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2018 年第 4 (总第 46 ) 本期导读 南图举办册府千华- -2018 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暨新书首 发、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 —— 盋山踵继八千卷 石渠天禄有遗珍- -册府千华 2018 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 籍特展 —— 治学锁钥 津逮四部- -《南京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暨《沈燮元 文集》首发式 —— 传承 融合 发展- -“2018 古籍整理与保护学术研讨会” —— 南京图书馆举办“册府千华”主题讲座 江苏文旅头条25 万书目 1 万页文本,南图助力《江苏文库》, 摸清古籍家底 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朱振彬老师来南图指导珍贵古籍修复 2018 年苏州市古籍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张家港召开 《宁夏民国日报》影印本出版 《常熟文库》编纂启动暨铁琴铜剑楼“典籍回家”仪式举行

本期导读 - jslib.org.cn · 南图举办册府千华――2018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暨新书首发、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

  • Upload
    others

  • View
    2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2018 年第 4 期(总第 46 期)

本期导读

南图举办册府千华- -2018 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暨新书首

发、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

—— 盋山踵继八千卷 石渠天禄有遗珍- -册府千华 2018 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

籍特展

—— 治学锁钥 津逮四部- -《南京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暨《沈燮元

文集》首发式

—— 传承 • 融合 • 发展- -“2018 古籍整理与保护学术研讨会”

—— 南京图书馆举办“册府千华”主题讲座

江苏文旅头条|25 万书目 1 万页文本,南图助力《江苏文库》,

摸清古籍家底

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朱振彬老师来南图指导珍贵古籍修复

2018 年苏州市古籍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张家港召开

《宁夏民国日报》影印本出版

《常熟文库》编纂启动暨铁琴铜剑楼“典籍回家”仪式举行

南图举办册府千华――2018 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暨新书首发、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探索新时期古籍整理与保护的发展道路,2018

年 11 月 22 日,“册府千华――2018 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开幕式、《沈燮元文集》《南京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首发式、

“2018 古籍整理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传承·融合·发展”在南京图书

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是在国家图书馆、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的指导下,由江苏

省文化和旅游厅、新华书店总店主办,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

中心),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古籍整理与文献保护专业委员会、国家图

书馆出版社、图书馆报具体承办。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陈

彬斌,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新华书

店总店总经理、《图书馆报》社长茅院生,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

惠平,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裴旭,南京图书馆党委

书记韩显红出席了开幕仪式。全国 16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江苏省 47

家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及科研系统等古籍收藏单位领导及特邀嘉

宾到场参加。

活动共分开幕式、首发式、研讨会三个环节。开幕式由南京图书

馆副馆长、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全勤主持,张志清、茅院生、裴

旭分别致辞。张志清副馆长在致辞中肯定了江苏古籍保护工作蓬勃的

发展现状及取得的突出成就,对沈燮元先生皓首穷经从事古籍研究的

精神及其个人文集的出版表示敬意及祝贺;茅院生社长介绍了新华书

店总店、《图书馆报》的历史沿革及发展情况,肯定了南京图书馆在

古籍整理与保护方面的示范作用,表达了愿与各图书馆合作传承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期待;裴旭副厅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活动是江苏古

籍保护工作一次全面的总结与展示、研究与探讨,也是江苏贯彻落实

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积极举措,并代表省文化和旅游厅预祝活动圆满成

功。随后,与会领导共同为展览揭幕。据悉,此次特展旨在“让古籍

中的文字活起来”,拉近古籍与民众的距离。将以实物和展板相结合

的方式,面向大众展出南京图书馆藏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

本馆藏,包括宋元古椠、明清佳刻、碑帖印谱、精写旧抄等 200 部珍

贵古籍,颇具看点。

开幕式后,《沈燮元文集》《南京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

新书首发式也接连举行。仪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魏崇主持,文

集作者沈燮元先生、前言作者沈津先生分别致辞。沈燮元先生在发言

中表达了对单位、领导和出版社的感谢,回顾了自己在南京图书馆

60余年的工作经历以及退而不休,坚持文献整理研究,并为后辈提

供咨询和帮助的事迹,令人感佩;沈津先生回忆了与沈燮元先生几十

载的深切交往,高度评价了沈先生的研究精神与著述成果,对国图出

版社重视高龄学者著作的出版工作给予肯定和勉励。全勤副馆长介绍

了《南京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的编纂过程,强调了《丛刊》

的价值所在:为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参考,体现了江苏藏书的源

远流长,践行了“藏用并举”的建设理念;魏崇社长重点介绍了两部

书的编辑出版情况,代表出版单位表达了对此次出版书籍在古籍整理

保护方面的价值期许。仪式最后由张志清副馆长、韩显红书记共同为

新书揭幕,活动现场庄重、热烈。

随后,召开了 2018 古籍整理与保护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以“传

承·融合·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新时期古籍整理出版与保护工作。

来自全国公共图书馆、高校等业内专家,文献研究学者及科技行业骨

干齐聚一堂、广泛交流,做出了精彩报告。

开幕式现场 新书揭幕

给沈燮元先生献花 与会合影

册府千华--2018 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展览现场

盋山踵继八千卷 石渠天禄有遗珍――册府千华 2018

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五千年赤县神州,纳百家之典籍,述文明之嬗变,启哲思之悠远。

三坟五典、琅嬛珍宝,学术之脉蕴藏其中,展示着泱泱大国的发展进

程和历史风貌。江苏,自古钟灵毓秀,精英荟萃。江淮泽润两岸,吴

楚文化的交汇融通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读书、著书、刻书、藏书,

载籍之功业欣欣向荣,逐渐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文化格局和人文精神。

《文选》《永乐大典》《全唐诗》等著作诞生于斯,南三阁藏《四库

全书》又占其二。长久以来,江苏地区有着“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

长”的私家藏书传统,延至清末,我国较早成立的公共图书馆之一—

—江南图书馆崛起发展于南京。公私藏书并举,使得江苏地区的人文

渊薮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对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贡献颇大。

文盛则国强,国兴则文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

沃土”。为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号召,更广泛地宣传古籍保护理念,更充分地展现古籍整理成果,2018

年 11 至 12 月期间,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江苏省文化

和旅游厅共同主办,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特别承办“册

府千华――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届时“江苏省古籍保护十

周年成果展”也将在南京图书馆同步举行。

我国已公布《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2274 部,江苏省共有 1295

部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达到全国总量的 10.6%,而南京

图书馆有 524 部古籍入选其中。此次特展,作为江苏公藏之首的南京

图书馆遴选出包括宋元古椠、明清佳刻、碑帖印谱、精写旧抄等 200

部珍贵善本,以古代传统目录体系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展出,体

现出古籍的类别划分和脉络延续。

宋元旧椠向为藏家所重,南图藏宋元刊本多源于杭州丁氏八千卷

楼,其富虽不及百宋千元,然日远日鲜,今日亦可为蟫林翘楚。此次

展出宋元本即多丁氏旧藏,如宋刻本《张氏集注百将传》、宋刻公文

纸印本《欧阳先生文粹》、元刻本《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元崇化余

志安勤有堂刻本《仪礼》等。

南京图书馆藏稿本数量丰富、名目繁多,且不乏名家手稿,近年

来策划出版了《南京图书馆藏未刊稿本集成》,用影印方式将古籍原

始、真实之面貌公诸于世。此次借特展之机,展出顾炎武撰《天下郡

国利病书》、惠栋撰《山海经补注》、翁方纲撰《石洲诗话》、焦循

撰《孟子正义》等多部珍贵稿本,供观者品鉴实物、赏文析字,从学

术和艺术各个方面感受稿本的独特价值。

活字印刷技艺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组成,是我国四大发明之

一,对人类文明进程有深远影响。我国活字印刷发明较早,然而后

世使用活字印刷书籍却不普遍,今次展出各

本乃明清不同材质的活字印本,凝聚着古代

人民勤劳智慧和科技创新的光辉。如明活字

印本《晏子春秋》、明丽泽堂活字印本《璧

水群英待问会元》、明五云溪馆铜活字印本

《玉台新咏》、明弘治华珵铜活字印本《渭

南文集》、明嘉靖安国铜活字印本《重校鹤

山先生大全文集》,以及清道光间翟金生泥

活字本《仙屏书屋初集诗录》等。元代王祯 晏子春秋(明)活字印本

在所著《农书》中附造活字印书法,为后人了解活字刷印的流程留

下了翔实的资料。这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书也一并展出。

此次是江苏省自 2007 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行以来第二次

举办“册府千华”特展。为了让更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珍贵古籍

揭开神秘面纱,走进大众视野,我们除了展呈一些孤秘罕传的珍善古

籍外,在形式上突出藏品的精美性与观赏性,如展出了宋拓本《灵岩

寺宋贤题诗题名集拓》、朱墨套印本《今古舆地图》、彩绘本《浙江

海塘事宜册》、绢面装帧的乾隆内府写本《银海精微》等书,以彰显

“古书之美”。在内容上也注重选择诸多有代表性的名家作品或经典

作品,拉近古籍与大众的距离。本次展出,读者可以看到宋刻本《诗

集传》、明凌杜若刻朱墨套印本《诗经》、元刻本《书集传》等不同

时期的儒家经典及相关注本。习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其中名句,如《诗

经》“永矢弗谖”“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以及《尚书》“与人不求

备,检身若不及”等。

浙江海塘事宜册(清)彩绘本 诗集传(宋)朱熹撰 宋刻本

此次展览是南京图书馆近年来展呈善本最多,内容涵盖最广,展

品分量最重的精品大展,充分展现出江苏古籍存藏、保护与整理事业

的繁荣面貌。书香弥远,篇章锦绣,珍贵的古代典籍作为中华民族伟

大文化遗产,以其独特魅力流传于世,增进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

化自信,也让人们感受到守护文化的艰辛与不易。在传统与现代融合

的时代背景下,江苏正在积极探索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

势、新任务,以及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道路。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定弘

扬传统文化的初衷,让浩瀚博深的中华文化典籍如日月经天、江河行

地,历万古而常新,阅千秋而恒永!

“册府千华——2018 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将展览至 12

月 21日,同期还将举行“江苏省古籍保护十周年成果展”。

“册府千华——2018 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展览现场

治学锁钥 津逮四部――《南京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

暨《沈燮元文集》首发式

2018 年 11 月 22 日,《南京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暨《沈

燮元文集》首发式在南京图书馆负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

《南京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共 68册,收书 142 种,所

选之书包括公藏目录、私藏目录、贩书目录、经眼目录、禁毁目录等,

不拘形式,惟以“稀见”为鹄。这种稀见性体现在所收书多是稿抄本、

批校本,并且不乏名家之本,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世间只此一书。稿

本如丁丙《八千卷楼书目》、叶昌炽《五百经幢馆碑目》、姚振宗《师

石山房书目》等,抄本如《述古堂钱氏书目》《绛云楼书目》《竹汀

题跋》等,批校本如邓邦述批注《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只见其名便

知其珍贵程度。

《丛刊》所收均为稀见之书,知者少,有机会研读之人则更少,

因而其所蕴含的学术价值仍有待发掘。以《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

为例,该书为宋代秘书省编,是今存最早的公藏书目,原刻本早已失

传,至清末叶德辉刊刻之前只有抄本传世。《秘目》编成后曾于绍兴

年间进行过改定,但具体时间却无记载,一说为绍兴初年。近年有学

者考证认为其改订的具体时间应在绍兴十四年至十七年间,是与《唐

艺文志》、《崇文总目》同由秘书省改定、国子监刻印颁行,作为访

求阙书依据的。国家图书馆藏抄本及叶氏刊本均作“绍兴年改定”,

具体时间不详,而南图藏本作“绍兴十五年改定”,或可为一佐证。

清人章学诚将目录的功用概括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王鸣

盛称“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可谓推崇备至。然章、王二氏

所论着眼于学术性较高的目录之作,对于分类不善、徒记书名之类的

目录当不在此列。不过,一些私家藏书目录、贩书目录等,虽然学术

价值并不是很高,其社会价值仍不可忽视。《丛刊》收录为数较多的

清代、民国私家藏书目录、贩书目录正是有这样的考虑。这些书多未

有刊本,影响亦不甚大,却是对时人藏书风气、书籍流传情况最好的

反映。

南京图书馆向来重视目录之用,早在民国时期,作为南图前身之

一的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就编出了我国较早的一部图书馆藏书总目

——《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为学者就目寻书提供了方便。

今《南京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出版发行,将南图所藏珍贵书

目书志公之于众,对目录学的研究与发展必有助益。古人云:“鸳鸯

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然而图书馆的志业就是“金针度人”,

把深藏库内的珍本披露出来,为更深入的学术研究奠定文献基础。

说到“金针度人”的图书馆精神,有着“古籍活字典”之称的南

京图书馆研究馆员沈燮元先生就是其中的典范。

沈燮元,1924 年 7 月出生于江苏苏州,1940 年代师从王佩诤先

生和周贻白先生学习版本目录学与戏曲小说。上世纪 50年代进入南

京图书馆工作,曾参与编辑《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任子部主编,获

文化部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颁发的“突出贡献”奖;1995

年被聘为《中国古籍提要·丛书卷》顾问;2000 年被聘为《中国古

籍海外珍本丛刊》学术顾问;2012 年作为特邀专家参与“过云楼藏

书”鉴定会,2013 年被聘为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专家委员会顾问,

是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

此次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沈燮元文集》收录先生自上世

纪四五十年代至今发表、撰写的论文、图书、序跋等 20余种。诚如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魏崇社长在致辞中所说:“沈先生的文稿不多,但

每篇娓娓道来,把深奥的文献学讲得通俗

易懂,读了让人长知识,感觉非常有温度,

可谓字字珠玑。”由于时间跨度大,为了

尽量收全先生的作品,动员了多方的力量,

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多位工作人员、苏

州博物院李军先生均参与其中。尤其值得

一提的是在整理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先生

在苏南文管会工作时的一部手稿《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方志目录》,

经过南图同南京博物院的沟通协商,将原版高清扫描,一并影印出版。

沈先生在首发仪式上致辞,表达了对单位、领导和出版社的感谢,

回顾了自己在南京图书馆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令人感佩。先生从事古

籍整理研究与保护工作 60余年,参与多个重大古籍整理项目;凭借

自己精准独到 的眼光,为

南图购入大量 过云楼藏书

和辽代写经等 不少古籍珍

品。退而不休, 90余岁高龄

仍坚持每天到 馆,醉心于

黄丕烈题跋与 沈先生在首发式上致辞 诗文集的整

理同时,也为南图古籍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咨询和帮助,众多相关专

业的研究者慕名而来以求赐教,先生都一一耐心解答。他还不时向馆

领导进言献策,呼吁加快南图古籍修复与数字化的速度,加强人才的

引进培养,让南图古籍的整理研究工作得到良好传承与发展。他为南

图和古籍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不是科研成果的多少可以衡量的。从《周

贻白小说戏曲论集》《屠绅年谱》到不久即将问世的黄丕烈题跋辑录,

这些细致、繁琐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在这个唯论文职称为重的年代,先生愿意花时间做这些基础性的工

作,保存经典、惠及学林、造福后人,其精神值得所有图书馆人学习。

正是这种“金针度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南图人,为经典的流传、

文化的传承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传承 • 融合 • 发展――“2018 古籍整理与保护学术研讨会”

2018 古籍整理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以“传承·融合·发展”为主

题,深入探讨新时期古籍整理出版与保护工作。来自全国公共图书馆、

高校等业内专家,文献研究学者及科技行业骨干齐聚一堂、广泛交流,

做出了精彩报告。会议共分三场:

南京图书馆副馆长许建业

首场由南京图书馆副馆长许建业主持,会议围绕“当前古籍保护

工作的现状与发展”展开,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陈彬斌,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鼎纳科技有限

公司董事长张世著相继发言。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陈彬斌

陈彬斌副司长介绍了当前古籍保护工作的特点和任务,对已完成

古籍普查的单位下阶段的工作开展提出几点看法:一是重视馆藏文献

资源建设,二是思考解决古籍保护工作统一性与收藏机构分散性的矛

盾,三是梳理古籍“藏”与“用”的关系。鼓励江苏率先探索制定古

籍保护法规与相关问题解决方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书写在古籍

里的文字活起来”的重要指示。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

张志清副馆长从古籍保护与传承两个方面做了相关报告,内容涉

及国家文化安全保护、古籍原生性与再生性保护、馆际统筹加快数字

资源建设、设立大古典文献学科概念等诸多方面,为今后的古籍保护

工作开拓了新的思路。

鼎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著

张世著董事长介绍了公司的经营理念与技术成果,表示将积极响

应国家关于古籍文献保护的要求,加大纳米技术的研发力度,为古籍

文献修复与保护作出贡献。

南京图书馆副馆长、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全勤

第二场会议由全勤副馆长主持,南京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黄水

清与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章灿做专题报告。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黄水清

黄水清教授的《古汉语文本内容分析——人文计算的视角》一文

从人文计算的视角出发,简述人文计算的形成与发展进程,阐释了数

字时代将信息计算技术运用于古汉语文本内容综合分析的创新方法,

为古籍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章灿教授

程章灿教授的《古籍整理与古代诗体常识》报告,内容深入浅出,

以古代诗体常识为切入点,强调在古籍整理时应该尊重古代文体体

制,尤其是诗体与词曲具有的特殊性,在实际操作当中注意甄别。

南京图书馆党委副书记姚俊元

第三场会议围绕古籍保护展开。由南京图书馆党委副书记姚俊元

主持。

金陵科技学院文献保护研究所所长葛怀东

金陵科技学院文献保护研究所所长葛怀东教授首先做《互联网+

中华文明视角下古籍数字资源的开发与推广》主题报告,提出在新时

期背景下,文博单位应以更开放的心态,积极借助“互联网+”的触

角,将古籍文献资源融入公众生活,这既有利于提升文化输出的指向

性和精准性,增强文化消费的便捷性,又有利于文献数据库的使用,

便于深度挖掘相关数字产品的知识、文化和文物价值。

山东省档案局原技术处长、鼎纳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洪鲁

其次,山东省档案局原技术处长、鼎纳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

洪鲁在《纸质文献的抢救与修复》报告中梳理了“汶川地震”“舟曲

泥石流”“海南特大洪水”三次重大自然灾难中成功抢救受损档案的

案例,从 “抢救前的准备”“灾后水浸档案的应急抢救”“受损档

案的修复技术”“抢救、“修复中研究的专用设备”“数字文献技术

的应用”等五个方面共享了灾后纸质文献抢救及修复的管理经验和技

术工作要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南京图书馆原馆长徐小跃

最后,南京图书馆原馆长徐小跃教授以“国学”为主题,简述了

国学的定义与内涵。他认为,国学不仅植根于传统的“经史子集”中,

更广泛存在于音韵学、文字学等学科领域,国学的基础核心是“道”,

内核包含“儒、道、佛”三家思想。学习以“国学”为代表的传统优

秀文化,不仅有利于提升个人品质,达到净化心性、变化气质、“为

善去恶”的目的,更有助于纯化世风,构建和谐社会,展现中华文化

的时代风采。

会议结束后,与会嘉宾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册府千华

——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以及南京图书馆国学馆和古籍修复

馆。本次活动既是江苏珍贵古籍的一场集中展示,也是古籍整理与保

护工作的一轮积极探索,更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的一

次努力践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圆满成功。

南京图书馆举办“册府千华”主题讲座

12 月 16、17 日下午,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工作人员精心策划

了《读·展——古籍常识例说》《忆藏书故事 品元曲神韵》两场讲

座,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古籍常识及其内涵进行了普及性讲解,旨

在帮助读者更好地观看“册府千华――2018 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

特展”,普及古籍知识、传递古籍保护理念。

《读·展——古籍常识例说》以南京图书馆藏古籍为例,为读者

讲述古籍从竹简到书册的发展历程,揭示宋元明清古籍的不同特点,

展现古籍与现代图书的不同风貌,将古籍的基本知识传播给读者,使

读者更好地把握“册府千华”的精髓。

《忆藏书故事 品元曲神韵》从元代散曲选集《乐府新编阳春白

雪》入手,介绍元曲的发展历程、名家名作、逸闻轶事。又通过书影

展示,一一梳理了钱谦益和柳如是、黄丕烈、丁丙的藏书经历,继而

延伸至四库全书的收藏、“江南四大藏书楼”的历史等。通过藏书故

事,传达古籍保存、流传的重要意义。最后,工作人员带领读者一起

赏析了关汉卿、白朴等人的散曲作品,阐释其中的文学艺术手法,并

播放了昆曲、影视剧视频中的经典唱段,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两场讲座选题新颖,普及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自预告公布后就颇

受关注。讲座现场气氛活跃;读者认真听讲,积极提问,表现出浓厚

的兴趣。讲座结束后,又纷纷前往四楼国学馆参观展览。原本枯燥难

懂的展品变得生动而明晰,古籍里的文字与知识在读者的心中真正地

活了起来。

此次将“册府千华”珍贵古籍展与古籍常识普及讲座相结合的活

动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后,南京图书馆还将继续探索,为读者

呈现更多高质量的展览与讲座。

《读·展——古籍常识例说》讲座现场 《忆藏书故事 品元曲神韵》讲座现场

读者翻阅仿真书 和读者互动交流

江苏文旅头条|25 万书目 1 万页文本,南图助力

《江苏文库》,摸清古籍家底

12 月 3日,“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重要成果之一《江苏

文库》首批图书,在首届江南文脉论坛开幕式上发布。省委常委、无

锡市委书记李小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向南京图书馆等 8

家图书馆代表赠书。作为江苏省古籍收藏单位的龙头馆,南京图书馆

所藏历史文献仅次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是国内重要的古

籍收藏部门。

梳理江苏文脉 保存江苏集体记忆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于 2016 年正式启动,计划历时 10

年,整理出版 3000 册《江苏文库》,系统梳理江苏文献典籍资源,

摸清江苏籍学人在历史上的著述情况,以及历史上记述江苏的著述情

况。

《江苏文库》由书目、文献、精华、史料、方志、研究六编组成,

既是古今有关江苏的各类文献与史料的集成,也是对江苏文献典籍资

源的完整收录。

此次发布的《江苏文库》首批图书,共计 86 册,分别是“文献

编” 38 册、“精华编 ”11 册、“史料编” 5 册、“ 方志编” 27

册、“ 研究编” 5 册,其中既有珍贵历史文献,又有当代学者的文

献整理与学术研究。

摸清古籍家底 实现“书目编”的“全”

作为首批获赠《江苏文库》图书的 8 家单位之一的南京图书馆,

在“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中承担“书目编”的编目工作。“书

目编”做的是基础工作,即通过系统收集、整理江苏省内古籍存藏情

况,最终形成全省古籍联合目录。

在古籍“摸底”中,南京图书馆依托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联动

相关机构和单位,协调全省古籍收藏单位的藏书资源,将分藏于全省

各地的古籍进行系统收集著录,力求实现“书目编”的“全”,进而

呈现江苏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

自“书目编”工作启动后,南京图书馆多次召开全省古籍保护工

作会议,并借全省古籍保护单位督导、全省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等工

作,明确要求各古籍收藏单位必须在 2017 年底之前完成本单位古籍

书目的整理,并上交南京图书馆。

目前,南京图书馆已收集全省 57家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书目 25

万条,完成书目收集工作量的 98%以上。通过书目收集整理,发现了

一批新的重要资源。南京图书馆发现苏辙的《龙川志略》,不但是宋

刻本,而且是珍贵的孤本;徐州图书馆的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被

作为重大的考古新发现;无锡图书馆发现了一大批江苏籍文人的作

品,比如明末藏书家丁雄飞的诗文集等等,这些曾被认定为亡佚的作

品因普查而重见天日。

在全省古籍书目收集整理中,南京图书馆启动古籍保护志愿者行

动。与南京当地高校合作,招募古籍保护志愿者,在进行专业培训后,

由省内古籍编目专家带领,前往各市参与相关古籍收藏单位的书目整

理工作。

随着“书目编”工作的推进,各古籍收藏单位逐步重视专业人员

的培养,省古籍保护中心也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实地指导、网络沟

通交流等多种途径,开展专业培训与辅导,极大地提高了从业人员的

业务水平,尤其注重对年轻骨干的培养,扩大了全省古籍编目人才队

伍。

依托馆藏古籍 为研究提供文献底本

此外,作为拥有 160 万册古籍藏量的南京图书馆,还为江苏文脉

整理与研究工程提供大量用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提供各种版本

书籍 93种一万一千余页。

这些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使用已经出版的书作为底

本,如《四库全书》《稀见清代四部辑刊》《丛书集成续编》等丛书;

另一部分则是文献原本,比如为“史料编”提供的《庚申噩梦记》《金

陵城外新乐府》等,为了解晚清时期江苏社会真实面貌提供旁证补充;

又如《南京太仆寺志》《南京尚宝司志》《南京五城察院职掌志》等,

对厘清有明一代中央机关运作方式、南京城市管理系统和城市空间变

迁等大有裨益。(转载自 江苏文旅厅)

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朱振彬老师

来南图指导珍贵古籍修复

11 月 6日,国家图书馆资深古籍修复专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传

习中心江苏传习所特聘导师朱振彬,来到南京图书馆,开始为期两周

的古籍修复指导。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为朱振彬导师举行了简朴真挚

的欢迎仪式。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刘建忠、历史文献部副主任周蓉、

武心群及江苏传习所全体修复人员参加了仪式。

朱振斌老师此行主要是对修复中心启动的《永类钤方》、《天下

郡国利病书》两种国家珍贵古籍修复进行指导。此前,在朱振彬导师

的帮助下,修复中心已初步完成了《太平御览》的修复工作,基本达

到珍贵古籍的修复标准。《太平御览》为清活字印本,其破损状况与

《天下郡国利病书》类似,因此被列为《天下郡国利病书》修复项目

的前期试行项目。会上朱老师对《太平御览》修复中遇到的技术难点

和修复技法进行了总结,对于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修复中心的修复态

度与技术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对即将开展的修复工作提出了具体的修

复意见。接下来的两周内,朱老师将对上述修复项目进行具体的操作,

并以此为实践,对九位学员的修复技术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欢迎会现场一 欢迎会现场二

查看古籍破损情况 对学员进行修复指导

2018 年苏州市古籍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张家港召开

为了回顾和总结一年来的古籍保护工作进展情况,推动苏州市的

古籍保护工作走向深入,12月 11 日,苏州市古籍保护中心在张家港

市图书馆组织召开了 2018 年苏州市古籍保护工作座谈会。本次会议

由张家港市图书馆承办,苏州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常熟图书馆、

吴江图书馆、苏州博物馆、常熟博物馆、吴中区图书馆、太仓市图书

馆、苏州戏曲博物馆、昆山市文管所、西园寺图书馆、苏州市第五中

学图书馆等十余家古籍收藏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二十余人

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由苏州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孙中旺主持。张家港市图书馆

缪建新馆长致欢迎辞,并介绍了该馆相关情况。苏州市古籍保护中心

许晓霞副主任对一年来苏州市的古籍保护工作进行了详细总结。与会

各单位分别对本年度各自的特色工作做了专题交流。会后还组织考察

了张家港市图书馆及其特色分馆。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苏州市明

年古籍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转载自 苏州古籍保护网)

会后组织考察张家港市图书馆及其特色分馆 与会人员合影

《宁夏民国日报》影印本出版

近日,南京图书馆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合作编辑整理的《宁

夏民国日报》影印本全五册正式出版。该书由南京图书馆党委书记韩

显红、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馆长韩彬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是“民国时期文献整理出版”资助项目。

《宁夏民国日报》创办于 1929 年,1949 年停刊,是民国时期宁

夏地区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刊名沿用自国民党中央机关报《民国日

报》,初为宁夏省政府机关报,1933 年国民党宁夏省党部成立后,

改由省党部主办,主要内容为中央电讯社通讯及地方新闻,系统反映

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宁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对于研究民

国时期宁夏地方史以及抗战时期大后方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受历

史条件影响,该报发行量较小,仅 1000 余份,主要面向党政机关和

社会团体,存世很少。因纸张与印刷质量较差,留存的报纸品相也不

佳,破损、缺漏严重,无法使用。有鉴于此,两馆将现有馆藏报纸原

本和胶片整理影印出版,以便利读者使用,同时保护原本。

2013 年,“民国时期文献整理出版项目”正式启动,我馆每年

均积极申报,至今已成功立项 7 项。其中《南京图书馆藏汪伪政府公

报》、《南京图书馆藏民国文献珍本图录》等 4 部已正式出版,《南

京图书馆藏抗战戏剧文献》也将于近期问世。《宁夏民国日报》是我

馆首次与其他图书馆合作申报出版项目,此前我馆还曾与江苏省档案

馆合作出版《民国江苏省政府公报》。未来,我馆将继续从馆藏文献

和读者的需求出发,积极寻求多方合作交流,深入挖掘选题,整理出

版更多高质量的文献,做好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宁夏民国日报》影印本内封面 影印报纸

《常熟文库》编纂启动暨铁琴铜剑楼“典籍回家”仪式举行

为进一步传承常熟学道名邦、文献故里、著述藏书之乡的文化底

蕴。12月 21 日上午,《常熟文库》编纂启动暨铁琴铜剑楼“典籍回

家”仪式在常熟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

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常熟当地文史学者汇聚一

堂,畅论两项目的重大文化意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国家图

书馆出版社及常熟市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工办、

市政协文史委、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市档案局、古里镇、图书馆主

要领导,各镇(街道)宣传委员,经开区、高新区分管领导,《常熟

文库》编委会成员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项目负责成员 70余人参加了

本次会议。

《常熟文库》编纂启动仪式现场

常熟地处江南水乡,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是吴文化发祥地

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悠久的文明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常熟市向来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此次通过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组织

国内专家学者,系统整理常熟重要的地方文献,预计选录常熟 1911

年前邑人著述,包括学术著作、诗文集、戏曲、小说、随笔、杂记、

印谱、琴谱、书目等 500 多种,采用影印加提要的方式(精装 80册,

上下双栏)来编纂《常熟文库》,充分挖掘常熟历代学术著述成果,

展示常熟深厚历史文化。

明清以来,常熟藏书文化昌盛,清代达到鼎盛,境内大小藏书楼

有 200 多座。其中铁琴铜剑楼是中国近代四大藏书楼之一,是常熟藏

书文化的代表。常熟市高度重视铁琴铜剑楼的典型意义,斥资购买国

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再造善本》,将其中一百多部铁琴铜剑楼旧藏

的珍贵古籍制作成影印本迎归故地,逐步实现铁琴铜剑楼“典籍回家”

的愿景。

一百多部铁琴铜剑楼旧藏珍贵古籍被制作成影印本迎归故地

仪式由常熟市政府副市长赵红主持。《常熟文库》编纂启动仪式

上,常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健对项目作了介绍,与会专家各抒己

见,对《常熟文库》的编纂高度肯定,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

议,大家一致认为,编纂《常熟文库》功在当代,利在子孙,是传承

和发扬常熟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举措,常熟存世的两千多种文献,大

家作品云集,既是常熟地方的文化财富,也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缩

影。要优中选优,注重稀见性和代表性,编出特色,将《常熟文库》

做成地方文献编纂的代表之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魏崇表示,一

定以最优秀的编辑团队,用优质的材料,配一流的设计,保证《常熟

文库》按时高质量完成。

随后,在古里镇铁琴铜剑楼广场,与会人员一起见证铁琴铜剑楼

“典籍回家”仪式。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向铁琴铜剑楼移交《中华再造

善本》典籍。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林世田代表中心向常熟市

赠送《国学基本典籍丛刊》62种 303 册。林世田表示,古籍保护就

是要把重要典籍化身千百,在新时代继续弘扬以铁琴铜剑楼为代表的

常熟藏书文化,让典籍里的内容活起来。仪式上,常熟市委副书记、

市政协主席韩卫兵表示,“典籍回家”工程是常熟推进文化繁荣兴盛、

打造“文化常熟”品牌的重要举措。不仅能激发专家学者对古籍资源

的开发研究,对古籍资源普及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更能拉近公

众与古籍资源的距离,让公众更加方便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铁琴铜剑楼“典籍回家”仪式现场

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 编

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 189 号 邮编:210018

电话:025-84356260 传真:025-84356260

网址: http://www.jslib.org.cn/pub/njlib/njlib_jsgjbh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