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文亮老師的新專學生也一起加入了討論 期五,上課周間的最終日,總讓人不禁放鬆起來。正午,卻是舒適的好天氣,太陽 露臉射出溫暖的陽光,還有涼涼的微風和煦的吹著。蜿蜒的舟山路上百花齊放,像是列隊歡 迎的群眾,歌詠這美好的一天。十二點十分鐘響,舟山路上熙熙攘攘,全是剛下課的學生, 聚集在鬆餅小木屋、鹿鳴堂內、小小福前,準備填滿肚子再繼續與下午的課程並肩作戰,一 同奮鬥。而位於附近的農產品展示中心,在濃密的大樹蔭下,是熱辣天氣裡的一個避暑勝地。 是許多附近居民總會帶著小朋友至此,選購台大農產品,坐在長凳上,享受片刻悠閒時光的 地方。 遠遠地,看見了居民與小朋友的群眾 中,坐著一群學生,圍著一位身材高大,穿 著白色襯衫的老師,一同談論著最近發生的 時事或日常生活趣聞。沒錯,他正是我們採 訪的對象──張文亮老師。老師每個周五會 在農產品展示中心前與其新生專題的同學 們共進午餐,談天說地,彼此交流心中的想 法。本周,我們便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一同 訪問這位我們相當敬佩的老師。

與河馬教授有約 - 張文亮 教授

  • Upload
    ray-wen

  • View
    261

  • Download
    6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2012 Spring 新生專題《讓這裡有光》期末專題 - 第一組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與河馬教授有約 - 張文亮 教授

文亮老師的新專學生也一起加入了討論

 

星期五,上課周間的最終日,總讓人不禁放鬆起來。正午,卻是舒適的好天氣,太陽

露臉射出溫暖的陽光,還有涼涼的微風和煦的吹著。蜿蜒的舟山路上百花齊放,像是列隊歡

迎的群眾,歌詠這美好的一天。十二點十分鐘響,舟山路上熙熙攘攘,全是剛下課的學生,

聚集在鬆餅小木屋、鹿鳴堂內、小小福前,準備填滿肚子再繼續與下午的課程並肩作戰,一

同奮鬥。而位於附近的農產品展示中心,在濃密的大樹蔭下,是熱辣天氣裡的一個避暑勝地。

是許多附近居民總會帶著小朋友至此,選購台大農產品,坐在長凳上,享受片刻悠閒時光的

地方。

遠遠地,看見了居民與小朋友的群眾

中,坐著一群學生,圍著一位身材高大,穿

著白色襯衫的老師,一同談論著最近發生的

時事或日常生活趣聞。沒錯,他正是我們採

訪的對象──張文亮老師。老師每個周五會

在農產品展示中心前與其新生專題的同學

們共進午餐,談天說地,彼此交流心中的想

法。本周,我們便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一同

訪問這位我們相當敬佩的老師。

Page 2: 與河馬教授有約 - 張文亮 教授

  與河馬教授有約 張文亮教授專訪 小記者:映涵 振庭 安柔 新榮 容禎                                                              

『因為我愛你』— 陪你一起走過

張文亮教授,在 1990 年進入台大農業工程學系開啟其教學生涯至今,目前為生物環境

系統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教授。二十餘年的教學,誨人不倦,曾受業的學生之多,可謂桃李滿

天下。教授甚至在 2008 年獲選為第一屆台灣大學優良導師,也就是他口中笑稱的第一代台

大名師。他的事蹟被寫進了「因為我愛你」一書,讓台大更多的學生看到了老師對學生的用

心!而在講學上,也因其幽默風趣,對於許多時事有相當與眾不同的見解,具有一種獨特的

教學魅力,因而吸引相當多學生修習他所開設的課程。老師甚至還熱心服務社會,利用自己

研究所長幫助許多農民及企業,盡心盡力推廣有機無毒有善環境的方式。他從不求任何回報,

他只要求,如果教授自己的學生若去應徵,要多幫忙提拔!可見教授到處為學生播出種子,

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子女般疼愛,是教授最為人稱道的。也難怪其他教授也曾說過,張教授並

不會取悅學生,但卻是真心為學生著想。

大學生的過去與現在

首先,我們便請教教授,現在的大學生與教授當時的大學生有何不同。教授的回應相

當有趣,他認為現在的大學生比較博學,知識修養比較為多,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去「填充」

多樣才藝,因為父母都希望我們能贏在起跑點。但也因為如此,我們如此廣泛且大量囫圇吞

棗般的攝取,也導致在深度上的缺乏。現在的學生能涉獵各門知識學科,雜揉綜合並提出自

己見解,但卻忽略了深度的專業性問題。跟以往大學生比較起來,現在的學生容易只了解皮

毛。看似廣博,卻不夠精深。但現今學子具備的 common knowledge 比以前多了許多,只

是上個世代的學生們懂得較少,但較為深入;而這一代的年輕人懂得多,卻相較而覺膚淺。

而當年的學生比較會討論形而上的議題,但現在的學生則較不關注此區塊。

同時,教授也發現,我們這個世代的同學出身自單親家庭的數量越來越多。新世代的家

庭觀已經改變,現在的人常常太過於強調「自我」,比較不會替他人著想,更遑論要為

他人做出改變。所以當碰到挫折時,就很容易以離婚收場。這樣的情況在以前少之又少,但

在現今社會上卻是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教授擔心這樣的家庭背景所扶育出來的孩子的成長較

為辛苦,因為缺乏任何一方的愛,都是一種損失,並衷心地希望為人父母者要多為彼此、小

孩著想,成就一個完滿的家庭。

在學生特質差異上,教授說,這一代的學生相較於他們那個世代,有更多的緊張感、焦

慮與惶恐。但他也承認,這是一個必然。以前的人,只要認真讀好自己的書,考上大學並安

穩畢業,就幾乎能夠保證自己將來的就業沒有問題,不需費心操煩。但隨著時代的推進,大

學錄取率迅速攀升,當菁英教育如此普及,「大學畢業」已經不是一個就業保障的代稱。而

Page 3: 與河馬教授有約 - 張文亮 教授

文亮老師到南澳教農民種有機

     

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就被訓練有很多樣的才藝,甚至大家越來越強調「通才」的重要,未來

就業所篩選的面向因此變多了。除了基本的學歷之外,還要比較各自的所學、是否能勝任多

樣工作、個人特質……等。如此造成了現代的年輕人並沒有一樣準則來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比

別人突出。再者,目前大學教育並不代表畢業後學生就會從事所學相關職業,「學不一定得

以致用」其實增加了許多人的壓力與惶恐,有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這也使得

學生對外來有一種不確定感,教授感嘆:「現在的學生真的比較辛苦囉!」

倫理與道德—新世代年輕人的使命

教教授本身對倫理議題相當關注,特別是環境、科技、世代之間的倫理。教授出版了

相當多的著作,把一些艱深的科普知識,或科學偉人的一生,寫成一本本老少咸宜,易懂的

書籍。科技是我們發展的重要關鍵。但近年來教授又更家關心其背後的倫理以及正義的關係。

科技需要發展,但同時也為世界帶來了許多破壞與災難,彷彿我們相信地球資源仍然取

之不盡用之不竭。教授觀察到,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賺錢不擇手段,將廢棄物、汙水、汙

染空氣排放到設廠當地,危害區域居民健康甚大。或許最終得以用其他方式補償,提供津貼,

或在當地做公益事業,但這終究是無法彌補的。教授感嘆,人民的健康以及土地的環境是一

旦遭到破壞就很難彌補的。台灣近來發生了許多相似的問題,例如台塑彰化廠排放廢氣造成

農民死亡、鎘米、綠牡蠣事件,許多事情嚴重到令人難以想像,而這幾乎是完全無法補救的。

許多事情不應該是如此運作,因為大家都忽略了「正義」的問題。倘若所有人都以追求

最大利潤為終極目標,那這個世界將會變得相當可怕。我們需要更多的「正義」。所以教授

近年來不遺餘力從事許多的改善工作,並利用自己的專長,到鄉間地區交流友善環境的耕作

方法。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觀念,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要瞻前顧後,不能把這一代的快樂建築在

下一代的痛苦上。現在是相當關鍵的時刻,我們都應該要有這種認知。

於是,「倫理」絕對是相當重要的一個課題。教授

認為,這是台灣教育一直以來都應該重視的。他說,上

一代的人相當專業,可以把自己的產業事業做到最好,

但在這之外卻沒有一套配套措施,有些可能是因為這部

分的思慮不周全,但也有對人民福祉毫不在乎,只以發

財為目的的人。他們受教育的背景是台灣經濟剛剛要起

飛的年代,我們講求速度與利潤,在這樣的前提下可說

是沒有倫理可言。當專注於這兩件事情時,便容易變得

短視近利,也難怪會忽視許多應該重視的問題。台灣在

倫理方面的教育較為薄弱,大學裡面雖然有相關的課

程,但卻還是不夠。

我們現在常在說的「公平」,通常淪為不讓自己

Page 4: 與河馬教授有約 - 張文亮 教授

吃虧的一個口號,而非真正所謂的「公平正義」,更不是站在國家社會的公部門層面的

正義。教授說,如果我們能在做任何事情前,先剎車一下,為別人、社會、環境多想一想,

能達到自己以及社會最大利益的話再去從事,如此一來,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好!

「所以教授對學生的未來,是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呢?」面對這個問題,教授卻是相當樂

觀。「情況越來越好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漸漸開始重視許多上個世代應該關注的

議題,友善環境、公平正義、生物產業…….等。這些上一代所忽視的問題慢慢被重拾。這一

代人成長的背景是經濟相對富裕,但環境已經遭受嚴重破壞、許多傳統觀念已經瓦解的世代,

他相信我們年輕人必定更能自覺,他相信未來會因為有這一批有志之士而變得更美好。

你都上些什麼課呢?大學生的『微』『積』哲學

那要如何變成更好的人呢?「好好上通識課」真是令我們大為震驚的回答。通識課

在以前是相當貧乏的,許多學生都選甜課涼課,這樣的準則其實大大背離了通識課的核心理

念。通識課是為了培養所謂的領袖,一種能通盤觀之、思慮縝密、行事周全的人。領袖並不

是菁英,上一代的許多人在專業領域相當卓越故稱為菁英,但領袖的意義並不相同。

涼不涼或許不重要,但成績……。「大學沒人在乎你的成績啦!」教授笑答。所以,

大學生們,別再執著於課甜不甜涼不涼了。大學廣開通識之門,目的就是要讓我們變成一個

更加成熟的人,當然不能在通識課得到深廣的知識,但教授相信,每個學門若都稍有了解,

日後思考或行事並定能更加周全,有更多與人文社會接軌的思維。

對教授來說,專業科目是『微分』的概念,透過一門一門專業的課程,讓我們擁有各系

所需具備的核心能力。而通識課程就是『積分』,將許多領域的基礎知識一一串連,積累涵

養成一個健全智慧的人格。

新的時代已經來臨,而教授對於這個世代抱持著莫大期盼。希望我們這群年輕人不會讓

教授失望,能一同為這個社會做一些實踐、一些改變,抱持著多為世界想一想的態度,讓未

來更加光亮。