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最大煤企经营业绩频亮红灯paper.people.com.cn/zgnyb/images/2020-08/03/01/zgnyb...2001/08/03...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河北最大煤企经营业绩频亮红灯

编者按

本文上篇于 7 月 27 日在本报刊发,重点介绍了以建设我国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总体思路、巨大价值和深远意义,本期就“十四五”电力发展进行了阐述。 文章认为,“十四五”是我国能源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在严控煤电、清洁替代、电能替代、电网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加快构建我国能源互联网,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能源保障。

“请你集团与冀中能源集团协商,对其发行债券提供担保。 ”河北省国资委日前对河钢集团 、开滦集团 、河北港口 、建投集团等四家公司下发的一则通知 ,让冀中能源集团近年来密集发债一事再度成为行业焦点。

据记者了解,为解决资金问题,冀中能源从 2017 年开始密集发债, 仅今年以来就已发行 16 笔债券,合计 226 亿元,但企业经营业绩并未好转。根据 2017-2019年公开的年度财务报表, 该集团总负债分别为 1907 亿元、1911 亿元、1903 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高达 82.79%、82.44%和82.43%。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 , 今年 1-6月全国煤炭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 64.8%。 在此背景下 ,冀中能源远超行业 70%的警戒线, 已成为典型的“负债大户”。

冀中能源并非个例。 前不久,四川省最大煤炭企业川煤集团债务违约 80 亿元,开始进行破产重整。 另有多位受访者透露,山西、 甘肃及东三省地区多家煤炭企业目前也陆续出现债务危机苗头。 冀中能源为何连年债台高筑? “东家起火,西家冒烟”,煤炭企业因何频现债务问题?

借新债还旧债,深陷资金困境

“冀中能源资产负债率高且流动负债占比高,这意味着冀中能源每年还款压力很大,去年仅利息支出就高达 85.79 亿元。依赖外部融资偿债,很容易陷入这种‘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 ”华北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高新阳对记者说,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冀中能源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及存货分 别 为 231.41 亿 元 、

154.81 亿元以及 104.33 亿元,占流动资产的 42%,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持续加大的背景下,上述流动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很难流动的。

北京能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焦敬平指出,去年下半年煤炭行业价格中枢开始下移,冀中能源煤炭板块经营下行风险加大; 化工产业也面临相似困境,上游价格下行造成化工产品价格承压;航空板块长期处于亏损; 制药板块投入大,收益不稳定。

一位曾参与制定冀中能源发展规划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冀中能源之所以深陷债务困境, 一方面是由于在兼并重组、 扩大规模和多元化发展等过程中投资金额过大; 另一方面是由于煤炭生产仍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 但目前煤炭

后续优质资源储备不足, 现有资源开采难度加大,开发成本不断提高,导致主业盈利能力下降。 此外,去产能、安置员工和老矿区转型升级难度大, 也加重了企业负担。

多元化发展,出路还是包袱?

值得注意的是 ,在 “十二五 ”期间 ,冀中能源提出了 “一体两翼 、多元发展 ”的战略方针 , 大力加速发展煤炭主业 ,同时依托华北制药和河北航空实现跨行业布局。

但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邹绍辉指出,经过多年发展,冀中能源各大产业之间并未形成合力, 煤炭和新能源、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化工(建材)、现代金

融等错位发展水平不够,相互补位增效作用发挥也不够。

上述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赞同:“目前冀中能源除现代物流外,其它多数产业规模都较小, 缺少高端和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而现代物流由于利润率较低、防范风险压力大、安置人员规模小等因素,不足以支撑未来冀中能源转型发展目标。 ”

据介绍, 冀中能源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一度被不少业内专家认为是煤企做大做强的有益探索。 但高新阳指出,目前来看, 冀中能源的多元化发展战略不仅没有带来良好效益, 反而加大了企业自身经营压力。

主管、主办

CHINA�ENERGY�NEWS□出版 《中国能源报》社有限公司 □Http://www.cnenergynews.cn www.people.com.cn □第 563 期 □本期 28 版 □周报 □2020 年 8 月 3 日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11-0068 □邮发代号 1-6

■新闻热线:010-65369478 Email:zgnyb2009@163.com ■订阅/广告热线:010-65369482 ■举报电话:010-65369481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 0136 号 ■地址:北京市朝外金台西路 2 号 ■邮编:100733 ■印刷:人民日报印刷厂 印刷厂地址:北京市朝外金台西路 2 号 定价:388 元/年

□主编:贾科华 □版式:李立民

记者调查

■刘振亚

五、把握“十四五”战略机遇期,推动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新突破

“十三五 ”以来 ,我国电力行业开拓进取、砥砺奋进,取得巨大发展成就。 电力规模大幅提升 ,截至 2019 年 ,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年发电量达到 20.1 亿千瓦、7.2 万亿千瓦时 , 较 2015 年分别增长32%、27%。 清洁发展成效显著,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 3.6 亿、2.1亿、2 亿千瓦, 较 2015 年分别增长 12%、60%、365%, 规模和增速均居世界第一 。技术装备创新突破,攻克超超临界机组、第三代核电、大容量风机、高效率太阳能电池、±11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 投运全球首个具有网络特性的柔性直流电网示范工程, 建成“十交十四直”24 个特高压工程。 国际合作加快推进, 我国电力企业海外业务遍布全球五大洲, 境外资产总额超过 2000

亿美元。 总体看,“十三五”我国立足技术创新 ,加快提质增效 ,电力工业在规模 、结构 、安全 、效益等方面迈上新台阶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也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四五” 是我国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是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能源变革转型的关键期。 我国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到 2025 年全社会用电量、最大负荷将达 9.2 万亿千瓦时、15.7 亿千瓦,年均增速 4.4%、4.8%。 面对保障供应和加快转型双重压力,解决煤电问题,开发清洁能源、 建设特高压电网等各项任务非常紧迫。 如不在“十四五”加快转型,我国能源安全、碳排放、环境污染等问题将更加严峻。 “十四五” 绝不能走化石能源先建后拆、先排后治的老路,必须加快建设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的我国能源互联网,实现从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主导的“直线式”转型。 总的思路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能源安全新战略,严格控

制煤电, 全面推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推广应用储能, 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根本扭转“一煤独大”格局,通过风-光-水-储-输协同,满足新增能源需求,为“十四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

(一)严控煤电规模

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布局”思路,下决心控煤减煤,“十四五”期间我国煤电新增 5500 万千瓦(包括特高压配套 3100 万千瓦和在建 2400 万千瓦),退出低效机组4000 万千瓦, 净增装机 1500 万千瓦,到2025 年总装机控制在 11 亿千瓦, 实现煤电规模达峰和布局优化。

削减东中部煤电。 “十四五”东中部不再新建煤电,同时加快退出 3500 万千瓦低效机组,到 2025 年东中部煤电装机占比从2020 年的 56%下降至 52%, 新增电力需求主要由区外受电和本地清洁能源满足。

新建煤电布局到西部北部。 有序推进山西、陕北、锡盟、鄂尔多斯、宁东、哈密、

准东等大型煤电基地集约高效开发,与当地风电、太阳能发电打捆,通过特高压大电网向东中部地区输送。

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 提高煤电机组调峰能力,“十四五”煤电累计改造规模超过 2.2 亿千瓦, 推动煤电机组由电量型向电力型转变。

(二)加快清洁能源开发

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水风光多种类型协同,加快开发西部北部大型清洁能源基地, 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发电和海上风电。 到 2025 年实现清洁能源装机 17 亿千瓦,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分别达 57%和 45%。

加快开发水电。 以四川、云南、青海、西藏为重点,加快开发金沙江、雅砻江水电基地,投运乌东德、白鹤滩等大型水电站,“十四五”新增常规水电 5600 万千瓦,2025 年水电总装机达到 3.9 亿千瓦。

建设我国能源互联网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下)

畅想能源

下转 4 版

电 规 总 院 发 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9》和《中国电力发展报告 2019》:

未来三年用电量将恢复中速增长

本报讯 实习记者赵紫原报道:7 月 30 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下称 “电规总院 ”)在京发布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2019》(以下简称《能源报告 》)、《中国电力发展报告 2019》(以下简称《电力报告》),深入剖析了 2019 年我国能源 、电力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 , 紧密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 对我国2020 年能源情况和未来三年电力供需形势进行了全面展望 , 并针对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行动建议。

两份报告显示 , 新中国成立70 年以来 ,我国能源和电力行业快速发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2019年,我国能源供需总体平稳增长,能源消费结构和电源结构不断优化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3%,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 39.5%。

电规总院副院长徐小东在致辞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发展、 社会治理和国际秩序带来深远影响, 也对能源和电力行业发展产生了无法避免的冲击。 能源和电力行业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为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构建清洁低碳、 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

电规总院能源研究所所长陈铮、 电规总院规划部主任刘世宇分别发布了 《能源报告 》和 《电力报告》。

《能源报告 》显示 ,2019 年 ,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至 57.7%, 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油气增储上产态势良好,原油产量企稳回升,比上年增加约 200 万吨 ; 天然气产量 比 上 年 增 加 约 160 亿 立 方米, 增幅创历史纪录。 能源储运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保障了能源安全生产和有效供给。

电源结构不断优化,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 39.5%,同比上升 1.1 个百分点,发电量占比达到 27.9% , 同比上升 1.2 个百分点。 新能源消纳水平不断提高,全国新能源电量渗透率达到 9%以上, 西北地区渗透率达到 16%左右,与欧洲整体水平相当,全国平均弃风率 、 弃光率分别下降至4%、2%,连续 3 年大幅改善。 油气体制改革继续推进, 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欢迎订阅2020年《中国能源报》

作 为 国 内 第 一 张 针 对 整 个 能源 产 业 并 为 其 服 务 的 综 合 性 产 业经 济 类 报 纸 , 《中 国 能 源报 》 以其独有的权威性 、可读性 、影响力 ,成为能源人首选的行业读物 。 未来我们 将 继 续 努 力 做 出 更 加 专 业 、 权威 、好读的原创内 容 ,回 馈 广 大 读者朋友 。

目前, 新一年的报纸征订已经开始, 希望广大读者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前往各地邮局订阅 2020 年 《中国

能源报》, 邮发代号 1-6,全年定价 388 元,或扫描二维码,一键快速订阅。

《中国能源报》社

冀中能源负债额连年超 1900 亿元,负债率高达 80%以上,远超警戒线———

■本报记者 武晓娟

2017-2019 年冀中能源集团总负债分别为 1907 亿元、1911 亿元、1903 亿元, 资产负债率分别高达82.79%、82.44%和 82.43%。

CCFFPP//图图

下转 2 版

下转 3 版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