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MOODLE 应应应应应应 应应应应应应应应应应应应 应应应应应应应应应 应 00 应应应应

MOODLE 应用课题研究 学期小结及新学期推进安排 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 二 00 八年二月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MOODLE 应用课题研究 学期小结及新学期推进安排 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 二 00 八年二月.  一 . 课题研究背景资料 二 .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三 . 我们对 MOODLE 的认识 四 . 本学期课题推进安排     五 . 目前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一 背 景 资 料. ( 一 ) 我们所从事的教育 因信息技术而 在迅速发展 变化中 ……. 我们与网络的关系在变化 Web1.0. 只读. 你. 网络. 1996-2003.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MOODLE 应用课题研究学期小结及新学期推进安排

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二 00 八年二月

 一 . 课题研究背景资料

二 .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三 . 我们对 MOODLE 的认识

四 . 本学期课题推进安排

    五 . 目前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一 背 景 资 料

( 一 ) 我们所从事的教育 因信息技术而 在迅速发展 变化中 ……

我们与网络的关系在变化我们与网络的关系在变化 Web1.0

你你 只读 网络网络1996-2003

我们与网络的关系在变化我们与网络的关系在变化 Web2.0

你你读

写 网络网络2004- 今

1. 应用的信息教学工具在变化

1. 文字输入——拼音、五笔2. 信息检索—— Google 、百度3. 表达讲演—— Word 、 PowerPoint4. 可视化分析——概念图、思维导图5. 教学评价——电子档案袋6. 网络人际交流—— e-Mail 、 QQ 、 MS

N7. 工作反思与叙事—— Blog( 博客 )8. 通过网络探究学习—— WebQuest9. 构建交互社区—— BBS 、 Wiki10. 信息化课程设计与教学—— Moodle

2. 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层次在变化

建网、建库、建队伍

单元教学设计英特尔未来教育

课程设计与教学 魔灯( MOODLE )

课件设计

软件PPT 等

教学设计 

博客教育叙事

课程设计MOODLE课程平台

虚拟学校设计

1987-

1999-

2003-

2006-

2007-

200 ? -

( 二 )MOODLE 成为教育信息化应用和 培训机构培训平台选择 热点 ……

1. 全球教师掀起研究 Moodle 热潮

Moodle 在世界各国迅速普及 * Moodle 站点 2003 --几百个, 2005 -- 5000 个 2006 -- 15000 个, 2007 年 10 月-- 35000

个 * Moodle 站点来自国家或地区: 175 个 * Moodle 课程:超过百万 * Moodle 注册用户总数量超过千万 * Moodle 论坛帖子超过千万次 * Moodle 的下载量超过 5 万次 * Moodle 提供的语言支持超过 75种 * Moodle 应用范围从教育扩展到其它各个领域

目前:MOODLE

成为西方国家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热点MOODLE

成为著名公司如 IBM.INTER等培训新平台

MOODLE

成为英国教师准入资格要求

2.Moodle 在中国正迅速升温、普及( 1 ) MOODLE 站点:由 2006 年 116 个          到 2007 年超过 300 个( 2 ) MOODLE 应用广度:由大学到中、小学           由课程设计到广泛应用           由教育到社会(寺庙)   

       ( 3 ) MOODLE 关注度:由专家-学校-区域推进 

                         国际论坛-年会-首届研讨会( 4 ) MOODLE 研究深度:介绍-应用-融合创新( 5 ) MOODLE 认可度:由专家-学校-教师      -全国教育技术中期教材拓展内容

.贰 闵行区 MOODLE 研究进展情况实验课题申报: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实验学校数量:数字化实验学校 30 个,使用 34 个实验教师数量:区级培训 170余人 校级 500多人MOODLE 平台建设:区级:魔灯闵行,实验教师共建设课程 342 个 总课时超过 1200节用户: 11390 (教育资源卡)最高访问量:日 3000 人(两纲练习)专用服务器: 2 个,运行速度加快与并发数量增加

校级平台:实验校 24 个,非实验校 3 个(格浦西校)

课程建设:学校平台上的总课时数超过 1000节浦江三中:语文: 16 , 数学: 17 ,外语: 17 其它学科: 42华漕小学:语文: 64 , 数学: 12 ,外语: 12复旦万科:语文: 16 , 数学: 8 ,外语: 9 其它: 12 文来中学:语文: 13 , 数学: 12 ,外语: 10 其它学科: 30昆阳小学:语文学科: 26 其它学科: 12莘松中学:音乐等学科: 31申莘小学:外语: 33

实验研究活动: 区级: 教师培训两轮,四个班, 200 人 研训员培训,一个班, 50 人 两次研讨活动:文来、万科: 150左右     各上了 3节语、数、外研讨课  两所学校的领导与教师探索精神应高度赞赏 三项比赛活动:参加学校: 26 所 课程包: 56 个, 1/3 教学一得: 40篇,近 1/4 课堂教学: 48节,近 1/3

校级: 开展拓展培训学校: 18 所 浦江三中:校本培训 10 次,每次 50 人 昆阳小学:校本培训 10 次,每次 35 人 复旦万科:校本培训 8 次,每次 24 人 航华一小:校本培训 7天,每次 35 人 浦江一小:校本培训 6 次,每次 35 人 启音学校:校本培训 4 次,每次 30 人 北桥中学:校本培训 2 次,每次 70 人 高兴实验:校本培训 2 次,每次 50 人 平南小学:校本培训 2 次,每次 40 人

开展校内研讨活动: 24 所,计 108节曹行小学:语文 8节,数学 5节,英语 4节,思品 1节

日新学校:语文 3节,数学 3节,英语 2节,信息 2节高兴实验:语文 3节,数学 3节,英语 3节北桥中学:语、数、外共 15节复旦万科:语、数、外共 10节江川路小学:语文 1节,数学 2节,英语 1节申莘小学:英语 6节浦江一小:语、数、外 4节

启音学校:市级展示课一节颛桥小学:丁建琴区级展示课,得到领导、专家好评

实验论文发表:中国计算机报、信息技术教育实验成果影响:北京、南京、浦东、义乌、东北 2007 年 7 月重庆中国国际信息化论坛 2007 年 12 月海口全国信息化年会-大会唯一

热点 2008 年 3 月 14—16日全国首届基于MOODLE

的信息化课程设计与应用研讨会 主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上师大教育技术系 闵行区教育局 闵行教师进修学院 内容:开幕式、主题报告 基于MOODLE 的研讨课与评课 MOODLE 应用探索交流

三 . 我们对

MOODLE功能

与应用价值的认识

(一) MOODLE

能支持我们

做什么 ?

1. 支持信息化课程设计与管理“让每一个教师成为课程设计者” _见《魔灯闵行》

支持各种类型课程设计

平台支持基础型 .拓展型(启音吴)研究型(实汤)

平台支持授导式 . 自主式 .讨论式等类型课程

平台支持主题式(拓研)星期式 .讨论区(培训)

平台支持远程学习型、研训型、课堂教学型课程

 课程设计者:创建 .移动 . 下载 . 修改 .备份 .恢复

 课程私密性:可以设置为激活或隐藏状态

 其意义与价值在于: ( 1 )对传统课程呈现方式进行创新 由文本课程到多媒体课程 (视音频等 ----莘松杨鹰) ( 2 )对传统课程组织方式进行创新 由单元文本课程到系列课时课程 (小学语、数、外)

( 3 )对课程资源库组织架构进行创新

 教学设计 . 教学过程 .内容 . 课件 . 资源

从单摆浮搁到有机整合 (金谊诚)

( 4 )对课程资源使用指导思想进行创新

将通用性课程建设成为个性化课程

将一般课程校本化、班本化(春:蒋方叶、吉荣娥)

( 5 )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课程规划、实施与评价能力 

2. 支持变革教与学方式      “在指尖上建设我们的信息化教学” ( 1 )教与学前移——创建预习资源并互动

   * 师生共同创建预习内容(唐怡统计图)

   * 师生共同提出预习的问题并互动交流

   * 师生就某一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与投票(文来邱雯)

* 师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课前准备

   *预习检测与反馈 ……

意义与价值十分重大 1.典型案例--预习   洋思中学 .东庐中学 .杜廊口中学 .魏书生  2.重要启示 先学后教,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尝试、合作探究,可以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预习的信息化)

  3.理论依据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卢仲衡教授自学辅导教学论 4.实践佐证毕业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大学生考上名牌高中、名牌大学的学生 中美教育之间的差异

(2) 课堂教学——重在合作探究 * 小组同伴就预习中疑难进行互动讨论交流 * 小组向全班提出未解决的问题 * 各小组间进行互帮互学 * 师生共同解决未解之疑难 * 变式练习 *测试:及时反馈 . 发现问题 . 教学调控 .预设生

成 * 学生小结 *布置拓展学习内容 * 学生反馈当堂学习情况  

三种信息环境下的基于MOODLE 课堂教学要点:

①人手一机环境(电脑房)

 凸显及时反馈、评价、多种形式互动、探究与交流,

 更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

②多人一机环境(信息化小班)

 凸显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有限及时反馈、评价

③多媒体教室环境(目前教室)

 凸显利用 MOODLE 平台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

 拓展的功能,将反馈、评价与活动前移与后续

  

相关信息: 1. 国外是 100美元笔记本电脑进入美国课堂 2. 2008 年 1 月 9日《新闻晚报》报道:    《拎着“电子书包”去上课》   -延安初中、洛川学校、控江二村小学分校  3. 2008 年下半年学生电脑价位有可能降至 2000 元左右  4. 我区几所学校正在进行数字化小班实验  _航华一小、华漕小学、复旦万科等  5. 学生家庭有网率迅速提高,按年段呈现杠铃型 因此,三种信息环境的课堂教学研究要同步进行     

(3) 教与学后续—拓展教学时间 .空间与内容 * 师生共同建立拓展资源 分层拓展:基础性 . 提高性 .挑战性,因材施教

  * 师生通过讨论区 .WIKI异步、同步互动  就某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层讨论 . 探究  * 师生通过讨论区 .聊天室交流  * 学生上传作品 . 交流与评价  * 小组分课题探究并交流

3. 学生学业管理 (1) 学生课前预习的时间和效果监控 (2) 学生利用平台学习活动的情况记录 (3) 学生作业管理及作为学习档案收藏 (4) 学生课后(假期)学习状态管理 (5) 学生学习变化情况及成绩变化跟踪 (6) 学生综合活动档案记录与管理等 (7) 学生评价的多样化与科学化

评价与反馈的及时性、多元化与多样化 *从延时反馈与评价到及时反馈与评价(课堂)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的教师考评方式,转向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师生互动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从单一的学习结果评价到多样化的学习评价过程评价(预习评价 . 课堂学习评价 . 课后拓展评价 )

*从过去以学校内评价为主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化评价,凸显社会集体智慧

*从过去的单向评价到多向互动评价

意义与价值: ( 1 )对学生课外学习实行跟踪管理

( 2 )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信息化记     录,形成系统的学习过程档案并利用

( 3 )对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 . 分析

( 4 )学生可以进行信息化自主学习、拓展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拓展学习的时空

4. 家校网上互动 (1) 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内容与要求 (2) 家长与教师进行网上互动交流 (3) 家长与教师共同建设教学资源 (4) 提供家长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

价值与意义将加大家校交流合作的广度、深度、密度,有利于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5. 支持信息化教师培训 见《农村 41 所学校教育技术培训》(1) 将培训内容、资源有序展示在平台上(2) 参训教师需求问卷、情况调查或意向投票(3) 将参训教师进行分组管理(4) 设立主题讨论区,参训教师自由发表意见(5) 对参训教师进行测验、成绩统计及分析(6)参训教师上交作业、交流并网上评分(7) 培训期间发布学习要求、通知等(8) 评选优秀学员(9) 培训班活动展示

其意义与价值在于:( 1 )实现远程培训:自主、突破时空、多

( 2 )及时远程互动:实现反馈、交流

( 3 )丰富培训方式:符合教育信息化趋势

( 4 )满足教师需求:网络自主学习

( 5 )节约人力财力:人本、校本、成本

6. 支持信息化研训《化学、班主任研训》(1) 进行研训课程、内容设计(资源 +活动)(2) 对研训课程、活动进行分类管理(3) 对参加研训教师进行问卷 . 情况调查或意向投票

(4) 通过讨论区 .聊天室,进行同步或异步互动交流

(5) 研训跟踪:访问课程或资源的时间、次数、活动记录

(6) 对教师进行研训信息化分组管理(7) 作业上传、评分、分析与及时反馈(8) 互动评价:评价、对评价的再评价( 862 )

其意义与价值在于: 1. 与教师共同建立系列研训课程与活动,并不断优化、更新,成为区本与校本研训的重要资源,长期使用;

2.创新研训活动方式,实现远程研训,拓展研训的时间、空间、方法与途径;

3. 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在便捷了研训员与教师交流的同时,丰富了研训的内涵,使研训活动更加精细、科学与有效; 

4. 对研训资源使用活动进行监控 5 .节省研训员与教师的时间与精力

7. 支持校本研训 建立研训课程与活动、研训前后互动交流、研 训工作管理、考核、评价等(实验西校)8. 支持信息化德育 建立数字化德育平台、社团活动、党团校课程等9. 支持学校网站建设 建立门户网站 . 学科网站 .班级网站 . 特色网站

等10. 支持学校常规管理 人事管理、档案管理、运行管理、财务管理等

( 二 ) 我们如何

    用好

       MOODLE

几 个 观 点

1. 应用 Moodle需要循序渐进 推进策略:分层推进,异步渐进 应用策略:从单一功能到多个功能      从简单到复杂 应用关键:用起来,       熟能生巧

陌生陌生入门入门

应用应用融合融合

创新创新

技术能力

教育理论方法

摩尔裂缝( Moore’s Chasm)

创新者 早期采纳者

裂缝前期多数

后期多数

落伍者

2. 学习应用 MOODLE要以社会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

( 1 )知识的建构性

--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学习是学习者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

  教学就是提供认知工具、创设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通过与环境互动来达成学习目标。

( 2 )知识的社会性知识是内含在团队或共同体中的。教学是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 .“学习者共同体”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 因此 . 在教学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同伴互助

( 3 )知识的默会性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的互动转化形成了知识的完整统一体。教学就是设计出能够成功地支持促进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学习和谐共进的学习环境。

( 4 )知识的情境性教学的情境,是影响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的因素

3. MOODLE 应用原则第一:提高工作效能不能为了用而用 . 用 MOODLE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教学:一是要更加凸显学科功能,二是要提高教学效率第二:注意融合创新如课程建设:英语引入词典 .理科引进符号编辑器如教学模式:探索信息化预习与拓展(三校经验)第三:结合对象特点如研训、课程与教学, 应用要学科化、个性化、多样化,重视互动与评价

第四:抓住研究重点    MOODLE 应用如何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MOODLE 应用如何推进教学方式变革    MOODLE 应用如何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五:注意扬长避短如教学*不能影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避免学生陷入资源之海,难以自拔   *处理好自主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处理好学生预习效果参差不齐的矛盾

1. 教师如何使用 MOODLE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 进行信息化课程设计(2) 进行信息化教学(3) 师生 .生生进行网上互动与交流(4) 家校互动(5) 教师间进行课程 . 教学等广泛交流

(1) 进行信息化课程设计*要用社会建构主义思想进行课程建设课程设计就是创造适合学生自我知识建构的环境,人文性

*要站在课程的高度对信息化课程设计整体谋划关注课程的思想性 . 系统性 .科学性 .相关性等

*站在学生的角度,建设适宜自主学习的课程课程设计关注教学内容,更应关注学生的知识与学习能力基础,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建设适合学校实际的 .班级学生实际校本化 .班本化课程 .

   信   息   化   课   程   设   计   模   型

任务 - 问题

活动 - 评价

内容 - 资源

小组 - 社区

反馈

确定教学目标

分析学习者与学习环境

确定课程格式与结构

设计学习环境整体风格 - 界面 - 导航

设计课程内容与活动

课程单元设计

基于MOODLE 学习环境

  *信息化课时课程设计基本框架

第一板块:课程说明课题、学习指导、教学目标、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等第二板块:课程内容与活动设计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第二部分:课堂教学 第三部分:课后拓展第四部分:作业上传

第一板块:课程说明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第二板块:课程内容与活动设计第一部分:课前预习1.预习要求要明确:内容、问题、资源,达到什么要求等2.预习资源要有质量:不要盲目求多 .求全 .但也不能太少

3.预习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并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提出问题并上传问题4.预习的情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与探究的欲望5.预习检测:十种题型,常用判断题、选择题、完型题等还可以设置预习的问卷、投票设计、课前讨论等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多种思路设计,但逻辑顺序要清晰,不能混乱按照内容顺序来进行如鸟岛一课:鸟岛简介、鸟岛成名的原因、鸟与

人类、其他问题按照活动顺序来进行如:导入新课—读句感悟—说说演演—合作讨论再如:小组交流—提出问题—组间合作 ---疑难共研 --- 总结提升

第三部分:课后拓展1.拓展的要求要明确:拓展哪些内容 .讨论哪些问

题 .完成哪些任务2.科学设计分层拓展内容:基础型拓展 . 提高性拓展 .挑战型拓展

3.拓展资源要有质量:根据学生实际,与教材内容与要求密切联系

4.拓展的问题要精心设计:要根据学生实际,贴近最近发展区

5.拓展的检测与反馈

第四部分:作业上传与回馈

当堂作业

短期作业

长期作业

作业的形式多样:练习题、探究题、

讨论题、活动题等

2.基于MOODLE 变革教与学的方式

*将课前教与学、课堂教与学、课后教与学形成 

      一个有机整体,拓展教与学的时间 .

空间与内容

*课前教与学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

识 .能力与习惯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 探索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与学的价值取向是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

础上合作 . 探究与拓展 , 打破教师对课堂的垄断,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教师成为导演。

*课后拓展的目标定位是,通过对拓展内容的分

层,实现因材施教,不断提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基于MOODLE 的教学指导思想

  以MOODLE 平台为载体,

建立以前移后续为特征的

预习基础上的教与学模式

3. 学生如何使用 MOODLE (1) 学生注册、登陆教师建设的 MOODLE 课程平

台 (2) 自主学习师生共同建立的课前预习资源,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 学会学习,思维活化

(3) 课堂上进行主动合作 . 探究 . 互动 .讨论 . 交流 (4) 课后根据自己的基础与能力实际进行复习与  拓展学习 --- 因材施教 (5)上传作业 (6) 与老师 .同学进行网上互动交流研讨

4. 研训员如何使用 MOODLE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利用 MOODLE         丰富与变革信息化研训工作方式、方法与管理 二是指导教师  进行基于MOODLE 进行信息化课程建设 三是指导教师  进行基于MOODLE 的教与学的方式变革与创

1.利用 MOODLE 探索信息化研训工作方式 .方法与管理*与教师共同建立研训课程 . 资源 .活动并分类管理*利用 MOODLE 的互动功能&就某一问题进行网上分组讨论并实录:异步与同步&就某一议题进行网上投票或问卷调查:如论文评比等&就某次研训活动或研讨课进行网上互动评价与反馈等&建立教师间成果交流平台:论文 .经验 .质量分析等&教师上传各种作业 . 资源,有序管理并进行必要的反馈*利用 MOODLE 的管理功能跟踪监控 . 小组管理 . 网上测验与分析

2.指导教师基于MOODLE 进行信息化课程建设

*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建设信息化系列课时课程

*逐步形成与教材配套的信息化基础课程资源库

*区内教师共享优质与教材配套的信息化课程

*进行信息化课程建设的指导 .比赛与互动研究

*逐步形成各学科特色鲜明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资源库

4. 学校如何使用 MOODLE创造性地开发运用 MOODLE 的功能 (1) 进行三类课程的信息化课程建设 (2) 推进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3) 推进信息化校本研修研究与实践 (4) 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5) 推进家校互动工作 (6) 建设特色网站,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如: 信息化德育平台,探索数字化德育    网上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网上各类社团

使用 Moodle 建立新型学校教学体系

用 Moodle创建

学校信息化课程资源系统

用 Moodle创建

教师课程设计与教学系统

用 Moodle创建

学生自主学习系统

用 Moodle创建

学校、家庭、社会教学系统

 学校利用 MOODLE   

   创建信息化学习环境,

   变革教与学方式

   提高学校与教师课程领导力

   提高学校教与学质量

   提高学校综合办学品质

四 . 本学期课题推进安排

( 一 ) 区级层面1.3 月 14---16日全国 MOODLE 应用研讨会

①承办:文来 复旦万科②部分学校研讨课准备③全体实验学校 MOODLE 课题研究展示板制作 *高度重视,全面展示方式 *体现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变革理念 ( 文字雕琢 )

* 按时间节点完成④3 月 14日下午实验教师听课安排好

2.5 月份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总结与第三阶段启动会议 ---- 全区校长参加

(1) 对第二阶段推进情况进行总结 (2) 对实验先进校与优秀教师进行表彰 (3) 对上学期启动的三项比赛活动优胜者表彰 附:课堂教学复赛名单 (4) 对第三阶段推进工作进行安排研究拓展到非数字化实验学校 (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 ) 3.MOODLE 应用的系列研讨活动 (3 月 15号前申报 )

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研活动、校本研修等 4.基于MOODLE 的信息化、系列化课程建设 负责人名单及职责

( 二 ) 学校层面 1.MOODLE 平台建设 (1)有 5 所学校还没有建立平台— 3 月底完成 (2)大多数学校有内网但师生在家无法访问 通过区信息中心做域名解析— 3 月末前完成 (3)栏目与页面逐步优化,科学性与艺术性 2.MOODLE 校本拓展培训(1)有 12 所学校拓展培训还没有启动,本学期 3 月底前启动

(2)已经启动拓展培训的学校,对培训教师应用提出要求 建立研究制度,形成研究氛围。(3) 对 MOODLE 技术培训已经完成的学校,启动高层次培

训(4)8 月末前完成第一轮MOODLE 技术拓展培训-           形成新的课程设计团队

3.基于MOODLE 的信息化课程建设(1)要求参加区培训的每位实验教师本学期至少在

平台上完成 8-10 课时课程—与区课程建设结合(2) 对参加校本培训的教师也要提出具体要求:熟能生巧

(3) 提倡各校在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启动校本系列课程建设 ---形成课程建设团队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4) 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

4.基于MOODLE 的课堂教学研讨 (1) 三种信息环境研究,侧重教室环境 (2) 提倡实验教师将基于MOODLE 的课堂教学日常化,底线要求是每周至少上一次 MOODLE课

(3)将基于MOODLE 的课堂教学研讨纳入学校教学研讨系列,为实验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

(4) 建立、巩固并发展基于MOODLE 的教学研究团队

(5) 提倡建立校际联合共同体进行研究 (农村 41所学校中的 10 所 )

(6) 进行对比研究 ---实验班与非实验班

5.基于MOODLE 的研训活动 (1) 教研活动:教研组层面、学校层面 (2) 校本培训活动:组本培训、校本培训6.基于MOODLE 的家 . 校 . 社互动 (1)向家长开放学校课程 (2) 建立家校互动、师生校外互动平台 (3) 建立与社区互动平台7. 特色网站建设 (1) 学科网站 (2)班级网站 (3)德育网站

五 . 目前研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建议 (一)深刻认识基于MOODLE 研究的价值1. 教育本质:促进人的发展-学会学习 .终身学习2.素质教育: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问题核心3. 课程改革:自主 .合作 . 探究(接受)混合学习4. 教育走向:教育信息化,其特征是 教材多媒化 . 资源全球化 . 教学个性化 . 学习自主化 .环境虚拟化 . 评价自动化

5. 技术功能:走出瓶颈与高原,创造学习环境 教学内容与资源设计 . 学习活动安排与组织 .考试训练反馈 . 互动评价 . 师生交互 . 探究学习

6. 学会学习:预习-问题-解决7. 提高质量:三次预习8. 家校社互动:形成合力9. 应用拓展:研训 . 网站 .德育 .考核等借助MOODLE ,可以进行信息化为支撑的 .深层的教育改革与探索:

课程呈现模式 . 教学模式 . 学习模式 .管理模式 . 评价模式 . 研修模式

 可以深入到教育思想的变革探索

(二)教师课程设计时间问题 解决建议:1. 价值与坚持:十年磨一剑 --当初学用电脑、 PPT

2.尽快完成拓展培训,形成课程设计团队 (启秀 ) 经验共享、课程共享、智慧共享3.借用全区小学实验教师分学科、分年级系列课

程设计的资源4.领导要给予关注与支持:物质、精神、舆论等,调动实验教师积极性

5.熟才能生巧 ---时间主要耗费在设计上

(三)学生家庭有网率低解决建议:1.明晰基于MOODLE 的教学指导思想电脑与网络只是工具,其目的是变革教与

学方式建立以前移后续为特征的、预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2. 我们可以因陋就简,采取变通的方式、创造条件去解决目前硬件不理想的暂时困难  

 ( 1 )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信息环境 *电脑房、图书馆:中午、活动课、放学后 *教室里电脑:把预习拓展要求记下来 .拷下来 *以学案作辅助,将重要的预习与拓展资源印发给学生 ( 2 )充分利用学生家庭中现有的信息环境 *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小组预习方式 *同学之间互助结对,用 U盘或打印 ( 3 )建设并应用信息化课程,让家长认识价值 通过基于MOODLE 的教学日常化,让家长认识配置电脑与网络对孩子学习的价值,提高有网率

 ( 4 )学习用电脑价位持续走低:百(三百)美元电脑 ----办法总比困难多 

(四)信息环境条件对 MOODLE 应用教学的制约1. 三种信息环境应用 MOODLE 各有各有优长,可以结合使用

2.逐步在班级配置 4 - 6 台电脑,便于信息化学习,这种投入是前瞻性的

3.寻求学生用电脑开发厂家支持4. 信息化实验班探索美 ACOT实验、深圳福田华富小学、广州东湖中

学 先考察、再定点探索、取得经验再全面铺开 

(五)学生年龄小,网上学习有困难 解决建议:   二年级学生用博客写日记,用 QQ 发送    1. 学生非常聪明,稍加培训即可    2.调动家长的力量,开展亲子学习活动    3. 信息技术教师或网管教师与实验教师加强协作配合

(六)实验教师在平台上建设课程网速慢 解决建议:    1. 单独设一较好的服务器    2.增加服务器内存    3.加强技术指导     

结语:结语:我们探索教育的信息化我们探索教育的信息化 也在探索教育的现代化! 也在探索教育的现代化!我们设计信息化课程,我们设计信息化课程,

 也在设计着民族的未来! 也在设计着民族的未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