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0606 华侨华人 责编:孙少锋 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9年7月8日 星期一2019年7月8日 星期一

缘于“爱的给予”

自2017年以来,北卡洛丽汉语学校的华裔志愿者们每年都会在组织老师们的带领下,前往中国偏远地区开展支教活动。2017 年和 2018 年的暑期,他们分别前往甘肃省积石山县癿藏中学和刘集中学进行支教。

今年参与活动的 9 名“小老师”中,大多数是第一次来到中国支教,他们有的是缘于对父母故乡的文化文明的好奇,有的是基于不同文化间友好交流的希冀,有的是出于帮助当地孩子的美好愿望,有的是受到亲朋好友的鼓励。因此,在这次志愿活动召集初期,他们便纷纷踊跃报名参加。

然而,有4位华裔志愿者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中国支教了,他们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和支教带给他们的丰富收获是他们坚持下去的重要原因。“起初是因为好奇,但之后我发现我真的喜欢上了这项活动。之后我都是自己主动报名,申请再次参加。每次来中国支教都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快乐。”许泽睿同学说。

谈及组织这项活动的原因,北卡洛丽汉语学校董事长张治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起初他们是想通过支教,鼓励华裔青年们利用英语语言的优势,去中国帮助低收入地区的中学生 提 高 英 语 水 平 。“ 我 们 想 通 过 这 种

‘给予爱’的活动,让参加活动的华裔学生们在体验当地日常生活、探索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能在支教过程中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体会到给予爱的快乐。”

支教寓教于乐

“其实大家都知道,短短两周内我们实在没办法教授太多的知识,所以备课的时候,我不会详细准备那些细碎的知识点,而是会尽可能多地准备不同的材料。我想让孩子们在有限的时 间 内 对 未 知 的 领 域 有 更 广 阔 的 探索,而不是仅限于对某一领域的深入研 究 。 我 希 望 能 够 扩 大 他 们 的 视 野 ,改 变 他 们 看 待 问 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方法。”参与支教的许泽睿同学和曲蕴喆同学说。

在今年的支教活动中,这些华裔青年传授的主要内容包括英语语言表达、美国历史文化和音乐三部分。他们分小组备课讲授,从最初的害羞紧张,到后来的熟练自如,这些华裔志愿者们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热情地与当地的孩子们分享知识,交流经验,华裔青年们也从这种经历中得到了成长。

“学生们的英语阅读和听力水平都很不错,但是他们不敢用英语表达自己。”负责英语教学的金楚风同学和马海珮同学花了很多时间来鼓励他们开口,用游戏等形式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虽然支教的时间很短暂,但是后来我们都感觉学生们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我们也与学生们分享了一个我们常玩的游戏,在美国叫 Jeopardy。”负责美国历史文化教学的刘熙悦和张雨晨说,

“我们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通过选人回答关于美国历史的问题获得奖励,最终拥有最多奖励的队伍获胜,这个游戏非常受欢迎。”

收获爱与温暖

在获得教学乐趣的同时,学生们真诚的感谢,对这些华裔志愿者来说则更为印象深刻。

“有个小女孩在作文中说她将来想当个翻译员,我们的英文课对她很有帮助,她十分感谢我们。我看到后十分高兴,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负责英语写作教学的方含章同学说。

负责音乐教学的王淑婷同学也分享了一名学生写给她的感谢信:“她告诉我她十分感激我们的到来,也特别喜欢我们的歌声。我看完感动极了,这就是我来到这里的全部意义。”

马海珮同学也激动地分享了学生们赠送给她的礼物:“有个学生送了我一幅芦苇山水画,另一个学生写了一首古诗。这些都是非常独特的中国文化,我特别喜欢,也十分感激他们。支教让我在与学生们分享知识的同时,也从他们那里接触到了很多中国文化,这种经历很棒。”

在短短两周朝夕相处的时光里,华裔志愿者们与当地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负责音乐教学的曲蕴喆同学分享了他的故事:“前年我在甘肃支教的时候,那里的孩子们教了我一首歌叫 《成都》。后来这首歌成为我最拿手的中文歌,我在 2018 年‘水立方杯’海外华人美国东部赛区上,就是唱的这首歌拿到了第一名。直到今天,每一次我唱起这首歌,我都会想起甘肃的那群孩子们。”

“以前我从不用微信,现在我已经和好几个学生加了微信好友,我会和他们保持联系。”金楚风同学说。刘熙悦同学

和曲蕴喆同学也表示,一直与往年支教时教过的学生保持联系,他们分享着各自的生活见闻。“与学生之间的友谊是我们最珍贵的收获。”

继续爱的征程

带队老师李素凤对这些华裔中学生的表现赞不绝口:“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和自律性。他们放下行囊便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和老师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我真的要为他们点一个大大的赞!”

通过参与支教,这些华裔志愿者们也成长了许多。北卡洛丽汉语学校的许麟校长说:“当地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对他们影响很大。回到美国,他们家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孩子懂事了’。”

北卡洛丽汉语学校组织的华裔青年中国支教活动至今已开展了3年。回顾过往的经历,展望未来的发展,张治平认为,组织学生到中国贫困地区的中学支教这一宗旨没有改变。

“改变的是我们根据支教对接学校的建议,逐渐加大了英语口语和美国文化介绍的教学比重,并逐渐提高了老师们的英汉双语教学水平,方便学生们理解讲课内容。”张治平表示,组织者们在一次次的经验总结中不断完善着活动设计与安排,以求取得更好的支教效果。

关于未来,张治平表示,学校会将这项活动坚持做下去。“我们希望将来能有不同族裔的美国高中生加入到我们的支教团队中来,增加我们的支教资源和规模,同时也希望涵盖更多的支教学校,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教书谈心玩游戏 风土人情都体验

“来中国支教让我收获很多快乐”孙少锋 钱盈盈

侨 界 关 注 :侨 界 关 注 :

侨 情 乡 讯侨 情 乡 讯

6月17日,来自北卡洛丽汉语学校的9名美籍华裔高中生在4名带队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山西省五寨县第三中学,开始了他们在这里为期12天的支教生活。

华裔青年来中国支教,不仅给当地的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也让这群华裔学生对当地的教育环境和风土人情有了直观的感受和体会。“这是一段十分难得和宝贵的经历。”参与支教的华裔学生们说。

图为参加支教的华裔志愿者在山西省五

寨县第三中学校门前合影。

李素凤摄

华裔青少年襄阳寻根

2019 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湖北襄阳夏令营 3 日在该市规划展览馆开营。此次“中国寻根之旅”襄阳夏令营活动由中国侨联主办,湖北省侨联和襄阳市侨联承办。在为期 5 天时间里,40 名来自西班牙和美国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将深入体验襄阳历史文化。

接下来,他们还将在襄阳接受汉语教学、中国诗词解读、襄阳人文历史等专题辅导,体验中国古典乐器、中国茶文化以及毛笔、硬笔书法练习,参观古隆中、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旧居米公祠、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归隐的鹿门山、东汉末年诗人王粲赋诗仲宣楼等,实地考察襄阳博物馆、古城墙、护城河,感受襄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图为华裔青少年在襄阳市规划展览馆合影留念。胡传林摄

青海成立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近日,经中国侨联批准,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被确认为第六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之一。这也是青海省首家“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中国侨联打造的中华优秀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侨联组织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青海省将充分发挥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品牌作用和资源优势,把民族博物馆打造成展示民族文化、传播热贡艺术的名片和舞台,大力促进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艺术走向世界。

海外华校教师赴宁夏小学观摩

近日,来自美国、瑞典、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日本、荷兰、泰国、比利时等 8 个国家的 15 名海外华校教师和校方负责人走进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观摩体验“互联网+”在宁夏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本次观摩是“海外红烛故乡行”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该活动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承办,旨在鼓励海外华裔新生代积极投身华文教育事业,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融合互鉴。

在参观的过程中,许多海外华校教师对宁夏的教学方式及环境也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宁夏的一些学校软硬设备齐全,办学理念先进,做到了与时代接轨。”来自马来西亚的华教老师涂胜喜说:“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潜能,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均据中新网)

新加坡华人医生陈启明:

仁心仁术坚守药房五十载陈可扬州 潘丰源

“谢谢你!”老居民深深一抱,抱出了对老医生的感谢和不舍。近日,悬壶济世 55年的 86岁新加坡华人医生陈启明即将退休,数百名街坊齐聚东陵福组屋楼下的明氏药房,向这位尽心尽责为居民看病的老医生致谢。

从 1964 年起,明氏药房便伫立东陵 福 路 第 47 座 组 屋 , 斑 驳 褪 色 的 招牌、旧式的铁闸门,藏不住岁月的痕迹。“新加坡还没有独立我就在这间店屋里给人看病了,这间店由始至终就是我的药房”,陈启明说。多年来,陈启 明 医 生 待 在 诊 所 的 时 间 比 在 家 里多。他曾经每天早午晚都在工作,以药房为家,把家人带到药房,子女也在诊所长大。

陈启明的儿子陈家声回忆,他和姐姐从小在药房里面长大,甚至还记得曾经请补习教师到药房来教中文。他说:

“药房是我童年的一部分,一直到今天都还能记得它以前的样子。”

陈家声说,自己的生母,也就是陈启明的原配,因癌症于 2000 年病逝之后,父亲仍然如常每天到诊所行医。直到 2009 年,在陈启明动了心脏手术之后,才缩短了看诊时间。陈家声说,“他就是一直如常地工作,放不下病人。”

诊所里的一砖一瓦、黄色长凳等家具摆设多年都不曾改变。也许是因为这份从一而终的情怀,上门看病的多是熟悉面孔,陈启明甚至成为一家四代人的“御用医生”,从 2 岁到 80 多岁都找他看病。

陈启明自称是“穷人的医生”,有些上了年纪的病人前来求诊,却难为情地低声表示自己没钱付诊金。“我总会对他们说,没关系,我会帮你把病治好的”,

陈启明说。为此,诊所曾不止一次入不敷出,有时月亏超过 2000 元,他还得自掏腰包补贴,但他依然坚持继续为贫困老人看病。

然而自 2014 年政府宣布对东陵福路组屋区进行整体重建计划后,许多居民陆续搬走,社区变得冷清,前来求诊的病人也越来越少。在这间诊所行医 55 年后,陈启明终于准备脱下白袍,享受退休生活。

虽然6月23日是陈医生的欢送会,但是他如常看诊。来的病人虽不多,但他仍然仔细地检查,还为定期来的年长病人留了药。药房将于3天后停止看诊,然后就要搬空,以便将店面交还给建屋发展局。

当天,多达两三百人出席了为他举办的欢送会,一些老街坊走进药房就和他亲切相拥,场面感人。由于出席欢送会的老街坊太多,切蛋糕仪式只得在药

房外举行。陈启明语带哽咽地感谢老街坊来看他,并说:“我已经尽力为大家服务。有机会一起喝咖啡聊天,祝大家长寿!”

已经搬离东陵福 42 年的老街坊戴桂莲也在女儿的陪同下,回到这个自己曾住过 15 年的邻里。戴桂莲说:“陈医生很善良,我女儿从小看病都找他。”许多街坊也在签名卡上留言,感谢陈启明的仁心仁术。有街坊写的是“陈医生,感谢你多年来照顾我的母亲。”还有一位女士则写下了“陈医生是东陵福最好的医生,他救了我的丈夫一命,非常感谢你!”

举行欢送会的是活跃于女皇镇一带的民间组织“我的社区”。创办人之一郭俐勇说,很多街坊都很感激陈医生的仁心仁术,因此该组织特为他办欢送会,“为大家画下一个圆满的句点。”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图为街坊出席陈启明医生的欢送会。 潘丰源摄

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山区,被誉为“华侨之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田华侨回乡创业,红酒西餐行业日益成为投资兴业的热门。目前,青田县共有酒庄、西餐厅、咖啡吧600多家,红酒西餐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6万人。

行业繁荣催生人才需求,青田县多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办西点师、西餐师、品酒师等青田“西餐师傅”系列培训班。2018 年以来,青田县共培训西餐师傅约 350 多人,其中170多人获得技能证书。

图为 6 月 25 日,青田县红酒高级品酒师培训班的学员在品鉴红酒。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青田培育特色“西餐师傅”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