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15924日星期四 190 3% 2% 500 Caterpillar 0.81% 3 Markit 2015 9 (PMI) 53.0 22 (2013 10 ) 3 7400 1 / Stoxx 600 0.1% Markit 9 53.9 (ECB) ECB 5.2% DAX FTSE 100 1.6% 6 Glencore 3 3200 PMI 5000 4.44% 2008 11 24

財經Morning call 2015年09月24日星期四

  • Upload
    -

  • View
    9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財經Morning call  2015年09月24日星期四

2015年9月24日星期四美股美股美股美股� 美股週三收盤小幅下跌,原物料行情拖累大盤表現。最新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庫存量減少190萬桶,終場輕原油下跌超過3%作收。原物料類股也下跌超過2%,拖累標普500指數表現。� 藍籌股中,聯合科技、Caterpillar、波音等全面下跌,對道瓊工業指數造成壓力。蘋果則逆勢上漲0.81%作收,生物科技類股則連續3個交易日下跌,拖累那斯達克指數表現。� Markit週三公布,2015年9月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初估53.0、平22個月

(2013年10月)以來最低紀錄,符合市場預期。� 專家表示,寬鬆貨幣政策已經走到盡頭,聯準會還沒意識到長期零利率帶來的副作用,可能已經開始讓美國面臨企業營收萎縮帶來的經濟衰退風險,美國經濟還可能步上日本經濟長期不振的後塵。� 個股方面,全球連鎖咖啡業者星巴克表示,將在全美門市提供行動點餐與支付的服務,預計3個月後能夠在全美7400多個據點完成服務設置。歐歐歐歐股股股股� 歐洲股市週三收高,自一個月低點上揚。經濟數據顯

1本資料由行銷企劃部行銷企劃部行銷企劃部行銷企劃部整理,資料來源為各家金融機構、投信投顧及媒體,僅供內部教育訓練參考,無推薦介紹特定標的。資料來源:瀚亞活力早報/鉅亨網

� 歐洲股市週三收高,自一個月低點上揚。經濟數據顯示,歐元區仍處於復甦型態,為股市利多。泛歐Stoxx 600指數上漲約0.1%,自盤中高點滑落,但仍收高。

� Markit公布歐元區9月份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僅微幅下滑至53.9點,顯示中國經濟降溫對歐元區的影響有限,但也讓歐洲央行(ECB)加碼寬鬆的機率降低。ECB行長表示,需要更長時間考慮增加刺激措施。

� 福斯汽車執行長引咎辭職,福斯已開始尋覓接替人選,股價應聲反彈5.2%。由於預料未來歐洲相關空污防制法規將轉嚴,法國興業銀行警告投資人暫時別碰受汽車類股牽絆極深的德股DAX指數。� 英國FTSE 100指數大漲1.6%,順利收復6千點大關,主要是受Glencore、英美鉑金公司、力拓等礦業類股的拉抬。亞亞亞亞股及新興市場股股及新興市場股股及新興市場股股及新興市場股� 陸股方面,上海股市週三開低震盪下挫,終結連3漲。分析師指出,大盤處於存量資金博弈格局,獲利回吐加上量能無法放大,股指走勢受抑,仍無法站上3200點。� 日股週三因連假續休,週四將恢復交易。澳洲股市受到中國大陸PMI指數不振影響,週三重挫摜破5000 點。全球最大礦商必和必拓大跌4.44%,寫下2008年

11月24日以來收盤新低。

Page 2: 財經Morning call  2015年09月24日星期四

2015年9月24日星期四

重點摘要重點摘要重點摘要重點摘要::::

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周三承諾,若未來通膨較目前預期疲軟,歐洲央行會「毫不猶豫」擴大量化寬鬆,包括規模、內容與期限。但他也說,現在決定仍言之過早,還需要一些時間評估情勢。德拉吉談話帶動歐洲股市周三止跌反彈。上周美國聯準會將利率維持在歷史低點,也凸顯中國成長減緩對全球經濟成長的風險持續擴大。近期歐洲央行官員和德拉吉的談話,引發外界預料央行將進一步擴大寬鬆措施,可能的作法是調高每月購債規模或是延長實施時間。

重點摘要重點摘要重點摘要重點摘要::::

根據統計,過去五年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各季度表現,第4季勝率達八成,平均漲幅達3.49%,高居各季之冠,緊接著隔年第一季上漲機率更高達百分之百,平均漲幅也有3.35。亞洲和歐美消費節慶第4季熱鬧登場,可望翻轉亞股命運,眼見亞股經歷第2季和3

2本資料由行銷企劃部行銷企劃部行銷企劃部行銷企劃部整理,資料來源為各家金融機構、投信投顧及媒體,僅供內部教育訓練參考,無推薦介紹特定標的。資料來源:工商時報重點摘要重點摘要重點摘要重點摘要::::

歐元區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連續26個月維持在50以上,顯見歐洲景氣持續處在復甦軌道上,法人指出,基本面的改善為歐洲企業獲利增長的後盾,投資人可審慎樂觀看歐股。歐洲央行不排除再推出量化寬鬆政策,QE政策推出除刺激經濟成長,其流動性更對股市上漲動能形成強勁的支撐。歐元延續貶值趨勢,更有利於出口產業發展。由於歐元區浮現復甦的正面訊號,歐企的獲利展望並隨之改善,因此對歐股維持審慎樂觀看法。

可望翻轉亞股命運,眼見亞股經歷第2季和3

季整理後,價值面重回落極便宜水準,加上短線美國升息不確定因素解除,資金面相當有利投資亞洲。

Page 3: 財經Morning call  2015年09月24日星期四

2015年9月24日星期四

聯準會再次調整升息條件聯準會再次調整升息條件聯準會再次調整升息條件聯準會再次調整升息條件,,,,貨幣政策正常化一延再延貨幣政策正常化一延再延貨幣政策正常化一延再延貨幣政策正常化一延再延儘管美國的勞動市場表現改善儘管美國的勞動市場表現改善儘管美國的勞動市場表現改善儘管美國的勞動市場表現改善、、、、國內經濟表現優於預期國內經濟表現優於預期國內經濟表現優於預期國內經濟表現優於預期,,,,美國聯準會仍決定延後升息的時間美國聯準會仍決定延後升息的時間美國聯準會仍決定延後升息的時間美國聯準會仍決定延後升息的時間,,,,主因在於全主因在於全主因在於全主因在於全球金融市場與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球金融市場與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球金融市場與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球金融市場與經濟充滿不確定性。。。。決策官員仍預期在今年底前升息決策官員仍預期在今年底前升息決策官員仍預期在今年底前升息決策官員仍預期在今年底前升息,,,,但現在要預測聯準會升息理由的難度但現在要預測聯準會升息理由的難度但現在要預測聯準會升息理由的難度但現在要預測聯準會升息理由的難度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因為聯準會評估升息與否的依據一再改變因為聯準會評估升息與否的依據一再改變因為聯準會評估升息與否的依據一再改變因為聯準會評估升息與否的依據一再改變,,,,升息條件也不斷調整升息條件也不斷調整升息條件也不斷調整升息條件也不斷調整。。。。升息與否的依據不斷改變升息與否的依據不斷改變升息與否的依據不斷改變升息與否的依據不斷改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在9月16、17日的會議上,以9:1的票數決定維持官方利率水準不變。聯準會指出,美國國內經濟成長的速度一如預期、甚至優於預期,且勞動市場改善的幅度同樣比預期地更好,但令人擔心的是「近期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發展,可能會抑制美國國內經濟成長表現,並對通膨帶來進一步的下行壓力」。儘管決策官員曾在年初的政策聲明中,表達對國際經濟情勢的擔憂,但此種擔憂情緒大過國內經濟正向發展的情況還是首見。事實上,聯準會主席葉倫在9月17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至今,美國經濟已累積足夠的復甦幅度,且國內消費支出似乎也夠穩健,確實滿足了升息的理由。」決策官員的意見分歧擴大決策官員的意見分歧擴大決策官員的意見分歧擴大決策官員的意見分歧擴大Richmond聯邦儲備銀行總裁Jeffrey Lacker對於聯準會的決議抱持反對意見,認為聯邦基金利率應該要調升25個基本點。Lacker先前曾表示,聯準會已經實現改善勞動市場的目標,再也不需要零利率政策,因此Lacker對此次聯準會決議表達反對意見,其實並不令人意外。目前,大多數聯準會官員仍預期在年底前升息。事實上,17位FOMC的成員當中,有6位認為聯準會應該在年底前升息2次。然而,另有4位成員認為聯準會應該把升息的時間延後至2016年,人數較前一次開會增

2

3本資料由行銷企劃部行銷企劃部行銷企劃部行銷企劃部整理,資料來源為各家金融機構、投信投顧及媒體,僅供內部教育訓練參考,無推薦介紹特定標的。資料來源:聯博投信

加兩名成員。今年年底之前,聯準會只剩下2次會議,但目前聯準會官員之間的歧見愈來愈大。然而,整體而言,大多數的聯準會官員仍預期年底前將升息25個基本點。聯準會主席葉倫在答詢記者提問時指出,在10月27、28日舉行的會議,雖然不會在會後召開記者會,但仍是場不折不扣的政策會議,屆時決策官員可能將掌握足夠的資訊,決定升息與否。因此,FOMC也有可能臨時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決策結果。聯博認為,聯準會在10月份升息的機率極低,因為政策方向180度大轉彎將損及聯準會的信譽。更重要的是,聯準會若在近期內升息,勢必超出金融市場意料,並造成波動性上升,而波動性上升正是聯準會9月決定暫緩升息的原因。決策是否真的仰賴經濟數據決策是否真的仰賴經濟數據決策是否真的仰賴經濟數據決策是否真的仰賴經濟數據????到目前為止,聯準會官員(尤其是主席葉倫)一再表示,經濟數據乃是影響決策的關鍵。然而,近來美國經濟數據普遍表現強勁,統計結果甚至多次上修,其中特別是勞動市場數據與消費支出這兩項數據。聯博認為,若要外界相信貨幣政策確實是根據經濟數據來制訂,聯準會就必須要貫徹到底,而不是在遇到艱困決定時選擇繞道而行。聯博認為,聯準會此次犯下的錯誤,就跟2013年9月決定不縮減購債計畫的情況一樣。當時,許多聯準會官員在會前對外表示將放慢購債速度,但會後卻又表示因為受到部分經濟數據放緩與金融環境緊縮的影響,出乎意料地將縮減購債的時間點延後3個月。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聯準會的決策失誤,因為經濟數據隨後上修,且2013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寫下3.5%的穩健成長率。這一次,類似的情況可能會再度發生,尤其是如果美國經濟成長率一如聯博預期般,表現優於市場預期。有鑑於美國失業率可能會維持在5%的水準、甚至更低,加上聯邦基金利率仍接近0%,未來聯準會若開始升息,屆時可能得加快升息的腳步。然而,主席葉倫先前才表示,會盡全力避免升息步調過快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