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高铁回 - crcn.com.cn file今还时常拿出来翻阅。虽然不能乘坐时光 机回到过去,但在将来,我能有机会骄傲地 告诉我的孩子,他的太公,是当年世界上教

敬爱的外公:收到这封家书,您一定会觉得很惊奇

吧?您总说我是个超级低头族,都快忘了怎么写字了。但是提笔的时候,时光真的倒流了,思绪更是不听使唤地飘向了无忧无虑的小时候,那些您陪伴我长大的、远逝却又温暖的旧时光,就像一部长长的电影,通过斑驳的黑白胶片一幕一幕地放映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米缸上,贴着您苍劲有力的“满”。童年的字典,总是充满了甜甜的字眼儿。然而,伴随我成长的不止有蹒跚学步的跌跌撞撞、咿呀学语的口齿不清,更多的是笔墨横姿的中国书法。如果说仓颉发明了汉字,颜真卿发扬了书法,那么毫无疑问您用撇捺横折发掘了我懵懂的童年。

还记得多年以前的夏天,7岁的我坐在屋檐下,听着蝉鸣、拿着铅笔。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捧着连环画,我却对着呆板的字帖写书法,心里充满了委屈和抱怨:为什么我每天都要坐在家里和这些方块字作伴?然而,您却从来没有因为我不爱练字对我发过一次脾气,总是笑呵呵地拿各种小奖品鼓励我、诱惑我,打磨了一次又一次砚台,晒干了一张又一张宣纸,一心一意地要把我培养成文艺青年。我至今记得您说的“做事要持之以恒,练字也是一样,见字如见人”。6年的书法培养了我的性格,磨炼了我的品行,更让我拥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对您的感谢真的无法言语。现在家里的老抽屉里

还静静地保存着当年陪我走过春夏秋冬的泛黄的字帖和稚嫩的临摹。听外婆说,您至今还时常拿出来翻阅。虽然不能乘坐时光机回到过去,但在将来,我能有机会骄傲地告诉我的孩子,他的太公,是当年世界上教你老爸学书法最好的老师。

老家的鱼篓里,装着味道叫作“家”的鱼。童年的相册,从来不缺少美妙的画面。外公,您最大的爱好就是钓鱼吧。儿时的夏天,在很多小伙伴还在酣睡之时,您已经成功地把我哄骗起来,提着鱼竿带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闻着芳草的清香,感受家乡清晨四五点钟的模样。那无数个仲夏的清晨,您戴着斗笠坐在河边,目不斜视、耳不侧听、心无旁骛、气定神闲的样子,令我至今想来依然清晰如昨,愿者上钩时您像孩子般纯真的欢笑景象已经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如今您的身体大不如前,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再去小河边,但是那些承载着流年风霜的鱼竿却一直存放在阁楼上,陪在您身边,就像一台台老旧的限量版留声机,从容淡泊地守望着

岁月,虽然不会再装进老唱片,但却永远不会被遗忘。

人生很短,回忆很长。直到上初中以后,我还会偶尔对着墙上挂着的老照片想象您和外婆年轻时候的模样,您是爸爸口中无所不知的养生专家,也是妈妈口中风度翩翩的头号美男,还是外婆口中念念叨叨的老愤青,更是街坊邻居口中德高望重的老学究。可是,岁月终究无情,曾经您挺拔的身姿和矫健的步伐都渐渐地消失在荏苒的时光里,深谙世事的皱纹早已悄然地踩着岁月攀上了您的脸颊。每次回家,您一定是扶着老花镜在书房里剪着报纸,做着摘要,用一辈子的坚持实践着“活到老,学到老”这条质朴的人生哲理。从小您就将自己摆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教导我亲近自然、珍惜亲情、懂得孝道;工作以后您总是告诫我做得还不够多,走得还不够远,人生难免会消磨时光,但世界上有这么多勃勃的生机和广袤的美景,别让手机和电脑侵蚀太多的生活,常出去走走,多出去转转。

小时候,您用有力的双手牵着我长大,告诉我面对困难时不要害怕,如今您已满头白发,却依然孜孜不倦地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达观的人生态度指引着我的人生。您的听力越来越差了,还有您不再直挺的背脊,都无情地告诉我您已不再年轻。我只想多握握您尝遍风霜的双手,感受那一道道岁月留下的沟壑,我想放下手中繁杂的琐事,陪您在破晓时再来一次开怀的垂钓,在苏堤旁再饮一壶醇香的清茶,在孤山上再览一轮迟暮的夕阳。我会背着包去东阳老家漫步,看看您年轻时和外婆一起踏过的青石板、穿过的小弄堂、雕花的老门窗,那里有您最美好的年少时光。

时钟静静地走,有些话从来不急,却一直都放在心底。总有一天,我也会像您一样老去,老得可能看天空的视线也会变得模糊,但现在,懵懂的我已经长大,那些鲜嫩的梦也已慢慢成熟。今后的生活中,我会背负您的期盼和希望更努力地前行,衷心地祈盼平安和幸福陪伴您度过人生最后的安详时光。

您的外孙:付正作者单位:中铁二十四局浙江公司

E-mail:[email protected] 责编:童 花 责校:李默涵2016年 2月 27日 星期六

88

你啥时候来了封在冰层里的白条鱼知道河开了它像风里的旗一样欢实了

你啥时候来了远看近却无的点点绿芽知道睁开惺忪的睡眼在轻风里欠伸

你啥时候来了闺中处子的一点灵犀知道细细地在她的眼角眉梢流动的不是你么

迎春绽出几点鹅黄玉兰吐出一点莹白而桃啊、杏啊正等你唤醒呢

温柔的娴静的你悄悄地借着什么让狂暴的朔风退却了

就是这点温柔吧爱一样的也在我心尖上轻颤着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二局一公司

年后刚下飞机返京,一股暖风拂面而来,灿灿春阳洒在我这刚被边疆寒流洗礼过的身上,不禁暖意四起。这似曾相识的暖流仿佛我还在新疆,只 是 这 次 是 在 天 山 以 南 的 库 尔 勒 。新疆的天山山脉将南北两疆的气温划分得如此细腻,受天山山脉阻挡,南疆地区的冬天相对温暖,只是风沙较 大 ,我 的 姥 姥 家 便 坐 落 在 这 南 疆的小城镇库尔勒。每当北疆鹅毛大雪 之 际 ,我 便 会 隔 三 差 五 地 问 姥 姥什么时候过年?姥姥总是眯起布满皱纹的双眼笑着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啊!”于是,“腊八”便成了我期盼的黄金起点,盼着冬天、盼着腊月、盼着过年。

我出生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农村已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了,各大一线城市也流行着下海经商,解决温饱已不再是问题,逢年过节多买些鸡鸭鱼肉,改善一下伙食,也是家常便饭了。虽然我们这一代过得富裕了,可计划生育的出现却将我们变得如此孤独。所以小时候我最盼望的就是去 姥 姥 家 过 年 ,新 年 意 味 着 新 衣 美食、意味着快乐与满足、意味着可以和小伙伴在一起玩。

依稀记得小时候进了“腊八”,说话就要格外注意,奶奶是个老传统,进了奶奶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年轻人也不能在大年初一干活。往往这个时候,就辛苦了两位老人,年轻人坐在沙发上聊天说话,奶奶爷爷忙里忙外,有时谁家媳妇儿看不过眼了上去帮忙也会被数落一番,“去去,一边歇着去,这两天你要是累到了,你就要辛苦一年喽。”老人家的心思做孩子的我是不懂。年,也许是一个衡量人生价值的分界点。人们在这里长大、成熟、老去,直到明白的那一天。

火车行驶在风沙滚滚的大漠戈壁,带我从北疆翻越天山山脉来到南疆姥姥家。儿时经常能看到姥姥在

灯下一针一线缝制着我的新鞋垫,熬红的双眼不论多晚都炯炯有神,那深邃 的 眼 神 直 到 现 在 我 都 记 忆 犹 新 。近两年工作后已经很少见到年迈的姥姥了,可每当过年回家后,我都会再买上机票去看看天山南面的姥姥,拉着她粗糙干裂的手陪她聊会儿天,一坐便是一个下午。早已看不准针线的姥姥,眯着眼睛找我,略带颤抖的声音说着:“看不清喽,给你做不成鞋垫喽。”一家人过年之际总会围坐一起聊聊家常,不知是谁开的头,聊到了小时候的我和妹妹。我是姥姥带大的疯丫头,家里的孩子头,由于住的地方相对较远,姥姥格外宠我,好吃的糖、好玩的小东西,都要等到我来了才拿出来,偷偷塞给我。

记得有一年大年初一,妹妹起的比我早些,缠着姥姥问有没有剩余的糖包子,姥姥不说话,直摇头。一会儿我醒了,姥姥悄悄拉我进了厨房,用力掀起蒸锅锅盖,蝴蝶形状的糖包子热气腾腾地向我招着手,兴奋的我抓起“小蝴蝶”就是一大口,红丝丝的糖水顺着小嘴角流出,还没等舔掉,就听到门口放声大哭的妹妹喊道:“姥姥骗人!姥姥骗人!大灰狼来了先把姥姥吃了,再把姐姐吃了!”哈哈——家里人放声大笑。看着身边的妹妹如今也已亭亭玉立,回想姥姥对我的那份宠爱至今不减当年,仿佛还能感受到她亲手做的衣服、鞋垫里掺杂的那份呵护、那份温暖。

一生会有多少个这样的佳节聚会,有多少人经过,又有多少人失去,我们在其中回味、思虑、畅想。这或许 也 是 每 个 游 子 的 心 情 ,为 了 那 份牵挂和召唤,多遥远都要回去,回到儿时的姥姥家,回去再次享受那份亲情、那份留恋……

今日京城的气息像极了儿时姥姥家的温暖。

作者单位:中铁十五局

梦里醒来是春天

□ 刘晓雨

春姑娘来了□ 董英杰

□边均安

吾乡吾土吾乡吾土

广 告 部 电 话 :(010)52689201 传 真 :(010)52689200 广 告 经 营 许 可 证 :京 海 工 商 广 字 0250 号(1- 1) 解 放 军 报 印 刷 厂 印 刷 星 期 二 、四 、六 出 版 单 价 :每 份 1 元 季 价 : 39 元 全 年 定 价 :156 元邮 发 代 号 :1—57 地 址 :北 京 市 复 兴 路 40 号 邮 政 编 码 :100855 电 子 报 网 址 :www.crcn.com.cn 新 闻 部 电 话 :(010)52689207 政 文 部 电 话 :(010)52689202 美 术 摄 影 部 电 话 :(010)52689215 办公室电话:(010)52689219

多少年来,一张薄薄的火车票,在春节回家时演绎出一场场“中国式乡愁”——“一票难求”成为阻隔游子与家乡之间难以逾越的屏障。

如今,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铁路、一列列飞速驰骋的列车,穿山越岭、跨江渡海,朝着家乡的方向延伸、再延伸,贴近、再贴近。

高铁——国人的骄傲、世界的焦点,亦是融在我们回家路上的浓浓温情……

风驰电掣的速度,不断刷新着纪录。它不知不觉中缩短着空间的长度,拉近了游子与家乡的距离。有了它,亲情从未如此贴近。

从太原开往北京的动车上,第一次乘坐高铁的父母愉快地畅想着到北京后的生活,儿子张红星却望着车窗外急速倒退的风景入了神。

哐啷哐啷——10 年前,绿皮列车沉重的喘息声似乎还在张红星耳边回响。

每当这个时节,张红星的心总是变得急躁不安——是否能如期拿上回家的“通行证”?是否还要熬夜挤在拥挤的车厢中徘徊?或者干脆摒弃铁路,驾车在冰天雪地的绕山公路上摇摆和担惊受怕……

本就是短短的假期,路途的耗费和两端的准备工作,让张红星感觉亲情转瞬即逝,还未来得及好好感受,就重新归入平淡。亏欠和愧疚甚至让他想过放弃在京的工作,干脆打道回府,多出时间陪伴逐渐年老的父母。

石(家庄)太(原)客专通车后,太行天堑被筑路者攻克。直达太原的白色“箭头”,让张红星的回家之路不再遥远。吃完早餐出发,中午就能尝到母亲端上的热气腾腾的饺子了。

今年春节,张红星作了一个决定——带着父母到北京过年。父母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旅途时间过长或者太过颠簸,老两口都承受不了。快捷、舒适的高铁,让父母放心无忧——这是张红星细致的孝心,高铁给了它实现的可能。

“有了高铁,以后咱们在哪儿过年都一样!”父亲高兴地说。父母的笑声打断了张红星的思绪。列车正在穿越太行山隧

道,高速穿越隧道时带来的耳鸣胸闷,让张红星短暂地缺氧。但是,他有时候甚至非常享受这种直逼心田的窒息感。

一山之隔,回家之路尚且如此漫长;远隔千山万水,何时才能归家?

曾几何时,在遥远的回家路上,肩扛手挑大包小包的行李,推搡翻爬绿皮车车窗,熬夜蹲守几十个小时……成为年年必将上演的一道“风景线”,也是无数游子长途跋涉回家的“必修课”。

在上千公里的艰难跋涉中,如果说速度拉近了游子与家乡的距离,那么高铁的安全性、平稳性则让他们可以尽情地享受这一段轻松的归乡之旅。他们或休憩,或阅读,或闲聊,或观看影像……高山、戈壁、大风等大自然恩赐的天险,在高铁列车来回的穿越中,成为游子们眼中的另一道美丽风景。

从乌鲁木齐开往兰州的兰新高铁动车上,同样回兰州过年的乘客王友与郑克相谈甚欢。

他们有着相同的经历——王友是兰新高铁某项目部的技术主管,负责路基的施工管理。郑克则是兰新高铁某项目部架子队的一名工人,兰新高铁为穿越百里风区修建的防风明洞,就有他的一份功劳。

“这条铁路咱们知根知底,坐着放心!你看,动车马上就要驶过由我负责管理的路基了。‘零沉降’是我们创造的纪录,列车以 200 公里以上的时速从这里行驶也是稳稳地!”王友兴奋地指着窗外说。

列车继续前行,茫茫戈壁的景象却并不易见——或是混凝土浇筑,或用特制钢板,铁路两侧竖立起的防风墙、挡风屏,默默地呵护着行进中的列车。

“在新疆跑火车,最担心的是大风,厉害的风可以一下子把火车掀翻。现在有了世界先进的挡风技术,就算是刮起 11 级大风,列车也能以 200 公里至 250 公里的时速安全通过。”郑克自豪地夸耀。

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也许牺牲了一些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戈壁美景,但换来的却是列车的安全高效运行。不仅要更快,更要安全——这是游子们共同的心声。

“乘务员,请给我来杯热水!”“乘务员,洗手间在什么地方?”……从广州开往郑州的高铁动车上,张根和他的家人显得格外开心。张根似乎是有意要体验高铁动车的服务,时不时地呼叫着。车厢里的“高姐”始终保持微笑,无微不至地过来问候和服务。两个孩子在宽敞的车厢里嬉戏,妻子左拉右拽,顾此失彼,生怕惊扰了周边的乘客。

常年在广州打工,张根对于春节回家之路的体味不可谓不深。在拥挤的车厢里,忍受着污浊的空气,用泡面充饥,坐着甚至站着睡觉。等下了火车,人早已疲惫不堪……

“刚从脏乱的厂房里出来,又得在漫长的路途中忍受煎熬,人被折磨得像生了一场病。现在好了,我们一家人都盼望着坐上高铁,体验体验白领般的享受。”过去与现在的强烈对比,让张根的心声不知不觉间吐露。

“高铁动车硬座与普通列车软卧价格相差无几,坐飞机价格不菲,前后耗费时间与坐动车时间也差不多,高铁速度快、服务质量好,我们没有理由不选择它。”张根妻子在一旁说。

也许他们也在乎速度,但对于艰辛的打工族来说,舒适、快捷、家一样的旅途感受,让他们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

每次乘坐动车,张根总是不由自主地规范自己和家人的行为,不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弄脏设施……在他看来,乘客既是高铁的受惠者,更是高铁的维护者。

此时,车厢安静了下来,不知谁那里传出轻缓的歌声:我坐着高铁回家乡,回到那梦中的天堂;飞驰的心,穿越苍茫,梦里的故乡就在前方……

作者单位:中铁城建集团

迎春花已开□ 高红红

夕阳托起晨曦

人在天涯人在天涯

□ 付 正

除夕(版画) 马新妮 作

不差钱(国画)

蒋春方

脑海里,还回想着雪花的浪漫。没有过几日,听爆竹声声,见烟花苍穹,流连,是火树银花的夜晚。

阳光透窗,玻璃上的春字窗花,正享受和煦的暖。还有一只白色的小猫,乜斜着,在午后的阳光里慵懒。

路边的迎春花已开,黄黄的,一簇簇争迎着笑脸。几只蜜蜂追逐,它们飞呀,飞呀,也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远。

这么快,春天就来了!盼春的人儿,阴霾里,也会幻化出美妙的色彩。把心门打开,把视界放宽,每一日,都是明媚的春天!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局物资公司

诗路花雨诗路花雨

坐着高铁

回家乡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