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葉葉葉 葉葉

進化論的迷途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進化論的迷途

葉志偉 醫師

Page 2: 進化論的迷途

你的選擇進化論高等動物是由低等動物進化而來各類生物都有血緣關係

Page 3: 進化論的迷途

你的選擇創造論宇宙萬物都是神所創造各類生物各從其類

Page 4: 進化論的迷途

進化論是哲學或是科學 ?

Page 5: 進化論的迷途

科學注重細節問題尋索原則不能有例外

Page 6: 進化論的迷途

哲學假設不需證實可正可反

Page 7: 進化論的迷途
Page 8: 進化論的迷途

法國人拉麥克( Lamarker ) Theory of use and disuse 相信後天獲得性可以遺傳

查式 (Chamber) :在 1859 年達爾文出版種源論之前,查氏所寫的進化論書已印十版之多(註 1)

華萊士 (Wallace):1855 年發表新種產生的規律(註2)

英國皇家科學家 (Wells, Prichard, Lawrence) 三人在達爾文與華萊士提出自然淘汰 (1858) 前 40 年已有同樣主張 (註 3)

達爾文的祖父 (Erasmus Darwin) 是主張進化論者之一,著有 Zoonomia ( 註 4)

Page 9: 進化論的迷途

達爾文的非議事項達爾文與拉麥克 ---拉麥克比達爾文更早提出自然淘汰論,但達爾文在種源論修正版時,稱此是自己的學說,冠冕堂皇的將先人的思想學說據為己有 ( 註 5)

達爾文對自己的學說前後矛盾,說法不一,但仍頑持自己立場 ( 註 6)

Page 10: 進化論的迷途

如何證明進化論是對或錯化石證明生命不是來自進化生物學證明物種沒有進化學者海寇 (Haeckel) 曾提出胚胎 (Embryos) 類同

的理論進化論者說人體有許多器官逐漸退化,這也是進化

論的證據,他們指出盲腸、扁桃腺、副甲狀腺、尾骶骨等

既然沒有退化器官,按照進化論,那也應該有未成熟的進化器官 (Nascent organ) ,但事實證明人體沒有這種 Nascent organ ,連化石裡也找不到

Page 11: 進化論的迷途

基因證明物競天擇是錯的

達爾文的「長頸鹿進化」達爾文的「突變說」達爾文的「演變說」

Page 12: 進化論的迷途

數學證明進化概率不可能數學證明進化概率不可能 進化論稱:無機物因機會碰撞產

生有機物再產生氨基酸再產生蛋白質再產生細胞。

其實氨基酸很容易被自然界,如:紫外線或電擊毀滅,毀滅率遠超過形成率

Page 13: 進化論的迷途

數學證明進化概率不可能數學證明進化概率不可能 又氨基酸若要形成蛋白質,必須要

排列成一定組織的次序,例:一個只有 50 個氨基酸的蛋白質,若要自然地排列成有系統的組織,它的概率是 1 比 1 後面加 65 個零

Page 14: 進化論的迷途

數學證明進化概率不可能數學證明進化概率不可能又要從蛋白質形成細胞,又要從細胞形成器官,又從器官形成物種,天啊,這算術要怎麼算?

Page 15: 進化論的迷途

有些低等物種比高等物種,生命更長,適應能力更強

人的頭腦、人的手、人的眼睛都是在退化而不是進化,太多人輕易追逐潮流,相信別人不正確的理論,不尋索真理,人云亦云

Page 16: 進化論的迷途

中學時讀「熱力學第二定律」,這定律證明,一切自然界的物質都由複雜朝向簡單衰退,從由有組織向沒有組織擴散。進化論完全違反這個定律,豈不是違反自然現象

Page 17: 進化論的迷途

碳 14測量法又稱碳 14同位素放射測量法

1940年利比 (Libby)發明 基本原理是藉著生物體內的碳 14含量來推測物種距今的年代。一般碳原子是 12,但每十億的碳 12中,就有 765個碳 14,而這碳 14在每隔 5700年會減成原來的一半,我們利用碳 12及碳 14的數量來推測生物距今的年代。

Page 18: 進化論的迷途

自從十六世紀以來,因航海的發達,人與人之間接觸頻繁,使地球成為了地球村,經濟發達,各項科學,例如:天文學、化學、物理學都突飛猛進,但只有生物學一直都沒有多大進展,直到十九世紀,生物學仍停留在描述分類的階段,生物學家自知落人之後,急於要與其他科學並駕齊驅,因此,進化論的提出,雖然是個假說,不夠成熟,但因環境的逼迫下,盲目的附從鑄成大錯

Page 19: 進化論的迷途

中世紀以來基督教當時的腐敗、官僚,使許多知識份子因而有了反宗教、反信仰的傾向 ; 因著反宗教,進而擁護和宗教相反的學術。加上個人英雄主義,因此進化論既不是達爾文首創,亦不是以他為首,只不過達爾文是機會主義者,又有野心,他的成名不是他有什麼科學才德,乃是因他的計謀和時勢而成。(註 7 )

Page 20: 進化論的迷途

總結

達爾文的雄心是畢生工作的原動力,名聲利潤他已獲得,但每個人最後還是要接受神真理的審判。

我們無意與已故的達爾文為難,只不過要糾正進化論的錯誤,免得使人落入錯誤的選擇,失去永生。

Page 21: 進化論的迷途

註釋:

註 1: Chamber: Vestige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reation

註 2: Wallace: On the Law which has regulated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Species

註 3: Taylor: The Science of Life. P143註 4: Gardner: History of Biology. P294註 5: Vorzimmer: Charles Darwin: The years of

controversy. P211註 6: Hull: Darwin and His Critics. P228註 7: Taylor: The Science of Life. P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