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 鞋帮部件的加工整型 鞋帮部件的加工是帮部件组合的基础工序...

Preview:

DESCRIPTION

模块二 鞋帮部件的加工整型 鞋帮部件的加工是帮部件组合的基础工序 现代制鞋生产过程中的部件标准化、装配化 裁断工序所得到的部件只是具有标准尺寸的 “ 毛坯 ” 鞋帮部件的加工主要包括:片料,折边及装饰性加工 帮部件组合主要包括:镶接、缝合 第一节 片料 概念:通过手工或机器的片刨来调整部件的整体厚度或局部厚度的操作. 一、片料的目的 1. 调整帮部件的厚度 不同的产品品种具有不同的厚度要求(女单鞋、劳保鞋) 同一品种的产品,其不同部位的厚度要求也不同(鞋舌、沿口皮) 某些需要补强的部件在粘贴补强材料后,其整体厚度超过了规定厚度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模块二 鞋帮部件的加工整型

鞋帮部件的加工是帮部件组合的基础工序

现代制鞋生产过程中的部件标准化、装配化

裁断工序所得到的部件只是具有标准尺寸的“毛坯”

鞋帮部件的加工主要包括:片料,折边及装饰性加工

帮部件组合主要包括:镶接、缝合

第一节 片料

概念:通过手工或机器的片刨来调整部件的整体厚度或局部厚度

的操作

一、片料的目的

1. 调整帮部件的厚度

不同的产品品种具有不同的厚度要求(女单鞋、劳保鞋)

同一品种的产品,其不同部位的厚度要求也不同(鞋舌、沿口皮)

某些需要补强的部件在粘贴补强材料后,其整体厚度超过了规定厚度

2. 使帮部件的镶接处整齐、美观

经过片边和折边,帮部件的镶接处线条流畅,轮廓清晰,镶接部位平伏

一刀光产品经过片边处理,断口处毛茬不外露

某些企业采用酒精灯烘烤帮部件的边缘来取代片边法

3. 确保成品鞋的穿用舒适性及后续工序的进行。

解决局部厚度过大而咯脚,及后期的缝纫操作

二、片料的种类

(一)通片

原因:厚度不符合要求,或粘贴后的厚度超过了规定厚度

概念:按规格要求将整块原料或整个部件片薄的过程称为通片

部件:保险皮、沿口皮、包跟皮、穿条编花皮等

设备:通片机、带刀片皮机

面积尺寸较小的部件,可以更换压脚后用圆刀片皮机

(二)片边

概念:按规格要求将部件边缘片成坡茬状的操作称为片料

种类:根据片边后部件截面的形状,片边可以分为片边出口和

边口留厚两种

片边出口 边口留厚

应用:片边出口适用于部件的折边

边口留厚则适用于部件之间的镶接及断口毛茬的处理

其他分类方法

根据片边后的操作工序或用途,片边又可以分为:

片折边、片压茬和片切割边

片折边相当于片边出口

片压茬和片切割边则相当于边口留厚

根据部件的片刨面,片边还可以分为:

片粒面和片肉面(网状层)两种

1. 片边出口

用途:成鞋明显的暴露部位,在部件的镶接处,采用折边工艺

折边概念:将片边后的部件边缘折回一部分并粘牢、敲平的一种操作

又称为抿边、拨茬、褶边等。

需要进行折边的帮部件,必须对其边缘进行片刨

要求:有一定的片宽和厚度要求

片宽:指部件被片刨的宽度

厚度:指片宽的二分之一处的厚度

操作要求:

片边的宽度一般略大于折边宽度的两倍,通常采用“片 8 折4”

当皮革较薄时,片宽量要适当减小

当皮革较厚时,可以适当增大片边宽度

需要根据产品风格灵活掌握

例如:横条舌式男鞋,其鞋舌是主要的暴露部件折边宽度定为 6 毫米,而片边宽度为 10~ 11毫米,片宽值比理论值小 2~ 3毫米

不同品种、不同部件、不同部位的留厚及折边宽度要根据设计要求或生产工艺规程来确定,进而结合皮革厚度来确定片边宽度

在皮革厚度、片边宽度、折边量及留厚之间存在着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变化关系

利用这一关系可以计算因皮革厚度或留厚发生变化时,其它参数的值

2. 边口留厚

用途:压茬,一刀光部件

概念:部件与部件相互重叠后结合在一起称为压茬

相互重叠的量称为压茬量

压茬时位于上面的部件叫做上压件

位于下面的部件叫做被压件或下压件

边缘不进行折边的部件称为一刀光部件

分类:片压茬边和片切割边两种

( 1 )片压茬边

上压件片压茬边时,只片网状层

片宽 4~ 5毫米,边缘留厚 0.8~ 1.2毫米

被压件片压茬边时,片边宽度要大于压茬宽度 1毫米,且片边出口,边口不留厚

绒面革片压茬边时,上压件只需要片接触面

片宽为 4~ 5毫米,边缘留厚 0.8~ 1.2毫米

被压件的片边宽度小于压茬宽度 2 毫米,片边出口

里部件的片边

皮里与代用材料里压茬

皮里为上压件,片边宽度 5~ 8毫米,边口留厚 0.2毫米

代用材料里较薄,不需要进行片边

皮里与皮里压茬

上压件片宽 4~ 6毫米,边口留厚 0.2~ 0.6毫米

被压件片宽 4~ 6毫米,片边出口

里部件搭接处不缝合,而是采用粘合法

搭接量为 10毫米,片宽 10~ 12毫米,边口留厚 0.3~ 0.

4毫米

( 2 )片切割边

概念:某些部件即不是要压茬,也不需要进行折边,但为防止其肉面层的绒毛外露而影响产品的外观,也需要进行片边,这种操作称为片切割边。

实例:内耳式鞋的鞋舌、鞋后帮合缝处、不折边的后帮上口

下口片压茬,与前帮(或中帮)结合

其余三边片宽 8~ 9毫米,边口留厚 0.5~ 0.8毫米

因这三边即不是压茬边,也不是折边部件,故称为切割边

鞋后帮合缝处

目的:合缝、劈缝平整无楞,缝线整齐流畅

要求:面料片宽 3~ 5毫米,边口留厚 0.7~ 1.0毫米

里料片宽 5~ 6毫米,边口留厚 0.5毫米

不折边的、采用沿口工艺的后帮上口

女式鞋:后帮上口沿细口,边缘厚度可薄至 0.6~ 0.9毫米

男式鞋:沿宽口时,边缘厚度可达 1~ 1.2毫米

劳保鞋:后帮上口的边缘厚度可达 1.2~ 2.2毫米。

三、片料操作

分类:手工,机器

采用机器通片,特别是片边后,如有质量问题,往往还需要用手工的方法进行处理。

(一)通片

1.设备:带刀型剖层机,圆刀片皮机

2.注意事项

整理平整(特别是软料、皱折不平料)

经常清除皮屑残渣

选择进刀位置(形状比较完整,缺口较小的部位)

(二)片边

设备:圆刀片皮机,手工,电脑控制的片料设备

圆刀片皮机的主要控制的参数是片边宽度和折边厚度

片边宽度是通过调整挡板的位置来控制的

折边厚度及片削后料件边缘的斜坡角度是通过调整压脚与圆刀的交角及压脚与刀盘的垂直距离来控制的

1. 圆刀片皮机的调整

2. 片边前的准备工作

检查机器

润滑

初步调整圆刀、压脚及送料轮

开机空转

磨刀(用棒状油石磨去圆刀内圆弧上的毛刺)

试片

精确调整压脚、送料轮、圆刀及挡板的位置

正式片边

3. 片边操作注意事项

片削较薄、较软的料件时

采用直压脚,圆刀必须锋利,将部件抚平后送入压脚进行片削,不可硬推硬拉

厚、硬的部件

在片边时应先片去一角,然后再送入压脚进行片边

发涩的部件

先在部件表面抹油,或用蘸过机油的软布拭擦部件表面,然后再进行片边

经常检查片削质量

第二节 折边前工序 一、检点

在各个工序、工段、车间及成品处设有质检点

片削后的帮部件必须逐一通过质检

部件的外观及内在质量

主次部件的用料是否合理

部件在上道工序中是否有操作伤

发现部件较薄、较软,则必须在折边前加衬补强

片坏的部件必须剔除

对帮面、帮里部件要进行初步的检点、清理、配齐

二、改刀

概念:对机片不符合规格要求的部件进行手工改片的操作称为改刀

(一)常见的改刀情况

1. 折边部件片边时未片边出口,边口留厚过大;

2.  片边后斜面宽窄不一致;

4.  片粒面时片边的宽窄、厚薄不一致;

5.  部件形体复杂、转角较多,形成机器片边的“死角”部位。

3. 园刀刀口不锋利,部件片茬高低不平,呈波浪状;

三、粘贴衬布

(一)用途

1. 边缘经过片削处理后,革的抗张强度有所降低

2. 部件厚度低于规定厚度;或部位需要补强

3. 多个部件重叠在一起,使得鞋身表面出现“凹凸”现象

4. 后帮合缝处

5. 使用羊皮或犊牛皮

(二)种类

帮面: 0.4毫米厚的白色定型布

鞋带: 0.4毫米厚的单面胶纤维片

折边: 5×0.2毫米的双面胶保险带

鞋帮后合缝处: 10×0.2毫米的双面胶保险带

舌式鞋鞋舌: 0.4毫米厚的单面胶纤维片

(三)使用方法

衬布:刷胶,与帮部件粘贴,或将衬布与前帮布里粘合在一起单面背衬胶的衬布:用电熨斗在衬布上熨烫粘贴衬布的部位是曲跷的部位:手工曲跷台,使粘贴衬布后的部件自然形成一定的跷度

第三节 折边

概念

将已片削的帮部件刷胶,并按照样板将部件边缘的多余部分向肉面

拨倒、粘合、敲平的过程

所用的样板称为折边样板

折边又称为拨茬、抿边、褶边

常规产品的折边量一般为 4~ 6毫米

一、折边类型

(一)直线型

实例:凉鞋的条带,穿条编花用条带,横条舌式鞋的横条,皮鞋

后帮鞋口的沿口,及部分帮部件的分割线等

要求:片边均匀,宽窄、厚薄一致,折边平直

设备:抽条机 -长且直的条带

手动式直线折边机

电脑折边机

(二)凸弧型

实例:耳式鞋的鞋耳部位

特点:片边后部件的外轮廓线弧长大于对应的折边样板的轮廓线弧长

操作:折边时将部件多余的部分打褶

要求:打褶细密、均匀,折边后的部件边缘光滑、自然、平伏,无棱角

(三)凹弧型

特点:折边的轮廓线弧长比相应折边样板的轮廓线弧长短

操作:部件凹弧的曲率半径很大,部件边缘的弧线近似于直线

部件凹弧的曲率半径很小,打“剪口”

剪口的疏密、深浅要根据部件凹弧的曲率半径的大小来决定

弯大疏浅,弯小密深

剪口深度:折边宽度的 2/ 5~ 3/ 5

剪口密度:以剪口间距为 1.5~ 2.5毫米为宜

剪口方向:与部件边缘线垂直

(四)尖角型

操作:

在先折的一边,靠近尖角处打一剪口

剪口深度距样板的尖角 0.2~ 0.5毫米

剪口斜切向肉面层

切口角度∠ β 要小于样板尖角角度(∠ α )的 2/ 3

折回另外一边后,将多余的边缘剪去

(五)角谷型

帮部件的折边部位呈两边夹一谷的状态

操作:

在谷底缺茬的三角区粘贴衬布

在角谷底部的尖角处打一剪口

剪口深度距谷底 0.2 毫米

分别将两边折边

二、折边用胶粘剂

(一)天然橡胶胶粘剂

又称为汽油胶

成分:天然橡胶 +120号汽油

配比:天然橡胶与汽油的比例为 5 : 95

特点:初期粘合强度高

用途:贴楦、粘贴样板、折边、粘贴补强衬件、折沿口、粘贴帮

里以及部件之间的镶接等

(二)氯丁胶胶粘剂

成分:氯丁橡胶 +金属氧化物、树脂、防老剂、溶剂、填充剂、交联剂和促进剂等

种类:溶剂型、乳液型和无溶剂体型

1. 溶剂型

外观:黄色粘稠液

溶剂:甲苯:醋酸乙酯:汽油 =3 : 2.5 : 4.5

甲苯:正己烷:醋酸乙酯 =1 : 1 : 1

固含量:为 20%~ 30%

用途:帮底结合

部件很窄或折边后部件边缘不缝线

装饰件与帮面的牢固粘贴

2. 接枝型

成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氯丁橡胶进行接枝共聚

外观:棕黄色半透明液,特浅色和无色

用途:天然皮革、 PVC人造革、 PU 合成革等帮面与 PVC底、PU底、 SBS底、橡塑底以及 EVA泡沫底等材料之间的粘合

3. 氯丁胶乳

成分:改性氯丁胶

类型:水基型胶粘剂

(三)聚乙烯醇胶粘剂

又称为化学浆糊

制备:聚醋酸乙烯酯经皂化制得聚乙烯醇,然后再与甲醛进行缩聚反应

性质:水溶性胶粘剂,无毒、不易发霉

用途:制帮过程中用于粘贴前帮布里及鞋舌里等

绷帮过程中可以粘合主跟及内包头

特点:刷胶后的主跟及内包头可以存放较长的时间,在绷帮前略加烘烤,主跟及内包头即可回软

与使用糯米糨糊相比,用聚乙烯醇缩醛粘合的主跟、内包头在变干后的硬度较低

(四)热熔型胶粘剂

种类:聚脂型、聚酰胺型和聚烯烃型

特点:不含有毒性的溶剂

形成的胶膜富有弹性

不会引起刷胶部位变硬、透气性下降

对整型布和定型布不产生位移、起泡、分离和起皱

鞋靴帮面美观、平整且透气排汗

1.聚脂型热熔胶

成分:聚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用途:绷帮操作中的绷尖、绷跟以及粘合外底

2. 聚酰胺型热熔胶

成分:由二元酸与二元胺经缩聚反应制得

种类:根据其熔融黏度或软化点的不同分为低、中和高三类

用途:低熔点的主要用于机器折边

喷涂在无纺布上可制作热粘衬、热熔型主跟、内包头

可以直接喷在鞋帮的前尖和后跟部位

高熔点的主要用于机器绷帮

3. 聚烯烃类

聚乙烯、聚丙烯和 EVA

用途:机器绷帮

制作热熔型主跟和内包头

(五)其它类型的胶粘剂

以 SBS 或 SIS热塑性弹性体为基料

制备溶剂型、胶乳型和热熔型鞋用胶粘剂

作为压敏胶,可以粘合鞋里、鞋垫、主跟、内包头及折边等

作为接触胶,可以用于绷帮及粘合外底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