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逃开保健食品的“坑” - zgsybepaper.zgsyb.com/page1/1/2019-01/09/04/2019010904_pdf.pdf · 人士的建议适当补点鱼油,还是有意义的。 海参 不仅是为了补充蛋白质

4 CHINA WATER TRANSPORT

2019年 1月 9日 星期三

责编 美编 祁玲 健 康

蛋白粉 鱼肉蛋奶不缺无须再花高价吃蛋白粉

即便是去健身房增肌,除非是健美运动员,一般人只需比平常多吃一两瘦肉和一两个蛋就可以了。不过,蛋白粉也并非一无是处。膳食中蛋白质比例过低时,人容易虚胖,身体松软,没力气,怕冷,消化能力弱,容易浮肿。

特别是对肌肉本来就少、消化本来就差、食量本来就小的老年人来说,保证蛋白质供应是必需的。但是很多老年人害怕胆固醇,鱼肉蛋奶不敢吃,膳食蛋白质不足,这时候,补充蛋白粉对身体的确可以带来好处。

很多因为消化吸收能力差,无法从食物中获得足够蛋白质的手术后患者需要补充肠内营养制剂,使用水解蛋白产品是非常有效的。国内外调查表明,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素不足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康复速度变慢,甚至根本无法康复。总之,如果您牙口很好,消化正常,鱼肉蛋奶不缺,就别花高价吃蛋白粉了。

葡萄籽胶囊 并非皮肤增白剂

葡萄籽胶囊主要是补充抗氧化物质“原花青素”,它对一些缺乏抗氧化物质的人是有帮助的,但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的“美白作用”。由于原花青素会降低多种消化酶的活性,并影响多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日常消化不良、贫血缺锌、身体怕冷的女性,千万不要乱补葡萄籽胶囊,也不要以为葡萄籽胶囊是皮肤增白剂。否则不仅不能变白,可能脸色更黄,消化更差,身体更冷。

高钙奶 意义不大

牛奶、羊奶各种奶,包括人类的乳汁里都富含钙。在这种基础上还要再增加钙含量,并没多大意思,范志红若干年前做过调查,发现买高钙奶的人主要是那些对“牛奶本身富含钙”这个基本常识都不了解的消费者。按 GB28050-2011的要求,如果声称增加了某个营养素的含量,那就要比普通同类产品含量至少增加 25%。对牛奶来说,多加那么多钙,技术难度大,易造成牛奶溶胶体系不稳定。日常多喝点普通牛奶酸奶,多吃点青菜豆腐,钙就来了。

鱼油 不如吃鱼

海鱼里面不仅含有鱼油,还有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每周吃 2—3次非油炸的海鱼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老年认知退化,也有利于保障胎儿婴儿的智力发育。至于鱼油的效果,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鱼油还是有点用的。比如有些地区的人日常吃不到鱼,素食主义者不吃鱼,那么在女性孕期或某些疾病状态下,遵循专业人士的建议适当补点鱼油,还是有意义的。

海参 不仅是为了补充蛋白质

如果说“海参不比鸡蛋强,因为它的蛋白质没有鸡蛋多”,这个说法略有点偏激了。吃海参肯定不光是为了补蛋白质的。虽然它的蛋白质含量确实没有鸡蛋的蛋白质含量高,但是并不能说明它一定没有其他好处,比如免疫调节、抗疲劳之类是有动物实验数据的。至于效果是不是那么神奇,恐怕这就是因人而异的,不必期待过高。如果自己经常疲劳,不如多找找原因,是运动太少,还是营养不合理,还是睡眠不足,或是工作压力太大等等。如果不找其他的具体原因,只想靠吃几只海参解决,恐怕不够理性,效果也不会很好。

酵素 自酿有风险

市售“酵素口服液”和家酿的“水果酵素”并不是“酶制剂”,用“酶进了肠道会失活”来证明酵素口服液没用,是不对的。有若干国内论文表明这类果蔬发酵液里含多种有机酸、还原糖、多种 B 族维生素,可能还有其他微量代谢产物。但这些研究大多处于较初级的阶段,具体能产生多大保健作用,喝多少量合适,还有待继续研

究。而且自酿果蔬发酵液酿造中质量控制不好,可能产生微量有毒物质,危险性更大。

养胃饼干 任何饼干都少吃

说养胃饼干不靠谱,是说它没有保健食品认证,却非要宣称保健功效,不合法。和普通食品相比,它卖那么贵也很离谱。但是,说养胃饼干不如苏打饼干,就有点跑偏了。苏打饼干对胃也未必有好处。苏打饼干的脂肪和热量并不比其他饼干低,而血糖反应在各类饼干中却是最高的,糖尿病人根本不值得吃,苏打饼干对胃酸少的患者没什么好处,只是对胃酸过多的患者可能起到暂时缓解不适的作用。简单说,两种饼干都不要吃,直接吃好三餐就对了。

初产蛋 营养差别不是很大

初产蛋的营养价值到底多高,没有看到数据,很难评价是否其中某些微量成分比其他鸡蛋更高。鸡蛋中含几百种蛋白质,以及卵磷脂、叶黄素、玉米黄素、12 种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不是只有蛋白质而已。但整体来说,一个蛋就算某些微量营养素指标上和其他蛋有一丁点差别,也很难在一天营养供应中起到明显作用。

黑枸杞 性价比较低

黑枸杞的确是目前市售食物中花青素含量最高的,有文献为证。说它不如茄子、紫甘蓝、紫薯之类,显得不太公平。如果把价钱算进去,单位花青素的价格就显得太贵了。花同样多的钱,如果买紫甘蓝和紫薯等这些我们日常的蔬菜,得到的花青素会比买黑枸杞多不少呢。但是,如果有人送你一盒黑枸杞,你还是开心地吃掉吧,不要用它来交换几麻袋茄子。

黑糖 主要在于风味

黑糖和普通红糖的差别,在于它经过长时间的熬制,发生美拉德反应的程度高,颜色特别深。美拉德反应会产生香气,所以黑糖的风味比普通红糖更加浓郁。不过,黑糖产生的丙烯酰胺含量更高。这类产物在少量摄入时促进食欲,多了就有可能促进衰老和慢性病 ( 有 少 数 动 物 实 验 和 人 群 调 查 研 究 ,但 尚 无 定论)。如果喜欢黑糖的风味,偶尔喝一杯是可以的,为了养生而天天大量吃则不明智。

儿童酱油 含钠并不低

儿童酱油瓶子小,卖得比普通酱油贵,但和普通酱油的配料和营养成分都几乎一样。并不是说它会有害,只是说它并不是更适合儿童的产品,钠并不更低,营养价值未必更高,也没有相关标准,直接买普通优质酱油就好。一岁以内的宝宝不要吃酱油,两三岁的宝宝也要严格控制食物的咸度,不管是不是儿童,酱油都要限量。

哪些是噱头哪些真靠谱

逃开保健食品的“坑”不久前,“丁香医生”发文揭露权健百亿保健帝国,一时之间有关保健品

的讨论也格外热烈。各大社交媒体上无数网友吐槽家里老人沉迷保健品而

花光退休金,主流媒体对国产保健品也是持明确否定态度。

在几十年前物资匮乏的时期,大多数人以为的保健品就是奶粉、

麦乳精……随着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人们更加重视身体健康,品种

繁多的保健品应运而生。这些保健食品真有效么?这几年,层出不穷

的保健品诈骗事件,让人们对市场上的营养品、保健品又爱又怕。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爱生病就是抵抗力下降,就要吃保健品、营养品,为孩子的成长发育提供更充足的营养,保证宝宝长得高、长得壮。

其实让孩子吃太多营养品,浪费钱还不一定真正对孩子好。比如,某些高蛋白补品吃多了反而加重孩子肾脏负担。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在孩子 6 月龄前,最好用母乳喂养,不需要再额外补充别的营养品。人工喂养或者混合喂养的宝宝应该选择正规的配方奶。

但是母乳有一点不足就是其维生素 D 含量不足,可能会导致孩子的维生素 D缺乏。所以喝母乳的孩子或者喝配方奶的孩子应该补充维生素 D,从孩子一出生就建议每天补充 400IU的维生素 D,具体的量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跟医生商量来确定。

在孩子出生后的 4—6 月中,健康母亲母乳喂养的孩子也不需要在补充铁。但是随着孩子成长的加速,其体内储备的铁逐渐减少,对铁的需求会增加。那么在添加辅食时先添加含铁米粉,之后慢慢加入肉泥、肝泥。

服用保健食品因人而异

网友@半佛以前帮很多国内营养品企业,营养品代工厂,以及营养品渠道商做过尽职调查审计。对于营养品,他认为要看清楚核心成分再考虑。

第一,人的日常饮食中,就包含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果严格按照营养学会膳食指导的食物分类和分量来吃,人们基本可以远离多数营养补充剂,因为食物里的营养成分就足够了。考虑到有的人偏食,或者饮食结构有问题,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的营养素,但是一定要适量,尤其是维生素并不是越多越好,维生素吃过量了,身体也会出问题。

第二,吃什么保健食品,最好按需购买,而不是听药店导购的推销。毕竟销售人员要卖出产品,就得把自己手里的产品讲出花来。比如,有些不负责任的导购吹嘘,某某病人头天还不能下床,吃了他的产品,第二天就已经能遛马路了,这种非常玄的宣传显然就是忽悠了。

第三,很多人吃保健食品的目的是为了保养、护肤、抗衰老。这个时候,产品的核心成分就是关注的重点,因为一个产品主要功能是什么,主要得看核心成分含量高不高,有没有临床研究和文献记录,当然也要看配方是否完整,例如,月见草胶囊说自己主要功能是护发亮发,那就是胡说了。又比如,一个护肝的姜黄素胶囊不复配黑胡椒(胡椒碱)那事实上身体根本吸收不到什么。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要是一个产品价格过度便宜,但是吹嘘说自己里面的成分都是“燕窝精华”萃取出来的,想都不用想是假的,就算是真的,含量也是微乎其微。

“保健”不等于“烧钱”!8种功效有限但价高的保健食品

吃保健食品的目的是为了生活质量更高,如果吃错了,不仅没法让生活更好,反而可能损害身体健康。所以,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

1.只买正规企业的产品。2.保健食品挑选首先看产品的核

心成分。同类型的产品,一定对比配方成分含量及配方的完整性。例如经常跑步、关节运动量大的人,可以吃含有氨糖 +水解胶原蛋白的关节片。天天熬夜、加班,多吃点姜黄护肝片等。

3. 听药店导购讲解,要从专业度上进行判断,重点了解产品成分及使用实际效果。

4. 挑选国外品牌,建议直接搜该国出的消费者满意排行榜,一年更新一次的那种,上榜品牌都相对值得信赖。

5. 看产品研发团队、技术和有公信力的品牌排行榜。

购买保健食品五条基本原则

网友@杨亲亲 Ruby表示,上大学时,爷爷奶奶被卖保健品的骗子忽悠,花了好多钱买了很多保健品来吃。这些骗子告诉老人,他们的产品里什么元素都包含了,让爷爷奶奶停止服用自己原先吃的钙片、降压药等。

这样过去了差不多大半年。有一天,年近八十的爷爷用完马桶,忽然发现自己没有力气从马桶上站起来,必须要扶着马桶旁的扶手才勉强站得起来。

他知道这个消息赶紧趁着假期回了家,经过一番问询和仔细研究,才发现都是那一堆保健品惹的祸。花了几万块买的保健品号称什么营养元素都有,葛根提取物、西洋参提取物等等七八样,却没有一样补钙镁锌的 !那一瞬间他简直怒不可遏。

说起来,爷爷奶奶也并不是没有文化的人。爷爷毕业名校,做了一辈子工程师,奶奶年轻时做过医生,简单地来说都不是文盲。但是他们还是被骗了。要强了一辈子的奶奶说“人老了,开始怕死了,很多问题就看不清了。”

从这个时候起,他就明白了。老人购买服用保健品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需求。

【质疑】

孕妇 以食物为主 营养品为辅Amy 是个“80 后”的准妈妈,很有主见的她认为怀孕后

不必吃太多营养品。Amy 的婆婆曾经做过营养品营销,对营养品的功效十分迷恋,Amy 的老公和婆婆意见统一,整天逼着她吃保健营养品。Amy 当然不屈服,一直和婆婆、老公处于对峙状态。

怀孕 3 个月时,Amy 不小心淋雨感冒了,恶心头疼,没有胃口吃饭。老公和婆婆趁机不停地对她施加压力。

“你看看 XX,从怀孕就一直吃营养品,吃了几十盒,人家从未生病,生的孩子也白白胖胖的,多健康!瞧瞧你,偏不肯吃营养品,早点吃就不会感冒了,都是你自找的!”

为了说服婆婆和老公,Amy 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说明,Amy 体内营养素充足、均衡,目前来看,根本不需服用营养品。医生建议,如果无法从日常饮食中摄取足够且均衡的营养,可以适当服用营养品,但 Amy 这种情况就没有必要了。营养摄取必须以食物为主,营养品为辅。

儿童 不当补充营养适得其反

“我坚决反对用营养品防癌。”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提及营养品能否防癌时,态度坚决地表示。

“不光在中国,在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营养品宣称有这样那样的防癌作用,但这些都可能只是在细胞培养时或动物身上有一定作用。据我所知,至今还没有一个营养品、保健品真正地通过循证医学的对照研究证明,在人身上确实能够防癌。”郝希山说。

郝希山认为,只有合理膳食才能有效地预防癌症发生,此外就是多吃蔬菜和水果,但括泡菜、腌菜 ;霉变食物不吃,加工食物少吃,腌制食物、烤焦食物不吃,多吃植物性食物,每天要吃 400克非淀粉类蔬菜水果。

癌症病人 营养品不能防癌

老年人购买服用保健品多是心理需求

【解读】

【鉴别】

关注核心成分

看清保健食品“真面目”

蛋白粉、葡萄籽胶囊、有机食品、高钙奶、鱼油、海参、解酒药、酵素、儿童酱油、养胃饼干、初产蛋、黑糖、黑枸杞……这些东西完全没用吗?也不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对市场上常见的一些营养品做了如下解读。

【提醒】

本版文字综合人民网、生命时报、新浪、搜狐等媒体报道,图片均来源网络,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