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 4 13 日 星期三 编辑:冯莹雅 校对:俊峰 组版:李琮 人文河洛 09 除法律许可之外,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使用本报享有版权的内容。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版权声明 今年花胜去年红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 料得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宋 · 欧阳修《浪淘沙 · 把酒祝东风》 □刘永娟 共一生水长山高 “若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人文 河洛”系《洛阳日报》品牌 之一,让我们在这里触摸 河洛大地的人文底蕴,感 受洛阳历史的厚重魅力。 扫一扫,关注“人文河洛” (renwenheluo) □郑贞富 染坊 □胡树青 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洛阳做西京留守推官 四年,对洛阳牡丹情有独钟,不仅为洛阳牡丹写下了第一部 谱籍《洛阳牡丹记》,还留下了不少诗词佳作。这首《浪淘 · 把酒祝东风》便是其中之一。此词笔致疏放,隽永畅达, 婉约清丽。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 携手处,游遍芳丛。”这是词的上阕,写作者与一位挚友在洛 阳城东携手春游的动人情景。你看,诗人面对着和暖的东 风,举杯共祝,此时,城东的帝都大道,两旁绿杨垂柳,风光 无限。洛城春日盛景,让人流连忘返。“总是当时携手处,游 遍芳丛”,含蓄隽永,言不尽意,引人遐思。“游遍芳丛”,自是 指牡丹芳丛。 下阕是抒情。头两句就是重重的感叹。 “聚散苦匆匆”,是 说本来就很难相聚,而刚刚会面,又要匆匆作别,这怎不令人 怅恨呢! “此恨无穷”并不仅仅指作者而言,亲人朋友之间聚散 匆匆这种怅恨,从古到今,永远无穷。江淹《别赋》云: “黯然销 魂者,唯别而已矣!”好友相逢,不能久聚,自然怅恨叹惋。 “今年花胜去年红”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今年的 花比去年开得更繁盛鲜艳,当然希望同友人尽情观赏。说 “今年花胜去年红”,足见作者去年曾同友人观赏过此花,此 与上阕“当时”相呼应,这里包含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第 二层意思说明此别经年,这次是重逢,聚会本不易,花又开 得这样好,本应多多观赏,然友人就要离去,怎能不使人痛 惜?这句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 正如清人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末两句更进一层:今 年胜去年,明年又胜今年。人们总是喜聚不喜散,但词人用 “料得明年花更好”的旷达,驱散了离愁别怨。春日生机勃 勃,更应焕发精神,积极进取,才能不辜负此“花更好”之景。 诗人简介欧阳修(公元 1007 年-公元 1072 年),字永叔, 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 宋政治家、文学家。后人将 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 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 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 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玉环与玉月 聂剑帆 张说家族的墓地在伊川县吕店 镇万安山南麓袁庄村,这里已先后出 土了《张说墓志》《张埱墓志》《张埱夫 人陇西郡君李氏墓志》,这些墓志,记 述了张氏家族的兴衰荣辱。 张说的母亲是燕国夫人元氏, 是北魏皇族后裔, “开元十九年三月 壬戌,薨于东都康俗里第”,在此之 前,张说已去世。当年的三月壬戌, 即三月二十四日,张家为元氏举行 大祭,张埱的两个兄长及家人也都 回到了康俗里。张埱的大哥张均, 袭爵燕国公,是朝中重臣;二哥张垍 ),娶玄宗之女宁亲公主,属于 皇族近亲。 按照礼俗,假若悔婚,男方家长 要带厚礼到女方家道歉,求得对方 谅解,但张均兄弟根本就没当作一 回事。杨家找人私下打探,张家根 本就没有给张埱在长安定亲。张家 悔婚的原因是嫌弃杨家门第太低, 并且说杨玉环有克夫之相,与其订 婚,大不吉。杨家听闻,更为恼怒。 三月二十八日,张均、张垍兄弟 两家回长安,张埱带仆从给他们送 行到洛阳西郊的临都驿,为其践行 后,坐马车回府。过甘泉桥时,突然 从对面冲来了三匹无人驾驭的惊 马,直撞向马车和骑马的仆从。马 车撞向桥栏,翻入水中。车夫当场 死亡,张埱落水后,被仆人从河中救 出,虽受伤不重,但受了极大的惊 吓,从此落下心病和肺病。负责交 通的官员调查后,认为那是意外事 故,因为那三匹惊马也溺水而亡,被 河水冲走了,因此没找到肇事方。 两年后,张埱到长安,与比他小十一 岁的李氏结婚,李氏出身皇族,张埱 凭此平步青云。 天宝十三年( 公元 754 年 )正月, 张氏三兄弟被贬出长安,张均为建 安太守,张垍为卢溪郡司马,张埱为 宜春郡司马。张埱坐驿车从长安到 洛阳,再从洛阳东南行,当行到汝州 郊外的洗耳河桥时,忽然前面又冲 出三匹惊马,驿车翻倒,张埱受重 伤,当晚“暴终于汝坟之卸舍,春秋 四四,即天宝十三载三月十六日 也”。此次车祸距离上一次车祸二 十一年整,张埱卒时,四十四岁。 张均、张垍闻此,害怕难逃暗算, 于是逃进洛阳南部山区躲避。次年, 安史之乱爆发,张氏兄弟投奔叛军,做 了伪宰相。叛乱平定后,张氏兄弟被 流放边疆。从此,洛阳这个最大的豪 门望族灰飞烟灭。那么,这一曲豪门 悲歌的策划者是谁呢? 按照唐代礼制,在上巳节上互换 花枝的男女,已初步定了婚约。男方 要在九天内向女方家派出媒人,贽雁 为礼,上门提亲。开元二十一年(公元 733 年)的上巳节,杨家的两个女儿, 杨玉环与宰相之子张埱,杨玉月与洛 阳才子杜甫,都已誓结同心。对这两 桩婚姻,杨氏家族是非常满意的。按 约定,九天内两家都要来提亲,他们满 心欢喜地盼望着双雁齐临门。 作为杨家多年的邻居,杜甫对 杨氏五姐妹是非常了解的,他最喜 欢的是玉月。她虽然也是贵族女 子,但毕竟父母早卒,寄人篱下,这 磨炼了她坚强的性格和善良的品 质,她才是杜甫心中理想的妻子。 但是,杜甫心中并无把握,他不 知道玉月是不是喜欢自己,能否看 懂自己的心。因此,上巳节,他并不 主动,他在观察。当时,站在玉环身 后的玉月,也在观察他,她在想,这 个大哥哥会不会看上自己! 玉月看到众佳丽对杜甫的暗 示,特别是自己姐姐的举止后,她很 惶恐,唯恐心中的郎君向别的美人 送出爱情之花。因此,当她看到杜 甫折取花枝时,这个机灵的女孩当 机立断,向杜甫做出了明确表白。 上巳节后的第二天,杜甫和她的 姑父、姑母,请媒人到杨家提亲,他们 请的是住在同一里坊的刘夫人。刘 夫人是圣善寺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据 2005年邙山出土的《大唐故韩氏刘 夫人墓志铭并序》记载,她是汝坟( 汝州 )人,是上柱国刘洪义之女,嫁于 朝请郎韩某为妻。她在五十岁时,其 夫亡故, “诣圣善寺大师弘正,与同学 十数人,俱受五百大戒,锐意禅观, 在家出家”,法名会如,号金刚, “以天 宝十一载十月廿八日薨( hōng )于仁 风里之私第,春秋六十”。 像是否参加过杨玉环笄礼这样 的小事情,墓志不会记载。但是,她 是杨家的邻居,又是贵族夫人,时年 四十余岁,受邀观礼,当然是自然的 事情。她为杜、杨两家做媒也是顺 理成章的事情。 刘夫人贽雁为礼,登门向杨家 求亲,此之谓纳采。随后几天,又经 过问名、纳吉、纳征,两家正式定下 婚约。双方约定,次年春天就商定 婚期,择日迎娶。但是,由于各种原 因,直到七年后,杜甫才迎娶杨玉 月。他们相爱一生,死则同穴,二人 的合葬墓在偃师首阳山。 杨玉环虽然对杜甫和小妹有怨 言,但能与出生于豪门望族的张埱 结亲,她也是满意的,并且二人年龄 相当,也从小相识。 但是上巳节过去八天了,张家 不来提亲,杨家很着急,派人去问。 张埱说,婚姻大事,要听“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今父母不在,要听两位 兄长的,他们从长安刚来过书信,说 是在长安已定过亲,实在抱歉云云。 杨家得到消息,非常恼怒,因为 这是奇耻大辱。这个消息也传遍洛 阳,好事者在去酒肆后又添油加 醋,有人说张家悔婚,是因为杨家 家风不好,杨玉环早已与人私通, 还有人说杨玉环有隐疾等。这些 传言,后来有些甚至被写入史书, 一直流传到今天。 当时,杨玉环听到传言,一怒之 下,到对门的圣善寺出家,法名太 真,号玉奴。两唐书说,太真是道 号,是到长安入太真观起的,这历来 有争议。杨玉环去世几十年后,郑 嵎《津阳门诗》:“玉奴琵琶龙香拨, 倚歌促酒声娇悲。”自注: “玉奴乃太 真小字。”那么,太真是道号吗?不 是。唐代所有道士的道号都是三个 字,称某某子,如白云子、玄真子等。 太真,正是佛教法号,因为佛教 讲真,含义有二:一者,为个体,为真 我;二者,为主体,为无数人的统一 整体,为宇宙的至上意识。况且,当 时洛阳女子出家风俗甚盛,前文所 引墓志说,与刘夫人同时在圣善寺 出家的就有数十人。杨玉环到此出 家,也是合情合理的。 讲一段禅门公案 谱一曲豪门悲歌 二十世纪四五十 年代以前,百姓穿的、 用的布料绝大多数是 粗 布(俗 称“大 布 ” )。 布料的颜色也很单调, 有土黄色的“土化布”、灰布、黑布和蓝布。土化布、灰 布、黑布的染色工艺较简单,普通的家庭妇女都可以操 作,蓝布(包括蓝印花布)则需要送到专业的作坊—染 坊中去染。 染坊所用的染法叫“水染”,是把布料放在和有足够 浓度的专用颜料—靛青的水里反复浸泡完成的。染 好的布料还需放在清水中漂 洗,除掉浮色,拧去大量的水 分,抖开,用长杆儿挑起来挂 到绳子上晾晒,这其实就是 染坊的幌子。 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 493 年),孝文帝迁都 洛阳。洛阳作为北魏都城,经过大规模兴建,又出 现宫阙巍峨、商贾云集的景象。 洛阳城内外出现酿酒的一大批商户。《洛阳伽 蓝记》载:“市西有退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 酿酒为业。” 四眼井附近的刘白堕极善酿酒,每当六月炎 夏,天气酷热,但把他酿的酒贮于罂 (盛酒器 )中, 即使在烈日下暴晒十天,酒味也不会变。其酒味 香美, “醉而经月不醒”。时京城权贵出外做官,因 远相馈赠,往往超过千里。因为其酒来得遥远,故 号称“鹤觞”,也叫“骑驴酒”。北魏永熙年间,南青 州刺史毛鸣宾,携酒赴任,路上遭遇一伙强盗,盗 贼们见酒争饮,一个个顷刻醉倒,结果尽被擒拿。 故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从 此,此酒又被叫“擒奸酒”。 北魏孝武帝元脩,闻听此事,命人取来饮之, 连呼:“老酒,老酒!”于是,人们称此酒为洛阳老 酒,成为御酒。 当时,河间王元琛、临淮王元彧、清河王元怿 等人,他们的贵族宴会,酒煎黄河鲤鱼是主菜。酒 煎黄河鲤鱼,其主要作料是一种酒,即洛阳老酒。 隋炀帝迁都洛阳,在四眼井设御酒作坊,特制 洛阳老酒。进入大唐盛世,洛阳老酒又有新的故 事,请看下期《洛阳老酒祭泰山》。 上官云影 老酒出自四眼井,北魏皇帝闻闻也是醉了! —“洛阳老酒的千年传奇”之一 中国记忆,洛阳老酒!近来,不少游客群聚 洛阳为牡丹的雍容华贵点赞,殊不知自古以来, 洛阳也是中国白酒的发源地,洛阳的酒文化亦 源远流长。如果您也对白酒情有独钟,即日起, 敬请关注“洛阳老酒的千年传奇”系列故事,赏 洛阳牡丹,喝洛阳老酒。 洛阳老城东南隅的四眼井,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是洛阳 的重要标志。古代的洛阳老酒坊,就在四眼井旁。 四眼井,在清《河南通志》卷五十二中,称郏鄏( jiá rǔ )井、 武库井。郏鄏,周代都城洛邑的别称。西周时,周公营建的洛 邑,位于瀍河两岸。洛阳老城东南隅在西周洛邑城中,郏鄏井 就是当时开凿的,其开凿年代在公元前11世纪。 西汉初年,在郏鄏井附近建立武库,郏鄏井又被称为武库 井。东汉建都洛阳,武库的地位进一步加强。武库周边成为 御林军的营地,武库不仅制造兵器,也制造御用物品。 武库用水量很大,因此武库井就不断被扩大,成为四个人 能同时打水的四眼井。在清乾隆年间《洛阳县志》的《城关全 图》中,对四眼井作了醒目的标注,井栏为方形,中有四个打水 口。这可能是汉代时留传下来的基本形状。 洛阳是美酒的故乡,据说酒是杜康发明的。清《河南通 志》说:“杜康宅,在洛阳城西,今名杜村堡。”其地在今老城西 关外。杜康是周代王宫酿酒师,传说他是黄帝时代人,或夏代 人,皆无确凿证据。 《礼记 · 月令篇》记载杜康造酒法:“秫稻必齐,曲糵必时, 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剂)必得。”这六个“必”, 就是对上古酿酒技术的经验总结。酿酒中,必使用香泉。而 四眼井的井水香甜,很适合酿酒。杜康造酒的地方,就在四眼 井附近。 早在西周时,四眼井已设有官营酿酒作坊,用杜康酿酒法酿 酒,一直传承至东汉。东汉末年,董卓将洛阳焚毁。曹操戡( kān 定北方后,担任司隶校尉兼河南尹,驻守洛阳。由于洛阳已成 瓦砾,他将武库一带作为办公场所。他恢复了酿酒业,品尝着 用四眼井的水酿造的美酒,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短歌行》。 其诗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 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那么,用四眼井之水酿的酒,为什么被称为洛阳老酒呢? 北魏皇帝赐酒名 ■ 老酒出自四眼井 北魏御酒 聂剑帆 双雁能否齐临门

双雁能否齐临门 - lyd.com.cnlyrb.lyd.com.cn/images2/1/2016-04/13/009/20160413009_pdf.pdf · 今年花胜去年红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 Upload
    others

  • View
    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双雁能否齐临门 - lyd.com.cnlyrb.lyd.com.cn/images2/1/2016-04/13/009/20160413009_pdf.pdf · 今年花胜去年红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编辑:冯莹雅 校对:俊峰 组版:李琮人文河洛 09

除法律许可之外,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使用本报享有版权的内容。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版权声明

今年花胜去年红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料得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宋·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刘永娟

共一生水长山高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人文河洛”系《洛阳日报》品牌之一,让我们在这里触摸河洛大地的人文底蕴,感受洛阳历史的厚重魅力。

扫一扫,关注“人文河洛”(renwenheluo)

□郑贞富

染 坊□胡树青

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洛阳做西京留守推官四年,对洛阳牡丹情有独钟,不仅为洛阳牡丹写下了第一部谱籍《洛阳牡丹记》,还留下了不少诗词佳作。这首《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便是其中之一。此词笔致疏放,隽永畅达,婉约清丽。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这是词的上阕,写作者与一位挚友在洛阳城东携手春游的动人情景。你看,诗人面对着和暖的东风,举杯共祝,此时,城东的帝都大道,两旁绿杨垂柳,风光无限。洛城春日盛景,让人流连忘返。“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含蓄隽永,言不尽意,引人遐思。“游遍芳丛”,自是指牡丹芳丛。

下阕是抒情。头两句就是重重的感叹。“聚散苦匆匆”,是说本来就很难相聚,而刚刚会面,又要匆匆作别,这怎不令人怅恨呢!“此恨无穷”并不仅仅指作者而言,亲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这种怅恨,从古到今,永远无穷。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好友相逢,不能久聚,自然怅恨叹惋。

“今年花胜去年红”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今年的花比去年开得更繁盛鲜艳,当然希望同友人尽情观赏。说

“今年花胜去年红”,足见作者去年曾同友人观赏过此花,此与上阕“当时”相呼应,这里包含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第二层意思说明此别经年,这次是重逢,聚会本不易,花又开得这样好,本应多多观赏,然友人就要离去,怎能不使人痛惜?这句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正如清人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末两句更进一层:今年胜去年,明年又胜今年。人们总是喜聚不喜散,但词人用

“料得明年花更好”的旷达,驱散了离愁别怨。春日生机勃勃,更应焕发精神,积极进取,才能不辜负此“花更好”之景。

诗人简介:欧阳修(公元1007年-公元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玉环与玉月 聂剑帆 画

张说家族的墓地在伊川县吕店镇万安山南麓袁庄村,这里已先后出土了《张说墓志》《张埱墓志》《张埱夫人陇西郡君李氏墓志》,这些墓志,记述了张氏家族的兴衰荣辱。

张说的母亲是燕国夫人元氏,是北魏皇族后裔,“开元十九年三月壬戌,薨于东都康俗里第”,在此之前,张说已去世。当年的三月壬戌,即三月二十四日,张家为元氏举行大祭,张埱的两个兄长及家人也都回到了康俗里。张埱的大哥张均,袭爵燕国公,是朝中重臣;二哥张垍

(jì),娶玄宗之女宁亲公主,属于皇族近亲。

按照礼俗,假若悔婚,男方家长要带厚礼到女方家道歉,求得对方谅解,但张均兄弟根本就没当作一回事。杨家找人私下打探,张家根

本就没有给张埱在长安定亲。张家悔婚的原因是嫌弃杨家门第太低,并且说杨玉环有克夫之相,与其订婚,大不吉。杨家听闻,更为恼怒。

三月二十八日,张均、张垍兄弟两家回长安,张埱带仆从给他们送行到洛阳西郊的临都驿,为其践行后,坐马车回府。过甘泉桥时,突然从对面冲来了三匹无人驾驭的惊马,直撞向马车和骑马的仆从。马车撞向桥栏,翻入水中。车夫当场死亡,张埱落水后,被仆人从河中救出,虽受伤不重,但受了极大的惊吓,从此落下心病和肺病。负责交通的官员调查后,认为那是意外事故,因为那三匹惊马也溺水而亡,被河水冲走了,因此没找到肇事方。两年后,张埱到长安,与比他小十一岁的李氏结婚,李氏出身皇族,张埱

凭此平步青云。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正月,

张氏三兄弟被贬出长安,张均为建安太守,张垍为卢溪郡司马,张埱为宜春郡司马。张埱坐驿车从长安到洛阳,再从洛阳东南行,当行到汝州郊外的洗耳河桥时,忽然前面又冲出三匹惊马,驿车翻倒,张埱受重伤,当晚“暴终于汝坟之卸舍,春秋四四,即天宝十三载三月十六日也”。此次车祸距离上一次车祸二十一年整,张埱卒时,四十四岁。

张均、张垍闻此,害怕难逃暗算,于是逃进洛阳南部山区躲避。次年,安史之乱爆发,张氏兄弟投奔叛军,做了伪宰相。叛乱平定后,张氏兄弟被流放边疆。从此,洛阳这个最大的豪门望族灰飞烟灭。那么,这一曲豪门悲歌的策划者是谁呢?

按照唐代礼制,在上巳节上互换花枝的男女,已初步定了婚约。男方要在九天内向女方家派出媒人,贽雁为礼,上门提亲。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 年)的上巳节,杨家的两个女儿,杨玉环与宰相之子张埱,杨玉月与洛阳才子杜甫,都已誓结同心。对这两桩婚姻,杨氏家族是非常满意的。按约定,九天内两家都要来提亲,他们满心欢喜地盼望着双雁齐临门。

作为杨家多年的邻居,杜甫对杨氏五姐妹是非常了解的,他最喜欢的是玉月。她虽然也是贵族女子,但毕竟父母早卒,寄人篱下,这磨炼了她坚强的性格和善良的品质,她才是杜甫心中理想的妻子。

但是,杜甫心中并无把握,他不知道玉月是不是喜欢自己,能否看懂自己的心。因此,上巳节,他并不主动,他在观察。当时,站在玉环身后的玉月,也在观察他,她在想,这个大哥哥会不会看上自己!

玉月看到众佳丽对杜甫的暗示,特别是自己姐姐的举止后,她很惶恐,唯恐心中的郎君向别的美人

送出爱情之花。因此,当她看到杜甫折取花枝时,这个机灵的女孩当机立断,向杜甫做出了明确表白。

上巳节后的第二天,杜甫和她的姑父、姑母,请媒人到杨家提亲,他们请的是住在同一里坊的刘夫人。刘夫人是圣善寺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据2005年邙山出土的《大唐故韩氏刘夫人墓志铭并序》记载,她是汝坟(今汝州)人,是上柱国刘洪义之女,嫁于朝请郎韩某为妻。她在五十岁时,其夫亡故,“诣圣善寺大师弘正,与同学十数人,俱受五百大戒,锐意禅观,在家出家”,法名会如,号金刚,“以天宝十一载十月廿八日薨(hōng)于仁

风里之私第,春秋六十”。像是否参加过杨玉环笄礼这样

的小事情,墓志不会记载。但是,她是杨家的邻居,又是贵族夫人,时年四十余岁,受邀观礼,当然是自然的事情。她为杜、杨两家做媒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刘夫人贽雁为礼,登门向杨家求亲,此之谓纳采。随后几天,又经过问名、纳吉、纳征,两家正式定下婚约。双方约定,次年春天就商定婚期,择日迎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七年后,杜甫才迎娶杨玉月。他们相爱一生,死则同穴,二人的合葬墓在偃师首阳山。

杨玉环虽然对杜甫和小妹有怨言,但能与出生于豪门望族的张埱结亲,她也是满意的,并且二人年龄相当,也从小相识。

但是上巳节过去八天了,张家不来提亲,杨家很着急,派人去问。张埱说,婚姻大事,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今父母不在,要听两位兄长的,他们从长安刚来过书信,说是在长安已定过亲,实在抱歉云云。

杨家得到消息,非常恼怒,因为这是奇耻大辱。这个消息也传遍洛

阳,好事者在去酒肆后又添油加醋,有人说张家悔婚,是因为杨家家风不好,杨玉环早已与人私通,还有人说杨玉环有隐疾等。这些传言,后来有些甚至被写入史书,一直流传到今天。

当时,杨玉环听到传言,一怒之下,到对门的圣善寺出家,法名太真,号玉奴。两唐书说,太真是道号,是到长安入太真观起的,这历来有争议。杨玉环去世几十年后,郑嵎《津阳门诗》:“玉奴琵琶龙香拨,

倚歌促酒声娇悲。”自注:“玉奴乃太真小字。”那么,太真是道号吗?不是。唐代所有道士的道号都是三个字,称某某子,如白云子、玄真子等。

太真,正是佛教法号,因为佛教讲真,含义有二:一者,为个体,为真我;二者,为主体,为无数人的统一整体,为宇宙的至上意识。况且,当时洛阳女子出家风俗甚盛,前文所引墓志说,与刘夫人同时在圣善寺出家的就有数十人。杨玉环到此出家,也是合情合理的。

讲一段禅门公案

谱一曲豪门悲歌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前,百姓穿的、用的布料绝大多数是粗布(俗称“大布”)。布料的颜色也很单调,

有土黄色的“土化布”、灰布、黑布和蓝布。土化布、灰布、黑布的染色工艺较简单,普通的家庭妇女都可以操作,蓝布(包括蓝印花布)则需要送到专业的作坊——染坊中去染。

染坊所用的染法叫“水染”,是把布料放在和有足够浓度的专用颜料——靛青的水里反复浸泡完成的。染好的布料还需放在清水中漂洗,除掉浮色,拧去大量的水分,抖开,用长杆儿挑起来挂到绳子上晾晒,这其实就是染坊的幌子。

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洛阳作为北魏都城,经过大规模兴建,又出现宫阙巍峨、商贾云集的景象。

洛阳城内外出现酿酒的一大批商户。《洛阳伽蓝记》载:“ 市西有退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酿酒为业。”

四眼井附近的刘白堕极善酿酒,每当六月炎夏,天气酷热,但把他酿的酒贮于罂(盛酒器)中,即使在烈日下暴晒十天,酒味也不会变。其酒味香美,“醉而经月不醒”。时京城权贵出外做官,因远相馈赠,往往超过千里。因为其酒来得遥远,故号称“鹤觞”,也叫“骑驴酒”。北魏永熙年间,南青州刺史毛鸣宾,携酒赴任,路上遭遇一伙强盗,盗贼们见酒争饮,一个个顷刻醉倒,结果尽被擒拿。故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从此,此酒又被叫“擒奸酒”。

北魏孝武帝元脩,闻听此事,命人取来饮之,连呼:“老酒,老酒!”于是,人们称此酒为洛阳老酒,成为御酒。

当时,河间王元琛、临淮王元彧、清河王元怿等人,他们的贵族宴会,酒煎黄河鲤鱼是主菜。酒煎黄河鲤鱼,其主要作料是一种酒,即洛阳老酒。

隋炀帝迁都洛阳,在四眼井设御酒作坊,特制洛阳老酒。进入大唐盛世,洛阳老酒又有新的故事,请看下期《洛阳老酒祭泰山》。

(上官云影)

老酒出自四眼井,北魏皇帝闻闻也是醉了!——“洛阳老酒的千年传奇”之一

中国记忆,洛阳老酒!近来,不少游客群聚洛阳为牡丹的雍容华贵点赞,殊不知自古以来,洛阳也是中国白酒的发源地,洛阳的酒文化亦源远流长。如果您也对白酒情有独钟,即日起,敬请关注“洛阳老酒的千年传奇”系列故事,赏洛阳牡丹,喝洛阳老酒。

核心提示

洛阳老城东南隅的四眼井,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是洛阳的重要标志。古代的洛阳老酒坊,就在四眼井旁。

四眼井,在清《河南通志》卷五十二中,称郏鄏(jiá rǔ)井、武库井。郏鄏,周代都城洛邑的别称。西周时,周公营建的洛邑,位于瀍河两岸。洛阳老城东南隅在西周洛邑城中,郏鄏井就是当时开凿的,其开凿年代在公元前11世纪。

西汉初年,在郏鄏井附近建立武库,郏鄏井又被称为武库井。东汉建都洛阳,武库的地位进一步加强。武库周边成为御林军的营地,武库不仅制造兵器,也制造御用物品。

武库用水量很大,因此武库井就不断被扩大,成为四个人能同时打水的四眼井。在清乾隆年间《洛阳县志》的《城关全图》中,对四眼井作了醒目的标注,井栏为方形,中有四个打水口。这可能是汉代时留传下来的基本形状。

洛阳是美酒的故乡,据说酒是杜康发明的。清《河南通志》说:“杜康宅,在洛阳城西,今名杜村堡。”其地在今老城西

关外。杜康是周代王宫酿酒师,传说他是黄帝时代人,或夏代人,皆无确凿证据。

《礼记·月令篇》记载杜康造酒法:“秫稻必齐,曲糵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剂)必得。”这六个“必”,就是对上古酿酒技术的经验总结。酿酒中,必使用香泉。而四眼井的井水香甜,很适合酿酒。杜康造酒的地方,就在四眼井附近。

早在西周时,四眼井已设有官营酿酒作坊,用杜康酿酒法酿酒,一直传承至东汉。东汉末年,董卓将洛阳焚毁。曹操戡(kān)定北方后,担任司隶校尉兼河南尹,驻守洛阳。由于洛阳已成瓦砾,他将武库一带作为办公场所。他恢复了酿酒业,品尝着用四眼井的水酿造的美酒,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短歌行》。其诗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那么,用四眼井之水酿的酒,为什么被称为洛阳老酒呢?

■ 北魏皇帝赐酒名

四眼井

聂剑帆

画■ 老酒出自四眼井

北魏御酒 聂剑帆 画

双雁能否齐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