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品读...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 MINBEIDAILY2019.3.12星期二

    07责任校对:郑国艺电话:8827770副刊部主办责任编辑:王筱莹 读 书DUSHU

    电子信箱:mbrbwyfk@163.com【 】

    看了《且在人间》,我突然想起来王尔德的一句话:“我们都生活在沟渠,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而作者余秀华就是这样一个想仰望星空的诗人。

    在这本《且在人间》中,她以自己为蓝本,写了这篇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小说主人公周玉生活在乡村,她患有“脑瘫”,在生活中,她是不被宽容的对象,社会也用有色的眼光看待她。她渴望爱情,渴望平等的婚姻,她不希望自己成为那个“特殊”,她就像生活在沟渠边的小青苔,努力开着米粒大的花朵,她用自己诗性的美,渴求着人们的认可。

    她很像娜拉的出走,开篇她的目的是离婚,这个不是堕落,而是为了活回自己的本色,一直以来,她是随着家人的安排去走,从生活到婚姻,她没有选择。在婚姻中,丈夫没有把她当妻子看待,而周围的百姓也当她是个“废人”,她活得没有尊严,她甚至呐喊:“我为什么是残疾?”

    这也是她心底的呐喊,她多么渴望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有着健康的体魄,不用看外界同情的目光,也许在书中,这个主人公特别“丧”,但她也并非是一蹶不振的人,在诗歌中,她大胆,她勇猛,她就是现实中的余秀华,从贫瘠的乡野跳到我们的视线中,她的诗歌是有生命力的。

    哪怕它是悲情而富有生机。例如“一定是有一根稻草一

    次次打捞起我一次次从我身体里掏出光

    亮,放在我眼前让我安静的时候写诗穷苦的时候流浪让我对路过的人和灯持永

    恒的爱让我总是在该掏出匕首的

    时候掏出花朵让我在能够申辩的时候保

    持沉默……”

    比起这篇小说,我还是更喜欢余秀华的诗歌。小说中,她的句子富有可读性,但在叙事上过于干涩,虽然有小说的框架,但还是不够饱满,不够富有张力,就像这个故事的结局,我们在看开头就能猜中结尾,没有升华的基调,平静的叙述娓娓道来了她的苦楚,就像重播了她曾经的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

    一本成熟的小说,写起来会有荡气回肠的感受,第一读者可能是作者自己,但是很多故事不仅要能感动作者本身,也要能感动他人,甚至更高明的写作是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故而这本小说有可取之处,也有败笔之痕,作为初次写小说的余秀华,这本《且在人间》还是可以的。

    一个想仰望星空的诗人

    ——读《且在人间》

    好书快递

    作者:喻朝刚/周航主编出版社:三联出版年:2019年1月页数:1168页定价:128.00元

    作者根据《全宋词》和有关资料,精选了宋代近400位作家的1100多阕词作,分为大好河山、名胜古迹、爱国情怀、壮志难酬、节物风情、乡村田园、群芳竞艳、疏狂闲适、怀古咏史、斥责嘲讽、忆昔怀旧、离别相思等42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解读精当,为广大读者展现了全新、广袤的词学天地。

    分类两宋绝妙好词

    作者:袁春楠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年:2019年2月定价:52.00元

    整理,不仅仅是整理物品,更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本书从中国读者需求出发,作者通过亲手为近百户人家整理后,总结出200多条接地气又符合国人的整理技巧,一次性攻克居住难题。客厅、卧室、厨房、书房、厕所……超过200张实拍图片详细图解12个不同房间的整理技巧;叠衣服、收拾儿童玩具、整理小配饰和行李箱等生活必备技能也详细图解。

    脱胎换骨的人生整理术

    作者:先燕云 张赋宇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年:2019年3月页数:328页定价:56.00元

    褚时健亲笔授权正版传记。记录红塔山烟厂改革,褚橙运营细节,见证褚时健精彩而传奇的风雨一生。他的故事和创业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国企业界和无数要为明天而奋斗的年轻人。他传承给后代的,不仅仅是财富的累积,更是做实业的社会价值、企业家的责任感和为人处世的担当。

    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

    作者:[英]J.G.弗雷泽/丽莉?弗雷泽编出版社::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19年2月页数:296页定价:68.00元

    十二卷本巨著《金枝》中摘录的精华,来自世界各地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本书取材自英国人类学奠基人J.G.弗雷泽爵士的十二卷本巨著《金枝》,由他的夫人丽莉?弗雷泽编选改写而成。其中不少精彩的故事未被通行的一卷本《金枝》收录。《金叶》没有《金枝》引用的大量文献资料和艰深的科学推论,只选取若干故事传说,以清新隽永的文笔娓娓道来,犹如一首首绝妙的、无声的乐章。

    金叶:来自金枝的故事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2018年恰逢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新闻界浓墨重彩,回眸激情岁月,对比今昔巨变,感叹祖国日新月异,颂歌大地万紫千红。

    那天,身材高大,身穿摄影背心的方焰,走进我的办公室,捧上他将要付梓的新闻摄影集——《新面貌?老记忆——方焰镜头下的延城40年》。翻阅一幅幅胶片时代和数码时代的对比图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延平城山水风貌、城区街道、标志性建筑老照片,让人感叹恍若昨日;再看今日延城三江六岸、跨江大桥、璀璨夜景、白改黑路面、整洁简约的房屋立面,又为这座水美滨城、生态山城、宜居之城击节叫美。

    方老的人生经历很丰富,当过小学老师,教导主任,在县里办过报纸。1961年他

    分配到闽北报编辑部工作,1971年全省各地区报纸停刊,方老去干了10年的教育工作。因对新闻工作的热爱,方老1982年调到当时的南平市委报道组,从事新闻摄影。至此,在延平区的田间地头,厂矿车间,军营校园,机关社区,闽江侧畔吊脚楼,茫荡山上种植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位背着相机、操着莆田口音的大个子在采访,在“咔嚓”。

    凭着过硬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方老收获了他人生与事业的丰厚硕果,他连续十年被福建日报评为“十佳”新闻摄影通讯员,获得省地市各级部门及中央省市媒体的荣誉证书近百本。

    难能可贵的是1995年11月方老退休后,他没有放下相机,继续忙碌着,先后策

    划组织了《樟湖新镇建设新貌摄影展》《爱我南平摄影展》《成功大桥建设摄影展》《宝珠风光展》等系列活动。他的一幅幅照片定格美丽,聚焦草根,传递正能量,讲述大美南平,让摄影界后生啧啧称赞,让读者观众好评连连。

    一个人不断前行是幸福的一种状态。方老的内心是幸福的,83岁高龄了,他还在学习,还在拍摄,还在出书,生活那么充实。踏遍青山人未老,我们为这个时代喝彩,同时也为这位与时代同行并用相机记录这个时代的老人点赞。

    踏遍青山人未老——序《新面貌??老记忆——方焰镜头下的延城40年》

    □杨 鸿

    偶然在网络上的文学群里,遇到一位写作者,我一直很礼貌地称呼她陈老师。《触摸阳光的温度》这本散文集,就是这位出生成长于故乡福建的土生土长的农村作家所著。我收到这本书后,被作者一篇篇妙笔生花的精品力作所吸引,一口气就给看完了。本书共收录选编她118篇文章,这是一部有温度,有厚度的好书。

    从字里行间,我感觉到了作者善良的温度,以及这部作品善良的温度。文学善良的本性通过作者和每篇文章,得到了全面的坚守和充分的体现,处处能让我们感觉到善良的温度。首先,“百善孝为先”。作者感恩父母的特别是想念父亲的文章占了相当的篇幅,《父亲与酸枣》《笋与父亲》《父亲的酒》《父亲的扁担》等,俗话说“养儿像舅舅,生女像姑姑”,陈老师对父亲的深情怀念,父女情真溢于言表,深扎于心底。其次,歌颂无私为公奉献的善良。《把快乐送给别人》里给没有风筝的小朋友,扎个风筝送去,这是有温度的行动,从小培养自己善良的心。《风雪中的一碗粥》有着善良的温度,是人性终极关怀的热力,“饿一顿没事的,那风雪中的老人,如果没有吃的说不定就过不了这个夜晚了。”作者也是一名乡村教师,与许多同事们长期辛勤坚守校园三尺讲台,终于是温暖的善心换得《苦尽甘来》。《做个麦田守望者》,“能让小孩自由生长而又免于危险或走到歪路上去,这是一种很高尚的职业。”“粗茶淡饭少不了酒的滋润,侯镇内招酒在人生的沉浮中最能温暖心灵。”(《好酒初尝人易醉》)

    读这本书时,我读到了一颗守护善良的心灵。陈老师这本书里,时时充满了正能量,积极健康向上。作为最基层的乡村教师,作品中始终没有半点,甚至于一丝一毫的气绥与自卑,大气而不骄傲,严谨而不拘束。为农业、农村和农民鼓与呼,描写亲情、友情、爱情与人性的善良。“都说吃亏是福,让他做一个谦卑的人。愿天下所有孩子都拥有一颗淡然平和的心。”(《守住心灵最初的质朴》)

    这是一部闪烁真诚光芒的书。《触摸阳光的温度》这本散文集,实话实说,实实在在,不遮掩不回避,直述历史实事,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也闪耀着实事求是的光辉。秉笔直书,报纸投稿,反映农村丢弃女婴的事情挨乡领导批评(《农户人家最珍视的财富》),足见老师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精神和思想境界。《这样一个司机》里叙述老师乘坐小四轮与一位农村司机故事,农民毕竟是诚实质朴的,虽然有点农民式的狡猾,在关键时刻为几元钱和你讨价还价,但光明正大,你贵重的东西落下后,小四轮司机却不在乎跑路费油给你送还,预料之外,情理之中。《底处的幸福》是最真最实的,“红尘

    中,琐碎的油盐酱醋生活里,心贴着心,心润着心,让一种底处的幸福,酿造越来越多的平凡与快乐。”《与偷书学生的对话》,做人要诚实,“记住,永远也不要做傻事!人事纷纭芜杂,有着许多诱惑在等着。”《身后菊花淡淡香》,“凌霜而开,西风不老,一身傲骨,这些种在千年文字里的菊,古往今来让多少人徜徉、沉醉,又让多少人从菊的生命辉煌中感悟到秋的真正含义。”《失落的月亮》诉说表姐投河而死抗争婚姻自

    由的事情,“天上那轮月亮犹如寒川,冰封所有前尘,包括表姐的爱情故事。”《聆听童谣》里有那种天真和童趣,《一分钱》儿歌,跳橡皮筋赞英雄的歌谣,《小小灯盏糕》童谣等。

    陈理华老师这部散文集,除了有较强的思想性、哲理性和启迪性,更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文笔优美,语言文字精短且凝练,而不失丰富的内涵。每篇文章,最长也就3000字左右,短得只有几百字。《爱的利剑》不到500字,从著名电影《泰坦尼克号》到沙翁的爱情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再到我国的传统四大爱情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丰富的文学内涵,文学艺术

    地有力论证“爱情是一把双刃剑”这个高深的命题。“看来生活中,永远没有什么高枕无忧的事。”(《一袋苦瓜干》)。《让自己醒来》,“给生命一份礼物,给自己一点温暖与关爱,用风花雪夜的浪漫去装点唐风宋骨的优雅。”作品不但意境高远,画面感特别强烈,而且意象丰富,俯搭皆得。《春天来了》,“好像在林立的房屋间,遍地都开着我梦中的花。一朵朵开满我的思念,我的爱。”“我总觉得乌桕树是个乡村美人,因为她一年四季美不胜收。”(《乌桕树》)《触摸阳光的温度》散文集,是一部情感细腻丰富

    的作品。感情真挚,情感细腻,基于丰富人生阅历。“桃花我与你不是从眼前到天涯的距离,感谢上苍,许你,也许我千年真情。”(《千年真情》)“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场属于自己的雪。”(《这个春天,是否真有雪降临》)情节描写细致,能抓住特点和特征。本书中运用了许多古诗词句,恰到好处,为文章增色不少。足见作者文化底蕴深厚,文学底蕴不浅,博学强记,特别是诗词和典故等阅读广泛,积累丰富,厚积薄发,好词佳句,随意拈来,唾手可得,不费吹灰之力。

    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是乡土气息浓郁。所写所记都是作者亲身感受,亲身经历,深刻思考。“相信只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日子就会一天比一天好。”《农民的梦》从自己生活成长环境出发,思想深邃,观点鲜明,构思精妙,逻辑合理,编排严谨,是典型农村体裁散文佳作,反映我国“三农”问题比较深刻、多维度、散点式,是我所阅读过的最乡土最接地气最值得一读的散文精品力作。

    善良与真诚的文学坚守——读《触摸阳光的温度》

    □夏 讯

    佳作品读

    武夷书话新书快读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