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各各各各 各各各 、: 各各各各 各各各 、: 各 各 各 各 各 各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化学: 高考命题与课改教改 —— 三年安徽理综化学试题综评 及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迪 考改忠实捍卫课改 考改有效推进教改 胡征善 二 0 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一、高考命题 1. 三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综评 2. 突出的命题特色 二、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迪 1. 把握教学的深广度 2. 对知识教学的启发 3. 对能力培养的启发. (一) 三年高考 安徽理综化学卷综评 命题专家很用心.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各位专家、同仁: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大 家 好

Page 2: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化学:化学:高考命题与课改教改高考命题与课改教改

———— 三年安徽理综化学试题综评三年安徽理综化学试题综评 及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迪及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迪考改忠实捍卫课改 考改有效推进教改考改忠实捍卫课改 考改有效推进教改

胡征善 二胡征善 二

00 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Page 3: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一、高考命题1. 三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综评

2. 突出的命题特色

二、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迪 1. 把握教学的深广度 2. 对知识教学的启发 3. 对能力培养的启发

Page 4: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一)三年高考

安徽理综化学卷综评

命题专家很用心

Page 5: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三年来理综化学试题的命题脉络非常清晰,在保持题型、题量、分值等多种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注重内容的创新,强调能力的考查。( 1 )命题符合新课程理念,考查新课程化学学科核心知识;( 2 )命题紧扣《考试说明》,给备考复习指明方向,以“减轻考生不必要的的课业负担”;( 3 )命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 )命题重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体现,使中学化学教学能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Page 6: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 ( 5 )命题符合考生认知水平,注重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注重化学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 ( 6 )命题尊重教育测量学原理,难度适中,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和中学的课程改革;

• ( 7 )命题力求原创,提供新颖的情境和素材,力避市面上流行的命题内容和命题形式,从而有力有效地遏制了高考复习中的“题海战术”,将高考复习引导到提升学科能力上来;

• ( 8 )命题追求体现青年人的认知兴趣,以多种图、表形式呈现(如:实验装置图、结构示意图、工作原理图、坐标图、生产流程图、合成路线图等),这不仅符合人们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而且使试卷呈现形式活泼生动。

Page 7: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三年来安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比较三年来安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比较2011年 2010年 2009年

7.以新研制的高效火箭推进剂三硝基胺 [N(NO2)3] 为载体,考查 N(NO2)3 的分子组成、化学键和分子的空间结构、并根据氮元素的化合价对其氧化性和还原性作出判断、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转化——基本概念

7.以固体储氢材料亚氨基锂( Li2N

H)为载体,考查对化合价和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的了解、比较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 [r(H—)> r(Li+)]

7.以石墨烯为载体考查对同位素、有机物和共价键的了解,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转化

8.以在指定溶液中分子和离子是否大量共存,考查常见分子和离子的化学性质,明确 Cl2的氧化性和 SO3

2

—的还原性——粒子共存

9.溶液中离子或分子的共存问题,明确 Cr2O7

2—的氧化性和 CH3CHO的

还原性

10.溶液中离子或分子的共存问题,明确 Cl2的氧化性和 SO3

2

—的还原性

Page 8: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9. 以电镀废液中 Cr2O72—

可转化成铬黄( PbCrO4 )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平衡理论

10. 以低温脱硝技术为载体,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反应速率的概念;平衡常数、转化率与平衡移动的关系;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11.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平衡常数、转化率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10.以常见物质 Fe、 Al与稀 HNO3的作用和沉淀的转化、试纸的正确使用为材料,要求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对现象的解释或得出的结论作出正确的判断——化学实验

8.考查实验仪器(滴定管、容量瓶、坩埚等)的正确使用、滴定管的精度和电解知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

液。

9. 认识、了解和正确使用某些常见仪器,量筒的精确度、温度计的量程、浓硝酸保存的注意事项(浓硝酸腐蚀橡皮)

Page 9: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11.以电离能、最高正价、溶液的酸碱性和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以便

“ ”掌握 规律 外的一些特例,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洪特规则、O、 F等元素化合价的特殊性、溶液酸碱性与温度的关系

12.考查质量分数均为5%的硝酸、硫酸、盐酸对 Fe—Cr的腐蚀情况分析和 Fe与稀硝酸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8. 对较复杂有机分子结构的辨认与识别,准确判定 s—诱抗素制剂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

12. “ ”以最新发现的 水 电池为载体,考查原电池原理。尤其要求对Na2Mn5O10中Mn化合价的确定——电化学知识

11.以固体酸( CsHSO4)传递质子的氢氧燃料电池为背景材料,考查原电池原理(电子的流向、电极反应、消耗 H2

的量及电解质熔液 中质子的流向等)

12.以制备半导体材料 Cu2O为背景材料,考查电解知识。明确电解池电极的名称与电源的连接的关系,电极反应及电子转移

Page 10: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13.给出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和滴定给出中溶液中温度的变化曲线,要求利用对曲线的分析,判断溶液中离子或分子浓度的比较、滴定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电解质溶液

13.考查 Na2O2、Na2O分别与水反应、 CO3

2

—的水解,并判断指定离子(阴离子)浓

度的大小

13.酸碱反应的过量问题、判定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或分子浓度的大小、电解质溶液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

Page 11: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25(14分 ).涉及 O、 Na、 Si、Cl等元素及其化合物( HCl、 SiCl4、 SiH4等)的知识;要求正确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判断指定物质的熔点及稳定性;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和热化学方程式

25(14分 ).涉及 C、 S、 O、Cu等元素及其化合物( HClO4、 CS2、Cu2S、 Cu2O、 CO、SO2)的知识;考查

—元素周期表(律)—基态 Cu原子电子排布式、共价键的类型、键的极性、键长比较等,并进行有关盖斯定律(热化学方

程式)的简单计算

25(17分 ).涉及 N、 S、Al、 Cu、 Fe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元素周期表

——(律) 电子排布式、电离能,有关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Page 12: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26(17分 ). 以合成抗心律失常药物室安卡因为载体,要求根据合成路线辨认和分析某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明确有机反应类型、正确书写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正确书写相关的有机反应方程式、判断室安卡

——因的化学性质 调用已储存的知识:甲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苯的催化加氢、氨基的碱性等来处理安卡因的化学性质

26(17 分 ). 以二甲苯为原料合成新型降压药替米沙坦为载体,考查二甲苯、羧酸、硝基化合物、胺类等物质的化学性质,要求辨认和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明确有机反应类型、正确书写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和高聚物的结构、正确书写有机反应(酰胺键的酸性水

解)

26(12分 ). 以合成一种医药中间体为载体,涉及苯、烯、醇、醛、羧酸、酚、酯等物质的化学性质,考查有机反应类型,尤其是要求正确书写酚酯碱性水解的化学方程式,转化关系中涉及到不影响作答、不要求作答的新反应

Page 13: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27(14分 ). 以提纯粗MnO2

生产流程为背景,考查MnO和MnCO3的化学性质(可与 H+反应)、离子方程式的配平、蒸发所用的仪器、根据生产过程的反应原理进行相关的计算 (填空 )

27(14分 ). 以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背景,考查铝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过滤所用的仪器和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分析、并利用守恒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填空 )

27(12分 ). 以将含 Cr2O7

2—

的工业废水转化为磁性材料的生产流程为背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pH试纸的正确使用、判断滤渣的成分,并利用守恒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填空 )

Page 14: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28(13分 ). 模拟地下水的脱氮实验,探究脱氮原理及相关因素对脱氮速率的影响。要求明确实验原理,明确影响脱氮反应速率的因素,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控制实验条件讨论某一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并写出实验步骤,得出正确的结论。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28(13分 ). 以常见物( Fe3+、

HNO3、 Ag

等)的氧化还原性为载体设置了探究性实验,考查了课本中醛的银镜反应(银氨溶液的配制、银镜反应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实验设计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全国优秀试题

28(17分 ). 以处理含 p-CP

(对氯苯酚 )为情境,考查反应速率知识及其变量条件的控制,设置了闭区间的开放性答案,将学习方式和科学方法论贯穿于其中。要求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提炼、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Page 15: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二)突出的命题特色

Page 16: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 1 )联系生活经验和社会、生产实际,运用新材料、营造新情景、设置新背景,设置题型新颖、情景陌生的试题,让考生在试题的背景下提取统摄信息,重组整合知识,构建新的知识框架,获取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也充分保证试题的选拔功能,有效地体现了高考的公平公正。

( 2 )试题坚持对中学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力求知识的覆盖面和模块间的联系。命题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元素周期律(表)、氧化还原反应、粒子共存、离子反应和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电解质溶液、电化学知识、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有机官能团结构与性质等,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既有历年高考中区分度较好的传统题型,保持试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利于稳定考生的情绪和应试心理,让考生正常发挥自身的知能水平,又多为原创试题,稳中求新,稳中有变,充分体现试题的选拔功能。

Page 17: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 3 )试题充满着新课程的气息——平衡常数;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能级与能层、电离能与电负性、共价键的类型( σ键和 π键、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等;盖斯定律的应用和简单计算;尤其是将科学的探究方法 [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加工(思考与交流)等程序 ]纳入命题中。很好地融合了两种版本的教材。

( 4 )选材涉及新材料、新科技比比皆是。 ( 5 )试题注重能力检测,考查考生的学习潜

能,尤其是对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 6 )试题设置适当的开放性答案或多层次答案用以检测不同知能水平的考生

Page 18: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二、高考命题对高中教学的启迪

1. 把握教学的深广度 2. 对知识教学的启发 3. 对能力培养的启发

Page 19: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一)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广度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结合我省的化学教学实际,确定高中化学课程的设置和高考的考试范围及考试内容。

必修(学业水平测试)

内 容

必修 +选修(高考必 考)内 容

文科倾向 的学生

化学 1、化学 2、化学与生活

理科倾向的学生

化学 1、化学 2、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 1、化学 2、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部

分)

Page 20: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在必修模块的《化学 2 》教学中不要任意拓展和延伸,尤其是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处理好《化学 2 》教辅资料。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 4个模块”,因此对参加高考的理工类学生,在备考复习中应该按《考试说明》的要求,将高考必考的五个模块进行适当的整合,使《化学 2 》分别融合到其它模块中,实际教学仍是 4个模块:

Page 21: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章第二节

化 学 2

因此我省化学科《考试说明》对考试范围和考试内容的规定是适宜和能被接受的,三年来的高考命题严守《考试说明》,对推进中学化学的课改、教改功不可没。

Page 22: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二)对知识教学的启迪 三年的命题始终坚持考查中学化学的核心知识,力

求知识的覆盖面和模块间的联系,例如:三年来的第 25 题都是贯通了四个模块,横穿了《化学 1 》、《化学2 》、《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与性质》,从而保证化学学科知识的整体性。试题联系生产生活和科技实际,重视知识的实用性,不是那种不顾实际的凭空臆想“造题”,又不是那种无中生有的“拼题”;试题关注与 STSE 的联系,切入点都是正面的积极的,而不是反面的消极的;试题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不偏不怪”,不涉及陈旧知识;试题摒弃那种“走迷宫”式的命题模式,由合成线路或生产流程图来进行推断(正推、逆推或中间突破或正逆夹击),推理判断并不很高的“门槛”,落点放在问题的解决和表述上,突出“化学味”;试题重视对能力的考查,但涉及的知识均应该是“已积累”了的。就拿 2011 年争议较大的第28 ( 1 )题“为防止空气中的 O2 对脱氮的影响,应向KNO3溶液通入 ___ (写化学式)”来说,也可以从教材的“海水提溴”通入热空气“吹”溴得到佐证——两种版本的教材中都有。

Page 23: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2009 年合成抗凝血药的中间体摒弃“走迷宫”式的命题模式

Page 24: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2010 年合成新型降压药替米沙坦的中间体

Page 25: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2011 年合成抗心律失常药物室安卡因

Page 26: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正因为如此,教学中必须紧扣《课程标准》抓基础,重视基本知识的积累,大胆排除某些教辅资料的负面干扰;大胆摒弃新课程中不涉及但在老课程中显示较重要的知识;教学和平时检测的命题中要坚持化学学科的正面教育,不要放大其负面作用,使学生敢爱化学——现在“化学”在世人面前的形象很糟糕,我们化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化学的“尊严”和“形象”,千万不要将我们的学生教成“怕化学”!

在高考的备考复习中我们教师不仅要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了然于心,而且要通晓我省使用的两套化学教材,了解两套教材的异同点,深刻理解我省化学科《考试说明》的定位与界定。

Page 27: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两种版本的教材不同点• 【例 1】第一部分考试内容•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7. ( 8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不要求计算?)

鲁科版选修 4 《化学反应原理》第 3章第 3节《沉淀溶解平衡》在“追根寻源”“资料在线”中用较大篇幅涉及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

人教版选修 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 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其计算问题。

Page 28: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例 2】应该肯定:现代物理分析方法(波谱方法)分析确定物质的结构是先进的现代仪器在化学上的应用,也是新课程教材中的“闪光点”,应该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但是《考试说明》中界定“不包括波谱方法”,岂不可惜!为什么? 人教版第一章第 4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而鲁科版只在《拓展视野》中出现“光谱分析的作用”

Page 29: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例 3】在高温条件下,铝或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是生成偏铝酸钠,但在溶液中只以 Al(OH)4

— 形式存在,而人教版仍是以 AlO2

— 表示,这就使得两种版本表示其生成的反应存在差异:三年均回避 2Al+2NaOH+6H2O=2Na[Al(OH)4]+3H2↑Al2O3+2NaOH+3H2O=2Na[Al(OH)4] ( 化合 )Al(OH)3+NaOH=Na[Al(OH)4] ( 化合 )2Al+2NaOH+2H2O=2NaAlO2+3H2↑Al2O3+2NaOH=2NaAlO2+H2OAl(OH)3 +NaOH=NaAlO2+2H2O ( 中和 )

Page 30: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例 4】苯环究竟是不是官能团? 苯环应该是官能团,它决定了芳香族

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易取代、难加成及其侧链对苯环取代反应的影响!

中学教学一直以来都不把它作为官能团。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中也没有将它作为官能团。

但鲁科版《有机化学基础》 P8 表 1-1-1 中就将苯环作为官能团。

Page 31: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2010 年第 26 题( 3 ) 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_______ 。

答案: (3)硝基、羧基 评分要求:答“苯环”是官能团不扣分

Page 32: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例 5】缩聚产物的结构简式的表示 人教版:表示出端基的原子或原子团 鲁科版:没有表示出端基的原子或原子团 2010 年高考第 26 题第( 4 )题: ( 4 ) E 的同分异构体苯丙氨酸经聚合反应形

成高聚物是 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 。 【答案】

Page 33: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三)对能力培养的启迪 命题凸显“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全面检

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在《考试说明》中,对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三条 7款:

(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 2 )分析问题和解决 ( 解答 ) 化学问题的

能力; ( 3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高考命题始终不渝地把握“能力立意”

的命脉,新意迭出,令人惊叹。

Page 34: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1 、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

慢嚼细品 回味无穷

Page 35: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2010 年第 27 题: 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使回收利用锂资源成为

重要课题。某研究学习小组对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Mn2O4 、炭粉等涂覆在铝箔上)进行资源回收研究,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Page 36: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 1 )第②步反应得到的沉淀 X 的化学式 _______ 。 ( 2 )第③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 。 ( 3 )第④步反应后,过滤 Li2CO3所需的玻璃仪器

有 _________ 。若过滤时发现滤液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给出两种可能的原因: _____

______ 、 _____________ 。 ( 4 )若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含 LiMn2O4 的质

量为 18.1g ,第③步反应中加入 20.0mL3.0 mol/L的 H2SO4溶液,假定正极材料中的锂经反应③和④完全转化为 Li2CO3 ,则至少 ____g Na2CO3参加了反应。

Page 37: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① ② ③

Page 38: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见 2011 年《考试说明》 P430 )

Page 39: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Page 40: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Page 41: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答案】( 1)MnO和MnCO3

【解析】由流程图示中第①步可知:1. “问题: CO2哪儿来,MnO哪里去?又是稀 H2SO4,

” 无氧化性 。2.分析:

样品(含有较多的 MnO 和 MnCO3 的 MnO2 )中的 MnCO3

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CO2 , MnO2 不稀硫酸反应,过滤后的固体中不含MnO ,所以第①步的反应为: MnO+2H+==Mn2++H2O 和 MnCO3+2H+==Mn2++H2O+CO2↑

Page 42: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 2 ) 5Mn2+ 2 4H2O 5 1 8H+

【解析】由流程图示中的第②步可知:第①步所得滤液中的 Mn2+ 被 ClO3

—氧化为MnO2 , ClO3—为被还原 Cl2

( 3 )蒸发皿 酒精灯 玻璃棒 NaCl

【解析】 Cl2 与热 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l2+6OH—==ClO3

—+5Cl—+3H2O

( 4 ) 0.02

【解析】样品中含有 MnO 和 MnCO3 的质量为 12.69g—8.7g==3.99g ,其中 MnCO3物质的量为 0.01 mol即质量为1.15g , MnO 的质量为 3.99g—1.15g==2.84g(即 0.04mol) 。所以经第①步过滤后的滤液中含有 0.05mol Mn2+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则有: 5n(NaClO3)==2×0.05mol == 0.10 mol ,

n(NaClO3)==0.02mol

Page 43: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2 、分析和解决 化学问题的能力

如此坚守 妙处横生 举 3例说明

Page 44: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例 1】综合考查有机反应2009 年第 26 题

写出 和过量 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同时考虑酯的碱性水解,水解后生成的酸、酚与氢氧化钠中和反应

2010 年第 26 题

在强酸和长时间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析】同时考虑酸性条件下酯的水解、肽键(酰胺键)的水解、氨基的(碱性)成盐反应

Page 45: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2011 年第 26 题: 与足量 NaOH醇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同时考查羧基的中和反应、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其中还包含中和反应)。【点评】在正确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上,三年的试

题如出一辙:一个化学方程式中包含多种反应,考查思维的整体性和严密性

Page 46: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例 2】综合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2010 年第 27 题 书写 LiMn2O4 在酸性条件下与空气反应生成的 MnO2 离子方程式,需要考生突破五重知能障碍:

•      a. LiMn2O4 是否可溶,以确定是写化学式还是写离子符号;

•      b.确定 LiMn2O4 中 Mn 的化合价为 +3.5 ;•      c. 从题给信息“通入空气”中,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剂是 O2 , LiMn2O4 中被氧化为MnO2 ,每个 LiMn2O4 的化合价身高了 1 ;

•      d.根据“加稀硫酸”考虑到是酸性介质,需在反应物中加入 H+ ;

•      e. 注意到 LiMn2O4 中的 Mn 的角码数是 2 。 要使考生在紧张的氛围下、有限的时间内作出如此多层面的思考,命题人实在是匠心独到。

Page 47: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2011 年第 12 题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水”电池的工作原理: 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

• 负极反应 Ag+Cl——e—==AgCl , AgCl是氧化产物;• 正极反应 5MnO2+2e—+2Na+==Na2Mn5O10 ,电池中

Na+ 向正极移动,每生成 1mol Na2Mn5O10 转移 2mol电子。

• 如果用化合价来判断每mol Na2Mn5O10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就必须确定 Na2Mn5O10 中 Mn元素的平均化合价: +3.6 ,平均每个Mn 原子由 +4价下降到 +3.6价,下降了 0.4价,每生成 1mol Na2Mn5O10 共转移 2mol电子。最为直观的方法是:由题给电池总反应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应相等可知: 2Ag ~ 2AgCl共转移 2mol电子。

Page 48: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例 3 】计算技能三年的高考第 27 ( 4 )题都是计算填空2009 年:欲使 1L含 5.00×10—3mol/L Cr2O7

2— 的废水完全转化为 Cr0.5Fe1.5FeO4 ,理论上需要加入 ____g FeSO4·7H2O【解析】根据题意由 Cr 原子守恒可知: 1.00×10—2mol Cr可制得 2.00×10—2mol Cr0.5Fe1.5FeO4 ,根据 Fe 原子守恒可知: 5.00×10—2mol (即 13.9g ) FeSO4·7H2O

2010 年: 若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含 LiMn2O4 的质量为 18.1g ,第③步反应中加入 20.0mL3.0mol/L 的 H2SO4溶液,假定正极材料中的锂经反应③和④完全转化为 Li2CO3 ,则至少有 ____gNa2CO3参加了反应。 【答案】 6.36

Page 49: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本题欲得到正确答案,要求首先明确第③反应的原理,同时要判断出硫酸过量。

根据第③反应原理知: n(LiMn2O4)==n(H+)==0.1mol

过量硫酸消耗碳酸钠 : n(Na2CO3)==0.06mol—0.05mol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 1.审清题意:是“正极材料含 LiMn2O4 的质量为 18.

1g” 而不是“含 LiMn2O4 的正极材料 18.1g”

2. 命题人还精心安排了根据守恒法 [n(Na2CO3) == n(H2SO4)] 进行巧算,藉此检测评价考生思维的敏捷性,使得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考试会赢得宝贵的考试时间。

Page 50: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2011 年: 若粗MnO2样品的质量为 12.69g ,第①步反应后,经过滤得到 8.7gMnO2 ,并收集到 0.224L CO2 (标准状况下),则在第②步反应中至少需要 _____molNaClO3

【解析】样品中含有 MnO 和 MnCO3 的质量为 12.69g—8.7g==3.99g ,其中 MnCO3物质的量为 0.01 mol即质量为 1.15g , MnO 的质量为

n(MnO)== 3.99g—1.15g==2.84g(即 0.04mol) 所以经第①步过滤后的滤液中含有 0.05mol Mn2+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则有: 5n(NaClO3)==2×0.05mol == 0.10 mol ,

n(NaClO3)==0.02mol 【商榷】一般而言,粗样品中除含已知成分,可能还含一些未知

成分。按此处之解粗MnO2样品只是MnO2 、 MnO 和 MnCO3 的混合物。若粗MnO2 样品中含有可溶性杂质(无论与 NaClO3反应与否),第( 4 )题无解。因此试题中应加一个限定字“只”即“只含有较多的 MnO 和 MnCO3” 。

Page 51: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三年来计算填空的共性 虽是计算填空,但不是简单的计算题,要求能对生产流程有全面的认识,经全息统摄,梳理整合才能抓住破题的关键

解题的技巧:均涉及守恒法

Page 52: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巧变有度 亮点纷呈

3 、化学实验和实验探究能力

Page 53: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三年的试题中涉及的化学实验和实验探究能力的有:一道选择题、一道实验探究题且在第 27 题中都有一题实验小题:

2009 年第 27 ( 2 )题: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 pH 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 年第 27 ( 3 )题:过滤 Li2CO3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过滤时发现滤液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给出两种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 年第 27 ( 3 )题:蒸发操作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

(含铁圈)、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 。实验题的分值都较大(约 23 分)。亦有人将凡涉及实验的试题都归于实验题,其分值高达 40 分以上。

Page 54: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三年来高考化学试卷中的第 28 题——实验探究题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令人赞不绝口,恰似一桌丰盛的大餐,令人满口留香。

科学探究方法不仅是学习方式,也是教学内容,三年高考使我们不得不为之尖叫:很给力,很温度!对科学探究方法的考查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和亮点。

基于此,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或把课本中的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或联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从实验中获取科学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Page 55: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28. ( 17 分) 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 pH 和 Fe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 H2O2 ,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 p—CP ,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 [ 实验设计 ]

控制 p—CP 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 298K或 313K (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 1 )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格)。

•[数据处理 ] 实验测得 p—CP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Page 56: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 2 )请根据图中实验① 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 50s— 150s 内的反应速率: V(p—CP) ==______mol/(L·s) [ 解释与结论 ] ( 3 )实验①、②表明温度 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但 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

减小,请从 Fenton法所用试剂 H2O2 的角度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 。( 4 )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 pH 等于 10时, _______

___ 。[思考与交流 ]( 5 )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age 57: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 【解析】本题以 Fenton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的工业废水为载体,主要考查反应速率知识及其变量条件的控制,要求考生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提炼、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对p—CP (对氯苯酚)浓度随时间 t 变化曲线尤其是直线③的观察与分析。本题还设置了闭区间的开放性答案,例如第( 5 )小题:要求答出迅速停止反应的一种方法。

• ( 1 )实验②控制 p—CP 、 H2O2 、 Fe2+ 的浓度和溶液的 pH 不变,只研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③控制 p—CP 、 H2O2 、 Fe2+

的浓度和反应温度不变,只研究溶液 pH 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Page 58: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 2 )由 p—CP浓度随时间 t 变化曲线可看出:实验 ①在时间为 50s时 p—CP 的浓度为 1.2×10—3mol/L , 150s时 p—CP 的浓度为 0.4×10—3mol/L ,所以在 50s~ 150s的时间内以 p—CP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1.2×10—3mol/L—0.4×10—3mol/L)/100s ==8×10—3mol/(L·s)

Page 59: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点评】此处 p—CP 的浓度很容易漏掉 10—3 ,这就是

命题人的匠心独具之处。• ( 3 )要求对 Fenton 试剂( Fenton法所使用的试剂:

Fe2+ 和 H2O2 )—— H2O2 的稳定性给予正确判断。• ( 4 )实验③所记录的结果是一条直线, p—CP浓度

不随时间 t 变化而变化,即反应速率为 0 。• ( 5 )欲使反应迅速停止,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迅速

将溶液的 pH 调至约为 10 。②迅速将溶液温度降至几乎不反应时的温度。

• 【点评】本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将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作为考查内容,设置了“实验设计”、“数据处理”、“解释与结论”、“思考与交流”栏目,反映课标新课程的精髓。是一种值得倡导的命题形式。

Page 60: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Page 61: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Page 62: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Page 63: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点评】 2009 年和 2011 年两年第 28 题的实验探究性试题是非常相似的,主要都是考查了外界条件尤其是溶液 pH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只是变换了设问角度而已。

2009 年是试题给出了温度、反应物浓度、溶液pH ,要求回答实验目的——探究溶液 pH 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2011 年是试题要求探究溶液的 pH 对反应速率影响,要求固定其它条件 [ 即 c(NO3

—) 、溶液温度、铁粉的比表面积 ] 不变,并排除溶液中 O2

的干扰,设计出实验步骤。

Page 64: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个人见解

仅供参考 谬误不妥

敬请批评雅正

Page 65: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顺颂大家——

身体健康, 师业辉煌!

Page 66: 各位专家、同仁: 大 家 好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