課程的學生的學習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爾後據課程實施後的結果提出教

學反思本研究方法透過課程設計與實施以詩為視覺設計課程之主題將課程分為兩大階段進行依序

是傳統分組教學方式網路合作學習進一步地在課程實施中與實施後蒐集資料據所蒐集之資料分析

結果結果顯示應用 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合作學習能提昇學生的創造力專業技能之技術性

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學習創造力

林松義 博士

謝修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系所 副教授

謝修璟副教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系所laurarungmailcom

一緒論

  創造力是人類思維的原動力也是設計理想之終極

追求設計與創造力的生成發展及應用有極密切的關

係創意思考能力一直是設計教育之軸心議題就世界各

先進國家的教育改革言創造問題解決等能力已是各

國發展教育之軸心目標為因應全球知識經濟的來臨我

國教育部(2003)亦頒佈《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目的

是為推動創造力與創新教育[13]而近年來社群網路服

務(SNS)如FacebookTwitterLine等帶來人們在資

訊互動交流上的巨大影響人們樂於透過SNS 分享

生活照片資訊等Facebook 是擁有最多用戶的社群

網站之一據上述之社群網路之普及化世界各國及台灣

之教育之軸心目標身為設計教育者開始省思如何透過

Facebook 社群網路的合作學習引發設計系學生在學習

過程討論互動透過交流互動過程以產生創意思考的能

力因此本研究試圖讓學生藉由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

於設計學習之創新應用以達成設計教育之具體實踐

  本研究之目的是

  (1)探討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程中的學習者經驗及其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3)據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後的結果提出教學

反思及具體建議作為未來設計創新教育參考

  本研究研究範圍因設計教育之專業類別甚多且

廣在研究之時間人力經費許可下且為求研究之

精準與完整性本研究以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為範疇並以

「詩」為主題

二文獻探討

  21 關於「詩」的表現設計手法與符號學

  國語辭典定義「詩意」是足以讓人吟詠的情味

2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牛津字典定義「詩意」如詩歌般或暗示詩歌表現出

一種想像力和深厚的感情可見詩意觀點大致雷同

皆以美感或情感的視野探討去表現詩般感受詩意是

人類不分文化的共通體認據楊一慈(2009)的研究顯示

[15]詩歌的意象符號是詩人在夢想與實際之間所創造

出來的透過與意象符號的連結來表達人類情感身

為設計者必須深刻體悟如何精確地操作及運用符號來傳

遞所要傳達之訊息讓觀眾能有效釋義語言學專家

Saussure(1959)提出符號學的分析方法[10]把一個符號

視為具兩個面向的實體符號是由「符號具」與「符號

義」所組成「符號具」是符號外在的物理形式也就

是看得到的影像可觸的物體等實質形式人們必需透

過感官去感受它「符號義」是觀賞者對於符號指涉對

象的一種想像稱為所表示的概念符號不僅具有外顯

於表層的意義還有隱含於深層的意義徐嘉莉(2006)認為設計師在表現作品的詩意概念時一方面必須從「

人類共通的詩意本質」去挑選適當的設計符碼使設計

者的設計模式在經由作品傳遞訊息時能與使用者的思

維吻合避免只是將表面的圖像或景象轉移而忽略情

感與反思層次的傳達[18]而在視覺設計領域表達情感

鍾毓珊(2006)也提出一個作品傳遞情感的手法共有以下

6點人性化生活體驗回饋性設計愉悅感功能簡

約不複雜合宜的色彩及材質運用[22]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的研究闡釋詩詞設計

發想轉換至設計實踐之歷程[14]此轉換歷程是提供設

計者在設計過程中運用詩詞內涵於設計實踐之過程分

析分別提出以形寫形以形寫神得神傳形寄神出

神四類具體形式此四類形式所強調的呈現方式不同

在這過程是經設計者將視覺的知覺活動與想像力結合

深入分析對象的內部本質且加以融合即「詩詞意涵結

構之分析」部份接著再運用設計轉換之具體手法藉

由「詩詞外在形式及內在意涵之轉換」具體落實為設

計造形材質功能情感等相關要素之過程完成設

計實踐可見透過詩意應用於設計是有提昇想像力創

造力之很大的可能性

  22 視覺傳達設計

  Levi和Lentz(1982)定義了視覺圖像具備以下四個功

能[7]視覺圖像語言比文字能夠更吸引觀者的目光觀

察感受發現與對圖像語言的記憶程度也高於文字

視覺圖像能夠影響管者的情緒與態度觀者的視覺經驗

之累積能夠助於理解圖像以達成訊息的傳遞記憶與

保留人類對視覺圖像畫面具有想像聯想推理判

斷認知等知覺能力陳曉儒(2005)提出六項圖示設計

的準則傳達性傳達能力訊息明確易讀的能力注

目性指記憶具有的顯著性符碼性圖像符號的象

徵聯想與情境表現文化性符合現代文化潮流的適切

性一致性整體表現的一致性風格性設計形式的

表現美感色彩的呈現[20]

  23 網路合作學習理論與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學習

  學者孫春在與林珊如 (2007)將網路合作學習的特

色歸納成四大類刑簡稱ASIA原則 [12]如下 (1)主動學習 (2)模擬學習 (3)互動與互創學習 (4)累積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最相關的理論是建構學習理

論Glaser(1990)表示建構學習理論與合作學習有許多

共通之處[4]以學習者為中心而非教學者網路社群

運用團體學習就為網路學習社群教學者透過網路與

多媒體工具經由特定主題之設計讓教學者與設計學

習者可以透過討論互動找尋問題解決方法(高偉恩 2015) [19]Jonassen Peck amp Wilson(1999)指出網路學

習社群是透過成員相互支援分享價值與經驗彼此信

任共同目標接納多元想法而建立因此學習社群應

強調設計學習者相互的社會與認知貢獻彼此合作與互

相支援以達成共同目標[5]綜合上述文獻可知網路學

習社群應有共同的學習模式與目標而設計學習者也必

須要互相給予支援與回饋分享自身學習心得以及接

納多元想法[451219]本研究以網路合作學習為主軸

選用Facebook社團功能建構網路學習社群說明如下1社團隱私設定2封面相片為社團上方可放置相片的區

域可用來營造此社之形象3討論區社團成員可以在

此討論區平台上撰寫貼文新增相片或影片提問題

新增檔案並可以做回覆評論按讚等4成員顯示

該社團的成員有搜尋成員及加入成員之功能5檔案

可編輯文件與上傳檔案6 相片可新增相簿放置相片

或直接上傳相片影片亦能標籤他人7活動指可以

在該社團舉辦活動之功能

  據張雅婷(2013)指出Facebook 社團能提供多項學習

功能以建置視覺藝術學習社群課程設計與帶領策略是經

營Facebook 視覺藝術學習社群重要的關鍵Facebook 視覺

藝術學習社群融入教學能有良好的學習反應[16]Kabilan Ahmad amp Abidin(2010)的研究亦顯示學生相信臉書可以

是線上學習環境來促進英文學習但教學者必須整合臉書

成一教學計劃並事先擬定學習目標和學習經驗的預期成

效[6]Miloševic Zivkovic Arsic及Manasijevi(2015)指出

大學教育人員用自己的整體經驗協助學生使用Facebook 為

虛擬教室將對學生個人發展與學習路徑參與產生效益

[9]而蘇筱喻(2013)之研究發現運用Facebook社群平臺

合作學習之學習成效優於個別學習之學習成效學生普

遍認為Facebook適用於輔助合作學習[24]區國良蕭顯

勝曾郁庭陳仁澤 (2017) 之研究結果顯示透過情境認

知的方式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有助於提

升學習者的學習動機[25]由上述文獻可知Facebook社群

有增進學習之效益因此本研究試圖將其應用於學習設

計之領域

3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24 Amabile 創造力成分與Amabile共識評量法

  江杰翰(2011)之研究應用Amabile之創造力理論於其研究探討數位遊戲對玩家概念構圖及設計創造力之影

響[23]Stefanic及Randles(2014)也採用了Amabile之理論及共識評量法去評量音樂藝術對創造力之影響Amabile之理論於過去有許多研究採共識評量法來評定學習者

的藝術創造力(Amabile 1983Amabile Weinstock and Archambault 1998Stefanic and Randles2014)這些研究結果得到的創造力之評定都有具體的信度[1211]由上述相關研究得知Amabile共識評量法有具體信度因此本研究應用Amabile共識評量法來評量設計課程學習後之創造力差異Amabile(1983)提出創造力產品的產出需要依賴三種基本成分(1)專業「專業」意指某特定領域中所具備的相關專門技術與知識以及在該領域所

展現的特別才能(2)創意思考技能「創意思考技能」指個體如何解決問題與找出解決方法也是個體能將固

有觀念產生新連結的能力也是個體在執行任務的情境

中為了解決問題超越本身經驗而產生的創新觀點與創

新技巧之能力(3)工作動機Amabile等人 [1] 認為個體在執行該任務時若是出自於本身意願個體將認為此

任務是有趣具挑戰性能獲成就感或任務本身以外

的價值驅使人們願意完成其任務過程Amabile 根據創造力4P 中的產品作為核心根據發展出共識評量法(CAT)本研究中的「產品」為設計學習者以「詩意」為主題的

設計創作共識評量方法為Amabile 對於創造力的共識定義是一種在多樣主觀性評量中的開放性定義此法需

特定領域之專家使用自己相信的標準來評定創造力專

家們必須獨立地對這些作品做出創造力判別此法除了

是測量產品之創造力的評量方法也具廣泛的變通性

可靠的主觀性判斷

  25 文獻小結

  經由上述眾多相關文獻及理論探討在此做一脈絡

之整理創造力是世界各先進國家及台灣設計教育之軸

心議題而詩意之運用於視覺設計有助於表達感受及激

發創意思考且當下盛行之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藉由頻繁的互動互創過程中有激發出創新思維的可能

身為設計研究者及教育者應思考如何善用詩意與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具激發出更多的創造力可能性而創

造力增進與否需要透過專業評估來深度理解本研究應

用Amabile共識評量法來評量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於設計課程學習後之創造力差異

三研究方法步驟與研究工具設計

  31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第一步驟確立研究問題與目的

  第二步驟課程設計與實施此課程以詩詞視覺化

設計為課程設計主題將課程分為兩大階段進行第一

階段為傳統式教學第二階段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

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每一階段為期六週設計學習者皆

能體驗到不同教學模式進行相同的設計主題以比較

在不同教學模式下表現的創造力之差異性

  第三步驟評量工具編製與問卷設計並應用於課程

實施中施測以蒐集資料

  第四步驟據上述四種資料之蒐集進行分析據不

同教學模式下之課程實施後應用SPSS 統計軟體進行分析所收集之資料以比較在傳統分組教學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不同學習模式之差異

性以及調查設計學習者在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的滿意程度根據創造思考歷程開放性問

卷結果及半結構訪問法結果分析在傳統分組教學與應

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不同學習模式中對設計學習者於設計實務時的創造性思考歷程之

影響學習經驗遇到的困難

  32 研究工具設計編製

  本研究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及實施後為搜集資料

所編製設計的評量工具如下所示設計創造力評定量

表創造思考歷程問卷設計及半結構訪問設計學習滿

意度量表

  321 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之設計

  本研究彙整之創造力共識評量表-「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乃整合Amabile(1983)的藝術領域創造力之量表[1]與Bessemer 及 Treffinger(1981)創造力產品分析矩陣的檢核效標[3]及2014年Stefanic and Randles之研究中評定學習者的藝術創造力之檢核效標[11]從上述文獻探討中得知這些研究者之評量方法具效度且適於測出設計創造

力本研究整合出四大構面其中21項檢核效標為(1)創造力構面創造力創新想法努力顯著性形狀變

化性細節複雜性啟發性轉換性(2)技術性優點構面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表象主

義勻稱性表達性(3)美感吸引力構面喜好美感吸引力展示價值性(4)問題解決構面適切性邏輯性作品價值性本研究邀請3位專家(兩位大學設計系教授及一位高職廣設科教師)這三位專家具視覺設計專業已逾15年不僅本身有業界視覺設計五年工作經驗從事設計教育已逾十年其所指導之學生獲得多次紅點設

計及iF設計大獎這些專家具豐厚之專業能力去判斷創造力視覺技術性美感問題解決專業表現等做共

識評量效標判定調查以上21項檢核效標是否有其適切性以及對於其效標釋義是否有所共識以李克特五點

4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四課程設計與實施

  此課程以詩詞視覺化設計為課程設計主題將課程

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傳統式分組教學每4人一組由設計學習者自行找組員第二階段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延續第一階段之分組小

組需進行討論分享回饋等任務並完成概念發想與

設計呈現第一階段是使用傳統分組教學方式雖進行

分組但不在Facebook 建構學習社群進行任何互動第二階段則使用網路合作學習進行分組並在Facebook 建構學習社群以進行交流分享討論等活動每一階段為

期六週分為兩個階段先後進行設計學習者皆能體驗

到不同教學模式進行同樣的設計主題以此比較在不

同教學模式下所呈現的創造力之差異

  4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實施研究對象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

設計系的大學部二年級共有40名設計學習者分類編號為S01~S40皆修習「視覺設計溝通與傳達」課程設計學習者皆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已具備基礎設計之能

力並有電腦繪圖之基本能力年齡範圍為19歲~20歲最終有效作品樣本為80件其中傳統教學環境之作品樣本為40件網路合作學習之作品樣本為40件

  42 訂定教學目標

  (1)具有將語句或詩詞以視覺化表現的能力(2)能理解視覺化的概念(3)能體驗「傳統式教學」與「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以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之差異並激發創造力思考(4)能運用Facebook社群網站與同學互助合作展現設計創造力

  43 教學方法

  本研究實施課程為十二週分為兩個教學階段實

施第一週先採用講述教學法由教學者導引傳授知

識介紹設計主題第一階段採用傳統式分組教學模

式第二階段則採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以進行網路合

作學習模式

  44 實施教學評量

  透過文獻回顧分析出設計之評量效標並應用

Amabile的共識評量理論以開放式問卷詢問專家之評量效標建構「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

  441 設計主題與規範說明

  本研究選定唐代王維的五言絕句作為視覺化設計的

量表為計分法選出平均分數≧1的10個檢核效標以作為最終設計創造力評量之評判項目彙整成表1本研究採「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以探討設計學習者在

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的設計創造力之差異性設計創造

力評定量表分為專家共識評量之問卷採李克特五點量

表為計分方式

  322 創造思考歷程問卷設計及半結構訪問之問題設計

  以開放性問卷設計方式以了解傳統分組教學與應

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的創造思考歷程以比較不同學習模式中創造思考歷程的異

同並採用半結構訪問法以了解學生之創意思考過程及

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323 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之學習滿意度量表設計

  本研究擬定學習滿意度量表改編自章佩玉(2012)的學習滿意度問卷[21]共得出正式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之學習滿意度問卷14題計分方式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由「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即為「1」到「5」進行給分且每題皆為正向題

表1 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

創造力構面 檢核效標 定義說明

創造力

創造力使用自我主觀去定義創造力評斷作品具有創造程度

創新想法 作品本身顯現的新奇想法之程度

啟發性 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

轉換性 予以轉化與變化之程度

技術性優點 表達性作品中個人想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

美感吸引力

喜好對作品的自我主觀反應個人喜歡作品的程度

美感吸引力 作品整體的美感吸引力程度

展示價值性如果有可能個人會將作品展示於家中辦公室之興趣

問題解決

適切性 作品能符合問題情境與應用(題意)

作品價值性作品可滿足使用者生理心理社會或經濟上的需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主題選擇王維詩為主題之原因是被人尊稱為「詩

佛」的王維宋朝文學家蘇軾提到「味摩詰之詩詩

中有畫觀摩詰畫畫中有詩」可以看出王維的詩詞

作品讓觀者能易於聯想畫面本研究指定王維的四首五

言絕句《竹里館》《相思》《送別》《雜詩》

學生從四首中擇一分別以四個句子做視覺化設計

每一個句子為一個畫面總共有四個畫面草圖標準可

以為鉛筆稿(線條明確以A4呈現)精稿可採用手繪電繪剪貼等這四首五言絕句列於下

  (1)《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2)《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3)《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4)《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442 課程實施流程與進度表

  本研究將實施課程的流程說明如圖1

  第一階段為使用傳統分組教學方式雖進行分組

但不在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進行任何互動由教師導

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論繪出

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然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

問卷第二階段為使用網路合作學習進行分組並在

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以進行交流分享討論等活動

由教師導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

論繪出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同儕互評然

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問卷當兩個階段實踐完成後則

實施專家共識評量學習滿意度問卷調查本研究課程

實施進度請參閱表2

五研究結果與討論

  51 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之結果

  根據實驗收集之資料使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以比較在兩個不同學習模式下之創造力差異性專家共

識評量結果及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請參閱表3)

  據表3所顯示可以發現在兩個階段的學習模式中專家共識評量之第二階段中四個構面的平均分數都優於

第一階段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

(plt005)在美感吸引力及問題解決構面未有顯著性差異

  52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之滿

意度結果

  本階段在實施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階段後請40位設計學習者填寫此學習模式之學習滿意度以調查設計學習者是否對於這樣的學習模式感

到滿意每一題皆為正向題且計分法採李克特五點量

表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其中以「我覺得在Facebook上看到同學對個人作品的評論較能讓我理解作品的缺點

及如何改進」此題為最高分395顯示設計學習者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學習社群較能透過他人的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的缺點第二高分則為「對於Facebook作為學習

圖1 實施課程的流程

表2 本研究課程實施進度表

週 教學活動 教學方式

第1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符號學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

傳統教學

第2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視覺設計理論草圖設計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3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的構成元素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 傳統教學

第4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運用於設計之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 傳統教學

第5週 設計完稿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6週 第一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

第7週 上週檢討本週設計主題 網路合作學習

第8週 草圖設計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9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0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1週 完稿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彙整回饋紀錄

第12週 第二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設計學習者半結構訪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社群平台時平台所提供協助感到滿意度平均分數38顯示設計學習者對於在Facebook學習社群的使用上所提供之協助感到滿意也就是學習輔導之構面據上述結

果發現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認為較能透過同儕給予的建議來發現自身作

品的缺點並改進且比起傳統式分組教學能更易於與

同學做討論與回饋

  53 創造歷程之視覺呈現設計手法差異及所遇的困

難與問題分析

  531 視覺呈現設計手法歷程

  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設計手法歷程比較

表得知在選擇設計主題的方面四首詩被選的次數都

相差不遠(竹里館24次送別15次雜詩19次相思22次)且皆為設計學習者們耳熟能詳的王維的五言絕句其難易十分接近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呈

現設計手法歷程比較表本研究將學習者在這兩個階段

所使用的手法大致分為以下10種類型說明如下1現代生活2遵循古詩3自我經驗或想法4 故事5諧音6技法7插畫8對比9色彩10簡化

  研究者發現在第二階段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單純只使用「遵循古意」手法的設計

學習者明顯減少而是漸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

「自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手法說明

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且較能夠加入自身的想法

與經驗也能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

詞文意加以轉換呈現也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完

全按照古人的思維去設計作品且運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可

以增添原本古詩的趣味除容易吸引觀者的目光外也能

讓觀者較易於瞭解畫面的涵義而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

應用「對比」「色彩」手法的設計學習者明顯比第二階

段多而「對比」「色彩」往往是設計手法中最基礎也

最常見的手法說明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設計學習者較

傾向於使用基礎且常見的設計手法但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設計學習者則減少使用基礎

的設計手法而加入了較多元且新穎的想法專家共識評

量兩個階段學習的40個樣本中兩個階段分數差異最大且第二階段表現優於第一階段的作品案例呈現

  532 創造思考在兩學習階段中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本研究彙整40位設計學習者在兩個不同學習階段中執行設計時所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首先將設計學

習者「遇到的問題」分類為7個類型並與本研究先前所整合的構面做對應為表4

  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構圖發想與

呈現手法」在兩個階段中皆有部分學習者反應此問題

顯示部分學習者在構圖發想或呈現手法上是有困難的

設計教學者應針對此方面加強對學習者的實務訓練以

及介紹相關範例與方法「創新與個人特色」在第一階

段出現有少數學習者反應此問題但在第二階段則無任

何學習者表示遇到此問題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學習者較能夠發揮自己想法且加入創新元素或

點子「符碼轉換與應用」方面在第二階段的學習中

有較多學習者遇到問題說明部分學習者對符碼轉換與

其應用感到困難據本研究觀察是因為大多數設計學

習者在第二階段較傾向於加入自我想法與創新元素而

不直接運用原本古詩舊有元素進行設計因此在「符碼

表3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t 自由度顯著性(雙尾)

平均數 標準差

第一階段_創造力第二階段_創造力

-222 470 -2987 39 005

第一階段_技術性優點第二階段_技術性優點

-181 494 -2323 39 025

第一階段_美感吸引力第二階段_美感吸引力

-029 511 -361 39 720

第一階段_問題解決第二階段_問題解決

025 408 387 39 70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4 本研究之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中「遇到的問題」

創造力構面 問題類型

創造力

構圖發想與呈現手法

創新與個人特色

符碼轉換與應用

技術性優點amp美感吸引力

表現技法與技巧

表達能力不足

顏色配置

問題解決 理解題目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轉換與應用」上會增加其困難度在專業技能層面「

表現技法與技巧」在第二階段遇到此問題的學習者明顯

低於第一階段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表現技法與技巧」的問題可以得到改善且大多數設計學習

者可以克服此問題「表達性不足」為能否傳達詩詞文

意或將設計想法完整傳達的程度而此問題在兩個階段

所出現次數鮮少在問題解決層面「理解題目」在兩

個階段所出現次數鮮少

六結論與建議

  本段落就上述資料以回應本研究之目的說明並分

析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

異說明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並提出教

學反思及建議以供設計教育的相關參考

  61 就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

影響差異言

  從創意思考技能構面發現了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

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從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

果認為學生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學習的結果與傳統式分組教學相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

著性差異(plt005)可見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設計合作學習能提昇學生的創造力及專業技能之技術性這

意味著設計學習者之創造程度創作品顯現的新奇想法

之程度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予以轉化之程

度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有所提昇

  從專業技能構面探討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學習

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據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果技

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plt005)這意味著學習者之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勻稱性表

達性有所提昇而據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設計呈

現手法歷程比較顯示在第二階段應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自

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的手法說明在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較能夠加入自身經驗也能夠

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詞文意加以

轉換呈現研究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系學生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因循古

人思維去設計作品且能運用自身生活經驗為手法以翻轉

原本古詩義涵能讓當下生活的觀眾產生共鳴且學習者

減少使用基礎的設計手法而加入多元新穎的創意

  62 就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言

  就半結構訪問學習者經驗及其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解決之過程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比

起傳統式分組教學學習者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較能發揮自我想法並加入創新元素較能激發學習者的創

意思考技能而據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也顯示學習者

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合作學習較能透過他人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缺點學習者也較傾向於願以新方式去做設

計希望能與他人競爭比較也樂於嘗試去做超越他人

的創新視覺設計

  63 教學建議

  整體言應用Facebook於設計課程對提昇創造力是正面的提昇及助益身為設計教學者可藉此思考該如

何善用社群網路為工具不但能輔助設計教學者本身的

教學活動也能增進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但在應用社

群網路合作學習時有些事項仍需要思考及改善的因

此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a)關於創造力設計教學者應善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在教學活動中持續地拋出不同的討論議題

使學習者們互相做討論並不斷地激發想法透過屢次議

題討論訓練能增強學習者的創造力思考技能也能在平

台上分享相關創意設計案例

  (b)關於專業技術性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專業技能的資訊如色彩搭配

表現技法的影音教學示範將自身的技法示範或創作過

程分享至學習社群平台供給設計學習者觀看以協助學

習者

  (c)關於美感吸引力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相關資訊例如將美的形式原理

或其他相關基礎理論及案例解析上傳至社群平台供給

學習者參考設計教學者也可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透

過屢次實務訓練增強學習者的美感表現

  (d)關於問題解決設計學習者在Facebook學習社群平台上的互相評論中設計教學者也可持續且即時地加

入討論與回饋讓學習者有專業性的參考依據更能針

對問題本質作完善的解決

參考文獻

[1] TM Amabile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Y Springer-Verlag

[2] TM Amabile J Weinstock and S Archambault (19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environment and creativ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San Diego

[3] SP Bessemer and D J Treffinger (1981) The Assessment of Creative Products Review and Synthesis Journal of

8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Creative Behavior 15(3) 158-178[4] R Glaser (1990)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5] DH Jonassen KL Peck and BG Wilson (1999)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6] MK Kabilan N Ahmad and MJZ Abidin (2010) Facebook An Online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of English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3(4) 179-817

[7] WH Levi and R Lentz (1982) Effects of text illustrations a review of researc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and Technology Journal 30(4) 195-232

[8] PC Lin HT Hou SM Wang and KE Chang (2013) Analyzing knowledge dimensions and cognitive process of a project-based online discussion instructional activity using Facebook in an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course Computers amp Education 60(1) 110-121

[9] I Miloševic D Zivkovic S Arsic and D Manasijevic (2015) Facebook as virtual classroom - Socialnetworking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among Serbian students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32(4) 576-585

[10] F Saussure (1959)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NY McGraw-Hill

[11] N Stefanic and C Randles (2014) Examining the reliability of scores from the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in the measurement of individual and small group creativity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17(3) 278-295

[12] 孫春在林珊如(2007)網路合作學習數位時代的

互動學習環境教學與評量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13]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14]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詩詞形神轉化的文化創意設計應用設計學報16(4)91-105

[15] 楊一慈(2009)詩歌意象構成於產品設計之轉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張雅婷(2013)Facebook學習社群融入視覺藝術

教學之研究以臺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美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張基成童宜慧(2001)網路化學習檔案之設計方

法與建構模式httpwwwgcsceorggccce2001big5pepersmpahtm

[18] 徐嘉莉(2006)故宮文化創意商品之符號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高偉恩(2015)網路視覺藝術創造思考多媒體教材

之設計本位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20] 陳曉儒(2005)從語意轉換觀點談圖像符號設計之

研究-以觀光資源項目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

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

[21] 章佩玉(2012)運用社會學習理論於Facebook學

習社群進行知識分享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

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鍾毓珊(2006)傳達情感的設計手法運用於產品設

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江杰翰(2011)數位遊戲中鷹架輔助對玩家概念構圖

及設計創造力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

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24] 蘇筱喻(2013)運用社群網站輔助合作學習之學習

成效評估以理財線上課程為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

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5] 區國良蕭顯勝曾郁庭陳仁澤(2017)情境感知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9(1)33-69

9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Hsiu Ching Laura Hsieh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1209 Revised 20190214 Accepted 20190218)

Abstract - This study intend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poetic subject integrated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the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The core objectives contain 1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between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general learning 2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pplying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3to propose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and provid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The research processe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Step 1 confirmation of research problems and purposes Step 2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Poetry visual design is covered in the design subject and the curriculum is preceded Step 3 data collection Step 4 data analyses Step 5 analyses of research result 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s It would offer specific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creativity for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as well as important design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designers and researchers

Keywords Facebook Social network Cooperative Learning Creativ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Hsiu Ching Laura Hsieh laurarungmailcom

10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王淑慧1

1明道大學數位設計系彰化523台灣

(收稿日20190220再審日20190301接受日20190303)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組以台灣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和明道大學四所

學校共同組成「智慧農業文創」教學課程模組將不同領域的課程及學生共同達成計畫的課程目標課程

創新整合場域實習創業育成並且培養學生具有多元化的跨領域能力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以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進修部三年級學生為對象訓練學生具有文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

開拓學生學習的視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

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

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

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

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方法論數位農村互動電子書設計

林松義 博士

王淑慧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王淑慧博士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angelawang36gmailcom

一緒論

  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驗場域培

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與創新思維

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生具有在地

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用科技改善場域

工作的新生代其中課程模組操作以參考英國設計協會

(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

(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

並藉由本課程結合場域和ICT科技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

信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

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建構在

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數位化技

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運用課程訓練學

生以真實的素材展開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

製作等成果的產出並能回饋在地社區

二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程序以一學期的課程18週分成四個階段希望透過創新設計程序導引出學生能夠有多元學習同時以真實的場域為對

象除了了解真實世界的問題能夠提出設計的解決方

法在課程最後也能夠呈現作品並且分享在地居民

  2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

查場域研究程序以英國設計協會(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

(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進行教學創新翻

轉和研究資料收集分析[1]

12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重新規劃發展空有地

提升產業競爭提高青年人口回流就業要怎麼做

如何保留那些年輕人口

如何完整性保護好古蹟

如何將產業發展更廣

無障礙設施不方便

沒有清楚的指示牌

沒有明顯的形象牆

社區在網路上的資料太少

社區的特色結合一些創意並加強宣傳

  英國設計委員會在2005年提出4Ds雙鑽石設計流程

(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雙重發散收斂的格局

並把它稱為雙菱形的設計過程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

論第一個菱形 定義問題的階段製作原型主要是為了

了解問題找出正確的問題 (痛點)第二個菱形 一旦進

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在製作代表解決方案的原型找出

正確的答案 (解答)(見圖1)

  2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221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發現在地問

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饋在地社

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合在地居

民的需求和認同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架構研究調查場域以台灣彰化縣田尾鄉的北鎮社區為範

圍以18週的課程每4週為一單元4Ds雙鑽石設計流程VS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執行步驟第一步驟為「文化理解與發現」請學生事前搜索相關文化資料查探農村社

區資料缺乏的面向並親自至場域發現問題第二步驟

為「文化體驗與定義」學生親自體驗觀察過社區回

課程中討論社區問題並定義問題第三步驟為「共構與

共創」運用便利貼讓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解

決問題中分項建構社區的文化內容同時加以創新

科技的整合媒體第四步驟為「數位創意製作」分組

創意製作相關主題最後呈現出北鎮社區CIS電子書三山國王電子書和公仔南北鎮社區介紹電子書一起來

北鎮社區電子書最後成果展出(見圖2)

  研究架構以「發現問題」VS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發現」主要在發現場域問題「文獻探討」VS 「定

義」在定義問題前也要蒐集相關資料了解背景才能下

定義透過跨領域工作坊個案研究和創新設計流程的

運作也是能「發展」創意思考多元的學習成果「傳

遞」創作成果及以問卷調查驗證相關作品及回饋最後

結論回饋整個學習成果(見圖3)

  222 場域問題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

發現在地問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

饋在地社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

合在地居民的需求和認同學生透過親身觀察體驗訪

談和調查表歸納出社區的十個問題學生分成四組依

照以上問題選擇解決的方式和作品問題如下

圖1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資料來源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

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圖2 跨領域教學執行步驟

圖3 研究架構與步驟

13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三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

  Donald Norman [3]在情感設計一書中提出人與物的情感交流為目的的創作行為課程中強調文化的感受

喚起兒時記憶讓情感透過文化體驗科技創新共構amp共創的設計實踐能呈現出人與物件互動的創作課程

主要融合四個面向的理論和技術的跨領域教學整合四

個面向為「文化」「科技」「創新」和「設計」為教

學的行動力搜集理解文化相關資料以文化為主的設計

元素現場調查與訪談的親自體驗並應用科技ICT結合互動電子書最後成果能放到網路平台上和實體應用

  31 跨領域創新教學

  2002年來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創新教學以「開放式課程網頁」[4]讓全世界自由分享知識及IDEO在史丹福大學創立了D-School[5]都是以創新概念開啟創新教學的方式近年來教育部推動創新教學大專院校也首當

其衝需要有創新教學以因應世界潮流教學要創新首

先老師們就需要先在思考上具備有創意或創造力的精神

[67]林天祐2000年也提出教育是激發創意的主要力量換言之老師的教學設計如何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發

揮創意的空間就是很重要的關鍵曾志朗(2001)於《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教師

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一文中明確指出教育改革我

們強調的不僅僅是教育課程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

學上的創新還有觀念上的突破[8]另一位學者游家政(2003)認為「創新教學」或「教學創新」就字義而言指的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

方法或策略[9]創新教學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促進有效之教與學

  史丹福大學的D-School將創新透過設計程序並且由

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激盪出火花那麼如何將創新的概念

融入在教學方法目標和成果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方

式的教學得到多元化學習

  32 創新設計程序

  1999年美國夜線「深掘」(Deep Dive)專題報導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流程要求IDEO重新設計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東西並在五天內設計出來因此IDEO執行創新設計程序重新設計一台超市手推車在五天

內運用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程序IDEO的創新概分為四個主要步驟1) 觀察2) 腦力激盪3) 雛型設計4)實作但是實際執行中應包含 1)洞見從他人的生活學習2)觀察看人們不做的聽人們不說的3)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4)腦力激盪是讓不同領域從自己的專業上提供想法發掘各種可能性5) 雛型設計原型製作並到超市得到經理和消費者的回饋6)實作修改至

圖4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實際場域可用的產品David Kelly近年也在史丹佛大學設立dschool推動創新設計的學程將這種創新設計思考的實務方法向學界推廣設計程序的建立則是透過統

整後的方法為分析事件的依據有利於減少設計人員對

於自身所想知事物感到質疑[10]透過創新設計程序的運作可以讓更多人參與並得到意想不到的創新概念的新

事物因此透過創新設計流程在跨領域的創新教學

可以產生更多創新的火花

  33 文化與體驗學習

  論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

歷程認為體驗學習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

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11]另外杜威( John Dewey)的「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 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社會心理學家黎溫( 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等等換言之文化透過直接的體驗和學習能給學

習者更深層的認知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irected experience)學習的過程是從具體的活動出發活動應提供學習者對某些事物的直接學習經驗也就是杜威所

強調的「做中學」[12]

  34 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

  本研究整合「智慧農第二期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

培育計畫mdash整合創新教學聯盟推動計畫」以資通訊科技(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出成果及應用於產域「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在

此概念下以「數位農村」與課程成果「互動電子書」結

  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訓練學生具有文

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開拓學生學習的視

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學期中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習

14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場域培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

與創新思維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

生具有在地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

用科技改善場域工作的新生代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信

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

組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

建構在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

數位化技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展開

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製作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在地居民對學生作品的測試與驗證

  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期末作品為測試以北鎮社區居

民40人為受測對象先讓受測者看完作品1電子書後再請受測者填寫問卷調查表以此類推調查表計有40份有效問卷37份無效問卷3份女性30位占79男性7位占2137位受測者中41-50歲4位 51-60歲18位61歲以上14位其他1位

  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題目1請問你喜歡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3人無意見有3人2你認為北鎮社區的鎮安宮三山國王故事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9人無意見有2人3如果有提供手機結合QRcode互動式求籤和解籤方式可以解決鎮安宮有籤詩卻無解籤員的問題

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7人無意見有4人不同意有1人4 是否符合鎮安宮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6人

  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的題目5 請問你喜歡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嗎非常同意有18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2人6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1人同意有22人無意見有4人7互動電子書內有花稻的圖案穿插你認為這樣的互動設計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20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2人8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2人無意見有9人

  作品三「北鎮社區CIS」的題目9請問你喜歡作品三「北鎮社區CIS」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1人10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北鎮社區CIS」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4人11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更能展現

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6人12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3

圖5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圖6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1)

圖7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2)

圖8 作品1的分析圖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4: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 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目錄 CONTENTS

1-10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謝修璟 Hsiu Ching Laura Hsieh 11-18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王淑慧

Shu-Huei Wang 19-30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洪胤芷張岑瑤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 31-36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唐淑珍

Shu-Zhen Tang 37-39 學報約稿啟事投稿資料表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Form for Submission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謝修璟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系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1209再審日20190214接受日20190218)

  本研究試圖讓學生藉由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之創新應用以達成設計創新教育之具體實

踐研究目的是要探討 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並探討應用 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於設計課程的學生的學習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爾後據課程實施後的結果提出教

學反思本研究方法透過課程設計與實施以詩為視覺設計課程之主題將課程分為兩大階段進行依序

是傳統分組教學方式網路合作學習進一步地在課程實施中與實施後蒐集資料據所蒐集之資料分析

結果結果顯示應用 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合作學習能提昇學生的創造力專業技能之技術性

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學習創造力

林松義 博士

謝修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系所 副教授

謝修璟副教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系所laurarungmailcom

一緒論

  創造力是人類思維的原動力也是設計理想之終極

追求設計與創造力的生成發展及應用有極密切的關

係創意思考能力一直是設計教育之軸心議題就世界各

先進國家的教育改革言創造問題解決等能力已是各

國發展教育之軸心目標為因應全球知識經濟的來臨我

國教育部(2003)亦頒佈《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目的

是為推動創造力與創新教育[13]而近年來社群網路服

務(SNS)如FacebookTwitterLine等帶來人們在資

訊互動交流上的巨大影響人們樂於透過SNS 分享

生活照片資訊等Facebook 是擁有最多用戶的社群

網站之一據上述之社群網路之普及化世界各國及台灣

之教育之軸心目標身為設計教育者開始省思如何透過

Facebook 社群網路的合作學習引發設計系學生在學習

過程討論互動透過交流互動過程以產生創意思考的能

力因此本研究試圖讓學生藉由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

於設計學習之創新應用以達成設計教育之具體實踐

  本研究之目的是

  (1)探討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程中的學習者經驗及其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3)據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後的結果提出教學

反思及具體建議作為未來設計創新教育參考

  本研究研究範圍因設計教育之專業類別甚多且

廣在研究之時間人力經費許可下且為求研究之

精準與完整性本研究以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為範疇並以

「詩」為主題

二文獻探討

  21 關於「詩」的表現設計手法與符號學

  國語辭典定義「詩意」是足以讓人吟詠的情味

2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牛津字典定義「詩意」如詩歌般或暗示詩歌表現出

一種想像力和深厚的感情可見詩意觀點大致雷同

皆以美感或情感的視野探討去表現詩般感受詩意是

人類不分文化的共通體認據楊一慈(2009)的研究顯示

[15]詩歌的意象符號是詩人在夢想與實際之間所創造

出來的透過與意象符號的連結來表達人類情感身

為設計者必須深刻體悟如何精確地操作及運用符號來傳

遞所要傳達之訊息讓觀眾能有效釋義語言學專家

Saussure(1959)提出符號學的分析方法[10]把一個符號

視為具兩個面向的實體符號是由「符號具」與「符號

義」所組成「符號具」是符號外在的物理形式也就

是看得到的影像可觸的物體等實質形式人們必需透

過感官去感受它「符號義」是觀賞者對於符號指涉對

象的一種想像稱為所表示的概念符號不僅具有外顯

於表層的意義還有隱含於深層的意義徐嘉莉(2006)認為設計師在表現作品的詩意概念時一方面必須從「

人類共通的詩意本質」去挑選適當的設計符碼使設計

者的設計模式在經由作品傳遞訊息時能與使用者的思

維吻合避免只是將表面的圖像或景象轉移而忽略情

感與反思層次的傳達[18]而在視覺設計領域表達情感

鍾毓珊(2006)也提出一個作品傳遞情感的手法共有以下

6點人性化生活體驗回饋性設計愉悅感功能簡

約不複雜合宜的色彩及材質運用[22]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的研究闡釋詩詞設計

發想轉換至設計實踐之歷程[14]此轉換歷程是提供設

計者在設計過程中運用詩詞內涵於設計實踐之過程分

析分別提出以形寫形以形寫神得神傳形寄神出

神四類具體形式此四類形式所強調的呈現方式不同

在這過程是經設計者將視覺的知覺活動與想像力結合

深入分析對象的內部本質且加以融合即「詩詞意涵結

構之分析」部份接著再運用設計轉換之具體手法藉

由「詩詞外在形式及內在意涵之轉換」具體落實為設

計造形材質功能情感等相關要素之過程完成設

計實踐可見透過詩意應用於設計是有提昇想像力創

造力之很大的可能性

  22 視覺傳達設計

  Levi和Lentz(1982)定義了視覺圖像具備以下四個功

能[7]視覺圖像語言比文字能夠更吸引觀者的目光觀

察感受發現與對圖像語言的記憶程度也高於文字

視覺圖像能夠影響管者的情緒與態度觀者的視覺經驗

之累積能夠助於理解圖像以達成訊息的傳遞記憶與

保留人類對視覺圖像畫面具有想像聯想推理判

斷認知等知覺能力陳曉儒(2005)提出六項圖示設計

的準則傳達性傳達能力訊息明確易讀的能力注

目性指記憶具有的顯著性符碼性圖像符號的象

徵聯想與情境表現文化性符合現代文化潮流的適切

性一致性整體表現的一致性風格性設計形式的

表現美感色彩的呈現[20]

  23 網路合作學習理論與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學習

  學者孫春在與林珊如 (2007)將網路合作學習的特

色歸納成四大類刑簡稱ASIA原則 [12]如下 (1)主動學習 (2)模擬學習 (3)互動與互創學習 (4)累積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最相關的理論是建構學習理

論Glaser(1990)表示建構學習理論與合作學習有許多

共通之處[4]以學習者為中心而非教學者網路社群

運用團體學習就為網路學習社群教學者透過網路與

多媒體工具經由特定主題之設計讓教學者與設計學

習者可以透過討論互動找尋問題解決方法(高偉恩 2015) [19]Jonassen Peck amp Wilson(1999)指出網路學

習社群是透過成員相互支援分享價值與經驗彼此信

任共同目標接納多元想法而建立因此學習社群應

強調設計學習者相互的社會與認知貢獻彼此合作與互

相支援以達成共同目標[5]綜合上述文獻可知網路學

習社群應有共同的學習模式與目標而設計學習者也必

須要互相給予支援與回饋分享自身學習心得以及接

納多元想法[451219]本研究以網路合作學習為主軸

選用Facebook社團功能建構網路學習社群說明如下1社團隱私設定2封面相片為社團上方可放置相片的區

域可用來營造此社之形象3討論區社團成員可以在

此討論區平台上撰寫貼文新增相片或影片提問題

新增檔案並可以做回覆評論按讚等4成員顯示

該社團的成員有搜尋成員及加入成員之功能5檔案

可編輯文件與上傳檔案6 相片可新增相簿放置相片

或直接上傳相片影片亦能標籤他人7活動指可以

在該社團舉辦活動之功能

  據張雅婷(2013)指出Facebook 社團能提供多項學習

功能以建置視覺藝術學習社群課程設計與帶領策略是經

營Facebook 視覺藝術學習社群重要的關鍵Facebook 視覺

藝術學習社群融入教學能有良好的學習反應[16]Kabilan Ahmad amp Abidin(2010)的研究亦顯示學生相信臉書可以

是線上學習環境來促進英文學習但教學者必須整合臉書

成一教學計劃並事先擬定學習目標和學習經驗的預期成

效[6]Miloševic Zivkovic Arsic及Manasijevi(2015)指出

大學教育人員用自己的整體經驗協助學生使用Facebook 為

虛擬教室將對學生個人發展與學習路徑參與產生效益

[9]而蘇筱喻(2013)之研究發現運用Facebook社群平臺

合作學習之學習成效優於個別學習之學習成效學生普

遍認為Facebook適用於輔助合作學習[24]區國良蕭顯

勝曾郁庭陳仁澤 (2017) 之研究結果顯示透過情境認

知的方式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有助於提

升學習者的學習動機[25]由上述文獻可知Facebook社群

有增進學習之效益因此本研究試圖將其應用於學習設

計之領域

3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24 Amabile 創造力成分與Amabile共識評量法

  江杰翰(2011)之研究應用Amabile之創造力理論於其研究探討數位遊戲對玩家概念構圖及設計創造力之影

響[23]Stefanic及Randles(2014)也採用了Amabile之理論及共識評量法去評量音樂藝術對創造力之影響Amabile之理論於過去有許多研究採共識評量法來評定學習者

的藝術創造力(Amabile 1983Amabile Weinstock and Archambault 1998Stefanic and Randles2014)這些研究結果得到的創造力之評定都有具體的信度[1211]由上述相關研究得知Amabile共識評量法有具體信度因此本研究應用Amabile共識評量法來評量設計課程學習後之創造力差異Amabile(1983)提出創造力產品的產出需要依賴三種基本成分(1)專業「專業」意指某特定領域中所具備的相關專門技術與知識以及在該領域所

展現的特別才能(2)創意思考技能「創意思考技能」指個體如何解決問題與找出解決方法也是個體能將固

有觀念產生新連結的能力也是個體在執行任務的情境

中為了解決問題超越本身經驗而產生的創新觀點與創

新技巧之能力(3)工作動機Amabile等人 [1] 認為個體在執行該任務時若是出自於本身意願個體將認為此

任務是有趣具挑戰性能獲成就感或任務本身以外

的價值驅使人們願意完成其任務過程Amabile 根據創造力4P 中的產品作為核心根據發展出共識評量法(CAT)本研究中的「產品」為設計學習者以「詩意」為主題的

設計創作共識評量方法為Amabile 對於創造力的共識定義是一種在多樣主觀性評量中的開放性定義此法需

特定領域之專家使用自己相信的標準來評定創造力專

家們必須獨立地對這些作品做出創造力判別此法除了

是測量產品之創造力的評量方法也具廣泛的變通性

可靠的主觀性判斷

  25 文獻小結

  經由上述眾多相關文獻及理論探討在此做一脈絡

之整理創造力是世界各先進國家及台灣設計教育之軸

心議題而詩意之運用於視覺設計有助於表達感受及激

發創意思考且當下盛行之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藉由頻繁的互動互創過程中有激發出創新思維的可能

身為設計研究者及教育者應思考如何善用詩意與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具激發出更多的創造力可能性而創

造力增進與否需要透過專業評估來深度理解本研究應

用Amabile共識評量法來評量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於設計課程學習後之創造力差異

三研究方法步驟與研究工具設計

  31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第一步驟確立研究問題與目的

  第二步驟課程設計與實施此課程以詩詞視覺化

設計為課程設計主題將課程分為兩大階段進行第一

階段為傳統式教學第二階段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

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每一階段為期六週設計學習者皆

能體驗到不同教學模式進行相同的設計主題以比較

在不同教學模式下表現的創造力之差異性

  第三步驟評量工具編製與問卷設計並應用於課程

實施中施測以蒐集資料

  第四步驟據上述四種資料之蒐集進行分析據不

同教學模式下之課程實施後應用SPSS 統計軟體進行分析所收集之資料以比較在傳統分組教學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不同學習模式之差異

性以及調查設計學習者在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的滿意程度根據創造思考歷程開放性問

卷結果及半結構訪問法結果分析在傳統分組教學與應

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不同學習模式中對設計學習者於設計實務時的創造性思考歷程之

影響學習經驗遇到的困難

  32 研究工具設計編製

  本研究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及實施後為搜集資料

所編製設計的評量工具如下所示設計創造力評定量

表創造思考歷程問卷設計及半結構訪問設計學習滿

意度量表

  321 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之設計

  本研究彙整之創造力共識評量表-「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乃整合Amabile(1983)的藝術領域創造力之量表[1]與Bessemer 及 Treffinger(1981)創造力產品分析矩陣的檢核效標[3]及2014年Stefanic and Randles之研究中評定學習者的藝術創造力之檢核效標[11]從上述文獻探討中得知這些研究者之評量方法具效度且適於測出設計創造

力本研究整合出四大構面其中21項檢核效標為(1)創造力構面創造力創新想法努力顯著性形狀變

化性細節複雜性啟發性轉換性(2)技術性優點構面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表象主

義勻稱性表達性(3)美感吸引力構面喜好美感吸引力展示價值性(4)問題解決構面適切性邏輯性作品價值性本研究邀請3位專家(兩位大學設計系教授及一位高職廣設科教師)這三位專家具視覺設計專業已逾15年不僅本身有業界視覺設計五年工作經驗從事設計教育已逾十年其所指導之學生獲得多次紅點設

計及iF設計大獎這些專家具豐厚之專業能力去判斷創造力視覺技術性美感問題解決專業表現等做共

識評量效標判定調查以上21項檢核效標是否有其適切性以及對於其效標釋義是否有所共識以李克特五點

4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四課程設計與實施

  此課程以詩詞視覺化設計為課程設計主題將課程

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傳統式分組教學每4人一組由設計學習者自行找組員第二階段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延續第一階段之分組小

組需進行討論分享回饋等任務並完成概念發想與

設計呈現第一階段是使用傳統分組教學方式雖進行

分組但不在Facebook 建構學習社群進行任何互動第二階段則使用網路合作學習進行分組並在Facebook 建構學習社群以進行交流分享討論等活動每一階段為

期六週分為兩個階段先後進行設計學習者皆能體驗

到不同教學模式進行同樣的設計主題以此比較在不

同教學模式下所呈現的創造力之差異

  4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實施研究對象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

設計系的大學部二年級共有40名設計學習者分類編號為S01~S40皆修習「視覺設計溝通與傳達」課程設計學習者皆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已具備基礎設計之能

力並有電腦繪圖之基本能力年齡範圍為19歲~20歲最終有效作品樣本為80件其中傳統教學環境之作品樣本為40件網路合作學習之作品樣本為40件

  42 訂定教學目標

  (1)具有將語句或詩詞以視覺化表現的能力(2)能理解視覺化的概念(3)能體驗「傳統式教學」與「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以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之差異並激發創造力思考(4)能運用Facebook社群網站與同學互助合作展現設計創造力

  43 教學方法

  本研究實施課程為十二週分為兩個教學階段實

施第一週先採用講述教學法由教學者導引傳授知

識介紹設計主題第一階段採用傳統式分組教學模

式第二階段則採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以進行網路合

作學習模式

  44 實施教學評量

  透過文獻回顧分析出設計之評量效標並應用

Amabile的共識評量理論以開放式問卷詢問專家之評量效標建構「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

  441 設計主題與規範說明

  本研究選定唐代王維的五言絕句作為視覺化設計的

量表為計分法選出平均分數≧1的10個檢核效標以作為最終設計創造力評量之評判項目彙整成表1本研究採「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以探討設計學習者在

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的設計創造力之差異性設計創造

力評定量表分為專家共識評量之問卷採李克特五點量

表為計分方式

  322 創造思考歷程問卷設計及半結構訪問之問題設計

  以開放性問卷設計方式以了解傳統分組教學與應

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的創造思考歷程以比較不同學習模式中創造思考歷程的異

同並採用半結構訪問法以了解學生之創意思考過程及

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323 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之學習滿意度量表設計

  本研究擬定學習滿意度量表改編自章佩玉(2012)的學習滿意度問卷[21]共得出正式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之學習滿意度問卷14題計分方式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由「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即為「1」到「5」進行給分且每題皆為正向題

表1 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

創造力構面 檢核效標 定義說明

創造力

創造力使用自我主觀去定義創造力評斷作品具有創造程度

創新想法 作品本身顯現的新奇想法之程度

啟發性 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

轉換性 予以轉化與變化之程度

技術性優點 表達性作品中個人想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

美感吸引力

喜好對作品的自我主觀反應個人喜歡作品的程度

美感吸引力 作品整體的美感吸引力程度

展示價值性如果有可能個人會將作品展示於家中辦公室之興趣

問題解決

適切性 作品能符合問題情境與應用(題意)

作品價值性作品可滿足使用者生理心理社會或經濟上的需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主題選擇王維詩為主題之原因是被人尊稱為「詩

佛」的王維宋朝文學家蘇軾提到「味摩詰之詩詩

中有畫觀摩詰畫畫中有詩」可以看出王維的詩詞

作品讓觀者能易於聯想畫面本研究指定王維的四首五

言絕句《竹里館》《相思》《送別》《雜詩》

學生從四首中擇一分別以四個句子做視覺化設計

每一個句子為一個畫面總共有四個畫面草圖標準可

以為鉛筆稿(線條明確以A4呈現)精稿可採用手繪電繪剪貼等這四首五言絕句列於下

  (1)《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2)《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3)《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4)《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442 課程實施流程與進度表

  本研究將實施課程的流程說明如圖1

  第一階段為使用傳統分組教學方式雖進行分組

但不在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進行任何互動由教師導

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論繪出

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然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

問卷第二階段為使用網路合作學習進行分組並在

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以進行交流分享討論等活動

由教師導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

論繪出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同儕互評然

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問卷當兩個階段實踐完成後則

實施專家共識評量學習滿意度問卷調查本研究課程

實施進度請參閱表2

五研究結果與討論

  51 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之結果

  根據實驗收集之資料使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以比較在兩個不同學習模式下之創造力差異性專家共

識評量結果及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請參閱表3)

  據表3所顯示可以發現在兩個階段的學習模式中專家共識評量之第二階段中四個構面的平均分數都優於

第一階段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

(plt005)在美感吸引力及問題解決構面未有顯著性差異

  52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之滿

意度結果

  本階段在實施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階段後請40位設計學習者填寫此學習模式之學習滿意度以調查設計學習者是否對於這樣的學習模式感

到滿意每一題皆為正向題且計分法採李克特五點量

表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其中以「我覺得在Facebook上看到同學對個人作品的評論較能讓我理解作品的缺點

及如何改進」此題為最高分395顯示設計學習者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學習社群較能透過他人的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的缺點第二高分則為「對於Facebook作為學習

圖1 實施課程的流程

表2 本研究課程實施進度表

週 教學活動 教學方式

第1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符號學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

傳統教學

第2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視覺設計理論草圖設計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3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的構成元素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 傳統教學

第4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運用於設計之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 傳統教學

第5週 設計完稿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6週 第一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

第7週 上週檢討本週設計主題 網路合作學習

第8週 草圖設計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9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0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1週 完稿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彙整回饋紀錄

第12週 第二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設計學習者半結構訪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社群平台時平台所提供協助感到滿意度平均分數38顯示設計學習者對於在Facebook學習社群的使用上所提供之協助感到滿意也就是學習輔導之構面據上述結

果發現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認為較能透過同儕給予的建議來發現自身作

品的缺點並改進且比起傳統式分組教學能更易於與

同學做討論與回饋

  53 創造歷程之視覺呈現設計手法差異及所遇的困

難與問題分析

  531 視覺呈現設計手法歷程

  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設計手法歷程比較

表得知在選擇設計主題的方面四首詩被選的次數都

相差不遠(竹里館24次送別15次雜詩19次相思22次)且皆為設計學習者們耳熟能詳的王維的五言絕句其難易十分接近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呈

現設計手法歷程比較表本研究將學習者在這兩個階段

所使用的手法大致分為以下10種類型說明如下1現代生活2遵循古詩3自我經驗或想法4 故事5諧音6技法7插畫8對比9色彩10簡化

  研究者發現在第二階段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單純只使用「遵循古意」手法的設計

學習者明顯減少而是漸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

「自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手法說明

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且較能夠加入自身的想法

與經驗也能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

詞文意加以轉換呈現也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完

全按照古人的思維去設計作品且運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可

以增添原本古詩的趣味除容易吸引觀者的目光外也能

讓觀者較易於瞭解畫面的涵義而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

應用「對比」「色彩」手法的設計學習者明顯比第二階

段多而「對比」「色彩」往往是設計手法中最基礎也

最常見的手法說明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設計學習者較

傾向於使用基礎且常見的設計手法但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設計學習者則減少使用基礎

的設計手法而加入了較多元且新穎的想法專家共識評

量兩個階段學習的40個樣本中兩個階段分數差異最大且第二階段表現優於第一階段的作品案例呈現

  532 創造思考在兩學習階段中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本研究彙整40位設計學習者在兩個不同學習階段中執行設計時所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首先將設計學

習者「遇到的問題」分類為7個類型並與本研究先前所整合的構面做對應為表4

  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構圖發想與

呈現手法」在兩個階段中皆有部分學習者反應此問題

顯示部分學習者在構圖發想或呈現手法上是有困難的

設計教學者應針對此方面加強對學習者的實務訓練以

及介紹相關範例與方法「創新與個人特色」在第一階

段出現有少數學習者反應此問題但在第二階段則無任

何學習者表示遇到此問題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學習者較能夠發揮自己想法且加入創新元素或

點子「符碼轉換與應用」方面在第二階段的學習中

有較多學習者遇到問題說明部分學習者對符碼轉換與

其應用感到困難據本研究觀察是因為大多數設計學

習者在第二階段較傾向於加入自我想法與創新元素而

不直接運用原本古詩舊有元素進行設計因此在「符碼

表3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t 自由度顯著性(雙尾)

平均數 標準差

第一階段_創造力第二階段_創造力

-222 470 -2987 39 005

第一階段_技術性優點第二階段_技術性優點

-181 494 -2323 39 025

第一階段_美感吸引力第二階段_美感吸引力

-029 511 -361 39 720

第一階段_問題解決第二階段_問題解決

025 408 387 39 70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4 本研究之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中「遇到的問題」

創造力構面 問題類型

創造力

構圖發想與呈現手法

創新與個人特色

符碼轉換與應用

技術性優點amp美感吸引力

表現技法與技巧

表達能力不足

顏色配置

問題解決 理解題目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轉換與應用」上會增加其困難度在專業技能層面「

表現技法與技巧」在第二階段遇到此問題的學習者明顯

低於第一階段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表現技法與技巧」的問題可以得到改善且大多數設計學習

者可以克服此問題「表達性不足」為能否傳達詩詞文

意或將設計想法完整傳達的程度而此問題在兩個階段

所出現次數鮮少在問題解決層面「理解題目」在兩

個階段所出現次數鮮少

六結論與建議

  本段落就上述資料以回應本研究之目的說明並分

析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

異說明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並提出教

學反思及建議以供設計教育的相關參考

  61 就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

影響差異言

  從創意思考技能構面發現了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

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從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

果認為學生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學習的結果與傳統式分組教學相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

著性差異(plt005)可見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設計合作學習能提昇學生的創造力及專業技能之技術性這

意味著設計學習者之創造程度創作品顯現的新奇想法

之程度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予以轉化之程

度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有所提昇

  從專業技能構面探討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學習

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據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果技

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plt005)這意味著學習者之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勻稱性表

達性有所提昇而據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設計呈

現手法歷程比較顯示在第二階段應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自

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的手法說明在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較能夠加入自身經驗也能夠

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詞文意加以

轉換呈現研究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系學生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因循古

人思維去設計作品且能運用自身生活經驗為手法以翻轉

原本古詩義涵能讓當下生活的觀眾產生共鳴且學習者

減少使用基礎的設計手法而加入多元新穎的創意

  62 就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言

  就半結構訪問學習者經驗及其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解決之過程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比

起傳統式分組教學學習者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較能發揮自我想法並加入創新元素較能激發學習者的創

意思考技能而據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也顯示學習者

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合作學習較能透過他人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缺點學習者也較傾向於願以新方式去做設

計希望能與他人競爭比較也樂於嘗試去做超越他人

的創新視覺設計

  63 教學建議

  整體言應用Facebook於設計課程對提昇創造力是正面的提昇及助益身為設計教學者可藉此思考該如

何善用社群網路為工具不但能輔助設計教學者本身的

教學活動也能增進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但在應用社

群網路合作學習時有些事項仍需要思考及改善的因

此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a)關於創造力設計教學者應善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在教學活動中持續地拋出不同的討論議題

使學習者們互相做討論並不斷地激發想法透過屢次議

題討論訓練能增強學習者的創造力思考技能也能在平

台上分享相關創意設計案例

  (b)關於專業技術性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專業技能的資訊如色彩搭配

表現技法的影音教學示範將自身的技法示範或創作過

程分享至學習社群平台供給設計學習者觀看以協助學

習者

  (c)關於美感吸引力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相關資訊例如將美的形式原理

或其他相關基礎理論及案例解析上傳至社群平台供給

學習者參考設計教學者也可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透

過屢次實務訓練增強學習者的美感表現

  (d)關於問題解決設計學習者在Facebook學習社群平台上的互相評論中設計教學者也可持續且即時地加

入討論與回饋讓學習者有專業性的參考依據更能針

對問題本質作完善的解決

參考文獻

[1] TM Amabile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Y Springer-Verlag

[2] TM Amabile J Weinstock and S Archambault (19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environment and creativ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San Diego

[3] SP Bessemer and D J Treffinger (1981) The Assessment of Creative Products Review and Synthesis Journal of

8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Creative Behavior 15(3) 158-178[4] R Glaser (1990)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5] DH Jonassen KL Peck and BG Wilson (1999)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6] MK Kabilan N Ahmad and MJZ Abidin (2010) Facebook An Online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of English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3(4) 179-817

[7] WH Levi and R Lentz (1982) Effects of text illustrations a review of researc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and Technology Journal 30(4) 195-232

[8] PC Lin HT Hou SM Wang and KE Chang (2013) Analyzing knowledge dimensions and cognitive process of a project-based online discussion instructional activity using Facebook in an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course Computers amp Education 60(1) 110-121

[9] I Miloševic D Zivkovic S Arsic and D Manasijevic (2015) Facebook as virtual classroom - Socialnetworking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among Serbian students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32(4) 576-585

[10] F Saussure (1959)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NY McGraw-Hill

[11] N Stefanic and C Randles (2014) Examining the reliability of scores from the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in the measurement of individual and small group creativity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17(3) 278-295

[12] 孫春在林珊如(2007)網路合作學習數位時代的

互動學習環境教學與評量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13]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14]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詩詞形神轉化的文化創意設計應用設計學報16(4)91-105

[15] 楊一慈(2009)詩歌意象構成於產品設計之轉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張雅婷(2013)Facebook學習社群融入視覺藝術

教學之研究以臺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美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張基成童宜慧(2001)網路化學習檔案之設計方

法與建構模式httpwwwgcsceorggccce2001big5pepersmpahtm

[18] 徐嘉莉(2006)故宮文化創意商品之符號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高偉恩(2015)網路視覺藝術創造思考多媒體教材

之設計本位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20] 陳曉儒(2005)從語意轉換觀點談圖像符號設計之

研究-以觀光資源項目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

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

[21] 章佩玉(2012)運用社會學習理論於Facebook學

習社群進行知識分享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

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鍾毓珊(2006)傳達情感的設計手法運用於產品設

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江杰翰(2011)數位遊戲中鷹架輔助對玩家概念構圖

及設計創造力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

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24] 蘇筱喻(2013)運用社群網站輔助合作學習之學習

成效評估以理財線上課程為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

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5] 區國良蕭顯勝曾郁庭陳仁澤(2017)情境感知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9(1)33-69

9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Hsiu Ching Laura Hsieh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1209 Revised 20190214 Accepted 20190218)

Abstract - This study intend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poetic subject integrated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the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The core objectives contain 1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between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general learning 2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pplying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3to propose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and provid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The research processe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Step 1 confirmation of research problems and purposes Step 2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Poetry visual design is covered in the design subject and the curriculum is preceded Step 3 data collection Step 4 data analyses Step 5 analyses of research result 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s It would offer specific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creativity for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as well as important design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designers and researchers

Keywords Facebook Social network Cooperative Learning Creativ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Hsiu Ching Laura Hsieh laurarungmailcom

10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王淑慧1

1明道大學數位設計系彰化523台灣

(收稿日20190220再審日20190301接受日20190303)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組以台灣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和明道大學四所

學校共同組成「智慧農業文創」教學課程模組將不同領域的課程及學生共同達成計畫的課程目標課程

創新整合場域實習創業育成並且培養學生具有多元化的跨領域能力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以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進修部三年級學生為對象訓練學生具有文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

開拓學生學習的視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

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

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

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

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方法論數位農村互動電子書設計

林松義 博士

王淑慧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王淑慧博士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angelawang36gmailcom

一緒論

  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驗場域培

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與創新思維

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生具有在地

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用科技改善場域

工作的新生代其中課程模組操作以參考英國設計協會

(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

(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

並藉由本課程結合場域和ICT科技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

信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

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建構在

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數位化技

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運用課程訓練學

生以真實的素材展開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

製作等成果的產出並能回饋在地社區

二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程序以一學期的課程18週分成四個階段希望透過創新設計程序導引出學生能夠有多元學習同時以真實的場域為對

象除了了解真實世界的問題能夠提出設計的解決方

法在課程最後也能夠呈現作品並且分享在地居民

  2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

查場域研究程序以英國設計協會(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

(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進行教學創新翻

轉和研究資料收集分析[1]

12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重新規劃發展空有地

提升產業競爭提高青年人口回流就業要怎麼做

如何保留那些年輕人口

如何完整性保護好古蹟

如何將產業發展更廣

無障礙設施不方便

沒有清楚的指示牌

沒有明顯的形象牆

社區在網路上的資料太少

社區的特色結合一些創意並加強宣傳

  英國設計委員會在2005年提出4Ds雙鑽石設計流程

(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雙重發散收斂的格局

並把它稱為雙菱形的設計過程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

論第一個菱形 定義問題的階段製作原型主要是為了

了解問題找出正確的問題 (痛點)第二個菱形 一旦進

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在製作代表解決方案的原型找出

正確的答案 (解答)(見圖1)

  2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221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發現在地問

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饋在地社

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合在地居

民的需求和認同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架構研究調查場域以台灣彰化縣田尾鄉的北鎮社區為範

圍以18週的課程每4週為一單元4Ds雙鑽石設計流程VS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執行步驟第一步驟為「文化理解與發現」請學生事前搜索相關文化資料查探農村社

區資料缺乏的面向並親自至場域發現問題第二步驟

為「文化體驗與定義」學生親自體驗觀察過社區回

課程中討論社區問題並定義問題第三步驟為「共構與

共創」運用便利貼讓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解

決問題中分項建構社區的文化內容同時加以創新

科技的整合媒體第四步驟為「數位創意製作」分組

創意製作相關主題最後呈現出北鎮社區CIS電子書三山國王電子書和公仔南北鎮社區介紹電子書一起來

北鎮社區電子書最後成果展出(見圖2)

  研究架構以「發現問題」VS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發現」主要在發現場域問題「文獻探討」VS 「定

義」在定義問題前也要蒐集相關資料了解背景才能下

定義透過跨領域工作坊個案研究和創新設計流程的

運作也是能「發展」創意思考多元的學習成果「傳

遞」創作成果及以問卷調查驗證相關作品及回饋最後

結論回饋整個學習成果(見圖3)

  222 場域問題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

發現在地問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

饋在地社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

合在地居民的需求和認同學生透過親身觀察體驗訪

談和調查表歸納出社區的十個問題學生分成四組依

照以上問題選擇解決的方式和作品問題如下

圖1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資料來源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

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圖2 跨領域教學執行步驟

圖3 研究架構與步驟

13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三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

  Donald Norman [3]在情感設計一書中提出人與物的情感交流為目的的創作行為課程中強調文化的感受

喚起兒時記憶讓情感透過文化體驗科技創新共構amp共創的設計實踐能呈現出人與物件互動的創作課程

主要融合四個面向的理論和技術的跨領域教學整合四

個面向為「文化」「科技」「創新」和「設計」為教

學的行動力搜集理解文化相關資料以文化為主的設計

元素現場調查與訪談的親自體驗並應用科技ICT結合互動電子書最後成果能放到網路平台上和實體應用

  31 跨領域創新教學

  2002年來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創新教學以「開放式課程網頁」[4]讓全世界自由分享知識及IDEO在史丹福大學創立了D-School[5]都是以創新概念開啟創新教學的方式近年來教育部推動創新教學大專院校也首當

其衝需要有創新教學以因應世界潮流教學要創新首

先老師們就需要先在思考上具備有創意或創造力的精神

[67]林天祐2000年也提出教育是激發創意的主要力量換言之老師的教學設計如何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發

揮創意的空間就是很重要的關鍵曾志朗(2001)於《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教師

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一文中明確指出教育改革我

們強調的不僅僅是教育課程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

學上的創新還有觀念上的突破[8]另一位學者游家政(2003)認為「創新教學」或「教學創新」就字義而言指的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

方法或策略[9]創新教學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促進有效之教與學

  史丹福大學的D-School將創新透過設計程序並且由

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激盪出火花那麼如何將創新的概念

融入在教學方法目標和成果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方

式的教學得到多元化學習

  32 創新設計程序

  1999年美國夜線「深掘」(Deep Dive)專題報導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流程要求IDEO重新設計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東西並在五天內設計出來因此IDEO執行創新設計程序重新設計一台超市手推車在五天

內運用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程序IDEO的創新概分為四個主要步驟1) 觀察2) 腦力激盪3) 雛型設計4)實作但是實際執行中應包含 1)洞見從他人的生活學習2)觀察看人們不做的聽人們不說的3)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4)腦力激盪是讓不同領域從自己的專業上提供想法發掘各種可能性5) 雛型設計原型製作並到超市得到經理和消費者的回饋6)實作修改至

圖4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實際場域可用的產品David Kelly近年也在史丹佛大學設立dschool推動創新設計的學程將這種創新設計思考的實務方法向學界推廣設計程序的建立則是透過統

整後的方法為分析事件的依據有利於減少設計人員對

於自身所想知事物感到質疑[10]透過創新設計程序的運作可以讓更多人參與並得到意想不到的創新概念的新

事物因此透過創新設計流程在跨領域的創新教學

可以產生更多創新的火花

  33 文化與體驗學習

  論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

歷程認為體驗學習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

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11]另外杜威( John Dewey)的「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 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社會心理學家黎溫( 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等等換言之文化透過直接的體驗和學習能給學

習者更深層的認知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irected experience)學習的過程是從具體的活動出發活動應提供學習者對某些事物的直接學習經驗也就是杜威所

強調的「做中學」[12]

  34 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

  本研究整合「智慧農第二期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

培育計畫mdash整合創新教學聯盟推動計畫」以資通訊科技(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出成果及應用於產域「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在

此概念下以「數位農村」與課程成果「互動電子書」結

  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訓練學生具有文

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開拓學生學習的視

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學期中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習

14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場域培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

與創新思維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

生具有在地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

用科技改善場域工作的新生代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信

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

組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

建構在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

數位化技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展開

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製作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在地居民對學生作品的測試與驗證

  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期末作品為測試以北鎮社區居

民40人為受測對象先讓受測者看完作品1電子書後再請受測者填寫問卷調查表以此類推調查表計有40份有效問卷37份無效問卷3份女性30位占79男性7位占2137位受測者中41-50歲4位 51-60歲18位61歲以上14位其他1位

  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題目1請問你喜歡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3人無意見有3人2你認為北鎮社區的鎮安宮三山國王故事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9人無意見有2人3如果有提供手機結合QRcode互動式求籤和解籤方式可以解決鎮安宮有籤詩卻無解籤員的問題

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7人無意見有4人不同意有1人4 是否符合鎮安宮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6人

  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的題目5 請問你喜歡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嗎非常同意有18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2人6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1人同意有22人無意見有4人7互動電子書內有花稻的圖案穿插你認為這樣的互動設計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20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2人8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2人無意見有9人

  作品三「北鎮社區CIS」的題目9請問你喜歡作品三「北鎮社區CIS」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1人10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北鎮社區CIS」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4人11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更能展現

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6人12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3

圖5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圖6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1)

圖7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2)

圖8 作品1的分析圖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5: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謝修璟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系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1209再審日20190214接受日20190218)

  本研究試圖讓學生藉由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之創新應用以達成設計創新教育之具體實

踐研究目的是要探討 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並探討應用 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於設計課程的學生的學習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爾後據課程實施後的結果提出教

學反思本研究方法透過課程設計與實施以詩為視覺設計課程之主題將課程分為兩大階段進行依序

是傳統分組教學方式網路合作學習進一步地在課程實施中與實施後蒐集資料據所蒐集之資料分析

結果結果顯示應用 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合作學習能提昇學生的創造力專業技能之技術性

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學習創造力

林松義 博士

謝修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系所 副教授

謝修璟副教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系所laurarungmailcom

一緒論

  創造力是人類思維的原動力也是設計理想之終極

追求設計與創造力的生成發展及應用有極密切的關

係創意思考能力一直是設計教育之軸心議題就世界各

先進國家的教育改革言創造問題解決等能力已是各

國發展教育之軸心目標為因應全球知識經濟的來臨我

國教育部(2003)亦頒佈《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目的

是為推動創造力與創新教育[13]而近年來社群網路服

務(SNS)如FacebookTwitterLine等帶來人們在資

訊互動交流上的巨大影響人們樂於透過SNS 分享

生活照片資訊等Facebook 是擁有最多用戶的社群

網站之一據上述之社群網路之普及化世界各國及台灣

之教育之軸心目標身為設計教育者開始省思如何透過

Facebook 社群網路的合作學習引發設計系學生在學習

過程討論互動透過交流互動過程以產生創意思考的能

力因此本研究試圖讓學生藉由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

於設計學習之創新應用以達成設計教育之具體實踐

  本研究之目的是

  (1)探討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程中的學習者經驗及其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3)據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後的結果提出教學

反思及具體建議作為未來設計創新教育參考

  本研究研究範圍因設計教育之專業類別甚多且

廣在研究之時間人力經費許可下且為求研究之

精準與完整性本研究以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為範疇並以

「詩」為主題

二文獻探討

  21 關於「詩」的表現設計手法與符號學

  國語辭典定義「詩意」是足以讓人吟詠的情味

2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牛津字典定義「詩意」如詩歌般或暗示詩歌表現出

一種想像力和深厚的感情可見詩意觀點大致雷同

皆以美感或情感的視野探討去表現詩般感受詩意是

人類不分文化的共通體認據楊一慈(2009)的研究顯示

[15]詩歌的意象符號是詩人在夢想與實際之間所創造

出來的透過與意象符號的連結來表達人類情感身

為設計者必須深刻體悟如何精確地操作及運用符號來傳

遞所要傳達之訊息讓觀眾能有效釋義語言學專家

Saussure(1959)提出符號學的分析方法[10]把一個符號

視為具兩個面向的實體符號是由「符號具」與「符號

義」所組成「符號具」是符號外在的物理形式也就

是看得到的影像可觸的物體等實質形式人們必需透

過感官去感受它「符號義」是觀賞者對於符號指涉對

象的一種想像稱為所表示的概念符號不僅具有外顯

於表層的意義還有隱含於深層的意義徐嘉莉(2006)認為設計師在表現作品的詩意概念時一方面必須從「

人類共通的詩意本質」去挑選適當的設計符碼使設計

者的設計模式在經由作品傳遞訊息時能與使用者的思

維吻合避免只是將表面的圖像或景象轉移而忽略情

感與反思層次的傳達[18]而在視覺設計領域表達情感

鍾毓珊(2006)也提出一個作品傳遞情感的手法共有以下

6點人性化生活體驗回饋性設計愉悅感功能簡

約不複雜合宜的色彩及材質運用[22]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的研究闡釋詩詞設計

發想轉換至設計實踐之歷程[14]此轉換歷程是提供設

計者在設計過程中運用詩詞內涵於設計實踐之過程分

析分別提出以形寫形以形寫神得神傳形寄神出

神四類具體形式此四類形式所強調的呈現方式不同

在這過程是經設計者將視覺的知覺活動與想像力結合

深入分析對象的內部本質且加以融合即「詩詞意涵結

構之分析」部份接著再運用設計轉換之具體手法藉

由「詩詞外在形式及內在意涵之轉換」具體落實為設

計造形材質功能情感等相關要素之過程完成設

計實踐可見透過詩意應用於設計是有提昇想像力創

造力之很大的可能性

  22 視覺傳達設計

  Levi和Lentz(1982)定義了視覺圖像具備以下四個功

能[7]視覺圖像語言比文字能夠更吸引觀者的目光觀

察感受發現與對圖像語言的記憶程度也高於文字

視覺圖像能夠影響管者的情緒與態度觀者的視覺經驗

之累積能夠助於理解圖像以達成訊息的傳遞記憶與

保留人類對視覺圖像畫面具有想像聯想推理判

斷認知等知覺能力陳曉儒(2005)提出六項圖示設計

的準則傳達性傳達能力訊息明確易讀的能力注

目性指記憶具有的顯著性符碼性圖像符號的象

徵聯想與情境表現文化性符合現代文化潮流的適切

性一致性整體表現的一致性風格性設計形式的

表現美感色彩的呈現[20]

  23 網路合作學習理論與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學習

  學者孫春在與林珊如 (2007)將網路合作學習的特

色歸納成四大類刑簡稱ASIA原則 [12]如下 (1)主動學習 (2)模擬學習 (3)互動與互創學習 (4)累積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最相關的理論是建構學習理

論Glaser(1990)表示建構學習理論與合作學習有許多

共通之處[4]以學習者為中心而非教學者網路社群

運用團體學習就為網路學習社群教學者透過網路與

多媒體工具經由特定主題之設計讓教學者與設計學

習者可以透過討論互動找尋問題解決方法(高偉恩 2015) [19]Jonassen Peck amp Wilson(1999)指出網路學

習社群是透過成員相互支援分享價值與經驗彼此信

任共同目標接納多元想法而建立因此學習社群應

強調設計學習者相互的社會與認知貢獻彼此合作與互

相支援以達成共同目標[5]綜合上述文獻可知網路學

習社群應有共同的學習模式與目標而設計學習者也必

須要互相給予支援與回饋分享自身學習心得以及接

納多元想法[451219]本研究以網路合作學習為主軸

選用Facebook社團功能建構網路學習社群說明如下1社團隱私設定2封面相片為社團上方可放置相片的區

域可用來營造此社之形象3討論區社團成員可以在

此討論區平台上撰寫貼文新增相片或影片提問題

新增檔案並可以做回覆評論按讚等4成員顯示

該社團的成員有搜尋成員及加入成員之功能5檔案

可編輯文件與上傳檔案6 相片可新增相簿放置相片

或直接上傳相片影片亦能標籤他人7活動指可以

在該社團舉辦活動之功能

  據張雅婷(2013)指出Facebook 社團能提供多項學習

功能以建置視覺藝術學習社群課程設計與帶領策略是經

營Facebook 視覺藝術學習社群重要的關鍵Facebook 視覺

藝術學習社群融入教學能有良好的學習反應[16]Kabilan Ahmad amp Abidin(2010)的研究亦顯示學生相信臉書可以

是線上學習環境來促進英文學習但教學者必須整合臉書

成一教學計劃並事先擬定學習目標和學習經驗的預期成

效[6]Miloševic Zivkovic Arsic及Manasijevi(2015)指出

大學教育人員用自己的整體經驗協助學生使用Facebook 為

虛擬教室將對學生個人發展與學習路徑參與產生效益

[9]而蘇筱喻(2013)之研究發現運用Facebook社群平臺

合作學習之學習成效優於個別學習之學習成效學生普

遍認為Facebook適用於輔助合作學習[24]區國良蕭顯

勝曾郁庭陳仁澤 (2017) 之研究結果顯示透過情境認

知的方式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有助於提

升學習者的學習動機[25]由上述文獻可知Facebook社群

有增進學習之效益因此本研究試圖將其應用於學習設

計之領域

3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24 Amabile 創造力成分與Amabile共識評量法

  江杰翰(2011)之研究應用Amabile之創造力理論於其研究探討數位遊戲對玩家概念構圖及設計創造力之影

響[23]Stefanic及Randles(2014)也採用了Amabile之理論及共識評量法去評量音樂藝術對創造力之影響Amabile之理論於過去有許多研究採共識評量法來評定學習者

的藝術創造力(Amabile 1983Amabile Weinstock and Archambault 1998Stefanic and Randles2014)這些研究結果得到的創造力之評定都有具體的信度[1211]由上述相關研究得知Amabile共識評量法有具體信度因此本研究應用Amabile共識評量法來評量設計課程學習後之創造力差異Amabile(1983)提出創造力產品的產出需要依賴三種基本成分(1)專業「專業」意指某特定領域中所具備的相關專門技術與知識以及在該領域所

展現的特別才能(2)創意思考技能「創意思考技能」指個體如何解決問題與找出解決方法也是個體能將固

有觀念產生新連結的能力也是個體在執行任務的情境

中為了解決問題超越本身經驗而產生的創新觀點與創

新技巧之能力(3)工作動機Amabile等人 [1] 認為個體在執行該任務時若是出自於本身意願個體將認為此

任務是有趣具挑戰性能獲成就感或任務本身以外

的價值驅使人們願意完成其任務過程Amabile 根據創造力4P 中的產品作為核心根據發展出共識評量法(CAT)本研究中的「產品」為設計學習者以「詩意」為主題的

設計創作共識評量方法為Amabile 對於創造力的共識定義是一種在多樣主觀性評量中的開放性定義此法需

特定領域之專家使用自己相信的標準來評定創造力專

家們必須獨立地對這些作品做出創造力判別此法除了

是測量產品之創造力的評量方法也具廣泛的變通性

可靠的主觀性判斷

  25 文獻小結

  經由上述眾多相關文獻及理論探討在此做一脈絡

之整理創造力是世界各先進國家及台灣設計教育之軸

心議題而詩意之運用於視覺設計有助於表達感受及激

發創意思考且當下盛行之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藉由頻繁的互動互創過程中有激發出創新思維的可能

身為設計研究者及教育者應思考如何善用詩意與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具激發出更多的創造力可能性而創

造力增進與否需要透過專業評估來深度理解本研究應

用Amabile共識評量法來評量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於設計課程學習後之創造力差異

三研究方法步驟與研究工具設計

  31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第一步驟確立研究問題與目的

  第二步驟課程設計與實施此課程以詩詞視覺化

設計為課程設計主題將課程分為兩大階段進行第一

階段為傳統式教學第二階段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

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每一階段為期六週設計學習者皆

能體驗到不同教學模式進行相同的設計主題以比較

在不同教學模式下表現的創造力之差異性

  第三步驟評量工具編製與問卷設計並應用於課程

實施中施測以蒐集資料

  第四步驟據上述四種資料之蒐集進行分析據不

同教學模式下之課程實施後應用SPSS 統計軟體進行分析所收集之資料以比較在傳統分組教學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不同學習模式之差異

性以及調查設計學習者在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的滿意程度根據創造思考歷程開放性問

卷結果及半結構訪問法結果分析在傳統分組教學與應

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不同學習模式中對設計學習者於設計實務時的創造性思考歷程之

影響學習經驗遇到的困難

  32 研究工具設計編製

  本研究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及實施後為搜集資料

所編製設計的評量工具如下所示設計創造力評定量

表創造思考歷程問卷設計及半結構訪問設計學習滿

意度量表

  321 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之設計

  本研究彙整之創造力共識評量表-「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乃整合Amabile(1983)的藝術領域創造力之量表[1]與Bessemer 及 Treffinger(1981)創造力產品分析矩陣的檢核效標[3]及2014年Stefanic and Randles之研究中評定學習者的藝術創造力之檢核效標[11]從上述文獻探討中得知這些研究者之評量方法具效度且適於測出設計創造

力本研究整合出四大構面其中21項檢核效標為(1)創造力構面創造力創新想法努力顯著性形狀變

化性細節複雜性啟發性轉換性(2)技術性優點構面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表象主

義勻稱性表達性(3)美感吸引力構面喜好美感吸引力展示價值性(4)問題解決構面適切性邏輯性作品價值性本研究邀請3位專家(兩位大學設計系教授及一位高職廣設科教師)這三位專家具視覺設計專業已逾15年不僅本身有業界視覺設計五年工作經驗從事設計教育已逾十年其所指導之學生獲得多次紅點設

計及iF設計大獎這些專家具豐厚之專業能力去判斷創造力視覺技術性美感問題解決專業表現等做共

識評量效標判定調查以上21項檢核效標是否有其適切性以及對於其效標釋義是否有所共識以李克特五點

4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四課程設計與實施

  此課程以詩詞視覺化設計為課程設計主題將課程

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傳統式分組教學每4人一組由設計學習者自行找組員第二階段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延續第一階段之分組小

組需進行討論分享回饋等任務並完成概念發想與

設計呈現第一階段是使用傳統分組教學方式雖進行

分組但不在Facebook 建構學習社群進行任何互動第二階段則使用網路合作學習進行分組並在Facebook 建構學習社群以進行交流分享討論等活動每一階段為

期六週分為兩個階段先後進行設計學習者皆能體驗

到不同教學模式進行同樣的設計主題以此比較在不

同教學模式下所呈現的創造力之差異

  4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實施研究對象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

設計系的大學部二年級共有40名設計學習者分類編號為S01~S40皆修習「視覺設計溝通與傳達」課程設計學習者皆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已具備基礎設計之能

力並有電腦繪圖之基本能力年齡範圍為19歲~20歲最終有效作品樣本為80件其中傳統教學環境之作品樣本為40件網路合作學習之作品樣本為40件

  42 訂定教學目標

  (1)具有將語句或詩詞以視覺化表現的能力(2)能理解視覺化的概念(3)能體驗「傳統式教學」與「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以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之差異並激發創造力思考(4)能運用Facebook社群網站與同學互助合作展現設計創造力

  43 教學方法

  本研究實施課程為十二週分為兩個教學階段實

施第一週先採用講述教學法由教學者導引傳授知

識介紹設計主題第一階段採用傳統式分組教學模

式第二階段則採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以進行網路合

作學習模式

  44 實施教學評量

  透過文獻回顧分析出設計之評量效標並應用

Amabile的共識評量理論以開放式問卷詢問專家之評量效標建構「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

  441 設計主題與規範說明

  本研究選定唐代王維的五言絕句作為視覺化設計的

量表為計分法選出平均分數≧1的10個檢核效標以作為最終設計創造力評量之評判項目彙整成表1本研究採「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以探討設計學習者在

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的設計創造力之差異性設計創造

力評定量表分為專家共識評量之問卷採李克特五點量

表為計分方式

  322 創造思考歷程問卷設計及半結構訪問之問題設計

  以開放性問卷設計方式以了解傳統分組教學與應

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的創造思考歷程以比較不同學習模式中創造思考歷程的異

同並採用半結構訪問法以了解學生之創意思考過程及

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323 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之學習滿意度量表設計

  本研究擬定學習滿意度量表改編自章佩玉(2012)的學習滿意度問卷[21]共得出正式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之學習滿意度問卷14題計分方式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由「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即為「1」到「5」進行給分且每題皆為正向題

表1 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

創造力構面 檢核效標 定義說明

創造力

創造力使用自我主觀去定義創造力評斷作品具有創造程度

創新想法 作品本身顯現的新奇想法之程度

啟發性 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

轉換性 予以轉化與變化之程度

技術性優點 表達性作品中個人想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

美感吸引力

喜好對作品的自我主觀反應個人喜歡作品的程度

美感吸引力 作品整體的美感吸引力程度

展示價值性如果有可能個人會將作品展示於家中辦公室之興趣

問題解決

適切性 作品能符合問題情境與應用(題意)

作品價值性作品可滿足使用者生理心理社會或經濟上的需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主題選擇王維詩為主題之原因是被人尊稱為「詩

佛」的王維宋朝文學家蘇軾提到「味摩詰之詩詩

中有畫觀摩詰畫畫中有詩」可以看出王維的詩詞

作品讓觀者能易於聯想畫面本研究指定王維的四首五

言絕句《竹里館》《相思》《送別》《雜詩》

學生從四首中擇一分別以四個句子做視覺化設計

每一個句子為一個畫面總共有四個畫面草圖標準可

以為鉛筆稿(線條明確以A4呈現)精稿可採用手繪電繪剪貼等這四首五言絕句列於下

  (1)《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2)《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3)《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4)《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442 課程實施流程與進度表

  本研究將實施課程的流程說明如圖1

  第一階段為使用傳統分組教學方式雖進行分組

但不在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進行任何互動由教師導

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論繪出

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然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

問卷第二階段為使用網路合作學習進行分組並在

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以進行交流分享討論等活動

由教師導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

論繪出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同儕互評然

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問卷當兩個階段實踐完成後則

實施專家共識評量學習滿意度問卷調查本研究課程

實施進度請參閱表2

五研究結果與討論

  51 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之結果

  根據實驗收集之資料使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以比較在兩個不同學習模式下之創造力差異性專家共

識評量結果及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請參閱表3)

  據表3所顯示可以發現在兩個階段的學習模式中專家共識評量之第二階段中四個構面的平均分數都優於

第一階段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

(plt005)在美感吸引力及問題解決構面未有顯著性差異

  52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之滿

意度結果

  本階段在實施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階段後請40位設計學習者填寫此學習模式之學習滿意度以調查設計學習者是否對於這樣的學習模式感

到滿意每一題皆為正向題且計分法採李克特五點量

表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其中以「我覺得在Facebook上看到同學對個人作品的評論較能讓我理解作品的缺點

及如何改進」此題為最高分395顯示設計學習者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學習社群較能透過他人的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的缺點第二高分則為「對於Facebook作為學習

圖1 實施課程的流程

表2 本研究課程實施進度表

週 教學活動 教學方式

第1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符號學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

傳統教學

第2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視覺設計理論草圖設計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3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的構成元素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 傳統教學

第4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運用於設計之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 傳統教學

第5週 設計完稿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6週 第一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

第7週 上週檢討本週設計主題 網路合作學習

第8週 草圖設計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9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0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1週 完稿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彙整回饋紀錄

第12週 第二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設計學習者半結構訪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社群平台時平台所提供協助感到滿意度平均分數38顯示設計學習者對於在Facebook學習社群的使用上所提供之協助感到滿意也就是學習輔導之構面據上述結

果發現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認為較能透過同儕給予的建議來發現自身作

品的缺點並改進且比起傳統式分組教學能更易於與

同學做討論與回饋

  53 創造歷程之視覺呈現設計手法差異及所遇的困

難與問題分析

  531 視覺呈現設計手法歷程

  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設計手法歷程比較

表得知在選擇設計主題的方面四首詩被選的次數都

相差不遠(竹里館24次送別15次雜詩19次相思22次)且皆為設計學習者們耳熟能詳的王維的五言絕句其難易十分接近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呈

現設計手法歷程比較表本研究將學習者在這兩個階段

所使用的手法大致分為以下10種類型說明如下1現代生活2遵循古詩3自我經驗或想法4 故事5諧音6技法7插畫8對比9色彩10簡化

  研究者發現在第二階段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單純只使用「遵循古意」手法的設計

學習者明顯減少而是漸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

「自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手法說明

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且較能夠加入自身的想法

與經驗也能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

詞文意加以轉換呈現也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完

全按照古人的思維去設計作品且運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可

以增添原本古詩的趣味除容易吸引觀者的目光外也能

讓觀者較易於瞭解畫面的涵義而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

應用「對比」「色彩」手法的設計學習者明顯比第二階

段多而「對比」「色彩」往往是設計手法中最基礎也

最常見的手法說明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設計學習者較

傾向於使用基礎且常見的設計手法但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設計學習者則減少使用基礎

的設計手法而加入了較多元且新穎的想法專家共識評

量兩個階段學習的40個樣本中兩個階段分數差異最大且第二階段表現優於第一階段的作品案例呈現

  532 創造思考在兩學習階段中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本研究彙整40位設計學習者在兩個不同學習階段中執行設計時所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首先將設計學

習者「遇到的問題」分類為7個類型並與本研究先前所整合的構面做對應為表4

  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構圖發想與

呈現手法」在兩個階段中皆有部分學習者反應此問題

顯示部分學習者在構圖發想或呈現手法上是有困難的

設計教學者應針對此方面加強對學習者的實務訓練以

及介紹相關範例與方法「創新與個人特色」在第一階

段出現有少數學習者反應此問題但在第二階段則無任

何學習者表示遇到此問題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學習者較能夠發揮自己想法且加入創新元素或

點子「符碼轉換與應用」方面在第二階段的學習中

有較多學習者遇到問題說明部分學習者對符碼轉換與

其應用感到困難據本研究觀察是因為大多數設計學

習者在第二階段較傾向於加入自我想法與創新元素而

不直接運用原本古詩舊有元素進行設計因此在「符碼

表3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t 自由度顯著性(雙尾)

平均數 標準差

第一階段_創造力第二階段_創造力

-222 470 -2987 39 005

第一階段_技術性優點第二階段_技術性優點

-181 494 -2323 39 025

第一階段_美感吸引力第二階段_美感吸引力

-029 511 -361 39 720

第一階段_問題解決第二階段_問題解決

025 408 387 39 70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4 本研究之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中「遇到的問題」

創造力構面 問題類型

創造力

構圖發想與呈現手法

創新與個人特色

符碼轉換與應用

技術性優點amp美感吸引力

表現技法與技巧

表達能力不足

顏色配置

問題解決 理解題目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轉換與應用」上會增加其困難度在專業技能層面「

表現技法與技巧」在第二階段遇到此問題的學習者明顯

低於第一階段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表現技法與技巧」的問題可以得到改善且大多數設計學習

者可以克服此問題「表達性不足」為能否傳達詩詞文

意或將設計想法完整傳達的程度而此問題在兩個階段

所出現次數鮮少在問題解決層面「理解題目」在兩

個階段所出現次數鮮少

六結論與建議

  本段落就上述資料以回應本研究之目的說明並分

析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

異說明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並提出教

學反思及建議以供設計教育的相關參考

  61 就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

影響差異言

  從創意思考技能構面發現了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

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從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

果認為學生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學習的結果與傳統式分組教學相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

著性差異(plt005)可見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設計合作學習能提昇學生的創造力及專業技能之技術性這

意味著設計學習者之創造程度創作品顯現的新奇想法

之程度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予以轉化之程

度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有所提昇

  從專業技能構面探討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學習

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據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果技

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plt005)這意味著學習者之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勻稱性表

達性有所提昇而據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設計呈

現手法歷程比較顯示在第二階段應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自

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的手法說明在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較能夠加入自身經驗也能夠

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詞文意加以

轉換呈現研究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系學生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因循古

人思維去設計作品且能運用自身生活經驗為手法以翻轉

原本古詩義涵能讓當下生活的觀眾產生共鳴且學習者

減少使用基礎的設計手法而加入多元新穎的創意

  62 就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言

  就半結構訪問學習者經驗及其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解決之過程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比

起傳統式分組教學學習者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較能發揮自我想法並加入創新元素較能激發學習者的創

意思考技能而據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也顯示學習者

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合作學習較能透過他人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缺點學習者也較傾向於願以新方式去做設

計希望能與他人競爭比較也樂於嘗試去做超越他人

的創新視覺設計

  63 教學建議

  整體言應用Facebook於設計課程對提昇創造力是正面的提昇及助益身為設計教學者可藉此思考該如

何善用社群網路為工具不但能輔助設計教學者本身的

教學活動也能增進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但在應用社

群網路合作學習時有些事項仍需要思考及改善的因

此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a)關於創造力設計教學者應善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在教學活動中持續地拋出不同的討論議題

使學習者們互相做討論並不斷地激發想法透過屢次議

題討論訓練能增強學習者的創造力思考技能也能在平

台上分享相關創意設計案例

  (b)關於專業技術性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專業技能的資訊如色彩搭配

表現技法的影音教學示範將自身的技法示範或創作過

程分享至學習社群平台供給設計學習者觀看以協助學

習者

  (c)關於美感吸引力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相關資訊例如將美的形式原理

或其他相關基礎理論及案例解析上傳至社群平台供給

學習者參考設計教學者也可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透

過屢次實務訓練增強學習者的美感表現

  (d)關於問題解決設計學習者在Facebook學習社群平台上的互相評論中設計教學者也可持續且即時地加

入討論與回饋讓學習者有專業性的參考依據更能針

對問題本質作完善的解決

參考文獻

[1] TM Amabile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Y Springer-Verlag

[2] TM Amabile J Weinstock and S Archambault (19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environment and creativ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San Diego

[3] SP Bessemer and D J Treffinger (1981) The Assessment of Creative Products Review and Synthesis Journal of

8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Creative Behavior 15(3) 158-178[4] R Glaser (1990)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5] DH Jonassen KL Peck and BG Wilson (1999)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6] MK Kabilan N Ahmad and MJZ Abidin (2010) Facebook An Online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of English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3(4) 179-817

[7] WH Levi and R Lentz (1982) Effects of text illustrations a review of researc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and Technology Journal 30(4) 195-232

[8] PC Lin HT Hou SM Wang and KE Chang (2013) Analyzing knowledge dimensions and cognitive process of a project-based online discussion instructional activity using Facebook in an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course Computers amp Education 60(1) 110-121

[9] I Miloševic D Zivkovic S Arsic and D Manasijevic (2015) Facebook as virtual classroom - Socialnetworking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among Serbian students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32(4) 576-585

[10] F Saussure (1959)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NY McGraw-Hill

[11] N Stefanic and C Randles (2014) Examining the reliability of scores from the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in the measurement of individual and small group creativity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17(3) 278-295

[12] 孫春在林珊如(2007)網路合作學習數位時代的

互動學習環境教學與評量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13]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14]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詩詞形神轉化的文化創意設計應用設計學報16(4)91-105

[15] 楊一慈(2009)詩歌意象構成於產品設計之轉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張雅婷(2013)Facebook學習社群融入視覺藝術

教學之研究以臺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美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張基成童宜慧(2001)網路化學習檔案之設計方

法與建構模式httpwwwgcsceorggccce2001big5pepersmpahtm

[18] 徐嘉莉(2006)故宮文化創意商品之符號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高偉恩(2015)網路視覺藝術創造思考多媒體教材

之設計本位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20] 陳曉儒(2005)從語意轉換觀點談圖像符號設計之

研究-以觀光資源項目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

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

[21] 章佩玉(2012)運用社會學習理論於Facebook學

習社群進行知識分享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

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鍾毓珊(2006)傳達情感的設計手法運用於產品設

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江杰翰(2011)數位遊戲中鷹架輔助對玩家概念構圖

及設計創造力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

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24] 蘇筱喻(2013)運用社群網站輔助合作學習之學習

成效評估以理財線上課程為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

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5] 區國良蕭顯勝曾郁庭陳仁澤(2017)情境感知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9(1)33-69

9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Hsiu Ching Laura Hsieh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1209 Revised 20190214 Accepted 20190218)

Abstract - This study intend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poetic subject integrated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the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The core objectives contain 1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between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general learning 2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pplying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3to propose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and provid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The research processe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Step 1 confirmation of research problems and purposes Step 2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Poetry visual design is covered in the design subject and the curriculum is preceded Step 3 data collection Step 4 data analyses Step 5 analyses of research result 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s It would offer specific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creativity for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as well as important design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designers and researchers

Keywords Facebook Social network Cooperative Learning Creativ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Hsiu Ching Laura Hsieh laurarungmailcom

10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王淑慧1

1明道大學數位設計系彰化523台灣

(收稿日20190220再審日20190301接受日20190303)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組以台灣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和明道大學四所

學校共同組成「智慧農業文創」教學課程模組將不同領域的課程及學生共同達成計畫的課程目標課程

創新整合場域實習創業育成並且培養學生具有多元化的跨領域能力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以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進修部三年級學生為對象訓練學生具有文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

開拓學生學習的視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

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

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

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

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方法論數位農村互動電子書設計

林松義 博士

王淑慧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王淑慧博士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angelawang36gmailcom

一緒論

  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驗場域培

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與創新思維

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生具有在地

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用科技改善場域

工作的新生代其中課程模組操作以參考英國設計協會

(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

(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

並藉由本課程結合場域和ICT科技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

信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

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建構在

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數位化技

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運用課程訓練學

生以真實的素材展開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

製作等成果的產出並能回饋在地社區

二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程序以一學期的課程18週分成四個階段希望透過創新設計程序導引出學生能夠有多元學習同時以真實的場域為對

象除了了解真實世界的問題能夠提出設計的解決方

法在課程最後也能夠呈現作品並且分享在地居民

  2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

查場域研究程序以英國設計協會(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

(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進行教學創新翻

轉和研究資料收集分析[1]

12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重新規劃發展空有地

提升產業競爭提高青年人口回流就業要怎麼做

如何保留那些年輕人口

如何完整性保護好古蹟

如何將產業發展更廣

無障礙設施不方便

沒有清楚的指示牌

沒有明顯的形象牆

社區在網路上的資料太少

社區的特色結合一些創意並加強宣傳

  英國設計委員會在2005年提出4Ds雙鑽石設計流程

(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雙重發散收斂的格局

並把它稱為雙菱形的設計過程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

論第一個菱形 定義問題的階段製作原型主要是為了

了解問題找出正確的問題 (痛點)第二個菱形 一旦進

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在製作代表解決方案的原型找出

正確的答案 (解答)(見圖1)

  2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221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發現在地問

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饋在地社

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合在地居

民的需求和認同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架構研究調查場域以台灣彰化縣田尾鄉的北鎮社區為範

圍以18週的課程每4週為一單元4Ds雙鑽石設計流程VS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執行步驟第一步驟為「文化理解與發現」請學生事前搜索相關文化資料查探農村社

區資料缺乏的面向並親自至場域發現問題第二步驟

為「文化體驗與定義」學生親自體驗觀察過社區回

課程中討論社區問題並定義問題第三步驟為「共構與

共創」運用便利貼讓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解

決問題中分項建構社區的文化內容同時加以創新

科技的整合媒體第四步驟為「數位創意製作」分組

創意製作相關主題最後呈現出北鎮社區CIS電子書三山國王電子書和公仔南北鎮社區介紹電子書一起來

北鎮社區電子書最後成果展出(見圖2)

  研究架構以「發現問題」VS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發現」主要在發現場域問題「文獻探討」VS 「定

義」在定義問題前也要蒐集相關資料了解背景才能下

定義透過跨領域工作坊個案研究和創新設計流程的

運作也是能「發展」創意思考多元的學習成果「傳

遞」創作成果及以問卷調查驗證相關作品及回饋最後

結論回饋整個學習成果(見圖3)

  222 場域問題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

發現在地問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

饋在地社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

合在地居民的需求和認同學生透過親身觀察體驗訪

談和調查表歸納出社區的十個問題學生分成四組依

照以上問題選擇解決的方式和作品問題如下

圖1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資料來源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

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圖2 跨領域教學執行步驟

圖3 研究架構與步驟

13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三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

  Donald Norman [3]在情感設計一書中提出人與物的情感交流為目的的創作行為課程中強調文化的感受

喚起兒時記憶讓情感透過文化體驗科技創新共構amp共創的設計實踐能呈現出人與物件互動的創作課程

主要融合四個面向的理論和技術的跨領域教學整合四

個面向為「文化」「科技」「創新」和「設計」為教

學的行動力搜集理解文化相關資料以文化為主的設計

元素現場調查與訪談的親自體驗並應用科技ICT結合互動電子書最後成果能放到網路平台上和實體應用

  31 跨領域創新教學

  2002年來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創新教學以「開放式課程網頁」[4]讓全世界自由分享知識及IDEO在史丹福大學創立了D-School[5]都是以創新概念開啟創新教學的方式近年來教育部推動創新教學大專院校也首當

其衝需要有創新教學以因應世界潮流教學要創新首

先老師們就需要先在思考上具備有創意或創造力的精神

[67]林天祐2000年也提出教育是激發創意的主要力量換言之老師的教學設計如何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發

揮創意的空間就是很重要的關鍵曾志朗(2001)於《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教師

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一文中明確指出教育改革我

們強調的不僅僅是教育課程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

學上的創新還有觀念上的突破[8]另一位學者游家政(2003)認為「創新教學」或「教學創新」就字義而言指的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

方法或策略[9]創新教學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促進有效之教與學

  史丹福大學的D-School將創新透過設計程序並且由

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激盪出火花那麼如何將創新的概念

融入在教學方法目標和成果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方

式的教學得到多元化學習

  32 創新設計程序

  1999年美國夜線「深掘」(Deep Dive)專題報導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流程要求IDEO重新設計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東西並在五天內設計出來因此IDEO執行創新設計程序重新設計一台超市手推車在五天

內運用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程序IDEO的創新概分為四個主要步驟1) 觀察2) 腦力激盪3) 雛型設計4)實作但是實際執行中應包含 1)洞見從他人的生活學習2)觀察看人們不做的聽人們不說的3)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4)腦力激盪是讓不同領域從自己的專業上提供想法發掘各種可能性5) 雛型設計原型製作並到超市得到經理和消費者的回饋6)實作修改至

圖4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實際場域可用的產品David Kelly近年也在史丹佛大學設立dschool推動創新設計的學程將這種創新設計思考的實務方法向學界推廣設計程序的建立則是透過統

整後的方法為分析事件的依據有利於減少設計人員對

於自身所想知事物感到質疑[10]透過創新設計程序的運作可以讓更多人參與並得到意想不到的創新概念的新

事物因此透過創新設計流程在跨領域的創新教學

可以產生更多創新的火花

  33 文化與體驗學習

  論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

歷程認為體驗學習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

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11]另外杜威( John Dewey)的「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 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社會心理學家黎溫( 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等等換言之文化透過直接的體驗和學習能給學

習者更深層的認知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irected experience)學習的過程是從具體的活動出發活動應提供學習者對某些事物的直接學習經驗也就是杜威所

強調的「做中學」[12]

  34 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

  本研究整合「智慧農第二期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

培育計畫mdash整合創新教學聯盟推動計畫」以資通訊科技(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出成果及應用於產域「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在

此概念下以「數位農村」與課程成果「互動電子書」結

  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訓練學生具有文

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開拓學生學習的視

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學期中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習

14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場域培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

與創新思維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

生具有在地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

用科技改善場域工作的新生代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信

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

組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

建構在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

數位化技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展開

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製作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在地居民對學生作品的測試與驗證

  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期末作品為測試以北鎮社區居

民40人為受測對象先讓受測者看完作品1電子書後再請受測者填寫問卷調查表以此類推調查表計有40份有效問卷37份無效問卷3份女性30位占79男性7位占2137位受測者中41-50歲4位 51-60歲18位61歲以上14位其他1位

  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題目1請問你喜歡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3人無意見有3人2你認為北鎮社區的鎮安宮三山國王故事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9人無意見有2人3如果有提供手機結合QRcode互動式求籤和解籤方式可以解決鎮安宮有籤詩卻無解籤員的問題

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7人無意見有4人不同意有1人4 是否符合鎮安宮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6人

  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的題目5 請問你喜歡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嗎非常同意有18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2人6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1人同意有22人無意見有4人7互動電子書內有花稻的圖案穿插你認為這樣的互動設計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20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2人8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2人無意見有9人

  作品三「北鎮社區CIS」的題目9請問你喜歡作品三「北鎮社區CIS」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1人10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北鎮社區CIS」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4人11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更能展現

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6人12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3

圖5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圖6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1)

圖7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2)

圖8 作品1的分析圖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6: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謝修璟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系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1209再審日20190214接受日20190218)

  本研究試圖讓學生藉由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之創新應用以達成設計創新教育之具體實

踐研究目的是要探討 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並探討應用 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於設計課程的學生的學習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爾後據課程實施後的結果提出教

學反思本研究方法透過課程設計與實施以詩為視覺設計課程之主題將課程分為兩大階段進行依序

是傳統分組教學方式網路合作學習進一步地在課程實施中與實施後蒐集資料據所蒐集之資料分析

結果結果顯示應用 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合作學習能提昇學生的創造力專業技能之技術性

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學習創造力

林松義 博士

謝修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系所 副教授

謝修璟副教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系所laurarungmailcom

一緒論

  創造力是人類思維的原動力也是設計理想之終極

追求設計與創造力的生成發展及應用有極密切的關

係創意思考能力一直是設計教育之軸心議題就世界各

先進國家的教育改革言創造問題解決等能力已是各

國發展教育之軸心目標為因應全球知識經濟的來臨我

國教育部(2003)亦頒佈《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目的

是為推動創造力與創新教育[13]而近年來社群網路服

務(SNS)如FacebookTwitterLine等帶來人們在資

訊互動交流上的巨大影響人們樂於透過SNS 分享

生活照片資訊等Facebook 是擁有最多用戶的社群

網站之一據上述之社群網路之普及化世界各國及台灣

之教育之軸心目標身為設計教育者開始省思如何透過

Facebook 社群網路的合作學習引發設計系學生在學習

過程討論互動透過交流互動過程以產生創意思考的能

力因此本研究試圖讓學生藉由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

於設計學習之創新應用以達成設計教育之具體實踐

  本研究之目的是

  (1)探討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程中的學習者經驗及其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3)據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後的結果提出教學

反思及具體建議作為未來設計創新教育參考

  本研究研究範圍因設計教育之專業類別甚多且

廣在研究之時間人力經費許可下且為求研究之

精準與完整性本研究以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為範疇並以

「詩」為主題

二文獻探討

  21 關於「詩」的表現設計手法與符號學

  國語辭典定義「詩意」是足以讓人吟詠的情味

2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牛津字典定義「詩意」如詩歌般或暗示詩歌表現出

一種想像力和深厚的感情可見詩意觀點大致雷同

皆以美感或情感的視野探討去表現詩般感受詩意是

人類不分文化的共通體認據楊一慈(2009)的研究顯示

[15]詩歌的意象符號是詩人在夢想與實際之間所創造

出來的透過與意象符號的連結來表達人類情感身

為設計者必須深刻體悟如何精確地操作及運用符號來傳

遞所要傳達之訊息讓觀眾能有效釋義語言學專家

Saussure(1959)提出符號學的分析方法[10]把一個符號

視為具兩個面向的實體符號是由「符號具」與「符號

義」所組成「符號具」是符號外在的物理形式也就

是看得到的影像可觸的物體等實質形式人們必需透

過感官去感受它「符號義」是觀賞者對於符號指涉對

象的一種想像稱為所表示的概念符號不僅具有外顯

於表層的意義還有隱含於深層的意義徐嘉莉(2006)認為設計師在表現作品的詩意概念時一方面必須從「

人類共通的詩意本質」去挑選適當的設計符碼使設計

者的設計模式在經由作品傳遞訊息時能與使用者的思

維吻合避免只是將表面的圖像或景象轉移而忽略情

感與反思層次的傳達[18]而在視覺設計領域表達情感

鍾毓珊(2006)也提出一個作品傳遞情感的手法共有以下

6點人性化生活體驗回饋性設計愉悅感功能簡

約不複雜合宜的色彩及材質運用[22]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的研究闡釋詩詞設計

發想轉換至設計實踐之歷程[14]此轉換歷程是提供設

計者在設計過程中運用詩詞內涵於設計實踐之過程分

析分別提出以形寫形以形寫神得神傳形寄神出

神四類具體形式此四類形式所強調的呈現方式不同

在這過程是經設計者將視覺的知覺活動與想像力結合

深入分析對象的內部本質且加以融合即「詩詞意涵結

構之分析」部份接著再運用設計轉換之具體手法藉

由「詩詞外在形式及內在意涵之轉換」具體落實為設

計造形材質功能情感等相關要素之過程完成設

計實踐可見透過詩意應用於設計是有提昇想像力創

造力之很大的可能性

  22 視覺傳達設計

  Levi和Lentz(1982)定義了視覺圖像具備以下四個功

能[7]視覺圖像語言比文字能夠更吸引觀者的目光觀

察感受發現與對圖像語言的記憶程度也高於文字

視覺圖像能夠影響管者的情緒與態度觀者的視覺經驗

之累積能夠助於理解圖像以達成訊息的傳遞記憶與

保留人類對視覺圖像畫面具有想像聯想推理判

斷認知等知覺能力陳曉儒(2005)提出六項圖示設計

的準則傳達性傳達能力訊息明確易讀的能力注

目性指記憶具有的顯著性符碼性圖像符號的象

徵聯想與情境表現文化性符合現代文化潮流的適切

性一致性整體表現的一致性風格性設計形式的

表現美感色彩的呈現[20]

  23 網路合作學習理論與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學習

  學者孫春在與林珊如 (2007)將網路合作學習的特

色歸納成四大類刑簡稱ASIA原則 [12]如下 (1)主動學習 (2)模擬學習 (3)互動與互創學習 (4)累積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最相關的理論是建構學習理

論Glaser(1990)表示建構學習理論與合作學習有許多

共通之處[4]以學習者為中心而非教學者網路社群

運用團體學習就為網路學習社群教學者透過網路與

多媒體工具經由特定主題之設計讓教學者與設計學

習者可以透過討論互動找尋問題解決方法(高偉恩 2015) [19]Jonassen Peck amp Wilson(1999)指出網路學

習社群是透過成員相互支援分享價值與經驗彼此信

任共同目標接納多元想法而建立因此學習社群應

強調設計學習者相互的社會與認知貢獻彼此合作與互

相支援以達成共同目標[5]綜合上述文獻可知網路學

習社群應有共同的學習模式與目標而設計學習者也必

須要互相給予支援與回饋分享自身學習心得以及接

納多元想法[451219]本研究以網路合作學習為主軸

選用Facebook社團功能建構網路學習社群說明如下1社團隱私設定2封面相片為社團上方可放置相片的區

域可用來營造此社之形象3討論區社團成員可以在

此討論區平台上撰寫貼文新增相片或影片提問題

新增檔案並可以做回覆評論按讚等4成員顯示

該社團的成員有搜尋成員及加入成員之功能5檔案

可編輯文件與上傳檔案6 相片可新增相簿放置相片

或直接上傳相片影片亦能標籤他人7活動指可以

在該社團舉辦活動之功能

  據張雅婷(2013)指出Facebook 社團能提供多項學習

功能以建置視覺藝術學習社群課程設計與帶領策略是經

營Facebook 視覺藝術學習社群重要的關鍵Facebook 視覺

藝術學習社群融入教學能有良好的學習反應[16]Kabilan Ahmad amp Abidin(2010)的研究亦顯示學生相信臉書可以

是線上學習環境來促進英文學習但教學者必須整合臉書

成一教學計劃並事先擬定學習目標和學習經驗的預期成

效[6]Miloševic Zivkovic Arsic及Manasijevi(2015)指出

大學教育人員用自己的整體經驗協助學生使用Facebook 為

虛擬教室將對學生個人發展與學習路徑參與產生效益

[9]而蘇筱喻(2013)之研究發現運用Facebook社群平臺

合作學習之學習成效優於個別學習之學習成效學生普

遍認為Facebook適用於輔助合作學習[24]區國良蕭顯

勝曾郁庭陳仁澤 (2017) 之研究結果顯示透過情境認

知的方式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有助於提

升學習者的學習動機[25]由上述文獻可知Facebook社群

有增進學習之效益因此本研究試圖將其應用於學習設

計之領域

3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24 Amabile 創造力成分與Amabile共識評量法

  江杰翰(2011)之研究應用Amabile之創造力理論於其研究探討數位遊戲對玩家概念構圖及設計創造力之影

響[23]Stefanic及Randles(2014)也採用了Amabile之理論及共識評量法去評量音樂藝術對創造力之影響Amabile之理論於過去有許多研究採共識評量法來評定學習者

的藝術創造力(Amabile 1983Amabile Weinstock and Archambault 1998Stefanic and Randles2014)這些研究結果得到的創造力之評定都有具體的信度[1211]由上述相關研究得知Amabile共識評量法有具體信度因此本研究應用Amabile共識評量法來評量設計課程學習後之創造力差異Amabile(1983)提出創造力產品的產出需要依賴三種基本成分(1)專業「專業」意指某特定領域中所具備的相關專門技術與知識以及在該領域所

展現的特別才能(2)創意思考技能「創意思考技能」指個體如何解決問題與找出解決方法也是個體能將固

有觀念產生新連結的能力也是個體在執行任務的情境

中為了解決問題超越本身經驗而產生的創新觀點與創

新技巧之能力(3)工作動機Amabile等人 [1] 認為個體在執行該任務時若是出自於本身意願個體將認為此

任務是有趣具挑戰性能獲成就感或任務本身以外

的價值驅使人們願意完成其任務過程Amabile 根據創造力4P 中的產品作為核心根據發展出共識評量法(CAT)本研究中的「產品」為設計學習者以「詩意」為主題的

設計創作共識評量方法為Amabile 對於創造力的共識定義是一種在多樣主觀性評量中的開放性定義此法需

特定領域之專家使用自己相信的標準來評定創造力專

家們必須獨立地對這些作品做出創造力判別此法除了

是測量產品之創造力的評量方法也具廣泛的變通性

可靠的主觀性判斷

  25 文獻小結

  經由上述眾多相關文獻及理論探討在此做一脈絡

之整理創造力是世界各先進國家及台灣設計教育之軸

心議題而詩意之運用於視覺設計有助於表達感受及激

發創意思考且當下盛行之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藉由頻繁的互動互創過程中有激發出創新思維的可能

身為設計研究者及教育者應思考如何善用詩意與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具激發出更多的創造力可能性而創

造力增進與否需要透過專業評估來深度理解本研究應

用Amabile共識評量法來評量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於設計課程學習後之創造力差異

三研究方法步驟與研究工具設計

  31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第一步驟確立研究問題與目的

  第二步驟課程設計與實施此課程以詩詞視覺化

設計為課程設計主題將課程分為兩大階段進行第一

階段為傳統式教學第二階段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

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每一階段為期六週設計學習者皆

能體驗到不同教學模式進行相同的設計主題以比較

在不同教學模式下表現的創造力之差異性

  第三步驟評量工具編製與問卷設計並應用於課程

實施中施測以蒐集資料

  第四步驟據上述四種資料之蒐集進行分析據不

同教學模式下之課程實施後應用SPSS 統計軟體進行分析所收集之資料以比較在傳統分組教學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不同學習模式之差異

性以及調查設計學習者在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的滿意程度根據創造思考歷程開放性問

卷結果及半結構訪問法結果分析在傳統分組教學與應

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不同學習模式中對設計學習者於設計實務時的創造性思考歷程之

影響學習經驗遇到的困難

  32 研究工具設計編製

  本研究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及實施後為搜集資料

所編製設計的評量工具如下所示設計創造力評定量

表創造思考歷程問卷設計及半結構訪問設計學習滿

意度量表

  321 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之設計

  本研究彙整之創造力共識評量表-「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乃整合Amabile(1983)的藝術領域創造力之量表[1]與Bessemer 及 Treffinger(1981)創造力產品分析矩陣的檢核效標[3]及2014年Stefanic and Randles之研究中評定學習者的藝術創造力之檢核效標[11]從上述文獻探討中得知這些研究者之評量方法具效度且適於測出設計創造

力本研究整合出四大構面其中21項檢核效標為(1)創造力構面創造力創新想法努力顯著性形狀變

化性細節複雜性啟發性轉換性(2)技術性優點構面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表象主

義勻稱性表達性(3)美感吸引力構面喜好美感吸引力展示價值性(4)問題解決構面適切性邏輯性作品價值性本研究邀請3位專家(兩位大學設計系教授及一位高職廣設科教師)這三位專家具視覺設計專業已逾15年不僅本身有業界視覺設計五年工作經驗從事設計教育已逾十年其所指導之學生獲得多次紅點設

計及iF設計大獎這些專家具豐厚之專業能力去判斷創造力視覺技術性美感問題解決專業表現等做共

識評量效標判定調查以上21項檢核效標是否有其適切性以及對於其效標釋義是否有所共識以李克特五點

4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四課程設計與實施

  此課程以詩詞視覺化設計為課程設計主題將課程

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傳統式分組教學每4人一組由設計學習者自行找組員第二階段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延續第一階段之分組小

組需進行討論分享回饋等任務並完成概念發想與

設計呈現第一階段是使用傳統分組教學方式雖進行

分組但不在Facebook 建構學習社群進行任何互動第二階段則使用網路合作學習進行分組並在Facebook 建構學習社群以進行交流分享討論等活動每一階段為

期六週分為兩個階段先後進行設計學習者皆能體驗

到不同教學模式進行同樣的設計主題以此比較在不

同教學模式下所呈現的創造力之差異

  4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實施研究對象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

設計系的大學部二年級共有40名設計學習者分類編號為S01~S40皆修習「視覺設計溝通與傳達」課程設計學習者皆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已具備基礎設計之能

力並有電腦繪圖之基本能力年齡範圍為19歲~20歲最終有效作品樣本為80件其中傳統教學環境之作品樣本為40件網路合作學習之作品樣本為40件

  42 訂定教學目標

  (1)具有將語句或詩詞以視覺化表現的能力(2)能理解視覺化的概念(3)能體驗「傳統式教學」與「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以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之差異並激發創造力思考(4)能運用Facebook社群網站與同學互助合作展現設計創造力

  43 教學方法

  本研究實施課程為十二週分為兩個教學階段實

施第一週先採用講述教學法由教學者導引傳授知

識介紹設計主題第一階段採用傳統式分組教學模

式第二階段則採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以進行網路合

作學習模式

  44 實施教學評量

  透過文獻回顧分析出設計之評量效標並應用

Amabile的共識評量理論以開放式問卷詢問專家之評量效標建構「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

  441 設計主題與規範說明

  本研究選定唐代王維的五言絕句作為視覺化設計的

量表為計分法選出平均分數≧1的10個檢核效標以作為最終設計創造力評量之評判項目彙整成表1本研究採「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以探討設計學習者在

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的設計創造力之差異性設計創造

力評定量表分為專家共識評量之問卷採李克特五點量

表為計分方式

  322 創造思考歷程問卷設計及半結構訪問之問題設計

  以開放性問卷設計方式以了解傳統分組教學與應

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的創造思考歷程以比較不同學習模式中創造思考歷程的異

同並採用半結構訪問法以了解學生之創意思考過程及

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323 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之學習滿意度量表設計

  本研究擬定學習滿意度量表改編自章佩玉(2012)的學習滿意度問卷[21]共得出正式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之學習滿意度問卷14題計分方式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由「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即為「1」到「5」進行給分且每題皆為正向題

表1 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

創造力構面 檢核效標 定義說明

創造力

創造力使用自我主觀去定義創造力評斷作品具有創造程度

創新想法 作品本身顯現的新奇想法之程度

啟發性 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

轉換性 予以轉化與變化之程度

技術性優點 表達性作品中個人想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

美感吸引力

喜好對作品的自我主觀反應個人喜歡作品的程度

美感吸引力 作品整體的美感吸引力程度

展示價值性如果有可能個人會將作品展示於家中辦公室之興趣

問題解決

適切性 作品能符合問題情境與應用(題意)

作品價值性作品可滿足使用者生理心理社會或經濟上的需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主題選擇王維詩為主題之原因是被人尊稱為「詩

佛」的王維宋朝文學家蘇軾提到「味摩詰之詩詩

中有畫觀摩詰畫畫中有詩」可以看出王維的詩詞

作品讓觀者能易於聯想畫面本研究指定王維的四首五

言絕句《竹里館》《相思》《送別》《雜詩》

學生從四首中擇一分別以四個句子做視覺化設計

每一個句子為一個畫面總共有四個畫面草圖標準可

以為鉛筆稿(線條明確以A4呈現)精稿可採用手繪電繪剪貼等這四首五言絕句列於下

  (1)《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2)《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3)《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4)《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442 課程實施流程與進度表

  本研究將實施課程的流程說明如圖1

  第一階段為使用傳統分組教學方式雖進行分組

但不在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進行任何互動由教師導

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論繪出

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然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

問卷第二階段為使用網路合作學習進行分組並在

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以進行交流分享討論等活動

由教師導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

論繪出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同儕互評然

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問卷當兩個階段實踐完成後則

實施專家共識評量學習滿意度問卷調查本研究課程

實施進度請參閱表2

五研究結果與討論

  51 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之結果

  根據實驗收集之資料使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以比較在兩個不同學習模式下之創造力差異性專家共

識評量結果及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請參閱表3)

  據表3所顯示可以發現在兩個階段的學習模式中專家共識評量之第二階段中四個構面的平均分數都優於

第一階段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

(plt005)在美感吸引力及問題解決構面未有顯著性差異

  52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之滿

意度結果

  本階段在實施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階段後請40位設計學習者填寫此學習模式之學習滿意度以調查設計學習者是否對於這樣的學習模式感

到滿意每一題皆為正向題且計分法採李克特五點量

表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其中以「我覺得在Facebook上看到同學對個人作品的評論較能讓我理解作品的缺點

及如何改進」此題為最高分395顯示設計學習者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學習社群較能透過他人的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的缺點第二高分則為「對於Facebook作為學習

圖1 實施課程的流程

表2 本研究課程實施進度表

週 教學活動 教學方式

第1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符號學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

傳統教學

第2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視覺設計理論草圖設計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3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的構成元素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 傳統教學

第4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運用於設計之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 傳統教學

第5週 設計完稿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6週 第一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

第7週 上週檢討本週設計主題 網路合作學習

第8週 草圖設計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9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0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1週 完稿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彙整回饋紀錄

第12週 第二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設計學習者半結構訪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社群平台時平台所提供協助感到滿意度平均分數38顯示設計學習者對於在Facebook學習社群的使用上所提供之協助感到滿意也就是學習輔導之構面據上述結

果發現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認為較能透過同儕給予的建議來發現自身作

品的缺點並改進且比起傳統式分組教學能更易於與

同學做討論與回饋

  53 創造歷程之視覺呈現設計手法差異及所遇的困

難與問題分析

  531 視覺呈現設計手法歷程

  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設計手法歷程比較

表得知在選擇設計主題的方面四首詩被選的次數都

相差不遠(竹里館24次送別15次雜詩19次相思22次)且皆為設計學習者們耳熟能詳的王維的五言絕句其難易十分接近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呈

現設計手法歷程比較表本研究將學習者在這兩個階段

所使用的手法大致分為以下10種類型說明如下1現代生活2遵循古詩3自我經驗或想法4 故事5諧音6技法7插畫8對比9色彩10簡化

  研究者發現在第二階段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單純只使用「遵循古意」手法的設計

學習者明顯減少而是漸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

「自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手法說明

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且較能夠加入自身的想法

與經驗也能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

詞文意加以轉換呈現也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完

全按照古人的思維去設計作品且運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可

以增添原本古詩的趣味除容易吸引觀者的目光外也能

讓觀者較易於瞭解畫面的涵義而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

應用「對比」「色彩」手法的設計學習者明顯比第二階

段多而「對比」「色彩」往往是設計手法中最基礎也

最常見的手法說明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設計學習者較

傾向於使用基礎且常見的設計手法但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設計學習者則減少使用基礎

的設計手法而加入了較多元且新穎的想法專家共識評

量兩個階段學習的40個樣本中兩個階段分數差異最大且第二階段表現優於第一階段的作品案例呈現

  532 創造思考在兩學習階段中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本研究彙整40位設計學習者在兩個不同學習階段中執行設計時所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首先將設計學

習者「遇到的問題」分類為7個類型並與本研究先前所整合的構面做對應為表4

  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構圖發想與

呈現手法」在兩個階段中皆有部分學習者反應此問題

顯示部分學習者在構圖發想或呈現手法上是有困難的

設計教學者應針對此方面加強對學習者的實務訓練以

及介紹相關範例與方法「創新與個人特色」在第一階

段出現有少數學習者反應此問題但在第二階段則無任

何學習者表示遇到此問題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學習者較能夠發揮自己想法且加入創新元素或

點子「符碼轉換與應用」方面在第二階段的學習中

有較多學習者遇到問題說明部分學習者對符碼轉換與

其應用感到困難據本研究觀察是因為大多數設計學

習者在第二階段較傾向於加入自我想法與創新元素而

不直接運用原本古詩舊有元素進行設計因此在「符碼

表3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t 自由度顯著性(雙尾)

平均數 標準差

第一階段_創造力第二階段_創造力

-222 470 -2987 39 005

第一階段_技術性優點第二階段_技術性優點

-181 494 -2323 39 025

第一階段_美感吸引力第二階段_美感吸引力

-029 511 -361 39 720

第一階段_問題解決第二階段_問題解決

025 408 387 39 70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4 本研究之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中「遇到的問題」

創造力構面 問題類型

創造力

構圖發想與呈現手法

創新與個人特色

符碼轉換與應用

技術性優點amp美感吸引力

表現技法與技巧

表達能力不足

顏色配置

問題解決 理解題目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轉換與應用」上會增加其困難度在專業技能層面「

表現技法與技巧」在第二階段遇到此問題的學習者明顯

低於第一階段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表現技法與技巧」的問題可以得到改善且大多數設計學習

者可以克服此問題「表達性不足」為能否傳達詩詞文

意或將設計想法完整傳達的程度而此問題在兩個階段

所出現次數鮮少在問題解決層面「理解題目」在兩

個階段所出現次數鮮少

六結論與建議

  本段落就上述資料以回應本研究之目的說明並分

析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

異說明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並提出教

學反思及建議以供設計教育的相關參考

  61 就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

影響差異言

  從創意思考技能構面發現了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

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從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

果認為學生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學習的結果與傳統式分組教學相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

著性差異(plt005)可見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設計合作學習能提昇學生的創造力及專業技能之技術性這

意味著設計學習者之創造程度創作品顯現的新奇想法

之程度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予以轉化之程

度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有所提昇

  從專業技能構面探討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學習

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據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果技

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plt005)這意味著學習者之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勻稱性表

達性有所提昇而據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設計呈

現手法歷程比較顯示在第二階段應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自

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的手法說明在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較能夠加入自身經驗也能夠

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詞文意加以

轉換呈現研究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系學生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因循古

人思維去設計作品且能運用自身生活經驗為手法以翻轉

原本古詩義涵能讓當下生活的觀眾產生共鳴且學習者

減少使用基礎的設計手法而加入多元新穎的創意

  62 就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言

  就半結構訪問學習者經驗及其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解決之過程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比

起傳統式分組教學學習者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較能發揮自我想法並加入創新元素較能激發學習者的創

意思考技能而據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也顯示學習者

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合作學習較能透過他人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缺點學習者也較傾向於願以新方式去做設

計希望能與他人競爭比較也樂於嘗試去做超越他人

的創新視覺設計

  63 教學建議

  整體言應用Facebook於設計課程對提昇創造力是正面的提昇及助益身為設計教學者可藉此思考該如

何善用社群網路為工具不但能輔助設計教學者本身的

教學活動也能增進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但在應用社

群網路合作學習時有些事項仍需要思考及改善的因

此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a)關於創造力設計教學者應善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在教學活動中持續地拋出不同的討論議題

使學習者們互相做討論並不斷地激發想法透過屢次議

題討論訓練能增強學習者的創造力思考技能也能在平

台上分享相關創意設計案例

  (b)關於專業技術性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專業技能的資訊如色彩搭配

表現技法的影音教學示範將自身的技法示範或創作過

程分享至學習社群平台供給設計學習者觀看以協助學

習者

  (c)關於美感吸引力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相關資訊例如將美的形式原理

或其他相關基礎理論及案例解析上傳至社群平台供給

學習者參考設計教學者也可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透

過屢次實務訓練增強學習者的美感表現

  (d)關於問題解決設計學習者在Facebook學習社群平台上的互相評論中設計教學者也可持續且即時地加

入討論與回饋讓學習者有專業性的參考依據更能針

對問題本質作完善的解決

參考文獻

[1] TM Amabile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Y Springer-Verlag

[2] TM Amabile J Weinstock and S Archambault (19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environment and creativ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San Diego

[3] SP Bessemer and D J Treffinger (1981) The Assessment of Creative Products Review and Synthesis Journal of

8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Creative Behavior 15(3) 158-178[4] R Glaser (1990)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5] DH Jonassen KL Peck and BG Wilson (1999)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6] MK Kabilan N Ahmad and MJZ Abidin (2010) Facebook An Online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of English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3(4) 179-817

[7] WH Levi and R Lentz (1982) Effects of text illustrations a review of researc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and Technology Journal 30(4) 195-232

[8] PC Lin HT Hou SM Wang and KE Chang (2013) Analyzing knowledge dimensions and cognitive process of a project-based online discussion instructional activity using Facebook in an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course Computers amp Education 60(1) 110-121

[9] I Miloševic D Zivkovic S Arsic and D Manasijevic (2015) Facebook as virtual classroom - Socialnetworking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among Serbian students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32(4) 576-585

[10] F Saussure (1959)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NY McGraw-Hill

[11] N Stefanic and C Randles (2014) Examining the reliability of scores from the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in the measurement of individual and small group creativity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17(3) 278-295

[12] 孫春在林珊如(2007)網路合作學習數位時代的

互動學習環境教學與評量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13]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14]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詩詞形神轉化的文化創意設計應用設計學報16(4)91-105

[15] 楊一慈(2009)詩歌意象構成於產品設計之轉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張雅婷(2013)Facebook學習社群融入視覺藝術

教學之研究以臺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美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張基成童宜慧(2001)網路化學習檔案之設計方

法與建構模式httpwwwgcsceorggccce2001big5pepersmpahtm

[18] 徐嘉莉(2006)故宮文化創意商品之符號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高偉恩(2015)網路視覺藝術創造思考多媒體教材

之設計本位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20] 陳曉儒(2005)從語意轉換觀點談圖像符號設計之

研究-以觀光資源項目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

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

[21] 章佩玉(2012)運用社會學習理論於Facebook學

習社群進行知識分享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

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鍾毓珊(2006)傳達情感的設計手法運用於產品設

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江杰翰(2011)數位遊戲中鷹架輔助對玩家概念構圖

及設計創造力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

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24] 蘇筱喻(2013)運用社群網站輔助合作學習之學習

成效評估以理財線上課程為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

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5] 區國良蕭顯勝曾郁庭陳仁澤(2017)情境感知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9(1)33-69

9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Hsiu Ching Laura Hsieh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1209 Revised 20190214 Accepted 20190218)

Abstract - This study intend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poetic subject integrated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the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The core objectives contain 1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between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general learning 2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pplying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3to propose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and provid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The research processe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Step 1 confirmation of research problems and purposes Step 2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Poetry visual design is covered in the design subject and the curriculum is preceded Step 3 data collection Step 4 data analyses Step 5 analyses of research result 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s It would offer specific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creativity for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as well as important design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designers and researchers

Keywords Facebook Social network Cooperative Learning Creativ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Hsiu Ching Laura Hsieh laurarungmailcom

10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王淑慧1

1明道大學數位設計系彰化523台灣

(收稿日20190220再審日20190301接受日20190303)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組以台灣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和明道大學四所

學校共同組成「智慧農業文創」教學課程模組將不同領域的課程及學生共同達成計畫的課程目標課程

創新整合場域實習創業育成並且培養學生具有多元化的跨領域能力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以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進修部三年級學生為對象訓練學生具有文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

開拓學生學習的視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

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

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

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

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方法論數位農村互動電子書設計

林松義 博士

王淑慧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王淑慧博士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angelawang36gmailcom

一緒論

  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驗場域培

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與創新思維

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生具有在地

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用科技改善場域

工作的新生代其中課程模組操作以參考英國設計協會

(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

(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

並藉由本課程結合場域和ICT科技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

信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

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建構在

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數位化技

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運用課程訓練學

生以真實的素材展開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

製作等成果的產出並能回饋在地社區

二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程序以一學期的課程18週分成四個階段希望透過創新設計程序導引出學生能夠有多元學習同時以真實的場域為對

象除了了解真實世界的問題能夠提出設計的解決方

法在課程最後也能夠呈現作品並且分享在地居民

  2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

查場域研究程序以英國設計協會(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

(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進行教學創新翻

轉和研究資料收集分析[1]

12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重新規劃發展空有地

提升產業競爭提高青年人口回流就業要怎麼做

如何保留那些年輕人口

如何完整性保護好古蹟

如何將產業發展更廣

無障礙設施不方便

沒有清楚的指示牌

沒有明顯的形象牆

社區在網路上的資料太少

社區的特色結合一些創意並加強宣傳

  英國設計委員會在2005年提出4Ds雙鑽石設計流程

(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雙重發散收斂的格局

並把它稱為雙菱形的設計過程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

論第一個菱形 定義問題的階段製作原型主要是為了

了解問題找出正確的問題 (痛點)第二個菱形 一旦進

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在製作代表解決方案的原型找出

正確的答案 (解答)(見圖1)

  2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221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發現在地問

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饋在地社

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合在地居

民的需求和認同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架構研究調查場域以台灣彰化縣田尾鄉的北鎮社區為範

圍以18週的課程每4週為一單元4Ds雙鑽石設計流程VS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執行步驟第一步驟為「文化理解與發現」請學生事前搜索相關文化資料查探農村社

區資料缺乏的面向並親自至場域發現問題第二步驟

為「文化體驗與定義」學生親自體驗觀察過社區回

課程中討論社區問題並定義問題第三步驟為「共構與

共創」運用便利貼讓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解

決問題中分項建構社區的文化內容同時加以創新

科技的整合媒體第四步驟為「數位創意製作」分組

創意製作相關主題最後呈現出北鎮社區CIS電子書三山國王電子書和公仔南北鎮社區介紹電子書一起來

北鎮社區電子書最後成果展出(見圖2)

  研究架構以「發現問題」VS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發現」主要在發現場域問題「文獻探討」VS 「定

義」在定義問題前也要蒐集相關資料了解背景才能下

定義透過跨領域工作坊個案研究和創新設計流程的

運作也是能「發展」創意思考多元的學習成果「傳

遞」創作成果及以問卷調查驗證相關作品及回饋最後

結論回饋整個學習成果(見圖3)

  222 場域問題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

發現在地問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

饋在地社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

合在地居民的需求和認同學生透過親身觀察體驗訪

談和調查表歸納出社區的十個問題學生分成四組依

照以上問題選擇解決的方式和作品問題如下

圖1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資料來源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

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圖2 跨領域教學執行步驟

圖3 研究架構與步驟

13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三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

  Donald Norman [3]在情感設計一書中提出人與物的情感交流為目的的創作行為課程中強調文化的感受

喚起兒時記憶讓情感透過文化體驗科技創新共構amp共創的設計實踐能呈現出人與物件互動的創作課程

主要融合四個面向的理論和技術的跨領域教學整合四

個面向為「文化」「科技」「創新」和「設計」為教

學的行動力搜集理解文化相關資料以文化為主的設計

元素現場調查與訪談的親自體驗並應用科技ICT結合互動電子書最後成果能放到網路平台上和實體應用

  31 跨領域創新教學

  2002年來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創新教學以「開放式課程網頁」[4]讓全世界自由分享知識及IDEO在史丹福大學創立了D-School[5]都是以創新概念開啟創新教學的方式近年來教育部推動創新教學大專院校也首當

其衝需要有創新教學以因應世界潮流教學要創新首

先老師們就需要先在思考上具備有創意或創造力的精神

[67]林天祐2000年也提出教育是激發創意的主要力量換言之老師的教學設計如何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發

揮創意的空間就是很重要的關鍵曾志朗(2001)於《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教師

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一文中明確指出教育改革我

們強調的不僅僅是教育課程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

學上的創新還有觀念上的突破[8]另一位學者游家政(2003)認為「創新教學」或「教學創新」就字義而言指的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

方法或策略[9]創新教學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促進有效之教與學

  史丹福大學的D-School將創新透過設計程序並且由

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激盪出火花那麼如何將創新的概念

融入在教學方法目標和成果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方

式的教學得到多元化學習

  32 創新設計程序

  1999年美國夜線「深掘」(Deep Dive)專題報導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流程要求IDEO重新設計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東西並在五天內設計出來因此IDEO執行創新設計程序重新設計一台超市手推車在五天

內運用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程序IDEO的創新概分為四個主要步驟1) 觀察2) 腦力激盪3) 雛型設計4)實作但是實際執行中應包含 1)洞見從他人的生活學習2)觀察看人們不做的聽人們不說的3)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4)腦力激盪是讓不同領域從自己的專業上提供想法發掘各種可能性5) 雛型設計原型製作並到超市得到經理和消費者的回饋6)實作修改至

圖4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實際場域可用的產品David Kelly近年也在史丹佛大學設立dschool推動創新設計的學程將這種創新設計思考的實務方法向學界推廣設計程序的建立則是透過統

整後的方法為分析事件的依據有利於減少設計人員對

於自身所想知事物感到質疑[10]透過創新設計程序的運作可以讓更多人參與並得到意想不到的創新概念的新

事物因此透過創新設計流程在跨領域的創新教學

可以產生更多創新的火花

  33 文化與體驗學習

  論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

歷程認為體驗學習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

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11]另外杜威( John Dewey)的「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 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社會心理學家黎溫( 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等等換言之文化透過直接的體驗和學習能給學

習者更深層的認知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irected experience)學習的過程是從具體的活動出發活動應提供學習者對某些事物的直接學習經驗也就是杜威所

強調的「做中學」[12]

  34 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

  本研究整合「智慧農第二期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

培育計畫mdash整合創新教學聯盟推動計畫」以資通訊科技(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出成果及應用於產域「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在

此概念下以「數位農村」與課程成果「互動電子書」結

  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訓練學生具有文

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開拓學生學習的視

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學期中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習

14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場域培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

與創新思維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

生具有在地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

用科技改善場域工作的新生代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信

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

組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

建構在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

數位化技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展開

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製作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在地居民對學生作品的測試與驗證

  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期末作品為測試以北鎮社區居

民40人為受測對象先讓受測者看完作品1電子書後再請受測者填寫問卷調查表以此類推調查表計有40份有效問卷37份無效問卷3份女性30位占79男性7位占2137位受測者中41-50歲4位 51-60歲18位61歲以上14位其他1位

  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題目1請問你喜歡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3人無意見有3人2你認為北鎮社區的鎮安宮三山國王故事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9人無意見有2人3如果有提供手機結合QRcode互動式求籤和解籤方式可以解決鎮安宮有籤詩卻無解籤員的問題

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7人無意見有4人不同意有1人4 是否符合鎮安宮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6人

  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的題目5 請問你喜歡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嗎非常同意有18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2人6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1人同意有22人無意見有4人7互動電子書內有花稻的圖案穿插你認為這樣的互動設計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20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2人8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2人無意見有9人

  作品三「北鎮社區CIS」的題目9請問你喜歡作品三「北鎮社區CIS」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1人10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北鎮社區CIS」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4人11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更能展現

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6人12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3

圖5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圖6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1)

圖7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2)

圖8 作品1的分析圖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7: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2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牛津字典定義「詩意」如詩歌般或暗示詩歌表現出

一種想像力和深厚的感情可見詩意觀點大致雷同

皆以美感或情感的視野探討去表現詩般感受詩意是

人類不分文化的共通體認據楊一慈(2009)的研究顯示

[15]詩歌的意象符號是詩人在夢想與實際之間所創造

出來的透過與意象符號的連結來表達人類情感身

為設計者必須深刻體悟如何精確地操作及運用符號來傳

遞所要傳達之訊息讓觀眾能有效釋義語言學專家

Saussure(1959)提出符號學的分析方法[10]把一個符號

視為具兩個面向的實體符號是由「符號具」與「符號

義」所組成「符號具」是符號外在的物理形式也就

是看得到的影像可觸的物體等實質形式人們必需透

過感官去感受它「符號義」是觀賞者對於符號指涉對

象的一種想像稱為所表示的概念符號不僅具有外顯

於表層的意義還有隱含於深層的意義徐嘉莉(2006)認為設計師在表現作品的詩意概念時一方面必須從「

人類共通的詩意本質」去挑選適當的設計符碼使設計

者的設計模式在經由作品傳遞訊息時能與使用者的思

維吻合避免只是將表面的圖像或景象轉移而忽略情

感與反思層次的傳達[18]而在視覺設計領域表達情感

鍾毓珊(2006)也提出一個作品傳遞情感的手法共有以下

6點人性化生活體驗回饋性設計愉悅感功能簡

約不複雜合宜的色彩及材質運用[22]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的研究闡釋詩詞設計

發想轉換至設計實踐之歷程[14]此轉換歷程是提供設

計者在設計過程中運用詩詞內涵於設計實踐之過程分

析分別提出以形寫形以形寫神得神傳形寄神出

神四類具體形式此四類形式所強調的呈現方式不同

在這過程是經設計者將視覺的知覺活動與想像力結合

深入分析對象的內部本質且加以融合即「詩詞意涵結

構之分析」部份接著再運用設計轉換之具體手法藉

由「詩詞外在形式及內在意涵之轉換」具體落實為設

計造形材質功能情感等相關要素之過程完成設

計實踐可見透過詩意應用於設計是有提昇想像力創

造力之很大的可能性

  22 視覺傳達設計

  Levi和Lentz(1982)定義了視覺圖像具備以下四個功

能[7]視覺圖像語言比文字能夠更吸引觀者的目光觀

察感受發現與對圖像語言的記憶程度也高於文字

視覺圖像能夠影響管者的情緒與態度觀者的視覺經驗

之累積能夠助於理解圖像以達成訊息的傳遞記憶與

保留人類對視覺圖像畫面具有想像聯想推理判

斷認知等知覺能力陳曉儒(2005)提出六項圖示設計

的準則傳達性傳達能力訊息明確易讀的能力注

目性指記憶具有的顯著性符碼性圖像符號的象

徵聯想與情境表現文化性符合現代文化潮流的適切

性一致性整體表現的一致性風格性設計形式的

表現美感色彩的呈現[20]

  23 網路合作學習理論與Facebook社群網路合作學習

  學者孫春在與林珊如 (2007)將網路合作學習的特

色歸納成四大類刑簡稱ASIA原則 [12]如下 (1)主動學習 (2)模擬學習 (3)互動與互創學習 (4)累積學習與網路合作學習最相關的理論是建構學習理

論Glaser(1990)表示建構學習理論與合作學習有許多

共通之處[4]以學習者為中心而非教學者網路社群

運用團體學習就為網路學習社群教學者透過網路與

多媒體工具經由特定主題之設計讓教學者與設計學

習者可以透過討論互動找尋問題解決方法(高偉恩 2015) [19]Jonassen Peck amp Wilson(1999)指出網路學

習社群是透過成員相互支援分享價值與經驗彼此信

任共同目標接納多元想法而建立因此學習社群應

強調設計學習者相互的社會與認知貢獻彼此合作與互

相支援以達成共同目標[5]綜合上述文獻可知網路學

習社群應有共同的學習模式與目標而設計學習者也必

須要互相給予支援與回饋分享自身學習心得以及接

納多元想法[451219]本研究以網路合作學習為主軸

選用Facebook社團功能建構網路學習社群說明如下1社團隱私設定2封面相片為社團上方可放置相片的區

域可用來營造此社之形象3討論區社團成員可以在

此討論區平台上撰寫貼文新增相片或影片提問題

新增檔案並可以做回覆評論按讚等4成員顯示

該社團的成員有搜尋成員及加入成員之功能5檔案

可編輯文件與上傳檔案6 相片可新增相簿放置相片

或直接上傳相片影片亦能標籤他人7活動指可以

在該社團舉辦活動之功能

  據張雅婷(2013)指出Facebook 社團能提供多項學習

功能以建置視覺藝術學習社群課程設計與帶領策略是經

營Facebook 視覺藝術學習社群重要的關鍵Facebook 視覺

藝術學習社群融入教學能有良好的學習反應[16]Kabilan Ahmad amp Abidin(2010)的研究亦顯示學生相信臉書可以

是線上學習環境來促進英文學習但教學者必須整合臉書

成一教學計劃並事先擬定學習目標和學習經驗的預期成

效[6]Miloševic Zivkovic Arsic及Manasijevi(2015)指出

大學教育人員用自己的整體經驗協助學生使用Facebook 為

虛擬教室將對學生個人發展與學習路徑參與產生效益

[9]而蘇筱喻(2013)之研究發現運用Facebook社群平臺

合作學習之學習成效優於個別學習之學習成效學生普

遍認為Facebook適用於輔助合作學習[24]區國良蕭顯

勝曾郁庭陳仁澤 (2017) 之研究結果顯示透過情境認

知的方式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有助於提

升學習者的學習動機[25]由上述文獻可知Facebook社群

有增進學習之效益因此本研究試圖將其應用於學習設

計之領域

3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24 Amabile 創造力成分與Amabile共識評量法

  江杰翰(2011)之研究應用Amabile之創造力理論於其研究探討數位遊戲對玩家概念構圖及設計創造力之影

響[23]Stefanic及Randles(2014)也採用了Amabile之理論及共識評量法去評量音樂藝術對創造力之影響Amabile之理論於過去有許多研究採共識評量法來評定學習者

的藝術創造力(Amabile 1983Amabile Weinstock and Archambault 1998Stefanic and Randles2014)這些研究結果得到的創造力之評定都有具體的信度[1211]由上述相關研究得知Amabile共識評量法有具體信度因此本研究應用Amabile共識評量法來評量設計課程學習後之創造力差異Amabile(1983)提出創造力產品的產出需要依賴三種基本成分(1)專業「專業」意指某特定領域中所具備的相關專門技術與知識以及在該領域所

展現的特別才能(2)創意思考技能「創意思考技能」指個體如何解決問題與找出解決方法也是個體能將固

有觀念產生新連結的能力也是個體在執行任務的情境

中為了解決問題超越本身經驗而產生的創新觀點與創

新技巧之能力(3)工作動機Amabile等人 [1] 認為個體在執行該任務時若是出自於本身意願個體將認為此

任務是有趣具挑戰性能獲成就感或任務本身以外

的價值驅使人們願意完成其任務過程Amabile 根據創造力4P 中的產品作為核心根據發展出共識評量法(CAT)本研究中的「產品」為設計學習者以「詩意」為主題的

設計創作共識評量方法為Amabile 對於創造力的共識定義是一種在多樣主觀性評量中的開放性定義此法需

特定領域之專家使用自己相信的標準來評定創造力專

家們必須獨立地對這些作品做出創造力判別此法除了

是測量產品之創造力的評量方法也具廣泛的變通性

可靠的主觀性判斷

  25 文獻小結

  經由上述眾多相關文獻及理論探討在此做一脈絡

之整理創造力是世界各先進國家及台灣設計教育之軸

心議題而詩意之運用於視覺設計有助於表達感受及激

發創意思考且當下盛行之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藉由頻繁的互動互創過程中有激發出創新思維的可能

身為設計研究者及教育者應思考如何善用詩意與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具激發出更多的創造力可能性而創

造力增進與否需要透過專業評估來深度理解本研究應

用Amabile共識評量法來評量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於設計課程學習後之創造力差異

三研究方法步驟與研究工具設計

  31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第一步驟確立研究問題與目的

  第二步驟課程設計與實施此課程以詩詞視覺化

設計為課程設計主題將課程分為兩大階段進行第一

階段為傳統式教學第二階段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

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每一階段為期六週設計學習者皆

能體驗到不同教學模式進行相同的設計主題以比較

在不同教學模式下表現的創造力之差異性

  第三步驟評量工具編製與問卷設計並應用於課程

實施中施測以蒐集資料

  第四步驟據上述四種資料之蒐集進行分析據不

同教學模式下之課程實施後應用SPSS 統計軟體進行分析所收集之資料以比較在傳統分組教學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不同學習模式之差異

性以及調查設計學習者在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的滿意程度根據創造思考歷程開放性問

卷結果及半結構訪問法結果分析在傳統分組教學與應

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不同學習模式中對設計學習者於設計實務時的創造性思考歷程之

影響學習經驗遇到的困難

  32 研究工具設計編製

  本研究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及實施後為搜集資料

所編製設計的評量工具如下所示設計創造力評定量

表創造思考歷程問卷設計及半結構訪問設計學習滿

意度量表

  321 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之設計

  本研究彙整之創造力共識評量表-「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乃整合Amabile(1983)的藝術領域創造力之量表[1]與Bessemer 及 Treffinger(1981)創造力產品分析矩陣的檢核效標[3]及2014年Stefanic and Randles之研究中評定學習者的藝術創造力之檢核效標[11]從上述文獻探討中得知這些研究者之評量方法具效度且適於測出設計創造

力本研究整合出四大構面其中21項檢核效標為(1)創造力構面創造力創新想法努力顯著性形狀變

化性細節複雜性啟發性轉換性(2)技術性優點構面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表象主

義勻稱性表達性(3)美感吸引力構面喜好美感吸引力展示價值性(4)問題解決構面適切性邏輯性作品價值性本研究邀請3位專家(兩位大學設計系教授及一位高職廣設科教師)這三位專家具視覺設計專業已逾15年不僅本身有業界視覺設計五年工作經驗從事設計教育已逾十年其所指導之學生獲得多次紅點設

計及iF設計大獎這些專家具豐厚之專業能力去判斷創造力視覺技術性美感問題解決專業表現等做共

識評量效標判定調查以上21項檢核效標是否有其適切性以及對於其效標釋義是否有所共識以李克特五點

4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四課程設計與實施

  此課程以詩詞視覺化設計為課程設計主題將課程

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傳統式分組教學每4人一組由設計學習者自行找組員第二階段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延續第一階段之分組小

組需進行討論分享回饋等任務並完成概念發想與

設計呈現第一階段是使用傳統分組教學方式雖進行

分組但不在Facebook 建構學習社群進行任何互動第二階段則使用網路合作學習進行分組並在Facebook 建構學習社群以進行交流分享討論等活動每一階段為

期六週分為兩個階段先後進行設計學習者皆能體驗

到不同教學模式進行同樣的設計主題以此比較在不

同教學模式下所呈現的創造力之差異

  4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實施研究對象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

設計系的大學部二年級共有40名設計學習者分類編號為S01~S40皆修習「視覺設計溝通與傳達」課程設計學習者皆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已具備基礎設計之能

力並有電腦繪圖之基本能力年齡範圍為19歲~20歲最終有效作品樣本為80件其中傳統教學環境之作品樣本為40件網路合作學習之作品樣本為40件

  42 訂定教學目標

  (1)具有將語句或詩詞以視覺化表現的能力(2)能理解視覺化的概念(3)能體驗「傳統式教學」與「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以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之差異並激發創造力思考(4)能運用Facebook社群網站與同學互助合作展現設計創造力

  43 教學方法

  本研究實施課程為十二週分為兩個教學階段實

施第一週先採用講述教學法由教學者導引傳授知

識介紹設計主題第一階段採用傳統式分組教學模

式第二階段則採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以進行網路合

作學習模式

  44 實施教學評量

  透過文獻回顧分析出設計之評量效標並應用

Amabile的共識評量理論以開放式問卷詢問專家之評量效標建構「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

  441 設計主題與規範說明

  本研究選定唐代王維的五言絕句作為視覺化設計的

量表為計分法選出平均分數≧1的10個檢核效標以作為最終設計創造力評量之評判項目彙整成表1本研究採「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以探討設計學習者在

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的設計創造力之差異性設計創造

力評定量表分為專家共識評量之問卷採李克特五點量

表為計分方式

  322 創造思考歷程問卷設計及半結構訪問之問題設計

  以開放性問卷設計方式以了解傳統分組教學與應

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的創造思考歷程以比較不同學習模式中創造思考歷程的異

同並採用半結構訪問法以了解學生之創意思考過程及

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323 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之學習滿意度量表設計

  本研究擬定學習滿意度量表改編自章佩玉(2012)的學習滿意度問卷[21]共得出正式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之學習滿意度問卷14題計分方式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由「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即為「1」到「5」進行給分且每題皆為正向題

表1 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

創造力構面 檢核效標 定義說明

創造力

創造力使用自我主觀去定義創造力評斷作品具有創造程度

創新想法 作品本身顯現的新奇想法之程度

啟發性 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

轉換性 予以轉化與變化之程度

技術性優點 表達性作品中個人想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

美感吸引力

喜好對作品的自我主觀反應個人喜歡作品的程度

美感吸引力 作品整體的美感吸引力程度

展示價值性如果有可能個人會將作品展示於家中辦公室之興趣

問題解決

適切性 作品能符合問題情境與應用(題意)

作品價值性作品可滿足使用者生理心理社會或經濟上的需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主題選擇王維詩為主題之原因是被人尊稱為「詩

佛」的王維宋朝文學家蘇軾提到「味摩詰之詩詩

中有畫觀摩詰畫畫中有詩」可以看出王維的詩詞

作品讓觀者能易於聯想畫面本研究指定王維的四首五

言絕句《竹里館》《相思》《送別》《雜詩》

學生從四首中擇一分別以四個句子做視覺化設計

每一個句子為一個畫面總共有四個畫面草圖標準可

以為鉛筆稿(線條明確以A4呈現)精稿可採用手繪電繪剪貼等這四首五言絕句列於下

  (1)《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2)《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3)《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4)《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442 課程實施流程與進度表

  本研究將實施課程的流程說明如圖1

  第一階段為使用傳統分組教學方式雖進行分組

但不在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進行任何互動由教師導

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論繪出

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然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

問卷第二階段為使用網路合作學習進行分組並在

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以進行交流分享討論等活動

由教師導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

論繪出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同儕互評然

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問卷當兩個階段實踐完成後則

實施專家共識評量學習滿意度問卷調查本研究課程

實施進度請參閱表2

五研究結果與討論

  51 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之結果

  根據實驗收集之資料使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以比較在兩個不同學習模式下之創造力差異性專家共

識評量結果及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請參閱表3)

  據表3所顯示可以發現在兩個階段的學習模式中專家共識評量之第二階段中四個構面的平均分數都優於

第一階段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

(plt005)在美感吸引力及問題解決構面未有顯著性差異

  52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之滿

意度結果

  本階段在實施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階段後請40位設計學習者填寫此學習模式之學習滿意度以調查設計學習者是否對於這樣的學習模式感

到滿意每一題皆為正向題且計分法採李克特五點量

表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其中以「我覺得在Facebook上看到同學對個人作品的評論較能讓我理解作品的缺點

及如何改進」此題為最高分395顯示設計學習者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學習社群較能透過他人的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的缺點第二高分則為「對於Facebook作為學習

圖1 實施課程的流程

表2 本研究課程實施進度表

週 教學活動 教學方式

第1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符號學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

傳統教學

第2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視覺設計理論草圖設計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3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的構成元素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 傳統教學

第4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運用於設計之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 傳統教學

第5週 設計完稿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6週 第一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

第7週 上週檢討本週設計主題 網路合作學習

第8週 草圖設計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9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0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1週 完稿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彙整回饋紀錄

第12週 第二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設計學習者半結構訪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社群平台時平台所提供協助感到滿意度平均分數38顯示設計學習者對於在Facebook學習社群的使用上所提供之協助感到滿意也就是學習輔導之構面據上述結

果發現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認為較能透過同儕給予的建議來發現自身作

品的缺點並改進且比起傳統式分組教學能更易於與

同學做討論與回饋

  53 創造歷程之視覺呈現設計手法差異及所遇的困

難與問題分析

  531 視覺呈現設計手法歷程

  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設計手法歷程比較

表得知在選擇設計主題的方面四首詩被選的次數都

相差不遠(竹里館24次送別15次雜詩19次相思22次)且皆為設計學習者們耳熟能詳的王維的五言絕句其難易十分接近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呈

現設計手法歷程比較表本研究將學習者在這兩個階段

所使用的手法大致分為以下10種類型說明如下1現代生活2遵循古詩3自我經驗或想法4 故事5諧音6技法7插畫8對比9色彩10簡化

  研究者發現在第二階段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單純只使用「遵循古意」手法的設計

學習者明顯減少而是漸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

「自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手法說明

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且較能夠加入自身的想法

與經驗也能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

詞文意加以轉換呈現也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完

全按照古人的思維去設計作品且運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可

以增添原本古詩的趣味除容易吸引觀者的目光外也能

讓觀者較易於瞭解畫面的涵義而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

應用「對比」「色彩」手法的設計學習者明顯比第二階

段多而「對比」「色彩」往往是設計手法中最基礎也

最常見的手法說明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設計學習者較

傾向於使用基礎且常見的設計手法但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設計學習者則減少使用基礎

的設計手法而加入了較多元且新穎的想法專家共識評

量兩個階段學習的40個樣本中兩個階段分數差異最大且第二階段表現優於第一階段的作品案例呈現

  532 創造思考在兩學習階段中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本研究彙整40位設計學習者在兩個不同學習階段中執行設計時所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首先將設計學

習者「遇到的問題」分類為7個類型並與本研究先前所整合的構面做對應為表4

  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構圖發想與

呈現手法」在兩個階段中皆有部分學習者反應此問題

顯示部分學習者在構圖發想或呈現手法上是有困難的

設計教學者應針對此方面加強對學習者的實務訓練以

及介紹相關範例與方法「創新與個人特色」在第一階

段出現有少數學習者反應此問題但在第二階段則無任

何學習者表示遇到此問題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學習者較能夠發揮自己想法且加入創新元素或

點子「符碼轉換與應用」方面在第二階段的學習中

有較多學習者遇到問題說明部分學習者對符碼轉換與

其應用感到困難據本研究觀察是因為大多數設計學

習者在第二階段較傾向於加入自我想法與創新元素而

不直接運用原本古詩舊有元素進行設計因此在「符碼

表3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t 自由度顯著性(雙尾)

平均數 標準差

第一階段_創造力第二階段_創造力

-222 470 -2987 39 005

第一階段_技術性優點第二階段_技術性優點

-181 494 -2323 39 025

第一階段_美感吸引力第二階段_美感吸引力

-029 511 -361 39 720

第一階段_問題解決第二階段_問題解決

025 408 387 39 70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4 本研究之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中「遇到的問題」

創造力構面 問題類型

創造力

構圖發想與呈現手法

創新與個人特色

符碼轉換與應用

技術性優點amp美感吸引力

表現技法與技巧

表達能力不足

顏色配置

問題解決 理解題目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轉換與應用」上會增加其困難度在專業技能層面「

表現技法與技巧」在第二階段遇到此問題的學習者明顯

低於第一階段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表現技法與技巧」的問題可以得到改善且大多數設計學習

者可以克服此問題「表達性不足」為能否傳達詩詞文

意或將設計想法完整傳達的程度而此問題在兩個階段

所出現次數鮮少在問題解決層面「理解題目」在兩

個階段所出現次數鮮少

六結論與建議

  本段落就上述資料以回應本研究之目的說明並分

析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

異說明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並提出教

學反思及建議以供設計教育的相關參考

  61 就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

影響差異言

  從創意思考技能構面發現了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

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從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

果認為學生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學習的結果與傳統式分組教學相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

著性差異(plt005)可見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設計合作學習能提昇學生的創造力及專業技能之技術性這

意味著設計學習者之創造程度創作品顯現的新奇想法

之程度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予以轉化之程

度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有所提昇

  從專業技能構面探討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學習

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據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果技

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plt005)這意味著學習者之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勻稱性表

達性有所提昇而據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設計呈

現手法歷程比較顯示在第二階段應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自

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的手法說明在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較能夠加入自身經驗也能夠

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詞文意加以

轉換呈現研究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系學生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因循古

人思維去設計作品且能運用自身生活經驗為手法以翻轉

原本古詩義涵能讓當下生活的觀眾產生共鳴且學習者

減少使用基礎的設計手法而加入多元新穎的創意

  62 就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言

  就半結構訪問學習者經驗及其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解決之過程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比

起傳統式分組教學學習者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較能發揮自我想法並加入創新元素較能激發學習者的創

意思考技能而據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也顯示學習者

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合作學習較能透過他人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缺點學習者也較傾向於願以新方式去做設

計希望能與他人競爭比較也樂於嘗試去做超越他人

的創新視覺設計

  63 教學建議

  整體言應用Facebook於設計課程對提昇創造力是正面的提昇及助益身為設計教學者可藉此思考該如

何善用社群網路為工具不但能輔助設計教學者本身的

教學活動也能增進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但在應用社

群網路合作學習時有些事項仍需要思考及改善的因

此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a)關於創造力設計教學者應善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在教學活動中持續地拋出不同的討論議題

使學習者們互相做討論並不斷地激發想法透過屢次議

題討論訓練能增強學習者的創造力思考技能也能在平

台上分享相關創意設計案例

  (b)關於專業技術性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專業技能的資訊如色彩搭配

表現技法的影音教學示範將自身的技法示範或創作過

程分享至學習社群平台供給設計學習者觀看以協助學

習者

  (c)關於美感吸引力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相關資訊例如將美的形式原理

或其他相關基礎理論及案例解析上傳至社群平台供給

學習者參考設計教學者也可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透

過屢次實務訓練增強學習者的美感表現

  (d)關於問題解決設計學習者在Facebook學習社群平台上的互相評論中設計教學者也可持續且即時地加

入討論與回饋讓學習者有專業性的參考依據更能針

對問題本質作完善的解決

參考文獻

[1] TM Amabile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Y Springer-Verlag

[2] TM Amabile J Weinstock and S Archambault (19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environment and creativ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San Diego

[3] SP Bessemer and D J Treffinger (1981) The Assessment of Creative Products Review and Synthesis Journal of

8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Creative Behavior 15(3) 158-178[4] R Glaser (1990)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5] DH Jonassen KL Peck and BG Wilson (1999)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6] MK Kabilan N Ahmad and MJZ Abidin (2010) Facebook An Online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of English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3(4) 179-817

[7] WH Levi and R Lentz (1982) Effects of text illustrations a review of researc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and Technology Journal 30(4) 195-232

[8] PC Lin HT Hou SM Wang and KE Chang (2013) Analyzing knowledge dimensions and cognitive process of a project-based online discussion instructional activity using Facebook in an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course Computers amp Education 60(1) 110-121

[9] I Miloševic D Zivkovic S Arsic and D Manasijevic (2015) Facebook as virtual classroom - Socialnetworking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among Serbian students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32(4) 576-585

[10] F Saussure (1959)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NY McGraw-Hill

[11] N Stefanic and C Randles (2014) Examining the reliability of scores from the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in the measurement of individual and small group creativity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17(3) 278-295

[12] 孫春在林珊如(2007)網路合作學習數位時代的

互動學習環境教學與評量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13]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14]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詩詞形神轉化的文化創意設計應用設計學報16(4)91-105

[15] 楊一慈(2009)詩歌意象構成於產品設計之轉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張雅婷(2013)Facebook學習社群融入視覺藝術

教學之研究以臺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美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張基成童宜慧(2001)網路化學習檔案之設計方

法與建構模式httpwwwgcsceorggccce2001big5pepersmpahtm

[18] 徐嘉莉(2006)故宮文化創意商品之符號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高偉恩(2015)網路視覺藝術創造思考多媒體教材

之設計本位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20] 陳曉儒(2005)從語意轉換觀點談圖像符號設計之

研究-以觀光資源項目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

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

[21] 章佩玉(2012)運用社會學習理論於Facebook學

習社群進行知識分享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

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鍾毓珊(2006)傳達情感的設計手法運用於產品設

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江杰翰(2011)數位遊戲中鷹架輔助對玩家概念構圖

及設計創造力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

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24] 蘇筱喻(2013)運用社群網站輔助合作學習之學習

成效評估以理財線上課程為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

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5] 區國良蕭顯勝曾郁庭陳仁澤(2017)情境感知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9(1)33-69

9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Hsiu Ching Laura Hsieh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1209 Revised 20190214 Accepted 20190218)

Abstract - This study intend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poetic subject integrated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the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The core objectives contain 1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between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general learning 2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pplying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3to propose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and provid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The research processe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Step 1 confirmation of research problems and purposes Step 2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Poetry visual design is covered in the design subject and the curriculum is preceded Step 3 data collection Step 4 data analyses Step 5 analyses of research result 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s It would offer specific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creativity for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as well as important design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designers and researchers

Keywords Facebook Social network Cooperative Learning Creativ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Hsiu Ching Laura Hsieh laurarungmailcom

10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王淑慧1

1明道大學數位設計系彰化523台灣

(收稿日20190220再審日20190301接受日20190303)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組以台灣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和明道大學四所

學校共同組成「智慧農業文創」教學課程模組將不同領域的課程及學生共同達成計畫的課程目標課程

創新整合場域實習創業育成並且培養學生具有多元化的跨領域能力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以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進修部三年級學生為對象訓練學生具有文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

開拓學生學習的視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

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

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

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

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方法論數位農村互動電子書設計

林松義 博士

王淑慧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王淑慧博士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angelawang36gmailcom

一緒論

  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驗場域培

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與創新思維

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生具有在地

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用科技改善場域

工作的新生代其中課程模組操作以參考英國設計協會

(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

(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

並藉由本課程結合場域和ICT科技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

信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

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建構在

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數位化技

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運用課程訓練學

生以真實的素材展開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

製作等成果的產出並能回饋在地社區

二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程序以一學期的課程18週分成四個階段希望透過創新設計程序導引出學生能夠有多元學習同時以真實的場域為對

象除了了解真實世界的問題能夠提出設計的解決方

法在課程最後也能夠呈現作品並且分享在地居民

  2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

查場域研究程序以英國設計協會(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

(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進行教學創新翻

轉和研究資料收集分析[1]

12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重新規劃發展空有地

提升產業競爭提高青年人口回流就業要怎麼做

如何保留那些年輕人口

如何完整性保護好古蹟

如何將產業發展更廣

無障礙設施不方便

沒有清楚的指示牌

沒有明顯的形象牆

社區在網路上的資料太少

社區的特色結合一些創意並加強宣傳

  英國設計委員會在2005年提出4Ds雙鑽石設計流程

(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雙重發散收斂的格局

並把它稱為雙菱形的設計過程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

論第一個菱形 定義問題的階段製作原型主要是為了

了解問題找出正確的問題 (痛點)第二個菱形 一旦進

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在製作代表解決方案的原型找出

正確的答案 (解答)(見圖1)

  2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221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發現在地問

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饋在地社

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合在地居

民的需求和認同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架構研究調查場域以台灣彰化縣田尾鄉的北鎮社區為範

圍以18週的課程每4週為一單元4Ds雙鑽石設計流程VS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執行步驟第一步驟為「文化理解與發現」請學生事前搜索相關文化資料查探農村社

區資料缺乏的面向並親自至場域發現問題第二步驟

為「文化體驗與定義」學生親自體驗觀察過社區回

課程中討論社區問題並定義問題第三步驟為「共構與

共創」運用便利貼讓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解

決問題中分項建構社區的文化內容同時加以創新

科技的整合媒體第四步驟為「數位創意製作」分組

創意製作相關主題最後呈現出北鎮社區CIS電子書三山國王電子書和公仔南北鎮社區介紹電子書一起來

北鎮社區電子書最後成果展出(見圖2)

  研究架構以「發現問題」VS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發現」主要在發現場域問題「文獻探討」VS 「定

義」在定義問題前也要蒐集相關資料了解背景才能下

定義透過跨領域工作坊個案研究和創新設計流程的

運作也是能「發展」創意思考多元的學習成果「傳

遞」創作成果及以問卷調查驗證相關作品及回饋最後

結論回饋整個學習成果(見圖3)

  222 場域問題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

發現在地問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

饋在地社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

合在地居民的需求和認同學生透過親身觀察體驗訪

談和調查表歸納出社區的十個問題學生分成四組依

照以上問題選擇解決的方式和作品問題如下

圖1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資料來源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

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圖2 跨領域教學執行步驟

圖3 研究架構與步驟

13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三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

  Donald Norman [3]在情感設計一書中提出人與物的情感交流為目的的創作行為課程中強調文化的感受

喚起兒時記憶讓情感透過文化體驗科技創新共構amp共創的設計實踐能呈現出人與物件互動的創作課程

主要融合四個面向的理論和技術的跨領域教學整合四

個面向為「文化」「科技」「創新」和「設計」為教

學的行動力搜集理解文化相關資料以文化為主的設計

元素現場調查與訪談的親自體驗並應用科技ICT結合互動電子書最後成果能放到網路平台上和實體應用

  31 跨領域創新教學

  2002年來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創新教學以「開放式課程網頁」[4]讓全世界自由分享知識及IDEO在史丹福大學創立了D-School[5]都是以創新概念開啟創新教學的方式近年來教育部推動創新教學大專院校也首當

其衝需要有創新教學以因應世界潮流教學要創新首

先老師們就需要先在思考上具備有創意或創造力的精神

[67]林天祐2000年也提出教育是激發創意的主要力量換言之老師的教學設計如何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發

揮創意的空間就是很重要的關鍵曾志朗(2001)於《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教師

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一文中明確指出教育改革我

們強調的不僅僅是教育課程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

學上的創新還有觀念上的突破[8]另一位學者游家政(2003)認為「創新教學」或「教學創新」就字義而言指的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

方法或策略[9]創新教學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促進有效之教與學

  史丹福大學的D-School將創新透過設計程序並且由

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激盪出火花那麼如何將創新的概念

融入在教學方法目標和成果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方

式的教學得到多元化學習

  32 創新設計程序

  1999年美國夜線「深掘」(Deep Dive)專題報導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流程要求IDEO重新設計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東西並在五天內設計出來因此IDEO執行創新設計程序重新設計一台超市手推車在五天

內運用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程序IDEO的創新概分為四個主要步驟1) 觀察2) 腦力激盪3) 雛型設計4)實作但是實際執行中應包含 1)洞見從他人的生活學習2)觀察看人們不做的聽人們不說的3)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4)腦力激盪是讓不同領域從自己的專業上提供想法發掘各種可能性5) 雛型設計原型製作並到超市得到經理和消費者的回饋6)實作修改至

圖4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實際場域可用的產品David Kelly近年也在史丹佛大學設立dschool推動創新設計的學程將這種創新設計思考的實務方法向學界推廣設計程序的建立則是透過統

整後的方法為分析事件的依據有利於減少設計人員對

於自身所想知事物感到質疑[10]透過創新設計程序的運作可以讓更多人參與並得到意想不到的創新概念的新

事物因此透過創新設計流程在跨領域的創新教學

可以產生更多創新的火花

  33 文化與體驗學習

  論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

歷程認為體驗學習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

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11]另外杜威( John Dewey)的「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 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社會心理學家黎溫( 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等等換言之文化透過直接的體驗和學習能給學

習者更深層的認知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irected experience)學習的過程是從具體的活動出發活動應提供學習者對某些事物的直接學習經驗也就是杜威所

強調的「做中學」[12]

  34 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

  本研究整合「智慧農第二期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

培育計畫mdash整合創新教學聯盟推動計畫」以資通訊科技(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出成果及應用於產域「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在

此概念下以「數位農村」與課程成果「互動電子書」結

  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訓練學生具有文

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開拓學生學習的視

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學期中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習

14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場域培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

與創新思維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

生具有在地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

用科技改善場域工作的新生代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信

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

組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

建構在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

數位化技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展開

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製作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在地居民對學生作品的測試與驗證

  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期末作品為測試以北鎮社區居

民40人為受測對象先讓受測者看完作品1電子書後再請受測者填寫問卷調查表以此類推調查表計有40份有效問卷37份無效問卷3份女性30位占79男性7位占2137位受測者中41-50歲4位 51-60歲18位61歲以上14位其他1位

  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題目1請問你喜歡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3人無意見有3人2你認為北鎮社區的鎮安宮三山國王故事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9人無意見有2人3如果有提供手機結合QRcode互動式求籤和解籤方式可以解決鎮安宮有籤詩卻無解籤員的問題

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7人無意見有4人不同意有1人4 是否符合鎮安宮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6人

  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的題目5 請問你喜歡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嗎非常同意有18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2人6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1人同意有22人無意見有4人7互動電子書內有花稻的圖案穿插你認為這樣的互動設計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20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2人8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2人無意見有9人

  作品三「北鎮社區CIS」的題目9請問你喜歡作品三「北鎮社區CIS」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1人10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北鎮社區CIS」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4人11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更能展現

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6人12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3

圖5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圖6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1)

圖7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2)

圖8 作品1的分析圖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8: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3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24 Amabile 創造力成分與Amabile共識評量法

  江杰翰(2011)之研究應用Amabile之創造力理論於其研究探討數位遊戲對玩家概念構圖及設計創造力之影

響[23]Stefanic及Randles(2014)也採用了Amabile之理論及共識評量法去評量音樂藝術對創造力之影響Amabile之理論於過去有許多研究採共識評量法來評定學習者

的藝術創造力(Amabile 1983Amabile Weinstock and Archambault 1998Stefanic and Randles2014)這些研究結果得到的創造力之評定都有具體的信度[1211]由上述相關研究得知Amabile共識評量法有具體信度因此本研究應用Amabile共識評量法來評量設計課程學習後之創造力差異Amabile(1983)提出創造力產品的產出需要依賴三種基本成分(1)專業「專業」意指某特定領域中所具備的相關專門技術與知識以及在該領域所

展現的特別才能(2)創意思考技能「創意思考技能」指個體如何解決問題與找出解決方法也是個體能將固

有觀念產生新連結的能力也是個體在執行任務的情境

中為了解決問題超越本身經驗而產生的創新觀點與創

新技巧之能力(3)工作動機Amabile等人 [1] 認為個體在執行該任務時若是出自於本身意願個體將認為此

任務是有趣具挑戰性能獲成就感或任務本身以外

的價值驅使人們願意完成其任務過程Amabile 根據創造力4P 中的產品作為核心根據發展出共識評量法(CAT)本研究中的「產品」為設計學習者以「詩意」為主題的

設計創作共識評量方法為Amabile 對於創造力的共識定義是一種在多樣主觀性評量中的開放性定義此法需

特定領域之專家使用自己相信的標準來評定創造力專

家們必須獨立地對這些作品做出創造力判別此法除了

是測量產品之創造力的評量方法也具廣泛的變通性

可靠的主觀性判斷

  25 文獻小結

  經由上述眾多相關文獻及理論探討在此做一脈絡

之整理創造力是世界各先進國家及台灣設計教育之軸

心議題而詩意之運用於視覺設計有助於表達感受及激

發創意思考且當下盛行之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藉由頻繁的互動互創過程中有激發出創新思維的可能

身為設計研究者及教育者應思考如何善用詩意與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具激發出更多的創造力可能性而創

造力增進與否需要透過專業評估來深度理解本研究應

用Amabile共識評量法來評量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於設計課程學習後之創造力差異

三研究方法步驟與研究工具設計

  31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第一步驟確立研究問題與目的

  第二步驟課程設計與實施此課程以詩詞視覺化

設計為課程設計主題將課程分為兩大階段進行第一

階段為傳統式教學第二階段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

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每一階段為期六週設計學習者皆

能體驗到不同教學模式進行相同的設計主題以比較

在不同教學模式下表現的創造力之差異性

  第三步驟評量工具編製與問卷設計並應用於課程

實施中施測以蒐集資料

  第四步驟據上述四種資料之蒐集進行分析據不

同教學模式下之課程實施後應用SPSS 統計軟體進行分析所收集之資料以比較在傳統分組教學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不同學習模式之差異

性以及調查設計學習者在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的滿意程度根據創造思考歷程開放性問

卷結果及半結構訪問法結果分析在傳統分組教學與應

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不同學習模式中對設計學習者於設計實務時的創造性思考歷程之

影響學習經驗遇到的困難

  32 研究工具設計編製

  本研究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及實施後為搜集資料

所編製設計的評量工具如下所示設計創造力評定量

表創造思考歷程問卷設計及半結構訪問設計學習滿

意度量表

  321 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之設計

  本研究彙整之創造力共識評量表-「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乃整合Amabile(1983)的藝術領域創造力之量表[1]與Bessemer 及 Treffinger(1981)創造力產品分析矩陣的檢核效標[3]及2014年Stefanic and Randles之研究中評定學習者的藝術創造力之檢核效標[11]從上述文獻探討中得知這些研究者之評量方法具效度且適於測出設計創造

力本研究整合出四大構面其中21項檢核效標為(1)創造力構面創造力創新想法努力顯著性形狀變

化性細節複雜性啟發性轉換性(2)技術性優點構面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表象主

義勻稱性表達性(3)美感吸引力構面喜好美感吸引力展示價值性(4)問題解決構面適切性邏輯性作品價值性本研究邀請3位專家(兩位大學設計系教授及一位高職廣設科教師)這三位專家具視覺設計專業已逾15年不僅本身有業界視覺設計五年工作經驗從事設計教育已逾十年其所指導之學生獲得多次紅點設

計及iF設計大獎這些專家具豐厚之專業能力去判斷創造力視覺技術性美感問題解決專業表現等做共

識評量效標判定調查以上21項檢核效標是否有其適切性以及對於其效標釋義是否有所共識以李克特五點

4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四課程設計與實施

  此課程以詩詞視覺化設計為課程設計主題將課程

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傳統式分組教學每4人一組由設計學習者自行找組員第二階段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延續第一階段之分組小

組需進行討論分享回饋等任務並完成概念發想與

設計呈現第一階段是使用傳統分組教學方式雖進行

分組但不在Facebook 建構學習社群進行任何互動第二階段則使用網路合作學習進行分組並在Facebook 建構學習社群以進行交流分享討論等活動每一階段為

期六週分為兩個階段先後進行設計學習者皆能體驗

到不同教學模式進行同樣的設計主題以此比較在不

同教學模式下所呈現的創造力之差異

  4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實施研究對象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

設計系的大學部二年級共有40名設計學習者分類編號為S01~S40皆修習「視覺設計溝通與傳達」課程設計學習者皆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已具備基礎設計之能

力並有電腦繪圖之基本能力年齡範圍為19歲~20歲最終有效作品樣本為80件其中傳統教學環境之作品樣本為40件網路合作學習之作品樣本為40件

  42 訂定教學目標

  (1)具有將語句或詩詞以視覺化表現的能力(2)能理解視覺化的概念(3)能體驗「傳統式教學」與「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以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之差異並激發創造力思考(4)能運用Facebook社群網站與同學互助合作展現設計創造力

  43 教學方法

  本研究實施課程為十二週分為兩個教學階段實

施第一週先採用講述教學法由教學者導引傳授知

識介紹設計主題第一階段採用傳統式分組教學模

式第二階段則採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以進行網路合

作學習模式

  44 實施教學評量

  透過文獻回顧分析出設計之評量效標並應用

Amabile的共識評量理論以開放式問卷詢問專家之評量效標建構「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

  441 設計主題與規範說明

  本研究選定唐代王維的五言絕句作為視覺化設計的

量表為計分法選出平均分數≧1的10個檢核效標以作為最終設計創造力評量之評判項目彙整成表1本研究採「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以探討設計學習者在

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的設計創造力之差異性設計創造

力評定量表分為專家共識評量之問卷採李克特五點量

表為計分方式

  322 創造思考歷程問卷設計及半結構訪問之問題設計

  以開放性問卷設計方式以了解傳統分組教學與應

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的創造思考歷程以比較不同學習模式中創造思考歷程的異

同並採用半結構訪問法以了解學生之創意思考過程及

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323 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之學習滿意度量表設計

  本研究擬定學習滿意度量表改編自章佩玉(2012)的學習滿意度問卷[21]共得出正式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之學習滿意度問卷14題計分方式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由「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即為「1」到「5」進行給分且每題皆為正向題

表1 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

創造力構面 檢核效標 定義說明

創造力

創造力使用自我主觀去定義創造力評斷作品具有創造程度

創新想法 作品本身顯現的新奇想法之程度

啟發性 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

轉換性 予以轉化與變化之程度

技術性優點 表達性作品中個人想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

美感吸引力

喜好對作品的自我主觀反應個人喜歡作品的程度

美感吸引力 作品整體的美感吸引力程度

展示價值性如果有可能個人會將作品展示於家中辦公室之興趣

問題解決

適切性 作品能符合問題情境與應用(題意)

作品價值性作品可滿足使用者生理心理社會或經濟上的需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主題選擇王維詩為主題之原因是被人尊稱為「詩

佛」的王維宋朝文學家蘇軾提到「味摩詰之詩詩

中有畫觀摩詰畫畫中有詩」可以看出王維的詩詞

作品讓觀者能易於聯想畫面本研究指定王維的四首五

言絕句《竹里館》《相思》《送別》《雜詩》

學生從四首中擇一分別以四個句子做視覺化設計

每一個句子為一個畫面總共有四個畫面草圖標準可

以為鉛筆稿(線條明確以A4呈現)精稿可採用手繪電繪剪貼等這四首五言絕句列於下

  (1)《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2)《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3)《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4)《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442 課程實施流程與進度表

  本研究將實施課程的流程說明如圖1

  第一階段為使用傳統分組教學方式雖進行分組

但不在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進行任何互動由教師導

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論繪出

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然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

問卷第二階段為使用網路合作學習進行分組並在

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以進行交流分享討論等活動

由教師導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

論繪出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同儕互評然

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問卷當兩個階段實踐完成後則

實施專家共識評量學習滿意度問卷調查本研究課程

實施進度請參閱表2

五研究結果與討論

  51 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之結果

  根據實驗收集之資料使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以比較在兩個不同學習模式下之創造力差異性專家共

識評量結果及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請參閱表3)

  據表3所顯示可以發現在兩個階段的學習模式中專家共識評量之第二階段中四個構面的平均分數都優於

第一階段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

(plt005)在美感吸引力及問題解決構面未有顯著性差異

  52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之滿

意度結果

  本階段在實施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階段後請40位設計學習者填寫此學習模式之學習滿意度以調查設計學習者是否對於這樣的學習模式感

到滿意每一題皆為正向題且計分法採李克特五點量

表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其中以「我覺得在Facebook上看到同學對個人作品的評論較能讓我理解作品的缺點

及如何改進」此題為最高分395顯示設計學習者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學習社群較能透過他人的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的缺點第二高分則為「對於Facebook作為學習

圖1 實施課程的流程

表2 本研究課程實施進度表

週 教學活動 教學方式

第1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符號學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

傳統教學

第2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視覺設計理論草圖設計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3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的構成元素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 傳統教學

第4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運用於設計之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 傳統教學

第5週 設計完稿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6週 第一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

第7週 上週檢討本週設計主題 網路合作學習

第8週 草圖設計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9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0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1週 完稿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彙整回饋紀錄

第12週 第二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設計學習者半結構訪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社群平台時平台所提供協助感到滿意度平均分數38顯示設計學習者對於在Facebook學習社群的使用上所提供之協助感到滿意也就是學習輔導之構面據上述結

果發現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認為較能透過同儕給予的建議來發現自身作

品的缺點並改進且比起傳統式分組教學能更易於與

同學做討論與回饋

  53 創造歷程之視覺呈現設計手法差異及所遇的困

難與問題分析

  531 視覺呈現設計手法歷程

  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設計手法歷程比較

表得知在選擇設計主題的方面四首詩被選的次數都

相差不遠(竹里館24次送別15次雜詩19次相思22次)且皆為設計學習者們耳熟能詳的王維的五言絕句其難易十分接近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呈

現設計手法歷程比較表本研究將學習者在這兩個階段

所使用的手法大致分為以下10種類型說明如下1現代生活2遵循古詩3自我經驗或想法4 故事5諧音6技法7插畫8對比9色彩10簡化

  研究者發現在第二階段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單純只使用「遵循古意」手法的設計

學習者明顯減少而是漸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

「自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手法說明

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且較能夠加入自身的想法

與經驗也能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

詞文意加以轉換呈現也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完

全按照古人的思維去設計作品且運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可

以增添原本古詩的趣味除容易吸引觀者的目光外也能

讓觀者較易於瞭解畫面的涵義而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

應用「對比」「色彩」手法的設計學習者明顯比第二階

段多而「對比」「色彩」往往是設計手法中最基礎也

最常見的手法說明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設計學習者較

傾向於使用基礎且常見的設計手法但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設計學習者則減少使用基礎

的設計手法而加入了較多元且新穎的想法專家共識評

量兩個階段學習的40個樣本中兩個階段分數差異最大且第二階段表現優於第一階段的作品案例呈現

  532 創造思考在兩學習階段中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本研究彙整40位設計學習者在兩個不同學習階段中執行設計時所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首先將設計學

習者「遇到的問題」分類為7個類型並與本研究先前所整合的構面做對應為表4

  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構圖發想與

呈現手法」在兩個階段中皆有部分學習者反應此問題

顯示部分學習者在構圖發想或呈現手法上是有困難的

設計教學者應針對此方面加強對學習者的實務訓練以

及介紹相關範例與方法「創新與個人特色」在第一階

段出現有少數學習者反應此問題但在第二階段則無任

何學習者表示遇到此問題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學習者較能夠發揮自己想法且加入創新元素或

點子「符碼轉換與應用」方面在第二階段的學習中

有較多學習者遇到問題說明部分學習者對符碼轉換與

其應用感到困難據本研究觀察是因為大多數設計學

習者在第二階段較傾向於加入自我想法與創新元素而

不直接運用原本古詩舊有元素進行設計因此在「符碼

表3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t 自由度顯著性(雙尾)

平均數 標準差

第一階段_創造力第二階段_創造力

-222 470 -2987 39 005

第一階段_技術性優點第二階段_技術性優點

-181 494 -2323 39 025

第一階段_美感吸引力第二階段_美感吸引力

-029 511 -361 39 720

第一階段_問題解決第二階段_問題解決

025 408 387 39 70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4 本研究之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中「遇到的問題」

創造力構面 問題類型

創造力

構圖發想與呈現手法

創新與個人特色

符碼轉換與應用

技術性優點amp美感吸引力

表現技法與技巧

表達能力不足

顏色配置

問題解決 理解題目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轉換與應用」上會增加其困難度在專業技能層面「

表現技法與技巧」在第二階段遇到此問題的學習者明顯

低於第一階段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表現技法與技巧」的問題可以得到改善且大多數設計學習

者可以克服此問題「表達性不足」為能否傳達詩詞文

意或將設計想法完整傳達的程度而此問題在兩個階段

所出現次數鮮少在問題解決層面「理解題目」在兩

個階段所出現次數鮮少

六結論與建議

  本段落就上述資料以回應本研究之目的說明並分

析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

異說明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並提出教

學反思及建議以供設計教育的相關參考

  61 就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

影響差異言

  從創意思考技能構面發現了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

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從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

果認為學生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學習的結果與傳統式分組教學相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

著性差異(plt005)可見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設計合作學習能提昇學生的創造力及專業技能之技術性這

意味著設計學習者之創造程度創作品顯現的新奇想法

之程度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予以轉化之程

度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有所提昇

  從專業技能構面探討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學習

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據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果技

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plt005)這意味著學習者之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勻稱性表

達性有所提昇而據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設計呈

現手法歷程比較顯示在第二階段應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自

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的手法說明在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較能夠加入自身經驗也能夠

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詞文意加以

轉換呈現研究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系學生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因循古

人思維去設計作品且能運用自身生活經驗為手法以翻轉

原本古詩義涵能讓當下生活的觀眾產生共鳴且學習者

減少使用基礎的設計手法而加入多元新穎的創意

  62 就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言

  就半結構訪問學習者經驗及其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解決之過程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比

起傳統式分組教學學習者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較能發揮自我想法並加入創新元素較能激發學習者的創

意思考技能而據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也顯示學習者

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合作學習較能透過他人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缺點學習者也較傾向於願以新方式去做設

計希望能與他人競爭比較也樂於嘗試去做超越他人

的創新視覺設計

  63 教學建議

  整體言應用Facebook於設計課程對提昇創造力是正面的提昇及助益身為設計教學者可藉此思考該如

何善用社群網路為工具不但能輔助設計教學者本身的

教學活動也能增進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但在應用社

群網路合作學習時有些事項仍需要思考及改善的因

此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a)關於創造力設計教學者應善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在教學活動中持續地拋出不同的討論議題

使學習者們互相做討論並不斷地激發想法透過屢次議

題討論訓練能增強學習者的創造力思考技能也能在平

台上分享相關創意設計案例

  (b)關於專業技術性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專業技能的資訊如色彩搭配

表現技法的影音教學示範將自身的技法示範或創作過

程分享至學習社群平台供給設計學習者觀看以協助學

習者

  (c)關於美感吸引力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相關資訊例如將美的形式原理

或其他相關基礎理論及案例解析上傳至社群平台供給

學習者參考設計教學者也可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透

過屢次實務訓練增強學習者的美感表現

  (d)關於問題解決設計學習者在Facebook學習社群平台上的互相評論中設計教學者也可持續且即時地加

入討論與回饋讓學習者有專業性的參考依據更能針

對問題本質作完善的解決

參考文獻

[1] TM Amabile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Y Springer-Verlag

[2] TM Amabile J Weinstock and S Archambault (19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environment and creativ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San Diego

[3] SP Bessemer and D J Treffinger (1981) The Assessment of Creative Products Review and Synthesis Journal of

8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Creative Behavior 15(3) 158-178[4] R Glaser (1990)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5] DH Jonassen KL Peck and BG Wilson (1999)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6] MK Kabilan N Ahmad and MJZ Abidin (2010) Facebook An Online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of English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3(4) 179-817

[7] WH Levi and R Lentz (1982) Effects of text illustrations a review of researc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and Technology Journal 30(4) 195-232

[8] PC Lin HT Hou SM Wang and KE Chang (2013) Analyzing knowledge dimensions and cognitive process of a project-based online discussion instructional activity using Facebook in an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course Computers amp Education 60(1) 110-121

[9] I Miloševic D Zivkovic S Arsic and D Manasijevic (2015) Facebook as virtual classroom - Socialnetworking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among Serbian students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32(4) 576-585

[10] F Saussure (1959)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NY McGraw-Hill

[11] N Stefanic and C Randles (2014) Examining the reliability of scores from the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in the measurement of individual and small group creativity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17(3) 278-295

[12] 孫春在林珊如(2007)網路合作學習數位時代的

互動學習環境教學與評量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13]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14]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詩詞形神轉化的文化創意設計應用設計學報16(4)91-105

[15] 楊一慈(2009)詩歌意象構成於產品設計之轉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張雅婷(2013)Facebook學習社群融入視覺藝術

教學之研究以臺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美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張基成童宜慧(2001)網路化學習檔案之設計方

法與建構模式httpwwwgcsceorggccce2001big5pepersmpahtm

[18] 徐嘉莉(2006)故宮文化創意商品之符號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高偉恩(2015)網路視覺藝術創造思考多媒體教材

之設計本位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20] 陳曉儒(2005)從語意轉換觀點談圖像符號設計之

研究-以觀光資源項目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

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

[21] 章佩玉(2012)運用社會學習理論於Facebook學

習社群進行知識分享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

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鍾毓珊(2006)傳達情感的設計手法運用於產品設

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江杰翰(2011)數位遊戲中鷹架輔助對玩家概念構圖

及設計創造力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

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24] 蘇筱喻(2013)運用社群網站輔助合作學習之學習

成效評估以理財線上課程為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

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5] 區國良蕭顯勝曾郁庭陳仁澤(2017)情境感知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9(1)33-69

9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Hsiu Ching Laura Hsieh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1209 Revised 20190214 Accepted 20190218)

Abstract - This study intend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poetic subject integrated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the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The core objectives contain 1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between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general learning 2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pplying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3to propose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and provid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The research processe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Step 1 confirmation of research problems and purposes Step 2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Poetry visual design is covered in the design subject and the curriculum is preceded Step 3 data collection Step 4 data analyses Step 5 analyses of research result 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s It would offer specific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creativity for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as well as important design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designers and researchers

Keywords Facebook Social network Cooperative Learning Creativ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Hsiu Ching Laura Hsieh laurarungmailcom

10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王淑慧1

1明道大學數位設計系彰化523台灣

(收稿日20190220再審日20190301接受日20190303)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組以台灣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和明道大學四所

學校共同組成「智慧農業文創」教學課程模組將不同領域的課程及學生共同達成計畫的課程目標課程

創新整合場域實習創業育成並且培養學生具有多元化的跨領域能力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以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進修部三年級學生為對象訓練學生具有文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

開拓學生學習的視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

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

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

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

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方法論數位農村互動電子書設計

林松義 博士

王淑慧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王淑慧博士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angelawang36gmailcom

一緒論

  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驗場域培

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與創新思維

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生具有在地

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用科技改善場域

工作的新生代其中課程模組操作以參考英國設計協會

(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

(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

並藉由本課程結合場域和ICT科技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

信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

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建構在

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數位化技

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運用課程訓練學

生以真實的素材展開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

製作等成果的產出並能回饋在地社區

二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程序以一學期的課程18週分成四個階段希望透過創新設計程序導引出學生能夠有多元學習同時以真實的場域為對

象除了了解真實世界的問題能夠提出設計的解決方

法在課程最後也能夠呈現作品並且分享在地居民

  2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

查場域研究程序以英國設計協會(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

(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進行教學創新翻

轉和研究資料收集分析[1]

12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重新規劃發展空有地

提升產業競爭提高青年人口回流就業要怎麼做

如何保留那些年輕人口

如何完整性保護好古蹟

如何將產業發展更廣

無障礙設施不方便

沒有清楚的指示牌

沒有明顯的形象牆

社區在網路上的資料太少

社區的特色結合一些創意並加強宣傳

  英國設計委員會在2005年提出4Ds雙鑽石設計流程

(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雙重發散收斂的格局

並把它稱為雙菱形的設計過程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

論第一個菱形 定義問題的階段製作原型主要是為了

了解問題找出正確的問題 (痛點)第二個菱形 一旦進

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在製作代表解決方案的原型找出

正確的答案 (解答)(見圖1)

  2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221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發現在地問

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饋在地社

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合在地居

民的需求和認同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架構研究調查場域以台灣彰化縣田尾鄉的北鎮社區為範

圍以18週的課程每4週為一單元4Ds雙鑽石設計流程VS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執行步驟第一步驟為「文化理解與發現」請學生事前搜索相關文化資料查探農村社

區資料缺乏的面向並親自至場域發現問題第二步驟

為「文化體驗與定義」學生親自體驗觀察過社區回

課程中討論社區問題並定義問題第三步驟為「共構與

共創」運用便利貼讓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解

決問題中分項建構社區的文化內容同時加以創新

科技的整合媒體第四步驟為「數位創意製作」分組

創意製作相關主題最後呈現出北鎮社區CIS電子書三山國王電子書和公仔南北鎮社區介紹電子書一起來

北鎮社區電子書最後成果展出(見圖2)

  研究架構以「發現問題」VS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發現」主要在發現場域問題「文獻探討」VS 「定

義」在定義問題前也要蒐集相關資料了解背景才能下

定義透過跨領域工作坊個案研究和創新設計流程的

運作也是能「發展」創意思考多元的學習成果「傳

遞」創作成果及以問卷調查驗證相關作品及回饋最後

結論回饋整個學習成果(見圖3)

  222 場域問題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

發現在地問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

饋在地社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

合在地居民的需求和認同學生透過親身觀察體驗訪

談和調查表歸納出社區的十個問題學生分成四組依

照以上問題選擇解決的方式和作品問題如下

圖1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資料來源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

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圖2 跨領域教學執行步驟

圖3 研究架構與步驟

13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三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

  Donald Norman [3]在情感設計一書中提出人與物的情感交流為目的的創作行為課程中強調文化的感受

喚起兒時記憶讓情感透過文化體驗科技創新共構amp共創的設計實踐能呈現出人與物件互動的創作課程

主要融合四個面向的理論和技術的跨領域教學整合四

個面向為「文化」「科技」「創新」和「設計」為教

學的行動力搜集理解文化相關資料以文化為主的設計

元素現場調查與訪談的親自體驗並應用科技ICT結合互動電子書最後成果能放到網路平台上和實體應用

  31 跨領域創新教學

  2002年來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創新教學以「開放式課程網頁」[4]讓全世界自由分享知識及IDEO在史丹福大學創立了D-School[5]都是以創新概念開啟創新教學的方式近年來教育部推動創新教學大專院校也首當

其衝需要有創新教學以因應世界潮流教學要創新首

先老師們就需要先在思考上具備有創意或創造力的精神

[67]林天祐2000年也提出教育是激發創意的主要力量換言之老師的教學設計如何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發

揮創意的空間就是很重要的關鍵曾志朗(2001)於《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教師

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一文中明確指出教育改革我

們強調的不僅僅是教育課程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

學上的創新還有觀念上的突破[8]另一位學者游家政(2003)認為「創新教學」或「教學創新」就字義而言指的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

方法或策略[9]創新教學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促進有效之教與學

  史丹福大學的D-School將創新透過設計程序並且由

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激盪出火花那麼如何將創新的概念

融入在教學方法目標和成果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方

式的教學得到多元化學習

  32 創新設計程序

  1999年美國夜線「深掘」(Deep Dive)專題報導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流程要求IDEO重新設計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東西並在五天內設計出來因此IDEO執行創新設計程序重新設計一台超市手推車在五天

內運用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程序IDEO的創新概分為四個主要步驟1) 觀察2) 腦力激盪3) 雛型設計4)實作但是實際執行中應包含 1)洞見從他人的生活學習2)觀察看人們不做的聽人們不說的3)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4)腦力激盪是讓不同領域從自己的專業上提供想法發掘各種可能性5) 雛型設計原型製作並到超市得到經理和消費者的回饋6)實作修改至

圖4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實際場域可用的產品David Kelly近年也在史丹佛大學設立dschool推動創新設計的學程將這種創新設計思考的實務方法向學界推廣設計程序的建立則是透過統

整後的方法為分析事件的依據有利於減少設計人員對

於自身所想知事物感到質疑[10]透過創新設計程序的運作可以讓更多人參與並得到意想不到的創新概念的新

事物因此透過創新設計流程在跨領域的創新教學

可以產生更多創新的火花

  33 文化與體驗學習

  論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

歷程認為體驗學習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

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11]另外杜威( John Dewey)的「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 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社會心理學家黎溫( 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等等換言之文化透過直接的體驗和學習能給學

習者更深層的認知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irected experience)學習的過程是從具體的活動出發活動應提供學習者對某些事物的直接學習經驗也就是杜威所

強調的「做中學」[12]

  34 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

  本研究整合「智慧農第二期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

培育計畫mdash整合創新教學聯盟推動計畫」以資通訊科技(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出成果及應用於產域「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在

此概念下以「數位農村」與課程成果「互動電子書」結

  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訓練學生具有文

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開拓學生學習的視

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學期中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習

14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場域培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

與創新思維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

生具有在地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

用科技改善場域工作的新生代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信

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

組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

建構在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

數位化技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展開

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製作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在地居民對學生作品的測試與驗證

  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期末作品為測試以北鎮社區居

民40人為受測對象先讓受測者看完作品1電子書後再請受測者填寫問卷調查表以此類推調查表計有40份有效問卷37份無效問卷3份女性30位占79男性7位占2137位受測者中41-50歲4位 51-60歲18位61歲以上14位其他1位

  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題目1請問你喜歡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3人無意見有3人2你認為北鎮社區的鎮安宮三山國王故事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9人無意見有2人3如果有提供手機結合QRcode互動式求籤和解籤方式可以解決鎮安宮有籤詩卻無解籤員的問題

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7人無意見有4人不同意有1人4 是否符合鎮安宮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6人

  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的題目5 請問你喜歡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嗎非常同意有18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2人6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1人同意有22人無意見有4人7互動電子書內有花稻的圖案穿插你認為這樣的互動設計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20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2人8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2人無意見有9人

  作品三「北鎮社區CIS」的題目9請問你喜歡作品三「北鎮社區CIS」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1人10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北鎮社區CIS」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4人11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更能展現

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6人12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3

圖5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圖6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1)

圖7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2)

圖8 作品1的分析圖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9: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4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四課程設計與實施

  此課程以詩詞視覺化設計為課程設計主題將課程

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傳統式分組教學每4人一組由設計學習者自行找組員第二階段則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延續第一階段之分組小

組需進行討論分享回饋等任務並完成概念發想與

設計呈現第一階段是使用傳統分組教學方式雖進行

分組但不在Facebook 建構學習社群進行任何互動第二階段則使用網路合作學習進行分組並在Facebook 建構學習社群以進行交流分享討論等活動每一階段為

期六週分為兩個階段先後進行設計學習者皆能體驗

到不同教學模式進行同樣的設計主題以此比較在不

同教學模式下所呈現的創造力之差異

  4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實施研究對象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

設計系的大學部二年級共有40名設計學習者分類編號為S01~S40皆修習「視覺設計溝通與傳達」課程設計學習者皆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已具備基礎設計之能

力並有電腦繪圖之基本能力年齡範圍為19歲~20歲最終有效作品樣本為80件其中傳統教學環境之作品樣本為40件網路合作學習之作品樣本為40件

  42 訂定教學目標

  (1)具有將語句或詩詞以視覺化表現的能力(2)能理解視覺化的概念(3)能體驗「傳統式教學」與「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以進行網路合作學習」兩者之差異並激發創造力思考(4)能運用Facebook社群網站與同學互助合作展現設計創造力

  43 教學方法

  本研究實施課程為十二週分為兩個教學階段實

施第一週先採用講述教學法由教學者導引傳授知

識介紹設計主題第一階段採用傳統式分組教學模

式第二階段則採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以進行網路合

作學習模式

  44 實施教學評量

  透過文獻回顧分析出設計之評量效標並應用

Amabile的共識評量理論以開放式問卷詢問專家之評量效標建構「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

  441 設計主題與規範說明

  本研究選定唐代王維的五言絕句作為視覺化設計的

量表為計分法選出平均分數≧1的10個檢核效標以作為最終設計創造力評量之評判項目彙整成表1本研究採「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以探討設計學習者在

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的設計創造力之差異性設計創造

力評定量表分為專家共識評量之問卷採李克特五點量

表為計分方式

  322 創造思考歷程問卷設計及半結構訪問之問題設計

  以開放性問卷設計方式以了解傳統分組教學與應

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的創造思考歷程以比較不同學習模式中創造思考歷程的異

同並採用半結構訪問法以了解學生之創意思考過程及

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323 應用Facebook 學習社群之學習滿意度量表設計

  本研究擬定學習滿意度量表改編自章佩玉(2012)的學習滿意度問卷[21]共得出正式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之學習滿意度問卷14題計分方式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由「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即為「1」到「5」進行給分且每題皆為正向題

表1 評量設計創造力之檢核效標表

創造力構面 檢核效標 定義說明

創造力

創造力使用自我主觀去定義創造力評斷作品具有創造程度

創新想法 作品本身顯現的新奇想法之程度

啟發性 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

轉換性 予以轉化與變化之程度

技術性優點 表達性作品中個人想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

美感吸引力

喜好對作品的自我主觀反應個人喜歡作品的程度

美感吸引力 作品整體的美感吸引力程度

展示價值性如果有可能個人會將作品展示於家中辦公室之興趣

問題解決

適切性 作品能符合問題情境與應用(題意)

作品價值性作品可滿足使用者生理心理社會或經濟上的需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主題選擇王維詩為主題之原因是被人尊稱為「詩

佛」的王維宋朝文學家蘇軾提到「味摩詰之詩詩

中有畫觀摩詰畫畫中有詩」可以看出王維的詩詞

作品讓觀者能易於聯想畫面本研究指定王維的四首五

言絕句《竹里館》《相思》《送別》《雜詩》

學生從四首中擇一分別以四個句子做視覺化設計

每一個句子為一個畫面總共有四個畫面草圖標準可

以為鉛筆稿(線條明確以A4呈現)精稿可採用手繪電繪剪貼等這四首五言絕句列於下

  (1)《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2)《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3)《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4)《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442 課程實施流程與進度表

  本研究將實施課程的流程說明如圖1

  第一階段為使用傳統分組教學方式雖進行分組

但不在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進行任何互動由教師導

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論繪出

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然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

問卷第二階段為使用網路合作學習進行分組並在

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以進行交流分享討論等活動

由教師導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

論繪出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同儕互評然

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問卷當兩個階段實踐完成後則

實施專家共識評量學習滿意度問卷調查本研究課程

實施進度請參閱表2

五研究結果與討論

  51 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之結果

  根據實驗收集之資料使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以比較在兩個不同學習模式下之創造力差異性專家共

識評量結果及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請參閱表3)

  據表3所顯示可以發現在兩個階段的學習模式中專家共識評量之第二階段中四個構面的平均分數都優於

第一階段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

(plt005)在美感吸引力及問題解決構面未有顯著性差異

  52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之滿

意度結果

  本階段在實施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階段後請40位設計學習者填寫此學習模式之學習滿意度以調查設計學習者是否對於這樣的學習模式感

到滿意每一題皆為正向題且計分法採李克特五點量

表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其中以「我覺得在Facebook上看到同學對個人作品的評論較能讓我理解作品的缺點

及如何改進」此題為最高分395顯示設計學習者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學習社群較能透過他人的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的缺點第二高分則為「對於Facebook作為學習

圖1 實施課程的流程

表2 本研究課程實施進度表

週 教學活動 教學方式

第1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符號學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

傳統教學

第2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視覺設計理論草圖設計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3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的構成元素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 傳統教學

第4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運用於設計之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 傳統教學

第5週 設計完稿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6週 第一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

第7週 上週檢討本週設計主題 網路合作學習

第8週 草圖設計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9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0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1週 完稿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彙整回饋紀錄

第12週 第二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設計學習者半結構訪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社群平台時平台所提供協助感到滿意度平均分數38顯示設計學習者對於在Facebook學習社群的使用上所提供之協助感到滿意也就是學習輔導之構面據上述結

果發現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認為較能透過同儕給予的建議來發現自身作

品的缺點並改進且比起傳統式分組教學能更易於與

同學做討論與回饋

  53 創造歷程之視覺呈現設計手法差異及所遇的困

難與問題分析

  531 視覺呈現設計手法歷程

  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設計手法歷程比較

表得知在選擇設計主題的方面四首詩被選的次數都

相差不遠(竹里館24次送別15次雜詩19次相思22次)且皆為設計學習者們耳熟能詳的王維的五言絕句其難易十分接近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呈

現設計手法歷程比較表本研究將學習者在這兩個階段

所使用的手法大致分為以下10種類型說明如下1現代生活2遵循古詩3自我經驗或想法4 故事5諧音6技法7插畫8對比9色彩10簡化

  研究者發現在第二階段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單純只使用「遵循古意」手法的設計

學習者明顯減少而是漸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

「自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手法說明

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且較能夠加入自身的想法

與經驗也能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

詞文意加以轉換呈現也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完

全按照古人的思維去設計作品且運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可

以增添原本古詩的趣味除容易吸引觀者的目光外也能

讓觀者較易於瞭解畫面的涵義而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

應用「對比」「色彩」手法的設計學習者明顯比第二階

段多而「對比」「色彩」往往是設計手法中最基礎也

最常見的手法說明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設計學習者較

傾向於使用基礎且常見的設計手法但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設計學習者則減少使用基礎

的設計手法而加入了較多元且新穎的想法專家共識評

量兩個階段學習的40個樣本中兩個階段分數差異最大且第二階段表現優於第一階段的作品案例呈現

  532 創造思考在兩學習階段中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本研究彙整40位設計學習者在兩個不同學習階段中執行設計時所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首先將設計學

習者「遇到的問題」分類為7個類型並與本研究先前所整合的構面做對應為表4

  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構圖發想與

呈現手法」在兩個階段中皆有部分學習者反應此問題

顯示部分學習者在構圖發想或呈現手法上是有困難的

設計教學者應針對此方面加強對學習者的實務訓練以

及介紹相關範例與方法「創新與個人特色」在第一階

段出現有少數學習者反應此問題但在第二階段則無任

何學習者表示遇到此問題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學習者較能夠發揮自己想法且加入創新元素或

點子「符碼轉換與應用」方面在第二階段的學習中

有較多學習者遇到問題說明部分學習者對符碼轉換與

其應用感到困難據本研究觀察是因為大多數設計學

習者在第二階段較傾向於加入自我想法與創新元素而

不直接運用原本古詩舊有元素進行設計因此在「符碼

表3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t 自由度顯著性(雙尾)

平均數 標準差

第一階段_創造力第二階段_創造力

-222 470 -2987 39 005

第一階段_技術性優點第二階段_技術性優點

-181 494 -2323 39 025

第一階段_美感吸引力第二階段_美感吸引力

-029 511 -361 39 720

第一階段_問題解決第二階段_問題解決

025 408 387 39 70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4 本研究之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中「遇到的問題」

創造力構面 問題類型

創造力

構圖發想與呈現手法

創新與個人特色

符碼轉換與應用

技術性優點amp美感吸引力

表現技法與技巧

表達能力不足

顏色配置

問題解決 理解題目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轉換與應用」上會增加其困難度在專業技能層面「

表現技法與技巧」在第二階段遇到此問題的學習者明顯

低於第一階段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表現技法與技巧」的問題可以得到改善且大多數設計學習

者可以克服此問題「表達性不足」為能否傳達詩詞文

意或將設計想法完整傳達的程度而此問題在兩個階段

所出現次數鮮少在問題解決層面「理解題目」在兩

個階段所出現次數鮮少

六結論與建議

  本段落就上述資料以回應本研究之目的說明並分

析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

異說明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並提出教

學反思及建議以供設計教育的相關參考

  61 就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

影響差異言

  從創意思考技能構面發現了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

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從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

果認為學生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學習的結果與傳統式分組教學相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

著性差異(plt005)可見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設計合作學習能提昇學生的創造力及專業技能之技術性這

意味著設計學習者之創造程度創作品顯現的新奇想法

之程度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予以轉化之程

度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有所提昇

  從專業技能構面探討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學習

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據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果技

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plt005)這意味著學習者之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勻稱性表

達性有所提昇而據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設計呈

現手法歷程比較顯示在第二階段應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自

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的手法說明在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較能夠加入自身經驗也能夠

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詞文意加以

轉換呈現研究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系學生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因循古

人思維去設計作品且能運用自身生活經驗為手法以翻轉

原本古詩義涵能讓當下生活的觀眾產生共鳴且學習者

減少使用基礎的設計手法而加入多元新穎的創意

  62 就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言

  就半結構訪問學習者經驗及其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解決之過程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比

起傳統式分組教學學習者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較能發揮自我想法並加入創新元素較能激發學習者的創

意思考技能而據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也顯示學習者

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合作學習較能透過他人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缺點學習者也較傾向於願以新方式去做設

計希望能與他人競爭比較也樂於嘗試去做超越他人

的創新視覺設計

  63 教學建議

  整體言應用Facebook於設計課程對提昇創造力是正面的提昇及助益身為設計教學者可藉此思考該如

何善用社群網路為工具不但能輔助設計教學者本身的

教學活動也能增進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但在應用社

群網路合作學習時有些事項仍需要思考及改善的因

此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a)關於創造力設計教學者應善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在教學活動中持續地拋出不同的討論議題

使學習者們互相做討論並不斷地激發想法透過屢次議

題討論訓練能增強學習者的創造力思考技能也能在平

台上分享相關創意設計案例

  (b)關於專業技術性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專業技能的資訊如色彩搭配

表現技法的影音教學示範將自身的技法示範或創作過

程分享至學習社群平台供給設計學習者觀看以協助學

習者

  (c)關於美感吸引力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相關資訊例如將美的形式原理

或其他相關基礎理論及案例解析上傳至社群平台供給

學習者參考設計教學者也可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透

過屢次實務訓練增強學習者的美感表現

  (d)關於問題解決設計學習者在Facebook學習社群平台上的互相評論中設計教學者也可持續且即時地加

入討論與回饋讓學習者有專業性的參考依據更能針

對問題本質作完善的解決

參考文獻

[1] TM Amabile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Y Springer-Verlag

[2] TM Amabile J Weinstock and S Archambault (19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environment and creativ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San Diego

[3] SP Bessemer and D J Treffinger (1981) The Assessment of Creative Products Review and Synthesis Journal of

8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Creative Behavior 15(3) 158-178[4] R Glaser (1990)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5] DH Jonassen KL Peck and BG Wilson (1999)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6] MK Kabilan N Ahmad and MJZ Abidin (2010) Facebook An Online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of English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3(4) 179-817

[7] WH Levi and R Lentz (1982) Effects of text illustrations a review of researc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and Technology Journal 30(4) 195-232

[8] PC Lin HT Hou SM Wang and KE Chang (2013) Analyzing knowledge dimensions and cognitive process of a project-based online discussion instructional activity using Facebook in an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course Computers amp Education 60(1) 110-121

[9] I Miloševic D Zivkovic S Arsic and D Manasijevic (2015) Facebook as virtual classroom - Socialnetworking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among Serbian students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32(4) 576-585

[10] F Saussure (1959)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NY McGraw-Hill

[11] N Stefanic and C Randles (2014) Examining the reliability of scores from the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in the measurement of individual and small group creativity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17(3) 278-295

[12] 孫春在林珊如(2007)網路合作學習數位時代的

互動學習環境教學與評量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13]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14]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詩詞形神轉化的文化創意設計應用設計學報16(4)91-105

[15] 楊一慈(2009)詩歌意象構成於產品設計之轉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張雅婷(2013)Facebook學習社群融入視覺藝術

教學之研究以臺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美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張基成童宜慧(2001)網路化學習檔案之設計方

法與建構模式httpwwwgcsceorggccce2001big5pepersmpahtm

[18] 徐嘉莉(2006)故宮文化創意商品之符號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高偉恩(2015)網路視覺藝術創造思考多媒體教材

之設計本位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20] 陳曉儒(2005)從語意轉換觀點談圖像符號設計之

研究-以觀光資源項目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

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

[21] 章佩玉(2012)運用社會學習理論於Facebook學

習社群進行知識分享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

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鍾毓珊(2006)傳達情感的設計手法運用於產品設

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江杰翰(2011)數位遊戲中鷹架輔助對玩家概念構圖

及設計創造力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

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24] 蘇筱喻(2013)運用社群網站輔助合作學習之學習

成效評估以理財線上課程為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

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5] 區國良蕭顯勝曾郁庭陳仁澤(2017)情境感知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9(1)33-69

9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Hsiu Ching Laura Hsieh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1209 Revised 20190214 Accepted 20190218)

Abstract - This study intend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poetic subject integrated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the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The core objectives contain 1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between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general learning 2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pplying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3to propose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and provid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The research processe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Step 1 confirmation of research problems and purposes Step 2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Poetry visual design is covered in the design subject and the curriculum is preceded Step 3 data collection Step 4 data analyses Step 5 analyses of research result 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s It would offer specific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creativity for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as well as important design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designers and researchers

Keywords Facebook Social network Cooperative Learning Creativ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Hsiu Ching Laura Hsieh laurarungmailcom

10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王淑慧1

1明道大學數位設計系彰化523台灣

(收稿日20190220再審日20190301接受日20190303)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組以台灣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和明道大學四所

學校共同組成「智慧農業文創」教學課程模組將不同領域的課程及學生共同達成計畫的課程目標課程

創新整合場域實習創業育成並且培養學生具有多元化的跨領域能力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以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進修部三年級學生為對象訓練學生具有文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

開拓學生學習的視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

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

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

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

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方法論數位農村互動電子書設計

林松義 博士

王淑慧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王淑慧博士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angelawang36gmailcom

一緒論

  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驗場域培

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與創新思維

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生具有在地

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用科技改善場域

工作的新生代其中課程模組操作以參考英國設計協會

(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

(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

並藉由本課程結合場域和ICT科技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

信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

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建構在

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數位化技

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運用課程訓練學

生以真實的素材展開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

製作等成果的產出並能回饋在地社區

二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程序以一學期的課程18週分成四個階段希望透過創新設計程序導引出學生能夠有多元學習同時以真實的場域為對

象除了了解真實世界的問題能夠提出設計的解決方

法在課程最後也能夠呈現作品並且分享在地居民

  2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

查場域研究程序以英國設計協會(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

(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進行教學創新翻

轉和研究資料收集分析[1]

12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重新規劃發展空有地

提升產業競爭提高青年人口回流就業要怎麼做

如何保留那些年輕人口

如何完整性保護好古蹟

如何將產業發展更廣

無障礙設施不方便

沒有清楚的指示牌

沒有明顯的形象牆

社區在網路上的資料太少

社區的特色結合一些創意並加強宣傳

  英國設計委員會在2005年提出4Ds雙鑽石設計流程

(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雙重發散收斂的格局

並把它稱為雙菱形的設計過程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

論第一個菱形 定義問題的階段製作原型主要是為了

了解問題找出正確的問題 (痛點)第二個菱形 一旦進

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在製作代表解決方案的原型找出

正確的答案 (解答)(見圖1)

  2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221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發現在地問

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饋在地社

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合在地居

民的需求和認同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架構研究調查場域以台灣彰化縣田尾鄉的北鎮社區為範

圍以18週的課程每4週為一單元4Ds雙鑽石設計流程VS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執行步驟第一步驟為「文化理解與發現」請學生事前搜索相關文化資料查探農村社

區資料缺乏的面向並親自至場域發現問題第二步驟

為「文化體驗與定義」學生親自體驗觀察過社區回

課程中討論社區問題並定義問題第三步驟為「共構與

共創」運用便利貼讓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解

決問題中分項建構社區的文化內容同時加以創新

科技的整合媒體第四步驟為「數位創意製作」分組

創意製作相關主題最後呈現出北鎮社區CIS電子書三山國王電子書和公仔南北鎮社區介紹電子書一起來

北鎮社區電子書最後成果展出(見圖2)

  研究架構以「發現問題」VS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發現」主要在發現場域問題「文獻探討」VS 「定

義」在定義問題前也要蒐集相關資料了解背景才能下

定義透過跨領域工作坊個案研究和創新設計流程的

運作也是能「發展」創意思考多元的學習成果「傳

遞」創作成果及以問卷調查驗證相關作品及回饋最後

結論回饋整個學習成果(見圖3)

  222 場域問題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

發現在地問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

饋在地社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

合在地居民的需求和認同學生透過親身觀察體驗訪

談和調查表歸納出社區的十個問題學生分成四組依

照以上問題選擇解決的方式和作品問題如下

圖1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資料來源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

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圖2 跨領域教學執行步驟

圖3 研究架構與步驟

13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三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

  Donald Norman [3]在情感設計一書中提出人與物的情感交流為目的的創作行為課程中強調文化的感受

喚起兒時記憶讓情感透過文化體驗科技創新共構amp共創的設計實踐能呈現出人與物件互動的創作課程

主要融合四個面向的理論和技術的跨領域教學整合四

個面向為「文化」「科技」「創新」和「設計」為教

學的行動力搜集理解文化相關資料以文化為主的設計

元素現場調查與訪談的親自體驗並應用科技ICT結合互動電子書最後成果能放到網路平台上和實體應用

  31 跨領域創新教學

  2002年來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創新教學以「開放式課程網頁」[4]讓全世界自由分享知識及IDEO在史丹福大學創立了D-School[5]都是以創新概念開啟創新教學的方式近年來教育部推動創新教學大專院校也首當

其衝需要有創新教學以因應世界潮流教學要創新首

先老師們就需要先在思考上具備有創意或創造力的精神

[67]林天祐2000年也提出教育是激發創意的主要力量換言之老師的教學設計如何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發

揮創意的空間就是很重要的關鍵曾志朗(2001)於《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教師

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一文中明確指出教育改革我

們強調的不僅僅是教育課程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

學上的創新還有觀念上的突破[8]另一位學者游家政(2003)認為「創新教學」或「教學創新」就字義而言指的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

方法或策略[9]創新教學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促進有效之教與學

  史丹福大學的D-School將創新透過設計程序並且由

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激盪出火花那麼如何將創新的概念

融入在教學方法目標和成果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方

式的教學得到多元化學習

  32 創新設計程序

  1999年美國夜線「深掘」(Deep Dive)專題報導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流程要求IDEO重新設計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東西並在五天內設計出來因此IDEO執行創新設計程序重新設計一台超市手推車在五天

內運用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程序IDEO的創新概分為四個主要步驟1) 觀察2) 腦力激盪3) 雛型設計4)實作但是實際執行中應包含 1)洞見從他人的生活學習2)觀察看人們不做的聽人們不說的3)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4)腦力激盪是讓不同領域從自己的專業上提供想法發掘各種可能性5) 雛型設計原型製作並到超市得到經理和消費者的回饋6)實作修改至

圖4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實際場域可用的產品David Kelly近年也在史丹佛大學設立dschool推動創新設計的學程將這種創新設計思考的實務方法向學界推廣設計程序的建立則是透過統

整後的方法為分析事件的依據有利於減少設計人員對

於自身所想知事物感到質疑[10]透過創新設計程序的運作可以讓更多人參與並得到意想不到的創新概念的新

事物因此透過創新設計流程在跨領域的創新教學

可以產生更多創新的火花

  33 文化與體驗學習

  論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

歷程認為體驗學習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

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11]另外杜威( John Dewey)的「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 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社會心理學家黎溫( 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等等換言之文化透過直接的體驗和學習能給學

習者更深層的認知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irected experience)學習的過程是從具體的活動出發活動應提供學習者對某些事物的直接學習經驗也就是杜威所

強調的「做中學」[12]

  34 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

  本研究整合「智慧農第二期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

培育計畫mdash整合創新教學聯盟推動計畫」以資通訊科技(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出成果及應用於產域「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在

此概念下以「數位農村」與課程成果「互動電子書」結

  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訓練學生具有文

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開拓學生學習的視

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學期中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習

14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場域培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

與創新思維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

生具有在地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

用科技改善場域工作的新生代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信

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

組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

建構在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

數位化技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展開

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製作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在地居民對學生作品的測試與驗證

  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期末作品為測試以北鎮社區居

民40人為受測對象先讓受測者看完作品1電子書後再請受測者填寫問卷調查表以此類推調查表計有40份有效問卷37份無效問卷3份女性30位占79男性7位占2137位受測者中41-50歲4位 51-60歲18位61歲以上14位其他1位

  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題目1請問你喜歡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3人無意見有3人2你認為北鎮社區的鎮安宮三山國王故事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9人無意見有2人3如果有提供手機結合QRcode互動式求籤和解籤方式可以解決鎮安宮有籤詩卻無解籤員的問題

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7人無意見有4人不同意有1人4 是否符合鎮安宮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6人

  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的題目5 請問你喜歡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嗎非常同意有18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2人6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1人同意有22人無意見有4人7互動電子書內有花稻的圖案穿插你認為這樣的互動設計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20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2人8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2人無意見有9人

  作品三「北鎮社區CIS」的題目9請問你喜歡作品三「北鎮社區CIS」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1人10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北鎮社區CIS」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4人11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更能展現

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6人12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3

圖5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圖6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1)

圖7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2)

圖8 作品1的分析圖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10: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5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主題選擇王維詩為主題之原因是被人尊稱為「詩

佛」的王維宋朝文學家蘇軾提到「味摩詰之詩詩

中有畫觀摩詰畫畫中有詩」可以看出王維的詩詞

作品讓觀者能易於聯想畫面本研究指定王維的四首五

言絕句《竹里館》《相思》《送別》《雜詩》

學生從四首中擇一分別以四個句子做視覺化設計

每一個句子為一個畫面總共有四個畫面草圖標準可

以為鉛筆稿(線條明確以A4呈現)精稿可採用手繪電繪剪貼等這四首五言絕句列於下

  (1)《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2)《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3)《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4)《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442 課程實施流程與進度表

  本研究將實施課程的流程說明如圖1

  第一階段為使用傳統分組教學方式雖進行分組

但不在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進行任何互動由教師導

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論繪出

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然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

問卷第二階段為使用網路合作學習進行分組並在

Facebook建構學習社群以進行交流分享討論等活動

由教師導引與講述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學習者要討

論繪出設計稿修改完稿設計發表同儕互評然

後填寫創意思考歷程問卷當兩個階段實踐完成後則

實施專家共識評量學習滿意度問卷調查本研究課程

實施進度請參閱表2

五研究結果與討論

  51 設計創造力評定量表之結果

  根據實驗收集之資料使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以比較在兩個不同學習模式下之創造力差異性專家共

識評量結果及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請參閱表3)

  據表3所顯示可以發現在兩個階段的學習模式中專家共識評量之第二階段中四個構面的平均分數都優於

第一階段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

(plt005)在美感吸引力及問題解決構面未有顯著性差異

  52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之滿

意度結果

  本階段在實施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階段後請40位設計學習者填寫此學習模式之學習滿意度以調查設計學習者是否對於這樣的學習模式感

到滿意每一題皆為正向題且計分法採李克特五點量

表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其中以「我覺得在Facebook上看到同學對個人作品的評論較能讓我理解作品的缺點

及如何改進」此題為最高分395顯示設計學習者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學習社群較能透過他人的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的缺點第二高分則為「對於Facebook作為學習

圖1 實施課程的流程

表2 本研究課程實施進度表

週 教學活動 教學方式

第1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符號學理論並交代設計主題

傳統教學

第2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視覺設計理論草圖設計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3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的構成元素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 傳統教學

第4週 老師導引與講述詩意運用於設計之理論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 傳統教學

第5週 設計完稿與討論 傳統教學

第6週 第一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

第7週 上週檢討本週設計主題 網路合作學習

第8週 草圖設計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9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0週 設計稿修改與討論II(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

第11週 完稿與討論(於規定時間內張貼在Facebook平台進行討論)

網路合作學習彙整回饋紀錄

第12週 第二階段設計成品發表發表後創造力評量實施

設三館展覽發表設計學習者半結構訪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社群平台時平台所提供協助感到滿意度平均分數38顯示設計學習者對於在Facebook學習社群的使用上所提供之協助感到滿意也就是學習輔導之構面據上述結

果發現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認為較能透過同儕給予的建議來發現自身作

品的缺點並改進且比起傳統式分組教學能更易於與

同學做討論與回饋

  53 創造歷程之視覺呈現設計手法差異及所遇的困

難與問題分析

  531 視覺呈現設計手法歷程

  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設計手法歷程比較

表得知在選擇設計主題的方面四首詩被選的次數都

相差不遠(竹里館24次送別15次雜詩19次相思22次)且皆為設計學習者們耳熟能詳的王維的五言絕句其難易十分接近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呈

現設計手法歷程比較表本研究將學習者在這兩個階段

所使用的手法大致分為以下10種類型說明如下1現代生活2遵循古詩3自我經驗或想法4 故事5諧音6技法7插畫8對比9色彩10簡化

  研究者發現在第二階段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單純只使用「遵循古意」手法的設計

學習者明顯減少而是漸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

「自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手法說明

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且較能夠加入自身的想法

與經驗也能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

詞文意加以轉換呈現也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完

全按照古人的思維去設計作品且運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可

以增添原本古詩的趣味除容易吸引觀者的目光外也能

讓觀者較易於瞭解畫面的涵義而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

應用「對比」「色彩」手法的設計學習者明顯比第二階

段多而「對比」「色彩」往往是設計手法中最基礎也

最常見的手法說明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設計學習者較

傾向於使用基礎且常見的設計手法但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設計學習者則減少使用基礎

的設計手法而加入了較多元且新穎的想法專家共識評

量兩個階段學習的40個樣本中兩個階段分數差異最大且第二階段表現優於第一階段的作品案例呈現

  532 創造思考在兩學習階段中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本研究彙整40位設計學習者在兩個不同學習階段中執行設計時所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首先將設計學

習者「遇到的問題」分類為7個類型並與本研究先前所整合的構面做對應為表4

  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構圖發想與

呈現手法」在兩個階段中皆有部分學習者反應此問題

顯示部分學習者在構圖發想或呈現手法上是有困難的

設計教學者應針對此方面加強對學習者的實務訓練以

及介紹相關範例與方法「創新與個人特色」在第一階

段出現有少數學習者反應此問題但在第二階段則無任

何學習者表示遇到此問題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學習者較能夠發揮自己想法且加入創新元素或

點子「符碼轉換與應用」方面在第二階段的學習中

有較多學習者遇到問題說明部分學習者對符碼轉換與

其應用感到困難據本研究觀察是因為大多數設計學

習者在第二階段較傾向於加入自我想法與創新元素而

不直接運用原本古詩舊有元素進行設計因此在「符碼

表3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t 自由度顯著性(雙尾)

平均數 標準差

第一階段_創造力第二階段_創造力

-222 470 -2987 39 005

第一階段_技術性優點第二階段_技術性優點

-181 494 -2323 39 025

第一階段_美感吸引力第二階段_美感吸引力

-029 511 -361 39 720

第一階段_問題解決第二階段_問題解決

025 408 387 39 70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4 本研究之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中「遇到的問題」

創造力構面 問題類型

創造力

構圖發想與呈現手法

創新與個人特色

符碼轉換與應用

技術性優點amp美感吸引力

表現技法與技巧

表達能力不足

顏色配置

問題解決 理解題目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轉換與應用」上會增加其困難度在專業技能層面「

表現技法與技巧」在第二階段遇到此問題的學習者明顯

低於第一階段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表現技法與技巧」的問題可以得到改善且大多數設計學習

者可以克服此問題「表達性不足」為能否傳達詩詞文

意或將設計想法完整傳達的程度而此問題在兩個階段

所出現次數鮮少在問題解決層面「理解題目」在兩

個階段所出現次數鮮少

六結論與建議

  本段落就上述資料以回應本研究之目的說明並分

析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

異說明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並提出教

學反思及建議以供設計教育的相關參考

  61 就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

影響差異言

  從創意思考技能構面發現了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

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從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

果認為學生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學習的結果與傳統式分組教學相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

著性差異(plt005)可見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設計合作學習能提昇學生的創造力及專業技能之技術性這

意味著設計學習者之創造程度創作品顯現的新奇想法

之程度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予以轉化之程

度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有所提昇

  從專業技能構面探討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學習

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據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果技

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plt005)這意味著學習者之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勻稱性表

達性有所提昇而據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設計呈

現手法歷程比較顯示在第二階段應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自

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的手法說明在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較能夠加入自身經驗也能夠

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詞文意加以

轉換呈現研究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系學生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因循古

人思維去設計作品且能運用自身生活經驗為手法以翻轉

原本古詩義涵能讓當下生活的觀眾產生共鳴且學習者

減少使用基礎的設計手法而加入多元新穎的創意

  62 就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言

  就半結構訪問學習者經驗及其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解決之過程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比

起傳統式分組教學學習者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較能發揮自我想法並加入創新元素較能激發學習者的創

意思考技能而據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也顯示學習者

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合作學習較能透過他人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缺點學習者也較傾向於願以新方式去做設

計希望能與他人競爭比較也樂於嘗試去做超越他人

的創新視覺設計

  63 教學建議

  整體言應用Facebook於設計課程對提昇創造力是正面的提昇及助益身為設計教學者可藉此思考該如

何善用社群網路為工具不但能輔助設計教學者本身的

教學活動也能增進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但在應用社

群網路合作學習時有些事項仍需要思考及改善的因

此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a)關於創造力設計教學者應善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在教學活動中持續地拋出不同的討論議題

使學習者們互相做討論並不斷地激發想法透過屢次議

題討論訓練能增強學習者的創造力思考技能也能在平

台上分享相關創意設計案例

  (b)關於專業技術性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專業技能的資訊如色彩搭配

表現技法的影音教學示範將自身的技法示範或創作過

程分享至學習社群平台供給設計學習者觀看以協助學

習者

  (c)關於美感吸引力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相關資訊例如將美的形式原理

或其他相關基礎理論及案例解析上傳至社群平台供給

學習者參考設計教學者也可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透

過屢次實務訓練增強學習者的美感表現

  (d)關於問題解決設計學習者在Facebook學習社群平台上的互相評論中設計教學者也可持續且即時地加

入討論與回饋讓學習者有專業性的參考依據更能針

對問題本質作完善的解決

參考文獻

[1] TM Amabile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Y Springer-Verlag

[2] TM Amabile J Weinstock and S Archambault (19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environment and creativ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San Diego

[3] SP Bessemer and D J Treffinger (1981) The Assessment of Creative Products Review and Synthesis Journal of

8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Creative Behavior 15(3) 158-178[4] R Glaser (1990)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5] DH Jonassen KL Peck and BG Wilson (1999)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6] MK Kabilan N Ahmad and MJZ Abidin (2010) Facebook An Online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of English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3(4) 179-817

[7] WH Levi and R Lentz (1982) Effects of text illustrations a review of researc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and Technology Journal 30(4) 195-232

[8] PC Lin HT Hou SM Wang and KE Chang (2013) Analyzing knowledge dimensions and cognitive process of a project-based online discussion instructional activity using Facebook in an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course Computers amp Education 60(1) 110-121

[9] I Miloševic D Zivkovic S Arsic and D Manasijevic (2015) Facebook as virtual classroom - Socialnetworking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among Serbian students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32(4) 576-585

[10] F Saussure (1959)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NY McGraw-Hill

[11] N Stefanic and C Randles (2014) Examining the reliability of scores from the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in the measurement of individual and small group creativity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17(3) 278-295

[12] 孫春在林珊如(2007)網路合作學習數位時代的

互動學習環境教學與評量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13]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14]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詩詞形神轉化的文化創意設計應用設計學報16(4)91-105

[15] 楊一慈(2009)詩歌意象構成於產品設計之轉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張雅婷(2013)Facebook學習社群融入視覺藝術

教學之研究以臺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美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張基成童宜慧(2001)網路化學習檔案之設計方

法與建構模式httpwwwgcsceorggccce2001big5pepersmpahtm

[18] 徐嘉莉(2006)故宮文化創意商品之符號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高偉恩(2015)網路視覺藝術創造思考多媒體教材

之設計本位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20] 陳曉儒(2005)從語意轉換觀點談圖像符號設計之

研究-以觀光資源項目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

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

[21] 章佩玉(2012)運用社會學習理論於Facebook學

習社群進行知識分享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

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鍾毓珊(2006)傳達情感的設計手法運用於產品設

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江杰翰(2011)數位遊戲中鷹架輔助對玩家概念構圖

及設計創造力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

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24] 蘇筱喻(2013)運用社群網站輔助合作學習之學習

成效評估以理財線上課程為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

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5] 區國良蕭顯勝曾郁庭陳仁澤(2017)情境感知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9(1)33-69

9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Hsiu Ching Laura Hsieh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1209 Revised 20190214 Accepted 20190218)

Abstract - This study intend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poetic subject integrated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the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The core objectives contain 1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between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general learning 2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pplying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3to propose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and provid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The research processe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Step 1 confirmation of research problems and purposes Step 2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Poetry visual design is covered in the design subject and the curriculum is preceded Step 3 data collection Step 4 data analyses Step 5 analyses of research result 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s It would offer specific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creativity for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as well as important design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designers and researchers

Keywords Facebook Social network Cooperative Learning Creativ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Hsiu Ching Laura Hsieh laurarungmailcom

10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王淑慧1

1明道大學數位設計系彰化523台灣

(收稿日20190220再審日20190301接受日20190303)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組以台灣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和明道大學四所

學校共同組成「智慧農業文創」教學課程模組將不同領域的課程及學生共同達成計畫的課程目標課程

創新整合場域實習創業育成並且培養學生具有多元化的跨領域能力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以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進修部三年級學生為對象訓練學生具有文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

開拓學生學習的視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

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

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

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

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方法論數位農村互動電子書設計

林松義 博士

王淑慧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王淑慧博士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angelawang36gmailcom

一緒論

  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驗場域培

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與創新思維

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生具有在地

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用科技改善場域

工作的新生代其中課程模組操作以參考英國設計協會

(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

(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

並藉由本課程結合場域和ICT科技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

信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

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建構在

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數位化技

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運用課程訓練學

生以真實的素材展開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

製作等成果的產出並能回饋在地社區

二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程序以一學期的課程18週分成四個階段希望透過創新設計程序導引出學生能夠有多元學習同時以真實的場域為對

象除了了解真實世界的問題能夠提出設計的解決方

法在課程最後也能夠呈現作品並且分享在地居民

  2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

查場域研究程序以英國設計協會(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

(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進行教學創新翻

轉和研究資料收集分析[1]

12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重新規劃發展空有地

提升產業競爭提高青年人口回流就業要怎麼做

如何保留那些年輕人口

如何完整性保護好古蹟

如何將產業發展更廣

無障礙設施不方便

沒有清楚的指示牌

沒有明顯的形象牆

社區在網路上的資料太少

社區的特色結合一些創意並加強宣傳

  英國設計委員會在2005年提出4Ds雙鑽石設計流程

(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雙重發散收斂的格局

並把它稱為雙菱形的設計過程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

論第一個菱形 定義問題的階段製作原型主要是為了

了解問題找出正確的問題 (痛點)第二個菱形 一旦進

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在製作代表解決方案的原型找出

正確的答案 (解答)(見圖1)

  2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221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發現在地問

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饋在地社

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合在地居

民的需求和認同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架構研究調查場域以台灣彰化縣田尾鄉的北鎮社區為範

圍以18週的課程每4週為一單元4Ds雙鑽石設計流程VS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執行步驟第一步驟為「文化理解與發現」請學生事前搜索相關文化資料查探農村社

區資料缺乏的面向並親自至場域發現問題第二步驟

為「文化體驗與定義」學生親自體驗觀察過社區回

課程中討論社區問題並定義問題第三步驟為「共構與

共創」運用便利貼讓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解

決問題中分項建構社區的文化內容同時加以創新

科技的整合媒體第四步驟為「數位創意製作」分組

創意製作相關主題最後呈現出北鎮社區CIS電子書三山國王電子書和公仔南北鎮社區介紹電子書一起來

北鎮社區電子書最後成果展出(見圖2)

  研究架構以「發現問題」VS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發現」主要在發現場域問題「文獻探討」VS 「定

義」在定義問題前也要蒐集相關資料了解背景才能下

定義透過跨領域工作坊個案研究和創新設計流程的

運作也是能「發展」創意思考多元的學習成果「傳

遞」創作成果及以問卷調查驗證相關作品及回饋最後

結論回饋整個學習成果(見圖3)

  222 場域問題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

發現在地問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

饋在地社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

合在地居民的需求和認同學生透過親身觀察體驗訪

談和調查表歸納出社區的十個問題學生分成四組依

照以上問題選擇解決的方式和作品問題如下

圖1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資料來源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

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圖2 跨領域教學執行步驟

圖3 研究架構與步驟

13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三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

  Donald Norman [3]在情感設計一書中提出人與物的情感交流為目的的創作行為課程中強調文化的感受

喚起兒時記憶讓情感透過文化體驗科技創新共構amp共創的設計實踐能呈現出人與物件互動的創作課程

主要融合四個面向的理論和技術的跨領域教學整合四

個面向為「文化」「科技」「創新」和「設計」為教

學的行動力搜集理解文化相關資料以文化為主的設計

元素現場調查與訪談的親自體驗並應用科技ICT結合互動電子書最後成果能放到網路平台上和實體應用

  31 跨領域創新教學

  2002年來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創新教學以「開放式課程網頁」[4]讓全世界自由分享知識及IDEO在史丹福大學創立了D-School[5]都是以創新概念開啟創新教學的方式近年來教育部推動創新教學大專院校也首當

其衝需要有創新教學以因應世界潮流教學要創新首

先老師們就需要先在思考上具備有創意或創造力的精神

[67]林天祐2000年也提出教育是激發創意的主要力量換言之老師的教學設計如何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發

揮創意的空間就是很重要的關鍵曾志朗(2001)於《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教師

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一文中明確指出教育改革我

們強調的不僅僅是教育課程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

學上的創新還有觀念上的突破[8]另一位學者游家政(2003)認為「創新教學」或「教學創新」就字義而言指的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

方法或策略[9]創新教學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促進有效之教與學

  史丹福大學的D-School將創新透過設計程序並且由

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激盪出火花那麼如何將創新的概念

融入在教學方法目標和成果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方

式的教學得到多元化學習

  32 創新設計程序

  1999年美國夜線「深掘」(Deep Dive)專題報導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流程要求IDEO重新設計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東西並在五天內設計出來因此IDEO執行創新設計程序重新設計一台超市手推車在五天

內運用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程序IDEO的創新概分為四個主要步驟1) 觀察2) 腦力激盪3) 雛型設計4)實作但是實際執行中應包含 1)洞見從他人的生活學習2)觀察看人們不做的聽人們不說的3)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4)腦力激盪是讓不同領域從自己的專業上提供想法發掘各種可能性5) 雛型設計原型製作並到超市得到經理和消費者的回饋6)實作修改至

圖4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實際場域可用的產品David Kelly近年也在史丹佛大學設立dschool推動創新設計的學程將這種創新設計思考的實務方法向學界推廣設計程序的建立則是透過統

整後的方法為分析事件的依據有利於減少設計人員對

於自身所想知事物感到質疑[10]透過創新設計程序的運作可以讓更多人參與並得到意想不到的創新概念的新

事物因此透過創新設計流程在跨領域的創新教學

可以產生更多創新的火花

  33 文化與體驗學習

  論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

歷程認為體驗學習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

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11]另外杜威( John Dewey)的「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 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社會心理學家黎溫( 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等等換言之文化透過直接的體驗和學習能給學

習者更深層的認知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irected experience)學習的過程是從具體的活動出發活動應提供學習者對某些事物的直接學習經驗也就是杜威所

強調的「做中學」[12]

  34 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

  本研究整合「智慧農第二期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

培育計畫mdash整合創新教學聯盟推動計畫」以資通訊科技(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出成果及應用於產域「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在

此概念下以「數位農村」與課程成果「互動電子書」結

  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訓練學生具有文

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開拓學生學習的視

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學期中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習

14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場域培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

與創新思維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

生具有在地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

用科技改善場域工作的新生代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信

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

組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

建構在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

數位化技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展開

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製作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在地居民對學生作品的測試與驗證

  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期末作品為測試以北鎮社區居

民40人為受測對象先讓受測者看完作品1電子書後再請受測者填寫問卷調查表以此類推調查表計有40份有效問卷37份無效問卷3份女性30位占79男性7位占2137位受測者中41-50歲4位 51-60歲18位61歲以上14位其他1位

  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題目1請問你喜歡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3人無意見有3人2你認為北鎮社區的鎮安宮三山國王故事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9人無意見有2人3如果有提供手機結合QRcode互動式求籤和解籤方式可以解決鎮安宮有籤詩卻無解籤員的問題

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7人無意見有4人不同意有1人4 是否符合鎮安宮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6人

  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的題目5 請問你喜歡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嗎非常同意有18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2人6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1人同意有22人無意見有4人7互動電子書內有花稻的圖案穿插你認為這樣的互動設計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20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2人8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2人無意見有9人

  作品三「北鎮社區CIS」的題目9請問你喜歡作品三「北鎮社區CIS」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1人10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北鎮社區CIS」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4人11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更能展現

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6人12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3

圖5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圖6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1)

圖7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2)

圖8 作品1的分析圖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11: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6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社群平台時平台所提供協助感到滿意度平均分數38顯示設計學習者對於在Facebook學習社群的使用上所提供之協助感到滿意也就是學習輔導之構面據上述結

果發現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中設計學習者認為較能透過同儕給予的建議來發現自身作

品的缺點並改進且比起傳統式分組教學能更易於與

同學做討論與回饋

  53 創造歷程之視覺呈現設計手法差異及所遇的困

難與問題分析

  531 視覺呈現設計手法歷程

  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設計手法歷程比較

表得知在選擇設計主題的方面四首詩被選的次數都

相差不遠(竹里館24次送別15次雜詩19次相思22次)且皆為設計學習者們耳熟能詳的王維的五言絕句其難易十分接近據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呈

現設計手法歷程比較表本研究將學習者在這兩個階段

所使用的手法大致分為以下10種類型說明如下1現代生活2遵循古詩3自我經驗或想法4 故事5諧音6技法7插畫8對比9色彩10簡化

  研究者發現在第二階段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單純只使用「遵循古意」手法的設計

學習者明顯減少而是漸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

「自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手法說明

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且較能夠加入自身的想法

與經驗也能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

詞文意加以轉換呈現也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學習者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完

全按照古人的思維去設計作品且運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可

以增添原本古詩的趣味除容易吸引觀者的目光外也能

讓觀者較易於瞭解畫面的涵義而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

應用「對比」「色彩」手法的設計學習者明顯比第二階

段多而「對比」「色彩」往往是設計手法中最基礎也

最常見的手法說明在傳統式分組教學中設計學習者較

傾向於使用基礎且常見的設計手法但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設計學習者則減少使用基礎

的設計手法而加入了較多元且新穎的想法專家共識評

量兩個階段學習的40個樣本中兩個階段分數差異最大且第二階段表現優於第一階段的作品案例呈現

  532 創造思考在兩學習階段中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本研究彙整40位設計學習者在兩個不同學習階段中執行設計時所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首先將設計學

習者「遇到的問題」分類為7個類型並與本研究先前所整合的構面做對應為表4

  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構圖發想與

呈現手法」在兩個階段中皆有部分學習者反應此問題

顯示部分學習者在構圖發想或呈現手法上是有困難的

設計教學者應針對此方面加強對學習者的實務訓練以

及介紹相關範例與方法「創新與個人特色」在第一階

段出現有少數學習者反應此問題但在第二階段則無任

何學習者表示遇到此問題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學習者較能夠發揮自己想法且加入創新元素或

點子「符碼轉換與應用」方面在第二階段的學習中

有較多學習者遇到問題說明部分學習者對符碼轉換與

其應用感到困難據本研究觀察是因為大多數設計學

習者在第二階段較傾向於加入自我想法與創新元素而

不直接運用原本古詩舊有元素進行設計因此在「符碼

表3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

專家共識評量各構面分數-成對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t 自由度顯著性(雙尾)

平均數 標準差

第一階段_創造力第二階段_創造力

-222 470 -2987 39 005

第一階段_技術性優點第二階段_技術性優點

-181 494 -2323 39 025

第一階段_美感吸引力第二階段_美感吸引力

-029 511 -361 39 720

第一階段_問題解決第二階段_問題解決

025 408 387 39 70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4 本研究之設計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中「遇到的問題」

創造力構面 問題類型

創造力

構圖發想與呈現手法

創新與個人特色

符碼轉換與應用

技術性優點amp美感吸引力

表現技法與技巧

表達能力不足

顏色配置

問題解決 理解題目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轉換與應用」上會增加其困難度在專業技能層面「

表現技法與技巧」在第二階段遇到此問題的學習者明顯

低於第一階段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表現技法與技巧」的問題可以得到改善且大多數設計學習

者可以克服此問題「表達性不足」為能否傳達詩詞文

意或將設計想法完整傳達的程度而此問題在兩個階段

所出現次數鮮少在問題解決層面「理解題目」在兩

個階段所出現次數鮮少

六結論與建議

  本段落就上述資料以回應本研究之目的說明並分

析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

異說明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並提出教

學反思及建議以供設計教育的相關參考

  61 就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

影響差異言

  從創意思考技能構面發現了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

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從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

果認為學生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學習的結果與傳統式分組教學相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

著性差異(plt005)可見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設計合作學習能提昇學生的創造力及專業技能之技術性這

意味著設計學習者之創造程度創作品顯現的新奇想法

之程度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予以轉化之程

度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有所提昇

  從專業技能構面探討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學習

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據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果技

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plt005)這意味著學習者之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勻稱性表

達性有所提昇而據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設計呈

現手法歷程比較顯示在第二階段應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自

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的手法說明在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較能夠加入自身經驗也能夠

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詞文意加以

轉換呈現研究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系學生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因循古

人思維去設計作品且能運用自身生活經驗為手法以翻轉

原本古詩義涵能讓當下生活的觀眾產生共鳴且學習者

減少使用基礎的設計手法而加入多元新穎的創意

  62 就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言

  就半結構訪問學習者經驗及其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解決之過程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比

起傳統式分組教學學習者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較能發揮自我想法並加入創新元素較能激發學習者的創

意思考技能而據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也顯示學習者

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合作學習較能透過他人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缺點學習者也較傾向於願以新方式去做設

計希望能與他人競爭比較也樂於嘗試去做超越他人

的創新視覺設計

  63 教學建議

  整體言應用Facebook於設計課程對提昇創造力是正面的提昇及助益身為設計教學者可藉此思考該如

何善用社群網路為工具不但能輔助設計教學者本身的

教學活動也能增進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但在應用社

群網路合作學習時有些事項仍需要思考及改善的因

此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a)關於創造力設計教學者應善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在教學活動中持續地拋出不同的討論議題

使學習者們互相做討論並不斷地激發想法透過屢次議

題討論訓練能增強學習者的創造力思考技能也能在平

台上分享相關創意設計案例

  (b)關於專業技術性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專業技能的資訊如色彩搭配

表現技法的影音教學示範將自身的技法示範或創作過

程分享至學習社群平台供給設計學習者觀看以協助學

習者

  (c)關於美感吸引力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相關資訊例如將美的形式原理

或其他相關基礎理論及案例解析上傳至社群平台供給

學習者參考設計教學者也可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透

過屢次實務訓練增強學習者的美感表現

  (d)關於問題解決設計學習者在Facebook學習社群平台上的互相評論中設計教學者也可持續且即時地加

入討論與回饋讓學習者有專業性的參考依據更能針

對問題本質作完善的解決

參考文獻

[1] TM Amabile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Y Springer-Verlag

[2] TM Amabile J Weinstock and S Archambault (19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environment and creativ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San Diego

[3] SP Bessemer and D J Treffinger (1981) The Assessment of Creative Products Review and Synthesis Journal of

8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Creative Behavior 15(3) 158-178[4] R Glaser (1990)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5] DH Jonassen KL Peck and BG Wilson (1999)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6] MK Kabilan N Ahmad and MJZ Abidin (2010) Facebook An Online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of English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3(4) 179-817

[7] WH Levi and R Lentz (1982) Effects of text illustrations a review of researc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and Technology Journal 30(4) 195-232

[8] PC Lin HT Hou SM Wang and KE Chang (2013) Analyzing knowledge dimensions and cognitive process of a project-based online discussion instructional activity using Facebook in an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course Computers amp Education 60(1) 110-121

[9] I Miloševic D Zivkovic S Arsic and D Manasijevic (2015) Facebook as virtual classroom - Socialnetworking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among Serbian students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32(4) 576-585

[10] F Saussure (1959)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NY McGraw-Hill

[11] N Stefanic and C Randles (2014) Examining the reliability of scores from the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in the measurement of individual and small group creativity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17(3) 278-295

[12] 孫春在林珊如(2007)網路合作學習數位時代的

互動學習環境教學與評量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13]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14]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詩詞形神轉化的文化創意設計應用設計學報16(4)91-105

[15] 楊一慈(2009)詩歌意象構成於產品設計之轉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張雅婷(2013)Facebook學習社群融入視覺藝術

教學之研究以臺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美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張基成童宜慧(2001)網路化學習檔案之設計方

法與建構模式httpwwwgcsceorggccce2001big5pepersmpahtm

[18] 徐嘉莉(2006)故宮文化創意商品之符號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高偉恩(2015)網路視覺藝術創造思考多媒體教材

之設計本位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20] 陳曉儒(2005)從語意轉換觀點談圖像符號設計之

研究-以觀光資源項目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

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

[21] 章佩玉(2012)運用社會學習理論於Facebook學

習社群進行知識分享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

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鍾毓珊(2006)傳達情感的設計手法運用於產品設

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江杰翰(2011)數位遊戲中鷹架輔助對玩家概念構圖

及設計創造力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

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24] 蘇筱喻(2013)運用社群網站輔助合作學習之學習

成效評估以理財線上課程為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

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5] 區國良蕭顯勝曾郁庭陳仁澤(2017)情境感知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9(1)33-69

9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Hsiu Ching Laura Hsieh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1209 Revised 20190214 Accepted 20190218)

Abstract - This study intend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poetic subject integrated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the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The core objectives contain 1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between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general learning 2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pplying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3to propose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and provid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The research processe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Step 1 confirmation of research problems and purposes Step 2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Poetry visual design is covered in the design subject and the curriculum is preceded Step 3 data collection Step 4 data analyses Step 5 analyses of research result 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s It would offer specific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creativity for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as well as important design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designers and researchers

Keywords Facebook Social network Cooperative Learning Creativ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Hsiu Ching Laura Hsieh laurarungmailcom

10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王淑慧1

1明道大學數位設計系彰化523台灣

(收稿日20190220再審日20190301接受日20190303)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組以台灣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和明道大學四所

學校共同組成「智慧農業文創」教學課程模組將不同領域的課程及學生共同達成計畫的課程目標課程

創新整合場域實習創業育成並且培養學生具有多元化的跨領域能力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以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進修部三年級學生為對象訓練學生具有文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

開拓學生學習的視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

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

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

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

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方法論數位農村互動電子書設計

林松義 博士

王淑慧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王淑慧博士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angelawang36gmailcom

一緒論

  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驗場域培

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與創新思維

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生具有在地

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用科技改善場域

工作的新生代其中課程模組操作以參考英國設計協會

(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

(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

並藉由本課程結合場域和ICT科技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

信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

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建構在

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數位化技

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運用課程訓練學

生以真實的素材展開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

製作等成果的產出並能回饋在地社區

二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程序以一學期的課程18週分成四個階段希望透過創新設計程序導引出學生能夠有多元學習同時以真實的場域為對

象除了了解真實世界的問題能夠提出設計的解決方

法在課程最後也能夠呈現作品並且分享在地居民

  2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

查場域研究程序以英國設計協會(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

(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進行教學創新翻

轉和研究資料收集分析[1]

12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重新規劃發展空有地

提升產業競爭提高青年人口回流就業要怎麼做

如何保留那些年輕人口

如何完整性保護好古蹟

如何將產業發展更廣

無障礙設施不方便

沒有清楚的指示牌

沒有明顯的形象牆

社區在網路上的資料太少

社區的特色結合一些創意並加強宣傳

  英國設計委員會在2005年提出4Ds雙鑽石設計流程

(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雙重發散收斂的格局

並把它稱為雙菱形的設計過程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

論第一個菱形 定義問題的階段製作原型主要是為了

了解問題找出正確的問題 (痛點)第二個菱形 一旦進

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在製作代表解決方案的原型找出

正確的答案 (解答)(見圖1)

  2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221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發現在地問

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饋在地社

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合在地居

民的需求和認同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架構研究調查場域以台灣彰化縣田尾鄉的北鎮社區為範

圍以18週的課程每4週為一單元4Ds雙鑽石設計流程VS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執行步驟第一步驟為「文化理解與發現」請學生事前搜索相關文化資料查探農村社

區資料缺乏的面向並親自至場域發現問題第二步驟

為「文化體驗與定義」學生親自體驗觀察過社區回

課程中討論社區問題並定義問題第三步驟為「共構與

共創」運用便利貼讓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解

決問題中分項建構社區的文化內容同時加以創新

科技的整合媒體第四步驟為「數位創意製作」分組

創意製作相關主題最後呈現出北鎮社區CIS電子書三山國王電子書和公仔南北鎮社區介紹電子書一起來

北鎮社區電子書最後成果展出(見圖2)

  研究架構以「發現問題」VS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發現」主要在發現場域問題「文獻探討」VS 「定

義」在定義問題前也要蒐集相關資料了解背景才能下

定義透過跨領域工作坊個案研究和創新設計流程的

運作也是能「發展」創意思考多元的學習成果「傳

遞」創作成果及以問卷調查驗證相關作品及回饋最後

結論回饋整個學習成果(見圖3)

  222 場域問題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

發現在地問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

饋在地社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

合在地居民的需求和認同學生透過親身觀察體驗訪

談和調查表歸納出社區的十個問題學生分成四組依

照以上問題選擇解決的方式和作品問題如下

圖1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資料來源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

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圖2 跨領域教學執行步驟

圖3 研究架構與步驟

13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三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

  Donald Norman [3]在情感設計一書中提出人與物的情感交流為目的的創作行為課程中強調文化的感受

喚起兒時記憶讓情感透過文化體驗科技創新共構amp共創的設計實踐能呈現出人與物件互動的創作課程

主要融合四個面向的理論和技術的跨領域教學整合四

個面向為「文化」「科技」「創新」和「設計」為教

學的行動力搜集理解文化相關資料以文化為主的設計

元素現場調查與訪談的親自體驗並應用科技ICT結合互動電子書最後成果能放到網路平台上和實體應用

  31 跨領域創新教學

  2002年來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創新教學以「開放式課程網頁」[4]讓全世界自由分享知識及IDEO在史丹福大學創立了D-School[5]都是以創新概念開啟創新教學的方式近年來教育部推動創新教學大專院校也首當

其衝需要有創新教學以因應世界潮流教學要創新首

先老師們就需要先在思考上具備有創意或創造力的精神

[67]林天祐2000年也提出教育是激發創意的主要力量換言之老師的教學設計如何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發

揮創意的空間就是很重要的關鍵曾志朗(2001)於《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教師

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一文中明確指出教育改革我

們強調的不僅僅是教育課程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

學上的創新還有觀念上的突破[8]另一位學者游家政(2003)認為「創新教學」或「教學創新」就字義而言指的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

方法或策略[9]創新教學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促進有效之教與學

  史丹福大學的D-School將創新透過設計程序並且由

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激盪出火花那麼如何將創新的概念

融入在教學方法目標和成果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方

式的教學得到多元化學習

  32 創新設計程序

  1999年美國夜線「深掘」(Deep Dive)專題報導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流程要求IDEO重新設計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東西並在五天內設計出來因此IDEO執行創新設計程序重新設計一台超市手推車在五天

內運用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程序IDEO的創新概分為四個主要步驟1) 觀察2) 腦力激盪3) 雛型設計4)實作但是實際執行中應包含 1)洞見從他人的生活學習2)觀察看人們不做的聽人們不說的3)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4)腦力激盪是讓不同領域從自己的專業上提供想法發掘各種可能性5) 雛型設計原型製作並到超市得到經理和消費者的回饋6)實作修改至

圖4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實際場域可用的產品David Kelly近年也在史丹佛大學設立dschool推動創新設計的學程將這種創新設計思考的實務方法向學界推廣設計程序的建立則是透過統

整後的方法為分析事件的依據有利於減少設計人員對

於自身所想知事物感到質疑[10]透過創新設計程序的運作可以讓更多人參與並得到意想不到的創新概念的新

事物因此透過創新設計流程在跨領域的創新教學

可以產生更多創新的火花

  33 文化與體驗學習

  論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

歷程認為體驗學習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

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11]另外杜威( John Dewey)的「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 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社會心理學家黎溫( 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等等換言之文化透過直接的體驗和學習能給學

習者更深層的認知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irected experience)學習的過程是從具體的活動出發活動應提供學習者對某些事物的直接學習經驗也就是杜威所

強調的「做中學」[12]

  34 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

  本研究整合「智慧農第二期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

培育計畫mdash整合創新教學聯盟推動計畫」以資通訊科技(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出成果及應用於產域「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在

此概念下以「數位農村」與課程成果「互動電子書」結

  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訓練學生具有文

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開拓學生學習的視

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學期中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習

14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場域培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

與創新思維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

生具有在地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

用科技改善場域工作的新生代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信

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

組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

建構在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

數位化技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展開

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製作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在地居民對學生作品的測試與驗證

  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期末作品為測試以北鎮社區居

民40人為受測對象先讓受測者看完作品1電子書後再請受測者填寫問卷調查表以此類推調查表計有40份有效問卷37份無效問卷3份女性30位占79男性7位占2137位受測者中41-50歲4位 51-60歲18位61歲以上14位其他1位

  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題目1請問你喜歡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3人無意見有3人2你認為北鎮社區的鎮安宮三山國王故事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9人無意見有2人3如果有提供手機結合QRcode互動式求籤和解籤方式可以解決鎮安宮有籤詩卻無解籤員的問題

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7人無意見有4人不同意有1人4 是否符合鎮安宮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6人

  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的題目5 請問你喜歡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嗎非常同意有18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2人6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1人同意有22人無意見有4人7互動電子書內有花稻的圖案穿插你認為這樣的互動設計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20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2人8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2人無意見有9人

  作品三「北鎮社區CIS」的題目9請問你喜歡作品三「北鎮社區CIS」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1人10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北鎮社區CIS」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4人11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更能展現

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6人12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3

圖5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圖6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1)

圖7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2)

圖8 作品1的分析圖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12: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7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轉換與應用」上會增加其困難度在專業技能層面「

表現技法與技巧」在第二階段遇到此問題的學習者明顯

低於第一階段說明在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表現技法與技巧」的問題可以得到改善且大多數設計學習

者可以克服此問題「表達性不足」為能否傳達詩詞文

意或將設計想法完整傳達的程度而此問題在兩個階段

所出現次數鮮少在問題解決層面「理解題目」在兩

個階段所出現次數鮮少

六結論與建議

  本段落就上述資料以回應本研究之目的說明並分

析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

異說明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並提出教

學反思及建議以供設計教育的相關參考

  61 就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

影響差異言

  從創意思考技能構面發現了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

學習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從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

果認為學生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學習的結果與傳統式分組教學相比在創造力技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

著性差異(plt005)可見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設計合作學習能提昇學生的創造力及專業技能之技術性這

意味著設計學習者之創造程度創作品顯現的新奇想法

之程度激發其他創造性產品的可能性予以轉化之程

度顯現的文字象徵情緒意義之程度有所提昇

  從專業技能構面探討兩個不同教學模式下對設學習

者的創造力影響差異據設計專家之共識評量結果技

術性優點構面上有顯著性差異(plt005)這意味著學習者之技術性優點組織性簡潔性計畫性勻稱性表

達性有所提昇而據學習者在兩學習階段的視覺設計呈

現手法歷程比較顯示在第二階段應Facebook學習社群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漸傾向於加入「現代生活」「自

我經驗或想法」「故事」「簡化」的手法說明在

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學習者較傾向於在設計創作中加入生活周遭的元素並較能夠加入自身經驗也能夠

用敘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畫面或將複雜的詩詞文意加以

轉換呈現研究發現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時設計系學生較能夠表現出自己想法與風格的作品而非因循古

人思維去設計作品且能運用自身生活經驗為手法以翻轉

原本古詩義涵能讓當下生活的觀眾產生共鳴且學習者

減少使用基礎的設計手法而加入多元新穎的創意

  62 就學習者經驗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言

  就半結構訪問學習者經驗及其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解決之過程本研究發現在「創意思考技能層面」比

起傳統式分組教學學習者應用Facebook學習社群較能發揮自我想法並加入創新元素較能激發學習者的創

意思考技能而據學習滿意度問卷結果也顯示學習者

認為使用Facebook進行合作學習較能透過他人評論以改進自己作品缺點學習者也較傾向於願以新方式去做設

計希望能與他人競爭比較也樂於嘗試去做超越他人

的創新視覺設計

  63 教學建議

  整體言應用Facebook於設計課程對提昇創造力是正面的提昇及助益身為設計教學者可藉此思考該如

何善用社群網路為工具不但能輔助設計教學者本身的

教學活動也能增進設計學習者的創造力但在應用社

群網路合作學習時有些事項仍需要思考及改善的因

此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a)關於創造力設計教學者應善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在教學活動中持續地拋出不同的討論議題

使學習者們互相做討論並不斷地激發想法透過屢次議

題討論訓練能增強學習者的創造力思考技能也能在平

台上分享相關創意設計案例

  (b)關於專業技術性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專業技能的資訊如色彩搭配

表現技法的影音教學示範將自身的技法示範或創作過

程分享至學習社群平台供給設計學習者觀看以協助學

習者

  (c)關於美感吸引力設計教學者可以運用Facebook學習社群的討論區分享相關資訊例如將美的形式原理

或其他相關基礎理論及案例解析上傳至社群平台供給

學習者參考設計教學者也可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透

過屢次實務訓練增強學習者的美感表現

  (d)關於問題解決設計學習者在Facebook學習社群平台上的互相評論中設計教學者也可持續且即時地加

入討論與回饋讓學習者有專業性的參考依據更能針

對問題本質作完善的解決

參考文獻

[1] TM Amabile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Y Springer-Verlag

[2] TM Amabile J Weinstock and S Archambault (19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environment and creativ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San Diego

[3] SP Bessemer and D J Treffinger (1981) The Assessment of Creative Products Review and Synthesis Journal of

8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Creative Behavior 15(3) 158-178[4] R Glaser (1990)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5] DH Jonassen KL Peck and BG Wilson (1999)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6] MK Kabilan N Ahmad and MJZ Abidin (2010) Facebook An Online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of English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3(4) 179-817

[7] WH Levi and R Lentz (1982) Effects of text illustrations a review of researc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and Technology Journal 30(4) 195-232

[8] PC Lin HT Hou SM Wang and KE Chang (2013) Analyzing knowledge dimensions and cognitive process of a project-based online discussion instructional activity using Facebook in an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course Computers amp Education 60(1) 110-121

[9] I Miloševic D Zivkovic S Arsic and D Manasijevic (2015) Facebook as virtual classroom - Socialnetworking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among Serbian students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32(4) 576-585

[10] F Saussure (1959)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NY McGraw-Hill

[11] N Stefanic and C Randles (2014) Examining the reliability of scores from the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in the measurement of individual and small group creativity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17(3) 278-295

[12] 孫春在林珊如(2007)網路合作學習數位時代的

互動學習環境教學與評量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13]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14]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詩詞形神轉化的文化創意設計應用設計學報16(4)91-105

[15] 楊一慈(2009)詩歌意象構成於產品設計之轉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張雅婷(2013)Facebook學習社群融入視覺藝術

教學之研究以臺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美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張基成童宜慧(2001)網路化學習檔案之設計方

法與建構模式httpwwwgcsceorggccce2001big5pepersmpahtm

[18] 徐嘉莉(2006)故宮文化創意商品之符號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高偉恩(2015)網路視覺藝術創造思考多媒體教材

之設計本位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20] 陳曉儒(2005)從語意轉換觀點談圖像符號設計之

研究-以觀光資源項目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

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

[21] 章佩玉(2012)運用社會學習理論於Facebook學

習社群進行知識分享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

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鍾毓珊(2006)傳達情感的設計手法運用於產品設

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江杰翰(2011)數位遊戲中鷹架輔助對玩家概念構圖

及設計創造力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

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24] 蘇筱喻(2013)運用社群網站輔助合作學習之學習

成效評估以理財線上課程為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

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5] 區國良蕭顯勝曾郁庭陳仁澤(2017)情境感知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9(1)33-69

9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Hsiu Ching Laura Hsieh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1209 Revised 20190214 Accepted 20190218)

Abstract - This study intend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poetic subject integrated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the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The core objectives contain 1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between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general learning 2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pplying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3to propose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and provid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The research processe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Step 1 confirmation of research problems and purposes Step 2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Poetry visual design is covered in the design subject and the curriculum is preceded Step 3 data collection Step 4 data analyses Step 5 analyses of research result 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s It would offer specific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creativity for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as well as important design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designers and researchers

Keywords Facebook Social network Cooperative Learning Creativ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Hsiu Ching Laura Hsieh laurarungmailcom

10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王淑慧1

1明道大學數位設計系彰化523台灣

(收稿日20190220再審日20190301接受日20190303)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組以台灣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和明道大學四所

學校共同組成「智慧農業文創」教學課程模組將不同領域的課程及學生共同達成計畫的課程目標課程

創新整合場域實習創業育成並且培養學生具有多元化的跨領域能力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以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進修部三年級學生為對象訓練學生具有文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

開拓學生學習的視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

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

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

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

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方法論數位農村互動電子書設計

林松義 博士

王淑慧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王淑慧博士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angelawang36gmailcom

一緒論

  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驗場域培

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與創新思維

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生具有在地

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用科技改善場域

工作的新生代其中課程模組操作以參考英國設計協會

(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

(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

並藉由本課程結合場域和ICT科技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

信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

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建構在

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數位化技

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運用課程訓練學

生以真實的素材展開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

製作等成果的產出並能回饋在地社區

二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程序以一學期的課程18週分成四個階段希望透過創新設計程序導引出學生能夠有多元學習同時以真實的場域為對

象除了了解真實世界的問題能夠提出設計的解決方

法在課程最後也能夠呈現作品並且分享在地居民

  2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

查場域研究程序以英國設計協會(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

(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進行教學創新翻

轉和研究資料收集分析[1]

12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重新規劃發展空有地

提升產業競爭提高青年人口回流就業要怎麼做

如何保留那些年輕人口

如何完整性保護好古蹟

如何將產業發展更廣

無障礙設施不方便

沒有清楚的指示牌

沒有明顯的形象牆

社區在網路上的資料太少

社區的特色結合一些創意並加強宣傳

  英國設計委員會在2005年提出4Ds雙鑽石設計流程

(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雙重發散收斂的格局

並把它稱為雙菱形的設計過程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

論第一個菱形 定義問題的階段製作原型主要是為了

了解問題找出正確的問題 (痛點)第二個菱形 一旦進

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在製作代表解決方案的原型找出

正確的答案 (解答)(見圖1)

  2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221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發現在地問

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饋在地社

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合在地居

民的需求和認同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架構研究調查場域以台灣彰化縣田尾鄉的北鎮社區為範

圍以18週的課程每4週為一單元4Ds雙鑽石設計流程VS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執行步驟第一步驟為「文化理解與發現」請學生事前搜索相關文化資料查探農村社

區資料缺乏的面向並親自至場域發現問題第二步驟

為「文化體驗與定義」學生親自體驗觀察過社區回

課程中討論社區問題並定義問題第三步驟為「共構與

共創」運用便利貼讓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解

決問題中分項建構社區的文化內容同時加以創新

科技的整合媒體第四步驟為「數位創意製作」分組

創意製作相關主題最後呈現出北鎮社區CIS電子書三山國王電子書和公仔南北鎮社區介紹電子書一起來

北鎮社區電子書最後成果展出(見圖2)

  研究架構以「發現問題」VS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發現」主要在發現場域問題「文獻探討」VS 「定

義」在定義問題前也要蒐集相關資料了解背景才能下

定義透過跨領域工作坊個案研究和創新設計流程的

運作也是能「發展」創意思考多元的學習成果「傳

遞」創作成果及以問卷調查驗證相關作品及回饋最後

結論回饋整個學習成果(見圖3)

  222 場域問題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

發現在地問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

饋在地社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

合在地居民的需求和認同學生透過親身觀察體驗訪

談和調查表歸納出社區的十個問題學生分成四組依

照以上問題選擇解決的方式和作品問題如下

圖1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資料來源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

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圖2 跨領域教學執行步驟

圖3 研究架構與步驟

13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三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

  Donald Norman [3]在情感設計一書中提出人與物的情感交流為目的的創作行為課程中強調文化的感受

喚起兒時記憶讓情感透過文化體驗科技創新共構amp共創的設計實踐能呈現出人與物件互動的創作課程

主要融合四個面向的理論和技術的跨領域教學整合四

個面向為「文化」「科技」「創新」和「設計」為教

學的行動力搜集理解文化相關資料以文化為主的設計

元素現場調查與訪談的親自體驗並應用科技ICT結合互動電子書最後成果能放到網路平台上和實體應用

  31 跨領域創新教學

  2002年來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創新教學以「開放式課程網頁」[4]讓全世界自由分享知識及IDEO在史丹福大學創立了D-School[5]都是以創新概念開啟創新教學的方式近年來教育部推動創新教學大專院校也首當

其衝需要有創新教學以因應世界潮流教學要創新首

先老師們就需要先在思考上具備有創意或創造力的精神

[67]林天祐2000年也提出教育是激發創意的主要力量換言之老師的教學設計如何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發

揮創意的空間就是很重要的關鍵曾志朗(2001)於《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教師

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一文中明確指出教育改革我

們強調的不僅僅是教育課程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

學上的創新還有觀念上的突破[8]另一位學者游家政(2003)認為「創新教學」或「教學創新」就字義而言指的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

方法或策略[9]創新教學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促進有效之教與學

  史丹福大學的D-School將創新透過設計程序並且由

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激盪出火花那麼如何將創新的概念

融入在教學方法目標和成果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方

式的教學得到多元化學習

  32 創新設計程序

  1999年美國夜線「深掘」(Deep Dive)專題報導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流程要求IDEO重新設計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東西並在五天內設計出來因此IDEO執行創新設計程序重新設計一台超市手推車在五天

內運用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程序IDEO的創新概分為四個主要步驟1) 觀察2) 腦力激盪3) 雛型設計4)實作但是實際執行中應包含 1)洞見從他人的生活學習2)觀察看人們不做的聽人們不說的3)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4)腦力激盪是讓不同領域從自己的專業上提供想法發掘各種可能性5) 雛型設計原型製作並到超市得到經理和消費者的回饋6)實作修改至

圖4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實際場域可用的產品David Kelly近年也在史丹佛大學設立dschool推動創新設計的學程將這種創新設計思考的實務方法向學界推廣設計程序的建立則是透過統

整後的方法為分析事件的依據有利於減少設計人員對

於自身所想知事物感到質疑[10]透過創新設計程序的運作可以讓更多人參與並得到意想不到的創新概念的新

事物因此透過創新設計流程在跨領域的創新教學

可以產生更多創新的火花

  33 文化與體驗學習

  論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

歷程認為體驗學習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

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11]另外杜威( John Dewey)的「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 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社會心理學家黎溫( 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等等換言之文化透過直接的體驗和學習能給學

習者更深層的認知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irected experience)學習的過程是從具體的活動出發活動應提供學習者對某些事物的直接學習經驗也就是杜威所

強調的「做中學」[12]

  34 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

  本研究整合「智慧農第二期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

培育計畫mdash整合創新教學聯盟推動計畫」以資通訊科技(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出成果及應用於產域「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在

此概念下以「數位農村」與課程成果「互動電子書」結

  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訓練學生具有文

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開拓學生學習的視

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學期中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習

14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場域培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

與創新思維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

生具有在地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

用科技改善場域工作的新生代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信

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

組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

建構在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

數位化技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展開

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製作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在地居民對學生作品的測試與驗證

  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期末作品為測試以北鎮社區居

民40人為受測對象先讓受測者看完作品1電子書後再請受測者填寫問卷調查表以此類推調查表計有40份有效問卷37份無效問卷3份女性30位占79男性7位占2137位受測者中41-50歲4位 51-60歲18位61歲以上14位其他1位

  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題目1請問你喜歡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3人無意見有3人2你認為北鎮社區的鎮安宮三山國王故事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9人無意見有2人3如果有提供手機結合QRcode互動式求籤和解籤方式可以解決鎮安宮有籤詩卻無解籤員的問題

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7人無意見有4人不同意有1人4 是否符合鎮安宮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6人

  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的題目5 請問你喜歡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嗎非常同意有18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2人6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1人同意有22人無意見有4人7互動電子書內有花稻的圖案穿插你認為這樣的互動設計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20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2人8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2人無意見有9人

  作品三「北鎮社區CIS」的題目9請問你喜歡作品三「北鎮社區CIS」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1人10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北鎮社區CIS」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4人11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更能展現

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6人12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3

圖5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圖6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1)

圖7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2)

圖8 作品1的分析圖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13: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8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Creative Behavior 15(3) 158-178[4] R Glaser (1990)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5] DH Jonassen KL Peck and BG Wilson (1999)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6] MK Kabilan N Ahmad and MJZ Abidin (2010) Facebook An Online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of English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3(4) 179-817

[7] WH Levi and R Lentz (1982) Effects of text illustrations a review of researc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and Technology Journal 30(4) 195-232

[8] PC Lin HT Hou SM Wang and KE Chang (2013) Analyzing knowledge dimensions and cognitive process of a project-based online discussion instructional activity using Facebook in an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course Computers amp Education 60(1) 110-121

[9] I Miloševic D Zivkovic S Arsic and D Manasijevic (2015) Facebook as virtual classroom - Socialnetworking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among Serbian students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32(4) 576-585

[10] F Saussure (1959)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NY McGraw-Hill

[11] N Stefanic and C Randles (2014) Examining the reliability of scores from the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in the measurement of individual and small group creativity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17(3) 278-295

[12] 孫春在林珊如(2007)網路合作學習數位時代的

互動學習環境教學與評量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13]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14] 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詩詞形神轉化的文化創意設計應用設計學報16(4)91-105

[15] 楊一慈(2009)詩歌意象構成於產品設計之轉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張雅婷(2013)Facebook學習社群融入視覺藝術

教學之研究以臺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美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張基成童宜慧(2001)網路化學習檔案之設計方

法與建構模式httpwwwgcsceorggccce2001big5pepersmpahtm

[18] 徐嘉莉(2006)故宮文化創意商品之符號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高偉恩(2015)網路視覺藝術創造思考多媒體教材

之設計本位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20] 陳曉儒(2005)從語意轉換觀點談圖像符號設計之

研究-以觀光資源項目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

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

[21] 章佩玉(2012)運用社會學習理論於Facebook學

習社群進行知識分享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

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鍾毓珊(2006)傳達情感的設計手法運用於產品設

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江杰翰(2011)數位遊戲中鷹架輔助對玩家概念構圖

及設計創造力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

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24] 蘇筱喻(2013)運用社群網站輔助合作學習之學習

成效評估以理財線上課程為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

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5] 區國良蕭顯勝曾郁庭陳仁澤(2017)情境感知Facebook社群網路英文字彙學習系統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9(1)33-69

9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Hsiu Ching Laura Hsieh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1209 Revised 20190214 Accepted 20190218)

Abstract - This study intend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poetic subject integrated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the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The core objectives contain 1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between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general learning 2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pplying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3to propose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and provid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The research processe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Step 1 confirmation of research problems and purposes Step 2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Poetry visual design is covered in the design subject and the curriculum is preceded Step 3 data collection Step 4 data analyses Step 5 analyses of research result 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s It would offer specific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creativity for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as well as important design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designers and researchers

Keywords Facebook Social network Cooperative Learning Creativ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Hsiu Ching Laura Hsieh laurarungmailcom

10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王淑慧1

1明道大學數位設計系彰化523台灣

(收稿日20190220再審日20190301接受日20190303)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組以台灣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和明道大學四所

學校共同組成「智慧農業文創」教學課程模組將不同領域的課程及學生共同達成計畫的課程目標課程

創新整合場域實習創業育成並且培養學生具有多元化的跨領域能力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以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進修部三年級學生為對象訓練學生具有文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

開拓學生學習的視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

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

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

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

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方法論數位農村互動電子書設計

林松義 博士

王淑慧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王淑慧博士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angelawang36gmailcom

一緒論

  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驗場域培

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與創新思維

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生具有在地

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用科技改善場域

工作的新生代其中課程模組操作以參考英國設計協會

(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

(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

並藉由本課程結合場域和ICT科技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

信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

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建構在

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數位化技

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運用課程訓練學

生以真實的素材展開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

製作等成果的產出並能回饋在地社區

二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程序以一學期的課程18週分成四個階段希望透過創新設計程序導引出學生能夠有多元學習同時以真實的場域為對

象除了了解真實世界的問題能夠提出設計的解決方

法在課程最後也能夠呈現作品並且分享在地居民

  2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

查場域研究程序以英國設計協會(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

(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進行教學創新翻

轉和研究資料收集分析[1]

12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重新規劃發展空有地

提升產業競爭提高青年人口回流就業要怎麼做

如何保留那些年輕人口

如何完整性保護好古蹟

如何將產業發展更廣

無障礙設施不方便

沒有清楚的指示牌

沒有明顯的形象牆

社區在網路上的資料太少

社區的特色結合一些創意並加強宣傳

  英國設計委員會在2005年提出4Ds雙鑽石設計流程

(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雙重發散收斂的格局

並把它稱為雙菱形的設計過程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

論第一個菱形 定義問題的階段製作原型主要是為了

了解問題找出正確的問題 (痛點)第二個菱形 一旦進

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在製作代表解決方案的原型找出

正確的答案 (解答)(見圖1)

  2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221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發現在地問

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饋在地社

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合在地居

民的需求和認同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架構研究調查場域以台灣彰化縣田尾鄉的北鎮社區為範

圍以18週的課程每4週為一單元4Ds雙鑽石設計流程VS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執行步驟第一步驟為「文化理解與發現」請學生事前搜索相關文化資料查探農村社

區資料缺乏的面向並親自至場域發現問題第二步驟

為「文化體驗與定義」學生親自體驗觀察過社區回

課程中討論社區問題並定義問題第三步驟為「共構與

共創」運用便利貼讓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解

決問題中分項建構社區的文化內容同時加以創新

科技的整合媒體第四步驟為「數位創意製作」分組

創意製作相關主題最後呈現出北鎮社區CIS電子書三山國王電子書和公仔南北鎮社區介紹電子書一起來

北鎮社區電子書最後成果展出(見圖2)

  研究架構以「發現問題」VS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發現」主要在發現場域問題「文獻探討」VS 「定

義」在定義問題前也要蒐集相關資料了解背景才能下

定義透過跨領域工作坊個案研究和創新設計流程的

運作也是能「發展」創意思考多元的學習成果「傳

遞」創作成果及以問卷調查驗證相關作品及回饋最後

結論回饋整個學習成果(見圖3)

  222 場域問題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

發現在地問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

饋在地社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

合在地居民的需求和認同學生透過親身觀察體驗訪

談和調查表歸納出社區的十個問題學生分成四組依

照以上問題選擇解決的方式和作品問題如下

圖1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資料來源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

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圖2 跨領域教學執行步驟

圖3 研究架構與步驟

13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三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

  Donald Norman [3]在情感設計一書中提出人與物的情感交流為目的的創作行為課程中強調文化的感受

喚起兒時記憶讓情感透過文化體驗科技創新共構amp共創的設計實踐能呈現出人與物件互動的創作課程

主要融合四個面向的理論和技術的跨領域教學整合四

個面向為「文化」「科技」「創新」和「設計」為教

學的行動力搜集理解文化相關資料以文化為主的設計

元素現場調查與訪談的親自體驗並應用科技ICT結合互動電子書最後成果能放到網路平台上和實體應用

  31 跨領域創新教學

  2002年來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創新教學以「開放式課程網頁」[4]讓全世界自由分享知識及IDEO在史丹福大學創立了D-School[5]都是以創新概念開啟創新教學的方式近年來教育部推動創新教學大專院校也首當

其衝需要有創新教學以因應世界潮流教學要創新首

先老師們就需要先在思考上具備有創意或創造力的精神

[67]林天祐2000年也提出教育是激發創意的主要力量換言之老師的教學設計如何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發

揮創意的空間就是很重要的關鍵曾志朗(2001)於《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教師

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一文中明確指出教育改革我

們強調的不僅僅是教育課程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

學上的創新還有觀念上的突破[8]另一位學者游家政(2003)認為「創新教學」或「教學創新」就字義而言指的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

方法或策略[9]創新教學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促進有效之教與學

  史丹福大學的D-School將創新透過設計程序並且由

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激盪出火花那麼如何將創新的概念

融入在教學方法目標和成果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方

式的教學得到多元化學習

  32 創新設計程序

  1999年美國夜線「深掘」(Deep Dive)專題報導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流程要求IDEO重新設計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東西並在五天內設計出來因此IDEO執行創新設計程序重新設計一台超市手推車在五天

內運用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程序IDEO的創新概分為四個主要步驟1) 觀察2) 腦力激盪3) 雛型設計4)實作但是實際執行中應包含 1)洞見從他人的生活學習2)觀察看人們不做的聽人們不說的3)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4)腦力激盪是讓不同領域從自己的專業上提供想法發掘各種可能性5) 雛型設計原型製作並到超市得到經理和消費者的回饋6)實作修改至

圖4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實際場域可用的產品David Kelly近年也在史丹佛大學設立dschool推動創新設計的學程將這種創新設計思考的實務方法向學界推廣設計程序的建立則是透過統

整後的方法為分析事件的依據有利於減少設計人員對

於自身所想知事物感到質疑[10]透過創新設計程序的運作可以讓更多人參與並得到意想不到的創新概念的新

事物因此透過創新設計流程在跨領域的創新教學

可以產生更多創新的火花

  33 文化與體驗學習

  論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

歷程認為體驗學習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

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11]另外杜威( John Dewey)的「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 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社會心理學家黎溫( 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等等換言之文化透過直接的體驗和學習能給學

習者更深層的認知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irected experience)學習的過程是從具體的活動出發活動應提供學習者對某些事物的直接學習經驗也就是杜威所

強調的「做中學」[12]

  34 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

  本研究整合「智慧農第二期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

培育計畫mdash整合創新教學聯盟推動計畫」以資通訊科技(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出成果及應用於產域「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在

此概念下以「數位農村」與課程成果「互動電子書」結

  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訓練學生具有文

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開拓學生學習的視

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學期中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習

14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場域培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

與創新思維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

生具有在地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

用科技改善場域工作的新生代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信

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

組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

建構在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

數位化技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展開

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製作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在地居民對學生作品的測試與驗證

  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期末作品為測試以北鎮社區居

民40人為受測對象先讓受測者看完作品1電子書後再請受測者填寫問卷調查表以此類推調查表計有40份有效問卷37份無效問卷3份女性30位占79男性7位占2137位受測者中41-50歲4位 51-60歲18位61歲以上14位其他1位

  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題目1請問你喜歡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3人無意見有3人2你認為北鎮社區的鎮安宮三山國王故事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9人無意見有2人3如果有提供手機結合QRcode互動式求籤和解籤方式可以解決鎮安宮有籤詩卻無解籤員的問題

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7人無意見有4人不同意有1人4 是否符合鎮安宮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6人

  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的題目5 請問你喜歡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嗎非常同意有18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2人6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1人同意有22人無意見有4人7互動電子書內有花稻的圖案穿插你認為這樣的互動設計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20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2人8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2人無意見有9人

  作品三「北鎮社區CIS」的題目9請問你喜歡作品三「北鎮社區CIS」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1人10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北鎮社區CIS」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4人11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更能展現

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6人12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3

圖5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圖6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1)

圖7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2)

圖8 作品1的分析圖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14: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9

Hsiu Ching Laura Hsieh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Intergrating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Education

Hsiu Ching Laura Hsieh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1209 Revised 20190214 Accepted 20190218)

Abstract - This study intend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poetic subject integrated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the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The core objectives contain 1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between Facebook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general learning 2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pplying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on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Design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3to propose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Facebook cooperation to design curriculum and provid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The research processe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Step 1 confirmation of research problems and purposes Step 2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Poetry visual design is covered in the design subject and the curriculum is preceded Step 3 data collection Step 4 data analyses Step 5 analyses of research result 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s It would offer specific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creativity for future design education as well as important design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designers and researchers

Keywords Facebook Social network Cooperative Learning Creativ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Hsiu Ching Laura Hsieh laurarungmailcom

10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王淑慧1

1明道大學數位設計系彰化523台灣

(收稿日20190220再審日20190301接受日20190303)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組以台灣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和明道大學四所

學校共同組成「智慧農業文創」教學課程模組將不同領域的課程及學生共同達成計畫的課程目標課程

創新整合場域實習創業育成並且培養學生具有多元化的跨領域能力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以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進修部三年級學生為對象訓練學生具有文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

開拓學生學習的視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

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

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

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

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方法論數位農村互動電子書設計

林松義 博士

王淑慧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王淑慧博士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angelawang36gmailcom

一緒論

  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驗場域培

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與創新思維

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生具有在地

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用科技改善場域

工作的新生代其中課程模組操作以參考英國設計協會

(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

(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

並藉由本課程結合場域和ICT科技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

信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

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建構在

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數位化技

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運用課程訓練學

生以真實的素材展開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

製作等成果的產出並能回饋在地社區

二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程序以一學期的課程18週分成四個階段希望透過創新設計程序導引出學生能夠有多元學習同時以真實的場域為對

象除了了解真實世界的問題能夠提出設計的解決方

法在課程最後也能夠呈現作品並且分享在地居民

  2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

查場域研究程序以英國設計協會(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

(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進行教學創新翻

轉和研究資料收集分析[1]

12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重新規劃發展空有地

提升產業競爭提高青年人口回流就業要怎麼做

如何保留那些年輕人口

如何完整性保護好古蹟

如何將產業發展更廣

無障礙設施不方便

沒有清楚的指示牌

沒有明顯的形象牆

社區在網路上的資料太少

社區的特色結合一些創意並加強宣傳

  英國設計委員會在2005年提出4Ds雙鑽石設計流程

(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雙重發散收斂的格局

並把它稱為雙菱形的設計過程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

論第一個菱形 定義問題的階段製作原型主要是為了

了解問題找出正確的問題 (痛點)第二個菱形 一旦進

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在製作代表解決方案的原型找出

正確的答案 (解答)(見圖1)

  2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221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發現在地問

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饋在地社

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合在地居

民的需求和認同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架構研究調查場域以台灣彰化縣田尾鄉的北鎮社區為範

圍以18週的課程每4週為一單元4Ds雙鑽石設計流程VS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執行步驟第一步驟為「文化理解與發現」請學生事前搜索相關文化資料查探農村社

區資料缺乏的面向並親自至場域發現問題第二步驟

為「文化體驗與定義」學生親自體驗觀察過社區回

課程中討論社區問題並定義問題第三步驟為「共構與

共創」運用便利貼讓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解

決問題中分項建構社區的文化內容同時加以創新

科技的整合媒體第四步驟為「數位創意製作」分組

創意製作相關主題最後呈現出北鎮社區CIS電子書三山國王電子書和公仔南北鎮社區介紹電子書一起來

北鎮社區電子書最後成果展出(見圖2)

  研究架構以「發現問題」VS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發現」主要在發現場域問題「文獻探討」VS 「定

義」在定義問題前也要蒐集相關資料了解背景才能下

定義透過跨領域工作坊個案研究和創新設計流程的

運作也是能「發展」創意思考多元的學習成果「傳

遞」創作成果及以問卷調查驗證相關作品及回饋最後

結論回饋整個學習成果(見圖3)

  222 場域問題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

發現在地問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

饋在地社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

合在地居民的需求和認同學生透過親身觀察體驗訪

談和調查表歸納出社區的十個問題學生分成四組依

照以上問題選擇解決的方式和作品問題如下

圖1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資料來源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

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圖2 跨領域教學執行步驟

圖3 研究架構與步驟

13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三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

  Donald Norman [3]在情感設計一書中提出人與物的情感交流為目的的創作行為課程中強調文化的感受

喚起兒時記憶讓情感透過文化體驗科技創新共構amp共創的設計實踐能呈現出人與物件互動的創作課程

主要融合四個面向的理論和技術的跨領域教學整合四

個面向為「文化」「科技」「創新」和「設計」為教

學的行動力搜集理解文化相關資料以文化為主的設計

元素現場調查與訪談的親自體驗並應用科技ICT結合互動電子書最後成果能放到網路平台上和實體應用

  31 跨領域創新教學

  2002年來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創新教學以「開放式課程網頁」[4]讓全世界自由分享知識及IDEO在史丹福大學創立了D-School[5]都是以創新概念開啟創新教學的方式近年來教育部推動創新教學大專院校也首當

其衝需要有創新教學以因應世界潮流教學要創新首

先老師們就需要先在思考上具備有創意或創造力的精神

[67]林天祐2000年也提出教育是激發創意的主要力量換言之老師的教學設計如何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發

揮創意的空間就是很重要的關鍵曾志朗(2001)於《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教師

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一文中明確指出教育改革我

們強調的不僅僅是教育課程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

學上的創新還有觀念上的突破[8]另一位學者游家政(2003)認為「創新教學」或「教學創新」就字義而言指的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

方法或策略[9]創新教學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促進有效之教與學

  史丹福大學的D-School將創新透過設計程序並且由

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激盪出火花那麼如何將創新的概念

融入在教學方法目標和成果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方

式的教學得到多元化學習

  32 創新設計程序

  1999年美國夜線「深掘」(Deep Dive)專題報導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流程要求IDEO重新設計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東西並在五天內設計出來因此IDEO執行創新設計程序重新設計一台超市手推車在五天

內運用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程序IDEO的創新概分為四個主要步驟1) 觀察2) 腦力激盪3) 雛型設計4)實作但是實際執行中應包含 1)洞見從他人的生活學習2)觀察看人們不做的聽人們不說的3)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4)腦力激盪是讓不同領域從自己的專業上提供想法發掘各種可能性5) 雛型設計原型製作並到超市得到經理和消費者的回饋6)實作修改至

圖4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實際場域可用的產品David Kelly近年也在史丹佛大學設立dschool推動創新設計的學程將這種創新設計思考的實務方法向學界推廣設計程序的建立則是透過統

整後的方法為分析事件的依據有利於減少設計人員對

於自身所想知事物感到質疑[10]透過創新設計程序的運作可以讓更多人參與並得到意想不到的創新概念的新

事物因此透過創新設計流程在跨領域的創新教學

可以產生更多創新的火花

  33 文化與體驗學習

  論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

歷程認為體驗學習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

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11]另外杜威( John Dewey)的「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 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社會心理學家黎溫( 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等等換言之文化透過直接的體驗和學習能給學

習者更深層的認知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irected experience)學習的過程是從具體的活動出發活動應提供學習者對某些事物的直接學習經驗也就是杜威所

強調的「做中學」[12]

  34 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

  本研究整合「智慧農第二期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

培育計畫mdash整合創新教學聯盟推動計畫」以資通訊科技(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出成果及應用於產域「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在

此概念下以「數位農村」與課程成果「互動電子書」結

  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訓練學生具有文

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開拓學生學習的視

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學期中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習

14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場域培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

與創新思維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

生具有在地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

用科技改善場域工作的新生代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信

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

組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

建構在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

數位化技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展開

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製作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在地居民對學生作品的測試與驗證

  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期末作品為測試以北鎮社區居

民40人為受測對象先讓受測者看完作品1電子書後再請受測者填寫問卷調查表以此類推調查表計有40份有效問卷37份無效問卷3份女性30位占79男性7位占2137位受測者中41-50歲4位 51-60歲18位61歲以上14位其他1位

  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題目1請問你喜歡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3人無意見有3人2你認為北鎮社區的鎮安宮三山國王故事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9人無意見有2人3如果有提供手機結合QRcode互動式求籤和解籤方式可以解決鎮安宮有籤詩卻無解籤員的問題

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7人無意見有4人不同意有1人4 是否符合鎮安宮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6人

  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的題目5 請問你喜歡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嗎非常同意有18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2人6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1人同意有22人無意見有4人7互動電子書內有花稻的圖案穿插你認為這樣的互動設計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20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2人8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2人無意見有9人

  作品三「北鎮社區CIS」的題目9請問你喜歡作品三「北鎮社區CIS」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1人10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北鎮社區CIS」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4人11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更能展現

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6人12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3

圖5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圖6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1)

圖7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2)

圖8 作品1的分析圖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15: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10

謝修璟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1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王淑慧1

1明道大學數位設計系彰化523台灣

(收稿日20190220再審日20190301接受日20190303)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組以台灣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和明道大學四所

學校共同組成「智慧農業文創」教學課程模組將不同領域的課程及學生共同達成計畫的課程目標課程

創新整合場域實習創業育成並且培養學生具有多元化的跨領域能力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以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進修部三年級學生為對象訓練學生具有文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

開拓學生學習的視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

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

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

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

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方法論數位農村互動電子書設計

林松義 博士

王淑慧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王淑慧博士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angelawang36gmailcom

一緒論

  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驗場域培

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與創新思維

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生具有在地

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用科技改善場域

工作的新生代其中課程模組操作以參考英國設計協會

(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

(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

並藉由本課程結合場域和ICT科技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

信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

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建構在

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數位化技

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運用課程訓練學

生以真實的素材展開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

製作等成果的產出並能回饋在地社區

二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程序以一學期的課程18週分成四個階段希望透過創新設計程序導引出學生能夠有多元學習同時以真實的場域為對

象除了了解真實世界的問題能夠提出設計的解決方

法在課程最後也能夠呈現作品並且分享在地居民

  2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

查場域研究程序以英國設計協會(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

(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進行教學創新翻

轉和研究資料收集分析[1]

12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重新規劃發展空有地

提升產業競爭提高青年人口回流就業要怎麼做

如何保留那些年輕人口

如何完整性保護好古蹟

如何將產業發展更廣

無障礙設施不方便

沒有清楚的指示牌

沒有明顯的形象牆

社區在網路上的資料太少

社區的特色結合一些創意並加強宣傳

  英國設計委員會在2005年提出4Ds雙鑽石設計流程

(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雙重發散收斂的格局

並把它稱為雙菱形的設計過程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

論第一個菱形 定義問題的階段製作原型主要是為了

了解問題找出正確的問題 (痛點)第二個菱形 一旦進

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在製作代表解決方案的原型找出

正確的答案 (解答)(見圖1)

  2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221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發現在地問

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饋在地社

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合在地居

民的需求和認同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架構研究調查場域以台灣彰化縣田尾鄉的北鎮社區為範

圍以18週的課程每4週為一單元4Ds雙鑽石設計流程VS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執行步驟第一步驟為「文化理解與發現」請學生事前搜索相關文化資料查探農村社

區資料缺乏的面向並親自至場域發現問題第二步驟

為「文化體驗與定義」學生親自體驗觀察過社區回

課程中討論社區問題並定義問題第三步驟為「共構與

共創」運用便利貼讓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解

決問題中分項建構社區的文化內容同時加以創新

科技的整合媒體第四步驟為「數位創意製作」分組

創意製作相關主題最後呈現出北鎮社區CIS電子書三山國王電子書和公仔南北鎮社區介紹電子書一起來

北鎮社區電子書最後成果展出(見圖2)

  研究架構以「發現問題」VS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發現」主要在發現場域問題「文獻探討」VS 「定

義」在定義問題前也要蒐集相關資料了解背景才能下

定義透過跨領域工作坊個案研究和創新設計流程的

運作也是能「發展」創意思考多元的學習成果「傳

遞」創作成果及以問卷調查驗證相關作品及回饋最後

結論回饋整個學習成果(見圖3)

  222 場域問題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

發現在地問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

饋在地社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

合在地居民的需求和認同學生透過親身觀察體驗訪

談和調查表歸納出社區的十個問題學生分成四組依

照以上問題選擇解決的方式和作品問題如下

圖1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資料來源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

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圖2 跨領域教學執行步驟

圖3 研究架構與步驟

13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三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

  Donald Norman [3]在情感設計一書中提出人與物的情感交流為目的的創作行為課程中強調文化的感受

喚起兒時記憶讓情感透過文化體驗科技創新共構amp共創的設計實踐能呈現出人與物件互動的創作課程

主要融合四個面向的理論和技術的跨領域教學整合四

個面向為「文化」「科技」「創新」和「設計」為教

學的行動力搜集理解文化相關資料以文化為主的設計

元素現場調查與訪談的親自體驗並應用科技ICT結合互動電子書最後成果能放到網路平台上和實體應用

  31 跨領域創新教學

  2002年來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創新教學以「開放式課程網頁」[4]讓全世界自由分享知識及IDEO在史丹福大學創立了D-School[5]都是以創新概念開啟創新教學的方式近年來教育部推動創新教學大專院校也首當

其衝需要有創新教學以因應世界潮流教學要創新首

先老師們就需要先在思考上具備有創意或創造力的精神

[67]林天祐2000年也提出教育是激發創意的主要力量換言之老師的教學設計如何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發

揮創意的空間就是很重要的關鍵曾志朗(2001)於《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教師

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一文中明確指出教育改革我

們強調的不僅僅是教育課程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

學上的創新還有觀念上的突破[8]另一位學者游家政(2003)認為「創新教學」或「教學創新」就字義而言指的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

方法或策略[9]創新教學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促進有效之教與學

  史丹福大學的D-School將創新透過設計程序並且由

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激盪出火花那麼如何將創新的概念

融入在教學方法目標和成果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方

式的教學得到多元化學習

  32 創新設計程序

  1999年美國夜線「深掘」(Deep Dive)專題報導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流程要求IDEO重新設計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東西並在五天內設計出來因此IDEO執行創新設計程序重新設計一台超市手推車在五天

內運用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程序IDEO的創新概分為四個主要步驟1) 觀察2) 腦力激盪3) 雛型設計4)實作但是實際執行中應包含 1)洞見從他人的生活學習2)觀察看人們不做的聽人們不說的3)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4)腦力激盪是讓不同領域從自己的專業上提供想法發掘各種可能性5) 雛型設計原型製作並到超市得到經理和消費者的回饋6)實作修改至

圖4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實際場域可用的產品David Kelly近年也在史丹佛大學設立dschool推動創新設計的學程將這種創新設計思考的實務方法向學界推廣設計程序的建立則是透過統

整後的方法為分析事件的依據有利於減少設計人員對

於自身所想知事物感到質疑[10]透過創新設計程序的運作可以讓更多人參與並得到意想不到的創新概念的新

事物因此透過創新設計流程在跨領域的創新教學

可以產生更多創新的火花

  33 文化與體驗學習

  論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

歷程認為體驗學習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

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11]另外杜威( John Dewey)的「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 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社會心理學家黎溫( 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等等換言之文化透過直接的體驗和學習能給學

習者更深層的認知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irected experience)學習的過程是從具體的活動出發活動應提供學習者對某些事物的直接學習經驗也就是杜威所

強調的「做中學」[12]

  34 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

  本研究整合「智慧農第二期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

培育計畫mdash整合創新教學聯盟推動計畫」以資通訊科技(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出成果及應用於產域「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在

此概念下以「數位農村」與課程成果「互動電子書」結

  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訓練學生具有文

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開拓學生學習的視

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學期中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習

14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場域培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

與創新思維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

生具有在地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

用科技改善場域工作的新生代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信

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

組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

建構在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

數位化技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展開

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製作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在地居民對學生作品的測試與驗證

  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期末作品為測試以北鎮社區居

民40人為受測對象先讓受測者看完作品1電子書後再請受測者填寫問卷調查表以此類推調查表計有40份有效問卷37份無效問卷3份女性30位占79男性7位占2137位受測者中41-50歲4位 51-60歲18位61歲以上14位其他1位

  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題目1請問你喜歡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3人無意見有3人2你認為北鎮社區的鎮安宮三山國王故事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9人無意見有2人3如果有提供手機結合QRcode互動式求籤和解籤方式可以解決鎮安宮有籤詩卻無解籤員的問題

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7人無意見有4人不同意有1人4 是否符合鎮安宮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6人

  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的題目5 請問你喜歡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嗎非常同意有18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2人6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1人同意有22人無意見有4人7互動電子書內有花稻的圖案穿插你認為這樣的互動設計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20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2人8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2人無意見有9人

  作品三「北鎮社區CIS」的題目9請問你喜歡作品三「北鎮社區CIS」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1人10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北鎮社區CIS」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4人11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更能展現

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6人12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3

圖5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圖6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1)

圖7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2)

圖8 作品1的分析圖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16: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王淑慧1

1明道大學數位設計系彰化523台灣

(收稿日20190220再審日20190301接受日20190303)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組以台灣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和明道大學四所

學校共同組成「智慧農業文創」教學課程模組將不同領域的課程及學生共同達成計畫的課程目標課程

創新整合場域實習創業育成並且培養學生具有多元化的跨領域能力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以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進修部三年級學生為對象訓練學生具有文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

開拓學生學習的視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

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

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研究結果以學生期末作品為測試北鎮社區居民40人為受測對象有效問卷37份社區居民對同學的作品

92是認同也讓學生在翻轉教學中學習從做中學以真實場域的體驗和觀察訓練學生以在地文化的素

材及創新思維的作品產出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方法論數位農村互動電子書設計

林松義 博士

王淑慧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王淑慧博士明道大學數位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angelawang36gmailcom

一緒論

  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驗場域培

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與創新思維

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生具有在地

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用科技改善場域

工作的新生代其中課程模組操作以參考英國設計協會

(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

(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

並藉由本課程結合場域和ICT科技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

信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

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

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建構在

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數位化技

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運用課程訓練學

生以真實的素材展開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

製作等成果的產出並能回饋在地社區

二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程序以一學期的課程18週分成四個階段希望透過創新設計程序導引出學生能夠有多元學習同時以真實的場域為對

象除了了解真實世界的問題能夠提出設計的解決方

法在課程最後也能夠呈現作品並且分享在地居民

  2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

查場域研究程序以英國設計協會(UK Design Council)所定義的4Ds雙鑽石設計流程(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

(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論進行教學創新翻

轉和研究資料收集分析[1]

12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重新規劃發展空有地

提升產業競爭提高青年人口回流就業要怎麼做

如何保留那些年輕人口

如何完整性保護好古蹟

如何將產業發展更廣

無障礙設施不方便

沒有清楚的指示牌

沒有明顯的形象牆

社區在網路上的資料太少

社區的特色結合一些創意並加強宣傳

  英國設計委員會在2005年提出4Ds雙鑽石設計流程

(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雙重發散收斂的格局

並把它稱為雙菱形的設計過程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

論第一個菱形 定義問題的階段製作原型主要是為了

了解問題找出正確的問題 (痛點)第二個菱形 一旦進

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在製作代表解決方案的原型找出

正確的答案 (解答)(見圖1)

  2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221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發現在地問

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饋在地社

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合在地居

民的需求和認同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架構研究調查場域以台灣彰化縣田尾鄉的北鎮社區為範

圍以18週的課程每4週為一單元4Ds雙鑽石設計流程VS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執行步驟第一步驟為「文化理解與發現」請學生事前搜索相關文化資料查探農村社

區資料缺乏的面向並親自至場域發現問題第二步驟

為「文化體驗與定義」學生親自體驗觀察過社區回

課程中討論社區問題並定義問題第三步驟為「共構與

共創」運用便利貼讓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解

決問題中分項建構社區的文化內容同時加以創新

科技的整合媒體第四步驟為「數位創意製作」分組

創意製作相關主題最後呈現出北鎮社區CIS電子書三山國王電子書和公仔南北鎮社區介紹電子書一起來

北鎮社區電子書最後成果展出(見圖2)

  研究架構以「發現問題」VS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發現」主要在發現場域問題「文獻探討」VS 「定

義」在定義問題前也要蒐集相關資料了解背景才能下

定義透過跨領域工作坊個案研究和創新設計流程的

運作也是能「發展」創意思考多元的學習成果「傳

遞」創作成果及以問卷調查驗證相關作品及回饋最後

結論回饋整個學習成果(見圖3)

  222 場域問題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

發現在地問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

饋在地社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

合在地居民的需求和認同學生透過親身觀察體驗訪

談和調查表歸納出社區的十個問題學生分成四組依

照以上問題選擇解決的方式和作品問題如下

圖1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資料來源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

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圖2 跨領域教學執行步驟

圖3 研究架構與步驟

13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三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

  Donald Norman [3]在情感設計一書中提出人與物的情感交流為目的的創作行為課程中強調文化的感受

喚起兒時記憶讓情感透過文化體驗科技創新共構amp共創的設計實踐能呈現出人與物件互動的創作課程

主要融合四個面向的理論和技術的跨領域教學整合四

個面向為「文化」「科技」「創新」和「設計」為教

學的行動力搜集理解文化相關資料以文化為主的設計

元素現場調查與訪談的親自體驗並應用科技ICT結合互動電子書最後成果能放到網路平台上和實體應用

  31 跨領域創新教學

  2002年來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創新教學以「開放式課程網頁」[4]讓全世界自由分享知識及IDEO在史丹福大學創立了D-School[5]都是以創新概念開啟創新教學的方式近年來教育部推動創新教學大專院校也首當

其衝需要有創新教學以因應世界潮流教學要創新首

先老師們就需要先在思考上具備有創意或創造力的精神

[67]林天祐2000年也提出教育是激發創意的主要力量換言之老師的教學設計如何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發

揮創意的空間就是很重要的關鍵曾志朗(2001)於《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教師

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一文中明確指出教育改革我

們強調的不僅僅是教育課程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

學上的創新還有觀念上的突破[8]另一位學者游家政(2003)認為「創新教學」或「教學創新」就字義而言指的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

方法或策略[9]創新教學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促進有效之教與學

  史丹福大學的D-School將創新透過設計程序並且由

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激盪出火花那麼如何將創新的概念

融入在教學方法目標和成果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方

式的教學得到多元化學習

  32 創新設計程序

  1999年美國夜線「深掘」(Deep Dive)專題報導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流程要求IDEO重新設計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東西並在五天內設計出來因此IDEO執行創新設計程序重新設計一台超市手推車在五天

內運用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程序IDEO的創新概分為四個主要步驟1) 觀察2) 腦力激盪3) 雛型設計4)實作但是實際執行中應包含 1)洞見從他人的生活學習2)觀察看人們不做的聽人們不說的3)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4)腦力激盪是讓不同領域從自己的專業上提供想法發掘各種可能性5) 雛型設計原型製作並到超市得到經理和消費者的回饋6)實作修改至

圖4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實際場域可用的產品David Kelly近年也在史丹佛大學設立dschool推動創新設計的學程將這種創新設計思考的實務方法向學界推廣設計程序的建立則是透過統

整後的方法為分析事件的依據有利於減少設計人員對

於自身所想知事物感到質疑[10]透過創新設計程序的運作可以讓更多人參與並得到意想不到的創新概念的新

事物因此透過創新設計流程在跨領域的創新教學

可以產生更多創新的火花

  33 文化與體驗學習

  論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

歷程認為體驗學習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

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11]另外杜威( John Dewey)的「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 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社會心理學家黎溫( 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等等換言之文化透過直接的體驗和學習能給學

習者更深層的認知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irected experience)學習的過程是從具體的活動出發活動應提供學習者對某些事物的直接學習經驗也就是杜威所

強調的「做中學」[12]

  34 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

  本研究整合「智慧農第二期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

培育計畫mdash整合創新教學聯盟推動計畫」以資通訊科技(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出成果及應用於產域「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在

此概念下以「數位農村」與課程成果「互動電子書」結

  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訓練學生具有文

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開拓學生學習的視

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學期中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習

14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場域培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

與創新思維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

生具有在地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

用科技改善場域工作的新生代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信

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

組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

建構在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

數位化技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展開

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製作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在地居民對學生作品的測試與驗證

  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期末作品為測試以北鎮社區居

民40人為受測對象先讓受測者看完作品1電子書後再請受測者填寫問卷調查表以此類推調查表計有40份有效問卷37份無效問卷3份女性30位占79男性7位占2137位受測者中41-50歲4位 51-60歲18位61歲以上14位其他1位

  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題目1請問你喜歡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3人無意見有3人2你認為北鎮社區的鎮安宮三山國王故事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9人無意見有2人3如果有提供手機結合QRcode互動式求籤和解籤方式可以解決鎮安宮有籤詩卻無解籤員的問題

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7人無意見有4人不同意有1人4 是否符合鎮安宮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6人

  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的題目5 請問你喜歡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嗎非常同意有18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2人6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1人同意有22人無意見有4人7互動電子書內有花稻的圖案穿插你認為這樣的互動設計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20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2人8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2人無意見有9人

  作品三「北鎮社區CIS」的題目9請問你喜歡作品三「北鎮社區CIS」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1人10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北鎮社區CIS」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4人11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更能展現

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6人12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3

圖5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圖6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1)

圖7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2)

圖8 作品1的分析圖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17: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12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重新規劃發展空有地

提升產業競爭提高青年人口回流就業要怎麼做

如何保留那些年輕人口

如何完整性保護好古蹟

如何將產業發展更廣

無障礙設施不方便

沒有清楚的指示牌

沒有明顯的形象牆

社區在網路上的資料太少

社區的特色結合一些創意並加強宣傳

  英國設計委員會在2005年提出4Ds雙鑽石設計流程

(Double Diamond Design Process)雙重發散收斂的格局

並把它稱為雙菱形的設計過程發展從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與傳遞(Deliver)的創新方法

論第一個菱形 定義問題的階段製作原型主要是為了

了解問題找出正確的問題 (痛點)第二個菱形 一旦進

入問題解決的階段在製作代表解決方案的原型找出

正確的答案 (解答)(見圖1)

  2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221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發現在地問

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饋在地社

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合在地居

民的需求和認同本研究以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為研究架構研究調查場域以台灣彰化縣田尾鄉的北鎮社區為範

圍以18週的課程每4週為一單元4Ds雙鑽石設計流程VS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執行步驟第一步驟為「文化理解與發現」請學生事前搜索相關文化資料查探農村社

區資料缺乏的面向並親自至場域發現問題第二步驟

為「文化體驗與定義」學生親自體驗觀察過社區回

課程中討論社區問題並定義問題第三步驟為「共構與

共創」運用便利貼讓學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解

決問題中分項建構社區的文化內容同時加以創新

科技的整合媒體第四步驟為「數位創意製作」分組

創意製作相關主題最後呈現出北鎮社區CIS電子書三山國王電子書和公仔南北鎮社區介紹電子書一起來

北鎮社區電子書最後成果展出(見圖2)

  研究架構以「發現問題」VS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發現」主要在發現場域問題「文獻探討」VS 「定

義」在定義問題前也要蒐集相關資料了解背景才能下

定義透過跨領域工作坊個案研究和創新設計流程的

運作也是能「發展」創意思考多元的學習成果「傳

遞」創作成果及以問卷調查驗證相關作品及回饋最後

結論回饋整個學習成果(見圖3)

  222 場域問題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以北鎮社區為主要調查場域以

發現在地問題和需求學生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生成果回

饋在地社區最後以問卷調查表分析學生作品是不是符

合在地居民的需求和認同學生透過親身觀察體驗訪

談和調查表歸納出社區的十個問題學生分成四組依

照以上問題選擇解決的方式和作品問題如下

圖1 4Ds雙鑽石設計流程資料來源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

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圖2 跨領域教學執行步驟

圖3 研究架構與步驟

13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三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

  Donald Norman [3]在情感設計一書中提出人與物的情感交流為目的的創作行為課程中強調文化的感受

喚起兒時記憶讓情感透過文化體驗科技創新共構amp共創的設計實踐能呈現出人與物件互動的創作課程

主要融合四個面向的理論和技術的跨領域教學整合四

個面向為「文化」「科技」「創新」和「設計」為教

學的行動力搜集理解文化相關資料以文化為主的設計

元素現場調查與訪談的親自體驗並應用科技ICT結合互動電子書最後成果能放到網路平台上和實體應用

  31 跨領域創新教學

  2002年來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創新教學以「開放式課程網頁」[4]讓全世界自由分享知識及IDEO在史丹福大學創立了D-School[5]都是以創新概念開啟創新教學的方式近年來教育部推動創新教學大專院校也首當

其衝需要有創新教學以因應世界潮流教學要創新首

先老師們就需要先在思考上具備有創意或創造力的精神

[67]林天祐2000年也提出教育是激發創意的主要力量換言之老師的教學設計如何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發

揮創意的空間就是很重要的關鍵曾志朗(2001)於《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教師

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一文中明確指出教育改革我

們強調的不僅僅是教育課程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

學上的創新還有觀念上的突破[8]另一位學者游家政(2003)認為「創新教學」或「教學創新」就字義而言指的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

方法或策略[9]創新教學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促進有效之教與學

  史丹福大學的D-School將創新透過設計程序並且由

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激盪出火花那麼如何將創新的概念

融入在教學方法目標和成果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方

式的教學得到多元化學習

  32 創新設計程序

  1999年美國夜線「深掘」(Deep Dive)專題報導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流程要求IDEO重新設計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東西並在五天內設計出來因此IDEO執行創新設計程序重新設計一台超市手推車在五天

內運用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程序IDEO的創新概分為四個主要步驟1) 觀察2) 腦力激盪3) 雛型設計4)實作但是實際執行中應包含 1)洞見從他人的生活學習2)觀察看人們不做的聽人們不說的3)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4)腦力激盪是讓不同領域從自己的專業上提供想法發掘各種可能性5) 雛型設計原型製作並到超市得到經理和消費者的回饋6)實作修改至

圖4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實際場域可用的產品David Kelly近年也在史丹佛大學設立dschool推動創新設計的學程將這種創新設計思考的實務方法向學界推廣設計程序的建立則是透過統

整後的方法為分析事件的依據有利於減少設計人員對

於自身所想知事物感到質疑[10]透過創新設計程序的運作可以讓更多人參與並得到意想不到的創新概念的新

事物因此透過創新設計流程在跨領域的創新教學

可以產生更多創新的火花

  33 文化與體驗學習

  論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

歷程認為體驗學習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

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11]另外杜威( John Dewey)的「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 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社會心理學家黎溫( 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等等換言之文化透過直接的體驗和學習能給學

習者更深層的認知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irected experience)學習的過程是從具體的活動出發活動應提供學習者對某些事物的直接學習經驗也就是杜威所

強調的「做中學」[12]

  34 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

  本研究整合「智慧農第二期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

培育計畫mdash整合創新教學聯盟推動計畫」以資通訊科技(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出成果及應用於產域「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在

此概念下以「數位農村」與課程成果「互動電子書」結

  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訓練學生具有文

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開拓學生學習的視

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學期中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習

14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場域培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

與創新思維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

生具有在地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

用科技改善場域工作的新生代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信

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

組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

建構在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

數位化技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展開

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製作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在地居民對學生作品的測試與驗證

  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期末作品為測試以北鎮社區居

民40人為受測對象先讓受測者看完作品1電子書後再請受測者填寫問卷調查表以此類推調查表計有40份有效問卷37份無效問卷3份女性30位占79男性7位占2137位受測者中41-50歲4位 51-60歲18位61歲以上14位其他1位

  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題目1請問你喜歡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3人無意見有3人2你認為北鎮社區的鎮安宮三山國王故事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9人無意見有2人3如果有提供手機結合QRcode互動式求籤和解籤方式可以解決鎮安宮有籤詩卻無解籤員的問題

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7人無意見有4人不同意有1人4 是否符合鎮安宮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6人

  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的題目5 請問你喜歡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嗎非常同意有18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2人6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1人同意有22人無意見有4人7互動電子書內有花稻的圖案穿插你認為這樣的互動設計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20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2人8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2人無意見有9人

  作品三「北鎮社區CIS」的題目9請問你喜歡作品三「北鎮社區CIS」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1人10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北鎮社區CIS」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4人11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更能展現

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6人12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3

圖5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圖6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1)

圖7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2)

圖8 作品1的分析圖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18: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13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三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

  Donald Norman [3]在情感設計一書中提出人與物的情感交流為目的的創作行為課程中強調文化的感受

喚起兒時記憶讓情感透過文化體驗科技創新共構amp共創的設計實踐能呈現出人與物件互動的創作課程

主要融合四個面向的理論和技術的跨領域教學整合四

個面向為「文化」「科技」「創新」和「設計」為教

學的行動力搜集理解文化相關資料以文化為主的設計

元素現場調查與訪談的親自體驗並應用科技ICT結合互動電子書最後成果能放到網路平台上和實體應用

  31 跨領域創新教學

  2002年來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創新教學以「開放式課程網頁」[4]讓全世界自由分享知識及IDEO在史丹福大學創立了D-School[5]都是以創新概念開啟創新教學的方式近年來教育部推動創新教學大專院校也首當

其衝需要有創新教學以因應世界潮流教學要創新首

先老師們就需要先在思考上具備有創意或創造力的精神

[67]林天祐2000年也提出教育是激發創意的主要力量換言之老師的教學設計如何能夠激發出學生們發

揮創意的空間就是很重要的關鍵曾志朗(2001)於《中樞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教師

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一文中明確指出教育改革我

們強調的不僅僅是教育課程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

學上的創新還有觀念上的突破[8]另一位學者游家政(2003)認為「創新教學」或「教學創新」就字義而言指的是新穎的前所未有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

方法或策略[9]創新教學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促進有效之教與學

  史丹福大學的D-School將創新透過設計程序並且由

不同領域的人互相激盪出火花那麼如何將創新的概念

融入在教學方法目標和成果讓學生能夠透過不同方

式的教學得到多元化學習

  32 創新設計程序

  1999年美國夜線「深掘」(Deep Dive)專題報導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流程要求IDEO重新設計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東西並在五天內設計出來因此IDEO執行創新設計程序重新設計一台超市手推車在五天

內運用IDEO公司的創新設計程序IDEO的創新概分為四個主要步驟1) 觀察2) 腦力激盪3) 雛型設計4)實作但是實際執行中應包含 1)洞見從他人的生活學習2)觀察看人們不做的聽人們不說的3)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4)腦力激盪是讓不同領域從自己的專業上提供想法發掘各種可能性5) 雛型設計原型製作並到超市得到經理和消費者的回饋6)實作修改至

圖4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實際場域可用的產品David Kelly近年也在史丹佛大學設立dschool推動創新設計的學程將這種創新設計思考的實務方法向學界推廣設計程序的建立則是透過統

整後的方法為分析事件的依據有利於減少設計人員對

於自身所想知事物感到質疑[10]透過創新設計程序的運作可以讓更多人參與並得到意想不到的創新概念的新

事物因此透過創新設計流程在跨領域的創新教學

可以產生更多創新的火花

  33 文化與體驗學習

  論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係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

歷程認為體驗學習是指一個人直接透過體驗而建構知

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11]另外杜威( John Dewey)的「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 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社會心理學家黎溫( Kurt Lewin)的「經驗學習圈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等等換言之文化透過直接的體驗和學習能給學

習者更深層的認知強調「直接性的經驗」(directed experience)學習的過程是從具體的活動出發活動應提供學習者對某些事物的直接學習經驗也就是杜威所

強調的「做中學」[12]

  34 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

  本研究整合「智慧農第二期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

培育計畫mdash整合創新教學聯盟推動計畫」以資通訊科技(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出成果及應用於產域「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課程模組在

此概念下以「數位農村」與課程成果「互動電子書」結

  明道大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組訓練學生具有文

化創新的互動整合設計概念並能開拓學生學習的視

野因應未來科技數位化的場域達到計畫T型人材的培養學期中以明道大學鄰近田尾北鎮社區為課程實習

14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場域培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

與創新思維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

生具有在地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

用科技改善場域工作的新生代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信

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

組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

建構在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

數位化技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展開

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製作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在地居民對學生作品的測試與驗證

  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期末作品為測試以北鎮社區居

民40人為受測對象先讓受測者看完作品1電子書後再請受測者填寫問卷調查表以此類推調查表計有40份有效問卷37份無效問卷3份女性30位占79男性7位占2137位受測者中41-50歲4位 51-60歲18位61歲以上14位其他1位

  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題目1請問你喜歡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3人無意見有3人2你認為北鎮社區的鎮安宮三山國王故事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9人無意見有2人3如果有提供手機結合QRcode互動式求籤和解籤方式可以解決鎮安宮有籤詩卻無解籤員的問題

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7人無意見有4人不同意有1人4 是否符合鎮安宮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6人

  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的題目5 請問你喜歡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嗎非常同意有18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2人6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1人同意有22人無意見有4人7互動電子書內有花稻的圖案穿插你認為這樣的互動設計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20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2人8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2人無意見有9人

  作品三「北鎮社區CIS」的題目9請問你喜歡作品三「北鎮社區CIS」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1人10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北鎮社區CIS」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4人11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更能展現

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6人12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3

圖5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圖6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1)

圖7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2)

圖8 作品1的分析圖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19: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14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場域培育學生能深入理解在地文化農村文創的傳統

與創新思維等等以跨領域的課程模組為精神培訓學

生具有在地農村社區文化思維的跨領域團隊進而善

用科技改善場域工作的新生代以因應網際網路與通信

科技蓬勃興起帶動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發展以此為主要概念建構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的專業導入課程模

組主要透過深入理解在地文化人文特色紀錄影音和

建構在地文化基本資料以在地文化為設計素材運用

數位化技術編輯互動電子書的製作為整合媒介展開

影音微電影和互動電子書編輯及製作

四研究分析與討論

  41 在地居民對學生作品的測試與驗證

  以學生學習成果的期末作品為測試以北鎮社區居

民40人為受測對象先讓受測者看完作品1電子書後再請受測者填寫問卷調查表以此類推調查表計有40份有效問卷37份無效問卷3份女性30位占79男性7位占2137位受測者中41-50歲4位 51-60歲18位61歲以上14位其他1位

  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題目1請問你喜歡作品一「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3人無意見有3人2你認為北鎮社區的鎮安宮三山國王故事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9人無意見有2人3如果有提供手機結合QRcode互動式求籤和解籤方式可以解決鎮安宮有籤詩卻無解籤員的問題

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7人無意見有4人不同意有1人4 是否符合鎮安宮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6人

  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的題目5 請問你喜歡作品二「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嗎非常同意有18人同意有17人無意見有2人6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1人同意有22人無意見有4人7互動電子書內有花稻的圖案穿插你認為這樣的互動設計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20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2人8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常同意有16人同意有12人無意見有9人

  作品三「北鎮社區CIS」的題目9請問你喜歡作品三「北鎮社區CIS」嗎 非常同意有21人同意有15人無意見有1人10你認為北鎮社區的「北鎮社區CIS」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4人11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更能展現

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7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6人12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3

圖5 跨領域教學整合圖示

圖6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1)

圖7 受測者性別與年齡分析圖(2)

圖8 作品1的分析圖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20: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15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圖9 作品2的分析圖

圖10 作品3的分析圖

圖11 作品4的分析圖

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3人不同意有1人

  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的題目13 請問你喜歡作品四「一起來去南北鎮」嗎 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20人無意見有2人14 你認為南北鎮社區的「一起來去南北鎮」吸引你嗎非常同意有14人同意有18人無意見有5人15 用CIS整體規劃讓社區的環境和視覺化能統一並展現北鎮社區的在地特色你認為這樣是不是

更能展現南北鎮社區特色嗎非常同意有19人同意有14人無意見有4人16 是否符合南北鎮社區的需求非常同意有15人同意有16人無意見有6人

  42 討論

  可以了解的是在地居民對同學的作品大部分是認

同只有小部分例如學生作品一中第3題原本設定希望符合智農計畫的科技化部分在地居民對科技化的接受

度需要再加強解說和體驗整個計畫的執行考驗學校老

師的課程規劃學生的認同和社區居民的配合缺一不

可若是引起學生抱怨課程會對學校老師的評鑑會有負

面影響還有社區居民需要認同學生會一再叨擾的進行

訪談和錄製因此在學生和社區居民的配合下才能順

利完成

  (1)跨領域創新教學建構在創新設計程序需要學生的認同了解

  (2)而在課程教學中較重要的是文化與體驗學習學生同感和體驗了甚麼作品呈現了在地元素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3)最後回饋到在地居民在地居民也能認同

五結論

  本課程學生為進修部學生需要考量學習效益和參

與活動的便利性等相關事宜如校外教學時間若是要導

入ICT需要有更多時間讓學生了解才能對執行最後創意製作的ICT亮點若是執行時間長一些相信學生作品會更好呈現也會更完整最後在期末活動將完成的電子

書分享與社區居民社區居民看到自己的影像和我們紀

錄的成果看得出是高興和欣喜希望之後有更多的延

續而不是這樣就終止了

  (1)求籤解籤APP的籤詩總共60個已經真正落實在社區還有社區導覽利用雲端或是協助社區架網站屬於

北鎮社區的網頁將電子書和相關資料能放在網頁能

夠幫他們宣傳和導覽

  (2)社區的文化古蹟的基本資源調查如五進的閩式建物目前保持良好還有徐家古厝陳家古厝和張家古

厝都是三合院的建物

  (3)後續仍可以繼續努力是由明道大學北斗鎮到田尾北鎮社區的點線面的建構空拍建構整體的點線面

相信會對地方和產業的促進會有很大的進步

  (4)課程成果與在地的社區產業產生連接讓學生學習有真實的體驗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21: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16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誌謝

  本文章感謝台灣教育部補助105年度智慧生活整合創

新跨校聯盟計畫-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贊助經費特此

誌謝

參考文獻

[1] R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24-25

[2] Design Council Eleven lessons (2005) Managing design in eleven global brands The design process Retrieved January 07 2018 from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sitesdefaultfilesassetdocumentElevenLessons_Design_Council2028229pdf

[3] D Norman (2004)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or hate)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

[4] 麻省理工學院( 201801 07)開放式課程網

頁httpwww2myoopsorgtwocwmit[5] Stanford dschool (20180107) httpsdschoolstanford

edu

[6]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7] 羅文基(2001)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

誌254-5[8] 曾志朗(200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中樞紀

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典禮專題報告民 93 年 11 月 23 日取自教育部網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 EDU0835001history-publicnews909010s-carryhtmsearch

[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

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179-209[10] 張建成(1995)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1] The AEE Horizon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5(1) 21

[12]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

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7)台北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附錄

作品1「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2「南北鎮社區人文介紹」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3「北鎮社區CIS」互動電子書組

作品4「一起來去南北鎮」互動電子書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22: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17

Shu-Huei Wang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1-18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ndash an Example of Digital Village and Interactive e-book

Shu-Huei Wang1

1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MingDao University ChangHua 523 Taiwan

(Received 20190220 Revised 20190301 Accepted 20190303)

Abstract -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al cre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our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cluding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nd Mingdao University The objective wa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an innovative way to conduct field practice and start-up incub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rsquo diversified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ies The specialty introduction program model was aimed at junior students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ital Design of Mingdao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rained with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dea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o that their visions might be broadened to cope with the field of technological dig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come type T talents of the program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based on the final works of the students Forty residents in Beizhen community were the objects of testing and there were thir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 copies 92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cognized studentsrsquo works which also helpe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observe in the real field through learning by doing in this turnover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were trained to use the materials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create work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methodology Interactive e-book desig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Huei Wang angelawang36gmailcom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23: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18

王淑慧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1-18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3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24: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洪胤芷1 張岑瑤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90222再審日20190304接受日20190305)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改變許多傳統習俗與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甚至逐漸凋零的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

傳統工藝產業思考轉型以傳承技術臺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市政府積極發展文化觀光工藝產業從中

找到延續發展的契機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匯整臺南傳統工藝及文化行銷的演變採用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

其經營方針建構工藝產業的背景脈絡及品牌經營的方針根據本研究結果臺南傳統工藝品牌於文化行

銷策略主要可以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面向其包含(1)環境層面「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續理

念宣導」(2)社會層面「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3)經濟層面「工藝品牌

意象活動」和「工藝品牌經濟效益活動」藉由工藝體驗活動的參與加強「經濟」與「社會」連結性

進一步提升工藝創作與品牌發展的環境結合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提增市場永續經營效益

傳統工藝品牌經營工藝品牌文化行銷

林松義 博士

洪胤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碩士研究生

張岑瑤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副教授changty8908gmailcom

一緒論

  全球經濟產業結構改變及科技產業起飛衝擊台灣

傳統產業的發展國際代工產業亦逐漸被大陸東南亞等

國取代政府意識到傳統產業凋零的危機經濟部於

1996年推動第一波「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成立品牌創

投基金以及建立品牌鑑價制度等多項相關計畫協助傳

統產業升級轉型臺灣市場開始帶入服務和市場行銷

以及品牌經營策略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不僅維持代工

技術的品質並融合品牌經營概念建議在全球市場的

競爭力近幾年文創創業風潮興起臺灣在2002年推出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促使更多傳統工藝產業紛紛轉型

為文創品牌除了透過傳統銷售商品之外文創品牌在

經營方式中也特別設計DIY教學不僅傳遞傳統工藝的技

術和知識更透過這樣的體驗模式增加民眾對於品牌

的記憶

  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產學合作結合工藝師的技術

與設計師的創作能力不僅創造出有別以往的產品外

也讓工藝技術得以流傳下去文創品牌的經營模式讓

政府協助各地方工藝傳統產業扶植建立自主的能力

根據文化部縣市文化統計2014年的文化創意產業概況

統計數據顯示臺南的工藝產業間數為823間但營業

額佔比只有906營業額佔比較高的縣市為新北市

1676台中1863彰化4494和南投242顯示

中部和北部發展優於南部

  依據財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2008)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中顯示由於手工藝漸漸沒落並

無人關心以及中國市場和廉價工業品的打擊許多工

藝師面臨失業或被迫轉行然而臺南為臺灣最早有政治

活動的地方之一其文化產業發展十分多元由於國家

發展的轉型策略著重在中北部致使臺灣文化產業轉

型成功的案例多集中於此南部的工藝品牌形象相對不

及中北部並且學術研究也較少以南部地區作為研究

對象因此本研究以臺南工藝品牌作為研究調查核心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25: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2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為傳統工藝主要的轉變型態

  (3)社區工藝此種型態與上面兩種發展方式較為不

同不強調作品的藝術成就卻承載了地域性和社區生

活的文化特色甚至社區民眾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所

特別塑造而成的地區形象品牌以達到社區自給自足和

產業永續為主的目的

  212 研究架構與場域問題

  《文化首都-臺南藝術成果專輯》書中列出2014和2015年的藝文活動其中針對工藝活動的內容項目如

下表1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臺南市文化局對工藝

推廣教育的活躍程度及主要項目

  綜整上述的文獻資料歸納出臺南工藝發展現況

臺南的工藝目前大多沿襲先民流傳下來的技藝從臺南

市文化局近年的活動資料可發現工藝產業積極爭取各

項技藝的登記保存避免傳統技藝失傳也舉辦相關

的工藝活動該活動地點則偏重在於原臺南縣中西區

經濟型活動或是展覽並未特別活躍

  22 文化行銷的發展與策略

  221 傳統行銷的演變

  以往企業公告訊息的方式大多為商業展覽研

討會各種媒體廣告黃頁目錄DM和推銷電話等

等這些方式大多為灌輸式的單向管道而實際回收的

效益有時候很難和付出的成本衡量尤其對於資源較

少或是知名度較弱的小企業而言更是難以支撐(解聰

文2017)而針對行銷的策略1960年Jerome McCarthy提出廣為人知的4P概念即為產品(product)通路

(place)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然而4P概念的理論側重於產品的組合生命週期管道組合宣

傳媒體是從企業的角度制定產品為主要導向的行銷策略

(銀代仁2016)在產品導向達到頂峰狀態並伴隨資

訊多元化各種類型的傳播媒體數量日增Lauterborn則提出4C理論從原本的成本導向到市場導向供應導

向到需求導向組織中心到消費者中心側重顧客的消

費感受生活意識型態的改變也使得企業品牌的行

銷策略不斷變動尤其在地球村的經濟型態形成之下

全球化促成多元化的文化現象但同時也加強了傳統文

化地方文化來制衡全球化這些變化衝擊的不只

是企業的運作而是衝擊我們每一個人消費者對於貧

窮社會不公環境永續保育社群責任與社會目的等

議題有更高的意識與關懷(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Setiawan 2011)因此以往的行銷方式

已經無法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和消費型態現在的行銷方

式著重顧客導向突破單一導向的實體通路嘗試與顧

從臺南工藝的發展現況探究工藝品牌發展的困境現

今的經營方針以及未來發展的模式以提升品牌市場價

值及永續經營的成效

二相關文獻

  21 臺南工藝發展

  211 工藝品牌發展型態

  現今的社會型態工藝不僅透過傳承技術的模式得

以保留而是藉由品牌經營的模式將以保存王淑慧

黃世輝何明泉(2007)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所建構的文

化品牌需要以「設計」建構品牌與經營為策略並有別

於一般商業性企業文化創意生產的因內容涉及創作

美學甚至是藝術不同於其他製造業具有固定的生產

規格和流程並不能單以市場和商業化角度去思考必

須考量消費者需求現代消費者不僅購買生活必需品以

解決生活上的需求外更開始著重購買其他物質得以

滿足消費者內在心靈上某種程度的渴望由於藝術文化

不僅給予外在肉眼上的感觸更帶給消費者內在的感動

和體驗讓消費型態改變的社會結構許多人會在藝術

文化領域進行消費

  臺灣政府針對傳統工藝轉型的相關計畫與政策當

中著重設計上的表現和創意透過資訊知識與創意

加值造就市場創新的機會點藉由結合行銷策略促使

工藝品市場化其產品具有文化差異地區特色與創意產

品等特色並且從中增加創業和就業機會工藝產業品牌

化就是以創意設計的手法看待工藝融入品牌行銷的概

念實現一種設計品味或生活型態(林榮泰2008)根據

施丞泰(2009)於「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

策略探討」將傳統工藝產業轉型主要分成了三種型態

  (1)工藝美術強調藝術性與工藝師本人的創作大

多在畫廊藝術博覽會所展售或者是國家工藝獎所鼓

勵的作品或是工藝家以手工限量方式生產的作品

臺灣政府在2004年建立了「工藝之家」建立評選機

制並協助傳統工藝師於形象塑造展覽規劃等品牌型

塑的活動從2004年至2012年已評選出了143位的工藝

之家工藝師針對評選出來的工藝師又分成兩種發展路

線A 以個人名字為品牌名稱創作風格較為藝術型態

的路線B 以家族企業為品牌名義世代相傳的路線

  (1)文創品牌與第一種相比較主要強調可量產的

製程或是成品的型態和創意上除了有工藝師自身的想

像力之外也考量到了市場和消費因素工藝師憑藉良

好的技術自創品牌或是具有設計專業背景的設計師

將工藝的技術與設計的概念結合所形成有別於傳統工藝

的文化品牌文創品牌的發展型態變化性空間多也成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26: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21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表1 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3330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1034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課程始業式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51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竹編(校園推廣) 歸仁區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10353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新營社區大學

10361 出版「王保原剪粘工藝技法圖解」

103610《鎏金歲月金工之美》新書發表會暨陳水林師傅蘇啟松理事長捐贈工藝作品致市府紀念

總爺藝文中心

103621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7197268289)

蕭壟文化園區

103630

公告登錄「妝佛工藝林貞鐃」「木工藝陳啟村」「廟宇結網許漢珍」「茄苳入石柳陳南陽」為傳統藝術林貞鐃陳啟村許漢珍陳南陽為保存者

北區中西區東區

10375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刺繡進階課程開課陣頭臉譜彩繪活動

中西區關廟區

1037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竹編課程結束

關廟區

103712

「2014總爺木質創作展」重回台灣木藝的傳統始源也勾勒出台灣木質創作的傳承創新的脈絡融合傳統傳承與創新元素(712-921)

總爺藝文中心

10371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木雕課程始業式

中西區

103726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陣頭臉譜彩繪木雕實作課程

北區

10381 陶學之旅mdash劉克倫手捏陶個展展出至817

歸仁文化中心美術館第二三畫廊

10389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金獅陣傳統藝術推廣活動課程結業暨感謝狀頒發南管曲演與講堂基礎教學第1梯次(第2梯次823-24)

蕭壟文化園區南區

103811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傳統彩繪營隊始業式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103913 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振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孔廟

103927國定重要民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南管曲演與講堂-和聲社演出暨感謝狀頒發

東山區東和里孔廟

1039282014臺南市文化資產月閉幕典禮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刺繡課程暨感謝狀頒發

安平區盧經堂厝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1031014 文化部公告指定大木司阜許漢珍廖枝德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03111 王保原剪黏工作坊(第三期)成果展開幕 蕭壟文化園區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表2 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

日期 文化大事紀 地點

104325 臺南新藝獎截止 臺南市全區

104329 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授證暨向大師學習傳統工藝系列活動揭幕儀式

新光三越小西門

104523文化部舉行人間國寶受證典禮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2位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及廖枝德司阜

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0488 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展期至823止 臺南市文化中心

104825

公告登錄「磚雕」「玉雕」「石雕」及「彩繪」為傳統藝術王郭挺芳黃福壽董炎山廖慶章為保存者

104101 出版「2015臺南市傳統工藝大展作品集」

104103 2015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原聲藝動-原住民展演活動」

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

1041015 「義源豐始」新豐區竹編工藝展展期至111止

歸仁文化中心第一畫廊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客共創消費價值不僅要求產品的實用功能與品質甚

至加入形而上的體驗如透過文化差異創造消費者美感

體驗強化消費關係的建立

  222 文化於消費行銷體驗

  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

律道德習俗以及人類作為社會成員時所獲得的任何

其他能力和習慣(Hawkins DI ampMothersbaugh DL 2014)文化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重要方式之一文化

來自於一群人的群聚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習性民宿

信仰等所累積起來的知識與經驗經年累月逐漸形成

其中還包含了特有的工藝發展成為當地具有代表性

的象徵它代表著智慧結晶及日常生活的精神每一個

國家及地區都有這樣的意涵(陳宗瑩2016)而當文

化與商業結合時它可以用具體的方式呈現譬如商品

化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現譬如服務與體驗市場

行銷除了傳統的行銷策略之外通常藉著會文化活動

地方節日社會文化活動等各種結合文化創意與文化體

驗的形式來促進行銷活動文化與創意的結合近年來

也常被拿來做為臺灣經濟施政上的重點如各地文化創

意園區經營規劃即是以在地文化的體驗來刺激地方經

濟活動活絡故藉由文化消費的手法可以傳達新的觀

念或詮釋新的想法以達到推廣自身的文化理念進而

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態度及行為甚至影響到社會與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27: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22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演變兩者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透過文化

行銷的策略方式不僅可以刺激消費更可達到深化社會

意識形態的建構

  223 文化行銷與策略

  一般商業主要目的是銷售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文化行銷的定義本文採用Kolter所提出的社會行銷其主要目標是影響將有助於社會收益

的行為鑑於企業關注經濟利益商業行銷人員往往喜

歡選擇主要的目標受眾群體提供最大利益化的銷售量

而在文化行銷中會基於不同的標準去接觸民眾並進行

深入探索尋找可以改變他人行為的策略及方式(Nancy R Lee amp P Kolter 2011)除了市場政策與非營利組

織社會公益的行銷發展外文化行銷的發展初期亦因循

商業行銷的概念將文化定位為文化藝術產品或商品的

行銷對象隨著文化研究的新興科學發跡文化行銷的

定義融入社會行為意識型態語言習慣價值觀

知識等非物質性的文化意義(鄭自隆等人2005)文

化行銷主要的目的在於「價值觀的建立」以達到營銷

收入和影響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而針對工藝產業則是

藉由讓工藝的文化滲透到常民生活以改變民眾的生活

型態達到對工藝產業的重視和經濟效益使工藝產業能

夠永續發展

  蔣駿(2008)提及刺激「消費」的意識是可以透

過社會行銷策略深化人文意識型態的建構與社會公民

的實踐研究者稱它為「文化行銷」另外針對美學運

動的推廣也須將文化行銷的技術列為重要指標依據行

政院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的評估要點提升產業發

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

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推動

績效由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評估作為績效評估的原

則藉以此行銷手法加速推廣的效益六星計畫主要

是以鼓勵社區整體發整為主要目標展開配套的組織及

系統經過自我評鑑整合政府的資源規劃各階段發展

計畫以達到社區自主發展增加在地創業績會促進

經濟的發展為其中的目標之一翁興利(2004頁298)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講述社會行銷的策略可分為一分

析社會環境二界定目標顧客與市場區隔三擬定

社會行銷策略四組織執行與評估控制根據行銷成

果再進行回饋活動提供目標群體與市場區隔再界定

  郭昆如(1996)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討臺南市

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的架構提及政府及民眾參與的重要

性最後經由德菲法做問卷的設計歸納出了八個面

向1意象活動2經濟產值3公民參與度4相關法令規範

5政策執行人員的專業性6公共基礎設施7地方首長支持

度8環保生態議題以此講述臺南市於文化行銷的操作面

向而在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研究地方特

色產業於城市行銷的策略中也從「產業技術」「觀

光節慶」以及「品牌建立」三個面向去探討后里的薩克

斯風產業針對該產業較缺失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呂

季芳(2015)則沿用社會行銷的概念解釋文化行銷必

須賦予目標顧客更多的利益才能引導出他們特定的行

為型態要促使人們改變長期以來的行為模式顯然又

比改變某一特定行動更加困難必須經過1戒除舊有習慣

2學習新行為3長時間維持新的行為而形成新的習慣等三

個過程之後才能達成一般人常忽略文化的深層影響

事實上從好萊塢電影麥當勞的速食文化以及美國職

棒大聯盟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衝擊即可瞭

解亞洲的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不遑多讓像宮崎駿的

動畫口袋怪獸皮卡丘對全球年輕人也產生很大的影

響若能發揮文化的力量將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

的市場影響力(詹文男2011)參與文化活動是人人

皆有的文化權而作為人們參與文化的方法或媒介的提

供則為管理機構應盡的責任也因此近年來各國政

府的文化發展策略不僅提供國民豐富的文化活動也

增進國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做為文化施政的主要目標

(蔡美麗2001)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對文化的內涵層

面範疇廣泛包含文教設施文物古蹟自然景觀社會

教育藝文活動大眾傳播觀光旅遊體育競技公

益倫理等活動與資產均包括在內而台灣在2002年時推

動了文化結合創意的政策試著運用設計的力量帶動台

灣的文化產業許多偏鄉地方藉由推動地方的文化產業

做觀光行銷振興當地的經濟行銷的未來必須強調文

化變革社會行銷必須更加努力地尋求有意義的補充

以使得商品更能夠被接受或採納(P Kotler amp Gerald Zaltman 1971)行銷人員需要幫助他們的公司成為文

化的塑造者和創造者而不僅僅是回應目前的消費者需

求和行為(Jure Klepi 2014)因此文化本身確實蘊含

著強大的力量若運用適切的方法與商業結合是可以

建構出獨特差異化特色於企業永續經營所需挑戰的任

務因此文化行銷的策略必須根據各地區特色而有所

變化以建構出適性的地區行銷策略才能夠較正確引

導出實際商業效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研究目的在於尋找出臺南

工藝於文化行銷的關係和操作方式第一階段為文獻的

資料收集透過文獻探討以了解產業背景脈絡與現況

進一步確立訪談大綱與研究問題針對臺南工藝品牌的

案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工藝品牌形成的條件與品牌

經營狀況以及其發展的方向與環境層面的關係等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第二階段為質性資料分析針對第

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的方式加以編碼歸

類並將其整理成圖表釐清所探討主題的關係第三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28: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23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1 本設計研究架構

階段針對分析的資料進行探討持續和文獻資料對比分

析逐步建構出工藝品牌的文化行銷策略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首先依研究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題綱設定

主題與問題的脈絡依此獲取在文獻上無法取得的資

料接著立意抽樣選擇適當的訪談對象針對臺南當地

具有相當知名度或歷史的工藝品牌進行半結構式的訪

談研究中所選擇探討的工藝品牌發展的型態以文獻

中探討所提及第一種發展型態的工藝師為訪問對象這

些工藝師除了本身職業為終身工藝師之外也有長期跟

政府合作的經驗對於工藝產業的發展較具有確切的概

念和想法本研究藉由與工藝師的實際訪談以利收集

資料了解工藝轉型與品牌塑造的過程並了解經營者在

品牌經營上的想法其中透過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所設置的工藝之家評選機制立意抽樣出具有特色的工

藝家與其所建立品牌以作為研究樣本彙整詳如下圖2和表3所示

四綜合分析

  41 工藝品牌與環境社會經濟脈絡分析

  透過訪談內容的脈絡分析與歸納出如下四個部分 1「品牌背景脈絡」針對各品牌的操作模式內容2「環

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針對工藝的資源生態

發展脈絡背景內容3「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

構」針對工藝的文化形態及市場架構內容4針對「經

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說明案例品牌的行銷

策略以及應對方式

  411 「品牌-背景脈絡」

  本研究訪談大綱參考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圖針對九個主要層

面進行調查待資料收集後的編碼範疇分為七類「目

標客群」「價值主張」「通路」「顧客關係」

「收益流」「關鍵資源」「關鍵活動」「關鍵合

作夥伴」另一方面因本研究以工藝為主要研究的項

目故增加了「創作靈感與主題」的範疇以下將各範

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3所示其中發現品牌

的關鍵活動皆會影響到目標客群關鍵合作夥伴通路

及顧客關係並且線上通路也是品牌保持跟關鍵合作夥

伴及顧客關係的主要方式

  412 「環境-工藝產業的背景與特性」

  針對工藝產業的背景梳理其在大環境下的發展以

及特性歸納工藝產業的現況其歸類後的範疇分別為

圖2 臺南工藝分布圖

圖3 品牌-脈絡背景關係圖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29: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24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工藝功能定義與分類」「臺南文化發展特質」「

工藝的價值」此三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

的行銷方式」找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策略建構之

用以下針對各範疇的關係及主要活動整理成如圖4所示由此發現臺南市目前在環境層面空間及地區資

源較於貧乏無法有效集中規劃進而影響工藝產業整

體的發展

  413 「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依照編碼歸類分別為「政府的運作」「文化背景

影響因素」「商業化市場操作」「商業市場現況與

動向」四個範疇了解市場的型態以及商業化的操作模

式以利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式」透過找

出切入點進行後續行銷建構之用以下圖5說明各構面的

關係及主要活動內容從中發現社會型態與教育風氣

與常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而工藝品牌型態的發展則

會依照當下的生活型態去做改變

  414 「經濟-工藝品牌行銷方式與策略」

  統整訪問對象的目前行銷方式以及他們建議的行銷

方式並且分析工藝推廣行銷的困難點依照範疇歸類後

分別為「政府資源應用」「地方其他資源合作」

「觀念教育」「執行與建議的方式」「推廣行銷困難

點」此五部分有助於本研究提出「有影響力的行銷方

式」及「建構文化行銷策略」以利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此部分說明臺南工藝的原物料仰賴外地進口早期作為

經濟出入的貿易城鎮在資源的取得上方便具有機動

性而現在因重鎮轉移人口外流等因素再加上機械化

量產的衝擊使得臺南工藝產業出現市場萎縮導致人才

斷層問題而在整個環境的變遷中教育制度學習風

氣常民思維等工藝社會的文化結構也相對受到影響

因此在環境層面影響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又會反映在

環境層面上兩者間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相影響而在

經濟層面其對應的策略條件則建立在環境與社會兩個

層面之上故工藝品牌在行銷與推廣的方式會隨著環境

特性以及文化市場型態而做應對變動的決策同時

也以改變社會環境為目標促使工藝產業的環境生態產

生良性發展如圖6所示

  42 文化行銷策略影響因素關係分析

  針對質性編碼所歸納出的議題建立理論範疇也

同時參考文獻資料的構面與「以地區行銷的角度切入探

討臺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理論與實務的對話」(郭昆

如2006)所建構的策略以工藝的角度切入綜合歸

納資料並經由編碼歸類後編修而成共分為六個次構

面分別為1工藝空間規劃建設2工藝意象活動3工藝經濟效益活動4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5地方政

表3 臺南工藝品牌介紹

編碼

受訪者 品牌 類別 介紹

A 陳一中陳一中紙雕館

紙藝

陳一中老師本身對紙雕就很有興趣因有感台灣紙雕的發展不如國外因此積極推廣紙雕的教學自己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著作而且在2005年時創立了「中華民國紙雕協會」致力於紙雕工藝的推廣

B 陳啟村啓村雕塑工作室

木藝

陳啓村老師於2014年登錄為本市傳統藝術木工藝保存者師承府城福州派之技保有該派妝作神佛詮釋色彩2016年時與臺南市資產管理處合作「2016超有藝思-版畫課程」到成功大學授課讓學員不同於傳統雕刻之手作體驗

C 陳三火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陶瓷

陳三火老師自幼追隨兄長從事廟宇剪黏工作修建全台各地廟宇超過百間題材除了傳統的神話與戲曲更由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故事取材今年適逢雞年另創作「小奇雞」應景(李容萍2017)在2017年首次於校園內舉辦個展讓學生更能接親眼接觸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D 蘇建安天冠銀帽

金工

蘇建安老師在金工工藝中結合生活與時尚元素從敬獻神明的銀帽轉變成時尚工藝品讓金工技法不侷限在傳統領域做出創新實用兼具的生活精品2013年更代表台灣赴法國巴黎羅浮宮參展作品涵蓋傳統神明帽與時尚工藝以宗教文化發想的金雕燈飾為主

E 林盟振藝豐工坊

金工

林盟振老師從小看著父親對傳統藝術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之餘也承襲了父親精湛的技藝2010年於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工藝「Yii」時尚2013受邀赴法國羅浮宮國際文物展

F 呂世仁呂世仁交趾陶工坊

陶瓷

呂世仁老師於民國七十六年相識林添木前輩 向其學習交趾陶技法經多年的新技術研發八十二年起自願到監獄指導受刑人學習交趾陶技藝近年致力於交趾陶技藝推廣指導國中小學學生研習交趾陶亦在臺南社教館擔任種子教師

G 周美智磐創作陶坊

陶瓷

1987年周美智老師於自家成立「磐創作陶坊」以「磐」為名係希望創作之路及薪傳可以如石般穩固堅實創作初期她以茶壺為創作主題其創作之茶壺跳脫一般傳統重視意象概念的傳達具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在就學期間致力於社區營造的活動除此之外也開發了社區文創商品把太子宮香灰入陶做成平安福項鍊成為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品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30: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25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府相關規章6環保相關議題表4分別針對六個次構面進

行解釋以逐步建立出文化行銷策略的構面與行銷方式

  從文化行銷的六個次構面針對其影響的效益和層

面進行環境社會經濟三個層面的內容歸類其中

在「工藝空展示空間塑造」「永續理念宣導」兩項構

面主要為針對環境資源的應用為應對臺南工藝產業駐

點散落及品牌形象塑造經濟活動等因素另外提

倡環保用材及使用觀念試圖改變工藝產業的特性生

態對應於環境層面「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

品牌經濟活動」兩項構面則具有互相影響的正向關係

透過工藝體驗活動可以強化工藝品牌形象與增加經濟

效益對應於經濟層面而在「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

動」和「政府相關規章推動」兩項構面主要以教育宣

導人力培訓等方式試圖改變常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教

育觀念進而達到改變工藝社會型態影響市場運作的結

構即對應於社會層面的影響其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

層面和關係如下圖7所示

五結論與建議

  以文化行銷策略的觀點「展示空間塑造」為工

藝品牌構成的主要條件以此為中心發展「品牌意象活

動」與「經濟活動」藉由政府資源向外擴展工藝品牌

的影響力以至於觸及公民和環境永續等問題從環境

層影響經濟層面進行相關經濟產值形象形塑的活動

又透過經濟層面回饋於環境跟社會層面從圖8歸類出

右半部主要以經濟活動為主品牌應當思考如何產生經

濟產值效益以利後續品牌運作上的發展而左半部則是

以文化形塑思考工藝於社會人文環境中的發展及永續問

題以及品牌如何操作去影響社會公民本章節主要以圖

8的中心發散分成「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工

藝品牌於永續創作效益」「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三個重點來做說明

  51 工藝品牌空間塑造的影響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之「展示空間塑造」

「品牌意象活動」「經濟效益活動」和「政府推動」

四個構面向外拓展探討為主臺南為工藝文化的發跡

地多處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館景點卻缺乏與工藝相

關的設施建設讓民眾能夠從中體驗臺南的工藝文化和

工藝文化知識的交流從問卷的結果得出民眾對於成

立臺南工藝中心得到相當程度的認同關於空間的形式

語彙肉眼以往為最直接的構通方式然而能夠達到

記憶深層者為人在空間中的五感體驗(邱銘珠2003)因此藉由相關資源空間設施建設與規劃從空間中

帶出文化的品味重新從中體驗不同的生活型態型塑

出工藝特有的文化氛圍試圖從空間的規劃引導人類追

求美感的特質這也為個案D蘇老師一直所提藉由從生

圖4 環境-工藝產業背景與特性構面關係圖

圖5 環境-社會-工藝產業的文化與市場結構

圖6 環境社會經濟關係圖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31: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26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圖7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圖8 文化行銷構面對應的層面和關係

表4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之構面解釋

大構面 次構面 構面解釋

臺南工藝品牌於文化行銷策略

工藝展示空間塑造

公共基礎設施文化古蹟等空間與設備各項軟硬體規劃網路平台架設數位媒體應用

工藝品牌意象活動

形塑城市的特色文化形象等主題活動

工藝品牌經濟活動

透過文化活動輔導文化產業的推動舉辦各項展覽推廣活動以此增加經濟產值為目的

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公民等組織集結意見整合人力資源定期溝通加強組織的合作關係社區營造活動公民教育宣導滲透民眾生活等方式

政府相關規章推動

完備相關法令規章以確保權益公部門執行過程中相關法令宜適度配合鬆綁以切合實際需要以及政策計畫之延展性延續性

永續理念宣導 確保環境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活美學館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觀體驗的方式與工藝品

進行互動交流重新讓工藝文化滲透於常民生活之中

同時促使政府重視並加強推廣工藝相關經濟效益文

化形塑等活動以藉由空間設施規劃提供常民具有工

藝體驗活動交流的空間場域之外也可視作觀光重要

的發展景點之一或是作為主要的工藝發展駐點增加

工藝品牌發展據點當工藝體驗空間落實即可透過舉

辦工藝相關活動與宣傳強化工藝活動的經濟效益性

幫助形塑工藝品牌的文化形象

  從上述的分析得出在工藝與內部和外部接觸這一個

環節當中構面mdash「工藝工展示空間塑造」擔任了重要的

核心元素為一個企業品牌或是地方政府在推動相關

議題活動時所能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的軟硬體資源

  52 工藝品牌於永續創作影響

  永續相關議題一直是常民教育的宣導的主要目標

之一提倡環保用材不破壞環境一直一以來皆為地

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從印尼綠色蠟染組織(Clean BatilInitiatibe)指出傳統的印尼蠟染技術以萘酚作為染

料能夠使染出的顏色鮮且不易脫落但萘酚同時也為存

在著致癌的風險且造成當地飲水問題(潘忠廷2011)

當我們在不當用材及創作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破壞我們的

生活環境因此環保相關的教育觀念須不斷持續的宣導

而且在以推廣環保用料結合友善環境的技法不僅節省

資源也可作為一種工藝技術轉型的方式另一方面也

透過材質技法改變的方式有機會讓傳統工藝簡化繁

雜的技術進入到工藝量產化的目標擴展更多工藝品牌

進入市場的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工藝產業可以增加一個城市的文化

吸引力為了保存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建築物保障具有

特殊技能的工藝師有其必要性城市維護歷史古蹟時

也是必須考量為工藝師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這些保留在城市裡

的文化資產不僅為城市重要的資產和形象同時也為環

境發展相關議題的一環在保護這些文化資產的同時

也是在保護我們長久累積下來的智慧與生活習俗

  從專家訪談過程中也提及工藝品牌在操作上也

應當考慮一個品牌的營運是否具備提供就業的條件創

造價值工藝品牌在進行商品的創作與開發時除了商

業因素的考量之外應該在環境保護議題具備有相當的

對策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規章制定以利加強推

廣工藝相關的性質活動與教育宣導進而加強常民對於

工藝活動的參與性也可以成為推動人才技職培訓與宣

傳確保工藝產業在適才適地適性的狀態下持續工藝

品牌發展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32: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27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生活環

境對於工藝的經濟效益活動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

從工藝的意象活動方面切入將工藝文化觀念滲透常民

觀念透過加強量產技術開發和環保素材應用提升工

藝進入市場的機會讓工藝文化推廣活動帶動經濟效

益又能回饋於環境保育形成永續經營的良性架構

  53 工藝品牌於公民教育活動

  此部分主要參考圖8工藝品牌延伸至「公民參與和

工藝學習活動」構面探討從質性的編碼分析結果得

出在大學學制裡工藝相關的課程理論技術課程比重

不均衡學校偏重造型理論相關課程而忽略了基

本技能素材製法等基礎教育缺乏反覆練習(孫曉

萍2011)尤其在藝文類課程式微之後工藝就逐漸

不再受到重視而這樣的結果影響不僅在於市場方面

逐漸呈現萎縮工藝相關產值降低而人才斷層問題更

為嚴重而從問卷的結果得出受測者對於文化產業輔

導的課程平均數高於3這表示文化產業輔導課程策略

對於問卷受測者具有影響力因此工藝品牌在於工藝

教傳方面可多加強落實並且可以從舉辦相關課程過程

中幫助有興趣者更能夠加速了解產業的運作模式另

外多舉辦與常民交流的活動從交流中重新輔導民眾

工藝文化的知識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通過與民眾的

會談對民眾進行一系列的教育前導可以使民眾加強

於藝文活動的參與程度(Ben Walmsley 2016)從上

述的分析結果得出從公民參與活動為工藝品牌向外發

展的次要要素但「公民參與和工藝教育活動」也為影

響工藝整體產業鏈的重要因素之一透過提升公民藝術

課程活動重新啟動公民對工藝美學的興趣提增工藝

產業與消費市場的接觸點

  整體而言工藝產業不僅具有觀光上的經濟效益之

外同時也是創新潛在資源(Emiko Kakiuchi 2016)

成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礎因此工藝品牌的建構可以讓

工藝師持續發展自身創作外也能藉於品牌效益發酵輔

以文化行銷活動成為引導常民了解工藝的歷史發展與技

藝知識的導師進一步發展出擴增工藝與教育端經濟端

發展的可能性本研究了解工藝品牌的建構與文化行銷之

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透過「工藝展示空間塑造」和「永

續理念宣導」促進「公民參與和工藝學習活動」和「政府

相關規章推動」再以「工藝品牌意象活動」和「工藝品

牌經濟效益活動」達成文化行銷策略讓工藝品牌的市場

效益提增成就永續經營發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2016)縣市文化統計取自httpsstatmocgovtwCountyDataChart_CCaspx

[2] 尤傳莉(譯)(2012)獲利世代自己動手劃出

你的商業模式臺北市早安財經

[3] 王淑慧黃世輝何明泉(2007)文化創意台灣魅

力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與對策文化產業品牌建

構策略初探苗栗縣文化局57-84[4]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

利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 法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2008)台南市傳統工藝普

查計畫調查成果報告書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協會

[6] 呂季芳(2015)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工藝產業

之行為意向管理資訊計算4(1)42-54[7] 林榮泰(2008年7月)台灣工藝創意加值藝術家

文化專刊7264-268[8] 孫曉萍(2011年4月13日)職人手作-傳承千年古

辜天下雜誌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2134

[9] 施丞泰(2009)傳統工藝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的行

銷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10] 陳宗瑩(2016)設計與傳統工藝的火花設計王

取自httpwwwdesignwantcominner_pagephpcsi=248[11]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12] 黃依璇諸葛正(2009)台灣傳統工藝未來價值的

思索與再造-從綠色工藝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探尋中

華民國設計學會第14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13] 郭昆如(2009)台南市府城文化行銷策略架構之初探-理

論與實務的對話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郭美懿(2015)人生第一志願神之時尚-工藝家

突破傳統-銀帽驚艷羅浮宮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chtamptask=pageinfoampi d=1ampindex=1

[15] 詹文男( 2011)文化行銷 -突破低迷年代天

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7519

[1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

1999)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7]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ntcrigovtwtechnologyhouselist_200html

[18] 國家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swwwndcgovtw[19] 解聰文(2017年2月25日)「自來客行銷」(Inbound

Marketing)五階段策略火箭科技評論取自 httpsrocketcafetalks82381

[20] 銀代仁(2016年4月21日)深度剖析市場營銷4P理論壹讀網取自httpsread01comMR37DNhtml

[21] 蔣駿(2008)文化行銷與環境教育mdash公民美學運動

的觀察環境教育學刊29-49[22]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文化首都-2014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5)文化首都-2015臺南文

化藝術成果專輯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24] 潘忠廷(2011年12月21日)傳統工藝再進化印尼蠟染

業出現綠色趨勢環境資訊中心取自httpe-info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33: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28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orgtwnode72552[25] 鄭自隆洪雅慧許安琪(2005)文化行銷新北

市國立空中大學

[26] 藝豐工坊官網取自httpwwwyifengartcomtwindexphpoption=moduleamplang= chtamptask=pageinfoampid=1ampindex=1

[27] 顏和正(譯)(2011)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

鳴台北市天下雜誌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amps=id=2209 8NTNT558702122ampsearchmode=basic

[28] 蘇信恩王雅慧林坤誼(2012)地方特色產業於

城市行銷中的定位與應用之研究以后里薩克斯風產

業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46[29] Ben Walmsley (2016) From arts marketing to audience

enrichment How digital engagement can deepen and democratize artistic exchange with audiences Poetics 58 6ndash78

[30] Emiko Kakiuchi (2016) Culturally creative cities in Japan Reality and prospect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7 101-108

[31] Emiko Kakiuchi amp Kiyoshi Takeuchi (2014) Creative industri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in Japan 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32] DI Hawkins amp DL Mothersbaugh (2014) Consumer behavio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33] Jure Klepi (2014) How Cultural Marketing Is Different From Consumer Insights From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jure-klepichow-cultural-marketing-is_b_5815896html

[34] NR Lee amp P Kolter (2011) Social Marketing Influencing Behaviors for Good 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35] P Kotler amp G Zaltman (1971)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3) 3-12

[36] A Osterwalder Y Pigneur A Smith amp T Clark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amp Sons Inc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34: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29

Yin-Jhih Hong amp Tsen-Yao Chang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19-30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nan Traditional Craft Brand and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y

Yin-Jhih Hong1 Tsen-Yao Chang1

1Grad School amp Dept of Creative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90222 Revised 20190304 Accepted 20190305)

Abstract - Under the change of global social structure leading to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stoms and skills Faced with such a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raft industry thinks about transformation to inherit technolog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actively developed its cultural assets and cultural tourism and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pansion were found for the craft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al marketing in Taina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derstanding its business policies by interview To constru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guidelines for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ands in Taina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1) environmental aspects ldquoConstruction of craft spaces and facilitiesrdquo and ldquopromotion of sustainabilityrdquo (2) social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raft learningrdquo and ldquopropaganda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rdquo (3) economic aspects ldquo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 imagesrdquo and ldquoeconomic activities of craft brandsrdquo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activities related craft practic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can drive the benefi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ink between ldquoeconomicsrdquo and ldquosocietyrdquo further enhancing the environment of integrating creation and br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ing cultu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craft brands into market business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s Brand value Craft brand Cultural market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Tsen-Yao Chang emailchangty168hotmailcom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35: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30

洪胤芷張岑瑤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19-30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4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36: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摘要

關鍵詞

責任編輯

通訊作者

作 者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唐淑珍1

1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640台灣

(收稿日20180502再審日20190218接受日20190222)

  如果説在生產社會的時代話語是ldquo民以食為天王者以民為天rdquo工業社會的經典口號是ldquo時間就是

金錢效率就是生命rdquo資訊時代的今日代表句是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那後資訊社會什麼樣的口號會成為

這個時代的經典呢網路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大眾傳播的主體和受體受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訊息只要

你想要你也可以是訊息傳播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為網路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產業價值鏈帶來全新思

維和價值的背後是否隱含宰制階級控制的潛在威脅社群是一種媒體企業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

媒體與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在性質上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社群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而

在你點擊「讚」的同時有想過你親手累積的大數據亦同時親手構築屬於你自己的同溫層嗎你看到的

是真實嗎還是你親手選擇了你想看的內容而你卻不自知呢

假新聞同溫層個資隱私隱私外洩安全性

林松義 博士

唐淑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唐淑珍碩士研究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vo1927gmailcom

一緒論

  語言學家DanielEverett在1977年走進了雅馬遜的雨林

中企圖了解Piraha這個鮮為人知的族群他們的溝通模式

他們如何在沒有數字沒有物質文化等相當原始的環境

下去進行交流呢他跟著當地住民一起進入了森林發

現了當他們進入森林時會切換進入口哨模式進行語言的

傳遞且可以以身體感知外在並進行預測在這必須拋下

固有對於語言學認識論的框架以保持開放的觀點思考

與自己觀點相異論述背後存在的不同思維邏輯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此當下領導經濟的數字產業

以網路作為媒介化身大數據形貌不自覺地將使用者

本身置身在過濾泡泡中而不自知的情況臉書主理人

MarkZuckerberg聲稱Facebook是一間科技公司不是媒

體你認同嗎以下分別以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與背景名詞解釋研究貢獻與限制去進行討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今日的你思索過點擊(click)滑鼠是一個公眾行為

嗎一改過去大眾傳播單向線性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現今的網路傳播具有一個雙向交互的特質既可以是點

對點點對面同時也可以是多點對多點的傳播關係

儘管以技術上而言無非只是將電腦藉由網路進行串聯

以進行資訊的流通但這樣的轉變實質革命了「傳播」

的形式與內容

  網路傳播對比過往傳統的大眾傳播不僅只是傳播速

度快可以使人感到擁有資訊的滿足感相當重要的是

傳播中的主受體地位的改變在過往受傳者一直是受

主體施控的客體他們無法直接面對豐富的資訊源只

能在傳播者提供的有限範圍內進行選擇換言之人民

的思想一直操縱在擁有權利的主體ndash宰制階級的手中宰

制階級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控制權主體和受體的關係

是不平等的而網路傳播所撼動的正是這種不平等的權

力關係它使主受體的分界模糊了網路是不隸屬於任

何個人或組織是公眾的即在網路傳播的過程中傳

播者和受傳者處在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義交換受

傳者可以成為資訊的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成為訊息的

接受者網路傳播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

控制和訊息的壟斷真實的對傳統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37: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32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轉變實現了網路主體的多元性[1]

  當代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伴隨而來所出現的媒體

化電腦資訊化和網絡化使各國現代化的過程不僅

在速度和方式上而且也在內容方面完全不同於上一

世紀的狀況[2]網路媒體已經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

播電視後的第四媒體是匯聚新聞資訊思想和觀

念的重要處所以及時尚娛樂流行文化的源頭網路傳

播忠實的反應著現實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傳遞以文化的

觀點而言在多種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會有一至多種文化

形成社會的主流文化牽引著輿論導向並從價值觀

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之加以影響[1]

  換言之網路媒體大力地影響主流文化的走向

以台灣而言在2017年台灣全國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

1760萬而總體上網人數推估更達1879萬整體上網

率達到800顯示了台灣民眾對於上網這個行為是

具有普遍性的而當中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前三名依

序是FacebookLineInstagram[3]以月活躍用戶比

較Facebook自2004年創立至2017年月活躍用戶破20億已達將近日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Line自200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217億用戶則較有地域性主要

集中在台灣日本泰國土庫曼Instagram 自2010年創

立至今月活躍用戶破7億[4]經由上述可知台灣地區

社群媒體的使用中以Facebook最為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

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

  web40以大數據的形貌以資料去分析使用者的個

人偏好智性化的替用戶提供當前所需要或是用戶可能

的喜愛的選項不可否認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往

用戶為媒體提供了個人隱私和習慣建構而成的數據資

料而媒體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活化使用的平台Facebook也是透過不透明的演算法機制去決定用戶每天可以看

到什麼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演算法」一詞是有著

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及的雙面性一方面並不理解演算

的運算機制但令一方面又清楚地明瞭自身就是資訊的

供給者演算法帶給大眾的是一種象徵對於未來想望的

著迷和對於未知的恐懼富有活力而神秘的存在

  Facebook藉由使用者點擊「讚」「大心」「

哇」hellip等等的表情符號去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或關注這則

訊息這樣的結果是用戶關注的消息有了局限性因為

社群媒體主動地幫其屏蔽了該用戶不曾關注或不喜愛的

資訊如此Facebook中的同溫層應孕而生在不知不覺

中用戶的意識形態阻礙了環境原本可以帶給他的啟發機

會針對這點在Facebook被指為讓川普當選的「罪魁禍

首」時主理人MarkZuckerberg公開表示他認為社交媒體

並非媒體只是個平台因此Facebook不應該成為「真

相的仲裁者」不過近日佐克伯的態度明顯轉變其表

示「Facebook既不是傳統科技公司也不是傳統媒體公

司我們負責開發技術我們對技術的使用肩負著一份

責任人們在平台上看到的新聞不是我們寫的但與此

同時我們也知道自己的責任不僅限於傳播新聞我們

是公共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5]」

  上述顯示社群已然是一種媒體根據皮尤研究中

心(PewResearchCenter)在2015年的調查中顯示透過社群

媒體吸收新聞資訊的比例在近兩年內持續成長目前已

有63的Facebook用戶和63的Twitter用戶透過這兩個

媒介汲取新聞而且這股趨勢不論在各年齡性別種

族教育水準和家庭收入等族群中都在發生[6]在企業

與其商業邏輯已經主宰社群媒體與網際網路之下社群

媒體實質上是受資本主義殖民[7]用戶不單單親手造就

同溫層現象的出現自身更成為資本主義下商人的數位

資產大宗是影響台灣當地主流價值最重要的網路社

群媒體

  在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對社群媒體的研究集中

在Facebook以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中公開之論文為

例至2018年4月累積關於探討Facebook的相關研究達到

3435篇顯示Facebook對於台灣影響力之大研究內容

範圍甚廣而Facebook遭媒體踢爆用戶資訊外洩是2018年3月長期遭受忽視的「假新聞」「用戶安全性」議

題才被注意到故本篇著重探討假新聞之傳播現象探

究社群媒體的使用機制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忽視掉假新聞

一直存在而卻不自知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與背景

  在古典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

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間是一個直接傳播的關係

作者將其文字以口述故事方式透過敘事者說出此時

讀者解敘時的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作者和讀者是直接溝

通的狀態印刷出現後敘事開始以小說方式呈現此

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自己的思維方

式呈現其作品讀者也以自己的想法理解此作品敘事

情(作者說的)和解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作者透過角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

之間的斷裂分別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歷程網

際文本時代的非線性敘事則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

件被放在一起故事的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當中作者從其中擷取資料讀者同樣地從

這裡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和作者同樣的事(添加

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

詮釋作者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

中介掉了這時的讀者成為了後設讀者(metareader)作

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他們

各自取用所需的文本進行詮釋與建構故網路文本具有

「意符」的星雲但不具「意指」的結構有千萬個符

碼卻難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38: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33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故在當今網路時代如同羅蘭bull巴特所言「作者已

死」僅管觀看相同文本不同的閱聽者在自我的世界

發展成地不同腳本構築了自我世界觀對於事件的理

解產生相異或相似的論調在網路的世界更是逐漸將擁

有相近目的喜好觀念環境的人拉近逐漸構築而

成一個個群集這是社團產生得歷程也是同溫層形成

的過程

  故本篇張欲探討

  (1)社群媒體Facebook同溫層的出現及其影響為何

  (2)為什麼會有假新聞假新聞與同溫層的關係是

  (3)Facebook在假新聞醜聞爆發後其要如何阻止假

新聞的影響呢

  13 名詞解釋

  (1)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

者(reader)之關係在古典亞里斯多德敘事中作者(author)敘事者(narrator)解敘者(narratee)讀者(reader)之間屬於一

個直接傳播的關係作者將他的文字以口述故事的方式透

過一個敘事者(如說故事的人物)說出讀者解敘時對敘事的

理解是沒有距離的也就是說在古典模式裡作者和讀者是

直接溝通的狀態印刷文明後紙上文本興起現代敘事開始

以小說方式呈現此時作者和敘事者之間產生了距離作者用

自己的思維方式呈現他的作品敘事(作者說的)和解

敘(讀者理解的)不必然是相同的東西也因此「作

者」和「讀者」成了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作者透過角

色說故事讀者解讀這些角色與故事兩者並不盡然相

同而兩者之間的斷裂代表著「再現」與「詮釋」的

歷程網際文本時代標榜的非線性敘事使敘事方式變

得更為複雜敘事和解敘等元件被堆放在一起故事的

片段用腳本的方式放在這一塊廣大的敘事池當中(也就

是巴特所說「文學的外在世界」)作者從其中擷取資

料創作或是為它添加新的資料讀者可以同樣地從這裡

選擇他的資訊進行解讀並做作者同樣的事(添加資料)作者不再擁有絕對的敘事權力讀者也不再只是詮釋作者

的文本作者和讀者的關係讓這個敘事池所中介掉了

這時讀者所注意的是沒有作者標籤的「資訊」他成為一

位後設讀者(metareader)亞賽斯認為多向文本雖具有

敘事的元素但兼具破壞傳統敘事之力量這種反詮釋的

本質使讀者必須想辦法在這難解的文本中尋找自我詮釋

的力量就閱讀層次而言讀者不是作者但他必須是個

解讀者也就是解讀自我閱讀歷程的人亞賽斯的這個

模式看似簡單但深具意義在非線性的敘事中作者

和讀者施與受的地位有了移轉作者不再一定是說故事

者讀者也不是被動地接收敘事流程變成中間一塊廣

大的敘事池作者與讀者不是一來一往而是幾近於同

時地不斷把敘事元件往池中丟再各取所需進行文本的

詮釋與建構網際文本鼓吹的敘事池具有「意符」的

星雲但不具「意指」之結構他有千萬個符碼卻難

以找到統一的意涵[8]

古典敘事傳播模式

現代小說傳播模式

非線性小說傳播模式

  (2)病毒式傳播病毒式行銷是一種常見的網路行

銷方法用於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播

策略是由公眾將訊息口耳相傳產生快速且龐大的影響

性就像成語「三人成虎」對於人們有非常大的影響

性利用的是口碑傳播的原理一件虛構事情如果從

聽到朋友或鄰居在多次聽到謠言時可能漸漸地受到影

響由於這種傳播是用戶彼此自發進行的和傳統行銷

需要大量的成本相比為相當低廉故病毒式行銷為一種

高效訊息傳播方式[9]

  (3)點擊誘餌以聳動字眼誘惑性地使讀者點擊頭標

題點擊後的頁面顯示的是廣告或一些誤導性內容越

來越多出版商以這樣的方式藉由得到更多的點擊帶來

的流量換取更大的收益[10]

  (4)後真相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

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11]

二短評分析

  「誰掌控了傳播入口的控制誰就控制了世界

」2018的今日世界真如同RupertMurdoch在1996年所言

這樣發展嗎在2018年富比世富豪榜全世界排名第五名

的是目前Facebook持有者mdashMarkZuckerberg不單代表的

是社群平台帶來無限商機更顯示現代人社群與生活密

不可分的關係Facebook是全球用戶人數最多的社群平

台2017年以服務的用戶人數來到了20億人至少佔了

全球人口的25龐大的用戶量夾雜龐大的訊息量快速的

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傳遞和交流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39: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34

唐淑珍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八卷第三期第 31-36 頁 2018 年 9 月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演算法依據用戶所提供的數據迎合使用者的好惡當累

積讚數越多時演算法已自動推送了用戶可能想知道的訊

息於是用戶的視野只看的到用戶較有興趣的話語這

是一個同溫層化的過程這裡的同溫層就如同在氣象學

所表示大氣主要以水平的方向流動保持平穩氣流

而鮮少以垂直方向進行上下對流僅管在Facebook中可以取得多種連結與資源但身處於過濾泡泡當中不自覺地

使用戶降低對於不同意見地容受力用戶被動地減少了

接收不同意見的視野換句話說在原有的主觀意識下

疊加了後天的演算推送使羊群心理的效益更加顯著使

整個群體缺乏完整的正反兩面聲音所激盪出的思辨而

缺乏客觀看法

  日前Facebook主理人MarkZuckerberg在個人頁面公

開表示為此進行的優化包含刪除假帳號並對平台上消

息真偽進行事實查核對廣告的透明度訂定一個新標

準Facebook針對假新聞的實際作為則包括「以紅旗標

示具爭議資訊」「若為假新聞會以演算法修正其能見

度」「若為假新聞則降低其廣告分潤」[15]然而以上

做法僅出現在西方社會且紅旗機制已撤下亦即在東方

世界Facebook對於假新聞並沒有辦法有效地進行控管而

針對台灣部分Facebook的行動除了於報紙頭版和動態時

報中向使用者宣導如何辨識不實報導也啟動「新聞誠

信倡議」(TheNewsIntegrityInitiative)計劃並以出資的

方式協助自西元1999年即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媒體觀察教

育基金會以深化對於網路媒體可信度的研究[16]客觀

而言社群媒體Facebook目前仍無法有效的阻止假新聞的

傳播且仍處於一個被動的勢態僅能以宣導和修正系統

的方式持續努力

  人工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事實上它真的不

能人工智慧至今還無法理解人類話語中微妙的字句差

異表情間的一絲抽動所傳達的訊息僅能針對某些關

鍵要素進行情感分析也缺乏對於文化背景認知差異

和環境因子等等面相的統合能力所以它並無法有效地

嚇阻假新聞的流通

  如此身處於台灣的民眾該如何在保障自我「知」

的權力同時拒絕假新聞之橫行當前台灣政府針對假

新聞的解決辦法是提出修正「社會秩序維護法」「

災害防救法」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之修正草

案以修正法案的方式企圖在情理與法的模糊地帶中

更精準的定義其判斷依據並著手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FactCheckCenter)以及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MediaCenterTaiwan)以稽核和科學向真實紮根以確保媒體傳遞的正確性而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和美玉姨這幾個闢謠網站及聊天機器人的出現也反應民間對於消息真偽的重視和破除謠言的實際

行動

  而媒體(media)的定義如下「當代用法仍具拉丁原文中的媒介或中間的意思就意義來說媒體不再只是

作為傳達想法的工具或中立的載體而是這些想法與意

義的來源媒體是權力的中心自有一套結構規範與

規則[12]」根據此定義Facebook是個媒體而且是個主控媒體主控媒體不只控制著大多數閱聽人同時更

控制著政治議題決定著文化的發展媒體公司扮演著

重要的經濟角色也是重要的文化象徵[12]

  理應掌握眾多資源並提供良好服務的主控媒

體 F a c e b o o k卻在 2 0 1 8年出了個大差錯mdash個資外洩Facebook承認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受雇於川普競選團隊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Analytica)其涉嫌透過提供個性測驗的應用程式取用Facebook用戶個人資料外洩人數至今上修達到8700萬[10]這樣的錯誤使Facebook股價在2018年3月19日因身陷用戶個資外洩風暴而大跌約7公司市值蒸發約370億美元(約台幣108兆元)擁有約4億股Facebook股票的創辦人MarkZuckerberg個人淨資產也在19日暴跌約50億美元[14]

  劍橋分析到底做了什麼事它是以Facebook為平台提供用戶以「五大特質」的心理分析遊戲經過精確的

演算法處理後測驗會依照結果分類為冒險者保護

者友善者管理者等類別該結果不只告訴用戶其屬

於哪種類型劍橋分析更分析結果去針對不同用戶以

其人格特質為依據進行更為精準的廣告投放在一般

情況Facebook是以用戶在該平台上所留下的足跡去做定向廣告的推送但劍橋分析不同的點是它藉由人格特質

將同樣商品的以多方面向呈現提供不同使用者相同的

商品同時更利用對於目標用戶的心理了解投放具有

導向性的假新聞煽動選情關於其是否為影響選情最

關鍵因素沒人可以斷言但大數據所能產生的影響力

確實不容忽視誰能保證用戶的每次選擇皆不會被宣傳

改變其思想呢

  分析假新聞在某個層面可以在Facebook如此順利地推播首先是Facebook的用途在近年有所轉變從初期的開心農場偷菜爆紅用戶發文分享自身生活到近期用

戶開始重視個人隱私不再更新個人頁面而轉向分享訊

息Facebook成了獲取新聞的最佳管道但也同時成為了假新聞散播的最佳曲徑雜誌ScienceMagazine3月號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不但被轉發更多擴散的範圍也更

廣更遠原因不外乎是因為通常比較震撼轉發的網友

常會附上恐懼厭惡或驚訝的回應且認為假新聞較峰迴

路轉以往人們一般認為假新聞在社交媒體散布是源於

機器人但事實上網友本身才是元兇[14]

  探討Facebook假新聞之所以可以以病毒式傳播的姿態出現還有一個原因源自Facebook的根本機制mdash讚好其藉由讚好等表情符號了解使用者自身喜好或關注事件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40: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35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後真相」(post-truth)一詞道盡了資訊便捷的今日所陷入的桎梏同時它也傷害了建構在真實之下的

民主要杜絕後真相這股浪潮一定要拒絕使用社群平台

嗎在以社群作為媒介交辦各種事務的今日可能有些困

難你可以自主選擇刪除社群平台上的數據同時可以

選擇善用手上的滑鼠思考「點擊」這個行為可以帶來

之影響力自主地培養媒體素養(internetliteracy)的能力對事件保有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批判性

  由劍橋分析事件中可以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與存

在確實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疏漏大數據的本質只是一堆

堆的資料資料帶來的有形資產它究竟是為商人或當

權者服務以築起更大的高牆還是可以成為增進人類福

祉的工具社群媒體是在增進社會流動亦或在摧毀社

會民主而媒體是公正的嗎新聞的背後是否早已由錯

綜地政治角力所把持由商業力量所控制回到問題的

原點人們認為假新聞是真的人們為什麼相信呢這

當中乘載著人民的慾念想望和信念也顯示了人類複

雜的情感需求正因人類帶有感情凸顯了與機器的差

異揭示人具「社會性」「意識性」和「領悟性」的

特質

  人類文明曾有好幾度將連結萬物視為最終地理想狀

態如今藉由科技似乎又更靠近了些掌握這個便捷時

代可以提供給自我的可能性思考每一次連結資訊的真

實以作為連結外部訊息與內化的契機將龐大的數據化

為心中的召喚探索更深處彼此牽動地複雜性也許這

才是媒體可以帶來的啟發和對社會的福祉

參考文獻

[1] 趙志立(2007)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前沿四川四

川大學出版社

[2]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志出版社

[3] 紀品志(2016)全球行動上網用量首度超越桌

機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637mobile-internet-use-passes-desktop

[4] 楊晨欣(2017)成長超快Instagram用戶數突破

7億創辦人談致敬Snapchat就像車子款式大同

小異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255instagram-maus-surpasses-seven-hundred-million

[5] 愛范兒(2016)佐克伯Facebook不是一家「傳

統」的媒體公司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479zuckerberg-said-facebook-isn27t-a-traditional-media-company

[6] 顏理謙(2015)讀報落伍了63美國讀者用

Facebook看新聞數位時代網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6771BN-2015-07-15-172759-42

[7] 克里斯蒂安bull福克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

台灣五南出版社[8]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概論台灣智勝文化[9] 林威翔(2014)社群網路中病毒式行銷之模擬模型與

分析研究台北國立臺北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10] BBC (2015) BBC NEWS httpwwwbbccomnewsuk-

wales-3421369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紐約時報中文網網

址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61207tc07wod-post-truthzh-hant

[12] 孫憶南(2006)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70662

[14] 聯合新聞網(2018)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3041923

[15] 風傳媒(2018)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26947

[16] 自由時報(2018)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0223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41: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36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Vol 8 No 3 pp 31-36 September 2018

Shu-Zhen Tang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DOI 106639JCCIR201809_8(3)0002

On Facebook Fak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Big Data

Shu-Zhen Tang1

1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Yunlin 640 Taiwan

(Received 20180502 Revised 20190218 Accepted 20190222)

Abstract - If we say that in the era of productive society the words are ldquothe masses regard sufficient food as their heaven a king would view his peop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kingdomrdquo The classic slogan of industrial society is ldquotime is money efficiency is liferdquo the representative sent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 is ldquoknowledge is powerrdquo Then what slogan in the post-information society will become the classic of this age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subject and receptor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The audience is no longer a one-way acceptance message you can also be a message communicator if you wan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such changes have brought a new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online media and behind the new thinking and value does it imply a potential threat of control of the control class Community is a kind of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ir business logic have dominat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is already completely capitalist in nature Community media is essentially colonized by capitalism When you click ldquoPraiserdquo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e big data that you have accumulated by your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d your own echo chamber Are you seeing the truth Or did you personally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see but you didnrsquot know it

Keywords Fake news Echo chamber Personal data Data loss Saf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Tang vo1927gmailcom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42: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WenHua ChuangYi ChanYe YanJiu XueBao ISSN 2221-6170 (Print)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學報約稿啟事

Information for Contributors 目的 PURPOSE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JCCIR) 由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IKI) 發行致力於促進了解與實踐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議題的季刊歡迎在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上具創新構想的研究人員所撰寫的研究性論文與技術報告本刊採

用雙盲 (Double-blind) (兩位專家匿名審查)審查程序 The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is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1 The Journal is the quarterly journal devoted to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serves the needs of researchers as well as practitioners and executives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review process is double-blind 文稿撰寫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請以電子檔方式(MS Word 文件格式)投寄至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的電子郵件信箱 (linsongyihgmailcom)請以中文撰寫文稿以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格式並且橫式(由左而右)打字字數以 8000至 10000字(包括表格圖片及圖例)為佳文稿請勿超過 15000字否則直接退稿文稿中表格或圖片請置於文稿最後的獨立頁面文稿首頁包括(a) 論文標題(b) 作者姓名職稱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箱等連絡資料及(c) 在 200至 300字數內的摘要連同 3至 5個關鍵詞文件章節以數字編號由前言或緒論開始其他請章節順序編號如研究理論模型方法實驗程序結果

討論結論或總結參考文獻及附錄(需要時)等作者亦可在文稿結論或總結後以誌謝註明對文稿研究內容提

供協助有關個人或研究計劃作者需要在投稿同時填寫投稿資料表並提供兩至四位專家為審查委員(本學報亦

可能會採用其他專家為審查委員) Manuscripts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JCCIR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as MS Word documents)

to Dr Lin SY (linsongyihgmailcom) Submit manuscripts on A4 (210 x 297 mm) or 8 12 x 11 inch white paper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are acceptable Manuscripts must be typewritten in single spacing throughout (including tables references and legends) and be within the range of 8000 to 10000 words Manuscripts of more than 15000 words will be returned without comments Each table should be typed on a separate sheet Legends to figures should be typed in a single series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first page of the manuscript needs to include (a) the paperrsquos title (b) the authorrsquos name title current address telephone fax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 and (c) an abstract of 200 to 300 words about 3 to 5 keywords Divid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numbered sections beginning with 1 for an Introduction that places the subject of the manuscript into context and cites references to previous related work Typical main headings for other numbered sections include Theory Model Method Experiments Procedure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or Summary References and Appendixes (if needed) Main sections may include several subsections Recognition of significant personal contributions or financial support should appear in an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after Conclusions Authors are requested to fill out the submission information form and suggest two to four reviewers for the manuscript (JCCIR may designate other reviewers)

1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TIKI)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台灣 710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No 1 Daxue Rd Tainan 710 Taiwan e-mail jcciredgmailcom or linsongyihgmailcom Tel +886-6-2757575-62400 Fax +886-6-2757575-62400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7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43: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參考文獻撰寫格式 REFERENCES

每篇論文之參考文獻書寫格式應一致參考文獻以直接相關者為限置於內文之後按請以按照美國心理學

會公佈引文格式標準即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第 6版之標準英文文獻於前中文文獻於後並以英文字母順序(中文則以筆劃順序)標出順序於前(不分書籍等各類依上述排序原則)年份一律

使用公元曆年文獻格式請參考下面一些說明不足之處請自行上網參考APA6之標準投稿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的參考文獻撰寫格式可參考學報投稿範本

期刊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姓在先)(公元出版年)標題期刊名稱卷(期)起訖頁數 專書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書名出版地出版商 專書章節格式原著作者(公元出版年)標題編者姓名書名(起訖頁數)出版地出版商 譯作格式原著作者(翻譯公元出版年)翻譯名稱(譯者)出版地出版商(原著出版公元年) 會議論文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研討會名稱舉辦地點 會議論文集格式作者姓名(公元出版年)論文標題出版姓名論文集名(卷)起訖頁數舉辦地點

版權 COPYRIGHT 投稿的稿件必需是原創即沒有被其他刊物刊登當稿件被本刊接受作者同時必需簽署一份版權授權書

同意自動將文稿版權轉讓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與臺灣知識創新學會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及

網站等個人使用之權利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are required to sign a JCCIR Copyright Form and agree to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copyright to the publisher The authors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s to re-publish the papers in their mon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to use the papers in teaching and for Internet self archiving 版面費用 PAGE CHARGES

文稿被接受刊登後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酌收版面費每篇論文新台幣NT$ 2000(排版後不超過十頁(含十頁))排版後超過十頁者每一頁酌收取新台幣NT$ 500的工本費

After a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publication fee is NT$ 2000 (10 pages limited) A mandatory over length page charge of NT$ 500 is required for each page in excess of 10 pages 訂閱價格 SUBSCRIPTION RATE

每年(四期)新台幣NT$ 3200 或 美金 US$ 240 NT$ 3200per year or US$ 240per year

聯絡資訊 CONTECTING INFORMATION

作者若有問題可連絡本學報副總編輯林松義博士 If the author(s) ha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Dr Lin S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JCCIR) Tel +886-6-2757575-62400 e-mail linsongyihgmailcom

38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44: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投稿資料表 日期

論文題目 (中文)

論文題目 (英文)

投稿類別 文化產業 創意產業 創意設計

設計報告 工藝美術 其他

作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作者

1

2

3

4

5

6

7

8

通訊作者資料

姓名 單位

職稱 單位地址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電子郵箱

推薦審查委員 (無則免填)

姓名 單位 職稱 聯絡方式(電子郵箱)

1

2

3

4

以下為本學報審查作業欄請勿填寫

編輯部(執行編輯) 審查委員(1) 審查委員(2) 審查委員(3) 總編輯

作者人數 8位以上者請另紙加註通訊作者限勾選一位

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Copyright copy 2011-2018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39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
Page 45: Journal of - TIKI · (1)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合作學習與一般學習 對設計系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差異。 (2)探討應用Facebook 社群網路設合作學習於設計課

Wen Hua Chuang Yi Chan Ye Yan Jiu Xue Bao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第八卷 第三期 2018 年 9 月Volume 8 Number 3 September 2018

發行臺灣知識創新學會 華藝數位

Pu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Institut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mp Airiti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earch

ISSN 2221-6170 (Print)

NT$100000US$4000

ISSN 2308-5193 (Online)

DOI 106639JCCIR

9 7 7 2 3 0 8 5 1 90 0 3

0 0 8 0 3

9 7 7 2 2 2 1 6 1 70 0 8

0 0 8 0 3

  • 封面
  • 著作權
  • 目錄
  • 應用Facebook社群網路於設計學習-以融入詩意主題之設計教育為例
  • 跨領域創新教學模式之建構-以「數位農村與互動電子書」為例
  • 臺南工藝之家於文化行銷策略關係探討
  • 論大數據下Facebook假新聞傳播現象
  • 學報約稿啟事
  • 底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