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回味創社初年的書香情 陳翠英 · 為社友心得報告的刊頭,想我們遠居海外能夠雅聚閱讀, 也算不容易,就把船桅引來蝴蝶的照片名為「海角書香」。

Atlanta Chinese News Friday, December 2, 2016

Serving Since 1992

www. AtlantaChineseNews.com P.O. Box 941070 Atlanta, GA 31141-0070 Tel:770-455-0880 Fax:770-452-0670 E-mail:[email protected]

NO. 04669A8松韻書香

網路版: www.AtlantaChineseNews.com廣告新聞專線: [email protected]

【祝賀書香社】

十年回首書香情藍晶

一月送走一月,居然送走了十年。這十年來,近一百次書香會聚所牽縈出的濃濃書香情,豈是區區一篇短文所能盡訴?

記得是2006年11月29日那天中午,受邀趕去中國城「頂好家鄉味」參加召集人唐述后籌辦的「書香社」成立餐宴。在座的還有世界日報余俐俐、創辦華訊報的趙增義、喬州作協成員翁恩緒夫婦和陳翠英等文友,雅客雅集辦雅事。我們議定出每月最後一個週二聚會講書,會員每月輪番上陣,11月和12月放年假。翌年元月23日正式啟動開講,由藍晶打頭陣,評析蕭麗紅的得獎長篇小說《千江有水千江月》。自此我們月月會聚,歷經了三任會長,綿延到今天。

我們倒底都講些甚麼呢?前兩年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自2008年5月喬州理工退休教授董永良夫婦加入後,我們的內容居然有了數學因子。隨後在2001年元月劉北教授夫婦和賴淑賢女士的加入,我們有了經濟、時事、歷史、音樂和更為多樣的文學。同年6月來了林榮寵教授,又融入宗教、人體機能和飲食保健等。同年8月,主修建築的張震東加入,讓我們進入建築學的領域,也認識到一些名建築師。2012年2月退休教授陳兆棡夫婦加入,使我們見識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與民族音樂家‧‧‧隨後幾乎年年有新會員加入,不勝枚舉。所以我們雖有遷居的、引退的、永別的,因為這些“新血”,使我們持續保有20多位會員,月月團聚,歡欣共餐,歡欣吸收學習,也蔚成亞城一股難以忽視的文化力量。從首任會長唐述后時代的書香雅聚,到第二任會長陳翠英時代的海角書香,再到目前藍晶會長時代的松韻書香,額外感謝《亞特蘭大新聞》許月芳女士的熱誠支持,使我們的講稿能登上版面,讓廣大的讀者群共享。這正是創會者唐述后女士的初衷,努力要在亞城營造出提升華人心性學養的濃郁書香。我們正奉行不渝,唐姐,你可安息!

我們除了感謝數位原始會員,如余俐俐、陳翠英、鍾瑜、李瑞香、徐蘭惠等的持續支持至今,也感謝目前多位會員如陳兆棡夫婦、董永良夫婦、劉北夫婦、張典熙夫婦、賴淑賢、饒桂芳、林榮寵、黎慰之等的踴躍出席。尤其感謝年年上台主講的多位健將之辛勤準備和精采呈現,使我們的成果沾熏了:

論語、孟子、詩經、水滸、紅樓、桃花扇、孫子兵法、源氏物語、莎士比亞、安娜‧卡列尼娜等中外古典名著。人物方面則有陶淵明、唐太宗、李白、杜牧、蘇東坡、李清照、李叔同、梁思成與林徽因、無名氏、王駱賓、葉嘉瑩、貝聿銘、孫運璿、黎烈文、莫言、證嚴法師、梵谷、瑪格麗特‧密契爾、德蕾莎修女等古今中外在各行各界的傑出人士。加上不少名作家如徐霞客、老舍、林語堂、梁實秋、沈君山、余秋雨、高行健、齊邦媛、余光中、瘂弦、龍應台、哈金、林清玄、劉墉等的傑出作品。此外還有京劇、題畫詩、中醫推拿穴位保健、書法與繪畫、營養補充品的探討、中西藝術的比較、古代的悲情婚姻、美元的命運、中國的箏樂文化、被遺忘的詩與歌等等,怎不多采多姿呢?

以上全是各位成員的努力結晶。值此十周年,讓我們繼續邁進,更上層樓! (10/12/16)

2016 11 29 十 周年蛋糕 與 典熙的甜柿

2016 11 29 十周年歡慶 濟濟一堂,會長藍晶(前排左2)

感謝會長藍晶多年來的服務,並提議慶祝書香社屆滿十周年。感謝亞特蘭大新聞許月芳社長,多年來提供並安排藝文版面,讓文友們擴大了交流的平台。也感謝董永良教授抒發入社的經過與感想,引領大家對這話題的興趣,紛紛提筆說寫幾句。

十年,是我們認字句、明事理以來所有時光中的六分之一或七分之一;把過往人生當作一個星期,十年是其中一天。將準備閱讀、聚會分享、書寫報告、咀嚼回味的片段兜起來,十年書香社約佔一頓飯的光景。想來這是我們醒腦、益智、安神的一餐。我有幸隨著唐述后會長學習,如何創辦ㄧ個「讓大家找出閱讀樂趣」的社團,也見證當年許月芳社長與我們共同努力,將書友的報告呈現於《亞特蘭大新聞》以饗讀者。

話說十ㄧ年前我們從北邊大湖區搬來亞特蘭大,不久於 2005 年 5 月加入寫作協會,認識了翁恩緒教授、詹歷堅教授、藍晶、雨蓮、唐述后等文友,開始參加非常精彩、新鮮的藝文活動 - 因為以前住過的小城都沒有這些華人社團。

第二年 (2006) 10月唐述后任寫作協會會長,11 月 29日就在頂好家鄉味邀集趙增義校長、翁恩緒教授與夫人陳文華、余俐俐、藍晶和我,討論讀書會該如何選書等議題,然後敲定「書香社」每年十次聚會的時間、地點,讓我給文友們發送 email。這天是個星期三,下午散會時飄著細雨,我開車回家的路上想,這是滋潤書香社的新雨吧。

書香社第ㄧ次 2007 年元月的聚會就來了幾位新書友,鍾瑜醫師、王之教授、李瑞香、徐蘭惠。我們總共十ㄧ人依序排滿這年的十次、以及 2008 年元月。第ㄧ次由藍晶報告。我於二月報告《狼圖騰》,當年由會長唐述后指示瑞香為我寫份讀後報告,報告上有「許多年沒提筆了 … 翠英給了份心得 … 心裡的大石頭變小了ㄧ點兒。」瑞香並不是拿來心得剪貼了事,她參考我的筆記、夾以她當時的觀察才完成了報告,因此大石頭沒能放下,只變小了。我從此記得瑞香的文筆風趣、態度認真,也常給主講人拍照。

後來輪我為鍾瑜的講述寫報告,《影響世界的 100 本書》好長!他手寫兩萬多字,讀起來真是賞心悅目,我還是第ㄧ次讀上萬字的手稿真跡,邊讀邊思考濃縮邊電話討論,最終成稿兩千多字。下次聚會前我又翻讀了幾回手稿,很好奇許多醫生寫的處方有如天書,怎不能如此的「行雲如水、親切易讀」呢。

對兩千字的報告,我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大家受了幾個月的書香薰陶,不覺間下筆如流水順暢。趙增義校長五月份報告《水滸傳》中的宋江,我因出城錯過了;回來遇見校長我告訴他「讀那三千多字的報告彷彿群雄在眼前,很過癮。」校長「是,我講的是 71 回本的。」哎呦,我真錯過了精彩的 70 vs. 71 回的討論。聽說校長主講生動,並且自己寫了通篇報告;總之,此後的讀書報告都是三千字以上的長篇。

當年唐述后喜歡用毛筆寫字作畫,將每次聚會的書題、講者簡介、摘錄者以ㄧ幅國畫書法表達;許月芳社長將讀書報告電子稿、唐會長的書畫,在亞城園地上特別安排出優雅的版面。我們經常與月芳社長往來切磋,以求書香報告有其風格;從最初的ㄧ份電子檔、ㄧ份書畫檔,經過增加了照片的圖片檔,到ㄧ年後的心得報告可以涵括總共五份不同檔案的豎行版面。許社長為書香報告「後製」所投注的精力,自可想見ㄧ斑!今年初社長將那兩年唐的書畫稿發給我們,讓人感懷社長將手跡保存完好所花費的心神。

那時候唐會長不用 email,可是效率很高。如果我們會後商量個計畫,唐就立即載我去亞特蘭大新聞的辦公室,和許月芳社長交流、當下辦妥。有時在餐廳會場等候上菜,我們就討論上周的讀書報告,有ㄧ回只有ㄧ份報,唐會長拿起報紙轉身出去,幾分鐘後就捧著十份影印本回來了。我每回發 email 的功效有限,而會長看準人才、邀請入會的功夫輕鬆悠哉,令人歎服。

2008 年唐述后輔導我接任會長,後來又介紹董永良教授入社;看我們社逐年增長,我衷心感謝她「多謝你這位『星探』,書香愈來愈興旺。」同年秋天,董教授、藍晶各有新書發表;雖然這都不是兩位的第ㄧ本書,卻是書香社的ㄧ大鼓勵,社友成了作者。後來我忝任作協會長時,經得董教授、鍾醫師同意,將他們的姓名與著作送交「北美作協」紐約總會,兩位書友就成為寫作協會的新會員。

我任會長的第二年,唐述后很忙沒空做書畫,她讓我處理書香報告。經過與月芳社長討論請教,我選張照片作為社友心得報告的刊頭,想我們遠居海外能夠雅聚閱讀,也算不容易,就把船桅引來蝴蝶的照片名為「海角書香」。許社長用這張照片編輯了 2009 年的書香報告。這年三月我談梁實秋先生的《還鄉》沒拍聚會的照片,我想拍張書影代替,社長建議我提供海藍背景的照片,與海角書香搭配。效果真好。

早期書友們的讀書報告,涵蓋孔孟聖賢、施耐庵、林語堂、朱自清、老舍、梁實秋、齊邦媛、余光中、瘂弦、沈君山、黃仁宇、龍應台、林清玄、哈金、余秋雨、高行健、劉墉等人的作品;儘管以前讀過,但是重新複習竟有不同的心得,聽主講人和大家交流討論時也學著由不同的視角探索,這比ㄧ個人在書房裡悠閒閱讀,要多了許多思考上的訓練。2007 年暑假唐述后邀書友去她家開會,大家飽嘗新鮮的園蔬、甘潤的紅棗蓮子湯後,掛念如何有腦力聽報告?結果蘭惠講《大歷史不會萎縮》解讀認真分析敏銳,人人都提出討論。半年來的鍛鍊,已見成果。

至於很少接觸的類別,更讓我受益良多。翁師母文華主講英詩引領我第ㄧ次讀完整首英詩,從著名的短詩到莎

翁的十四行詩。聽了瑞香、淑賢的英文書報告,我借來《世界是平的》《追風箏的孩子》《雪花與秘扇》讀ㄧ遍。王之教授兩談《源氏物語》給我這門外漢透些光亮,余俐俐介紹曹乃謙的描述山西鄉下貧困景況,順帶談起出版社出書的考量、馬悅然的影響;這些都讓我拓展了閱讀範圍,感受些不同作者的視野。

書友們選擇時代性的書籍報告也讓我們適時ㄧ睹時代巨人的智慧和文采,比方 2010 年的《大江大海1949》與

《巨流河》,2013 年的《蛙》。

回想 2010 年我們送翁教授和夫人北遷很不捨,就像董教授憶當年「喝茶吃菜閒聊的盛況」。我談梁實秋那回也論及早ㄧ年書香報告的沈君山教授,會間翁教授提起曾在50 年代與梁先生相逢於友人喜宴、翁師母認識調皮的沈君山、唐述后曾親聆梁先生演講 … 懷想往昔而後看今朝甚覺可喜,我們新書友也增加了「喝茶吃菜」的陣容。

近年來大家的講題增廣。劉北教授講時事、詩歌,陳兆棡教授講莫言、王洛賓,董教授講余光中、學界高士,詹教授講題畫詩、夫人 Cecilia 講風景畫,還有多位書友報告旅遊、保健、歌劇、歷史人物,非常廣泛,很能引發「閱讀的樂趣」。

今早聽到雨聲起床,看著結束了喬州 43 天不下雨紀錄的甘霖,想起十年前這天的微雨,滿心歡喜。

來到十周年慶的聚會,喜見門前看牌上熟悉的唐會長書畫,也見多位前後期書友參與;大家喝茶吃菜之餘有美點配咖啡,還能悠閒的觀賞巨木秋色。這樣的幸福時光當然歸於我們十七人聚在福臨門餐廳,更歸功許社長帶來咖啡機、詹教授帶著延長線。

很感謝這十年來參加書香社,讓我們少準備了ㄧ百餐飯,同時擴展了閱讀的類型與視野。希望在下個十年慶的聚會上,我們能報告更新的閱讀類型,或有新型的著作發表。 (20161129)

我與書香社賴淑賢

我加入書香社純屬偶然,2010 年十月底,一個陽光和煦的秋日中午,我們在一家韓國餐廳,經友人介紹,認識古箏名手李瑞香,或許彼此有些緣份吧!瑞香熱忱的對我談起書香社,一聽之下,我旣嚮往又興奮,馬上問她我可否參加,到了十一月,我未接到聚會的消息,心中狐疑不已,詢問之下,才知年底最後兩個月不聚會。好不容易等到翌年一月,我終於第一次參加書香社聚會,和會員們見面,我的最初的印象是每個人都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那天徐蘭惠討論 Harold Kushner 所著

《When Ba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令我連想舊約內約伯的苦境。

參加書香社是我搬到亞城後最喜愛的活動之一,每月最後的星期二,都在我熱切的盼望中來臨,那天我和書友在福臨門餐廳相聚用餐,互相交誼,然後聆聽一位書友談論一本書或一演題。如此一來,我毎年就增加對十本書的認識,或對十個陌生的題目有點了解。書友之中,人才濟濟,包括退休的教授、文人、作家,音樂家,作曲家、旅行家、以及其他博學之士。難能可貴的是這些人,除了自己專長本行外,在文學、藝術、音樂的領域各有可觀的造詣。

劉北教授退休前的專長是經濟統計,除此,他也是作曲家,他所作的的曲子例如〈故鄉的樹〉和〈懷念台北〉,真情流露,令人感動,他所作的曲子已出版成書;另外,他對歷史、金融等多方面的知識廣泛豐富,隨手拈來,都談得頭頭是道。董永良教授專長是統計學和機率論,但他的文學素養良好,行文流暢,詩詞知識豊富,退休後,致力於寫作,已出版了數本書。詹歷堅教授的專長是社會科學,但他在國畫上的成就,恐怕不亞於他的本行。有一年春天,書香社一行幾人,浩浩蕩蕩在州際公路20上往西前進,一個多鐘頭後,到達卞爾頓大學城,詹教授府上可不在城內,他和夫人席莉雅深居在世外桃園的仙境。詹夫人端莊賢慧,幾個女書友公認,她比中國婦女更具有傳統美德。漫長彎曲車道的盡頭,是他們舒適的房子,廣闊的周遭,有斜坡,也有小山崙,青翠高大的的樹木伴著嬌小可愛的花草,在此幽靜的環境,夫妻倆有如一對恩愛仙子,遺世而獨居,也難怪詹教授作畫的靈感源源不絕,作品越來越超然。

林榮寵教授每次演講,必充分準備,引經據典,給予豐富的資料,他的講題偏重於身心的健康,身體器官的運作,他不厭其煩帶來放映機,一面講解,一面配以幻燈片補助說明,同時舒伯特優美音樂流瀉室內,令人陶醉。林教授是虔誠基督徒,有一次他談論一名著 上 帝 的 言 語 (The Language of God byFrancis Collins),其後文章刊登在亞特蘭大新聞,出乎意外,作著遭受抗議廹害,報紙社長也遭殃,數人甚至跑去她家興師問罪,出言不遜,有哭又鬧,令人無法理解,在此言論自由的民主國家,竟會發生這種事情。

陳兆棡教授談論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及其作品,描述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社會、人民,陳教授也曾以民族音樂家王洛賓為題,作個有深度的演講,自此我更加欣賞他的邊疆民謠,比如〈康定情歌〉和〈在那遙遠的地方〉等。腦神經外科醫生兼旅行家鍾瑜,足跡行遍中國,攝影雲南風情、江南名勝風光,還有滇緬公路,我雖未曾身歷其境,也飽受眼福之樂,鍾醫師也善於繪畫及書法,我第一次報告,談 論 Lisa See 的 著 作 Snow Flower andSecret Fan,承蒙他作畫助興,文字揷圖顏色

調和高雅。今年七月,書香社另一位醫師饒桂芳探討營養補充品,藥房內的補助品是否需要,大概見人見智。

李瑞香是書香社才女,琴藝精湛,1996年,曾在亞特蘭大奧運會表演古箏,她的書法造就亦深,字體龍飛鳳舞,氣魄非凡,除此,她對中國歴代有名的詩詞專家,頗有研究,幾年來和書友分享過的詩人才子,包括李清照、蘇東坡、陶淵明、李白、杜牧、李叔同等文學家。書香社前社長陳翠英曾是作協會會長,在她任內期間,她邀請臺灣名作家李昂和黃春明來亞城作專題演講,黃春明是我最先認識的臺灣本土作家,他的作品《莎喲娜啦.再見》,引導我進入一個新的境地。久仰李昂大名,曾拜讀其《殺夫》等著作,其題材筆調大膽露骨,超越當時保守的台灣社會,我能親臨受教,聽她鼓勵婦女勇往直前,是種福份,感謝陳翠英,千辛萬苦,邀請數千哩外的兩位文學大師前來亞城,使我們得以傾聽他們的演說,目睹他們的尊容。

書香社社長藍晶極有文釆,寫作散文詩歌,兩者具佳,詞彙豐富華麗,已出書數冊,又會唱京戲,確實多才多藝,她作事有條有理,從未見過她慌亂失態,默默作事,從未怨天尤人,也不向人訴苦,聚會前必送出電子郵件提醒大家,會後當天,必向會友發出郵件,簡述聚會情形並分享她的感想,數年來從未間斷,是個不可或缺的社長人才。

書香社最大的贊助者是亞特蘭大新聞社長許月芳女士,在亞城園地,她登載書香社的演講文稿及其他文藝小品,如能抽出時間,她也前來參加書香社聚會,她來,我們就有口福了,她必帶美味可口的小點心,加上名貴的茶葉或咖啡。許社長天性樂觀,笑口常開,時時快樂得很。其實自 1992 創報以來,她秉持新聞工作者公正不阿的信念,自2004年接手苦心經營,不曾有過任何資助,單人獨撐,已有12年,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最近亞特蘭大新聞已受到多方面的肯定,也榮獲數個獎賞,在世界華人圈裡,廣受讀者喜愛。

我加入書香社六年,受益極多,有些創始會員已經離開,無法一睹他們的光釆,聆聽他們的討論,十分遺憾。感謝書香社召集人故唐述后和余俐俐等人創立這讀書會,讓興趣相似的人聚在一起,互相討論。我也感激李瑞香介紹我參加書香社,更多謝各位書友對我的友誼。幾年來結識一些學者之流、文人雅士,希望自己會沾些文學氣息,有朝一日能夠寫點東西,回虧董教授、劉教授、林教授、鍾醫生、藍晶和李瑞香贈書或古箏CD之恩。

書香社擴展我生活及知識領域,也帶給我生活樂趣,每次聚會回家,令我回味不已。另一收穫是我學會中文打字,第一次讀書報告,不知如何送中文稿件去亞特蘭大新聞,幸虧外子曾去臺灣講學,學會了中文打字,因此全部由他代勞,現在我打字速度雖慢,總可自立了。

今年的十一月二十九日剛好是書香社成立十週年,我們歡聚一堂,供享午餐,吃蛋糕,喝咖啡,慶祝十年來的進展與長果,確實是可賀的大喜事,希望我們的書香社繼續長大 茁壯,每位會員也跟著成長,互相分享討論彼此閱讀的精華。

回味創社初年的書香情 陳翠英

前會長陳翠英(右),許月芳(左)

各位 書友:

今天有 17 位會員在雨後秋涼中撥空前來歡聚。難得睽違多時的余俐俐、徐蘭惠和前任會長陳翠英都翩然蒞臨。尤其感謝熱心支持的許月芳女士帶來了多張珍貴的首任會長唐述后之手稿;為了配合蛋糕,她還攜來了咖啡機,外加她家鄉的金門貢糖饗客。張典熙也帶來了自栽的甜柿。還有久彌提供的餐後餘興節目 - 觀賞多張他自拍的秋景照片,秋色歷歷,美不勝收。今日之聚,誠為我們更添美好回憶。

藍晶

唐述后手搞 - 給亞大新聞賀版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