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矿用电气设备 》 课程教学设计(说课)

Preview:

DESCRIPTION

《 矿用电气设备 》 课程教学设计(说课). 专兼职教师团队: 孙慧峰、崔新跃 马黎明(平煤一矿首席技师) 王国展(平煤一矿首席技师).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系. 《 矿用电气设备 》 课程教学设计(说课). 主要内容. 课程 设计. 课程 教学特点. 课程 设计思路. 课程 设计流程. 教学效果 分析与评价. 考核与评价 设计. 课程 定位. 教学实施设计. 课程总体 设计. 教学单元 设计.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思路. 学生在经历真实或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矿用电气设备》课程教学设计(说课)

专兼职教师团队: 孙慧峰、崔新跃 马黎明(平煤一矿首席技师) 王国展(平煤一矿首席技师)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系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

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

课程定位

课程总体设计

教学单元设计

教学实施设计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流程

课程教学特点

考核与评价设计

《矿用电气设备》课程教学设计(说课)

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

学生在经历真实或准真实的工作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职业能力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思路

学习的行动主体 学生

学生学习的目标 职业岗位中的行动能力

学生学习的途径 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

教师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是教学的重点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思路

服务于工矿企业

课程内容源于

煤矿电修工作岗位煤矿电气技术应用

教学设计基于教学宗旨围绕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思路

※ 课程内容选取:开发学习任务 以煤矿采区供电系统为载体

※ 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三段式” 将课堂延伸到煤矿电修车间

※ 教学媒体确定:多媒体、实物、现场录像、实训设备等 教学方法选择 : 团队协作、演示操作、小组讨论、角色互换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学习成果展示 : 产品演示、张贴板、 PPT 文稿 整合校内外知识与技能

※ 考核方案设计:“两结合”的“四评”• 过程 +结果、学校 +企业、学生 +教师(师傅)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设计流程

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总体设计

四、教学实施设计

课程定位

三、教学单元设计

五、考核与评价设计 “两结合”的“四评”考核

1.教学目标确定2.学习任务开发3.教学对象分析4.课程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设计

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三段式”

师生之间交流

教师之间交流

三级督导反馈信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课程定位

《矿用电气设备》《矿用电气设备》

电工电子基本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检测仪器的选用和使用电路图及机械图绘制

电工电子基本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检测仪器的选用和使用电路图及机械图绘制

电气控制技术与 PLC 应用第一层次岗位实习

电力电子及变频器应用

电气控制技术与 PLC 应用第一层次岗位实习

电力电子及变频器应用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核心课程核心课程

• 知识目标: 掌握常用矿用电气设备的结构原理 熟悉常用矿用电气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措施 掌握常用矿用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 能力目标: 能正确地对常用矿用电气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 能熟练地对常用矿用电气设备进行故障查询与处理 能正确地编制常用矿用电气设备的修理工艺• 素质目标: 自我评估能力、 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安全与环保意识

1. 课程教学目标 依据:1. 人才规格需求2. 职业岗位要求3. 毕业生信息反馈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课程总体设计

知识点 :1 、……… ……

技能点: 1 、……… ……

知识与技能

任务三任务二

任务一

学习任务

参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煤矿“三大规程”企业安全文化

2. 学习任务开发

煤矿采区供电系统

矿用电气设备职业岗位和要求

职业岗位电缆修理工电机维修工设备管理工防爆开关维

修工技术员

岗位要求熟悉设备性能原理、构造及作用。会使用、维护和修理。

职业岗位要求 教学载体

开发步骤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课程总体设计

2. 学习任务开发 确定教学载体

教学载体——煤矿井下采区供电系统

电动机

矿用煤电钻综保装置

高压配电箱

矿用变压器

矿用磁力启动器

矿用低压馈电开关

用电设备

工作面配电点

工作面负荷

高压进线

煤矿井下采区供电系统

工作面负荷

工作面配电点

矿用电气设备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课程总体设计

岗位工种 岗位要求 知识点 技能点 情感

态度

电缆修理工

1 、掌握一定的电工基本知识,熟知有关标准和规定要求2 、熟悉所维修范围的供电系统,电气设备和电缆线路的主要技术特征以及电缆的分布情况3. 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

1.种类、规格、型号2.截面积选择、电缆试验及注意事项 

1. 电工工具的使用2. 电缆修补、接线及电缆试验

充分认识职 业道德对集体 与个人发 展的作用 培养科学严谨、 实事求是敬业爱岗 的工 作态度,树立牢固的 安 全意识 、环保意识 和质量意识

电机修理工

1 、熟悉检修工艺标准、交流 异步电动机拆卸与下线工艺2. 熟悉电动机常见故障分析、判断与故障处理3. 能正确进行电动机修后试验及参数测试4、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文明生产

1. 交、 直流电动机结构、原理;型号;铭牌,接线,槽数、节距、极距计算及展开图绘制。下线工艺标准,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2. 文明生产要求、环境保护、安全操作知识3. 电气设备修理工艺及其编制方法

1正确选用仪器、仪表2.正确准备个人劳动保护用品3. 交、 直流异步电动机拆卸与下线,常见故障分析、判断与故障处理、修后试验

防 爆开 关维 修工

1. 熟悉检修工艺标准,具有识图能力2. 矿用隔爆真空磁力启动器及馈电开关的电气接线,电路保护、故障分析、故障处理与调试

1. 矿用隔爆真空磁力启动器及馈电开关结构、原理2. 矿用隔爆真空磁力启动器电路保护、故障分析

1. 矿用隔爆真空磁力启动器、馈电开关电气 接线2. 合理选用工具、仪器仪表及材料

设备管理工

1.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防爆电气标准》及电气有关作业规程2. 掌握所维修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特征、工作原理3. 熟悉所管辖的设备工作原理及性能

1. 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特征、工作原理、设备检修质量标准安全规程

1. 设备日常维护、熟悉矿备的结构、性能、技术特征、工作原理2.常用设备及备品备件3.对配件、材料及工具进行质量鉴别

技术员

1.编制机电设备更新改造计划,设备旬、月及大、中、小检修计划及有关安全技术措施2. 协助抓好机电设备的安装、检修,提出处理事故的技术措施,参加处理和抢救

1. 安全规程2. 设备检修工艺编制3. 设备故障的检修与处理方法

1. 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和安全保护、装置的灵敏可靠程度,提高设备安装、检修的完好率、防爆率,及时发现、解决生产中的不安全问题

学习任务 学 习 内 容

学习任务 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与保养

学习任务 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故障查询与排除

学习任务 3 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更换

学习任务 4 直流电动机的维护与保养

学习任务 5 直流电动机的故障查询与排除

学习任务 6 矿用隔爆磁力启动器的故障查询与排除

学习任务 7 矿用隔爆馈电开关的 故障查询与排除

学习任务 8 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的故障查询与排除

学习任务 9 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的故障查询与排除

2. 学习任务开发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课程总体设计

★按照培养职业能力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

★通过“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从“学”中“做”,到“做”中“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

★按照培养职业能力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

★通过“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从“学”中“做”,到“做”中“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

从学生—— 1.已有知识和技能 2. 学习难度 3. 学习兴趣、方式

从学生—— 1.已有知识和技能 2. 学习难度 3. 学习兴趣、方式

3. 教学对象分析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课程总体设计

4.课程教学设计

职业:维修电工 课程: 总学时: 开课学期:学习目标: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及手段:

考核与评价:教学媒体与工具: 学生已有基础: 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课程单元教学内容与安排序号 学习任务 相关知识 地点 学时 教师配备

参考文献设备说明书参考文献参考网站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课程总体设计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学 习 任 务 单

一、教学方案

课程 : 矿用电气设备 日期:

学习任务:

学时

企业: 学校:

专业: 班级:

学习地点与学习目标

企业: 学校:

工作与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 所用工具: 工作要求:

学生已有基础: 工作与学习方法:

学习任务 n :

实施步骤 学习(工作)过程

安排

相关问题

学习目标

实施地点

学时

方法媒体

教学活动主体

学习评价

任务获取知识准备

任务描述相关知识学习评价

实践补充理论转化

工作计划任务实施任务考评

知识整合成果展示

学习总结成果分享学习评价

三、相关知识

……

四、任务布置

……

五、学习评价

……

二、教学实施安排

核心:实施“行动导向三段式”教学核心:实施“行动导向三段式”教学

前提:以煤矿井下采区供电系统为载体选取教学内容前提:以煤矿井下采区供电系统为载体选取教学内容

“ 行动导向三段式”教学模式 “ 行动导向三段式”教学模式

考核与评价:“两结合”的“四评”考核办法考核与评价:“两结合”的“四评”考核办法

条件 :“两个团队 + 两个基地”条件 :“两个团队 + 两个基地”

1. 教学模式 要素要素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设计

◆硬件条件:“两个团队 +两个基地” 两个团队: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3~ 5 人一组的学生团队 两个基地:校内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

◆软件条件:学时与实训安排 学时安排 :连续 4~ 6 个学时集中安排 实训安排 :集中实训融入学习任务

◆硬件条件:“两个团队 +两个基地” 两个团队: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3~ 5 人一组的学生团队 两个基地:校内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

◆软件条件:学时与实训安排 学时安排 :连续 4~ 6 个学时集中安排 实训安排 :集中实训融入学习任务

2. 教学条件 矿用电气设备综合实训室

电气设备装配实训室

一矿开关车间

一矿电机车间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设计

第二阶段 校外实习基地 “ 实践补充、理论转化”

第三阶段 校内实训室 “ 知识整合、成果展示”

第一阶段 校内实训室 “ 任务获取、知识准备”

下达学习任务↓

获取相关知识↓

制订工作计划

岗前培训↓

师傅演示操作↓

师傅指导修改工作计划↓

学生实施工作任务↓

师傅考核、学生评价

比较疏理↓

知识整合↓

展示学习成果

3. 教学实施 “ 行动导向三段式”教学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设计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演示操作:学习任务演示 案例分析:以现场设备故障现象为案例 分组讨论:学生团队讨论制定工作方案、自查表等 角色扮演:在煤矿电修车间扮演操作人员角色 启发引导:教师和师傅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张 贴 板:学生以张贴板、 PPT 文稿等形式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教学做”一体: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媒体 : 实物、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件、图片、影像、网络、技术资料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演示操作:学习任务演示 案例分析:以现场设备故障现象为案例 分组讨论:学生团队讨论制定工作方案、自查表等 角色扮演:在煤矿电修车间扮演操作人员角色 启发引导:教师和师傅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张 贴 板:学生以张贴板、 PPT 文稿等形式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教学做”一体: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媒体 : 实物、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件、图片、影像、网络、技术资料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设计

• 评价主体:突出多元化;

• 评价内容:突出对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评价;

• 评价形式:体现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注意过程考核

(形成性评价)与结果考核(终结性评价)

的结合等。

原则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考核与评价设计

考核与评价办法:“两结合”的“四评”

过程 + 结果、学校 + 企业、教师 + 学生 将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结合,过将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学生与教师同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学生与教师同时参与评价。时参与评价。

过程 + 结果、学校 + 企业、教师 + 学生 将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结合,过将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学生与教师同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学生与教师同时参与评价。时参与评价。

设计思想

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考核与评价设计

“ 两结合”的“四评”办法

学 习 任 务 考 核 :掌 握 知 识 和 技 能程度、 工 作态度和行为能力。

课程结束考核: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技能水平。

学生自评 团队互评

教师 (师傅 )评价团队

教师 (师傅 )评价学生

学生综合评价

过程考核 结果考核

占60%

占40%

答辩、操作等多种形式

学生综合评价 = 过程考核×60% +结果考核 40%=

×60%

+结果考核 40%

学生综合评价 = 过程考核×60% +结果考核 40%=

×60%

+结果考核 40%

)(

)30%20%30%%20(n

i

n

i

学习任务总数

教师评团队团队互评教师评学生学生自评

评价办法

兼职教师实物教学 专职教师下达任务、补充知识

学 生团 队汇报学 习成果

学生团队成员汇报

教师对学生团队点

评在一矿电修厂师傅指导学生 在一矿电修厂学生实践操作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教学实况

第四部分 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

1. Introduction知识:学生具备常用矿用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与修理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技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 教学效果分析

2

素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能力、与人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3

◆ 学 生 团 队: 改革点燃了我们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激情,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 ◆ 企业技术人员评价: 将维修案例和新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并以现场为课堂,贴近工作实际。 ◆ 同行教育专家: 教学设计针对职业岗位需求,能够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 学 生 团 队: 改革点燃了我们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激情,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 ◆ 企业技术人员评价: 将维修案例和新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并以现场为课堂,贴近工作实际。 ◆ 同行教育专家: 教学设计针对职业岗位需求,能够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2. 教学评价

第四部分 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

第五部分 课程教学特点

创新“行动导向三段式”教学模式

1 、以煤矿电气设备(或系统)为载体承载课程内容

2 、将课堂延伸到煤矿电修岗位,建立起学生、教师(师傅)、学习(工作)环境之间三角 双向的互动关系

3 、实施“两结合”的“四评”考核办法

学生教师(师傅)

学习(工作)环境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