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团队托举芯屏端网人才高地cjrb.cjn.cn/images/2019-11/21/13/21r13c.pdf成为上市的“金种子”。武汉极目智能通过领...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受高等教育人口占比

2008年 2013年 2018年50.00%

55.00%

60.00%

65.00%

70.00%

75.00%

80.00%

85.00%

50.60%

66.60%

81.60%

4名诺奖得主

名中外院士

名“3551 光谷人才计划”入

选者

多个海内外人才团队

超 万名博士、 万名硕士、 万

名本科生

家人才企业上市

比例当批 人才为光电

子信息、生物、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互联网

等五类产业人才

64

1699

6000

30

17

80%

1 6

3551

数读

13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专 题

10 日之内,3 家光谷企业科创板首发获通过,其中两家是3551企业,分别是科前生物、嘉必优,仅嘉必优就拥有3名3551人才。

从去年,锐科激光、明德生物、长飞光纤 3家“3551”人才企业接连上市,到今年,帝尔激光、斗鱼2家“3551”人才企业成功上市。

以“3551”创业人才为显著标识的企业,正在成为上市企业的主力军。在东湖高新区 43 家上市企业中,人才企业有 17 家,占上市企业的 39%。

从科前生物的猪伪狂犬病疫苗行业领先,到嘉必优在 ARA 等细分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这些企业不断受到资本市场的肯定,其背后正是源于光谷拿出了“千金买马骨”的诚意培养造就了大批优秀创新人才。

这些优秀的上市企业,无不依托于人才的集聚,都身处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研发定力,10年以上甘于坐冷板凳,把核心技术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核心技术的突破,造就了企业的市场价值,得到了资本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人才企业成为上市的“金种子”。武汉极目智能通过领先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驾驶方案提供商,已完成 B 轮融资,融资金额超1 亿元人民币,成为上市企业的后备军。通过自主创新,光谷3551企业不断在国内空白领域抢先插旗。

值得注意的是,第十二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公示名单中,不乏尖端技术、自主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企业,下一个独角兽,会不会就在第十二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之中?

“3551光谷人才计划”10年尽揽天下才

6000团队托举芯屏端网人才高地31年来,东湖高新区铭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实现了“一束光”到“一座创新城”的发展跨越,走出了一条“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

展”之路,人才驱动发展成效显著。

2009年,以建设“国际人才创新高地”为目标,武汉东湖高新区启动“3551光谷人才计划”,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到光谷创新创业。汇聚天下英才,崛

起“人才森林”。目前,在“3551光谷人才计划”等人才品牌的引领下,东湖高新区已集聚4名诺奖得主、64名中外院士、1699名“3551光谷人才计划”获得者,汇

聚了海内外6000多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在企博士超过1万名、硕士6万名、本科生30万名,2018年从业人员中受高等教育人口占比高达81.60%,硕士以上学历人

口7.02万,占比12.40%,多层次人才金字塔体系已具规模,为东湖高新区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对接全球高端资源

高规格办赛、市场化手段引进来

当下正在进行的黄鹤杯·2019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全球接力、激战正酣,光谷建设全球招才聚才网络,连续高标准、高规格举办“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深入全球科技尖峰地区,利用市场化手段引领高层次人才创业、吸引社会资本,构建集创业项目筛选、辅导培训、资助奖励、孵化服务、市场对接等“五位一体”的全生态招才引智平台,聚合全球尖峰智力资源。

光谷常态化实施“3551光谷人才计划”“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支持”等,以政策引导人才集聚,激发人才创新动能;并引入第三方市场化评价模式,对人才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推动人才创新创业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3551”设立之初,便立足建设国际人才创新高地,注重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十年引才,“3551 光谷人才计划”海归人才占比达到七成。从籍贯上来看,前11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中,外省籍贯人才占比超五成,同时,本地高层次人才受“3551 光谷人才计划”吸引明显,大量优秀人才集聚光谷创新、创业、创富。

结成共同体“合伙”创业

人才基金助力,挺过初创期扶上马

光谷创造性成立人才基金,采取“无偿资助+股权投资”激励,引导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源注入。

光谷人才基金围绕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两大世界产业集群,紧盯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支持和投资,截至目前已完成60个光电子信息行业和75 个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项目的投资,合计占比达48.39%;已累计投资企业近300家、投资总额7.3亿元,过去五年中,重点投资并培养72名国际人才,所投企业中有29家人才企业获得Translink Capital(美国硅谷基金)、今日头条、爱奇艺、深创投、东方富海等知名机构的青睐,融资金额累计6.27亿元。其中,人工智能企业武汉极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驾驶方案提供商,其B轮融资由美国Translink Capital领投,韩国现代汽车集团、辰韬资本、兆瑞资本和武汉光电工研院育成基金跟投,光谷人才创业基金在此轮融资中追加投资300万元。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瀚海新酶,是人才基金所投“成长性”最强3551企业,估值上涨60倍,目前已完成4400万元B轮融资。

推动人才智力转化

全周期促做大做强,创业路上送一程

每月第三周星期三下午三点,高层次人才可携带项目——这是由东湖高新区人才办统筹运营的对接平台。“333会”提供投融资路演,为企业定期举办企业管理、人力资源、法律、财务、投资、融资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曾有人才通过该活动牵线获得上百万投资,也有人才互通有无、达成合作。

从为人才企业组织招聘,到通过“333 会”进行资源对接,从给补贴到给应用场景,从股权投资到扶持上市,东湖高新区全生命周期助企业走上创新创业路。

东湖高新区建有 8大产业园区、11座工研院、3家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依托61家孵化器、100家众创空间、500余家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等,以平台支撑人才创新,推动人才智力转化。2018年技术交易成交额270.74亿元,同比增长21.04%,人均成交额居全国高新区首位。

同时,每年 2000场、日均 6场的创新创业活动,平均每个工作日设立 103 家企业,为人才营造最佳创业氛围。

10年造血,贯穿全生命期

1699个“3551”人才引进来、扶上马、送一程1699名“3551光谷人才计划”获得者、6000多个高层次人才团队……10年来,在企业创办、起步、发展、壮大、腾飞的轨道上,“3551光谷人才计划”

一路伴随,量体裁衣的产业政策,与时俱进的体制创新,无微不至的政务服务,如同森林富有养分的沃土,帮助人才“创业种子”发芽茁壮。

通过统筹资源引才、创新机制育才、搭建平台聚才、优化环境留才,东湖高新区营造了与人才发展同步、与人才需求同向的良性生态,有力保障了

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功能,形成了人才聚合的态势特征,人才吸附力、吸引力不断提升。

本版撰文:梁晓红 李铮 李佳

硕士学历以上人口占比

2008年 2013年 2018年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6.20%

8.30%

12.40%

近 日 ,

已运行 10年的“3551光谷人

才计划”,再结硕果。第十二批“3551光

谷人才计划”拟推荐入选273个人才项目,拟支

持无偿资助18800万元,股权投资10100万元。

该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申报人数相比去年增

幅达16.3%,人才曾求学、工作国家或地区数量达到

26个,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

10年坚持人才驱动,光谷汇聚天下英才,已

崛起“人才森林”,一批高科技成果陆续转化,

为中国创新代言,一列人才企业挺身

而出,驱武汉发展新动能。

从﹃山海经﹄到新经济

慧眼识珠,一颗颗新物种超前布局

2006 年,日本东京大学的博士朱敦尧,凭借“智能化全图形汽车电子仪表产业化”项目,获得第二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资助。

彼时,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拍摄的《AI》,还被定义为“未来派的科幻类电影”,“人工智能”似乎是电影主题,而非现实的产业热点。而就在《AI》出炉的第二年,朱敦尧创立武汉光庭。那时,谁也不知道人工智能会火,位于武汉边缘的光谷,却大胆地对这梦幻般的技术给予配套奖励和资助。

那一年,与他同一批获得“3551 光谷人才计划”资助的集成电路人才,有7人。

在 10 年前,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还是如《山海经》般的梦幻产业,“3551 光谷人才计划”就大胆为人才投资,不得不说眼光超前。

“3551光谷人才计划”与产业发展同轨、与技术变革同步,在高新区孕育新兴产业之初,人才计划便已在产业前沿搭建智力支撑。自获批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打造“芯屏端网”产业集群,聚力发展未来科技,“3551 光谷人才计划”专心引育前沿科创人才。

经统计,第十二批拟入选人才项目中,光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项目占比 30%,现代服务业占比 27%,生物医药产业占比 22%,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占比 11%,高端装备与制造产业占比10%,始终瞄准战略新兴型产业。

直到如今,还不断有“冷门”被投资,如天文教育类企业贝叶斯,以游戏的形式让用户参与了解天文宇宙。没准下一个风口就要到来。

从无人区到新高地

从一个人拓荒,到一群人耕田

闫大鹏,举家回国创业,为了吸引人才,甚至拿出了自己的股份吸引一群专家回国创业。一个人引来一群高端人才,为光谷带来高功率激光器的突破,并逐渐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

黄波,自主研发的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拥有核心专利技术,其技术核心竞争力和团队能力让其具备成为一家独角兽企业的可能性,成立 10年仍不断吸引高端人才,其研发总监张一入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第十一批“3551 人才计划”,成为光谷精准医疗明星企业。

王世勇,自学动画的他,逐渐组建团队,成立武汉两点十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团队原创漫画《银之守墓人》点击量突破155亿次,刷新了中国动漫IP授权最高金额,引领光谷动漫产业。

从一个人拓荒,到一群人耕田,从一个人登陆无人区,到携手抱团走上新高地。而运行 10 年的“3551 光谷人才计划”,从数量、质量上,不断体现出光谷日渐凸显的人才集聚效应。

据了解,第十二批“3551 光谷人才计划”申报单位中,涌现出一批成长性好、市场认可度高、已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的初创型企业,不少已具有稳定的营业收入,在细分领域有一席之地,其中18 家企业已获得百度风投、联想之星、松禾资本、红杉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股权融资,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下一个新高地在哪?拭目以待。

从小蚂蚁到独角兽

依靠自主创新突围,发展至上市

黄鹤杯·2019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西欧赛区

在光谷的海外留学生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提供 陈新强 摄

3551人才企业正在科研攻关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