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191230 RA13 视点Cepaper.xmnn.cn/xmrb/20191230/13.pdf1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责编:宋智明 美编:江 龙 有奖报料:968820 投稿邮箱:daily@xmrb.com 都市新闻

3

2

1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责编:宋智明 美编:江 龙有奖报料:968820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都市新闻

A1 3NEWS

厦门晚报记者 龚小莞 陈满意人文集美,璀璨新城。12月28

日上午,2019“人文集美·悦读季”闭幕和颁奖仪式在集美新城市民公园举行。活动现场为2019“人文集美·悦读季”征文比赛、朗诵比赛和摄影比赛中获奖的选手颁发了证书和奖金,部分朗诵比赛获奖者还登台诵读。

2019年“人文集美·悦读季”活动于今年4月20日启动,由集美区委宣传部、集美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厦门晚报社、集美区融媒体中心、集美区少儿图书馆承办。本届悦读季围绕“壮丽七十年 走进新集美”这一主题,在8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一系列活动,挖掘人文集美的故事,积极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调动了集美广大居民读者和辖区高校师生的阅读热情,使阅读更加深入人心,氛围更浓。通过“悦读极美”活动的开展,把历史文脉有机融合在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的建设中,为营造人文集美良好的阅读氛围起到推动作用。

“人文集美·悦读季”已经成功举办四届,成为人文集美的一个重要品牌活动。人文集美底蕴深厚,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闻名遐迩,集美独特的“一精神三文化”(即嘉庚精神和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人文基因,持续不断为其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幸福农场”面积有限,要当农场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去投标。副校长郑飚说,只有大约三分之二班级能中标,因此,孩子们要写申请书,提出自己的农耕计划,中标后,农场主还要和学校签约,如果收成不好,下一季就没有他们的份了。

建在屋顶上的“幸福农场”,两年前就开张了,教科学的郑飚说,最早想种水稻,让他们体验米是怎么来的。但是,屋顶菜园实在是太小了。今年秋季开学,

“幸福农场”决定一起种植萝卜——小农场主掐指一算,两个多月后收成,就到了冬天,冬天吃萝卜,对身体好。

为了伺候好这些大萝卜,孩子们天天要爬上五楼浇水。他们遇到了困难:屋顶上的小鸟,快要把萝卜叶子吃光了;没过多久,老鼠也来了!小农场主去网上搜索解决方案,用稻草人来劝退小鸟,至于老鼠,后来是学校园丁放置老鼠笼和粘贴板来阻挡老鼠前进的步伐。

中国8大美院、6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0所境外高校参与竞逐

“犀牛奖”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在厦揭晓

本报讯(通讯员 嘉闻 记者 佘峥)上周六,首届“犀牛奖”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举行,31件作品从近3000件参赛作品中胜出,分获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和网络人气奖。

“犀牛奖”设计大赛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IIDC)主办,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和丹溪映画(厦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永久承办。组织者说,该赛事以“让独具匠心的设计产生最大的价值”为宗旨,致力于促进原创设计与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中国文化衍生品市场,孵化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优秀设计作品,打造新式世界级赛事。

内蒙古师范大学李佩宣的《壁中印迹——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华南理工大学刘敏敏的《来自泉州府的鲤物》和福建工程学院蔡立群的《蹴鞠猫》脱颖而出,夺得一等奖。

据介绍,自2018年11月28日开赛以来,该赛事共收到近3000件作品,有来自国内外362所高校近3000名选手参赛。参赛院校包括中国8大美院、6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10所境外高校。

讴歌发展巨变营造全民阅读氛围2019“人文集美·悦读季”圆满闭幕,前后持续8个多月

这所外来娃学校出了清华学子云顶学校建校20年来,共接收6万多名来厦务工人员子女,办学质量“一直在奔跑”

萝卜全身都是宝 各个学科都“吃”它湖里康乐小学举办萝卜丰收节,通过在学校屋顶种萝卜,培养孩子爱劳动善学习的习惯

朗诵获奖文章传播嘉庚精神

黄铭怡是乐海小学四年(2)班学生。在活动现场,她因为感冒嗓子有点哑,但还是坚持上台,为大家朗诵她的获奖文章《嘉庚精神伴我行》。黄铭怡说,当初选择朗诵这篇文章,是因为她从书本和报纸上了解到嘉庚先生的很多事迹,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陈瑞坤的获奖作品是集美的夜景组图。 这一年来,只要是集美夜景漂亮的地方,他陆陆续续都去过。 陈瑞坤说,“悦读季”活动很有意义,现在“快餐阅读”偏多,很多小孩喜欢玩手机,纸质阅读不够多,应该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孩子参与。

“今天很开心,换了很多新书。”高浦小学四年级学生黄林晨说,他与同班同学张岩艺、王自灿结伴,带来了《不一样的卡梅拉》《聪明的狐狸爸爸》等图书,换回了《淘气包马小跳》《怪物大师》等,他们平时都很喜欢看书,通过换书活动可以看到更多的书。

除了孩子们带来的图书外,集美区少儿图书馆也提供了300多册新书,让孩子们选择交换。这些新书以少儿图书为主,

也有集美本土作家的作品。活动现场,“曾营小学小葵花假日小

队”十分引人注目。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他们将假日小队和“人文集美·悦读季”的活动融合在一起。班主任、语文老师张舒琪介绍,这次来的孩子有40人,不仅现场感受“人文集美·悦读季”的活动氛围,每个人还带了5本书参加换书环节,在丰富课外阅读体验的同时,也能了解集美的人文历史,更爱自己的家乡。

换书环节人气旺 丰富阅读体验

棋声书香辉映成趣尽显传统文化魅力全国首个围棋书院巡回赛在厦落幕

本报讯(记者 李翔宇)28日下午,2019“兴业银行杯”厦门市业余围棋巡回赛第八站暨颁奖仪式在万科·湖心岛心湖书院举行,宣告巡回赛圆满落幕。

经过9个月的激烈角逐,参赛8支队伍的最终排名为:冠军同安银城棋院队、亚军翔安海峡队、季军卧龙聚智队、第四名厦门广电新闻队、第五名集美珍珑棋院队、第六名厦门大学队、第七名福建首航海沧队、第八名鹭江棋友会队。

据介绍,赛事全年共8站14轮,已先后在筼筜书院、朱子书院、惠和书院、杏林书院、金榜书院、石室书院、超旷书院七个书院举办。棋声书香辉映成趣,尽显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全国首个围棋书院巡回赛,本届赛事还多次与男子围甲、女子围甲同台竞技,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棋圣聂卫平、世界冠军马晓春等重量级嘉宾和国手都先后参加了活动,是目前厦门业余水平最高、参加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广的业余围棋赛事。本届赛事期间,还举办了2019年厦门小学生围棋联赛以及2019“兴业银行杯”厦门新闻界围棋赛。

换书活动现场。(拍客 咫尺幸福 摄)

杏东小学的同学们在朗诵杏东小学的同学们在朗诵。(。(拍客拍客 老老AOAO 摄摄))

本报记者 佘 峥看到别人家学校的农场丰收的场

面,袖珍学校康乐小学很羡慕,一度很“绝望”——学校面积不到11000平方米,生源每年都爆满,学校里空的地都拿去做教室了,到哪里去找菜地?

康乐小学校长胡慧玲说,劳动教育有独到功用:能让孩子在劳动中收获种植的知识与技能,还能使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双眼的观察、用心的体验,去感悟生命成长的美好以及收获的幸福。

老师灵机一动,从一楼运土到五楼,在屋顶隔热层上为孩子开辟菜地,还取名为“幸福农场”。

在地里忙了三个月后,湖里康乐小学上周五举行萝卜丰收节,给“萝卜王”颁奖,还用自家地里的萝卜做成萝卜糕,招待来宾。 但是,对于康乐小学的德育工作者来说,

他们怎么能轻易放过大萝卜呢?上周五的萝卜丰收节,其实也是康乐小学

“幸福生活 劳动创造”主题教育实践区级观摩活动——湖里区教育局德育科把其他学校老师召集来看看康乐小学是如何在大萝卜上做文章。

简而言之,这所小学把所有学科都和大萝卜发生关系了,语文老师布置学生写种萝卜作文,萝卜的亩产量,是用数学算出来的,这还比较好理解,其他学科呢?

当天,美术老师展出萝卜版画,学生们发布了自己设计的萝卜节的卡通标识;音乐老师则征集《萝卜歌》,六年级小男孩王梓祥写的歌词被选中了,他写道:拔萝卜啊,真可爱,大家

快来拔萝卜,动手动口又动脑,敢发明学创造,大家争做校园小主人……

最令人意外的还有孩子编出萝卜游戏,胡慧玲喊道:太难了,太难了,我都玩不了。

这还没完,当天,康乐小学还办了一个萝卜嘉年华,嘉年华的摊位,都是要申请的,学生们因此用萝卜玩出花样,譬如说,有人直接开了间生鲜市场,卖大萝卜;有的人申请开奶茶店——奶茶是萝卜味;有的是套圈,目标是萝卜……

湖里区少先队总辅导员曾莉娜说,学校通过活动激活全学科的体验式教育,劳动教育丰满了、少先队活动亮了、学科活动多了、作文和美术创作素材有了,总之,“萝卜全身都是宝”。

最近,辛苦了几个月的农场主终于迎来萝卜收成季节,前两周就开始陆陆续续收萝卜了。

上周五,学校举行“萝卜丰收节”,颁出两个萝卜大奖,一个是萝卜种植大户,即每沟渠的萝卜总重量,还有一个是超级萝卜王,就是单个的萝卜最重,即一个算亩产量,一个算个头。

今年“萝卜种植大户”总共收成近14.3公斤,最大的“萝卜王”是0.726公斤。有趣的是,三位萝卜种植大户、三个萝卜王的得主,大部分都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一位小朋友无意中说出真相:他们的爷爷奶奶比较有经验。

胡慧玲说,一听到自己孩子有机会种菜,

家长们热情高涨,农场主的爸爸妈妈还组了个群,晒成果,在农科所工作的家长则提供种植指南,解答各种问题。

收成的百来斤萝卜下场如何?不同的农场主有不同处置方法,这所小学二年级的齐祺格说,她吃到萝卜排骨汤了。高年级的农场主比较“老谋深算”,他们在家长群里拍卖,拍卖的钱要用来买下一季的种子以及施肥用的鸟粪。

上周六,还有的农场主用地里收成的萝卜,做成萝卜糕,款待前去参加萝卜丰收节的来宾。

评出萝卜种植大户和超级萝卜王

让所有学科都和大萝卜发生关系

袖珍学校在屋顶种萝卜

云顶学校让无数跟随父母来厦的外来娃有了云顶学校让无数跟随父母来厦的外来娃有了““安身之处安身之处”。(”。(资料图资料图//云顶学校云顶学校 提供提供))

康乐小学的学生们收获自己栽种的萝卜康乐小学的学生们收获自己栽种的萝卜。(。(本组图本组图//康乐小学康乐小学 提供提供))

学生们的绘画以萝卜为主题学生们的绘画以萝卜为主题。。

送“福”到家温暖老人心开元街道深田社区举办迎新年送关爱近邻文化艺术节

本报讯(记者 吴燕如 通讯员 庄莹莹)“谢谢、谢谢啊,下雨天还给我们送春联。”在 86岁的庄自德夫妻俩家中,老人接过手书春联感激地说。这是昨日开元街道深田社区迎新年送关爱近邻文化艺术节温暖的一幕。

此次活动由开元街道深田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市青少年宫共同主办。文艺演出设在市青少年宫红领巾剧场,爵士舞、少儿模特走秀、亲子合唱、柔力球……形式多样的节目让居民看得津津有味。

在剧场入门处,青年书法班老师带领学员现场挥毫泼墨,书写春联和“福”字送给居民朋友,现场充满了浓浓的年味。社区工作人员则带着春联和“福”字到空巢老人、孤寡和独居老人家中,为他们送上温暖的祝福。

深田社区党委书记庄莹莹介绍,活动旨在弘扬“远亲不如近邻”的社区文化,联合共建单位和居民打造共建共享、向上向善的和谐家园。

本报讯(记者 佘峥)厦门市云顶学校上周六举行建校20周年纪念大会,它的前身是厦门外来员工子弟学校,被认为是一所“功德无量的学校”——让无数跟随父母来厦的外来娃有了“安身之处”,最终找到自己的幸福人生。

今年,厦门考入清华大学的一位高中生,就是三年前从云顶学校毕业的。

六旬老人创办学校

云顶学校的前身叫作“厦门外来员工子弟学校”,它是由厦门市关工委几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创办的——20年前,市关工委几位老同志在社区调研中发现有外来娃就学难问题,他们花了几个月奔波,办理建校手续,租用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旧办公楼和场地,办了一所公益学校。

上周六纪念大会的视频,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王金水接受采访时说,教育事业关系国家的未来,也关系每个家庭的未来;外来员工子弟不能进公办学校读书,纯民办又太贵。他还说,20年前政府还来不及安排这项工作,因此老人们决定做一点老有所乐的事情。

1999年9月5日,厦门外来员工子弟学校开学。不太为人所知的是,它曾经还有一个分校——2001年,湖里的外来娃快速增多,市关工委筹资购校舍3050平方米,成立了殿前分校。王金水说,当时他邀请时任厦门市长朱亚衍到学校参观,朱亚衍市长很赞赏,决定给学校400万元人民币买房办学。王金水说,当年市

政府要支出400万元也不是轻松的事。这所专门招收外来员工子弟学校的

前两任校长,都是名校退休校长,一位是厦门实验小学原党支部书记林金山,一位是厦门市外国语学校原校长胡立钲。

政府拿出“宝地”新建校舍

2011年9月5日,厦门市云顶学校成立,外来员工子弟学校全校师生转变身份成为云顶学校一员,新建的云顶学校身份变了,由原市管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转制为思明区属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厦门市在莲前大道旁的黄金宝地上划拨70亩的土地,新建校舍。云顶学校现任校长曾绍峰说,之所以说是“宝地”,

一点也不夸张——隔着一条路,就是车水马龙的莲前西路,但是,没有一丝喧嚣来打破云顶学校的宁静,学校位于郁郁葱葱的云顶岩下。

曾绍峰说,思明区教育局按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21世纪新型学校”的标准来投入和建设。而学校和市关工委仍在“走亲戚”,摆放在校门口正中的

“崇德修学”石雕校训,就是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题写的;学校的关爱“基金”是由市关工委设立。

考上普高人数从零增加到三位数

云顶学校上周说,建校以来,以学期为计,共有6万多名来厦务工人员的子女

在学校学习。20岁的云顶学校,成为这6万多名

跟随父母漂泊在外的外来娃的“安身之处”,但是,它到底给家庭、给孩子带去多大的改变,直到今年,外界才真正意识到。今年,双十中学高三学生陈彦哲考入清华大学。他是标准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五岁时,陈彦哲跟随打工的父母从河南来到厦门,陈爸爸当电工,陈妈妈当保洁员;六年前小升初,陈彦哲被派入云顶学校,三年前,他从云顶学校初中考入双十中学。

在考上清华大学后,陈彦哲往回看,他认为,云顶学校为他打下非常好的基础。陈彦哲一度有点偏科,初二年地理和生物小中考前,老师找他谈心,提醒他要引起重视。陈彦哲说,小中考,他的地理和生物都取得很好成绩,这也让他初三冲刺更有信心。

三年前中考,陈彦哲以全市第267名的位次,考入双十。在强手如云的双十,开始时,他并不突出,在竞赛班处于中下游位置,但是,高中三年,他犹如坐上

“直升飞机”,一直在往前冲,到高三,已经冲到年段前五。

云顶学校“一直在奔跑”——云顶学校考上普高的人数,过去五年,从零增加到两位数,进步到今年的三位数,特别是最近三年,初三毕业班的总人数大体相当。而且,今年上普高人数中,13%上了

“一双外”。(注:指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和外国语学校)

1

2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