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香港 製造 Made in HongKong

Made in Hong Kong @ EasyTrade Weekly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Compilation of Reminscing Hong Kong Articles in EasyTrade Weekly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Made in Hong Kong @ EasyTrade Weekly

香港製造

Made in HongKong

Page 2: Made in Hong Kong @ EasyTrade Weekly

A18EasyTradeWeekly.com 老香港

18 June 9, 2012 EasyTrade Weekly advertisi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efax: 1.855.302.4625

龍華酒店

香港的知名文化人劉天賜先生曾對龍華的老闆娘鍾太說 : 「龍華不單止是你們的,也是屬於香港人的」。

這句說話,完全同意。不錯,位於沙田禾輋村的龍華酒店,的確是香港人的回憶。

文: 韋然 圖 : 龍華酒店提供

龍華酒店建於1938年,原是鍾氏家

族的私人渡假別墅,也是沙田地區第一座

出現的複式建築物,由於外型設計得四四

方方,因此村民皆稱之為四方樓,原址佔

地很廣,今天的沙由新城市廣場,沙田警

署一帶,都是鍾氏家族養雞種菜的農田,

在日本侵港淪陷期間,曾被日本人徵用,

作為駐軍大本營,在1950年初,變身為

沙田的園林酒店,並以乳鴿打出名堂。在

當年,人氣極旺,有過一日賣出6000隻

乳鴿的紀錄,非常誇張。聽沙田龍華的

老伙記說他們單是廚房的工作人員,就有

38人之多,每日劏鴿,血流成河,好不壯

觀。

沙田三寶 - 乳鴿 雞粥 豆腐花

不說不知,龍華酒店創出這一個招牌

菜,並非有心栽花的成果,而是誤打誤

撞。五十年代初,有友人建議龍華飼養乳

鴿圖利,誰知乳鴿滯銷,當年的主廚遂

建議紅燒炸之來發售,並首創濕炸紅燒乳

鴿,由於龍華有乳鴿場,而乳鴿又是即劏

即炸,吃來自然十分可口,遂成為沙田乳

鴿的始祖。

除乳鴿外,龍華當年以走地雞煮雞

粥,同樣是即劏即滾,當大家山長水遠地

走到龍華,吃到新鮮的東西,自然滋味萬

分。

龍華的豆腐也是極著名的。當年,龍

華包了一位當年在沙田十分有名氣的山水

豆腐世家,獨為龍華供應豆腐,贏盡口

碑。

經過歲月的洗禮,乳鴿、雞粥、豆腐

花就昇華為沙田三寶,成為大家在回憶中

追尋的老味道。

李小龍與龍華

五、六十年代,香港流行一些七日鮮

的電影,而這些國語粵語長片,不少都在

龍華酒店取景,由於龍華有自己的酒店,

又在海旁,一齣以有限資源拍攝的電影,

包括電影主題曲的錄音,都可以在這兒

「搞掂」。李小龍童年時代所演的電影,

不少就是在這兒拍攝,所以李小龍和龍華

酒店的舊伙記們,十分相熟,李小龍的家

族相簿之中,還有李小龍在龍華酒店的天

台上與弟弟一同過招練武的相片,相熟程

度,由此可見一斑。李小龍成名後,仍常

帶同妻兒到龍華吃飯。

曾有傳聞說李小龍的成名電影《唐山大

兄》的部份鏡頭,是在龍華酒店取景的,這

一個傳聞,也許是美麗的誤會。據嘉禾的前

高層杜惠東先生記述此片在拍攝先後,確常

隨李小龍到龍華吃飯吹水,也在那兒試拍,

龍華的老伙記因此而誤會了。

另一個傳聞,就是金庸先生曾經在龍

華酒店閉關著作他的第一本武俠小說,這

一個說法,老伙記也是言之鑿鑿,後經劉

天賜先生向金庸老先生求證,得到金庸先

生確認。

尋找回憶的地方

在老香港的記憶中,龍華酒店是吃喝

玩樂打麻雀的地方。

龍華酒店的花園中,養有猴子、孔

雀,還有會說話的鸚鵡,小孩們到這兒

來,並非為著沙田三寶,而是為了可以乘

火車,踏小路,看動物,衝出市區生活那

股興奮,要是知道翌日可赴沙田,孩子們

晚上都會高興得失眠。

沙田的老地方一個一個的消失,沙田

酒店、雍雅山房等都已失去了蹤影,如

今,不論是現居香港的市民或僑居外地的

老香港回港時,幸好還有龍華酒店、望夫

石等地方,印證人們對沙田的歡樂回憶。

Page 3: Made in Hong Kong @ EasyTrade Weekly

EasyTrade Weekly advertisi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efax: 1.855.302.4625 June 9, 2012 19

A19 EasyTradeWeekly.com老香港

www.easytradeweekly.com/emag買賣一週電子版

Page 4: Made in Hong Kong @ EasyTrade Weekly

EasyTrade Weekly advertisi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efax: 1.855.302.4625 July 7, 2012 21

A21 EasyTradeWeekly.com老香港

米雪情迷樂宮梳乎厘

認識澳門樂宮茶餐室,是米雪的好介紹。

早陣子,和米雪等香港朋友專程過大海去看

第23屆澳門藝術節一場叫好叫座的環境劇《鄭家

花月夜未央》。開場前,我們在米雪的極力推介

下,來到樂宮嘆了一個感動的下午茶。

原來,米雪很喜歡吃梳乎厘。

米雪每一次來澳門,如果時間許可的話,一

定會來這裡吃一個至兩個樂宮的梳乎厘。樂宮的

梳乎厘有原味、也有加杏仁的。二者之間,我喜

歡吃加了杏仁的改良版,很香,吃起來多了脆口

的質感,不會「一陣風」的就吃完了。

樂宮的改良版口味,據說是全世界獨家所

有,但我沒有實證,所以,只能引用香港式的官

方用語 :「可能是全世界獨有的。」

新焗好的梳乎厘,又香又甜又好看,有點兒

像盛開的黃色雞冠花,單看樣子,已值回票價。

到樂宮吃梳乎厘,因製作時間達半小時,而

且必須「趁熱食」才好吃,所以,一定要預訂。

想吃的話,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到樂宮後,即刻

落柯打。

樂宮風雨故人情

時日如飛,計算起來,樂宮原來已有四十多

年歷史,可以說是澳門的中年老店。據這兒的老

伙記稱,樂宮啟業於1970年,曾經是當年最「正

斗」的茶餐室。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大家或許覺

得樂宮其實有一點「其貌不揚」,但,這間位於澳

門葡京酒店地庫、設計平實的樂宮,的而且確一度

是澳門的「上等西餐室」。樂宮;啟業時,還邀得

當年紅極一時的馮寶寶來剪彩。

說起來,樂宮就有如一盒澳門歷史的黑盒,

不單記錄了澳門這幾十年來的足跡,印證著澳門如

何由寧靜的小城蛻變為今天的國際娛樂中心,也見

盡了澳門的人事變遷、名人巨賈、還看過了多少在

江湖中翻起的風風雨雨,經歷過不少刀光劍影的大

場面。但,風雨過後,樂宮仍然默默的站在人群一

角,只是歲月讓樂宮變得年長起來,多了歲月的痕

跡。

聽老伙記介紹,這裡有許多美食,如「鮑魚

鴿片炒飯」,也是極之有名的,是當年明星名人到

此必食的一味美食。老伙記說那時的鴿片炒飯,用

足一隻半乳鴿,而在七八十年代,更是用最靚的鮑

魚來炒。如今這一道當年的富貴飯,也走入了平常

百姓家,由於上等食材難求,乾鮑已由罐頭鮑魚替

代。

其實,最教樂宮享負盛名、名聞遐爾的,竟

然是這裡的副產品 – 樂宮曲奇。

口碑載道,到澳門不能不買回家作手信的

《樂宮曲奇》,出產以來,就只有兩款,一款是

「腰果曲奇」,而另一款是「合桃曲奇」。

美味曲奇失傳了?

「樂宮曲奇」是一種很有澳門土生特色的曲

奇,沒有市面的曲奇那麼過濃的牛油味,但依然可

口、鬆脆,一口吃下,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感,幸

福感,而添加的腰果或合桃,又給予人忘不了的口

感,總之就是好吃。

由於樂宮曲奇自出品以來,都是人手打造

的,每日產量有限,為了保持產品的新鮮度,每

日「買完就算,明日請早」,所以專誠去葡京購

買樂宮曲奇的朋友,常常空手而回。

說起來,早前自己也去過葡京兩次購買樂宮

曲奇,但可惜都買不到。這一個下午,我們算得

是幸運,終於可以你一盒,我三盒,把樂宮僅餘

的美味曲奇,一掃而空。

不過,贏盡口碑的樂宮曲奇,曾一度停產。

原來,樂宮曲奇的製作秘方,是早年樂宮

的老廚自家研發的,後來老師父突然「遠行」,

沒有把製作的「秘方」留下來,一時間,樂宮的

老闆也不知如何是好。終於,老闆的兒子想到了

絕世好橋,就是以偵探抽絲剝繭的精神,追尋樂

宮曲奇的製作配方,大膽的請曾跟過老師父一段

短時間的「學師仔」,按老師父的物資訂貨單,

重新找出樂宮曲奇的原材料,但,材料的製作比

例,卻是無從追考,而「學師仔」跟隨師父的時

間不多,只懂搓粉上爐。兩個當年的青年憑著無

比的拼勁,又想到請專家試食的方法,把造好的

餅,送予當年權傾葡京酒店而對口味要求極高的

十姑娘 ─ 何鴻燊十妹何婉琪 ─ 試吃。可惜,青

年每次送出的曲奇,都音訊全無,而「老闆仔」

和「師父仔」並不灰心,繼續重新製作。終於,

皇天不負有心人,一次,在他們送出曲奇後不

久,竟收到寫字樓傳來十姑娘的吩咐,請他們包

十盒曲奇予十姑娘作送禮之用。辛苦了多時的老

闆仔和師父仔二人收到喜訊,不禁相擁,喜極而

泣。一度失傳的澳門美味,就是如此由兩個當年

的年輕人鍥而不捨的重新追尋回來。

米雪x澳門葡京樂宮餐廳尋味之旅文、圖 : 韋然部分相片提供 : 樂宮餐室 、米雪

Page 5: Made in Hong Kong @ EasyTrade Weekly

A22EasyTradeWeekly.com 老香港

曲奇的美味危機

當年的「師父仔」,也因救駕有

功,加薪升職,接著就是娶妻生子,而

同時,老闆仔也為老爹立下奇功,被老

爹委以重任,接管了樂宮的業務。

葡京曲奇口碑好,越賣越旺,自然

招人打主意,競爭對手高薪挖角,變身

為大師父的當年小廚不禁心動,幾經考

慮,終於向老闆仔遞上辭職信。老闆仔

收到惡訊,真的又是不知如何是好,但

人各有志,人家辭職,也沒有辦法。幸

而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當老闆仔苦

惱不知如何找替工之時,大師父回來了

! 大師父謂他向人家賠了雙倍的訂金,不

走了 !

大師父不走,原來是大師父的老婆

發功,力勸大師父為人不可以忘本,錢

財身外物,但仁義值千金。世界上,竟

有如此明道理的「義嫂」。「義氣」和

「人情味」,是今天在金錢掛帥的世界

中長大的朋友們所不能理解的。

聽完了這一個動人的樂宮曲奇傳

奇,時間啱啱好,於是,我們一行五

眾 ─ 米雪和她的好友、TVB的前高層

陳灌明先生和我,乘車到阿婆井會合了

林超榮夫婦,一同走進鄭家大屋的花園

坐下,聽南音老師周剛為我們娓娓以南

音把澳門四百年的變遷說唱,而作妹仔

打扮的演員,更為觀眾一一獻上清茶,

南音唱罷,就把觀眾分作三組,每一組

朋友都跟著一個妹仔氹氹轉,進入鄭家

大屋的大觀園,聽著妹仔講鄭家大屋的

故事,演員,觀眾,都同樣變成了劇中

人。劇終,大伙兒還在鄭家大屋的屋

前,欣賞了一場出人意表的中西合壁音

樂演奏呢。

1

2

3

1 . 樂宮的梳乎厘,好睇又好食,難怪米雪每一次到來,都要柯打兩個以上,吃個飽。

2.樂宮的Lucky Cookie, 就只 有 樂 宮 指 定 銷 售 處 才有發售,也從不作大量生產,害得大家常常的要排隊購買。

3.樂宮西餐是澳門當年最豪華的西餐館,到了今年,仍是上一輩影視界朋友的聚腳地。

22 July 7, 2012 EasyTrade Weekly advertisi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efax: 1.855.302.4625

Page 6: Made in Hong Kong @ EasyTrade Weekly

24 August 18, 2012 EasyTrade Weekly advertisi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or fax: 604.336.0358

十三點的時裝,是那一個年代女生們的服飾指標。 當想「露一露」上帝恩賜予女生性感身裁的女孩子到海灘還穿著一

件頭的泳衣之時,十三點早已穿著比堅尼,性感過人的招搖過市。

十三點富有、家住半山,善良、美麗、富同情心、有創意⋯⋯。像十三點這樣的女孩,除了在李惠珍的筆下,真係「唔知去邊度搵! 」

碰上十三點的媽媽小時候,自己也算得是暗戀十三點的小男生。但,我們有男生的尊

嚴,不會口裡說愛上十三點那麼低能。就算明明很想看,也得要偷偷摸摸似的,只能在沒有女孩子經過的時候,「靜雞雞」的看。

就這樣,我看過很多十三點的漫畫。說起來,十三點有點是自己似

是而非的初戀對象。然後,畢業了,到社會工作了,十三點的漫畫,也好像靜靜的離開了我們。偶然間,還是會想起這一位自己曾暗戀過的女生。

某一年夏天,為自己撰寫的一本飲食書到書展搖旗吶喊,還請來了愛吃泰昌蛋撻的彭定康來站台,而小人似的沾沾而喜。在一輪風光後,到會展巡視「業務」,竟在一角遇上一大群中年的男男女女,圍著一位上了年紀的女士,聽她說故事,而女士身旁的書,就是當年暗戀過的十三點寫真集。

原來,女士就是李惠珍,十三點的媽媽。

遇上十三點的媽媽,還遇上十三點,一時間,竟不知所措,也不知從何而來的勇氣,想也沒想的就掏銀包購買了一本十三點的寫真集,還

最美麗的盛女最美麗的盛女

十三點絕對是香港最美麗的黃金鑽石盛女。Bonnie、Brenda 唔該借歪,企埋一邊!早在六十年代,美麗的十三點,已經「靚絕」香港、澳門、九龍、新界,是男生們最想約會的

女生,受歡迎過影迷公主陳寶珠,潮過柯德莉夏萍,性感過瑪麗蓮夢露,紅過馮寶寶、蕭芳芳。

文 : 韋然 攝影 : 卡雯

部份圖片由李惠珍提供

文、圖 : 韋然部分相片提供 : 樂宮餐室 、米雪

Page 7: Made in Hong Kong @ EasyTrade Weekly

EasyTrade Weekly advertisi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or fax: 604.336.0358 August 18, 2012 25

乖乖的排隊,像粉絲似的請李惠珍簽名。

愛一個人,有一些時候,還是要開口說出來的,不能永遠藏在心裡,人家沒有X光眼,怎麼能看透你的心,「你唔講,人哋知鬼咩! 」

多年來藏在心裡的愛,一下子就用行動向天下宣告 : 「我愛你! 十三點」。李惠珍很和藹,完全沒有「架子」。拿著李惠珍的十三點寫真集,一口氣的翻閱再翻閱,開心了一整個晚上。

十三點法國之旅又一個早上,又是失驚無神的收到翁靜晶的電話 :「韋然,十三點有個法國旅遊圖片展,不能不

看! 」翁靜晶比我更迷十三點,收藏了很多十三點的書、十三點的紙時裝,是十三點的專家。

匆匆的趕到香港銅鑼灣世界貿易中心,不得了,十三點的手稿,十三點的飾物,十三點早期的漫畫,還有,十三點潮遊法國的精彩相片,一一在此展出。原來,十三點應法國旅遊局之邀,以香港親善大使的身份,到法國一行。美麗的十三點多年沒有見面,竟比當年更美麗,衣著也更新潮。在翁靜晶介紹下,算得上是正式認識了十三點的媽媽李惠珍。

十三點去澳門真的是很佩服十三點的媽媽李惠珍,像她這樣的一個年紀,仍然是那麼的好學不倦,還能追得上

時代,學了電腦,更能把電腦運用得出神入化,專家過專家,而我還是必需承認我是一個「電腦白痴」。

她告訴我,她現在是用電腦繪畫,嚇了我一跳。

不久之前,十三點去澳門瘋堂十號創意園開了畫展,而我的小小公關公司,竟有幸為我的偶像安排公關宣傳服務。為暗戀心儀的女孩子工作,怎會不「開心到暈」。

笑問十三點的媽媽十三點現在有沒有男朋友?李惠珍笑笑的說 : 「這一點重要嗎??追求她的男生太多了,她還沒有選定下來!」「她要選怎麼樣的對象?」「你問她好了,我不能代答啊! 女大女世界! 」「十三點現在多大年紀了?」「女孩子的年紀,可以公開的嗎?這是女孩子的秘密啊!」「十三點是剩女嗎?」「不,她是盛女,不是剩女!!盛女是一個人過著豐盛而充實的生活!多姿多彩的女生。」 「點解十三點咁靚?」「而家食物有太多防腐劑,可能十三點吃了太多這一類的食物,所以成為防腐劑女孩,永遠美

麗。哈哈!其實,十三點永遠青春,主要是她的心境很開朗,不牽不掛、永遠樂觀,所以,永遠 美麗。」「她要什麼條件的男朋友??」「她的要求不高、凡事都能聽她的話就可以了!」「她會結婚嗎?」「這一個問題,恐怕我也不能代答了,你直接問她吧!不過,女孩子結婚,很容易嫁錯郎,我會

請她小心一點!」 「十三點愛用什麼化妝品?」「她崇尚天然,喜歡一些無添加的護膚品及天然的化妝品。其實,青春少女,不化妝更能顯出自

然美。」「十三點喜歡穿那一些名牌時裝呢?」「你不知道嗎?十三點的服裝,都是她自己設計、親手剪裁的,這都是她的私家名牌。」「韋然,你幾時得閒,我叫十三點請你飲茶?」

本來真的想請十三點的媽媽李惠珍吃頓飯,但曾暗戀十三點的男生太忙了,只能打電話給十三點媽媽,賣了一輪「口乖」,打了電話問功課,真的不好意思。

Page 8: Made in Hong Kong @ EasyTrade Weekly

A24

蛋撻的故事

「蛋撻」是香港人最喜歡的地道美食之一。

   曾幾何時,對在中環工作的朋友來說,在工作期間,開一個小差,悄悄的溜去擺花街泰昌餅家,又或是偶然經過那裏,在肚子有一

點微餓之時,吃一個新鮮出爐、熱辣辣的蛋撻,總會覺得這一個「蛋撻」特別香滑可口,如果手上有一罐冰凍的可樂或一杯絲襪奶茶或者一杯香濃的咖啡,那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就是這樣,在歲月神偷的足印中,泰昌餅家的蛋撻,成為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而記憶所及,還有過一段十分卡通化的風波。

故事,也許是從蛋撻的秘密開始。

顧名思義,蛋撻是以蛋作為主要餡料的餅食。

至於「撻」,是英文「Tart」的音譯。

「蛋撻」的模樣,有橢圓形,也有圓形。

但,關於「蛋撻」的「身世」,直至今天,依然是一個謎。

有朋友說「蛋撻」是外國傳入來的小食,但,如果蛋撻是由外國傳來的,為什麼在所有外國人的餅食中,都沒有粵式的蛋撻?

英式的Custard Tart或葡撻,都是以奶、糖、雞蛋混合成的奶凍為主,和我們常吃的粵式蛋撻,外形相似、餡料相近,但口感卻略有不同。

廣東人識飲識食,蛋撻,可說是廣東人的一次創作小食。

相傳於清末之時,有茶樓老師傅靈機一觸,以西洋傳入來之撻皮,洋為中用,改為加了少少糖的燉蛋專用蛋漿創作而成,但,究竟誰是蛋撻之父,真是無從考究了。

1951年,泰昌餅家由歐陽天閏的舅父朱八吉所創立,到1982年由歐陽天閏接手經營,變身為曲奇皮蛋撻和沙翁的專門店,再因彭定康品嚐而紅遍香港,但敵不過租金上升而結業。

五十年,也許只是很短的光景,但回望過去,是段段的記憶。

泰昌蛋撻

蛋撻的秘密

24 September 8, 2012 EasyTrade Weekly advertisi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fax: 604.336.0358

老香港

Page 9: Made in Hong Kong @ EasyTrade Weekly

EasyTradeWeekly.com

至於「撻」,是英文「Tart」的音譯。

「蛋撻」的模樣,有橢圓形,也有圓形。

但,關於「蛋撻」的「身世」,直至今天,依然是一個謎。

有朋友說「蛋撻」是外國傳入來的小食,但,如果蛋撻是由外國傳來的,為什麼在所有外國人的餅食中,都沒有粵式的蛋撻?

英式的Custard Tart或葡撻,都是以奶、糖、雞蛋混合成的奶凍為主,和我們常吃的粵式蛋撻,外形相似、餡料相近,但口感卻略有不同。

廣東人識飲識食,蛋撻,可說是廣東人的一次創作小食。

相傳於清末之時,有茶樓老師傅靈機一觸,以西洋傳入來之撻皮,洋為中用,改為加了少少糖的燉蛋專用蛋漿創作而成,但,究竟誰是蛋撻之父,真是無從考究了。

泰昌傳奇

在和泰昌餅食的第二代傳人歐陽天閏談到蛋撻之來源時,他就是如此這般的直率回答 : 「唔知!」

「我都係從學師仔學起咋!」

「我九歲落香港,冇錢讀書,於是,做學師仔囉,去泰昌餅家跟舅父學做餅,包食包住,冇人工。」

「學師?邊有人教你吖,學師仔嘅工作,就係師父跟班,幫師父煲茶、煮飯、洗底衫褲、清潔掃地、擔擔抬抬一腳踢,有乜做乜,至多話你知點落水打蛋搓粉,做錯嘢,隨時成個煲扑落嚟,扑到頭都扁。」

「我哋學嘢,都係靠偷師。講起嚟,我都算聰明,平日望實師父點做,記在心,到師父收工,就靜雞雞去廚房整吓餅,唔駛三年,舅父成套功夫,就俾我偷偷學得七七八八。」

「我師父好鬼怪,從來都唔讚吓你,做得好,至多係摸吓你個頭!」

「唉!而家啲細路邊捱得苦!我哋當年,日日三點幾起床整餅,日日工作十幾個鐘,冇停手!至多係下午幫師父買杯咖啡,佢嘆咖啡時自己可以休息一陣。」

原來,往昔的學徒日子,就是那麼的苦,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是年中無休的。

「師父其實好錫我呀,不過,佢唔會講我知之嘛!我喺餅店學咗三年,師父就走嚟同我講你學咗三年啦,係時候要去出面學多啲嘢喇!」

「初時,仲以為師父唔要我,後來,才知師父用心良苦,要我到外面嘅世界睇多啲,安排咗我去一間五星級酒店工作。」

「由於我喺師父度做過學師仔,所以,好快上手,唔駛三年,大酒店西餅點心美食就學晒上手,成為酒店中最年輕的整餅大師父。」

「二十歲嗰年,師父搵我飲茶,話不多說,就話泰昌餅家,而家交俾你做啦!師父老喇!」

「當然,一時間,真係唔知點好!師父要我外出學習,原來是深謀遠慮的。」

「師父,我唔會令你失望,我要泰昌嘅餅食,名滿香港」。

「接過泰昌餅家的經營權,真係有啲驚!當年後生,想為泰昌餅家做一啲獨有嘅餅食,於是獨家研發咗曲奇牛油蛋撻,製成有曲奇特色、皮脆而餡滑嘅「泰昌蛋撻」。

研發成功,當然不是三言兩語的事情,箇中,歐陽先生嘗試了不下幾百次,失敗多次,才大話夾好彩研發出「泰昌蛋撻」的配方。

「泰昌蛋撻」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蛋撻在冷卻後,也不會龜裂。

想當年,「泰昌蛋撻」每日在擺花街新鮮出爐,果然貴客如雲,聲名日響。而我們熟悉的為食貓末代港督彭定康,更不時輕裝而至,到泰昌餅家買盒蛋撻,有時還急不及待,即買即食。起初,歐陽先生還不知此大肥佬就是港督先生,只知二人身形相似,大家都有番咁上下份量,幾投契。雖然二人一英一中,歐陽唔識英文,肥彭至多識得幾句廣東話,二人就以美食作橋樑,結為好友,而肥彭更謂「泰昌蛋撻」是最好吃的蛋撻。

「泰昌蛋撻」的故事,就由肥彭欣賞而成名,到千禧年間因加租而結業,但隨後又得「食客」支持,出資為「泰昌蛋撻」復活,先在擺花街35號覓得新舖但在復活期間,又發覺「泰昌餅家」的店名、商標及招牌出品等,竟為別人搶先註冊,差點兒復活不成,幸而在有心人調停之下,三方朋友和氣收場,而復活後的「泰昌餅家」最終得稻香集團注資而能有計劃的擴張,使「泰昌餅家」終於成為香港首個以蛋撻為主打的手信名牌。

「泰昌蛋撻」成名以來,不斷有奇遇,大話夾好彩,逢凶化吉,有危有機,最終,還是實現了歐陽天閏當年向師父許下的諾言,泰昌餅食不單名滿香港,更衝出香港,走入國內,走向世界。

泰昌結業的消息,把大家嚇了一跳,急忙趕到擺花街光顧,最後 一 日 , 輪 購 的 人龍上幾千人,大打蛇餅,由中環排隊至登山電梯頂。儘管烈日當空,大家還是耐心的排隊,沒打尖,沒爭吵,等上一、二小時,這奇景還成了傳媒的熱新聞,傳遍各地。

蛋撻的秘密

EasyTrade Weekly advertisi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fax: 604.336.0358 September 8, 2012 25

文 :韋 然 圖 : 由歐陽天閏及泰昌餅家提供

Page 10: Made in Hong Kong @ EasyTrade Weekly

對的,我也是迷信者之一。

我的迷信,是耳濡目染中給洗腦的。

我所認識的龜苓膏,是可以清熱、解毒、治療豆豆、美顏…。

於是,每當熱氣難頂、唇焦舌爛、臉上豆豆火山爆發、便秘、燥火,慣例的到海天堂或恭和堂或鴻福堂吃一碗龜苓膏。

說也奇怪,每一次吃完這苦苦的龜苓膏,都覺得效果顯著。

這一種迷信,還有一點似愛非愛的感覺,但,不是狂戀,倒有點兒像紅顏知己的關係,大家可以零距離的躺著看天,無所不談、互相信賴、互相守秘、互相支持,在失落時,伸出援手,在需要時給對方緊緊的抱擁,讓知己躺在懷裡哭個痛快,來一個大釋放。

有沒有名份,對紅顏或藍顏知己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感情是要真的,不可以帶有欺騙的成分。

我和龜苓膏,就保持著這一種很曖昧的關係,直到幾年前某大學發表了一份龜苓膏成分調查報告書,指出市面多個品牌的龜苓膏,包括香港百年老牌的龜苓膏始創店恭和堂的出品在內,都沒有龜苓膏的主要成份土伏苓元素,其功效和涼粉果凍,沒有分別。

當日看到了這一份報告之時,心裡突然間很憤怒,更有長期被這一個知己玩弄之感。

一如大部份香港的市民在內,我沒有看報告的詳細內容,也沒有去考證,就即時罷食龜苓膏,衝動的要和紅顏知己斷絕來往。

畢竟是情未了,靜下來,看了恭和堂的自白書,才明白是小三搞出來的風波。

唉 ! 男人是不能只愛一個人,更很難忠心的。

在同一個時間中,男生可以愛上恭和堂的藥製龜苓膏,又可以愛上海天堂的鮮製龜苓膏,還可以和鴻福堂的龜苓膏眉來眼去,但小三突然的要把男人的心和身獨霸起來,借學術之名,取巧的說恭和堂的出品,沒有了土伏苓二十多種元素其中的兩種元素。

但報紙的標題,大多刪減成「沒有土伏苓」成分。

於是,一看標題,火了 ! 直覺上,我的感情被欺騙了。

22 October 20, 2012 EasyTrade Weekly advertisi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fax: 604.336.0358

恭和堂

香 港 人 對 吃 龜 苓膏,有一種很強烈的感情。

這一種感情,有點不知怎樣去形容。總之,久不久,人們就會走進龜苓膏的店子,吃一碗苦中帶甘的龜苓膏,有療效也好,沒有療效也好,就是坐了下來,甘之如飴的吃著。

有一些時候,真的是分不清楚大家迷戀龜苓膏是一種感覺,還是香港的老情懷。

百年夢碎文 : 韋 然 圖 : 資料圖片/鄧潔麗

位於油麻地廟街的舊舖恭和堂店舖裝潢的格調沿用至今

A22EasyTradeWeekly.com 老香港

Page 11: Made in Hong Kong @ EasyTrade Weekly

畢竟是多年來的好友。

火爆後,冷靜下來,把報導再看一遍。

原來,報導上是說恭和堂及其他的出品,沒有土伏苓二十多種元素中的其中兩種元素而已,或只有很輕微成份。但,經過了傳媒人的奪目修飾,就變成了《恭和堂龜苓膏沒有土伏苓》。

還有,土伏苓也不算得是貴重的藥材,怎會抽這些水 ? 況且龜苓膏沒有土伏苓,熬不成龜苓膏的, 這是常識。

那一夜,走過九龍城恭和堂分店,遇上了學問淵博的嚴國雄老先生,一邊吃著龜苓膏,一邊聽嚴老先生說恭和堂和龜芩膏的故事。

「恭和堂於1904年在油麻地廟街開業,到今天,超過百年歷史了。」

「恭和堂在開業之時,以行醫為主。」

「說起來,我的先祖均是清室的御醫。」

「我的先祖嚴綺文,正是同治年間的太醫。同治年間,嚴綺文研製出專為皇室醫治血毒頑疾的龜苓膏,其後告老還鄉,將宮廷藥方帶入民間,令平民百姓亦得以受惠。」

「至香港開埠初期,嚴太醫之子永昌子承父業成為中醫師,並於油麻地創恭和堂行醫,為坊眾醫治各類疾病。」

「當年的油麻地乃煙花之地,不少娼妓及知識水平不高的勞動階層因尋花問柳而染上性病,嚴永昌先生遂以祖傳單方製成龜苓膏,為不少人醫好花柳病,從這時開始龜苓膏便大行其道。」

原來如此 !

藥製龜苓

喝過一口五花茶,繼續聽嚴國雄先生說故事。

嚴先生是教書的,退休後,接管了恭和堂九龍城分店的生意。

談到某大學的那一份所謂報告書,仍心有不甘。

「龜苓膏是我們的先祖始創,我們作後人的,怎會為慳一些錢而不用土伏苓,簡直是天下之大笑話 ! 」

「我們的龜苓膏,是採用藥製的敗龜板和藥製的熟土伏苓,當中包括還有車前草、雞骨草、白癬皮等十八種藥材。以前燒煤炭的年代,會以銅爐盛之熬製;時移世易,現在經已改用不銹鋼煲代替銅爐,開煤氣慢火燒四、五小時,將藥力迫出來;而重點在於放入中藥的先後次序,這個步驟更是熬製龜苓膏的關鍵所在。」

「敗龜板即陳舊的龜板,就如陳皮愈舊愈值錢,功效較鮮龜板為高。敗龜板之中,又以金錢龜的功效最好,惜金錢龜已被列為瀕臨絕種動物,極為珍貴。」

「中藥的複方,並不是三言兩語,做一些報告就可以說出來。土伏苓經過古法藥製,可中和其寒,使其更適合為人體所吸收,故男女乃至孕婦長者幼兒皆可在適當之指引下,常服恭和堂的龜苓膏。在中和的過程中,不排除有一些元素會釋稀,減弱,但中和藥材,是中醫之道。多,不代表好,適當,才是最重要的。」

那份報告書,確曾一度引起大家對龜苓膏產生了信心危機,更引起全城恐慌,顧客擔心受騙,對龜苓膏望而卻步,不少老店多年來樹立的健康形象,亦一朝盡毀,一下子信心全失,恭和堂的生意,亦大受打擊,狂跌7成有多,而引發事端的龜苓膏專門店生意,在大眾信心危機之中,亦沒有好起來,真可說是損人不利己,數敗俱傷。

「要賺大錢,搞地產好了 ! 」

一碗龜苓膏、一杯五花茶,那一夜,就和嚴老先生談了一個晚上。

嚴老先生是一個愛收藏古玉的君子,談玉比談生意更有趣。

談得興起,有幸參觀了他的私人玉石博物館,大開眼界。

好的玉,真是有一種很特別的氣場,捧著良玉,果然有種很祥和的感覺,從前人家說「君子如玉」,原來是真的。

順道的拜會了恭和堂很重藥材味的藥材倉,但筆者五穀不分,當然分不出那一些是土伏苓,那一些是車前子。

製藥,真的只有天知 !

百多年來,恭和堂遵從古訓,藥製龜苓,和解頑痀、調氣血,默默耕耘…雖已由第二、第三代接手經營,亦設有中央工場嚴格監管品質,但當後來者早已企業化、多元化,發展到成行成市,大打市場佔有率牌,而恭和堂仍然保留著當年的樣子,店子裡,只有龜苓膏、涼茶、五花茶這類涼茶舖的傳統飲料。說真的,確實感受到恭和堂對傳統的尊重,但也為他們擔心,傳統不變,會被時代淘汰嗎 ?

EasyTrade Weekly advertisi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fax: 604.336.0358 October 20, 2012 23

A23 EasyTradeWeekly.com老香港

採用敗龜板(即陳年龜板)製成的龜苓膏,功效較鮮龜板更高。

相傳龜苓膏由清朝同治年間之太醫嚴綺文與其父為皇族醫治血毒頑疾而創製,同治之前,各文獻上皆沒有龜苓膏的記錄,而嚴氏家族至今仍擁有先祖藥方的手稿。

恭和堂第二代傳人嚴國雄先生指龜苓膏調查報告書,不盡不實。

製作龜苓膏需用上二十多種中藥材,落材料還要分先後,工序繁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