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台北市立醫院松德院區護理科主任 精神衛生護理學會常務理事 蘇淑芳 1040726

台北市立醫院松德院區護理科主任 精神衛生護理學會常務理事 蘇 …€¦ · 精神護理之家評鑑發展歷程 24 年度 99 100 102研修 104研修 原項次

  • Upload
    others

  • View
    3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台北市立醫院松德院區護理科主任

精神衛生護理學會常務理事

蘇淑芳 1040726

綱要 前言

長期照護的目標

本土性照護模式的發展

精神護理之家的發展

精神護理之家之品質概念

結論

前言 精神科長期照護Housing-精神護理之家

精神護理之家的需求

住民

Natural Disease course

精神疾病老化退化

Care giver老化與社會負荷問題

照護品質重點為何?

精神照護的港口?

政策要求為何?

長期照護的目標

長期照護與急性照護目標的差異

急性

解決疾病、控制疾病、延長生命

監測、分析、監控疾病的進展狀態

長照:

建構有效的生活照顧模式

維持個案的生活品質

長期照護的發展趨勢 活躍老化:正向老化經驗願景的途徑(WHO,2002)

活躍老化

物理環境

社會因素 健康和社會服務

行為因素 經濟因素

個人因素

性別

文化

活躍老化之決定因素(WHO,2002)

活躍老化的政策架構(WHO,2002)

活躍老化

健康 參與 安全

獨立,參與,尊嚴,照護,自我實現

3P 疾病預防 Prevention 健康維護 protection 健康促進 Promotion

1.機會與範圍 2.豐富內涵 3.強化支持

安全安心的就養環境

預防的概念,成功老化是每個人的夢想

精神護理之家住民的現況(su,2015)

健康(功能高低落差大)

45%MMSE>20

知覺剝削

參與

禁忌的兩性互動

自尊心低落

家的感受

安全

安居樂業是最高境界

新病人的壓力

認知刺激

人員素養

尊嚴

社會參與

精神護理之家的照護概念

家庭化之經營、重要他人陪伴,以住民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強化住民能力、促進潛能,以提昇住民之生活品質(謝、蕭,2006) 。

賦能及負責之精神衛生照護概念,涵蓋尊重、自主、隱私權、充分溝通、照護與醫療可及與便利、社會支持、基本需求之維護、選擇權等照護範疇(蕭、李,2009)。

從現象探討照護需求1.

精神護理之家住民生命經驗之探討(莊.蘇*.白,2010)

追求正常的願望

埋首服務的意義

嚮往自由的空間

鎮住醫療的折磨

包容機械的生活

體諒護士的忙碌

•自由度

•親密需求

常人化

•肯定訓練

•自我接納

個別化

•尋找成就

•自助助人

意義化

長期照護機構病人家屬照顧經驗之主觀感受 (白.蘇*.莊,2011)

•命運捉弄 •親子之痛 •標籤化

束縛 轉折 放下

•牽掛與徘迴

•期待與要求 •覓歸宿 •責任分擔

被肯定

回顧來時路

建構身心靈安頓之所

轉化期待為參與

精進家屬之服務 (蘇,2014)

精神護理之家負責人對照顧焦點之主觀感受(蘇*.白.莊,2012)

•獨立開創

•專業自主 教育

•質量平衡

•團隊合作 授權

•研究架構

•科學評值 實證

精進工作人員之服務 (蘇,2014)

2H1F-軟硬體重點

House硬體的適切性

Home軟體專業照護能力

Family家庭功能的維繫

蘇,2013

以家為核心的家庭護理(su,2015)

促進安全

維護榮譽

生活功能

尊重互動

參與決策

精神護理之家的開辦歷程

九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衛署醫字第○九二○二一六○七九號令修正發布護理機構設置標準表中增設精神護理之家

93年全國立案的精神

護理之家的第1家-溪

口院區

全國目前35家精神護理之家.未評鑑6家,評鑑26家

圖1 精神護理之家發展沿革

103年全國精神護理之家申請許可床數資源統計

區域

許可床數

開放床數

北 801 765 中 961 693 南

780 411 東 1092 888 合計

3634 2757

1.精神醫療網計畫第五期計劃,推估每萬人口須有4.5床精神護理之家的服務,以2300萬人口計算約需10,350床的設置,但截至100年6月人口數計算,各縣市精神護理之家之分佈,顯示不均且多有不足,精神護理之家的設置是仍為社會變遷下必然的發展趨勢(許,2006) 2.全國共35家(103年)精神護理之家.

精神護理之家混合照護之現況

第五、第六類病患醫療服務由醫療單位提供支援

精神病患依其病情變化,由精神醫療機構、精神復健

機構、社會福利機構或職業訓練及就業服務機構共

同提供服務。

各類型態社區機構分類照護無法落實

各區資源分佈不足

各機構家屬與病人的信賴度

經費補助的差異

分級照護個別差異的重要性被忽略

精神護理之家住民屬性的組合 老化、精神與失智問題

失智

精神

心理

生理

老化

精神護理之家

品質的形成的脈絡

政策與法規

照護的概念

家屬的期待

住民的需求

• 設置標準

• 評鑑標準

• 實證研究

• 精神護理

• 長期照護

• 安全為先

• 恆定支持

• 實證探討

• 觀察傾聽

• 生態觀點

品質要求的現況

實證研究參考

經營者理念

衛生局督考

醫策會評鑑

政策與法規 設置標準

人力、設備、空間要求

衛生局督考

評鑑標準要求面向

行政組織管理:經營.行政管理(較弱)

人員管理:人事,人力管理

環境安全:設施設備, 生活設施,餐飲之安全

住民權益(較弱)

生活照顧與專業照護與品質監測(跌倒,非計畫住院,傷害) (較弱)

建議改善事項

精神護理之家評鑑發展歷程

24

年度 99 100 102研修 104研修

原項次數

87 85 85 72

修訂項次數

85 85 72 99(106年草稿)

修訂結果摘要說明

評分內容相近的條文進行整併

100年施行後針對評分說明內容進行部分文字修訂

1. 基準項次整併(空間浴廁)、 簡化

2. 設置標準回歸衛生局督導 3. 引導機構朝向社區化發展 4. 加強住民充權自主及環境安全 5. 符合不符合:性騷擾/性侵害防

治,設施設備檢查維修 6. 增加符合不符合項目 7. 增加重點項目(人力.消防.逃生)

1. 全面評鑑依護理人員法23-1執行(104年1月14修訂)

2. 整併所有長照機構版本 3. 生理問題的處理(可選) 4. 評鑑分組 (1)環境:29項 (2)管理:33項 (3)醫護:37項

104研修 106年研修 102年研修 100年正

式實施

99年試

評作業

96年訪查作業

身心障礙105條

評鑑品質的重點 評鑑實地訪查重點

家庭氛圍與硬體的安全

行政管理與專業團隊的合作與分工

一葉知秋:生活紀錄本,體重紀錄本,交班本

體重偏低的問題

權益的理念與推展

品管指標的重要性

簡報

理念架構的延展

願景策略SWOT分析 BSC 或例行管理

精神護理之家的照護重點

結論

從實證中累積本土性經驗的重要性

106年評鑑中精神護理之家改變的影響

照服員素質的再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