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Care and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指導單位:衛生福利部 著者:社團法人臺灣物理治療學會 協辦: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出版 : 社團法人臺灣物理治療學會 年月: 2015 12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Care and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指導單位衛生福利部

著者社團法人臺灣物理治療學會

協辦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出版 社團法人臺灣物理治療學會

年月2015 年 12 月

13

13 113

目錄 Contents

序 3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列表 5

第一章 簡介 (Introduction) 6

第一節 國內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需求 6

第二節 燒傷後物理治療介入計畫 8

第三節 燒傷後重返社會現況與影響因素 9

參考文獻 11

第二章 方法學 (Methodology) 13

第一節 文獻搜尋 13

第二節 文獻評析標準 14

第三節 文獻品質評析結果 16

參考文獻 17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18

生理復健初評表 18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20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22

其他評估說明 25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28

第一節 呼吸照護 (Respiratory management) 28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31

第三節 擺位 (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36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38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40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42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47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50

第五節 皮膚照護 (Skin care) 54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54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60

按摩 (Massage) 60

13

13 213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62

一般原則 63

定期追蹤評估 64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66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66

附錄 68

13

13 313

2015年六月二十七日晚間臺灣新北市八仙樂園發生粉塵暴燃意外造成499人大面

積燒傷其中239位為50以上三度燒傷目前為止共十五人死亡十多位尚在住院

此事件引起國內外社會的關注更帶給醫療系統很大的挑戰首先是急性大量燒傷病患

湧入醫院需要大批醫療人員投入救治接著是存活下來的傷患亟需接受密集與長期之燒

傷復健與功能重建以幫助其回歸家庭與社會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本於專業服務的職責與人性關懷的立場在第一時間即於七月八

日舉辦首場物理治療師燒傷繼續教育課程希望提升臨床第一線治療師的燒傷知能同

時也感動於基層一些物理治療所院長們的愛心擔任十九家物理治療所義診活動的主辦

單位向衛福部提出專案申請提供輕度至中度燒燙傷患者出院後至九月底之免費物理治

療服務事發之初本會也趕緊聯繫世界物理治療聯盟(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與日本物理治療學會(Japanese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 JPTA)獲

得推薦國際燒傷專家並提供相關資料日本物理治療學會隨即於八月十三日派遣國際長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作扮演非常重要的工作於七月底主動徵召本會向醫事司提出『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

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計畫』由本人擔任計畫主持人並

邀請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公會全聯會楊政峰理事長臺灣職能治療學會陳美香理事長以

及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聯會張自強理事長擔任共同主持人臺大醫院陳石池副院

長亦擔任共同主持人本計畫的執行期間從2015年十月至十二月為期三個月目標包括

(一)舉辦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專業培訓課程國內實務操作工作坊與國際專家課

13

13 413

程論壇(二)招募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提供燒傷個案居家評估與介入並製作

衛教手冊提供個案與家屬相關資訊(三)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建立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

之臨床服務指引與預後評估工具進行患者長期功能追蹤與成效評量以上的分組課

程培訓組召集人為簡盟月主委(物治)與張瑞昆主委(職治)居家社區組召集人為葛麗君

副祕書長(物治)陳志明主委(物治)張婉嫈監事(職治)與黃上育老師(職治)專業學術

組召集人為林燕慧主委(物治)王淑芬秘書長(物治)林睿騏秘書長(職治)與龔宇聲理事

(職治)12月初邀請到三位國際物理治療燒傷專家澳洲Dr Edgar與日本物理治療學會Dr

Kimura和Ms Nagatomi與一位國際職能治療燒傷專家美國Dr Pessina講授燒傷治療

與疤痕處理更親自訪視收治醫院與陽光的個案治療情形

專業學術組物理治療的部分承蒙林燕慧主委與王淑芬秘書長的帶領依序建立預後

評估工具與個案衛教單張更感謝臺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蔡佩玲總幹事與施惠婷物理治

療師共同擔任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的主編邀請了多位專業且熱心的物理治療學

業界專家共同撰文包括李映琪講師陳月霞組長翁立窈物理治療師楊柏毅物理治

療師林燕慧主委與王淑芬秘書長臨床服務指引的重點有物理治療評估呼吸照護

水腫照護擺位與副木活動訓練皮膚照護以及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這些資訊都

是夥伴們經過實證方法收集國內外文獻整理出符合現代燒傷復健的臨床實務指引對

於物理治療的教育服務與研究具有莫大助益

在短短的半年內本會很榮幸能夠承擔八仙塵爆燒傷復健工作與物理治療職能治

療學公會共同執行衛福部計畫更要謝謝所有物理治療夥伴能夠奉獻您們的專業與愛心

陪伴燒傷個案度過漫長辛苦的復健之路也衷心期盼個案們都能早日重返家庭與社會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

鄭素芳 寫於 20151227

13

13 513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列表

本指引由衛生福利部補助臺灣物理治療學會進行「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

師與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執行期間為民國 104 年 9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由計畫主持人鄭素芳教授邀請下列研究團隊完成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

療臨床服務指引

主編

蔡佩玲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施惠婷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物理治療師

共同作者群 (依筆劃排序)

王淑芬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秘書長

李映琪 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講師

林燕慧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主委

翁立窈 陽光基金會物理治療師

陳月霞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復健治療中心組長

楊柏毅 臺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物理治療師

13

13 613

第一章 簡介 (Introduction)

第一節 國內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需求

燒燙傷是意外災害中常見的事件特別是職場與兒童意外根據財團法人中華民國

兒童燙傷基金會2006年發表的台灣地區大面積燒傷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1997-2005

年國內共計16964例燒燙傷個案[董光義等人2006]平均每年1880位新增個案其中

燒傷面積大於60的個案比例約32近年來燒傷防治工作經過政府機關醫療單位與

民間組織的大力推廣國內燒傷意外的比例逐年下降2015年6月27日八仙樂園粉塵暴

燃意外造成近500人大面積燒傷其中239位為50以上三度燒傷除了第一時間急救與

傷口外科處理之外傷患後續需接受長期功能重建才能回復正常社會功能這次意外

造成大量大面積燒傷患者確實為國內燒傷醫療照護系統帶來極大挑戰

近年來醫療技術進步顯著提昇大面積燒傷患者的存活率並縮短住院日數然而大

面積燒傷會造成疤痕增生限制關節活動角度導致患者後續功能限制影響生活品質

及日後重返社會的能力由於燒傷後治療與功能重建需要極長的時間需要整合型燒傷

醫療團隊提供專業治療照護美國燒傷學會1990年指出整合性燒傷醫療團隊應包括專

業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等全面性燒傷復健服務以維持專業醫療品質臺灣燒傷暨傷口

13

13 713

照護學會就定義燒傷中心(Burn Center)需包括醫師護理師(士)營養師治療師社

工師和心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國內醫學中心級的燒傷中心都有專屬的物理職能治療

師參與醫療團隊治療師的角色在針對個案處於各個恢復階段需擬定不同的治療目標和

計劃其急性期服務主要包括提供擺位與各項運動介入預防後續併發症產生[林燕慧

等1996年]維護病患住院期間及出院後功能陪伴患者功能重建及回到職場也提

供家屬照護資訊與技術及心理支持只要早期設立介入計劃並確實執行治療可有效

減少後遺症[Bowden et al 1985 Spires et al 2005]保有肢體功能及外觀減少日後重建

整形對整體醫療與社會支付無庸是一大節撙

這次八仙樂園粉塵暴燃意外發生後國內醫療體系總動員在第一時間已經提供

佳緊急醫療照護服務然而許多患者陸續進入急性後期疤痕對抗及功能重建階段需要

大量專業燒傷物理治療師提供長期在地服務過去國內燒傷物理治療師多集中在醫學中

心且人力不足以應付此次大量大面積患者數量因此亟需結合政府與物理治療專業團

體的力量除了提供治療技術培訓課程以提升第一線治療人員的專業能力發展社區暨

居家燒傷治療服務模式之外更需建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與預後評估工具進

行患者長期功能追蹤與成效評量以利建立國內燒傷治療長期功能恢復及預後之資料

13

13 813

第二節 燒傷後物理治療介入計畫

理想的燒傷治療團隊介入應從病人入院第一天開始持續到患者結疤組織穩定整

體功能恢復為止一般說來整個治療計劃可分為三個階段(1)植皮前期(或稱急性

期)從病人入院開始到淺二度以下燙傷傷口痊癒而深二度以上燙傷傷口清創妥當

準備接受植皮為止這階段治療師介入目標是降低患部水腫及預防攣縮鼓勵病人自我

照顧並教導病患和家屬積極參與治療計劃(2)植皮期(或稱固定期)從病人接受植

皮手術開始持續到植皮癒合存活病患可活動植皮部位的肢體為止大面積深度燒傷

病人在住院期間要反覆經歷多次植皮與固定期治療師會配合整型外科醫師進度給予

適當介入計畫避免併發症或後遺症產生(3)植皮後期(或稱痊癒期)此時絕大部分

傷口己經痊癒或經手術覆蓋妥當病患可以出院返家而這個階段也是長期疤痕對抗

正是展開的階段這時期治療師介入重點在抑制肥大疤痕增生預防與矯正關節攣縮或

變形以及日常功能重建

物理治療介入包括燒傷治療評估指導擺位關節活動運動關節鬆動及牽拉運

動體能復原運動疤痕衛教諮詢功能重建職業重建及心理支持等[Nedelec et al 2015]

治療內容包括(1)指導擺位(positioning)為了避免關節攣縮及減低水腫從急性植皮

前期開始物理治療師就會指導患者臥床或休息時間肢體擺放在對抗攣縮及促進血液回

流的位置 (2)副木(splinting)副木是一種藉低溫加熱即可成型的肢體塑膠支架它

13

13 913

可將肢體固定在功能位置以達到預防或矯正攣縮的功能在急性期對於二三度燒

傷的病患傷口又在關節附近使用副木可協助擺位效果植皮後患肢保護固定及矯

正早期攣縮慢性期還有動態性副木協助關節活動同時對燒傷疤塊施與壓力減少疤

痕過度增生(3)關節運動及體能恢復運動(exercise)物理治療師有各種運動治療技術

與處方維持關節活動度避免攣縮更可促進血液循環減低水腫並促進體能[Nedelec

et al 2012] (4)壓力治療(pressure)通常疤痕增生約持續一年甚至更久才會趨於穩

定壓力治療是利用各種可提供壓力的材料(如彈性壓力衣束套矽膠墊塑膠面具

等)加壓於痊癒的傷口處抑制疤痕增生而面部則有特製透明塑膠面罩對抗臉部疤痕

上述各項治療均需專業且具實作經驗的物理治療師配合患者恢復階段進行評估擬定治

療計畫執行介入活動

第三節 燒傷後重返社會現況與影響因素

協助燒燙傷病患早日回歸社會是燒傷治療的 終目的燒燙傷病患回歸社會通常

面臨許多問題(1)肢體功能重建嚴重燒傷患者常需一再開刀與重建有時仍無法完

全回復原來的功能必須持續透過輔助器具設計或代償性功能訓練逐漸恢復獨立生產

式生活(2)個人家庭社會的心理調適燒傷意外時的夢魘及燒傷疤痕都會影響病

13

13 1013

患心理健康以及面對社會的自信心必須透過 常接觸的治療師心理師及社工人員給

予支持與協助(3)社會接納與角色安置學校或社會是否能接受並給予適當就業就學

機會以平常態度接納患者讓他們正常發展與學習

1993年衛生署曾抽樣調查149 位燒燙傷病患調查國內燒燙傷患者重返社會狀況[張

瑞昆1993年]結果發現燒燙傷後轉業者有303無法工作者有167而真正回到

原來工作者僅達212受傷後影響繼續求學者(休學)亦有130Bowden等學者亦

曾調查206位燒傷病患[Bowden et al 1989]研究果顯示影響返回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燒

傷嚴重程度燒傷部位及社會地位大多數燒傷病患傷口痊癒後受傷處遺留的疤痕

活動功能障礙自我形象恐懼厭惡與羞愧都是造成人際關係與生活適應困難的原

因[Stoddard et al 2015]因此燒傷後治療需要完整且專業的團隊協助才能讓患者達成

理想的治療目標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是一條艱辛長路因此提供燒傷病患完整治療介入計劃應包

括住院期及出院後肢體功能重健及心理支持 終目的是幫助燒傷病患儘早回復到先前

的生活期望物理治療及醫界齊心努力加以全國各界支持盡力搶救更多年輕生命

期望每一位患者都能浴火重生昂首邁向復原之路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建立的理

念是希望綜合國內外現有的燒傷物理治療實證集眾專家之力分工合作搜尋相關文

獻報告並參考先進國家及學術團體已出版的臨床指引做系統性的整理並歸納出符合國

13

13 1113

內實際可行的物理治療臨床服務建議及成效評量方式以期提供國內燒傷患者 佳物理

治療服務

參考文獻

1 董光義陳美玲歐聖運王先震臺灣地區大面積燒傷之流行病學財團法人中

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2006年資料來源httpwwwcbforgtwugC_Pro05asp

2 林燕慧黃美涓李言貞陳綉儀唐銳森物理治療早期介入燒傷急性期醫療照

護的角色物理治療 199621152-160

3 張瑞昆台灣地區灼傷病患復健現況調查行政院衛生署1993年

4 張瑞昆燒傷病人的復健治療2004年

5 Bowden ML Feller I Progressive burn rehabilitation Bull Rev Burn Inj 19851128

6 Bowden ML Thomson PD Prasad JK Factors influencing return to employment after a

burn injury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8970772-774

7 Nedelec B Serghiou MA Niszczak J McMahon M Healey 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13

13 1213

early ambulation of burn survivors after lower extremity grafts J Burn Care Res

201233319-329

8 Nedelec B Parry I Acharya H Benavides L Bills S Bucher JL Cheal J Chouinard A

Crump D Duch S Godleski M Guenther J Knox C LaBonte E Lorello D Lucio JX

Macdonald LE Kemp-Offenberg J Osborne C Pontius K Yelvington M de Oliveira A

Kloda LA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 J Burn Care Res 2015 Aug 17 [Epub ahead of print]

9 Spires MC Bowden ML Ahrns KS Wahl WL Impact of a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facility on functional outcome and length of stay of burn survivors J Burn Care Rehabil

200526532-538

10 Stoddard FJ Jr Ryan CM Schneider JC Physical and psychiatric recovery from burns

PsychiatrClin North Am 201538105-120

13

13 1313

第二章 方法學 (Methodology)

第一節 文獻搜尋

本指引的製定是依據衛生福利部補助之計畫-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師與

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由多次專家會議討論並決定本指引發展架構流

程及涵蓋內容

以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方式蒐尋有關燒傷物理治療之臨床指引必須包含急性期亞

急性期及出院恢復期的物理治療介入經由世界物理治療聯盟 (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 的協助配合搜尋 MedlinePubMed 及 Cochrane review 等資

料庫納入自 2005 至 2015 年之間相關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指引文獻搜尋的關鍵字為

burnphysical therapyphysiotherapyrehabilitationexercisefunctional trainingsystemic

review 及 guidelines排除動物實驗非英文及非中文文獻並由所搜尋文獻之參考資

料進一步擴大搜尋其他相關的文獻資料

經過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所有成員的分頭文獻

搜尋後彙整資料篩選出符合條件並納入的文獻共有四篇出版年由 2007 年至 2015

年詳細指引文獻資料如表一

13

13 1413

表一納入的文獻

第二節 文獻評析標準

符合條件之四篇指引文獻由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進行評讀指引品質的評讀

工具為中文版 AGRE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Researchamp Evaluation)臨床指引評估工具

[陳杰峰2006 年]針對各指引適用範圍與目的(scope and purpose)權益相關人的參

與情形(stakeholder nvolvement)指引發展的嚴謹度(rigour of development)指引的

明確性和代表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應用性(applicability)及編製的公正客觀及

文獻(出版年) 出版國家單位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2015)

USA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Physio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2014)

Australia

Agency for Clinical Innovation (ACI)

Physiotherapy in Burns Plastics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3)

Ireland

University of Limerick

Burn Survivor RehabilitationPrinciples and

Guidelin for the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2007)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Burn

Association (ANZBA)

13

13 1513

獨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等六大領域進行評讀共計有 23 個項目(如附錄)每

個項目均以四等級的量表進行評分從 4「完全同意」到 1「完全不同意」

後評分結果將指引分成三個大部分第一是「強烈建議」第二是「建議」第三

是「不建議」計分方式視領域之總分決定該總分由領域內各獨立項目分數總和而得

進而對該領域的得分百分比進行標準化表二為試算之範例

表二AGREE 各領域總分試算範例此領域分數為 82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總分

評讀人 1 4 3 4 11

評讀人 2 4 2 3 9

評讀人 3 3 3 3 9

評讀人 4 4 4 4 12

評讀人 5 4 3 4 12

總分 19 15 18 52

註 高分=4 分(完全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60

低分=1 分(完全不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15

標準化領域分數總分- 低分 高分- 低分=(52-12)(60-12)100=82

13

13 1613

AGREE 評估項目中「強烈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多為 3 分或 4 分

或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的結果「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得到 4 分與

得到 1 分的次數相近或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反之「不建議」的定義為

被評核的分數大部份皆為 1 分或 2 分或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第三節 文獻品質評析結果

經過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以 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進行評讀評析結

果如圖一在適用範圍與目的及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性兩個領域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60 分以上屬於「強烈建議」等級其他四個領域分數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30 分以上屬於「建議」等級因此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

指引發展團隊即依據此四篇指引文獻進行資了整合完成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13

13 1713

圖ㄧ以 AGREE 工具評估收納之四篇指引各領域綜合得分

註一各收納之指引文獻以出版年代表

註二「強烈建議」為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不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參考文獻

陳杰峰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繁體中文版臺北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實證醫

學中心2006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13 二13 三13 四13 五13 六13

得分13

領域13

2015 2014 2013 2007

13

13 1813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生理復健初評表

姓名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性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 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 燒燙傷深度 2 度 3 度 4 度

伴隨損傷 無 截肢 神經損傷 肌腱損傷 骨折 吸入性灼傷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 佳 普通 差 慣用手 右手 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 3輕度 2中度 1重度 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 閉嘴 頸前彎 頸後仰 頸右側彎 頸左側彎 頸右轉 頸左轉

右腕彎曲 右腕伸直 右前臂外旋 右肘彎曲 右肘伸直 右肩前舉 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 左腕伸直 左前臂外旋 左肘彎曲 左肘伸直 左肩前舉 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 右髖伸直 右膝彎曲 右膝伸直 右踝背屈 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 左髖伸直 左膝彎曲 左膝伸直 左踝背屈 左踝蹠屈

右手 掌指關節彎曲 右手 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 掌指關節彎曲 左手 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 正常 (+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 __ 左__ __ 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 ___ 左__ 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 _ _ _ 左__ _ _

抓握(grasp)右__ __ 左__ __ 物體操作(manipulation)右__ __ 左_ ___

(註鵝頸指右 左 鈕釦指右 左 鎚狀指右 左 )

水腫情形 無 輕度 中度 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 正常 癢 麻 痛 過度敏感 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 佳 普通 差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2: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113

目錄 Contents

序 3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列表 5

第一章 簡介 (Introduction) 6

第一節 國內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需求 6

第二節 燒傷後物理治療介入計畫 8

第三節 燒傷後重返社會現況與影響因素 9

參考文獻 11

第二章 方法學 (Methodology) 13

第一節 文獻搜尋 13

第二節 文獻評析標準 14

第三節 文獻品質評析結果 16

參考文獻 17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18

生理復健初評表 18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20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22

其他評估說明 25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28

第一節 呼吸照護 (Respiratory management) 28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31

第三節 擺位 (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36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38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40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42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47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50

第五節 皮膚照護 (Skin care) 54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54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60

按摩 (Massage) 60

13

13 213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62

一般原則 63

定期追蹤評估 64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66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66

附錄 68

13

13 313

2015年六月二十七日晚間臺灣新北市八仙樂園發生粉塵暴燃意外造成499人大面

積燒傷其中239位為50以上三度燒傷目前為止共十五人死亡十多位尚在住院

此事件引起國內外社會的關注更帶給醫療系統很大的挑戰首先是急性大量燒傷病患

湧入醫院需要大批醫療人員投入救治接著是存活下來的傷患亟需接受密集與長期之燒

傷復健與功能重建以幫助其回歸家庭與社會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本於專業服務的職責與人性關懷的立場在第一時間即於七月八

日舉辦首場物理治療師燒傷繼續教育課程希望提升臨床第一線治療師的燒傷知能同

時也感動於基層一些物理治療所院長們的愛心擔任十九家物理治療所義診活動的主辦

單位向衛福部提出專案申請提供輕度至中度燒燙傷患者出院後至九月底之免費物理治

療服務事發之初本會也趕緊聯繫世界物理治療聯盟(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與日本物理治療學會(Japanese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 JPTA)獲

得推薦國際燒傷專家並提供相關資料日本物理治療學會隨即於八月十三日派遣國際長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作扮演非常重要的工作於七月底主動徵召本會向醫事司提出『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

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計畫』由本人擔任計畫主持人並

邀請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公會全聯會楊政峰理事長臺灣職能治療學會陳美香理事長以

及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聯會張自強理事長擔任共同主持人臺大醫院陳石池副院

長亦擔任共同主持人本計畫的執行期間從2015年十月至十二月為期三個月目標包括

(一)舉辦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專業培訓課程國內實務操作工作坊與國際專家課

13

13 413

程論壇(二)招募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提供燒傷個案居家評估與介入並製作

衛教手冊提供個案與家屬相關資訊(三)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建立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

之臨床服務指引與預後評估工具進行患者長期功能追蹤與成效評量以上的分組課

程培訓組召集人為簡盟月主委(物治)與張瑞昆主委(職治)居家社區組召集人為葛麗君

副祕書長(物治)陳志明主委(物治)張婉嫈監事(職治)與黃上育老師(職治)專業學術

組召集人為林燕慧主委(物治)王淑芬秘書長(物治)林睿騏秘書長(職治)與龔宇聲理事

(職治)12月初邀請到三位國際物理治療燒傷專家澳洲Dr Edgar與日本物理治療學會Dr

Kimura和Ms Nagatomi與一位國際職能治療燒傷專家美國Dr Pessina講授燒傷治療

與疤痕處理更親自訪視收治醫院與陽光的個案治療情形

專業學術組物理治療的部分承蒙林燕慧主委與王淑芬秘書長的帶領依序建立預後

評估工具與個案衛教單張更感謝臺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蔡佩玲總幹事與施惠婷物理治

療師共同擔任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的主編邀請了多位專業且熱心的物理治療學

業界專家共同撰文包括李映琪講師陳月霞組長翁立窈物理治療師楊柏毅物理治

療師林燕慧主委與王淑芬秘書長臨床服務指引的重點有物理治療評估呼吸照護

水腫照護擺位與副木活動訓練皮膚照護以及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這些資訊都

是夥伴們經過實證方法收集國內外文獻整理出符合現代燒傷復健的臨床實務指引對

於物理治療的教育服務與研究具有莫大助益

在短短的半年內本會很榮幸能夠承擔八仙塵爆燒傷復健工作與物理治療職能治

療學公會共同執行衛福部計畫更要謝謝所有物理治療夥伴能夠奉獻您們的專業與愛心

陪伴燒傷個案度過漫長辛苦的復健之路也衷心期盼個案們都能早日重返家庭與社會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

鄭素芳 寫於 20151227

13

13 513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列表

本指引由衛生福利部補助臺灣物理治療學會進行「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

師與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執行期間為民國 104 年 9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由計畫主持人鄭素芳教授邀請下列研究團隊完成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

療臨床服務指引

主編

蔡佩玲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施惠婷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物理治療師

共同作者群 (依筆劃排序)

王淑芬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秘書長

李映琪 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講師

林燕慧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主委

翁立窈 陽光基金會物理治療師

陳月霞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復健治療中心組長

楊柏毅 臺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物理治療師

13

13 613

第一章 簡介 (Introduction)

第一節 國內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需求

燒燙傷是意外災害中常見的事件特別是職場與兒童意外根據財團法人中華民國

兒童燙傷基金會2006年發表的台灣地區大面積燒傷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1997-2005

年國內共計16964例燒燙傷個案[董光義等人2006]平均每年1880位新增個案其中

燒傷面積大於60的個案比例約32近年來燒傷防治工作經過政府機關醫療單位與

民間組織的大力推廣國內燒傷意外的比例逐年下降2015年6月27日八仙樂園粉塵暴

燃意外造成近500人大面積燒傷其中239位為50以上三度燒傷除了第一時間急救與

傷口外科處理之外傷患後續需接受長期功能重建才能回復正常社會功能這次意外

造成大量大面積燒傷患者確實為國內燒傷醫療照護系統帶來極大挑戰

近年來醫療技術進步顯著提昇大面積燒傷患者的存活率並縮短住院日數然而大

面積燒傷會造成疤痕增生限制關節活動角度導致患者後續功能限制影響生活品質

及日後重返社會的能力由於燒傷後治療與功能重建需要極長的時間需要整合型燒傷

醫療團隊提供專業治療照護美國燒傷學會1990年指出整合性燒傷醫療團隊應包括專

業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等全面性燒傷復健服務以維持專業醫療品質臺灣燒傷暨傷口

13

13 713

照護學會就定義燒傷中心(Burn Center)需包括醫師護理師(士)營養師治療師社

工師和心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國內醫學中心級的燒傷中心都有專屬的物理職能治療

師參與醫療團隊治療師的角色在針對個案處於各個恢復階段需擬定不同的治療目標和

計劃其急性期服務主要包括提供擺位與各項運動介入預防後續併發症產生[林燕慧

等1996年]維護病患住院期間及出院後功能陪伴患者功能重建及回到職場也提

供家屬照護資訊與技術及心理支持只要早期設立介入計劃並確實執行治療可有效

減少後遺症[Bowden et al 1985 Spires et al 2005]保有肢體功能及外觀減少日後重建

整形對整體醫療與社會支付無庸是一大節撙

這次八仙樂園粉塵暴燃意外發生後國內醫療體系總動員在第一時間已經提供

佳緊急醫療照護服務然而許多患者陸續進入急性後期疤痕對抗及功能重建階段需要

大量專業燒傷物理治療師提供長期在地服務過去國內燒傷物理治療師多集中在醫學中

心且人力不足以應付此次大量大面積患者數量因此亟需結合政府與物理治療專業團

體的力量除了提供治療技術培訓課程以提升第一線治療人員的專業能力發展社區暨

居家燒傷治療服務模式之外更需建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與預後評估工具進

行患者長期功能追蹤與成效評量以利建立國內燒傷治療長期功能恢復及預後之資料

13

13 813

第二節 燒傷後物理治療介入計畫

理想的燒傷治療團隊介入應從病人入院第一天開始持續到患者結疤組織穩定整

體功能恢復為止一般說來整個治療計劃可分為三個階段(1)植皮前期(或稱急性

期)從病人入院開始到淺二度以下燙傷傷口痊癒而深二度以上燙傷傷口清創妥當

準備接受植皮為止這階段治療師介入目標是降低患部水腫及預防攣縮鼓勵病人自我

照顧並教導病患和家屬積極參與治療計劃(2)植皮期(或稱固定期)從病人接受植

皮手術開始持續到植皮癒合存活病患可活動植皮部位的肢體為止大面積深度燒傷

病人在住院期間要反覆經歷多次植皮與固定期治療師會配合整型外科醫師進度給予

適當介入計畫避免併發症或後遺症產生(3)植皮後期(或稱痊癒期)此時絕大部分

傷口己經痊癒或經手術覆蓋妥當病患可以出院返家而這個階段也是長期疤痕對抗

正是展開的階段這時期治療師介入重點在抑制肥大疤痕增生預防與矯正關節攣縮或

變形以及日常功能重建

物理治療介入包括燒傷治療評估指導擺位關節活動運動關節鬆動及牽拉運

動體能復原運動疤痕衛教諮詢功能重建職業重建及心理支持等[Nedelec et al 2015]

治療內容包括(1)指導擺位(positioning)為了避免關節攣縮及減低水腫從急性植皮

前期開始物理治療師就會指導患者臥床或休息時間肢體擺放在對抗攣縮及促進血液回

流的位置 (2)副木(splinting)副木是一種藉低溫加熱即可成型的肢體塑膠支架它

13

13 913

可將肢體固定在功能位置以達到預防或矯正攣縮的功能在急性期對於二三度燒

傷的病患傷口又在關節附近使用副木可協助擺位效果植皮後患肢保護固定及矯

正早期攣縮慢性期還有動態性副木協助關節活動同時對燒傷疤塊施與壓力減少疤

痕過度增生(3)關節運動及體能恢復運動(exercise)物理治療師有各種運動治療技術

與處方維持關節活動度避免攣縮更可促進血液循環減低水腫並促進體能[Nedelec

et al 2012] (4)壓力治療(pressure)通常疤痕增生約持續一年甚至更久才會趨於穩

定壓力治療是利用各種可提供壓力的材料(如彈性壓力衣束套矽膠墊塑膠面具

等)加壓於痊癒的傷口處抑制疤痕增生而面部則有特製透明塑膠面罩對抗臉部疤痕

上述各項治療均需專業且具實作經驗的物理治療師配合患者恢復階段進行評估擬定治

療計畫執行介入活動

第三節 燒傷後重返社會現況與影響因素

協助燒燙傷病患早日回歸社會是燒傷治療的 終目的燒燙傷病患回歸社會通常

面臨許多問題(1)肢體功能重建嚴重燒傷患者常需一再開刀與重建有時仍無法完

全回復原來的功能必須持續透過輔助器具設計或代償性功能訓練逐漸恢復獨立生產

式生活(2)個人家庭社會的心理調適燒傷意外時的夢魘及燒傷疤痕都會影響病

13

13 1013

患心理健康以及面對社會的自信心必須透過 常接觸的治療師心理師及社工人員給

予支持與協助(3)社會接納與角色安置學校或社會是否能接受並給予適當就業就學

機會以平常態度接納患者讓他們正常發展與學習

1993年衛生署曾抽樣調查149 位燒燙傷病患調查國內燒燙傷患者重返社會狀況[張

瑞昆1993年]結果發現燒燙傷後轉業者有303無法工作者有167而真正回到

原來工作者僅達212受傷後影響繼續求學者(休學)亦有130Bowden等學者亦

曾調查206位燒傷病患[Bowden et al 1989]研究果顯示影響返回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燒

傷嚴重程度燒傷部位及社會地位大多數燒傷病患傷口痊癒後受傷處遺留的疤痕

活動功能障礙自我形象恐懼厭惡與羞愧都是造成人際關係與生活適應困難的原

因[Stoddard et al 2015]因此燒傷後治療需要完整且專業的團隊協助才能讓患者達成

理想的治療目標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是一條艱辛長路因此提供燒傷病患完整治療介入計劃應包

括住院期及出院後肢體功能重健及心理支持 終目的是幫助燒傷病患儘早回復到先前

的生活期望物理治療及醫界齊心努力加以全國各界支持盡力搶救更多年輕生命

期望每一位患者都能浴火重生昂首邁向復原之路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建立的理

念是希望綜合國內外現有的燒傷物理治療實證集眾專家之力分工合作搜尋相關文

獻報告並參考先進國家及學術團體已出版的臨床指引做系統性的整理並歸納出符合國

13

13 1113

內實際可行的物理治療臨床服務建議及成效評量方式以期提供國內燒傷患者 佳物理

治療服務

參考文獻

1 董光義陳美玲歐聖運王先震臺灣地區大面積燒傷之流行病學財團法人中

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2006年資料來源httpwwwcbforgtwugC_Pro05asp

2 林燕慧黃美涓李言貞陳綉儀唐銳森物理治療早期介入燒傷急性期醫療照

護的角色物理治療 199621152-160

3 張瑞昆台灣地區灼傷病患復健現況調查行政院衛生署1993年

4 張瑞昆燒傷病人的復健治療2004年

5 Bowden ML Feller I Progressive burn rehabilitation Bull Rev Burn Inj 19851128

6 Bowden ML Thomson PD Prasad JK Factors influencing return to employment after a

burn injury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8970772-774

7 Nedelec B Serghiou MA Niszczak J McMahon M Healey 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13

13 1213

early ambulation of burn survivors after lower extremity grafts J Burn Care Res

201233319-329

8 Nedelec B Parry I Acharya H Benavides L Bills S Bucher JL Cheal J Chouinard A

Crump D Duch S Godleski M Guenther J Knox C LaBonte E Lorello D Lucio JX

Macdonald LE Kemp-Offenberg J Osborne C Pontius K Yelvington M de Oliveira A

Kloda LA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 J Burn Care Res 2015 Aug 17 [Epub ahead of print]

9 Spires MC Bowden ML Ahrns KS Wahl WL Impact of a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facility on functional outcome and length of stay of burn survivors J Burn Care Rehabil

200526532-538

10 Stoddard FJ Jr Ryan CM Schneider JC Physical and psychiatric recovery from burns

PsychiatrClin North Am 201538105-120

13

13 1313

第二章 方法學 (Methodology)

第一節 文獻搜尋

本指引的製定是依據衛生福利部補助之計畫-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師與

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由多次專家會議討論並決定本指引發展架構流

程及涵蓋內容

以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方式蒐尋有關燒傷物理治療之臨床指引必須包含急性期亞

急性期及出院恢復期的物理治療介入經由世界物理治療聯盟 (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 的協助配合搜尋 MedlinePubMed 及 Cochrane review 等資

料庫納入自 2005 至 2015 年之間相關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指引文獻搜尋的關鍵字為

burnphysical therapyphysiotherapyrehabilitationexercisefunctional trainingsystemic

review 及 guidelines排除動物實驗非英文及非中文文獻並由所搜尋文獻之參考資

料進一步擴大搜尋其他相關的文獻資料

經過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所有成員的分頭文獻

搜尋後彙整資料篩選出符合條件並納入的文獻共有四篇出版年由 2007 年至 2015

年詳細指引文獻資料如表一

13

13 1413

表一納入的文獻

第二節 文獻評析標準

符合條件之四篇指引文獻由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進行評讀指引品質的評讀

工具為中文版 AGRE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Researchamp Evaluation)臨床指引評估工具

[陳杰峰2006 年]針對各指引適用範圍與目的(scope and purpose)權益相關人的參

與情形(stakeholder nvolvement)指引發展的嚴謹度(rigour of development)指引的

明確性和代表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應用性(applicability)及編製的公正客觀及

文獻(出版年) 出版國家單位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2015)

USA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Physio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2014)

Australia

Agency for Clinical Innovation (ACI)

Physiotherapy in Burns Plastics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3)

Ireland

University of Limerick

Burn Survivor RehabilitationPrinciples and

Guidelin for the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2007)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Burn

Association (ANZBA)

13

13 1513

獨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等六大領域進行評讀共計有 23 個項目(如附錄)每

個項目均以四等級的量表進行評分從 4「完全同意」到 1「完全不同意」

後評分結果將指引分成三個大部分第一是「強烈建議」第二是「建議」第三

是「不建議」計分方式視領域之總分決定該總分由領域內各獨立項目分數總和而得

進而對該領域的得分百分比進行標準化表二為試算之範例

表二AGREE 各領域總分試算範例此領域分數為 82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總分

評讀人 1 4 3 4 11

評讀人 2 4 2 3 9

評讀人 3 3 3 3 9

評讀人 4 4 4 4 12

評讀人 5 4 3 4 12

總分 19 15 18 52

註 高分=4 分(完全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60

低分=1 分(完全不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15

標準化領域分數總分- 低分 高分- 低分=(52-12)(60-12)100=82

13

13 1613

AGREE 評估項目中「強烈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多為 3 分或 4 分

或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的結果「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得到 4 分與

得到 1 分的次數相近或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反之「不建議」的定義為

被評核的分數大部份皆為 1 分或 2 分或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第三節 文獻品質評析結果

經過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以 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進行評讀評析結

果如圖一在適用範圍與目的及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性兩個領域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60 分以上屬於「強烈建議」等級其他四個領域分數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30 分以上屬於「建議」等級因此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

指引發展團隊即依據此四篇指引文獻進行資了整合完成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13

13 1713

圖ㄧ以 AGREE 工具評估收納之四篇指引各領域綜合得分

註一各收納之指引文獻以出版年代表

註二「強烈建議」為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不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參考文獻

陳杰峰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繁體中文版臺北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實證醫

學中心2006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13 二13 三13 四13 五13 六13

得分13

領域13

2015 2014 2013 2007

13

13 1813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生理復健初評表

姓名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性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 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 燒燙傷深度 2 度 3 度 4 度

伴隨損傷 無 截肢 神經損傷 肌腱損傷 骨折 吸入性灼傷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 佳 普通 差 慣用手 右手 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 3輕度 2中度 1重度 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 閉嘴 頸前彎 頸後仰 頸右側彎 頸左側彎 頸右轉 頸左轉

右腕彎曲 右腕伸直 右前臂外旋 右肘彎曲 右肘伸直 右肩前舉 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 左腕伸直 左前臂外旋 左肘彎曲 左肘伸直 左肩前舉 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 右髖伸直 右膝彎曲 右膝伸直 右踝背屈 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 左髖伸直 左膝彎曲 左膝伸直 左踝背屈 左踝蹠屈

右手 掌指關節彎曲 右手 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 掌指關節彎曲 左手 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 正常 (+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 __ 左__ __ 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 ___ 左__ 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 _ _ _ 左__ _ _

抓握(grasp)右__ __ 左__ __ 物體操作(manipulation)右__ __ 左_ ___

(註鵝頸指右 左 鈕釦指右 左 鎚狀指右 左 )

水腫情形 無 輕度 中度 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 正常 癢 麻 痛 過度敏感 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 佳 普通 差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3: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213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62

一般原則 63

定期追蹤評估 64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66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66

附錄 68

13

13 313

2015年六月二十七日晚間臺灣新北市八仙樂園發生粉塵暴燃意外造成499人大面

積燒傷其中239位為50以上三度燒傷目前為止共十五人死亡十多位尚在住院

此事件引起國內外社會的關注更帶給醫療系統很大的挑戰首先是急性大量燒傷病患

湧入醫院需要大批醫療人員投入救治接著是存活下來的傷患亟需接受密集與長期之燒

傷復健與功能重建以幫助其回歸家庭與社會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本於專業服務的職責與人性關懷的立場在第一時間即於七月八

日舉辦首場物理治療師燒傷繼續教育課程希望提升臨床第一線治療師的燒傷知能同

時也感動於基層一些物理治療所院長們的愛心擔任十九家物理治療所義診活動的主辦

單位向衛福部提出專案申請提供輕度至中度燒燙傷患者出院後至九月底之免費物理治

療服務事發之初本會也趕緊聯繫世界物理治療聯盟(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與日本物理治療學會(Japanese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 JPTA)獲

得推薦國際燒傷專家並提供相關資料日本物理治療學會隨即於八月十三日派遣國際長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作扮演非常重要的工作於七月底主動徵召本會向醫事司提出『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

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計畫』由本人擔任計畫主持人並

邀請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公會全聯會楊政峰理事長臺灣職能治療學會陳美香理事長以

及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聯會張自強理事長擔任共同主持人臺大醫院陳石池副院

長亦擔任共同主持人本計畫的執行期間從2015年十月至十二月為期三個月目標包括

(一)舉辦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專業培訓課程國內實務操作工作坊與國際專家課

13

13 413

程論壇(二)招募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提供燒傷個案居家評估與介入並製作

衛教手冊提供個案與家屬相關資訊(三)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建立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

之臨床服務指引與預後評估工具進行患者長期功能追蹤與成效評量以上的分組課

程培訓組召集人為簡盟月主委(物治)與張瑞昆主委(職治)居家社區組召集人為葛麗君

副祕書長(物治)陳志明主委(物治)張婉嫈監事(職治)與黃上育老師(職治)專業學術

組召集人為林燕慧主委(物治)王淑芬秘書長(物治)林睿騏秘書長(職治)與龔宇聲理事

(職治)12月初邀請到三位國際物理治療燒傷專家澳洲Dr Edgar與日本物理治療學會Dr

Kimura和Ms Nagatomi與一位國際職能治療燒傷專家美國Dr Pessina講授燒傷治療

與疤痕處理更親自訪視收治醫院與陽光的個案治療情形

專業學術組物理治療的部分承蒙林燕慧主委與王淑芬秘書長的帶領依序建立預後

評估工具與個案衛教單張更感謝臺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蔡佩玲總幹事與施惠婷物理治

療師共同擔任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的主編邀請了多位專業且熱心的物理治療學

業界專家共同撰文包括李映琪講師陳月霞組長翁立窈物理治療師楊柏毅物理治

療師林燕慧主委與王淑芬秘書長臨床服務指引的重點有物理治療評估呼吸照護

水腫照護擺位與副木活動訓練皮膚照護以及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這些資訊都

是夥伴們經過實證方法收集國內外文獻整理出符合現代燒傷復健的臨床實務指引對

於物理治療的教育服務與研究具有莫大助益

在短短的半年內本會很榮幸能夠承擔八仙塵爆燒傷復健工作與物理治療職能治

療學公會共同執行衛福部計畫更要謝謝所有物理治療夥伴能夠奉獻您們的專業與愛心

陪伴燒傷個案度過漫長辛苦的復健之路也衷心期盼個案們都能早日重返家庭與社會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

鄭素芳 寫於 20151227

13

13 513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列表

本指引由衛生福利部補助臺灣物理治療學會進行「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

師與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執行期間為民國 104 年 9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由計畫主持人鄭素芳教授邀請下列研究團隊完成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

療臨床服務指引

主編

蔡佩玲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施惠婷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物理治療師

共同作者群 (依筆劃排序)

王淑芬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秘書長

李映琪 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講師

林燕慧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主委

翁立窈 陽光基金會物理治療師

陳月霞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復健治療中心組長

楊柏毅 臺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物理治療師

13

13 613

第一章 簡介 (Introduction)

第一節 國內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需求

燒燙傷是意外災害中常見的事件特別是職場與兒童意外根據財團法人中華民國

兒童燙傷基金會2006年發表的台灣地區大面積燒傷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1997-2005

年國內共計16964例燒燙傷個案[董光義等人2006]平均每年1880位新增個案其中

燒傷面積大於60的個案比例約32近年來燒傷防治工作經過政府機關醫療單位與

民間組織的大力推廣國內燒傷意外的比例逐年下降2015年6月27日八仙樂園粉塵暴

燃意外造成近500人大面積燒傷其中239位為50以上三度燒傷除了第一時間急救與

傷口外科處理之外傷患後續需接受長期功能重建才能回復正常社會功能這次意外

造成大量大面積燒傷患者確實為國內燒傷醫療照護系統帶來極大挑戰

近年來醫療技術進步顯著提昇大面積燒傷患者的存活率並縮短住院日數然而大

面積燒傷會造成疤痕增生限制關節活動角度導致患者後續功能限制影響生活品質

及日後重返社會的能力由於燒傷後治療與功能重建需要極長的時間需要整合型燒傷

醫療團隊提供專業治療照護美國燒傷學會1990年指出整合性燒傷醫療團隊應包括專

業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等全面性燒傷復健服務以維持專業醫療品質臺灣燒傷暨傷口

13

13 713

照護學會就定義燒傷中心(Burn Center)需包括醫師護理師(士)營養師治療師社

工師和心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國內醫學中心級的燒傷中心都有專屬的物理職能治療

師參與醫療團隊治療師的角色在針對個案處於各個恢復階段需擬定不同的治療目標和

計劃其急性期服務主要包括提供擺位與各項運動介入預防後續併發症產生[林燕慧

等1996年]維護病患住院期間及出院後功能陪伴患者功能重建及回到職場也提

供家屬照護資訊與技術及心理支持只要早期設立介入計劃並確實執行治療可有效

減少後遺症[Bowden et al 1985 Spires et al 2005]保有肢體功能及外觀減少日後重建

整形對整體醫療與社會支付無庸是一大節撙

這次八仙樂園粉塵暴燃意外發生後國內醫療體系總動員在第一時間已經提供

佳緊急醫療照護服務然而許多患者陸續進入急性後期疤痕對抗及功能重建階段需要

大量專業燒傷物理治療師提供長期在地服務過去國內燒傷物理治療師多集中在醫學中

心且人力不足以應付此次大量大面積患者數量因此亟需結合政府與物理治療專業團

體的力量除了提供治療技術培訓課程以提升第一線治療人員的專業能力發展社區暨

居家燒傷治療服務模式之外更需建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與預後評估工具進

行患者長期功能追蹤與成效評量以利建立國內燒傷治療長期功能恢復及預後之資料

13

13 813

第二節 燒傷後物理治療介入計畫

理想的燒傷治療團隊介入應從病人入院第一天開始持續到患者結疤組織穩定整

體功能恢復為止一般說來整個治療計劃可分為三個階段(1)植皮前期(或稱急性

期)從病人入院開始到淺二度以下燙傷傷口痊癒而深二度以上燙傷傷口清創妥當

準備接受植皮為止這階段治療師介入目標是降低患部水腫及預防攣縮鼓勵病人自我

照顧並教導病患和家屬積極參與治療計劃(2)植皮期(或稱固定期)從病人接受植

皮手術開始持續到植皮癒合存活病患可活動植皮部位的肢體為止大面積深度燒傷

病人在住院期間要反覆經歷多次植皮與固定期治療師會配合整型外科醫師進度給予

適當介入計畫避免併發症或後遺症產生(3)植皮後期(或稱痊癒期)此時絕大部分

傷口己經痊癒或經手術覆蓋妥當病患可以出院返家而這個階段也是長期疤痕對抗

正是展開的階段這時期治療師介入重點在抑制肥大疤痕增生預防與矯正關節攣縮或

變形以及日常功能重建

物理治療介入包括燒傷治療評估指導擺位關節活動運動關節鬆動及牽拉運

動體能復原運動疤痕衛教諮詢功能重建職業重建及心理支持等[Nedelec et al 2015]

治療內容包括(1)指導擺位(positioning)為了避免關節攣縮及減低水腫從急性植皮

前期開始物理治療師就會指導患者臥床或休息時間肢體擺放在對抗攣縮及促進血液回

流的位置 (2)副木(splinting)副木是一種藉低溫加熱即可成型的肢體塑膠支架它

13

13 913

可將肢體固定在功能位置以達到預防或矯正攣縮的功能在急性期對於二三度燒

傷的病患傷口又在關節附近使用副木可協助擺位效果植皮後患肢保護固定及矯

正早期攣縮慢性期還有動態性副木協助關節活動同時對燒傷疤塊施與壓力減少疤

痕過度增生(3)關節運動及體能恢復運動(exercise)物理治療師有各種運動治療技術

與處方維持關節活動度避免攣縮更可促進血液循環減低水腫並促進體能[Nedelec

et al 2012] (4)壓力治療(pressure)通常疤痕增生約持續一年甚至更久才會趨於穩

定壓力治療是利用各種可提供壓力的材料(如彈性壓力衣束套矽膠墊塑膠面具

等)加壓於痊癒的傷口處抑制疤痕增生而面部則有特製透明塑膠面罩對抗臉部疤痕

上述各項治療均需專業且具實作經驗的物理治療師配合患者恢復階段進行評估擬定治

療計畫執行介入活動

第三節 燒傷後重返社會現況與影響因素

協助燒燙傷病患早日回歸社會是燒傷治療的 終目的燒燙傷病患回歸社會通常

面臨許多問題(1)肢體功能重建嚴重燒傷患者常需一再開刀與重建有時仍無法完

全回復原來的功能必須持續透過輔助器具設計或代償性功能訓練逐漸恢復獨立生產

式生活(2)個人家庭社會的心理調適燒傷意外時的夢魘及燒傷疤痕都會影響病

13

13 1013

患心理健康以及面對社會的自信心必須透過 常接觸的治療師心理師及社工人員給

予支持與協助(3)社會接納與角色安置學校或社會是否能接受並給予適當就業就學

機會以平常態度接納患者讓他們正常發展與學習

1993年衛生署曾抽樣調查149 位燒燙傷病患調查國內燒燙傷患者重返社會狀況[張

瑞昆1993年]結果發現燒燙傷後轉業者有303無法工作者有167而真正回到

原來工作者僅達212受傷後影響繼續求學者(休學)亦有130Bowden等學者亦

曾調查206位燒傷病患[Bowden et al 1989]研究果顯示影響返回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燒

傷嚴重程度燒傷部位及社會地位大多數燒傷病患傷口痊癒後受傷處遺留的疤痕

活動功能障礙自我形象恐懼厭惡與羞愧都是造成人際關係與生活適應困難的原

因[Stoddard et al 2015]因此燒傷後治療需要完整且專業的團隊協助才能讓患者達成

理想的治療目標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是一條艱辛長路因此提供燒傷病患完整治療介入計劃應包

括住院期及出院後肢體功能重健及心理支持 終目的是幫助燒傷病患儘早回復到先前

的生活期望物理治療及醫界齊心努力加以全國各界支持盡力搶救更多年輕生命

期望每一位患者都能浴火重生昂首邁向復原之路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建立的理

念是希望綜合國內外現有的燒傷物理治療實證集眾專家之力分工合作搜尋相關文

獻報告並參考先進國家及學術團體已出版的臨床指引做系統性的整理並歸納出符合國

13

13 1113

內實際可行的物理治療臨床服務建議及成效評量方式以期提供國內燒傷患者 佳物理

治療服務

參考文獻

1 董光義陳美玲歐聖運王先震臺灣地區大面積燒傷之流行病學財團法人中

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2006年資料來源httpwwwcbforgtwugC_Pro05asp

2 林燕慧黃美涓李言貞陳綉儀唐銳森物理治療早期介入燒傷急性期醫療照

護的角色物理治療 199621152-160

3 張瑞昆台灣地區灼傷病患復健現況調查行政院衛生署1993年

4 張瑞昆燒傷病人的復健治療2004年

5 Bowden ML Feller I Progressive burn rehabilitation Bull Rev Burn Inj 19851128

6 Bowden ML Thomson PD Prasad JK Factors influencing return to employment after a

burn injury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8970772-774

7 Nedelec B Serghiou MA Niszczak J McMahon M Healey 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13

13 1213

early ambulation of burn survivors after lower extremity grafts J Burn Care Res

201233319-329

8 Nedelec B Parry I Acharya H Benavides L Bills S Bucher JL Cheal J Chouinard A

Crump D Duch S Godleski M Guenther J Knox C LaBonte E Lorello D Lucio JX

Macdonald LE Kemp-Offenberg J Osborne C Pontius K Yelvington M de Oliveira A

Kloda LA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 J Burn Care Res 2015 Aug 17 [Epub ahead of print]

9 Spires MC Bowden ML Ahrns KS Wahl WL Impact of a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facility on functional outcome and length of stay of burn survivors J Burn Care Rehabil

200526532-538

10 Stoddard FJ Jr Ryan CM Schneider JC Physical and psychiatric recovery from burns

PsychiatrClin North Am 201538105-120

13

13 1313

第二章 方法學 (Methodology)

第一節 文獻搜尋

本指引的製定是依據衛生福利部補助之計畫-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師與

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由多次專家會議討論並決定本指引發展架構流

程及涵蓋內容

以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方式蒐尋有關燒傷物理治療之臨床指引必須包含急性期亞

急性期及出院恢復期的物理治療介入經由世界物理治療聯盟 (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 的協助配合搜尋 MedlinePubMed 及 Cochrane review 等資

料庫納入自 2005 至 2015 年之間相關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指引文獻搜尋的關鍵字為

burnphysical therapyphysiotherapyrehabilitationexercisefunctional trainingsystemic

review 及 guidelines排除動物實驗非英文及非中文文獻並由所搜尋文獻之參考資

料進一步擴大搜尋其他相關的文獻資料

經過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所有成員的分頭文獻

搜尋後彙整資料篩選出符合條件並納入的文獻共有四篇出版年由 2007 年至 2015

年詳細指引文獻資料如表一

13

13 1413

表一納入的文獻

第二節 文獻評析標準

符合條件之四篇指引文獻由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進行評讀指引品質的評讀

工具為中文版 AGRE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Researchamp Evaluation)臨床指引評估工具

[陳杰峰2006 年]針對各指引適用範圍與目的(scope and purpose)權益相關人的參

與情形(stakeholder nvolvement)指引發展的嚴謹度(rigour of development)指引的

明確性和代表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應用性(applicability)及編製的公正客觀及

文獻(出版年) 出版國家單位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2015)

USA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Physio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2014)

Australia

Agency for Clinical Innovation (ACI)

Physiotherapy in Burns Plastics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3)

Ireland

University of Limerick

Burn Survivor RehabilitationPrinciples and

Guidelin for the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2007)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Burn

Association (ANZBA)

13

13 1513

獨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等六大領域進行評讀共計有 23 個項目(如附錄)每

個項目均以四等級的量表進行評分從 4「完全同意」到 1「完全不同意」

後評分結果將指引分成三個大部分第一是「強烈建議」第二是「建議」第三

是「不建議」計分方式視領域之總分決定該總分由領域內各獨立項目分數總和而得

進而對該領域的得分百分比進行標準化表二為試算之範例

表二AGREE 各領域總分試算範例此領域分數為 82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總分

評讀人 1 4 3 4 11

評讀人 2 4 2 3 9

評讀人 3 3 3 3 9

評讀人 4 4 4 4 12

評讀人 5 4 3 4 12

總分 19 15 18 52

註 高分=4 分(完全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60

低分=1 分(完全不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15

標準化領域分數總分- 低分 高分- 低分=(52-12)(60-12)100=82

13

13 1613

AGREE 評估項目中「強烈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多為 3 分或 4 分

或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的結果「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得到 4 分與

得到 1 分的次數相近或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反之「不建議」的定義為

被評核的分數大部份皆為 1 分或 2 分或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第三節 文獻品質評析結果

經過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以 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進行評讀評析結

果如圖一在適用範圍與目的及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性兩個領域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60 分以上屬於「強烈建議」等級其他四個領域分數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30 分以上屬於「建議」等級因此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

指引發展團隊即依據此四篇指引文獻進行資了整合完成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13

13 1713

圖ㄧ以 AGREE 工具評估收納之四篇指引各領域綜合得分

註一各收納之指引文獻以出版年代表

註二「強烈建議」為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不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參考文獻

陳杰峰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繁體中文版臺北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實證醫

學中心2006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13 二13 三13 四13 五13 六13

得分13

領域13

2015 2014 2013 2007

13

13 1813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生理復健初評表

姓名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性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 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 燒燙傷深度 2 度 3 度 4 度

伴隨損傷 無 截肢 神經損傷 肌腱損傷 骨折 吸入性灼傷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 佳 普通 差 慣用手 右手 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 3輕度 2中度 1重度 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 閉嘴 頸前彎 頸後仰 頸右側彎 頸左側彎 頸右轉 頸左轉

右腕彎曲 右腕伸直 右前臂外旋 右肘彎曲 右肘伸直 右肩前舉 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 左腕伸直 左前臂外旋 左肘彎曲 左肘伸直 左肩前舉 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 右髖伸直 右膝彎曲 右膝伸直 右踝背屈 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 左髖伸直 左膝彎曲 左膝伸直 左踝背屈 左踝蹠屈

右手 掌指關節彎曲 右手 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 掌指關節彎曲 左手 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 正常 (+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 __ 左__ __ 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 ___ 左__ 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 _ _ _ 左__ _ _

抓握(grasp)右__ __ 左__ __ 物體操作(manipulation)右__ __ 左_ ___

(註鵝頸指右 左 鈕釦指右 左 鎚狀指右 左 )

水腫情形 無 輕度 中度 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 正常 癢 麻 痛 過度敏感 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 佳 普通 差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4: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313

2015年六月二十七日晚間臺灣新北市八仙樂園發生粉塵暴燃意外造成499人大面

積燒傷其中239位為50以上三度燒傷目前為止共十五人死亡十多位尚在住院

此事件引起國內外社會的關注更帶給醫療系統很大的挑戰首先是急性大量燒傷病患

湧入醫院需要大批醫療人員投入救治接著是存活下來的傷患亟需接受密集與長期之燒

傷復健與功能重建以幫助其回歸家庭與社會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本於專業服務的職責與人性關懷的立場在第一時間即於七月八

日舉辦首場物理治療師燒傷繼續教育課程希望提升臨床第一線治療師的燒傷知能同

時也感動於基層一些物理治療所院長們的愛心擔任十九家物理治療所義診活動的主辦

單位向衛福部提出專案申請提供輕度至中度燒燙傷患者出院後至九月底之免費物理治

療服務事發之初本會也趕緊聯繫世界物理治療聯盟(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與日本物理治療學會(Japanese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 JPTA)獲

得推薦國際燒傷專家並提供相關資料日本物理治療學會隨即於八月十三日派遣國際長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作扮演非常重要的工作於七月底主動徵召本會向醫事司提出『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

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計畫』由本人擔任計畫主持人並

邀請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公會全聯會楊政峰理事長臺灣職能治療學會陳美香理事長以

及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聯會張自強理事長擔任共同主持人臺大醫院陳石池副院

長亦擔任共同主持人本計畫的執行期間從2015年十月至十二月為期三個月目標包括

(一)舉辦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專業培訓課程國內實務操作工作坊與國際專家課

13

13 413

程論壇(二)招募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提供燒傷個案居家評估與介入並製作

衛教手冊提供個案與家屬相關資訊(三)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建立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

之臨床服務指引與預後評估工具進行患者長期功能追蹤與成效評量以上的分組課

程培訓組召集人為簡盟月主委(物治)與張瑞昆主委(職治)居家社區組召集人為葛麗君

副祕書長(物治)陳志明主委(物治)張婉嫈監事(職治)與黃上育老師(職治)專業學術

組召集人為林燕慧主委(物治)王淑芬秘書長(物治)林睿騏秘書長(職治)與龔宇聲理事

(職治)12月初邀請到三位國際物理治療燒傷專家澳洲Dr Edgar與日本物理治療學會Dr

Kimura和Ms Nagatomi與一位國際職能治療燒傷專家美國Dr Pessina講授燒傷治療

與疤痕處理更親自訪視收治醫院與陽光的個案治療情形

專業學術組物理治療的部分承蒙林燕慧主委與王淑芬秘書長的帶領依序建立預後

評估工具與個案衛教單張更感謝臺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蔡佩玲總幹事與施惠婷物理治

療師共同擔任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的主編邀請了多位專業且熱心的物理治療學

業界專家共同撰文包括李映琪講師陳月霞組長翁立窈物理治療師楊柏毅物理治

療師林燕慧主委與王淑芬秘書長臨床服務指引的重點有物理治療評估呼吸照護

水腫照護擺位與副木活動訓練皮膚照護以及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這些資訊都

是夥伴們經過實證方法收集國內外文獻整理出符合現代燒傷復健的臨床實務指引對

於物理治療的教育服務與研究具有莫大助益

在短短的半年內本會很榮幸能夠承擔八仙塵爆燒傷復健工作與物理治療職能治

療學公會共同執行衛福部計畫更要謝謝所有物理治療夥伴能夠奉獻您們的專業與愛心

陪伴燒傷個案度過漫長辛苦的復健之路也衷心期盼個案們都能早日重返家庭與社會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

鄭素芳 寫於 20151227

13

13 513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列表

本指引由衛生福利部補助臺灣物理治療學會進行「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

師與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執行期間為民國 104 年 9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由計畫主持人鄭素芳教授邀請下列研究團隊完成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

療臨床服務指引

主編

蔡佩玲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施惠婷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物理治療師

共同作者群 (依筆劃排序)

王淑芬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秘書長

李映琪 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講師

林燕慧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主委

翁立窈 陽光基金會物理治療師

陳月霞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復健治療中心組長

楊柏毅 臺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物理治療師

13

13 613

第一章 簡介 (Introduction)

第一節 國內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需求

燒燙傷是意外災害中常見的事件特別是職場與兒童意外根據財團法人中華民國

兒童燙傷基金會2006年發表的台灣地區大面積燒傷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1997-2005

年國內共計16964例燒燙傷個案[董光義等人2006]平均每年1880位新增個案其中

燒傷面積大於60的個案比例約32近年來燒傷防治工作經過政府機關醫療單位與

民間組織的大力推廣國內燒傷意外的比例逐年下降2015年6月27日八仙樂園粉塵暴

燃意外造成近500人大面積燒傷其中239位為50以上三度燒傷除了第一時間急救與

傷口外科處理之外傷患後續需接受長期功能重建才能回復正常社會功能這次意外

造成大量大面積燒傷患者確實為國內燒傷醫療照護系統帶來極大挑戰

近年來醫療技術進步顯著提昇大面積燒傷患者的存活率並縮短住院日數然而大

面積燒傷會造成疤痕增生限制關節活動角度導致患者後續功能限制影響生活品質

及日後重返社會的能力由於燒傷後治療與功能重建需要極長的時間需要整合型燒傷

醫療團隊提供專業治療照護美國燒傷學會1990年指出整合性燒傷醫療團隊應包括專

業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等全面性燒傷復健服務以維持專業醫療品質臺灣燒傷暨傷口

13

13 713

照護學會就定義燒傷中心(Burn Center)需包括醫師護理師(士)營養師治療師社

工師和心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國內醫學中心級的燒傷中心都有專屬的物理職能治療

師參與醫療團隊治療師的角色在針對個案處於各個恢復階段需擬定不同的治療目標和

計劃其急性期服務主要包括提供擺位與各項運動介入預防後續併發症產生[林燕慧

等1996年]維護病患住院期間及出院後功能陪伴患者功能重建及回到職場也提

供家屬照護資訊與技術及心理支持只要早期設立介入計劃並確實執行治療可有效

減少後遺症[Bowden et al 1985 Spires et al 2005]保有肢體功能及外觀減少日後重建

整形對整體醫療與社會支付無庸是一大節撙

這次八仙樂園粉塵暴燃意外發生後國內醫療體系總動員在第一時間已經提供

佳緊急醫療照護服務然而許多患者陸續進入急性後期疤痕對抗及功能重建階段需要

大量專業燒傷物理治療師提供長期在地服務過去國內燒傷物理治療師多集中在醫學中

心且人力不足以應付此次大量大面積患者數量因此亟需結合政府與物理治療專業團

體的力量除了提供治療技術培訓課程以提升第一線治療人員的專業能力發展社區暨

居家燒傷治療服務模式之外更需建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與預後評估工具進

行患者長期功能追蹤與成效評量以利建立國內燒傷治療長期功能恢復及預後之資料

13

13 813

第二節 燒傷後物理治療介入計畫

理想的燒傷治療團隊介入應從病人入院第一天開始持續到患者結疤組織穩定整

體功能恢復為止一般說來整個治療計劃可分為三個階段(1)植皮前期(或稱急性

期)從病人入院開始到淺二度以下燙傷傷口痊癒而深二度以上燙傷傷口清創妥當

準備接受植皮為止這階段治療師介入目標是降低患部水腫及預防攣縮鼓勵病人自我

照顧並教導病患和家屬積極參與治療計劃(2)植皮期(或稱固定期)從病人接受植

皮手術開始持續到植皮癒合存活病患可活動植皮部位的肢體為止大面積深度燒傷

病人在住院期間要反覆經歷多次植皮與固定期治療師會配合整型外科醫師進度給予

適當介入計畫避免併發症或後遺症產生(3)植皮後期(或稱痊癒期)此時絕大部分

傷口己經痊癒或經手術覆蓋妥當病患可以出院返家而這個階段也是長期疤痕對抗

正是展開的階段這時期治療師介入重點在抑制肥大疤痕增生預防與矯正關節攣縮或

變形以及日常功能重建

物理治療介入包括燒傷治療評估指導擺位關節活動運動關節鬆動及牽拉運

動體能復原運動疤痕衛教諮詢功能重建職業重建及心理支持等[Nedelec et al 2015]

治療內容包括(1)指導擺位(positioning)為了避免關節攣縮及減低水腫從急性植皮

前期開始物理治療師就會指導患者臥床或休息時間肢體擺放在對抗攣縮及促進血液回

流的位置 (2)副木(splinting)副木是一種藉低溫加熱即可成型的肢體塑膠支架它

13

13 913

可將肢體固定在功能位置以達到預防或矯正攣縮的功能在急性期對於二三度燒

傷的病患傷口又在關節附近使用副木可協助擺位效果植皮後患肢保護固定及矯

正早期攣縮慢性期還有動態性副木協助關節活動同時對燒傷疤塊施與壓力減少疤

痕過度增生(3)關節運動及體能恢復運動(exercise)物理治療師有各種運動治療技術

與處方維持關節活動度避免攣縮更可促進血液循環減低水腫並促進體能[Nedelec

et al 2012] (4)壓力治療(pressure)通常疤痕增生約持續一年甚至更久才會趨於穩

定壓力治療是利用各種可提供壓力的材料(如彈性壓力衣束套矽膠墊塑膠面具

等)加壓於痊癒的傷口處抑制疤痕增生而面部則有特製透明塑膠面罩對抗臉部疤痕

上述各項治療均需專業且具實作經驗的物理治療師配合患者恢復階段進行評估擬定治

療計畫執行介入活動

第三節 燒傷後重返社會現況與影響因素

協助燒燙傷病患早日回歸社會是燒傷治療的 終目的燒燙傷病患回歸社會通常

面臨許多問題(1)肢體功能重建嚴重燒傷患者常需一再開刀與重建有時仍無法完

全回復原來的功能必須持續透過輔助器具設計或代償性功能訓練逐漸恢復獨立生產

式生活(2)個人家庭社會的心理調適燒傷意外時的夢魘及燒傷疤痕都會影響病

13

13 1013

患心理健康以及面對社會的自信心必須透過 常接觸的治療師心理師及社工人員給

予支持與協助(3)社會接納與角色安置學校或社會是否能接受並給予適當就業就學

機會以平常態度接納患者讓他們正常發展與學習

1993年衛生署曾抽樣調查149 位燒燙傷病患調查國內燒燙傷患者重返社會狀況[張

瑞昆1993年]結果發現燒燙傷後轉業者有303無法工作者有167而真正回到

原來工作者僅達212受傷後影響繼續求學者(休學)亦有130Bowden等學者亦

曾調查206位燒傷病患[Bowden et al 1989]研究果顯示影響返回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燒

傷嚴重程度燒傷部位及社會地位大多數燒傷病患傷口痊癒後受傷處遺留的疤痕

活動功能障礙自我形象恐懼厭惡與羞愧都是造成人際關係與生活適應困難的原

因[Stoddard et al 2015]因此燒傷後治療需要完整且專業的團隊協助才能讓患者達成

理想的治療目標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是一條艱辛長路因此提供燒傷病患完整治療介入計劃應包

括住院期及出院後肢體功能重健及心理支持 終目的是幫助燒傷病患儘早回復到先前

的生活期望物理治療及醫界齊心努力加以全國各界支持盡力搶救更多年輕生命

期望每一位患者都能浴火重生昂首邁向復原之路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建立的理

念是希望綜合國內外現有的燒傷物理治療實證集眾專家之力分工合作搜尋相關文

獻報告並參考先進國家及學術團體已出版的臨床指引做系統性的整理並歸納出符合國

13

13 1113

內實際可行的物理治療臨床服務建議及成效評量方式以期提供國內燒傷患者 佳物理

治療服務

參考文獻

1 董光義陳美玲歐聖運王先震臺灣地區大面積燒傷之流行病學財團法人中

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2006年資料來源httpwwwcbforgtwugC_Pro05asp

2 林燕慧黃美涓李言貞陳綉儀唐銳森物理治療早期介入燒傷急性期醫療照

護的角色物理治療 199621152-160

3 張瑞昆台灣地區灼傷病患復健現況調查行政院衛生署1993年

4 張瑞昆燒傷病人的復健治療2004年

5 Bowden ML Feller I Progressive burn rehabilitation Bull Rev Burn Inj 19851128

6 Bowden ML Thomson PD Prasad JK Factors influencing return to employment after a

burn injury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8970772-774

7 Nedelec B Serghiou MA Niszczak J McMahon M Healey 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13

13 1213

early ambulation of burn survivors after lower extremity grafts J Burn Care Res

201233319-329

8 Nedelec B Parry I Acharya H Benavides L Bills S Bucher JL Cheal J Chouinard A

Crump D Duch S Godleski M Guenther J Knox C LaBonte E Lorello D Lucio JX

Macdonald LE Kemp-Offenberg J Osborne C Pontius K Yelvington M de Oliveira A

Kloda LA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 J Burn Care Res 2015 Aug 17 [Epub ahead of print]

9 Spires MC Bowden ML Ahrns KS Wahl WL Impact of a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facility on functional outcome and length of stay of burn survivors J Burn Care Rehabil

200526532-538

10 Stoddard FJ Jr Ryan CM Schneider JC Physical and psychiatric recovery from burns

PsychiatrClin North Am 201538105-120

13

13 1313

第二章 方法學 (Methodology)

第一節 文獻搜尋

本指引的製定是依據衛生福利部補助之計畫-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師與

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由多次專家會議討論並決定本指引發展架構流

程及涵蓋內容

以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方式蒐尋有關燒傷物理治療之臨床指引必須包含急性期亞

急性期及出院恢復期的物理治療介入經由世界物理治療聯盟 (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 的協助配合搜尋 MedlinePubMed 及 Cochrane review 等資

料庫納入自 2005 至 2015 年之間相關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指引文獻搜尋的關鍵字為

burnphysical therapyphysiotherapyrehabilitationexercisefunctional trainingsystemic

review 及 guidelines排除動物實驗非英文及非中文文獻並由所搜尋文獻之參考資

料進一步擴大搜尋其他相關的文獻資料

經過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所有成員的分頭文獻

搜尋後彙整資料篩選出符合條件並納入的文獻共有四篇出版年由 2007 年至 2015

年詳細指引文獻資料如表一

13

13 1413

表一納入的文獻

第二節 文獻評析標準

符合條件之四篇指引文獻由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進行評讀指引品質的評讀

工具為中文版 AGRE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Researchamp Evaluation)臨床指引評估工具

[陳杰峰2006 年]針對各指引適用範圍與目的(scope and purpose)權益相關人的參

與情形(stakeholder nvolvement)指引發展的嚴謹度(rigour of development)指引的

明確性和代表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應用性(applicability)及編製的公正客觀及

文獻(出版年) 出版國家單位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2015)

USA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Physio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2014)

Australia

Agency for Clinical Innovation (ACI)

Physiotherapy in Burns Plastics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3)

Ireland

University of Limerick

Burn Survivor RehabilitationPrinciples and

Guidelin for the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2007)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Burn

Association (ANZBA)

13

13 1513

獨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等六大領域進行評讀共計有 23 個項目(如附錄)每

個項目均以四等級的量表進行評分從 4「完全同意」到 1「完全不同意」

後評分結果將指引分成三個大部分第一是「強烈建議」第二是「建議」第三

是「不建議」計分方式視領域之總分決定該總分由領域內各獨立項目分數總和而得

進而對該領域的得分百分比進行標準化表二為試算之範例

表二AGREE 各領域總分試算範例此領域分數為 82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總分

評讀人 1 4 3 4 11

評讀人 2 4 2 3 9

評讀人 3 3 3 3 9

評讀人 4 4 4 4 12

評讀人 5 4 3 4 12

總分 19 15 18 52

註 高分=4 分(完全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60

低分=1 分(完全不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15

標準化領域分數總分- 低分 高分- 低分=(52-12)(60-12)100=82

13

13 1613

AGREE 評估項目中「強烈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多為 3 分或 4 分

或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的結果「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得到 4 分與

得到 1 分的次數相近或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反之「不建議」的定義為

被評核的分數大部份皆為 1 分或 2 分或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第三節 文獻品質評析結果

經過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以 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進行評讀評析結

果如圖一在適用範圍與目的及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性兩個領域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60 分以上屬於「強烈建議」等級其他四個領域分數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30 分以上屬於「建議」等級因此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

指引發展團隊即依據此四篇指引文獻進行資了整合完成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13

13 1713

圖ㄧ以 AGREE 工具評估收納之四篇指引各領域綜合得分

註一各收納之指引文獻以出版年代表

註二「強烈建議」為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不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參考文獻

陳杰峰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繁體中文版臺北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實證醫

學中心2006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13 二13 三13 四13 五13 六13

得分13

領域13

2015 2014 2013 2007

13

13 1813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生理復健初評表

姓名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性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 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 燒燙傷深度 2 度 3 度 4 度

伴隨損傷 無 截肢 神經損傷 肌腱損傷 骨折 吸入性灼傷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 佳 普通 差 慣用手 右手 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 3輕度 2中度 1重度 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 閉嘴 頸前彎 頸後仰 頸右側彎 頸左側彎 頸右轉 頸左轉

右腕彎曲 右腕伸直 右前臂外旋 右肘彎曲 右肘伸直 右肩前舉 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 左腕伸直 左前臂外旋 左肘彎曲 左肘伸直 左肩前舉 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 右髖伸直 右膝彎曲 右膝伸直 右踝背屈 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 左髖伸直 左膝彎曲 左膝伸直 左踝背屈 左踝蹠屈

右手 掌指關節彎曲 右手 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 掌指關節彎曲 左手 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 正常 (+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 __ 左__ __ 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 ___ 左__ 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 _ _ _ 左__ _ _

抓握(grasp)右__ __ 左__ __ 物體操作(manipulation)右__ __ 左_ ___

(註鵝頸指右 左 鈕釦指右 左 鎚狀指右 左 )

水腫情形 無 輕度 中度 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 正常 癢 麻 痛 過度敏感 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 佳 普通 差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5: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413

程論壇(二)招募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提供燒傷個案居家評估與介入並製作

衛教手冊提供個案與家屬相關資訊(三)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建立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

之臨床服務指引與預後評估工具進行患者長期功能追蹤與成效評量以上的分組課

程培訓組召集人為簡盟月主委(物治)與張瑞昆主委(職治)居家社區組召集人為葛麗君

副祕書長(物治)陳志明主委(物治)張婉嫈監事(職治)與黃上育老師(職治)專業學術

組召集人為林燕慧主委(物治)王淑芬秘書長(物治)林睿騏秘書長(職治)與龔宇聲理事

(職治)12月初邀請到三位國際物理治療燒傷專家澳洲Dr Edgar與日本物理治療學會Dr

Kimura和Ms Nagatomi與一位國際職能治療燒傷專家美國Dr Pessina講授燒傷治療

與疤痕處理更親自訪視收治醫院與陽光的個案治療情形

專業學術組物理治療的部分承蒙林燕慧主委與王淑芬秘書長的帶領依序建立預後

評估工具與個案衛教單張更感謝臺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蔡佩玲總幹事與施惠婷物理治

療師共同擔任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的主編邀請了多位專業且熱心的物理治療學

業界專家共同撰文包括李映琪講師陳月霞組長翁立窈物理治療師楊柏毅物理治

療師林燕慧主委與王淑芬秘書長臨床服務指引的重點有物理治療評估呼吸照護

水腫照護擺位與副木活動訓練皮膚照護以及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這些資訊都

是夥伴們經過實證方法收集國內外文獻整理出符合現代燒傷復健的臨床實務指引對

於物理治療的教育服務與研究具有莫大助益

在短短的半年內本會很榮幸能夠承擔八仙塵爆燒傷復健工作與物理治療職能治

療學公會共同執行衛福部計畫更要謝謝所有物理治療夥伴能夠奉獻您們的專業與愛心

陪伴燒傷個案度過漫長辛苦的復健之路也衷心期盼個案們都能早日重返家庭與社會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

鄭素芳 寫於 20151227

13

13 513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列表

本指引由衛生福利部補助臺灣物理治療學會進行「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

師與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執行期間為民國 104 年 9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由計畫主持人鄭素芳教授邀請下列研究團隊完成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

療臨床服務指引

主編

蔡佩玲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施惠婷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物理治療師

共同作者群 (依筆劃排序)

王淑芬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秘書長

李映琪 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講師

林燕慧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主委

翁立窈 陽光基金會物理治療師

陳月霞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復健治療中心組長

楊柏毅 臺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物理治療師

13

13 613

第一章 簡介 (Introduction)

第一節 國內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需求

燒燙傷是意外災害中常見的事件特別是職場與兒童意外根據財團法人中華民國

兒童燙傷基金會2006年發表的台灣地區大面積燒傷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1997-2005

年國內共計16964例燒燙傷個案[董光義等人2006]平均每年1880位新增個案其中

燒傷面積大於60的個案比例約32近年來燒傷防治工作經過政府機關醫療單位與

民間組織的大力推廣國內燒傷意外的比例逐年下降2015年6月27日八仙樂園粉塵暴

燃意外造成近500人大面積燒傷其中239位為50以上三度燒傷除了第一時間急救與

傷口外科處理之外傷患後續需接受長期功能重建才能回復正常社會功能這次意外

造成大量大面積燒傷患者確實為國內燒傷醫療照護系統帶來極大挑戰

近年來醫療技術進步顯著提昇大面積燒傷患者的存活率並縮短住院日數然而大

面積燒傷會造成疤痕增生限制關節活動角度導致患者後續功能限制影響生活品質

及日後重返社會的能力由於燒傷後治療與功能重建需要極長的時間需要整合型燒傷

醫療團隊提供專業治療照護美國燒傷學會1990年指出整合性燒傷醫療團隊應包括專

業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等全面性燒傷復健服務以維持專業醫療品質臺灣燒傷暨傷口

13

13 713

照護學會就定義燒傷中心(Burn Center)需包括醫師護理師(士)營養師治療師社

工師和心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國內醫學中心級的燒傷中心都有專屬的物理職能治療

師參與醫療團隊治療師的角色在針對個案處於各個恢復階段需擬定不同的治療目標和

計劃其急性期服務主要包括提供擺位與各項運動介入預防後續併發症產生[林燕慧

等1996年]維護病患住院期間及出院後功能陪伴患者功能重建及回到職場也提

供家屬照護資訊與技術及心理支持只要早期設立介入計劃並確實執行治療可有效

減少後遺症[Bowden et al 1985 Spires et al 2005]保有肢體功能及外觀減少日後重建

整形對整體醫療與社會支付無庸是一大節撙

這次八仙樂園粉塵暴燃意外發生後國內醫療體系總動員在第一時間已經提供

佳緊急醫療照護服務然而許多患者陸續進入急性後期疤痕對抗及功能重建階段需要

大量專業燒傷物理治療師提供長期在地服務過去國內燒傷物理治療師多集中在醫學中

心且人力不足以應付此次大量大面積患者數量因此亟需結合政府與物理治療專業團

體的力量除了提供治療技術培訓課程以提升第一線治療人員的專業能力發展社區暨

居家燒傷治療服務模式之外更需建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與預後評估工具進

行患者長期功能追蹤與成效評量以利建立國內燒傷治療長期功能恢復及預後之資料

13

13 813

第二節 燒傷後物理治療介入計畫

理想的燒傷治療團隊介入應從病人入院第一天開始持續到患者結疤組織穩定整

體功能恢復為止一般說來整個治療計劃可分為三個階段(1)植皮前期(或稱急性

期)從病人入院開始到淺二度以下燙傷傷口痊癒而深二度以上燙傷傷口清創妥當

準備接受植皮為止這階段治療師介入目標是降低患部水腫及預防攣縮鼓勵病人自我

照顧並教導病患和家屬積極參與治療計劃(2)植皮期(或稱固定期)從病人接受植

皮手術開始持續到植皮癒合存活病患可活動植皮部位的肢體為止大面積深度燒傷

病人在住院期間要反覆經歷多次植皮與固定期治療師會配合整型外科醫師進度給予

適當介入計畫避免併發症或後遺症產生(3)植皮後期(或稱痊癒期)此時絕大部分

傷口己經痊癒或經手術覆蓋妥當病患可以出院返家而這個階段也是長期疤痕對抗

正是展開的階段這時期治療師介入重點在抑制肥大疤痕增生預防與矯正關節攣縮或

變形以及日常功能重建

物理治療介入包括燒傷治療評估指導擺位關節活動運動關節鬆動及牽拉運

動體能復原運動疤痕衛教諮詢功能重建職業重建及心理支持等[Nedelec et al 2015]

治療內容包括(1)指導擺位(positioning)為了避免關節攣縮及減低水腫從急性植皮

前期開始物理治療師就會指導患者臥床或休息時間肢體擺放在對抗攣縮及促進血液回

流的位置 (2)副木(splinting)副木是一種藉低溫加熱即可成型的肢體塑膠支架它

13

13 913

可將肢體固定在功能位置以達到預防或矯正攣縮的功能在急性期對於二三度燒

傷的病患傷口又在關節附近使用副木可協助擺位效果植皮後患肢保護固定及矯

正早期攣縮慢性期還有動態性副木協助關節活動同時對燒傷疤塊施與壓力減少疤

痕過度增生(3)關節運動及體能恢復運動(exercise)物理治療師有各種運動治療技術

與處方維持關節活動度避免攣縮更可促進血液循環減低水腫並促進體能[Nedelec

et al 2012] (4)壓力治療(pressure)通常疤痕增生約持續一年甚至更久才會趨於穩

定壓力治療是利用各種可提供壓力的材料(如彈性壓力衣束套矽膠墊塑膠面具

等)加壓於痊癒的傷口處抑制疤痕增生而面部則有特製透明塑膠面罩對抗臉部疤痕

上述各項治療均需專業且具實作經驗的物理治療師配合患者恢復階段進行評估擬定治

療計畫執行介入活動

第三節 燒傷後重返社會現況與影響因素

協助燒燙傷病患早日回歸社會是燒傷治療的 終目的燒燙傷病患回歸社會通常

面臨許多問題(1)肢體功能重建嚴重燒傷患者常需一再開刀與重建有時仍無法完

全回復原來的功能必須持續透過輔助器具設計或代償性功能訓練逐漸恢復獨立生產

式生活(2)個人家庭社會的心理調適燒傷意外時的夢魘及燒傷疤痕都會影響病

13

13 1013

患心理健康以及面對社會的自信心必須透過 常接觸的治療師心理師及社工人員給

予支持與協助(3)社會接納與角色安置學校或社會是否能接受並給予適當就業就學

機會以平常態度接納患者讓他們正常發展與學習

1993年衛生署曾抽樣調查149 位燒燙傷病患調查國內燒燙傷患者重返社會狀況[張

瑞昆1993年]結果發現燒燙傷後轉業者有303無法工作者有167而真正回到

原來工作者僅達212受傷後影響繼續求學者(休學)亦有130Bowden等學者亦

曾調查206位燒傷病患[Bowden et al 1989]研究果顯示影響返回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燒

傷嚴重程度燒傷部位及社會地位大多數燒傷病患傷口痊癒後受傷處遺留的疤痕

活動功能障礙自我形象恐懼厭惡與羞愧都是造成人際關係與生活適應困難的原

因[Stoddard et al 2015]因此燒傷後治療需要完整且專業的團隊協助才能讓患者達成

理想的治療目標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是一條艱辛長路因此提供燒傷病患完整治療介入計劃應包

括住院期及出院後肢體功能重健及心理支持 終目的是幫助燒傷病患儘早回復到先前

的生活期望物理治療及醫界齊心努力加以全國各界支持盡力搶救更多年輕生命

期望每一位患者都能浴火重生昂首邁向復原之路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建立的理

念是希望綜合國內外現有的燒傷物理治療實證集眾專家之力分工合作搜尋相關文

獻報告並參考先進國家及學術團體已出版的臨床指引做系統性的整理並歸納出符合國

13

13 1113

內實際可行的物理治療臨床服務建議及成效評量方式以期提供國內燒傷患者 佳物理

治療服務

參考文獻

1 董光義陳美玲歐聖運王先震臺灣地區大面積燒傷之流行病學財團法人中

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2006年資料來源httpwwwcbforgtwugC_Pro05asp

2 林燕慧黃美涓李言貞陳綉儀唐銳森物理治療早期介入燒傷急性期醫療照

護的角色物理治療 199621152-160

3 張瑞昆台灣地區灼傷病患復健現況調查行政院衛生署1993年

4 張瑞昆燒傷病人的復健治療2004年

5 Bowden ML Feller I Progressive burn rehabilitation Bull Rev Burn Inj 19851128

6 Bowden ML Thomson PD Prasad JK Factors influencing return to employment after a

burn injury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8970772-774

7 Nedelec B Serghiou MA Niszczak J McMahon M Healey 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13

13 1213

early ambulation of burn survivors after lower extremity grafts J Burn Care Res

201233319-329

8 Nedelec B Parry I Acharya H Benavides L Bills S Bucher JL Cheal J Chouinard A

Crump D Duch S Godleski M Guenther J Knox C LaBonte E Lorello D Lucio JX

Macdonald LE Kemp-Offenberg J Osborne C Pontius K Yelvington M de Oliveira A

Kloda LA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 J Burn Care Res 2015 Aug 17 [Epub ahead of print]

9 Spires MC Bowden ML Ahrns KS Wahl WL Impact of a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facility on functional outcome and length of stay of burn survivors J Burn Care Rehabil

200526532-538

10 Stoddard FJ Jr Ryan CM Schneider JC Physical and psychiatric recovery from burns

PsychiatrClin North Am 201538105-120

13

13 1313

第二章 方法學 (Methodology)

第一節 文獻搜尋

本指引的製定是依據衛生福利部補助之計畫-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師與

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由多次專家會議討論並決定本指引發展架構流

程及涵蓋內容

以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方式蒐尋有關燒傷物理治療之臨床指引必須包含急性期亞

急性期及出院恢復期的物理治療介入經由世界物理治療聯盟 (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 的協助配合搜尋 MedlinePubMed 及 Cochrane review 等資

料庫納入自 2005 至 2015 年之間相關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指引文獻搜尋的關鍵字為

burnphysical therapyphysiotherapyrehabilitationexercisefunctional trainingsystemic

review 及 guidelines排除動物實驗非英文及非中文文獻並由所搜尋文獻之參考資

料進一步擴大搜尋其他相關的文獻資料

經過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所有成員的分頭文獻

搜尋後彙整資料篩選出符合條件並納入的文獻共有四篇出版年由 2007 年至 2015

年詳細指引文獻資料如表一

13

13 1413

表一納入的文獻

第二節 文獻評析標準

符合條件之四篇指引文獻由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進行評讀指引品質的評讀

工具為中文版 AGRE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Researchamp Evaluation)臨床指引評估工具

[陳杰峰2006 年]針對各指引適用範圍與目的(scope and purpose)權益相關人的參

與情形(stakeholder nvolvement)指引發展的嚴謹度(rigour of development)指引的

明確性和代表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應用性(applicability)及編製的公正客觀及

文獻(出版年) 出版國家單位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2015)

USA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Physio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2014)

Australia

Agency for Clinical Innovation (ACI)

Physiotherapy in Burns Plastics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3)

Ireland

University of Limerick

Burn Survivor RehabilitationPrinciples and

Guidelin for the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2007)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Burn

Association (ANZBA)

13

13 1513

獨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等六大領域進行評讀共計有 23 個項目(如附錄)每

個項目均以四等級的量表進行評分從 4「完全同意」到 1「完全不同意」

後評分結果將指引分成三個大部分第一是「強烈建議」第二是「建議」第三

是「不建議」計分方式視領域之總分決定該總分由領域內各獨立項目分數總和而得

進而對該領域的得分百分比進行標準化表二為試算之範例

表二AGREE 各領域總分試算範例此領域分數為 82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總分

評讀人 1 4 3 4 11

評讀人 2 4 2 3 9

評讀人 3 3 3 3 9

評讀人 4 4 4 4 12

評讀人 5 4 3 4 12

總分 19 15 18 52

註 高分=4 分(完全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60

低分=1 分(完全不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15

標準化領域分數總分- 低分 高分- 低分=(52-12)(60-12)100=82

13

13 1613

AGREE 評估項目中「強烈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多為 3 分或 4 分

或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的結果「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得到 4 分與

得到 1 分的次數相近或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反之「不建議」的定義為

被評核的分數大部份皆為 1 分或 2 分或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第三節 文獻品質評析結果

經過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以 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進行評讀評析結

果如圖一在適用範圍與目的及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性兩個領域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60 分以上屬於「強烈建議」等級其他四個領域分數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30 分以上屬於「建議」等級因此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

指引發展團隊即依據此四篇指引文獻進行資了整合完成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13

13 1713

圖ㄧ以 AGREE 工具評估收納之四篇指引各領域綜合得分

註一各收納之指引文獻以出版年代表

註二「強烈建議」為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不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參考文獻

陳杰峰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繁體中文版臺北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實證醫

學中心2006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13 二13 三13 四13 五13 六13

得分13

領域13

2015 2014 2013 2007

13

13 1813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生理復健初評表

姓名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性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 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 燒燙傷深度 2 度 3 度 4 度

伴隨損傷 無 截肢 神經損傷 肌腱損傷 骨折 吸入性灼傷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 佳 普通 差 慣用手 右手 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 3輕度 2中度 1重度 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 閉嘴 頸前彎 頸後仰 頸右側彎 頸左側彎 頸右轉 頸左轉

右腕彎曲 右腕伸直 右前臂外旋 右肘彎曲 右肘伸直 右肩前舉 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 左腕伸直 左前臂外旋 左肘彎曲 左肘伸直 左肩前舉 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 右髖伸直 右膝彎曲 右膝伸直 右踝背屈 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 左髖伸直 左膝彎曲 左膝伸直 左踝背屈 左踝蹠屈

右手 掌指關節彎曲 右手 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 掌指關節彎曲 左手 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 正常 (+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 __ 左__ __ 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 ___ 左__ 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 _ _ _ 左__ _ _

抓握(grasp)右__ __ 左__ __ 物體操作(manipulation)右__ __ 左_ ___

(註鵝頸指右 左 鈕釦指右 左 鎚狀指右 左 )

水腫情形 無 輕度 中度 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 正常 癢 麻 痛 過度敏感 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 佳 普通 差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6: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513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列表

本指引由衛生福利部補助臺灣物理治療學會進行「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

師與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執行期間為民國 104 年 9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由計畫主持人鄭素芳教授邀請下列研究團隊完成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

療臨床服務指引

主編

蔡佩玲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施惠婷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物理治療師

共同作者群 (依筆劃排序)

王淑芬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秘書長

李映琪 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講師

林燕慧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主委

翁立窈 陽光基金會物理治療師

陳月霞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復健治療中心組長

楊柏毅 臺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物理治療師

13

13 613

第一章 簡介 (Introduction)

第一節 國內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需求

燒燙傷是意外災害中常見的事件特別是職場與兒童意外根據財團法人中華民國

兒童燙傷基金會2006年發表的台灣地區大面積燒傷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1997-2005

年國內共計16964例燒燙傷個案[董光義等人2006]平均每年1880位新增個案其中

燒傷面積大於60的個案比例約32近年來燒傷防治工作經過政府機關醫療單位與

民間組織的大力推廣國內燒傷意外的比例逐年下降2015年6月27日八仙樂園粉塵暴

燃意外造成近500人大面積燒傷其中239位為50以上三度燒傷除了第一時間急救與

傷口外科處理之外傷患後續需接受長期功能重建才能回復正常社會功能這次意外

造成大量大面積燒傷患者確實為國內燒傷醫療照護系統帶來極大挑戰

近年來醫療技術進步顯著提昇大面積燒傷患者的存活率並縮短住院日數然而大

面積燒傷會造成疤痕增生限制關節活動角度導致患者後續功能限制影響生活品質

及日後重返社會的能力由於燒傷後治療與功能重建需要極長的時間需要整合型燒傷

醫療團隊提供專業治療照護美國燒傷學會1990年指出整合性燒傷醫療團隊應包括專

業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等全面性燒傷復健服務以維持專業醫療品質臺灣燒傷暨傷口

13

13 713

照護學會就定義燒傷中心(Burn Center)需包括醫師護理師(士)營養師治療師社

工師和心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國內醫學中心級的燒傷中心都有專屬的物理職能治療

師參與醫療團隊治療師的角色在針對個案處於各個恢復階段需擬定不同的治療目標和

計劃其急性期服務主要包括提供擺位與各項運動介入預防後續併發症產生[林燕慧

等1996年]維護病患住院期間及出院後功能陪伴患者功能重建及回到職場也提

供家屬照護資訊與技術及心理支持只要早期設立介入計劃並確實執行治療可有效

減少後遺症[Bowden et al 1985 Spires et al 2005]保有肢體功能及外觀減少日後重建

整形對整體醫療與社會支付無庸是一大節撙

這次八仙樂園粉塵暴燃意外發生後國內醫療體系總動員在第一時間已經提供

佳緊急醫療照護服務然而許多患者陸續進入急性後期疤痕對抗及功能重建階段需要

大量專業燒傷物理治療師提供長期在地服務過去國內燒傷物理治療師多集中在醫學中

心且人力不足以應付此次大量大面積患者數量因此亟需結合政府與物理治療專業團

體的力量除了提供治療技術培訓課程以提升第一線治療人員的專業能力發展社區暨

居家燒傷治療服務模式之外更需建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與預後評估工具進

行患者長期功能追蹤與成效評量以利建立國內燒傷治療長期功能恢復及預後之資料

13

13 813

第二節 燒傷後物理治療介入計畫

理想的燒傷治療團隊介入應從病人入院第一天開始持續到患者結疤組織穩定整

體功能恢復為止一般說來整個治療計劃可分為三個階段(1)植皮前期(或稱急性

期)從病人入院開始到淺二度以下燙傷傷口痊癒而深二度以上燙傷傷口清創妥當

準備接受植皮為止這階段治療師介入目標是降低患部水腫及預防攣縮鼓勵病人自我

照顧並教導病患和家屬積極參與治療計劃(2)植皮期(或稱固定期)從病人接受植

皮手術開始持續到植皮癒合存活病患可活動植皮部位的肢體為止大面積深度燒傷

病人在住院期間要反覆經歷多次植皮與固定期治療師會配合整型外科醫師進度給予

適當介入計畫避免併發症或後遺症產生(3)植皮後期(或稱痊癒期)此時絕大部分

傷口己經痊癒或經手術覆蓋妥當病患可以出院返家而這個階段也是長期疤痕對抗

正是展開的階段這時期治療師介入重點在抑制肥大疤痕增生預防與矯正關節攣縮或

變形以及日常功能重建

物理治療介入包括燒傷治療評估指導擺位關節活動運動關節鬆動及牽拉運

動體能復原運動疤痕衛教諮詢功能重建職業重建及心理支持等[Nedelec et al 2015]

治療內容包括(1)指導擺位(positioning)為了避免關節攣縮及減低水腫從急性植皮

前期開始物理治療師就會指導患者臥床或休息時間肢體擺放在對抗攣縮及促進血液回

流的位置 (2)副木(splinting)副木是一種藉低溫加熱即可成型的肢體塑膠支架它

13

13 913

可將肢體固定在功能位置以達到預防或矯正攣縮的功能在急性期對於二三度燒

傷的病患傷口又在關節附近使用副木可協助擺位效果植皮後患肢保護固定及矯

正早期攣縮慢性期還有動態性副木協助關節活動同時對燒傷疤塊施與壓力減少疤

痕過度增生(3)關節運動及體能恢復運動(exercise)物理治療師有各種運動治療技術

與處方維持關節活動度避免攣縮更可促進血液循環減低水腫並促進體能[Nedelec

et al 2012] (4)壓力治療(pressure)通常疤痕增生約持續一年甚至更久才會趨於穩

定壓力治療是利用各種可提供壓力的材料(如彈性壓力衣束套矽膠墊塑膠面具

等)加壓於痊癒的傷口處抑制疤痕增生而面部則有特製透明塑膠面罩對抗臉部疤痕

上述各項治療均需專業且具實作經驗的物理治療師配合患者恢復階段進行評估擬定治

療計畫執行介入活動

第三節 燒傷後重返社會現況與影響因素

協助燒燙傷病患早日回歸社會是燒傷治療的 終目的燒燙傷病患回歸社會通常

面臨許多問題(1)肢體功能重建嚴重燒傷患者常需一再開刀與重建有時仍無法完

全回復原來的功能必須持續透過輔助器具設計或代償性功能訓練逐漸恢復獨立生產

式生活(2)個人家庭社會的心理調適燒傷意外時的夢魘及燒傷疤痕都會影響病

13

13 1013

患心理健康以及面對社會的自信心必須透過 常接觸的治療師心理師及社工人員給

予支持與協助(3)社會接納與角色安置學校或社會是否能接受並給予適當就業就學

機會以平常態度接納患者讓他們正常發展與學習

1993年衛生署曾抽樣調查149 位燒燙傷病患調查國內燒燙傷患者重返社會狀況[張

瑞昆1993年]結果發現燒燙傷後轉業者有303無法工作者有167而真正回到

原來工作者僅達212受傷後影響繼續求學者(休學)亦有130Bowden等學者亦

曾調查206位燒傷病患[Bowden et al 1989]研究果顯示影響返回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燒

傷嚴重程度燒傷部位及社會地位大多數燒傷病患傷口痊癒後受傷處遺留的疤痕

活動功能障礙自我形象恐懼厭惡與羞愧都是造成人際關係與生活適應困難的原

因[Stoddard et al 2015]因此燒傷後治療需要完整且專業的團隊協助才能讓患者達成

理想的治療目標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是一條艱辛長路因此提供燒傷病患完整治療介入計劃應包

括住院期及出院後肢體功能重健及心理支持 終目的是幫助燒傷病患儘早回復到先前

的生活期望物理治療及醫界齊心努力加以全國各界支持盡力搶救更多年輕生命

期望每一位患者都能浴火重生昂首邁向復原之路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建立的理

念是希望綜合國內外現有的燒傷物理治療實證集眾專家之力分工合作搜尋相關文

獻報告並參考先進國家及學術團體已出版的臨床指引做系統性的整理並歸納出符合國

13

13 1113

內實際可行的物理治療臨床服務建議及成效評量方式以期提供國內燒傷患者 佳物理

治療服務

參考文獻

1 董光義陳美玲歐聖運王先震臺灣地區大面積燒傷之流行病學財團法人中

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2006年資料來源httpwwwcbforgtwugC_Pro05asp

2 林燕慧黃美涓李言貞陳綉儀唐銳森物理治療早期介入燒傷急性期醫療照

護的角色物理治療 199621152-160

3 張瑞昆台灣地區灼傷病患復健現況調查行政院衛生署1993年

4 張瑞昆燒傷病人的復健治療2004年

5 Bowden ML Feller I Progressive burn rehabilitation Bull Rev Burn Inj 19851128

6 Bowden ML Thomson PD Prasad JK Factors influencing return to employment after a

burn injury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8970772-774

7 Nedelec B Serghiou MA Niszczak J McMahon M Healey 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13

13 1213

early ambulation of burn survivors after lower extremity grafts J Burn Care Res

201233319-329

8 Nedelec B Parry I Acharya H Benavides L Bills S Bucher JL Cheal J Chouinard A

Crump D Duch S Godleski M Guenther J Knox C LaBonte E Lorello D Lucio JX

Macdonald LE Kemp-Offenberg J Osborne C Pontius K Yelvington M de Oliveira A

Kloda LA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 J Burn Care Res 2015 Aug 17 [Epub ahead of print]

9 Spires MC Bowden ML Ahrns KS Wahl WL Impact of a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facility on functional outcome and length of stay of burn survivors J Burn Care Rehabil

200526532-538

10 Stoddard FJ Jr Ryan CM Schneider JC Physical and psychiatric recovery from burns

PsychiatrClin North Am 201538105-120

13

13 1313

第二章 方法學 (Methodology)

第一節 文獻搜尋

本指引的製定是依據衛生福利部補助之計畫-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師與

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由多次專家會議討論並決定本指引發展架構流

程及涵蓋內容

以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方式蒐尋有關燒傷物理治療之臨床指引必須包含急性期亞

急性期及出院恢復期的物理治療介入經由世界物理治療聯盟 (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 的協助配合搜尋 MedlinePubMed 及 Cochrane review 等資

料庫納入自 2005 至 2015 年之間相關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指引文獻搜尋的關鍵字為

burnphysical therapyphysiotherapyrehabilitationexercisefunctional trainingsystemic

review 及 guidelines排除動物實驗非英文及非中文文獻並由所搜尋文獻之參考資

料進一步擴大搜尋其他相關的文獻資料

經過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所有成員的分頭文獻

搜尋後彙整資料篩選出符合條件並納入的文獻共有四篇出版年由 2007 年至 2015

年詳細指引文獻資料如表一

13

13 1413

表一納入的文獻

第二節 文獻評析標準

符合條件之四篇指引文獻由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進行評讀指引品質的評讀

工具為中文版 AGRE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Researchamp Evaluation)臨床指引評估工具

[陳杰峰2006 年]針對各指引適用範圍與目的(scope and purpose)權益相關人的參

與情形(stakeholder nvolvement)指引發展的嚴謹度(rigour of development)指引的

明確性和代表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應用性(applicability)及編製的公正客觀及

文獻(出版年) 出版國家單位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2015)

USA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Physio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2014)

Australia

Agency for Clinical Innovation (ACI)

Physiotherapy in Burns Plastics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3)

Ireland

University of Limerick

Burn Survivor RehabilitationPrinciples and

Guidelin for the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2007)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Burn

Association (ANZBA)

13

13 1513

獨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等六大領域進行評讀共計有 23 個項目(如附錄)每

個項目均以四等級的量表進行評分從 4「完全同意」到 1「完全不同意」

後評分結果將指引分成三個大部分第一是「強烈建議」第二是「建議」第三

是「不建議」計分方式視領域之總分決定該總分由領域內各獨立項目分數總和而得

進而對該領域的得分百分比進行標準化表二為試算之範例

表二AGREE 各領域總分試算範例此領域分數為 82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總分

評讀人 1 4 3 4 11

評讀人 2 4 2 3 9

評讀人 3 3 3 3 9

評讀人 4 4 4 4 12

評讀人 5 4 3 4 12

總分 19 15 18 52

註 高分=4 分(完全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60

低分=1 分(完全不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15

標準化領域分數總分- 低分 高分- 低分=(52-12)(60-12)100=82

13

13 1613

AGREE 評估項目中「強烈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多為 3 分或 4 分

或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的結果「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得到 4 分與

得到 1 分的次數相近或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反之「不建議」的定義為

被評核的分數大部份皆為 1 分或 2 分或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第三節 文獻品質評析結果

經過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以 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進行評讀評析結

果如圖一在適用範圍與目的及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性兩個領域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60 分以上屬於「強烈建議」等級其他四個領域分數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30 分以上屬於「建議」等級因此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

指引發展團隊即依據此四篇指引文獻進行資了整合完成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13

13 1713

圖ㄧ以 AGREE 工具評估收納之四篇指引各領域綜合得分

註一各收納之指引文獻以出版年代表

註二「強烈建議」為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不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參考文獻

陳杰峰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繁體中文版臺北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實證醫

學中心2006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13 二13 三13 四13 五13 六13

得分13

領域13

2015 2014 2013 2007

13

13 1813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生理復健初評表

姓名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性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 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 燒燙傷深度 2 度 3 度 4 度

伴隨損傷 無 截肢 神經損傷 肌腱損傷 骨折 吸入性灼傷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 佳 普通 差 慣用手 右手 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 3輕度 2中度 1重度 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 閉嘴 頸前彎 頸後仰 頸右側彎 頸左側彎 頸右轉 頸左轉

右腕彎曲 右腕伸直 右前臂外旋 右肘彎曲 右肘伸直 右肩前舉 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 左腕伸直 左前臂外旋 左肘彎曲 左肘伸直 左肩前舉 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 右髖伸直 右膝彎曲 右膝伸直 右踝背屈 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 左髖伸直 左膝彎曲 左膝伸直 左踝背屈 左踝蹠屈

右手 掌指關節彎曲 右手 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 掌指關節彎曲 左手 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 正常 (+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 __ 左__ __ 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 ___ 左__ 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 _ _ _ 左__ _ _

抓握(grasp)右__ __ 左__ __ 物體操作(manipulation)右__ __ 左_ ___

(註鵝頸指右 左 鈕釦指右 左 鎚狀指右 左 )

水腫情形 無 輕度 中度 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 正常 癢 麻 痛 過度敏感 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 佳 普通 差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7: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613

第一章 簡介 (Introduction)

第一節 國內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需求

燒燙傷是意外災害中常見的事件特別是職場與兒童意外根據財團法人中華民國

兒童燙傷基金會2006年發表的台灣地區大面積燒傷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1997-2005

年國內共計16964例燒燙傷個案[董光義等人2006]平均每年1880位新增個案其中

燒傷面積大於60的個案比例約32近年來燒傷防治工作經過政府機關醫療單位與

民間組織的大力推廣國內燒傷意外的比例逐年下降2015年6月27日八仙樂園粉塵暴

燃意外造成近500人大面積燒傷其中239位為50以上三度燒傷除了第一時間急救與

傷口外科處理之外傷患後續需接受長期功能重建才能回復正常社會功能這次意外

造成大量大面積燒傷患者確實為國內燒傷醫療照護系統帶來極大挑戰

近年來醫療技術進步顯著提昇大面積燒傷患者的存活率並縮短住院日數然而大

面積燒傷會造成疤痕增生限制關節活動角度導致患者後續功能限制影響生活品質

及日後重返社會的能力由於燒傷後治療與功能重建需要極長的時間需要整合型燒傷

醫療團隊提供專業治療照護美國燒傷學會1990年指出整合性燒傷醫療團隊應包括專

業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等全面性燒傷復健服務以維持專業醫療品質臺灣燒傷暨傷口

13

13 713

照護學會就定義燒傷中心(Burn Center)需包括醫師護理師(士)營養師治療師社

工師和心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國內醫學中心級的燒傷中心都有專屬的物理職能治療

師參與醫療團隊治療師的角色在針對個案處於各個恢復階段需擬定不同的治療目標和

計劃其急性期服務主要包括提供擺位與各項運動介入預防後續併發症產生[林燕慧

等1996年]維護病患住院期間及出院後功能陪伴患者功能重建及回到職場也提

供家屬照護資訊與技術及心理支持只要早期設立介入計劃並確實執行治療可有效

減少後遺症[Bowden et al 1985 Spires et al 2005]保有肢體功能及外觀減少日後重建

整形對整體醫療與社會支付無庸是一大節撙

這次八仙樂園粉塵暴燃意外發生後國內醫療體系總動員在第一時間已經提供

佳緊急醫療照護服務然而許多患者陸續進入急性後期疤痕對抗及功能重建階段需要

大量專業燒傷物理治療師提供長期在地服務過去國內燒傷物理治療師多集中在醫學中

心且人力不足以應付此次大量大面積患者數量因此亟需結合政府與物理治療專業團

體的力量除了提供治療技術培訓課程以提升第一線治療人員的專業能力發展社區暨

居家燒傷治療服務模式之外更需建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與預後評估工具進

行患者長期功能追蹤與成效評量以利建立國內燒傷治療長期功能恢復及預後之資料

13

13 813

第二節 燒傷後物理治療介入計畫

理想的燒傷治療團隊介入應從病人入院第一天開始持續到患者結疤組織穩定整

體功能恢復為止一般說來整個治療計劃可分為三個階段(1)植皮前期(或稱急性

期)從病人入院開始到淺二度以下燙傷傷口痊癒而深二度以上燙傷傷口清創妥當

準備接受植皮為止這階段治療師介入目標是降低患部水腫及預防攣縮鼓勵病人自我

照顧並教導病患和家屬積極參與治療計劃(2)植皮期(或稱固定期)從病人接受植

皮手術開始持續到植皮癒合存活病患可活動植皮部位的肢體為止大面積深度燒傷

病人在住院期間要反覆經歷多次植皮與固定期治療師會配合整型外科醫師進度給予

適當介入計畫避免併發症或後遺症產生(3)植皮後期(或稱痊癒期)此時絕大部分

傷口己經痊癒或經手術覆蓋妥當病患可以出院返家而這個階段也是長期疤痕對抗

正是展開的階段這時期治療師介入重點在抑制肥大疤痕增生預防與矯正關節攣縮或

變形以及日常功能重建

物理治療介入包括燒傷治療評估指導擺位關節活動運動關節鬆動及牽拉運

動體能復原運動疤痕衛教諮詢功能重建職業重建及心理支持等[Nedelec et al 2015]

治療內容包括(1)指導擺位(positioning)為了避免關節攣縮及減低水腫從急性植皮

前期開始物理治療師就會指導患者臥床或休息時間肢體擺放在對抗攣縮及促進血液回

流的位置 (2)副木(splinting)副木是一種藉低溫加熱即可成型的肢體塑膠支架它

13

13 913

可將肢體固定在功能位置以達到預防或矯正攣縮的功能在急性期對於二三度燒

傷的病患傷口又在關節附近使用副木可協助擺位效果植皮後患肢保護固定及矯

正早期攣縮慢性期還有動態性副木協助關節活動同時對燒傷疤塊施與壓力減少疤

痕過度增生(3)關節運動及體能恢復運動(exercise)物理治療師有各種運動治療技術

與處方維持關節活動度避免攣縮更可促進血液循環減低水腫並促進體能[Nedelec

et al 2012] (4)壓力治療(pressure)通常疤痕增生約持續一年甚至更久才會趨於穩

定壓力治療是利用各種可提供壓力的材料(如彈性壓力衣束套矽膠墊塑膠面具

等)加壓於痊癒的傷口處抑制疤痕增生而面部則有特製透明塑膠面罩對抗臉部疤痕

上述各項治療均需專業且具實作經驗的物理治療師配合患者恢復階段進行評估擬定治

療計畫執行介入活動

第三節 燒傷後重返社會現況與影響因素

協助燒燙傷病患早日回歸社會是燒傷治療的 終目的燒燙傷病患回歸社會通常

面臨許多問題(1)肢體功能重建嚴重燒傷患者常需一再開刀與重建有時仍無法完

全回復原來的功能必須持續透過輔助器具設計或代償性功能訓練逐漸恢復獨立生產

式生活(2)個人家庭社會的心理調適燒傷意外時的夢魘及燒傷疤痕都會影響病

13

13 1013

患心理健康以及面對社會的自信心必須透過 常接觸的治療師心理師及社工人員給

予支持與協助(3)社會接納與角色安置學校或社會是否能接受並給予適當就業就學

機會以平常態度接納患者讓他們正常發展與學習

1993年衛生署曾抽樣調查149 位燒燙傷病患調查國內燒燙傷患者重返社會狀況[張

瑞昆1993年]結果發現燒燙傷後轉業者有303無法工作者有167而真正回到

原來工作者僅達212受傷後影響繼續求學者(休學)亦有130Bowden等學者亦

曾調查206位燒傷病患[Bowden et al 1989]研究果顯示影響返回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燒

傷嚴重程度燒傷部位及社會地位大多數燒傷病患傷口痊癒後受傷處遺留的疤痕

活動功能障礙自我形象恐懼厭惡與羞愧都是造成人際關係與生活適應困難的原

因[Stoddard et al 2015]因此燒傷後治療需要完整且專業的團隊協助才能讓患者達成

理想的治療目標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是一條艱辛長路因此提供燒傷病患完整治療介入計劃應包

括住院期及出院後肢體功能重健及心理支持 終目的是幫助燒傷病患儘早回復到先前

的生活期望物理治療及醫界齊心努力加以全國各界支持盡力搶救更多年輕生命

期望每一位患者都能浴火重生昂首邁向復原之路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建立的理

念是希望綜合國內外現有的燒傷物理治療實證集眾專家之力分工合作搜尋相關文

獻報告並參考先進國家及學術團體已出版的臨床指引做系統性的整理並歸納出符合國

13

13 1113

內實際可行的物理治療臨床服務建議及成效評量方式以期提供國內燒傷患者 佳物理

治療服務

參考文獻

1 董光義陳美玲歐聖運王先震臺灣地區大面積燒傷之流行病學財團法人中

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2006年資料來源httpwwwcbforgtwugC_Pro05asp

2 林燕慧黃美涓李言貞陳綉儀唐銳森物理治療早期介入燒傷急性期醫療照

護的角色物理治療 199621152-160

3 張瑞昆台灣地區灼傷病患復健現況調查行政院衛生署1993年

4 張瑞昆燒傷病人的復健治療2004年

5 Bowden ML Feller I Progressive burn rehabilitation Bull Rev Burn Inj 19851128

6 Bowden ML Thomson PD Prasad JK Factors influencing return to employment after a

burn injury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8970772-774

7 Nedelec B Serghiou MA Niszczak J McMahon M Healey 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13

13 1213

early ambulation of burn survivors after lower extremity grafts J Burn Care Res

201233319-329

8 Nedelec B Parry I Acharya H Benavides L Bills S Bucher JL Cheal J Chouinard A

Crump D Duch S Godleski M Guenther J Knox C LaBonte E Lorello D Lucio JX

Macdonald LE Kemp-Offenberg J Osborne C Pontius K Yelvington M de Oliveira A

Kloda LA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 J Burn Care Res 2015 Aug 17 [Epub ahead of print]

9 Spires MC Bowden ML Ahrns KS Wahl WL Impact of a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facility on functional outcome and length of stay of burn survivors J Burn Care Rehabil

200526532-538

10 Stoddard FJ Jr Ryan CM Schneider JC Physical and psychiatric recovery from burns

PsychiatrClin North Am 201538105-120

13

13 1313

第二章 方法學 (Methodology)

第一節 文獻搜尋

本指引的製定是依據衛生福利部補助之計畫-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師與

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由多次專家會議討論並決定本指引發展架構流

程及涵蓋內容

以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方式蒐尋有關燒傷物理治療之臨床指引必須包含急性期亞

急性期及出院恢復期的物理治療介入經由世界物理治療聯盟 (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 的協助配合搜尋 MedlinePubMed 及 Cochrane review 等資

料庫納入自 2005 至 2015 年之間相關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指引文獻搜尋的關鍵字為

burnphysical therapyphysiotherapyrehabilitationexercisefunctional trainingsystemic

review 及 guidelines排除動物實驗非英文及非中文文獻並由所搜尋文獻之參考資

料進一步擴大搜尋其他相關的文獻資料

經過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所有成員的分頭文獻

搜尋後彙整資料篩選出符合條件並納入的文獻共有四篇出版年由 2007 年至 2015

年詳細指引文獻資料如表一

13

13 1413

表一納入的文獻

第二節 文獻評析標準

符合條件之四篇指引文獻由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進行評讀指引品質的評讀

工具為中文版 AGRE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Researchamp Evaluation)臨床指引評估工具

[陳杰峰2006 年]針對各指引適用範圍與目的(scope and purpose)權益相關人的參

與情形(stakeholder nvolvement)指引發展的嚴謹度(rigour of development)指引的

明確性和代表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應用性(applicability)及編製的公正客觀及

文獻(出版年) 出版國家單位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2015)

USA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Physio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2014)

Australia

Agency for Clinical Innovation (ACI)

Physiotherapy in Burns Plastics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3)

Ireland

University of Limerick

Burn Survivor RehabilitationPrinciples and

Guidelin for the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2007)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Burn

Association (ANZBA)

13

13 1513

獨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等六大領域進行評讀共計有 23 個項目(如附錄)每

個項目均以四等級的量表進行評分從 4「完全同意」到 1「完全不同意」

後評分結果將指引分成三個大部分第一是「強烈建議」第二是「建議」第三

是「不建議」計分方式視領域之總分決定該總分由領域內各獨立項目分數總和而得

進而對該領域的得分百分比進行標準化表二為試算之範例

表二AGREE 各領域總分試算範例此領域分數為 82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總分

評讀人 1 4 3 4 11

評讀人 2 4 2 3 9

評讀人 3 3 3 3 9

評讀人 4 4 4 4 12

評讀人 5 4 3 4 12

總分 19 15 18 52

註 高分=4 分(完全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60

低分=1 分(完全不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15

標準化領域分數總分- 低分 高分- 低分=(52-12)(60-12)100=82

13

13 1613

AGREE 評估項目中「強烈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多為 3 分或 4 分

或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的結果「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得到 4 分與

得到 1 分的次數相近或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反之「不建議」的定義為

被評核的分數大部份皆為 1 分或 2 分或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第三節 文獻品質評析結果

經過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以 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進行評讀評析結

果如圖一在適用範圍與目的及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性兩個領域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60 分以上屬於「強烈建議」等級其他四個領域分數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30 分以上屬於「建議」等級因此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

指引發展團隊即依據此四篇指引文獻進行資了整合完成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13

13 1713

圖ㄧ以 AGREE 工具評估收納之四篇指引各領域綜合得分

註一各收納之指引文獻以出版年代表

註二「強烈建議」為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不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參考文獻

陳杰峰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繁體中文版臺北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實證醫

學中心2006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13 二13 三13 四13 五13 六13

得分13

領域13

2015 2014 2013 2007

13

13 1813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生理復健初評表

姓名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性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 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 燒燙傷深度 2 度 3 度 4 度

伴隨損傷 無 截肢 神經損傷 肌腱損傷 骨折 吸入性灼傷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 佳 普通 差 慣用手 右手 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 3輕度 2中度 1重度 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 閉嘴 頸前彎 頸後仰 頸右側彎 頸左側彎 頸右轉 頸左轉

右腕彎曲 右腕伸直 右前臂外旋 右肘彎曲 右肘伸直 右肩前舉 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 左腕伸直 左前臂外旋 左肘彎曲 左肘伸直 左肩前舉 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 右髖伸直 右膝彎曲 右膝伸直 右踝背屈 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 左髖伸直 左膝彎曲 左膝伸直 左踝背屈 左踝蹠屈

右手 掌指關節彎曲 右手 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 掌指關節彎曲 左手 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 正常 (+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 __ 左__ __ 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 ___ 左__ 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 _ _ _ 左__ _ _

抓握(grasp)右__ __ 左__ __ 物體操作(manipulation)右__ __ 左_ ___

(註鵝頸指右 左 鈕釦指右 左 鎚狀指右 左 )

水腫情形 無 輕度 中度 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 正常 癢 麻 痛 過度敏感 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 佳 普通 差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8: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713

照護學會就定義燒傷中心(Burn Center)需包括醫師護理師(士)營養師治療師社

工師和心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國內醫學中心級的燒傷中心都有專屬的物理職能治療

師參與醫療團隊治療師的角色在針對個案處於各個恢復階段需擬定不同的治療目標和

計劃其急性期服務主要包括提供擺位與各項運動介入預防後續併發症產生[林燕慧

等1996年]維護病患住院期間及出院後功能陪伴患者功能重建及回到職場也提

供家屬照護資訊與技術及心理支持只要早期設立介入計劃並確實執行治療可有效

減少後遺症[Bowden et al 1985 Spires et al 2005]保有肢體功能及外觀減少日後重建

整形對整體醫療與社會支付無庸是一大節撙

這次八仙樂園粉塵暴燃意外發生後國內醫療體系總動員在第一時間已經提供

佳緊急醫療照護服務然而許多患者陸續進入急性後期疤痕對抗及功能重建階段需要

大量專業燒傷物理治療師提供長期在地服務過去國內燒傷物理治療師多集中在醫學中

心且人力不足以應付此次大量大面積患者數量因此亟需結合政府與物理治療專業團

體的力量除了提供治療技術培訓課程以提升第一線治療人員的專業能力發展社區暨

居家燒傷治療服務模式之外更需建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與預後評估工具進

行患者長期功能追蹤與成效評量以利建立國內燒傷治療長期功能恢復及預後之資料

13

13 813

第二節 燒傷後物理治療介入計畫

理想的燒傷治療團隊介入應從病人入院第一天開始持續到患者結疤組織穩定整

體功能恢復為止一般說來整個治療計劃可分為三個階段(1)植皮前期(或稱急性

期)從病人入院開始到淺二度以下燙傷傷口痊癒而深二度以上燙傷傷口清創妥當

準備接受植皮為止這階段治療師介入目標是降低患部水腫及預防攣縮鼓勵病人自我

照顧並教導病患和家屬積極參與治療計劃(2)植皮期(或稱固定期)從病人接受植

皮手術開始持續到植皮癒合存活病患可活動植皮部位的肢體為止大面積深度燒傷

病人在住院期間要反覆經歷多次植皮與固定期治療師會配合整型外科醫師進度給予

適當介入計畫避免併發症或後遺症產生(3)植皮後期(或稱痊癒期)此時絕大部分

傷口己經痊癒或經手術覆蓋妥當病患可以出院返家而這個階段也是長期疤痕對抗

正是展開的階段這時期治療師介入重點在抑制肥大疤痕增生預防與矯正關節攣縮或

變形以及日常功能重建

物理治療介入包括燒傷治療評估指導擺位關節活動運動關節鬆動及牽拉運

動體能復原運動疤痕衛教諮詢功能重建職業重建及心理支持等[Nedelec et al 2015]

治療內容包括(1)指導擺位(positioning)為了避免關節攣縮及減低水腫從急性植皮

前期開始物理治療師就會指導患者臥床或休息時間肢體擺放在對抗攣縮及促進血液回

流的位置 (2)副木(splinting)副木是一種藉低溫加熱即可成型的肢體塑膠支架它

13

13 913

可將肢體固定在功能位置以達到預防或矯正攣縮的功能在急性期對於二三度燒

傷的病患傷口又在關節附近使用副木可協助擺位效果植皮後患肢保護固定及矯

正早期攣縮慢性期還有動態性副木協助關節活動同時對燒傷疤塊施與壓力減少疤

痕過度增生(3)關節運動及體能恢復運動(exercise)物理治療師有各種運動治療技術

與處方維持關節活動度避免攣縮更可促進血液循環減低水腫並促進體能[Nedelec

et al 2012] (4)壓力治療(pressure)通常疤痕增生約持續一年甚至更久才會趨於穩

定壓力治療是利用各種可提供壓力的材料(如彈性壓力衣束套矽膠墊塑膠面具

等)加壓於痊癒的傷口處抑制疤痕增生而面部則有特製透明塑膠面罩對抗臉部疤痕

上述各項治療均需專業且具實作經驗的物理治療師配合患者恢復階段進行評估擬定治

療計畫執行介入活動

第三節 燒傷後重返社會現況與影響因素

協助燒燙傷病患早日回歸社會是燒傷治療的 終目的燒燙傷病患回歸社會通常

面臨許多問題(1)肢體功能重建嚴重燒傷患者常需一再開刀與重建有時仍無法完

全回復原來的功能必須持續透過輔助器具設計或代償性功能訓練逐漸恢復獨立生產

式生活(2)個人家庭社會的心理調適燒傷意外時的夢魘及燒傷疤痕都會影響病

13

13 1013

患心理健康以及面對社會的自信心必須透過 常接觸的治療師心理師及社工人員給

予支持與協助(3)社會接納與角色安置學校或社會是否能接受並給予適當就業就學

機會以平常態度接納患者讓他們正常發展與學習

1993年衛生署曾抽樣調查149 位燒燙傷病患調查國內燒燙傷患者重返社會狀況[張

瑞昆1993年]結果發現燒燙傷後轉業者有303無法工作者有167而真正回到

原來工作者僅達212受傷後影響繼續求學者(休學)亦有130Bowden等學者亦

曾調查206位燒傷病患[Bowden et al 1989]研究果顯示影響返回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燒

傷嚴重程度燒傷部位及社會地位大多數燒傷病患傷口痊癒後受傷處遺留的疤痕

活動功能障礙自我形象恐懼厭惡與羞愧都是造成人際關係與生活適應困難的原

因[Stoddard et al 2015]因此燒傷後治療需要完整且專業的團隊協助才能讓患者達成

理想的治療目標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是一條艱辛長路因此提供燒傷病患完整治療介入計劃應包

括住院期及出院後肢體功能重健及心理支持 終目的是幫助燒傷病患儘早回復到先前

的生活期望物理治療及醫界齊心努力加以全國各界支持盡力搶救更多年輕生命

期望每一位患者都能浴火重生昂首邁向復原之路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建立的理

念是希望綜合國內外現有的燒傷物理治療實證集眾專家之力分工合作搜尋相關文

獻報告並參考先進國家及學術團體已出版的臨床指引做系統性的整理並歸納出符合國

13

13 1113

內實際可行的物理治療臨床服務建議及成效評量方式以期提供國內燒傷患者 佳物理

治療服務

參考文獻

1 董光義陳美玲歐聖運王先震臺灣地區大面積燒傷之流行病學財團法人中

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2006年資料來源httpwwwcbforgtwugC_Pro05asp

2 林燕慧黃美涓李言貞陳綉儀唐銳森物理治療早期介入燒傷急性期醫療照

護的角色物理治療 199621152-160

3 張瑞昆台灣地區灼傷病患復健現況調查行政院衛生署1993年

4 張瑞昆燒傷病人的復健治療2004年

5 Bowden ML Feller I Progressive burn rehabilitation Bull Rev Burn Inj 19851128

6 Bowden ML Thomson PD Prasad JK Factors influencing return to employment after a

burn injury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8970772-774

7 Nedelec B Serghiou MA Niszczak J McMahon M Healey 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13

13 1213

early ambulation of burn survivors after lower extremity grafts J Burn Care Res

201233319-329

8 Nedelec B Parry I Acharya H Benavides L Bills S Bucher JL Cheal J Chouinard A

Crump D Duch S Godleski M Guenther J Knox C LaBonte E Lorello D Lucio JX

Macdonald LE Kemp-Offenberg J Osborne C Pontius K Yelvington M de Oliveira A

Kloda LA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 J Burn Care Res 2015 Aug 17 [Epub ahead of print]

9 Spires MC Bowden ML Ahrns KS Wahl WL Impact of a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facility on functional outcome and length of stay of burn survivors J Burn Care Rehabil

200526532-538

10 Stoddard FJ Jr Ryan CM Schneider JC Physical and psychiatric recovery from burns

PsychiatrClin North Am 201538105-120

13

13 1313

第二章 方法學 (Methodology)

第一節 文獻搜尋

本指引的製定是依據衛生福利部補助之計畫-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師與

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由多次專家會議討論並決定本指引發展架構流

程及涵蓋內容

以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方式蒐尋有關燒傷物理治療之臨床指引必須包含急性期亞

急性期及出院恢復期的物理治療介入經由世界物理治療聯盟 (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 的協助配合搜尋 MedlinePubMed 及 Cochrane review 等資

料庫納入自 2005 至 2015 年之間相關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指引文獻搜尋的關鍵字為

burnphysical therapyphysiotherapyrehabilitationexercisefunctional trainingsystemic

review 及 guidelines排除動物實驗非英文及非中文文獻並由所搜尋文獻之參考資

料進一步擴大搜尋其他相關的文獻資料

經過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所有成員的分頭文獻

搜尋後彙整資料篩選出符合條件並納入的文獻共有四篇出版年由 2007 年至 2015

年詳細指引文獻資料如表一

13

13 1413

表一納入的文獻

第二節 文獻評析標準

符合條件之四篇指引文獻由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進行評讀指引品質的評讀

工具為中文版 AGRE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Researchamp Evaluation)臨床指引評估工具

[陳杰峰2006 年]針對各指引適用範圍與目的(scope and purpose)權益相關人的參

與情形(stakeholder nvolvement)指引發展的嚴謹度(rigour of development)指引的

明確性和代表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應用性(applicability)及編製的公正客觀及

文獻(出版年) 出版國家單位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2015)

USA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Physio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2014)

Australia

Agency for Clinical Innovation (ACI)

Physiotherapy in Burns Plastics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3)

Ireland

University of Limerick

Burn Survivor RehabilitationPrinciples and

Guidelin for the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2007)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Burn

Association (ANZBA)

13

13 1513

獨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等六大領域進行評讀共計有 23 個項目(如附錄)每

個項目均以四等級的量表進行評分從 4「完全同意」到 1「完全不同意」

後評分結果將指引分成三個大部分第一是「強烈建議」第二是「建議」第三

是「不建議」計分方式視領域之總分決定該總分由領域內各獨立項目分數總和而得

進而對該領域的得分百分比進行標準化表二為試算之範例

表二AGREE 各領域總分試算範例此領域分數為 82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總分

評讀人 1 4 3 4 11

評讀人 2 4 2 3 9

評讀人 3 3 3 3 9

評讀人 4 4 4 4 12

評讀人 5 4 3 4 12

總分 19 15 18 52

註 高分=4 分(完全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60

低分=1 分(完全不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15

標準化領域分數總分- 低分 高分- 低分=(52-12)(60-12)100=82

13

13 1613

AGREE 評估項目中「強烈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多為 3 分或 4 分

或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的結果「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得到 4 分與

得到 1 分的次數相近或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反之「不建議」的定義為

被評核的分數大部份皆為 1 分或 2 分或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第三節 文獻品質評析結果

經過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以 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進行評讀評析結

果如圖一在適用範圍與目的及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性兩個領域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60 分以上屬於「強烈建議」等級其他四個領域分數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30 分以上屬於「建議」等級因此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

指引發展團隊即依據此四篇指引文獻進行資了整合完成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13

13 1713

圖ㄧ以 AGREE 工具評估收納之四篇指引各領域綜合得分

註一各收納之指引文獻以出版年代表

註二「強烈建議」為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不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參考文獻

陳杰峰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繁體中文版臺北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實證醫

學中心2006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13 二13 三13 四13 五13 六13

得分13

領域13

2015 2014 2013 2007

13

13 1813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生理復健初評表

姓名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性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 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 燒燙傷深度 2 度 3 度 4 度

伴隨損傷 無 截肢 神經損傷 肌腱損傷 骨折 吸入性灼傷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 佳 普通 差 慣用手 右手 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 3輕度 2中度 1重度 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 閉嘴 頸前彎 頸後仰 頸右側彎 頸左側彎 頸右轉 頸左轉

右腕彎曲 右腕伸直 右前臂外旋 右肘彎曲 右肘伸直 右肩前舉 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 左腕伸直 左前臂外旋 左肘彎曲 左肘伸直 左肩前舉 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 右髖伸直 右膝彎曲 右膝伸直 右踝背屈 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 左髖伸直 左膝彎曲 左膝伸直 左踝背屈 左踝蹠屈

右手 掌指關節彎曲 右手 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 掌指關節彎曲 左手 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 正常 (+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 __ 左__ __ 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 ___ 左__ 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 _ _ _ 左__ _ _

抓握(grasp)右__ __ 左__ __ 物體操作(manipulation)右__ __ 左_ ___

(註鵝頸指右 左 鈕釦指右 左 鎚狀指右 左 )

水腫情形 無 輕度 中度 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 正常 癢 麻 痛 過度敏感 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 佳 普通 差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9: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813

第二節 燒傷後物理治療介入計畫

理想的燒傷治療團隊介入應從病人入院第一天開始持續到患者結疤組織穩定整

體功能恢復為止一般說來整個治療計劃可分為三個階段(1)植皮前期(或稱急性

期)從病人入院開始到淺二度以下燙傷傷口痊癒而深二度以上燙傷傷口清創妥當

準備接受植皮為止這階段治療師介入目標是降低患部水腫及預防攣縮鼓勵病人自我

照顧並教導病患和家屬積極參與治療計劃(2)植皮期(或稱固定期)從病人接受植

皮手術開始持續到植皮癒合存活病患可活動植皮部位的肢體為止大面積深度燒傷

病人在住院期間要反覆經歷多次植皮與固定期治療師會配合整型外科醫師進度給予

適當介入計畫避免併發症或後遺症產生(3)植皮後期(或稱痊癒期)此時絕大部分

傷口己經痊癒或經手術覆蓋妥當病患可以出院返家而這個階段也是長期疤痕對抗

正是展開的階段這時期治療師介入重點在抑制肥大疤痕增生預防與矯正關節攣縮或

變形以及日常功能重建

物理治療介入包括燒傷治療評估指導擺位關節活動運動關節鬆動及牽拉運

動體能復原運動疤痕衛教諮詢功能重建職業重建及心理支持等[Nedelec et al 2015]

治療內容包括(1)指導擺位(positioning)為了避免關節攣縮及減低水腫從急性植皮

前期開始物理治療師就會指導患者臥床或休息時間肢體擺放在對抗攣縮及促進血液回

流的位置 (2)副木(splinting)副木是一種藉低溫加熱即可成型的肢體塑膠支架它

13

13 913

可將肢體固定在功能位置以達到預防或矯正攣縮的功能在急性期對於二三度燒

傷的病患傷口又在關節附近使用副木可協助擺位效果植皮後患肢保護固定及矯

正早期攣縮慢性期還有動態性副木協助關節活動同時對燒傷疤塊施與壓力減少疤

痕過度增生(3)關節運動及體能恢復運動(exercise)物理治療師有各種運動治療技術

與處方維持關節活動度避免攣縮更可促進血液循環減低水腫並促進體能[Nedelec

et al 2012] (4)壓力治療(pressure)通常疤痕增生約持續一年甚至更久才會趨於穩

定壓力治療是利用各種可提供壓力的材料(如彈性壓力衣束套矽膠墊塑膠面具

等)加壓於痊癒的傷口處抑制疤痕增生而面部則有特製透明塑膠面罩對抗臉部疤痕

上述各項治療均需專業且具實作經驗的物理治療師配合患者恢復階段進行評估擬定治

療計畫執行介入活動

第三節 燒傷後重返社會現況與影響因素

協助燒燙傷病患早日回歸社會是燒傷治療的 終目的燒燙傷病患回歸社會通常

面臨許多問題(1)肢體功能重建嚴重燒傷患者常需一再開刀與重建有時仍無法完

全回復原來的功能必須持續透過輔助器具設計或代償性功能訓練逐漸恢復獨立生產

式生活(2)個人家庭社會的心理調適燒傷意外時的夢魘及燒傷疤痕都會影響病

13

13 1013

患心理健康以及面對社會的自信心必須透過 常接觸的治療師心理師及社工人員給

予支持與協助(3)社會接納與角色安置學校或社會是否能接受並給予適當就業就學

機會以平常態度接納患者讓他們正常發展與學習

1993年衛生署曾抽樣調查149 位燒燙傷病患調查國內燒燙傷患者重返社會狀況[張

瑞昆1993年]結果發現燒燙傷後轉業者有303無法工作者有167而真正回到

原來工作者僅達212受傷後影響繼續求學者(休學)亦有130Bowden等學者亦

曾調查206位燒傷病患[Bowden et al 1989]研究果顯示影響返回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燒

傷嚴重程度燒傷部位及社會地位大多數燒傷病患傷口痊癒後受傷處遺留的疤痕

活動功能障礙自我形象恐懼厭惡與羞愧都是造成人際關係與生活適應困難的原

因[Stoddard et al 2015]因此燒傷後治療需要完整且專業的團隊協助才能讓患者達成

理想的治療目標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是一條艱辛長路因此提供燒傷病患完整治療介入計劃應包

括住院期及出院後肢體功能重健及心理支持 終目的是幫助燒傷病患儘早回復到先前

的生活期望物理治療及醫界齊心努力加以全國各界支持盡力搶救更多年輕生命

期望每一位患者都能浴火重生昂首邁向復原之路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建立的理

念是希望綜合國內外現有的燒傷物理治療實證集眾專家之力分工合作搜尋相關文

獻報告並參考先進國家及學術團體已出版的臨床指引做系統性的整理並歸納出符合國

13

13 1113

內實際可行的物理治療臨床服務建議及成效評量方式以期提供國內燒傷患者 佳物理

治療服務

參考文獻

1 董光義陳美玲歐聖運王先震臺灣地區大面積燒傷之流行病學財團法人中

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2006年資料來源httpwwwcbforgtwugC_Pro05asp

2 林燕慧黃美涓李言貞陳綉儀唐銳森物理治療早期介入燒傷急性期醫療照

護的角色物理治療 199621152-160

3 張瑞昆台灣地區灼傷病患復健現況調查行政院衛生署1993年

4 張瑞昆燒傷病人的復健治療2004年

5 Bowden ML Feller I Progressive burn rehabilitation Bull Rev Burn Inj 19851128

6 Bowden ML Thomson PD Prasad JK Factors influencing return to employment after a

burn injury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8970772-774

7 Nedelec B Serghiou MA Niszczak J McMahon M Healey 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13

13 1213

early ambulation of burn survivors after lower extremity grafts J Burn Care Res

201233319-329

8 Nedelec B Parry I Acharya H Benavides L Bills S Bucher JL Cheal J Chouinard A

Crump D Duch S Godleski M Guenther J Knox C LaBonte E Lorello D Lucio JX

Macdonald LE Kemp-Offenberg J Osborne C Pontius K Yelvington M de Oliveira A

Kloda LA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 J Burn Care Res 2015 Aug 17 [Epub ahead of print]

9 Spires MC Bowden ML Ahrns KS Wahl WL Impact of a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facility on functional outcome and length of stay of burn survivors J Burn Care Rehabil

200526532-538

10 Stoddard FJ Jr Ryan CM Schneider JC Physical and psychiatric recovery from burns

PsychiatrClin North Am 201538105-120

13

13 1313

第二章 方法學 (Methodology)

第一節 文獻搜尋

本指引的製定是依據衛生福利部補助之計畫-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師與

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由多次專家會議討論並決定本指引發展架構流

程及涵蓋內容

以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方式蒐尋有關燒傷物理治療之臨床指引必須包含急性期亞

急性期及出院恢復期的物理治療介入經由世界物理治療聯盟 (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 的協助配合搜尋 MedlinePubMed 及 Cochrane review 等資

料庫納入自 2005 至 2015 年之間相關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指引文獻搜尋的關鍵字為

burnphysical therapyphysiotherapyrehabilitationexercisefunctional trainingsystemic

review 及 guidelines排除動物實驗非英文及非中文文獻並由所搜尋文獻之參考資

料進一步擴大搜尋其他相關的文獻資料

經過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所有成員的分頭文獻

搜尋後彙整資料篩選出符合條件並納入的文獻共有四篇出版年由 2007 年至 2015

年詳細指引文獻資料如表一

13

13 1413

表一納入的文獻

第二節 文獻評析標準

符合條件之四篇指引文獻由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進行評讀指引品質的評讀

工具為中文版 AGRE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Researchamp Evaluation)臨床指引評估工具

[陳杰峰2006 年]針對各指引適用範圍與目的(scope and purpose)權益相關人的參

與情形(stakeholder nvolvement)指引發展的嚴謹度(rigour of development)指引的

明確性和代表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應用性(applicability)及編製的公正客觀及

文獻(出版年) 出版國家單位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2015)

USA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Physio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2014)

Australia

Agency for Clinical Innovation (ACI)

Physiotherapy in Burns Plastics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3)

Ireland

University of Limerick

Burn Survivor RehabilitationPrinciples and

Guidelin for the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2007)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Burn

Association (ANZBA)

13

13 1513

獨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等六大領域進行評讀共計有 23 個項目(如附錄)每

個項目均以四等級的量表進行評分從 4「完全同意」到 1「完全不同意」

後評分結果將指引分成三個大部分第一是「強烈建議」第二是「建議」第三

是「不建議」計分方式視領域之總分決定該總分由領域內各獨立項目分數總和而得

進而對該領域的得分百分比進行標準化表二為試算之範例

表二AGREE 各領域總分試算範例此領域分數為 82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總分

評讀人 1 4 3 4 11

評讀人 2 4 2 3 9

評讀人 3 3 3 3 9

評讀人 4 4 4 4 12

評讀人 5 4 3 4 12

總分 19 15 18 52

註 高分=4 分(完全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60

低分=1 分(完全不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15

標準化領域分數總分- 低分 高分- 低分=(52-12)(60-12)100=82

13

13 1613

AGREE 評估項目中「強烈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多為 3 分或 4 分

或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的結果「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得到 4 分與

得到 1 分的次數相近或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反之「不建議」的定義為

被評核的分數大部份皆為 1 分或 2 分或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第三節 文獻品質評析結果

經過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以 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進行評讀評析結

果如圖一在適用範圍與目的及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性兩個領域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60 分以上屬於「強烈建議」等級其他四個領域分數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30 分以上屬於「建議」等級因此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

指引發展團隊即依據此四篇指引文獻進行資了整合完成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13

13 1713

圖ㄧ以 AGREE 工具評估收納之四篇指引各領域綜合得分

註一各收納之指引文獻以出版年代表

註二「強烈建議」為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不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參考文獻

陳杰峰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繁體中文版臺北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實證醫

學中心2006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13 二13 三13 四13 五13 六13

得分13

領域13

2015 2014 2013 2007

13

13 1813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生理復健初評表

姓名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性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 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 燒燙傷深度 2 度 3 度 4 度

伴隨損傷 無 截肢 神經損傷 肌腱損傷 骨折 吸入性灼傷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 佳 普通 差 慣用手 右手 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 3輕度 2中度 1重度 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 閉嘴 頸前彎 頸後仰 頸右側彎 頸左側彎 頸右轉 頸左轉

右腕彎曲 右腕伸直 右前臂外旋 右肘彎曲 右肘伸直 右肩前舉 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 左腕伸直 左前臂外旋 左肘彎曲 左肘伸直 左肩前舉 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 右髖伸直 右膝彎曲 右膝伸直 右踝背屈 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 左髖伸直 左膝彎曲 左膝伸直 左踝背屈 左踝蹠屈

右手 掌指關節彎曲 右手 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 掌指關節彎曲 左手 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 正常 (+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 __ 左__ __ 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 ___ 左__ 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 _ _ _ 左__ _ _

抓握(grasp)右__ __ 左__ __ 物體操作(manipulation)右__ __ 左_ ___

(註鵝頸指右 左 鈕釦指右 左 鎚狀指右 左 )

水腫情形 無 輕度 中度 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 正常 癢 麻 痛 過度敏感 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 佳 普通 差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10: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913

可將肢體固定在功能位置以達到預防或矯正攣縮的功能在急性期對於二三度燒

傷的病患傷口又在關節附近使用副木可協助擺位效果植皮後患肢保護固定及矯

正早期攣縮慢性期還有動態性副木協助關節活動同時對燒傷疤塊施與壓力減少疤

痕過度增生(3)關節運動及體能恢復運動(exercise)物理治療師有各種運動治療技術

與處方維持關節活動度避免攣縮更可促進血液循環減低水腫並促進體能[Nedelec

et al 2012] (4)壓力治療(pressure)通常疤痕增生約持續一年甚至更久才會趨於穩

定壓力治療是利用各種可提供壓力的材料(如彈性壓力衣束套矽膠墊塑膠面具

等)加壓於痊癒的傷口處抑制疤痕增生而面部則有特製透明塑膠面罩對抗臉部疤痕

上述各項治療均需專業且具實作經驗的物理治療師配合患者恢復階段進行評估擬定治

療計畫執行介入活動

第三節 燒傷後重返社會現況與影響因素

協助燒燙傷病患早日回歸社會是燒傷治療的 終目的燒燙傷病患回歸社會通常

面臨許多問題(1)肢體功能重建嚴重燒傷患者常需一再開刀與重建有時仍無法完

全回復原來的功能必須持續透過輔助器具設計或代償性功能訓練逐漸恢復獨立生產

式生活(2)個人家庭社會的心理調適燒傷意外時的夢魘及燒傷疤痕都會影響病

13

13 1013

患心理健康以及面對社會的自信心必須透過 常接觸的治療師心理師及社工人員給

予支持與協助(3)社會接納與角色安置學校或社會是否能接受並給予適當就業就學

機會以平常態度接納患者讓他們正常發展與學習

1993年衛生署曾抽樣調查149 位燒燙傷病患調查國內燒燙傷患者重返社會狀況[張

瑞昆1993年]結果發現燒燙傷後轉業者有303無法工作者有167而真正回到

原來工作者僅達212受傷後影響繼續求學者(休學)亦有130Bowden等學者亦

曾調查206位燒傷病患[Bowden et al 1989]研究果顯示影響返回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燒

傷嚴重程度燒傷部位及社會地位大多數燒傷病患傷口痊癒後受傷處遺留的疤痕

活動功能障礙自我形象恐懼厭惡與羞愧都是造成人際關係與生活適應困難的原

因[Stoddard et al 2015]因此燒傷後治療需要完整且專業的團隊協助才能讓患者達成

理想的治療目標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是一條艱辛長路因此提供燒傷病患完整治療介入計劃應包

括住院期及出院後肢體功能重健及心理支持 終目的是幫助燒傷病患儘早回復到先前

的生活期望物理治療及醫界齊心努力加以全國各界支持盡力搶救更多年輕生命

期望每一位患者都能浴火重生昂首邁向復原之路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建立的理

念是希望綜合國內外現有的燒傷物理治療實證集眾專家之力分工合作搜尋相關文

獻報告並參考先進國家及學術團體已出版的臨床指引做系統性的整理並歸納出符合國

13

13 1113

內實際可行的物理治療臨床服務建議及成效評量方式以期提供國內燒傷患者 佳物理

治療服務

參考文獻

1 董光義陳美玲歐聖運王先震臺灣地區大面積燒傷之流行病學財團法人中

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2006年資料來源httpwwwcbforgtwugC_Pro05asp

2 林燕慧黃美涓李言貞陳綉儀唐銳森物理治療早期介入燒傷急性期醫療照

護的角色物理治療 199621152-160

3 張瑞昆台灣地區灼傷病患復健現況調查行政院衛生署1993年

4 張瑞昆燒傷病人的復健治療2004年

5 Bowden ML Feller I Progressive burn rehabilitation Bull Rev Burn Inj 19851128

6 Bowden ML Thomson PD Prasad JK Factors influencing return to employment after a

burn injury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8970772-774

7 Nedelec B Serghiou MA Niszczak J McMahon M Healey 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13

13 1213

early ambulation of burn survivors after lower extremity grafts J Burn Care Res

201233319-329

8 Nedelec B Parry I Acharya H Benavides L Bills S Bucher JL Cheal J Chouinard A

Crump D Duch S Godleski M Guenther J Knox C LaBonte E Lorello D Lucio JX

Macdonald LE Kemp-Offenberg J Osborne C Pontius K Yelvington M de Oliveira A

Kloda LA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 J Burn Care Res 2015 Aug 17 [Epub ahead of print]

9 Spires MC Bowden ML Ahrns KS Wahl WL Impact of a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facility on functional outcome and length of stay of burn survivors J Burn Care Rehabil

200526532-538

10 Stoddard FJ Jr Ryan CM Schneider JC Physical and psychiatric recovery from burns

PsychiatrClin North Am 201538105-120

13

13 1313

第二章 方法學 (Methodology)

第一節 文獻搜尋

本指引的製定是依據衛生福利部補助之計畫-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師與

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由多次專家會議討論並決定本指引發展架構流

程及涵蓋內容

以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方式蒐尋有關燒傷物理治療之臨床指引必須包含急性期亞

急性期及出院恢復期的物理治療介入經由世界物理治療聯盟 (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 的協助配合搜尋 MedlinePubMed 及 Cochrane review 等資

料庫納入自 2005 至 2015 年之間相關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指引文獻搜尋的關鍵字為

burnphysical therapyphysiotherapyrehabilitationexercisefunctional trainingsystemic

review 及 guidelines排除動物實驗非英文及非中文文獻並由所搜尋文獻之參考資

料進一步擴大搜尋其他相關的文獻資料

經過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所有成員的分頭文獻

搜尋後彙整資料篩選出符合條件並納入的文獻共有四篇出版年由 2007 年至 2015

年詳細指引文獻資料如表一

13

13 1413

表一納入的文獻

第二節 文獻評析標準

符合條件之四篇指引文獻由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進行評讀指引品質的評讀

工具為中文版 AGRE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Researchamp Evaluation)臨床指引評估工具

[陳杰峰2006 年]針對各指引適用範圍與目的(scope and purpose)權益相關人的參

與情形(stakeholder nvolvement)指引發展的嚴謹度(rigour of development)指引的

明確性和代表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應用性(applicability)及編製的公正客觀及

文獻(出版年) 出版國家單位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2015)

USA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Physio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2014)

Australia

Agency for Clinical Innovation (ACI)

Physiotherapy in Burns Plastics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3)

Ireland

University of Limerick

Burn Survivor RehabilitationPrinciples and

Guidelin for the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2007)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Burn

Association (ANZBA)

13

13 1513

獨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等六大領域進行評讀共計有 23 個項目(如附錄)每

個項目均以四等級的量表進行評分從 4「完全同意」到 1「完全不同意」

後評分結果將指引分成三個大部分第一是「強烈建議」第二是「建議」第三

是「不建議」計分方式視領域之總分決定該總分由領域內各獨立項目分數總和而得

進而對該領域的得分百分比進行標準化表二為試算之範例

表二AGREE 各領域總分試算範例此領域分數為 82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總分

評讀人 1 4 3 4 11

評讀人 2 4 2 3 9

評讀人 3 3 3 3 9

評讀人 4 4 4 4 12

評讀人 5 4 3 4 12

總分 19 15 18 52

註 高分=4 分(完全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60

低分=1 分(完全不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15

標準化領域分數總分- 低分 高分- 低分=(52-12)(60-12)100=82

13

13 1613

AGREE 評估項目中「強烈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多為 3 分或 4 分

或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的結果「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得到 4 分與

得到 1 分的次數相近或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反之「不建議」的定義為

被評核的分數大部份皆為 1 分或 2 分或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第三節 文獻品質評析結果

經過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以 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進行評讀評析結

果如圖一在適用範圍與目的及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性兩個領域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60 分以上屬於「強烈建議」等級其他四個領域分數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30 分以上屬於「建議」等級因此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

指引發展團隊即依據此四篇指引文獻進行資了整合完成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13

13 1713

圖ㄧ以 AGREE 工具評估收納之四篇指引各領域綜合得分

註一各收納之指引文獻以出版年代表

註二「強烈建議」為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不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參考文獻

陳杰峰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繁體中文版臺北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實證醫

學中心2006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13 二13 三13 四13 五13 六13

得分13

領域13

2015 2014 2013 2007

13

13 1813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生理復健初評表

姓名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性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 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 燒燙傷深度 2 度 3 度 4 度

伴隨損傷 無 截肢 神經損傷 肌腱損傷 骨折 吸入性灼傷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 佳 普通 差 慣用手 右手 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 3輕度 2中度 1重度 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 閉嘴 頸前彎 頸後仰 頸右側彎 頸左側彎 頸右轉 頸左轉

右腕彎曲 右腕伸直 右前臂外旋 右肘彎曲 右肘伸直 右肩前舉 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 左腕伸直 左前臂外旋 左肘彎曲 左肘伸直 左肩前舉 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 右髖伸直 右膝彎曲 右膝伸直 右踝背屈 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 左髖伸直 左膝彎曲 左膝伸直 左踝背屈 左踝蹠屈

右手 掌指關節彎曲 右手 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 掌指關節彎曲 左手 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 正常 (+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 __ 左__ __ 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 ___ 左__ 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 _ _ _ 左__ _ _

抓握(grasp)右__ __ 左__ __ 物體操作(manipulation)右__ __ 左_ ___

(註鵝頸指右 左 鈕釦指右 左 鎚狀指右 左 )

水腫情形 無 輕度 中度 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 正常 癢 麻 痛 過度敏感 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 佳 普通 差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11: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1013

患心理健康以及面對社會的自信心必須透過 常接觸的治療師心理師及社工人員給

予支持與協助(3)社會接納與角色安置學校或社會是否能接受並給予適當就業就學

機會以平常態度接納患者讓他們正常發展與學習

1993年衛生署曾抽樣調查149 位燒燙傷病患調查國內燒燙傷患者重返社會狀況[張

瑞昆1993年]結果發現燒燙傷後轉業者有303無法工作者有167而真正回到

原來工作者僅達212受傷後影響繼續求學者(休學)亦有130Bowden等學者亦

曾調查206位燒傷病患[Bowden et al 1989]研究果顯示影響返回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燒

傷嚴重程度燒傷部位及社會地位大多數燒傷病患傷口痊癒後受傷處遺留的疤痕

活動功能障礙自我形象恐懼厭惡與羞愧都是造成人際關係與生活適應困難的原

因[Stoddard et al 2015]因此燒傷後治療需要完整且專業的團隊協助才能讓患者達成

理想的治療目標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是一條艱辛長路因此提供燒傷病患完整治療介入計劃應包

括住院期及出院後肢體功能重健及心理支持 終目的是幫助燒傷病患儘早回復到先前

的生活期望物理治療及醫界齊心努力加以全國各界支持盡力搶救更多年輕生命

期望每一位患者都能浴火重生昂首邁向復原之路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建立的理

念是希望綜合國內外現有的燒傷物理治療實證集眾專家之力分工合作搜尋相關文

獻報告並參考先進國家及學術團體已出版的臨床指引做系統性的整理並歸納出符合國

13

13 1113

內實際可行的物理治療臨床服務建議及成效評量方式以期提供國內燒傷患者 佳物理

治療服務

參考文獻

1 董光義陳美玲歐聖運王先震臺灣地區大面積燒傷之流行病學財團法人中

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2006年資料來源httpwwwcbforgtwugC_Pro05asp

2 林燕慧黃美涓李言貞陳綉儀唐銳森物理治療早期介入燒傷急性期醫療照

護的角色物理治療 199621152-160

3 張瑞昆台灣地區灼傷病患復健現況調查行政院衛生署1993年

4 張瑞昆燒傷病人的復健治療2004年

5 Bowden ML Feller I Progressive burn rehabilitation Bull Rev Burn Inj 19851128

6 Bowden ML Thomson PD Prasad JK Factors influencing return to employment after a

burn injury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8970772-774

7 Nedelec B Serghiou MA Niszczak J McMahon M Healey 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13

13 1213

early ambulation of burn survivors after lower extremity grafts J Burn Care Res

201233319-329

8 Nedelec B Parry I Acharya H Benavides L Bills S Bucher JL Cheal J Chouinard A

Crump D Duch S Godleski M Guenther J Knox C LaBonte E Lorello D Lucio JX

Macdonald LE Kemp-Offenberg J Osborne C Pontius K Yelvington M de Oliveira A

Kloda LA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 J Burn Care Res 2015 Aug 17 [Epub ahead of print]

9 Spires MC Bowden ML Ahrns KS Wahl WL Impact of a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facility on functional outcome and length of stay of burn survivors J Burn Care Rehabil

200526532-538

10 Stoddard FJ Jr Ryan CM Schneider JC Physical and psychiatric recovery from burns

PsychiatrClin North Am 201538105-120

13

13 1313

第二章 方法學 (Methodology)

第一節 文獻搜尋

本指引的製定是依據衛生福利部補助之計畫-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師與

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由多次專家會議討論並決定本指引發展架構流

程及涵蓋內容

以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方式蒐尋有關燒傷物理治療之臨床指引必須包含急性期亞

急性期及出院恢復期的物理治療介入經由世界物理治療聯盟 (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 的協助配合搜尋 MedlinePubMed 及 Cochrane review 等資

料庫納入自 2005 至 2015 年之間相關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指引文獻搜尋的關鍵字為

burnphysical therapyphysiotherapyrehabilitationexercisefunctional trainingsystemic

review 及 guidelines排除動物實驗非英文及非中文文獻並由所搜尋文獻之參考資

料進一步擴大搜尋其他相關的文獻資料

經過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所有成員的分頭文獻

搜尋後彙整資料篩選出符合條件並納入的文獻共有四篇出版年由 2007 年至 2015

年詳細指引文獻資料如表一

13

13 1413

表一納入的文獻

第二節 文獻評析標準

符合條件之四篇指引文獻由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進行評讀指引品質的評讀

工具為中文版 AGRE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Researchamp Evaluation)臨床指引評估工具

[陳杰峰2006 年]針對各指引適用範圍與目的(scope and purpose)權益相關人的參

與情形(stakeholder nvolvement)指引發展的嚴謹度(rigour of development)指引的

明確性和代表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應用性(applicability)及編製的公正客觀及

文獻(出版年) 出版國家單位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2015)

USA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Physio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2014)

Australia

Agency for Clinical Innovation (ACI)

Physiotherapy in Burns Plastics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3)

Ireland

University of Limerick

Burn Survivor RehabilitationPrinciples and

Guidelin for the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2007)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Burn

Association (ANZBA)

13

13 1513

獨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等六大領域進行評讀共計有 23 個項目(如附錄)每

個項目均以四等級的量表進行評分從 4「完全同意」到 1「完全不同意」

後評分結果將指引分成三個大部分第一是「強烈建議」第二是「建議」第三

是「不建議」計分方式視領域之總分決定該總分由領域內各獨立項目分數總和而得

進而對該領域的得分百分比進行標準化表二為試算之範例

表二AGREE 各領域總分試算範例此領域分數為 82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總分

評讀人 1 4 3 4 11

評讀人 2 4 2 3 9

評讀人 3 3 3 3 9

評讀人 4 4 4 4 12

評讀人 5 4 3 4 12

總分 19 15 18 52

註 高分=4 分(完全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60

低分=1 分(完全不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15

標準化領域分數總分- 低分 高分- 低分=(52-12)(60-12)100=82

13

13 1613

AGREE 評估項目中「強烈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多為 3 分或 4 分

或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的結果「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得到 4 分與

得到 1 分的次數相近或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反之「不建議」的定義為

被評核的分數大部份皆為 1 分或 2 分或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第三節 文獻品質評析結果

經過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以 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進行評讀評析結

果如圖一在適用範圍與目的及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性兩個領域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60 分以上屬於「強烈建議」等級其他四個領域分數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30 分以上屬於「建議」等級因此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

指引發展團隊即依據此四篇指引文獻進行資了整合完成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13

13 1713

圖ㄧ以 AGREE 工具評估收納之四篇指引各領域綜合得分

註一各收納之指引文獻以出版年代表

註二「強烈建議」為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不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參考文獻

陳杰峰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繁體中文版臺北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實證醫

學中心2006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13 二13 三13 四13 五13 六13

得分13

領域13

2015 2014 2013 2007

13

13 1813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生理復健初評表

姓名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性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 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 燒燙傷深度 2 度 3 度 4 度

伴隨損傷 無 截肢 神經損傷 肌腱損傷 骨折 吸入性灼傷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 佳 普通 差 慣用手 右手 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 3輕度 2中度 1重度 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 閉嘴 頸前彎 頸後仰 頸右側彎 頸左側彎 頸右轉 頸左轉

右腕彎曲 右腕伸直 右前臂外旋 右肘彎曲 右肘伸直 右肩前舉 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 左腕伸直 左前臂外旋 左肘彎曲 左肘伸直 左肩前舉 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 右髖伸直 右膝彎曲 右膝伸直 右踝背屈 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 左髖伸直 左膝彎曲 左膝伸直 左踝背屈 左踝蹠屈

右手 掌指關節彎曲 右手 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 掌指關節彎曲 左手 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 正常 (+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 __ 左__ __ 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 ___ 左__ 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 _ _ _ 左__ _ _

抓握(grasp)右__ __ 左__ __ 物體操作(manipulation)右__ __ 左_ ___

(註鵝頸指右 左 鈕釦指右 左 鎚狀指右 左 )

水腫情形 無 輕度 中度 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 正常 癢 麻 痛 過度敏感 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 佳 普通 差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12: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1113

內實際可行的物理治療臨床服務建議及成效評量方式以期提供國內燒傷患者 佳物理

治療服務

參考文獻

1 董光義陳美玲歐聖運王先震臺灣地區大面積燒傷之流行病學財團法人中

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2006年資料來源httpwwwcbforgtwugC_Pro05asp

2 林燕慧黃美涓李言貞陳綉儀唐銳森物理治療早期介入燒傷急性期醫療照

護的角色物理治療 199621152-160

3 張瑞昆台灣地區灼傷病患復健現況調查行政院衛生署1993年

4 張瑞昆燒傷病人的復健治療2004年

5 Bowden ML Feller I Progressive burn rehabilitation Bull Rev Burn Inj 19851128

6 Bowden ML Thomson PD Prasad JK Factors influencing return to employment after a

burn injury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8970772-774

7 Nedelec B Serghiou MA Niszczak J McMahon M Healey 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13

13 1213

early ambulation of burn survivors after lower extremity grafts J Burn Care Res

201233319-329

8 Nedelec B Parry I Acharya H Benavides L Bills S Bucher JL Cheal J Chouinard A

Crump D Duch S Godleski M Guenther J Knox C LaBonte E Lorello D Lucio JX

Macdonald LE Kemp-Offenberg J Osborne C Pontius K Yelvington M de Oliveira A

Kloda LA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 J Burn Care Res 2015 Aug 17 [Epub ahead of print]

9 Spires MC Bowden ML Ahrns KS Wahl WL Impact of a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facility on functional outcome and length of stay of burn survivors J Burn Care Rehabil

200526532-538

10 Stoddard FJ Jr Ryan CM Schneider JC Physical and psychiatric recovery from burns

PsychiatrClin North Am 201538105-120

13

13 1313

第二章 方法學 (Methodology)

第一節 文獻搜尋

本指引的製定是依據衛生福利部補助之計畫-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師與

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由多次專家會議討論並決定本指引發展架構流

程及涵蓋內容

以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方式蒐尋有關燒傷物理治療之臨床指引必須包含急性期亞

急性期及出院恢復期的物理治療介入經由世界物理治療聯盟 (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 的協助配合搜尋 MedlinePubMed 及 Cochrane review 等資

料庫納入自 2005 至 2015 年之間相關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指引文獻搜尋的關鍵字為

burnphysical therapyphysiotherapyrehabilitationexercisefunctional trainingsystemic

review 及 guidelines排除動物實驗非英文及非中文文獻並由所搜尋文獻之參考資

料進一步擴大搜尋其他相關的文獻資料

經過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所有成員的分頭文獻

搜尋後彙整資料篩選出符合條件並納入的文獻共有四篇出版年由 2007 年至 2015

年詳細指引文獻資料如表一

13

13 1413

表一納入的文獻

第二節 文獻評析標準

符合條件之四篇指引文獻由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進行評讀指引品質的評讀

工具為中文版 AGRE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Researchamp Evaluation)臨床指引評估工具

[陳杰峰2006 年]針對各指引適用範圍與目的(scope and purpose)權益相關人的參

與情形(stakeholder nvolvement)指引發展的嚴謹度(rigour of development)指引的

明確性和代表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應用性(applicability)及編製的公正客觀及

文獻(出版年) 出版國家單位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2015)

USA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Physio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2014)

Australia

Agency for Clinical Innovation (ACI)

Physiotherapy in Burns Plastics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3)

Ireland

University of Limerick

Burn Survivor RehabilitationPrinciples and

Guidelin for the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2007)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Burn

Association (ANZBA)

13

13 1513

獨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等六大領域進行評讀共計有 23 個項目(如附錄)每

個項目均以四等級的量表進行評分從 4「完全同意」到 1「完全不同意」

後評分結果將指引分成三個大部分第一是「強烈建議」第二是「建議」第三

是「不建議」計分方式視領域之總分決定該總分由領域內各獨立項目分數總和而得

進而對該領域的得分百分比進行標準化表二為試算之範例

表二AGREE 各領域總分試算範例此領域分數為 82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總分

評讀人 1 4 3 4 11

評讀人 2 4 2 3 9

評讀人 3 3 3 3 9

評讀人 4 4 4 4 12

評讀人 5 4 3 4 12

總分 19 15 18 52

註 高分=4 分(完全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60

低分=1 分(完全不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15

標準化領域分數總分- 低分 高分- 低分=(52-12)(60-12)100=82

13

13 1613

AGREE 評估項目中「強烈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多為 3 分或 4 分

或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的結果「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得到 4 分與

得到 1 分的次數相近或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反之「不建議」的定義為

被評核的分數大部份皆為 1 分或 2 分或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第三節 文獻品質評析結果

經過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以 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進行評讀評析結

果如圖一在適用範圍與目的及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性兩個領域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60 分以上屬於「強烈建議」等級其他四個領域分數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30 分以上屬於「建議」等級因此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

指引發展團隊即依據此四篇指引文獻進行資了整合完成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13

13 1713

圖ㄧ以 AGREE 工具評估收納之四篇指引各領域綜合得分

註一各收納之指引文獻以出版年代表

註二「強烈建議」為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不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參考文獻

陳杰峰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繁體中文版臺北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實證醫

學中心2006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13 二13 三13 四13 五13 六13

得分13

領域13

2015 2014 2013 2007

13

13 1813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生理復健初評表

姓名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性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 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 燒燙傷深度 2 度 3 度 4 度

伴隨損傷 無 截肢 神經損傷 肌腱損傷 骨折 吸入性灼傷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 佳 普通 差 慣用手 右手 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 3輕度 2中度 1重度 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 閉嘴 頸前彎 頸後仰 頸右側彎 頸左側彎 頸右轉 頸左轉

右腕彎曲 右腕伸直 右前臂外旋 右肘彎曲 右肘伸直 右肩前舉 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 左腕伸直 左前臂外旋 左肘彎曲 左肘伸直 左肩前舉 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 右髖伸直 右膝彎曲 右膝伸直 右踝背屈 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 左髖伸直 左膝彎曲 左膝伸直 左踝背屈 左踝蹠屈

右手 掌指關節彎曲 右手 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 掌指關節彎曲 左手 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 正常 (+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 __ 左__ __ 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 ___ 左__ 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 _ _ _ 左__ _ _

抓握(grasp)右__ __ 左__ __ 物體操作(manipulation)右__ __ 左_ ___

(註鵝頸指右 左 鈕釦指右 左 鎚狀指右 左 )

水腫情形 無 輕度 中度 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 正常 癢 麻 痛 過度敏感 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 佳 普通 差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13: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1213

early ambulation of burn survivors after lower extremity grafts J Burn Care Res

201233319-329

8 Nedelec B Parry I Acharya H Benavides L Bills S Bucher JL Cheal J Chouinard A

Crump D Duch S Godleski M Guenther J Knox C LaBonte E Lorello D Lucio JX

Macdonald LE Kemp-Offenberg J Osborne C Pontius K Yelvington M de Oliveira A

Kloda LA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 J Burn Care Res 2015 Aug 17 [Epub ahead of print]

9 Spires MC Bowden ML Ahrns KS Wahl WL Impact of a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facility on functional outcome and length of stay of burn survivors J Burn Care Rehabil

200526532-538

10 Stoddard FJ Jr Ryan CM Schneider JC Physical and psychiatric recovery from burns

PsychiatrClin North Am 201538105-120

13

13 1313

第二章 方法學 (Methodology)

第一節 文獻搜尋

本指引的製定是依據衛生福利部補助之計畫-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師與

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由多次專家會議討論並決定本指引發展架構流

程及涵蓋內容

以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方式蒐尋有關燒傷物理治療之臨床指引必須包含急性期亞

急性期及出院恢復期的物理治療介入經由世界物理治療聯盟 (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 的協助配合搜尋 MedlinePubMed 及 Cochrane review 等資

料庫納入自 2005 至 2015 年之間相關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指引文獻搜尋的關鍵字為

burnphysical therapyphysiotherapyrehabilitationexercisefunctional trainingsystemic

review 及 guidelines排除動物實驗非英文及非中文文獻並由所搜尋文獻之參考資

料進一步擴大搜尋其他相關的文獻資料

經過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所有成員的分頭文獻

搜尋後彙整資料篩選出符合條件並納入的文獻共有四篇出版年由 2007 年至 2015

年詳細指引文獻資料如表一

13

13 1413

表一納入的文獻

第二節 文獻評析標準

符合條件之四篇指引文獻由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進行評讀指引品質的評讀

工具為中文版 AGRE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Researchamp Evaluation)臨床指引評估工具

[陳杰峰2006 年]針對各指引適用範圍與目的(scope and purpose)權益相關人的參

與情形(stakeholder nvolvement)指引發展的嚴謹度(rigour of development)指引的

明確性和代表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應用性(applicability)及編製的公正客觀及

文獻(出版年) 出版國家單位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2015)

USA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Physio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2014)

Australia

Agency for Clinical Innovation (ACI)

Physiotherapy in Burns Plastics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3)

Ireland

University of Limerick

Burn Survivor RehabilitationPrinciples and

Guidelin for the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2007)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Burn

Association (ANZBA)

13

13 1513

獨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等六大領域進行評讀共計有 23 個項目(如附錄)每

個項目均以四等級的量表進行評分從 4「完全同意」到 1「完全不同意」

後評分結果將指引分成三個大部分第一是「強烈建議」第二是「建議」第三

是「不建議」計分方式視領域之總分決定該總分由領域內各獨立項目分數總和而得

進而對該領域的得分百分比進行標準化表二為試算之範例

表二AGREE 各領域總分試算範例此領域分數為 82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總分

評讀人 1 4 3 4 11

評讀人 2 4 2 3 9

評讀人 3 3 3 3 9

評讀人 4 4 4 4 12

評讀人 5 4 3 4 12

總分 19 15 18 52

註 高分=4 分(完全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60

低分=1 分(完全不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15

標準化領域分數總分- 低分 高分- 低分=(52-12)(60-12)100=82

13

13 1613

AGREE 評估項目中「強烈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多為 3 分或 4 分

或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的結果「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得到 4 分與

得到 1 分的次數相近或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反之「不建議」的定義為

被評核的分數大部份皆為 1 分或 2 分或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第三節 文獻品質評析結果

經過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以 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進行評讀評析結

果如圖一在適用範圍與目的及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性兩個領域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60 分以上屬於「強烈建議」等級其他四個領域分數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30 分以上屬於「建議」等級因此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

指引發展團隊即依據此四篇指引文獻進行資了整合完成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13

13 1713

圖ㄧ以 AGREE 工具評估收納之四篇指引各領域綜合得分

註一各收納之指引文獻以出版年代表

註二「強烈建議」為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不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參考文獻

陳杰峰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繁體中文版臺北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實證醫

學中心2006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13 二13 三13 四13 五13 六13

得分13

領域13

2015 2014 2013 2007

13

13 1813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生理復健初評表

姓名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性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 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 燒燙傷深度 2 度 3 度 4 度

伴隨損傷 無 截肢 神經損傷 肌腱損傷 骨折 吸入性灼傷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 佳 普通 差 慣用手 右手 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 3輕度 2中度 1重度 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 閉嘴 頸前彎 頸後仰 頸右側彎 頸左側彎 頸右轉 頸左轉

右腕彎曲 右腕伸直 右前臂外旋 右肘彎曲 右肘伸直 右肩前舉 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 左腕伸直 左前臂外旋 左肘彎曲 左肘伸直 左肩前舉 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 右髖伸直 右膝彎曲 右膝伸直 右踝背屈 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 左髖伸直 左膝彎曲 左膝伸直 左踝背屈 左踝蹠屈

右手 掌指關節彎曲 右手 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 掌指關節彎曲 左手 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 正常 (+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 __ 左__ __ 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 ___ 左__ 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 _ _ _ 左__ _ _

抓握(grasp)右__ __ 左__ __ 物體操作(manipulation)右__ __ 左_ ___

(註鵝頸指右 左 鈕釦指右 左 鎚狀指右 左 )

水腫情形 無 輕度 中度 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 正常 癢 麻 痛 過度敏感 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 佳 普通 差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14: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1313

第二章 方法學 (Methodology)

第一節 文獻搜尋

本指引的製定是依據衛生福利部補助之計畫-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師與

職能治療師培訓計畫暨社區服務介入由多次專家會議討論並決定本指引發展架構流

程及涵蓋內容

以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方式蒐尋有關燒傷物理治療之臨床指引必須包含急性期亞

急性期及出院恢復期的物理治療介入經由世界物理治療聯盟 (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 的協助配合搜尋 MedlinePubMed 及 Cochrane review 等資

料庫納入自 2005 至 2015 年之間相關之燒傷物理治療臨床指引文獻搜尋的關鍵字為

burnphysical therapyphysiotherapyrehabilitationexercisefunctional trainingsystemic

review 及 guidelines排除動物實驗非英文及非中文文獻並由所搜尋文獻之參考資

料進一步擴大搜尋其他相關的文獻資料

經過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發展團隊所有成員的分頭文獻

搜尋後彙整資料篩選出符合條件並納入的文獻共有四篇出版年由 2007 年至 2015

年詳細指引文獻資料如表一

13

13 1413

表一納入的文獻

第二節 文獻評析標準

符合條件之四篇指引文獻由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進行評讀指引品質的評讀

工具為中文版 AGRE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Researchamp Evaluation)臨床指引評估工具

[陳杰峰2006 年]針對各指引適用範圍與目的(scope and purpose)權益相關人的參

與情形(stakeholder nvolvement)指引發展的嚴謹度(rigour of development)指引的

明確性和代表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應用性(applicability)及編製的公正客觀及

文獻(出版年) 出版國家單位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2015)

USA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Physio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2014)

Australia

Agency for Clinical Innovation (ACI)

Physiotherapy in Burns Plastics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3)

Ireland

University of Limerick

Burn Survivor RehabilitationPrinciples and

Guidelin for the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2007)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Burn

Association (ANZBA)

13

13 1513

獨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等六大領域進行評讀共計有 23 個項目(如附錄)每

個項目均以四等級的量表進行評分從 4「完全同意」到 1「完全不同意」

後評分結果將指引分成三個大部分第一是「強烈建議」第二是「建議」第三

是「不建議」計分方式視領域之總分決定該總分由領域內各獨立項目分數總和而得

進而對該領域的得分百分比進行標準化表二為試算之範例

表二AGREE 各領域總分試算範例此領域分數為 82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總分

評讀人 1 4 3 4 11

評讀人 2 4 2 3 9

評讀人 3 3 3 3 9

評讀人 4 4 4 4 12

評讀人 5 4 3 4 12

總分 19 15 18 52

註 高分=4 分(完全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60

低分=1 分(完全不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15

標準化領域分數總分- 低分 高分- 低分=(52-12)(60-12)100=82

13

13 1613

AGREE 評估項目中「強烈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多為 3 分或 4 分

或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的結果「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得到 4 分與

得到 1 分的次數相近或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反之「不建議」的定義為

被評核的分數大部份皆為 1 分或 2 分或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第三節 文獻品質評析結果

經過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以 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進行評讀評析結

果如圖一在適用範圍與目的及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性兩個領域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60 分以上屬於「強烈建議」等級其他四個領域分數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30 分以上屬於「建議」等級因此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

指引發展團隊即依據此四篇指引文獻進行資了整合完成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13

13 1713

圖ㄧ以 AGREE 工具評估收納之四篇指引各領域綜合得分

註一各收納之指引文獻以出版年代表

註二「強烈建議」為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不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參考文獻

陳杰峰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繁體中文版臺北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實證醫

學中心2006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13 二13 三13 四13 五13 六13

得分13

領域13

2015 2014 2013 2007

13

13 1813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生理復健初評表

姓名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性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 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 燒燙傷深度 2 度 3 度 4 度

伴隨損傷 無 截肢 神經損傷 肌腱損傷 骨折 吸入性灼傷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 佳 普通 差 慣用手 右手 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 3輕度 2中度 1重度 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 閉嘴 頸前彎 頸後仰 頸右側彎 頸左側彎 頸右轉 頸左轉

右腕彎曲 右腕伸直 右前臂外旋 右肘彎曲 右肘伸直 右肩前舉 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 左腕伸直 左前臂外旋 左肘彎曲 左肘伸直 左肩前舉 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 右髖伸直 右膝彎曲 右膝伸直 右踝背屈 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 左髖伸直 左膝彎曲 左膝伸直 左踝背屈 左踝蹠屈

右手 掌指關節彎曲 右手 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 掌指關節彎曲 左手 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 正常 (+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 __ 左__ __ 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 ___ 左__ 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 _ _ _ 左__ _ _

抓握(grasp)右__ __ 左__ __ 物體操作(manipulation)右__ __ 左_ ___

(註鵝頸指右 左 鈕釦指右 左 鎚狀指右 左 )

水腫情形 無 輕度 中度 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 正常 癢 麻 痛 過度敏感 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 佳 普通 差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15: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1413

表一納入的文獻

第二節 文獻評析標準

符合條件之四篇指引文獻由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進行評讀指引品質的評讀

工具為中文版 AGRE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Researchamp Evaluation)臨床指引評估工具

[陳杰峰2006 年]針對各指引適用範圍與目的(scope and purpose)權益相關人的參

與情形(stakeholder nvolvement)指引發展的嚴謹度(rigour of development)指引的

明確性和代表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應用性(applicability)及編製的公正客觀及

文獻(出版年) 出版國家單位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After Burn Injury(2015)

USA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Physio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2014)

Australia

Agency for Clinical Innovation (ACI)

Physiotherapy in Burns Plastics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3)

Ireland

University of Limerick

Burn Survivor RehabilitationPrinciples and

Guidelin for the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2007)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Burn

Association (ANZBA)

13

13 1513

獨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等六大領域進行評讀共計有 23 個項目(如附錄)每

個項目均以四等級的量表進行評分從 4「完全同意」到 1「完全不同意」

後評分結果將指引分成三個大部分第一是「強烈建議」第二是「建議」第三

是「不建議」計分方式視領域之總分決定該總分由領域內各獨立項目分數總和而得

進而對該領域的得分百分比進行標準化表二為試算之範例

表二AGREE 各領域總分試算範例此領域分數為 82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總分

評讀人 1 4 3 4 11

評讀人 2 4 2 3 9

評讀人 3 3 3 3 9

評讀人 4 4 4 4 12

評讀人 5 4 3 4 12

總分 19 15 18 52

註 高分=4 分(完全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60

低分=1 分(完全不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15

標準化領域分數總分- 低分 高分- 低分=(52-12)(60-12)100=82

13

13 1613

AGREE 評估項目中「強烈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多為 3 分或 4 分

或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的結果「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得到 4 分與

得到 1 分的次數相近或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反之「不建議」的定義為

被評核的分數大部份皆為 1 分或 2 分或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第三節 文獻品質評析結果

經過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以 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進行評讀評析結

果如圖一在適用範圍與目的及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性兩個領域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60 分以上屬於「強烈建議」等級其他四個領域分數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30 分以上屬於「建議」等級因此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

指引發展團隊即依據此四篇指引文獻進行資了整合完成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13

13 1713

圖ㄧ以 AGREE 工具評估收納之四篇指引各領域綜合得分

註一各收納之指引文獻以出版年代表

註二「強烈建議」為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不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參考文獻

陳杰峰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繁體中文版臺北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實證醫

學中心2006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13 二13 三13 四13 五13 六13

得分13

領域13

2015 2014 2013 2007

13

13 1813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生理復健初評表

姓名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性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 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 燒燙傷深度 2 度 3 度 4 度

伴隨損傷 無 截肢 神經損傷 肌腱損傷 骨折 吸入性灼傷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 佳 普通 差 慣用手 右手 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 3輕度 2中度 1重度 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 閉嘴 頸前彎 頸後仰 頸右側彎 頸左側彎 頸右轉 頸左轉

右腕彎曲 右腕伸直 右前臂外旋 右肘彎曲 右肘伸直 右肩前舉 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 左腕伸直 左前臂外旋 左肘彎曲 左肘伸直 左肩前舉 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 右髖伸直 右膝彎曲 右膝伸直 右踝背屈 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 左髖伸直 左膝彎曲 左膝伸直 左踝背屈 左踝蹠屈

右手 掌指關節彎曲 右手 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 掌指關節彎曲 左手 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 正常 (+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 __ 左__ __ 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 ___ 左__ 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 _ _ _ 左__ _ _

抓握(grasp)右__ __ 左__ __ 物體操作(manipulation)右__ __ 左_ ___

(註鵝頸指右 左 鈕釦指右 左 鎚狀指右 左 )

水腫情形 無 輕度 中度 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 正常 癢 麻 痛 過度敏感 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 佳 普通 差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16: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1513

獨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等六大領域進行評讀共計有 23 個項目(如附錄)每

個項目均以四等級的量表進行評分從 4「完全同意」到 1「完全不同意」

後評分結果將指引分成三個大部分第一是「強烈建議」第二是「建議」第三

是「不建議」計分方式視領域之總分決定該總分由領域內各獨立項目分數總和而得

進而對該領域的得分百分比進行標準化表二為試算之範例

表二AGREE 各領域總分試算範例此領域分數為 82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總分

評讀人 1 4 3 4 11

評讀人 2 4 2 3 9

評讀人 3 3 3 3 9

評讀人 4 4 4 4 12

評讀人 5 4 3 4 12

總分 19 15 18 52

註 高分=4 分(完全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60

低分=1 分(完全不同意)3(項目數)5(評讀人數)=15

標準化領域分數總分- 低分 高分- 低分=(52-12)(60-12)100=82

13

13 1613

AGREE 評估項目中「強烈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多為 3 分或 4 分

或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的結果「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得到 4 分與

得到 1 分的次數相近或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反之「不建議」的定義為

被評核的分數大部份皆為 1 分或 2 分或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第三節 文獻品質評析結果

經過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以 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進行評讀評析結

果如圖一在適用範圍與目的及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性兩個領域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60 分以上屬於「強烈建議」等級其他四個領域分數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30 分以上屬於「建議」等級因此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

指引發展團隊即依據此四篇指引文獻進行資了整合完成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13

13 1713

圖ㄧ以 AGREE 工具評估收納之四篇指引各領域綜合得分

註一各收納之指引文獻以出版年代表

註二「強烈建議」為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不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參考文獻

陳杰峰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繁體中文版臺北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實證醫

學中心2006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13 二13 三13 四13 五13 六13

得分13

領域13

2015 2014 2013 2007

13

13 1813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生理復健初評表

姓名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性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 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 燒燙傷深度 2 度 3 度 4 度

伴隨損傷 無 截肢 神經損傷 肌腱損傷 骨折 吸入性灼傷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 佳 普通 差 慣用手 右手 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 3輕度 2中度 1重度 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 閉嘴 頸前彎 頸後仰 頸右側彎 頸左側彎 頸右轉 頸左轉

右腕彎曲 右腕伸直 右前臂外旋 右肘彎曲 右肘伸直 右肩前舉 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 左腕伸直 左前臂外旋 左肘彎曲 左肘伸直 左肩前舉 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 右髖伸直 右膝彎曲 右膝伸直 右踝背屈 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 左髖伸直 左膝彎曲 左膝伸直 左踝背屈 左踝蹠屈

右手 掌指關節彎曲 右手 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 掌指關節彎曲 左手 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 正常 (+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 __ 左__ __ 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 ___ 左__ 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 _ _ _ 左__ _ _

抓握(grasp)右__ __ 左__ __ 物體操作(manipulation)右__ __ 左_ ___

(註鵝頸指右 左 鈕釦指右 左 鎚狀指右 左 )

水腫情形 無 輕度 中度 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 正常 癢 麻 痛 過度敏感 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 佳 普通 差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17: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1613

AGREE 評估項目中「強烈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多為 3 分或 4 分

或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的結果「建議」的定義為被評核的分數得到 4 分與

得到 1 分的次數相近或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反之「不建議」的定義為

被評核的分數大部份皆為 1 分或 2 分或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第三節 文獻品質評析結果

經過五位指引發展團隊成員分別以 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進行評讀評析結

果如圖一在適用範圍與目的及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性兩個領域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60 分以上屬於「強烈建議」等級其他四個領域分數四篇指引文獻評讀總

分都在 30 分以上屬於「建議」等級因此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

指引發展團隊即依據此四篇指引文獻進行資了整合完成本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13

13 1713

圖ㄧ以 AGREE 工具評估收納之四篇指引各領域綜合得分

註一各收納之指引文獻以出版年代表

註二「強烈建議」為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不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參考文獻

陳杰峰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繁體中文版臺北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實證醫

學中心2006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13 二13 三13 四13 五13 六13

得分13

領域13

2015 2014 2013 2007

13

13 1813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生理復健初評表

姓名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性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 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 燒燙傷深度 2 度 3 度 4 度

伴隨損傷 無 截肢 神經損傷 肌腱損傷 骨折 吸入性灼傷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 佳 普通 差 慣用手 右手 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 3輕度 2中度 1重度 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 閉嘴 頸前彎 頸後仰 頸右側彎 頸左側彎 頸右轉 頸左轉

右腕彎曲 右腕伸直 右前臂外旋 右肘彎曲 右肘伸直 右肩前舉 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 左腕伸直 左前臂外旋 左肘彎曲 左肘伸直 左肩前舉 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 右髖伸直 右膝彎曲 右膝伸直 右踝背屈 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 左髖伸直 左膝彎曲 左膝伸直 左踝背屈 左踝蹠屈

右手 掌指關節彎曲 右手 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 掌指關節彎曲 左手 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 正常 (+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 __ 左__ __ 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 ___ 左__ 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 _ _ _ 左__ _ _

抓握(grasp)右__ __ 左__ __ 物體操作(manipulation)右__ __ 左_ ___

(註鵝頸指右 左 鈕釦指右 左 鎚狀指右 左 )

水腫情形 無 輕度 中度 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 正常 癢 麻 痛 過度敏感 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 佳 普通 差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18: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1713

圖ㄧ以 AGREE 工具評估收納之四篇指引各領域綜合得分

註一各收納之指引文獻以出版年代表

註二「強烈建議」為整個領域總分達到高於 60 分「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達 30 至

60 分「不建議」為整個領域的總分低於 30 分

參考文獻

陳杰峰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繁體中文版臺北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實證醫

學中心2006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一13 二13 三13 四13 五13 六13

得分13

領域13

2015 2014 2013 2007

13

13 1813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生理復健初評表

姓名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性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 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 燒燙傷深度 2 度 3 度 4 度

伴隨損傷 無 截肢 神經損傷 肌腱損傷 骨折 吸入性灼傷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 佳 普通 差 慣用手 右手 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 3輕度 2中度 1重度 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 閉嘴 頸前彎 頸後仰 頸右側彎 頸左側彎 頸右轉 頸左轉

右腕彎曲 右腕伸直 右前臂外旋 右肘彎曲 右肘伸直 右肩前舉 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 左腕伸直 左前臂外旋 左肘彎曲 左肘伸直 左肩前舉 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 右髖伸直 右膝彎曲 右膝伸直 右踝背屈 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 左髖伸直 左膝彎曲 左膝伸直 左踝背屈 左踝蹠屈

右手 掌指關節彎曲 右手 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 掌指關節彎曲 左手 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 正常 (+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 __ 左__ __ 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 ___ 左__ 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 _ _ _ 左__ _ _

抓握(grasp)右__ __ 左__ __ 物體操作(manipulation)右__ __ 左_ ___

(註鵝頸指右 左 鈕釦指右 左 鎚狀指右 左 )

水腫情形 無 輕度 中度 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 正常 癢 麻 痛 過度敏感 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 佳 普通 差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19: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1813

第三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評估

(Outcomes measurement)

生理復健初評表

姓名____________ 生日____________ 性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 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 燒燙傷深度 2 度 3 度 4 度

伴隨損傷 無 截肢 神經損傷 肌腱損傷 骨折 吸入性灼傷

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 佳 普通 差 慣用手 右手 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 3輕度 2中度 1重度 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 閉嘴 頸前彎 頸後仰 頸右側彎 頸左側彎 頸右轉 頸左轉

右腕彎曲 右腕伸直 右前臂外旋 右肘彎曲 右肘伸直 右肩前舉 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 左腕伸直 左前臂外旋 左肘彎曲 左肘伸直 左肩前舉 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 右髖伸直 右膝彎曲 右膝伸直 右踝背屈 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 左髖伸直 左膝彎曲 左膝伸直 左踝背屈 左踝蹠屈

右手 掌指關節彎曲 右手 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 掌指關節彎曲 左手 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 正常 (+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 __ 左__ __ 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 ___ 左__ 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 _ _ _ 左__ _ _

抓握(grasp)右__ __ 左__ __ 物體操作(manipulation)右__ __ 左_ ___

(註鵝頸指右 左 鈕釦指右 左 鎚狀指右 左 )

水腫情形 無 輕度 中度 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 正常 癢 麻 痛 過度敏感 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 佳 普通 差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20: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1913

3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 部份完成 -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_ 轉位__________ 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 _ 躺rarr坐__________ ______

站rarr坐__ ________ ___ 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 ______ 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 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 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 中量協助 大量協助 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 無 助行器 四角拐 單拐 腋下拐 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4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 下半身衣物__ ______ 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附註 處遇建議 一週五次 一週四次 一週三次 一週二次 一週一次 可自行在家復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21: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2013

生理復原治療評估表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性 別 男 女

1基本資料 受傷日期__________醫院_________評估人員_______ 評估日期__________

燒燙傷總面積____________燒燙傷深度2 度3 度4 度

伴隨損傷無截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骨折吸入性灼傷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健配合度動機佳普通差

慣用手右手左手

2生理檢查 關節活動受限度(4極輕度443輕度342中度241重度140極重度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張嘴閉嘴頸前彎頸後仰頸右側彎頸左側彎頸右轉頸左轉

右腕彎曲右腕伸直右前臂外旋右肘彎曲右肘伸直右肩前舉右肩外展

左腕彎曲左腕伸直左前臂外旋左肘彎曲左肘伸直左肩前舉左肩外展

右髖前舉右髖伸直右膝彎曲右膝伸直右踝背屈右踝蹠屈

左髖前舉左髖伸直左膝彎曲左膝伸直左踝背屈左踝蹠屈

右手掌指關節彎曲右手指間關節彎曲

左手掌指關節彎曲左手指間關節彎曲

手功能正常(+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拇指對掌(thumb opposition)右____左____指側捏(lateral pinch)右____左____

指腹捏(palmar pinch)IIIIIIVV右___ _左___ _

抓握(grasp)右____左____物體操作(object manipulation)右____左____

註鵝頸指(Swan-neck deformity)右左

鈕釦指(boutonniere deformity)右左

鎚狀指(Mallet finger)右_左

水腫情形無輕度中度嚴重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膚感覺正常癢麻痛過度敏感低敏感(hyposensitiv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耐力佳普通差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22: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2113

3下肢功能測驗 閉眼單腳站立測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站立足踝肌力測試(足跟提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

深蹲功能性下肢關節活動評估 依臀部離地高度為lt12 小腿長 gt12 小腿長 gt小腿長

向前縱排行走測試 (Tandem Walk Forward TWF)連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數

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秒)

(請 受 檢 者 坐 在 直 背 的 椅 子 上 然 後 請 病 人 站 起 依 照 平 常 習 慣 速 度 往 前 走 三 公 尺 轉 身 回 到 椅 子 上 再 坐 下 )

六分鐘行走測試 (6-minute Walk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尺)

4肢體功能程度(Functional Level)(+可完成部份完成-無法完成 NA不適評 NE未評估) 床上移動_______________轉位________________

坐rarr躺_____________躺rarr坐________________

站rarr坐_____________坐rarr站________________

站rarr蹲________________蹲rarr站_______________

行走能於各種地表獨立行走能於平面地表獨立行走

小量協助中量協助大量協助需完全協助

行動輔具無助行器四角拐單拐腋下拐輪椅

其它__ _ _____

步態描述

5日常生活活動 (請填入適當數字7-獨立6-使用輔具下可以獨立完成5-在家人督導或是先準備好情況可自

行完成4-可自行完成 753-可自行完成 502-可自行完成 251-完全需要協助NA-不適評NE-未評)

穿脫衣物上半身衣物___ _____下半身衣物__ ______壓力衣__ _________

進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盥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23: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2213

生理復原治療日常生活與自我照顧能力評估表

A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若個案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其巴氏量表)

1進食請問您(您)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5 分mdash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0 分mdash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2移位請問您(您)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

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 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

踏板

(3) 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

10 分mdash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

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5 分mdash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

子上時須 1 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0 分mdash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 2 人幫忙

扶持才可移位

3如廁請問您(您)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

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上下馬桶

(2) 穿脫衣物且不弄髒

(3) 使用後擦拭清潔

(4) 不需有人監督安全

(5) 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5 分mdash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

用衛生紙

0 分mdash需人協助

4洗澡請問您(您)洗澡是否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24: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2313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0 分mdash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

5平地走動

(a) 請問您(您)是否可以在平地走 50 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5 分mdash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

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 50 公尺

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10 分mdash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

50 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5 分mdash可以操作輪椅

0 分mdash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

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6穿脫衣褲鞋襪請問您(您)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

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5 分mdash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

上動作

0 分mdash需別人完全幫忙

失能項數無輕度(1~2 項) 中度(3~4 項) 重度(≧5 項)

7個人衛生請問您(您)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不需協助 需協助

5 分mdash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

不需監督

0 分mdash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

或用枴杖)

5 分mdash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0 分mdash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25: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2413

9大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塞劑(軟便劑)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請問您(您)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

否需人協助處理

不需協助 需協助

10 分mdash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

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5 分mdash

(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0 分mdash需人協助處理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

B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 (以 近一個月的表現為準)

(註上街購物外出活動食物烹調家務維持洗衣服等五項中有三項以上需要協助者即為

輕度失能)

1 上街購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獨立完成所有購物需求

2獨立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每一次上街購物都需要有人陪

0完全不會上街購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2 外出活動【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夠自己開車騎車

3能夠自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能夠自己搭乘計程車但不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1當有人陪同可搭計程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0完全不能出門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26: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2513

3 食物烹調【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獨立計畫烹煮和擺設一頓適當的飯菜

2如果準備好一切佐料會做一頓適當的飯菜

1會將已做好的飯菜加熱

0需要別人把飯菜煮好擺好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4 家務維持【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4能做較繁重的家事或需偶爾家事協助(如搬動沙發擦地板

洗窗戶)

3能做較簡單的家事如洗碗鋪床疊被

2能做家事但不能達到可被接受的整潔程度

1所有的家事都需要別人協助

0完全不會做家事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5 洗衣服【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自己清洗所有衣物

1只清洗小件衣物

0完全依賴他人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6 使用電話的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

分)】

3獨立使用電話含查電話簿撥號等

2僅可撥熟悉的電話號碼

1僅會接電話不會撥電話

0完全不會使用電話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7服用藥物【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3能自己負責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藥物

2需要提醒或少許協助

1如果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

0不能自己服用藥物

勾選 1或 0

者列為失

能項目

8處理財務能力【不適用 (勾選ldquo不適用rdquo者此項分數視為滿分)】

2可以獨立處理財務

1可以處理日常的購買但需要別人協助與銀行往來或大宗

買賣

0不能處理錢財

勾選 0者

列為失能

項目

其他評估說明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27: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2613

水腫評估包含直接觀察觸診周徑體積可活動角度肌力測試儀徒手肌

力測試日常生活功能評估職能活動表現評估

活動評估頻率為住院 24 小時內初評後續評估於制動後關節活動開始臨床狀

態改變出院考量關節活動受限及評估的原因包括肌肉長度疼痛皮膚疤痕攣縮

沾黏等同時考量其他評估(整體傷害)如人口學數據1)年齡年輕兒童燒傷面

積小於 10於住院時可以不需要關節活動運動大面積燒傷臥床時需要擺位及關節

活動運動成人更有可能產生共病現象2)職業關節活動可能影響回到工作學校

3)慣用手較強肌力可能影響日常生活4)社交史兒童可考量行為問題與情緒受

創家長執行計畫的能力住家條件5)過去病史可能影響關節活動如成人關

節炎關節置換截肢兒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6)燒傷細節例如燒傷面積

深度位置手術感覺缺損水腫疼痛功能

關節活動度評估工具以量角器(goniometer)為主

肌力評估工具常見有捏壓力量(pinch strength)握力(grip strength Jamardynometer)

徒手肌力測試(manual muscle testing)量測肌力大多數以等速肌力儀進行慣用側腿伸

肌測試角速度包括 30 至 150 度每秒同時量測兩種速度者呈現組間差異發生於每

秒 30 度之低速的向心與離心及離心的每秒 90 度的肌力量測肌力評估應考量影響

因子如疼痛適應不佳(deconditioning)肌肉與肌腱傷害神經因素評估功能性肌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28: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2713

群強度如坐站蹲下4 小兒對象若年輕兒童可評估功能性肌力如前伸蹲下四

肢著地(all fours)較大兒童則以徒手肌肉測試分級

心肺功能評估七歲以上燒燙傷病人均需評估心肺耐力於正常能力以下者均給予

治療師監測下的心肺耐力運動使用標準跑步機運動測試(modified Bruce protocol)

行走測試以時速 27 在 0 坡度下開始測試每三分鐘以增加速度及坡度來增加負荷

量VO2peak=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nlt-110 and peak volitional effort achieved

日常生活(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評估工具家事技能駕駛親職能力工

作能力及職涯潛力休閒能力參與社區活動購物交通赴會兒童遊戲場所幼兒園學校

等注意心理精神狀態調適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29: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第四章 燒傷治療與功能重建之物理治療臨床服務指引

(Treatment)

第一節 呼吸照護(Respiratory management)

無論孩童或成人發生燒燙傷後肺功能都可能下降體表面積大於 25至 30

的燒燙傷會因為有毒代謝產物抗體與免疫調節物質釋出而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

響包括休克心血管系統衰竭呼吸系統衰竭肺衰竭免疫抑制與代謝過快

其中呼吸系統衰竭包括發炎反應媒介物質造成支氣管縮狹與肺水腫致使急性呼吸

窘迫症候群發生若病人遭受吸入性嗆傷則會更嚴重即使沒有吸入性嗆傷肺部

也會變成發炎反應與水腫的濾網損壞呼吸系統的功能針對吸入有毒氣體造成全

身性中毒應讓病人儘量採取坐姿並給予 100氧氣治療

(1) 吸入性嗆傷 (inhalational injury)

在孩童與成人都有文獻記載某些遭受吸入性嗆傷的重大燒燙傷病人會發

生長期的肺功能損傷並可能持續數年但比較不會發生在燒燙傷體表面積小

於 30或軀幹未燒傷或沒有遭受吸入性嗆傷的病人吸入性嗆傷與肺功能

受損可能導致有氧運動能力下降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30: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2913

吸入性嗆傷造成肺功能受損的原因包括1)吸入煙霧2)溫度對呼吸道的直

接損傷3)肺水腫4)呼吸道感染5)氣管內管插管的併發症6)反覆感染造成

的慢性發炎

無論燒燙傷面積大小吸入性嗆傷都顯著增加燒燙傷病人的死亡率治療

的原則在於一旦疑似有吸入性嗆傷就要開始治療尤其發生在密閉空間的燒傷

或病人的意識變差時因為在事發後 48 小時內呼吸道的徵狀跟診斷都無法確診

吸入性嗆傷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上的傷害主要是氣道腫脹阻塞應讓病人儘量採取

坐姿並儘快尋求醫療協助這些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必須接受氣管內管插管

而讓他們採取坐姿可以爭取時間

吸入性嗆傷造成喉嚨以下對氣道與肺的化學性傷害及所導致的病理生理

反應治療的重點在於預防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使頭部抬高以消腫不可使

用枕頭2)使呼吸力學機制正常化讓病人坐起儘量採取直立姿位如果病人

有使用鎮靜藥物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傾斜床以徒手壓復甦袋或呼吸器給予病人

過度充氣治療如果病人未使用鎮靜藥物甚至鼓勵病人下床站立踏步行走

鼓勵上肢主動運動能配合主動深呼吸運動更好3)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31: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3013

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修正式姿位引

流扣擊震動抽痰甚至 好 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進行關於肺部清潔技術

姿位引流以床面水平的修正式姿位引流為首要考量若病人血液動力學穩定且

無血氧飽和度過低才會考慮使用標準姿位引流考量對破損皮膚的刺激性會優

先使用震動若病人無法主動配合做深呼吸運動可考慮被動下也能刺激深呼

吸的胸廓擠壓法(squeeze)類似快速放鬆技巧(quick-release technique)

傷後 48 至 72 小時且未使用呼吸器患者之處置1)規律地進行功能性活動以

促進深呼吸鼓勵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下床行走騎健身腳踏車進行健身運

動2)規律積極地進行肺部清潔技術來移除肺水腫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每 4~6

小時進行預防性的扣擊震動抽痰配合使用拍痰達(flutter)或非侵入性正壓

呼吸器可加入標準姿位引流

傷後 3 至 5 天當肺水腫改善後治療頻率可以減少重點在清除肺水腫

造成的氣道內皮殘骸與偽膜性蛻殼治療局部肺部感染標準姿位引流與擺位

技術

傷後 5 天以上肺纖維化與限制型肺疾病的處置使呼吸力學機制功能發

揮到 佳胸廓活動運動與鬆動術上肢與軀幹肌肉的肌力訓練全身肌力訓

練心肺耐力與體適能訓練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32: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3113

吸入性嗆傷的肺部傷害會導致類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生理變化

趴姿擺位經多次試驗研究證明有效具有等級一或二的實證醫學效力其助益

包括1)改善氧合狀態2)降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3)使肺塌陷處重新擴張

4)增加功能性餘氣容積(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5)減少靜脈鬱血6)改善局

部血液灌流與換氣灌流比值7)防止褥瘡或對受壓處皮膚的不良影響

(2) 呼吸循環系統相關建議

植皮手術後針對植皮部位48 小時內不宜進行扣擊治療5 天內不宜進行

震動治療

鴉片類止痛藥物的副作用在於會抑制呼吸

燒燙傷病人的肺功能可以經過運動訓練有氧阻力訓練來改善並具實

證證據支持

燒燙傷病人應儘早起床活動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體能衰退與呼吸系統併

發症

第二節 水腫照護 (Edema management)

當燒燙傷範圍超過體表面積百分之三十時人體的系統性變化將開始發生細胞結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33: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3213

構改變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同時放出抗原與免疫調控物質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

內蛋白質及組織液流入組織間隙導致水腫形成急性燒燙傷會造成發炎反應與水腫

產生的腫脹量多寡是燒燙傷嚴重程度的指標小範圍燒燙傷亦然發炎反應會透

過身體影響全身系統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急性水腫形成包括受傷深度受傷面積

吸入性傷害的有無體液復甦營養狀況感染淋巴系統對受傷後多重挑戰的反

應能力進一步而言當傷口癒合完成後疤痕組織的成熟和攣縮也可能造成亞

急性慢性水腫水腫液體的組成隨時間改變變得更加僵硬且在組織間造成動作

阻力在需要手術重建或燒燙傷形式為環繞型包圍肢體或組織的個案身上水腫

影響組織動作的情形皆特別明顯

(1) 理解水腫形成機制與水腫評估

複習血管在循環系統中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了解對應不同燒燙傷深度範

圍所產生的組織結構破壞與急性血管反應例如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留意

急性期過後水腫的誘發因子例如較依賴的肢體欠缺活動不當加壓感染

共病症在癒合與復健過程中持續評估水腫類型和分級

水腫臨床分級與外觀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34: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3313

水腫分級 水腫外觀

第一級 柔軟可因壓力而輕微下陷

第二級 結實發紅不因壓力下陷

第三級 堅硬已纖維化

(2) 水腫照護技巧

切勿製造傷害給予任何處置都需注意勿加劇發炎並注意感染控制程序

另外在傷後不同時期配合其他治療需求發展一套適切的照護計畫同時監

控水腫的起伏情形

擺位將個案盡可能擺位於受傷部位高於心臟的位置以利淋巴引流與限

制依賴性水腫(dependent edema pooling)躺姿下將小範圍的手部傷處墊高二至

三個枕頭的高度傷口位於上肢且包含腋下時躺姿或坐姿下應擺位於肩關節

90 度外展20 度水平屈曲位置傷口位於頭頸部時應抬高床頭 20 至 30 度

並移去枕頭預防攣縮傷口位於下肢時應將床尾升高膝關節保持伸直

傷口位於軀幹頭頸部時應鼓勵個案間歇坐起使用擺位輔具輔助時應全

盤考慮各種材質的輔具以利決定例如海綿軟墊熱塑材料潛水料需要時

諮詢轉介其他專業製作輔具此外傷處及於面部時建議使用小口畸形副木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35: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3413

(microstomia splints)鼻腔副木(nasal splints)

加壓選擇適合個案年齡水腫程度水腫大小的加壓程度根據個案擺

位與姿勢調整加壓需求同時使用彈性繃帶與壓力衣加壓系統給予受監控的

有高低層次的壓力注意加壓的禁忌症例如動脈血流供應不足嚴密監控個

案對治療的反應例如水腫減輕的程度隨復原的不同時期調整需求留意不

正確加壓造成的水腫蓄積效應止血帶效應及摩擦力

制定計畫設計關節肢體動作計畫以 小化水腫僵硬程度攣縮

配合復原過程中個案警醒程度疼痛程度的變化給予被動主動協助主動

動作聚焦於大肌肉群的動作計畫且盡量執行肌肉主動收縮旨在改變肢體

及軀幹的腔室壓力促進淋巴循環制訂計畫幫助個案回復日常生活並將其

家人照顧者納入團隊共同合作

(3) 急性期照護

受傷後水腫持續增加至多持續至傷後 36 小時急性期時應盡量減少水腫

尤以可能阻礙周邊循環或呼吸道的水腫或有攣縮傾向的水腫為甚

抬高將患部肢段抬高於心臟是 簡單有效預防及減少水腫的方法

Bradford 懸臂吊帶可協助手臂維持抬高姿勢並在容許肢體部分動作範圍下保護

傷口其整體的海綿設計可減少單點過高的壓力或摩擦力當患者入院時帶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36: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3513

有嚴重大面積燒燙傷即有較高系統性發炎的風險因此不僅受傷肢段應抬

高下列狀況也應預先提防1)抬高頭部此舉措有助胸腔清潔減少頭部頸

部上呼吸道腫脹注意勿在前頸部燒燙傷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因此舉

有導致頸部屈曲攣縮的風險2)抬高所有受傷肢段3)腳掌應維持在九十度的正

中位置4)髖關節維持在正中位置5)照護時應注意減少壓瘡風險

自黏彈性繃帶(coban)自黏彈性繃帶可用於減少手部水腫自黏彈性繃帶

的主要優點是它不會沾黏其下的組織使其在急性期便即適用目前關於自

黏彈性繃帶對水腫的療效證據仍十分有限

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oedema glovedigi sleeve)水腫手套與手指用袖套是

兩項處理水腫專用的產品儘管目前尚無特定證據支持水腫手套手指用袖套

減少水腫的效果但在愛爾蘭醫療院所內提供這兩項產品給手部手指過度

水腫的個案是一常見措施這樣的處置是基於加壓可減少水腫的原則此原

則則有大量證據支持

(4) 亞急性期照護

關節主動動作亞急性期可視需要執行溫和主動關節動作肌肉主動收縮

是減少水腫 有效的方法

壓力衣壓力衣的療效儘管從未被證實但其仍是處理肥厚疤痕與水腫的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37: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3613

常見治療方法

按摩在燒燙傷後的第一段時期發炎期溫和的按摩有助減少水腫增

進血液供應但此一療效尚未有嚴謹的證據支持

第三節 擺位(Positioning)與副木(Splinting)使用

燒燙傷後的傷處復原時會產生極大的收縮力此力一方面使傷口癒合另一方

面形成疤痕組織傷處的皮膚活動度將因而減少進而造成次發性的軟組織關節

活動度降低擺位和副木常是應對此問題的治療方法

(1) 擺位

l 經常執行臉部表情運動頸部前側燒傷擺位在頸部背曲(extension)避免使用枕

頭頸部後側燒傷擺位在頸部屈曲(flexion)坐姿或平躺時使用枕頭支撐腋

下燒傷時肩部維持至少外展(abduction)90 度屈曲 10 至 15 度手肘前側燒傷

擺位在肘部伸直髖關節擺位在趴姿下肢伸直平躺時禁止在膝後放置枕頭

膝後側燒傷採長坐姿(long sitting)或平躺膝關節完全伸直膝後禁止放置枕頭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擺位在踝關節 90 度背曲(dorsiflexion)腳背或腳趾

背部燒傷踝關節擺位在足踝蹠屈(plantar flexion)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38: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3713

(2) 副木使用

副木適應症保護易受傷的構造例如裸露的肌腱預防攣縮維持關節

活動度矯正變形植皮後 5 至 7 天為禁止活動期間(immobilization)更需副木

輔助

副木型態分成連續性副木(serial splint)靜態漸進式副木(static-progressive

splint)動態副木(dynamic splint)依燒傷部位和嚴重度而定副木的角度為對

抗攣縮可達關節 終角度或接近 終角度個別化設計需評估疤痕病人

年齡警醒程度和對治療配合度兒童比成人可以忍受的角度大

常見身體各位的副木使用臉部透明面具(face masks)使用口部副木(mouth

splints)使用鼻部副木(nasal splints)使用頸部副木維持下巴頸部弧度肩關節副

木至少屈曲 10 至 15 度外展 90 度肘關節副木角度為完全伸直手部副木角

度為手腕伸直(wrist extension)20 至 30 度掌指關節屈曲(MPJ flexion) 80 至 90

度指間關節(IPJ)為完全伸直姆指外展只有手腕和手部腹側燒傷時副木角

度為掌指和指間關節伸直髖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膝關節副木角度為伸直

腳掌部位或腳部整圈燒傷副木角度為踝關節背屈 90 度腳背或腳趾背部燒傷

踝關節副木為足踝蹠屈

副木穿戴時間副木是輔助工具必要時才穿戴且需配合運動治療長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39: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3813

時間穿戴可能造成水腫堆積和關節僵硬使用副木的頻率分成全日運動和換

藥以外以及睡覺時間兒童比成人需要較長時間全日穿戴至少使用 6 個月

兒童可達 9 個月以上

副木製作注意事項需定期評估和修改可以連續性副木漸進增加關節角

度預防肌腱或韌帶損傷預防神經壓迫或拉傷例如肩關節副木角度需些微

屈曲以免臂神經叢損傷避免在皮膚表面形成壓力點尤其是骨突肌腱和

腳跟注意肌肉骨骼變形諮詢團隊其他成員

副木穿戴注意事項定期清潔預防感染教育病人家屬照顧者和工作

人員穿戴事項

第四節 活動訓練 (Mobility training)

燒傷後活動包括肢體和軀幹活動以及功能性活動如轉位和行走其目的在於

維持與恢復肢體與軀幹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以及恢復或改善至受傷前的功能

獨立這不僅包含減少燒傷區域的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以及健側可能來自於廢用

或長時間住院的併發症

(1) 活動類型與評估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40: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3913

肢體與軀幹肢體評估應包括關節活動度與肌力考量受限因子如疼痛肌肉

長度疤痕攣縮及燒傷細節任何活動度缺損的治療應包括考量止痛劑手術形

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擺位副木運動處方教育並盡可能配合功能性活動對抗

疤痕需要肢體和軀幹的肌力與耐力因此漸進式阻力應配合施行需考量任何吸入

性傷害及運動時心血管反應

一般活動一般活動評估與治療在於預防長時間臥床的併發症及恢復功能的獨

立顯示任何缺損時所有功能性移位步態與耐力及平衡應評估與訓練自首日起

考量職業角色及日常生活的需求或姿勢應監測心血管反應及任何注意事項如疼

痛其他傷害承重狀態下肢血管支撐的需求等

關節活動度包括被動主動主動協助考量與禁忌為植皮後制動

(immobilize)3-5 天以 Biobranereg覆蓋後制動 3 天以 Integrareg覆蓋後制動 5 到 7

天(wwwilstrainingcomidrtibsbrs_burns_postop_09html)肌腱裸露者避免完全的關

節活動運動骨折者確認骨科治療計畫其他傷害確認醫療計畫

(2) 介入

治療介入適應症接近或跨越關節的燒傷長時間臥床休息住院病患的健側

手術後如敷料(人工皮膚)(Biobranereg Transcytereg)多層皮膚移植(split skin graft

SSG)真皮再生 Integrareg皮瓣(flaps)培養表皮自體移植(cultural epithelial autograft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41: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4013

CEA)清創敷料(debridement and dressings)常見為 DuodermregSilver sulphurdiazine

(SSD)Acticoat 等

兒童者取決於燒傷位置與大小大多數年輕兒童無需特定關節活動運動除非

有必要經由遊戲活動發展誘發鼓勵活動及教育家長以特定活動鼓勵

禁忌吸入性傷害造成之呼吸活動的需要增加及活動與運動耐力的降低因傷

害的心血管反應增加代謝率與排汗且營養需要可能影響運動能力因長時間臥床

所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及低血紅素

處方細節1)考量潛變及其他生物力學原則病人較能忍受慢且持續牽拉及較

有效產生伸長2)使用保濕劑常預防乾燥緊繃感及龜裂3)偶而除去敷料或緊身衣

觀察傷口疤痕進行運動4)兒童治療時間 好能在洗澡或使用矽膠時進行5)觀察

溫度以避免長時間熱燙傷及血管6)確認給予適當止痛劑及對應的運動時間7)配

合關節動作牽拉多關節肌肉與皮膚8)考量肢體關節擺位以增加效益9)擺位副木

配合鼓勵日常生活功能性任務使用或選擇功能性運動涉及關節活動10)併發症

應監測運動後疼痛傷口破裂異位性骨化11)教育運動計畫可考量使用虛擬工具

及音樂治療作為止痛輔助

關節活動運動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ROM)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42: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4113

應鼓勵盡速執行主動關節活動運動若無法主動執行時則以主動協助或被動形

式代之牽拉(stretch)時需以低次數而長時間提供持續的牽引燒傷位置為預期疤痕

與關節攣縮的重要考量尤其臉頸腋下手肘手與腕膝關節屈側及足踝

(1) 類型頻率與時間

主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制動的需要輕緩的主動關節活動運動於急性期為

較為建議的方式是經由肌肉收縮 佳降低水腫的方式

被動關節活動運動在急性期階段基於被動牽拉力量可能進一步傷害燒

傷結構被動關節活動運是不被建議的方式甚而造成燒傷組織的水腫出血及

纖維化依據生物力學的潛變原則當被動牽拉慢而持續的牽拉較能產生延

展的效果當疤痕成熟的階段具有足夠拉力強度以承受鬆動技術的摩擦始

可開始行被動關節鬆動

頻率時間物理治療介入應每天兩回並要病患於期間經常主動運動不

願活動的病患一旦符合適應條件時應每天執行三回被動關節活動運動依據燒

傷嚴重程度手部主動與輕緩被動活動運動開始於受傷第一天

(2) 禁忌症

若懷疑傷及伸展肌肌腱(常見於深層真皮及全層燒傷)並不建議執行主動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43: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4213

或被動關節活動運動應避免近端指間關節屈曲動作以防深肌肌腱斷裂手

部應以副木擺位於制動姿勢或以副木放置掌側近端指間關節伸展姿勢直到手

術介入植皮手術後 3 至 5 天應制動直到植皮癒合關節活動運動應加以限制

燒傷涉及手部與上肢手部傷害高達 83手部活動的證據目前檢視特定

有關手部燒傷的運動成效證據有限一般以大面積燒傷的研究涵蓋傷及手部的

對象Okhovation 等人執行一項隨機臨床試驗燒傷復健與一般復健這項研究特

別涵蓋 83部分或全層手部燒傷手部應該視為特殊案例若不熟悉長期手部

復健建議尋求專家協助不當介入容易造成過度敏感和慢性疼痛等永久障礙

強化訓練 (Strengthening)

肌力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已被發現在燒傷面積大於 30以上病患明顯減少

尤其於高速運動的表現上大面積燒傷的系統性影響意指全面性的虛弱不僅止於

受傷的局部區域淨體重耐力與肌力關乎於站立行走耐力的受限降低上肢功能

以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參與活動的能力

雖然住院期間的例行接受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且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 至 12

個月後已經正常化但這些現象被發現出院後仍持續影響功能的缺損可達燒傷後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44: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4313

兩年肌力減損的相關因子被假設為早期恢復時期的長時間臥床以及代謝亢進所

導致的疲憊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淨體重的喪失肌力的恢復受限於疲勞疼痛

與心理因素燒傷面積越大越有代謝亢進風險與衝擊縱然在急性期未能發現但

可能產生對肌力的併發症與功能缺損根據 Disseldorp 等人以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

童為研究對象的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配對年齡的控制組淨體重減少高達 20

燒傷面積大於 30的成年人顯著降低力矩作功及功率的肌肉表現

縱然運動短時間內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與代謝但沒有代謝亢進惡化或蛋白質分

解的不良影響所有研究顯示運動增加淨體重尤其是阻力運動Suman 等人於 2001

年發現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未接受阻力運動者增加 15的休息時能量消耗阻

力運動可能降低交感神經的活化減少分解的效果需要以運動整合飲食中的胺基

酸成淨體重

(1) 阻力運動的結論與實務建議

阻力運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者具有正向益處對七歲以上的燒傷存活

應評估其肌力當低於正常程度時應給與監督下的阻力運動運動計畫儘量即

刻及早開始於急性照護結束階段 慢於燒傷後 14 年內運動計畫對於成人應

持續 6 至 12 週對於兒童則持續至 12 週但尚未有研究顯示是否更長的時間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45: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4413

更有益處

運動處方依美國燒傷學會 2015 年指引運動訓練計畫時間大多數以燒傷

面積大於 40為對象自燒傷中心出院後開始啟動共計可自 6 週至 12 週以

多研究發表的 Galveston 地區研究群所提的漸進式阻力運動其訓練基準評估

為 3RM 測試(經給予正確舉重技術的說明暖身試圖抬舉重物四次若可完

成則休息一分鐘後逐步加重直到無法完成第四次抬舉重物為止)訓練內

容為八項運動如臥推(bench press)腿蹲(leg squats)壓肩(shoulder press)蹬腿

(leg press)胸前彎舉(biceps curl)屈腿(leg curl)三頭肌屈伸(triceps curl)舉

踵(toe raises)依次於第一周以基準值 3RM 的 50-60重量進行 4-10 次第 2 至

6 週為 70-75的重量進行 4-10 次第 7 至 12 週則進行 80-85基準重量 8-12 次

各做 3 回每回間休息 1 分鐘每週執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共 12 週運動

訓練結束後所獲成效結果可持續達三個月除此之外有些阻力訓練以等速肌

力儀全身性振動為之另亦有搭配功能性活動進行

燒傷後肌力強化訓練的原則無異於其他骨骼肌肉的傷害抗重力功能性運

動應盡速開始利用病患自身體重做為阻力亦可藉由其他輔助方式如用治療

帶(Therabandreg)治療泡棉(Therafoamreg)插梢(pegs)重物(free weights)等當

病患無法執行時則採床上運動取代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46: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4513

Grisbrook 等人發現燒傷病患從事阻力運動的反應相似於一般控制組因此

正常的運動指引可能可以適用

(2) 頻率類型強度與時間

頻率所有探討阻力運動的研究所採用頻率為每周三次但沒有針對燒傷

族群探討適量的頻率Suman 等人建議阻力訓練回合間休息 48 小時以上阻力

運動造成已受損的肌肉微小的創傷阻力運動對於燒傷病患如未燒傷者可刺激

蛋白質合成但需要要較長時間恢復至適當的結果

兒童使用自由重量或阻力機器第一周以 50-60的 3RM 的一組接著進步

到第 2 到 6 周以 4-10 次的 70-753RM第 7 到 12 周以 8-12 次的 80-853RM

等速訓練以角速度 150 度秒於第 1 至第 5 回進行 1-5 組各 10 次第 6 至

第 24 回進行 6 組第 25 至第 36 回進行 10 組各組間休息 3 分鐘

混合式與功能性肌力訓練Grisbrook 等人開始於等速肌力儀(Biodex)針對

特定肌群以功能項目設定功能目標進階至阻力型機器 後使用自由重量

強度開始於 10-15 次 50-60的 1 RM以增加 1RM 進行調整然而尚未有研究

比較適當的運動型式與強度提供功能式運動可能增加動機與配合度

時間所有研究以 12 週進行研究尚無研究比較更短或更長時間的有效性

然而假設燒傷後淨體重的喪失是一項肌力喪失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一項超過 8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47: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4613

周的運動計畫以確保燒傷病患的肥厚及適量增生

(3) 肌力訓練的安全考量

啟動肌力訓練研究所設定計畫啟動前 少 6 個月至 2 年許多研究納入

燒傷多年後的病患但仍受惠於介入的成效Suman 和 Herndon 曾建議根據臨

床經驗選擇以燒傷後 6 個月因為燒傷面積大於 40的兒童病患 95已癒合

可行走回家所以有較佳的心理狀態尚無研究早期的訓練廣泛性燒傷啟動

肌力訓練前需要有適當傷口癒合及醫療狀態的穩定

其他安全考量縱然運動已顯示可增加淨體重仍應與醫師討論有關合成

類固醇及藥物使用以及和營養師討論有關適當的營養建議以確保代謝亢進

正確的處理應警示溫度調節缺損的問題建議監測心律及血壓尤其是啟動

運動時及當運動時有額外溫度負荷特別是運動剛開始時需調節環境以降低溫

度的負荷特別是燒傷後有肺功能降低的風險者(如燒傷面積大於 30傷及

軀幹或吸入性傷害)運動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及自覺用力係數運動後容許

額外休息時間以便讓周邊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值且延遲活動

(4) 肌力與耐力

所有運動應個別化設計以引起動機與參與包括功能性執業性及休閒性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48: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4713

活動(或元素)於處方中

考量與適應症如關節活動運動一樣處方開始以保持短而中高負荷的組數

(少於 15)目的為維持肌力且肌肉肥厚與維持當病患恢復則建立耐力計畫

小型燒傷不論配合手術有無(短期住院)者只需依適應需要給予燒

傷面積大於 10-15的燒傷(較長住院)者需要1)較正式肌力評估2)分級運

動計畫3)主動運動再分級漸進阻力如體重自由重量多重健身器材彈力帶

泡棉(foam squeezer) 插梢(pegs) 黏土(TheraPuttyreg)日常生活特定功能或職業

活動水療4)年幼兒童可運用好玩的功能性或承重且適當發展活動而青少年

可能可使用阻力運動

心肺有氧運動 (Aerobic conditioning exercise)

燒燙傷的成人及孩童經評估有心肺耐力下降時有強烈的證據支持有氧運動對病

人有幫助

(1) 心肺功能變化

l 燒傷面積超過 30的病人以 大攝氧量及疲勞時間量測心肺耐力顯示明顯下

降尤其是運動需高速運動時尤為明顯雖然蛋白質代謝於燒傷後 9-12 月開始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49: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4813

回復正常但病人於燒傷後兩年仍有明顯的肌力及心肺有氧相關的功能受損現

l 影響肌力及肌耐力及淨肌肉質量下降與站立行走耐力下降上肢功能下降

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下降及參與活動能力下降均有關

l 心肺耐力及肌力下降的可能原因及因素於受傷早期的急性期必要的長期臥床

過度代謝蛋白質分解淨肌肉質量減少熱量調節肌肉受損吸入性受傷及呼

吸功能受限

l 心肺耐力及肌力恢復的限制因素疲勞疼痛心理社會因子過度代謝分

解淨肌肉質量減少二度三度燒傷再加上之後的感染可造成過度代謝

可發生於燒燙傷後約 5 天代謝率於開始因急性期而受壓抑可持續到受傷後

兩年燒傷面積越大產生過度代謝現象機會愈大在急性期可能不容易發現

但可造成長期的併發症及功能受損特別是有關肌力及心肺耐力

(2) 運動計畫

l 適應症與計畫開始時間視病人及傷口狀況吸入性傷害病人常出現長期肺部

限制性傷害也需於運動時適當考慮可以從急性照護結束後立刻開始 晚

也需要在燒傷後 14 天內開始

l 注意及禁忌1)術後指示遵守跨領域的團隊的建議及諮詢2)植皮手術後立即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50: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4913

進入不活動期3)有傷口時要特別注意持續注意傷口的位置及狀態仍可持續

運動小心治療手法之手的放置姿勢及位置避免對傷口造成剪力取皮區會

疼痛但非運動的禁忌4)其他可能的潛在需注意狀況為有傷口暴露出來的肌腱

皮瓣重建重新植皮固定器及其他醫療狀況如低血壓感染植皮脆弱

相關外傷如骨折異位性骨化周邊神經病變及傷口破皮5)與皮膚整體功

能相關的過熱和出汗也需注意需要外在環境調節如使用空調脫去壓力衣

l 運動模式行走腳踏車慢跑傷口癒合完全可進行游泳

l 運動頻率及週期成人每週 5 天每次 20 到 40 分大部分為 30 分鐘持續 6 到

12 周亦有 6 週高強度訓練兒童則達每周 5 次持續 12 周目前尚未有超過

12 週的訓練計畫研究發表所以 12 週以上的訓練計畫效果未知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攝氧量控制強度5 分鐘暖身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小於 50 大攝氧量)30 分鐘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 70-85 大攝氧量)

5 分鐘緩和運動(以跑步機或腳踏機達小於 50 大攝氧量)

l 有氧運動處方以 大預測心律(predicted heart rate max)控制強度65 到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85 大預測心律120 秒 65-70 大預測心律漸漸增

加到預設量或目標心跳達到持續到能忍受程度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51: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5013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功能性訓練目標鼓勵病人儘早日常生活功能自理及獨立適應性輔具只用於幫助

病人提早達到生活自理及獨立目的並儘早減少及漸漸可不用使用輔具將運動融

合入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活動進一步如將特殊性的運動如本體感覺平衡及離心向

心收縮運動等融入日常活動有助使病人儘早回到工作運動學校等受傷前參與

的各樣活動若病患有駕駛方面需求可配合相關單位的提供的道路駕駛評估是否

能有開車功能

(1) 功能重建

l 功能重建及回到原來生活角色及功能能力是 終目標功能重建促進職業表現

能力的重新建立表現於促進燒燙傷病人 佳 大的力量技能及能力恢復

同時極小化病人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失能病人接受的衝擊除直接由燒燙傷

的受傷造成也來自其他的共病社會文化及環境因素目標是經由重新發現

及強化病人的力量技能及能力促進病人的正向自我認同

l 受影響的因子為燒燙傷的程度(如面積大小位置及深度)是否涉及相關的血

管呼吸肌肉骨骼神經或感染併發症任何受傷前就已經有的狀況如關節

炎精神疾患失智代謝疾患老化文化年齡發展程度等

l 目標建立於病人及家屬良好的醫病關係瞭解病人背景資料及相關病史及環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52: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5113

境詳盡記錄病人功能狀態與受傷前的功能能力比較幫助建立實際的目標

有助於各階段恢復到 大的功能獨立各階段準確的量測以促進 佳的技能重

建及生活參與於日常生活及工作

l 過程1)病歷記載及初期評估2)建立病人活動及功能目標3)量測關節活動度

肌力皮膚敏感性傷口及疤痕狀態4)上肢功能量測5)評估個人生活自理能

力包括飲水進食清潔溝通環境控制如廁穿衣沐浴6)評估包含

病人或照顧者的自我評估或其他人員的觀察收集有關其表現的訊息7)可使

用標準化量表測試如 FIMAMPS

(2) 兒童燒燙傷功能性訓練

l 評估發展階段評估兒童的行為包含對治療及壓力衣的耐受度及依從性並執

行例行身體狀態檢查 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

l 目標衛教病人及家人協助復原重建過程達成 大日常生活功能獨立避免

漸進式習得依賴他人進行早期復健鼓勵回到原來功能促進獨立日常活動

中降低或減少過敏感協助心理調適及社區重回探索職能潛力協助回復工作

及學校促進耐力以重回社區休閒及工作角色回到年齡適合的遊戲活動

(3) 功能性訓練原則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53: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5213

l 過程醫病關係建立鼓勵亟欲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需求加強好的姿勢預防攣

縮包含適用特殊的上肢功能副木以接觸及壓力進行減敏感計畫及參與治療

或減少過敏感現象疤痕管理自我照護訓練例如使用輔助方式或器具進

食清潔

l 選擇適當的介入與病人功能與環境因素考慮一致並考慮目前心理社會影響

因子目標為重回原來功能與參與由簡單到複雜日常生活及家事管理事物

如料理可能會需要調整器具及環境改變兒童亦然在家學校及幼兒園後期

介入可能需提供器具設備或環境改造在住院期間鼓勵及促進社會參與如提

供長短路程之輪椅使用處方及監督使用行動輔具及輪椅

l 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計畫及目標根據病人興趣及目標設計以促進力量關節

角度耐力及依從性與不同團隊及病人及家屬合作共同決定出院準備計畫

轉介尋求社區支持協助接觸社區機構如運動中心社區休閒資源中心

l 其他考慮1)年齡及相關共病影響角色期待評估工具選擇活動及職業例如

親職角色與兒童照護兒童青少年病人的發展階段考慮老年病人衰弱降低力

量及防跌考慮2)倫理文化方面燒燙傷對角色期待的衝擊受傷的嚴重性適

應模式飲食食物預備穿衣日常生活應用語言3)社交經歷及支持系統

4)疼痛管理5)腫脹管理6)同時受傷如截肢骨折減少肌肉組織神經受傷腦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54: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5313

傷或吸入性傷害落髮指甲指頭受傷義肢處方及訓練7)次發性燒燙傷併發

症如異位性骨化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關節脫臼肺功能降低8)疤痕處

理9)副木治療與進食飲水有關的口部頸部手肘手部副木10)植皮或

手術將限制病人參與日常活動 3 到 5 天需要環境控制及輔具評估未受影響

區域可維持活動減少功能減退11)慣用手及受傷手12)疤痕與人際互動13)

壓力衣及副木美觀與人際互動及重回社區14)化妝掩飾美容及技巧的潛在功能

15)工作能力衝擊如戶外工作者技工廚師16)社交功能的衝擊

l 介入時機小面積燒燙傷短時間住院不需日常生活功能評估只在燒傷部位

有需要時或住家環境或共病症發生時大面積燒燙傷大於體面積 10 到 15

住院時間長者則需完整評估急性手術期間早期介入日常功能功能介入含適

應技巧設備環境改造居家評估及治療性活動兒童病人與家長或照護者

一起評估發展階段精細動作評估遊戲評估上學技能

l 有轉介住院治療織需求者需要一段長時間高強度多元治療日常生活或活動

度受限需要高強度治療大量吸入性傷害需心肺耐力訓練大面積燒燙傷複

雜心理社會處境或需調適複雜出院準備計畫需與社區重返計畫結合雙上肢

截肢嚴重影響功能需要社會重新安置或居家設備重新整理

l 特殊需求區域1)眼部視力受損眼瞼外翻影響眼皮閉合乾眼影響睡眠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55: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5413

可考慮使用貼布2)耳聽力受損外耳缺損無法使用眼鏡需鏡框調整3)

口口部變形影響張口飲食及口腔衛生需將食物切小塊但仍能對口部造成

牽拉張力使用漱口水小頭牙刷說話表情影響溝通如頸部僵硬影響視線

及牙齒清潔4)足考慮摩擦力及足部攣縮時的鞋子適應5)胸影響哺乳及自

我形象考慮內衣及衣服的使用6)生殖影響生殖及泌尿功能7)頸影響飲

食及吞嚥自我自信及溝通8)腋下影響穿脫衣服整理頭髮伸手取物曬衣服

工作運動9)手指手部特別評估

第五節 皮膚照護(Skin care)

疤痕處理 (Scar management)

燒燙傷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後通常傷口已經癒合形成疤痕未成熟的疤痕因為

有色紅質硬及增厚的特性疤痕的治療包含壓力治療(pressure garment therapy)矽

膠治療(silicone therapy)疤痕按摩(scar massage)等

(1) 壓力治療

目的壓力衣治療及其餘的壓力治療目的是為了讓疤痕保持平坦及避免疤

痕的增厚壓力治療能減少過多的血流傳送有助於疤痕形成的物質壓力治療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56: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5513

有以下的幾種自黏式彈性膠帶(coban)(圖二)Tubigrip彈性繃帶(bandage)

(圖三)壓力衣(訂作款或現成款)(圖四)有時也會用壓力衣內放置促

進疤痕軟化的材料

圖二 圖三 圖四

壓力衣的壓力須維持在 24-40mmHg需定期檢查壓力衣的壓力若壓力不

足時需更新或是重新拉緊以維持足夠的壓力依據傷口的癒合受影響的位置

傷口癒合後的時間及個人的不同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的程序1)扣除掉洗澡按摩及滋潤疤痕外其餘每天約需穿戴彈

性衣 23 小時2)每位患者皆須兩套彈性衣清洗及替換3)患者本身及照顧者皆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57: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5613

須接受疤痕衛教4)在成人疤痕成熟約需 12-18 個月在這段時間皆需穿戴彈

性衣兒童則需要更長的時間5)壓力衣需要每天清洗且晾乾6)若仍有零星的

傷口及薄紗布覆蓋仍可穿戴壓力衣若有疑問請諮詢物理治療師7)量測及訂做

壓力衣需要特別的技術可由 初的燒傷治療師製作8)依據穿戴及磨損的程度

不同每三至六個月須重新修改測量或是訂做新的壓力衣如果壓力的彈性

材質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提供適當的壓力時就須重新訂做

兒童燒燙傷患者幼兒成長快速由於身體生長衣料纖維疲乏所致每三

個月須要定期評估壓力衣不建議修改增加壓力通常壓力衣為了容易穿脫及

避免幼兒自行脫掉接合處會做在背後但為了要讓穿脫較為容易會在手臂

及腳上裝上拉鍊使用魔鬼氈在接合處可以依據體重變化調整鬆緊在還穿尿

布的幼兒身上加上「尿布帶」此做法能讓壓力衣避免因為幼兒常見的「圓肚」

往上移位在十歲以下的兒童還須在壓力褲上加上吊帶(圖五)在非常小的

手上會使用自黏式彈性膠帶因為訂做壓力手套會有困難也很難符合手部形

狀若是能訂做手套時為了穿脫方便可在手背中央的縫製拉鍊分離式的壓

力衣及壓力褲會比一整件的壓力衣要適合有利於生長及上廁所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58: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5713

圖五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穿脫壓力衣時要避免摩擦皮膚穿脫壓力衣時提供適

當的協助每天都要檢查皮膚因為疤痕已經失去正常皮膚的感覺患者可能

無法察覺皮膚已經破損2)幼童或是智能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

壓力衣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3)若是

皮膚破損感染有深層靜脈血栓炎過多的水腫及手術請暫時停止穿戴壓

力衣並聯繫燒傷治療師4)對於感覺降低或是循環異常的患者例如有周邊神經

病變或是心臟病史者需要特別的關注及密切監督5)壓力衣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也不容小覷可以透過患者的教育理解及可能的心理社會支持來降低其影響

6)較小的區域可能不需要製作整件壓力衣例如 50的前胸區域在此種案例

可以使用局部性的產品例如 Duoderm 或是矽膠片7)如果沒有正確地清洗壓

力衣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或是破損8)體重或是體型的改變可能會影響測量及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59: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5813

再測量壓力衣的需要性及時間通常燒燙傷患者的體重會急遽下降可以等到

患者體重穩定後再量測昂貴的壓力衣9)不管氣候如何變化都需穿戴壓力衣在

運動及游泳時也須穿著壓力衣此種狀況下更須經常更換及清洗壓力衣10)大

部分訂製的壓力衣並無提供完整的隔絕陽光的效果因此要特別的注意皮膚的

防曬

(2) 矽膠治療

目的醫療等級的矽膠產品一般被用來軟化色紅增厚及質硬的肥厚性疤

痕治療矽膠產品有片狀(圖六)膏狀及液體狀片狀矽膠如 Cica-care液

體狀的矽膠例如 Kelo-cote使用在無法用片狀服貼覆蓋的區域例如臉部或指

頭膏狀矽膠可以使用在凹處同時提供壓力及軟化疤痕的效果例如 OtoformK2

運用在手掌心矽膠可與壓力衣及副木合併使用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60: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5913

圖六

使用程序(矽膠片)1)開始使用矽膠片前必須確認傷口完全癒合2)

矽膠片必須使用在乾淨且乾燥的皮膚上(利用乾布擦去過多的乳液)3)皮膚需

要呼吸因此必須依據皮膚的耐受度增加使用矽膠片的時間矽膠不能一天使

用 24 小時4)矽膠片可以利用肥皂在溫水或是冷水下清洗充分清洗後風乾或

利用不脫屑的乾布擦拭5)清潔完畢後需存放在陽光曬不到的陰涼處密閉容器內

6)進行跟水相關活動或是大量流汗的活動前請拿掉矽膠片要持續使用直到疤痕

完全成熟

矽膠片相關產品廠商Cica-careDermatrixKelo-coteSilon-SESMepiform

Caroskin

兒童燒燙傷患者兒童使用矽膠產品需要依據個人情形不同使用方式也不

同學齡兒童因為活動量大易流汗建議在夜晚使用矽膠產品較年幼兒童則

可以在白天使用矽膠產品的合併使用可以在一個區域或是多個區域

注意事項及禁忌症1)如果皮膚持續破皮或是破損請暫時停止使用2)如果

發生過敏反應使用矽膠片的區域出現紅疹搔癢請停止使用3)幼童或是智能

損傷患者必須由家長或是照顧者來監督矽膠片的使用及皮膚的完整性如果無

法每天檢查皮膚建議不要使用4)不需要將兩種產品在同一時間使用在同一個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61: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6013

區域例如塗上液體矽膠後再蓋上矽膠片

皮膚保護 (Skin protection)

燙傷對於皮膚可能產生暫時或永久性的影響皮膚除了是身體的屏蔽抵

禦外來微生物的傷害與攻擊外同時具有調節體溫與抵抗紫外線的功能此外

燙傷同時會傷害汗腺與皮脂腺皮脂腺的功能在於讓皮膚保持濕潤因此受損

的皮膚也容易乾燥在皮膚受損的情況下應保護已受損的皮膚避免讓皮膚

再次受到傷害

每天清洗皮膚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保持皮膚濕潤每天至少塗抹一次

保濕用品當再次塗抹保濕乳液時需先將之前殘留在皮膚上剩餘的保濕乳液

清除乾淨防曬方式 穿著外衣避免陽光的直接曝曬頭戴寬緣的帽子助於

遮蔽臉部使用防曬係數至少三十以上的防曬乳液

按摩 (Massage)

按摩有助於將纖維束(collagen bundles)分開這些纖維束是疤痕的前身總

歸按摩有助於將組織變柔軟減敏感避免組織沾黏降低搔癢感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62: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6113

按摩有助於改善心情減少憂鬱及憤怒的情緒降低疼痛及焦慮儘管按

摩有助於增進非燙傷病患的關節活動度但對於燙傷病患在關節活動度上卻

沒有明顯助益

不同時期的疤痕按摩的效果發炎期輕柔的按摩有助於降低水腫並增加血

液循環(目前並沒有很高的證據來支持這個項目)增生期按摩可以提供壓力

促使纖維排列整齊重塑期為減少沾黏按摩須包括長時間伸展(prolonged

stretching)長時間伸展有助於將纖維的分解(break down)

方式按摩前須潔淨雙手保濕品須沒有刺激性根據每位傷友的復原的

時期敏感程度及耐受度來調整按摩的強度按摩的力量要堅定(firm)讓皮

膚變成白色(skin blanches)按摩的方式通常是將手掌或手指平放在疤痕上做

緩慢的環形按摩如果疤痕較厚可使用滾動(roll) 或捏掐(pinch) 技術建議每

天使用保濕品按摩皮膚及疤痕數次倘若皮膚及疤痕越乾使用的次數需要增

加需要持續按摩直到疤痕成熟在疤痕成熟前停止按摩有可能造成關節孿

縮鼓勵傷友自行參與否則也需要指導家屬及照顧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治

療師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檢查關節活動度副木或其他因此讓病患了解

自我完成按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按摩技術(在疤痕穩定時可以使用)1)Retrograde massage 有助於活絡體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63: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6213

液(mobile fluid)增進靜脈血回流(venous return)增進淋巴引流2)Effleurage 有

助於增進血液循環3)Static pressure 降低局部的水腫( pockets of swelling)4)用

手指或拇指按揉有助於活動疤痕組織及其四週5)Skin rolling 有助於增加組織與

組織間的可動性6)Wringing 有助於牽拉疤痕並促進纖維的重新排列7)Friction

有助於將鬆弛沾黏

注意事項及禁忌要注意乳液是否會造成疤痕的敏感及搔癢太早按壓脆

弱的皮膚(fragile skin)容易受傷因此脆弱皮膚的按摩力道需要漸進按摩對於

軟化疤痕或疤痕的型態不一定有快速而明顯變化但對於降低敏感是十分有用

的當表皮組織的完整性受損急性發炎傷口裂開植皮失敗有無法忍受

的不舒服感對乳液過敏時應避免按摩

第六節 心理社會與形象重建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cosmesis)

燒燙傷不僅影響個案的生理層面其社會心理層面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影響個

案面對燒燙傷後的反應也並不一定與其受傷程度成正比因此對燒燙傷的治療

不應只侷限於生理層面之治療所有團隊成員都應注意治療對於燒燙傷本身生理層

面以及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64: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6313

一般原則

團隊應辨識會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心理社會因素辨識和理解病患本身及其

家庭特質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心醫療法相關的需求與潛在的法律問題

做好適切準備

確認個案於燒燙傷發生前即曾出現的行為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或病史

甚至學習障礙或發展遲緩等狀況

確認燒燙傷前會影響功能恢復的人口學資料例如年齡性別語言偏好文

化習慣社經地位居住條件等

確認會影響個案功能恢復的人格特質與其家庭功能例如家庭相處模式家

族成員個案對社會支持網絡的滿意程度病患本人與家人的憂鬱程度焦慮程度

社區相關資源也應盡早加入出院準備計畫中以期啟動社區支持網絡幫助個案

並提高其治療依從度例如社區護理師社區心理衛生工作者喘息服務員

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聯繫取得進一步資訊例如燒燙傷前個案身心靈狀況

對其恢復的影響照顧者對個案狀況與治療的理解程度遵從並完成治療的能力

詳實記錄並妥善保存病歷當需要時準備正式客觀的法律文件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65: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6413

定期追蹤評估

治療團隊應定期評估心理社會事件對個案及其家庭造成的衝擊應確認從入院

到疤痕成熟期間影響個案及其照顧者的心理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衝

擊為何

(1) 辨識社會心理衝擊

l 認知到早期轉介社會心理專業的重要性此舉可提供病患及其家庭應有支持

l 留意一般面對突發衝擊時度過悲傷期的過程以及面對意外傷害個案與家

屬做出的反應調整

l 面對燒燙傷後的悲傷與反應變化以及它們對病患家屬工作人員造成的衝

擊團隊應以口頭或書面任何方式提供支持陪伴他們盡快度過

l 留意病患家屬照顧者對未知因素的恐懼以及這樣的恐懼對治療執行治

療的依從度造成的影響

l 留意傷後職能活動能力的喪失以及病患對此種變化的社會心理情緒反應

例如行為改變抗拒治療退縮

l 失眠藥物心理壓力都可能影響病患形成新記憶因此注意病患對治療介

入的反應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66: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6513

l 以標準化評估方法評量短期與長期的功能性成效可在傷後 61224 個月逐

年進行

l 留意病患因身體外型變化所導致的心理變化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成員調整心

態逐步接受這樣的外在改變同時鼓勵他們參與每日日常活動規劃將有助

他們接受身體外型的變化

(2) 重新回歸社會

l 個案在從傷後恢復要回歸到社會原有學校工作等生活場域的期間容易衍

生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l 以較密切的聯繫或直接訪視工作單位與學校支持個案幫助其回到傷前活動

l 教育個案家庭成員照顧者一般社會對於傷友的常見反應協助心理建設與

未來應對

l 轉介更正式的教育單位或課程給病患幫助其發展學習重回社會的機制例如

社交技巧訓練燒燙傷傷友營隊等

l 鼓勵病友參與社區內關於燒燙傷預防燒燙傷治療燒燙傷復原成效的教育講

座親身參加與現身說法可增進社區對傷友的了解與接受度

l 在不同時間點適度轉介需要的團隊成員給病友及時提供支持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67: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6613

提升病患自我接受度

團隊所有成員皆應戮力提升病患對自身生理改變社會功能與角色改變的接受度幫

助其面對身體構造缺失外型缺失的自我心理調適

助病患將注意力放在仍可為之的目標可執行的功能可參與的活動而非專

注於已喪失的部分或限制

設計介入計畫時和病患共同設定核心目標盡量設定可鼓勵病患獨立執行功

能參與活動的目標

鼓勵病患與家屬多參加心理調適自我認同心靈支持的相關團體或課程例

如燒燙傷傷友營隊病友支持團體

開放討論並適切地及早正視病患對其性功能的關切程度以便及早轉介或幫

助病患及其性伴侶建立信心

盡早開始教育病患與照顧者相關心理議題並支持他們接受及調適

提供或安排長期追蹤

使用美容術之形象重建 (Cosmesis)

修飾化妝(camouflage make-up)某些特殊狀況下尤其當疤痕組織位於顏

面或易外露區域時部分病患會選擇使用修飾化妝VeilregDermablendtrade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68: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6713

Microskintrade 等公司有專營修飾化妝之產品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亦提供諮詢

刺青可選擇醫學刺青來改善燒傷後色素流失疤痕之外觀但燒燙傷醫療

單位並未提供此服務需向其他燒燙傷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69: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附錄

領域一適用範圍與目的

(scope and purpos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 清楚描述指引的目的 2 清楚描述指引所涵蓋的臨床

問題 3 清楚定義適用的病患族群

領域二權益相關人的參與情形

(stakeholder nvolve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4 指引發展團隊成員來自所有

相關專業領域 5 納入病患的意見及喜好 6 清楚界定指引使用者 7 指引公告前已有使用者完成

試作

領域三指引發展的嚴謹度

(rigour of development)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8 運用系統性的方法搜尋證

據 9 清楚描述選擇證據的標準 10 清楚描述形成指引建議的

方法 11 指引的建議內容有考慮到

健康效益副作用及風險 12 指引建議與其支持證據間

有明確的關聯性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

Page 70: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urn ... · Dr. Tekahashi陪同燒傷專家Dr. Kimura來臺,與照顧燒傷患者的物理治療師分享臨床經 驗。 衛福部蔣丙煌部長有鑑於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在此事件之燒傷個案的復健工

13

13 6913

13 指引公告前已經由其他外

部專家審閱 14 提供指引定期更新的步驟

與準則

領域四指引的明確性和代表

性(clarify and presentation)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5 指引的建議明確不含混 16 清楚呈現不同的治療選擇 17 主要建議清楚易辨 18 指引在實際應用上有完整

的配套工具

領域五應用性(applicability)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19 有討論到在推行指引時所

遭遇到的組織障礙 20 有考慮到推行指引對成本

費用的衝擊 21 說明該指引的主要評估監

測標準

領域六編製的公正客觀及獨

立性(editorial independence)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同意

4

完全同意

22 指引的編製不受贊助者的

影響 23 指引中有記錄發展團隊成

員的利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