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促進實踐社群以優化小班教學」 支援計劃2013-14 分享學校 (數學科): 中華基督教會基慧小學

「促進實踐社群以優化小班教學」 支援計劃2013-14cusp-project.fed.cuhk.edu.hk/sct/res1314/M20.pdf · 背景資料 年級:二年級上學期 範疇:圖形與空間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促進實踐社群以優化小班教學」 支援計劃2013-14

分享學校 (數學科): 中華基督教會基慧小學

背景資料

年級:二年級上學期

範疇:圖形與空間

單元:2S1立體圖形(二)

課題:柱體和錐體

「問」?「想」?「做」?「評」?

「問」─學習難點分析

1.未能從立體圖形的平面圖中聯繫到其實物模型

2.誤認三角柱為三角錐

3.較難辨認不常見的立體圖形

4.難以辨認一些以不慣常角度繪畫的立體圖形

學習難點:

「問」─前測/訪談資料總結

1.對數學科的感覺正面,大多喜歡學習

2.能對圖形作出分類及描述

3.對立體名稱有概念但不熟悉

有待加強:

1.實物操作活動

2.學生運用數學語言

3.由實物轉化平面

「想」─設計意念

運用小班教學優勢→探究活動

1 針對教學難點

2 針對學生程度和已有知識

3 因應學生個別差異

4

提升小班教學成效的六大原則/元素/策略

課程

學習目標

方法

學生參與

小組討論

有效提問

有效回饋

評估

促進學習的評估

Adapted from Galton

四人一組,派發柱、錐和球體實物,讓學生分類

學生滙報分類結果,並解釋按甚麼特徵來分類。

重溫「柱體」、「錐體」和「球體」等數學專有名稱及其特點

讓學生重新按「柱體」、「錐體」和「球體」把實物分類

「想」─教學流程

著學生把柱體分成兩類並說出分類的方法

老師展示以圓柱及角柱來分類,提問學生這兩類立體有何分別。

帶出柱體分為「圓柱(體)」和「角柱(體)」

總結:柱體的上底和下底都是大小相同的圖形

二人一組,把一角柱的各個面印在紙上,用筆把該形狀沿邊勾畫出來

四人一組,互相核對

分組展示所畫的圖,並匯報有甚麼發現

教師利用簡報與同學核對答案

提問學生每組學生畫出來的平面圖有甚麼共通點。

總結:

i.全部圖形均由直線組成

ii.勾畫出來的面都有長方形/正方形,即 側面

iii.勾畫出來的面必有一對相同的圖形,即上底和下底

提問:「為了辨認不同的柱體,我們應怎樣命名?」(根據上底/下底的平面圖形來命名)

重溫圖形名稱:「三角形」、「四邊形」……

展示三角柱,著學生替它命名 (三角柱)

替四角柱命名,提醒學生名字內必須出現「角柱」

重覆練習:四邊形→四角柱,五邊形→五角柱……

小結:讓學生說出柱體命名方法

派發不常見立體圖形,如底為梯形/鷂形立體,著學生觀察

提問該圖形是否角柱

提示學生轉換立體擺放的位置再作觀察

把立體命名

小結:改變立體擺放的位置能找出立體圖形的上底和下底,再依所學方法命名

改變立體擺放的位置

延伸活動

問是問非

教師手握一立體圖形,不讓學生知道是甚麼

讓學生提問有關該立體的是非題。教師宜先示範如何提問

問幾道問題後,讓學生猜教師手中所握的是那一種立體圖形。

神奇寶盒遊戲

玩法一

教師於盒內放置一個立體實物,讓學生觸摸,然後猜出屬哪一類立體,並作解釋

玩法二

教師著學生於盒內抽出一個立體,學生說出抽的立體時應注意甚麼。(如:是否有尖頂/曲面)

延伸活動(續)

「做」─課堂活動相片(學習融入生活)

「做」─課堂活動相片(印畫角柱)

「做」─課堂活動相片(印畫角柱)

「做」─課堂活動相片 (評估學生對角柱的認識)

「做」─課堂活動相片 (觀察不常見立體)

「做」─課堂活動相片(觀察角錐)

「做」─課堂活動相片(印畫角錐)

「做」─課堂活動相片(印畫角錐)

「做」─課堂活動相片(匯報)

「做」─課堂活動影片(印畫角錐)

印畫角錐影片1 印畫角錐影片2

「做」─課堂活動影片(學生滙報)

學生匯報影片

「做」─課堂活動影片(抽立體圖形活動)

抽立體圖形活動影片1 抽立體圖形活動影片2

「評」-檢視成效

1.紙筆評估:

基本立體圖形

非慣常角度放置的立體圖形

不常見的立體圖形(非是教學目標)

2.口頭訪談: 了解學生的感想和意見。

與學生「後訪談」包括:

「評」-檢視成效

「評」-檢視成效

1.紙筆評估:

基本立體圖形

非慣常角度放置的立體圖形

不常見的立體圖形(非是教學目標)

2.口頭訪談: 了解學生的感想和意見。

與學生「後訪談」包括:

「評」 -檢視成效

1.能辨認基本立體圖形及非慣常角度放置的立體圖形。

2.能說出柱體和錐體的基本特性。 (例如:用底部命名、側面的形狀等)

3.能辨認不常見的立體圖形。

「紙筆評估」結果:

「評」 -檢視成效

1.很喜歡「立體圖形」這課題。

2.較難的部份:柱體横放很難分辨。

3.印象最深刻:印立體的面、製作立體、把非常見的立體擺放正確後命名。

4.喜歡小組討論,可互補不足。

5.喜歡活動的「分工合作」過程。

「口頭訪談」結果:

「評」 -檢視成效

1.配合學校的政策

2.學生的學習成效

3.教學反思

教學回饋與反思:

「評」 -檢視成效

重點課節:訂立單元中的其中一教節作為課研教學。

同級科任進行同儕觀課。

第一位科任完成該課節後,要隨即進行檢討工作;第二位科任須按檢討建議修訂有關教學;如此類推。

1. 配合學校的「課堂研習」政策:

「評」 -檢視成效

學生參與度高(小班教學)。

能照顧學習差異(小班教學)。

教具多,增加接觸不同立體的機會(包括非常見的立體)。

學生能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討論及匯報。

2.學生的學習成效:

「評」 -檢視成效

經過「多摸多看」不同的立體後,學生從立體聯繫到平面圖上較容易掌握。

P.2學生能掌握柱體及錐體的側面形狀。

教學過程中,多引導學生運用數學語言(例如:上底、下底,側面、尖頂等)能豐富其匯報內容。

對於辨認三角柱及三角錐,明顯比前較能掌握。

學生互動充足,亦積極投入活動及討論中,加深對立體之認識。

3.教學後發現(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