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李嘉诚学什么 - wenming.cn · 则,他的事业之路就是用诚信开辟出来的。...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向李嘉诚学什么

浙江人民出版社

代 序 1

Xiang

LiJiaCheng

XueShenMe

代 序

李嘉诚,世界华人首富,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

席兼总经理。此外,他还统帅着旗下的长江基建、和黄集团以

及港灯集团等公司,是当代世界华人企业家的成功典范。

早在1986年,李嘉诚就登上了香港首富之位。1988年,

美国《财富》周刊评选李嘉诚为世界华人首富,他连续6年稳

居这一宝座。1998年,李嘉诚赶超众多世界知名企业家跃居

全球富豪榜第10位……据《福布斯》杂志2008年3月的统

计,李嘉诚的总资产高达2000亿港元,他不但创下了一个商

业奇迹,还成就了一段名副其实的华人传奇。而今,李嘉诚旗

下公司的业务涉及地产、金融、运输、酒店服务、零售业,乃至

电力、通信等高科技领域,经营遍及全球。他缔造的庞大商业

王国彪炳千秋,为人所津津乐道。除了拥有巨额财富,李嘉诚

坚持“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思想,其惠及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

更广为世人传颂。1991年,李嘉诚压倒比尔·盖茨等世界超

级富豪荣膺“世纪企业家”称誉,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

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

从一个一无所有的打工仔摇身转变成缔造了庞大商业王

2

国的华人首富、引领商界的大亨,李嘉诚是如何做到的呢? 李嘉诚的传奇人生

经历和创业历程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不过首富的“神话”并非神话,他的成

功其实是可以借鉴和学习的。李嘉诚的成功之路并不离奇,他只是敢想常人所

不敢想,敢为常人所不敢为,凭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学刻苦的精神,逐步累积

了超越常人的能力。

本书以系统、全面的视角,分析了李嘉诚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的种种经商秘

诀,提炼并深入挖掘他深厚的管理智慧,给有志于投身商海或已经在商海中打

拼多年的创业者以启迪。

目 录 1

代序 /1

第一章

人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向李嘉诚学做人原则

● 一生中最重要的品德是守信 /3● 人品是人的立身之本 /7●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9● 勤奋是做人之本及成事之道 /12● 学会低调做人 /14

第二章

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向李嘉诚学人际交往

● 舍利助人得人缘 /21● 不占任何人的便宜 /23● 没有私心才能结交到良友 /25● 朋友亦需竞争 /26● 对朋友重情重义可促进自己的事业 /29

第三章

个人的努力是创造事业的基本条件———向李嘉诚学

成功之道

●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历练 /35

2

● 有志则断然不甘为下流 /38

● 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 /40● 止惰与守勤是我的信条 /43● 善于适应环境才是真正的强者 /45

● 没有知识不可能成功 /47

第四章

适合的人才是最好的人才———向李嘉诚学用人策略

● 人才比亲人更可贵 /53● 唯亲是用必损事业 /55● 洋为中用,以夷制夷 /57

● 善用年轻人可以为企业注入活力 /60

第五章

责己以严,待人以宽———向李嘉诚学领导方略

● 给员工树立好的榜样 /67● 老板应该了解员工的想法 /69● 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员工 /71

● 给员工改正错误的机会 /73● 做企业要敢于充分授权 /76● 先管好自己才能管他人 /77

第六章

我的成功是大家同心协力的结果———向李嘉诚学团队管理

● 一家企业就像一个家庭 /83

● 知道员工的希望是什么 /86

目 录 3

● 只有会做领袖的人才能凝聚人心 /90

第七章

眼光独到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向李嘉诚学

把握商机

● 勤于思考是把握商机的前提条件 /95● 居安思危才能抢占商机 /98● 做生意随机应变很重要 /101● 要有抓机遇的胆识 /103● 用心与主动有助于把握机遇 /106● 在别人放弃的时候出手 /108

第八章

推销是最好的经商锻炼———向李嘉诚学销售方法

● 勤于思考是最好的推销技巧 /113● 真心诚意最能打动人 /115● 要注重推销自己 /118● 广告就是生力军 /121● 以品牌联想打开销售通道 /123

第九章

高瞻远瞩作抉择———向李嘉诚学经营策略

● 迂回前往,稳步推进 /129● 以变应变 /132● 耐心等待时机 /134●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要有远见 /138

4

● 谋定而后动 /140● 打蛇打七寸 /143

第十章

培养创造性思维———向李嘉诚学创新理念

● 居安思危,力求创新 /149● 创新让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50● 抛弃陈旧思维,勇于创新 /152● 投资中药实行市场创新 /154

第十一章

“利益共享”是聪明商人遵循的法则———向李嘉诚学

双赢意识

● 有舍才会有得 /161● 人道之风拓宽事业路 /164● “有钱大家一起赚” /166● 合作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169● 懂得让利,“知止”经营 /171

第十二章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向李嘉诚学理财

观念

● 每一分钱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177● 为资金寻找“出路” /178● 做长线投资,从长远角度看问题 /182● 借别人的钱来赚钱 /184● 股市投资须谨慎 /187

目 录 5

第十三章

没必要给子孙留财产———向李嘉诚学教育子女

● 做人要不断修身养性 /193

● 培养孩子的商业情操 /195

● 让孩子学会独立自强 /198

● 要注意考虑对方的利益 /203

● 适当时机给予辅助 /205

第十四章

回报社会才能活得更精彩———向李嘉诚学社会责任

● 富贵于我如浮云 /211

●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12

● 关注弱势群体 /214

● 香港———事业的根基 /217

● 尽到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220

主要参考书目 /224

第一章 人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向李嘉诚学做人原则

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 我现在就算再有多

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 而且很多

是别人主动找自己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

人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遵守道德规范是经

商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为人处世的基础。 要知道,德

高才能望重,望重才能生财。

———李嘉诚

第一章 人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3

一生中最重要的品德是守信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人的宝贵品质,它是一件美丽的

外套,体现了做人的最高价值。人没有诚信,就失去了宝贵的人格,也不能在社

会上立足。荀子曰:“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

人矣。”一个守信用、讲诚信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也能为自

己开辟一条宽广的人生之路。

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就是一个讲诚信的人,他一生都坚守诚信做人的原

则,他的事业之路就是用诚信开辟出来的。

李嘉诚的为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父亲的影响。其父李云经,曾担任过

小学校长,在李嘉诚小的时候,就教给他很多做人的道理。在父亲言传身教的

熏陶下,即使在生活艰苦的环境中,李嘉诚也坚持用诚实守信的态度做人。

童年时期的李嘉诚过着艰辛的生活,为了生计,他尝尽了世间的辛酸,但正

是那些痛苦却宝贵的经历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香港的一家媒体在评价李嘉

诚时曾说:“李嘉诚成功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典型青年奋斗成功的励志故事:一

个年轻小伙子,赤手空拳,凭着一股干劲勤奋好学,努力拼搏,创立自己的事业

王国。”

勤奋、刻苦当然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不过李嘉诚认为,他的成功还得益

于诚实守信。李嘉诚曾说过自己成功的真正原因:“要想在商业上取得成功,首

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世界上每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

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是最重要的。”

李嘉诚很早就认识到,不论做任何事情,首先都要学会做人。他将“先做人

后立业”看做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李嘉诚说:“讲义为先,守信次之,而后方

为取利。”他认为,做人要守信。一个人一旦对别人许下诺言,纵然在中途遇到

4

困难,也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兑现承诺。

李嘉诚在担任塑胶公司的推销员时,就很看好塑胶行业的发展前景,于是,

1950年,他投身到塑胶行业当中,创立了长江塑胶厂。创业初期,李嘉诚常常要

去位于皇后大道的一间公爵行洽谈业务。在他常经过的道路边,有一个四五十

岁、样貌很斯文的妇女时常在此行乞。这个妇女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低声下气地

伸手向路人讨钱,这引起了李嘉诚的注意,善良的他总是主动掏钱给她。

有一天,气温很低,路人只顾快步赶路,根本没人搭理那个行乞的妇女。再

次路过这里的李嘉诚便与这个妇女交谈了起来,在交谈中,李嘉诚产生了想要

帮助她的念头。要怎么帮呢? 他就问这个妇女擅长做什么,比如会不会卖报纸

等。那个妇女告诉李嘉诚她有个同乡就以卖报为生。于是,他和妇女约定,在

那之后的第三天让妇女带上她的同乡在原地等待自己,他要帮助她们做点小

生意。

但是,在李嘉诚与那个妇女约定好的第二天,他的一个客户临时提出要

在次日参观他的塑胶厂,而这天正好是李嘉诚与妇女约定的时间。顾客的要

求不可以拒绝,李嘉诚只好领着顾客去参观工厂,不过,他并没有忘记与那个

妇女的约定。在与顾客交谈的中途,李嘉诚对顾客说了一声“Excuseme”后,

开着车到了与妇女约定的地点。见到已等在那里的妇女和她的同乡,李嘉诚

与她们简单交谈了几句并问了一些问题之后,就将帮助她们的钱给了妇女。

李嘉诚没有告诉那个妇女自己的名字和联系方式,他只要求她俩勤奋工作,

不可再行乞。

履行约定后,李嘉诚又飞车回到工厂。在李嘉诚赴约的这段时间里,着急

的顾客还以为他去了洗手间,但在洗手间却找不到人。待李嘉诚回到工厂后,

顾客询问他到底去了哪里。面对疑惑的顾客,李嘉诚只是抱歉地笑了笑,没有

做更多的解释,继续带顾客去参观工厂。

抛下对商人来说就是“上帝”的顾客不管,而去赶赴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之

人的约定,可见李嘉诚是一个多么讲信用的人。后来,李嘉诚对此解释说:“言

必信,行必果。能帮上的忙则帮,但不可轻易许诺!”

第一章 人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5

在李嘉诚驰骋商场的60多年里,发生在他身上的诚实守信的故事不胜

枚举。

李嘉诚创立长江塑胶厂后不久,因为企业小,面临着设备短缺、资金不足等

问题。为了扩大公司的规模,谋求事业上更大的发展空间,李嘉诚每时每刻都

在考虑如何开拓市场。这时,一个机遇意外地出现在他的面前。

当时,有一个欧洲的塑胶花批发商看中了李嘉诚工厂生产的塑胶花样品,

觉得长江厂的产品质量和样式都非常好,甚至比意大利生产的产品更胜一筹。

而当参观过长江厂的厂房后,他再次发出感叹。这样简陋的厂房和设备能生产

出如此高质量的产品,真是让人难以置信。那位欧洲厂商对李嘉诚说:“我在香

港跑了几家,就数你们的款式齐全、质优物美。”

因为香港塑胶制品的质量好,价格还不到欧洲塑胶产品价格的一半,所

以那位欧洲厂商产生了在香港寻找长期合作伙伴、大量订购塑胶花到欧洲市

场销售的想法。在见过长江厂的样品后,他便产生了与李嘉诚合作的意向。

但欧洲厂商大量订购的要求,又是规模极小的长江厂所满足不了的。于是,

欧洲厂商要求资金短缺的李嘉诚找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他担保,方可进行

合作。

李嘉诚知道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商机,但寻找担保人的要求让他陷入了

困境。由于长江厂规模小,一旦履行不了与欧洲厂商的合同,担保人就得作

出赔偿。这样,担保人不仅得不到利益,还存在赔偿损失的风险,所以没有一

家公司愿意为李嘉诚作担保。这时,李嘉诚只好硬着头皮去恳求身为钟表公

司董事长的舅父庄静庵,期望得到他的帮助,然而李嘉诚却碰了钉子,被庄静

庵拒绝了。

身陷困境的李嘉诚明白舅舅的难处,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放弃。回到

工厂后,李嘉诚决定用自己的真诚与信用来打动那位欧洲厂商。

由于欧洲厂商即将离开香港,李嘉诚连夜与设计师赶制出了花朵、水果、草

木等9款样品。第二天,李嘉诚来到欧洲厂商下榻的酒店,将9款样品以每3款

一组排列起来展示给欧洲厂商看。这位欧洲厂商足足欣赏了10多分钟,尤其

6

对其中的一串紫葡萄爱不释手。看着手中上乘的样品和李嘉诚熬红的双眼,欧

洲厂商的心里非常感动。他之前曾经透露只想订3款产品的意向,没想到眼前

这个满腹诚意的年轻人,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却拿出了9款样品。

他对李嘉诚说道:“李先生,这9款样品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一组,我简直

挑不出任何毛病。李先生,我们可以谈生意了。”

由于没有找到担保人,李嘉诚非常担心无法实现合作,但他还是将实情告

诉了欧洲厂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极想与之合作的想法。李嘉诚表示:“请相信

我的信誉和能力,我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小业主,在同行和关系企业中有着较好

的信誉。”

一直看着李嘉诚的欧洲厂商被他的真诚深深打动了,他说:“李先生,我知

道你最担心的是担保人。我坦诚地告诉你,你不必再为此事担心了,我已经为

你找好了一个担保人。”

原来欧洲厂商所谓的担保人指的就是李嘉诚自己,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

他看到了李嘉诚的真诚和信誉。

听完欧洲厂商的话,李嘉诚非常兴奋。接下来,双方在愉悦的气氛中谈成

了生意,并很快签署了第一份购销合同。也正是这次合作,让长江厂在香港塑

胶行业站稳了脚跟。李嘉诚曾说过:“在生意场上,最好的担保人就是自己,一

个人的实力能有效地证明自己值得信赖。如果能直接证明自己值得信任,更容

易使别人放心地与自己合作。”

李嘉诚是一个遵守诚信近乎到执拗的人,不仅在香港,就是在国际市场上,

他也因恪守商业道德、诚信合作而为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正如他所信奉的

“千金难买是信誉”的原则,这些付出回馈给李嘉诚的,是无尽的财富和极好的

人缘。

真诚与信用是一条道路,它使开拓者的脚步得以延伸;真诚与信用还是一

种智慧,它让求索者寻找到机遇;同时,真诚与信用又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

心播种,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第一章 人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7

人品是人的立身之本

人品是一个人内在价值的体现。史迈尔就曾说过:“良好品格是人性的最

高表现。好的品性不仅是社会的良心,而且是国家的原动力,因为世界主要是

被德行统治。”一个人的地位、权势可以体现其外在的财富,但其人生价值却寓

于他的品格之中。

作为一个商人,李嘉诚是成功的,同时,生活中的他依然用自己坦荡荡的为

人处世原则赢得了众人的喝彩。李嘉诚认为,人品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立身之

本。他欣赏诚实的人,摒弃那些自私、人品低下的人。李嘉诚深知,没有好的人

品,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李嘉诚从小就吃尽了苦,一家人为了生计几经辗转,最终落脚于香港。原

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但是日军的铁蹄随后也踏上香港,社会经济一

片混乱。李嘉诚的父亲为养家糊口一直拼命地工作,因为劳累过度染上了肺

病,1943年,无情的病魔夺走了他的生命。父亲去世的这个冬天,也成了李嘉诚

记忆中最冷的寒冬。

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一家人的希望也随之破灭了。为了安葬李父,李嘉

诚的母亲与舅父东拼西借地凑足了安葬费,这让沉浸在悲痛中的李嘉诚得到了

一丝慰藉。

李嘉诚为购买用来安葬父亲的土地而东奔西走,他遇见了两个愿意卖地给

他的当地客家人。按照当地的交易习惯,卖地人只有在拿到钱后,才会领着买

地人去看出售的地皮。当时年纪尚小的李嘉诚将钱交给这两个客家人后,便一

直跟着他们坚持要求去看地,卖地的两个人只得领着他疾步走在泥泞的山路

上,天空中还飘着雨,寒冷的天气倍增伤感与凄冷。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两个卖地人见李嘉诚年少,以为他容易欺骗,便想将一

8

块原本埋了人的坟地卖给李嘉诚。一路上,走在前面的两人用客家话交谈着。

他们以为李嘉诚这个外乡娃听不懂他们的方言,就大胆说出了他们打算等李嘉

诚看过地后,如何掘开地弄走他人尸骨的卑劣想法。天犹怜人,李嘉诚听懂了

客家人的谈话内容,一时间陷入了震惊、愤怒、难过的情绪中。他怎么也没有想

到,世界上居然有这样黑心肠的人,为了挣钱甚至连死去的人都不放过。想到

一生光明磊落的父亲如果被安葬到这个地方,就算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得到安

息,李嘉诚不禁悲从中来。

李嘉诚明白,这两个人肯定是不会把钱退还给自己的。愤怒的他没有追要

自己的钱,而是让这两个人不要去掘地打扰早已入土的死者,然后又重新寻找

土地。

几经周折,李嘉诚终于安葬了父亲,但被欺骗的经历,深深地刻在了李嘉诚

的心里。这堂社会课,让李嘉诚早早明白了高尚人格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他决

定,在自己今后的人生路上,不论遇到多么艰难的事情,都绝不做坑蒙拐骗的

事。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李嘉诚逐渐养成了为人诚信、不害人、乐于助人的良

好品行。

李嘉诚当推销员时发生的一件事就充分地体现了他良好的人品。在辞掉

五金厂推销员的工作后,李嘉诚来到了塑胶公司上班,因为勤奋努力,肯动脑

筋,老板非常赏识他。18岁时,他就被提升当了部门经理,两年之后他又被提拔

为总经理。很多人都觉得李嘉诚应该感到满足了,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毅

然辞职了,他看到了塑胶行业的大好前景,决心创办属于自己的事业。

不论哪个老板都不愿意一个能给企业带来财富的员工离开,塑胶厂老板极

力挽留,但没能扭转他决意辞职的想法。

万分不舍的老板设宴为李嘉诚饯行,对此,李嘉诚至今仍感怀于心。老板

的知遇之情,令李嘉诚心怀内疚。在席间,他坦白地对老板道出了自己辞职的

本意。因为即将与老东家成为同行,难免会有竞争,为了报答老板,李嘉诚许下

诺言说:“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也办一间塑胶厂。我难免会使用在

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可能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我

第一章 人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9

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不过我绝不会把客户带走,或用你的销售网络推

销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线路。”

事实证明,李嘉诚没有食言。在创办了长江塑胶厂后,他在原塑胶公司工

作时认识的一些客户,主动找到李嘉诚要与他合作。对于一个刚成立不久的小

企业来说,这正是求之不得的机会,但他却一一拒绝了。他对这些客户说,原来

的塑胶公司对自己情深意重,不能抢人家的客户。与此同时,李嘉诚还建议这

些客户继续与原来的塑胶公司合作。

这份抛开利益、注重情谊的真诚,让这些客户非常感动。他们敬重李嘉诚

的为人,都继续与原来那家塑胶工厂进行着合作。

李嘉诚舍弃了一时的利益,但交到了很多真诚的朋友,他从中得到的回报

也是长久的。对此,李嘉诚曾说过:“你要别人信服,就必须付出双倍使别人信

服的努力。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样对你的事业

非常有帮助。”

一个人的品格往往表现在他的言行上。也许有的人觉得做生意和做人是

两码事,其实不然,从商的德行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行,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

能在尔虞我诈的金钱交易中获得真正并长久的成功。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是良知的体现。在

我们的一生中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或来自于父母,或来自于朋友,或来自于陌

生人,虽然恩情无法用等量的回报来偿还,但我们都应该把这些点滴之情和恩

泽铭记在心。

李嘉诚这个拥有千亿资产的财富英雄,至今还不能忘记年轻时蒙受他人恩

惠的事情,而他也一直行善,以诚实为人的方式回报社会。

10

李嘉诚14岁那年,曾发生了一次“饭碗危机”,当时帮助过他的一个客人让

他至今都不能忘记。

父亲去世后,身为家里的老大,李嘉诚为减轻母亲的负担,用自己稚嫩的肩

膀挑起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年仅14岁的李嘉诚辍学后到处找工作,后来,他

在港岛西营盘的春茗茶楼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做煲茶的堂仔。

和香港的很多茶楼一样,出入这里的人三教九流、鱼龙混杂。正因为什么人都

有,所以茶楼成了汇集各路信息的场所,茶客们喜欢边品茶边聊天,商人们也会

在此闲聊经商中的一些事情。茶楼堂仔们的工作很单调,听茶客聊天就成了他

们消遣度日的方式之一。

李嘉诚是这个茶馆中最勤快的小堂仔,他非常喜欢听茶客们谈天。有一

次,他被旁边客人有趣的谈话内容所吸引,听得入了迷,以致忘了给客人添茶

水,听到伙计们召唤他时方才醒过神来。慌慌张张的李嘉诚提着开水壶就跑去

给客人添茶水,匆忙间,手忙脚乱的他将开水洒到了一位客人的裤脚上,这可把

他吓坏了,楞在那里不知所措。

来茶楼喝茶的很多客人都很挑剔,如果得罪了刁钻的客人,轻则会被打耳

光,重则可能就得收拾包裹走人。闯了祸的李嘉诚吓得愣在那里,脸色煞白,甚

至忘记了给客人赔礼道歉。茶楼老板见状赶紧跑了过来,黑着一张脸正欲斥责

李嘉诚。然而,令所有人吃惊的是,那位客人不但没有生气,还和善地为李嘉诚

开脱,他对茶楼老板说:“是我不小心碰了他,不能怪这位小师傅。”听了客人的

话,茶楼老板虽然知道是李嘉诚的错,但他向客人道歉之后,也就没有为难李

嘉诚。

事后,茶楼老板把李嘉诚叫到面前对他说道:“我晓得是你淋湿了客人的裤

脚,以后做事千万得小心。万一有什么错失,要赶快向客人赔礼,说不准就能大

事化小。这位客人心善,若是恶点儿的人,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开茶楼,老板

伙计都难做。”心犹未定的李嘉诚回到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遇到这样善良

的客人,他母亲也为儿子感到庆幸,感激地说:“菩萨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

人。”李嘉诚的母亲还教导他,做人一定要行善事,这样才能有好报。

第一章 人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11

那位客人的恩惠以及母亲的教诲让李嘉诚铭记于心,他一直希望能找到那

位客人并报答他。在与他人聊天时,李嘉诚也时常说:“这虽然是件小事,在我

看来却是大事。如果我还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让他安度晚年,以报他的大恩

大德。”

这位心善的客人不仅让李嘉诚免去了一场麻烦,还让他学会了宽厚待人。

从此,感恩之心一直贯穿在李嘉诚的事业和生活之中,这种做人的态度也让他

受益匪浅。

李嘉诚在五金厂从事推销员工作时,他的人品和做人的态度就深得老板的

赏识。当然,李嘉诚本人也很感激五金厂老板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身为五金推销员,李嘉诚在推销铁桶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位推销塑胶桶的

塑胶公司老板,两人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这位塑胶公司的老板非常赏识17岁的李嘉诚,他真诚地对李嘉诚说:“这

确实是一场遭遇战,你是我平生遇到的最强硬的对手。虽然你输给了我,但这

并不是你的推销技术火候欠佳,而是塑胶桶赢了白铁桶。”这番话让李嘉诚对塑

胶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塑胶老板的力邀下,他决定审时度势去塑胶公司

上班。虽然辞职离开了五金厂,李嘉诚却没有忘记五金厂老板的恩情。他认为

塑胶产品将会取代五金制品的一部分市场,五金厂若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只有

两条路可走:要么转行从事其他有前景的行业,要么在产品种类上进行革新,尽

量避免与塑胶产品的竞争。

李嘉诚给五金厂老板提出了以上建议。但是,五金厂老板没有听他的话,

仍延续原来的生产路线,大量生产铁桶。市场是不留情面的,在塑胶桶得到顾

客的青睐而热销的同时,五金厂生产的铁桶却因滞销而大量堆积在仓库里,五

金厂陷入了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中,濒临倒闭。

李嘉诚在五金厂工作时曾立下了汗马功劳,离开后,他完全可以不必感到

愧疚。但是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他没有忘记五金厂,一直关注着五金厂的发

展。他还专门调查并分析过五金厂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发现当时还没有专门生

产铁锁的厂家,如果五金厂转向专门生产系列铁锁,不但可以转危为安,还能获

12

得很大的利润。他立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五金厂老板。

在采纳了李嘉诚的建议后,五金厂老板先人一步推出了新产品。一年后,

五金厂从困境中走了出来。五金厂老板非常感激李嘉诚,当他再次见到李嘉诚

时,动情地说:“阿诚,你在我厂里时,我就看出你是个不寻常的后生仔,你将来

准会干出大事业!”

帮助五金厂渡过难关的这件事,发生在李嘉诚还只是穷困小子的年轻时

期,但是当他拥有了巨额财富之后,仍然没有为富不仁,知恩图报之举不止发生

过一次。

1973年,爆发了世界性石油危机,各行各业包括香港塑胶业都受到了极大

的冲击。已身为香港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的李嘉诚挂帅上阵,拯救了香港塑胶

行业。受他帮助的塑胶厂多达200余家,其中就包括李嘉诚原来工作过的那家

塑胶厂,正是李嘉诚把它从濒临倒闭的困境中拉了出来。

“对于阿诚的为人我没有看走眼。”这是那位已经年过古稀的塑胶厂老板热

泪盈眶地感激李嘉诚的话。其实,这不过是肯定李嘉诚做人原则的众多评价中

的一句。用感激之心对待生活,不忘他人对自己的恩泽,这种心态回报给李嘉

诚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人脉即钱脉,也由此推动了李嘉诚的事业走向辉煌。

如同一抹芬芳,感恩是一种美德,又是一种幸福,它是人生价值的永恒支

点。活在世上,人们都应该学会感恩,有一颗感恩之心,就能体会到幸福与

快乐。

勤奋是做人之本及成事之道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品质,无论何时都不

能抛弃。

没有丰厚的家底,也没有可助自己一臂之力的“贵人”,白手起家的李嘉诚

第一章 人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13

通过勤奋一步步取得了成功。他曾说过:“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有勤劳、节俭

的美德。”

李嘉诚到港岛西营盘的春茗茶楼当堂仔那年,他才14岁,很早就体会到了

人间疾苦,从而学会了体察世态人情。

茶馆的工作很辛苦,因为年龄最小,李嘉诚成了茶馆里地位最卑微的伙计,

干的活也最多。每天早上,他都要早早来到茶馆准备好茶水点心;中午客人少,

李嘉诚不能像其他堂仔那样休息,仍要在茶馆中侍候着;晚上,他要等客人走后

收拾完才能关门回家。李嘉诚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有时甚至更久。

无法想象一个正在长身体、最需要睡眠的孩子,是怎样承受那些压力的。当时,

李嘉诚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美美地睡上三天三夜。

工作虽然艰苦,但李嘉诚并没有抱怨,他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可供养全

家人生活的工作。基于这样的心态,李嘉诚非常勤奋,也很努力。他的付出得

到了老板的赏识,他也因此成了茶馆中加薪最快的伙计。

除了勤快之外,李嘉诚还非常用心,他记得哪位客人喜欢喝什么茶、吃什么

点心,哪位客人习惯于什么时间来茶馆,所以李嘉诚也深得客人们的喜欢。

回忆起那段日子,李嘉诚至今仍颇为感慨,他曾形象地说:“披星戴月上班

去,万家灯火回家来。”艰苦的生活经历磨炼了他的品行,让他学会了踏实地做

人。今天很多拥有高学历的大学生们,自恃才高,放不下身段,对基层工作总是

嗤之以鼻,同时还大呼工作难求。其实,机会往往垂青那些勤勉的人,诚如李嘉

诚。在茶楼工作时,他每天拎着大水壶跑堂没叫一声苦;做五金厂和塑胶厂的

推销员时,即便被人们称为“行街仔”,他也用勤奋为自己创造了加薪和晋升的

机会;即使是在舅父庄静庵的钟表公司上班,李嘉诚也没有因为老板是自己的

舅舅而偷懒懈怠。由于对钟表一窍不通,刚到舅父公司上班时,他就从端茶、倒

水、扫地等工作开始干起,在茶馆工作过的经历,让他在做这些工作时轻车熟

路。公司的人不知道李嘉诚与庄静庵的关系,说起手脚勤快的李嘉诚,很多员

工都在庄静庵面前夸赞他。

22岁时,李嘉诚用自己的积蓄以及借来的共5万港元,创办了长江塑胶厂。

14

万事开头难,在创业初期,李嘉诚付出的努力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他每天工作

超过16个小时,有时甚至长达20个小时。

长江厂成立初期,规模小,没有名气,很少有人主动来购买产品。李嘉诚就

每天起早贪黑地背着工厂的塑胶样品满香港地走街串巷,从西营盘跑到上环再

绕到中环,然后又乘渡轮到九龙半岛、尖沙咀、油麻地等地,即使再累李嘉诚也

没有打过车。

那时的李嘉诚犹如一个上紧了弦的钟表,很少休息。他几乎把每一分钟都

利用起来,并且每天都严格地制定目标,毫不懈怠地完成计划。李嘉诚每天晚

上都会设置好两三个闹钟,用来早早地叫醒自己。另外,为了“准时出席下一个

约会”,他还刻意把自己的手表调快10分钟,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今天也没有

改变。

从商几十年来,李嘉诚勤勤恳恳,从未懈怠,他说:“别人做8小时,我就做

16个小时,起初别无他法,只能将勤补拙。”

勤奋是做人之本、成事之道,手勤不受贫,勤劳的品质是人生无价的财富。

多年来,李嘉诚一直延续着勤勉的生活作风,也正是勤奋不懈怠成就了他的

人生。

学会低调做人

历经世事的老人常说:“要懂得低调做人。”有些人则认为,这种做人的原则

和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模式有些格格不入。有人主张应该张扬自己的个性,独

树一帜,才华要显露,才能很快得到上司的赏识。其实,有时为了融入周围的环

境或谋求长远的发展,我们应该放低姿态,收敛锋芒,学会低调做人。

什么是低调? 谦卑就是一种低调。与他人相处时,谦虚的姿态能显出他人

的高大,让对方产生被尊重的感觉,这是善结人缘的方法。在职场中,谦卑的低

第一章 人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15

姿态又不失为一个赢得上司好感的好方法。另外,不争不抢、和气朴实也是一

种低调,它能拉近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距离。

李嘉诚就是一个行事低调的人,即使他拥有了千亿资产,也一直保持谦逊

和谨慎的态度。李嘉诚曾说:“保持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才能避免成为别

人的靶子。”

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嘉诚的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他通过一系列的收

购和兼并,成为了华人入主英资洋行的第一人,接着他又坐上了和记黄埔、香港

电灯“大班”的宝座。当时,李嘉诚的个人资产达到了25亿美元,他旗下的四家

上市公司市值已达到了343亿港元之多。后来,李嘉诚又被美国《财富》周刊评

选为亚洲首富。

实至名归的李嘉诚一直保持着低调做人的风格,他的这种做人原则也对他

的两个儿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小就受到父亲言行熏陶的李氏兄弟,虽身为

首富之子,行事却很谨慎。李氏兄弟在香港念完初中之后,李嘉诚就把他们送进

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在美国念书期间,两兄弟很少对他人透露自己是华人首富李

嘉诚的儿子,从不张扬,在校期间衣食住行也与他人无二。为了尽可能不靠父亲

接济,李泽楷利用业余时间去麦当劳当侍者,还兼职高尔夫球场球童的工作。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只有懂得放低身段的人才能站得更稳,对于拥有了

财富与权势的成功人士而言,低调还不失为一条明哲保身之道。李嘉诚就说过:

“如果你始终注意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注意,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

的虚实。”在李嘉诚辉煌的商业生涯中,他一直都很注重自己的名声。他深谙低调

处世的重要性,从不彰显自己,待人也很亲切,这为他赢得了极佳的人缘。

李嘉诚的低调还体现在能够虚心采纳他人的意见。很多人都知道,李嘉诚

是一个善于运用广告效应的实业家,很善于打广告宣传战。李嘉诚在发售位于

新界的高级别墅群时,委托了与香港《明报》相关联的广告公司做自己的广告代

理商。

在李嘉诚准备发售这些别墅群时,通往别墅群的路还没修好,但这并没有

掩盖这些欧式别墅的美丽,就连广告公司的工作人员也赞叹不已。美中不足的

16

是,由于路没修好,一遇到下雨天,别墅区的路便泥泞不堪,行走起来非常不便。

见此情景,广告公司的工作人员就建议李嘉诚等路修好、示范单元房也装修完

之后再进行发售,这样一来出售得会更快,也能售出好的价格。

听完建议后,李嘉诚当即表示应允,他说:“你们比我更聪明,我入行这么多

年了,本该想到,结果还是忽略了,就照你们说的办。”

这样的话语让人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个超级大富豪之口。李嘉诚懂得尊重

他人,虽是一个小建议,他也会虚心采纳。

李嘉诚不喜欢出风头的习惯也体现了他的低调,他平日常以一个普通的平

民身份出现在各种场合,如果不得不出席一些仪式或必须“曝光”时,他也尽量

低调现身。

李嘉诚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做了很多惠及他人、有利社会的事情,客观的

现实让他无法“隐姓埋名”,但不论帮助过多少人,李嘉诚从不炫耀,而且对于自

己的付出,不图名,更不求回报。

在捐资建设汕头大学后,李嘉诚没有居功自傲,反而很谦逊。他给别人留

下的印象是:“嘴角常挂着一丝舒心的微笑,文质彬彬,风度高雅,看上去像一个

风华正茂的书生或者学者,让人觉得他很斯文、随和,也很好亲近。”有人说李嘉

诚没有富豪独有的高傲,这正是他亲和待人的体现。

作为商界的领军人物,李嘉诚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每天都会有很多记

者追着他跑。有些名人在被采访时喜欢“耍大牌”,但李嘉诚对记者的态度一直

都很友好。有一次,一个他非常不喜欢的报社记者又来采访他。由于李嘉诚一

般不接受专访,所以这个记者就在公司门外等,一等就等了两个小时。李嘉诚

从公司出来后,无意接受采访便直接上了车,但在车上听说这个记者等自己等了

两个小时之后,便立刻叫司机倒车回去,对这个正欲离开的记者说可以谈一下。

后来再谈起这件事时,李嘉诚说出了自己当时那样做的原因:“因为我不忍心

他站了两个小时,回去没有东西交代。”

低调做人的李嘉诚非常注重自己的名声,他曾将名誉看做自己的第二生

命。他觉得,有时第二生命比第一生命还重要。当然,这里的名誉并非沽名钓

第一章 人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17

誉,而是在众人面前的形象。李嘉诚严格约束着自己的言行,从不做有损自己

声誉的事。李嘉诚常常要出席很多社交场合,他一直都很注重自己的形象,懂

得把握分寸,对那些女艺人、名媛或港姐、亚姐们,从来都敬而远之。曾经有媒

体传言一个姓李的地产商与港姐有染,不过并没有说是长江地产的李姓商人。

李嘉诚不希望别人联想到自己,在香港资深女记者林燕妮采访他时,就借这位

著名的专栏作家之手,特意澄清自己与这个传言没有关系。

不但在工作及社交中行事低调,生活中李嘉诚也不追求奢华。李嘉诚的房

子位于香港深水湾,这还是他1962年结婚时购买的,装修得并不豪华,一家人

在此已经住了几十年;衣着方面,李嘉诚的要求更是简单,大多时候他都身着黑

色西服出现在众人面前。李嘉诚曾客观地评价自己说:“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

子,我都不怎么讲究。一套西装穿10年8年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皮鞋10双有5

双是旧的,皮鞋破了,扔掉太可惜,补好了照样可以穿。我手上戴的手表,也是

普通的,已经用了好多年。”

“持中庸之术,低调做人,在处世中可进可退,可方可圆,游刃有余。”这是李

嘉诚对低调做人的看法。正是这种做法使李嘉诚不但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生

活中也怡然自得。在李嘉诚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低调处世的大智慧。

古往今来,但凡取得成功的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懂得低调做人。

学会低调,就能避免生活中与他人产生摩擦,少一些“火药味”,开展事业时也不

会落人口实被人挤兑,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

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足之本,也是维持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保证。

2.拥有正直的人品是做人的根本原则。

3.要想取得成功,勤奋必不可少。

4.懂得低调做人,是大智若愚的体现。

第二章 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

———向李嘉诚学人际交往

我做生意的原则是顾信用, 够朋友。 这么多年

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

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成为我

的好朋友,从来没有因一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是

我引以为荣的。———李嘉诚

第二章 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 21

舍利助人得人缘

有人说,商场战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真正的战争,因为弥漫的硝烟与杀伤

力都隐藏在无形之中,商人们往往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就被一举吞掉。确实,

在变幻莫测的商场上,无时不上演着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场景,其根本都围绕

着“利益”两字。

在商场中建立稳定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企业长久生存的关键,人脉对推

动事业发展尤其重要。善结人缘的李嘉诚就建立起了一张牢固的人际关系网,

从而能在商海中游刃有余地大展拳脚。

李嘉诚朋友很多,大多数和他仅有一面之缘的人都成了他的朋友。自身的

人格魅力是决定能否被他人接纳的重要因素,自私的人往往形单影只,李嘉诚

则因为胸襟宽广、善待他人而结交了不少朋友。

有媒体对李嘉诚进行专访,主持人这样问:“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在经历

那么多艰难风雨之后,您为什么还能对朋友甚至商业上的伙伴,都十分地坦诚

和磊落?”

李嘉诚说:“简单地讲,人要是求生意,就比较难做;生意跑来找你,就容易

做。要照顾对方的利益,人家才愿与你合作,并希望下一次合作。”

李嘉诚是一个颇具前瞻性的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会让利给对方,这种

一时的失利其实是一种长远的投资,这无疑是李嘉诚的一大智慧。

1979年10月,李嘉诚被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董事长荣毅仁聘请为中

信香港分公司的董事。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早在1978年就移居到了香港,并

于1986年开始参与中信香港分公司的工作,不久之后就升任为董事总经理。

李嘉诚在担任中信香港分公司董事期间,与荣智健相交甚好。1989年,李嘉诚

见荣智健有一展宏图的想法,准备助他一臂之力。

22

如何开始合作呢? 两个人不谋而合地想到了创建一家完全由荣智健自己

控股的公司,然后借壳上市。所谓的“借壳上市”,是指一些没有达到上市条件

的公司,在通过收购一些小型上市公司之后达到上市目的的做法。因为一家公

司需要5年以上的经营历史,并且在财力、物力等方面达到一定条件之后方可

上市。另外,交易上市的步骤也很烦琐,花销很大。鉴于此,李嘉诚和荣智健将

眼光投向了那些资产少、经营不好的小型上市公司,锁定这样的公司实现“借壳

上市”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收购资金也较少。

最后,荣、李两人将目光聚焦到了经营地产与投资的泰富公司身上。泰

富的投资状况一直良好,但由于拥有50.7%股权的主席蔡光彪在竞争中败给

了香港国泰航空公司,从而导致泰富陷入了困境。荣、李两人看准了蔡光彪

焦头烂额的处境,把握住了收购时机。1990年,由百富勤投资集团主理集资,

作为中信的财富顾问兼收购代表,向泰富提出了每股1.2港元的收购建议。

经过协商,荣、李宣布收购成功。一年后,泰富改组并正式更名为中信泰富,

拥有49%股权的中信成了最大的股东,而从中给以鼎力相助的李嘉诚仅持有

5%的股权。

很多人都不理解,在收购中立下大功的李嘉诚只拿了很少的股份,这不等

于白忙活了吗? 其实,李嘉诚并不看重眼前的这点利益,他看重的是中信香港

投资的发展潜力以及与荣智健之间长久、良好的关系。帮助了荣智健,对方也

必将会为李嘉诚今后的发展助力。善用人缘获取长远利益,这一做法是李嘉诚

借友之势打长远战的精明之处。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企业的经营者如果没有朋友的协助,纵是有

三头六臂,也难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施展拳脚,扩展事业。李嘉诚在生意场

上将利益放在建立友谊之后,是因为他深知,借助友情之势,生意之门将不辟

自开。

第二章 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 23

不占任何人的便宜

友善是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张面孔:冷酷、高傲的人,在与别人第一次见面时

就留下不好的印象;而极易亲近且友善的人,必然容易结交到朋友。生意场上

也一样,懂得友善交易的人,必然会左右逢源。

李嘉诚深谙此中道理,他曾说:“我喜欢友善交易,这是我的哲学。我曾告

诫两子,不要占任何人便宜。”一句话道尽了李嘉诚在险恶的商场中创造奇迹的

原因,也让我们领略了李嘉诚在获得巨大成功后仍尊重礼节的大气概。

学会以礼待人,是人与人之间保持长久往来关系的重要前提。拿李嘉诚来

说,他友善待人的事例一直被传为佳话。

长实集团在经营房地产之后,曾与主持广告公司的林燕妮进行过合作。在

广告商与客户进行业务往来时,有的大公司觉得自己是施予方而对广告公司颐

指气使;但在与李嘉诚合作时,林燕妮却从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对于李嘉诚的

友善交易,林燕妮深有体会。

林燕妮第一次到长实进行业务商谈时,李嘉诚对她非常周到。他派了一个

工作人员提前在大厅电梯口等候林燕妮等人,林燕妮到达后感到很意外。由于

电梯不能到达顶层,一行人在乘电梯到办公大厅后,需要走楼梯到达李嘉诚的

办公室,待他们出电梯时,又更换了一个工作人员引领她们从楼梯步行至顶楼,

李嘉诚早已等候在那里。

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体现李嘉诚待人接物的友善与真诚,也会让合作伙伴觉

得受到尊重。林燕妮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颇有感触:“那天下雨,我浑身上下被

雨水淋得湿乎乎的。李先生见了,便帮我脱下外衣,并亲手挂在衣架上,不劳服

务员之手。”言语间尽是感动与尊敬。

第一次业务合作之后,李嘉诚将后来的广告业务商谈事宜就交给了洪小莲。

24

李嘉诚并非有慢待之意,只是由于过于繁忙,不过他仍关注着合作业务的往来。

林燕妮回忆:“有时开会,李先生偶尔会探头进来,客气地说:‘不要烦人太多呀!’”

李嘉诚从不耍大牌,对任何人都极为和善。作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李嘉诚

常常接受采访,他从不在记者面前表现出傲慢。加拿大知名记者JohnDemont曾采访过李嘉诚,多次向他人称赞李嘉诚的为人。他说,在采访过程中,拍照需

要摆造型时,李嘉诚从不表现出不耐烦,而且听从摄影师的安排。正是亲切友

善的言行举止,让与李嘉诚相识的人都愿与他成为朋友,也正因为如此,李嘉诚

才能够在生活事业中都左右逢源。

在李嘉诚看来,商人并非都一味地追求金钱和利益,他本人就很重情义。

1984年,李嘉诚与光大实业的董事长王光英合资经营“城市花园”地产项目,虽

是王光英主动提出合作建议,不过李嘉诚考虑到光大实业公司到香港发展仅短

短两年,经验尚浅,所以他提出如果地价下跌,光大实业公司可在三月内随时选

择退出双方合作的协议。也就是说,李嘉诚独自承担地价下跌的风险。结果,

不到三个月地价果真下跌了,王光英提出了退出合作。

不过,李嘉诚凭借多年房地产经营的经验准确地判断出此次地价下跌不过

是一种假象,不久后就又会回升。王光英此时选择退出并非明智之举,一旦地

价回升,李嘉诚就能从中赚取巨大利润。然而,李嘉诚却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

的举动,他不愿意让别人认为自己从中挣了大钱,所以在地价回升之前将“城市

花园”的物业赔本贱卖了。

李嘉诚认为,一起做生意的朋友们,就应该利益共荣,赚或赔都应该同进

退。这也是李嘉诚不重“利”而亲“义”的体现。李嘉诚说过:“如果我们只是一

味追求金钱和权力,而置人类高尚情操于不顾的话,那么,一切进步及财富创造

都将变得毫无意义。”这种无处不闪现智慧光芒的思想,将人际交往中的风格体

现得淋漓尽致。

李嘉诚充分考虑他人的感受及切身利益,在与朋友做生意时,也能站在搭

档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占别人的便宜,甚至损失自己的利益也不改变初衷。

李嘉诚打破了商人重利轻义的一贯形象,是多数商人学习的楷模。

第二章 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 25

没有私心才能结交到良友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如果锱铢必较,总是以考虑自我利益为先,必定建立不

起深厚的情谊;能传为佳话的,往往都是肝胆相照的情分。所以,没有私心的人

才能结交良友,广建人缘。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友谊大多是在共同渡过难关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李嘉诚喜欢帮助他人,这也是他朋友众多的一个原因。他说:“我生平最高兴的

就是我答应帮助人家去做的事,不仅完成了,而且比他们要求的做得更好,那种

兴奋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李嘉诚1973年拯救香港塑胶行业之大举,就为他赢得了极好的声誉。

李嘉诚创建长江塑胶厂,并在塑胶行业逐渐发展壮大。鉴于长江厂良好的

声誉和日渐强大的实力,李嘉诚被推举为香港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李嘉诚等

一些潮籍塑胶商,在香港塑胶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李嘉诚起到了

极大的表率作用。在他担任商会主席期间,曾做了一件惠及香港塑胶业的事

情,时至今日依然在香港商界被传为佳话。

中东战争的爆发,引发了1973年全球性的石油危机。香港经济也受到了

很大影响,尤其是原料全靠进口的塑胶行业,更是面临着一场灾难性的冲击。

石油危机引发了进出口原料价格的暴涨,而香港进口商人竟然利用危机投

机倒把,垄断原料市场,不断哄抬塑胶原料的价格。在年初还是每磅0.65港元

的塑胶原料,到年底时竟然暴涨到了每磅4—5港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

多工厂被迫停产,企业不能生产自然无法运营,一些停产的厂家濒临倒闭。

其实,原料价格虽然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而上涨,但涨幅并不是很大,塑胶

制造商们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那些投机商人抬高价格的行为,导致了严重的

原料危机。为了化解塑胶行业面临的困境,身为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的李嘉诚

26

挺身而出,主动挂帅解救香港塑胶行业,使其脱离危机。

其实,当时李嘉诚已经将长江实业的经营重心逐渐转移到了房地产行业,

而且,长江实业有大量的原料库存,原料危机对李嘉诚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但

出于正义,他仍挺身救业。

经过分析,李嘉诚认为,要解决原料问题,首先要打破原料垄断的现状。塑

胶原料都需要从海外进口,但单家塑胶厂进货量小,关税高,没有办法单独直接

从国外进口原料。于是,李嘉诚发出集体进货的号召,得到了香港数百家塑胶

厂的响应,并且由厂商们共同入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这样,由联合塑

胶公司大批量进口原材料,再将购进的原料按实际价格分配给入股的塑胶厂

家,原料垄断就不攻自破了。

另外,李嘉诚还从长江实业存储的原料中,匀出了1243万磅,以市场价的

一半价格出售给已经停工的参股塑胶工厂,又将长江实业本身配额的20万磅

原材料原价转给了那些需求量大的厂家。

就这样,在李嘉诚的带领下,笼罩香港塑胶行业的原料危机得以解除。李

嘉诚也由此被称为香港塑胶业的“救世主”。李嘉诚于危急中救业的大义之举,

体现了他博大的胸襟,这种气度为李嘉诚赢得了很高的声望和信誉。

很多时候,同行间的激烈竞争,因为关系到切身利益,有些人总把对手当做

敌人来对付。更别说当同行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了,更有甚者还会借机落

井下石。李嘉诚救人于危难中的行为,给我们以启发,正可谓树一敌犹如堵上

一扇门,交一友如同打开一扇窗。多一份人缘,人生道路也就多了一个选择。

朋友亦需竞争

当今社会,大多数朋友或商场伙伴间开始涉及金钱问题时,往往会由于顾

及面子,不好意思摆到桌面上谈清楚,结果总是因为钱财分割不均而闹矛盾,甚

第二章 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 27

至撕破脸皮。出现这种情况,说到底,还是几千年来人们思想中的世俗人情观

念在作祟。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朋友间难做生意,商场中缺少友情。但是,李嘉诚却能

把友情和商场中的竞争关系处理得很到位。

李嘉诚在商场中有一个多年的好友,两人又是形影不离的高尔夫球友,都

位列香港高尔夫俱乐部“波友”“四大天王”之中。令人不解的是,在交情甚笃的

两人之间,曾多次展开过关系生死存亡的竞争,然而两人的友情却从未受到商

场竞争的影响。此人是谁? 他就是李嘉诚的同行、恒基地产的李兆基。

1994年,因为新界马鞍山的地产项目,长实地产发起了与恒基地产间激烈

的售楼竞争战。双方在马鞍山都有大型的楼盘项目,长实的是海柏花园,恒基

的是新港城,两个楼盘仅相隔一条马路。

强手之间的对阵极具震撼力。1994年底,惯于抢先一步的李嘉诚,先声夺

人取得了第一个回合的胜利。这场竞争中,李嘉诚采用减价策略,短时间内就

将海柏花园的800余个单位售空。楼盘减价是吸引购房者的一大亮点,李嘉诚

的这一招使新港城的看客大减,后来李兆基也效仿此举实行减价售楼。

1995年7月13日,李兆基再次挑起了二李之间的竞争战。恒基宣布先到

先得,以九成按揭即可入住的售楼方式吸引了众多购房者。只需缴纳一成楼价

就可以入住,同时还能参加奖品为10两黄金的幸运抽奖活动,一时间购房者蜂

拥而至。恒基抢先开售了248个单位,给李嘉诚来了个措手不及。

不仅如此,李兆基还效仿长实地产,装修示范单元房,并且在长实的基础上

进行了创新,聘请了著名设计师萧鸿生设计出8款可供购房者选择的装修,价

格便宜,风格独特,对购房者有极大的吸引力。7月14日,恒基又安排免费巴士

往返于沙田广场和新港城之间,便于购房者看房;而拥有私家车的看房者,则可

免费泊车3小时。另外,恒基还给看房者提供免费的早、晚餐。这一系列措施

吸引了很多看房者。

此前,长实地产并没有这么快推出楼盘的打算,但先机就是商机,李嘉诚怎

会白白让李兆基抢占良机呢? 他在13日晚上获悉了恒基的售楼价格之后,将

28

售楼价格定在了每平方英尺4040港元(即每平方米375.316港元),较恒基的

价格要低60港元,随即便将海柏花园的价格电传给了各个媒体。

14日,李嘉诚本想让设计师火速赶装示范房,赶在15日向看房者开放,但

由于时间仓促,只好以模型呈现出来。两家的对决正式开始。长实地产的售楼

人员对看房者大谈海柏花园在价格、设计方面都优于新港城,甚至就连长实董

事洪小莲都在记者面前直抛挑战的话语:“我们的海柏花园比新港城优胜好多

好多。”

李兆基自然也不示弱,恒基工作人员在给看房者介绍时,也大肆贬低海柏

花园:“我们这里潜质一流,有八佰伴购物中心,海柏连街市都没有,商场又小,

没得比。”

直至16日,激烈的竞争达到了高潮。这天正好是星期天,恒基的新港城前

看客云集,又正当八佰伴购物中心开张,看房者排了很长的队伍。

不过,长实的工作人员出招更绝,他们直接到新港城的看客队伍前拉起了

横幅,上面写着“海柏又降房价”。长实竟然降到了每平方英尺仅售3275港元

的价格,低价一下拉走了新港城近20个看客。据某周刊《二李决战马鞍山》一

文称,当天恒基的新港城售出248个单元,只卖了七八成,没有达到预期的

目标。

李嘉诚一再实施降价策略是有原因的。1993年李嘉诚收购美丽华时,李兆

基半路杀出,迫使李嘉诚放弃了收购,使他的收购计划付之东流。李兆基狠狠

地打压了李嘉诚在许多收购战中无往不胜的气势,当然,也对李嘉诚的声誉产

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了李嘉诚旗下企业的股市行情。所以,再次

对决沙场的李嘉诚自是决意战胜李兆基。

李嘉诚的一系列应对行动让李兆基有苦难言,在面对采访时只能故作轻

松。接下来,李兆基沉住了气,没有再次降低价格与李嘉诚竞争,恒基新港城后

期剩余的200多个单元算是勉强售完。李嘉诚在这次剑拔弩张的竞争中取得

了胜利,挽回了形象及声誉。

两位地产大亨之战可谓你死我活,不过这并未影响两人的关系,他们照常

第二章 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 29

谈笑风生。在李嘉诚看来,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朋友,商业竞

争和友情的建立并无关系,有道是,丁是丁卯是卯。竞争时就要具备气概:“不

必再有丝毫犹豫,竞争即拼命,更是斗智斗勇。倘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何在

商场立脚,超越对手?”私底下,他与李兆基的友情丝毫未减。

在怎样和朋友合作与竞争方面,李嘉诚是一个高手。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

看到高手的气度,该让则让,该争则争。与朋友在商场上竞争,是建立在彼此之

间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唯此,方能在朋友间将竞争进行到底且情谊长存。

对朋友重情重义可促进自己的事业

古有“广招宾客、食客三千”的孟尝君,在自己 “养士”的帮助下成就了大

事;而灭六国、实现文字及货币统一的秦始皇,也是在客卿李斯的帮助下一统了

天下。

李嘉诚也是一个善用“客卿”的人,他能够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很大程度

上也是受助于众客卿之力,李嘉诚称这些帮助他的客卿为智囊。在他的众多智

囊中就有两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李业广和杜辉廉。

李业广是“胡关李罗”律师行的合伙人之一。持有英联邦会计师执照的李

业广在业界拥有极高的声誉,而且还身兼香港20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这些公

司的市值总和超过全港上市公司总额的1/4。作为很多商界大亨的高参,一般

人是难以请得动李业广的,但是,如果是他敬重的人,即使没有钱,他也会帮忙。

在李嘉诚的众多高参中,李业广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富豪高参,他帮助李嘉

诚完全是出于对李嘉诚的敬重,而不是为了丰厚的酬劳。多年来李业广一直被

人们称作李嘉诚的“御用律师”,对此,李嘉诚避嫌地说道:“不好这么讲,李业广

先生可是行内的顶尖人物,我可没这个本事独包下他。”

李嘉诚非常敬重李业广的博识韬略,特别重用他,长实上市时,李嘉诚就任

30

命李业广为公司董事。两人关系甚笃,李嘉诚在李业广的帮助下取得了很多成

就,特别是在长实扩张的过程中,很多计划都是两人合力的结果。李业广本身

就是名人,但他却甘愿站在幕后给予帮助,由此可见,两人的友情的确不一般。

应该说,正是李嘉诚良好的信誉及高风亮节的精神,让他得到了朋友不求

回报的帮助。在李嘉诚的身边,除了李业广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客卿就是他的

英籍高参杜辉廉。

杜辉廉是证券业的专家,出身于伦敦证券经纪行。20世纪70年代,他受命

于英国唯高达证券公司,任驻港代表。从1984年开始,在与李嘉诚的多次业务

往来中,两人结下了很深的情谊。

在长江实业多次的收购行动中,杜辉廉都为李嘉诚出谋划策,操作着李氏

家族的股票交易。令人不解的是,和李业广不同,杜辉廉不是李嘉诚任何一家

公司的董事,李嘉诚多次邀请他加入长实,都被他婉言拒绝了,由此他成了李嘉

诚众多客卿中唯一不领薪水的高参,这也是杜辉廉被称为“李嘉诚的股票经纪

人”的原因。

杜辉廉不求回报并不遗余力地帮助李嘉诚,多次参与长实公司的股市集资

及投资等高层决策,为长实发展付出了很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嘉诚非常

感激杜辉廉,也一直在寻找机会回报杜辉廉。

1988年底,杜辉廉和好友梁伯韬创建了百富勤融资公司,李嘉诚认为终于

找到了回报杜辉廉的机会,他决定帮助百富勤公司。杜辉廉和梁伯韬作为公司

最大股东各持公司35%的股权,可是公司还需要其他股东参股,李嘉诚就利用

自己的人际关系,邀请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18个商界巨头参股。

后来,在李嘉诚和这些商界巨头的帮助下,百富勤发展势头迅猛,不但收购

了广生行、泰盛等大公司,还发展成为拥有一家证券公司的集团。截至1992年,百富勤集团的收益达到了668亿港元。

百富勤集团发展壮大后,李嘉诚又携同其他巨商主动摊薄了他们手中的股

份,以增大杜、梁两人的持股份额。在参股百富勤之后,李嘉诚不可否认也得到

了很大的利益,但是,他的投资却并非出于赚钱获利,而完全是为了帮助朋友杜

第二章 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 31

辉廉,以回报这位智囊长期以来对自己的帮助。

说起李业广、杜辉廉等这些李嘉诚的客卿及朋友,有一位《明报》记者采访

李嘉诚时问他:“您的智囊人物有多少?”

李嘉诚回答说:“有好多吧! 跟我合作过、打过交道的人,都是智囊,数都数

不清。比如,你们集团的广告公司就是。”

这些人为何都成为了李嘉诚的智囊,并给予他帮助? 难道不是李嘉诚自身

的风范给他带来了广阔的发展道路吗? 李嘉诚重情重义的交友之道,让他在商

场中赢得了绝佳的人缘。

1.与人交往时,充分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并照顾到他人的利益是与

他人成为朋友的前提条件。

2.讲求信誉,不占他人便宜,才能广结人缘。

3.朋友之间也可以合作,只要互相尊重,考虑彼此利益,竞争也能增进

友情。

4.重情重义的人,朋友都会帮助他出谋划策成就事业。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