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TDI 型 CIS 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 汇汇汇 汇汇汇 汇汇汇汇 ASIC 汇汇汇汇 1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 Upload
    prue

  • View
    220

  • Download
    12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汇报人:张冬苓. 目录. 第一节. 研究背景简介. 时间延迟积分 (Time-Delay and Integration, TDI) 型 CMOS 图像传感器,通过累加的方式,延长了曝光时间,同时在累加过程中信号与噪声不同的放大系数得到较高的信噪比 。以 其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等特点,在空间遥感、航空影像 、等 领域都有极其重要的应用 价值。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TDI型 CIS中像素内电荷转移的优化汇报人:张冬苓

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 1

Page 2: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2

目录

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

1• 研究背景简介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电荷转移理论分析

4• 两种优化电荷转移的方法

5• 结果与讨论

Page 3: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3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

研究背景简介第一节

Page 4: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4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

时间延迟积分 (Time-Delay and Integration, TDI) 型 CMOS图像传感器,通过累加的方式,延长了曝光时间,同时在累加过程中信号与噪声不同的放大系数得到较高的信噪比。以其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等特点,在空间遥感、航空影像、等领域都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基于以上特点,要求 CIS 中像素的感光面积要做够大,来响应暗光下的信号。即 TDI 型 CIS 中 PD 尺寸要足够大,但因此会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大尺寸 PD 由于内部电势分布平坦,电场很弱 , 电荷的转移速度会降低甚至产生图像拖尾,严重影响成像质量。 因此研究提高大尺寸像素的电荷转移效率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Page 5: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5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

像素的电荷转移效率( charge transfer efficiency, CTE )是指能够被转移至浮空节点 FD中的光生电荷占光电二极管 PD 收集到的全部光生电荷的比例,以及转移所需要的时间 [1] 。

图像拖尾是指当前帧中包含前一帧的信息,可分为放电拖尾( Discharging Lag )和充电拖尾( Charging Lag )[2] 。它们分别是由输入光信号的突然降低或增强使电荷不能完全转移导致的。

Page 6: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6

原始像素设计

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

7.0x10-7 7.5x10-7 8.0x10-7 8.5x10-7 9.0x10-7 9.5x10-7

0.0

8.0x1014

1.6x1015

2.4x1015

3.2x1015

4.0x1015

eDensity/cm3

time/s

t=6.99426e-7e=3.66058e15

t=9.62e-7e=1.39819e8

转移前 PPD 内电子数约为 3661 ,转移到残余电子为初始电子的 3.8196e-8倍时所用的时间为 262.574ns ,单位时间转移的电子数为 14 个 /ns 。

Page 7: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7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节

Page 8: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8

国内外研究现状

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

1 、优化 PPD 内部多次梯度注入 N 型杂质的方式形成 N 埋层 [3] PD 的形状设计成三角形 [4]

Page 9: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9

国内外研究现状

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

2 、优化传输栅附近电荷转移通道优化传输栅的形状 [5,6]

优化传输栅处CPI 、 APT 杂质注入 [7]

Page 10: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10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

电荷转移理论分析第三节

Page 11: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11

电荷转移理论分析

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

大尺寸的 PPD 结构在复位后完全耗尽时会产生很大的电阻,采用 RC 延迟网络模型 [2] 可以说明大尺寸 PPD 内电荷转移时间长的原因。V(n)

R(n)V(n-1)

R(n-1)V(1)

R(1)

C(n) C(n-1) C(1)

Vin

GND

PPD 的 RC 延迟模型的延迟时间 τ 可由下式表示 :

RC

LRS

satQ q NCV V

satq N LV S

由上式可以看出,减小 PPD 的长度 L 或者增大电导率 σ 均可缩短延迟时间,提高电荷转移速度,减小电荷转移时间。

Page 12: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12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

两种优化电荷转移的方法第四节

Page 13: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13

两种优化电荷转移的方法

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

N埋层非均匀掺杂优化方法

6.9x10-7 7.0x10-7 7.0x10-7 7.0x10-7 7.1x10-7 7.1x10-7 7.2x10-7 7.2x10-7

0.0

5.0x1014

1.0x1015

1.5x1015

2.0x1015

2.5x1015

3.0x1015

eDensity/cm3

time/s

t=6.9951e-7e=2.77393e15

t=7.25004e-7e=1.08537e6

测得转移前 PPD 内电子数约为 2774, 转移到残余电子为初始电子的 3.9e-10 倍时所用的时间为 25.494ns ,所以单位时间转移的电子数为 108.8 个 /ns 。与传统像素结构相比电荷转移效率提高了 7.7 倍。

Page 14: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14

两种优化电荷转移的方法

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

PPD版图优化方法

( a ) 传统像素版图 ( b ) 优化后像素版图

Page 15: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15

两种优化电荷转移的方法

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

PPD版图优化方法

6.93x10-7 7.00x10-7 7.07x10-7 7.14x10-7 7.21x10-7 7.28x10-7

0.00

5.50x1014

1.10x1015

1.65x1015

2.20x1015

2.75x1015

3.30x1015

3.85x1015

eDensity/cm3

time/s

t=6.99647e-7e=3.62086e15

t=7.28452e-7e=2.18516e7

转移前 PPD 内电子数约为 3620 ,转移到残余电子为初始电子的 6e-9 倍所用的时间为 28.805ns ,所以单位时间转移的电子数为 125.7 个 /ns 。与传统像素结构相比,提出的版图优化方法使电荷转移速度提高了 8.98 倍。

Page 16: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16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

结果与讨论第五节

Page 17: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17

结果与讨论

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

6.84x10-7 6.96x10-7 7.08x10-7 7.20x10-7 7.32x10-7 7.44x10-7 7.56x10-7

0.0

6.0x1014

1.2x1015

1.8x1015

2.4x1015

3.0x1015

3.6x1015

eDensity/cm-3

time/s

original +P 2PD

优化方法一即在在 N 埋层的形成过程中增加一步 P 型注与传统像素相比,电荷转移效率提高了 7.7 倍。

优化方法二通过改进 PPD 的版图结构,缩短了延迟时间,使电荷转移速度与传统像素相比提高了 8.98 倍,并且此方法不用增加新的掩膜版,控制了成本。

Page 18: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18

结果与讨论

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

参数 原始设计 优化方法一 优化方法二 文献 [2] 文献 [5] 文献 [8]

PPD 长度(um)

8 8 8 4 <7.4 NA

初始电子密度 (cm-3)

3.66058E15 2.77393E15 3.6208E15 NA NA NA

转以后电子密度 (cm-3)

1.39819E8 1.08537E6 2.18516E7 NA NA NA

残余电荷百分比

3.8196E-8 3.9E-10 6E-9 1E-2 1E-7 NA

转移时间 262.574ns 25.494ns 28.805ns 几 us NA 1us

电荷转移效率 ( 个 /ns)

14 108.8 125.7 NA NA NA

Page 19: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19

参考文献

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

1. T. Hardy, R. Murowinski, M. J. Deen, Charge Transfer Efficiency in Proton Damaged CCD’s,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45(2), 1998, 154-163.

2. Ramaswami S, Agwani S, Loh L, Bossemeyer N, Characterization of pixel response time and image lag in CMOS sensors, Image Capture Operation, Motorola Inc., Chandler, AZ, (2001).

3. Janval R K, Misra D, Lowrance J L. Charge transfer in a multi-implant pinned-buried photodetector[J]. Electron Devi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2001, 48(5): 858-862.

4. Shin B, Park S, Shin H. The effect of photodiode shape on charge transfer in CMOS image sensors[J]. Solid-State Electronics, 2010, 54(11): 1416-1420.

5. Yonemoto K, Sumi H. A CMOS image sensor with a simple fixed-pattern-noise-reduction technology and a hole accumulation diode[J]. Solid-State Circuits, IEEE Journal of, 2000, 35(12): 2038-2043.

6. Hisanori Ihara. Peninsula transfer gate in a CMOS pixel. US 2010/0176276 A1. Jul. 15,2010.7. Yiqiang L, Binqiao L, Jiangtao X, et al. Charge transfer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a 4-T pixel

by the optimization of electrical potential distribution under the transfer gate[J].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2012, 33(12): 124004.

8. Fowler B, Liu X. Charge transfer noise in image sensors[C]//IEEE Workshop on Charge-Coupled Devices and Advanced Image Sensors. 2007, 51.

Page 20: TDI 型 CIS 中像素 内电荷转移的优化

20

谢谢!!

天津大学 ASIC 设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