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BGIÁO DỤC ĐÀO TẠO TRƯỜNG ĐẠI HỌC THĂNG LONG ---o0o--- KHÓA LUN TT NGHIP ĐỀ TÀI: NGHIÊN CU GII T”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So sánh vi gii t“cho ” trong tiếng Vit现代汉语介词研究 (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SINH VIÊN THC HIN : Đào Thị Thanh Nga MÃ SINH VIÊN : A12473 CHUYÊN NGÀNH : NGÔN NGHÁN GIÁO VIÊN HƯỚNG DN : Th.S Đỗ ThMinh HÀ NI 2013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 (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BỘ GIÁO DỤC ĐÀO TẠO

TRƯỜNG ĐẠI HỌC THĂNG LONG

---o0o---

KHÓA LUẬN TỐT NGHIỆP

ĐỀ TÀI:

NGHIÊN CỨU GIỚI TỪ “给”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So sánh với giới từ “cho ” trong tiếng Việt)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 (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SINH VIÊN THỰC HIỆN : Đào Thị Thanh Nga

MÃ SINH VIÊN : A12473

CHUYÊN NGÀNH : NGÔN NGỮ HÁN

GIÁO VIÊN HƯỚNG DẪN : Th.S Đỗ Thị Minh

HÀ NỘI – 2013

教育培训部

升龙大学

---o0o---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NGHIÊN CỨU GIỚI TỪ “给” TRONG TIẾNG HÁN HIỆN ĐẠI

(So sánh với giới từ “cho ” trong tiếng Việt)

学生 :陶氏清娥

学生号码 :A12473

专业 :汉语言理论

导师 :杜氏明 博士

2013 年于河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现代汉语介词概述 ................................................................................. 1

1.1 介词的定义 .............................................................................................. 1

1.2 介词的分类 .............................................................................................. 2

1.2.1 按形式分类 ........................................................................................ 3

1.2.2 按意义分类 ........................................................................................ 3

1.3 介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 4

1.4 介词的语法功能 ...................................................................................... 4

1.5 介词短语的语法功能 .............................................................................. 5

1.6 介词与相关词类的区别 .......................................................................... 6

1.6.1 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 6

1.6.2 介词与连词的区别 ............................................................................ 6

1.7 现代汉语“给”字的词性问题 ................................................................... 7

小结 ....................................................................................................................... 8

第二章 现代汉语介词“给”考察(与越南语对比) ........................................ 9

2.1 介词“给”的句法结构 ............................................................................... 9

2.2 介词“给”的句法功能 ............................................................................. 10

2.3 介词“给”的语义特点 ............................................................................. 10

2.4 动词对“给+NP”前后位置的选择..................................................... 12

2.4.1 “给+NP”用在动词前 ...................................................................... 13

2.4.2 “给+NP”用在动词后 ...................................................................... 14

2.5 “给+NP”用在动词前、后的句式意义 ................................................. 15

2.6 介词“给”与介词“向”的差异 ................................................................. 15

2.7 介词“给”与介词“为、替”的差异 ......................................................... 17

2.8 汉语介词“给”与越南语介词“cho”的用法、意义上的对比 ............... 21

小结 ..................................................................................................................... 24

第三章 研究结果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26

3.1 升龙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学习介词“给”常犯的错误考察及成因分析

26

3.1.1 考察目的 .......................................................................................... 26

3.1.2 考察对象及特点 .............................................................................. 26

3.1.3 考察内容 .......................................................................................... 26

3.1.4 考察结构分析 .................................................................................. 26

3.1.5 偏误成因 .......................................................................................... 31

3.2 教学建议 ................................................................................................ 32

3.2.1 对教材的建议 .................................................................................. 32

3.2.2 对老师的建议 .................................................................................. 32

3.2.3 对学生的建议 .................................................................................. 33

结语 ..................................................................................................................... 34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附录

前言

1. 选题理由

虚词是汉语词类的一大类。虚词在各种语言里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而在汉语中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汉语就其语法来说是属于分析型的,

它“ 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这样,汉语虚词就要担负更为警重的

语法任务,起着更为重要的语法作用。因此,虚词研究就一直成为汉语语

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了四年多现代汉语过程中,我特别对汉语虚词感兴趣。因为

虚词的频率很高,个性很强。尤其是介词“给”,介词“给” 是现代汉语

的常用介词之一。但是现代汉语介词“给”的用法比较复杂多样,所以汉

语介词“给”教学难度很大,学生常犯的偏误也比较多。在研究过程中我

对升龙大学学生学习现代汉语介词“给”常犯的错误进行考察,认到这是

一个常用与比较复杂功能的介词。可以说,介词“给“是汉语教学的重要

语法点,也是汉语学习的难点。同时 还没有谁给他们指出有关介词“给”

用法上的为难与误用之处,也从来没有谁给他们介绍的教学法所以本人决

定把现代汉语介词“给“做自己的研究内容。从而提出有利于现代汉语介

词”给“教学的一些有建议。

因上述几个理由,本人决定以《现代汉语介词“给”考察》当作

毕业论文。

2. 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论文主要研究有关现代汉语介词“给”的语法知识与升龙大学

学生在学习该介词过程中常遇到的困难。因为有限的时间与经验,本论文

只在越南语有关“cho”作为介词用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对比,而不深

入研究越南语的介词“cho”。

3. 研究目的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现代汉语介词“给”的理解能力及

运用的背景知识,介词“给”的各种用法并指出现代汉语的介词“给”与

越南语的介词“cho”的异同。从而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越南汉语教学,为

越南汉语学习者提供一分参考资料。

4. 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采用统计法对现代汉语介词“给”进行统计。

采用分析法对汉语介词介词“给”的语义和用法进行分析,特点及使

用规则

采用对比法对汉语介词“给”与越南语相对应的介词“cho”进行对

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

本论文还采用问卷调查对升龙大学学生学习汉语介词“给”常犯的一

些错误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关的教学建议。

5. 研究任务

综述有关现代汉语介词的理论问题。

对现代汉语介词“给”进行考察找出其用法规则及语用功能。

将现代汉语的介词“给”和越语的介词“cho”进行对比,找出两

者的异同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越南汉语教学工作中。

6. 论文结构

除了前言,结语,附录及参考书目以外,本论文共有三章:

第一章:现代汉语介词概述

第二章:现代汉语介词“给”考察(与越南语对比)

第三章:研究结果在越-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1

1 第一章

现代汉语介词概述

介词是汉语词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类别。由于它在来源,定义,功

能分类等方面表现相当的复杂性,它的语法性质,语法功能及其词类归属

等问题一直都处在不停的争论之中。

1.1 介词的定义

关于介词的定义,各家的说法不尽相同,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

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以黎锦熙、刘世儒等为代表,他们虽然注意到了介词的用

法,但还没有抓住介词的本质特征。

(1) 中国第一部白话语法术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

(1924)认为,“介词是用来介绍名词或代名词到“动词”或述说

的‘形容词’上去‘以表示它们的时间,地位,方法,原因种种关

系的。”

(2) 刘世儒在《现代汉语语法讲义》(1963)里认为,“凡在主从

结构里头起介绍作用的词叫介词。”。他已举的例子如下:“ 在北

京住∕北京的春天”

上面的两个观点都认为介词就是用以给其他词类“介绍”,是一种起

“介绍”作用的词类。这种说法过于宽泛和笼统,其实,其他的一些虚

词,譬如连词也有一定的“介绍”作用,很难区别。

第二种说法以吕叔湘,朱德熙、丁声树为代表。

(3) 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1951)中,把介词叫副

动词,作为动词下面的一个副类,不能作谓语里的主要成分。

(4) 丁声树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中,将介词称为次动

词,认为次动词也是动词的一种。不过,次动词不作谓语里的主要

成分。

从名称来看,他们都认为介词只是动词的一种而动词是实词了。

第三种说法以鲁训,陈昌来为代表。

(5) 鲁训(1994)又把介词看作与谓语有及物性关系的语义格的形

式标志,简称“格表”。例如: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2

被∕由:标志实施(被他打破了∕由她管理)

把:标志受事(把被子打破了)、

往:标志方向(往南飞)

(6) 陈昌来(2002)则认为,介词“在句法上有引功能”,在语义

上“有语义成分的标志记功能”在语用上“有话题标志功能”,其

中“句法功能是主要的”,是基础。

他们把介词看作“标志”或者说“语义成分的标志”。但,同为施

事格,格表即可以用“被”(那孩子被他管教好了),也可以用“归”

(那孩子归他管教),也可以用“由”(那孩子就由你管教);同为方

向,其格标即可以用“朝”(朝南走),也可以用“向”(向南飞),也

可以用“往”(往南看)。同一个语义格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格表?这些都

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第四种说法以黄伯荣、廖序东、吕叔湘等他们从句法功能的角度定义

介词:

(7)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里指出,“介词加名词

购成介词短语,介词短语的主要用途修饰动词”

(8) 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1991)里认为,“介词用在

名词性词组前面,共同组成“介词短语”,整体修饰谓词性词语,

表示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

事,受事,对象等。”

从句法功能上下介词的定义不仅找到了划分词类的基本根据,而且

抓住了介词的本质特征-购成介词短语,介词短语的主要用途是修饰动

词。

上面已经仔细地介绍各位语法学家对介词定义的观点。但笔者认为

黄伯荣、廖序东所下的定义是最好的,因为通过介词的定义他们已经指出

介词的本质特征。因此,笔者凭他们的观点来阐述本论文内容。

1.2 介词的分类

对一种语言做出词类的划分,这是语法研究所必须做到的。而对各

词类再做次类划分,是因为各个词类所包含的各词类在语法功能和语义特

征上并非完全相同,同一词类各成员存在着各种差异。划分此类的目的,

就是要更好地认知各个词类内部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就能更好地阐述同一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3

词类及其内部相互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认识各词类的特征,全面深入

的阐明与之有关的各种规律。介词分类工作的目的也不例外。本论文主要

是从形式和意义这两个方面对汉语介词进行分类。

1.2.1 按形式分类

表示被动:只能在谓语前当状语的,包括受事介词,施事介

词,工具介词和对象介词:被、 叫 、 让 、 给,把,将,管,

比,较,为。

表示时间方所,方式:既能在谓语前当状语,又能在主语前当

全句修饰语,包括工具介词,方式依据介词,时空介词:用,

按 、 照、 按照、凭(着)、靠、本着、 经过、随着、从、自

从、 打、由、赶、冲、离、顺着、 沿着 。

既能在主语前当全句修饰语,又能在谓语前当状语,或在谓语

后当补语时空介词:自、于、向、在、到、往。

既能在主语前当全句修饰语,又能在谓语前当状语,或在兵语

前当定语的:对,对于,根,和,同,朝。

1.2.2 按意义分类

施事介词:在主语后边引出施事成分介词。这类介词有:被、

叫、让、给、由、归。

受事介词:在主语后边引起出受事成分的介词。典型的受事只

有两个:把、将。

工具介词:在主语后边引出工具成分的介词。典型的工具介词

有:用、拿。

对象、内容介词:在主语前后引起对象或内容成份的介词。这

类介词有:对、对于、和、同、跟、就、给、管、向、比、

较、较之、论、拿。

时空介词:在主语前后引出时间空间的起点、终点、所在等成

分的介词。这类介词有:自、往、向、到、在、由、打、从、

自从、当、赶、趁、趁(着)、本、朝、冲、对、沿(着)、

顺(着)。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4

方式依据介词:在主语前后引出表示方式和依据的成分的介

词。这类介词 有:按、照、按照、依、依照、根据、凭、凭

着、本着、通过、经过、随着。

排除介词:在主语前后引出被排除的成分的介词。这类介词

有:除、除了、除去。

原因介词:在主语前后引出原因、目的等成分的介词。这类介

词有:由、由于、为、为了、因、因为。

上述内容表明,汉语语法家都把介词归类于虚词。大多数介词都由动

词虚化而成的。不过与动词不同,介词不能单独成句,单独充当句子成

分。另外,介词跟读音相同的连词也不同。介词没有词汇意义,之有语法

意义。长久以来,汉语语法家对介词研究工作十分重视,他们都承认在汉

语语法系统中,介词占有重要的地位。

1.3 介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汉语的介词基本上都是由动词经过语法化的过程而演变来的。由于介

词与动词关系十分亲切,所以讨论介词的语法特点时,主要从介词与动词

的区别着眼。笔者已经从各位语法学家对介词与动词界限的观点总结出介

词的一些语法特征:

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语法意义.如:从明天(开始)(表示时间)

在家(自修)(表示处所);

按原则(办事)(表示方式)

把作业(做完)(表示对象)。

介宾结构主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从车上下来""比他

高".有的介宾结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在桌子上的书".少数介宾结构可以充当补语,如"工作到深夜""

睡在床上".介宾结构不能做谓语.

"在,向,于,到,给,自"等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边,构成

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如"落在我身上""奔向二十一世纪""取

决于你的考试成绩""勇于实践""走到了目的地""献给人民""来自

纽约".

1.4 介词的语法功能

联系功能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5

介词是具有结构关系的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项。由于介词对于介词

之后的体词性或谓语性成分具有很强的支配能力,而且结合起来构成副词

性的介词结构,参与到句子结构之中,与句中的述语动词等成分发生句法

关系,即一般所说的“介引”作用。由于有介词作为联系项,述语动词与

介词宾语之间的句法关系就显得清晰明确,因此从句法层面上来看,介词

是状语或补语成分的重要标志。

例如:

(9) “他吃完一个苹果,把果核儿投到很远的地方”

支配功能

汉语动词语法化为介词之后,失去了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等动词的

语法特征,但动词支配宾语的句法功能基本保留在了介词中,介词对其支

配成分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

控制功能

在框架介词中,介词的控制功能体现得很明显。框架介词是由

“在、从、用”等介词常与方位词“上、下、里、 外、边、中、之间”以

及名词“时、的时候”等配套使用构成的介词组合。框架介词的支配能力

表现在其前项与后项之间可以内容纳超长的体词性成分,这是汉语其他词

类所不具有的功能。

1.5 介词短语的语法功能

介词是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它总是同其它词语组合成介

词短语后才能入句充当句子成分。

介词短语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状语,以介绍出跟动作、行为、

性质有关的对象、时间、处所、方式、范围、目的等。

介词短语可以作定语。这时候,介词短语与中心语之间一定要

有“的”

部分介词短语可以放在谓词性成分后面做补语。能充任补语的

只有“于、向、自、给、在、往、到”等少数从文言来的介

词。

少数介词短语能作宾语:常用作宾语的是“为了。。。”,

“在。。。”,而且多见于“是”字句

除了以上几个功能,少数介词短语还可以作主语。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6

1.6 介词与相关词类的区别

1.6.1 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由于现代汉语里的介词都是从动词演变来的,大部分介词还保留着

动词的功能,所以有时两者很难区分。

既然介词和动词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也就有必要明确两者的界限。

对于动词,认为动词经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可用否定副词和程度副词修

饰,可带动态助词,有些动词可以重叠。但是在界定介词时,通常将介词

与动词加以比较,考察介词缺少了动词的那些语法特征。

动词能带“了”,“着”,“过”,介词不能。

动词能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介词不能。

动词能单独成句,介词不能。

动词能重叠,介词不能。

动词带上宾语后形成的动兵结构能单独作谓语,或单独成句,

介词带上宾语后形成的介宾结构不能单独作谓语,或单独成

句。

能带宾语的动词也可以不带宾语,介词则一定得带上宾语。

动词能带补语,介词不能。

动词和动词可以构成联合结构,介词和介词不能构成联合结

构。

动词能构成“V不V”疑问形势,介词不能。

1.6.2 介词与连词的区别

区别方法要使用下面主要区分两类:一是“和、跟、与、同”,二是

“因、因为、由于”等词。

“由于,因为,为了”的区分方法

后面为体词性成分时,它们是介词;后面为谓语词性成分时,

它们是连词。

做介词时,句子可以有语音停顿,也可以没有:做连词时,要

有语音停顿。

做连词时,常与“所以、因此”配合:做介词时,一般单用。

“和、跟、同、与”的区分方法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7

换序法:互换“和、跟、同、与”前后的成分,如果意思不

变,它们是连词:如果意思改变或者不能互换、它们是介词。

添加法:看能否在“和、跟、向、与”添加状语,如果能添

加,它们是介词:不能添加,它们是连词

省略法:看能否省略“和、跟、同、与”前的成分,如果能省

略,它们是介词,如果不能省略,它们是连词。

1.7 现代汉语“给”字的词性问题

在现代汉语中,“给”具有动词、介词、助词等多种用法,是一个

使用频率相当高的重要词语。动词“给”,介词“给”的后面通常直接跟

名词性成分,助词“给”直接用在动词前。

动词“给”

动词:“给”的主要用法是使对方得到,使对方遭受或表示容

许,致使。例如:

(10) 那本书我给你了

动词“给”在句子里主要作谓语。后边可带动态助词“了、

过”,但不能重叠。例如:

(11) 张老师教过我三年,给过我多次帮助。

动词“给”能够前加副词“不”来否定,不能加程度副词。我

们可以说“我不给他钱”而不能说“很给∕非常给”

介词“给”

介词“给”不能单独使用,其基本结构是:“给+名词性词组

(NP)+动词”或“动词+给+名词性词组(NP)”,如

“给他买”、“卖给我”等。

介词“给”可表示“给予”义、“替、为”义、“向、对”

义,也可以表示被动、处置等。例如: 我的钥匙丟了,你给

我找一找。(“给”表示“替、为”义)。例如

(12) 小朋友给老师敬礼。(“给”表示“向、对”义)

助词“给”

助词“给”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所以不能独立使用。它直接

用在动词前。例如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8

(13) 车子坏了,我们给修。

助词“给”的用法

用于主动句(“把”字句或非“把”字句)。例如

(14) 同学们把教室给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字句)

用于被动句(“被”字句或非“被字句”)。在非“被”字句施动者

可以不出现。例如

(15) 杯子叫我给打碎了一个。

可见,现代汉语的介词“给”是从动词演变而来的。动词“给”和助

词“给”的用法没有介词那样复杂。因此,作为介词的“给”一同深受中

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及钻研。研究结果较为丰富。

小结

汉语的实词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形态变化,介词成了表示语法意义

的重要手段之一。汉语介词在词汇中所占数量很有限,但使用频率却很

高,其语法作用也非常重要。

直到现在,各位语法家对介词的定义、分类及其与相关词类的界限尚

未达成一致。笔者倾向于用功能观点来定义介词,因此在本论文中把介词

解释为“介词用在名词性词组前面,共同组成“介词短语”,整体修饰谓

词性词语,表示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

事、受事、对象等。”,并且以其为分析研究基础。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9

2 第二章

现代汉语介词“给”考察(与越南语对比)

汉语介词“给”的用法和语义表达功能复杂多样。这一章,本文主

要从句法和语义角度、从该介词撘配的核心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入手进行

分析、探讨。在研究汉语介词“给”的同时,本文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把汉

语介词“给”与越南语介词“cho”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

2.1 介词“给”的句法结构

“给”在句子中一般有三个位置,从而形成三种带“给”的句法结:

S1:NPs+V +“给”+NP1+NP2 。例如:

(16) 我姐姐送给我一分钱。

S2: NPs+“给”+NP1+V+NP2。 例如:

(17) 老师给同学们参观胡志明博物馆。

S3:NPs+V+NP2+“给”+NP1。例如:

(18) 同学带一盆兰花给校长。

以上三句式中的“给”是动词还是介词,至今各位汉语语法学家对

比的看法还不一致的。S3 式中的“给”不是介词而是动词,因为例(S3)

的“给”后没有动词、只有名词。所以只有 S1,S2 句式是由介词“给”组

成的。

引进受物者的介词“给”均出现在 S1、S2 这两种句式中。这两种

句式都表达给予义的给予句。能出现S1句式中的动词只能是表给予义

的。

在引进受益者、受事者、受害者的介词“给”主要出先在 S2 里。

因此,在各式 S2 中要区别引进受物者和引进受益者的“给”。关于区分

这两者的问题,博雨贤在《现代汉语介词研究》中认为:

表受物的介词结构后面的动宾词组的宾语应代表可供给予之

物,表受益的介词结构所修饰的动宾词组的宾语则不受这个限

制。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10

表受物的介词结构后面要求动词必须只能是表给予、取得、制

作类的,表受益的介词结构后面的动词范围大得多。

表受物的介词结构后面的动宾词组中间要有数量词做宾语的定

语,也就是说宾语名词一般应为确指名词而不能是泛指的,表

受益的介词结构后面的动宾词组则不受这个限制,名词而且有

光干名词充任宾语的情况非常多。

2.2 介词“给”的句法功能

由“给”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用在动词后作补

语。

作状语

例如:

(19) 那个汉字的未完的话给吴仁民留下一线的希望,但是希望渐渐

地消失了。(巴金《家》)。

例(19)里的“给吴仁民。。.” 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作补语

例如:

(20) 我见了他一面,把他母亲交给他,就回干校去了。(巴金《随

想录》)

例(20)里的“给他。。。”放在动词后作补语。

2.3 介词“给”的语义特点

介词“给”是从动词演变来的。它表示的意思比较复杂,比较难以

把握。笔者已在前人对介词“给”研究的基础上,把介词“给”的用法分

为以下五种:

第一, 引进动作行为的接受者或动作所涉及的物体接受者。我们

分成以下两种情况:

“给”的宾语表示物体的接受者。“给”可以用在动词前

或后。

例如:

(21) 我也给妹妹带来了几样礼物。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11

例(21)里的“给”用在动词前,其中“妹妹”是“礼物”的接

受者。以上列子的介词“给”都表示给予义。

“给”的宾语表示动作的接受者。这时候,介词“给”有

“向,朝,对”的意思。

例如:

(22) 他就生动,深刻而具体地给我谈了三个钟头。(许道明《新编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具体传递信息义特征的动词,可以用于这种句子。如“说”、

“讲”、“谈”、“介绍”等都不同时带两个宾语,常用“给”引出动作

的对象。如“罗队长给我详细介绍造桥的准备过程”,不能说“罗队长详

细介绍我造桥的准备过程”。“道歉”、“敬礼”等都是动宾语结构,它

们后边有一个宾语了,因此不能带上另外一个宾语。这些动词也要用

“给”引出动作的接受对象。如“他给我道个谦”,不能说“他道谦给

我”。

第二:引进受益者,“给”有“替、为”的意思

例如

(23) 我还要给慧的周刊写文章,我写好了一半放在家里。(巴金

《雾雨电》)(“慧”受益)

这一类用法的“给”字常见于命令句,“给”字后头的宾语指受益

者。常见的宾语是代词“我”。

例如

(24) 你给我出去!

第三:引进受害者

例如:

(25) 电影要他给你弄丢了。(这是的“你”是受害者)

第四:引进施事者,与“被”的意思相同,也可以用“被”字替换。

例如:

(26) 我给哪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半大的黄

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

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鲁讯《祝福》)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12

第五:引进受事者,有介词“把”的意思

例如:

(27) “噢,是杨重他们来找你汇报个事,我给他们拦下了,让他们

过两个小时再来。”(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

例 27 里“我给他们拦下了”是“我把他们拦下”。这句中的

“给”在意义上都相当于“把”,表示处置。

2.4 动词对“给+NP”前后位置的选择

只能出现在“给+NP”后面的动词

属于这类动词有“道(歉)、敬(礼)、理(发)、治(病)、解

释、治疗、写(信)、上(课)、倒(水)”等。

例如:

(28) 原来她在给我写信。(许道明《新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我们一般说“给我写信”,而不说“写给我信”,但是,如果我们

给宾语加上一定的限制后,这类动词出现在“给+NP”前就自由多了。

例如:“写给我信”可以改成“写给我一封信”。不过这里的“给”不是

介词,而是动词。

只能出现在“给+NP”前面的动词

只能出现在“给+NP”前面的动词的数量很有限。这类动词可

以单音节动词居多,如“推、常、嫁”。因为当“给+NP”出现在动词

后时,“动词+给”几乎组成一个复合动词,如:“推给、常给、嫁给”

等。“双音节动词+给”组成复合动词可能性较小。“单音节动词+给”

组成复合动词的可能性较大。

例如:

(29) 你别把责任推给他。

能出现在“给+NP”前或后的动词

可以把只能出现在“给+NP”的前或后的动词分为一下两种:

第一,既能出现在“给+NP”的前面,也能出现在“给+NP”

的后面,意思基本不变。如:“分、递、寄、送、留”等。当他们用在

“给+NP”前时,与“给”也可组成双音节的复合动词。如:“分给、

递给、寄给、留给”等等。“分给你、递给你、寄给你、留给你”可以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13

说,“给你分、给你递、给你寄、、给你留”也可以说。不过后者有歧

义。因为“给”还有给予义。请看下面的例子:

(30) 你别去送了,我给你送过去。

(31) 你在家等着,我给你送点东西过来。

在例(30)中,“给你送”的“你”本来应该是动作的发出者,

“我”是代替“你”做动作的。例(31)中,“给你送”“你” 是承受

者,事物的收受者。

第二,既能出现在“给+NP”的前面也能出在现在“给+NP”的后

面,意思就有所改变。如:“借”,“借给你”与“给你借”是不同的。

“借给你”中的“你”是动作的结果,而“给你借”中的“你”是动作的

对象。

不能出现在“给+NP“前或后的动词

属于这类动词有“参加、游览、访问”等。这些动词既不表示给

予,也不表示取得、制作。

总之,对于能够与动词结合的“给+NP”词组,它与动词的关系可

概括为一下四种:

+“给+NP”只能用在动词前

+“给+NP”只能用在动词后

+“给+NP”能用在动词前或后,意义相同

+“给+NP”能用在动词前或后,意义不同

2.4.1 “给+NP”用在动词前

“给+NP”可以用在动词前,组成“给+NP+动词”的结构。“给

+NP”后面的动词性成分可以是光杆动词、动词的重叠形式、动宾词组、

动补词组、状中词组。

“给+NP”+光杆动词。例如:

(32) 我一会儿给你算

“给+NP”+动词的重叠形式。例如:

(33) 老大人,你给我批评批评,这。。。。。(鲁迅《离婚》)

“给+NP”+动宾词组

从形式上看,动宾词组中宾语的情况又分为三种: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14

+宾语是名词性成分。例如:

(34) 我来给你帮助(巴金《雾雨电》)

例(34)里的“你帮助”是宾语有名词性。

+宾语是动词性成分。例如:

(35) 他正在给公司开张做准备。

例(35)里的“公司开张做准备”是宾语有动词性。

+动宾是小句形式。例如:

(36) 他最喜欢的就是给你讲讲喝啤酒时什么样的酒瓶可以被称之为

“酒头”

“给+NP”+动补词组

当动词是趋向补语的动补词组时,“给+NP”一般用在动词前面。

因为补语为趋向动词的动补词组补不容易与“给”组成复合动词,尤其当

动词是双音节时。例如:

(37) 我早给家寄给走了!(许道明《新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给+NP”+状中词组 。例如:

(38) 给你把事情办了,还有什么话呐?

“给”后省略指人名词。 例如:

(39) 你给看孩子,我去!(许道明等著《新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选》)

2.4.2 “给+NP”用在动词后

“给+NP”可以用在动词后,组成“动词+给+NP”的结构。这时

“动词+给 ”像是一个动词。如:“分给、发给、送给、卖给、嫁给、还

给、常给、让给、扔给 ” 等等。因此,表面上看是“给+Np”用在动词

后,其实分析为“动词+NP” 更合适。

“动词+给”后面有时只带一个 NP,一般是指人名词宾语,有时不

是指人名词,但是表示的是动作给予的对象,是收受者:有时带两个名

词,一个是指人名或代词宾语,另一个是指物名词宾语——客体。

“动词+给”+ 对象名词。例如:

(40) 我先把钱付给他.(张贤亮《爱情的历程》)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15

2.5 “给+NP”用在动词前、后的句式意义

“给+NP”能用在一个动词前或后。但意义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不同有两种情况,一是句式不同构造的,二是词的一项不同构造。

由句式不同构造的

例如:

(41) 留给他一个烂摊子。∕给他留了一个烂摊子。

“给+NP”用在动词后,整个句式强调的是动作的结果。“给

+NP”用在动词前,整个句式强调的是动作的方式对象或目标。“给大家

分”和“分给大家”都可以说,但意思有差别。“分给大家”中,“给大

家”可以看作介词结构作补语,表示动作的结果,即“给”的结果是“给

大家”。“给大家分”中,“大家”是“分的对象,“给大家”可以看作

介词结构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式,即以“给大家”的方式分。在看下面

的例子:

给我交作业 交给我作业 交给我一份作业

给我卖书 *卖给我书 卖给我一本书

“交给我作业”和“给我交作业”都可以说,但意思也不同。这种意

思不同是由不同的句式造成的。“给我卖书”是可以说的,但不能说“卖

给我书”。这种句子的特点是宾语前面有修饰语。“卖给我书”应该改为

“卖给我一本书”。如果宾语前面没有修饰语,那么还可以把句子变换成

“把字句。如:“把书卖给我”或“他把书都卖给我了”等等。

由义项不同构造的

例如:

(42) 送给我钱/ 给我送一趟

“送给我钱 ”的“给”是“给予”的意思。“给我送一趟”的

“给”是“为”或“代替”的意思。这个不同是由“给”的不同一项造成

的。“给他拔一个电话”的“拔”是“拔号码”的意思,“拔给他多少

钱”的“拔”是“拔款”的意思。这个不同是由“拔”的不同义项造成

的。

2.6 介词“给”与介词“向”的差异

介词“给”与介词“向”两者有相同之外,都能表示“引进动作

行对象”,如“借此机会,我向朋友们拜年”和“借此机会,我给朋友们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16

拜年”意义是一样的。“向”和“给”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时,后边动词

多含有“说”义,如“说、道歉、介绍、讲、解释、拜年”等。例如:

(43) 工厂的领同志给(向)我们介绍了技术革命的情况。

(44) 没关系,不要给(向)我道歉了,这点儿小事算什么?

由“向”或“给”构成的介词短语都可用在动词后面,作补语。例

如:

(45) 我必须寄给你一点消息,你或者不至于倒抽一口冷气吧。(鲁

迅《孤独者》)

(46) 他高兴地刚在问靖甫时,普大未已经走向书桌那边去了,于是

只得跟过去。(鲁迅《弟兄》)

但“给”与“向”在句法语义上也存在差异,“给”还可以表示与介

词“为、替、被、把”等相当的意义,“向”还有“朝”的意义,表示动

作面对的方向。例如:

(47) 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

连着退向船后捎去。(鲁迅《故乡》)

请看一下的表格:

(表一: 介词“给”与介词“向”语法特征上的 总结表)

词 功能

带上的宾

作补语

可能 互换可能

引进收益者

代词或表

示人、物

体的名词

× ×

引进动作

行为的接

受者或动

作所涉及

的物体接

受者

“给”的宾语表示物体

的接受者 V ×

“给”的宾语表示动作

的接受者 × V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17

引进受害者 × ×

引进施事者,有介词“被”的意思 × ×

引进受事者,有介词“把”的意思 × ×

词 功能

带上的宾

作补语

的可能

互换的可

表示动作的

方向

用在动词前 方位处所

词 × ×

用在动词后

方位处所

词或代词 V ×

引进动作行为

的对象

用在含有“说”义

代词或表

示人、物

体的名词

× V

动词含有其他意义 × ×

2.7 介词“给”与介词“为、替”的差异

“给、为、替”这三个词语同属对象类介词,都可引进动作行为的

对象,因此它们在语义上是有交又的。它们和名词或代词组成的介宾短语

引进动作的受益者时,有时它们是可互换的,有时不可的。例如:

(48) 我们一定要替班长报仇。(周永惠《同义词反义词词典》)

(49) 门给人踢烂了。(同上)

例如(48)中的“替”可以用“给”或“为”来替换。但例(49)中

的“给”却不能用他“替、为”替换。因为“给”表示被动意思而不是主

动意思。由此可见,这三个词语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有语义的,也有句

法的。讲清楚这些差异,就有助于汉语学习者理解并掌握它们的用法,从

而在使用中减少偏误的出现。

搞清楚这组近义介词的差异。对它们在语义特征和句法特点上的差

异进行了分析,总结,重点是寻找出差异之外。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18

“给、为、替”在语义上的差异

“给”侧重引出动作的承受者,或表示被动,如“对不起,这本书

给你弄脏了”、“这本词典都给他翻破了”

“为”侧重在动作的收益者或表示原因、目的,如:“她从来没有

为钱发过愁”、“朋友们为我们的友谊干杯”

“替”侧重在“代”、“换”,引进对象,如“今天张老师病了,

我替他上课”

“给、为、替”在句法特点上的差异

从上述内容可知,“给、为、替”在语义上是有区别,这些内在的

语义差异也必然会体现在句法特征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跟不同词语撘

配,或对不同句式的选择,也往往反映出它们在语义上的差异。这组近义

介词在句法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支配功能:三者之中只有“为”既可以支配体词性成分,也可以

支配谓词性成分,如:“这位大学生为抢球落水儿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王自强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不能说: “这位大学生给抢球落水

儿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或者 “这位大学生替抢球落水儿童献出了年轻的

生命”。

*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由“给”和名词或代词组成的介宾短语除了充当状语以外,还能充

当补语,如“免得你这个少爷以后到别的地方挨饿。我教给你一套最简便

的方法吧。”(张贤亮《感情的历程》):由“为”和名词或代词组成的

介宾短语除了能充当状语以外,还可以作定语,如:“这是为国为民的好

事,我能拦着他去做吗?”(刘月华等著《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但不能

说:“这是给/替国给/替民的好事,我能拦着他去做吗?”

“给、为、替”在语用功能上的差异

介词“为”引导的成分处于句首状语的位置上时,具有标识话题的

作用,如“为此事,我一直充满着歉意,我是最反对伤害别人的自尊

心。”(刘月华等著《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介词

“给、替”没有这个功能。

给、为、替”三词的替换情况

*“给、为、替”三词之间都可以互换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19

“给、为、替”这三个介词都引进动作的受益者(服务的对象),

但在语义上有时会明显差别。请看:

(50) 小明给我发了一份传真。(“我”是“传真”的接受者)

(51) 小明为我发了一份传真。(可以说“小明替我、帮我发了一份

传真给第三个人”),或者“小明为我的事情给别人发了一份传

真”。

(52) 小明替我发了一份传真。( 小明帮我发了一份传真给别人)

如果,介词后的名词不表示事物的接受者,也不表示原因,那么

上述三个介词表示的意义就没有什么差别。这时候,三者可以互换。例

如:

(53) 给人家做饭

(54) 为人家做饭

(55) 替人家做饭

*只能用“为”,不能用“给、替”替换

"为"表示原因,目的时,我们不能用“给、替”替换,例如:

(56) 为此事,我一直充满着歉意,我是最反对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的。

*只能用“给”,不能用“为、替”替换

介词用“给”表示一下几种意义就不能用“替、为”替换

第一,表示动作行为的接收者或动作所涉及的物体接受者。例如:

(57) 我不应该将真实说给子君,我们相爱过,我应该永远奏献她我

的说谎。(鲁迅《伤逝》)。

第二,引进施事者,与“被”的意思相同。例如:

(58) 我可是这一同一点也没有得到好处;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

牢的红眼睛啊义拿走了。(鲁迅《药》)

第三,引进受事者,有介词“把”的意思、例如:

(59) 这些谣言给他吓碎了,太意外了。

第四,引进受害者。例如:

(60) 小心别把玻璃给人家碰碎。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只能用“替”,不能用“给、为”替换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20

“替”侧重“代”、“换”等意义时,只能用“替”,不能用

“给、为”替换,如;“刚才你不在,我替你接了一个电话。”(刘月华等

著《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替、为”之间可以互换,而不能用“给”进行替换

为、替”表示服务的对象时,如果“为”或“替”后面不是动作

动词,“为”和“替”一般可以互换,则不能用“给”替换。例如:

(61) 你不要为我担心,一切都会好的。

以上三者 对比情况清楚地体现在下面的表格:

(表二:介词“给”、“为”、“替”语法功能与互换 可能总结表)

介词 功能 互相替换可能

引进动作行为

的接

受者或动作所

涉及

的物体接受者

“给”的宾语表

物体的接受者

“给”的宾语表

示动

作的接受者

X X X

引进收益者 X X X

引进受害者 V V V

引进施事者,有介词“被”的意义 X X X

引进受事者,有介词“把”的意思 X X X

表 示 服

的对象

“为”后为动作动词时 V V V

“为”后不是动作动词

X X V

表示原因、目的 X X X

引进动作

服务的对

“替”后为动作动词 V V V

“替”后不是动作动

X X V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21

2.8 汉语介词“给”与越南语介词“cho”的用法、意义上的对比

*相同之处:

现代汉语介词“给”和介词“cho”都引进受益者或交付、传递的接

受者。 例如:

(62) Hắn giảng giải dạy cho Từ .(Nam Cao,Đời Thừa )

(他给阿慈讲解 ( 南高、“Đời Thừa ”)

“Từ ”是 “giảng dạy”的接受者。

例如:

(63) Tôi trao tiền cho hắn .( Nam Cao ,Mua Nhà )

(我把钱交给他)(南高、“Đời Thừa ” )

“hắn” 是“tiền ”的接受者

例如:

(64) Ông V đưa cho tôi một tấm danh thiếp mang một cái tên với tôi

hoàn toàn lạ…(Nam Cao,Những chuyện không muốn viết )

(V 先生递给我写着写我完全陌生姓名的名片。。。) (南高、

“Những chuyện không muốn viết ” )

“tôi” 是“tấm danh thiếp”的接受者

(65) Rồi bà đem ra những thức ăn của người ta biếu phân phát cho

chúng.(Thạch Lam,Đứa con)

(然后她拿给出人家所递给的食品发给他们)( 石蓝、“Đứa con”)

可以看出,以上八个例子里的“cho”的用法跟汉语介词“给”完全相

同。因此,把它译成汉语时,都用介词“给”来表示。

*“cho tôi”也可以用在命令句,加强说话人的意志。如,“anh đứng

lại cho tôi ”.。(你给我站住!)

* 不同之处

越南语介词“cho”还有三种与汉语介词“给”不同的用法。其

为:表示原因;表示将要提出的是受性质、状态的影响的对象;引出动作

行为的需求、目的、程度等。

+ 介词“cho”表示原因:Vì….cho (nên).汉语介词“给”没有这种用

法。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22

例如:

(66) Vì mây cho núi lên trời

Vì chưng gió thổi hoa cười với trăng

(ca dao )

(由于云涌而山升天。由于风吹而花在月光下大笑起来) (成语 )

(67) Ăn ở thế cho người ta ghét .

(你这样为人处事,人家会不喜欢你)

(68) Vì trời mưa to cho nên tôi phải nghỉ học .

(因为下大雨,所以我不能来上课)

(69) Công việc quá bận rộn,cho nên chưa có thời gian biên thư cho em.

(工作太忙,因此抽不出时间给你写信。)

越南语里表示原因的介词“cho”相当于汉语意义相应的“所以”、

“因此”等词。

+介词“cho”表示将要提出的是受性质、状态的影响的对象。汉语介

词“给”没有这种用法。

(70) Nhưng Điền tin rằng :Cái học thức của Điền tuy chẳng giúp Điền

kiếm nổi miếng ăn,nhưng cũng có ích cho Điền nhiều lắm.(Nam

Cao,Giăng sáng)

(可是阿田相信:自己的知识尽管未能使自己养活自己,可也能给自

己带来不少好处)(南高、“ Giăng sáng ” )

(71) Thật là may cho chúng mình quá .(Thạch Lam,Đói )

(对咱们来说实在是幸运的)( 石蓝、“ Đói ”)

(72) Mới biết các nước đánh nhau cũng thiệt cho con nhà nghèo

thật.(Nam Cao,Giăng sáng)

(可知,各国互相进行战争对穷苦家庭的孩子也带来好多损失)( 南

高、“ Giăng sáng ”

以上三个例子中的宾语都是受性质的影响的对象。这可以是好的影响

(如例 71,72),也可以是不好的(如例 72)

(73) Bà nhục cho ông cha nhà bà .Cũng có lẽ tủi cho thân bà ,bà nghĩ

đến cái đời đằng đẵng của bà,không có chồng.(Nam Cao,Chí Phèo)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23

(她为自己租先感到十分耻辱,可能他也自叹命苦。她想着整个一生没

有丈夫的漫长的痛苦孤单一身的岁月。) ( 南高、“Chí Phèo ” )

例(73)中的宾语是受状态的影响的对象

表示这种意义的介词“cho”译成汉语时,一般用别的词语来表

示,而不用“给”

+ “cho”引出动作行为的需求、目的、程度。

(74) Phải tập cho quen,lúc đọc trông ra vẻ một chút.Xập xệ người ta

cười cho chết.(Nam Cao,Nỗi truân chuyên của khách má hang)

(应时常练习养成习惯,读起来时显出一点好样子,苦那么生硬,人

家会笑话的)( 南高、“ Nỗi truân chuyên của khách má hang” )

“Quen”是“tập”的目的、需求。

(75) Bằng một cái giọng nói và một vẻ mặt rất phong tình theo ý

hắn ,hắn bảo thị : “Hay mình sang đây ở với tớ một nhà cho vui.”( Nam

Cao,Chí Phèo)

(按自己以为富有轻挑意味的面容和口音,他告诉她说:“我想你到

这儿来往在一起欢乐欢乐吧”)( 南高、“Chí Phèo ” )

“Vui”是 “ sang đây ở với tớ ”的目的。

(76) Lạnh ,gió to,nghe ở lán bên cạnh có tiếng thổi lửa phù phù ,chúng

tôi cũng dậy đốt lửa cho đỡ rét .(Nam Cao,Ở rừng)

(天气冷,风又大,从旁边的临时性小竹屋传来呼呼的吹火筒,我们

也起来生火取暖)( 南高、“ Ở rừng ” )

“Đỡ rét”是 “ dậy đốt lửa”的目的

(77) Người đàn bà pháp hình như cũng nhận thấy thế ,nên bà ta cố thu

hình cho nhỏ bé lại,và luôn luôn cúi mặt xuống tờ chương trình để trên

lòng.(Thạch Lam,Người Đầm)

(法国女人好象也感到如此,所以她尽力缩小身躯,并经常抵着头看

着放在自己裙子上的节目单)( 石蓝, “ Người Đầm ” )

“Nhỏ bé”是 “ cố thu hình”的目的

(78) Thôi chúng mình ăn cho no đã ,rồi sẽ liệu sau.(Thạch Lam,Đói )

(来,我们先吃个饱,以后再说吧)(石蓝, “ Đói ” )

“No”是 “ ăn”的程度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24

(79) Anh ấy chờ cho mọi người đến đủ mới công bố kết quả thi .

(他等到大家都来齐全时,才宣布大家的考式成绩)

“Mọi người đến đủ ”是 “chờ ”的程度

例(78),(79)中引出动作行为的程度的介词“cho”可以省略而

没有影响到全句的意义。

(表三)汉语介词“给”的用法意义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表

介词“给” 介词“cho”

- 引进收益者或交付、传递的接受者

-“给”、“cho ”都可以用在命令句,加强说话人的意志

_ 表示原因

_

表示将要提出的是受性质、状态

影响的对象

_ 引进动作行为的需求、目的、程

引进受害者 _

引进施事者 _

引进受事者 _

小结

介词“给”的用法复杂多样。为了把握好这个介词的用法,本文主

要从这个介词榙配的核心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NP)入手进行分析、探

讨。所得出的研究结果是:不论“给+NP”用在动词前,还是用在动词

后,对于其意义的理解必须从整体把握,即要把握句式的整体意义。

这一章本文也对汉语介词“给”与越南语介词“cho”的用法意

义、句法特征、与谓语动词的位置关系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

关于其用法、意义: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25

*共同点:汉语介词“给”与越南语介词“cho”都引进收益者或交

付、传递的接受者,都可用于命令句、加强说话人的意志。

*不同点:越南语介词“cho”还表示原因,表示将要提出的受性质、

状态的影响的对象,引进动作行为的需求、目的、程度等。汉语介词

“给”还引进受害者、引进施事者、引进受事者等。

“给+NP”和“cho+NP”这两个介词结构都能充当状语或补语。

关于其动词的位置关系:介词“给”位于谓语动词性词语前或后,但

介词“cho”则只能出现在谓语动词性词语后面。两者用在动词后

时,其后面所带上的成分也有异同之处。

介词“给”和三个介词“向、为、替”在语义和用法上都存在差

异。尤其是“给、为、替”这三个近义虚词,因为它们同属对象类介词,

都可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意义相近,所以存在着很多混用、误用现象。

为了帮助汉语学习者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这些近义介词的意义和用法,本文

已经把“给”跟“为、替”等近义介词连在一起,用比较方法对这组常用

的近义介词进行比较辨析,指出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差异,从而分析它

们互换使用的情况。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26

3 第三章

研究结果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3.1 升龙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学习介词“给”常犯的错误考察及成因分析

3.1.1 考察目的

现代汉语介词“给”的用法比较复杂多样,所以汉语介词“给”教

学难度很大,学生常犯的偏误也比较多。可以说,介词“给”是汉语教学

的重点,也是汉语学习的难点。为了了解的升龙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学习

该介词的掌握程度现状、提高介词“给”的教学效果,在研究过程中笔者

已经对升龙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学习现代汉语介词“给”的实际情况进行

考察。从而提出有利于现代汉语介词“给”教学的一些建议。

3.1.2 考察对象及特点

笔者已经对升龙大学二、三年级大学生进行考察。被考察的学生一

共有 88 名。其中,二年级的学生为 60 名,三年级的学生为 28 名。他们都

经过竞争较为激烈的高考后得以录取作为汉语专业本科生,素质较好。

3.1.3 考察内容

为了顺利而有效地进行考察,笔者已经设计了三个练习题(看附录

一)。

第一题是填空题(10 句,要求学生用“给、为、替”这组近义介

词填空)

第二题是选择题(5 句,要求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

第三题是翻译题(越译汉,8 句,要求学生尽量使用介词“给”来

翻译)

3.1.4 考察结构分析

笔者已经发出 88 名。收回的是 68 劵,是合格的。(二年级是 46

劵,三年级是 22 劵)。下面就是考察的结果: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27

(表四:练习一的考察结果频率表)

考察结果

考察对象

练习一

正 误

频率 频率

第二年级 (330/460)72% (130/460) 28%

第三年级 (179/220)81% (41/220) 19%

表四的结果表明学生答对的比率比较高。其中,三年级的学生答对

的比率高于二年级的学生。具体情况看下表:

(表五:练习一的考察结果具体频率表)

结果

练习一

正 误

数量 比率 数量 比率

1 42 62% 26 38%

2 34 50% 34 50%

3 68 100%

4 36 53% 32 47%

5 60 88% 8 12%

6 56 82% 12 18%

7 55 81% 13 19%

8 68 100% 0 0%

9 59 88% 7 12%

10 45 66% 23 34%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28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答对的比率最高是在第三道题和第八道题

(100%),其次是第五道题(88%)、第九道题(88%)和第六道题

(82%)。由于这三个介词都用来引进动作的对象,意义相近,所以存在

着不少混用现象。学生答错的频率最多是在第二道题(50%),其次是在

第四道题(47%)和第一道题(38%)。前两个道题都应该用“给”填空

(第二道题要用“给”来引受害者;第四道题要用“给”来引进施事

者),学生却用“为”填空。后一道题应该用“为”填空,学生却用

“给”或“替”填空。由此可见,学生对“给、为、替”的辨析能力还有

一定的限制。这个考察结果说明学生未完全认识到这三个近义介词的差

异。

(表六:练习二的考察结果频率表)

考察结果

考察对象

练习二

正 误

频率 频率

第二年级 (165/230)72% (65/230) 28%

第三年级 (90/110)82% (20/110) 18%

(表七:练习二的考察结果具体频率表)

结果

练习二

正 误

数量 比率 数量 比率

1 38 56% 30 44%

2 63 93% 5 7%

3 65 95% 3 5%

4 48 70% 20 30%

5 40 59% 28 41%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29

从表六和表七中的数字可见,三年级的学生答对的比率比二年级的

学生还高。正确比率最高就在于第一道题(44%),其次是在第五道题

(41%)和第四道题(30%)。对于第二道题和第三道题,偏误率却很低

(第二道题为 7%;第三道题为 5%)。

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还没完全掌握介词“给”的用法

及有关的句式的特点。“给+NP”既可以用在动词之前,也可以用在动词

之后。但由于动词的差异,或者上下文的不同,“给+NP”跟动词之间的

关系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介词“给”用在动词前的句式概括为:NPs+V+“给”+NP1+NP2

介词“给”用在动词前的句式概括为:NPs+“给”+NP1+V +NP2

前一个句式叫 S1,后一个句式叫 S2。引进受物者的介词“给”均

出现在这两种句式中,这两种句式都是表达给予意义的给予句。引进受益

者的介词“给”只出现在 S2 句式中。这个句式与引进受物者的“给”中

的 S2 句式相同。

在引进受物者的两种句式中,不同的句式对动词和名词有不同的要

求和限制。这样虽然形式相同,但内容却是不同的。学生如果只看到这些

表面的现象而没有注意到深层的问题,往往会出现错误。

进入 S1 句式中的动词是有限制的。一般只有表“给予”意义的动

词才可以进入此句式中。表示“取得”义和“制作”义的动词可以出现在

S2 里,但不能出现在 S1 里。

S1 句式除了对动词的特殊要求以外,对 NP 也有一定的要求。NP1

一般是定指的,NP2 一般是不定指的。

(表八:练习三的考察结果频率表)

考察结果

考察对象

练习三

正 误

频率 频率

第二年级 (165/368)45% (203/368) 55%

第三年级 (125/176)71% (51/176) 29%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30

练习三的考察结果表明对学习汉语的越南学生来说,由于介词

“给”的意义繁杂,其用法也比较多,可见,学生对“给”的意义及其用

法的掌握不太好的,尤其是二年级的学生。

(表九:练习三的考察结果具体频率表)

结果

练习三

正 误

数量 比率 数量 比率

1 28 41% 40 59%

2 35 51% 33 49%

3 37 54% 31 46%

4 21 31% 47 69%

5 42 62% 26 38%

6 38 56% 30 44%

7 68 100% 0 0%

8 34 50% 34 50%

从上表的结果来看,在八句中只有第一句学生不翻译错,其他的七个

句子,所有参加调查的学生都犯错误。

学生翻译时常犯的错误是用错句式。在 S1、S2 这两种句式中的

“给”表示不同的语法义,由于对此掌握不够深刻,学生常把表服务义的

句式和表给予义的句式相混淆。

第一句和第二句都跟汉语动词“借”有关。“借”既可以表示借出也

可以表示借进,所以它都可以用于“给”的两种句式中,但是不同句式有

不同的意义。

“借”在 S1 里出现的时候,整个句子是表示给予的;“借”在 S2 里

出现的时候,整个句子是表是服务义的。因此,第一句“Bạn ấy cho tôi

mượn một quyển sách”应译成“他借给我一本书”,反之,第二句 “Điền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31

Phương mượn cho tôi 1 chiếc xe đạp”却要译成“田方给我借一辆自行

车”。这两个句子,学生翻译错的比较高。(第一句为 59%,第二句为

49%)

学生犯错误的比率最多就在于第四句(69%)。学生常把这个句子

译成“麦克没有钱,我已经付给他买东西”,“麦克没有钱,我已经还给

他买东西的钱”或“麦克没有钱,我给他还了买东西的钱”。学生翻译错

的原因是:第一,用错句式。这个句子应该表示服务义的 S2 句式来表

达。第二,用错词语。越南语里的动词“ trả ”相当于汉语动词“还、

付”。“还”表示“归还”的意思,“付”表示“给予”的。因此,这个

句子中的“ trả ”只能译成“付”。“Mike không có tiền ,tôi đã trả tiền mua

đồ cho cô ấy.”的汉语的翻译是:“麦克没有钱,我给他付了买东西的

钱”。因为

3.1.5 偏误成因

偏误的产生是多方而因素影响的结果。笔者把介词“给”的偏误原

因分为一下两个方面:

语介词“给”本身的难度

介词“给”的意义很复杂。介词“给”用来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

者时,常用在动词前作状语或动词后作补语。它引进动作的受益者时,位

于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前构成介词词组。“给我”加上动词,用于命令句表

示两种意思:表示“为、替”或加强命令语气,表示说话的人的意志。另

外它还可以表示“向、跟、对”,“把”和被动意义。这使得学生使用该

介词时常常出现偏误。

另外,“给、为、替”这三个近义介词不是可以随意互换的,而学生

常常把他们等同起来,这样出现偏误也是难免的。

所学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主要表现在过渡泛化上。学习汉语的

越南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一般都有很强的抽象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在

学习中他们会对所学的目的语规则进行类推,这种类推一旦过渡就会出现

偏误。例如,前面考察结果分析部分中学生对介词“给”的两种句式掌握

不够,随意类推就免不了出现错误。另外,“给、为、替”这三个近义介

词不是可以随意互换的,而学生常常把他们等同起来,这样出现偏误也是

难免的。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32

越南语负迁移

学习汉语的越南学生都已是成年人,母语(越南语)的语言规则是

根深蒂固的,所以他们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往往把越南语的认知机制和语

言规则迁移到汉语学习中,从而造成不少偏误。

3.2 教学建议

3.2.1 对教材的建议

目前越南学生所使用的汉语教材大部分是中国人对所有在华留学的

各国学生编写的。这些无专门针对越南学生的汉语教材势心给介词“给”

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那么,应该如何处理教材编写问题呢?笔者认为

专门给越南 学生教材编写时要注意到下几点:

介词“给”有多种用法。其中即有比较简单、常见的用法,也有复

杂、少见 的用法。编写教材之前要确定其对象来适当地介绍该介词的每

一种用法,应该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加以指出介词“给”与介词

“cho”异同双类。另外,在逐渐增加该介词的用法时,一定要给予详细

说明。学到一定的程度时,最好能对该介词所有的用法作出归纳和总结,

还要指出越南学生者常犯误用之处以帮助越南学生更好地掌握。

越南学生有关介词“给”偏误最能反映他们对该介词的掌握情况,所

以教材在编写时该充分重视偏误分析的结果,以此为参考,写出有针对性

的用法说明 。

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介词研究方面有不少关于介词“给”的研究

成果,编写教材时要注意应用这些研究成果。这样,教材的内容会更为充

分、深刻。

3.2.2 对老师的建议

目前教材对介词“给”的编排不是很全面的。这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

补充、及时给予解释和说明。

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基础和理解力,有的放射地讲

解介词“给”的用法。把该介词的所有用法讲完以后,应该给学生做个总

结,让学生可以生动的、全面的掌握其用法。

教师要清楚教授的是语法规则,而不是语法知识,在课堂上就不能大

讲特讲理论,要尽量少用一些语法术语,而多给学生讲清一些具体的用法

和实际使用的限制条件。讲解时,教师也应该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来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33

提高教学的效果。比如,在讲介词“给”时,告诉学生“给+NP”组成的

介词短语可以位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以位于其后作补语,那么学生就会

产生偏误。因此我们可以采取运用公式化的教学方法,先列出三种句式,

并提出典型例句,让学生有个框架。讲完规则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所讲的语

法规则造句,以检查他们掌握的情况。讲解后可以在作一次综合归纳,以

加深印象。

注意近义介词对比,详尽介词之前的混晓,比如“给”和“为”、

“替”;“给”和“向”的对比。这些介词在某一语法意义上用法相同,

可以相互替换,由于汉语是第二语言而不是母语,越南学生学习汉语时缺

乏或没有语感,因此常常会出错。

教师出了通晓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掌握第二语言教学法以外,还要掌

握越南语的语法特点,并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

加强介词“给”练习,其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该介词的用法。

3.2.3 对学生的建议

除了教师讲解不足的问题外,针对不是之处事训练也是造成学生习

得的重要方式。我们都知道通过训练学生可以加强巩固所学的语法点。所

以,在课堂上要掌握生词的用法掌握汉语越语不同之处、课文内容并运用

所学的知识做练习,进行交际、加强训练时间。

小结

这一章本文对学生如何掌握该介词的用法作了问卷调查。通过实际

考察,我们发现学生在使用介词“给”所最多的是错序偏误。引起学生偏

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该介词本身的难度、母语的影响、教材编写

问题、老师讲解的不充分等方面。之后,本文针对越南学生介词“给”的

偏误,提出了有利于汉语教学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其工作提供一份参

考资料。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34

结语

第一 介词“给”是汉语的常用介词之一,也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

课题之一。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角度入手对该介词进行研究。通

过研究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第二 介词“给”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

第三 介词“给”具有五种用法:引进动作行为的接受者或动作所涉

及的物体接受者;引进受益者;引进受害者;引进施事者;引进受

事者。

有两种与介词“给”有关的基本句式:

(S1)NPs + V + “给”+ NP1 + NP2

(S2)NPs + “给”+ NP1 + V + NP2

每种句式谓语动词和 NP 都有具体的要求和限制条件,如表示“给

予”义的动词可以出现在以上两个句式里,表示“取得”义或“制作”义

的动词只能进入 S2 句式。出现在 S1 里的 NP1 一般是定指的,NP2 一般是

不定指的、一般应为可供给予的实物。

第四 “给+NP”可以用在动词前,组成“给+NP+动词”的结构。

“给+NP”后面的动词性成分可以是光杆动词、动词的重叠形式、

动宾词组、动补词组、状中词组。“给+NP”用在动词后,可以分

析为“ „动词+给‟ + NP ”。“动词+给”后面有时只带一个 NP,有

时带两个名词,一个是指人名词或代词宾语,另一个是指物名词宾

语。

第五 经过介词“给”与介词“cho”对比,本文已经提出两者在用

法意义、句法特征、与动词的位置关系等方面上的异同。

第六 “给”与“向”、“为、替”在句法、语义这两个方面上都存

在差异。这也影响到它们之间的互换可能。

第七 介词“给”是学生较早学习但是偏误较多的。关于越南学生介

词“给”偏误的成因,除了母语负迁移这个因素以外,还有该介词

本身的难度、语内负迁移、教材编写不符合对象问题、教师的解释

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由于时间的有限而自己的知识有限。同时缺少研究经验,本论文

的欠缺是难免的,成望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教。在选题才至完全这编写

论文的过程中,我一直得到各位老师的热情帮助、支持和指正,尤其是指

导老师杜师明硕士的尽情指教。趁此机会我向杜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35

参考文献

中文书:

7. 刘月华等著《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01

8. 刘世儒《现代汉语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63

9.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

10. 周小宾《对外汉语教学习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1. 周小宾《汉语教学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12. 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管,2004

13. 马真《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4. 商务印书辞书研究中心编《应用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

15. 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16.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7. 王自强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18. 防玉清《实用汉语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9. 忱家煊《“在”字句和“给”字句》,《中国语文》第二期

(1999)

20. 齐沪扬等著《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复旦大学出

版社,2005

21. 《汉语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河内国家大学出版

社,2006

论文

22. 陈氏香兰《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对比)》硕士研

究生学位论文,2009.

越文书

23. Diệp Quang Ban < Ngữ pháp Tiếng Việt >, tập 1, Nhà xuất bản đại học

và giáo dục chuyên nghiệp, 1989.

24. Đỗ Hữu Châu < Từ vựng ngữ nghĩa Tiếng Việt >, Nhà xuất bản Giáo

dục ,1981

25. Hoàng Trọng Phiến <Cách dùng hư từ Tiếng Việt>,Nhà xuất bản

Nghệ An,2003.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36

26. Hoàng Phê <Từ điển Tiếng Việt >, Trung tâm từ điển Viện khoa học

xã hội, 2002.

27. Lê Quang Thiêm < Nghiên cứu đối chiếu các ngôn ngữ > , Nhà xuất

bản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2008.

28. Nguyễn Tài Cẩn <Ngữ pháp Tiếng Việt >,Nhà xuất bản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2001 .

29. Nguyễn Chí Hòa <Ngữ pháp Tiếng Việt thực hành >, Nhà xuất bản

đại học quốc gia Hà Nội, 2006.

30. Nguyễn Anh Quế < Hư từ trong tiếng Việt hiện đại >, Nhà xuất bản

khoa học xã hội ,1988.

31. Nguyễn Kim Thản < Cơ sở Ngữ pháp Tiếng Việt >,Nhà xuất bản khoa

học xã hội .

上网

32. www.baidu.com

33. www.google.cn

34. www.tiengtrung.vn

35. www.wikipedia.org

36. www.dantiengtrung.com

37. www.wenlun.com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37

附录

调查问卷

Thông tin ca nhân :

Bạn là: sinh viên năm thứ 2( ) sinh viên thứ 3( )

Khoa :…………Trường Đại học Thăng Long

Bài tập khảo sát :

请你乐意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一) 用适当的介词填空(给,为,替):

1) 导游…大家讲长城的历史。

2) 那本词典…你弄脏。

3) 我们都应该…人民做好事。

4) 大夫…病人看病。

5) 今天你…没…他打电话?

6) 我已经写一封信但是没有时间,请你…我带给他。

7) 明天上午的展览会要是你没有时间,我…你去吧。

8) 阮老师…我们讲中国古代文化。

9) 他真的没有时间,请你…他接受这份工作。

10)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二) 选择正确答案(对的划“v”,错的划“x”)

1. 奶奶得眼睛不太好,要我给她写一封信。()

奶奶得眼睛不太好,要我写一封信给她。()

2. 他无故缺席,大家提意见给他。()

他无故缺席,大家给他提意见。()

3. 我当翻译给他们。()

我给他们当翻译。()

4. 医生给病人治病。()

医生治病给病人。()

5. 我卖给我朋友一批货。()

我卖给我朋友货。()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38

三) 把下列句子译成汉语:

1. Bạn ấy cho tôi mượn một quyển sách.

2. Điền Phương mượn cho tôi một chiếc xe đạp

3. Bạn trai tôi tặng cho tôi một bó hoa hồng .

4. Mike không có tiền,tôi đã trả tiền mua đồ cho anh .

5. Cô ấy làm phiên dịch cho công ty chúng tôi

6. Anh ấy giới thiệu kinh nghiệm cho chúng tôi.

7. Giám đốc phát cho mỗi người một chiếc điện thoại di động.

8. Thầy Nguyễn đang giảng bài cho học sinh .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39

调查劵答案

一、 用适当的介词填空(给,为,替)

1. 导游给大家讲长城的历史。

2. 明天上午的展览会要是你没有时间,我替你去吧。

3. 我们都应该为人民做好事。

4. 大夫给病人看病。

5. 今天你给没给他打电话?

6. 我已经写一封信但是没有时间,请你替我带给他。

7. 那本词典为你弄脏。

8. 阮老师给我们讲中国古代文化。

9. 他真的没有时间,请你替他接受这份工作。

10.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二、 选择正确答案(对的划“v”,错的划“x”)

1. 奶奶得眼睛不太好,要我给她写一封信。(v)

2. 他无故缺席,大家给塔提意见。(v)

3. 我给他们当翻译。(v)

4. 医生给病人治病。(v)

5. 我卖给我朋友一批货(v)。

三、 把下列句子译成汉语:

1. Bạn ấy cho tôi mượn một quyển sách .

他借给我一本书。

2. Điền Phương mượn cho tôi một chiếc xe đạp .

田方给我借 一辆自行车

3. Bạn trai tôi tặng cho tôi một bó hoa hồng .

我男朋友送给我一朵玫瑰花。

4. Mike không có tiền ,tôi đã trả tiền mua đồ cho anh ấy .

麦克没有钱,我已经付给他买东西的钱。

5. Cô ấy làm phiên dịch cho công ty chúng tôi.

她给我们公司当翻译。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40

6. Anh ấy giới thiệu kinh nghiệm cho chúng tôi.

他给我们介绍经验。

7. Giám đốc phát cho mỗi người một chiếc điện thoại di động.

经理发给每个人一台手机。

8. Thầy Nguyễn đang giảng bài cho học sinh

阮老师给学生讲课。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41

附录

现带汉语一些兼类的介词表

介词兼动词

对、连、根据、论、经过、比、作为、依

据、管、把、同、跟、就、至、按、借、

叫、靠、归、给、到、离、当、待、打、

除、冲、乘、朝、奔、赶、替、依照、依、

临、向、照、为、针、对、通过、随、遵

照、让、拿、凭

介词兼连词

以、因、因为、由于、和、与、跟、同、就

介词兼副词

自、从、较、将、连、同、就、至、在

介词兼名词

比、根据、经过、作为、依据、连、论

介词类量词

对、把、管

专用介词

凭借、依照、打从、由、从打、趁着、冲

着、至于、被、照着、本着、自打、向着、

趁、朝着、自从、除了、鉴于、连同、每

当、凭着、据、顺着、经、借着、对于、随

着、当着、基于、往、为了、关于、为着、

沿、距、沿着、较之

现代汉语介词“给”研究(与越南语介词“cho”对比 ) - 陶氏清娥 – NZ21a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